质量监控管理规程

2024-10-12

质量监控管理规程(精选8篇)

质量监控管理规程 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公 告 二○○二年第1号

发布《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等三个行业规章

为配合水泥新标准的有效实施,加强水泥企业的质量管理,规范企业内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我委组织有关单位对《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等三个行业规章进行了修订。现予发布。

以上三个规章由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

附件:

一、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二、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

三、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

二○○二年一月十四日

附件一: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泥企业管理,不断提高水泥产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水泥及硅酸盐水泥熟料标准,参照GB/T19000--ISO 9000族标准,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水泥生产企业(合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和水泥粉磨站)。

第三条 企业应强化质量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积极采用GB/T19000_ISO 9000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确保有效运行,实行质量否决权,设立质量基金。

第四条 厂长(经理)是本企业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

厂长(经理)可以任命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质量管理,化验室主任在厂长(经理)或管理者代表直接领导下对产品质量具体负责。

第五条 各级政府建材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认真执行本规程,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各级建材行业协会要组织并帮助企业贯彻本规程。

第二章 质量管理机构

第六条 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

企业应设立以厂长(经理)或管理者代表为首的质量管理组织和符合《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的化验室。

质量管理组织设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各车间、部门设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组织,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化验室内设控制组、分析组、物检组和质量管理组等,分别负责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的检验、控制、监督与管理工作。

化验室需取得合格证:水泥年生产能力60万吨及以上规模的企业需取得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其他水泥企业需取得各省级政府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各省级建材工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

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的评审考核办法另行规定。

第七条 质量管理机构的职责。

(一)负责和监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三)编制适合本企业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四)制定质量奖惩制度,负责协调各部门的质量责任,并考核工作质量。

(五)组织企业内部质量审核。

(六)负责重大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

(七)监督企业质量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八)组织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

第八条 化验室的职责。

(一)质量检验

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对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和试验。按规定做好质量记录和标识,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掌握质量动态,保证必要的可追溯性。

(二)质量控制

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制定原燃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企业内控质量指标,强化过程控制,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掌握质量波动规律,不断提高预见性与预防能力,并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使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三)出厂水泥(熟料)的确认、验证

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对出厂水泥(熟料)进行确认,按相关标准和供需双方合同的规定进行交货验收,杜绝不合格品和废品水泥出厂。

(四)质量统计

用正确、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及时进行质量统计并做好分析总结和改进工作。

(五)试验研究

根据产品开发和提高产品质量等需要,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第九条 化验室的权限。

(一)监督、检查生产过程受控状态,有权制止各种违章行为,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及时扭转质量失控状态。

(二)参与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责任制及考核办法。评价各车间(部门)的过程质量,为质量奖惩提供依据,行使质量否决权。

(三)有权越级汇报企业质量情况,提出并坚持正确的管理措施。

(四)有水泥出厂决定权。

企业领导不得无理干预化验室的职权,更不能借故打击报复,违者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十条 化验室人员配备。

(一)化验室应配备主任、工艺、质量调度、统计及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配备一定数量科研人员。检验人员人数必须能满足检验工作需要,原则上不得低于全厂生产职工总数的4%(最少不得低于12人)。

(二)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水泥粉磨站、钢渣水泥厂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三)化验室人员素质

化验室主任: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或多年从事化验室工作,熟悉水泥生产工艺具备较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坚持原则,熟知与本企业有关的各项标准和质量法规。

工艺技术人员:具备初级以上技术职称,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经过专业训练,掌握水泥生产理论知识和检验技术,熟知有关标准和规章制度,坚持原则,认真负责。

检验员: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以上文化水平,责任心强,熟知本岗位的操作规程、控制项目、指标范围及检验方法,经专门培训、考核,取得省级以上(合省级)政府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建材行业协会或其授权的质检机构签发的操作合格证。

化验室人员要相对稳定,化验室内业务骨干的调动应征求化验室主任意见。

第三章 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企业结合实际情况,按本规程要求,制定企业质量管理实施细则,编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图表和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内控质量指标,及参照GB/T19000--ISO 9000族标准编制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必需的程序文件。

第十二条 化验室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与检验制度,主要包括:

(一)各组职责范围、岗位责任制和作业指导书。

(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三)抽查对比制度(包括与上级对比验证和内部抽查对比)。

(四)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

(五)标准溶液专人管理和复标制度。

(六)水泥用标准砂管理制度。

(七)文件管理制度。

(八)样品管理制度。

(九)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十)检验原始记录、台帐与检验报告填写、编制、审核制度。

第十三条 检验与试验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的管理要求。

(一)仪器设备必须按水泥产品标准和《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要求配置齐全,并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要制定和执行仪器的检定、校验制度,要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二)检验用的化学试剂应验证其生产企业名称、产品等级、执行标准及生产许可证的编号,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化学试剂。

第十四条 产品对比验证检验和抽查对比的管理要求。

(一)企业应按《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期向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或省级建材(水泥)质量监督检验站寄(送)样品,进行对比验证检验,不断提高检验水平,同时接受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监督,检验结果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结果为准,凡无故不按规定寄(送)样品者,对比合格率按零统订。

(二)为了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复演性,化验室对各检验岗位人员要组织密码抽查和操作考核。

抽查次数:生产控制岗位每人每月不少于4个样品;

化学全分析岗位每人每月不少于2个样品;

单项物理检验岗位每人每月不少于4个样品;

强度检验岗位每月不少于2个样品;

同一岗位的对比检验(操作)每月应进行一次。

(三)必须参加国家或省级建材行业质检机构组织的物理检验和化学分析大对比。

各企业检验中所用基准物质,必须是国家有证的标准样品和标准物质。

(四)水泥及原燃材料质量的各种试验、检验方法要严格执行有关标准。

(五)试验允许误差(见表1)。

第十五条 质量记录、档案、资料、报表管理及上报的要求。

(一)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要求,做好质量技术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原始记录和台帐建议使用统一的表格,各项检验要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和分类台帐。并按月装订成册,由专人保管,保存期为三年,台帐应按期存技术档案室,长期保存。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数据库,利用互联网与其他企业及有关部门进行质量信息交流。

(二)各项检验原始记录和分类台账的填写,必须清晰,不得任意涂改。当笔误时,须在笔误数据中央划两横杠,在其上方书写更正后的数据并加盖修改人印章,涉及出厂水泥熟料的检验记录的更正应有化验室主任签字。

(三)对质量检验数据要及时整理分析,每月有分析小结并提出改进意见,全年应有专题总结。

(四)质量月报、年报要按统一表格填报齐全,月报于每月10日前,年报于下年2月10日前报有关相应的管理部门,同时抄报和与之进行对比验证检验的质检机构(详见表2)。

(五)上级发布的有关质量方面的通报和文件,必须认真学习贯彻,除及时归档外,质量及主要生产部门应有相应的复制件,以便使用。

第十六条 人员培训和考核要求。

(一)提高企业职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素质,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每年要制定培训和考核计划。

(二)每年要按计划对检验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考核,建立检验人员培训档案,考核成绩应作为评价其技术素质的依据之一,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应调离质检岗位。

第四章 原燃材料的质量管理

第十七条 企业应根据质量控制要求选择合格的供方,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的档案;采购合同应经审批,以保证所采购的原燃材料符合规定要求;供应部门应严格按照原燃林料质量标准均衡组织进货。

第十八条 原燃材料的质量应能满足工艺技术条件的要求,按质分别存放,存放应有标识和记录,避兔混杂。坚持“先检验,预均化(或技质搭配),后使用”的原则。

第十九条 混合材、石膏、水泥助磨剂质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企业初次使用时,必须经过试验,确认能保证产品质量方可使用。进厂水泥助磨剂应按批次进行质量检验与控制。企业启用新开辟的混合材生产复合硅酸盐水泥,必须按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 附录A启用新开辟的混合材料的规定》执行。使用化学副产石膏应经过充分试验研究,并经过省或省级以上权威机构鉴定。

第二十条 矿山开采必须执行《水泥原料矿山管理规程》。制定开采计划及质量指标时,首先要满足配料要求,不同品位的矿石要分别开采,按化验室规定的比例搭配进厂。企业自备矿山外包给其他单位开采的水泥企业,要签订外包协议书,并进行控制。

第二十一条 原燃材料应保持合理的贮存量,其最低可用贮量为:石灰石或钙质原料5天(外购石灰石10天);硅质原料、燃料、温合材10天;铁质原料、铝质原料、石膏20天。

企业根据各原燃材料准备的难易程度,在能保证正常生产前提下,可适当调整其最低可用储量。

当低于最低可用贮存量时,厂长(经理)或管理者代表应积极采取包括限产在内的各种措施,限期补足。

第五章 半成品的质量管理

第二十二条 化验室合同有关部门制定的重要质量控制方案,经总工程师或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执行。化验室负责监督、检查上述方案的实施。

第二十三条 生料质量是熟料质量的基础。为保证生料质量,配料岗位应根据化验室下达的控制指标要求进行配料。配料要严格、计量要准确、操作要精心,力求配料均匀、稳定。入磨物料及出磨生料的质量控制要求见表3。掺加矿化剂的企业要增加相应的检测项目,矿化剂的掺入必须均匀、准确。

第二十四条 出磨生料不得直接入窑,应按化验室指定的库号入、出库。要采取必要的均化措施,并保持合理存量,其最低可用贮量,旋窑为2天,立窑为4天(有生料均化库的生产线,库存量可不受可用贮量限制,但要满足均化效果要求),确保入窑生料成份适宜、均匀、稳定。湿法窑入窑料浆水份应尽量降低并减少波动。

立窑和立波尔窑企业要不断提高料球质量,料球水份要适宜,颗粒要均齐,热稳定性要好。入窑生料(生料球)的质量控制要求见表3。

第二十五条 入窑煤粉质量应相对稳定。立窑入窑生料配煤要配置计量准确的煤、料流量控制装备和满足均化要求的混合设备。应合理选择煤的粉碎设备,加强碎煤系统管理,严格控制入窑煤的粒度。燃煤的质量控制要求见表3。

第二十六条 熟料质量是确保水泥质量的关键。保持窑的热工制度稳定及提高看火工操作水平是保证熟料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看火工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机立窑需取得操作合格证)方能上岗操作。窑的热工制度必须稳定,入窑料煤等参数必须合理,操作必须统一,并根据窑情及时采取调整措施,防止欠烧料、生烧料的出现。

第二十七条 加强出窑熟料的率值控制,缩小熟料率值标准偏差见表3。保证熟料强度,熟料强度检验按照JC/T 853--1999《硅酸盐水泥熟料》标准执行。

第二十八条 出窑熟料按化验室指定的贮库(部位)存放,不得直接入磨,必须搭配均化后使用,并应保持合理贮量,其最低可用贮量应保证5天的使用量。熟料中不得混有杂物,质量差的熟料要分开存放并有明显标识,经化验室检验后方可按规定比例使用。

第二十九条 水泥磨喂料设备应能满足物料配比的计量要求,确保配比准确。

发生断料或不能保证物料配比时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化验室对熟料、石膏和各种混合材的配比要有书面通知,操作岗位要有相应的操作记录。

第三十条 入磨熟料温度应控制在100℃以下,出磨水泥温度控制在135℃以下,超过此温度应停磨或采取降温措施,防止石膏脱水而影响水泥性能。

第三十一条 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应按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出磨水泥的质量控制要求见表3。

第三十二条 水泥库应有明显标识,出磨水泥必须送入化验室指定的库内,不允许上入下出或在磨尾直接包装。同一库不得混装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生产中改品种、强度等级或由低强度等级改磨高强度等级时,应用高强度等级水泥洗磨、输送设备和包装设备,清洗的水泥全部作低强度等级水泥处理;低强度等级库改装高强度等级水泥时,必须进行清库。专用水泥或特性水泥必须用专用库贮存。

每班必须准确测定各水泥库的库存量并做好记录,按化验室要求做好出入库管理工作。出磨水泥最低要保持5天的贮存量。

第三十三条 出磨水泥必须检验产品标准中技术要求规定的有关性能,检验项目、频次见表3。出磨水泥的检验数据不能作为出厂水泥的质量检验数据。

第三十四条 主要生产过程中重要质量指标三小时以上或连续三次检测数据不合格,属于过程质量事故,化验室应及时向车间警告,车间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做好记录并报有关部门。

第六章 出厂水泥(熟料)质量管理

第三十五条 决定水泥出厂的权力属于化验室。化验室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水泥出厂的管理等有关事宜。出厂水泥质量必须按相关的水泥标准严格检验和控制,经确认水泥各项质量指标及包装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具水泥出厂通知单。各有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确保出厂水泥质量合格率和28天抗压富裕强度合格率两个100%,努力提高水泥均匀性、稳定性以及一等品率和优等品率。出厂水泥不合格属于重大质量事故,应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并要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者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 要加强出厂水泥的质量控制,其内控指标必须严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以保证出厂水泥的实物质量。

出厂水泥质量的主要要求是:

(一)出厂水泥合格率100%。

(二)28天抗压富裕强度合格率100%。

通用水泥28天抗压富裕强度不小于2.0MPa

白水泥28天抗压富裕强度不小于1.0MPa

中、低热水泥28天抗压富裕强度不小于1.0MPa

道路水泥28天抗压富裕强度不小于2.5MPa

钢渣水泥28天抗压富裕强度不小于2.5MPa

(三)袋装水泥20包的总质量不小于l000kg,单包净合量不小于49kg,合格率100%。

(四)28天抗压强度控制值≥水泥国家(行业)标准规定值十富裕强度值+3S。

S(RiR)n12

式中: S----月(或一统计期)平均28天抗压强度标准偏差;

Ri----试样28天抗压强度值(MPa);

R----全月(或全统计期)样品28天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n----样品数,n≥20,当小于20时与下月合并计算。

(五)28天抗压强度月(或一统计期)平均变异系数(Cv)目标值不大于4.1%。

CvSR

(六)均匀性试验的28天抗压强度变异系数(CY)目标值不大于3.0%。

(七)专用水泥和特性水泥其他特性指标的目标值要求。

1.白水泥富裕白度0.5%;

2.A级油井水泥稠化时间为:标准值+5分钟,G级油井水泥稠化时间为:90分钟标准值+5分钟,120分钟标准值-5分钟,3.中热硅酸盐水泥水化热为:标准值-8kj/kg,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水化热为:标准值-6kj/kg;

4.道路硅酸盐水泥磨损量为:标准值-0.5kg/m2;

5.钢渣水泥比表面积为:标准值+30m2/kg。

第三十七条 要加强水泥的均化,采用空气搅拌、机械倒库或多库搭配等均化措施,提高均匀性,缩小标准偏差,企业每季度要进行一次水泥均匀性试验,努力实现单包水泥各项质量指标达到产品标准要求。

第三十八条 严禁无均化功能的水泥库单库包装,要严格按照化验室签发的书面通知,按库号和比例放库,决不允许随意改变库号和比例。

水泥库要定期清理和维修,卸料设备要保持完好,保证正常出库。

第三十九条 水泥入散装库前必须经过均化,确保散装水泥的均匀性。

第四十条 水泥包装标志必须齐全、清晰,与内装的出厂水泥品种、质量相符。

包装物也必须符合GB 9774--19964水泥包装袋》或JC 579--1995《水泥吨装袋》的规定。

企业要建立包装质量抽查制度,每班每台包装机至少抽查20包,其包装质量和标志必须符合标准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处理。散装水泥应出具与袋装水泥包装标志内容相同的卡片。

成品在检验合格后存放一个月以上的袋装水泥,化验室应发出停止该批水泥出厂通知,并现场标识。经重新取样检验,确认符合标准规定后方能重新签发水泥出厂通知单。

第四十一条 出厂水泥必须按产品标准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验并留样封存,封存日期按相关产品标准规定。出厂水泥编号的吨数,应严格执行产品标准,禁止超吨位包装。

第四十二条 出厂水泥质量交货与验收必须严格执行各相关产品标准。

第四十三条 不合格水泥的处理。

(一)出厂水泥的自检结果中任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立即电告用户停止使用该批水泥,企业与用户双方将该编号封存样寄(送)国家水泥质检中心(省级站)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经复检不合格则属于重大质量事故。

按合同要求进行实物质量验收中,双方共同签封的样品在有效期内被省级或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水泥质检机构判为不合格品或废品的,也属于重大质量事故。

凡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企业要查明原因,追究有关责任部门和个人的责任。

(二)出厂水泥自检或经复验,富裕强度不足,属于未遂质量事故,企业要及时查明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三)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或某项质量指标末达到产品标准而借地存放的,一律按废品或不合格品处理。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积极做好售后服务,建立和坚持访问用户制度。企业每年至少要信访有代表性的用户两次以上,广泛征询对水泥质量、性能、包装、运输及执行合同等方面的意见,建立用户档案,制定改进措施。

第四十五条 生产商品熟料的企业,参照出厂水泥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制定严于现行熟料产品标准的企业内控指标,保证出厂熟料的实物质量。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日产2000吨以上(合2000吨)的新型干法预分解窑水泥生产企业,其原燃材料、生料和熟料的质量控制及检验人员配备,可根据本企业生产工艺状况和检验设备自动化程度,参照本规程制定相应的内控指标。

第四十七条 专用水泥和特性水泥生产企业,原燃材料、生料的质量控制,可根据水泥的特性要求,制定不低于本规程要求的内控指标。

未列入本规程的专用水泥和特性水泥生产企业应参照本规程制定企业的质量管理细则,并组织实施。

第四十八条 本规程自2002年4月1日起执行。原《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同时废止。

第四十九条 本规程由国家经贸委负责解释。

附件二:

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

第一条 总则

为完善水泥企业的检验条件,提高检测水平,确保水泥产品质量,特制定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

第二条 环境条件

(一)必须建立满足产品质量检验用的试验室,样品存放室、药品试剂库等。周围环境的粉尘、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均不得影响检验工作。

(二)化验室的面积、采光、温度、湿度等均应满足检验任务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化学分析用天平及高温设备(高温炉、烘干箱)要与分析试验室隔开。

化验室小磨及高压釜应单独放置。

(三)化验室内仪器设备应放置合理,操作方便,保证安全。

化学分析试验室应有通风柜(罩),供排除有害气体用。

(四)试验室应保持清洁,与试验无关的物品不准带入。

第三条 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配备及素质要符合《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要求。

第四条 检验设备

(一)出厂水泥检验以及生产控制检验所需设备应齐全(见附表),其性能应满足有关规定的技术要求,常用的仪器设备应有备用件。

(二)计量器具应按期检定并有有效的计量检定合格证。检验仪器应按期校准并有有效的校验证书。

(三)化验室的仪器设备要列出仪器设备一览表和计量检定周期表并建立设备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及使用过程中维修、检定、校验等记录及证书,并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维修、管理和计量校准制度。

第五条 仪器设备技术要求和检定(校验)周期

(一)仪器设备的精度要求,产品型号和检定(校验)周期见附表。

(二)除附表中所列仪器设备外,企业可视规模和生产品种,添置部分测试用高级仪器设备,如偏光、反光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火焰光度计、压蒸釜、白度计、稠化仪、x射线萤光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生料强度测定仪、空隙率测定仪等。

(三)常用和必备的仪器设备,如空调、恒温及易损件、滴定管、容量瓶、烧杯、量筒等由企业自定。

(四)当水泥产品标准或检验方法标准修订后,企业应根据标准要求及时更换仪器设备。

第六条 本条件自2002年4月1日起实施,原《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同时废止。

第七条 本条件由国家经贸委负责解释。

附表:

附件三:

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提高水泥企业检验水平与准确性,规范企业检验操作,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根据《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国家经贸委领导下,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具体负责全国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工作。

国家水泥质检中心负责水泥年生产能力60万吨及以上规模的企业、省级质检机构不具备检验条件的特性水泥生产企业的对比验证检验工作。

省级政府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省级建材工业协会认定的省级建材(水泥)质检站负责本省(区、市)水泥企业(除大中型水泥企业外)及特性水泥企业的对比验证检验工作。

国家钢渣水泥质检中心负责钢渣水泥企业的对比验证检验工作。

国家水泥质检中心每年必须与国际水泥实验室进行对比验证检验工作,其对比结果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省级建材(水泥)质捡站每两个月与国家水泥质检中心进行对比验证检验工作。

第三条 各企业要按照第二条规定送相应的质检机构进行对比验证检验工作,有权拒绝非认定的质检机构提出的对比检验要求。

第四条 对比验证检验以水泥质检机构的结果为准,其结果作为企业进行内外质量考核评审的依据。

第五条 水泥质检机构对来样应及时进行检验,最终检验报告应于接到样品后45天内(在收到企业自检报告前提下)发出,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第六条 为保证对比验证检验工作的质量,水泥质检机构有权对水泥企业化验室的检验仪器、技术条件、检验记录、质量管理制度等进行检查和利用企业的检测手段,组织企业检验人员对该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第七条 水泥质检机构工作人员和检测人员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内部应定期进行重复性试验,不断提高检验水平。在合格试验室对比中,其检验结果应在平均值正负1倍标准偏差范围内。

第八条 对比验证检验的具体规定:

(一)对比频次

1.规定与国家质检中心对比企业的通用水泥应按品种每两个月送样1个。

2.特性水泥和专用水泥企业按每个品种每两个月送样1个。

3.水泥年生产能力60万吨以下的企业应每两个月送样1个。

4.钢渣水泥企业每月送样1个。

5.非常年生产的品种,可在生产期内均衡送样。

因企业在作对比验证检验的同时接受监督,故所送样品必须是本企业按规定随机选取的出厂水泥样,并且在一年内应涵盖所生产的所有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国家或省级抽查样可不受上述频次限制,但抽查样可代替对比验证检验祥。

(二)对比要求

1.企业应有专人负责对比验证检验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2.对比样品抽取后应立即通过0.9mm方孔筛,并混合均匀,平分成送检样、企业自检样、封存样。

3.送检样品必须在该编号水泥出厂后3天内寄(送)出。

4.样品的重量、送样单和包装一律按水泥质检机构的要求和统一格式填写、包装。

5.企业必须及时向水泥质检机构寄送对比验证检验样的自检报告,质检机构收到企业自检报告后应及时发出该企业的对比验证检验报告。

(三)对比检验项目

有关水泥产品标准中的全部技术要求。

第九条 对长期对比超差或质量低劣和一再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企业,水泥质检机构有权建议政府建材行业主管部门严肃处理。

第十条 对比验证检验费用由被检企业或质检机构承担,在新的国家收费标准发布之前,暂按原国家物价局、财政部[1992]价费字496号文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2年4月1日起执行,原《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经贸委负责解释。

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提供

质量监控管理规程 篇2

第一条为加强水泥企业管理, 保证和稳定水泥及水泥熟料产品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相关水泥、水泥熟料的产品标准, 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水泥和水泥熟料生产企业。

第三条水泥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按照GB/T19000-ISO9000族标准,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确保有效运行。水泥企业应建立质量考核制度, 实行质量否决权, 并设立质量基金, 用于开展质量活动和奖励对企业质量管理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企业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

企业最高管理者可以任命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质量管理, 化验室主任在企业法人或管理者代表直接领导下对产品质量具体负责。

第五条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省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省级建材 (水泥) 行业协会应加强对水泥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 督促企业认真执行本规程。

第二章质量管理机构

第六条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

(一) 企业应确立以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负责的质量管理组织和设立符合《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 (附件1) 的化验室。

(二) 质量管理组织设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 各车间和职能部门设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组织, 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三) 企业化验室内设控制组、分析组、物检组和质量管理组等, 分别负责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的检验、控制、监督与管理工作。

第七条质量管理机构的职责

(一) 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责

1、编制适合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2、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负责和监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制定质量奖惩制度, 负责协调各部门的质量责任, 并考核工作质量;

5、组织企业内部质量审核;

6、负责重大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

7、监督企业质量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8、组织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

(二) 各车间和职能部门的职责

1、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本单位得到有效运行;

2、组织开展质量管理活动;

3、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组织和化验室的质量指令;

4、完成本单位涉及的质量指标或质量目标。

(三) 化验室的职责和权限

1、质量检验

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 对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按规定做好质量记录和标识, 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 掌握质量动态, 保证产品检验的可追溯性。

2、质量控制

根据产品质量要求, 制定原燃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企业内控质量指标, 组织实施过程质量控制,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掌握质量波动规律, 不断提高预见性与预防能力, 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使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3、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的合格确认和验证

严格按照相关产品标准和企业制定的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合格确认程序进行确认和验证, 杜绝不合格水泥和水泥熟料的出厂。

4、质量统计和分析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 及时进行质量统计, 做好分析和改进工作。

5、试验研究

根据原燃材料、助磨剂、混合材等材料的变更情况及用户需求, 及时进行产品试验研究, 提高水泥和熟料质量, 改善产品使用性能。

6、化验室具有水泥和水泥熟料出厂决定权。

第八条化验室人员配备

(一) 化验室应配备主任、工艺、质量调度、统计及检验等人员。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配备一定数量科研人员。检验人员人数应能满足检验工作需要, 一般不得低于全厂生产职工总数的4%, 或不得少于12人。

(二) 化验室人员任职要求

1、化验室主任:必须具备中级职称以上资格, 或从事化验室工作多年, 具备较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 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坚持原则, 熟知生产工艺、相关标准和质量法规, 并取得省级 (含省级) 以上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建材行业协会或其授权的建材质检机构签发的水泥企业化验室主任资格证书。化验室主任的任命和变动应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2、工艺、质量调度人员:具备初级职称以上资格,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经过专业训练, 掌握水泥生产理论知识和检验技术, 熟知有关标准和规章制度。

3、质量统计人员:具备初级职称以上资格,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经过专业训练, 掌握水泥生产理论知识和相关统计技术, 熟知有关标准和规章制度, 并取得省级 (含省级) 以上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建材行业协会或其授权的建材质检机构签发的水泥企业质量统计员资格证书。

4、检验人员:具有高中 (或相当于高中) 以上文化水平, 熟知本岗位的操作规程、控制项目、指标范围及检验方法, 经专门培训、考核, 取得省级 (含省级) 以上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建材行业协会或其授权的建材质检机构签发的岗位资格证书。

5、化验室人员要相对稳定, 化验室业务骨干的任用和调动应征求化验室主任的意见。

第九条企业化验室的认定

(一) 化验室需取得合格证:日产熟料4 000吨 (合计产能) 及以上规模的企业需取得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 其他水泥企业需取得各省级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各省级建材行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

(二) 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管理办法、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表见附件2、附件3、附件4。

第三章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条企业结合实际情况, 按照本规程的要求, 制定企业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编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图表和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内控指标, 按照GB/T19000—ISO9000族标准编制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必需的程序文件。

第十一条化验室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与检验制度, 主要包括:

(一) 各组职责范围、岗位责任制和作业指导书。

(二) 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三) 对比验证制度 (如与国家级、省级对比验证;内部抽查对比验证;使用国家有证标准样品/标准物质对比验证) 。

(四) 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

(五) 标准溶液配制和专人管理制度。

(六) 标准砂采购和管理制度。 (七) 文件管理制度。

(八) 样品管理制度。

(九) 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十) 检验原始记录、台帐和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批制度。

(十一) 月报、年报的填写和上报制度。

(十二) 质量统计管理制度。

(十三) 出厂水泥 (熟料) 的合格确认制度。

第十二条检验环境条件、试验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的管理要求

(一) 检验环境条件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二) 仪器设备必须按相关水泥产品标准和《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要求配置齐全, 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三) 检验用的化学试剂应验明其生产企业名称、产品等级、执行标准及生产许可证的编号, 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化学试剂。

第十三条产品对比验证检验和抽查对比的管理要求

(一) 企业应按《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 (附件5) 的要求, 定期向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或建材行业授权的质检机构寄 (送) 样品, 进行对比验证检验, 不断提高检验水平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结果以相应质检机构的检验结果为准。凡无故不按规定寄 (送) 样品者, 当年对比合格率按零统计。

(二) 参加国家或省级建材行业质检机构组织的水泥物理性能检验和化学分析对比。

(三) 为了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化验室对各检验岗位人员要组织内部密码抽查和操作考核。

抽查次数:生产控制岗位每人每月不少于4个样品;

化学全分析岗位每人每月不少于2个样品;

单项物理检验岗位每人每月不少于4个样品;

强度检验岗位每月不少于2个样品;

同一岗位的对比检验每月应进行一次。

(四) 企业检验中所用基准物质, 必须是国家有证标准样品和标准物质。

(五) 试验允许误差应符合《试验允许误差表》 (见附件6) 规定。

第十四条质量记录、档案、资料、报表管理及上报的要求

(一) 按照《档案法》的要求, 做好质量技术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原始记录和台帐使用统一的表式, 各项检验要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和分类台帐, 并按月装订成册, 由专人保管, 按期存技术档案室。原始记录保存期为三年。台帐应长期保存。

(二) 各项检验原始记录和分类台帐的填写, 必须清晰、完整, 不得任意涂改。当笔误时, 须在笔误数据中央划两横杠, 在其上方书写更改后的数据并加盖修改人印章, 涉及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的检验记录的更正应有化验室主任签字或盖章。

(三) 对质量检验数据要及时整理和统计, 每月有月统计报表和月统计分析总结, 全年应有年统计报表和年统计质量总结。

(四) 质量月报、年报要按统一表式填报齐全, 月报于每月10日前, 年报于次年2月10日前报相应的管理部门 (附件7) 。

(五) 企业应创造条件, 建立计算机质量管理数据库, 利用互联网在企业内部和省级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建材行业质检机构建立质量信息交流平台。

第十五条人员培训和考核

(一) 提高企业职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素质, 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每年应制定培训和考核计划, 并按期实施。

(二) 每年按计划对检验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考核, 建立检验人员培训档案, 考核成绩应作为评价其技术素质的依据之一, 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 应调离质检岗位。

第四章原燃材料的质量管理

第十六条企业应根据质量控制要求选择合格的供方, 以保证所采购的原燃材料符合规定要求, 供应部门应严格按照原燃材料质量标准均衡组织进货。建立原燃材料供货方的档案, 并对其符合性进行评价。原燃材料质量控制指标应符合《过程质量控制指标要求》 (以下简称《指标要求》, 见附件8) 。

第十七条原燃材料的质量应能满足工艺技术条件的要求, 建立预均化库或预均化堆场, 保证原燃材料均化后再使用, 使用前应先检验。对于同库存放多种原料时, 应按原料种类分区存放, 存放现场应有标识, 避免混杂。原燃材料初次使用或更换产地时, 必须检验放射性, 确认能保证水泥和水泥熟料产品放射性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十八条混合材、石膏、水泥助磨剂、水泥包装袋等质量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一) 企业在初次使用时, 必须按相关标准进行检验, 确认能保证产品质量后方可使用。

(二) 供方应按品种和批次随货提供货物出厂检验报告或型式检验报告。

(三) 水泥企业应按相关标准进行验收。

(四) 对质量波动大的材料应及时记录, 并在生产时注意搭配使用。对验收不合格的材料, 应及时通知供方, 可采取退货或让步接收的办法处理;当采取让步接收的办法处理时, 应不影响下道工序产品的质量;当双方发生纠纷时, 可委托省级或省级以上建材质检机构进行型式检验或仲裁检验;

(五) 混合材的品种和掺量必须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第十九条原燃材料应保持合理的贮存量, 其最低贮存量为:石灰石质原料5天 (外购10天) ;粘土质原料、燃料、混合材10天;铁质校正原料、铝质校正原料、石膏20天。企业根据原燃材料供应的难易程度, 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调整其最低贮存量。当低于最低贮存量时, 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 限期补足。

第二十条矿山开采应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制定开采计划和质量指标时, 首先要满足配料要求, 不同品位的矿石应分别开采, 按化验室规定的比例搭配进厂。企业自备矿山外包开采时, 应对分包方进行能力评定, 签订外包协议书, 并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五章半成品的质量管理

第二十一条化验室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半成品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方案, 经企业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化验室负责监督、检查方案的实施。

第二十二条生料

(一) 为保证生料质量, 应配备精度符合配料需求的计量设备, 并建立定期维护和校准制度, 生料配料应按化验室下达的通知进行, 配料过程应及时调控, 确保稳定配料;出磨生料的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指标要求》的规定。

(二) 出磨生料要采取必要的均化措施, 并保持合理库存。出磨生料和入窑生料的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指标要求》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入窑煤粉

煤粉质量应相对稳定。入窑煤粉应配置准确的计量控制装备。煤粉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指标要求》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熟料

熟料质量是确保水泥质量的关键。要求:

(一) 窑操作员应经培训持证后上岗。

(二) 入窑风、煤、料的配合应合理, 统一操作, 确保窑热工制度的稳定, 并根据窑况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防止欠烧料、生烧料的出现。

(三) 出窑熟料的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指标要求》的规定。

(四) 出窑熟料按化验室指定的贮库存放, 不应直接入磨, 应搭配或均化后使用, 可用贮量应保证5天的使用量。熟料中不得混有杂物, 对质量差的熟料, 化验室应采取多点搭配或分开存放并标识, 经检验后按比例搭配使用, 同时对出磨水泥质量进行跟踪管理。

第二十五条水泥粉磨

(一) 为保证水泥质量, 水泥磨喂料设备应配备精度符合配料需求的计量设备, 并建立定期维护和校准制度。发生断料或不能保证物料配比准确性时, 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二) 熟料、石膏、混合材和水泥助磨剂等入磨物料的配比应按化验室下达的通知进行, 并有相应的记录。

(三) 粉磨中改品种或强度等级由低改高时, 应用高强度等级水泥清洗磨和输送设备, 清洗的水泥全部按低强度等级处理,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四) 入磨熟料温度控制在100℃以下。

(五) 出磨水泥温度不大于135℃。超过此温度应停磨或采取降温措施, 防止石膏脱水而影响水泥的性能。

第二十六条出磨水泥

(一) 出磨水泥的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指标要求》的规定。

(二) 水泥库应有明显标识, 出磨水泥应按化验室指令入库, 每班应准确测量各水泥库的库存量并做好记录, 按化验室要求做好入库管理。

(三) 同一库不得混装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生产中改品种或强度等级由低改高时, 应用高强度等级水泥清洗输送设备、水泥贮存库和包装设备, 清洗的水泥全部按低强度等级处理,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四) 专用水泥或特性水泥应用专用库贮存。

(五) 出磨水泥要保持3天以上的贮存量。

(六) 出磨水泥应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 检验数据经验证可以作为出厂水泥相关指标的确认依据, 但不能作为出厂水泥的实物质量检验数据。检验项目、频次应符合《指标要求》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在生产过程中重要质量指标三小时以上或连续三次检测不合格时, 属于过程质量事故, 化验室应及时向责任部门反馈, 责任部门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做好记录并报有关部门。

第六章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的质量管理

第二十八条水泥和水泥熟料的出厂决定权属于化验室。化验室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的检验和过程管理, 水泥和水泥熟料出厂应有化验室通知方可出厂。

第二十九条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质量必须按相关的水泥产品标准严格检验和控制, 由于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检验结果滞后, 企业必须建立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质量合格确认制度, 经确认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质量合格确认制度由化验室负责制定, 内容如下:

(一) 按照水泥产品标准规定, 出厂水泥所有的技术指标均应建立相应的质量合格确认制度 (出厂前已有检验结果的项目除外) , 并形成书面文件。

(二) 以出厂水泥进行确认时, 其中强度指标应根据出厂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分别建立早期强度与实物水泥3天和28天强度的关系式。早期强度检验方法按JC/T738《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进行。

(三) 以出磨水泥进行确认时, 出磨水泥质量应稳定, 且28天抗压强度月 (或一统计期) 平均变异系数满足Cv≤5.0% (强度等级32.5) 、Cv≤4.0% (强度等级42.5) 、Cv≤3.5% (强度等级52.5及以上) 。其中强度指标应根据出磨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分别建立早期强度与实物水泥3天和28天强度的关系式。早期强度检验方法按JC/T738《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进行。

(四) 当出磨水泥质量出现波动或28天抗压强度月 (或一统计期) 平均变异系数Cv>5.0% (强度等级32.5) 、Cv>4.0% (强度等级42.5) 、Cv>3.5% (强度等级52.5及以上) 时, 应按出厂水泥进行确认。

(五) 出厂水泥的合格确认制度应定期根据生产条件、原料变化等及时修正。

(六) 水泥熟料的出厂合格确认制度参照出厂水泥制定。

第三十条出厂水泥质量控制

为保证出厂水泥的实物质量, 企业应制定严于现行标准要求的内控指标。出厂水泥的内控指标要求应符合《指标要求》的规定。

第三十一条均化

水泥出厂必须均化后出厂。保证水泥的均匀性, 缩小标准偏差, 严禁无均化功能的水泥库单库包装或散装, 严禁上入下出。每季度应进行一次水泥28天抗压强度匀质性试验。水泥匀质性试验方法按GB12573附录B规定进行。

第三十二条根据化验室签发的书面通知, 按库号和比例出库, 并做好记录。同时水泥库应定期清理和维护, 卸料设备保持完好, 确保正常出库。

第三十三条包装

按照水泥产品标准的规定, 应建立水泥包装质量的确认程序, 形成书面文件, 并定期根据包装质量的变化进行修正。水泥包装质量的确认内容要求如下:

(一) 选择水泥包装袋定点生产企业, 建立供方资质、生产能力等档案。每批包装袋应有出厂检验报告, 每年至少一次型式检验报告, 每月或按包装袋的批次进行牢固度验收检验。

(二) 建立包装质量抽查制度。每班每台包装机至少抽查20袋, 其包装质量、标志等应符合标准要求, 发现不符合要求时, 应及时处理, 并做好记录。散装水泥应出具与袋装水泥包装标志内容相同的卡片。

(三) 袋装水泥在确认或检验合格后存放一个月以上, 化验室应发出停止该批水泥出厂通知, 并现场标识。经重新取样检验, 确认符合标准规定后方能重新签发水泥出厂通知单。

第三十四条取样和编号

(一) 出厂水泥必须按产品标准规定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验并留样封存, 封存日期按相关产品标准规定。

(二) 出厂水泥的编号, 应严格执行产品标准的规定, 禁止超吨位编号。

第三十五条交货与验收

出厂水泥质量交货与验收必须严格执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第三十六条标准砂

标准砂是检验水泥胶砂强度的法定标准物质, 企业应在国家指定的各省 (区、市) 定点经销单位购买标准砂, 并保存购买发票和标准砂标准样品证书复印件等。根据水泥产量和试验需求制定合理的标准砂年采购数量。杜绝使用和购买假砂。

第三十七条不合格水泥的处理

(一) 出厂水泥检验结果中任一项指标不合格时, 应立即通知用户停止使用该批水泥, 企业与用户双方将该编号封存样寄送省级或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建材行业质检机构进行复检, 以复检结果为准。

(二) 按合同要求进行实物质量验收中, 双方共同签封的样品在有效期内被省级或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建材行业质检机构判为不合格的, 企业应及时查明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三) 出厂水泥自检或经过复检, 富裕强度不符合《指标要求》时, 企业应及时查明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第三十八条本规程未指明的其他品种水泥和商品熟料生产企业应参照本规程制定对出厂产品的要求, 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企业应积极做好售后服务, 建立和坚持访问用户制度, 广泛征询对水泥质量、性能、包装、运输及执行合同等方面的意见, 建立用户档案, 持续改进和追踪。

本规程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自实施之日起, 原《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和《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附件:

1.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 (略)

2.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管理办法 (略)

3.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 (略)

4.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表 (略)

5.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 (略)

6.试验允许误差表 (略)

7.水泥企业产品质量月报 (略)

浅谈螺杆泵维护与管理规程 篇3

【关键词】螺杆泵、管理、泵井、维护

【中图分类号】 TE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13-02

前言

为了保证螺杆泵采油井正常生产,延长螺杆泵机组的使用寿命和适应螺杆泵采油井管理的需要,需要增加采油工的职责以及制定相应的螺杆泵井管理规程来保证螺杆泵的正常运转。

一、增加采油工职责

1)采油工必须掌握螺杆泵采油原理及地面减速装置的结构,了解螺杆泵井常见故障及其诊断排除方法,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2)取全取准生产资料,(包括产液量、产油量、产水量、油压、套压、回压、油气比、电机电流、热洗情况、转速、测试日期及动液面),对所管油井地下、地面情况、管柱结构及减速装置、泵、杆参数清楚。做到资料、报表填写整理及时准确。

3)严格执行岗位经济责任制,按时巡回检查,做到安全生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解决不了的问题立即上报小队、矿或下泵试验单位。

4)摸索合理的热洗清蜡周期,按制定的热洗清蜡制度进行热洗,严格控制好热洗排量和热洗温度,并在日报上填好记录。

5)认真搞好施工质量,发现下入不合格的管柱、杆柱、井下工具或不按照施工设计书进行施工时,有权向上级业务部门反映。

6)认真作好生产情况分析,应经常向小队提出增产挖潜措施和各种管理措施。

7)协助和配合好有关人员在机械采油井上的各种实验,积极做好新技术推广工作。

二、制定螺杆泵井标准,按标准进行工作

1)螺杆泵井试抽合格移交后由采油队负责管理,包括井场电气设备的正常维护和保养。

2)按配产的规定,充分发挥油井生产能力,稳定生产,时效达到95%以上,螺杆泵机组工作状况良好,泵效达到60%以上。

3)油井记录,资料齐全准确。

4)油井管理做到三清、四无、五不漏。地面设备配件工具齐全完好,井下无落物。

5)做好地面减速装置,电控箱的维护、保养工作,做到紧固、清洁、润滑、调整、减少机械振动,延长使用寿命。

6)作好热洗、加药、保温工作,做到安全无事故。

7)螺杆泵井的流压达到规定的范围。

8)每个岗位必须有两表:螺杆泵井日报表,配产表。

三、加强螺杆泵井的生产管理

1)螺杆泵井移交后由采油队负责管理,做好正常维护和保养,两天内要加密检查,注意螺杆泵的运行情况和电流变化。

2)大排量螺杆泵采用电流记录卡片的,更换要及时,每更换一次记录卡片都须填写井号、日期,并对准起始时间,停机必须注明原因。

3)螺杆泵正常运行后除特殊情况(如停电、更换盘根等)外,不允许随便停机,机组一旦出现故障自动停机时,采油工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在弄清故障原因之前,不允许擅自强行启动。

4)投产后的螺杆泵应在最低转速下运行,当液面稳定后,过载电流最高极限不允许超出正常运行的1.2倍,时间整定不大于10min,变转速后的方法同上。

5)开井启抽前必须先检查地面管线流程,然后启动机组,启动后至少观察10min以上。

6)经常观察减速箱的油面,每半年更换一次减速箱内齿轮油。

7)遇天气突变(下雪、下雨等)应加强检查,并采取措施严防雨水浸入变速箱及电器设备发生漏电现象,操作人员接近电器设备,应加注意,避免发生触电危险。

8)螺杆泵投产后,电源相序不得任意改动,若需停机重整定过载和时间时,待机组运转正常后才能离开现场。停机维修时,必须先做好相序标记。

9)变换转速时,要检查三角皮带的松紧度。

10)当人为或过载(停电)自动停机时,装于减速箱上的防反转装置可自动锁死抽油杆以防止抽油杆脱扣。检查人员可慢慢松开锁紧螺帽,使抽油杆贮存的扭矩释放,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11)抽油杆出现断杆或在不同深度脱扣,应上160kN以上吊车,用杆柱打捞器打捞,或根据吊重判断脱扣深度,当指重表稍有下降时,刹车正转抽油杆上扣对接,恢复正常生产。

12)确定螺杆泵井热洗周期,观察产液量变化,定期测动液面及观察电机电流变化,及时分析泵的工作状态。对不同的油井制定相应的热洗制度(同抽油机热洗井);对于无热洗流程,采用在空心杆内或环空加药、空心杆内下加热电缆解堵工艺措施。详见螺杆泵井清、防蜡解堵工艺技术。

四、制订螺杆泵井巡回检查制度

1)每8h必须上井检查一次,不正常井要加密检查。

2)上井必须带上常用工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小队、矿或主管技术部门汇报。

3)螺杆泵井巡回检查要求:先听,先看井口及减速箱,电控设备有无异常,按表螺杆泵井巡回检查表内容检查。

五、加强螺杆泵井取资料与管理

螺杆泵录取资料要达到九全九准:系指油压、套压、动液面(流压)、静液面(静压)、产量、转速、电流、油气比、原油含水化验资料全准。

1)油压、套压全准:正常情况下,油压、套压每天录取一次,特殊情况要加密观察,每月有25天以上(不得连续缺)压力资料为全,误差不超过规定误差界限为准。压力值应在使用压力表量程的1/3~2/3 的范围。压力表要按检定周期检定,并有保证其准确的措施。

2)产量全准,螺杆泵投产和调参后5天内天天量油,对措施井要求措施前2天,措施后5天内天天量油,以后每5天量油一次,每月必须有8次量油,对变化比较大的井,要加密量油次数。达到上述要求者,量油资料为全。用流量计量的井每次量油1~2小时,选用规定的不同直径分离器量油,每次要3~5次,取平均值;对于低产量井(产液量低于10m3/d),每次量油时间不少于2小时,产液在30m3/d以上,量油波动不超过±5%,产液在30 m3/d以下,量油波动不超过±2 m3/d,热洗井待热洗结束生产正常时量油。

3)原油含水化验资料全准:正常见水井每5天取样一次(与量油同日进行)进行含水化验分析,含水波动不超过±5% ;含水在40%以下,化验含水波动不超过±3%,超差必须重新取样, 找出波动原因。未见水油井每月取样一次。发现油井有含水痕迹后,每5天取样一次进行含水化验。取样时一律要求在井口取,先放空,见新鲜油后再取样,一筒样要分3次取完。

4)油气比全准:每月测气2次。对放套管气的井,测气前10天不得放套管气(套管气放进干线的井不在此限)。

5)动液面全准:根据油井产能,选泵确定合理转速,螺杆泵投产应在最低转速下抽汲井液,视液面波动调整转速直至合理沉没度300~500m。每变一次转速需2天测一次液面直至稳定,严防抽干烧泵。稳定后每半月测一次液面,并要求在同日内测产量。记录转速、电流、油压、套压等数据,液面资料由测试单位计算。

6)电流转速全准:正常情况下,电流每天录取一次,转速每3个月测一次,每月有25天以上资料为全。

7)静液面全准:每半年至一年测一次静液面。

8)螺杆泵试验井:新研制的螺杆泵下井试验,应由所属的采油队和科研单位共同管理录取资料,做好螺杆泵下井施工操作与正常管理的质量控制。

9)各采油厂采油队负责填写每口螺杆泵井的生产月报,并一试三份,在每月30日前分别送交采油厂和有关单位。

结束语

基本医疗保险监控业务管理规程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区医疗保险监控(以下简称医保监控)业务,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监督办法》、《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和医保监控系统业务操作程序,结合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用于规范医保经办机构内设医保监控机构的岗位设置、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档案管理以及接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委托组织实施行政监督等业务。详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医保监控业务示意图》(附件1)。

第三条 全区医保监控工作遵循依法合规、客观公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原则,实行医保监控制度、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指标体系、数据标准和医保服务医师诚信标准“六统一”制度。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四条 医保监控机构应设置以下岗位:

(一)监控审核岗。负责对医保监控系统筛查出的疑点信息和重点监控指标的趋势排名进行初审,受理外部疑点信息并在监控系统中登记。

(二)监控复核岗。负责对监控审核岗初审的疑点信息、趋势排名和登记的外部疑点信息进行复核,确认需要稽核调查的案件信息。

(三)监控调查岗。负责对监控复核岗确认的案件信息进行稽核调查,记录稽核调查过程,收集证据材料,并根据稽核调查情况提出初步处理处罚意见。

(四)监控综合岗。负责各监控业务岗位的综合协调、督查督办及各类文书档案的综合管理。

第三章 业务流程

第五条 疑点信息审核。由监控审核岗工作人员对医保监控系统筛查出的疑点信息和重点监控指标的趋势排名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确认或剔除疑点信息。

第六条 外部疑点登记。由监控审核岗工作人员受理举报投诉、转办交办等外部渠道获取的疑点信息,填写《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监督外部疑点拟办登记表》(附件2),按批办意见在监控系统中登记疑点信息。

第七条 稽核立案登记。由监控复核岗工作人员对监控审核岗确认或登记的疑点信息进行复核,登记案件编码,确认统筹地区,描述案情,登记案件信息或剔除疑点信息。

自治区医保监控机构工作人员在确认统筹地区时,可按属地原则将案件移交相关统筹地区医保监控机构办理,统筹地区医保监控机构应及时查办案件并反馈案件查处情况。

第八条 稽核立案确认。由监控复核岗工作人员对立案登记信息进行审查,确定办案责任人和督办期限,签署立案批示意见,2 确认稽核立案,或者不予立案。

第九条 稽核调查登记。由监控调查岗工作人员制定稽核调查方案,对监控复核岗工作人员确认的案件信息进行稽核调查。需要提前告知稽核调查对象的,制作并送达《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稽核调查通知书》(附件3)。

监控调查岗工作人员通过约谈、暗访、走访等方式进行稽核调查时,应有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并主动出示执法证件或其他证明材料。与查办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稽核调查过程中,监控调查岗工作人员应当如实记录《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稽核调查约谈笔录》(附件4)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稽核调查记录》(附件5),依法收集和保管证据材料(包括病历、处方、单据、账簿、文件、录音、录像、照片等)。

第十条 稽核调查反馈。稽核调查后,医保监控机构应当向稽核调查对象反馈稽核调查结果,听取稽核调查对象陈述或申辩的事实和理由。案件事实不成立或满足其他撤销条件的,监控业务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可撤销案件。

反馈稽核调查结果时,监控调查岗工作人员应制作并向稽核调查对象送达《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稽核调查结果告知书》(附件6)。

第十一条 稽核结论登记。稽核调查反馈后,监控调查岗工作人员提出违规金额、处理处罚方式等初步稽核结论,由监控业 3 务负责人审批确认。

第十二条 稽核结论确认。监控业务负责人审核监控调查岗工作人员登记的案件详情和初步稽核结论,签署结论批示意见并向监控机构负责人汇报后,确认稽核结论。对重大事项,经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后,确认稽核结论。监控业务负责人认为案情不清、调查不足的,应安排重新稽核调查。

第十三条 医保监控机构应当责令当事人限期对稽核结论确认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改,由监控综合岗工作人员制作并送达《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稽核调查整改意见书》(附件7)。

第十四条 需要追回违规资金或暂停、终止医保服务协议的,由监控综合岗工作人员制作并送达《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行政处理决定书》(附件8)。追回违规资金或暂停、终止医保服务协议的处理决定由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负责执行。

违法违规行为涉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由监控综合岗工作人员制作并向公安、检察机关送交《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监督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附件9)。

第十五条 自治区医保监控机构直接查处案件的,应当向相关统筹地区医保监控机构告知稽核调查情况和处理处罚结果。

第四章 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 医保经办机构内设医保监控机构应申请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医保服务监督委托书》(附件10),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委托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医保监控机构应向拟被处罚人送达《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附件11),告知拟被处罚人违法事实和理由,行政处罚的依据、种类和金额,以及进行陈述或申辩的权利。对拟被处罚人陈述或申辩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医保监控机构应当进行复核。

做出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医保监控机构应同时向拟被处罚人送达《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附件12),告知拟被处罚人要求听证的权利。拟被处罚人要求听证的,应依法组织听证。较大数的额罚款及听证程序按照《自治区行政听证程序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80号,2005年6月17日印发)执行。

第十八条 医保监控机构应将拟被处罚人陈述申辩的证据材料、听证笔录、证据采信情况以及行政处罚意见等一并提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人审查。

经审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医保监控机构应向被处罚人送达《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行政处罚决定书》(附件13),告知被处罚人违法事实和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履行方式和期限、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加盖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印章。

第十九条 组织实施行政处罚涉及的各类文书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送达,送达人应填写和记录《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监督文书送达回执》(附件14)。

第五章 统计分析

第二十条 医保监控机构应建立医保监控运行分析制度,根据医疗服务机构、参保人员、医保服务医师分类分析指标,定期对接诊人次和住院费用变化趋势、医疗费用构成及药品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撰写运行分析报告。

第二十一条 医保监控机构应根据统计分析情况,合理确定协议医疗机构费用及其他重点监控指标,定期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各指标运行情况。

第二十二条 医保监控机构应定期对初审疑点数、稽核立案数、现场稽核调查案件数、撤销案件数、稽核结论登记和确认数等进行分类汇总,建立医保监控工作统计台账,根据相关规定编制统计报表。

第六章 内部控制

第二十三条 医保监控机构根据岗位设置,实行岗位责任制和AB岗制度。监控审核岗和监控复核岗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监控审核岗、监控复核岗、监控稽核岗、监控综合岗按照岗位职责、权限和业务流程严格履行职责。

第二十四条 医保监控机构应当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稽核立案确认、稽核案件撤销、稽核结论确认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经办人、复核人、审批人逐级签批确认。建立稽核调查、案情分析、处理处罚等重大事项专题会议研究制度。

第二十六条 医保监控机构要加强信息系统管理,对监控审 6 核、复核、稽核等业务环节数据信息进行权限控制,建立数据访问、使用、录入、修改、保密、维护等管理制度和有效的信息交流反馈机制。

第七章 档案管理

第二十七条 监控业务档案分为:

(一)举报投诉类档案。包括举报投诉信件、其他单位(部门)移交转办材料、其他渠道获取的反映违规行为的材料。

(二)稽核调查类档案。包括稽核调查方案,稽核调查通知书、约谈笔录、整改意见书、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听证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格式文书,证据材料,相关机构(部门)稽核结论执行情况反馈等文书和材料。

(三)其他档案。指各类文件材料、声像、电子等档案等。第二十八条 医保监控机构应建立监控业务档案管理制度,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立卷归档细则》相关规定做好档案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复制、移交、销毁等工作。各岗位工作人员根据“谁经办、谁负责”和监控业务档案一案一档的原则,负责业务档案的整理、建档,定期交监控综合岗工作人员归档。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程自印发之日起施行。7 附件1:宁夏回族自治区医保监控业务流程图

附件2: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监督外部疑点拟办登记表 附件3: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稽核调查通知书 附件4: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稽核调查约谈笔录 附件5: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稽核调查记录 附件6: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稽核调查结果告知书 附件7: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稽核调查整改意见书 附件8: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行政处理决定书 附件9: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监督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附件10:实施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监督委托书

质量监控管理规程 篇5

目 录

一、质量管理制度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制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查考核制度

3、药品采购管理制度

4、药品验收管理制度

5、药品陈列管理制度

6、药品销售管理制度

7、供货单位和采购品种审核管理制度

8、处方药销售管理制度

9、药品拆零管理制度

10、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质量管理制度

11、记录和凭证管理制度

12、收集和查询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13、药品质量事故、质量投诉管理制度

14、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管理制度

15、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

16、不合格药品、药品销毁管理制度

17、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8、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9、药学服务管理制度 2

20、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制度

2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规定管理制度

22、计算机系统管理制度

23、执行药品电子监管规定管理制度

二、岗位职责

1、企业负责人岗位职责

2、质量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3、药品采购人员岗位职责

4、药品验收人员岗位职责

5、营业员岗位职责

6、处方审核、调配人员岗位职责

三、操作程序

1、质量体系文件管理程序 度

2、药品采购操作规程

3、药品验收操作规程

4、药品销售操作规程

5、处方审核、调配、审核操作规程

6、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规程

7、药品拆零销售操作规程

8、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销售操作规程

9、营业场所药品陈列及检查操作规程

10、营业场所冷藏药品存放操作规程 3

11、计算机系统操作和管理操作规程

四、质量记录表格

1、文件编制申请表

2、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记录

3、供货方汇总表

4、供货方质量体系调查表

5、合格供货方档案表

6、采购计划表

7、购进质量验收药品目录

8、药品质量档案表

9、药品购进、质量验收纪录

10、药品储存、陈列环境检查记录

11、环境温湿度监测记录

12、近效期药品催销表

13、药品拆零销售记录

14、处方药销售调配销售记录

15、中药饮片装斗复核记录

16、中药方剂调配销售记录

17、顾客意见征询表

18、药品质量问题查询表

19、药品质量问题投诉、质量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4

****药店管理文件 文件名称: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制度编号: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起草日

1、目的:规范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

2、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3、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质量管理期:批准日期:执行日期:变更记录:版本号:体系文件的起草、审核、批准、印制、发布、保管、修订、废除与收回,4、责任:企业负责人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分类。5.1.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标准和记录。5.1.2 标准性文件是用以规定质量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管理工作的原则,阐述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明确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规定各项质量活动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途径的文件,包括: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档案、记录和凭证等。

5.1.3 记录是用以表明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证实其有效性的记 5

录文件,包括药品采购、验收、销售、陈列检查、温湿度监测、不合格药品处理等各个环节质量活动的有关记录。5.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5.2.1质量管理人员统一负责制度和职责的编制、审核和记录的审批。制定文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5.2.1.1 必须依据有关药品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的要求制定各项文件。

5.2.1.2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各项文件具有实用性、系统性、指令性、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5.2.1.3 制定质量体 系文件管理程序,对文件的起草、审核、批准、印制、发布、存档、复审、修订、废除与收回等实施控制性管理。

5.2.1.4 对国家有关药品质量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以及国家法定药品标准等外部文件,不得作任何修改,必须严格执行。

5.2.2 企业负责人负责审核质量管理文件的批准、执行、修订、废除。5.2.3质量管理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制度的起草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印制、存档、发放、复制、回收和监督销毁。5.2.4 各岗位负责与本岗位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起草、收集、整理和存档等工作。5.2.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执行前,应由质量管理人员组织岗位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培训。5.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检查和考核。

5.3.1 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协助企业负责人每年至少一次对企业质量体系文件管理的执行情况和体系文件管理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应 6 有记录。相关文件:

1、《文件编制申请批准表》 请联系QQ:414669925可获得新版质量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记录及表格等(最新)电子版,祝您通过7 GSP认证,欢迎合作,非诚勿扰!

****药店管理文件 文件名称:收集和查询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编号:ZD12----2014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变更记录: 版本号:

1、目的:确保质量信息传递顺畅,及时沟通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情况,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2、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所有质量信息的管理。

4、责任:质量管理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 质量管理人员为企业质量信息中心,负责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传递与汇总。5.2 质量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最新颁布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国家新颁布的药品标准及其他技术性文件;国家发布的药品质量公告及当地有关部门发布的管理规定等;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及所供药品的质量情况;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中收集的质量信息。5.3 质量信息的收集方式: 5.3.1 质量政策方面的各种信息:由质量管理人员通过各级药品监督管理 8

文件、通知、专业报刊、媒体及互联网收集; 5.3.2 企业内部质量信息:由各有关岗位通过各种报表、会议、信息传递反馈单、谈话记录、查询记录、建议等方法收集;

5.3.3 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的质量信息:通过设置投诉电话、顾客意见簿、顾客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顾客对药品质量、服务质量的意见。5.4 质量信息的收集应准确、及时、适用,建立质量信息档案,做好相关记录。5.5 质量管理人员应对质量信息进行评估,并依据质量信息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并按类别交予相关人员进行存档和处理。相关文件:

1、《质量信息分析、汇总表》

2、****

药店管理文件 文件名称:质量事故、质量投诉管理制度 编号:ZD13----2014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变更记录: 版本号:

1、目的:加强本企业所经营药品发生质量事故的管理,有效预防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

2、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3、适用范围:发生质量事故药品的管理。

4、责任:质量管理人员、药品购进人员、营业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9

5、内容: 5.1 药品质量事故是指药品经营过程中,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危及人体健康或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情况。质量事故按其性质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两大类。

5.1.1 重大质量事故: 5.1.1.1 违规销售假、劣药品;非违规销售假劣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5.1.1.2 未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造成不合格药品入库的。5.1.1.3 由于保管不善,造成药品整批虫蛀、霉烂变质、破损、污染等不能再供药用,每批次药品造成经济损失1000元以上的。5.1.1.4 销售药品出现差错或其他质量问题,并严重威胁人身安全或已造成医疗事故的。5.1.2 一般质量事故: 5.1.2.1 违反进货程序购进药品,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非违规销售假劣药品,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5.1.2.2 保管、养护不当,致使药品质量发生变化,一次性造成经济损失200元以上的。5.2 质量事故的报告: 5.2.1 一般质量事故发生后,应在当天口头报告质量管理人员,并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质量负责人。

5.2.2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质量管理人员在24小时内上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他重大质量事故应在三天内报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0

5.3 质量事故处理: 5.3.1 发生事故后,质量管理人员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补救措施。5.3.2 质量管理人员应组织人员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了解并提出处理意见,报企业负责人,必要时上报兰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5.3.3 质量管理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前往现场,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的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整改措施不放过。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协助各有关部门处理事故,做好善后工作。****药店管理文件

文件名称: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管理制度 编号:ZD14----2014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变更记录: 版本号:

1、目的:为加强中药(包括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管理,保证中药质量和保障人们使用中药有效。

2、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3、适用范围:企业中药饮片销售。

4、责任:质量管理人员、中药师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 中药配方营业员在配方时应思想集中,严格按处方要求核对品名配药、售药。5.2 配方使用的中药饮片,必须是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品种。5.3 不合格药品的处理按《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执行。严禁不合格药品上柜销售。5.4 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销售。5.5严格按配方、发药操作规程操作。坚持一审方、二核价、三开票、四配方、五核对、六发药的程序。5.6 严格执行物价政策,严禁串规、串级,按规定价格算方计价,发票项目填写全面,字迹清晰。5.7 按方配制,称准分匀,总贴误差不大于2%,分贴误差不大于5%。处方配完后应先自行核对,无误后签字交复 核员复核,严格复核无误后签字,才可发给顾客。5.8 应对先煎、后下、包煎、分煎、烊化、兑服等特殊用法单包注明,并向顾客交待清楚,并主动耐心介绍服用方法。

5.9 配方营业员不得调配自带配方,对鉴别不清,有疑问的处方不调配,并向顾客讲清楚情况。5.10 配方用毒性中药饮片按《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制度》执行。12

5.11 每天配方前必须校对衡器,配方完毕整理营业场所,保持柜厨内外清洁。

5.12 中药饮片来料加工的场所、工具应保持清洁,人员符合有关规定。5.13中药上柜必须执行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原则,不合格饮片一律不得上柜。

5.14 严把中药饮片销售质量关,过筛后装斗,装斗前应复核,防止混装、错装。饮片斗前应写正名正字(以中国药典的为准,若药典没有规定的,以通用名为准);及时清理格斗,并做好记录。相关文件:

1、《中药饮片销售记录》

3、《中药饮片装斗复核记录》 ****药店管理文件 文件名称:企业负责人岗位职责 编号:GZ01----2014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变更记录: 版本号:

1、目的:规范企业负责人的经营行为,保证企业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完善,13

确保所经营的药品的质量符合法定的标准。

2、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3、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负责人。

4、责任:企业负责人对本职责的实施负责。

5、工作内容: 5.1 组织本企业的员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质量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经营管理,确保企业所有的药品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5.2 合理设置并领导质量管理人员,支持并保证其独立、客观地行使职权,在经营与奖惩中落实质量否决权; 5.3 积极支持质量管理人员工作,经常指导和监督员工,严格按GSP要求来规范药品经营行为,严格企业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工作程序规范、记录表格的执行和落实。5.4 定期对企业的质量工作进行检查和总结,听取质量管理人员对企业质量管理的情况汇报,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进; 5.5 指导质量管理人员,营业员及其他各岗位人员。依据各岗位人员的报告和管理记录,确认是否正确进行了相应的管理; 5.6 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药品进行检查,做到帐、货、物相符,质量完好,防止药品的过期失效和变质,以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5.7 创造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使经营环境、储存条件达到药品的质量要求。5.8 做好人员工作职责及班次的组织安排; 14

5.9 人员关系的维护和协调;增进团结,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5.10 重视顾客意见和投诉处理,主持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和重大质量问题的解决和质量工作的改进。5.11 努力学习药品经营的有关知识,不断收集新信息,提高自身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重视员工素质的训练与培养。

5.12 熟悉药品管理法规、经营业务和所经营药品的知识 ****药店管理文件

文件名称:药品验收操作规程 编号:GC03----2014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变更记录: 版本号:

1、目的:建立药品验收工作程序,规范药品验收工作,确保验收药品符合 15

法定标准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2、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3、适用范围:适用于购进药品的验收工作。

4、职责:药品质量验收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 验收员收货: 5.1.1 验收员依据药品购进人员所做的“药品购进记录”和供货单位“随货同行单”对照实物进行核对后收货,并在“药品购进记录”和供货单位收货单上签章。5.2 药品验收:

5.2.1 验收的内容:药品质量验收包括药品外观性状的检查和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标识的检查。

5.2.2 验收的标准:

5.2.2.1 验收员依据药品质量标准规定,逐批抽取规定数量的药品进行外观性状的检查和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标识的检查。5.2.2.2 验收员依据药品购进合同所规定的质量条款进行逐批验收。

5.2.3 冷藏冷冻药品到货时,应当对其运输方式及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运输时间等质量控制状况进行重点检查并记录。不符合温度要求的应当拒收。5.2.4 药品包装、标识主要检查内容

5.2.4.1 药品的每一整件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5.2.4.2 药品包装的标签或说明书上,应有药品的通用名称、成分、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 16

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储藏条件等。5.2.4.3验收首营品种应有生产企业出具的该批号的药品出厂检验合格报告书。

5.2.4.4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上应有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语;非处方药的包装应有国家规定的专有标识。5.2.4.5 进口药品,其包装的标签应以中文注明药品的名称、主要成分以及注册证号,并附有中文说明书。

5.2.4.6 外用药品其包装应有国家规定的专有标识。

5.2.5 验收记录: 5.2.5.1 药品验收记录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准文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到货数量、到货日期、验收合格数量、验收结论、验收日期和验收员签章。5.2.5.2 中药材验收记录应当包括品名、产地、供货单位、到货数量、验

收合格数量等内容。

5.2.5.3 中药饮片验收记录应当包括品名、规格、批号、产地、生产日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到货数量、验收合格数量等内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 中药饮片还应当记录批准文号。

5.2.5.4 验收不合格的还应当注明不合格事项及处置措施。

5.2.5.5 药品验收记录的保存:药品验收记录由验收员按日或月顺序装订,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5年。5.2.6 验收药品应当按照药品批号查验同批号的检验报告书。供货单位为批发企业的,检验报告书应当加盖其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检验报告书的传 17

递和保存可以采用电子数据形式,但应当保证其合法性和有效性。5.3 验收合格的药品应及时上架,实施电子监管的药品,按规定进行药品电子监管码扫码,并及时将数据上传至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系统平台。****药店管理文件 文件名称:不合格药品处理操作规程 编号:GC012----2014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变更记录: 版本号:

1、目的:通过制定不合格药品处理操作规程,有效控制门店不合格药品处理操作和管理符合质量规定的要求。

2、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3、适用范围:适用不合格药品处理管理全过程。

4、责任者:门店质量负责人、养护员、验收员、营业员。

5、内容: 5.1 药品验收过程中发现有疑问的品种,报门店质量负责人,由门店质量负责人对有疑问的品种进行判断确定,确认为不合格品种,直接拒收,退回公司统一处理,确认为合格的品种,验收入库正常销售。门店质量负责人不能确认的报公司质量部门,由公司质量人员进行确认判断,并将品种移入待处理区,确认为不合格的,退回公司总部不合格库,由公司统一处理,确认为合格的,由门店验收入库,正常销售。5.2 药品养护和销售过程中发现有疑问品种,下架移入待处理,报门店质 18

量负责人确认,确认为不合格的品种,将品种移入不合格区,退回公司统一处理;确认为合格的,上架销售。门店质量负责人不能确认的,报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由公司质量人员进行确认,确认为不合格的,退回公司总部,统一处理,确认为合格的,上架销售。药店员工花名册

序号 姓名 性别 学历 职称 岗位 备注 出生年月 入店时间

企业培训计划表

计划时间 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 培训人员 培训目的

药店员工个人培训教育档案

编号

姓名性 别出生年月入店时间

部门职 位工 号职 称 序号培训日期考试方式考核成绩备

注培训内容课

时授课方式

药店员工个人健康档案 编号:

建档时间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在职时间

部门岗位员工号 检查日期检 查 结 果采取措施检 查 单 位检 查 项22

目备

企业设施设备一览表 序

规格型号 号 23 设备名称 厂家 使用部门

设施、设备档案表

设备名称 型号 安装位置 厂家 启用日期 购进日期 使用、维护记录 日期 状态 检定部门 维修记录 检定日期 检定结果 24

请联系

监控室工作规程 篇6

1.0目的

通过建立并执行监控室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对物业区域的安全、消防状态实施有效监控管理,在发生安全、消防紧急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起到联络、指挥中枢的作用,确保业户人员及财产的安全。2.0范围

适用于监控室的内部管理和工作标准。3.0职责

3.1秩序维护主管负责监控室监控系统运行以及监控值班员工作状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3.2监控室值班监控员负责按照本规程执行消防监控及消防管理日常工作。4.0工作规程 4.1监控室工作职责

4.1.1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安全管理和消防法规,掌握本物业实际情况,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4.1.2监督抽查防火、安全工作落实情况。

4.1.3负责检查物业区域各部位的防火安全以及各种消防设备、灭火器的配备情况,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整改。4.1.4负责调配补充监控室消防灭火器材等设备,并定期进行消防、秩序维护监控设备监测、保养,及时排除设备故障。

4.1.5负责24小时监控消防主机和秩序维护监控系统,发现火警、火

灾及妨碍公共秩序的异常现象,应立即向秩序维护主管或值班人员汇报。

4.1.6按照消防管理规定和消防管理制度的要求对物业区域用火部门进行安全监督。

4.1.7定期检查消防、秩序维护监控设备和物业重点要害部位,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4.1.8建立和健全相关的物业消防管理业主档案。4.2监控只工作守则

4.2.1监控员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感,认证学习消防和秩序维护监控业务知识,熟悉监控系统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操作。

4.2.2监控室24小时必须有固定人员值班。监控员当值时,必须高度集中精神,时刻注意监控系统运行情况,认真做好系统检测记录。4.2.3监控员必须经常对消防监控系统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向主管汇报,并采取必需的应急设备,以保证消防监控系统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

4.2.4工作时要严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发现系统报警需迅速查明原因,立即通知主管及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4.2.5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如遇特殊情况需事先请假,经协调其他人员代办后方可请假离岗。

4.2.6监控室严禁无关人员入内,入境主管批准入内的人员,监控员必须对其进行出去登记。

4.2.7监控员当值时,严禁利用监控是专用电话办理私事或长时间占用专用电话,以确保通信联络畅通。

4.2.8监控室内严禁吸烟、饮食、聊天、睡觉及高声喧哗、打闹等一切与工作无关或妨碍工作的行为。

4.2.9保持监控室室内清洁,当值人员交班前须搞好室内清洁工作,方可交班。4.3监控室值班制度

4.3.1监控员要掌握本监控室内各系统的简单工作原理、性能和常规的维修养护工作,并熟练操作各系统。

4.3.2监控员要坚守岗位,密切注视监视屏及各类控制柜的运行状态。4.3.3每班对各类信号至少检查一次,确认正常是否,并做好记录,如不正常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无法处理的问题迅速上报主管或工程维修人员。

4.3.4各操作手柄在正常情况下应处在自动状态,中控主机为手动状态,发生火警时打为自动状态,每月第一周做一次手动,自动实际操作检查,已确认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4.3.5当出现火灾报警信号时,应立即复位,再次出现报警信号时,立即通过对经济或电话通知附近巡逻秩序维护员前往报警位置检查情况。

4.3.6当电梯监视系统受到故障报警时,应立即通过电梯对讲装置与电梯乘客对话,询问情况,安抚乘客,并立即通知巡逻秩序维护员和工程维修人员前去处理。

4.3.7通过监视屏发现可疑情况或各类妨碍物业公共秩序的行为时,应立即通知巡逻秩序维护员前往处理。

4.3.8值班人员接班时,要认真查看上一班次工作记录。

4.3.9值班人员交接班时要认真填写《监控室交接班记录表》,并将所有情况交代清楚。接班人员应弄清楚所有情况,不得出现责任不清、事故不明和记录表格丢失等情况。

4.3.10监控员要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并将所有情况详细记录在《消防/监控是外来人员登记表》内。4.3.11监控系统

(1)、监控系统设备应随时检查、了解使用情况及效果,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设备运行完好。

(2)、与监控设备安装单位保持经常性联系,早保修期内完成设备稳定运行,并熟悉设备内部结构,总结发生事故的原因。4.3.12消防系统

(1)、了解并掌握消防报警程序,合理使用各种消防器材。(2)、与厂家及安装单位建立联系,掌握维修、调试等技术,完善设备系统的功能,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使用增加的要求,配合厂家共同完成并总结设备使用维修经验。4.4监控室交接班制度

4.4.1接班人员必须提前10分钟到岗,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检查。4.4.2双方在交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设备运行情况;

(2)、事故处理情况;(3)、值班记录;(4)、各种器材工具;

(5)、公司及秩序维护部、服务中心指令;(6)、设备卫生、岗位卫生;

4.4.3接班人员上岗,进行岗位交换,双方在交接班日记,运行记录上签字。交班后发现问题,由接班人员负责。

4.4.4交接时要交的清、接的严。如果当时发现问题,交班人员要全力协助处理,既要分清责任,又要团结协作。4.4.5严格执行“五交”,“五不交”制度:(1)、五交:

交问题和经验、交工具、交安全、交记录、交卫生。(2)、五不接: 操作情况交道不清不接;

设备运转异常、情况交代不清不接; 工具不全不接; 未搞卫生不接;

接班人员未到,交班人员不得下岗,须及时反映情况,有人接班方能离岗下班。

4.5监控室安全管理制度

4.5.1监控室有监控员负责24小时监控,有工程维修人员负责设备日常维保,监控员需经培训后方可上机操作。

4.5.2监控员应坚守岗位,思想集中,严禁脱岗、离岗,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服从主管及服务中心经理指挥,充分发挥监控系统作用,密切注意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对发现的情况和处理办法做好详细记录。

4.5.3监控设备系统应每日进行必要测试和检查,发现异常和故障应立即报修,并做记录。

4.5.4监控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如特殊情况需要进入,须经消防主管、秩序维护主管或服务中心经理批准,有批准人指定人员陪同进入。4.5.5监控室严禁吸烟、明火作业;确因工作需要动用明火需事先办理动火审批手续,经秩序维护主管或服务中心经理批准,按照明火作业管理规程进行。

4.5.6监控室工作记录和文字材料未经主管批准,不得向其他人转达或外借。

4.5.7灭火器具装备、照明灯等必备器材应妥善保管,保证应急和演练,不得损坏或丢失。

4.5.8监控室内外保持清洁,室内照明、通风良好,公用物品要摆放整齐,严禁乱堆杂物和易爆物品。

4.5.9爱护机器设备,严禁私自拆卸和违章操作,严禁碰、磕、摔机器设备,严禁将水杯等易洒物品置于控制台。

4.5.10监控之内一切设备设施、元器件、线路严禁随意更改,各控制柜、显示屏、信号灯、控制线路等的运作应始终处于有效状态,各类功能标识应明确。

4.6监控室秩序维护监控工作要求

4.6.1监控室操作人员在没有消防检测工作任务的情况下,要坐在秩序维护监控台前,操作监控设备。发现问题处理后,将基本情况内容填写在工作记录及交接班记录上。

4.6.2监控员每天对秩序维护巡逻人员的巡更应时情况做好记录,并填写《监控室巡更检查记录表》。

4.6.3值班监控员在对秩序维护监控系统执机操作时,发现妨害物业内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后,要及时通知秩序维护人员告知事发地点,请其处理,报警时,必须向明报警人姓名、所在部门、案发地点、人员情况等,同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操作。

4.6.4物业内如有突发事件发生,值班监控员应立即报告主管或服务中心经理,并马上把该区域内的摄像监控头切换到主监控台的监控器上进行监控及录像,认真观察事态的发展,及时反馈情况并做好《秩序维护监控系统运行及异常情况处理记录表》。

4.6.5秩序维护监控系操作由监控室值班监控员负责,上级领导许调用监控摄像头查看物业内某区域情况时,由监控室值班监控员执机操作并记录。

4.6.6秩序维护监控系统的影响硬盘保存期15天。

4.6.7监控影响硬盘的调用必须经服务中心经理批准,方可调用并登记,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查看监控录像带或硬盘的内容。4.7监控室消防监控工作要求

4.7.1消防监控的值机人员每天要将工作情况填写《监控/消防系统运

行记录表》和交接班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记录。

4.7.2消防监控员发现控制柜的声、光、报警信号或接到报警报告后,要及时通知秩序维护人员并赶赴报警地点,共同确认情况。接报警,必须文明报警人姓名、所在部门、起火的部位、燃烧物品及火势情况等,并作相应记录。

4.7.3管理区域内如果发生火情,值班监控员应立即按照火警报告顺序向服务中心经理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报告,并按照《火警、火灾的应急处理预案》实施应急处理。

4.7.4在街道服务中心经理的命令后,准确地向“119”台报警。报名起火单位、所在地址,并进行登记以备查。

质量监控管理规程 篇7

质量计划或检验计划是指用于特定系列产品或合同项目,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转以及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内容包括检验内容、检验时机、检验比例、主要依据、参考的程序文件、记录 (表号) 、检验各方的质控类别等,对产品生产准备到产品最终验收的质量活动均进行了规定。质量计划的编制应明确质量计划所涉及的质量活动,并对检验各方的权限进行分配。编制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或检验负责人主持,相关部门参与制订,编制应充分考虑文件的可操作性。当产品结构简单、品种单一或形成系列产品时,可用一个质量计划包容,不必针对每个产品制定质量计划。若现行产品技术状态发生显著变化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质量计划。

2 质量计划与工艺流转卡的差异

国际上通用做法是采用质量计划或检验计划来控制产品工序。而国内通行做法是通过产品流转卡来控制生产工序。目前,产品流转卡通常有二种形式:工艺型流转卡和记录型流转卡,其中工艺流转卡与ITP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

质量计划与工艺型流转卡规定的检验内容均按工序的顺序进行排列、均对检验项目划分了质控类别。部分工厂认为可以将这类产品流转卡视作质量计划。但笔者认为两者有很多不同,以下是对两者不同之处的比较分析。

1)编制时机不同:质量计划在合同签订后或者在合同签订前,根据产品特性进行编制,而产品流转卡一般在图纸批准后才开始编制。新产品图纸批准后,由于工艺流转卡的编制还需一定周期,会影响正常的制作和交货。质量计划的发布比产品流转卡一般要早1-2个月,不会影响正常的投料、生产。2)编制及批准部门以及质控类别划分的区别:工艺流转卡的编制一般由工艺部门制订,由工艺员负责编写,经工艺责任人批准就可正式形成文件。其中检验点的设置及质控类别的划分均由工艺部门确定,一般不听取其他部门的意见。而质量计划一般由多个相关部门参与制订,并经技术负责人或检验责任人批准,检验点的设置还需业主、监检人员等各方确认,可以避免后期的争议,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比流转卡强。3)控制范围区别:ITP对产品生产准备阶段开始到产品出厂放行的每个质量活动均进行了规定,而工艺流转卡一般只对下料以后的质量活动进行规定(不包括发货阶段)。可见,ITP工序控制范围较流转卡广。4)检验参考标准、参考文件:质量计划在检验内容后会注明参考标准和参考文件(包括工艺文件),如用户有特殊要求也可以另外注明。由于不同标准的规定值会有差别,质量计划通过注明参考标准、文件,可以避免检验各方在检验过程中对标准引用的争议。产品流转卡一般会将合格的规定值直接写进检验要求中,不注明合格规定值的出处———所执行的标准及文件。5)工艺控制及质量控制方式的区别:质量计划控制产品制作的方式是,质量计划批准后复印多份分发到各部门的相关人员手中,制作图纸、工艺文件及原始记录等也同时发放至车间办公室、检验部门等,生产与检验同时持有质量计划,大家能及时了解产品工艺流程及检验要求。相关人员可根据质量计划的规定和要求熟悉图纸等文件为制作做准备。6)记录方式:某一工序完成、检验工作实施后填写相应的记录。质量计划方式是在ITP上明确使用何种记录表式来记录某次质量活动。填写后的检验记录由总检汇总后并在检验计划相应栏目上填写“已实施”或填写各个检验人员、检验代表的姓名及日期。所有质量活动结束后,记录完整的质量计划就可作为产品出厂资料交给用户。以一台容器为例进行分析,若采用质量计划控制,产品的生产、检验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记录:材料按排料图下料并在相应排料图上进行记录或者在材料标记记录图上记录落料及标记移植情况;冷作检验可填写冷作检验记录;焊接工作则通过施焊记录来记录,产品焊接试板的制备也能在施焊记录中体现;理化试验也有相应的试验记录;最终耐压试验在耐压控制流程前,监检员确认耐压试验前的工序均已结束并检验合格,可在质量计划相应位置签上同意试验。7)对标准件预先生产的控制:标准件进行批量生产,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便于质量控制。在产品中尽可能使用标准件,是很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手段。

工艺部门编写流转卡时,必须有明确对应的产品,而预制标准件,一般没有对应的产品,工艺部门无法为无对应产品的标准件编写工艺流转卡,工厂只按制作图进行加工,无相应工艺文件支撑,无相应记录可填。无工艺流转卡就进行生产,一直被视作质量失控的行为。

质量计划在使用预先生产的标准件时,只需提供标准件通用工艺和生产、检验记录,允许标准件生产日期早于图纸批准日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工艺型流转卡完全不能等同于质量计划,目前规范过渡期间或可以将工艺型流转卡代替质量计划当作出厂资料提供给客户,但今后还需按规范要求提供真正的ITP。

3 质量计划与记录型流转卡

质量监控管理规程 篇8

【关键词】转让定价;企业税务管理;转让定价新规程

企业间的转让定价指的是相关企业互相交换产品、劳动力等内部交易而进行定价。他们有自主制定符合本企业价格策略的权力,但是这样容易造成相关企业间的账上利润与实际得到的利润不相符,从而导致国家的税收权益受到损害。因此我国出台了许多关于转让定价的法律政策,在2012年初,我国税务局还颁布了一些关于转让定价的新法规。其中有国税发13号《特别纳税调整内部工作规程》和国税发16号《特别纳税调整重要案件会审工作规程》,这些新规程不仅推动了企业转让定价和国家对企业避税的管理,还为企业的实践工作提供了宝贵意见。

一、概述转让定价新规程的内容

2012国税发13号对于现存的原则性转让定价法规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进一步的加强了内部管理工作。同时,它还规定各省份各地区的各级税务机关制定特别的筛选机制来管理本地区的纳税调整工作;加强对纳税义务的政策宣传,增强对关联申报的审核,还要定期进行检查;对各地区的特别纳税工作进行统一的集中管理。在开展调查工作时,税务机关有权要求关联企业或者相类似企业提供相应的资料;还可以在得到上级批准后,利用其他政府部门的信息或者从全国的关联企业内收集资料,来建立工作信息情报库。

2012国税发16号提高了对特别纳税重大案件的调查工作。国税发16号对于重大案件的内容有了明确的说明,规程明确规定重大案件包括企业注册资本超过一定标准并且年均收入超过10亿元的案件、全国行业联查和集团联查的案件、由税务局确定的案件;对于申请确认为特别纳税调整重大案件的,要有一定的审核程序,实行一案一会审的小组制度,由会审人员组成的会审小组对重大案件实行投票的方式;会审人员要适度进行沟通交流、交换意见来分析案情;要求纳税人提供更多的关于关联转让定价交易的分析资料。

二、研究转让定价新规程的意义

1.对于纳税人来说有宝贵的指导意义

我国税务总局一直在为了缩小各地区各级税务机关在对于转让定价税收的执法差异而不断努力,也在不断监督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收工作。而新规程的发布,强化了税务机关内部管理,也改进了税务机关的审批程序,用更专业的团队和情报库信息的共享来完成国家税务总局对各级税务机关的管理。而对于特别纳税调整工作,各级税务机关也分派了专门人员来负责,由转让定价专职人员来保证特别纳税工作的完成。税务机关也制定了统一的工作方案,来系统地完成税务机关的日常检察和审核,对于纳税人也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估体系,加强了反避税工作。而纳税人可以根据评估指标,制定一个正确的方法来进行转让定价。

税务机关情报局的设定,为税务机关获取更多信息和资料提供了许多方式,税务机关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获得信息,同时对于纳税人来说,他们也要提供更多关于转让定价交易的信息。这些调整了纳税人的相对公平,会审小组也能更加合理的分析转让定价,各地区的税务机关也能更好地进行资源共享,而税务机关的共享对于纳税人经营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规范税务机关工作

从2012国税发13号和16号文内容中可以看出,国家税务机关对于某些方面更加重视:对于双方申请预约定价的审核,税务机关将更加严谨,同时增强双方相互协商的程序,国家还发布了关于针对前年的一些关于预约定价安排的报告;强化了税务机关的情报中心,对比分析税务机关从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行业内收集的资料,来研究对于不同行业反避税的相应措施,如若发现某些企业有避税行为的,可以通过情报库来进行关联企业的联查;完善特别纳税工作,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对企业的反避税,规范反避税工作。

三、探究转让定价新规程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启示

1.重视转让定价新规程

转让定价新规程的发布,国家税务机关更加重视了对全国企业的反避税工作,制定了反避税制度;加强了税额的查补工作,企业的补税金额在不断增加;特别纳税调整重大案件也呈扩大趋势。因此,企业在面对这些变化时,要把转让定价中的税务风险放在第一位,加强对转让定价税务的管理控制工作。

2.企业如何在转让定价新规程下加强税务管理

在企业进行日常的税务管理上,可以从许多方面着手,重视转让定价的税务风险。首先企业在接受国家税收的优惠政策时,要重视利润微薄的小企业或者亏损企业的内部经营风险与国家发布的转让定价政策有没有矛盾;还要重视企业的整体利润与关联企业转让定价的交易安排有没有矛盾。其次在企业内部进行改革或者转型时,要研究对于其中牵系到的转让定价政策,关联交易定价合不合理。最后企业在对于外资投入时,要确定有没有正当的商业缘由。

企业在对转让定价进行有效的管理时,要注重企业与所属集团的规划发展,发挥企业潜在的税收筹划机会,用以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同时,企业也可以对企业隐性的转让定价风险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管理,正确选择适合企业经营活动的最佳办法。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工作人员最了解的是企业所要缴税及税务机关所要征税的业务,但是相对税务的产生却是陌生的。企业由于进行经营活动才会产生税收,要想准确地了解税法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使用环节,就需要了解企业税务的产生过程。因此,管理税务的工作人员要熟悉地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通过对企业事务的合理安排,充分发挥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职能,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同,相对应的采取相关税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3.企业对于转让定价新规程要有正确的认知

企业对于转让定价的形成要有正确的认知,通过企业所属集团现存的关于转让定价的交易政策,制定一个适合本企业又符合所属集团经营模式的交易政策。保障与关联企业进行转让定价交易时,交易体现的功能和风险安排得当;在对于企业服务、无形资产、融资等重大关联企业交易时,要对其中的风险进行专业的评估。企业要准确认识转让定价的新规程,制定科学的纳税方案。企业在选择纳税方案时要注重企业的合理成本收益,对于新税法或新规程,要及时的与企业成员与中介机构进行沟通,保证企业人员能够掌握国家发布的相关法律和政策。

4.企业要全面提升人员业务素质

随着我国税法种类的增多,企业应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利用多方渠道让企业人员尽可能了解和掌握新税收法律、法规和各项税收政策。让企业人员既精通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可以知晓企业所要遵循的税收政策法规。对于企业税务管理,很多方面都与税务问题有关,所以企业不仅要加强对税务管理层的培训,还要加强对企业高层和员工的培训。对于税务管理层的培训,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业务和技巧;对于企业高层的培训,主要是灌输纳税理念和税法认知。企业要全面地提升各人员的技能和理念,树立全员参与和控制的新方式,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转让定价新规程里的关于税收管理模式的变化,对于企业税务管理而言,既是个好的机遇又是个巨大的挑战。企业在结合所属集团的经营管理模式时,也要增加对自身的掌控,努力挖掘企业潜在的税收筹划机会,研究企业税务管理的应对措施,来有效地控制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和合理纳税,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梦晨.关联企业国际避税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以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为视角[D].中央民族大学,2012

[2]陆岭,罗玉洁.转让定价新规程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启示[J].上海国资,2012,(5)

[3]钟晓光.浅议我国转让定价方法立法的新突破及缺陷——基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与《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比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1)

上一篇:认知与表现下一篇:印前印刷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