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教学实录过程

2024-10-22

藏戏教学实录过程(共6篇)

藏戏教学实录过程 篇1

《藏戏》教学实录

一、聊戏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藏戏》(板书:藏戏)。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说到戏剧,老师特别想和同学们聊一聊你们知道的戏剧。注意请你用一句话把你想要说的表达清楚。生:(1——2名)

师:知道的挺多的。那老师考一考大家,长袖一甩,就能变出个脸谱,是什么戏?生:“川剧!”

师:好,老师还剪辑了三段著名的戏曲,同学们听听看,能听出它属于什么戏剧吗?播放唱段1、2、3 学生回答

师:“还有一种戏,它广泛流传于世界的最高处,它叫?”

生:“藏戏!”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篇课文带星号,我们知道阅读课文要抓住什么?” 生:“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

屏显:

„„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默读课文,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哪两个词揭示了课文的重点?”

生:形成和特色

板书‘形成’和‘特色’

二、说“戏”

师: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呢,课文哪些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啊?4-7(板书4-7)

师:学会抓关键词很重要,它就像你要打开一扇门得先找到门把手一样。有三个词连接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请同学们快速浏览4-7自然段,看看谁最先找到。生:(那时候

于是

就这样)屏显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7段,自己练习借助关键词来复述故事。师:读了课文我们都知道,藏戏是用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的。那我们说“关于藏戏形成的传奇故事”这是不是藏戏呢?这出《藏戏》,当然少不了“雄谢巴”。知道熊谢巴吧?怎么知道的?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真会学习。谁来当一次熊谢巴呢?

师:请你用上关键词,可以加上动作,老师来给你起个头:(屏显)要说藏戏戏神,那就是伟大的唐东杰布,下面由我来介绍他的传奇故事。

师:其余同学请认真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听听是不是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师: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交流(2-3名)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的读一读吧(生谈感受后接着读相关部分)

师:从年轻的僧人到凶险的自然,从一无所有到58所铁索桥,从僧人到藏戏的开山鼻祖,屏显,齐读:“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三、品“戏”

师:说了这么长时间的藏戏了,那你们知道藏戏的特色是什么吗? 板书 :

戴面具

没有舞台

演出时间长 师:在哪找到的?

师:自由读前三段,说说除了藏戏的这三个特色,你还读出了什么(藏戏剧中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师:能试着读出自豪感吗?

指名读 2名 齐读

师: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藏戏的特色呢?8-20

屏显问题:填空自学 交流

1.面具部分

a.概括:多样

夸张

形象鲜明

b.展示面具:关于面具,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师生对,白色是什么面具,代表什么藏戏的面具还有,屏显欣赏 c.如果我本身就是戏剧里的一个角色,你准备给我佩戴什么面具,为什么?或者是送给任何一个人什么面具,为什么?(体会颜色象征意义)2.舞台部分

a.概括:没有固定的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起

b.读了这一段,有没有特别的感受?

谈对艺人的敬佩

师: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屏显,读:“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受下去。” 3.演唱部分: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师:哦,原来„„屏显:“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四、评“戏”

师:学了《藏戏》这篇课文,藏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都对藏戏这一民族艺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作者是怎样使藏戏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呢?

1.详略得当,举例子哪是详写哪是略写。

板书:详略得当 2.排比、反问,抓住了读者的心、埋下伏笔

板书:排比、反问 3.师:同学们看,1-3和8-20都写的是藏戏的特色,那3和8段中间插入 叙述了藏戏的形成传说。这种叙述方法就叫插叙。板书:插叙

五、“入”戏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领略了藏戏这一特有的民族艺术。正如我们上课伊始了解的那样,中国艺术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课下(引出作业)搜集藏戏以及其他戏曲艺术的图片、文字或者音像资料,先和小组同学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姿多彩”的戏剧艺术资料展览会。

藏戏教学实录过程 篇2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通过初读课文,刘备三顾茅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认为刘备非常会用人,他知道诸葛亮非常厉害,就三次去茅庐拜访。

师:对呀,三顾茅庐,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一片诚心。要想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

[点评:这“起”,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刘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刘备爱才,善于用人,有诚意。其中攫取三顾茅庐对诸葛亮的一片“诚心”,作为深入学习课文的切入点。]

承:揣摩,锁定对话悟诚意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那些最能体现刘备真心诚意的句子,然后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句子。(生读)

师:(学生读课文后)能体现刘备诚意的句子有好多处,你找到的是哪一句,谁先来读?(指名读)

[点评:默读课文即学生自读自悟。这一步看似简单,其实最为重要。自读就是学生自由与文本对话。刘备对诸葛亮的“真心诚意”表现在对其茅庐的“三顾”中。这是师生对话的基础。]

1.师生对读

师:怎样读才能体现出刘备对孔明的尊敬和诚意呢?

生:我们应该抓住其中的几个特别有味道的词语,比如:“胡说”“大贤”等。

师:真有味道,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

生:他们“桃园三结义”,情同手足。

师:现在,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兄弟,足以看出刘备怎么样?

生:他很敬重人才,很珍惜人才,真的很有诚意。

师:来,我读张飞,你们读刘备,咱们来一次对话。

(师生分角色对读)

[点评:朗读体验是感悟的主要途径。教学重在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把握读的语气,在读中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自由对读

师:还从哪些对话中也可以看出刘备的诚意?

生: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

师:怎样读才能展现刘备的诚意呢?(课件集中出示以上三组对话)你们同桌,你读张飞,我读刘备,选择其中一组你们最感兴趣的对话,先自由读读,等会儿,请你们来展示。

(学生自由分角色读)

生: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

生: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

师:是呀,刘备大声斥责张飞的背后,就是对诸葛亮的一片诚心。来,让我们一起来大声斥责张飞,体会刘备的心情。

[点评:朗读的形式多样,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教师适当地点拨,使刘备儒雅、彬彬有礼、待人诚恳的形象浮现在学生眼前。]

3.分组对读

师:让我们一起连起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这两组同学读张飞的话,另两组读刘备的话:

一顾茅庐,三人失望而回。没几日,刘备又要去卧龙岗,张飞说———(生读),刘备斥责他———(生读),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道———(生读),刘备说———(生读)。二顾茅庐,三人又怏怏而归。转眼间,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欲三顾茅庐,张飞不耐烦地说———(生读),刘备大声斥责说———(生读),张飞想了想,也就知趣地说———(生读),刘备说———(生读)。

[点评: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的朗读是“分进”,那么这个环节由一组对话到几组对话连起来朗读,是“合击”。颇具启发意义的是学生朗读每组对话之间,教师作了适当的串连,过渡极为自然,使对话的意蕴融为一个整体。]

4.创新对读

师:张飞经过刘备的这番那般教导,也就知趣地随刘、关二人第三次来到隆中。久等不见诸葛亮出来迎接,他的牛脾气又发了,气急败坏地对关羽说。

生(齐):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师:此刻刘备又会说些什么呢?书中无文字, 图中无声音, 你能想象刘备说些什么吗? (课件出示:刘备说:“!”)

生:刘备火急火燎地说:“你怎么又来了,我早就告诉过你,我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生:刘备雷霆大发地说:“你怎么又这样了呢!我在来的路上,不是跟你讲过要懂得礼节,千万不能失礼吗?”

转:融入,聚焦行动品诚意

师:从对话中,我们读出了刘备的一片诚心。言为心声,这些对话表达了刘备鲜活的个性。人物个性是可以从多方面来表达的,除了语言以外,我们能不能从别的方面感受到刘备的真心诚意呢?

生:“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从刘备的动作下马步行就能体会出来。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这些地方的描写,让我们一起走进“三顾茅庐之隆中相见”这一历史时刻,你可要用心地、细细地去品味呦。(课件播放录像)

师:欣赏了这感人的一幕,相信你对刘备的诚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来动情地读读描写刘备动作的语句?

生: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诸葛亮当时的年纪吗?

生:我只知道他很年轻,具体多大不知道。

师:他当时二十七岁。刘备呢?你们猜猜。

生:我觉得应该三十几岁。

师:刘备当时整整四十七岁,差了多少岁?

生:整整二十岁。

师:而且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一介平民,怎么能下拜呢?你能体会到刘备当时的心情吗?带着你的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师:感动你的地方还有吗?谁还想读?

生: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师:是呀,诸葛亮在温暖舒适的床上高卧不起,而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门外恭恭敬敬等候。面对着此情此景,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情景展现出来吧!这一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学生齐读本段)

合:拓展,妙笔生花赞诚意

师:刘备以他的诚心和谦恭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十一年以后,刘备已经离开了人世,诸葛亮在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课件出示《出师表》节选,古筝曲《高山流水》徐徐奏响,教师深情朗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眼中含着点点泪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深情回首,念念不忘。同学们,这段文字比较深奥,你听懂了些什么?

生:最后一句说这是二十一年前的事,二十一年,历历在目。

生:“臣本布衣”,诸葛亮说他原来是穿布衣的,布衣就是平民。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一片真情的刘备说些什么呢?请你用一句话、一个词、一个短语,来抒发此刻你想对刘备所说的话,先写一写。(学生写话)

师:写好了,大声地朗读出来,抒发你此刻的心情。

生:你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如果不是你的耐心和诚意,也许诸葛亮的才干会被埋没,也许我们中国的历史也不会如此灿烂。

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备你乃伯乐也!

生:刘备三顾茅庐,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师:同学们,是“诚”唤醒了沉睡着的诸葛亮!是“诚”让诸葛亮拥有了无穷的力量!还是这“诚”让诸葛亮驰骋沙场,报效国家!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诚。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写的,这真是……

生(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点评:拓展阅读是文本阅读的自然延伸和加深。诸葛亮的《出师表》尽管学生难以理解,但可以引起阅读的兴趣,这对加深理解文本意义和开阔视野不无裨益。较理想的拓展性阅读是选择那些与文本内容有机联系的文字材料,如果难易程度相当自然更好。]

[总评:这是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秀教例,它给我们阅读教学最大的启示是:怎样将阅读教学的过程舒展开来。

阅读教学的精读阶段需要寻找突破口,或者说需要找到切入点,这是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要面临的问题。切入点找得准不准,有何讲究?找准了关系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关系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关系到抓住一个点而带动全篇,四两拨千斤,关系到单刀直入进课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你看,本课的教学抓了一个“诚”字,刘备的形象凸现了,当然还有张飞,一幕幕有声有色的场面呈现在学生的脑际。切入口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举,是本课的亮点,但却是许多平庸语文课的症结所在。

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朗读。读与悟的关系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阅读教学,是读中悟呢?还是悟中读。大家都认为读与悟互为因果,既要结合又要统一。但要有主次,有逻辑起点。本课例教师安排了学生大量的朗读、师生对读、自由对读、集体引读、创新对读等。读是主体、是本,在读的基础上说一点感悟“为什么这样读”“读出了怎样的感情”。读加强了,就减少了师生脱离文本的冗长谈话。对于朗读,鲁迅先生曾说:“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又说,“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赞赏之情,溢于言表。读,有个内容选择问题,本课让学生发现并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和行动的句子来读,读得精当。读还有个学生关注什么的问题,是仅仅关注内容呢,还是内容和语言表达一并关注?本课的重点是读出主要人物刘备的“诚心”,至于对语言表达方法的关注,词语品味、推敲还有待加强。

阅读要让学生有心灵自由,有想象空间。学生在朗读人物的每一组对话的时候,个性化的感受得到自由的表达。当读到张飞随刘、关第三次来到隆中,久等不见诸葛亮出来迎接,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时,教师的引导具有启发性:“此刻,刘备会说些什么呢?书上没有写。书中无文字,图中无声音,你能想象刘备会说些什么吗?”所设计的想象练习是有创造性的。它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对刘备个性的感悟展开想象,学生的言说展示了刘备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学生借鉴课文的人物对话形式,在新的语境中得到初步的实践和尝试。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学习人物对话理应是本课的学习任务。高一点的要求是,当学生随文练笔并交流以后,可以返回去让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没有把你们替刘备说的话写出来呢?究竟为什么?”这样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就会让学生在表达中长智慧。

藏戏教学实录过程 篇3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人流沙河的诗歌《理想》。诗中说“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现在,老师准备了一些伟大的有理想者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

(教师播放课件,出现爱因斯坦的科学家的图片和简介,最后出现居里夫人的图片。)

教师:看看这张照片,哪位同学知道这位美丽端庄的女士是谁谁能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居里夫人已经有所了解,纷纷举手。)

学生1:这是居里夫人,她发现了镭元素,是一个科学家。

学生2:她得过两次诺贝尔奖,一次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次是诺贝尔化学奖。

学生3:居里夫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她的女儿也是一个科学家,也获得过诺贝尔奖。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课前预习都做得非常充分,她就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发现了镭元素的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

(板书课题,作者《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教师:说到居里夫人,我们总是记得她的科学贡献,但关于她的人格,我们了解得并不多。爱因斯坦在一篇近600字的悼念玛丽居里的文章中,只用了三十多个字谈到她的科学成就,其他都在赞扬她的品格。

(播放课件──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的文章片断)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自传体散文来感受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并试着体会作者质朴真诚的语言。

教师:首先,我们来听课文朗读,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播放课文示范朗读录音)

教师:好,听了一遍课文的朗读,我们首先就要落实字词,重点掌握一些词语,了解它们的读音和意义。

(播放课件,识记重点字词,掌握重点词汇的意思。学生齐读。)

教师:在掌握了这些词汇之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认为重点的地方用笔画下来。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1:这篇文章写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追求,还有她的性格。

学生2:写了居里夫人不贪图富贵,追求科学真理。

教师:请你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品质和行为特点。

学生1:居里夫人是追求真理的。

学生2:坚忍不拔。

教师:可一连用几个“四字短语”来描述居里夫人不同方面的特点。

学生3:她是献身科学,执着追求的。

学生4:她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教师:好,同学们概括得很全面!把大家说的.综合到一起,我们就对居里夫人有了一个初步的,多方面的印象。

下面我们来进行小组合作,找出你认为是重点的,有难度不好理解的句子或段落,组内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课件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教师到学生中间,协助小组讨论。)

教师:好,讨论结束。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经过了一轮智慧的交锋,请同学们提出你们组认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或者组内讨论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我们来进行全班的讨论和交流。

学生1:“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是什么意思?

教师:嗯,这个小组的同学已经提出了问题,哪个小组有答案来帮助一下这个小组。

学生2:这个问题书上就有答案。就在这一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如果居里夫人申请了镭的专利,获得了一大笔财富,我们就可以说它是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没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因此这样的人才是梦想家。

教师:非常好!老师认为这个小组同学的答案是比较完美的!老师想说的一点是:他们组思考问题的思路和角度很好,从课文入手,联系上下文,就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很好的阐释,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有哪组有问题?

学生3:“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地”岁月她却说是“美好快乐的记忆”呢?

学生4:因为她专心致志的研究科学,所以没有时间玩,也就没有多少朋友,所以她很孤独。

老师:哦,这位同学提出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有没有哪组有补充?

学生5:我们组认为,她的孤独是说她是一个人。一个人工作,一个人研究,没有其他人。而不是说她的心里感到孤独和寂寞。她心里是快乐的,所以说即使是一个人工作,也是美好快乐的记忆。

教师:嗯,我认为这位同学会得的角度很正确!这是一片翻译过来的文章,“孤独”恐怕翻译得并不十分恰当。居里夫人的意思是,她潜心学业,总是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一个人静心读书,获得了很多收获。因此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使美好的回忆。

哪一组还有问题?

学生6:老师,最后一段“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科学家又是一个小孩?

教师:好,这一组同学又提出了不懂的地方,哪一组同学有答案,来帮助帮助他。

学生7:因为小孩喜欢神话故事,痴迷于神话故事,而科学家喜欢大自然,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所以科学家又是一个小孩。

学生8:因为科学家和小孩痴迷神话故事一样痴迷大自然,所以科学家不仅是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

学生9:科学家像小孩,是说科学家像小孩一样有好奇心,喜欢去发现。

教师:老师认为这几位同学的答案都非常正确,组合在一起,可以说就是一个完美的答案。刚才那一组同学对这个答案满意吗?

学生6:满意。

教师:还有没有问题?

学生10:第六段,“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为什么她丈夫卒然长逝以后他就学会了逆来顺受了呢不太理解。

学生11:刚才我们预习的时候,已经预习了逆来顺受的意思,就是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她丈夫的性格温和沉静,居里夫人获益匪浅,即使她丈夫死了,居里夫人也学会了逆来顺受。

教师:谁还有补充?

学生12:因为课文前面刚说过,“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许多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因为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她丈夫死以后,他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可顶不如从前了,居里夫人从她丈夫身上学到了温和沉静,不会再那么敏感,她学会了逆来顺受,就是学会了在恶劣环境或无力待遇里采取忍受的态度,而不是过分懊恼和敏感。

教师:非常好!

学生13:第五段,“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什么是纯粹研究的观念?

教师:很好,谁能回答,什么是纯粹研究的观念?

学生14:我认为就是不要再发现上去的经济利益,才是纯粹的研究。

学生15:纯粹研究的观念就是人类需要的梦想家,他们的研究使受了事业的强烈吸引,而去研究,而不是为了获得很多的报酬,所以我觉得纯粹研究的就是梦想家。

教师:这位同学也联系了上下文,认为有纯粹研究观念的人就是人类需要的梦想家。

大家提出的问题都非常的有价值,找到了文章的关键点。相信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集体智慧已经帮助我们扫除了理解上的障碍。每个人都勤于动脑思考,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同时也帮助同学解答他们不懂的问题。现在每个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我们的集体智慧是非常伟大的,合作精神是很可嘉的。

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者给你以启示的的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说说好在哪里?

学生1:我最喜欢“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句话是一个比喻,把科学家对科学的那种热爱,形象生动的表达了出来。

教师:嗯,你很有审美眼光!

学生2:我喜欢第一段最后一句:“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的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这句话很简单,但是很有力量。给人一种力量,使你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当事情结束的时候,无论结果如何,都问心无愧,都能对自己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教师:非常好,看来这句话给了你震撼与启迪。

学生3:我喜欢第一句话“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她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谁都会遇到困难,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教师:看来你已经体会到了居里夫人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魅力与力量。很有慧心!

今天,我们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感动。相信现在你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对居里夫人产生一些新的认识,从她的事迹中得到自己独特的感悟,珍视你的体会和感悟,把它运用到你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更美的,你原来可以更好的!

【课后作业】

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了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一篇300字的小文章。

好,这篇课文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下课!同学们再见!

藏戏教学反思 篇4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藏戏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藏戏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

处理生字词时,除了将带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还将一些藏族特有的称谓出示,并教学生读准理解,这样可以他们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此外,我还引导学生理解“鼻祖”“不一而足”等词语,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对课文有了大体的印象,这样让学生可以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而学生对“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很兴趣的,所以我将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这部分,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的艰苦经历,以及他的所留下的功绩。

不足之处:

个人素质方面,有待提高。首先是备课环节上,不够充足,如果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藏戏的片段,可以拉进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个别民族特色的地方准备不充足,没有给学生讲解透彻。

改进措施:

提高学生的能力,要从多个方面考虑,要不仅要读,还要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不断思考。

藏戏教学反思2

《藏戏》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是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感觉学生在学这篇文章资料时,就应十分感兴趣。课前我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藏戏》一文的教学目标为:

1、读读记记有关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所以我课前也作了一些准备,指导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没。采用了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资料,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资料进行质疑,然后透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最后赏析文章,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学生对此环节谈得感受比较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藏戏的特点这一部分,这部分资料是写藏戏中的面具的,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主角,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必须的价值决定和是非观念,让他们领略到藏戏的独特魅力,在充分地读这部分的基础上,简单理解了这部分资料。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教师对知识拓展的还不够,应借此向学生多介绍一些我国不同地方的戏种、特点,从中感悟祖国文化的灿烂和魅力,没还有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藏戏教学反思3

《藏戏》是六年级下册第7课,是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的单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因为本文在语言上的这一特点,而且,藏戏对我们师生而言是一种很“新”的文章,所以我在教法上将它上成了精读,我想这样的“略读”文章“精度化”,也是值得的。

刚刚教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虽然两篇文章都是介绍民风民俗的,但两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于是,我就借助学生的预习和课堂上的自学,在正式进入《藏戏》文本之前,我就引导学生从“内容”、“表达顺序”、“表达的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几方面来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在比较的基础上再去进入本文的学习。我想,这样的处理方法是站在学生综合能力的高起点上,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再去回落到文本细节上。

本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从文采上来看,“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突出的,我讲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而对于“藏戏的艺术特色”这一内容还是处理得比较“略”的,只要学生能找出相关句段,找到藏戏的艺术特色即可,在语言就不过多细细推敲。我自认为在“藏戏的形成”这一内容上处理得比较出彩的是这么几个设计:

1、探究唐东杰布传奇故事的优点。其实历史上有真实的故事记录,那为什么课文要以传奇故事的形式出现呢?(传奇故事能加入更多的想象,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也能更多地去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2、从这一传奇故事中解读唐东杰布这一人物;

3、找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简说原因。

藏戏教学反思4

《藏戏》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来历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是我在教学的时候还是花了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因为这篇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较多,同时在说明方法上也有一定的特色,因此为了让孩子真正有所收获,我觉得保证教学时间是一个必要条件。

首先,我让孩子们欣赏了在土豆网上下的一段藏戏表演的视频,孩子们看的如痴如醉,虽然这段视频长达9分钟,但是我一点也不吝时,让孩子们欣赏完了。然后,让孩子谈谈看后的体会。接着走进课文,扫清生字新词的障碍,同时注意提醒孩子们注意语言的积累。

随后,让孩子们快速读课文,找出写藏戏来历的自然段,并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复述出来。结果在短短的3分钟内就有孩子举手要求给孩子们复述故事了,而且这个孩子的发言很有特点。随后我又请了几个同学讲述这个故事。就这样,在故事中我带着孩子们弄清了藏戏的来历。

紧接着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弄清藏戏的独具的艺术形式。我让孩子们自由分组学习,然后交流。孩子们由于分组学习,一部分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都能读懂课文了。

在交流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抓住文章开头的3个反问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其次,让孩子们抓住文章中详细介绍藏戏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来朗读。在品读的时候就注意提示孩子们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以提高孩子们的习作水平。

最后我让孩子们谈谈学了这课后的体会,有大多数孩子们居然对藏戏的艺人们的精神莫衷一是地大加赞扬,而且说:“做人就要这样,不能只想着自己,应该想想我们可以为他人带来些什么。”尽管我不知道这个孩子说的是不是心里话,但是我知道他通过这课的学习,的的确确是被藏戏的艺人们乐于奉献不计较个人的名利的精神所打动了。多多少少会对这个孩子的价值观产生一些影响。也还有几个孩子谈到:“藏族人们应该把藏戏这种艺术表演形式子子孙孙传递下去,总有一天,藏戏会走进世界大舞台。”

教完这课,我觉得神清气爽,心情超级愉快。我的一个小小的收获就是老师在带领孩子们学习的时候只要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就不可以放弃,我们有时并不要太拘泥于教学参考书给我们的.条条框框,因生而异的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藏戏教学反思5

《藏戏》这篇文章介绍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感觉学生在学这一单元文章内容时,应该非常感兴趣,结果也正如我所料。

《藏戏》一文的教学目标为:

1、读读记记有关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因此课的伊始,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纷纷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然后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最后赏析文章,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学生针对此环节谈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藏戏的特点这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写藏戏中的面具的,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一定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念,我问孩子们读了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什么感受,孩子们一下子热情高涨,兴趣盎然,还充分地读了这部分,轻松理解了这部分内容。当时,我觉得自己突然间真正体会到了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让孩子们感兴趣、真正动起来的环节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让孩子真正感兴趣,他才愿意去动脑子,去学,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才会乐此不疲。这样的学习才能激发孩子今后学习的后劲。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藏戏教学反思6

《藏戏》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文章,这个单元是以感受“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藏戏》一文就是对藏族传统剧种的生动阐释。课文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绚丽多彩,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颇具文学色彩。

在讲了《藏戏》一文,不仅是孩子们感受颇深,就我本身而言也有很大的收获。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的艺术特色,因此课前互动,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影音课件将孩子们带入情境,孩子们深受感染,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接着,让学生认真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抓住“形成”、“特色”给课文分段。帮助学生理清脉络,然后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解决相关问题,即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

藏戏形成的这一环节,我让孩子们快速读课文,看看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很多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以讲故事的形式说出藏戏的形成过程,就这样,在故事中我带着孩子们弄清了藏戏的来历。在情感价值观上,孩子们感动于唐东杰布无私、智慧和七位姑娘的义举。在学习藏戏艺术特色这一环节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句段先品读再概括,让孩子们去读、去动脑、去感受、去说。

接下来,让孩子们总结和发现本文的写作特点,体会本文开篇排比反问的独特写作方式以及这种写作方式的好处。最后老师介绍本文的开头方法,反问句开篇法,并借助课件让学生了解比较有特色的一种舞蹈——安塞腰鼓,尝试来设计一个开头。在教学中,能把三分之二的时间还给学生,能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如:教师的过渡语不美;有时话语啰嗦重复;教学时间没掌控好,感悟写法环节和拓展延伸环节时间有点紧;板书有点乱;朗读的样式不多;教学方式太单一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希望更加努力钻研教材,把教学过程设计得更加精彩。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语文教学更是不易,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

本课主要介绍了藏戏的来历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就内容而言,可谓泾渭分明。本课是一篇民俗散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如“咆哮、吞噬、婀娜、招徕、鼻祖、不一而足”等词语,如藏戏的形成部分故事性、文学性较强。因为本文在语言上的这一特点,所以在教学时,将其“略读”课文“精度化”处理,是突破本课语言关的必要教学设计。

在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藏戏》和《北京的春节》在内容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有了对课文内容充分学习作为铺垫,学生还是能大致说出这两课在表达内容、表达顺序、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上的区别的。这是教学本课得的方面。

不足之处:

1、自己对藏戏的了解肤浅,只能就文教文,教学时深感没有腾挪空间。回想一下,其实自己即使对CCTV11经常播放的一些剧种就隔膜得很,何况绝少闻见的藏戏呢!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缺失和无知,而藏戏作为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剧种少闻少见,是对传统文化无知无识的一个典型代表。

2、影视资料找的少,不能让学生对藏戏有更多感性认识。

3、学生读课文遍数少,学生不愿意读课文似乎成了一个顽疾,这直接影响了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教学中的赏读。

此次不足之处,希望以后有所改观。

藏戏教学反思7

《藏戏》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是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感觉学生在学这篇文章内容时,应该非常感兴趣。课前我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藏戏》一文的教学目标为:1、读读记记有关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藏戏》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来历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所以我课前也作了一些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

首先,我让孩子们欣赏了在土豆网上下的一段藏戏表演的视频,孩子们看的如痴如醉,虽然这段视频较长,但是我一点也不吝时,让孩子们欣赏完了。然后,让孩子谈谈看后的体会。接着走进课文,扫清生字新词的障碍,同时注意提醒孩子们注意语言的积累。

接着,引导弄清藏戏的独具的艺术形式。我让孩子们自由分组学习,然后交流。孩子们由于分组学习,一部分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都能读懂课文了。在交流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抓住文章开头的3个反问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其次,让孩子们抓住文章中详细介绍藏戏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来朗读。在品读的时候就注意提示孩子们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以提高孩子们的习作水平。 随后,让孩子们快速读课文,找出写藏戏来历的自然段,并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复述出来。结果在短短的3分钟内就有孩子举手要求给孩子们复述故事了,而且这个孩子的发言很有特点。随后我又请了几个同学讲述这个故事。就这样,在故事中我带着孩子们弄清了藏戏的来历。 最后我让孩子们交流指导的剧种,扩展延伸学生我们广东的粤剧,达到知识的迁移。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的把握不好,最好粤剧这方面时候不够,没还有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藏戏教学反思8

《藏戏》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来历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藏戏的构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的单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因为本文在语言上的这一特点,而且,藏戏对我们师生而言是一种很“新”的文章,所以我在教法上将它上成了精读课文,我想这样的“略读”文章“精度化”,也是值得的。

因而我在教学的时候还是花了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因为这篇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较多,同时在说明方法上也有必须的特色,因此为了让孩子真正有所收获,我觉得保证教学时间是一个必要条件。本课条理清晰,资料比较易懂,但距离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能够说是从未接触过,并且本课有些词语属于少数民族特有的称谓,所以,读通课文、理解课文、了解藏戏是本课的重点。

在处理生字词时,除了将带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还将一些藏族特有的称谓出示,并教学生读准理解,为他们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此外,我还引导学生理解“鼻祖”“不一而足”等词语,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对课文有了大体的印象。我觉得这样做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个性是中下等的学生,不至于课文学完了,却读不准生字,读不通课文。

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资料清楚,分“藏戏的构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从文采上来看,“藏戏的构成”这一块资料是比较突出的,我将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这部分,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的艰苦经历。学生从课文的4――7自然段读懂了藏戏是怎样构成的,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首先,总体感觉,这次“听课月”展示得不算个性成功,自我感觉也不是个性良好。原因诸多。个人素质方面,有待提高。首先是备课环节上思考的不够成熟,预设的课堂程序和实际的教学过程存在差距。再者是课堂语言缺少一步到位感。静心自对,思过学贤,学以致用,尽快提升素质是当务之急。其次,在高年级小组评课上,听两位领导的评述我在深深思索、反思我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感受到我在教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时要把握住几个点:一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体系,以文章前面的导学思考题入手,将问题简化突破重难点即可,不能放不下学生,扶的过多,放的太少,尤其是二类课文的字词关应一带而过,不可过细,将精力放在理清条理上,感悟语言,体悟表达方法上。二是要学会及时舍得,把剩余的教学语言、教学环节舍去,去粗留精,为回归课文整体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节省教学时间,以利于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特色,学习写作方法并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其三,学会尽快从线状教学过渡到块状教学,从繁琐的阅读指导分析中解脱出来,以帮扶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锻炼学生学文潜力而服务,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其四,课前精心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既备文本,又要备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调控课堂。

藏戏教学反思9

六年级下册第二组文章都是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感觉学生在学这一单元文章资料时,就应十分感兴趣,结果也正如我所料。《藏戏》一文,感受颇深。现将自己对本节课的反思随手写下来,可能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期望各界同仁能够提出宝贵意见。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因此课的伊始,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纷纷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资料,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资料进行质疑,然后透过小组合作解决比较难一点的问题,简单的问题随提随时解决掉,然后赏析文章,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学生针对此环节谈得感受十分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收集的欲望。整个课堂被浓浓的藏戏包围。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藏戏教学反思10

《藏戏》是12册第7课,是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的单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因为本文在语言上的这一特点,而且,藏戏对我们师生而言是一种很“新”的文章,所以我在教法上将它上成了精读,我想这样的“略读”文章“精度化”,也是值得的。

刚刚教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虽然两篇文章都是介绍民风民俗的,但两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于是,我就借助学生的预习和课堂上的自学,在正式进入《藏戏》文本之前,我就引导学生从“资料”、“表达顺序”、“表达的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几方面来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在比较的基础上再去进入本文的学习。我想,这样的处理方法是站在学生综合潜力的高起点上,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再去回落到文本细节上。

本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资料清楚,分“藏戏的构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从文采上来看,“藏戏的构成”这一块资料是比较突出的,我讲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而对于“藏戏的艺术特色”这一资料还是处理得比较“略”的,只要学生能找出相关句段,找到藏戏的艺术特色即可,在语言就但是多细细推敲。我自认为在“藏戏的构成”这一资料上处理得比较出彩的是这么几个设计:

1、探究唐东杰布传奇故事的优点。其实历史上有真实的故事记录,那为什么课文要以传奇故事的形式出现呢?传奇故事能加入更多的想象,给读者必须的想象空间,也能更多地去表达人们的完美愿望;

2、从这一传奇故事中解读唐东杰布这一人物;

3、找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简说原因。

藏戏教学反思11

本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本册第二单元选文关注多元文化,将视界投诸民风民俗,《藏戏》一文就是对藏戏传统剧种的生动阐述,可以放手让学生朗读,并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资讯,相互交流,彼此沟通,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知,对各民族丰富多采的文化形式、民风民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第一环节的设计,我依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声光色的冲击,电子媒体的包围,已经让他们远离了传统的戏剧,对那些距离自己更为遥远的戏剧形式自是一无所知,先从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些有名的剧种开始介绍,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藏戏的认知欲望。

同时,在本堂课的设计上,我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是最基本的学习前提和根本指向。不忽视优等生,不漠视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发展。扎扎实实地引领他们读书,享受阅读的乐趣,享受文字的快感,受到美的熏陶。

藏戏教学反思12

《课程标准》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是第三学段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藏戏》一文就是对藏族传统剧种的生动阐释,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们朗读,并尽可能地相互交流,彼此沟通,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知。

所以,我首先让学生认真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熟课文,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教学中,我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第三,引导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段画画批批,交流收获体会,积累语言。老师在此过程中穿针引线,释疑解惑,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藏戏教学反思13

《藏戏》一文浅显易懂,是适合学生自学的文本。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文本让学生形成自学的能力。

由地方戏剧猜一猜,谈一谈,导入到藏戏。给出导学案让学生自学交流。导学案如下:

1、读熟课文,弄清藏戏的由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从文本中体会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的特点。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到一定的时候下,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这时老师只起个学习者,引领者的作用,说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去展示,去质疑,去补充。如有学生在展示说藏戏的由来时,说得有点啰嗦,学生就敢于质疑,可以这样说就简练了,他就说上了。说到藏戏的特点,学生更是兴趣十足纷纷展示着,仿佛自己就是藏戏的研究者。在交流展示中我分明感受到藏戏就在班上开演着,学生就是藏戏的主人。

多热闹的展示啊,老师有疑问,文章开头三个文句,是什么文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读一读,就展示说出,是反问句,起引起读者注意,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

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没错的。

藏戏教学反思14

《藏戏》是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的一篇略读文章,它是一篇民俗散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因本文在语言上的这一特点,而且,藏戏对我们师生而言是一种很“新”的文章,所以我在教法上将它上成了精读,讲得比较细。本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从文采上来看,“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突出的,我将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而对于“藏戏的艺术特色”这一内容还是处理得比较简单,只要学生能找出相关句段,找到藏戏的艺术特色即可。我自认为在“藏戏的形成”这一内容上处理得比较出彩的是这么几个设计:1、探究唐东杰布传奇故事的优点。其实历史上有真实的故事记录,那为什么课文要以传奇故事的形式出现呢?(传奇故事能加入更多的想象,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也能更多地去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2、从这一传奇故事中解读唐东杰布这一人物;3、找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简说原因。

因刚刚教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虽然两篇文章都是介绍民风民俗的,但两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于是,我就借助课堂引导学生从“内容”“表达顺序”“表达的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几方面来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以加深对这两篇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在比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概括能力。

藏戏教学反思15

成功之处:处理生字词时,除了将带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还将一些藏族特有的称谓出示,并教学生读准理解,这样可以他们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此外,我还引导学生理解“鼻祖”“不一而足”等词语,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对课文有了大体的印象,这样让学生可以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而学生对“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很兴趣的,所以我将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这部分,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的艰苦经历,以及他的所留下的功绩。

不足之处:个人素质方面,有待提高。首先是备课环节上,不够充足,如果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藏戏的片段,可以拉进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个别民族特色的地方准备不充足,没有给学生讲解透彻。

《藏戏》教学反思 篇5

个人素质方面,有待提高。首先是课件制作不熟练,以至于增加了压力,自卑感较强。再者是课堂语言缺少一步到位感。还有对幻灯片操作不熟,再加上对幻灯片内容缺少足够的了解,导致记忆中断,内心慌乱,课堂表现不够沉稳,以至于设想之中的环节被打乱后只好临时应对。静心自对,思过学贤,学以致用,尽快提升素质是当务之急。

课堂教学方面,我总认为一节语文课,应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获多多。这种收获既有知识方面的,也有学法方面的,还有个人能力提高方面的。还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喜欢读、喜欢品、喜欢思,喜欢展示、交流、共进。这就需要精心备课,帮学生化难为易,轻松过关。而我本节课因担心时间不够,担心内容学习不完,在小组讨论后的交流收获方面,没能让学生充分朗读谈体会,也没有成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本人放不开还怕收不拢,一堂课上下来像狼撵的一样。

学生表现方面,课前我布置了学生查阅、整理资料,制作小卡片,预想应该效果很好,结果过高估计学生。在课前资料展示这一方面,我设计的小组抢答赛不太成功,学生对300多种戏剧种类知之甚少,四五个学生抢着一发言,其他人没了音。而全班交谈收获时因本人紧张没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自我感觉有些失败。再者,学生也放不开,课前有许多学生都准备了资料卡片,可是展示的时候,因紧张而思维受限,学生表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藏戏教学实录过程 篇6

民间文化是一种“自娱自乐型”的文化。它来自民间, 是广大民众在生产、生活中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它大多以农业社会生活为背景, 保留了较多民间传统色彩。当今, 民间文化研究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而探索民间文化发展道路则是文化部门和科研人员的一种责任。

二:简介

南木特”藏戏, 也称甘南藏戏, 18世纪初产生于甘南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1]。“南木特”藏戏的内容多取材自藏区民间故事, 主要歌颂传奇人物和民族英雄, 是甘南州藏区非常流行和受欢迎的一种戏曲艺术表演形式[2]。

“南木特”藏戏是甘南藏区佛教领袖们在总结藏区戏曲的基础上, 一代一代继承和加工, 经过漫长的孕育和发展, 才形成了如今的形式。拉卜楞寺创建于1709年, 由于其地处甘南藏区的中心, 在发展过程中, 逐渐成为甘南藏区的政治、宗教、文化的中心。拉卜楞寺内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艺术, 再加上甘南藏区藏族牧民独特的民间歌舞, 为“南木特”藏戏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客观文化基础[3]。另外历任地方政府和佛教领袖的大力支持则为“南木特”藏戏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和政治基础[4]。

根据史料记载, “南木特”藏戏的雏形最早出现在《至尊米拉日巴语教释——成就者之密意庄严》中, 它是在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样·久美旺保授意倡导下, 由第二世贡唐·丹贝仲美编写的[5]。在该书中, “南木特”藏戏的艺术手法已经被初步定义, 即有唱有说、载歌载舞。在以后的二百年里, “南木特”藏戏在甘南藏区逐步发展和完善。到了20世纪四十年代, 随着第一部“南木特”藏戏《松赞干布》在拉卜楞寺正式演出, “南木特”藏戏真正走上了演唱大舞台[6]。在当时, 在甘南地区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非凡的影响, 很快甘南藏区的其他寺院和地方政府也纷纷效仿, 很多剧目逐步从民间走上舞台, 这使得“南木特”藏戏得到空前的发展。

三:“南木特”藏戏的发展模式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 特别是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成立, 为“南木特”藏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南木特”藏戏才得以真正流传。20世纪60年代, “南木特”藏戏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在党的“百家齐放, 百花争鸣”的政策的引导下, “南木特”藏戏的服装设计、舞蹈、美工、音乐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完善, 大量优秀剧目被推上舞台。如:《达巴丹保》、《智美更登》、《卓娃桑姆》、《罗摩衍那》、《阿达拉茂》等[5]。甘南藏区各地纷纷成立了剧团, 甚至各个乡都有自己的剧团, 仅甘南州内, 大的剧团就有36个。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 “南木特”藏戏得到进一步发展, “南木特”藏戏吸收了京剧、豫剧等优秀剧种的风格, 表演风格得到进一步完善, 形成了现代“南木特”藏戏的表演风格:简练、庄严、纯朴、粗犷。同时出现了大量的优秀剧目, 如《诺桑王子》、《降魔》、《赤松德赞》、《雍努达美》、《霍林大战》、《长碑》、《朗萨雯波》等[5]。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以互联网和影视传媒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给“南木特”藏戏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6]。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变化, “南木特”藏戏同样也需要更新和变化, 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如今, “南木特”藏戏已从寺庙走到民间, 走出甘南藏区, 走向全国和世界, 这让世界了解了“南木特”藏戏, 但也对“南木特”藏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南木特”藏戏不断创新, 在表演形式上创新, 在创作作品手法上创新, 在服装设计上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生存, 才能发展, 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放开, “南木特”藏戏走向了全国各地, 走出来国门。如今, 在国内或国外的大型演出场所, 经常可看到“南木特”藏戏的身影, 通过各种大舞台, “南木特”藏戏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其自身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如今, 甘肃省已将“南木特”藏戏列入首批十个受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由于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 “南木特”藏戏虽然走出了国门, 但它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发展, “南木特”藏戏要发展, 必须在剧目、唱腔、表演等方面大力改革和创新力度。如何进一步把“南木特”藏戏进一步推广、普及和发展, 是甘南州政府和甘南藏区文艺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南木特”藏戏要发展, 首先必须在创作作品上入手, 剧目作者一定要深入牧区, 贴近民众, 才能写出真是反映群众生活的好作品;其次表演演员不仅会用藏语表达剧情, 还要学会用普通话表演;第三, 尽可能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技术, 大力宣传“南木特”藏戏。顺应时代的发展, “南木特”藏戏在形式上借鉴了国内外其它优秀剧种的优点, 例如川剧的变脸、豫剧的朴实、京剧的乐器等并加以创新;在创作题材上突破了原来仅仅涉及藏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局限, 有些题材涉及到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在演职人员培训方面, 当地政府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原则, 把一些有前途的年轻演员派到其他藏区剧团或内地其他剧种剧团去学习, 同时请进来一批著名的演唱人员到甘南藏区各个剧团进行现场指导, 投入大量资金对演职人员和创作队伍进行培养。如今的“南木特”藏戏, 已经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剧本创作人员, 优秀剧本不断产生;一批年富力强的年轻演员已经接上了老一辈演员的班, 并青出一蓝胜一蓝;当地政府更加重视对“南木特”藏戏的宣传力度, 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舞台、网络等, 大力宣传“南木特”藏戏, 如今的“南木特”藏戏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四:“南木特”藏戏的发展与甘南藏区产业的关系

一个剧种要发展, 要生产, 它首先离不开产生它的土壤,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南木特”藏戏也不例外, 她来自甘南藏区, 必须要为甘南藏区服务。如今的“南木特”藏戏, 让世界了解了甘南藏区的文化、地理、历史和风俗习惯, 但它的经济潜力还没有被真正开发。对于甘南州政府来说, 如今的当务之急, 就是要充分利用“南木特”藏戏的影响, 加大对当地影视产业、音像产业、文化信息产业的发展, 利用藏区的旅游资源、逐步开发出一条集文艺演出、艺术品、影视、音像、文化信息一体的产业链, 这一方面带动了“南木特”藏戏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改善了当地牧民的生活, 促进了甘南藏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如今。“南木特”藏戏已经让世界了解了甘南藏区, 但它要走的路还很长。前途任重道远, 但我坚信:“南木特”藏戏一定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甘南州地方史编纂委员会, 甘南州志[M], 甘肃民族出版社, 1999.

[2]甘南州概况委员会, 甘南藏族自治州概况[M], 甘肃民族出版社, 1996.

[3]洲塔, 乔高才让.甘肃藏族通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4.

[4]甘南藏族自治州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甘南州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 1999.

[5]夏河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夏河县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合同法试卷附答案下一篇:营业员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