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监控体系

2024-10-04

全过程监控体系(精选12篇)

全过程监控体系 篇1

本科高校扩招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 在校学生人数迅速扩张, 同时与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学生整体素质出现下滑趋势, 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成为摆在本科高校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 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教育部为了从宏观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 对本科高校进行教学水平评估, 并通过这种方式, 督促本科高校构建内部常规性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实施全程、全员、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这一趋势, 本科高校要生存发展, 就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寻求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性措施。因此, 建立和健全高校内部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是当前形势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 办学规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为了解决规模与教学质量的矛盾, 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并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自身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有目的地对教学质量系统进行评价、监督和施加作用, 使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的。它具有教学监测、评价和反馈等功能, 决定了整个教学过程运行的方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监测与调控作用。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最终目的应是通过对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 实事求是地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 并提出改进措施, 从而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质量的水平取决于教学过程的运作情况, 受到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影响。因此就学校自身评价看, 应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把每一个培养环节规范化, 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 力求使其质量得到保证。

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的一套操作系统。它引入了质量管理中ISO9000 的管理模式, 从传统的对结果进行评估, 转为对过程实施控制。即对形成最终结果的全过程实施过程控制, 对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纠错、反馈、修正, 以保证每一过程的质量在严格的监控管理之下进行。

本科高等学校教学全过程包括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环节 (具体包括开课、备课课堂教学、教师答疑、作业批改、考试阅卷成绩登录等几个方面) 、实验环节、实习环节、课程设计环节、毕业设计环节等, 每个环节的教学质量都关系到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必须对全过程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

三、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监控对象、监控关键点、监控机构、监控依据和监控方法。依据ISO9000的管理模式, 学校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如图1所示)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顺利实施, 切实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我校构建了教学质量三级评价体系, 即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学校督导委员会、二级学院督导委员会、学生评价三个部分。采用领导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对各环节教学质量进行跟踪评价。 (如图2, 4, 4所示)

四、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重在实施, 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方式, 不断完善教学监控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PDCA分别是Plan (计划) 、Do (执行) 、Check (检查) 和Action (处理) , 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 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如图5所示)

1.制定计划

有管理就需要有计划, 计划不仅包括目标, 而且包括实现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每个教学周期开始之前, 学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教务科都要根据上一周期的教学质量监控结果, 对相关的工作做出计划, 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大纲的制订、教材的使用和教学运行管理计划等。并针对每个教学过程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熟悉教学质量标准。按照教学过程发生的不同时间制定详细的跟踪监控时间表。同时落实责任, 将监控的实施任务分配给相应的管理和督导人员。

2.计划的执行

根据计划的安排, 相关责任人按期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运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级教学质量管理和督导人员按照时间表的安排, 对教学各环节实施监控。

学校督导委员会对二级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条件进行评估, 并给出评价意见。

学校、二级学院督导委员会, 通过研讨、听课、走访、巡视等方式对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 督导要与教师进行沟通, 为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以便及时纠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学生有权对教学质量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条件、各环节教学质量的意见与建议, 我们成立了教与学联络会, 由教务科定期深入学生, 收集反馈意见。同时还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无论是督导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通过网上评教系统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该评价方式一方面使督导和学生能真实的、客观的对教师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学生可以100%参与评价, 避免了抽样调查的片面性;最后, 所有的统计工作都通过计算机完成, 减少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错误的发生, 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账户看到督导、学生的评价结果以及评语。

3.教学质量评价结果

教学管理部门将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转过程中形成的对各环节的质量评价信息、资料汇总整理, 形成教学质量评价结果。

对于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质量, 督导和学生已经通过网上评教系统进行了评价, 并形成了统计结果。教学管理人员根据评价结果, 分类汇总每个环节的数据, 总结存在的问题, 形成总结材料。

4.评价结果的反馈

在教学周期结束之前, 教学管理部门将该周期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 组织领导和督导人员, 通过会议讨论的方式分析原因, 并制定整改计划。同时听取教师的意见, 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调整。

该阶段要将结果和整改计划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和教师, 要求他们根据评价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 并按照整改要求, 在下一步教学过程中改进提高。同时二级学院对在考核评价中表现突出的教师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观摩课等方式帮助其他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不断的循环、整改, 实现监控体系自身的不断完善, 达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五、保证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条件

1.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

一方面, 各级领导对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否有效的运行。另一方面,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离不开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高度重视。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激励机制

监督和考核是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得以顺利执行的必要条件, 但并不是全部。在监督和考核之外还需要激励。监督可以推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但激励可以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去提高教学质量。

3.学生的配合与支持

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教师教学质量的表现形式。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进行评价之前, 要对学生进行宣传和动员, 使学生了解考核指标内容, 认真客观地对待评教工作, 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地为老师打分, 从而真实地反映教师教学质量。

我校通过实施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不断调整,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 (设计) 的质量标准日趋完善, 各教学环节不断规范;通过跟踪评价、反馈、整改, 使教师的教学质量整体上有了快速的提高;通过市场调研、毕业生回访使得我们的专业定位、培养计划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5%以上。我们坚信, 只要全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更上新台阶。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 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监测与调控作用。以ISO9000族质量管理思想为基础, 构建了本科高校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过程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方法, 并提出了保证该监控体系实施的条件。

关键词: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PDCA循环

参考文献

[1]任改莲.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策略的探讨.高教研究[J], 2006.4.

[2]张恩忠, 杨雪滢.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探索.长春工业大学学报[J], 2006.3.

[3]贺祖斌.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构建与运作.广西高教研究[J], 2000.3.

全过程监控体系 篇2

预警前置 过程监控 实时处置

 税务总局进一步深化内控机制建设规范权力运行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风险防控,关乎税务事业的健康发展,责任重于泰山。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印发通知,为加强各级税务机关权力制约和风险防控开出“药方”。通知要求进一步深化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建设,推进内控机制建设覆盖至各级税务机关、覆盖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两权”运行的全过程,着力完善制度防线、流程防线、信息防线、监督防线,确保权力运行不出轨,党员干部不出事、少出事。各地税务机关迅速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税务总局要求,积极部署和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工作。

强化监督 扎紧制度的笼子

税务总局高度重视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风险控制的规范,在税收业务、人事制度、财经规定执行和内部督察审计等方面先后制发了一系列文件,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确保行政权力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在税务系统各项改革持续发力推进之际,国家税务总局出台这样一个重要文件,有利于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解决作风建设中的一些普遍性、长期性、顽固性问题。”据税务总局督察内审司负责人介绍,该文件对形成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失职追责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格局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监督是执法风险、行政风险和廉政风险的安全阀。风险如同一架天平,一边是权力,那么另一边一定得放上等量的制约和监督砝码。”陕西省国税局局长席七万说,通知为各级税务机关在中央纪委驻国税局纪检组职能“三转”之后,如何做好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了。

税务总局特别强调,内控机制建设要与深化税收执法责任制考评相结合,要与绩效管理相结合,正向激励与监督问责相结合,促进内控机制建设有效落实。为此,通知紧紧围绕如何解决权力运行“内部控制”这一核心问题,从基本制度、专项办法、操作规程多个层面入手明确提出要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用的内控制度体系。

借助科技 织好内控信息网

税务系统点多面广,涉及的执法权力和行政管理事项较多,要着力把这些制度和规范落实到位,以防范和控制执法风险与行政风险。税务系统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依托信息化手段对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进行控制监督,是做好内控工作的有力支撑。

通知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内控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保障作用。将内控制度、操作流程、防控措施等固化到各类业务软件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监督平台,并根据政策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逐步完善,丰富内控节点和指标,实现对每一项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行为全流程动态监控,织细织密内控信息网,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内控系统,实现对“两权”监督的全覆盖。

宁波市国税局纪检组长支勇认为,管理痕迹化、责任可追溯的内控信息化特点,可以有效防止人为因素对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的干扰,有效克服人为监督控制不够客观、不够公正、不够公平的弊端,为远程监督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为防范风险提供了手段,为税务系统的风险控制构筑了防火墙。

明确责任 牵住内控“牛鼻子”

谁检查的谁负责,谁主管的谁负责。明确责任、落实责任,是内部风险控制的“牛鼻子”。税务总局把落实工作责任作为首要措施,明确各级税务机关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督察内审部门承担牵头组织落实责任;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承担具体业务事项风险点的梳理和制度的完善,做好内控工作。

“过去,部分省以下税务机关在内部机制建设方面主要是完成上级机关布置的任务,主动性发挥不够。”青岛市国税局督察内审处董於青处长告诉记者,内控机制建设需充分考虑各地风险防控的实际,形成权责对应,共性和个性相统一,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整体防控格局。

对此,通知突出压实责任、以查促管、以查促控。积极整合督察、审计、巡视等各方面的监督资源,定期不定期开展内控机制建设的监督检查。遵循“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责任,切实将责任和压力传导到各级税务机关,推动内控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各级税务机关和广大税务干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实现“要我内控”到“我要内控”的思想转变,促进各级税务机关结合实际,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持续改进,确保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全过程监控体系 篇3

关键词:质量;监控;评价;基于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29-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目的是服务经济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如何建立科学的、全面的、操作性强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学校竞争能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本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几点思考。

一、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建立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学院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院内涵的根本,学校通过听课评课制度、学院系部两级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及学生评教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质量控制的作用,但其监控得不够全面科学,效果不够理想。比如督导制度,目前各学校也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对“教”的监督,而对“学”的效果评价缺乏必要的监督;对教学的其他环节如实习、实训等也缺乏监督。比如教学检查仅限于期初、期中和期末检查,检查时间短促,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监控。比如学生评教制度,由于项目量化和学生认知、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仍有较大的局限性和偏差。

综合分析,当前我系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质量监控和评价意识不强

学校领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重视不够、意识不强,只求其有,不求其质,很多工作只是做样子、走形式,难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监控和评价体系。

(二)质量监控和评价模式不新

缺乏针对职业教育特点的监控和评价,对“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仍旧按照传统的听评课进行,缺乏对课程实质的评价,不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特色。

(三)教学质量控制缺乏对教学全过程的考核

传统的教学质量控制是采取输入与输出控制,即一方面对主讲教师的授课资格进行审定,作为教学质量的输入端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以学生的课程测试结果作为教学质量的输出端加以控制,教学的中间过程考核则不在控制范围之内。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更注重课程实施的过程环节,整个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参与“工作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

(四)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体系不全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仅对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实施监控,对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的监控与评价缺乏;二是仅有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方式的学生评教,而缺少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通过实践后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三是缺少社会、用人单位及家长的第三方评价;以单一教学部门评价为主,不能形成整体评价系统。

(五)缺乏专业化的、健全的组织机构以及科学可行的、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对监控和评价的目的检验和效果反馈,没有形成严密的监控和评价体系。

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构建内容的几点思考

(一)应对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实施监控与评价

应从三个方面实施监控与评价:(1)重点监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是否与企业需要人才的要求一致,体系构建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2)教学标准主要的监控评价因素是课程的知识内容、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与专业培养要求的一致性,考核方式的科学性、严谨性,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性及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等内容。(3)教材的监控评价因素主要包括教材的时效性、规格、创新性、先进性和学生的满意度,教材应反映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

(二)应对教学条件实施监控与评价

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实施监控与评价:(1)“一体化”教室的建设是否能模拟和仿真“真实职业”情景满足学生的学习任务。(2)主要监控各课程必要的实验实训条件是否满足。(3)主要监控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实训项目是否满足教学要求,是否满足毕业生顶岗实习的要求。(4)主要监控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计算机台数、语音室、生均图书数量、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三)应对师资队伍实施监控与评价

主要对专职师资、兼职师资及师资建设方面进行监控与评价:(1)专职教师的学历构成、年龄构成、学缘结构、职称结构、技能构成、科研水平、师德教风及“双师型”教师比例等方面。(2)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与专业设置适应性,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比例要求。(3)师资建设规划、建设计划及其落实情况,教师进修学习、培训提高情况、师资结构改善情况等方面实施监控与评价。

(四)应对教学运行管理实施监控与评价

教学运行管理即教学过程日常管理,重点从:(1)教学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及工作成效、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方面。(2)教学计划与教学标准的落实情况。(3)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情况、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情况。(4)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或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管理实施及效果情况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

(五)应对人才质量结果实施监控与评价

主要从毕业生质量、就业质量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方面实施监控:(1)对毕业生必备的基础理论与知识、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评价以及对毕业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服务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2)对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情况的评价。(3)对毕业生的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情况的监控。(4)对就业指导与服务组织、就业网络建立与运作成效情况。(5)对毕业生薪金待遇及培训情况。(6)企业对毕业生满意率、家长对学校满意率、学生对学校满意率的评价。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包括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诸多主体和客观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这给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有效运行带来很大困难,但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为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手段与方法,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措施,是质量保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侍寿永,嵇金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

[2]许峰.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高职教育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11,(31).

全过程监控体系 篇4

近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在学人数不断增加, 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这种跨越式发展加剧了在校生人均占有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状况, 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另外, 教育部大力提倡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 要求学校在硬件改进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管理与教学改革, 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1]12号) 中明确提到要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为高职院校,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及社会的办学资源, 要能够很好地为本区域经济服务, 构建科学、合理、完善且可执行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体系不仅十分必要, 而且迫在眉睫。

1 高职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质量监控是对教学质量形成的相关因素和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观察, 将获得的情况经过分析判断, 认真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 对教学行为及时调整,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走访广东省内8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 通过网络向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师、督导等不同岗位人员共发放与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相关调查问卷150份, 回收有效问卷146份, 回收率97.33%。经过整理分析, 总结出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 然后从这三个问题入手, 找出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构建“基于过程控制的多主体参与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1 教学过程监控有待系统化

各高职院校均已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的组织机构和一系列制度,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数据库。但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教学计划、教学秩序的监控, 而对教学内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监控不足;重视理论教学的监控, 缺乏对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监控[1];教学质量监控措施不能涵盖到全部教学环节, 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层面的监控有待系统化、科学化, 需要加强监控力度。

1.2 教学质量监控对象参与度不足

高职院校或者设有专门机构或者由教学管理部门来主要负责宏观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工作, 制定制度、试卷作业检查、听课考核等都由教务处直接或者聘请督导完成。教学管理部门作为教学质量决策机构, 也作为教学质量监控机构, 往往对自身的反馈是“正多负少”, 这样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对象, 是否认同本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是否能够按照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 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2]现实调查中确实存在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质量监控理解不深甚至毫不在意, 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

1.3 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完善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学活动各个主要环节制定了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但这些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评价尚缺乏具体可行的标准。多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往往放在表面的形式上, 忽视教师和学生内在的成就动机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常常以奖惩为目的, 而非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为目的;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课程考试的成绩, 忽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由于评价标准不够具体可行, 且在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过程中时常掺杂人为的成分, 致使教学质量监控的效能没有发挥出来。

2 全过程控制高职教学质量

笔者尝试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到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中, 通过教学质量策划、教学质量过程控制、教学质量改进三个阶段, 将过去教学质量的“事后检查”转化为“事前准备”与“过程控制”。

2.1 教学质量策划

高职教学质量策划首先需要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具体目标是什么, 例如总体目标可以是要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成绩优秀, 那么具体目标就要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各指标均能达到优秀;或者总体目标是达到毕业生用人单位综合满意度为100%, 那么就要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确定各项具体目标。其次, 教学质量策划要明确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 课题组成员认为可以参考ISO9000族标准制定出一系列清晰可执行的标准, 将教学质量的实施情况与标准进行比较, 通过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

2.2 教学质量过程控制

通过对高职教学活动和相关资源进行管理, 使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环节的技术、管理和人等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并且这种过程控制需要由教师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完成[3]。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包括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确定) 、教学准备 (包括课程设计、备课等) 、教学实施 (包括授课、答疑、实践、毕业设计等) 、学生考核 (包括作业批改、考试、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等) 、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改研究等有规律有顺序的教学活动和环节, 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实施督导、检查、跟踪调查、反馈、改进等一系列监控措施, 借鉴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理论, 确保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有效性, 螺旋式上升提高教学过程的运行效率。

2.3 教学质量改进

高职教学质量改进阶段将教学质量过程控制的结果以及评价结果反馈给基层的教学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和学院领导, 以便各层级人员相应作出目标、制度、标准以及教学活动的调整。课题组成员认为教学质量不是一个内容与标准固定不变的概念,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它应该随着社会和行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教学质量改进能够促使学校教学活动不断向预期发展, 从而达到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改进。

3 全员参与高职教学质量监控

受到我国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 高职院校管理者在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过于强调其组织、监控、评价等外部属性, 在执行时放大了行政的力量, 从而忽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使得专任教师无论从自我心理感受还是从被学校赋予为教学质量责任主体的角色上, 都深切地感到自己被置于管理对象的地位。在这种管理文化影响下, 行政管理者们拥有随时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对教师的教学予以监控和评判的特权。教师既不能对行政管理者作为予以监控和评价, 也难以以专家的身份、用学术的眼光和标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行使话语权。同时, 高职教师均属于高知人群, “在高等学府里工作的人都是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即使没有有形的规则, 他们也能完成教育学生和开展研究的使命。”[4]如果过多地强调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 教师往往感觉被动而又不得不极为谨慎地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的, 久而久之就会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持一种不公开或半隐蔽的抵制态度, 更加难以参与其中。

教师作为教学质量活动的执行者与组织者, 笔者认为教学质量监控绝不是对教师的管制, 而是通过研究分析教师在整个教学质量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避免教师在制度化管理的重压下丧失工作的热情与冲动, 减少教师对监控的逆反情绪, 尤其要注重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课题组成员在构建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过程中, 着重考虑到教师的主体地位, 引入人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契约理论来研究高职教师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的心理, 确保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质量监控工作中来。

另外, 学生作为质量监控的另一个主体, 其心理因素也绝不容忽视。学生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有些受限于认知水平 (即不清楚教师到底教的好不好) 不能做出公正的评价, 有些囿于周围同学对某教师的评论影响不能做出公平的评价, 有些因为担心教师知道自己的评价结果而对教师心存顾忌, 有些则因为教师要求过严而对教师心怀怨恨, 这样得到的教师教学测评结果往往不真实准确。那么, 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师测评时的心理, 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测评环境, 并利用科学有效的统计方法处理测评分数则显得尤为必要[5]。课题组成员在学生评价教师这部分也引入心理契约理论, 以期能够从学生那里得到准确的质量测评结果。

4 基于过程控制的多主体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通过对高职教学质量监控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找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要关注全过程控制, 另外一个要想方设法全员参与, 基于这些基础工作, 课题组成员以“提升”教学质量水平、“预防”教学质量单纯由管理层推动的弊端为目的, 构建出基于过程控制的多主体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涵盖组织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教学过程监控体系、课程教学测评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包含确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实施部门等;制度保障体系包含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的各项细则和标准, 如课堂教学规范、期中教学检查制度、试卷作业批改标准等教学运行制度, 听课制度、督导工作条例等质量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管理规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总则等实践教学制度;教学过程监控体系主要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测, 包含教学质量策划、教学质量控制、教学质量改进三个步骤;课程教学测评体系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课业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学生评教子指标体系, 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子指标体系, 教师、学生评价教学管理子指标体系, 教学管理部门评价教师子指标体系, 教学督导评价子指标体系以及第三方 (包括校友、用人单位、独立第三方调研机构) 评价子指标体系。

在构建基于过程控制的多主体参与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 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质量评价着重关注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三方互评。教学管理部门监督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对学生学习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并对教学管理部门工作及质量标准提出建议, 学生对教师进行网上评教反馈并对教学管理部门中脱离企业实际的质量标准提出改善建议。在具体实施中, 将教学管理、教师教学与学生教育紧密结合, 让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均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活动中, 充分表达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调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管理者服务教学的积极性, 从而实现学院教学质量控制的目标。

(2) 充分考虑到教学质量监控的各方主体以保证全员参与。机关、企事业等用人单位, 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教学秘书、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专家及教学督导、第三方质量评价机构等均为教学质量监控所涉及到主体, 需妥善处理各方关系, 充分调动各方主体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积极性。同时, 也要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跟踪反馈体系, 通过设置教学质量评价的跟踪调查点、定期发放及回收教学质量评价的问卷等方式, 了解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 使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提升。

(3) 改革教学督导的监督方法。在基于过程控制的多主体参与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 教学督导人员的身份已经不再是“钦差大臣”和“警察”的角色, 而是转换成参与者、帮助者、合作者、学校文化的共建者的角色。高职院校内部建设一支多层次、坚持常规性工作的教学督导队伍。具体工作中将各种教学材料的检查提前到学期初进行, 由“事后控制”变为“事前控制”, 在督导过程中其职责由关注“文本”向关注“人本”转变, 由关注“材料”向关注“实践”转变, 由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 实现督导评价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

5 总结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涉及到四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是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是职能部门的管理质量, 四是各相关主体的参与质量。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质量监控中既接受职能部门监督评价, 又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承担着客观合理测评的职责;高职院校学生在关注自身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提升的同时, 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要进行评价, 也会接受用人单位、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客观评价;职能部门的管理质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均有比较大的影响;督导、第三方评价机构等主体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对学院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也会产生影响。

文章利用质量管理理论中的“全员参与”和“全过程参与”将四个方面的质量融会贯通, 通过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视,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构建出基于过程控制的多主体参与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期望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效率与效益。

参考文献

[1]范唯, 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24) :45-47.

[2]王嘉毅.教学质量及其保障与监控[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1) :74-78.

[3]王金凤.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J].职教论坛, 2011 (26) :6-8.

[4]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阎凤桥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170.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评价体系 篇5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中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不断反馈的有效信息为基础,同时,建立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适应的制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持久提高。

为了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中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要点》和《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制订本实施办法。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一)教学质量目标系统

教学质量目标系统包括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办学特色目标、规模层次目标、发展目标等。

(二)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

由学校、处室、专业部、教研组、学生教学信息员四个层次构成。

1、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

主要包括教学副校长、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学校教学督导组、学校教学质评小组、教务处、专业部和教研组等相关机构。校级教学质量监控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教务处起主要作用,它在分管副校长领导下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组织和调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监控体系运行的职能部门。

(1)教学副校长的职责:

1)主持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日常工作;

2)主持制定各种教学质量监控方案、体系及文件; 3)主持召开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会议;

4)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开展教育理论、教学改革、教学评估的研究;

5)在校长办公会议上,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6)完成校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2)、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的职责 1)领导和组织全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2)根据学校的有关文件,统一领导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制订、修改和实施; 3)组织、协调学校教学督导组、学校教学质评小组、教务处、政教处、招生就业处及各教学单位等部门在监控体系中的工作关系;

4)监督各处(室)及教学单位等部门执行学校教学质量标准的情况; 5)对教学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落实; 6)对重大问题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

(3)、学校教学督导组的职责

1)负责学校教学督导的日常管理工作;

2)制订教学督导与评价的相关制度;

3)聘请社会、行业人员参与教学督导工作;

4)制订相关教学督导与评价的计划并督促实施和总结;

5)深入课堂听课,并对听课对象作出评定和写出评语;

6)负责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

7)教学督导与评价信息反馈。(4)、学校教学质评小组的职责

1)制定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评价办法; 2)审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3)接受教师有关教学质量评价的申诉。

(5)、教务处在监控体系中主要行使下列职能:1)制定学校各项教学工作质量标准或规范;2)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规程,并监督实施; 3)制定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规划,并负责提出专项评价标准; 4)负责审定教学研究课题立项,进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 5)组织制定和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6)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及指标体系; 7)根据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建设方案,并监督实施。

2、专业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构

包括专业部教学督导小组和听课小组,其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其主要职责是:1)根据学校下达的教学质量监方案制定本部门质控计划,开展评教、评管、评学工作;2)负责对本专业部教研组、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自行完成教学质量等级的初步确定;3)负责组织对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的评价;4)负责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5)对本单位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与建设措施,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标;6)接受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7)负责有关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

3、各行政处室(1)、教导处的职责 1)负责学校课堂教学督导的日常管理工作; 2)制订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的相关制度;3)制订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的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总结;4)督促各系(部)开展课堂教学督导工作;5)负责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 6)负责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信息反馈。7)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包括师资的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与聘任等;8)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计划,根据需要合理配备师资;9)做好有关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10)根据有关的反馈信息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调控工作;11)做好兼职教师的聘任、培训计划,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12)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理论培训,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

(2)学生教学信息员:做好学生学风及第二课堂教育的调控工作。

(三)教学质量标准系统

质量标准系统就是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集合。各主要教学环节指理论教学(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和辅导答疑、考试和考查等环节)、实践教学(实验实训、社会实践、见习、毕业实习)等环节。

要制定备课、理论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实验教学、实习、考试与考查等各个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制定教材建设与选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质量标准。

实践性教学内容要严格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要求进行教学。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和设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四)监控运行系统

监控运行系统指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制度的集合。教学管理制度是进行有效监控的先决条件,针对教、学、管三个层面的每一个环节要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做事有准则,处理有标准,做到“有法可依”。要建立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教学例会制度、新教师岗前培训与导师带教制度、教师任课资格审批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考核制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等规章制度。1.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

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是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应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提出和调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远景规划,审定教学质量监控方案,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确立和正常运行,定期召开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

学校各处室、专业部第一责任人为处室主任、专业部主任。应执行并落实学校总体教育教学规划,有效保证学校教学工作在本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切实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畅通运行,抓好教学质量的定性定量考核,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明确、强化教研室主任的职责,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教学例会制度。

学校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每两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教学问题。分管教学校长每一到两周召开一次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各专业部主任、教研组长参加的教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有关教学工作。

教务处应协助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专业部主任及公共课教研组长的教学工作例会或专题工作研究会,了解、协调和处理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专业部要定期召开专业教研组长会议和任课教师会议,及时掌握教学过程状况,总结和交流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新教师岗前培训与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

每年新进的教师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掌握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了解教学规律,明确教师的职责与义务。培训合格后,教研组为其配备结对子教师,制定岗前培训计划。在才老教师指导下,参加拟开课程的辅导、答疑、讨论课或习题课、实验实训课等教学环节,按照拟开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较熟练地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基本熟悉全部教材,初步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了解各教学环节的工作程序,写出讲稿(教案)。须进实验实训室,参加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或到临床一线参加实践工作。

新教师在正式上岗前,由本人填写《新教师上岗试讲审批表》,经结对子老教师签署意见后向教研组提出申请,并进行试讲,经全体同行认真评议,教研组长同意,专业部领导审定认可后填写《任课资格审批表》。

4.教师任课资格审批制度。

为保证教学质量,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实行任课教师资格审查制度。无教学经历的第一次开课的教师、非教师编制,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资格的人员、跨专业开课的教师、新教师均需填写《任课资格审批表》,并进行试讲,审查通过后,方能开课。

5.新生素质调研制度。

全面了解学校新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为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及就业提供服务。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要及时收集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并反馈有关职能部门。

6.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教学检查采取日常教学检查与定期教学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及时地了解全校教学运行状态,以达到稳定教学秩序的目的,真正做到常抓质量不松懈。日常检查:以各级人员听课、抽查教学进度、教案、教学秩序、教师上课、实验实训设备、学生出勤为主,不定期召开教师或学生座谈会,了解与教学相关的情况。

定期检查:期初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在各系部自查的基础上,由教务处进行抽查,并及时进行反馈,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抓好整改措施,以保证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7.教学督导制度。

建立学校教务处、专业部二级教学督导机构,建立教学督导的双向(校领导、管理部门、教师)信息反馈机制,注重发挥 “导”的作用,在 “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对全校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价、指导和咨询等作用。

8.听课制度。

加强主要教学环节的检查监控。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提高,有利于各级领导检查工作,及时了解教学情况,为教师考核提供依据。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及教务处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应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验实训课),全面了解教师教课与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教研室应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并通过适当途径将听课意见及时反馈至任课教师。

9.考核制度。

建立教学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并制订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全校的教学质量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10.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目的是通过了解学校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适应工作程度和上岗资格证书通过率等情况内容,达到了解学校教学质量水平,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主要是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开展问卷调查,掌握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对其中的重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相关的调查报告供学校决策参考。

(五)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就是要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库,收集、整理、分析教学信息、资料和数据。

1、信息收集渠道:一是学校领导、督导室、考试中心、教务处,招生就业处领导、专业部领导等人员的听课检查;二是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三是各类教学质量评价;四是学生的意见反馈;五是在校园网教务处主页建立教学信息留言板和信息电话,教务处有专人收集相关信息;六是召开师生座谈会;七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

2、信息处理。因为收集到的信息,既有反映事物本质的,也有属于表面现象的,有的是真实可靠的,也有虚假不实的,所以必须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所形成的评价意见更为深刻,向被评对象反馈的信息更有说服力。

3、反馈信息。教务处将收集来的教学信息加工处理后,分类进行反馈。其中教师理论课、实践课教学评估分数及教学事故3种信息只在有限范围内反馈,其余信息则公开反馈。

三、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指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评价方案的集合。是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的重要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室、实验室、考试与考查、毕业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中心工作之一。开展教学评价应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

1、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三个层次测评,即学校质评小组、教学督导及听课小组和学生评价。对教师,实验人员和见习带教人员用相应的评价标准分别进行评价,输入电脑后统一赋予分值,其中学生评价占50%,同行评价(教学督导、听课小组)占30%,学校质评小组评价占20%。

2、做好评教、评学工作

一是及时召开学生教学工作座谈会,听取、收集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教学质量、情况汇报;二是通过听课和各教研室教研活动开展评教、评学活动;三是教师开展评学活动,通过座谈会、教师对所授课班级的评价以及记“教室日志”等形式进行。

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使每位教师更了解自已的教学、工作情况,促进师生的相互沟通,加强教师及教辅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自已的优势,扬长避短,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质量监控奖惩系统

教学奖惩制度是评价结果与被评价者的切身利益全面挂钩,目的在于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学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效。

实施教学奖惩制度,一是把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奖励、评奖、评优挂钩,每学期按照评价结果,在全校排名前10的教师中评出教学质量优秀奖;二是如果评价结果连续两学期均居于后10名者,定为重点帮扶对象;三是教师晋升职称、教学成果评奖及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等均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即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就取消资格。

全过程监控体系 篇6

关键词:水利水电;质量;监控;管理

引言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将变得越来越多,水利水电作为我国发展的百年大计,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必须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在水利水电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管理,切实抓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现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1 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

1.1 施工工藝管理

水利水电施工工艺是完成水利水电工程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施工阶段确保施工工艺能够满足水利水电的施工规范,对施工工艺进行科学化管理,能够提高施工的质量,保证施工按照施工规范来操作。

1.2 水利水电工艺路线控制

水利水电施工工艺路线是否合理、科学关系到工程整理的质量,施工工艺路线需要进行反复的论证,并根据实际操作进行适当补充优化,以保证施工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施工工艺路线进行控制,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及时排除隐患解决问题。

1.3 进行规定程序的监测和验收

对已经完成的水利水电工程需按规定进行监测和验收,监测无问题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工程的各个部分都要进行检查,尤其是施工结构、材料、施工工艺等进行试验和测试。确保完工后的工程与设计相吻合。工程项目第三方监测验收要根据程序与施工方完成交接验收结果,同时施工方以自检相比较,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纰漏和质量缺陷。

2 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标准

2.1 设计图纸标准

水利水电施工要有自身的一套标准,要严格按照设计时的图纸进行施工建设,在没有经过理论论证和相关人员的签字和统一,任何人都不得擅自修改施工设计图纸,若未经同意擅自修改,不仅严重影响工程进度,而且对工程质量也会产生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因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领导责任制和会审制度,这样才能保证质量的可持续性和可管理性。

2.2 项目合同的管理和规范

合同方面也要进行有效管理,尤其是项目中关于工程质量的条款,必须谨慎规范和管理,避免在合同中出现施工质量相关的问题和缺陷,如合同条款中需明确规定施工方需保证工作质量,且要强制依据合同的法律效应保证施工质量符合双方签定合同的标准和规范。

3 水利水电施工质量技术措施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施工人员水平问题

目前,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人员有年轻化的趋势,虽然相关人员年轻化可以为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活力和创新,但是年轻人员虽然理论基础较强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往往在实际操作中能力较差。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往往是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能较粗糙的农民工队伍组成。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工程施工中出现问题。

3.2 工程质量监管力度不够

质量监控措施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对工程进行监督,良好的监管措施能够起到督促、提高工程的质量。然而目前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上监管人员配备较少,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不容易发现,对施工过程中复杂程序偷工减料等危害工程的行为,施工单位为减少返工,可能刻意隐瞒已经发现的质量问题等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些存在的问题都导致了建设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

3.3 施工的质量标准不完善

施工的质量标准不完善,往往会引起施工单位和业主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双方存在一定的可收缩的空间,这样在边界问题上往往会带来很大的麻烦,也给监督管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困扰,增加了监控人员识别的难度,从而引起一些质量问题。

4 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质量监控措施

4.1 水利水电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控措施

水利水电施工前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可以为后续阶段节省非常多的施工时间和质量监控时间。在项目施工前,要掌握熟悉相关质量管理的技术措施,明确建立健全各级安全责任制;学习及会审工程设计图纸,了解图纸设计意图,检查图纸可能出现的纰漏和错误,保证设计图纸的正确性和完善性;对施工材料、场地、环境等进行实地考察确认;对新技术、新工艺进行预试验并进行优化,得出工艺优化报告,报监督单位审批;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复核验证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系统,完善质量检验手段;最后开工前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以书面形式进行技术交底。

4.2 水利水电施工实施阶段质量监控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阶段,施工单位必须严格合同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4.2.1 施工测量质量控制。工程测量质量控制是保证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施工的第一步就是工程测量放线,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后续工序和相关计量的准确性。

4.2.2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施工过程中绝对不能为了赶工期,而忽视质量问题。施工工程中各程序的交接必须严格实行工序交接检查签证制度,在上一道工序没有达到预定标准前不得转入下一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进行严格验收,完成初检、复检和终检,三检都合格的工序才算完成。

4.2.3 现场试验质量管理。施工工地必须配备工地试验室。试验室按照标准建造,能够及时检查工程的质量,检测人员必须符合一定资质,持证上岗。施工产品经检测后,试验室提高数据资料,若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及时返工,确保各项施工产品合格。

4.2.4 单元工程质量验收控制。单元工程指按设计分缝(块、层),或同期施工作业区、段、层、块,或质量检验区段划分,通过若干作业工序完成的工程项目,是工程质量检验、工程进展统计和合同支付审核的基本工程单位。单元工程的验收控制可发现已完成的工程是否是按照合同和图纸设计进行施工的,验收是在三建合格的基础上实施的,完成之后签发“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等级表”。

4.2.5 其他质量监控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隐蔽部分、关键部位的质量问题应给与更多的重视,因为其隐蔽性,不像一般的工程有外在的表现,问问往往不容易发现,需在施工时就杜绝问题的产生,因此需在三检合格的基础上再进行多单位联合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发放联检合格资料。除此之外,还需根据施工过程得到的数据资料,建立健全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4.3 水利水电施工后期阶段质量监控措施水利水电施工后期阶段的质量监控措施主要是对竣工档案进行整编,工程完成后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资料进行收集、汇总、编目、整理建档。为后期查阅做准备。整理验收过程中需保证资料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资料不全的部分需及时补充,更正。对工程整体质量进行验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竣工验收与质量评定。工程完成之后,按相关标准签订工程质量保修书,施工单位对业主提供必要的保修服务。

5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建设的百年大计,其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加强实施质量监控管理措施,保证新建工程的质量,是适应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稳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因此要不断加强工程的质量监控,以确保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珍.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61-262.

[2]邱英.水利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186.

全过程监控体系 篇7

1.MOOC相关研究动态与研究内容。本研究在中国知网中检索篇名包含MOOC的文章,共计1524篇(截止2015年9月),并使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分析,从关键词词频分布上,MOOC、在线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教学模式关键词词频出现较高。在国外研究中,MOOC的主要研究方向为MOOC概念、设计、学习理论、案例研究、商业模型、目标群组以及评价等方面。其中研究多倾向于概念、设计、学习理论理论以及案例的研究,在MOOC商业模式、目标群组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慕课的评价(assessment)方面,相关研究也比较少。从以上国内外的MOOC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目前MOOC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

2.MOOC质量/教育质量的评价研究。MOOC课程质量以及其教育价值是决策者、研究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决定着MOOC是否具有真正实施到实际教学中的条件。在MOOC质量评价方面,刘路等对欧洲远程教育大学联合会的开放教育质量标签、西班牙MOOC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德国MOOC设计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MOOC质量评价应按评价目的选择局部或整体性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突出教师与学习者的评价主体地位,评价环节强化质量控制。李青等在在线课程质量量规的基础上,结合MOOC的特殊性,构建了MOOC质量模型,包括媒体技术、课程内容和课程管理三部分。冯雪松等人从量化因素与定性描述两方面出发,围绕课程内容建设及实施、内容组织、呈现、讲授方法及课程执行与推广等六个方面构建了MOOC质量评价体系。Miguel对比了ADECUR和Standard UNE 66181:2012标准。Yousef A.M.F等总结cM OOC、xM OOC以及面对面教学方式的优缺点,在综合三种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构建了Blended MOOC,并应用包括开放性、质量保证等12个维度评价量规进行质量评价。MOOC质量评价是在整体层面对MOOC本身进行的综合性评估,关注的是MOOC平台与课程的有用性与易用性,评价客体是MOOC课程。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是对MOOC教学过程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评价客体是MOOC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3.MOOC教学评价研究。针对于MOOC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研究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同伴评价及其机制研究,自动测评系统、技术研究以及评价方法体系的构建研究。在同伴评价研究中,郑燕林等探索了同伴评价实施路径的选择;刘玲等以ed X,Coursera和北京大学MOOC为例,研究为什么实施同伴评价,同伴评价如何实施,教师如何使用,以及在实施中碰到哪些问题,等等,包括定量评价与质性评价;孙力等构建了同伴互评概率模型来提高MOOC评价系统中主观试题评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Hoi K.Suen指出,缺乏形成性评价和反馈,MOOCs就会变成信息垃圾或者节目广播,不能发挥教育作用,可以通过综合几种方式提高同伴评价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在构建综合评价方法体系方面,丁慧等从学习互动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构建学习评价机制。马桂花从电子学习档案袋、教师记录档案袋和学习成效评价等方面构建多维动态评价体系,并强调以过程性评价为核心。沈欣忆等针对BOOC学习,提炼了12种学习策略,其中,学习评价策略包括作业完整度的同伴评价、优秀作业的同伴推荐、教师对学习者反思的评价以及电子徽章。裴小琴等人从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层面出发,根据学习成绩、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信息处理以及参与水平五个指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MOOC教学效果进行评价。Linda Briggs指出MOOC的几种常用评价工具:同伴评价、自动作文评分、MOOC考试监考。Amit Chauhan总结了几种评估和评价方式,如学习分析技术,利用学生课程应用状态、学习者特点以及学生交互、论坛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自适应评价、自动测评、先前学习认定等评价方式;指出可以通过花在任务上的时间、学生与课程交互、知识技能的认证等方式进行学习评价。María认为MOOC教学评价方式主要围绕两种类型的MOOC,并列举了除了测评、任务完成等其他评价方式,如同伴评价2.0(将同伴评价作为学习的一项任务)、基于网络的评价、电子档案袋、引入专家评价、语义网、学习分析等。

二、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原则

无论是cM OOC、xM OOC还是b MOOC,其评价方式目前都是从某一个或者部分角度出发进行评价。MOOC能否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除了科学有效的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模式的创新应用,有效机制的保障之外,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实施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和评价,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等,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MOOC教学的有效性。

1.MOOC的教学应用模式。SPOC(小型私有化在线课程)与MOOC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可控的课程参与学生数,使SPOC教学的学习监控、学习评价、个性化辅导、学生出勤率以及师生交互都优于MOOC课程,能够提供较深层次的在线学习体验。将SPOC教学与面对面的教学结合起来,实现混合式学习,利用翻转课堂方式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的教学应用模式,如图1所示,解决在线教育“最后40厘米”的关键问题。

2.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构建原则。(1)评价目的清晰化: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评价目的是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及时的监控,评价教与学效果,以便教师调整教学进度、方法和过程。评价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师生交互行为,并对教与学的状态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监控。(2)评价主体全面化:传统的教学评价主体只有教师,而基于MOOC的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需要多方联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建构者,因此教学评价尤其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自我反思。除教学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之外,教学督导能够以第三方的角度客观的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基于平台的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能够实时的反映出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为教学评价提供量化的数据。(3)评价方式多元化:MOOC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个性化的学习过程,需要与之相应的多元化、动态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为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及时的评价结果。除了可量化的学生学习成绩以外,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质性评价更能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状态。

三、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1.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要素。根据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基于在线教育网络课程的评价要素,结合基于学习行为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本文将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分为两种类型:质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四个模块:互动评价、在线学习行为、测评分析、线上与线下教学,如图2所示。

互动评价。互动评价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包括评价教学过程和评价学生表现两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最具话语权,能够全面、深层次的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从教学的参与者与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度进行主观的评价,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第一手的数据。(2)学生自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对象,是知识的获得者与建构者。学生自评主要是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学习过程的自我感受等。(3)同伴评价:同伴评价是学生之间进行作品、作业的相互评价,同伴互评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热情,而且学习者之间通过观看彼此的作业,可以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灵感,进而拓宽自己的视野,促进相互学习。为了提高学生互评的可信度和有用性,将“同伴评价”作为一个学习任务,以任务的形式提高同伴评价的深度。(4)教学督导评价:教学督导一般为执教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能够以第三方的角度对教学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避免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在评价过程中可能掺杂的一些影响评价的主观因素。

在线学习行为。MOOC仍是“师生相对分离”的在线教育形式,其主要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在线自主学习。对MOOC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评价,必须把握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反映的是学生在线学习的参与水平。通过MOOC平台数据实时的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数据的收集、汇总、统计与分析,可视化的展现学生利用平台的学习状态。(1)课程平台访问次数:学生登陆课程平台访问课程的次数,访问次数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课程平台登陆在线时长:学生每次登陆课程平台在线的时长。(3)学生登陆时间段:学生登陆时间段能够反映出学生利用哪些时间进行了MOOC学习,白天、晚上、深夜还是周末等,根据登陆时间结合在线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4)教学视频观看次数与时长:教学视频是在线教育的核心资源,是学生在线学习的必学内容。在学生认真学习的前提下,反刍比(单个视频中,学生观看时长与视频时长的比)反映了学生基于学习视频的行为。(5)师生有效交互次数:有效交互是指教师对学生有效的答疑解惑及指导,学生有效的提问及教师、学生的相应。师生有效交互反映师生之间教与学互动的状态。(6)交互发帖数与回复数:发帖是在线学习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学习互动的主要交互形式,通过发帖与回帖,可以对学习内容、学习问题进行讨论与解决。发帖数和回帖数表现了MOOC学习的活跃度,是评价MOOC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

测评分析。基于平台数据的在线学习行为描述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而通过测评分析,能够真正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学生学习效果。(1)学生阶段测评统计分析:阶段测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过程性评价,反映学生每个学习单元/学习阶段的知识水平,通过客观测试,能够较快的呈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2)学生作业测评分析:主观题目是对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不仅考查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应用等初级认知能力,更能通过综合性的题目考查学生利用习得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创造的高级认知能力。通过学生作业测评分析,能够更准确的衡量学生的知识习得效果。

线上与线下教学。基于MOOC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线下教学能够解决在线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线上教学指导和线下问题解决两个内容。(1)线上教学指导:教师指导分为课程导学和个性化教学指导。课程导学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课程实施、知识教学方面的指导,是课程知识地图的导航。个性化教学指导是教师根据学生表现提供的个性化学习建议。(2)线下问题解决:根据翻转课堂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构建。线下教学通过考察出勤、任务解决、实验操作、核心能力、项目设计等方式计算线下课堂总评成绩,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构建。根据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构成要素,本文拟定了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项,分别是互动评价、在线学习行为、测评分析以及线上与线下教学。同时,基于评价的可操作性,本评价体系采用等级式评价,评价等级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要素数据,如视频观看时长、师生有效交互次数等来源广泛、复杂,在应用要素数据需要教学质量评价之前,需要进行数据的筛选、统计、分析等优化过程。对于互动评价,其评价主体不同,在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时,需要给予一定的评价指导。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四、结论

全过程监控体系 篇8

1 制约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毕业论文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态度及能力,教师态度及指导水平,教学管理等几个方面。

1.1 学生方面

大四学年,大部分学生外出实习,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实习之余,部分学生还要面临考研、考公务员的压力,因此,学生对毕业论文投入的精力有限。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形式,对学校布置的要求、进度不以为然,有的甚至从网上搜一篇现成的论文应付了事。

1.2 教师方面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发展较快,但是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目前,独立学院师资多为研究生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由于青年教师本身自己参与的教研科研项目较少,自身的科研能力不强,再加上对毕业论文指导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对毕业论文指导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1.3 教学管理方面

独立学院虽然以“应用型本科”为办学定位,但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完全照搬母校版本,脱离自身实际,没有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独立学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教学管理制度已逐步完善。很对学院针对毕业论文管理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学校往往出于招生就业等多方面考虑,在执行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1.4 其他方面

独立学院软硬件设施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独立学院是自筹经费办学,在办学经费上常常捉襟见肘,软硬件设施在短时间内也难以配套完善。例如,对于毕业论文“查重”,每个学校都制定了本校《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但是在独立学院中购买了“查重”软件的学院并不多,因此,对毕业论文重复率无法检测,学校的规定成了一纸空文。

此外,随着三本院校的扩招,生师比已严重失调,每位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过多。经调查发现,有些独立学院在毕业论文的生师比上已经达到20:1,有的院校甚至达到30:1。指导老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兼顾到每个学生,于是造成了学生不来找,指导教师也不问,或者出现问题后才找学生的现象。

综合上述存在问题,要想提高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必须在毕业论文工作实施过程中做好每一步,构建基于过程管理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2 基于过程管理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2.1 准备期监控

毕业论文在教学安排上往往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但是,要想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并不是从最后一个学年开始,而是要贯穿整个大学教育。毕业论文准备期监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方案的监控。学生是完成毕业论文的主体,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应增设社会调研,学位论文写作、文献检索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技能,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质量的监控。经调查发现,学生认为专业知识不牢固是毕业论文写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不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而专业知识的传授主要依托于日常教学。独立学院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课程改革,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实训环节。

(3)教学管理的监控。健全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是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在毕业论文工作实施前,独立学院必须建立健全毕业论文制度,使毕业论文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例如,建立毕业论文选题审批制度,建立毕业论文评阅盲审制度,建立毕业论文重复率检测制度,建立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制度,建立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激励制度等。同时,独立学院应设立毕业论文各级管理机构,设立各二级学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

(4)学生科研素养的监控。毕业论文写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独立学院应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这个平台,鼓励广大学生自觉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在平常训练中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5)教师指导能力的监控。教师的科研基础和能力对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独立学院要创设科研条件,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青年教师,学院要做好帮助和指导计划,举办科研培训、科研讲座,设立学院科研项目基金,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奖励制度,帮助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

2.2 前期监控

前期监控是指毕业论文工作启动、毕业论文选题、开题的监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和指导教师态度监控。态度决定一切。要想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就必须让学生对毕业论文有所重视。在毕业论文启动前,学院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学生态度进行“摸底”。借助毕业论文启动会的机会,向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向学生宣传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论文观,把抄袭、投机取巧的想法扼杀在萌芽状态。

指导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影响。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如果指导教师是一种应付的态度,那么投入的精力肯定有限,指导出的毕业论文质量肯定不高。如果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工作重视,从选题开始认真把关,仔细审定学生开题报告,给学生列出必读参考书目,那么指导教师严谨和认真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学生。因此,各教研室领导要密切留意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态度,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指导观。

(2)开题监控。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所以,选题质量的监控非常关键。在论文写作初始阶段,各二级学院组织开题报告会,检查每个学生开题准备情况。每位学生应上台阐述自己的选题理由、时间进度安排、提纲、结构、文献综述、调研安排等内容。教师要对其进行评论与指导,开题报告通过后才允许进入写作环节。通过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考察,对学生收集资料的充分性、论文研究思路的清晰度、研究方法选取的得当性、论文结构的合理性有了整体把握,这是毕业论文顺利展开的保障。

2.3 中期监控

中期监控是指毕业论文开题后到写作完成期间的监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毕业论文进展监控。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期,教务处应组织教学督导成员对毕业论文进度进行检查,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进度表完成规定工作,工作量是否饱和,所遇到的困难是否能克服;检查《毕业论文指导手册》,检查教师指导时间、指导内容、存在的具体问题、建议的解决方案等;并采取抽样的方式对完成初稿进行检查,检查毕业论文内容与选题是否一致,论文的结构、论述的重点、研究的方法是否正确。

(2)学生和教师的态度监控。在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开题后就外出实习了,学生在实习的同时要兼顾好毕业论文写作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虽然开题的时候,学生热情饱满,但是在实习期间,如果指导教师不加强监督和指导,慢慢的,学生的态度就有所松懈,以至于到最后交稿的时刻只能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对于这种情况,指导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至少保证2周对学生做一次具体指导,强化学生正确的论文观,要求学生按毕业论文进度表完成相应工作。

经调查发现,有学生反映个别指导教师平时联系不上,到了交稿时间才催促学生交稿。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却容易造成了学生放任懒散的态度。因此,学校应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指导教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了解。对态度不认真的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认真完成指导工作。

2.4 后期监控

后期监控是指对毕业论文写作环节结束后的论文评阅、答辩和总结工作的监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评阅过程监控。毕业论文完成以后,学院必须对学生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这是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关键所在。既然每个学校都制定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那就必须按照规定从严处理。对于抄袭行为轻微的,指导教师应责令作者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审查合格后,方可允许其参加论文答辩;对于抄袭行为严重的,应取消其当年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对于抄袭行为非常严重的,学校应取消作者学位申请资格。通过重复率检测的文章,二级学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应委派评阅人对毕业论文进行盲审。为体现成绩的严肃性,评审老师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执行,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论文成绩,没有正当理由不得随意修改毕业论文成绩。

(2)答辩过程监控。一直以来,很多学院的毕业论文答辩都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进行,这很容易导致(下转第92页)(上接第62页)论文答辩形式化。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使论文答辩从封闭走向开放,增加透明度。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各二级学院应该将答辩的时间、地点上报教务处,由教务处组织学校学位委员会成员到各二级学院答辩现场进行检查和指导。同时,教务处应将各二级学院答辩安排进行公布,鼓励低年级学生进行旁听,使低年级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论文准备状态。

(3)资料存档和总结工作监控。成绩评定并不是毕业论文的最后一项工作,成绩评定后还需要完成毕业论文资料的存档和总结工作,这个环节常常被人们忽视,但是却至关重要。学院应将优秀毕业论文装订成册存放于图书馆,供低年级学生查阅;应及时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届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明确方向。

3 结束语

毕业论文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工作程序性很强,要想切实提高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必须重视过程管理,扎实做好毕业论文准备期、前期、中期、后期各项监控工作,为毕业论文质量提供全面保障。

摘要: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检验,也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着重研究如何有效地对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进行过程管理,切实提高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尝试构建一个基于过程管理的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关键词:过程管理,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34号令)[Z].2012-11-13.

[2]冯鹏林,王毅.独立学院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3(3).

[3]陈文艺.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2(1).

全过程监控体系 篇9

高校毕业论文在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项时间跨度长、程序复杂的系统工程[1]。然而目前学生因实习、就业等因素与导师沟通不畅,指导过程难以有效监管,先有毕业论文再补开题报告等颠倒次序操作现象普遍,使得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各高校一般的做法是通过为毕业设计各环节制定明确规范和详细标准来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监管,但随着毕业生规模不断增大,毕业前期流动性较强,导致管理和监控工作越来越复杂和繁重。

针对这些现状,本文采用工作流技术,融合角色协同设计思想,以平顶山学院本科毕业设计为例,开发了一种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系统,旨在对高校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实践证明,该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完备、易维护,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管理效率。

1 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技术源于办公自动化领域,通过将工作分解为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流程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它们进行监控,以达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工作成本的目的[2],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流程,它根据一系列流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3]。

将工作流技术引入到毕业设计过程监管中,目的是让毕业设计环节所涉及到的学校教务管理者、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指导教师、学生等多类人员明确毕业设计流程、遵守一定的规则、互相协作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方便各级管理者随时掌握整个工作任务的进度,监控实时状况。

2 系统功能及工作流程

毕业设计主要工作包括师生双向选题、下达任务、论文撰写、过程指导和监控、组织答辩、填写评语、录入成绩等[4]。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系统用户应包含: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学生、教学秘书、系统管理员。各角色的主要功能设计如图1所示。

工作流程是按照任务分配而建立的各环节有序传递[5]。本系统的工作流程共设置20个状态,整个流程是顺序结构,各状态及对应的角色用户如图2所示。其中,当第三个状态时间设置完成后,后续的各项任务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过流程保障毕业设计的执行进度。当流程中某个环节被打断,各级管理人员就能够根据数据流信息查找到原因,轻松实现对流程的监管。

3 基于工作流的系统内部结构

与传统管理系统不同,本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工作流管理与监控模块,该模块负责工作流执行服务,又可分为负责管理用户自定义流程模板的流程模板管理模块和根据工作流中任务状态对用户依据角色和部门进行权限动态分布的资源与权限配置模块;流程控制核心是整个系统流程执行的中心,负责将任务授权给下一处理人;任务管理模块负责控制任务的启动、流转以及资源任务的关联;日志管理模块主要生成任务的执行活动记录,系统通过专用接口与相关Office文件模板等应用单元进行绑定,其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

4 系统实现及关键技术

为支持异地办公系统采用B/S构架,选择Asp.net作为主要技术手段,C#语言进行编码,使用微软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开发 工具 ,数据库采 用SQL Sever2005,以AJAX技术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4.1流程模板定义

不同专业的毕业设计流程也不尽相同。如大多文科专业只需要做好充分论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而对于大多工科专业更重要的是设计开发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毕业设计作品[6]。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建立不同的流程模板存入流程模板库,供不同专业套用。

流程模板应包含流程编号,流程名称,流程描述,流程步骤及步骤数等数据项。流程步骤应包含步骤编号,流程编号,步骤顺序号,步骤名称,先前步骤号,后继步骤号,操作人类型,操作人编号和步骤描述等[7]。

4.2角色访问动态树型菜单

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应根据系统功能设计为不同类型用户设置相关权限、仅开放相应功能[8]。如学生用户无权进行评语表编辑、评分表编辑、成绩录入等操作,仅开放查看功能。这些需求可通过动态树型菜单完成[9]。实现时需要在数据库中设计用户表,角色表,角色权限表及树型菜单结构四张表,并进行权限树型菜单的数据库绑定,通过编程实现数据库连接、使用存储流程查询数据库、将记录集合和相关参数存入数据集三个关键步骤。

4.3数据导出

系统用户在论文指导流程中,需要填写各类表格,如修改意见表、评语表、评分表、答辩记录表、参考资料指导表等。这些数据,通常存放在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为便于用户在客户端进行浏览和处理,需要将数据以规定格式导出到本地文件系统中。

为以规定格式进行导出,首先,需要制作模板文件。以“修改意见表”为例,按照其格式要求制作模板文件,并插入每部分需要填充数据的书签和格式说明。其次,在“修改意见表”的模板文件中添加代码,关键代码包括:实例化模板文件;查找“修改意见表”模板文件的网络路径;依据页面结构和内容依次为书签和格式说明定义变量并赋值;生成文档并保存到本地文件系统[10]。

4.4应用与开发

系统中使用工作流技术开发的指导教师用户“查看进展情况”界面,如图4所示,通过该界面,指导教师用户可以清楚地掌握学院要求阶段与自己进度的详细情况。

5 结语

全过程监控体系 篇10

2001年3月15日, 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 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15%左右”[1], 我国将跨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在实际过程中, 我国高校连年扩招, 招生人数急剧增加,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由1998年的9.8%提高到2004年的19%, 进入了国际通行的大众化阶段[2]。在此背景下, 高等教育“量”的扩张与“质”的保障如何有效地统一, 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研究的重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将是各高校各项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而教学评价作为衡量教学质量一种基本手段, 逐步得到了许多高校的重视并陆续采用。

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种教学过程与企业制造产品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具体说就是学生对专业知识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测试等诸多环节。教学过程输出的就是满足客户 (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 需要的“教学质量”。因此对高校教学过程的监控就像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一样, 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设置若干监控点, 在产品处于半成品状态时随时发现问题, 随时进行调整和处理。教学过程监测的思想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若干测评环节, 对教学质量随时进行评价, 以用来监测、管控, 并且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保证教学质量的优质和稳定。因此, 教学过程同样可以运用SPC技术进行分析来确定其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教学过程监控如图1所示。

SPC技术与控制图

统计过程控制 (SPC) 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 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 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 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 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SPC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的。在生产过程中, 仅有随机性因素影响时, 产品测量得到的特性值会服从正态分布X~N (μ, σ2) , 其控制图如图2所示, 包含了正态性假定、3σ准则、小概率原理和反证法思想[3]。

UCL=μ+3σ, LCL=μ-3σ,

P{μ-3σ

利用控制图对过程控制的目的, 就需要获取样本数据, 根据样本数据形成的样本点的位置及变化趋势, 参照判断准则进行分析判断, 给出调整的方法, 并对调整的样本数据继续进行控制图监控, 不断完善和调整, 以达到质量的持续改进。

基于SPC在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系统

1. 量化教学过程

授课的教师可以通过采集学生的听课情况数据统计了解教学过程性能以及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统计数据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 可以根据过程数据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环节与方法,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过程, 提高过程能力, 为高质量的教学过程奠定量化基础。利用SPC技术对指标进行量化从而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价和动态监控。

量化教学过程首先是在提出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确定度量目标, 而由度量目标决定具体的度量元, 通过对度量元的采集, 最终形成教学评价需要的指示器。根据高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一般包括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师德品质等。定量指标可以认定为专业素质数据 (例如考试成绩) 。

在定性指标集合中, 本文采用了教学质量 (专家用) 评价指标集合和教学质量 (学生用) 评价指标集合。专家用评价指标集合由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部分组成, 学生用评价指标集合由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师德素质等五个部分组成。考虑到专家和学生的知识层次、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别, 对专家用评价指标和学生用评价指标的二级指标分别作了细化, 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各指标的权重值不同。以课堂教学质量 (专家用) 评价指标表为表1所示。

根据采集的基础数据, 将这些数据绘制到控制曲线图上, 便可以从控制图中反映出教师执教的能力。通过这些过程数据, 可以让教学过程表达自身的性能和异常点, 随着累积数据的增多, 过程的状态将会更加真实地展现在控制图上。

2. 利用控制图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

本文选用了灵敏度较高的-R控制图, 并针对某高校三个学期对教师H的课堂教学质量共进行专家评价30次 (第一学期10次、第二学期12次、第三学期8次) , 每次由5名专家评价;学生评价数据60次 (第一学期20次、第二学期19次、第三学期21次) , 每次由5名学生评价, 根据量化结果绘制出控制图, 以学生评价结果为例。

近三个学期, 从学生评价的角度教师H的教学过程则出现了几处异常。经过调查, 教师H的学生评价2处得分偏低的原因一个是评价学生认为教师教学的经验不足, 课堂例题讲解不够, 另一个是评价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不足。将意见反馈给教师H, 用以改进工作。

由于通过-R控制图展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异常原因, 通过对异常原因的调查和了解, 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了出现类似的情况, 从而可以保证教学过程的稳定性。当教学过程稳定之后, 可以通过控制图展示的过程能力, 了解与教学目标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距, 改进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通过量化教学过程, 展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 通过对异常情况的了解, 排除造成过程异常的特殊原因, 从而使教学过程逐步达到稳状态。需要说明是, 应用统计过程工具进行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评价研究工作的一项新探索, 肯定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而且教育研究者也应该明确,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些主观因素的干扰是很难完全消除的。因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培养和激励调查人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客观性, 同时逐步改进算法, 尽量做到教学质量评价过程操作性强、结果客观公正。

摘要:统计过程控制 (SPC) 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 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 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 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文章通过将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应用于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进行检测和调节, 并能够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 有效地将原有的评价体系从结果分析转向过程控制, 提高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学过程,统计过程控制,监测监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N].中国教育报, 2001-03-18.

[2]杨晨光.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举行[N].中国教育报, 2004-11-12.

[3]钟伦燕, 韩俊, 刘红.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原理和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4]米子川, 韩秀兰.数据说话:基于统计技术的质量改进[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5]William A.Florac, Anita D.Carleton.Measuring the Software Process[M].New York:ADDISION-WESLEY, 1999.

[6]Wheeler Donald J..Understanding Variation-The Keyto Managing Chaos[M].2nd ed.Knoxville, Tenn.:SPC Press, 2000.

全过程监控体系 篇11

关键词: 初中科学 解题过程 自我监控能力

一、研究的起因

在科学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七年级时学习成绩还不错,八年级时开始退步,九年级时退步明显;有的学生在考试过后,发现很多自己会做的题目都错了;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和老师对答如流,但其作业中错误依然不少……

据调查,以上情况在其他班级都较普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缺乏自我监控能力。经调查发现,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弱既有学生层面的原因,又有教师方面的因素。

(一)学生方面

一方面,对初中生来说,其自我监控能力有待增强。以我校为例,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纯农村生源的初级中学。2012年9月,我对七年级学生(349人)在小学时的作业习惯进行了简单调查,调查问题是:

①你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回家作业一般是怎么完成的?

②你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回家作业一般是怎么完成的?

③你在小学五六年级时,回家作业一般是怎么完成的?

每个问题的选项都是以下三个:

A.是由家长辅导完成的;

B.是你独立完成的;

C.是你独立完成并做完后还会仔细检查的。

调查结果是:

第一个问题:选A的占71%,选B的占26%,选C的占3%;

第二个问题:选A的占45%,选B的占46%,选C的占9%;

第三个问题:选A的占35%,选B的占46%,选C的占1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小学生年级越低,做作业时家长辅导得越多;同时,学生中选C的比例很低。进入初中后,许多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在解题的过程中要进行自我监控。

另一方面,现阶段,初中生的学业负担普遍较重,课后作业较多。如每年寒假作业,我校老师通常是这样布置的:完成学校统一下发的寒假作业本后,四门主课每门课再做一份学习资料,导致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很好的自我监控,只是一味地追求速度,所做的作业就变得粗糙。

(二)教师方面

现阶段,教师的压力很大,像辛勤的园丁每天忙于浇灌自己的幼苗——上课,批改作业上课,批改作业;……有的教师没有时间进行很好的思考,从而不能对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有的教师知道要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却没有时间落实。

我对学生解题过程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旨在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得到提高,并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对策实施

(一)概念的阐释

董奇等在《自我监控与智力》一书中说:“自我监控就是某一客观事物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在这里,自我监控能力,是指学生为了保证解题的成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及解题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解题方案,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并在执行中不断反馈、评估、调节,以保证正确的解题方向,从而正确解题。

(二)培养自我监控能力的具体对策

初中科学课程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包括物理和化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一方面包含知识点很多,涉及面很广,另一方面杭州中考科学的命题方针是:以“能力”立意、以“现实生活与实践体验”立意,着重考核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创新能力。所以要做对习题,就要学生有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我从审题过程和解题过程、题后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课题的实践。

1.学生审题过程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策略

审题的过程主要是阅读的过程,因此如何在审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主要对策有:

(1)点读法

所谓点读法,就是在看题目的过程中,用左手的一个手指(如食指)一个字一个字地点过去,嘴也跟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过去。科学比较理性,题目变化多端,有时一字之差就可使题目意思完全不同,所以在审题过程中叫学生采用“点读法”。在这里,读可以是读出声音来,也可以是默读。因为在考试时是不能发出声音的,所以我一般提倡学生默读。这样大脑时时刻刻地监控,促使学生不漏看题目信息,较好地把握题意。平时看书、做作业,都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养成习惯。

(2)標记法

所谓标记法,即在点读过程中,右手把读到的已知条件、数量等关键地方做好标记。标记可以是在这些量下画横线,也可以是把这些量直接画圈圈起来。做标记,可以让人印象更深刻,有的学生可能就直接记住,可以帮助快速解题。我对学生说,每个人有两只手,在审题过程中要两只手都用起来,不要浪费资源。

(3)经验法

所谓经验法,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可以预料的情况。例如在做选择题时,是要选正解的还是错误的;在计算固体压强时,人行走,受力面积算一只脚,站立算两只脚;在填空题中,题目是要求填写化学式还是名称;在用量筒量取50毫升液体时,俯视读数时,要先看清题目是问测量值与实际值比,还是实际值与测量值比;在看坐标图时,要先看横坐标与纵坐标表示的量,再看曲线和曲线上的拐点;有些计算题,题干很长,信息量大,但问题较短,这时可以先看问题,再看题干。虽然有些情况是可以预料的,对学生来说经验甚少,这就需要平时好好积累。

在审题过程中,点读法与标记法是做每道题目都要应用的,有时只用前两种情况,并不一定把想要的信息全部输入大脑,这时经验法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和补充作用。

2.学生解题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策略

审题后,解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步:制订方案、落实方案和结论检验。按照这个过程,一步一步做下去,对各步进行很好的监控,有利于集中精神做题,同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1)制订方案过程中的自我监控

初中科学题目的难点是易错,所以要先整体思考:题目是什么意思;与以前遇到过的题目有什么异同;会用到哪些知识点;知识点之间怎样建立联系等。我以以下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1: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侵入其领地的其他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并观察和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下表。

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摇 ?摇):

A.雄棘魚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

B.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C.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

D.腹部有红色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监控过程:

方案:先审题,这是一题生物题,似乎在考条件反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及这种行为是不是由基因决定的等知识点。

监察、反馈:从感觉上说,这个方案好像是挺对的,但一看选项,发现A、B、C三个答案好像都对,但有三个答案是不可能的。方案有问题。

控制、调节:只能再到题目中寻找信息,发现答题的要求是“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也就是说,要根据实验结果收集答题的有关信息,不是考书本的有关知识。所以答案D是对的。

例2:松花蛋的制作方法:加工100枚松花蛋,需生石灰500克、纯碱150克、草木灰50克,食盐100克草木灰(碳酸钾)50克、茶叶15克、水1000克。将原料调成糊状,敷于蛋上,密封保存一个月左右即可。为了检验松花蛋汤料混合物中含有NaCl、Na■CO■、NaOH,而且汤料浸出液的量有限时,如何在一份试样中通过连续实验进行成分检验?

监控过程:

方案1:为了检验这NaCl、Na■CO■、NaOH三种物质有没有,事实上可以转化成检验Cl■、CO■■、OH■这三个离子有没有。从哪个离子先开始最后能顺利完成,一般的学生是估计不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妨先从第一个Cl■开始。

监察、反馈:加入硝酸银,先不考虑氢氧根离子,但氯化银和碳酸银都是白色沉淀,无法分辨。所以不能确定Cl■、CO■■都存在,还是只有某一个存在。方案有问题。

控制、调节:可以改成先加稀硝酸,再加硝酸银。

监察、反馈:先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硝酸银,可以确定Cl■有没有,但在同一个溶液中至少不能确定OH■是否存在。所以方案1先检验Cl■有问题。

方案2:从CO■■开始检验。

监察、反馈:先加入过量的硝酸钡,如有白色沉淀可以确定有CO■■,过滤,往滤液中再加入硝酸银,OH■会干扰Cl■的检验。

控制、调节:往滤液中先加入酚酞,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有OH■,再加入过量稀硝酸,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说明有Cl■。此方案正确。

方案3:从OH■开始检验。这里不再赘述。

在化学中,较难的推断题往往可以先定一个物质试试,再换一个物质试试,这样控制调节自己的思维。

例3:一辆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货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总重的0.1倍,货车(含驾驶员)空载时重为2.5×10■牛。求货车空载行驶时所受的阻力大小?求货车以36千米/时的速度空载匀速行驶时,10秒内货车牵引力做的功?当货车以90千瓦的额定功率、9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求货车最多可装载多重的货物?

监控过程:

方案:此题会用到力和运动、机械功率等有关知识和公式。

监察、反馈:用f=0.1GW=Fs=fs公式,前两小题很快做出来,但第三小题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困难。

控制、调节:第三小题思路哪里来呢,从第一、二两小题中来。先把90千米/时化成25米/秒。由第二小题所用的公式W=Fs=fs联想到P=Fv=fv,P和v已知,就可以得到f■。再将f■代入第一小题所用的公式f=0.1G,就可以得到G■,G■=G■-G。

很多物理和化学的计算题,问题设置的过程都是层层递进的,而且大多都是三个小题。第一、二两个小题往往较简单,第三个小题较难;第一、二两小题往往引导我们吃透题意,为解决第三小题作铺垫;当第三小题感到困难时,可以联系第一、二小题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获得正确的解题方案。

(2)落实方案过程中的自我监控

初中科学题没有高中物理、化学题那么复杂,有的题目方案选定后较简单,有的题目选定一个解题方案较简单,而在方案落实的过程中,会由于缺少自我监控而产生很多错误。我以以下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4:在“水藻→水蚤→虾→小鱼→食鱼鸟”这条食物链中,若食鱼鸟全部迁移别处,那么在一个时期内将会发生的现象是(?摇 ?摇)

①在四营养级生物的数目会减少②三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③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④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会减少⑤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减少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增加

A.①③⑤?摇 ?摇B.②④⑥?摇 ?摇C.①③⑥?摇 ?摇D.②③⑥

监控过程:

方案:食鱼鸟全部迁移别处,小鱼没有天敌,数量增加,虾天敌增加,数量减少,水蚤数量增多,水藻数量减少,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最后这条食物链可能会重新达到一种新的动态平衡。

监察、反馈:题目要求“在一个时期内”将会发生的现象。

控制、调节:只要考虑到:……水藻数量减少即可,不用考虑到最后的动态平衡。

监察、反馈:①到⑥句话中,出现了第几营养级,几级消费者等名称。

控制、调节:每个名称具体是指食物链的哪种生物,要仔细核对,然后每句话再和方案对照,最后得出答案是B。

例5:某班同学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对回收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g该溶液于烧杯中,滴入4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3.8%的K■CO■溶液,滴入K■CO■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1)所取40ml溶液中HCl和CaCl■的质量。(2)实验结束后,若将烧杯中的物质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

监控过程:

方案:审完题后,此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且所用的化学方程式较基础,即2HCl+K■CO■=2KCl+H■O+CO■↑CaCl■ +K■CO■=2KCl+CaCO■↓

监察、反馈:第二小题学生的正确率较低。如学生会这样做(设略,计算过程略)。

2HCl+K■CO■=2KCl+H■O+CO■↑

138?摇 ?摇 149?摇

10g×13.8%?摇 x

x=1.49g?摇

CaCl■+K■CO■=2KCl+CaCO■↓

?摇?摇 ?摇149?摇 ?摇 100

?摇?摇 ?摇y?摇 ?摇2g

y=2.98g

生1:总固体质量:2.98g+1.49g+2g=6.47g

生2:总固体质量:2.98g+1.49g+10g×13.8%=5.85g

生3:总固体质量:2.98g+2g+10g×13.8%=6.36g

生4:总固体质量:1.49g+2g+10g×13.8%=4.87g

在计算总固体质量之前,在草稿纸上列一下,固体质量=CaCO■+KCl+KCl+K■CO■,防止固体质量漏掉,然后再计算。

控制、调节:总固体质量:2.98g+1.49g+2g+10g×13.8%=7.85g。

例6:1個标准大气压下,完全燃烧2.1克柴油(q=3×10■ /kg)给500克72℃的水加热。假设没有热量损失,水的温度能升高多少(?摇 ?摇)

A.28℃?摇 ?摇B.30℃?摇 ?摇C.100℃?摇 ?摇D.102℃

监控过程:

方案:此题主要利用Q■=mq和Q■=cm△t两个公式计算。

监察、反馈:Q■=mq=6.3×10■,再从Q■=cm△t中计算出△t=30℃,题目是要求升高多少呢,还是升高到多少?再去题目中看一下。

控制、调节:发现是求升高多少,即△t=30℃。

监察、反馈:看了选项后会发现,选项A加上初温刚好等于选项C,选项B加上初温刚好等于选项D。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温不可能是102℃,最高只能到100℃。

控制、调节:△t=28℃。

(3)结论检验过程中的自我监控

在解题过程中,有时监控不到错误的地方,这时结论检验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时最后的结果比较繁琐,就应该再检验一下,解题过程中有没有计算错误、信息遗漏等。比如例5中,在总固体质量得出之后,再回过头检查有没有漏掉的物质,因为在解题过程中,肯定感觉有好几部分固体质量加起来,应该想到会不会漏掉什么。在做选择题时,有时审完题目就知道答案,一看选项A是对的,马上写上。这时的答案是需要检验的,即必须先看完四个选项,因为看完其他选项时,会发现之前有些问题没有考虑到,选项A是错误的。例如:

做某实验时需要量取95ml的水,最好选用下列仪器中的(?摇 ?摇 )

A.100ml的量筒 B.100ml的烧杯

C.50ml的量筒和滴管 D.100ml的量筒和滴管

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这道题有很多人选A,作业发下去之后很快都订正对了。我去问原因,错掉的学生中,大部分都说只看了选项A,而且当时也没想到要用滴管,以为对了就选上了,其余三个选项根本没有看。

在做填空题时,学生一般把题目看到横线为止,然后直接把答案填在横线上。事实上,这时答案需要检验,看一下在横线的后面有没有条件限制。比如学生看完题后,认为答案应填“变大”就写上去,没有注意到横线后面给出的备选答案是“增大,不变,减小”;如果写了“变大”很可能就被扣分。所以,学生不能闭着眼去回答问题,结论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3.学生题后反思中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策略

通过做题目,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巩固,从而提高相应的能力,所以题后的反思监控是必不可少的。科学这门科知识点较多,这个知识点熟不熟悉?这道题目是用什么方法做的,以前这样的类型有没有做过?这个实验题,书本中有没有?有什么差异?这道题用了什么思考方法,如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另外,对做错题目,要建立纠错本,这样更好地监控错题:是什么原因错的,是大意错的,还是真的不会?如果是真的不会,则需要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好好地解决问题。有位学生在纠错本上是这样反思监控的:

从以上反思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理解了这道题目的意思。

三、对研究的成效分析

(一)自我监控增强学生解题的自信心。

现在科学练习中的题目,有的内容很长,而有的前面冠以很现实、很前卫的科学信息知识,造成学生有很大的畏难心理。例如实验室有一保管不当的试剂瓶,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无机试剂。小宏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猜想,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有关内容见下表:

请你参与这一探究活动,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小宏的猜想二是:?摇 ?摇?摇 ?摇?摇 ?摇?摇。如果猜想成立,则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摇 ?摇?摇 ?摇?摇 ?摇?摇。

(2)小宏的猜想三是:?摇 ?摇?摇 ?摇?摇 ?摇?摇。如果猜想成立,则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摇 ?摇?摇 ?摇?摇 ?摇?摇。

(3)小宏同学对猜想一所描述的实验现象和作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请判断并说明理由。?摇 ?摇?摇 ?摇?摇 ?摇?摇。

(4)除了小宏的三种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模仿上述过程,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验证你的猜想,将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课题实践到九年级的第一学期时,我问学生对这道题在难度上有什么感受?除了少数几个人,其他学生都说不难。有两个学生是这样说的:

生1:看上去好像很难,仔细看看其实不难的。以前我看到这种又是实验又是表格的题目,马上就投降了。

生2:以前我以为这样的题目很难,题目也没有耐心看完。现在我知道这道题字虽然有点多,但做起来一点也不累。因为做第一小题时我只需要看表中第二行就可以了,其他信息不需要管。做其他几小题也一样,只要管相应的信息就可以。

从以上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增强了他们做题的自信心。

(二)自我监控提高学生科学的学习成绩。

我对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7、8班)进行了教学实践。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后,与另一个老师任教的两个班(11、12班)成绩进行了比较,我班学生的成绩显著提高。详见下表:(两次考试试卷均来自区教研室,均为片统一阅卷。)

表一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

表二 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满分为180分。

(三)自我监控具有广泛的迁移性,提高对其他学科作业的监控能力。

科学解题时,为了保证解题的成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及解题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解题方案,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并在执行中不断反馈、评估、调节,保证正确的解题方向,从而正确解题。由于学生对不同类型实践活动进行监控、调节的实质是相同的,因此自我监控具有迁移性。习惯成自然。例如在做其他學科的习题时,学生在审题时会自然而然地使用“点读法”和“标记法”。在课题实践过程中,不仅明显改善了学生在科学解题过程中自我监控的能力,而且由于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迁移,也同时提高了他们在其他学科作业中的监控、调节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志山.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5).

[2]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9.13.20.21.

[3]教学指南编写组.初中科学教学指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前言.

强化运营过程中的监控管理 篇12

企业监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监控管理意识淡化。表现在重权力运营, 轻权力监督, 重经济运行, 轻运行检查, 重简政放权, 轻放权后的督查监管。

2.权力过于集中。企业主要领导人往往一人拍板定案, “一支笔”确定“通行”, 既是老总又是“家长”, 淡化集体决策制度, 导致决策管理偏离科学轨道, 权力高度垄断, 经理办公会、监事会、董事会形同虚设。

3.制度缺陷。口头强调的多, 形成制度的少, 即使有制度, 也是执行不严, 有人违反了制度, 管理力度不够, 也就使制度的约束力差了, 渐渐的制度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4.监管渠道不畅通。纪检、监察、审计、风控、财务等职能部门, 受不同分管主体的管理, 职责交叉重叠、分辨、界定模糊, 监督相对乏力。

5.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性差。部门之间, 部门与工序之间, 上一道程序与下一道程序之间, 相互程序之间, 缺乏制约又缺乏沟通, 使环节之间协调性差, 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率。

企业失控状态下的风险

企业运营过程的风险大致可分为五种:

1.组织架构风险。源于企业管理层的更迭, 企业文化与沟通, 组织结构与责任配置, 企业持续发展战略计划, 特别是主要领导人更换后的管理不到位。

2.运营程序风险。源于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中的薄弱环节, 特别是重点环节的管理混乱。

3.专业技术风险。源于企业运营过程中, 专业技术上的不完善、不精细或技术失败, 管理软硬件上的欠缺, 特别是重点项目上的技术不成熟。

4.人力资源风险。源于员工的责任和能力的不佳, 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等, 特别是重要岗位上的人才缺失。

5.外界压力风险。源于企业外部环境, 如自然灾害、政策监管、政策法规变化、外部欺诈等, 特别是外界情况突变给企业运营带来的威胁。企业运营风险管理, 并不是游离于企业经营活动之外的管理与控制活动, 相反, 运营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运营活动的全过程。因此,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 就是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过程。近期, 中石油被查的高管, 都曾负责过上游勘探开发业务, 并在相应的油田和勘探开发公司有工作经历, 业内人士称, 油田勘探开发中有很多业务和销售采购事宜, 历来被认为是最“肥”的, 正是这些权力让他们拥有了很大的寻租空间, 这些领域也是腐败的重灾区。与权力相对应的却是央企监管的缺位。国资监管中, 最关键的是出资人监管, 这是沿用了政府监管的形式和路径, 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资人”的内生性态度、责任和动力, 不能发挥“出资人”代表那种近身监督、全程监督的作用。失去监督的权力最终要走向腐败, 中石油几位高管的结局证明了这一点。

企业如何防范运营风险

企业风险存在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疏忽和纰漏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为了防控风险的发生, 企业必须严格把握以下几点:

1.建立风险监控体系。企业应根据所在行业特点, 全面分析运营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并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 建立科学的、规范的风险监控体系。

2.确定风险存在的部位及重点事项。这些内容大体包括:供应部门的企业供应商审定及原材辅料采购、销售部门的产品定价与销售、人事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投资部门的新项目开发、技术部门的技术与革新、财务部门的大额资金审批、经理办公会、董事会决策层的重大事项决策等, 这些风险部位及重点事项确定后,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这是风险控制的首要过程。风险评估不仅要有风险评估的结论, 还要对未来的控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措施办法。

3.制定风险控制制度。制度是管长远的、管根本的, 用有效的制度来控制风险的发生。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 就是要建立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针对企业运营全过程的流程来设计。首先, 进行流程确定;然后, 用制度来规定流程的操作程序, 制度控制流程的过程, 就是控制“不同人的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 确保企业全部流程的风险可知、可控、可承受。

4.重点部位、重点事项、实施重点控制。企业运营过程中, 有许多重点部位、重点事项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但决定着企业能否健康运营, 还影响到企业整体效益水平发展趋势。这些重点部位、重点事项控制松懈或失去控制, 企业将受到致命的伤害。比如:供应部门的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不仅决定着产品成本的高低, 产品质量的好坏, 更重要的是采购市场的潜规则及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这些更容易影响管理不规范的企业, 这种买卖一旦成交, 害了企业, 害了员工。再如:集团公司管理形式的企业, 集团公司对参股企业的把控也是非常重要的, 集团公司除按照与参股企业确定的公司章程, 履行职权外, 还应对参股企业的产供销, 财务, 投资等重点部位, 实施不同形式的监督控制, 防止因失去控制而造成投资收益的损失。为了强化对企业运营中重点部位, 重点事项的控制, 企业应分门别类制定单独控制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三重一大”制度, 原材料集体采购制度, 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项目可研评价及项目后评估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 集体决策制度等等, 这些制度执行起来针对性强, 很容易操作。另外, 企业除了运用单独制度加以控制的同时, 也应从统揽全局、掌控全局的角度推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是提升企业整体管控水平极为重要的系统工程。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彼此间的互相制约原则。一项经济业务的完成, 不能只由单独一项程序完成, 需要彼此之间至少两道或更多的程序才能操作完毕。在横向操作上, 最少由相互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 使得该部门或人员被另一个部门或人员制约;在纵向操作上, 最少由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来完成, 左对右负责、右对左制约, 下对上牵制, 上对下监督, 形成彼此间的相互制约, 一旦出了问题, 可以马上确定责任主体。

2.相互之间的互相配合原则。部门与部门之间, 上道程序与下道程序之间, 部门中的不同岗位之间, 相互关系的环节之间, 都必须相互配合。办理各项业务在程序上要紧密衔接, 注意时间节点, 不可因程序延长或中断, 造成经济业务失去有效性和及时性。互相配合原则是互相制约原则的延续和基础, 互相制约需要互相配合, 互相配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互相制约的全部程序, 达到最好的工作效率。

3.定编定岗原则。企业应按照全部运营过程的流程, 科学的、合理的设定部门和人员编制, 确定全部程序中的若干个岗位, 并根据岗位的职责权限, 确定操作程序, 规定完成程序的标准。形成程序有岗位、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工作有标准、运营有检查、结果有奖罚的运营格局, 增强每位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提高工作效率。

4.注重效益原则。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控制所需要的成本要小于控制所带来的收益, 用较小的投入获取尽可能最大的产出。

5.制度不断创新原则。企业内控制度一旦确定下来, 不能随意变化和更改, 而且, 在执行过程中不能走板走样。但是, 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在此应强调的是, 企业应在发展战略、品牌建设、核心竞争力打造、盈利水平提高上, 不断地创新、修改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使企业内控制度不断适应市场的需要, 符合国家不断出台的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

6.违者必究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构成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企业全体成员, 包括上至领导, 下至员工, 是一套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管理工具, 人人都要遵守, 人人都要应用。过去, 有许多企业运营风险的发生并不是没有相应的控制制度, 而是执行者无视制度违规操作, 所以,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规范这种违规操作的行为, 违反制度必须严肃处理, 从根本上形成不能违规、不敢违规、没有违规缝隙的运营氛围。

7.风险预警及风险应急原则。为防止风险的发生, 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必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对程序的监督, 发生风险苗头, 应在第一时间逐级上报, 研究控制措施。同时, 一旦发生风险, 应采取风险应急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上一篇:佛教经济下一篇:地区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