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监控体系的实现(精选6篇)
学校监控体系的实现 篇1
摘要: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建立健全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分析教学质量监控的内涵及建立的必要性, 分析了如何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 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作用, 提高中职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制度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此, 抓好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1 教学质量监控的内涵
教学质量监控的含义是指中职学校为确保和提升教学质量, 以市场和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和评价资源, 以相关教学信息和反馈信息的搜集处理为核心, 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一整套严谨、务实、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 从而有效地评价各种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及其它教学基本建设的实际效果, 并依据效果和实际情况将上述内容加以丰富、改进和完善, 最终形成能够推动中职教育发展和学校内涵提升的教学质量文化, 从而实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2 中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需要科学及时地进行反馈, 建立高效可行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迫切的。为构建全新的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必须进行改革, 变单一化监控制度为多元化、全方位的高效教学质量监控体制。这是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也是全面进行素质化教育的需要, 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3 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机制, 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1 教学运行机制。
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专业体系上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不同的, 因此要立足于教学的有序运行, 教学运行机制内容涉及教学管理决策和教学任务分配、教务管理等, 应突出中职特色, 培养社会需要的具备综合素质、理论素质、技能素质、智能素质的人才。可以实行校、教研室两级管理体制, 发挥基层组织教研室的作用, 学校直接负责校级重点课程的检查和监督工作, 并委托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对各教研室的工作进行检查、监控。各教研室对其他各类课程做细致、全面的检查工作。
3.2 教学激励机制。
以班级、年级、专业为单位进行教学质量考核。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奖优罚劣, 通过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激励和制度激励等措施, 探讨教学质量激励的若干因素, 以提高教职工的教学积极性。
3.3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要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及作用,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估可分为多种形式, 如常规评价、绩效评价、阶段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学员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 要针对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生源质量、师资水平、课程等进行诊断性的评价。在教学过程的进行中, 要对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教研能力、育人能力、师生关系、教风学风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结束阶段, 要对学校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等进行系统的终结性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工作密切联系起来。
3.4 教学信息反馈机制。
分析和研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通过教学信息收集、反馈、调控, 建立多层次的教学信息收集系统。教学信息的来源包括学生信息员和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教师课程总结、试卷分析、毕业设计指导组、领导和同行听课、阶段性教学检查、校长信箱等多种渠道, 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通过信息及时反馈, 适时调整教学, 不断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此外, 各专业应坚持每年进行全方位的社会需求调研, 通过与用人单位座谈、实地考察、电话访谈等方式, 了解市场行情, 及时调整专业结构,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毕业生跟踪档案、定期回访毕业生、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认可度和人才质量需求, 促进教学质量监控良性循环。同时,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一种活动, 通过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机制, 在校方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机制, 通过他们及时了解学校教学秩序、教师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条件、考试考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管理部门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的信息, 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的真实感受和总体评价, 认识自己教学的优势和不足;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愿望与要求, 以此来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5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建设。
切实突出教学工作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按照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进展、新情况、新特色, 与时俱进, 坚持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分析评价制度, 创建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确立评价主体, 明确评价项目与对象, 制订评价内涵与指标, 建立健全学校、企业、社会、学生及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证体系, 形成动态教学综合评价体系, 依据校企共同确定的人才培养规格标准、教学质量标准, 立项建设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制订教学质量评价管理规程, 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运行评价机制。
4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保障制度
为了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 需建立或完善配套的保障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制度:
4.1 教学检查制度。
常规教学管理, 每学期开展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集中检查, 期初主要检查教学文件和教辅材料的准备情况。期中主要检查教师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期末主要检查教师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 以及期末考试督察。总体来说, 教学检查覆盖教师教学的备课、课堂讲授、作业批改、实验实习、辅导答疑、考试、阅卷、试卷分析等教学全过程。
4.2 听课制度。
听课制度要求从校级领导开始直至新进校门的教师, 每学期必须按要求完成一定的听课工作。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及全体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定期听课、督查教学过程,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老教师听课对新教师起到督导和传帮带的作用, 新教师通过听课掌握教学的基本技巧, 学会如何上好一堂课。
4.3 教师考核制度。
建立教师考核制度, 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督导评教及考核组考核等方面, 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课程建设和科研教研工作做出合理的评价。
4.4 信息反馈制度。建立一条学生、教师、督导教学评教体系, 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跟进处理。
4.5 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由各教研组向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在社会的反响, 向毕业生了解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社会适应性, 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进行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完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评估的主要内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后, 还应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改进, 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作用, 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启梅.中职学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几点认识[J].科教文汇, 2010 (7) .[1]陈启梅.中职学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几点认识[J].科教文汇, 2010 (7) .
[2]樊平.中职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5) .[2]樊平.中职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5) .
学校监控体系的实现 篇2
知识经济的发展、教学资源竞争的加剧、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给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高等教学质量问题备受关注。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任,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和灵魂,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教育部以及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各类教学评估工作是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在宏观方面进行的监控与评价,有力地推进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高等学校内部也应该相应地建立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以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内涵
教学质量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对教学质量的不同理解和把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了界定或说明,其中有以下两种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其一,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够的成果或结果(即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满足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其二,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的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一般将教学质量定义为:教学质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 [1];而“监控”是以某种技术手段为工具对实体施以外部作用的过程,教学质量监控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政策性行政技术为手段对教学质量的过程、效果实施外部作用的活动过程 [2] ;“保障”则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还包括校外(社会)办学环境和条件 [3]。
因此,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保障体系就是把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所有因素有机地联结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整体,并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管理实施监控、评价和及时调控的活动过程。
二、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继续加快,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保障体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国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处理好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观念。”要求“高等学校要根据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优化教学过程的控制,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内部评估和认证机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的质量监控指标要求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科学、完整、运行有效,特别是对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有得力的监控设施。可见,在中国现有发展条件下,建立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对于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教学和管理效能,提高办学水平,意义十分重大。
三、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内容
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是对高校内部教育系统进行监督和控制,主要由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教学过程监控体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信息反馈体系等组成。
1.约束与激励机制。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是一个与多种因素相关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取得高效,必须建立相应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一方面,通过完善和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如制定《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等制度,在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管理与教学活动中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机制,自觉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具有导向性作用的激励政策与措施,如举行“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制定《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等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过程监控体系。高校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设立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员等组成教学质量监控队伍,通过听课评课、期中教学检查、座谈、学生评教等各种形式,加大监控力度,检查和监督教学各个环节的秩序和质量,并在对监控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促进广大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和规范教学管理。
3.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校内教学质量评估是实施内部质量监控的有效方法,学校应该有适合本校的合理规范的质量标准。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新形势,应该加强对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这种体系应该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体现大众化的特征,适应国家化的要求。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以评促建,重在建设,通过评估为教学主客体的自我反馈调控提供直接的依据,为决策咨询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增强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4.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教学质量评价的信息是整改和建设的重要依据,真实有效地采集教学质量信息是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前提。信息的采集和反馈有多种渠道,如通过随堂听课直接获取课堂教学的第一手材料;通过组建学生信息网等及时掌握教学动态,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通过教学信息反馈,认真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另外,毕业生就业率也是评价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人才市场上,毕业生是哪所大学毕业的、学的什么专业很重要,就业率是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检验。建立由毕业生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和校友组成的毕业生信息网,反馈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估、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对高校改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使学校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全社会的要求,是高等学校的责任和教育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所有与高等教育相关的人员,包括大学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政府教育厅行政部门等的行政官员,应该共同承担责任,积极参与,全面提高大众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内容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采取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努力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加大名师引进力度。扩大教师培养规模,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快提高青年教师的培养层次。努力形成鼓励广大教师安于教学、热心教学、投入教学的运行机制。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必须做到课前认真备课和准备教案。学校通过网络等手段公布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要适时检查教师的教案和备课情况;教师要注重教学研究,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并通过教改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
2.加强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优良校风、学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要将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促进各具特色的良好学风的养成。开展主动活泼的学风建设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校、院、系齐抓共管,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努力良好的教学环境。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要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3.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新建一批学生公寓、食堂、教学楼、实验室等,保障基本的教学条件。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鼓励使用优秀新版教材。建立科学的高等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制度,鼓励编写具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讲义,防止教材编写上的低水平重复,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
4.改革课程和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不仅要进行内容更新和改革,还要进行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即课程体系优化和系列课程的整合。改变过去各门课程划分过细,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推进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要把当前国际通用的基本知识和法规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同时增加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材。充实高等学校教材的内容,大力推广双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大力推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与“精英高等教育”学生的差距,教师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让课堂重新成为最吸引学生的地方。
5.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CAI课件等教学手段的作用,推广网络教学。同时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校内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创新活动,参加前沿课题的研究,尽早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提高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教学管理部门是校内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直接执行者,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主动、科学、高效地为教学服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学校监控体系的实现 篇3
1. 科学规范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没有完全建立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 近年来包括技师学院在内的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非常迅速, 但更多体现在学校的硬件建设上, 内涵建设的发展成为了阻碍中职校发展的瓶颈, 这其中,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环节则更为薄弱。大部分的技师学院、中职学校并没有成体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甚至没有独立的督导机构, 主要靠教务处和系、部日常的检查来进行监控。在很多包括技师学院在内的中职院校,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一环空缺或者不完善的现象普遍存在。
2. 适合新时期教学工作需要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制度是组织行为的准则, 在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同时, 也最能反映学校治校的理念和思路, 所以说教学管理要规范, 制度机制是关键[1]。有效的运行机制是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保障, 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就对中职院校的了解来看, 很多学校基本做到依据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特点, 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 但是在教学质量标准方面, 部分学校制定出的教学质量评价内涵和标准并不能完全体现包括技师学院在内的中职学校的特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需要通过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来实现, 所以构建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是进行有效监控的前提, 这些制度也是教学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3. 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体系、教学督导体系、教学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是进行教学管理的保证, 对信息的反馈不仅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 从而做出改进, 也可以使教学管理人员了解学校的教学状况和教师以及学生的整体水平, 根据现实情况做出相应决策, 促使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形成评价—反馈—提高—再评价的良性循环[3]。包括技师学院在内的中职院校, 由于没有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 所以在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教学督导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方面比较薄弱或者说体系上本身就不完善。例如, 学生评价的方面, 学校的教务部分给教师的反馈结果往往以定量分数或者就一个等级, 学生对于教师的定性的意见和要求容易被忽略, 教师从简单的数据中无法了解到学生对于教学的真正诉求, 也没有办法通过评价结果来改进教学工作。
二、建立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措施
1. 建立规范的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将更多的评价主体纳入到监控体系中。例如, 可以构建二级四层的质量监控体系。二级四层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学校实现二级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校系两级组成。其中分为校、系 (部) 、教研组、班级四层。学校层面由学校领导、教学工作委员会、督导委员会及其职能部门教务处、督导室、学生处、招生就业办等。系一级包括:系领导及管理层、教研组、班级三层。根据系统论质量监控体系由计划、执行、评价、监控反馈等子系统组成。根据质量管理PDCA理论质量监控体系P (Plan) 计划、D (Do) 执行、C (Check) 检查、A (Action) 处理, 它们的整个系统必须是闭环的。见图1。
这一体系实现了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全要素是指监控体系包含教学的各个环节, 全过程是指从学生入学的招生质量分析到毕业后三年的跟踪调查, 全方位是指将普遍性评价与重点评价结合, 所有与教学相关的组织机构参与到监控体系之中, 包括起教学主导作用教师组成的教学基层单位教研组的参与, 把好教学常规工作及其文件资料的入口关。建立学生信息队伍, 可实现信息的即时性, 即及时反馈、反馈快速性。加之校系二级及其管理层面参与的二级四层监控, 可达到监控的全面性。整个系统是闭环的, 促进教学运行管理的科学性、规范化, 以保证监控体系的完整性。
2. 建立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根本。教学管理制度既要满足学校教学管理的需要, 也要体现社会对中职所培养的学生质量的要求, 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因此, 应该进一步完善包括技师学院在内的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从制度规范的角度对教学管理环节进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强调全方位、全要素的监控, 体现在制度方面应该也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制度体系建设。应当包括保证教学的常规制度、教学督导检查制度、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制度以及最后的信息反馈与调节制度等。首先是教学常规制度, 规定了各类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以及教学运行的要求, 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包括基本的教学文件、教学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等。通过完整的规章制度可以知道教学工作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同时保障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有章可循。其次是教学督导检查制度。教学督导检查就是对教学进行监督、指导与检查, 是学校经常采用的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形式, 而制定科学的教学督导检查制度是保证教学督导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学校应制定完备的教学督导检查工作条例, 以制度的形式把该项工作明确起来。工作条例应涉及督导检查工作的各个方面, 包括工作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人员组成与职责, 人员的管理细则等。用规章制度管理学校的教学督导检查工作。
制度制定之后, 最重要的是将制度实施落实, 在制度执行时, 学校应当明确第一负责人, 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工作会议, 深入一线了解制度的落实情况, 及时解决教学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处、教务处、后勤、系部等制度落实的责任部门应明确工作职责, 形成不定期检查与评价制度。
3. 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学校教学信息分为宏观和微观信息。宏观信息为学校教学质量现状、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等;微观信息包括理实一体教学情况、学生考查及考试情况、学生评价情况等方面[4]。学校通过对教学质量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分析后, 及时向有关领导、部门和被评价对象反馈, 使相关部门和个人对教学质量监控的环节做出客观评判, 不断完善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标准。在信息反馈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反馈的内容要全面, 反馈的方式要多样, 对后续的工作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4. 建立教学督导体系
建立教学督导体系, 要有明确的督导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及明确的职责范围, 包括: (1) 督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是在校长统一领导下, 对学院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控工作进行研究、评议、评审、咨询与指导的机构。督导委员会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全院督导工作, 研究和决定学院督导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议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方案, 督导建设规划、质量评价标准、督导条例和督导岗位设置原则等重大事项;审议学院督导方面的有关政策、规定等。 (2) 督导室及校级督导员队伍。督导室是学校督导委员会的执行机构, 承担督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实行督教为主、兼顾导学、促管方针。负责学院督导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制定教学质量监控的各种评价方案、实施办法及相关的管理文件;组织实施全院性的评教、导学、促管活动;具体组织实施督导过程性工作;分析、评价学院督导工作状况, 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负责向全院发布评价信息, 通报评价结果;制定系 (部) 级督导工作考核实施细则, 组织系 (部) 督导工作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对部门及负责人的考核评价依据;负责学生信息员队伍的组织、信息搜集、处理及反馈。校级督导员:督导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及基地的建设;指导教研活动, 指导和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督导教风、学风建设;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决策提供咨询。实行导督并举、重在引导的方针, 把重点放在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的指导上;开展听课并进行评价, 重心放在课后面对面交流和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引导上。
5. 建立适合中职学校教学需要的评价体系
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设。建立以常规的教学活动评价 (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学评教、同行评价、教评管、教评学等等) 、随机的教学活动评价 (教学督导专家对所有教学活动进行随机督导检查) 以及专项教学活动评价 (系统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精品课程建设评估、实训基地绩效考核、专业建设评估等某一项目的评价) 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评价指标, 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作用, 对评价标准进行修改, 把课程学习方法教育、企业案例引入、创新思维培养等评价要素列入评价体系, 提高各类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坚持教学工作评价经常化与制度化,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6.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当今人才市场属于买方市场、职业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形势下, 用人单位应是教学质量最重要的评价主体之一。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人才培养缺失、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的要求及其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等最有发言权。在无社会机构对毕业生调查问卷基础上做出评价的情况下, 应把用人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放在首位。在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在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地域, 行业协会为同类企业的组织者与代言人, 对行业最有发言权, 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中职学校 (包括技师学院) 不但要在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时与行业企业实行共建, 施行过程也要吸收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监督与评价。学校应与行业协会、企业紧密联系, 定期开展毕业生质量调查, 听取意见。在校级教学工作委员会、督导委员会及其专业指导委员会中聘请行业协会负责人、紧密合作企业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以求校企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库的共建;聘请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建设, 聘请能工巧匠担任以实训督导为主的兼职督导员;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平台建设, 培养满足市场与行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同时, 校企合作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学校应积极开展技术服务, 反哺企业, 为建立校企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田彩萍.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9:24.
[2]舒家惠.构建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与保障体系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1) :70.
[3]熊岚, 陈明立.教师评价中反馈的意义与策略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7) :19.
学校监控体系的实现 篇4
进入二十一世纪, 我国提出高等教育坚持走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伴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教学资源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一方面,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国内高校缺乏对教学质量积极主动的自我约束和监控机制。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多表现为随机性的教育教学检查和对教学突发性事故的临时管理, 缺乏必要的预防和监控措施, 缺乏积极的、制度化的和全程实时控制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学质量监控表现为较大的随意性和形式化。另一方面, 加入WTO后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促使各高校必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入世后, 中国的高等教育正不断地走向国际化、市场化。中国可与世贸组织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教育方面的合作, 可以尽可能地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作用, 如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和办学经验, 吸引国外的教育投资, 加强高新技术短缺人才的培养, 缓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压力等等[1]。
为了确保并不断提升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 2001年、2007年教育部先后制定并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 要求高等学校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各项措施条目化、具体化, 加大力度改革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因此, 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动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实施全过程、实时的和制度化的监控, 是中国高等教育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必然要求[3,4]。
二、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研究现状分析
高等学校是多元化社会中重要的、特殊的、不可或缺的社会群体,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其三大基本职能。高等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构建, 这既要考虑高等学校自身存在的特点, 又要兼顾其作为社会群体的特殊性。本文对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比较, 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
1.国外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己经从20世纪60-70年代对受教育机会的研究 (Burgess, 1978) 转向80-90年代更多地对其自身意义的研究 (DianaGreen, 1994) [5];从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研究 (AllanAshworth, 1994) 转向质量监控的机制研究 (GeoffreyDoherty, 199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更是形成了一整套的监督和调控机制。这套机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社会监督。即英国的每所高校都有校外人员直接参与学校管理。这些来自校外的人代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为大学生提供生活费的学校所在地方当局代表;以纳税人身份监督经济效益, 影响学校专业质量, 关心教学质量的企业界代表;教育部指派人员、大学过去的毕业生、中学校长以及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等。 (2教育部门的监督。上级教育部门对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来自两方面:督导团的教育审计和高等教育基金会的教育评比和科研评比。 (3) 平行监督。平行监督表现在校际和教师之间互相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督上。对学生考试评卷, 大学规定每份考卷必须由两名教师评阅, 这就避免了一人说了算而产生的一切弊病, 较好地保证了成绩评定的公正性。除了本系教师外, 每个专业还必须有来自其他大学同一专业的教师参与学生成绩评定。这位来自校外的教师需要有较高的水平、较长的教授本专业的资历;而且任期不超过3年。这就保证了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4) 教师对学生的监督。英国大学中的师生关系比较民主、亲密。所谓民主指学术上不是教师说了算, 也不是凭某本教科书决定对错。学生完全可以引经据典反驳教师和教科书中的观点。所谓亲密, 是指老师对学生的负责。每位导师都必须每周与学生单独见面一次,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与答疑。
2.国内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
国内有关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80年, 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出版了《遵循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一书。但直到1999年高校扩招后, 有关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才逐渐增多。出版了一批著作, 如《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教学质量引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机制》、《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思考》等等。综观己有的研究成果, 国内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技术的相关策略探讨。从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实施和形成教学质量长效机制方面, 对比国外先进高校, 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对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精力投人不足;尚未建立科学的现代教学质量观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上存在欠缺。教学质量监控与合格证体系上的欠缺又表现为多个方面:
(1) 缺少教学质量目标体系的研究;
(2) 尚未建立校级和院系级教学质量组织系统, 与质量保证有关的权力机构和执行机构及其职责尚不明确;
(3) 教学运行和保障系统存在教学输人源不足, 教师缺乏, 课程数量不足, 实习、实验课等一些重要的教学环节缺乏效控制;
(4) 评估系统和评估机制尚需改进;
(5) 信息反馈系统尚需完善;
(6) 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系统;
(7) 对优质教学的单位和教师激励机制缺乏;
(8) 整个教学质量管理规范性、制度化、文件化尚需加强。
通过上述对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研究现状的分析, 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监督和控制管理的经验, 对于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大致有五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 应以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为指导, 借鉴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 坚持学生质量为导向的监控目标, 建立发展性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第二, 把质量监控贯穿于输入、过程、输出与结果等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形的各个环节, 做到实施过程走向一致, 量化指标与质化指标趋于融合建立全位的质量标准, 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监控。
第三, 应突出教学信息监控的纽带作用。
第四,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督导、教学激励等监控手段, 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实施全方位的动态监控。
第五, 社会应成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制的主体, 让社会参与监督和评估教学质量, 这样有助于教育适应社会的需求, 也有助于质量评估的公正和科性。
三、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评价手段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各个要素结合的方式越合理, 整体功能就越大, 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就越高。本文根据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一些问题, 提出全方位、立体式、动态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其有效实施应从教学质量的目标监控、督导监控、管理制度监控、激励监控等几个方面予以重点考量[6]。
(一) 教学质量目标监控的运行机制
现代高等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目标, 因而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也不是单一的。在理想状态下, 高等教育质量应兼顾学术的、社会需求的、受教育者意愿和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虽然教育管理专家们在对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中力图全面反映这些因素, 但在实际操作中要诸因素兼顾是很困难的。教学质量目标系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 只有确定合理的目标, 才能制定有效的实施措施和评价方案。从时间序列上考量, 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目标监控的运行手段可为三类:
1.前馈控制
影响教育质量控制的诸环节中, 控制点的选择至关重要。高等学校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教学质量目标, 并且分解为具体可操作、规范而科学的标准, 以便于更好地实施质量监控。如在课程质量控制中, 对即将开的选修课, 除了进行课程的价值和意义的论证外, 还应对课程开设者进行资格审查。
2.过程控制, 又称“形成性评估”
它关注教育活动过程与教育目标的契合程度。在教育运行中, 对效率作出估计, 以对存在问题作出诊断为目的, 使教育运行过程不致在偏离目标太远的时候才去采取校正措施, 最大限度地保证教育质量。
3.反馈控制
要注意反馈信息渠道的多元化:通过建立专业性鉴定委员会等方式加强反馈信息的权威性;不应将事后的质量评估视作工作的终了, 而应积极地为新一轮工作、活动提供质量控制、工作改进的建议;质量评估必须同资源分配、职级晋升等晋级奖励、惩罚等强化措施配套施行等。
(二) 教学质量督导监控的运行机制
组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织, 是高等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 各级教学督导组织在开展教学质量督导监控时, 应注重督导工作的方向性、科学性、民主性、教育性、创造性和反馈性。
具体而言, 各级教学督导组织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1) 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估。 (2) 对学科、专业、课程和教材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并提出建议。 (3) 对学校的教风、学风建设进行调查研究和监督评估。 (4) 深入教学第一线, 每学期至少听课30学时, 课后与任课教师就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交流。 (5) 检查教学各环节的执行情况, 广泛收集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反映和汇报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6) 检查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部门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规章制度等教学文件的执行情况。 (7) 参加各类教学评奖、评优、评估等活动, 参与教师晋升职称、非教学人员转教师、新进教学人员的教学考核。 (8) 定期撰写调研报告和督导信息, 为学校提供决策参考。
(三) 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监控的运行机制
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各项教学基本文件、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教学监控方面的有关制度。
1.建立教学质量检查制度, 包括各教学环节的经常性检查和定期的教学检查。开学前教学准备检查包括教室、教材、设备等教学条件, 学生注册, 教师上课准备情况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包括各教学环节检查、重点问题以及学风、教风检查;期末教学检查重点是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考试情况。检查方式是听课、召开座谈会、抽查学生作业、分析考试成绩及试卷等。
2.干部、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
每学期组织校、院、职能部 (处) 领导干部和教学管理人员深入课堂听课, 全面了解教学运行情况。
3.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聘请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和院教学督导组, 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 采用听课、调查、座谈、访问等形式, 检查和监督教学各个环节的秩序和质量。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 各学院成立教学督导组。
4.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以学生为主体, 经常性地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学质量档案。
5.建立教学管理人员聘用、考核和培养机制。对不能胜任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调离或组织进修, 合格后方能聘用上岗;不定期通过各种业务培训, 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加强责任心和事业心, 改进工作作风, 提高服务教学的质量和管理效率。
6.围绕课堂教学的全程监控,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包括以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试讲制, 教研室 (或课程组) 集体备课制和教案检查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前准备情况监控制度;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制, 领导干部、督导专家、管理干部、教师同行等随堂听课制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多方位教学过程监控制度;以考试制, 成绩分析制和学生座谈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完成后监控制度。
7.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8.教师教学激励机制, 有效调动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四) 鼓励监控的运行机制
对教学质量实施激励监控, 其目的在于: (l) 运用激励机制引导参与教学活动人们沿着既定的目标、方向前进;2) 运行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学生、管理者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监控; (3对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管理者、学生与管理者, 以及人与其它教学因素的关系实施有效调节。教学质量激励监控的具体实施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员工的教学工作热情;二是充分运用激励原则这一教育学中的重要原则, 帮助学生强化学习动力和成就动机,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杜世强.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4)
[2]贺祖斌.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构建与运作[J].广西高教研究, 2000 (3)
[3]潘愚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6)
[4]杨德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和质量保证[J) .东南学术, 2002 (2)
[5]刘绍勤等.国内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5)
学校监控体系的实现 篇5
1 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必要性
1.1 生源质量下降, 教学质量下滑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逐步取消录取分数线, 大量“双差生”及未参加中考的初中生进入卫生职业学校。这类学生有以下特点:一是自我约束力差, 经常违反校纪校规;二是文化基础差, 学习难度大;三是学习自觉性差, 学习态度不端正。面对这类学生, 首先, 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促发展的思想, 增强责任心, 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中;其次, 要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 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第三, 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端正其学习态度,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培养中等实用型卫生专技人才的目标。
1.2 学生实践能力弱, 角色转化难度大
目前,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在校经过若干年的学习, 于最后一学年进入临床实习, 强化实践操作技能训练,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这也是医学生向医生、护士角色转换的必然经历。而现实是, 进入临床实习后, 不能很好地运用医学理论知识来客观指导临床实习;面对病人, 不会询问病史、不会进行体格检查等基本技能操作;医院普遍反映学生动手能力差、带教困难, 医务人员出现厌教情绪, 临床实习效果不理想, 对后续的实习安排和学生就业造成不良影响。
1.3 就业压力大, 竞争激烈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在同一平台上竞争。中职毕业生必须要有自身特色, 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是面向基层服务的实用型卫生专技人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 加强教学监督, 促使教与学双方面的提高, 保证教学质量, 培养受社会普遍认可并接受的实用型中等卫生专技人才, 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只有人才出口“畅”, 生源入口才“旺”, 才能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组织机构
2.1.1 成立组织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由校长直接领导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教务处负责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具体工作包括: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组织教学巡查、教学检查、学生评教, 召开教学反馈会议, 收集、整理教学反馈意见, 整理课堂教学评分, 负责向领导小组上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结果等。
2.1.2 成立教学督导组
为体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权威性、公正性, 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 教务处、医教室负责人, 学科主任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良好业务素质、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参加的教学督导组, 监督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
2.2 制度建设
2.2.1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为保证学校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做到教学活动有规可循, 学校制定了《临沧卫校教师常规工作制度》、《临沧卫校教务处关于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的试行规定》、《临沧卫校教案检查制度》、《临沧卫校关于外聘教师的管理规定》、《关于学术讲座、听课、观摩教学的规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从教学纪律、备课、教学、作业批阅、听课、教案书写等方面来规范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 使教师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 集中精力于教学工作, 加强学习,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自身素质,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2 制定课堂教学监控与评价办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 也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主要内容。为使课堂教学监控落在实处, 有规可循, 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遵循分级监控与学生监控相结合原则, 学校拟定了《临沧卫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暂行办法 (讨论稿) 》及相关考核表, 充分调动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生积极性, 使其参与到课堂教学监控中来。
2.2.3 建立教学信息反馈与学生评教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对象是学生,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了解最详细、感受最深刻, 因此, 也最有发言权。教务处定期召开由学生代表参加的教学反馈座谈会, 期末向学生发放《临沧卫校教学质量评价表 (学生用表) 》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 然后由教务处把学生对教学的意见、要求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语、评分整理后以书面形式上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使领导能够全面了解整体教学情况, 适时调整关于教学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同时, 教务处也把学生评语、评分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 使教师明确自身优、缺点, 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2.2.4 建立教学检查制度
提高教学质量, 日常教学检查制度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手段。从学期初到期末, 教务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贯穿始终, 如学期初检查课程授课计划, 期末检查作业批阅、教案书写等。平时由教务处组织人员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督促教师集中精力, 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2.3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措施
2.3.1 督导组评价
督导组成员按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教学进度随机听课, 教师因不知道督导组成员何时来听课, 所以每次上课前都会认真备课, 避免评价差、评分低。这种机制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 提高了课堂效率。
2.3.2 同行评价
听课是教师间相互学习、互相监督、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5次, 听课要有记录并对任课教师作出评价, 期末由学科主任收集听课记录并交教务处备案留档。教师通过听课, 发现不足, 取长补短, 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3.3 学生评价
一是组织学生参与课堂监控。教务处每周向各班级下发《临沧卫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表 (学生用表) 》, 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活动、教学纪律、作业批改等教学活动进行监督;二是期中前召开学生代表参加的教学反馈座谈会, 收集教学反馈意见;三是期末向学生发放教学质量评价调查表, 收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评分和意见。
2.3.4 管理部门评价
按教务处→学科主任→教研组长→教师分级监控教师日常教学工作, 按月逐级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学纪律、教案书写、组织教学情况、听课内容及次数、作业批阅情况, 考核结果逐级上交至教务处, 期末由教务处根据教师的考核情况计算出评分, 评分结果与年终履职考核挂钩。
3 体会与思考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开展, 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增强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进取精神和危机感。目前, 虽然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尚未完善, 但对教学改革探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违反教学管理规定的明显减少, 杜绝了上课迟到、早退、接听手机现象, 进一步提高了教师教学纪律观念和责任感, 有效地维护了教学纪律的严肃性。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结果必须客观、准确, 能较全面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特点, 切忌主观臆断, 影响和伤害教师的工作热情。
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过程中, 教师都有相关的评价材料。学校建立由专人负责管理的教师教学情况档案库, 将评价材料分类存档, 作为其永久业绩档案, 内容包括听课记录、教学常规检查记录、教学违纪记录、学生评教记录、课堂教学监控记录等。该措施不仅是教师监督自身教学质量的一个手段, 也是学校教学现状的一面镜子, 学校领导能随时查阅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 从而督促教师改进和规范教学行为。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目前, 通过实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教师增强了责任心, 规范了教学行为, 以往只注重“教”、不注重学生“学”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教师主动改进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 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交流增多了, 关系融洽了, 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学校监控体系的实现 篇6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及创造力, 个性和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质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又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工作是高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 教学质量的高低, 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教学资源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给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提出了挑战。具体表现为:
(1)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 高校教育面向的不是少数精英而是真正的社会大众, 我们称之为“大规模化教育”。早在2003年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首次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 有1500万大学生, 从1998年到现在翻了一番。过去10年大陆大学生人数增加5倍, 每年毕业生人数2005年338万, 2011年达到660万。
(2) 知识来源, 即教学信息, 其组织非线性化、信息处理数字化、信息储存光盘化、信息传输网络化, 由此带来教学过程智能化等一系列变化。
(3) 大规模化教育的出现, 使得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环境、教材体系、教学模式、教学信息呈现方式、教学组织与管理形式、教育教学方法等的深刻变革。
(4)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与广泛, 人们知识来源更加广泛, 更趋于网络化, 对当前相对封闭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2 目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实践的现状与困局
随着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网络化、数字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渗透到社会的各层各界。近年来, 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 迅速发展起来。2002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 随后又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实施办法 (试行) ”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实施办法 (试行) ”。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投入大量经费, 支持和帮助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 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向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主流。
但是, 纵观所有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与实现, 都有如下几个普遍的特性:
(1) 体系结构设计依旧围绕传统相对封闭的行政管理体系设计, 不开放;
(2) 评价标准与系统实现, 仍旧依据现有标准和现有数据平台开发, 不开放;
(3) 质量监控与评价过程是封闭的、支撑体系实现的信息系统也是封闭的, 不开放。
(4)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内容的相对稳定甚至是固定, 与日益变革的教育内容之间的冲突;
(5)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标准的相对稳定甚至是固定, 与社会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之间的冲突;
(6)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实现的手段相对固定, 与不断发展的科技、高校管理需求提高的冲突。
而目前我们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改革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适应这一现实变化, 给出有效的、适应现代教育模式发展需要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3 开放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实践
从只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全面更新教学管理手段, 建立现代教学管理模式, 加大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力度, 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信度, 进一步促进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但是其内在的普遍不足表现在:
(1) 信息系统逻辑结构的统一与分散的矛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逻辑结构基本都是树状层级结构, 各分支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这导致整个结构式松散而不紧密, 这给整个系统的运转造成必然的不协调, 甚至使得整个系统在根系通不能工作的情况下导致整个信息系统的“停摆”。
(2) 信息系统的“数据孤岛”现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同高校其他职能部门子系统数据共享和传递困难, 整个学校内部仍然存在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仍是各自为战, 这样会造成资金和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 导致各子系统间的信息不一致, 信息系统集成的成本会更大。从教学管理的角度看,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 需要频繁为其他职能部门提供相关的信息, 这样会严重增加教学管理人员的额外工作负担。
(3) 信息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混乱。由于当前高等院校的各项改革不断开展, 高校在内部管理体制、结构建设、教学模式更替都很大, 传统的信息系统不能够及时相应变化, 甚至为了一个功能模块的变化导致整个系统的重来, 这无疑是灾难。而信息系统的这种非开放性进而会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阻力!
本文认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三个开放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 就是针对三个层面的开放 (Open for three lays) :对内外开放 (Open for inside and outside) 、对上下开放 (Open for superior AND inferior) 、对师生开放 (Open for teacher and sutduent) 。简称为OFTL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以下简称为OFTLS) 。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开放:对内外开放、对上下开放、对师生开放。即:
(1) 组织体系来讲, 对校内外开放;
(2) 从管理制度来讲, 对上下级各层开放;
(3) 从管理目的和手段来说, 对教师和学生开放。
此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开放理念作为式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核心内涵, 以开放的形式实践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4 OFTLS的模型设计与实现
(1) OFTLS结构规划。
基于组织结构的设计需求, OFTLS作为一个具体教育机构的管理系统, 其在核心结构上一定是对内闭合的体系, 而作为一个开放式的系统, 其在闭合的体系中有必须有对外接口, 因此, OFTLS最佳的结构一定是个“伞状分布式结构”。
此种结构相对于以往的普通的C/S或者B/S架构较为复杂, 但是其能够充分体现OFTLS开放性, 并且较好的解决了以往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系统内在不足。
OFTLS信息系统模型的具体结构如下:
(2) OFTLS模块设计方案。
整个系统的核心层是个逻辑中心, 它包括数据库、教学业务流程、评价规则定义、质量监控业务流程。
接口层是整个系统与使用系统的三类对象的交互界面, 负责规定者三类对象的行为列表、用户管理模式、实现方案等。
各个接口具体负责最终的代码实现, 为三类用户提供预设的各种功能。具体来说:
校外接口负责系统与国际互联网的联通, 提供用户接入本系统的途径, 例如提供一个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等等。
部门接口负责为校内个相关部门提供职能规定的信息服务, 如教务处的教学管理规范的发布、教学检查资料的收集。
师生接口负责为教学一线的老师提供教学相关资料, 包括教学管理信息、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要求、相关教学资料的上传下载等, 对学生提供一个反映教学信息的入口和获取课程、教师、专业相关信息的途径等等。
5 OFTLS的特点
综合上述, 本文提出的OFTLS体系, 探讨了当前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质量要求的新变化, 结合当期科技、经济发展水平对传统体系的冲击, 并给出了一种顺应时代发展、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就是面向三个层次的开放式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其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1) 在宏观高度上破解了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一些瓶颈性问题, 也就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实践的三个困局。
(2) OFTLS结构规划上大胆采用了分布式的伞状结构, 具有结构紧密, 组织关系表达更为清晰, 信息系统实现更为简单。规避了了传统树形结构带来的模块划分上迷局。
(3) OFTLS模块设计方案开发而且灵活, 功能设计的空间更大, 使得技术实现有了更为灵活的选择, 对信息开发平台没有依耐性, 为系统升级、维护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结构, 从而大大节省开发成本与使用成本。
因此, 相信本文提出的OFTLS及其设计思路必将为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卿, 刘丽华, 高辉巧.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实践[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10, (2) .
[2]陈忠民.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林区教学, 2007, (8~9) .
[3]胡朝年.高校教学教务管理信息化实施成败的关键凼素[J].科技风, 2008, 2 (下) .
[4]方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专题论述.
[5]袁道军, 张麒.张金强.农科专业毕业论文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 2007, (7) :82-86.
【学校监控体系的实现】推荐阅读:
学校资源质量监控07-05
学校监控实施方案07-18
512汶川地震学校监控08-08
学校监控系统自查报告05-14
学校安防监控管理制度08-21
照明监控系统实现技术05-17
风险监控体系07-14
监控体系构建05-15
监控评估体系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