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共12篇)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1
如何有效监控和评估本科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继2011年颁布《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之后,2013年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1],至此,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正式拉开序幕。与以往本科教学评估不同,此次评估呈现以下鲜明特点[2]:(1)变他律为自律,发挥高校自身主体地位,自我监控内涵发展;(2)变非常态的“迎评”为常态化的质量监控,通过数据采集、撰写质量报告,使高校在新常态下平心静气地思考和改进内部质量监控体系;(3)变千校一面大一统评估为更加细分化个性化自我审核自我评价,让高校因地制宜,挖掘亮点,做细做实,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体系。
课程教学是本科教育的关键环节,而双语课程衡量高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将之列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近年来各个高校均开设了大量双语教学课程。但由于其开设条件、归口管理、监督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与其他课程有较大差异,教学质量往往难以保障。因此,对于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探讨,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对其他课程教学亦有借鉴意义,同时对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迎接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一、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导致各国间知识、技术、人员、资金等方面的交流日趋活跃,为适应这一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此,2001年以来,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文件[3],特别是2007年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启动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目前共设置503门全国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而省级、校级的双语教学改革项目也在不断扩大,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开设了54门、30多门全英文授课双语课程,浙江大学双语课程达到164门,中山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以及众多地方高校开设的双语课程更多[4]。然而与常规课程质量监控相比,目前双语教学课程质量监控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大部分高校并未设立独立的双语教学管理机构,其审批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兼任,质量监控由教务处兼任,督导并无特别筛选,因此质量监控不够专业,造成审批人为干扰大,如校、院、系领导之间认识存在偏差,或盲目开设,或保守拒绝,双语教学很难健康有序开展,且缺乏退出机制。督导听课等质量监控措施往往因为不专业而流于形式。
其次,双语教学存在多头管理,一般由教师本人申请,系部同意,学院审核,学校批准,涉及学院、系部、教务处、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多个管理主体,容易出现无人负责现象。并且,目前涉及公选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等多个类型,内容牵涉面广、领域大、专业难度深,因此很难对其做出合理的评估,质量监控体系容易流于形式。
最后,双语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缺乏足够协调,导致三者之间教学目标在具体实践中存在重叠和冲突,造成内耗。
(二)监控主体素质不高
首先,目前双语课程分为选修(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和必修两类,前者通过选修,可以将一部分英语基础不好、排斥双语教学的学生排除在外,后者则不考虑学生兴趣、基础、偏好等因素,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双语教学,对课程产生排斥态度。而目前据笔者观察,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后者占据大多数,并且学生整体英语素质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其次,双语教师水平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瓶颈之一,当前双语教师队伍虽然大多具有博士学历,专业英语水准不错,但运用英文讲课的能力尚且不足;国外进修过的教师大都科研工作繁重,很难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双语教学。外籍教师多为英语专业或教育专业,专业领域知识贮备不足,讲授较为肤浅,无法深入分析。一项调查表明,双语教学任课教师中受过正式训练的仅为7.5%,具有海外留学、工作或访学经历的只占13.2%[5]。半数以上教师口语能力较弱,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且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往往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很难获得所需要的培训和交流。
最后,作为监控的主体,教学督导、院系领导及质量监控人员英语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很难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更罔论提出改进意见了。
(三)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国家对双语教学并未形成统一的、明晰的评价标准,不少高校虽然对于双语课件、教案、教材选取、试卷、听课评课等出台了相关的文件,但总体而言,双语教学评价标准不易量化、规则模糊,学生测评对于双语教学的规定也不够合理。在实际操作中或随意变动(如有教师使用英文教案中文授课,某些双语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交流、没有互动,作业和考试仍然使用汉语),或无所适从(院系领导、学校主管部门、督导各自意见不统一)。
二、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策略
双语教学质量是学生、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水平等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所谓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指针对上述因素加以分析建立评价体系,通过监控,控制、协调和优化,从而形成闭环的反馈系统,构建起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针对前述问题,结合新本科教学评估方案精神,笔者认为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由监控组织体系、评价体系、监控运行体系、保障体系四部分构成。
(一)确立质量监控组织体系
聘请校内外双语教育专家、学院代表、教务处部门成员等组成独立的双语教学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双语课程的开设及撤销,形成准入和退出机制;同时,负责制定本校双语课程建设规划,审议质量标准,负责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聘请双语教师、教务处质量监控人员、督导及学生代表组成双语教学评价委员会,负责听课评课,撰写报告。
(二)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初步提出以下双语教学质量一级指标,并细化得到相应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并且根据各自不同的重要性分配一定的权重,从而构建起了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管理人员质量、教师质量、学生质量、教学材料质量、教学过程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研究成果、教学档案等11项内容。可以将质量标准划分为A(优)、B、C三级,各高校亦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三)完善质量监控运行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运行可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课前监控、过程监控和课后监控。
1. 课前监控
首先是双语教学资格审查。审查内容包括课程本身、教师资质以及教学材料准备三个方面。由教师先提出申请,院系同意后方能提交管理委员会审定,建立严格的课程准入机制。然后,对教师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以及师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试讲,由评价委员会专家对提出申请的教师进行评审。最终对于双语教学教案、大纲和讲稿审查,经管理委员会审核后上交教务处后方可使用。
其次,开课之前应对学生做充分的调研,并组织动员学习,统一思想和认识,并且利用QQ、微信等现代通信工具,多方沟通交流,减少学生的不适感,并且与公共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使学生逐步接受双语、认同双语、爱上双语,最大限度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 过程监控
高校教学质量过程监控体系如下:首先由评价委员会根据评价体系进一步细化量化,制定出具体的量化评价标准。由评价委员会、院系领导、学生对于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由评价委员会统一汇总信息,如未达到标准,则帮助任课教师进行整改,必要时可实行退出机制,从而最终使得教学质量达到标准。
3. 课后监控
双语教学课程结束之后,授课教师应针对学生平时及期末考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判断试卷的难易程度、题量,学生掌握效果,学生成绩分布,填写双语教学成绩分析表和小结表等,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改进措施。同时,将学生反馈、院系领导意见、同行评价等资料搜集整理归档,为下一步的双语教学整改提供充分的依据。
(四)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首先,高校应专门划拨经费用于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用于研讨学习、组织会议等、培训学习、教学研究等内容。其次,应建立涵盖所有双语任课教师的微信或QQ群,保障信息及时畅通,并且形成定期会议制度,促进教师间互相学习。最后,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双语教学研讨学习活动,进行业务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已经展开,只有建立课程监控、专业监控、学院监控三级监测体系,才能够真正评价教学质量。双语教学又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构建合理的评价组织、评价体系才能有效监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善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文章从新本科教学评估的特点出发,分析了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现状,并提出了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Z].2011.
[2]赵强.试析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转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
[4]刘晓彦,曹原,杨静.高校双语教学课程现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
[5]王今越,范尧,高建磊.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2).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2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而教学活动,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为此,初步构建的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四大系统:约束系统、激励系统、评估系统、反馈系统。约束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检查、听课制度、督导制度、学评教制度、教评学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激励系统主要包括评选优秀授课教师、优秀示范教研室、精品课程、教学名师、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能比赛等;评估系统包括院(部)教学工作考评、教研室评估、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室评估、试卷质量检查、教师业绩考核等;反馈系统包括座谈会制度、教学例会制度、发放《督导之声》和《教学质控简报》、毕业生追踪调查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育监控的主要手段是教育测量与评价,要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首先是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和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质量监控的保证和依据,是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标志,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必须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和内容,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开展了调整和完善,使教学的全过程都能在有效监控的状态下正常进行。学校先后制订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办法》、《本科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教研室教学工作评估方案》、《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考评办法》《本科毕业生质量标准》等。
在学校层面具有相关制度的同时,要求各教学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的制度制定实施细则,将教师岗位责任制、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学档案制度与工作汇报等制度具体化,形成分层次,分阶段的评价监控系统,以期达到学校、学院、教研室层层把关,教师、学生、督导、管理者人人负责。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
以质量为核心,狠抓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包括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计划及实施、考试考核等要素[2]。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主要内容,每学期初学院、教研室做好教学前准备的监控,如开展期初教学检查、新开课教师试讲、教研室集体备课等;教学过程中学校、学院、教研室开展多方位监控,如领导、督导、同行听课,期中教学检查等;期末教学检查,如开展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学生考试成绩评定、试卷分析检查等。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指导和帮助各学院完成上述工作。
以评促建,依靠教学评价规范教学管理。对全校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课程、专业进行评估,评估包含了教学地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风、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每条内容都有其等级标准和分值,通过对这些主要教学工作的量化评价,教学管理部门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学校的教学工作现状,同时促进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健全校、院两级督导制度,全面监控学校教学工作。教学督导工作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学校内部教学工作总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反馈、咨询、指导的质量监控活动,在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04年以来,对原督导制度与督导组成员进行了调整,聘请不同学科和专业、具有丰富的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老教师担任学校督导员,与此同时各学院均设立学院督导组。
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利用,建立了激励和约束体系。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学生评教工作,其成绩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评选优秀授课教师的重要依据。我校还制订了《教师评学实施办法》,开展了教师评学活动,为促进良好的学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质量反馈,为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提供重要依据。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亟待进一步科学和规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育质量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事教育管理的工作者认真研究,并积极参与实践,探索出一条符合院校发展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各项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修订和完善现行的管理制度,是时代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要求,对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需要加强指导和交流。随着高等院校教育质量工作的深入开展,各高校纷纷成立教育质量监控的专门机构,兄弟院校之间也可以成立教育质量管理研究会,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设和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构建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闭环监控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从1998年的9.8%发展到2009年的23.3%,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教育管理部门以及高校自身十分关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高等教育明确提出了提高质量的要求,教育部亦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对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若干指导性意见。质量工程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考虑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确定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调动广大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高校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关键之一是要强化教学管理,办高水平的大学,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高水平的办学条件,而且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在大学里面,教学管理是学校最核心的管理,管不好教学就管不好大学,更谈不上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各个高校均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高等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综观众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各类规章制度都比较健全,但多数缺乏完备的信息反馈系统,从而导致监控效果不佳。建立一个完备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可以增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自我诊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达到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教学质量闭环监控的内涵
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社会需求、学校规模、学科门类、学生来源等方面体现出的多样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多规格、多层次。为了强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西方高等教育领域20多年前最初吸收了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的思想,将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在质量评价和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教育评价为纽带、以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目标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思想和管理形式。分析高等教育的规律及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整体上可划分为高校内部和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外部两个方面,而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的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要求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三方的协调运行是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闭环控制是系统工程中控制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指作为被控的输出以一定方式返回到作为控制的输入端,并对输入端施加控制影响的一种控制关系。在闭环控制系统中,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外部扰动或系统内部变化),只要被控制量偏离规定值,就会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去消除偏差。因此,它具有控制偏差,抑制干扰的能力,形成系统自激的良性循环。现代管理学借助闭环控制思想,将闭环管理理论引入到企业管理中来,构造具有激励约束性质的正反馈环节(正反馈机制),将开环系统转变成闭环系统,从而改善管理系统的功能,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动力和竞争力,并使系统本身产生强大的自激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近几年以来,闭环管理理论也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很多大专院校亦形成了符合本校特色和学科发展需求的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明确教学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多渠道收集有关教学过程和效果方面的信息,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监督,通过反馈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环节进行调节,通过对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控与教学环节的动态调节,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实质是强调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系统各环节主体性的前提下,依托有效的实施途径,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渠道,实现有效的信息反馈和教学质量的及时改进。
三、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结构
河南工业大学在2007年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迎评创建的过程中,学校明确了教学质量监控目标,建立了“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模式,完善师生、院部、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强化了“院-系”教学管理的组织功能和实施功能,突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地位,形成了本校的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如图1所示)。
图1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
在此闭环系统中,教学决策机构是教学质量保障的组织者,负责保障校级教学管理组织宏观化、全局化的管理视野,负责教学质量标准、规范等制度建设,完善其研究职能、监控职能和协调职能。各教学单位是教学执行机构,完成教学决策机构的各种教学决策,教学质量监督机构在教学决策机构的指导下对教学环节进行监督并将监督信息及时进行反馈,教学质量评价机构负责对在各类规范指导下实施的教学活动效果进行评价,评价不局限于学校内部师生的评价,还应包括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及用人单位对学科专业需求的评价,并将收集到的教学质量信息通过教学质量反馈机构传递到教学决策部门,计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程度、教学决策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衡量比较,寻找偏差及其成因,作为调整或改进教学指令的依据,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在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三级组织管理模式中,学校一级职能重点是教学决策,学校的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过程,而学院是各类教学活动的实际组织者和执行者,承担着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监督和调控,是教学质量监控任务能否按既定目标圆满完成的关键,因此,学院层级的教学质量监控是闭环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年迎评创建的实践中,学校确定了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和监控方法,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实施过程中,明确了学院的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以院长书记为首,由各系(所)和相关部门的正副主任、教授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学院教学监控和评价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质量。由教学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团总支具体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工作。选聘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较丰富的在职(或退休)老师担任兼职督导员,选聘部分教学一线的教师担任教学质量调查员,选聘部分学生担任教学质量信息员,从而形成上下相连,纵横贯通的教学质量闭环监控网络(如图2所示)。
四、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实施
1.教学决策。校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教学决策机构,学校党政领导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是教学决策机构的主管,指导并协调教务处、学生处、评建办、学科建设处及学院等各部门的工作,教务处负责全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学生处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评建办负责教学质量标准制订及实施教学质量评估,学科建设处则根据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适时完成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制订与实施。教学决策机构工作的核心是贯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落实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遵循学校教学的规章制度,完成教学辅助工作,保证教学的中心地位。在质量闭环监控体系中,教学决策机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起主导、组织、调度、指挥的作用,使教学活动参与各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协调一致工作,根据不同阶段教学执行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及产生的目标偏差,分析偏差原因,实时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形成新的教学激励决策,实现闭环监控体系的自我更新与优化。
2.教学执行。肩负教学管理的各职能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及各教学院部是质量监控体系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中各职能部门主要按照教学决策机构确定的各级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等要求,负责制订各教学保障措施、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的制订及教学信息的收集、反馈。执行机构中的学院(部)是教学执行机构的实体,主要是贯彻执行学校的教学质量政策,按学校统一的要求定期制订或调整有关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和实施学校或本部门的日常教学保障,组织具体教学和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在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三级组织结构中,院部起到一个承接作用,一方面要对学校教学决策机构报告与反馈本学院教学运行情况,另一方面又要实施本学院的教学管理和实施,学校教学决策的效果如何最终体现在学院的是否有效执行上。因此参照学校大的质量监控体系,学院也应相应地成立质量保障与监控机构。我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为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学校专门在学院设置了教学办公室的科级岗位,负责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与实施。教学办公室工作职能主要是协助教学院长贯彻执行学校统一的教学安排,为教师和学生做好质量保障工作,具体工作包括:组织本学科专业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的制订与修改,教学任务分配与执行,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组织各类教改教研项目的申报、验收与报奖,双语课程、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的申报与管理、考试安排、试卷印制、成绩管理,学生学籍处理与学业警示管理,教师调停课工作,各类教学资料的归档,上级部门的检查与评估等,在完成的各项任务中,重要的是组织教学督导与教学质量检查工作。为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目标,学院成立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学院党政领导、资深专家教授共同承担学院的质量管理与监控职能,学院在学校统一的教学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各类重大教学决策都要首先听取专家委员的意见,使专家在教学决策支持系统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教学督导成员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有较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老教授组成,督促与指导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和落实;督促日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与规范化建设;督促与指导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督促与指导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等工作;搜集、分析、研究教与学双方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向院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建立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健全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可形成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两个强有力的支撑层面。定期检查教学运行情况,分为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期初教学检查安排在开学后第四周,内容包括:检查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教师、学生上课情况、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准备情况等。期中教学检查是三部分的重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从教师、学生、辅导员等不同侧面了解教学运行情况,检查内容包括: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方法、作业成绩的布置和批改,学生的学习风气等。期末教学检查的重点是考试管理。教学检查既能收集全面的教学信息,还能有效地完成过程监控的职能。在教学日常检查监控中要注意:主要监控点要覆盖教学全过程;日常监控活动要与教学运行周期相吻合、不间断;要有检查、有反馈,形成管理闭环。
五、结论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我校从组织体系、指标体系、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观念创新等几个方面着手,设计并实施了一个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我校获得优秀的成绩及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评价来看,该闭环监控体系的运行效果十分明显,可有效地增强教学工作中的自我约束、自我诊断、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在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http://202.205.177.97/UserFiles/statichtml/2008-05-21/12113362900003785.html.
[2]教育部:未来十年高教毛入学率将增约10%[EB/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09-09-12/1719218618.shtml.
[3]杜娟,曾冬梅.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闭环系统初探[J].高教发展与评估,vol23(1),2007.1:54-59.
[4]周燕,陈俊国.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闭环体系的构建及其优化[J].西北医学教育,vol.14(5),2006.10:498-500.
[5]何一鸣,江昌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之信息反馈系统的运行[J].常州工学院学报,vol.21(6),2008.12:88-92.
浅析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篇4
一、构建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
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前提
通过专家和领导听课、学员评教等方式,利用教员和学员座谈会、研讨会、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收集来自各个层面对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意见、建议,并及时提供给各级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汇总,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文件,提升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按照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调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院校教学工作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机制
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体多元化,教员、学员、教学管理者共同参与,覆盖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从对教员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为主,向对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监控渗透。规范的教学质量标准、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和管理队伍是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1、完善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
督导专家重点评估、各级领导干部听查课、学员评教评学、教员自评和同行互评、毕业学员问卷调查构成了院校教学质量的五维评估。在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应将这几个维度的评价结果有机结合起来。
2、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质量信息采集
教学质量监控的主管、督导和各专业系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收集信息,动员全院的教学管理和保障力量,包括教员、学员、教学管理干部等,全方位地收集有关教学质量方面的信息,了解部队对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掌握部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设置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网络信息交流渠道,使“两员”能够及时、方便地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从而为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和进行教学改革提供第一手材料。
3、及时反馈对信息处理的结果
对于采集到的教学信息,可以通过办公会、教学检查、教学工作工议、交接班例会、教学简报、专题通报等多种形式及时汇报给学院领导,并及时传达给教学管理人员和“两员”。教学管理部门要定期进行教学状态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整改,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4、完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不仅是院校高等教育精确化的必然要求,更是适应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建立包括职能独立的教学督导机构、第三方教学评价的职能机构、完善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标准科学的评价标准和畅通的信息渠道、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和奖惩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构建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1、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结果反馈利用的有效性
对教员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公正、客观的综合评价,是一种能够了解教学真实情况、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且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之中,往往是教学效果评价的结果不能被全面和及时地反馈给教员及相关部门。院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员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将师生关系对立起来。院校对学员的评价结果如果处理不当,或因担心评价结果会伤害教员的自尊心而未能就评价结果及时与教员进行沟通,就会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失去意义。评价结果不被认真看待,就有可能导致师生对学员的评价结果失去信赖,所以这个尺度一定要把握好。
2、正确对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主体性的作用
一是教员主体性的体现。作为教学活动主体,教员的个人素质和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着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制度在规范教员教学活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教员的教学个性与特色展现。教员完全按照条条框框实施授课,易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激情和动力,限制了教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地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应激发教员的创造性,使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安于教学、乐于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学员主体性的表现。俗话说,“教学相长”,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员与学员双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多数院校都在使用教学管理软件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学员也可以通过校园网参与评教工作。但由于软件本身在设置上存在缺陷,加之学员的态度和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评教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偏差,平时责任心较强、对学员要求严格的任课教员往往不易得到多数学员的认同,评教分数会比较低。而且,评价结果在教员评优评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会使教员产生很大的思想压力。所以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正确对待学员评教的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将多方面数据综合起来考虑,不仅仅重视学员的评价作用,还要体现多主体评价的原则,使教员能得到相对公正的评价。
四、构建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对策
1、增强全员质量意识
教学质量监控不应只是少数人对多数人进行监控,必须使教学活动涉及到的各个主体都能参与进来。只有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把教学质量视为院校长期发展的保证,明确自己在其中的责任,按照质量标准实施自我监督,才能形成提高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合力。因此,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并使之转化为具体行动,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必须重视的问题。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规定,解决影响教员授课质量的突出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关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学改进等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个人都来关心教学质量、全员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形成全员重视教学质量的氛围。
2、制订科学质量标准
制订规范完善、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标准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遵循现代质量管理规律,构建结构完整、标准明确、机制健全、执行严格顺畅的质量监控系统和质量保障机制,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保障,促进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加强教学质量过程控制的同时,明确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既为日常教学检查和评估提供了制度依据,又为教员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标准。
3、完善多元监控体系
完善由教学指挥系统、教学监控运行系统、教学管理评估系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体系,按照“监控—反馈—改进—完善—监控”的运行机制,形成闭合循环的体系,全方位监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多数情况下,院校对在校生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抓得比较紧,而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监控方面的相关工作则做得比较少。多元化的监控体系中,毕业学员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跟踪反馈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院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听取部队的意见和建议,注重人才培养的外部评价,全方位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4、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不是一般的事务性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由懂得教学质量评价规律、经验丰富的教学管理人员来担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师风高尚、专业素质过硬、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员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双向激励,突出教员绩效考核和激励,调动教员教学积极性。建立兼职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由经验丰富的校内外专家和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的学员组成,学员的参与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也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5、强化学员民主评议
合理看待学员对教员的评议,将评教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形成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另外,还应注意将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进行考量,表格化的评价无法体现出鲜活的课堂实际教学情况,任课教员自教自考的考核方式也无法真正考查出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由学科专家和同学科教员共同命题,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情况。因此,应根据学员的真实成绩来量化和检验任课教员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6、规范激励惩处机制
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是要有适合院校实际的各种激励和惩处措施与之相配套,通过设立有关奖项来激励教学质量好的优秀教员,通过相关制度来制约和处罚教学质量差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教员,充分调动广大教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监控信息系统。完善由学员、督导专家、领导干部、教学管理干部和同行参与的网上评教系统,制订科学、合理、适合各类学员特点的评教指标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教学质量各环节的实时监控。
总之,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员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合部队需要的人才。要有高质量的教学,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员,院校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加强教学管理,实施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从而达到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刘兢:关于军校教学质量评估的几点想法[J].教育与现代化,2008(4).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5
关键词:高职; 教学质量; 监控;
1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性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6
【摘 要】本文从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质量督导系统、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化工专业 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18-02
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学各环节进行评价与监控,使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的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综合作用体系。要构建一整套可直接操作的、用以准确衡量与评价教学进程和效果的操作系统,必须把原来定性的、抽象的评价目标进一步定量化、具体化,建设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化工专业是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与社会生产联系紧密,实践性和应用型较强,因此,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相比,化工专业在教学管理和培养模式方面有着特殊性。提高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非常重要,它们的综合结果体现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为了获得整体教学质量的优化,必须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办学方针、专业与课程设置、学风与校风、教学软件与硬件、教师与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在其他条件相当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构建完善和先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制定完备的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以保证教学质量的良性发展。
一、影响化工专业教学质量的薄弱环节
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关键在于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影响教学质量的四大关键因素分别是教师状况、学生状况、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监控部分,必须实时监控,而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等硬件设施的在教学过程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也必须全程监控。只有将这四个影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管理的各阶段、各环节互相协调、互相促进,才能让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更具时效性和实效性。桂林理工大学化工专业是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一个本科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化工专业虽然获得了较大发展,如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拥有了较大实验室面积,增添了许多化工专业大型仪器设备,但是化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与化工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的薄弱环节有关:(1)师资情况不乐观,化工专任教师年纪较轻,新进博士和讲师约占50%,且大部分专任教师没有化工企业实践经验。由于许多化工专业课程如化工热力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学等与实践联系紧密,实用性较强,要求教师对理论教学和工厂实践非常熟悉,才能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学生认识存在误区,由于一些学生就业后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导致后续学生认为许多专业教学内容对实际工作没什么用,于是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学风受到影响。由于意识层面的东西较难进行监控,这也是薄弱环节之一。(3)实践教学的方式、内容具有多样性,场地不固定,教学过程随意性大,也较难监控。由于存在这些问题,构建合理、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为了提高化学工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依据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从制度保障、教学评价、教学督导、完善监控体系等几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保障。要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必须强有力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必须本着依法施教的原则来进行,因此,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用来严格规范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包含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内的全面的管理制度,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其中综合性较强、与教学各项因素相关的制度和管理条例。为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十分重要。根据化工专业的实际情况,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立了各项教学监控制度,主要包括各级领导听课、教师交互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评价反馈制度等。
针对化工专业的特殊情况,增加了实践教学检查制度,具体包括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化工实验室管理办法、化工生产实习管理条例、化工毕业设计管理规定、实习质量评价办法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办法等。这些规章制度的设立既能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又能约束各个教学环节朝良性方向发展,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正常运行,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建设。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必须从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企业评教、教师评学,企业评学等六个方面开展评价工作,以实现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多样性的评价。专家评教是指学院督导组成员通过课堂听课、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专任教师的教学活动,如课堂教学方法与效果、授课计划与授课教案等教学文件进行评价打分,指出长处,点明不足,甚至讲解示范,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同行评教是指本学院教师(特别是化工专业教师)对彼此的教学活动、参与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等进行相互评价。学生评教的方式有几种:(1)学生在网上评教,即给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打分,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参考。(2)召开师生座谈会,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馈给老师,教师可据此对教学方法、教学计划等进行适当调整。(3)问卷调查,这种方式是对网络评教的补充,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发出,了解教育者的教学态度好坏、教学科研水平高低对学生的影响,还能通过学习效果反馈了解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教师评学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对专业的认识、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等各方面对所带班级学生进行评价打分,为了从这些方面引导和督促学生重视专业、重视学习,班级考核和学生综合评优时,教师的打分结果必须占有一定的比重。企业评教是从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出发,邀请化工工程师、专家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建议,同时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教材修订出版、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等各方面进行合作,重视企业评价。企业评学是从化工岗位要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习能力、职业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化工企业在评教和评学中提供的各类信息,进行化工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使毕业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够较好地达到化工岗位要求,最终顺利地进入化工行业。
(三)教学质量督导系统的建设。教学成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看出来的,如果等到教学质量下滑、问题出现才去总结经验、进行改进,往往来不及,甚至耽误学生的教育和就业,因此,必须实时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加快建设教学质量督导体系。除了接受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心的督教、督学、督管外,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还聘请一批有责任心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老教师,成立院级督导组,负责本院各专业的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督导组在院长、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进入课堂听课、配合各阶段教学检查、培训新进教师、担任各项教学比赛和教改项目的评委,还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督导员开展示范教学活动,把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广到年轻教师中去,达到监督和引导的双重作用。由于化工专业的特殊性,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成立了教研室主任为组长的化工教学督导小组,有针对性地负责本专业各班级的教学质量督导,了解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及各班学习效果,适时进行培养方案的调整,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向校级、院级督导组反馈并共同解决。
(四)教学过程监控体系的建设。每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即分别对这三个阶段进行监控。开学第一周,以教研室为单位,收齐授课教师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习大纲、实习任务书、实习计划等教学资料,并上交至学院;以学院为单位第二周之前,审核各教研室的教学进程表、课程标准、指导书等,检查教研室上交的所有教学资料,以及实验室准备情况,避免遗漏,使各教学环节良好地衔接在一起,保证教学工作顺利的展开。每学期的第九至第十一周进行期中教学检查,学院教学督导组,检查教师听课记录本了解交互听课情况,并通过查阅教学日志和抽查听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是否按授课计划进行教学,开新课和新开课教师是重点抽查对象,及时通报检查结果;收齐、检查学生综述、翻译、中期检查表、开题报告等资料,并通过走访实验室,举行师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大四学生毕业论文(或设计)的进展情况、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实验室管理情况等。中期教学检查常态化,有利于教学、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推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为期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学期结束前还应组织一次期末教学检查,主要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听课任务完成情况、期末考试组织与实施情况。每年的春季学期还应在学期末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情况、答辩情况、毕业论文质量、毕业生就业率等,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
总之,在构建化工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企业的岗位需求及对化工人才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以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化工人才为己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形成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蒙贺伟,坎杂,曹卫彬,等.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农业网络信息,2011(3)
[2]张翠玲.高校教学监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J].常熟高专学报,2004(6)
[3]张云梅,郭茵.高职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实践[J].科教纵横,2014(2)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教学方法的优化(2013JGA151);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基于广西石化产业发展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2015JGZ129)
【作者简介】吕慧丹(1979— ),女,湖北鄂州人,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勇平(1980— ),男,湖南邵阳人,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7
一、高职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进行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与基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含从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以及教学方案的制定到社会反馈的各个方面,也就是高职院校对整个教学全程的监控。从组织环节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还包括学校一级监控和二级院系的监控。因此,高职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构建过程中人人都是质量监控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原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点放在学校层面,而对二级学院的教学监控体系的建立尚有较多不足之处。
研究发现,国内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时,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往往会对二级院系的教学质量监控缺失或者仅仅为校级监控体系的一个附庸,只发挥出了提供教学质量监控材料、执行政策等作用,导致高职二级院系缺乏自身独立性。这在以往原有高职教育机制条件下,尚能完成预期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工作。但是,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中小企业对应用型职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也促使职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也逐渐成为了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也不断做出向应用型高职院校转型的决策,在要求彰显特色的教育理念日益迫切的情况下,传统的教育质量监督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要求;进而,全面完善高职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高职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问题
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正在逐步全面落实创新管理体制、分权管理,实施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使之不断高教学管理效能,发挥办学自主权。由于,二级院系是高职院校的二级教学单位,是按专业或学科设置的教学管理基层组织,既是高职院校教学的组织实施者,又肩负着对各自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管控制的重要职责,更是高职院校在专业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其在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目前,国内多数高职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反馈和整改落实不及时,无法形成系统的、统一的闭环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即使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也没有一个完善、健全的整改措施或制度;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制定了整改措施或制度,却未能得以切实实施等。其次,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缺失,实施不力。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二级院系、各教研室及学生等层面均未对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构建加以重视,即使是健全了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得以落实。第三,个别高职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容不完善。个别高职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对教师整体教学工作的监管仅从教学、督导和学生信息员等方面进行评价,而对参与教师教学研究及教学活动、学生实习、教学制度执行情况、教师教学贡献等环节的监控尚有不足。第四,信息反馈不对称。在高职院校日常教学管理与监控过程中,个别高职院校二级学院为避免学校对其教学绩效考核时扣分,往往会一些教学问题、教学薄弱环节等加以隐瞒,而高职院校仅仅依靠教学抽查,则无法全面、客观地掌握各二级院系教学质量信息,这也直接影响了学校整体的宏观调控功能,也会影响学校对各二级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全面性与真实性。
因此,如何建立健全高职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自然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课题。
三、高职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策略
(一)明确、增加学校与二级院系教学监管权限
高职院校应全面理顺校院二级关系,对教学监管权限进行重新明确、分配,进一步确定学校和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职责的权限;并对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以及课程建设、教材选用、教学任务以及授课计划的落实执行、各专业学生选课等一系列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均应进行细分;并以制度的形式全面明确学校和二级院系所需各自应承担的职责、权限等,进而进一步强化各自的责任意识,这对全面促进高职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制订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高职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过程中,高职院校需根据既定的办学总体目标、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及自身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全面制订、完善出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以此作为对二级院系日常教学行为的监管标准;使之真正成为二级院系教学工作绩效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有:院校(包括二级院系)教学管理规程、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制度、教学检查、考试管理办法、教学档案管理办法、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办法、二级院系教学绩效考核办法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在遵循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二级院系专业特点以及各部门工作实际需要对原有的规章制度、办法等的实施细则加以完善与补充,进而有效提升其可行性、操作性以及科学性。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在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制中进一步突出自身特色,在不断推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全面确保高职院系二级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加强高职校院二级教学检查力度
首先,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强化二级院系的教学自查工作,创建自我约束机制。高职院校的二级院系应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定期(还要不定期)对其教学内容、教学质量进行常规的检查;同时,再结合不定期的教学自我综合评估来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质量进行自检和反思。自查内容包括:专业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堂教学情况、教研教改活动开展情况、学生实习情况、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情况等。通过对二级院系的自查、自检工作,来进一步强化其内部听课制度,通过对工作成绩和不足的分析,提出、完善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进而全面提高二级院系的教学工作质量,真正发挥二级院系整体的教学管理作用。
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大教学抽查力度,如不定期抽检二级院系的日常教学、管理活动,通过强化领导听课制度,对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基层”摸底工作,重点检查教学薄弱环节、教学薄弱专业以及一些整改不力的内容。同时,高职院校管理层还应及时结合抽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一些潜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环节进行剖析,提出整改意见。
(四)完成教学工作考评与激励机制
高职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主要基础就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工作考评体系,即从二级院系教学的常规管理、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管理、教学改革创新、专业教育等方面进行量化,并对教学个人的教学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老师个人的利益挂钩。如对教学质量突出的个人或部门予以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于那些未能完成教学质量标准的个人或部门则予以一定的批评,或取消其各类评优、晋级资格;同时,责令其进行自查,并提出整改方案;学校还要对其整改结果进行检查。高职院系进行二级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就必然通过教学工作考评与激励机制这一有效手段,积极发挥出二级院系和教学能够自主地为推动、提升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高职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过程中,必须理顺高职院校和二级院系的管理权限,使得一些职能部门可以从一些冗繁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使之可以更多地承担起教学服务和宏观调控职能,并主动将一些教学管理权限交给高职院校的二级院系的手中,使之在拥有与其职责相匹配的教学质量监管权限后,能够更好地为提高高职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元琴.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3(7).
[2]马玉涵,金光明,董杰,等.加强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安徽科技学院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
[3]章喜明,胡景鑫,顾思阳.医学院校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12).
[4]高丹,李国杰.基于PDCA原理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10(4).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8
(一) 必要性
1. 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职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无疑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地方高职院校要满足知识经济的上述要求就得改革传统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 顺应时代的发展。
2.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国高职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 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一些地方高职院校, 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人才培养特色不够明显等问题。
3. 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 对于现行的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的教育观念、管理体制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必须加强高职教学管理改革, 使之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4. 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就业政策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竞争度, 这就要求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通过课程来完成, 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成功与否, 必然离不开课程质量保障与校级监控体系的构建。因而, 课程质量保障与校级监控体系的建立, 不仅有利于完善课程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 而且也能够增强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力[1]。
5. 适应人才培养规律的需要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看, 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应是在通过社会的反馈, 不断修订完善社会岗位所需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环节的高质量的教育活动来完成的。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重要环节, 其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工作过程各方面的运转情况, 而校级监控的目的就是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 对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实施有效的校级监控,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进一步规范的要求, 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 原则
综观教学质量校级监控的大量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 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校级监控体系,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校级监控对象的选取上, 从传统的单一教学能力校级监控对象到包括非能力校级监控、从单一指标到多维指标方向的转变。
2. 校级监控的体系上, 从传统的简单指标组合到采用综合体系架构转变。注重采用综合方法, 既重目标校级监控, 又重过程校级监控及环境与基础校级监控。
3. 校级监控系统上, 从传统的静态校级监控系统到动态系统的转变, 强调校级监控体系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4. 校级监控主体上, 不但要注重学校校级监控、政府校级监控, 而且应该强调社会校级监控。
二、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校级监控因素及体系的构建
(一) 教学质量评价影响因素
以系统的观点来看, 高职教育教学与区域社会环境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这里的交换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学系统从其社会环境中得到 (输入) 物质、能量和信息, 如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信息的输入;二是教学系统又向社会释放 (输出) 物质、能量和信息, 即利润等经济产出。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系统思想已应用于网络组织绩效评价, 是绩效研究的一个趋势。
基于系统论的“输入-流程-输出”的分析框架, 在系统论的支持下, 我们将教学质量运行看成一个系统, 其输入部分是教学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模型的关键是“流程”, 即从教学设计、过程、教风与学风、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来解释教学系统,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作为系统的输出, 就是我们将要进行评价的教学质量绩效。
(二) 校级监控体系的校级监控对象
1. 教学投入质量标准
教学投入指为开展教学活动而奠定的办学思想、资金投入、教学设施、管理制度等基础。它是教学质量标准构建的基本保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队伍评价标准
主要表现为:一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 学历比例适当, 专业带头人达标程度;二是有一定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有一批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级技术人员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三是专职的实验、实践和实训师资比例、技术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四是教师授课范围、从教时间及学生欢迎度。
(2) 财务保证标准
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必须有稳定的、充足的财务投入, 即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经费、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建设等。同时财务投入必须分配合理。表现为:一是财务的稳定性与充足;二是财务分配的合理性;三是财务保障的控制和有效性。
(3) 管理制度标准
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是规章制度科学管理工作规范、教学文件齐全、教学档案完整。这既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保证, 也是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整体体现;同时管理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4) 生源质量标准
生源质量是教学投入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主要表现为招生标准和学校程序要求。在统一录取情况下, 招生标准反映在各分数段人数的比例;而在自主录取情况下, 各学校采取的录取标准决定新生质量。
(5) 教学基础设施评价标准
高职教育基础设施包括相对固定的生均教学场所、教学仪器、设备、材料、工具, 设施的折旧率及技术先进程度, 以及上述设施与生产服务第一线岗位及职业要求的适应性。
2. 教学运行的质量标准
(1) 教学设计质量标准
教学设计质量标准由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教材建设评价标准、课程体系评价标准组成。教学大纲能够将课程目标细化, 并与本专业和岗位需求相对应, 同时教学环节也应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课程计划结构应合理, 教学过程的时间进度秩序明确规定, 同时要对课程计划有评估;教材建设评价涉及知识、技术、技能等的系统性, 与高职教学目标的衔接性, 与社会需求技能标准的超前性;课程体系评价包括师生道德文化素养评价、基础能力评价、专业能力评价和综合技能和拓展能力评价, 同时注重彼此之间的逻辑性。
(2) 教学过程评价标准
理论教学。其评价点在三个方面:基础理论范围和要求“必须够用”, 知识点必须科学规划与准确定位;理论知识与过程知识之间逻辑严谨、关系清晰, 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知识面必须宽广, 为学生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技术技巧和操作能力, 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标准明确;二是重视实践活动的教育性作用, 能够在培养学生品格、意志、情感、人际关系、合作等方面发挥功能作用[2];三是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成绩考核。明确改革的方向, 考试制度的科学性, 考试内容注重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考试形式与手段应该多样化。国内某高职规定: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比例超过50%的课程, 技能考核占考试成绩的70%以上, 而一般课程应用能力考核占考试总成绩的50%以上。
(3) 教风与学风评价标准
教风建设。教风反映教师理性智慧、情感智慧、道德智慧的全面施展程度, 衡量标准可以通过道德、学识、技能、行为等四个方面进行。
学风建设。学风评价是高职院校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团结同学是学风建设统一的标向, 但其又富有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己的个性化特征。高职院校必须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在两者协调中逐渐培育优良的学风。
教师师德。教师不仅要能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 而且有着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强烈的教育事业心,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学校学风。
教师学术水平。高职院校教师学术水平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衡量:一是高职特色的教学法研究水平, 可以通过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主办重要会议等进行评价;二是教学过程中技术操作的研究能力, 可以通过纵向的技术水平的提高程度和横向的与其他学校水平相差程度进行衡量。
(4) 教学方法评价标准
在教学运行过程中,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教师与学生都是参与者, 对教学效果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决定了师生扮演角色的合理性和互动程度, 决定着教学方法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的效果。主要标准有:一是师生角色的互动性, 由学生接受教师的程度、课堂氛围和学风的优良建设程度所体现;二是教学方法本身的功能与效率, 教学方法社会岗位、职业的针对性与使用范围;三是教学方法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即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四是教学手段的评价, 教师讲解、示范、评价等的科学与合理性, 是否为学生所接受。
3. 教学输出的质量标准
表面上分析, 教学输出质量最终反映在毕业生上, 但毕业生质量受到教学输入与教学过程影响, 即使达到了学校规定的标准, 但不一定就是社会满意的质量。高职教育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 质量标准以市场取向为主导。因而毕业生质量需要接受社会的评价, 社会检验是衡量毕业生质量的真正标准。毕业生质量标准包括:社会接受程度、就业率状况、职业稳定性与环境变迁适应性评价、信息的反馈。
(1) 社会接受程度评价标准
社会评价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整合, 也是社会对学校的期望。这类标准主要有5个:一是相关岗位、职业对高职输出质量的心理需求程度;二是高职教育招生人数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比例;三是受高职教育者的满意度及对自己的期望;四是高职毕业生社会地位与社会影响;五是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等。
(2) 就业水平评价标准
毕业生就业率是指毕业后1年内参加工作的人数与一定区域内所有高职院校毕业总人数之比。这类标准主要有3个:一是教学中应用的技术、技能标准与现行生产、服务第一线相应专业岗位、职业技术与技能标准的差异程度和技能变化趋势的适应性和超前程度;二用人单位及与高职毕业生对接单位的发展状况或发展水平;三是就业区域分布状况等。
(3) 职业稳定性与环境变迁适应性评价标准
当然, 高职教学质量标准是动态变化的, 会根据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社会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而不断树立新的质量观。社会对高职的教学质量提出新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3~5年时间岗位或职业就业的稳定率;二是社区岗位培训、专业进修等的普及率;三是环境变迁转业的成功率等。
(4) 信息反馈评价标准
通过信息的有效反馈, 更能够反映校级监控教学输出质量, 在教学质量的社会评价过程中更能够了解社会需求。要建立反馈通道, 收集全面意见, 尤其是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具体分析它们的要求和希望, 把这些反馈意见及建议转化到新一轮的教学工作改进和教学质量提高中。主要指标有三类:毕业生反馈与客观状况偏离率;用人单位反馈与客观状况偏离率;社会反馈与客观状况偏离率。
三、完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校级监控体系的举措
(一) 建立有效的校级监控机构与协调组织
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但仅仅由学校教务处和院属系部来行使这一职能, 往往不够。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校级监控工作由教务部门组织实施, 很少有专门的校级监控机构。教学质量教务部门既是教学质量的保证部门, 又是教学质量的校级监控部门, 这就存在“既是运动员, 又是裁判员”现象[3]。因此, 建议设立专业的教育质量校级监控机构, 由校党委和相关校长直接领导。
(二) 建立具有高等学校特色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
应进一步完善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 对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重要的制度应有:教师教学规范、课堂教学管理规定、教师年度考核办法、教学检查的规定、期末考试规定、教学事故处理规定等[4]。
(三) 建立高等学校的教学支持与服务体系
变管理为服务。校级监控机构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变校级监控为服务为支持, 保证整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务处应为教学服务提供一个优良的文化氛围, 积极做好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工作。
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体系。信息在教学管理中异常重要, 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成为有效校级监控的基础。通过信息收集, 发现已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反馈, 以解决课程与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然, 应该保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传播的有效性等。
(四) 及时把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互动状况
建立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和反馈体系, 对每一届毕业生均要进行跟踪调查, 及时反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以及社会发展的新需求[5];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 建立各种人才培养质量校级监控体系, 及时发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或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使之与社会需求保持动态的适应性;开展跟踪调查, 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人才需求动向等, 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奠定基础。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 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而对教学工作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质量校级监控, 是教学质量稳定和提高的保障。文章首先说明我国教学质量校级监控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重点论述教学质量校级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影响因素及体系的构建, 最后就如何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校级监控与评估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校级监控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根顺, 郝路军.论高等学校课程质量保障与校级监控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3) .
[2]吴勇军, 谢广山.高职教学质量观与教学质量控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 .
[3]肖玉桃, 刘辉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校级监控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7) .
[4]任文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校级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若干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27) .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当前, 高等职业教育正由规模扩张期向质量提升期转变。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 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 是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弊端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但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采取的是本科压缩型人才培养模式, 导致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着一些弊端。
1.实践教学环节监控缺位
目前, 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的教学及管理, 沿袭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 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往往侧重于课堂理论教学, 而对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
2.教学质量监控范围狭窄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仅限于对学校教学秩序、教学效果、期末考试的监控等。而对管理水平、校企合作、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教师操作能力等则疏于监控。
3.教学质量评价不完善
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 不少高职院校注重的是学生主体的评价、同行的评价和督导的评价。评价过程中较少或根本没有注重吸收社会行业企业人员的参与, 没有建立一套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
4.对存在的问题反馈与落实不够
许多高职院校在作了大量的监控和信息采集工作发现问题后, 往往只是提出问题, 而没有反馈到相关部门, 没有寻求解决的办法, 更没有限期整改或跟踪进行检查。因而, 使得一些问题在每次的信息收集汇总时依然存在。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框架
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框架主要应包括监控组织、监控内容、监控标准、监控行为、预警机制、决策调控等内容。
1.监控组织
监控组织一般包括院 (校) 长、分管院 (校) 长、教务处、督导室、教学系 (部) 等, 可以归纳为二级监控方式。院 (校) 长属于监控决策组织, 教务处、督导室属于一级监控实施组织, 教学系 (部) 属于二级监控实施组织。监控组织功能主要是对教学运行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监督, 以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获取信息, 并借助所获信息, 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 使之按既定路线和目标运行。
2.监控内容
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应包括教学条件、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具体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情况、教学条件、教材建设与选用、教学经费保障、理论与实践考核、教学改革、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与执行、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生就业和满足社会需要情况等。
3.监控标准
教学质量监控的前提是建立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师资、实验室训条件、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考核、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工作程序等标准。
4.监控行为
监控行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教学单位的质量监控, 包括对系 (部) 教学工作、教研室、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评估等;二是对专业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如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对教学个体的监控, 如通过系 (部) 、教学督导对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四是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毕业答辩评分、“双证书”等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监控。
5.预警机制
教学监控组织必须对所获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从而萃取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 为分析预警提供依据。通过分析预警, 启动预警相应机制, 提出改进方案, 或者依据岗位职责范畴自行实施调控行为。
6.决策调控
决策调控应当是多层级的, 不同层级的监控组织可以发挥其相应的决策调控功能。例如, 教研室层可对本教研室发生的影响教学质量的微观因素实施调控;教学系 (部) 可对本部门发生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中观因素实施调控;院 (校) 长、教务处、教学督导机构等, 则可根据职责, 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宏观因素实施调控。如此形成教学质量监控闭合系统的微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
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
为使上述监控组织、监控内容、监控标准、监控行为等要素得以规范化落实, 必须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主要由以下系统构成。
1.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应充分体现高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培养目标。理论教学质量管理侧重于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监控, 主要应由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教学法规体系组成。管理体系一般由教务处、系教学办公室、教研室组成;评价体系由校、系二级组成。目前实践教学已占到高职教学中的40%以上, 为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应逐渐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建议由学校组织吸纳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 对实训、实习等实践过程监控, 这才是高职教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所在。
2.教学质量信息系统
教学质量信息系统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效果、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各种信息的跟踪、反馈, 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校内教学活动信息以教务处为核心, 建立一条学生—教务处—教学系部—教研室—教师—学生的纵横交叉的闭合信息跟踪、反馈网络;另一方面是校外教学质量信息系统, 即学校—社会行业、企业及毕业生的双向信息跟踪、反馈闭合系统, 具体操作可由教务处、教学系部、教研室及招生就业中心等部门协同完成。
3.教学质量督导系统
教学质量督导系统应由一些富有教学、管理经验, 有威信, 有能力的高素质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对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工作、教风、学风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监督、考察、指导、评价和反馈等。督导作用的发挥, 不仅在于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督导, 还在于对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并为院校的领导作参考。督导系统的运行可采取以下方式:监督、考察、指导→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反馈 (教务处、校领导) →反馈 (师生) 。
4.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
高职院校应构建一个由教学校长、专家构成的校 (系) 教学委员会, 教务处、高教研究所构成的专职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以及临时组织的监考和巡考队伍等为主体的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 使管理重心下移, 明确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理念;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关系, 建立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5.校内、外教学质量检查评估体系
校内教学检查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相互听课制度、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校 (系) 内部进行的各种教学检查、教学观摩、教学评优等。校外系统主要包括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和社会调研等。学校应组织专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校外调查, 并形成制度化。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形成对高职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检查与评价。
6.校内、外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反馈是教学质量监控形成闭环的重要保证, 信息的采集注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信息反馈系统应该包括校内、校外两个系统。信息反馈必须沿着质量监控体系的环节、程序反向传递质量信息, 形成闭环。同时应有专人对反馈的结果进行跟踪, 确保问题的解决落实。
四.结语
总之, 高职院校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 注重突出实践教学特色, 强化社会参与办学, 只有建立健全以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为主、内外部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才能形成教学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 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从而使高职院校顺利地实现从数量扩张期向质量提高期转变。
参考文献
[1]安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9:62-66.
[2]冯贵宗, 杨海升, 胡敏.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10
关键词:校企合作,岗位能力,达标测试,质量监控体系
0 引言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运作为平台,将学习与就业岗位结合在一起。校企合作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形式占教学总学时数相当大的比例,实践教学绝大多数交于企业完成,由企业根据就业岗位的能力需要对学生每学期进行岗位能力达标测试。因此,企业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1 以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为纽带,密切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然而,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法规及政策尚未健全,企业与校合作办学存在较大难度,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密切合作的难度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紧贴行业,以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为纽带,与企业逐渐形成了密切的教育教学合作关系。
1.1 通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资源共享,共建专业
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是在西安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由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依托西安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园,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以西安文化创意产业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中心为主体,联合市内外动漫研究机构、传媒机构、动漫游戏骨干企业共同参与组建的职业教育的非独立法人组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采用理事会制运行模式,实行“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和就业基地等多元化运行模式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学有所用的高技能实用型专门人才。通过组建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加强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之间的多元化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有效推进职业院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
1.2 通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提供优质服务,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
自2009年以来,通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学院先后为多家企业提供了科技教育服务,企业一线技术骨干担任专业课老师和实训指导老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特色教材7部。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的相互共享,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进行科学和技术开发、“订单式培养”、举办校企联谊恳谈会,满足职业院校毕业生和企业用人的需求;同时开展集团成员内部的交流活动,举办加快发展动漫业高层论坛,进行集团化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趋势和发展走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了联系企业,服务企业,真正调动了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1.3 依托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工学结合,全面推行顶岗实习
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不仅在专业建设中发挥着协调和沟通的功能,而且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起到了联系和纽带作用。通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搭建平台,学院目前已与13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教育教学合作关系。分别与西安新昆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五洲明信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长风影视有限公司、西安数虎图像公司、西安同慧影像工作室等等13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办学联系,全面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目前,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制作、软件技术等主干专业已经实现了90%以上的顶岗实习,其它专业也达到了70%以上。在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院通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探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安全和利益保障体系,签订安全协议落实责任。通过聘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初步建立了有效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
2 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2.1 建成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机制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首先由学校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的技术骨干组成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小组,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就业岗位一般确定为3至5个。然后由就业岗位确定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进而确定一系列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和整理,确定12至15个典型工作任务,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就对应着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再辅以人文素质课程,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就呼之欲出。最后,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学院专业建设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严格审核,就会成为指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方针性文件。每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7~10名委员组成,委员中多人来自于企业用人单位,有多人是行业管理者和教育专家。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既让学院了解了企业需求、掌握了毕业生工作状况和行业发展态势,也使企业、行业了解了学院人才培养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使企业体会到学院真诚服务企业的热情,调动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现了人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吻合,从源头上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2 校企共同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改试点
学院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也体现在企业参与课程建设上。自2009年以来,学院启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先期启动7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们的做法是:按照职业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典型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每门课程按照典型过程分为多个学习项目(情景),每个学习项目(情景)与企业技术骨干一起研究开发,将典型的工作过程进行教育整合,将其涉及的知识、技能、企业的管理和职业素质融合在一起,开发学生学习材料(校本教材)。此外,结合“理实一体、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部分课程开发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做学合一”的课程学习材料。
学院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建设课程还有另外一种模式:2011年引入欧特克(ATC)中国授权管理中心,ATC中国授权管理中心授予西安动漫职教集团“陕西省ATC动漫人才孵化基地”“Autodesk授权认证中心”及“ACAA教育授权教育中心”三个牌匾,并承诺在合作期间的三年内,为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提供价值100万美元的Autodesk公司动漫技术软件以及“ACAA动漫专业课程方案和课件”,并以“ACAA综合网络教程服务平台”为载体,提供全方位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将国际主流设计技术和培训方案引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计划,嵌入到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体系中,通过课程建设,将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
2.3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形成合作新模式
学院坚持“引企进校园”,与西安新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校企联合,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校内动漫制作实训基地———“动画工场”,初步形成了兼具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培训、产品技术研发和创业孵化等功能的校企合作立体平台。
校企共建动画工场,将共同搭建服务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平台,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把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动态地加以组合,实现资源优化和功能整合,促进人才、技术、设备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以及教育效益、经济利益、人才效益的最优化,最终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教育创新机制。
2.4 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双师”结构团队
学院一直致力于通过团队结构的改变实现双师团队的建设。学院通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密切校企关系,疏通顶岗锻炼渠道,依托校外实训基地、科研合作伙伴提供教师顶岗锻炼的机会。目前,动漫软件学院的专业教师已有90%去过相关企业参加为期至少两个月的顶岗锻炼,同时每学期企业至少安排8名一线技术骨干担任学校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学院还先后选派2名教师到行业管理机关和协会,参与行业管理工作,既向行业提供了人才支持,又可有效掌握校企合作信息,更锻炼了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
企业参与师资队伍的培养还有一种渠道,那就是通过企业与学院合作的项目,对教师按照企业员工同样标准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训,真正提高了教师今后的“理实一体、做学合一”的教学能力。
目前,学院逐渐形成了有22人的稳定兼职教师队伍,他们近80%来自企业生产一线,有20%是企业和行业的管理者,这些来自企业一线和设计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既承担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同时还为学院的年轻教师进行引导,担当了实操师傅的角色。
2.5 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岗位能力达标测试
为落实人才培养效果,我们积极探讨解决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质量测试。每学期末由企业根据当初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的岗位能力要求,对本学期应达到的岗位能力进行测试,并对能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对未达到能力要求的学生下学期进行能力帮扶,直到学生达到要求。
2.6 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几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校企密切合作,办学实力迅速提升,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学院优良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为学院赢得企业的广泛认同,许多优秀毕业生被动漫和软件企业提前预订,在保证高就业质量的同时,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3 结束语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中发挥企业熟悉各岗位能力的特点,通过企业构建岗位能力达标测试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校企合作培养出合格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志刚, 金长义.关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 2008, (6) .
[2]胡伟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 2009, (6) .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11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新的教育质量问题,教学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确保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构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在此就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的必要性、质量观和构建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构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质量管理的一套操作系统,是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主动加强自我约束、管理和完善的有效机制。当前,由于受经济效益的影响,有些高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随意设立辅导站、教学点,导致教学管理不到位,教师教学质量意识淡薄。因此,构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确保成人高等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教育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确保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必须构建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践证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确立,促进学校改进教育工作,明确办学思路和质量目标;有利于教师教风的培养和改善,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风的改善,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质量。
二、确立适应成人学习特点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根本目的是提升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因此,必须首先明确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确立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观。
(一)把握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化社会的构建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的重要途径。其基本特点:
1.开放性
成人高等教育面向、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公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求学者提供学习的机会。
2.灵活性
学习形式灵活: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函授、白考、电大、夜大等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灵活: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因需施教,充分体现教育与社会的紧密性、针对性、实用性。
专业设置灵活:学校可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招生的人数、专业的设置。
学习方法灵活: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和辅导学习者自主学习,不断增强教学手段、方式的现代化。
(二)确立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
教学质量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价值观的反映,其本质是教育自觉服务于社会的需求与发展,其基础是人才为适应社会需求而提高、充实、丰富自己的程度。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多元化发展格局的逐步形成,在明确成人高等教育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求学者和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确立与成人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相适应的质量观,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社会需求的整体的质量观
成人高等教育在构建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的教育价值观体系下,整体的质量观,着重衡量教育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素质。只有培养出得到社会认可和高度评价的一大批优秀人才,才称得上是高质量的教育。
2.满足个体需求的质量观
成人高等教育在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在为学习者提供服务,成人学习者由于入学年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呈现多样化,要求成人高等教育满足其个性化的发展。因此,确立、评价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就必须以满足学习者个人的需求程度为标准。
三、成人高等教育监控体系的基本构思
(一)以教务为中心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监控体系是成人高等教育各项管理制度和教学改革方案有效实施并促进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保证。由于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综合的“多面体”,因此,必须从多个侧面、多个视角进行观察分析,才能全面反映教学状况。以教务为中心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它的主要任务是检查监督教学秩序、教学水平,检查监控学生的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状况,并对有关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及教学基本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及时改进和完善监控体系。教学监控体系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教学监控系统可建立由督导团、巡视组组成的实时监控系统,对教学过程实行全面监督和控制。它以收集信息为手段,对教学工作、教风、学风、教学质量做出准确判断,分析。督导团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在职和部分离退休教师组成;他们开展教学检查、随堂听课、参与教研活动等。巡视组由院(系)教学负责人、管理人员、班主任共同组成。通过督导团和巡视组的共同参与,深入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准确收集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信息,以便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督促、指导、反馈和调整,同时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为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供依据。
(二)以质量为标准建立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范标准,通过对学校教与学等情况的系统检测与考核,评定其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估体系可由3个部分组成,目的是促进教学、科研、教改与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1.成人高等教育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估
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管理、教育质量、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以规范办学行为、保障办学条件,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2.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组织的评估
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评估体系,主要是从完善自身教学和管理的角度,对教学过程进行定期教学评价,目的是规范教学管理程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社会评价组织
即媒体监督,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中介机构”对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注重市场调研和毕业生信息反馈,它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根据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对学校进行分类评估和排名,每年一次,让学校排名成为有影响力的质量报告,成为一种对高等教育机构运行过程有效的外部监督模式。同时,作为高校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参考依据,既调动了社会参与教育评估的积极性,也保证了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将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把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特点,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把握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树立先进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建立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大光,构建完善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和实践[J]齐哈尔尔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
[2]黄培森,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与质量监控[J]成人教育,2009,(7).
[3]黄敏.新时期构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监控体系的策略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9).
[4]温素卿.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12
经过多年的努力, 许多高职院校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了以实践教学为重的理实一体课程体系, 建立了校内实训室、生产型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选取了以真实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内容, 合理设计了教学情境, 强调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复杂, 对每一环节过程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难以得到保障, 缺乏有力的监控。因此, 高职院校需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才能保证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提高人才培养规格, 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1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场所比较分散, 管理工作难以实施到位
许多高职院校都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 大力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权重比, 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凸显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以达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性教学分为课程训练及自主实践、仿真模拟训练、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训练四个实践环节。而在实施这些环节的教学中, 涉及的教学场所较多, 主要有校内实训室和生产型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在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训练教学中, 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学生的实践单位较多并且比较分散, 进行的专项实践教学内容和综合训练教学内容也相对较多。正是因为实践教学的场所、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特殊性, 造成了教学过程随意性大, 难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监督和评价, 不利于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2 实践教学监控范围不断扩大, 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质量监控
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注重了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系统性的培养, 在实施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中, 静态因素变少了, 提高教学质量的动态因素变多了, 不仅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载体的丰富性;而且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多样化。显然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就变得更加广泛。另外, 高职院校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院校之间难以形成统一的、系统的监控指标和体系。
2 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由于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 涉及到教学质量的环节和因素较多。所以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多要素、多形式、多层面、范围广泛的综合作用体系, 在构建质量监控体系时应注重对实践教学进程与质量进行持续监控[3]。
2.1 建立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质量监控更应注重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 通过建立相关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能够保障实践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能够使得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正常运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训室进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与毕业综合实践训练。所以教学管理制度应有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实验、实训基地管理规定;实验、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训练的管理规定;校企双方共管机制;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还要有齐全、规范的教学文件等, 以做到教学过程有章可循。由于人才培养质量和标准不断提高, 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也会有所调整;另外, 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学方法、教学载体是动态的, 并且校内、外实训基地呈现不断发展和变化, 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做适时调整, 以达到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2.2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构
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保证应有监控的主体和管理机构。根据管理职能的不同, 在不同层面上进行质量监控[4]。根据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 可以形成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监控, 行业和企业实施协同监控的组织管理机构。
学校层面上, 可以以教务处或督导室为校级管理部门, 对实践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进行宏观指导和质量监控。对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实施与履行职责情况、学生对教学反映的情况进行相关监督, 同时对教学相关管理部门制度实施及相关教学管理情况实施再监督。
院系实行二级监控, 是实施教学与管理的实体, 也是实施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 承担着实践教学的实训室、实训基地整体的规划和管理的重任。以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的标准为前提, 制定符合本院系专业特点的管理制度及实践教学的管理责任。重点监控本院系专业建设与发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施与教学文件是否齐全等运行情况。配合好学校层面上的管理部门, 领导好教研室的各项管理工作, 从而起到桥梁作用。
教研室是实施和管理实践教学的基层单位, 监控学校和院系制定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在本教研室的实施落实情况。主要监控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标准、教学文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情况。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 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重视过程监控, 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 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所以行业和企业实施协同监控完全符合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1]。行业主要监控技能证书考核的课程教学情况, 以行业标准和要求具体监控考核内容、技能操作规范等。企业主要监控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训练的教学实施情况, 协同学校专业教师在校内实训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情况。建立的质量监控标准要适应行业、企业发展要求, 与行业和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协调同步发展, 能够吸收行业和企业技术标准和岗位技能操作规范。
在上述组织管理机构中, 监控的主体需要增加校外紧密型合作基地的兼职指导老师成为实践教学活动监控的直接参与者。监控的范围不能仅局限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室、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 而且要扩展到校外实习基地, 要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全部教学活动进行监控。
2.3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运行系统
2.3.1 建立实践教学管理网络系统
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的教学与一般的实践教学有所区别, 主要是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了监控教学效果和质量, 需建立实践教学管理网络系统, 能够随时监测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 学校管理部门对教学过程的实施进行监督, 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检查, 学生个人每天完成日记、每周完成周记等情况。这样能够通过网络和学生保持联系, 实时跟踪学生在校外学习的动向, 以确保教学质量。
2.3.2 建立实践教学定期检查制度
由于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并不能满足教师、学生同时进行实践教学, 所以要对实践性教学有计划的安排, 以便于各级管理部门进行随时组织听课, 检查相关教学资料。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的企业较多, 安排相对比较分散, 所以不仅要通过教学管理网络系统进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还要建立实地巡回检查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生在实践单位学习的情况, 并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
针对实践性教学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实践教学的巡查制度、明确巡查人员职责、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巡查制度、明确巡查内容和考核办法等。
2.3.3 建立实践教学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系统
实践教学运行的监控离不开实践教学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制, 是以信息为基础的。对收集的信息不处理、不分析、不反馈, 那实践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各级管理部门要对实践教学实施网上评教、定期召开学生代表信息反馈会, 收集学生实践教学情况具体信息, 建立“多主体”、“多层次”信息评价体系。将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教师管理机制配合, 形成完成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3 结语
实践教学的过程是动态过程, 比如人才培养规格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载体要与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教学手段和方法需要不断更新, 所以质量监控也是动态监控过程,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必须符合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需要全员参与。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 适应社会和企业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的高技能人才。但是实践性教学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 因而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正是许多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尽管笔者从多个方面构建了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 但是仍要不断的实践、总结与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2011.
[3]刘元林, 孟庆强, 潘莉, 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1) :19-24.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推荐阅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08-01
监控体系构建05-15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监控10-19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评价体系08-29
质量监控体系思考研究10-08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09-01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改革与实践10-15
教学监控构建07-09
风险监控体系07-14
监控评估体系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