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评估体系

2024-08-13

监控评估体系(共12篇)

监控评估体系 篇1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高等教育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是根本。如何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高等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关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把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纳入质量监控和评估的范畴,使之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持续提高,已成为高等学校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依据与意义

近年来,政府开始重视通过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来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2011年起, 教育部试点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报公布制度。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高校自我评估,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2013年教育部决定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并把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机构与体系的建立作为一项总要考核内容; 同期,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也发布了《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并将此作为审核评估重要填报工作内容之一。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纷纷推出质量年报制度及本科教学质量状态数据库系统。以上种种政策和举措,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地方部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心和担当;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建设涉及面较广, 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也较多,有不少学者因而开展了专题研究探索。曾小彬从决策机构、运作机构、保障机构、 质量检查及评估机构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的构想[1];黄爱华、方鸿琴等分别对英、美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2,3];李明对部分中国研究型大学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国内985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及举措的主要特点[4];孙莱祥等对我国部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开展了专项调研,归纳出五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5];汪劲松探索并试点了基于专业与课程评估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6];李志义等对教育部审核评估的范围结构及内涵进行了解析[7];卢晓东对教育部提出的本科教育质量25项核心数据进行了拓展思考[8];鲍洁阐述了专业认证对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9];邹晓平从学校使命、质量观、质量标准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举措和预期目标、评价指标、方法、程序及结论等方面论述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逻辑框架[10]。从以上专家、学者的研究著述中不难看出,现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内涵还不完善,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系统化的梳理和总结。

具体到每一个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而言, 要及时、全面地解决教学质量生成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就需要建立起一套与学校定位相吻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与专业特色相契合、 与就业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这对于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确保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内涵

笔者在分析借鉴部分国内外本科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与保障体系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高校的具体实际,从本科教学的组织结构、质量监控与评估层次、质量闭环控制体系构架、质量状态数据平台、质量保障的制度建设以及质量报告的编制等六个方面来探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的内涵建设。

(一)合理完善的组织机构

基于“管、办、评”分离原则设立的本科教学管理机构一般至少应包括办学主体、教学管理机构和质量监控与评估机构等三类相对独立的机构,同时,为协同支持质量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发挥更好的效果,一般需要有专门的教学发展机构来提供“如何教”、“如何学”的教学技术培训,并进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专门研究。该类机构一般设置为“教学发展中心”或 “教师与教学发展中心”。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二)监控与评估层次分类

校(院)两级质量监控与评估机构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监控与评估对象可分为四个层次,包括校级、院(系)级、专业级和课程级,对不同层次考查的内容和侧重各不相同,且评估机构也有内、外之分。表1列出了针对四个层次对象的监控与评估重点、机构和结论形式。

(三)质量闭环控制体系的构架

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控制框架,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反馈与前馈、 主控与副控相结合的控制框架应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体系构架如图2所示,该构架主要针对校、院级和专业级的质量监控和评估。对于课程评估,框架中的设定值、被控对象等适当调整后,也同样适用。被控对象:教、学、管全过程,可细分为校、院级和专业级等三个层次的过程; 对于课程监控与评估,被控对象应为课程本身的教学过程。

(四)质量状态数据平台的建设

一套完善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需要有一套科学、翔实的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平台来支撑。从控制理念上来讲,需把教学质量标准或指标定义成状态变量,且通过一定方式采集、估算获得,才有可能对该质量数据状态变量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在定义质量指标状态变量时,需确保其可观和可控。

该平台在符合内控(院系、专业自评)和外控(审核评估、专业评估、认证等)的总体需求基础上,应具备以下功能:质量指标数据字典的定义和内涵说明,基础数据库构建,数据采集及评估数据量化,指标管理,监控策略的实施,数据横向、纵向、趋势分析,质量综合评价、阶段性评价等。

本文作者另有论文专题讨论“高校教学质量状态数据中心的内涵建设”,本文不再赘述。

(五)质量制度保障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需要有合理分工的教学组织结构、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及质量状态数据支撑平台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助力的“人、财、物”保障制度。随着国家对教育教学经费的持续投入,在“财、物”方面已有很大改善,剩下的关键就是“人”。如何制定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质量保障制度,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可以基于以下两点来考虑。

第一,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学习体验。学习资源如何尽可能长时间地向学生开放,如:教学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图书馆、考研复习教室等;如何确保学生得到足够的指导,如:如何做好专业引导、学业指导、课程答疑、职业规划指导等;如何给学生创造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如: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尝试、国际学习交流、转专业机制等,都是制定保障政策的依据。

第二,以教师为本,引导教师重教、乐教、善教。通过提高本科教学业绩激励标准、落实教授上课制度、发挥教授会“教授治学”的教学治理功能、推进课程评估制度和系统开展教师教学培训与发展指导等举措,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六)质量报告的编制

质量报告按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层次分类,可分为校级、院(系)级、专业级和课程级等四类质量报告, 用以回应社会、评估专家、主管部门、校(院)领导、同行等不同受众的关切,切实推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1.校级年度质量报告。校级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公布的目的及报告主要内涵一般可包括:宣传高校办学理念与特色,突出办学定位和特色;回应不同受众对高校的规模、师资、设施、学风、就业等问题的关切;留下高校在教育年度目标、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效等改革的轨迹;推动阶段性改进措施和预期目标的教育质量持续改进。

2.院(系)级年度质量报告。以学校质量报告主要内容为参照,围绕学院特点,宣传学院办学理念及特色,回应受众对学院下属学科专业建设的关切,阐述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目标及举措。

3.专业自评报告。依据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或《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及《专业补充标准》,对专业质量指标逐项进行达成度评价,本校所在地区的教育部门据此出台了具体的专业达标评估、选优评估(试行)以及工程教育专认证通用标准的指标体系。自评报告应实事求是地开展自评,对每项的评价结论都应提供有效的佐证材料或支撑材料。

4.课程年度评估报告。课程年度评估报告是课程教学持续改进的集中体现,报告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课程培养目标及其和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分析; 课程对于学生毕业要求(知识、能力、素养)所承担的具体培养任务及其达成度定量分析;学科同行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改进的机制及其效果;针对上一年度的整改措施,教师持续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革新、改进的举措及效果;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等反馈意见及其针对性分析及回应;根据以上各项分析结果,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普遍出现了新气象,广大师生和管理者的质量意识逐步加强,评建工作的参与度大大提升,教学质量也得以切实提高,收效显著。总之,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过程中, 加大力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该体系在华东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摘要: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依据与意义出发,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从组织结构、质量监控与评估层次、质量闭环控制体系、质量状态数据平台、质量保障制度以及质量报告的编制等方面探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建设,以确保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内涵建设

监控评估体系 篇2

2017年12月28日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报告(删减版)

2016年9月26日至29日,以张安富为组长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行12人,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审核性评估。专家组在肯定我校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具体落实上,各系、各专业之间不够平衡,有些与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地位不相符合;学校部分管理人员和教师对办学定位理解不深,还没有自觉地在管理和教学改革中贯彻落实;教师队伍明显不足,个别专业生师比失衡;部门领导和部分系部、教研室、教师对模块化教学改革不了解、不理解、或者对其内涵把握不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还不够,教学质量监控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外部评价的作用发挥不足等。审核评估结束后,学校高度重视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其进行认真梳理,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立即进行了整改。经过一年多的整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成立整改领导组织,明确整改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领导和落实整改工作,学校成立了审核评估整改领导小组和审核评估整改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蔡敬民担任,成员由学校领导、党委委员担任。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整改办公室,负责整改工作的日常事务,副校长陈秀担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处长余国江担任副主任,成员由教务处、人事处、发展规划处、学生处、计划财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科技处、公共事务与国有资产管理处、校园建设与管理处、团委、图书馆、后勤集团等职能部门以及各二级院系的负责人组成。整改办公室在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整改方案制定和具体工作的落实和推进。

二、明晰整改工作思路,制定整改实施计划

在整改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整改工作的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阶段目标和任务,并进行了任务分解。一是加强领导,实行整改工作责任制。学校把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列为学校建设发展和整个2017年工作的重点,也将此作为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的新起点。二是认真分析,全面梳理整改工作。学校高度重视专家组的反馈意见与建议,认真分析,全面梳理,找准问题,明确差距;进一步深入学习和高度认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深刻内涵,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制度意识、学习意识,高标准、严要求,确定整改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三是着眼长远,注重整改工作长效性。学校结合创建“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切实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同时,将评建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良好机制与体系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促进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推进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制定了分阶段工作任务:一是制定整改方案阶段。根据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明确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进一步形成共识,确定整改工作职责,研究制定《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二是整改实施阶段。各单位认真组织实施,落实完成各项整改工作任务。学校整改工作办公室定期对整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验收,以确保整改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三是整改总结阶段。根据整改工作实施计划进行逐项检查验收,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报告》。

三、狠抓整改落实工作,整改取得显著成效

(一)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方面 1.开展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研讨

结合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学习,进一步开展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内涵研讨。组织高等教育理论学习,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特别是加强了学校办学定位的整体性、协调性、差异性研究。抓住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的重大机遇,着力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国际合作的资源优势,继续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和观念大讨论。

2.强化落实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030年,力争实现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的重大突破,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成为安徽省、合肥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高教研究机构建设。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认识,加大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强度和深度,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使教育教学改革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处。

结合制定“十三五”规划,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高效有力的举措,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拓展中德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新领域,创新“互联网+”中德教育合作新机制,搭建多层次、多领域的中德人才交流平台,强化在全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打造中德合作的“升级版”,服务“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和基金建设稳步推进。2016年12月26日,教育部正式以教外函〔2016〕95号报送到国务院。目前,中德示范基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3.推进内部体制和培养方案改革

积极推动合作共建,不断完善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灵活的专业动态调控机制和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从而优化专业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功能。

加强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调研,吸纳工程教育界、行业、社会管理部门等校外专家建议,制定和精准描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社会需求调研,制定应用型人才质量标准。从教育理念上、质量规格上、培养体系上、教学资源配置上、培养方式上等多维度深入研究和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在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优化一体化设计。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柔性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先后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引智)及奖励工作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实施办法》及《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通过完善人才引进的政策体系,规范人才评价体系,创新人才招聘形式,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等举措,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积极推进“1251”人才建设工程。按照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在“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实施“1251”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主要是引进和培养留学德国的工程学、管理学背景博士100名,引进德国高校实验室工程师20名,引进德国培养的硕士50名,引进达到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授聘任资格的德籍教授10名。组建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学校充分利用省编办推行的“编制周转池”试点,组建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目前,已初步确定了14个重点建设的科研团队。

2.提高教师师德和教学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教师能力发展中心的作用,使其在提升教师师德师风水平,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端正教学态度、提升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能力以及学历提高、职业晋升等方面发挥组织、引领作用。二是引导教师扬长补短,鼓励个性化发展。引导并促进教师关注产业发展,紧跟专业前沿,增强服务地方的意识与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教师参加应用型科研的能力,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三是加强考核,将教师教学能力作为考核、学年教学质量考核、教师评职称以及评奖评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3.完善教师培养及培训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选派教师到国外和企业挂职锻炼。建立产学研创新平台。学校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了一批校内“人才培养支撑与服务平台”,培育了一批协同创新团队。

4.加强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增加数量提升质量。2017年,学校通过统一招聘考试面向社会招聘专职辅导员8人,实际到校报到7人。进一步优化辅导员队伍考核。开展辅导员工作考核,以辅导员考勤、工作手册、学生满意度调查等为抓手,加大辅导员科研成果的要求、考核结果与津贴和奖励挂钩;在省级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2017年我校辅导员获全省二等奖第一名的成绩,实现了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突破。

鼓励辅导员结合本职工作,开展科学研究。鼓励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提高工作水平。8名辅导员获批学校2017科研发展基金重大项目,实现质的突破。在职称评审上,学校贯彻落实职称评审辅导员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的精神,2017年有6位辅导员顺利获评中级职称。逐步实现了辅导员的录用、培养与转岗、提拔的无缝对接。

鼓励辅导员深入学生。2016年底,实现专职辅导员全面入驻3个学生社区,辅导员工作做到了俯下身子、沉下心来,学生引导、服务、管理工作在学生社区内完成。

(三)模块化教学改革方面 1.分批推进模块化教学改革

学校于2017年8月对自动化、软件工程、工业设计、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生物工程8个试点专业进行专业深度剖析,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认证,对模块化专业建设的绩效进行分析,由专业负责人和模块负责人汇报,并与专家充分交流研讨,同时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大学数学的模块建设进行检查、验收。在学校层面开展模块化课程研讨、验收的同时。环境工程等14个专业也在系部层面进行了专业剖析,为了更加规范地开展模块化课程改革,学校在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中,明确了模块化专业分批推进进程,各系部根据进程表,稳步推进,截至2017年,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的专业已达到35个。

另外,学校还重视模块化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充分利用《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杂志、“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研讨会”、中德workshop教学活动等平台,加强模块化教学体系及其理论研究。

2.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能力

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一方面学校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培训,另一方面分批次选派骨干教师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接收时间长短期不等的进修。2017年暑期,教务处以理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思想理念,了解改革实施路径,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主题,从校、内外聘请了11位专家,安排了两期培训。整个培训为期,超出2000人次的教师参加了培训。与此同时,2016、2017年学校还分3批次,安排了44位教师赴德国奥斯纳布吕克等应用科学大学进修学习,实地了解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双元制”高等教育体系、项目化教学法等。

再者,学校与超星尔雅、智慧树等课程平台合作,提供大量的优质网络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构建学习的平台,加快智慧教室建设,将先进、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中来,通过无线网络和大数据后台,帮助教师与学生高效完成传统的点名、投票、问答等教学环节。另外,学校还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在举办校内合肥学院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同时,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第二届青教赛,1人获得一等奖;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安徽省教学基本功竞赛,2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

通过各类培训和参赛,进一步统一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质和精髓,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确保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全面铺开。

3.改进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

在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从顶层的培养方案修订,到基础的课程改革,学校出台了系列配套文件。同时,学校对教师工作量的核算,教学检查标准等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积极开展自我评估,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学校已组织专家组从模块与专业的关联度、模块中能力要素的准确度、模块构建程序的规范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等多方面对模块化课程开展不同范围的评估和验收,验收合格率为87.50%。学校对通过评估的专业给予奖励,在专业建设、评优评奖、教师职称评定等多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同时要求未通过评估的专业限期进行整改。

(四)学风建设方面 1.坚持以教风促学风

学校制定了《合肥学院师德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强调教师在学风建设上的主导地位,以教风带学风。开展“三育人”及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举行教师基本功竞赛、辅导员技能大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开展师生恳谈会、教育教学座谈会、“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等活动。通过印发《师德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汇编》、校园网开设“三尺讲台”“创新团队故事”专题栏目,广泛深入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思想育人,把牢办学方向。按照“坚持一个中心,抓好三支队伍,打造五个阵地”的工作思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举措,通过深入实施“九大工程”,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达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明确、全面育人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

2017年继续开展第十二届“榜样学子”评选工作,通过举办纪念“五四”运动98周年系列活动、“喜迎十九大,坚定跟党走”“学习十九大,青春勇担当”主题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工程、主题团日教育实践活动、活力团支部评选等来引领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2017年,学校获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五名学生参加了在泰国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大学生领袖研讨会,展示了我校学子良好的政治素养与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科技育人,提高专业能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类科技竞赛。学校现有95个学生社团组织,2017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338项,其中国家奖160项,国家级科技创新类奖82项。开放科研资源,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专业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科研创新项目满足各专业学生需要。

实践育人,培养社会责任。学校积极与社区、与政府合作,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17年,学校组建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23支、特色团队和一般团队19支、社会实践小组298支,在岳西、潜山、泗县陡张村等地区、乡镇开展了丰富多彩、利民助民的科技、教育等活动,国家、省市媒体的相关报道达220余篇(次),获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5项。

2017年,22个志愿者组织全年累计志愿服务720余项。承办安徽省2017年西部计划出征仪式,2名同学入围西部计划志愿者。5名师生获安徽省第十一届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获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

文化育人,提高人文素养。继续实施“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创建工程”,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2017年,学校举办了多期大学生素质教育讲坛,“百家讲坛”的郦波教授两次来到学校,给师生作报告,也让师生品味到了精彩的文化盛宴。高雅艺术进校园、第十五届“一二·九”辩论赛、第十三届文化艺术节、第十三届社团文化节、第六届高校社联交流会、第十二届合肥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交流会、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相继举行,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另外,学校支持政府、社区的文化工作,参加了滨湖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经开区高校艺术节、合肥大学生艺术季等活动,并获了最佳组织奖等多个奖项。

双创育人,孵化创业团队。2017年学校共有145项国家级和37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开展创业讲座、论坛、培训等活动10多场,学生700 余人次参与;举办创业模拟实训,60名学生获得安徽省人社厅颁发的“创业模拟实训合格证”。建有类型完善的校内外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全年服务学生达1300 人次,涉及全校14 个系部学生,学生对学校的创业指导服务满意度高。2017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另外,12000m2的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拥有公共服务区域和展示区域、创新创业孵化区域和实训中心,配套设施完善,将于2018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

(五)质量保障方面 1.重视教学质量文化建设

切实发挥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对教学质量的协调服务和综合保障功能,加强全校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教学质量观,加大质量文化宣传力度和教师培训工作,更新质量监控观念,使重视质量、关心质量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逐渐将质量意识内化为自觉行动。坚持教学以学生为本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互动,追求有质量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由外控为主到内控为主的转变。

2.完善质量评估检查体系

建立全校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强化多元化评估。进一步加强试卷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课堂教学检查等各类教学评价评估工作,充分发挥系教研室基层教育者的作用,努力构建“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全员参与”的质量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在试卷、毕业论文(设计)、课堂教学规范等问题的严格管理。加强教学评估检查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并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重视吸纳用人单位及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多维度考评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规范的执行、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教学工作实绩。

3.提高质量保障信息化水平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继续建设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采集、更新、分析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完善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积极推进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平台建设,促进职能部门业务管理系统的协调,改进对教学资源保障的监控工作。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网络调查平台,利用手机等工具开展学生、教师、行政和教辅人员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监测的信息化,为整改工作、信息监控提供相关统计分析资料。

4.健全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建立健全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自我评估制度,坚持建构第三方评估与校内评估相结合的自我评估体系,对影响教学质量的“招生、培养、就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的监测,努力构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机结合的监测体系。推进由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变;完善常态化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反馈利用机制,形成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反馈、改进的闭环循环。

5.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继续深化工程认证及“卓越计划”项目实施工作,四个国家级“卓越计划”参与专业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2017年5月完成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进校考察工作,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提交工程认证申请书,软件工程专业进行工程认证准备工作。

四、结语

监控评估体系 篇3

2013年11月,我区的龙胜、蒙山、合山三个县(市)通过了国家的检查验收,跻身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之列,走在了全区的前面。在随后的工作中,我们以更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发挥教育督导的重要作用,督促区内各地认真学习典型经验,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扎实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按照以上目标要求,我区不断完善督导评估制度,加大教育督导力度,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步形成了试点推动、过程督导、评估验收、跟踪监控的全程督导程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评估指标内容体系、标准体系和基本工作流程。自2006年以来,我区建立了新的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制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督导评估,推动各地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同时完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作为对县级主要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2012年6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我区制定并颁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县(市、区)进行督导评估。按照《办法》的要求,目前我区已经对龙胜、蒙山、合山、鹿寨、灵川和凭祥6县(市)进行了督导评估,下一步还将根据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对其余各县(市、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督导评估。

2012年5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督学责任区设立的原则和职能、责任督学的任务和工作要求;同年9月,国务院颁布《教育督导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指派督学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经常性督导。2013年9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对责任督学经常性督导工作作出了进一步规定。我区认真按照以上文件要求,建立督学责任区,全面落实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质量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强化国家教育督导”。今年1月21日,我区教育发展大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振兴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提出“把本决定的实施作为各级政府督查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的重要任务”,强调要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教育发展责任,建立健全教育改革发展的绩效考评机制。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中央文件的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继续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严格执行《办法》规定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程序,精心组织,严格把关,不留死角,认真督查每一个县(市、区)、每一所学校,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当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与县级党政教育工作考核相结合,完善督导问责制,强化督导权威性,督促和保障政府责任落实到位。

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督导责任意识,持续发挥教育督导的重要作用,督促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监控评估体系 篇4

1.1 进一步完善我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建立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实现对教学与教学管理全过程的适时监控,全面了解和掌握学校日常教学状态,及时、全面、高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反馈,为校领导调整学校发展战略、学院进行教学改革、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2 加快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步伐

利用网络技术长期、动态地存储大量的监控与评估信息,有利于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反馈、查找等,避免由于人工统计而出现的数据误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实现监控与评估工作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向网络化运作的飞跃,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了教学质量监控的效率和客观性。

1.3 实现多元化的网络教学评价

学校领导、专家、同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根据听课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设计、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促进和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1.4 实现教学及教学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控

通过网上监控系统,学校、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能随时上网查看、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教学管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教学质量事后监控为过程监控,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对教学全过程实时记录、实时监控、实时信息反馈,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构建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的可能性

2.1 网络技术

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我校搭建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利用网络技术全面整合学校校园网、教务管理系统、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及时、全面、高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反馈,为校领导调整学校发展战略、学院进行教学改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2.2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作为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必要手段和方法,为我校网络化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的数据采集、运行方式、维护管理和评估指标及指标内涵设置提供了样式和标准。将网络监控系统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将现有的数据平台指标体系整合为监控系统的监控指标,利用网络技术将一年一报的指标数据改变为及时发生及时填报的实时监控指标,实现数据平台的常态管理和动态监控。

2.3 教务管理系统

学校运行多年的教务管理系统融合了日常教务工作的所有信息,为我校构建科学化、信息化的网络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提供了平台。网络监控系统将与学校现有教学管理数据库接口,保证学生、教师、专业、课程的一致性,实现联合运行、教学资源(数据)共享,合理地利用教务数据进行监控信息的汇总、分析,确保监控与评估的准确有效。

2.4 校园网

随着学校数字化校园网的建成和完善,为我校构建一个开放性的网络监控系统搭建了硬件平台,也为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手段的现代化、网络化和实时化奠定了基础和条件。网络监控系统将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校园网的资源,构建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开放性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打破学校围墙的界限,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触角延伸到企业(行业)、社会,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可信度和效用度。

3 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的特点

3.1 动态性

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将变静态的终结性评价为动态的过程性评价,高效实时地对各类各项评价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分析,以便学校各相关部门对教学全过程实施动态监控与管理。

3.2 及时性

教学各方可通过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及时对学校的教学、教学管理、教师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实一体的教学的情况做出实时监控评价,及时掌握教学过程中教情、学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3 准确性

基于网络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将充分发挥网络和数据库的效能,通过设计好的业务规则和约束机制,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流程,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因人工操作造成错误的可能性,保证监控与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4 开放性

网络化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将封闭式的教学质量监控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领导、专家、教师、学生、企业(行业)专家可随时在校内、校外登录校园网进入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完成评教工作,实现对教学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测与评估。

3.5 保密性

实施网络评教,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促使教学管理部门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监控评估系统对各类质量监控信息进行分级权限管理,对教师的评教信息进行保密管理,充分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 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实践

我校在长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实践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括:

4.1 院校二级督导制度

由校级督导组———学院督导组组成的二级教学督导,校级教学督导组由学术、教学、管理等方面造诣较深的资深专家组成,由教务处组织开展全校的督教、督学、督管工作;各学院教学质量督导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教研室主任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负责对本学院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督导。

4.2 日常教学考试巡视制度

由校级督导组、教务处、学院督导组联合完成全校日常教学周及考试的巡视工作,了解和掌握日常教学的开展情况,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巡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环境。

4.3 听课制度

开展包括学校相关领导、专家、教师在内的各种经常性听课活动,让各类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情、学情、管情,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及时加以研究解决,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4 学期检查制度

建立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的日常教学检查制度,将学校教学全过程的检查工作由期初到期末贯穿始终,围绕三个不同阶段的检查重点和检查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分别对期初教学的准备情况、期中教学的开展情况、期末教学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4.5 学生信息员制度

在学生中选聘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信息员,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学生信息员负责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使有关部门和领导能够及时了解有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解决。

4.6 专题调研或专项检查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或特殊问题,采用专题调研或专项检查的方式,充分了解情况,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与方式,专项问题专项解决。

4.7 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制度

建立科学严密、行之有效的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制度,对违反规定造成教学事故的相关责任人,依据教学事故的危害程度进行事故认定和处理是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4.8 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高职院校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我校教务部门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实践,遵循全面性、定量性、形成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按照课程类型的不同制定了用于学校领导、专家、同行的《领导干部听课表》、《新教师听课表》、《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表》、《理实一体课堂教学评价表》、《校内实验(实训)评价表》,制定了用于学生的《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表》、《理实一体课堂教学评价表》、《校内实验(实训)评价表》,通过评教指标体系反映我校不同类型课程教学质量形成的内在规律,从不同的角度体现教学质量的状态,为诊断、矫正课堂教学中的质量问题,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5 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的构建

5.1 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子系统

该系统是网络监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监控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状态和数据信息收集,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反馈、修正。收集信息包括:日常监控、日常教学考试巡视、各类听课评课、教学检查、专题调研、专项检查的情况及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监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同时,也为校院两级领导进行日常教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5.2 教学质量网上评估子系统

网上评估子系统是该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即领导、专家、教师、学生、企业(行业)专家按照系统提供的各类评价标准完成领导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社会评教、教师评学等网上评教工作;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学院工作水平评估,按照《学院教学质量评估方案》、《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专业建设评估方案》的要求完成对学院、教师、专业的网上评估;根据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的要求完成各项网上检查工作;按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填报要求自动生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并对评估及检查过程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到带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

5.3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子系统

通过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子系统将各项评估结果、检查结果、评教结果以及领导、专家、教师、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院(部)和个人;将各类评估报告、检查分析报告反馈给决策系统,以实时改进和提高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质量;根据系统的权限划分,教学相关部门的各级领导、教师可通过网上查询系统查询所属部门和教师的评估结果,使评估各方实时了解和掌握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状况和个体情况,促使教、学、管各方关心教学质量和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6 结语

结合我校当前的发展态势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实际,构建一个基于网络技术的多元化、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开放的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既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的建成,将极大地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加速我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网络化、信息化、科学化的进程,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提供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广弟.质量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44.

[2]邱丽敏.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2003(04).

监控评估体系 篇5

为进一步落实《**县中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校活动实施意见》、《**县中小学打造“高效课堂”系列活动方案》文件精神,依据《**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试行)》精神,继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教学行为的规范化、教学常规的制度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切实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估组一行6位同志在教育局党委成员刘方然局长带领下,于2013年12月18日对**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教学视导与质量评估。

在一天的视导与评估过程中,视导组围绕学校的课程实施、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成果等方面,通过听、看、查、访等多种方法,全面检阅了各项工作推进的最新成效,并依照《**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估评分细则(试行)》具体标准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分。随机听课16节,追踪抽查了3位教干和16位教师的全部业务资料。分科查阅教师教案16本,课堂作业16整套,听课笔记16本,随堂练习和单元试卷16套。翻阅了学校一整套教学过程管理资料和活动档案。通过听取汇报、走进课堂、走进教师、深入学生等方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经整理归纳,现将视导与评估情况摘要总结反馈如下:

一、整体印象

虽然天气寒冷,冷风袭人,但走进**中学,却给人生机盎然的感觉,校园干净整洁,整个的文化气息与校园的景致和谐相融,学生礼貌大方,纯朴中透出热情和真诚,学校领导和老师热情好客,服务周到。整个校园环境优雅整洁。“做优异的学生做优质的自己 做优秀的公民”三行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折射出了**中学教育人前卫的办学理念。

**中学能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以常规管理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着意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着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着眼学校质量的大提升。领导班子成员勤于敬业,师生精神状态好。大力推进“双自课堂”的课堂模式,办学思路清晰,办学品味高位,能够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二、工作成效

(一)课程实施操作规范

通过听汇报、查课表、看材料、搞座谈特别是随机听课等形式,我们全方位了解到学校课程实施措施非常扎实,表现在:

**中学能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创造性地编印《谜趣》、《莲说》、《樟香》、《百孝善为先》等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示学生的人格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眼界。图书资料、实验器材、文体器材、计算机等各类功能室都能充分使用。

2.素质教育有特色,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每周一次20分钟的《激情广场》更是学生喜欢的大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秀出自我,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学校这学期开展的《一站到底》,更是学生们展示青春豪情、聪明才智的舞台。

(二)常规管理措施扎实

通过查阅资料、师生座谈、随机听课等形式,我们全方位了解到学校常规管理措施非常扎实细致:

1.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学校健全学校制度,完善各种活动方案和检查细则,如依据“教”与“学”两者的内在关系,明确提出了教学常规的“六认真”,详细规定集体备课和教学案的设计要求,使“管”成为教与学的调控和中介。

业务上规范操作--严格按照规范管理的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响应上级号召,落实素质教育,重视校本课程的研发学习,积极推行大课间。办学思想端正,教师管理到位。

2.领导示范性,做好教工的领头羊

学校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更新理念,民主管理,科学决策。领导班子成员都任教专业课,开放领导课堂,随时接受教师听课检查。工作标准高于教师,工作纪律严于教师,工作作风强于教师,工作绩效优于教师。建立教干责任体系,促进教干成长。学校与教务处负责同志签订教学管理责任状,将业绩考核与分工处室级部相捆绑,加强教干业务培训,引领同伴成长。

3.加强业务培训,加快教师发展。加强教师校本研修,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邀请专家到校讲学,吸纳先进思想经验。学校采用“邀请名师到校讲学”、加强“校本教研”、与兄弟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得以快速成长,涌现了一大批市、县优秀青年教师。市“333”骨干教师徐朋化、梁金莲老师,骨干班主任晏朝建老师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4.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校级领导分别挂钩一个年级,教务处同志各负责一到两个学科,确保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制度,对事不对人,有布置有检查,经常回头看,保证常规管理持之以恒地实行,对教师的业务材料,实行每周随机抽查,每月定期检查,检查后及时通报总结,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前进的方向。持之以恒,行成习惯。

(三)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评估组六位成员共听16节课,通过课堂观察,结合学生评教,经过我们综合评价,其中9节被评为优秀课,7节被评为良好课,具体情况如下:

1.语文学科:晏朝建老师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被评为优课,罗睿老师的《七颗钻石》被评为良好课,张静老师的《明天不封阳台》被评为良好课。

(1)晏朝建老师课堂教学主要优点:①课堂形式符合要求,让学生充分自学、组内交流、分层交流,老师评价方法有效,反馈练习时间充足;②学生预习有实效,预习笔记做得很详细。

建议:要精心编制学案,不要强求面面俱到,根据时间的多少来处理问题;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

(2)罗睿老师课堂教学主要优点:①学生自学时间充足,在15分钟左右;

②课堂符合要求,学生展示积极,表达清晰大方得体,教师实施点拨,及时肯定,学生主动积极。

建议:小组的交流、展示的细节上还要优化;要强化朗读的训练。

(3)张静老师的优点:①课堂形式符合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所提高;

②能让学生交流展示。

教学建议:①要认真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学案编制可以更合理一些;②语言文本阅读可以更深入一点;③老师还要少讲。

2.数学学科:优秀课节数1节,良好课节数2节

一、主要亮点:

1、充分利用预习案,从课堂中抽出时间,让学生自主预习,教师给予适时点拨。

2、充分利用班级前后、左右大量小黑板,让各个小组尽情的展示,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与建议

1、要把握问题的逻辑联系,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零碎与散乱。

2、要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与领悟,挖掘教材的内涵,避免千篇一律与雷同。

3、要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如作图)规范性,避免随意性。

3.英语学科评价: 程芳老师、王万云老师课为优秀。

程芳老师课堂优点:1.学案问题导学,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容。2.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讨论,教师适当点拨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表达机会。3.小组评价跟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4.目标达成高。

教学建议:1.对于各小组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老师应让学生自己提出,不要取代他们。2.校对答案展示结果的方式过于单一。3.诗歌教学不能忽略朗读。

王万云老师的课堂优点: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基础知识训练。2.课堂上一系列的活动都紧扣本课重点和难点,目标达成高。3.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很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4.老师能走近学生,有很强的亲和力,对待学困生有耐心。

教学建议:1.教学语言要精练、简洁。2.对学生评价要进一步跟上。

4.理化学科:王振勇为优课,蔡建波、刘海林为良好课。

王振勇:教学目标明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间充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知识信息交流畅通,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强,学生学习效果好。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蔡建波:物理实验探究效果好、把握了学科的精粹。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知识,是科学的本质特征,交流反馈自然生动,交流反馈的空间、时间略显不到位,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刘海林: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间充分,学生讨论、交流也较为畅达,讲解到位但时间有些多,学生展示时间不太充分,较好地完成了教和学的任务。

教学建议:

1、要继续完善、优化**中学的“双自”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重要,给学生以自由、独立的学习时空才是最为高级的学习。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应是使学生充满收获、带有疑虑、渴望解析、追求成功!

2、如何让学生高效率的活动还是制约我们的瓶颈。这对教师来说是桎酷。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永远不要认为自己的讲解多么重要,其实只有很少的知识被学生掌握了。这是所谓的学习金字塔

3、教材是课程实施的第一要素,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指导学生研读教材。初中化学教材是有丰富多彩的栏目内容,如探究、图片、实验方案、实验记录、注意、想一想、讨论、资料卡片等等,这些栏目本来就要求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因此,要有完善的导学案引导学

5.政史学科

潘芝云老师:优点:

1、多媒体运用娴熟,展示图片、表格等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性,体现学科特点。

2、将数学、语文知识引入历史课堂,拓展学生知识面,课堂气氛好。

3、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建议:

1、人物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2、关注历史阶段的把握;

袁中奇老师:优点:

1、学案制作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生态课堂。

2、教师上课有激情,点拨知识点重点突出,课堂教学实在。

3、课堂流程顺畅,善于引导学生。注重及时评价。

建议:

1、有些学生还存在被动听讲的现象,如果小组内能达到对学、对讲,效果有可能更好;

2、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3、如果每节课再留下一点时间,让小组组长进行反馈交流收获或疑问,或许更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解决疑问。

6.地生学科:薛应清老师、周静老师的课为优课,郜云天老师的课为良好。

课堂亮点:1.目标明确,突出重难点。

2.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3.符合教育局推行的高效课堂模式。

4.能够适时地进行归纳、检测。

5.学案制作精,重点突出。

存在不足:1.知识前后联系脱离。

2.总结方式要多样,让学生参与进来。

3.要强化读图训练,以图释文。

(四)校本教研精彩纷呈

通过详细查阅资料、组织师生座谈、随机听课特别是参与学科教研活动等形式,我们全方位了解到学校校本教研精彩纷呈:

学校认真执行《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加大教学过程的督查力度,加强教学全程跟踪管理。严把“五个关口”,落实“五字”要求。即:严把集体备课关,突出一个“细”字;严把课堂教学关,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突出一个“新”字;严把作业试卷批改关,坚持“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突出一个“精”字,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保证高效学习;严把课后辅导关,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和帮困两不误,突出一个“实”字;严把周练、月考关,从试卷编制、批改分析到反馈评讲都要以教与学的“诊断”、“矫正”为落脚点和归宿,突出一个“效”字。在检查中我们还发现,每位老师都手写教案,并且教学环节齐全,书写工整美观,也看到教务部门定期检查的痕迹,学生的学案和巩固案保存完好,收集齐全,老师批阅认真,学生订正规范,一些方面充分说明**中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务实作风。

(五)教学成果特色鲜明

通过听汇报、看材料、搞座谈、看现场以及进行考试质量分析等活动形式,了解到学校教学工作成果丰硕:

1.培养良好习惯。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听课、作业及交流习惯,提倡今日事今日毕,利用下午辅导课时间和晚自习时间,督促学生做好日清周结工作,减少问题累积,力保学生不带着困惑过夜。做好提优扶困工作,不断增强学生信心。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充分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学习技能得到充分提高。

2.开展听课周活动。为强化高效课堂的打造力度,我校在总结前几年的经验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听课周活动。在活动中老师们互相走进同行的课堂,使教学监控更富实效,对不能落实课堂模式的老师,及时给予鞭策,并限期整改。

3.推行班主任进班办公制度。为做好教育教学管理的跟踪与调控工作,增强班级管理的指导性,加强班级管理力度。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动向,进一步了解教情、学情,发现、解决师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实效性。我校推行了班主任进班办公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天上下午至少进班办公一次。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开设每周一刻钟“醒悟”课程,不断优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通过举行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不断锻炼学生的胆量与能力;通过设立“激情广场”舞台、超级影院、校内点歌台、一站到底、,不断丰富师生生活;通过开展拓展训练、军训、参加技能大赛、逃生演练、义工大行动、雷锋车、道德研修班等活动,不断磨练学生的意志力。

三、工作建议:

在一天多的监控与评估过程中,围绕学校的课程实施、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成果等方面,通过听、看、查、访等多种方法,全面检阅了各项工作推进的最新成效,同时也发现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还有亟待努力完善的地方,诸如要进一步:

1.进一步加强“双自”课堂模式研究,并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交流合作学习环节,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真正达到兵教兵,兵强兵。

2.加大练习使用的实效性细节上、评价上、小组成员搭配上等都要有实效性。

3.关注每个学生,不是几个学生的课堂,要构建小组评价机制。

4.学生学习过程要进一步优化。

5.要坚持课改,完成从形到质的转变,切记肤浅,要实在,有实战性。

6.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和激励机制。

撰写人:王茹 审阅人:张志建

如何构建连锁战略执行监控体系 篇6

中国正逐步由制造型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型,近几年以来连锁经营的迅速发展,国美、苏宁、真功夫等各行业连锁企业的快速成功激励了众多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在广阔的市场空间及不足10%的连锁业态占有率面前,不少企业纷纷试水,制订雄心勃勃的连锁战略计划,不断进行试点或快速扩张,以期利用后发优势成功超越前辈,一时间风生水起,但几近一半的试水项目无疾而终,甚至连TCL、美的等知名企业在连锁项目的运作上也铩羽而归。

“这是为什么呢”?,连锁企业投资者不禁产生疑问:我们进行了最详尽的市场调查、分析,我们的项目起用最顶级的行业专家制定战略计划,我们的战略可谓几近完美,可最终无法落地?我们的方案看起来很可行,却执行总是不到位?

六大因素阻碍连锁战略落地

从逸马顾问对连锁企业的跟踪来看:85%左右的企业在连锁战略执行上是无力的,如TCL幸福树、美的专卖连锁等。成功运作连锁企业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战略规划,更对连锁组织执行战略过程中所需的执行力和系统整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连锁企业必须取得数量上的规模优势才能实现效益,它本身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组织。基于此,连锁企业在执行战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业务流程设计、管理层级梳理、人员培训等模块就比一般企业所覆盖的面更广,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也更多,所以,在战略执行过程必须保证经营模式、运营标准、组织管理等系统的快速升级,建立一个有机循环的、动态监控的战略监控体系。

据统计,阻碍连锁企业战略成功落地的因素如下:

连锁战略的摇摆及资源投入不足。一些连锁企业在起初都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认为开几家店成本不高,试试看,摸着石头过河,运作过程中发现战略规划对资源匹配要求较高,耐不住一开始坐冷板凳,就匆匆忙忙直奔短期收益去了。这就导致了朝令夕改,无法清晰自身战略定位,战略即使勉强执行,到最后也会面目全非。

集团高层能及时解决渠道变革及内部冲突。正如开篇所讲,一些企业基于自身新业务拓展,掌握自有渠道为诱因推进连锁项目。新的连锁项目拓宽了原有企业的业务渠道,这就与原有的渠道形成对资源要求的博弈。同时新的连锁项目容易激发企业内既定业务渠道人员的内部权益再分配,过程中新项目对既得利益者利益的侵蚀有可能引发内部冲突,以致延误项目的进度,最终错失战略时机。

连锁专业知识方面的缺乏、商业人才储备不足。连锁商业模式进入中国大陆的年限较短,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实战商界都人才匮乏。连锁企业在战略规划下,需要有专业的商业人才真正理解战略,同时有效分解战略目标,合理推进连锁战略落地,但是我们目前的连锁企业运作者多数还是刚入学的小学生,缺乏连锁商业经验,更无从谈起有效推进经过专业人士制定的战略。

核心团队建设及打造不力。连锁企业的规模经济要求运作这个大盘子的核心团队是强有力的。据笔者观察,现有的连锁企业对核心团队的建设和打造的力度是比较弱的。连锁企业核心团队在权力方面没有合理的授权范围,更缺乏科学的绩效管控和有效的管理引导,这样的弱势团队只能向企业领导者抱怨战略规划不合理,而不是战略执行的无力。

经营模式及标准化设计不到位。战略是个大方向,告诉我们路该往哪里走,要到达哪个目的地;经营模式是交通工具,而标准化体系是保证交通工具顺利运行的工具箱。只有弄清楚战略大方向下的这条路路况如何,选择好合适的交通工具,同时保证所需的燃料和维护工具完备,战略才能够真正被执行,企业的战略目标方可得以实现。然后,相当一部分连锁企业只知道战略规划要可行,也就是方向对了,但经营模式和保证经营有效运作的标准化体系却不到位,只能远远看着战略目标却无法达成。

总部规划,支持与管控能力不足。连锁企业总部是整个战略规划的中枢组织,然而连锁企业的成功必须依托总部有效管理分部、甚至终端店面的实际运营。如果没有有效的对于分部和店面的管控能力,连锁企业的战略执行力度到达店面的实际运营时已经是强弩之未了。

笔者认为,连锁企业战略落地需要三层体系保障:首先是以连锁业务模式设计为基础的运营流程标准化系统其次是以战略计划、模式执行和控制为目标的执行系统;第三是需要建立战略指标体系、定期诊断与经营检讨为基础,结合ERP、BI信息技术的战略执行监控体系保证战略落实。三者关系如图一所示。

战略执行监控体系是保证战略落实和成功的关键一环,柳传志在总结联想多元化战略失败的教训与经验时说:“在推动新的业务开展的时候,我们实际上还是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业务骨干的力量基本还是够的,缺的是什么呢?现在看明白了,当时主要缺的是领导人即第一把手的精力这一资源。”

联想失败经验很值得多数连锁企业借鉴,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在静态制定,但外部环境在急剧的变化,面对严峻的竞争环境,加之连锁企业成长过程中系统问题,越来越需要依靠快速而准确的决策,如果企业没有建立一个卓有成效的战略执行监控保障体系,连锁战略愿景实现的可能性就虚无飘渺。

构建“全方位四环路”体系

要保证连锁战略实施处于可控状态,经过长期实战研究,我们建议企业建立战略的“全方位四环路”监控体系:一是建立基于BSC(平衡计分卡)战略指标监控机制,对战略目标执行、外部变化及战略目标本身进行实时评估,及时调整、完善战略的执行;二是建立定期进行组织成熟度评估机制,确保组织、流程建设及核心团队建设满足战略发展需要;三是通过建立定期诊断与经营检讨机制,修正经营管理团队战略实施;四是对员工整体技能评估机制,保证训练与督导体系有效提高员工战略执行能力。

第一,建立基于BSC(平衡计分卡)战略目标指标监控机制。

连锁企业的战略及商业模式确定后,必须给出企业发展规划的战略地图。战略地图是平衡计分卡的一个衍生工具,我们可通过一张图纸把企业复杂的战略达成过程画出来。通过应用平衡计分卡的构架,分析各核心部门的目标是什么,关键流程是什么,要做好关键环节需要匹配什么样的人员,连锁企业战略实现时所需的组织资本和组织文化、行动的方法及达成途径都从一张地图上完整反应出来。然后,企业就可以把战略地图中的主要目标转换为战略监控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战略阶段规划确定各阶段关键指标必达值,通过指标与当前实际情况(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判断当前战略执行状态,引导决策及资源分配以保证不断达成阶段短期目标;同时,对比、判断战略目标的可行性。

监控评估体系 篇7

1 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

教学质量监控仅停留在校内实验的层面上, 学生顶岗实训、校外培训、技能竞赛等外部活动没有纳入监控范围内。对实训教学评价仍沿用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使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因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1.2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健全

目前,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缺少企业、行业人员的参与。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需要学校内部的评价, 还需要企业、行业人员的外部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偏重于课堂教学, 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评价较少, 特别是“教、学、做”一体、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监控及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评价重视不足。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等职业教育, 要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随着工作过程的进行实行跟踪评价, 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其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单一, 方法较简单, 不能充分反映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质量实际情况。

2 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1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质量监控

制订教学计划必须充分调研, 既有行业、企业专家、学院教授, 又有生产一线人员参与, 反复论证, 所制订的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行业人才需求, 又符合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探索更贴近本岗位职业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

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 加强对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学基本建设 (包括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的建设等) 的质量监控;重点是对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参与的教学实践环节进行监控, 对实训教学的课程标准及执行情况、企业课程的教学情况、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 要与企业合作,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加强监控与考核, 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得到保障。研究制订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 评价要关注实践教学, 课堂内、课堂外评价相结合, 加大实训课评价的比例。顶岗实习学生比较分散, 管理有难度, 要采取教师去现场、电话、邮件、学生定期写汇报等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

2.3 教学考核过程的质量监控

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除必要的卷面考试外, 还要根据宠物专业特点采取工作任务完成、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面地评价。评价主体要逐步实现多元化, 由学校评价为主转向由社会、企业与学校相互结合的方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

2.4 人才使用过程的质量监控

加强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及毕业生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以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的质量。

3 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的监控离不开教学质量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院校质量管理极其重要的环节, 是增强教学活力与动力, 进行自我检查和调节的基本手段[2]。近几年来开展校内教学评价的实践证明, 利用评价手段建立健全校内教学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与督导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将使教学评价与督导成为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 在全面探索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 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教学质量全面管理提供方法, 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3.1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质量观指导评价标准的设计

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基于学习情境的设计观、基于能力培养的目标观等新的教育质量观, 结合院校自身特点, 研究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和质量评价标准。评价体系要关注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和教学。要用学生学习过程、结果来评价教师的教学, 要关注教学文件如教材、教案、教学资料的质量;评价标准要更全面、合理和公开, 且可定量、可测量, 让所有教师有据可依,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2 教师参与评价方案的设计

教师在课堂教学和顶岗实习的第一线, 评价方案的设计要认真听取教师的建议, 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统筹兼顾、系统设计, 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方案要体现经济类专业的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评价方案要鼓励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评价指标应具体化, 要引导教师做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岗位实际, 学习情境设计突出职业性和应用性, 要考虑到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进行课程改革、承担系部任务等因素, 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3]。

3.3 加强评价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完善评价反馈机制

建立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 完善评价程序, 严格控制学生评价过程, 提高学生评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 为教师提供全面、翔实和及时的评价信息, 帮助教师调整其教学行为, 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4]。建立相关监督机制, 增强严肃性, 加强对评价者 (如学生) 的培训。

3.4 探索多样化、开放式的学生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开放式教学势必带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开放, 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也势在必行, 如采用即时评价、等级评价、二级评价等, 使评价方法多样化, 全面完善评价体系的构建。

3.5 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在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同时, 还建立了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首先加强教学法规建设, 严肃查处教学事故和违纪行为, 制定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其次, 建立教学工作的奖罚规定, 制定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教学奖励办法,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考核, 把考核结果与教师晋升、评优等挂钩, 实行奖优罚劣,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摘要:主要针对目前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原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不足, 建议重新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以期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关键词: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教学质量,监控,评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文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 :14-15.

[2]樊蔚虹, 呼海涛, 卢旻.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 21 (3) :62-63, 65.

[3]肖文刚, 徐红梅, 吴毅, 等.教学督导的实践与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8, 10 (2) :237-238.

监控评估体系 篇8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保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措施,一直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的重要工作,桂林理工大学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的背景下,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校内教学工作水平自评估、住建部专业评估及校外知名专家学者教学督导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其中重点是校内教学工作水平自评估。校内教学工作水平自评估由校督导组教学质量管理、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教研室教学质量管理、学生教学质量评价等部分组成。

一、基于校内教学工作水平自评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监控体系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监控体系管理组织机构由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专业教研室及学生管理机构组成,各机构的职责如下:①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职责。主要负责专业相关教学文件的制定和审核;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相关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情况,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文件进行及时调整,培养对口人才。②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的职责。主要负责日常教学运行质量监控工作。检查任课教师的相关教学材料编制和执行情况,检查各教学环节执行情况;检查学院所有专业教学文件的质量和完备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制定整改方案。③专业教研室的职责。日常教学管理;学生实践学习的监控与管理;专业教学文件的制定等。④学生管理机构的职责。负责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入学教育工作;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第二课堂教学与活动组织管理;与专业教研室共同组织学生实践教育工作。

专业教师任班主任(班导师)及专业导师(每个年级约6~8名),为学生在专业知识答疑解惑、专业前景展望及职业规划等都可起到很好的指导。

2.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校教学督导监控、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监控、教研室监控、学生评教等形式组成。①校教学督导监控。采取定期听课与随机听课相结合的形式,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评价表含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4项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含3~4个二级指标(附表1)。评价表涵盖了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是否相符;学生课堂管理;板书、版面、课件设计合理性;教态仪表端庄大方等项目,每个指标设定权重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不及格的教师暂停任课,需进行教师能力培训并通审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任课。②教研室监控。检查任课教师的相关教学文是否与本课程培养目标要求一致;检查实践性教学环境的控制和教学效果等情况;检查各教学环节任务布置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任课教师及时解决。③学生评教。学生通过每学期对每门课程均填写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的形式评价教师,评价表分教师素养、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效果四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各有2~3项二级指标,每项指标设定了权重。评价结果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

二、基于住建部专业评估委员会专业评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开展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设立住建部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以下简称评估委员会)[1]。评估委员会与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协调工作,组织实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工作。评估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客观科学地对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条件、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1]。通过评估,推动学校在满足基本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开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1.住建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组织机构。评估委员会人选由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有关的专业学会推荐,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聘任。评估委员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界和工程界的专家各占50%左右,共19~21人。

2.住建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职能。评估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评估标准、评估程序与方法、视察小组工作指南及有关评估工作的细则等评估文件;组织实施评估工作;总结评估工作。评估委员会负责审查申请资格并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审阅自评报告并做出是否通过的决定;组织和派遣视察小组;审议视察报告;做出评估结论;颁发评估合格证书。评估委员会接受全国高等院校对评估事项的咨询;对评估通过的院校在有效期内是否保持评估鉴定状态、对评估结论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1]。专业评估工作包括:申请与受理、自评与审查、视察、申诉与复议、保持与督察等过程,再复评,是一个全程、持续改进的质量监控系统。

3.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工程专业评估简介。桂林理工大学与2008年4月首次通过了住建部高等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于2013年4月通过了第一次复评。

三、基于教学质量督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教学质量督察员聘任。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每年均聘请了两位教学质量督察员,一位来自知各高校教学,一名来自企业专家,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办公室备案。督察员的督察工作对评估委员会和受聘学校负责。

2.教学质量督察员职责。督察员对评估通过学校每两年进行一次监督性视察,时间一般为1~2天。督察员在督察工作结束后需写出评价意见,含对专业教育的改进、新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评价意见一式两份,一份交被督察学校,另一份交评估委员会办公室。

摘要: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保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措施。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近十年建设,建立了校内教学工作水平自评估、住建部专业评估委员会专业评估及校外知名专家学者教学督导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监控评估体系 篇9

(一) 设立相应的教育质量监控专项经费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应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否则整个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无法真正运转。有的办学机构虽然领导重视这一工作, 也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但由于办学经费紧张, 教学投入不足, 只能维持日常的教学工作, 大规模专项的教学研究, 特别是教学管理研究难以开展,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工作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或游击式作战, 不能系统、深入、广泛地进行。所以各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必须设立相应的教育质量监控专项经费, 以保证教育质量。

(二) 从系统论角度出发, 构建新的继续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

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员、学员是主体, 知识、能力、素质是客体, 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仪器设备、实验实训基地等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纽带。为此, 各办学机构应围绕这一教学系统运行规律, 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加大投入, 制定一套符合学校本身实际的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由于各类单项评估的开展是贯穿于院校日常教学管理之中的, 这就需要各校有一批掌握评价监控基本原理、熟悉监控评价方法、能根据各类不同的系统和不同的评价目标设计出科学、可行方案的人员。只有这样一支评价队伍在全军各办学机构形成, 评价监控体系才能得到有效落实。

(三) 进一步强化教员队伍建设

强化教员队伍建设, 是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继续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员队伍不应仅由专职教员构成, 建设一支继续教育专、兼职教员相结合的队伍是基本的发展趋势。总部相关部门要求“按照以兼职为主, 专兼职结合和德才兼备的方针, 加强继续教育教员队伍建设”, 军队院校办学机构应通过大量聘任来自一线的优秀业务骨干, 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高质量的教员队伍, 可以大大提高继续教育对部队的实用性, 保证应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环境要求的灵活性。

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员队伍。继续教育教员的教育培训不但是工作的必需, 而且具有垂范作用。其中的核心是保证教员的高水平, 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前沿性, 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高水平的实际操作技能, 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逐步达到总部“双师型”教员的要求。

要建立继续教育教员的资格认证制度。考虑到目前继续教育并没有受到广泛重视, 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往往并不配备实力较强的教员从事继续教育工作, 这已成为影响继续教育质量和实现良性发展的最大障碍, 因此, 对继续教育教员资格认证是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 改进和完善继续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标准

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标准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能力和培养目标的最主要指标。当务之急是各办学机构建立和完善课程标准保证系统以及有能力使这一系统有效运作的管理机制, 建立学科专业建设委员会, 这是学科管理和学科教学质量保证的权威组织。由该组织制定实施统一的、严谨的、科学的各科目教学大纲和监控质量体系。

二、制订科学而又切实可行的继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一) 办学状况评估

办学状况主要包括办学机构是否依法办学、办学层次状况 (是否根据实际需要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 、办学开展频率 (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人数与该单位学员总数之比) 、办学活动水平 (学员每年完成的学时数和接受继续教育课程门数) 、办学管理水平 (年度计划完成率、年度综合结业率) 等。

(二) 办学条件评估

办学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 硬件主要指办学机构的教学基地、设施建设, 经费保障等。软件指组织体制 (领导机构的构成及素质情况) 、制度体制 (与继续教育有关的条例、制度、配套政策的完善程度和事实情况) 和组织水平 (有无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 规划的可行性等) 。

(三) 办学机构工作评估

办学机构工作评估主要包括管理工作状况和工作状况评估。管理工作状况主要指领导重视程度、管理工作水平 (日常管理水平和创造性水平等) 、相应条件的保障情况 (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条件保障等) 。工作状况主要指继续教育在本部门、本单位、本地区的开展规模, 以及继续教育活动所产生的军内外影响等。

(四) 办学质量评估

办学质量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水平 (教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程度以及授课水平) 、学员情况 (学员的层次和专业是否符合所参加的继续教育学习的要求) 、课程建设 (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员的情况) 、考试 (核) 结果 (结业率、合格率、优秀率或论文水平等) 等因素。借鉴地方院校经验, 涉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可以考虑实行严格的统一考试, 以确保培训质量;从军队院校继续教育趋势来看, 考试应当突出能力认证, 组织管理和后勤服务的指标体系。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估, 及时了解继续教育实施情况和效果, 以采取措施保证继续教育质量;还可采取追踪调查等了解教育对象在部队的实际工作能力情况, 适时以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调整, 达到“教”与“学”相一致的辩证统一。

(五) 办学机构效益评估

办学机构效益评估主要包括: (1) 人才效益。指经过继续教育, 在一定时期内, 继续教育学员的素质是否改进, 具体到每个学员通过继续教育是否增长知识和技能提高的程度; (2) 科技效益。指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后所产生的科技成果; (3) 能力效益。指学员接受继续教育, 运用对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经过接受继续教育, 在部队工作、训练情况, 能否达到提高素质, 适应信息化条件作战的要求。

三、采取多种措施, 加强对继续教育质量的评估与监控

(一) 由总部实施评估和监控职能

军队院校教育纲要明确规定, 评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评估作为教育部门的经常性工作, 应该有一个规范的程序和相对独立的评估机构, 在教育督学的指导下进行考核, 力求结果才比较客观、公正。

由于继续教育渗透于部队的各个训练、工作领域, 需要由部队对它给予评估, 同时也有利于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根据继续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应设置各级各类专业化的教育中介评估机构。由总部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对办学机构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和监控, 促使各军队院校办学机构主动提升质量提高效益。

总部管理部门是有力监督者, 它们应根据评估结果, 直接对各办学机构的违规、违章事件或当事人进行惩处, 对办学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给予黄牌警告, 直至取消办学资格。

(二) 发挥部队的评价和监督职能

部队的评价和监督是评估和监控机制中的重要力量。部队对继续教育体系的监督可涉及各方面的问题, 如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继续教育的经费问题、继续教育设施的建设与使用等。对继续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进行意见反馈, 对其中的积极行为进行倡导和颂扬, 能使继续教育机构了解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 从而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改进, 以确保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

无论是终结性评价还是发展性评价, 最终是由人来实施的, 因此人为主观因素在评价中占有相当大的成分, 而作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客观公正。为此在评价和监控工作中必须尽可能减少人为的主观因素而加大客观因素。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工作的实施操作上, 可以借鉴和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来实施计算机系统管理, 减少人为主观因素。

军队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在建立自己的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时, 可以参照一些已经获得地方认证机构认证证书的培训机构的做法,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管理基础、机构特色逐步建立质量标准, 并严格执行, 通过组织协调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等过程来保证达到质量管理的具体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永富, 廖达炎.军队教育[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监控评估体系 篇10

高职院校的评估采取“实时的状态数据监控+5年一轮的现场考察”模式。“实时的状态监控数据”通过高职院校数据监控平台来收集,该平台是基于EXCEL经过二次开发的软件,采集的数据包括高职院校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校内外专兼职教师、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顶岗实习、就业等等。采集的方式是由各校人工收集,手工录入。

高职院校数据监控平台中的数据,反映了学校各类综合建设状况,其不仅是考察高职示范校建设能力与建设现状的重要数字证明,而且能帮助学校全面、准确认识自己,找准办学定位,增强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制订和实施战略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但由于这些数据是人工采集、手工整理并录入,难免出现数据采集失真或录入错误的情况,如果直接使用这些数据对该校示范校建设进行评估,难免会导致评估失准的情况发生。

以学生“就业情况表”为例,该表以各系为单位人工统计毕业生的详细数据及毕业流向,再由学校就业中心人工汇总后,手工填报“就业表”(就业表用来反映各系毕业生的就业率)。虽然平台的基本建设框架整体比较完整,但填写上报的源数据能不能准确、一致、有效地反映出学校的真实情况,却有待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估。虚假、不完整、不一致的数据对国家及社会公众评价一个学校的误导显然危害更大。

1 就业数据质量评估模型概述

由于不同的数据对于数据质量要求有所差别,因此不同的文献给出的数据质量与维度集定义也有所区别。本文以学生“就业情况表”为例,定义数据质量对于使用就业数据的使用者来说是指数据“使用的适合性”,而主要的评估维度包含可信与可用两个基本评估指标。

可信度和可用度是数据质量评估的基本指标,其中可信度包括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唯一性等指标。可用度包括时间性、稳定性等指标。综合起来,即评估该表中的数据是否与客观实体的特征相一致、是否存在缺失记录或缺失字段、同一实体的同一属性的值在不同的系统或数据集中是否一致、是否满足用户定义的条件或在一定的域值范围内、是否存在重复记录、是当前数据还是历史数据以及该数据是否是稳定的,是否在其有效期内。

表1是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信息表,全表共91行数据(当年该专业应届毕业生总人数为91)。为说明方便,此处省略了大部分数据,摘取部分数据作说明。

备注:该表省略了大部分数据,仅给出部分相关数据作说明。

表1中的就业数据质量评估模型可以描述为5元组,M={D,I,R,W,E,S},其中D为采集到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集;I为就业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具体指标集的划分如图1所示;R为与各评估指标相对应的评估规则,就业数据质量评估规则如图1所示;W为各评估规则的权重;E为各评估规则对应的期望值;S为对应各规则的就业数据的最终评估结果。

2 就业数据评估模型

根据数据特点和用户对数据的质量要求,参照国内外研究成果,确定就业数据质量评估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最高层是评估总目标层,中间层是可信度和可用度两个评估指标,最低层是评估指标对应的评估规则集。

各评估规则释义如下:

R1:准确性,学生总人数准确,应届毕业生信息表中某专业学生人数与实际人数一致。

R2:完整性,数据填写是否完整,是否有缺失的数据列值或者未定义的列;例如,若某学生就业类型是“正在求职”,则“就业单位”可以为空,否则不允许为空。

R3:一致性,就业表中的学生基本信息是否与入学学籍表的基本信息一致。

R4:有效性,各列取值是否有效,是否符合用户的要求,如就业类型取三者之一,就业、正在求职以及专升本。

R5:唯一性,是否存在有重复的学生记录。

R6:时间性,表中数据的采集时间是否符合用户的要求,例如应届毕业生应该采集本年度9月1日前的就业数据,上届毕业生应该采集上年度12月31日前的就业数据。

R7:稳定性,例如毕业生信息表中学生就职数据的稳定程度,可以由专家根据历史数据、社会需求变化等评审打分决定。

R8:修改性,数据集中引用其他数据进行计算的列的数量,例如“就业表”中的就业率(%)是使用“就业信息表”中应届毕业生信息表的数据计算得到。

3 计算模型权重

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指标与规则的权重,包括最低层规则相对于同一上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计算和指标相对于就业数据集评估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计算。成对比较矩阵的各元素采用1-9标度法由专家打分给出,对各专家打分的结果进行均值计算,得到最终的成对比较矩阵元素值,检验其一致性后,计算权值。

3.1 计算指标权重

图1中,经专家打分,计算可信度I1与可用度I2的权重如表2所示。

3.2 计算规则权重

表3-4为各规则相对于上层评估指标的权重计算矩阵。

结合表2-4,计算规则总排序权重系数表,如表5所示。

4 就业数据集质量计算与评价

根据评估指标的每一条规则R,检查学生就业表中的每条数据记录,计算满足规则R的数据记录占D中记录总数的百分比,得到该规则对应的结果S,如表6所示。在计算过程中,大部分可以采用程序的方式自动获得计算结果,但是“就业表中是否有未定义的列”、“学生就业数据的稳定程度”却需要依靠更多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判断得出结果。

根据绝对量化值SA=l=1n(ω1×S1)l=1nω1公式,计算就业表的SA=95.0810。根据相对量化值SR=SA-l=1n(ω1×E1)l=1nω1公式,计算就业表的SR=95.2115-96.8239= -2.0277。根据DR=l=1nω1(S1-E1)2l=1nω1公式计算就业表数据质量偏离期望值的程度,得DR=33.5723。

使用向量DR综合表达就业数据集偏离期望质量的程度,DR=(95.0810,-2.0277,33.5723)。

5 结束语

合理的就业统计数据有利于评估该校就业质量的高低、就业率的高低等,但前提是采集到的就业数据是可信与可用的,以各高职院校为单位的基层数据采集主要由各高职院校自行完成,这必然为了某些利益出现虚假数据。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各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必须要求采集到的就业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一致。本文以保证数据适用性为标准构建了就业数据集质量评估模型,对就业数据集进行了质量评估,计算结果表明该数据集的数据质量较一般,应该对该数据集中的数据重新采集后再评估,符合要求后再用该数据确定该校的就业率。

由于不同的数据集其质量评估模型有所不同,文中提出的就业数据质量评估模型对数据平台中的其他数据集的质量评估具有借鉴意义。对各高职院校采集的基本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对不合理的数据重新采集,保证数据平台中采集数据的质量,是应用数据平台进行高职院校评估的重要保障。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通过数据采集平台进行人工采集,其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一致性对国家及社会民众公平地评价该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提出一种对该数据平台中的监控数据进行质量评估的方法,并以就业数据质量评估为例,建立层次数据评估模型,分配模型权重,计算就业数据质量,从而确保数据的完整、及时和高质量,增强高职院校评估的科学性、高效性。

关键词:数据质量评估,层次分析法,数据采集,高校评估

参考文献

[1]杨青云,赵培英,杨冬青,等.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9):3-4,15.

[2]宋敏,覃正.国外数据质量管理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7(2):7-9.

[3]高起蛟,严凤斌,池斌.层次分析法(AHP)在数据质量评估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1(3):168-169,173.

[4]俞伟.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商业银行信用数据质量评估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11(3):102-105.

[5]刘慧,刘敏,韩兵.基于维度的信息系统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0(6):99,102-105.

[6]Wang R Y,Strong D.M Beyond Accuracy:What Data Quality Meansto Data Consumers[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1996,12(4):6-34.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实践 篇11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状态和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实践是当前的高职教育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状态的分析和现存的主要问题把握,探索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对象,经实践后取得。构建了一套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多视角、多维互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多视角” 由领导、督导、学生、同行专家及用人单位等群体组成;“多维互动” 是指院、系级督导间互动、督导与教师之间互动、教师与教学信息员之间互动、质量监控与督导办公室与职能部门之间互动等方面。

一、“多视角”教学质量监控的构建

“多视角”教学质量监控从领导、督导、学生、同行专家及用人单位等角度考察收集教、学和教学服务相关信息,这样的信息更全面和立体,为准确分析和监控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从而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

1.各级领导听课:学院和系部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课,并规定了一定的听课次数。

2.教学督导:实施二级教学督导管理制度。院级教学督导组对教师每年不少于80次听课评教,并及时向学院领导汇报。

3.学生全员评教:学院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全员评教。对评教指标体系进行了多次修改,能较准确反映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

4.同行听课:学院每位教师每个学期需听本系相关专业课10次以上。

5.教学秩序巡视:每天专人对教学场所进行巡查,检查教师、学生出勤和教学秩序。

6.教学信息员反馈: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以上教学信息员,及时反馈教和学的情况。

7.用人单位反馈:采用调查表和现场走访用人单位的形式对毕业实习和毕业学生进行评价。

二、“多維互动” 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

采用“多视角”方式来考察教和学的状况,搜集了教学质量信息,对教师和学生有警醒作用,但这并不是质量监控的最终目标,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其核心是教学质量,“监”是过程中的信息源,“控”是手段与方法,关键在“控”。因为监控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控”不能是简单的控制,更应该是沟通和协作互动。“多维互动” 由院、系级督导间互动、督导与教师之间互动、教师与教学信息员之间互动、质量监控与督导办公室与职能部门之间互动。

1.院、系级督导间互动:院级督导和系级督导之间建立长效的反馈互动机制,研究“点”“面”问题。

2.督导与教师之间互动:建立督导听课的评价与老师对督导评价认识互动机制。

3.教师与教学信息员之间互动:学生信息员反馈的教学信息通过督导部门与教师实现零对接,师生和谐互动。

4.质量监控与督导办公室与职能部门之间互动:质量监控与督导办公室与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等就教学质量问题互动。

三、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组织

1.组织建设与机构设置:学院专门成立了质量监控与督导办公室。

2.队伍建设:学院先后建立了专职兼职结合的督导队伍、学生信息员队伍。

(二)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1.教学检查。通过实施期每天巡视的常规教学检查,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

2.专项检查。通过实施专项检查,对系部教学工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室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进行检查。

3.单项评价。对试卷、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学习质量、师德师风、学风建设等进行评价。

4.信息监控。通过师生座谈会、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广泛收集各方面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动态问题。

(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制定了听课制度,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学生、教师座谈会制度等。

(四)教学质量监控互动

质量监控与督导办公室负责学院全面教学质量评价、诊断和反馈工作。

1.与教务处互动。在常规教学检查、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互动。

2.与学生处互动。在学生学风方面进行互动。

3.与招生就业处互动。在各专业生源质量和毕业生质量方面进行互动。

4.与各系部互动。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互动。

四、我院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之一。

监控评估体系 篇12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 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突破, 网民的意见在互联网中聚集, 进一步成为网络舆论, 已经对我国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总体上来看, 网络舆论突发事件会给国家政策安全带来冲击, 混淆人民群众的视听, 因此, 宏观舆论的研究, 作为网络内容安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开始受到舆论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的高度重视。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发展到现在, 出现了许多原型系统和市场产品:国内包括方正智思——网络舆情互联网信息监控分析系统及舆情预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的网络媒体内容监管系统、军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军犬舆情智能监控系统等, 对网络舆情的分析提供了多种辅助手段。国外相关产品有:Autonomy公司发布的三大系列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应用产品等。

这些网络舆情产品都能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与合理分析。然而, 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因素, 造成了网络舆论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随时间规则连续的, 有可能在一小段时间内没有人发帖, 而在有些时间段内网民高度关注, 讨论热烈。这样, 就笔者所掌握的材料来看, 目前已有的舆情产品尚未针对舆论信息相对于时间的无规律性做出专门的设计。本文通过态势评估的方法, 对网络舆论信息实时分析, 根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监控策略, 从而使网络舆论监控更具针对性, 解决了网络舆论信息相对于时间的无序性问题。

本文以宏观舆论形成中的标志性现象为突破点, 采用态势评估的方法来动态监控网络舆论演化, 综合专家系统和贝叶斯网络等各种技术与知识, 实时跟踪舆论动态, 分析舆论倾向。本文提出的基于态势评估的网络舆论监控引导系统解决了网络舆论信息采集与信息分析脱离的问题, 可以根据前一周期的舆论信息来动态调整本次监控策略, 从而使舆论监控更具针对性, 保证了网络内容的安全, 提高了网络舆论监控效率。

1 态势评估介绍

态势评估 (Situation Assessment) 是信息融合理论的高层功能模型。信息融合, 原称数据融合, 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海军首先提出的, 它是一个对来自多传感器和信息源的数据、信息进行检测、联合、相关、评价及合并的多级、多方面处理过程, 最终获得提炼后的状态和目标评估及对局势和威胁的及时、全面的评价。

到目前为止, 态势评估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只有大量对态势评估的功能描述, 最著名的就是美国国防部的联合领导实验室JDL (Joint Directors of Laboratories) 的数据融合处理模型中的描述:态势评估是建立关于作战活动、事件、时间、位置和兵力要素组织形式的一张视图, 将所观测到的战斗力量分布与活动和战场周围环境、敌作战意图及敌机动性有机地联系起来, 分析并确定事件发生的原因, 得到关于敌方兵力结构、使用特点的估计, 最终形成战场综合态势图。

由于态势评估根据实体和被观察事件的关系, 结合先验知识和多源实施观察数据来确定实体的意义。在态势评估中, 尤其强调关系信息, 例如实体间的自然亲近关系、通讯拓扑关系、因果关系和隶属关系等。

利用态势评估的这些功能, 网络舆论监控系统将其应用到网络舆论监控中。根据分布式网络爬虫收集的网络数据, 结合知识库和专家系统, 分析当前舆论状态, 并根据分析结果, 实时调整爬虫爬行间隔、爬行深度、爬行宽度和聚焦内容等设置, 从而有针对性地收集数据以更高效地监控网络舆论。这样, 在第一轮大范围的从网络上收集舆论信息之后, 经过基于知识库的态势觉察后, 会发现一些较有威胁、需要加强监控的话题。根据态势评估的思想, 系统将把该信息传回爬虫, 进行定向爬行, 从而在短时间内针对某个话题进行智能监控。

2 系统框架

网络舆论监控引导平台在态势评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设计。借用通信系统的思想, 本平台按照流程主要分为四个子系统, 分别完成收集、存储、预处理、分类、分析、态势评估、预测、系统管理八个功能。这四个子系统中每个部分都是相对独立的单位, 它们分别都有其各自的构建特点及职责功能, 但在平台运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呈现系统性、协作性的运作状态。系统框架见图1。

(1) 信息采集:实时采集网络舆论数据并存储, 根据态势评估结果动态调整信息采集策略, 实现动态监控网络舆论的功能。

(2) 信息处理:解析存储的数据, 去掉大量页面冗余信息;分析经过去噪后的数据, 具体包括:分词、摘要、聚类、热点发现以及敏感话题发现。

(3) 态势评估:根据本地服务器已存的舆论数据, 结合相关知识库和专家系统, 分析当前舆论所处的演化阶段, 从而调整下一阶段数据采集器即网络爬虫的数据采集策略及引导策略, 便于更有针对性地监控引导该话题。

(4) 信息发布:将态势评估后的结果发布到平台上, 实现人机间双向交互。

3 态势评估流程

本平台在对网络舆论监控引导中态势评估的整个流程是:首先将从一直监测着网络数据的网络爬虫得到的网络舆论数据进行去噪音、分类分析, 根据数据挖掘得到的结果, 结合知识库进行态势觉察, 根据觉察结果得出具体舆论参数数值;在态势理解阶段, 根据受到的具体舆论参数数值更新各个备选态势的确信值分配;在态势分析阶段基于之前的确信值分配, 利用贝叶斯网络技术评价每个备选态势的可信度, 得到最终解, 即该类型网络舆论的演化阶段, 预测其演进趋势, 并指导网络爬虫进行下一阶段的数据采集。态势评估的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基于态势评估的舆论监控引导过程分为七个具体步骤:

(1) 监测网络:一方面利用网络爬虫对网络舆论进行实时监测, 将监测到的数据传入下面的态势觉察步骤中, 以备判断目前舆论演进情况;另一方面接受态势分析后的指令, 调整数据采集方案。

(2) 态势觉察:结合知识库, 在已有的舆论研究结果的接触上, 判断数据挖掘后的舆论信息是否与已判断的舆论类型一致, 如果不一致, 则继续监测;如果一致, 则将该舆论数据传入下一个步骤。

(3) 传播数据:将新收到的舆论数据传播给态势评估的各个部分。

(4) 态势理解:根据收到的舆论数据更新各个舆论演进模型的确信值, 从而为新一轮的态势评估做准备。

(5) 数据反馈:更新后的确信值反馈回网络爬虫, 引导网络爬虫有目的地采集对于该态势评估有用的网络舆论数据。

(6) 态势分析:判断更新的确认值是否支持已确定的网络舆论类型, 如果是, 则确定该网络舆论类型;如果不是, 则返回网络爬虫接着监测网络舆论数据。

(7) 决策:当评估出网络舆论的具体特点, 及其模型后, 预测其演进趋势, 并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

4 关键技术

4.1 专家系统

之所以称为专家系统, 是因为通过该方法所获取的知识以及思维推理方式都来自于专家。但目前的专家系统的知识来源也有可能是专业人员或其他学习途径, 因此统称为基于知识的系统。本文针对专家系统知识的不同来源, 将专家系统分为知识库和人工辅助系统。其中, 知识库即已有的舆论研究结论, 已上升到理论阶段;人工辅助系统即专业人员根据经验和思维推理进行的辅助评估。

由于态势评估的分析对象是经过网络爬虫得到的舆论信息, 可能是片面、模糊的或不准确的;知识库也是经验性的;求解过程需要反复试探;造成了求解结果也可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 结合专业人员的人工辅助手段, 可以解决该病态结构问题。

专家系统共包括五个部分:知识库;人工辅助;含有动态、静态数据的全局数据库;推理机;人机接口;知识获取组件和解释组件等。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进行知识表达的机制有很多种, 例如产生式规则、语义网络、框架、脚本等。推理机根据收到的数据在知识库中进行搜索并得到结果。

4.2 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网络 (Bayesian network) , 也称贝叶斯置信网络, 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一种很重要的推理技术。它是基于概率推理的图形化网络, 而贝叶斯公式即式 (1) 则是这个概率网络的基础。贝叶斯网络是基于概率推理的数学模型, 所谓概率推理就是通过一些变量的信息来获取其他的概率信息的过程, 基于概率推理的贝叶斯网络是为了解决不定性和不完整性问题而提出的, 它对于解决网络舆论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关联性问题有很大的优势。

式 (1) 中, P (H[, 1]) 、P (H[, 2]) 称为基础概率, P (A/H[, 1]) 为击中率, P (A/H[, 2]) 为误报率。

在网络舆论监控引导中, 主要应用贝叶斯网络的网络推理能力, 实现网络舆论的态势评估。其核心思想在融合多源异类信息的同时, 为内涵方法提供一个有效的推理步骤, 从而简化系统的计算。

根据贝叶斯网络的原理, 以概率网络的形式表示网络舆论态势评估过程中的定性关系, 建立网络舆论分析中各个变量间以及变量与演化结果间依赖关系的图形模型。根据已有的关于网络舆论的知识库和经验, 总结以往网络舆论现象, 挖掘内在因果关系, 归纳决定网络舆论演化的参数的概率分布。在新一次态势评估中, 利用之前的舆论演化参数的概率分布, 决定本次态势评估结果。

5 结论

由于网络这一特殊传播媒介的无组织、传播速度快、匿名制等特性, 使得网络舆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时间无序性。现有的大多网络舆论产品都忽略了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之间的关系, 即舆论信息采集和舆论分析想脱离。这样, 很难实时根据舆论的演化情况实时动态调整舆论监控策略。本文提出基于态势评估的网络舆论监控引导系统方案将态势评估应用于网络舆论监控引导中, 解决了以往舆论信息收集和舆论信息分析脱离、盲目收集网络舆论数据的问题, 从而实现实时、高效、智能的网络舆论监控引导, 有效地保证了网络内容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2]巴宏欣, 赵宗贵, 杨飞, 董强, 张涛.态势估计——概念、内容与方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

[3]林晓强, 常国岑, 杨凡, 燕海涛.态势评估领域知识的表示方法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6.

[4]Miao A X, Zacharias G L, Kao S P.A computation situation as-sessment model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operations[J].IEEE Trans-action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A-Systems and Hymans.1997.

上一篇:台州物流业下一篇:中国装备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