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全过程

2024-08-14

课堂教学全过程(精选12篇)

课堂教学全过程 篇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加强课堂教学改革,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多年的教研实践让笔者认识到, 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有: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内容“繁、难、偏、旧”,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单边活动, 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此, 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意识, 并真正落实到教学之中,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动口、动手、动脑, 并亲自参与教学活动。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教师、教材、学生三方面观念的转变, 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

1. 转变传统的教师观。

传统的教师观过分强调教学过程, 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 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兴趣、自由选择、个性差异以及他们的创造性, 简单地把学生看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 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推进素质教育, 必须转变旧的传统的教师观, 树立新的教师观, 这是关键的一环。新的教师观, 即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辅导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它要求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教师要研究教法, 重视学生的学法, 更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 并摆正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关系, 恰当处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这对矛盾, 让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消化教材、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 转变传统的教材观。

传统的教材观是以教材为中心, 把教材看成教学的法定依据, 一方面教材内容“多、深、难”,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以本为本”、“照本宣科”。课堂教学要推进素质教育, 必须转变传统的教材观, 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掌握教学大纲, 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化繁为简”, 以适应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要求。总之, 只有突破传统的教材观, 才能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3. 转变传统的学生观。

在传统的学生观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素质教育下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 因此, 教师应致力于全体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发展, 致力于创造宽舒、愉快的“教与学”的氛围, 致力于发展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 不放过任何一个思维的火花。

目前, 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重讲解而轻学生主动探索、重书本知识灌输与记忆而轻学生已有经验与主动建构、重知识结论教学而轻知识发展过程、重师生互动而轻生生互动的倾向, 从而导致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例如,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通过学生的阅读、操作和记录使学生获取信息、产生问题, 并通过思考提出问题, 进而回答问题, 从而获得科学的结论。总之, 要尽可能地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为学生独立探索和掌握知识的过程,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二、情感交融、教学民主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过程是实现信息传输和接受知识的过程, 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 也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共鸣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心理意义上的教学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课堂教学中, 只有师生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 特别是教师要以情激情, 以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尊重、要求、期待去激发学生的爱师情感, 才能收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需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融洽师生之间的情感, 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的胸怀, 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 还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 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 不要轻易做出否定的评价。只有这样, 才能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设计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

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要求改变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单纯的师生接受模式, 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时间及程度。主体参与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来。从教学活动方面来讲, 要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达到一定的质和量, 要规定一个师生活动量的合适比例, 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道练习题的设计都应考虑和落实主体参与的问题, 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时间, 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 给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 给学生表达意见的机会, 特别要给学生质疑与提问的机会。通过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实施,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 学习方法与策略有了改进, 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得以形成, 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有了发展, 这才是学生主体参与的本质展现。下面分述之:

第一, 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人格的空间, 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应有人格独立的一席之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性格孤僻而歧视他;独立思维的空间, 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 学生不能回答的也要循循善诱, 不能包办代替。

第二, 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是多方面的:一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 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 让他把相关材料重新组织或转换, 使他得以超越现象、发现规律和联系, 这样信息才不至于流失, 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做到人人参与, 双向交流、教学共振, 听、说、读、写相结合, 论 (讨论) 、演 (演示) 、作 (操作) 、板 (板书) 相统一。

第三, 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一是展现个性, 如开设“学科沙龙”;二是展现能力, 如编导课本剧;三是展现学业成果, 如举办小发明、小制作展等, 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总之, 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其独特性, 不注重个性差异、没有对学生进行个体独特性的培养和发展是显示不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课堂教学全过程 篇2

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只有以精细化理念管理教学全过程,才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年来,我校精细化管理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开展了“研学创”活动,取得了一定实效。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发挥村校长的主观能动作用,切实开展好“研学创”培训活动。学期初,我们组织召开了“三课一研”活动阶段总结大会暨“五个年”活动启动仪式。学校领导对于精细化管理工作和“研学创”活动进行了专项布置。通过集中培训,使全街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目标。培训后,村校长(组长)按照总体部署开展了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等一系列活动。由此,实现了“研学创”活动的全面实施。

二、发挥各类互促联动作用,切实开展好“研学创”实践活动。

1、发挥街区互助组的互促作用,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本街区的“研学创”活动主要是以教研互助组形式开展活动。我们按照地理位置实行区域划分,建立了四个教研互助组。各组长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的具体活动。九年制学校则由教务主任和教研组长共同负责组织教师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活动,促进了全街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了全街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

2、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促进全体教师的快速发展。我校现有三位省级骨干教师、两位地区级骨干教师和一位市名师培养对象,还有七名市级“全天候”教师和十九名市级优质课教师。为了发挥好名优教师的带动作用,我们开展了以“名优教师观摩课”、“ 骨干教师

展示课”和“优秀教师示范课”等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活动紧密结合“三课一研”和“每人一绝”练功活动。通过开展活动,促进了全体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3、发挥城乡共同体的辐射作用,促进城乡教师的均衡与同步发展。为了引领教师加快步伐更快更好地发展,我校曾与**小学、**中心校、**学校、**校等结成了教研共同体。我们定期联合举办各类教研活动。举办活动时,我们都会组织一批青年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通过联合行动,促使我校广大教师能够与城镇教师同步发展。

三、实施“研学创”一体化战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研学创”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把“研学创”活动与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够快速提高。

1、走“研学创”与教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①开展研究活动,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为了使“研学创”活动与科研有机结合,我们把科研课题研究纳入常规化管理范畴,加强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我们要求教师把“研学创”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作为研究课题。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实践——反思——总结——应用的思路,做好课题研究的成果积累。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②开展教师拜师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采取了教师结对子的拜师活动。安排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志作为一般教师的导师。平时工作中,师徒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师徒间能够经常性地相互切磋、研讨和交流“研学创”活动经验和教学技艺,以此共促互进,共同提高了教学效率。

③开展合作研究型的“研学创”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集体备课是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保障,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佳途径。为此,我们采取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的合作研究活动。经过不断摸索,我校初步形成了特有的研究模式。即面向全街的跨年级跨学科集体合作研究;面向教研组的同年级集体合作研究;针对英语学科的中小学衔接集体合作研究等。相关领导经常参加各种类型的集体合作研究活动,每次的合作研究活动都以主题研究的方式进行。一个阶段以来,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优势的互补和课程资源的共享,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开展“研学创”实践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主要以区域互动、横向联合、整体观摩等不同方式开展“研学创”实践活动,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多种方式并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保证“研学创”活动的时效性,我们多种方式并举,帮助教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1、跟踪指导性听课,帮助新教师优化课堂结构,保证了教学质量。我们在师徒结对子帮教的基础上,业务领导能够经常性地深入到新教师的课堂听课。有时连续课节的跟听,帮助他们优化课堂结构,完善教学方法,保证了教学质量。经过细心指导,这些新教师都能够很好地胜任本科教学工作。

2、随机调研性听课,帮助全体教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用随机听课的办法,及时获取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

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我们采用这一做法取得了实效,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精益求精,课堂结构更加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验收指导性听课,帮助名优教师优化课堂结构,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依据市局“三课”评价标准,组织专业人员对于全街任课教师进行了验收指导性听课。听课以后,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使其进一步完善课堂结构,不断迈向更高层次。验收指导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验收活动,加速了教师优化课堂结构的步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让人文色彩贯穿美术教学全过程 篇3

关键词人文意识评价教学

美术新大纲体现了美术课的教育特征,强调了美术教育的人文主义色彩,侧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更有效地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陶冶高尚情操,树立健全人格。要在美术教学中体现人文性,本人以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在教学思想中渗透人文意识

首先,教师要努力建立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始终渗透人文意识,这是一个必然的前提。

教育人本论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人本论包括:

1.尊重。不仅要尊重优秀生,同时也要保护所谓“差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

2.关心。就是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一视同仁地爱护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之中。

3.理解。善于置换角色,将心比心,不求全责备,对学生成长过程有失偏颇的行为予以理解。

4.相信。相信是尊重、关心、理解的集中体现,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千方百计给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他们达到自己努力的高度。

二、在教学内容里发掘人文内涵

美术教学内容对学科本位的注重,会忽视教育的情意性,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水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要改变教师学科大于教育的观念,努力从教学内容中发掘人文内涵。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主要内容,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蕴含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作的美术作品中。因此可以通过美术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单纯的技术教学是缺乏人文色彩的,所以教师不能把美术作品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将美术教学视为简单的技术训练;而要把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在接受技能训练的同时,能从美学、哲学等人文学科的高度去观察和处理所感受到的艺术美,促进学生加深对美术本质规律的认识。让他们从灵魂深处去体悟艺术创造的真谛。

三、在教学方法上贯穿人文关怀

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普遍的人文关怀。具体表现在:

1.发现人的价值。学生对自身的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必须通过教育进行引导,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些人文的、非智力因素的价值取向,诸如对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感情、动机的培养,都是教师教学走向成功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需要获得知识技能,更需要人文关怀。

审美教育应该是达成素质教育中人文关怀目标的上好途径,也是新教育理念运作的突破口。审美教育所特具的陶冶性情、开发智力、培养意志、增进健康的功能以及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影响力、深远性等特点,在教育理念中烙进强烈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2.发挥人的潜能。每一个人都具有优秀的潜能,这是现代人本主义的一块基石,具有可能性的潜能必须通过教育的发挥,才能实现其向现实性的转化。课堂上要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①让学生看。要求学生边看书边提问,正问反问提出不同看法。②让学生讲。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讲得出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讲,老师不包办代替。③让学生思。教师引导在前,讲解在后,学生独立思考在前,听讲在后。④让学生议。让学生讨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⑤让学生做。按懂、会、熟、巧的顺序分阶段有计划地训练,按由易到难,由高到低,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进行⑥@让学生评。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劳动过程和成果,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进行恰当的评价。

3.发展人的个性。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共同心理背景下,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独特色彩。但个性的发展不是自发的,它必须成为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以便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加以培养。教师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研究近年来国际国内的教学新形势、新动向,并紧密结合自己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与学生结成朋友般的关系。

四、在教学评价中突出人文精神

课堂教学全过程 篇4

1. 教师要真正退出“独唱会”的舞台

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需求, 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 把重点、难点嚼碎, 再一点点地喂给学生, 让学生被动地学, 缺乏自主独立的学习、实践和体验。教师不仅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也把学生独立的思维和想象都剥夺了。由于学生被动地学,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思维不活跃, 师生难以产生共鸣, 教学效率低, 甚至让学生丧失应有的质疑能力。现在中学生思维灵活, 获取信息的渠道广, 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在课堂上会做得很好, 所以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 不要担心学生“吃不饱”而拼命灌输, 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课堂真真正正交给学生, 把“独唱会”变为“大合唱”。比如, 在“元素周期表构成”的课堂教学中, 与其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它由几行、几列构成等, 不如设计多个问题, 让学生分组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简单总结, 然后每个学生各画一张元素周期表, 在组内互相点评、纠错, 组间举行比赛, 看哪一组全画对的学生多, 让画错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诸如“元素周期表有18列为什么只有15个族”“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吗”“过渡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等问题无需教师讲解, 学生自己即可解决, 自主学习效果很好, 同时获得的知识远比只看元素周期表多, 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2. 采用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采用开放式教学, 首先,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以不同方式刺激学生的多个器官, 让学生耳目共用、手脑并用。其次, 教师要设计好开放性问题, 循序渐进, 多角度设问, 比如原电池负极的确定, 一定是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判定吗?再次, 补充Cu—Al作为两极材料分别在稀硫酸、冷的浓硝酸做电解质溶液时的原电池实验。最后, 要改变评价方式,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要用过于简单的对或错来下结论, 可以从举手回答问题情况、资料收集情况、探究实验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主动向老师和同学提出问题情况以及课堂讨论情况做出评价, 让学生尝试到参与课堂教学的快乐, 以便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得以持续。

在实施开放式教学中, 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营造宽松的参与环境, 不要唯师独尊, 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发扬教育民主, 这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保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是教师精心引导的结果和殷切的希望, 学生在答题时出错, 不要急于否定, 应该耐心细致地分析学生思维的全过程, 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 让他以后敢于开口, 乐于开口。教师要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激励和感染学生, 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的反馈, 形成稳定的、深刻的、积极的内心体验。

3. 引导质疑,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激发学生质疑, 是推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动力。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萌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堂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敢于提出问题, 逐步养成敢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 这些才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表现。比如, 在一定温度下, 在稀释醋酸钠溶液过程中, C (H+) 、C (OH-) 是否都变小?如果变化不一致, 如何解释?在课堂上, 教师通过多层次的设问, 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和疑惑, 引导学生全面而深刻地去理解, 于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了起来, 不是被动的, 而是在教师的带领下, 主动参与到了学习中去。

质疑的不仅仅是教师提出的问题, 还有权威, 比如对教材与答案,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勇于探究。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 更要鼓励学生向教师、同学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永久动力。

4. 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生动、有趣、刺激的实验, 对好奇、求新的学生有着磁铁般的吸引力, 这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己亲自参与到实验的时候注意力才会最集中, 思维才会最活跃, 当然学习效果也才会最好。实验是需要亲自动手去参与的, 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本身就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 甚至加以探究, 也可以让学生多做自主创新的实验,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亲身参与的学习是灵活的、生动的, 这样的学习, 会让学生有积极尝试的欲望, 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 学生是真正的主人, 也真正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所以, 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把“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篇5

把“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阮美好

对于质疑问难的教学研究,我国自古就有优良的传统,《论语・为政》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人张斌则曰:“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明代张洪等云:“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确,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学生的质疑过程,是一个积极创新的思维过程。叶老也曾说过:“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他的话表明,教师只有善于抓住学生疑,进行“相机诱导”,学生才会兴趣大增,熟读精思,热心研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火焰充分地燃烧呢?凝聚于心的疑团促使我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总结,反思。终于得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诱导学生寻找质疑的突破口,抓住关键词句,从粗到细,从表到里,从浅到深地质疑,以疑促思,借助个人的独力与集体的合力释疑,达到学习目标,掌握学习语言的规律:“无疑――生疑――无疑――再生疑”。教学过程由一个个基本操作程序组成:诱导――质疑――思考――释疑――推进。表面上看该程序在循环往复地进行,实际上,这些基本程序就像一个个扣子,环环相扣,是学生思维探索活动步步深入的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充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思考,尝试自己释疑,探索语言文字规律,感悟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敢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课前集疑,指导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的能力,往往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确,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过程。学生结合“预习”,借助工具书以及已经掌握的方法自学课文,明确课文类型及特点,写下不懂的问题。老师收集疑问,作为备课的参考,还对好的质疑作肯定的评价,对提得不妥、不好的问题加以修改、指点,提示可质疑的地方,如课题、标点、重点词句、看似矛盾处、描写的空白处等。并在适当的环节作质疑示范,如《穷人》第一段的关键词“心惊肉跳”:桑娜在什么情况下感到心惊肉跳?她为什么感到心惊肉跳?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等等,由于有了老师的帮助、扶持、肯定和示范,学生从不敢问到大胆问,从不会问到会问,质疑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其次,学生根据教师的质疑评点再次预习。这是预习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带着疑问思考,尝试解开疑难,这样就使预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化。如《穷人》,由于课文中心鲜明、感情浓郁,大多数学生在一次预习中准确把握了探究点――体会穷人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可贵品质。在此时,学生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尝试从多角度思考、分析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了。

二、以疑为扣,组织教学

某一环节的质疑,只能满足于学生思维的瞬间活跃,是不够的。明代张洪等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如何让学生节节有疑,节节质疑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疑作为阅读教学的主线,相连的扣,推动整个教学进程,让学生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得到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动力和精神。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情。我通过语言描绘及各种媒体,触动学生的情感,如《穷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故事,发生在旧沙皇俄国的故事,主人公一家在生活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见到邻居惨死,毫不犹豫帮其抚养遗孤。你们见过这样的穷人吗?激发了学生的同情与敬佩之情,也引发了他们心中的疑问: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第二步,巧妙设悬,导疑。学生步步推进的质疑,离不开教师相机诱导。如《穷人》,课始,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课文思路入手质疑:文中的穷人指谁?他们的生活怎么样?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

课堂教学全过程 篇6

关键词:全过程;参与;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17-01

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要求创新职业教育评价考核制度,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为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及职业教育发展,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最适合、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活动,提高中职课程教育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提升综合能力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要从正确的方法、手段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使学生乐学、好学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播放教学视频渲染情境、巧用教学课件展示情境等。而学习动机则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创设情境赋予了教师更多的创新空间,教师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构建者。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主体,过程的实施者,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协调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为学生的参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心理品质、身体素质及家庭环境等教育教学的基本因素。其次要了解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培养目标,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方案,以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淡薄,在学习中很难获得成就感,且学习意识淡薄,课前从不预习,课后也从不复习。但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很强,接受新鲜事物也很快,合作协调能力强。根据这些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小组特点,分配每个小组力所能及的任务,通过每个任务的完成,激励小组的成员,培养学生的成就感,鼓励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使他们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主动获取知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自主探究学习是他们及其缺乏,又亟待提高的学习能力。因此,想要运用自主探究,老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下达适度的任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从而获取知识。这里要注意的是,选择的任务问题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同时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而且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太大的问题他们不感兴趣,而难度太小的问题又激不起他们的兴趣。

2、合作讨论

合作学习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讨论则是合作的前提,只有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增强学习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讨论也是中职学生最擅长的,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间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合作讨论的重点是合作。想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二是要让学生公开承认别人的劳动,三是要让他们学会为别人着想。

合作讨论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有效利用竞争,将竞争转化为学生向上的动力。合作学习中的竞争包括小组竞争和组内竞争。老师要把传统的组内或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效利用小组的竞争,增强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小组的整体水平。

3、实际运用

鼓励学生将探究、讨论、合作后得到的结果付诸于行动,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里老师要对小组合作实践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的帮助。

四、做好评价

利用每次教学评价,比较各小组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变化情况,比较研究前后学生对课堂教学参与的情况,进一步完善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的具体方法策略,通过不断的改进教学实施手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老师要给学生准确的适当的评价,就算完成一个小任务也给一定的鼓励和肯定,甚至最后失败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评价不仅对小组进行、还要对小组中的每个人进行。不仅老师对学生进行,学生也要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评价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特别是中职学生,由于他们在学习中缺乏成就感,因此肯定对于他们来说,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参与学习以后的成功与进步。

总之,通过全过程参与,要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1] 盖 野.高中数学新课标下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J].赤峰学院学报,2008,(12).

让质疑贯穿教学全过程 篇7

一、课文题引疑, 让质疑成为激活思维的序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 由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往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 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 在揭题读题之后, 我立刻引导学生:“读着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了起来:“天游峰在哪里?”“天游峰的扫路人长什么样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质疑。在激励学生质疑的同时, 我将学生的疑问进行梳理, 又还给学生, 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读书, 既感到新奇、有趣, 又会主动投入, 这样的质疑设计, 成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彩序曲。

二、重点句设疑, 让质疑成为自主探究的旋律

抓住了重点句子就等于找到了理解课文重点、难点的突破口, 从而快速达到教学目标, 实现真正的高效。在初读课文后, 教者可先设“疑”:“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的内容?”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以后, 教师再引导学生由句子质疑, 探究课文的主旨。如, 教学《北大荒的秋天》这课时, 让学生自读课文, 找一找课文中哪一句话说明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特点。学生很快说出:“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这时引导学生由这句话质疑:

师:读这句话, 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北大荒的秋天很美。

师:读这句话, 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生:我想知道北大荒秋天美在哪里。

生:课文是用秋天的哪些景色来表现北大荒的美的?

师: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 相信你们会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到答案。

(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自读探究中)

三、关键词征疑, 让质疑成为品味文字的强音

一堂优质课, 关键在于处理语言训练点时要放手让学生对关键词进行质疑。如, 教学《槐乡五月》这课时, 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写槐乡孩子的句子:“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 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 发辫上戴着槐花, 她们飘到哪里, 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教者抓住契机发问:

师:读到这儿, 爱思考的学生心中一定有疑问, 谁来说说心中的问题。

生:这句话描写槐乡姑娘走路为什么不用“走”, 而用“飘”?

生:对, 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香味才会“飘”呢?

生:不仅是香味会飘, 仙女走路也可以用“飘”。

师:是呀, 槐乡小姑娘又不是仙女, 她们走路为什么会“飘”呢?

生:因为槐乡小姑娘的衣襟上别着槐花, 发辫上戴着槐花, 她们身上香气扑鼻, 所以走到哪里香气就飘到哪里。

师:你认为飘的是香气, 不是小姑娘。

生:我认为飘的不仅是香气, 还有小姑娘轻盈的步伐。

此处的质疑设计, 问题出自于学生自己心中,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使问题在后续的自主、互动探究中得以解决。

课堂教学全过程 篇8

如2013年全国某语文教学大赛《云南的歌会》的教学, 选手在一个时长仅4分钟的片断里提了17次问:对歌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多是”? 唱歌的方式有哪些呢?什么叫触景生情?对歌的形式怎么样?说明了对歌的人什么样的特点?你觉得对歌时最要注意的是什么?这样的年轻歌手是特例吗?“多的是”表现了什么?写出了年轻女子什么样的特点?……像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虚假的分析教学”, 典型的“碎问”, 典型的走过场, 典型的浪费时间。不仅仅只是阅读课, 连作文课的教学也大都如此。观察大量的阅读教学课, 甚至包括名师的课堂教学, 每节课大约都少不了、不低于几十次的“问”。

“零碎提问”这种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 其实是一种低劣的教学手段, 它形成一种貌似“课文分析”的活动, 其实并没有用有力的设问去激励学生思考。与教师的碎问形成对应的是学生的“即时碎答”, 所答内容也只是随机取自课文内容, 大多数是一种简单摘取式的回答, 既非分析, 又非欣赏。

日常阅读教学基本上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虚假的几乎没有训练力度的“分析教学”中进行着。其危害之处在于教 学内容肤浅, 在于教师没有用提炼的方法整合课文的教学资源, 更在于教师的教学习惯依然只是“教课文”而不是“用课文教”, 于是着眼于课文的基本内容反复提问, 形成教师与学生无数次的单个对话。其本质的特点是所提之问没有思考的价值, 没有训练的力度, 形成不了学生体味课文、赏析文本的实践过程。

最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是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 即课堂上的“碎问碎答”如此盛行, 而“语言学用”的教学却难登大雅之堂。

我们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几乎见不到着眼于提高学生语言学习与运用水平的教学方式、活动方式与课型系列;公开标示自己的课是“语言学用”课的教学设计也基本上见不到。

这就是一个极大的误区。中小学的语文课, 不重视、不研究、不实践“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的教学, 却习惯于、热衷于浪费大量时间的浅显的虚假的“分析”!

幸好教育部2011年版新课标在此方面有了重要突破, 对“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进行了非常切实的定位。

课标首先在“前言”中明确地指出: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首要的一句是“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句话开宗明义, 指向明确, 肯定有力, 前所未有。有力地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最为本质的任务。不仅如此, 还接着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说到这是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有力地强调了其重要意义。

课标接着又用“课程性质”这样专门的一节进行了如下表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段专门的文字, 准确而简洁地表述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 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最有意义的表述, 就是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 即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种极其正确的理念与要求将有力地指导我们认真回归 语文教学的本质。

大面积上的语文课堂教学, 应该开始扭转错误倾向, 应该开始“转型”, 应该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学生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

所谓“好课”的教学设计, 一定要表现出其基本特征:非常重视“语言学用”教学, 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利用课文设计学生的“语言学用”活动, 作为教师而言, 需要细心地做好三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一是需要对课文“语言学用”的教学资源进行逐课的提炼、分类、整理, 从而开阔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

如冰心《 观舞记》 中的“语言学用”资源的提炼:

1. 字词认读资源。

颦蹙 (cù) 粲 (càn) 然

嗔 (chēn) 视叱咤 (chì) (zhà)

解 (xiè) 数雏 (chú) 凤

蠕 (rú) 动星宿 (xiù)

2. 词语学用资源。

所谓“好课”的教学设计, 一定要表现出其基本特征:非常重视“语言学用”教学, 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1) 二字雅词。

点染清扬绚丽阐述静穆端凝共鸣颦蹙粲然嗔视妥帖柔韧惆怅惊鸿面庞星宿雏凤

(2) 四字词语。

变幻多姿苗条灵动本色当行静穆庄严离合悲欢

双眉颦蹙笑颊粲然低回婉转张目嗔视叱咤风云

细腻妥帖挺身屹立浑身解数灵活熟练疾走惊跃

高视阔步尽态极妍息息相通丰满芬芳不可限量

(3) 五字短语。

柔韧的蠕动秀丽的面庞清扬的眉宇髻上的花朵绚丽的服装

轻捷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耀眼的红莲旋舞的孔雀铮铮的弦响

3. 句式学用资源。

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 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 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 我就要用各种彩色, 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 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 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 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如同一个婴儿, 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 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 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 但是除了咿哑之外, 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但是, 朋友, 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 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

4. 段式学用资源。

北京的早春, 找不到像她们的南印度故乡那样的丰满芬芳的花朵, 我们只能学她们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充满诗意的说法:让我们将我们一颗颗的赞叹感谢的心, 像一朵朵的红花似的穿成花串, 献给她们挂在胸前, 带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 感谢他们的友谊和热情, 感谢他们把拉克希曼姐妹送来的盛意!

5. 片段读、背资源。

观舞记 (节选)

朋友 , 在一个难 忘的夜晚——

帘幕慢慢地拉开, 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 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 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

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 抬起头来, 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 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 小鼓敲起, 歌声唱起, 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 妙目, 手指, 腰肢, 用她髻上的花朵, 腰间的褶裙, 用她细碎的舞步, 繁响的铃声, 轻云般慢移, 旋风般疾转, 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 但是我们的情感, 却能随着她的动作, 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 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 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 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 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 画眼描眉, 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 按箭引弓, 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像湿婆天一样, 在舞蹈的狂欢中, 她忘怀了观众, 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 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 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如此丰富多彩, 如此琳琅满目。试想, 如果有了全套教材的“语言学用资源”的整合与提炼, 一定是浩如烟海, 一定是壮如群山。一定会让我们觉得满目风光、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绝。

二是需要对课文中“语言学用”的教学与训练形式进行梳理, 以让我们知晓训练的角度与所要达到的目的, 从而流畅自如地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好语言学用的训练活动。

一般而言, 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学用训练”可以从“字词认读”、“美词学用”“词句品析”“文章读背”“文意概括” “画面描述”“课文复述”“微型写作”等不同的角度去进行, 其训练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异常丰富, 让学生动脑动手、多读多写的机会无处不在。

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学用训练”可以从“字词认读”、“美词学用”“词句品析”“文章 读背”“文意概括”“画面描述”“课文复述”“微型写作”等不同的角度去进行。

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新修订教材的课后练习为例, 来让我们感知课堂“语言学用”形式的丰富与美妙:

1. 课文读背, 综合训练。

背诵《〈论语〉十二章》全文, 用课文中的语句作答:孔子在学习方法与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2.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仿照课文练习中的示例朗读课文《春》, 注意把握情感基调, 读准语气,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 课文默读, 段意概括。

默读课文, 画出《我的老师》中所写的7件事, 然后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4. 欣赏描写, 揣摩语句。

《我的老师》的情感不是荡漾在字面上, 而是蕴含在平实的字里行间, 像一股涓涓细流, 绵长深远。结合括号中的提示, 揣摩下边的语句, 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略)

5. 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仿照《济南的冬天》课后练习中的示例, 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写一点欣赏文字。

6. 文句摘抄, 赏析品味。

《看云识天气》的作者在描写各种云彩的时候, 灵活地运用比喻, 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将课文中类似的句子摘抄下来加以体会。

7. 描述画面, 赏析画面。

《秋天》全诗共三节, 描绘了三幅秋日图景。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些图景, 并选取其中一幅加以赏析。

发挥你的想象, 描述《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的情景。

8. 诗句赏析, 手法赏析。

仿照下面的示例, 从《古代诗歌四首》或课外找一首律诗, 看看诗中有哪些上下对仗工整的诗句, 说说是怎样构成对仗的, 并对诗句作简要赏析。 (例略)

9. 欣赏美句, 品析语言。

《王几何》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文章, 作者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不同方面刻画了一位老师的形象。先在课文中圈点出相关描写, 然后任选一个方面写一段评价文字。

10. 自由命题, 文段仿写。

选择《济南的冬天》中的一个片段, 以“___的秋天”为题写一篇短文。

11. 运用事例, 课中作文。

从你上学以来, 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用一两个事例, 写写这位老师。不少于200字。

12. 微型写作, 手法学用。

《金色花》《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者一首 诗, 表达对父母的爱。

13. 展开想象, 写作短文。

选择下面一种场景, 展开想象, 写一篇小作文。

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上与儿子通话说:“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想象一下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假设你成为中国第10代宇航员, 经过漫长的宇宙飞行, 看到了一颗陌生而美丽的星球……

14. 课文改编, 演课本剧。

有条件的 班级 , 可以把《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课本剧并 表演。改编时, 要充分发挥想象, 使情节更为丰富, 人物更为生动。

15. 搜集诗句, 彼此交流。

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比如“荷花”象征清白, “菊花”喻意高洁, “松树”代表坚贞。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 与同学交流。

……

非常可惜的是, 由于课堂教学中繁琐分析、虚假分析主流习惯的影响, 无数精美的“语言学用”的活动并没有成为课堂训练的常态。上述“语言学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中, 有不少的“作法”甚至从来没有出现在课堂教学中。

三是需要精心地有创意地设计课文的阅读教学。我们所设计的课堂阅读教学方案, 应该达到如下要求。第一, 摒弃繁琐分析, 全力改变“碎问碎答”的教学习惯。第二, 充分利用课文, 组织好班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的“语言学用”活动。第三, 仍然关注到学生精读能力、品析能力的训练。

下面是笔者的《威尼斯的小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 的“语言学用训练”课的教学方案:

活动一:课文朗读, 用联想的方法认字识词

用联想的方法学习下面字词:艇

艇:轻便小船

舰:大型的战船

航:行船

舷:船两侧的边沿

舫:泛指小船

舱:船上居人置物的部位

艄:船尾

舵:船尾用以控制航向的装置

活动二:课文朗读, 用组句的方法描述事物

1.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用“威尼斯”、“小艇”写一句生动的话。

2. 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用“小艇”、“威尼斯”写一句生动的话。

示例 (1) :说到威尼斯, 就自然会想到穿梭于水巷中的小艇, 这是一种月牙形的平底小船, 乘着它, 可以饱览这座“水城”的全景。

示例 (2) :河道上一只只来往自如的小艇, 是威尼斯一道独特、耀眼的风景, 一种美丽的风情。

同学们写作、表达、交流。

教师出示美句, 请同学们诵读:

在那明净的夜晚, 坐上小艇, 泛舟湖心, 四周一片宁静, 水天一色,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无法用语言来描绘, 让人觉得仿佛进入绮丽的梦境……

活动三:课文片段朗读, 用品析的方法细读课文

讨论话题:下面这段文字好在哪里?

半夜, 戏院散场了, 一大群人拥出来, 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 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 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 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学生自读、批注、交流。

教师小结:这段文字——

好在描写了威尼斯风情

好在有序地展开了描写

好在由人及景层次分明

好在有动有静静中有动

好在简笔勾勒意境优美

短短的一个课时, 除了读背识记的内容之外, 学生还实践了“字词认读语言学用活动”、“文句写作语言学用活动”、“品析欣赏语言学用活动”。

课堂教学全过程 篇9

一、教学目标的层次梯度化设计

以高教版沈维道《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教材为例, 全部内容依靠章节编号, 形成一维线性系统, 教学过程大致也是如此。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学生会感到第五章有关熵分析过于抽象和第六章实际气体麦克斯韦关系难于理解, 从而影响学习后面章节的信心和效果。

如果把工程热力学全部章节用二维坐标下表示如图1, 分别用热一律和热二律两条主线索作为XY坐标轴, 图中箭头表示各章节间关系, 图中用一斜线划分理论和实践两个区域。从图上, 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章节多远离Y轴而靠近X轴, 绝大部分是依据热一律的思路进行的, 热二律只是在局部的补充。由此可见第五章有关熵分析虽然很重要, 但是不会对绝大部分内容的学习造成障碍。在看第六章实际气体问题, 它处于第三章理想气体问题的深入讨论, 后面并没有应用和联系, 处于知识体系的末端。同样也不影响后续绝大部分内容的学习。

不得不承认这些较难内容影响了后面较易内容的学习信心, 有必要把教学目标进行层次梯度化设计。我们可以把每章内容分成基本目标和较高目标。基本目标针对所有学生, 是本章核心内容和要求, 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到位, 通过课堂练习快速掌握, 把学生的信心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较高目标针对优秀学生, 是每章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和要求,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难于掌握的部分。实际教学中发现基本目标涉及的部分恰恰是后面内容应用最多的, 而较高目标涉及的部分反而是后面涉及很少的。一堂课90分钟,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 应将基本目标重点放在课堂上进行精讲多练,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较高目标放在课下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进行多种其他方式的学习设计, 比如专题讨论, 拓展探究训练, 形成在坚实的基础目标上的再发挥, 本文后面的教学方法还会有详细论述。在此原则下, 可以在图上把每章基本核心目标用三角形白色区域表示, 把每章较高目标用三角形灰色区域表示。完成每章节的目标划分后, 可以对每次课时内容进行每节课的基本核心目标和较高目标管理。把每节课基本核心目标控制在2个点以内, 讲授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即充分利用学生短暂的集中注意力时间, 又给课堂练习和联系生活例子留出了时间, 还达到了工程热力学学以致用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有益拓展

工程热力学主要讲解能量传递和转换过程中能量数量的守恒和能量品质的变化, 并以此为主线介绍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工质特性等, 辅以热力过程和循环分析方法的应用。总体上理论讲解比较多, 抽象的概念比较难于理解, 对于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的学生较高深。授课对象多为“90后”的学生, 他们比上一代有更多的渠道接触社会, 见多识广的他们兴趣点比较高, 大多数思维都是跟着新奇和兴趣走, 三分钟没有吸引力, 他的思想就转移到了手机等其他事物上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编排教学内容上能做到保持学生很高的兴趣和关注, 课堂前10分钟的问题引出能引人入胜, 教师的讲解内容能由浅入深, 学生做练习设置上能先易后难。这里我们先来看各章的问题引出所拓展内容一览表 (见表1) 。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教学方法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高低和教学内容难易的原则。鉴于《工程热力学》内容多为经典理论和基本定律, 目前的授课方法还多采用讲授式, 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纳状态, 课堂没有交流缺乏生机, 学生在被“填鸭”下最多学到了有限的表面知识, 并不会驾驭使用这些知识, 更谈不上转化为自身能力了。经过多年的教学方法实践, 我们推荐几种比较适合《工程热力学》学科特点、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 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独立分析, 提出自己观点。这种方法普遍适用于《工程热力学》理论所涉及的工程实际, 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直接应用。案例可以选当今科技的前沿和社会的热点, 让学生能知道现在所学理论是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理论, 增强学习的动力。例如第五章涉及卡诺循环的地热发电和海洋温差发电等新能源发电问题, 第七章涉及促使流速改变的条件方面的探月工程火箭速度控制问题, 第十二章涉及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蒸汽方面的雾霾的形成和治理问题。案例的选取最好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 让学生能知道所学的理论是能解释众多身边事物的万能钥匙, 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第一章涉及压力和压强的单手劈砖问题, 第四章涉及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的高压锅加热问题, 第十二章涉及湿空气的冰箱拿出的饮料表面“出汗”问题。当然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以把案例在课堂前几天给出, 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给出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可以更好地锻炼其多方面能力, 课堂上可以用很少的时间引起学生的长时

间关注, 并把同学们的思考汇集起来, 点评优秀的见解, 迅速的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最大限度发挥案例的教学效果。

(二)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自信、自觉、自创地思考问题。这样锻炼了学生思维, 指导了思考方法, 把能力培养很好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上。该方法适合基本核心目标下的重点内容及其延伸内容, 例如第二章涉及热一律的实质的问题上, 可以先把十三世纪亨内考的“魔轮”提出来让学生分析, 第五章讲解热二律问题后, 可以把1881年美国海军设计的零发动机展示出来启发学生, 第五章通过相关例题计算对熵分析和火用分析进行比较算法的启发。第九章由单气循环向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启发。在课堂外, 还可以组建4~6人的学习小组, 针对同一问题, 通过相互的交流启发, 取长补短, 共同完成相互启发的讨论式学习, 最后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总报告。教学实践后, 我们发现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知识点, 还锻炼了协作分工能力, 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的全面性。

(三) 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较之启发式教学法, 课堂更加自由开放, 更突出学生的兴趣爱好, 不追求答案的千篇一律, 更在乎创造性的发挥, 但是对学生的自身素质要求较高。比较适合较高目标下的难点内容和未知探索性话题。例如第二章学完热一律后讨论宇宙的演化过程中能量守恒问题, 第三章涉及水的汽化过程的空气加湿器设计, 第五章基于热二律分析高温能量的梯级利用问题, 第十二章涉及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治理大气雾霾的好想法。

在部分优秀学生达到了较高目标的情况下, 基于学生掌握的大部分专业知识, 给适度启发和一对一的专业性指导, 鼓励学生把好的想法记录下来, 并撰写论文发表出来, 创造条件把好的设计方案做成实物, 申请专利, 帮助学生走上发明创造的道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还要结合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特长, 多结合《工程热力学》课题的社会性应用, 让学生感到本课程的魅力。相应的期末考试可以和小论文、大作业、小组报告等过程考核相结合。把传统课堂的单一知识传授, 变成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下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兴趣交流。

四、结语

学习过程中,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随着时代在改变, 我们的高等教育也要在此变化上不断调整和变革, 课程目标设置要体现差异性, 课堂内容选取要抓住兴趣点, 课程组织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这样我们每次的课才能跟得上时代。希望本课程教学改革尝试能对其他专业课也有借鉴意义。

摘要:本文以能源动力类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工程热力学》为研究对象, 针对学生在初接触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困难, 在教学目标上实行层次阶梯设计, 在教学内容上尝试进行有益的拓展, 在教学方法上探索提升兴趣的有益方法, 能一定程度地解决单纯讲授方式的专业课堂气氛沉闷, 难以吸引全部学生的困境。

关键词:教学设计,层次梯度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沈维道.工程热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课堂教学全过程 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制图,教学改革

0 引言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是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高职学生因其知识结构的差距、入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学习难度较大,而且大家普遍反映内容过多、抽象,很难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针对这一问题,围绕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我院对《机械制图》的教学采用了以兴趣驱动为主的改革和探讨。

1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于《机械制图》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从未接触的新课程,只有启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绪论课就要通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的介绍使学生明白,制图可不同于英语的学习,需要扎实的基础,从现在开始只要大家配合老师,就能够把这门课程学好。这样,底子较差的学生就会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打消了顾虑。此外,也要使学生明确:制图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是设计、制造和使用机器的一项重要的技术资料,是人们发展和交流科学技术思想的有力的工具。接着,在屏幕上快速的播放一组图片,测试学生记住了那些图片,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图片的内容,然后,以同样的速度播放一组文字,很多学生只说出前几个文字,便笑了。这个游戏让学生知道了图比文字更具有形象生动、便于记忆等特点,以此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明白本课程重要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似曾相识”的亲近感,无形中给学习增添了一种信心。

2 设置趣味十足的教学内容

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引入生动鲜活的例子,那么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所以,老师在上课前都要做好精心的准备,才能将枯燥、抽象的空间立体概念转变为形象的、有趣的知识。比如,在学生接触到两个圆柱的相贯线内容时,我们通常将相贯线形容为焊缝,因为学生在金工实习的过程,进行过简单的电弧焊。在讲到过过盈配合的时候,我们通常过用小头戴个大帽子太紧来表示,使得学生在轻松的笑声中掌握了知识。又如,我们在讲授“剖视图的形成和分类”一节中,以学生非常熟悉的西瓜为例,从挑选西瓜的方法开始,进而得知“想知道西瓜的好坏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西瓜切开”的理论,“切开西瓜,一边看清瓜的内瓤”,进一步总结这里的“切”就是“剖”的同义词,这里的“看”就是“视”的同义词,这便是“剖视”的形成过程,为了让读者更清晰的看清内部结构。这样的讲授往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采用趣味十足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着重突出“趣”字,落脚点在“巧”字。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被广泛的采用。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制图中有根据两面投影(主视图、俯视图)画出另外一面投影并想象形状的习题如例(1)所示,老师要求学生积极讨论,每种方案尽可能的与众不同,同学们经过激烈讨论,利用直线、平面或曲面的投影规律分析正面投影中各个线框表示的类型及不同的位置后,得出了几十种答案,如a、b、c、d、e等。

例1:已知主视图、俯视图,补画左视图

通过师生互动的讨论使得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4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起着重要作用。其结果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它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同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对教师、对教育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尽管许多教师都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很多的困惑,如:怎样才能最大发挥现代化的教学在课堂上的作用,有效突破课堂的重难点,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地进行电子备课,提高备课效率,减轻教师负担,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设计动态管理,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等等。学生常反映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制作成声形并茂的三维动画片。通过多媒体技术,可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果,降低知识点的学习难度,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的积极性。

5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辅导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制图》的识图能力、读图能力和综合能力中,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兴趣驱动位主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为配合理论教学的开展,还应进行一定数量的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使学生轻松掌握装配图,更好的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避免盲目性。

参考文献

[1]吕守祥.机械制图[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课堂教学全过程 篇11

摘 要:本文设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选择性地对接的高职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实时性、真实性、再现性等特点,它不仅为当前进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教育教学改革搭建实践平台,也为教育教学具体内容改革的开展如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奠定基础,而且开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新模式。

关键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网络教学平台;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吗: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82-03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为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需加大力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而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提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五个对接”为主要改革方向[1,2],其中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尤为关键。目前开发出来的网络教学平台只是教师上传课程资料、学生学习课件的工具[3,4],缺乏体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对接的内容,网络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操作脱节较为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没有建立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实时对接的平台,只是通过学校到企业定期的调研、走访、收集信息,然后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这种模式教学改革难以改变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操作脱节的尴尬局面。本论文设想通过迅速发展的云技术、流媒体等网络技术,将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与企业生产数据中心有选择性地进行对接,建立基于生产过程的网络教学平台,这样将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实时对接内容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同时打破学校与企业由于物理区域障碍进行联系的方式,将企业的典型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生产要素、资源生动、具体地呈现在教师、学生面前。这样的平台让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进度大大增强,让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与企业对应岗位要求无缝对接成为可能。

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具体内容

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5,6],研究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现状,结合本院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校企合作,教产对接

为体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的新人才培养模式,现有的课程体系需要加入更多的实践元素,以拉近理论和现实的距离,将抽象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成生产现场的职业能力。改革的专业课程体系,则应从课程设计、课程标准以及教材、核心课程界定、职业标准选定、资源库选取上下功夫,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对接岗位职业群开发出课程标准,对接生产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核心课程内容,对接生产现场,以应用为出发点,构建反映专业、岗位典型设备、典型工艺、体现先进技术的普适性、可拓展的专业课程资源。对接生产过程中的岗位职业标准,确定学生应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或将来从事岗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

2.实训、实习基地与生产基地对接

“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要求教学环境、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要向实践靠拢,需构建实践教学实施环节体系,形成了课内实训、模拟仿真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分别在课堂、实训室和实习企业实现岗位能力递进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每个阶段开展环境、就业创业、文化、项目的对接,将企业的岗位要求和技能无形地融入实训教学中每一个环节。

3.校企合作,师资对接

有的教师入职前几乎没有任何行业经验,有的教师离开生产岗位数年,故“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为职业院校教师实现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解决此问题关键是:首先各高职院校应该在企业建立专任教师的流动工作站,使专任教师定期的、轮流的到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承担与专业相关的横向课题,通过教师参与某一岗位的生产流程,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在行业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范围和程度,了解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的不足。其次是在高职院校建立企业兼职教师的“大师工作室”,其成员来自企业生产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高职院校出台措施,让他们积极参与新进教师的传、帮、带,参与专业的教改课题,参与专业的教材编写、实训项目开发、实训室规划建设等过程,这样才可以给教师、学生带来第一线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对接的网络系统架构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平台系统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如云技术、流媒体技术等将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与企业生产数据中心选择性地进行对接,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岗位、生产场地、设备、生产视频等实践要素以课程教学、实训教学、教师能力等形式在学生面前生动、真实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模式对接能动态跟踪生产过程中技术、工艺、岗位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实训项目、教师能力培养目标,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国民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保持同步性。

四、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依据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内容,本文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四大系统,十一个子系统,28个功能模块。实时服务系统包括点播、直播、互动三个子系统,主要保证学习者实时性获取生产现场第一手资源、教师加工过的教学资源以及世界各地开放的公开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的加工者、来源者实现实时互动;资源管理系统包括课程体系、实训基地、教师队伍三个子系统,主要保证教学过程的三大要素与生产过程的环节、要素及时紧密联系在一起;自主学习系统包括社区学习、个性学习、专业学习三个子系统,主要保证学习者有选择性地选择学习方式、方法、时间等,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系统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管理、备份升级、帮助指南三个子系统,主要完成资源管理、备份及系统使用指南的功能。endprint

1.实时服务系统

(1)点播子系统[7],点播资源来自企业生产一线视频、音频资源,来源于教学一线课堂资源以及网络上其他开放性课程资源。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计划时间,登录后点播课程、企业生产视频,参与教师、其他学习者在线学习;学习者可以用各种终端参与课堂,同一个用户登录后自然取回上次学习进度继续学习;学习者可以用各种终端回答问题和反馈,完成点播课程中插播的各种测试和评价,成绩送往该课程负责教师的邮箱;教师可以收到的学习者学习情况,指导学习者完成要求的课程,可以邮件、QQ方式随时指导学习者。故点播子系统可分为在线学习模块、测试评价模块、问题反馈模块。

(2)直播子系统:教师根据课程表的安排,在直播平台上利用3G/4G流媒体直播技术将企业生产现场的生产情况、生产流程引进课堂进行现场教学,这种模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本专业之初,能了接自己将要从事的岗位、对本专业的涉及到岗位技能有初步的认识;学生还能利用移动3G和4G手机等客户端技术在直播平台上学习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增加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直播子系统分为工厂直播和课堂直播模块。

(3)互动子系统: 教学互动性[8]是教育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网络教学互动性的内容、方式、时间、角色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停留在古老的课堂内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为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系统设计中需有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互动的方式不再是面对面交流,增加了邮件、QQ、语音、视频等各种手段交流方法。故网络教学平台互动子系统设计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课程答疑模块,在线交流模块,在线提问模块,问题搜索模块。课程答疑模块针对具体的课程设置答疑板块,由学生针对某课程以提交留言的形式提出问题,特定教师或企业职工解答疑问;在线交流模块提供教师和学生以语音、文字等形式实时交流;在线提问模块,不限课程,不限提问对象,为师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空间;问题搜索模块,用户可以检索某个领域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2.自主学习系统设计

自主学习系统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专业化学习、继续教育学习成为可能,它包括个人学习、专业学习、社区学习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设置以下几个模块:学习资料库、学习计划管理、学习交流、实验接口、学习资源搜索模块。学习资料库模块主要是完成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用到课件、标准、视频等资料的存储功能,学习者可以将经常使用或有长期保存意义的资源存储到自己的存储空间中,便于学习。学习计划管理模块主要是设定学习计划,可以设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学习交流模块[9]主要为学习者们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习心得体会。实验接口模块主要功能是为学习者提供进入课堂、实训室、校外实习实验环境的一个接口,向学习者提供一个实践能力过程提升的实践平台。学习资源搜索模块主要功能是提供学习者在来自企业生产数据中心或其它云服务提供的开放性学习资料。

3.资源管理系统

资源管理平台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网络教学平台的重点,平台体系结构图所示,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

课程体系子系统包括:课程标准、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职业资格证书模块;课程标准模块主要是根据专业对接岗位职业群及职业标准完成本专业的课程标准制定及修订,学习者从中获知自己从事的岗位将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制定者从网络教学平台上得到企业新技术、新工艺资料,立即修订课程标准,加快课程标准制定/修订与职业岗位群的响应性。

实训基地子系统包括:课堂、仿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三个能力递进的功能模块。课堂模块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专业基础能力的实践项目、任务。仿真实训室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专业专项能力的实训项目。校外实训基地模块为学习者提供综合能力的工程项目、生产环境、设备、工艺,同时管理学习者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出勤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教师队伍子系统包括:教师流动工作站和大师工作室两个功能模块。教师流动工作站模块主要为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开辟一个绿色通道,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所教课程对应岗位的企业,选择锻炼的时间段等。大师工作室模块主要为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参与专业的课程标准开发、实训项目开发、教材编写、横向课题研究等提供一个平台。

五、结束语

利用云技术、流媒体等网络新技术,高职院校可以建立起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高职网络教学平台,它能保证能及时适应、跟踪企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工艺、岗位的变化,促进学院专业开展满足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教学活动,使学院培养的人才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使目前职业院校正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迈上一个新台阶。虽说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优点明显,作用突出,但目前还未付诸实践,故下一步研究工作就是开发出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实践中检验其效果,完善、改进其功能。让网络教学平台成为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平台、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平台,成为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受益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黄平,合春燕.“四个对接”引领高职教师科研选题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2013(8).

[2]李敏,高波等.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的探索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3(3).

[3]徐苑苑,张继平.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远程教育,2013(3).

[4]闫美.基于IPv6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2(3).

[5]戴峰.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36).

[6]杨健.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的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教改创新2013(1).

[7]Shahram,Ghandeharizadeh,Shahin Shayandeh.Domical cooperative caching for streaming media in wireless home networks[J]. TOMCCAP,2011(7).

[8]王侠.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3).

[9]唐伟.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设计[J].云南电大学报,2012,14(2).

(编辑:王晓明)endprint

1.实时服务系统

(1)点播子系统[7],点播资源来自企业生产一线视频、音频资源,来源于教学一线课堂资源以及网络上其他开放性课程资源。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计划时间,登录后点播课程、企业生产视频,参与教师、其他学习者在线学习;学习者可以用各种终端参与课堂,同一个用户登录后自然取回上次学习进度继续学习;学习者可以用各种终端回答问题和反馈,完成点播课程中插播的各种测试和评价,成绩送往该课程负责教师的邮箱;教师可以收到的学习者学习情况,指导学习者完成要求的课程,可以邮件、QQ方式随时指导学习者。故点播子系统可分为在线学习模块、测试评价模块、问题反馈模块。

(2)直播子系统:教师根据课程表的安排,在直播平台上利用3G/4G流媒体直播技术将企业生产现场的生产情况、生产流程引进课堂进行现场教学,这种模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本专业之初,能了接自己将要从事的岗位、对本专业的涉及到岗位技能有初步的认识;学生还能利用移动3G和4G手机等客户端技术在直播平台上学习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增加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直播子系统分为工厂直播和课堂直播模块。

(3)互动子系统: 教学互动性[8]是教育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网络教学互动性的内容、方式、时间、角色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停留在古老的课堂内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为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系统设计中需有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互动的方式不再是面对面交流,增加了邮件、QQ、语音、视频等各种手段交流方法。故网络教学平台互动子系统设计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课程答疑模块,在线交流模块,在线提问模块,问题搜索模块。课程答疑模块针对具体的课程设置答疑板块,由学生针对某课程以提交留言的形式提出问题,特定教师或企业职工解答疑问;在线交流模块提供教师和学生以语音、文字等形式实时交流;在线提问模块,不限课程,不限提问对象,为师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空间;问题搜索模块,用户可以检索某个领域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2.自主学习系统设计

自主学习系统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专业化学习、继续教育学习成为可能,它包括个人学习、专业学习、社区学习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设置以下几个模块:学习资料库、学习计划管理、学习交流、实验接口、学习资源搜索模块。学习资料库模块主要是完成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用到课件、标准、视频等资料的存储功能,学习者可以将经常使用或有长期保存意义的资源存储到自己的存储空间中,便于学习。学习计划管理模块主要是设定学习计划,可以设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学习交流模块[9]主要为学习者们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习心得体会。实验接口模块主要功能是为学习者提供进入课堂、实训室、校外实习实验环境的一个接口,向学习者提供一个实践能力过程提升的实践平台。学习资源搜索模块主要功能是提供学习者在来自企业生产数据中心或其它云服务提供的开放性学习资料。

3.资源管理系统

资源管理平台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网络教学平台的重点,平台体系结构图所示,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

课程体系子系统包括:课程标准、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职业资格证书模块;课程标准模块主要是根据专业对接岗位职业群及职业标准完成本专业的课程标准制定及修订,学习者从中获知自己从事的岗位将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制定者从网络教学平台上得到企业新技术、新工艺资料,立即修订课程标准,加快课程标准制定/修订与职业岗位群的响应性。

实训基地子系统包括:课堂、仿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三个能力递进的功能模块。课堂模块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专业基础能力的实践项目、任务。仿真实训室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专业专项能力的实训项目。校外实训基地模块为学习者提供综合能力的工程项目、生产环境、设备、工艺,同时管理学习者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出勤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教师队伍子系统包括:教师流动工作站和大师工作室两个功能模块。教师流动工作站模块主要为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开辟一个绿色通道,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所教课程对应岗位的企业,选择锻炼的时间段等。大师工作室模块主要为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参与专业的课程标准开发、实训项目开发、教材编写、横向课题研究等提供一个平台。

五、结束语

利用云技术、流媒体等网络新技术,高职院校可以建立起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高职网络教学平台,它能保证能及时适应、跟踪企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工艺、岗位的变化,促进学院专业开展满足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教学活动,使学院培养的人才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使目前职业院校正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迈上一个新台阶。虽说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优点明显,作用突出,但目前还未付诸实践,故下一步研究工作就是开发出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实践中检验其效果,完善、改进其功能。让网络教学平台成为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平台、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平台,成为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受益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黄平,合春燕.“四个对接”引领高职教师科研选题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2013(8).

[2]李敏,高波等.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的探索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3(3).

[3]徐苑苑,张继平.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远程教育,2013(3).

[4]闫美.基于IPv6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2(3).

[5]戴峰.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36).

[6]杨健.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的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教改创新2013(1).

[7]Shahram,Ghandeharizadeh,Shahin Shayandeh.Domical cooperative caching for streaming media in wireless home networks[J]. TOMCCAP,2011(7).

[8]王侠.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3).

[9]唐伟.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设计[J].云南电大学报,2012,14(2).

(编辑:王晓明)endprint

1.实时服务系统

(1)点播子系统[7],点播资源来自企业生产一线视频、音频资源,来源于教学一线课堂资源以及网络上其他开放性课程资源。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计划时间,登录后点播课程、企业生产视频,参与教师、其他学习者在线学习;学习者可以用各种终端参与课堂,同一个用户登录后自然取回上次学习进度继续学习;学习者可以用各种终端回答问题和反馈,完成点播课程中插播的各种测试和评价,成绩送往该课程负责教师的邮箱;教师可以收到的学习者学习情况,指导学习者完成要求的课程,可以邮件、QQ方式随时指导学习者。故点播子系统可分为在线学习模块、测试评价模块、问题反馈模块。

(2)直播子系统:教师根据课程表的安排,在直播平台上利用3G/4G流媒体直播技术将企业生产现场的生产情况、生产流程引进课堂进行现场教学,这种模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本专业之初,能了接自己将要从事的岗位、对本专业的涉及到岗位技能有初步的认识;学生还能利用移动3G和4G手机等客户端技术在直播平台上学习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增加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直播子系统分为工厂直播和课堂直播模块。

(3)互动子系统: 教学互动性[8]是教育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网络教学互动性的内容、方式、时间、角色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停留在古老的课堂内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为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系统设计中需有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互动的方式不再是面对面交流,增加了邮件、QQ、语音、视频等各种手段交流方法。故网络教学平台互动子系统设计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课程答疑模块,在线交流模块,在线提问模块,问题搜索模块。课程答疑模块针对具体的课程设置答疑板块,由学生针对某课程以提交留言的形式提出问题,特定教师或企业职工解答疑问;在线交流模块提供教师和学生以语音、文字等形式实时交流;在线提问模块,不限课程,不限提问对象,为师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空间;问题搜索模块,用户可以检索某个领域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2.自主学习系统设计

自主学习系统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专业化学习、继续教育学习成为可能,它包括个人学习、专业学习、社区学习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设置以下几个模块:学习资料库、学习计划管理、学习交流、实验接口、学习资源搜索模块。学习资料库模块主要是完成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用到课件、标准、视频等资料的存储功能,学习者可以将经常使用或有长期保存意义的资源存储到自己的存储空间中,便于学习。学习计划管理模块主要是设定学习计划,可以设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学习交流模块[9]主要为学习者们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习心得体会。实验接口模块主要功能是为学习者提供进入课堂、实训室、校外实习实验环境的一个接口,向学习者提供一个实践能力过程提升的实践平台。学习资源搜索模块主要功能是提供学习者在来自企业生产数据中心或其它云服务提供的开放性学习资料。

3.资源管理系统

资源管理平台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网络教学平台的重点,平台体系结构图所示,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

课程体系子系统包括:课程标准、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职业资格证书模块;课程标准模块主要是根据专业对接岗位职业群及职业标准完成本专业的课程标准制定及修订,学习者从中获知自己从事的岗位将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制定者从网络教学平台上得到企业新技术、新工艺资料,立即修订课程标准,加快课程标准制定/修订与职业岗位群的响应性。

实训基地子系统包括:课堂、仿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三个能力递进的功能模块。课堂模块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专业基础能力的实践项目、任务。仿真实训室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专业专项能力的实训项目。校外实训基地模块为学习者提供综合能力的工程项目、生产环境、设备、工艺,同时管理学习者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出勤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教师队伍子系统包括:教师流动工作站和大师工作室两个功能模块。教师流动工作站模块主要为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开辟一个绿色通道,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所教课程对应岗位的企业,选择锻炼的时间段等。大师工作室模块主要为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参与专业的课程标准开发、实训项目开发、教材编写、横向课题研究等提供一个平台。

五、结束语

利用云技术、流媒体等网络新技术,高职院校可以建立起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高职网络教学平台,它能保证能及时适应、跟踪企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工艺、岗位的变化,促进学院专业开展满足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教学活动,使学院培养的人才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使目前职业院校正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迈上一个新台阶。虽说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优点明显,作用突出,但目前还未付诸实践,故下一步研究工作就是开发出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实践中检验其效果,完善、改进其功能。让网络教学平台成为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平台、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平台,成为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受益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黄平,合春燕.“四个对接”引领高职教师科研选题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2013(8).

[2]李敏,高波等.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的探索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3(3).

[3]徐苑苑,张继平.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远程教育,2013(3).

[4]闫美.基于IPv6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2(3).

[5]戴峰.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36).

[6]杨健.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的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教改创新2013(1).

[7]Shahram,Ghandeharizadeh,Shahin Shayandeh.Domical cooperative caching for streaming media in wireless home networks[J]. TOMCCAP,2011(7).

[8]王侠.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3).

[9]唐伟.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设计[J].云南电大学报,2012,14(2).

课堂教学全过程 篇12

一、书写训练是学生当前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书写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识字, 更好地完成各科书面作业和考试。特别是近年中考实行网上评卷, 一些学生因为书写过于潦草或使用的笔或墨水不符合考试要求, 扫描在电脑上文字就难以辨认, 或多或少影响了考试成绩, 令人感到非常遗憾。所以, 在中学阶段训练学生写一手规范、端正、整洁、美观的汉字具有极为重要的实用价值, 它是学生进行书面有效交流的基本保证, 也是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并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一个人一生都要学习和考试, 水平性考试、选拔性考试、从业后的各种技能的继续学习考试, 等等。虽然现在考试不再是以字取人, 但俗话说字是敲门砖, 它给人的第一印象也很重要。规范美观的字, 总是会让人油然而生好感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 无论对学生目前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二、书写训练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有一些不良的写字习惯, 趴在桌子上写, 在书包上写, 站着写, 蹲着写, 执笔方法五花八门极不规范, 等等, 严重制约了书写的流畅, 更影响到书写的效果。在对学生进行书写训练的时候, 要重视对学生执笔方法、写字姿势的指导, 一定要按标准要求, 时时刻刻提醒并督促学生, 教给学生基本的写字技能, 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正确的姿势不仅可以让学生把字写规范、端正, 还有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 保护学生的视力。汉字书写讲究笔画笔顺, 讲究间架结构, 讲究笔势神韵, 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把字写好, 精神必须十分专注, 进行书写训练就要教会学生读帖、临摹, 入帖之后又能出帖, 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些能力的养成对学习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书写训练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书写水平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 它要求人要坐得住, 心要静如水, 专心致志, 精神集中。书写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临摹, 我们要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用眼善看, 用脑去思, 用手勤练, 做到心态平衡, 耐得住寂寞、枯燥和疲劳, 训练要坚持不懈, 最后就能提高书写水平, 磨炼意志, 提高心理素质。王献之写完十八缸水, 不仅是书写的训练更是意志的磨炼。因此, 我们应帮助学生主动控制自身的情绪, 在顺应学生生理条件、控制书写时间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战胜自己, 努力做到有始有终, 并及时给予强化。引导学生锻炼有意注意力, 提高控制自身注意力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书写训练、创设兴趣情景的同时, 还要启发学生发挥联想, 找到自身在写字上的兴趣点, 将外在的兴趣转化为自身兴趣, 拓展学生自我锻炼的空间, 加强其抵制内外干扰的能力。

四、书写训练能塑造学生气质形象

文如其人, 字如其貌。有研究者认为, 从字可看出人的精神气质。毛泽东的字豪情奔放, 无论从字体还是布局, 集百家之所长又自成一体, 有章法而又不拘泥于章法, 显示出一代风流人物的豪气。周恩来的字中通圆润、笔触细腻、讲究章法, 透视着其性格“和”的一面, 细腻而恰当的布局显示独有的特质。字迹潦草者, 缺乏责任心, 客观上没有刻意求精的意向;字迹刚劲有力者, 性格倔强, 气度不凡, 有很大的抱负;融百家自成一体者, 具有开拓精神, 积极进取, 思想活跃。一个人书写端正就可能养成品行端正、为人正直, 责任心强的精神品质。由此观之,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书写训练还可以收到塑造良好气质形象及德育教育的效果。

五、书写训练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书写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中国书法的抽象美、韵律美、章法美、意境美随着运笔的过程, 陶冶着书写者的情操和提升审美情趣。汉字结构千姿百态, 书法之美不可名状, 或飘逸、或沉厚、或雄强、或精细, 观之令人心旷神怡。字写得好不仅别人欣赏, 自己更是乐在其中。对于我们的学生, 书写汉字, 只要循规蹈矩, 就有一种美感, 能帮助记忆和促进智力发展, 提高形象思维水平, 训练学生的书写技能, 既培养了学生的高雅情趣, 也增强了他们的艺术性情, 是充实智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六、书写训练能培养特长发现潜质

在教学中, 我们常看到一些学生或者很勤奋, 或者很有悟性, 有的能安静地坐下很长时间做一件事情, 有的模仿能力很强, 做什么都有模有样, 显露出特殊的兴趣爱好, 教师就要在书写训练中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质, 然后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培养特长, 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开辟新路子。

上一篇:大学生团体下一篇:文化遗产的刑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