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及备课过程(共4篇)
《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及备课过程 篇1
《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 李红玲
一,深情导入: 师:上课!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板书课题)作者是--生:毛泽东
师:同学们,2009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这样一篇头条新闻:哪些外国人最感动中国?(背景音乐起)新闻记载的是一个名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网络评选活动,历时40天,四百多万中国网民把自己宝贵的一票投给了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大夫,白求恩得票最高,位居首位。那么白求恩大夫为什么能够获得中国网民如此高的赞誉呢?(学生认真的听着老师的介绍进入了恩考状态,神情专注。)下面我们来看一则白求恩的有关内容。(屏显白求恩的有关资料)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生:(在背景音乐的陪衬下读的很有感情)诺尔曼·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迹”爆发生,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939年10月,在涞源县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他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进行救护。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1939后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师:白求恩大夫逝世一个多月后,毛泽东同志就写了这篇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全军全党官兵将士都来学习白求恩大夫崇高的精神品质。
师:学习这一课,要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同学们看一看,记一记。生:默读目标。
师:明确了吗?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走进课堂。二,第一个环节:感知一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学习本篇文章:感知一篇--精读一段--背诵一节。这样的三个环节,我们主要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学习,明白了吗?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感知一篇。(屏显)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划出生字词。师:读完之后,我们先检查本课的字词读音。(屏显字词,重点字词变红色)谁先来读?(抽两三个同学们读,全体再齐读,老师强调重点字词)
师:初读一篇文章,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识记字形。识记字词永远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它是我们进入语文知识殿堂的门票。
师:扫清了字词障碍之后,我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课文叙述了白求恩哪些方面的情况? 师:(点拨)这是一篇纪念性的悼词,记叙性的句子很多,各段都有,先看第一段,哪些是叙述性的内容?
生: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师:读的很流畅,语速如果再慢一些就更好了。
师:在这一段文字里,我们了解到白求恩的哪些方面的情况呢? 生:国籍、身份、年龄、来中国的原因。
师:对,就是简单的叙述一下白求恩到中国的经历。师:第二段的记叙内容又有哪些呢?
生: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师:找的非常好!这一部分叙述了什么?
生:这两句话记叙了那些受到白求恩大夫治疗的人们的感受。
师:就是这样的。我们再看第三段的记叙内容是哪几句,同学们一起来读出来好不好? 生:好!(齐读)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师:嗯,同学们找得很准,那么这一段记叙了白求恩同志的什么情况呢? 生:白求恩的职业和他的医术情况。师:那么第四段中的记叙又写了什么呢? 生:记叙了毛泽东与白求恩的个人交往情况。
师:对,这段中的记叙感情成分很浓烈,找个同学试读一下。
生: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师:“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这一句应如何读才能读出情“悲痛”的感情? 生:声音要低沉,读的时候要慢一些。师:嗯,就是这样,请你再来一次。
(学生在师的指导下练习读这一句,读出了低沉的感觉。)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读的就本课中的记叙部分。这篇文章属于一篇悼词,在记叙了白求恩同志的生平经历之后定会有作者的议论评价。下面我就来读文章中的议论部分。我们在读的时候,分成两个小组来读。读第一段时,男孩子先来读记叙的部分,女孩子接着读本段的议论部分,记住了吧?开始。
(男生读第一段的记叙部分,女生读第一段中的议论部分,各组读的十分整齐。)(指导学生齐读第三段。第四段抽一个女生读记叙部分,议论部分男女生齐读。)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朗读,大家思考一下,这三段内容在表达方式的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吗?
生:这三段都是先记叙后议论,议论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
师:很好。这样一读,我们很快发这几段内容的写法特点就是先叙述后议论,记叙是为了后面的议论,议论是在前面叙述的基础上生发出来。哪么第二段是如何写的? 生:我看第二段是是边叙述边议论,有时记叙有时议论。师:对,这一段就是我们常说的“夹叙夹议”式写法。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多种形式的朗读,我们分清了各段的记叙和议论的层次。那么下面我们来试着概括一下各段的主要内容。请用“毛泽东要求我们学习......的精神”我句式说话,来概括各段的意思。
师:同学们,一般情况下,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要看它的记叙部分还是议论部分? 生:议论。
师:好,那么谁来先说说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生:毛泽东要求我们学习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师:毛泽东要求我们学习谁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 生:白求恩。
师:好,那么请你再完整的表述一下。生:毛泽东要求我们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师:这次表述很完整。哪位再来表述一下?
生:毛泽东同志要求我们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
师:很好。在第一段里,毛泽东要求我们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板书)
师: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
生:毛泽东要求我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师:不错,说的真好。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生:毛泽东要求我们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师:什么叫做“精益求精”? 生:好了还要更好。
师:很好。第四段写了什么?也可以说“毛泽东主席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什么精神? 生:毛泽东主席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师:对。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板书)
师:同学们看,在白求恩同志的身上,他的精神主要是共产主义精,而共产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也就是没有一点私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这个”人民“就是全世界的人民。白求恩同志心里装的是全世界的人民。同学们,这就是白求恩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屏显)同学们,来,把它读一遍!生:学习他的国际主主精神!学习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习的精神!
师:读的非常好!同学们,我们在这一个环节里,通过朗读明确了文章的写法和层次,本文的写法是”叙议结合“。又通过”概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屏显写法小结)请做好批注。(学生做笔记)
三,第二个环节:精读一段
师:同学们,在这一个环节里,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第二段来深入学习课文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色以及写法上的特点。老师问问你们,什么叫精读啊? 生:就是精心的读,细致的读,深入的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师:说的真好。精读一段文字,有很多种角度,可以从一个词语的用法到一个句子的写法再到整段文字的情感表达。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的阅读第二段文字,看看我们有什么发现?(指导学生互相研讨,同学们开始交流)
生:我觉得这段文字里有个词语用的很好,比如第一句中”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一个”极端“两次运用,写出了毛泽东主席对白求恩大夫的高度赞扬。
生:还有这一句:”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中的”都“字,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不排除任何一个人,全体的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
生:还有”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中的”一定“也起强调肯定的作用。师:同学们体会很深,找出来的这些词都是副词,都是程度上强调了白求恩同志的高尚品质,强调了学习他的重要性。
师:在这一段里,不仅副词用的很有特色,还有一个句式也起着强调的作用,加强了语气,很好的表达了情感。同学们找找看。
生:我找到了,是这一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个句子里用连用了两次双重否定”没有一个不“,让人读出了从前线回来的人们对白求恩大夫的极力赞美,并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这个双重否定句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师:很精彩!如果把它变成肯定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生:(读变式)变了肯定句后,语气就不强烈了。
师:就是这样的,在这样的语境里,用上双重否定句再加上起强调作用的几个副词,就能充分的写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感人至深。师:毛泽东主席在表达”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样的看法时,用了什么写法,同学们能够看出来吗?
生:对比。文段里除了写白求恩的感人至深的精神,还写了另外一些人的消极表现:”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通过对比,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更加感人了!
师:很棒的理解!有对比才有鉴别,在对比中更能突显白求恩同志的崇高精神。本段中在写法中除了运用对比,还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从而全方位的赞美白求恩同志的伟大精神。
师:同学们,我们看这一段,从词语到句子再到写法,我们深入的理解了毛泽东主席的写作用意。无论如何写,都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感人至深的精神品质。师:好,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文字吧!(生齐读全段)
师:读的很有层次。同学们,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通过精读一段品析了文章的写法。同学们要学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品析其他的文章。四,第三个环节:背诵一节。
师:在这个环节里,我们要背诵文章最经典的一节,这就是最后一节。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里,别说是一节,就是全文,人人都能背下来啊,我们今天就来背诵最后一个小节。好吧?三分钟时间内,看谁记住的最多。开始!
(学生热烈背诵,师提问,最后齐背。课堂气氛浓厚,背诵效果很好。)五,拓展文本,感受情怀
师:同学们,我们读了这篇文章后,理解了白求恩同志的感人至深的精神,那么同学们想到这个问题了吗:白求恩同志的精神为什么感人至深?他在2009年被四百万中国网民评为最受中国人感动的”十大国际友人“之首,我们了解他在中国的动人事迹吗?(学生一脸迷茫一脸渴望)师:(展示”白求恩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与图片)(伴随着动人的音乐,老师介绍白求恩在中国工作时的做出的贡献,请几个学生朗读白求恩曾写给聂司令员的两封书信,课堂气氛十分动人。)
师:同学们,了解了白求恩同志在中国的事迹之后,你想对白求恩大夫说些什么呢? 生(崔晨光):最是无言的温暖,春风化雨;最是无言的感动,润物无声。白求恩同志,你这样超越国界的大爱,感动着我,感动着中国!师:非常深情!生(于海斌):不畏艰险,不畏牺牲,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毫无自私自利的白求恩大夫,他作为苏联的医生,对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白求恩大夫,我将一生以你为荣,以你为傲!敬爱的白求恩大夫,你一路走好!师:很感人!但是你在这里记错了他的国籍,他是哪国人? 生齐答:加拿大人!师:对,孩子们要记准了白求恩大夫的国籍。生(王晴):你虽是加拿大人,但我感觉你却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你对工作极端的负责,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中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永远学习!生(苏晓丽):谢谢你把热情和生命都献给我的国家--中国,你将自己的心奉献出来,你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手术台上,虽然你走了,但你的魂却永远留在手术台上,你的精神永远留在中国!生(李慧参):白求恩爷爷,你就是照耀在我们祖国上空的一颗明星,照亮了我们祖国的生活,我们会永远铭记你的奉献,你的博爱,你的无私!生(杨亚星):你来自大洋彼岸,却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生命。你不辞劳苦,不怕牺牲,甘愿为人民服务到底,乐于奉献是你对生命的承诺,不怕牺牲是你一生的誓言,白求恩同志,你将永存我们的心中!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深情,很感人,我相信,白求恩若有在天之灵,听到你们对他说的这些充满温情的话语,一定会很欣慰的!还没有写完的孩子,一定要认真写出来,用你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白求恩同志的爱!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从毛泽东主席笔下感受了白求恩同志的崇高的精神品质。通过有关资料,我们对白求恩同志在中国的一些工作细节。同学们如果还想了解白求恩同志在中国的详细情况,老师建议大家在课外看看电影《白求恩》,相信你们对白求恩大夫会有更深的了解。师:(背景音乐起)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向白求恩同志致敬,向每一位国际友人致敬!下课!
市级优质课录课记
李红玲
(一)参加培训,抽课题
时光飞转,越到中年越感到是日落西山的迅速。在与酷暑的鏖战中,七月份竟然要过去了。
回想快速走过的2015的夏天,心情和现在一样似被酷暑煎熬着。
这个夏天,因为要参加市级优质课的比赛,从乡级推荐到县级复赛再到市级决赛,我终于入围市级语文优质课决赛。今年的市级优质课比赛用了一套新方法,参赛选手每人录一节课,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传到市级网络教研平台。因为是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方法,参赛老师们不懂如何操作,为此,全市的参赛选手在市教科研领导的组织下,专门到市六十六中进行了优质课录课培训。
能够到市级比赛,于我还生平第一次。
领导的培训内容很实用很具体,可以看出对这次优质课的重视程度,也看得出这是一次规格很高的赛前培训。
用市语文教研员蒋新海老师的话说,这是参加”中国好声音“的比赛。不比颜值,比的就是实力。听过蒋老师多次的讲座,知道他是一个很务实的教研员,也是一个懂得幽默的语文人。
参加比赛的选手有一百零三人,一人一个课题,几乎囊括了苏教版七八年级所有的经典美文。也有好多教师抽到了重复的课题。
我抽到的课题是《纪念白求恩》。
像抽县级课题一样,当时抽到《口技》时,心里就发懵好大一阵子,刚开始时,对《口技》丝毫没有感觉。如今,竟然抽到了《纪念白求恩》,不过,我的心里是一阵惊喜的,尽管对这一课也没有感觉。
但我就是有一种冥冥之种的巧遇一般的惊喜之情,虽然,也有两年多不讲这一课了。
我惊喜的原因很简单,在我床头上放着的偶像王君老师的著作中,《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教学实录历历在目。
这一年多来,一直裹夹在”青春语文“的旋风里不能自拔。崇敬昭君,痴迷”青春语文“,冥冥之中,真的与君结缘了吗?当我看到抽的课题第一眼时,我就这样想。
同伴抽到了不同的课题:《活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的叔叔于勒》《背影》《海燕》等等,文言文,古诗词,小说,散文五花八门。
(二)求亲访友,索实录
从市里培训回到学校,第一要做的,就是全心备课。
除了必要的工作,其余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思考《纪念白求恩》。
又细看了昭君的课堂教学实录《向一位古典共产党人致敬》,除了惊叹,不敢奢望。昭君的课大气厚重,是我不能企及的。她的议论文课堂模式从”共鸣“到”争鸣“就让我耳目一新,赞叹不已。但如果让我用这样的形式来上议论文,我肯定驾驭不了。因为我从没在课堂上”争鸣“过。昭君的课堂模式不敢尝试,但是她补充的关于白求恩同志的课外资料很珍贵,我很喜欢,也很感动。到时准备借用。
我又向有经验的”语文湿地“好友山西晋城优秀的艳平妹妹讨教,她随即给我发来了两篇《纪念白求恩》的教后感,读了之后让我心头一震,原来,议论文教学竟也可以如此精彩!
每周都会在”语文湿地“的精品专栏里读到慧心姐姐”晓琳专栏“的精品课堂实录,心想,她有没有这一课的教学实录呢?眼下是搜集资料的时刻,我要尽可能多搜集名家大师们的优秀案例来学习啊!小窗问了晓琳姐后,她及时回复了,她说她们那里是人教版,没有这一课,但是她却有昭君的这一课的课堂实录视频,说要发给我。我心中的那个惊喜与幸福,自有心知道。
很快的,多才热情的晓琳姐给我发过来昭君的《纪念白求恩》的教学视频。我一对照,和我手里的《听王君讲经典名篇》里的教学实录一模一样。幸福极了。
与《青春语文》有关的温暖与幸福,我得到了很多。
一周之内,学习期。我要认真学习前辈们如何倾情执教这一课的。
(三)泰山压顶,苦思虑
当我细细观看昭君课堂教学视频后,我的精神大厦似乎瞬间坍塌了。对《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教学设计,智商降至冰点。
昭君的课堂高度,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而我,连个一般人还不占呢!
课堂上,昭君与学生的对话浑然天成,教学活动自然而然,丝毫不露雕琢痕迹,课外资料的补充恰到好处,水到渠成。投影展示将课文内容和老师的点拨及时归纳,及时反馈给学生,这一切的一切的教学环节处理的是都是如此自然和谐,激动人心。”共鸣“部分中,她处处紧贴文本进行语言训练,训练的方式灵活多变,特别具有”王君风格“,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深入文字,体会文字背后的人物精神境界。让学生通过对”王老师“的批判来体会文章贬义词的用法及作用,从而体会文中对比的作用是为突出毛泽东主席对白求恩的赞美肯定之情。整个教学思维缜密,环环相扣,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一种高度的活跃状态中,每个学生的精神都处于一种庄严的神圣中,在师生们步步深入的对话中,一位伟大又真实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形象树立在学生面前。我和课堂中的学生一样深深的被感动了。
就这样,在昭君的引领下,学生走近了这位离开我们七十多年的古典共产党人的跟前,看得出,学生已深深的被白求恩的精神而感动。而更感动我的,是昭君的课堂提问驾起了一道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彩虹。因了这道彩虹,学生与文本之间才会出现精彩的对白!
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道美丽的彩虹,我有这样的能力吗?
差得远呢!
看一次教学视频实录哪里能够有深入的体会?再认真的看一次,结果是越看越觉差距大,越看越胆怯,越看越失落,一时间,心情低落到了极点。脑海中时刻在想这个课的教学设计,越想越堵塞,心情坏到了极点。
在课堂教学,我想有自己的影子,也想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声音。也想把白求恩精神的种子植在每一个听课的孩子心里面。
但我清楚的知道,再高明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因地制宜“的,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决不能雷同。死板硬套,必败无疑。
读了艳平妹妹的教学后记,也能够感受到,她在这一课中是收获满满的。她和自己的学生均享受在语文课堂中。因为,我看到了平妹妹发自内心的声音,也从她的文字中读出了她的孩子们发出的真实的声音。
学习,学习,再学习中。
再上网搜索,忽然想起了《品读》栏目。在爱奇艺视频中,很快找到了《纪念白求恩》一文。主持人娓娓动听不徐不疾的引言很是动人,我一时间喜欢上了他的这个导语,很想借来用用。便用照片一张一张的拍下来,又一句一句的把文字打出来。发觉这个导语引入是自然,但是太长了,像是讲故事。最后的决定是放弃。
备课再次回到原点。
继续查找与《纪念白求恩》有关的一切有用的资源。
视频,百度文库里的教学设计,新浪博客里的名家名博------
还真找到了一篇博文,文字版的《纪念白求恩》的教学实录,这就是名师专家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实录。
读了之后,我有点欣喜若狂了。
对这一课的教学构思,我一下子就有了感觉了。
余老的教学思路简明清晰,又易操作。面对自己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思路,是适合的。
余老在这一课中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感知一篇,精读一段,背诵一节。通过概括中心句来感知全篇核心内容,理解叙议结合的写法;通过精读第二段明确精读课文的方法;通过背诵最后一节记忆文章画龙点睛的句子,从而明确文章主旨。
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之情在胸中荡漾开来。
将昭君与余老两人的课堂教学设计整合一下,结果会如何呢?
(四)大胆取舍,整山河
从抽课题到最后定下教学设计,整整两周过去了,距离上传视频的日期越来越近了。我要用自己的学生进行授课,孩子们面临中考,时间很是宝贵,况且在校的时日也不多了,我也不能一拖再拖了。
需要赶紧做出教学设计,还要制作教学课件,还要联系录课的技师。
事务很多,真的不能再拖了。
看到了余映潮老师的课例后,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借用两位名师的教学设计进行整合成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情感注入中吸取昭君课堂教学设计中感动人心的地方,把白求恩同志写给聂司令员的书信作为拓展资源放在最后的环节,以激发唤醒学生对白求恩同志的敬爱之情。在主环节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余老的三步教学法:感知一篇,精读一段,背育一节。这样,整个的教学框架就很清晰了:
创设情景,深情导入--走近文本,感知一篇--品析写法,精读一段--名句积累,背诵一节--拓展文本,感悟品质。
思路清晰了,细节问题就有了”柳暗花明“的明朗与轻松了。不想把课上得拖泥带水,后来,为了确保时间不超45分钟,一切从简。
制作简单的PPT,对目前的我来说已不算什么难事儿了,很快的,简明的PPT就制作好了。为了烘托动人的气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进入课堂学习,我找到了喜欢的影片《黄河绝恋》的背景音乐《夕阳山顶》分别放在导语和拓展部分。
终于,看着新的教学设计和PPT课件,对《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教学有了点自信。
学生能在我的引导中走近离开我们七十多年的国际友人白求恩大夫吗?
上一辈的读书人,谁不会背诵老三篇呢,《纪念白求恩》就是其中之一。
我自小受《青春之歌》的影响至深,英雄情结深厚,对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崇敬之情自不必说。小学时代就读《截肢与输血》,早就从白求恩大夫的身上明白了他因自己是”O“型血而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
我对伟人的敬仰之情是与我的个人经历分不开的,但眼前的这群孩子呢?他们能走进文本中去吗?
这是一篇议论文,如果按照议论文的三要素来讲,我根本就不用如此劳心费神,不用任何资料也能顺利的讲下来。但是,我现在严重痴迷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观,绝不能上没有感情的课了。
这节课终于整好了。我想,给快毕业的这一群孩子再植一颗感人的种子吧。虽然他们在一年前已读过这一课,但我相信,他们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我要让这一篇课文在他们的脑海中翻腾出动人的热浪,让他们知道,在壮美的祖国山河大地上,曾有感人至深的故事一直传颂。
(五),准备充足,上战场。
几经周折,终于确定了录课的日期,选在孩子们离校的最后一个星期天。
之前,在学生照毕业相的周五最后一节,借了八年级的一个班,试讲了一次,想试一下教学时间有多长。结果是,学生对整个教学环节很适应,但就是他们刚刚学过这一课,对课的内容太熟悉,文本分析部分出奇顺利,但是对拓展环节就不那么顺利了,在最后的写作练习中,很少有说出真实感受的。
教学信心瞬间大降。
其实不想为了录课而给自己的学生重复上同样内容的课。临录课的当天早起,接到录课技师的电话,问有没有在班里试过时间,我说没有。他建议让试试时间,怕超时了不好剪辑。
临时决定,占用别人的一节课时间,匆忙间试了一节。
果不出所料,在课堂上,这群即将中考的初三孩子,面对已经学过的”老课“无动于衷,笑意盈盈,丝毫不放在心上。在与文本对话环节,感觉乱蓬蓬的,想要逃出教室。只有在拓展环节,孩子们被白求恩情真意切的信件打动,教室终于出现了我渴望的氛围。毕竟是初三的孩子了,读过白求恩大夫的信之后,写出的读后感也是发自内心的,让人听了之后很受鼓舞。
时间还是超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们的良知还在,这就够味了。
只要一正式录课,相信孩子们是会进入学习状态的。
下午,录课技师如约到来。
我也精心梳妆一下,白色的雪纺上衣,流行的半截黑纱裙。黑白相配,自认为庄重又不古板。
借用了六年级的一个教室。两点多钟的午后,阳光不是很强,有云朵在太阳周边悠悠的游。我也像进行战斗的战士,又如进入正式演出的演员,状态调整到最佳。学生看到录像师把两台摄影机放好了位置,一个个精神的坐在位置上,看来是已经进入了状态。
看他们齐刷刷的样子,我的心漾出幸福开心的涟漪。
一切顺利极了,没有一个学生跑神,个个全神贯注,发言积极。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面对两台摄影机给学生上课呢,但是奇怪的很,我这个爱慌张的毛病在此时竟然没有了。我镇静的很,享受的很。看着孩子们个个投入读书思考的状态,我不禁浮想联翩,如果每一节课都像这一节课一样,那该多好啊!
整个课以”读“带讲,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得课堂氛围很是温暖动人。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毛泽东主席对白求恩大夫精神的高度评价一点点的理顺出来。白求恩同志无私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一点一点的进入学生的内心。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谁人不知白求恩大夫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呢?正因为人人皆知,所以,在文章里,毛泽东主席很少写具体的事例,只是再三强调感人至深的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品质。国此,在最后的拓展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过渡问题:白求恩同志的精神为什么感人至深呢?很自然的引入了”白求恩同志在中国"这个话题,通过一组画面和一组数字,还有白求恩同志写给聂司令员的两土封信件等有关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品质。读后趁热打铁,让学生立即写出读后感受,说给白求恩同志听。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感情被触发了,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写同对白求恩的敬仰之情。
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字时,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张班林,崔晨光,于海斌,王晴,李会参,杨亚星,......听着孩子们对白求恩深情的告白,我感动极了,幸福极了。那一刻,我知道孩子们的心纯净的像一片湖水。
除了录课时,电子白屏被小飞虫触碰几下外,其他的一切顺利进行。
这样的感觉真好!
录完课后,连录课技师也对我说:听你的课真是一种享受,也是感人!
能当面听到这样的评价,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即使得不到奖,也对得起自己的一颗心了!
我相信,经历过这样的一次艰苦磨练,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我会走得更稳妥了。
学习名师的脚步不会停止。
在学习名师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授课方式。只有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2015-7-25)
《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及备课过程 篇2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通过初读课文,刘备三顾茅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认为刘备非常会用人,他知道诸葛亮非常厉害,就三次去茅庐拜访。
师:对呀,三顾茅庐,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一片诚心。要想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
[点评:这“起”,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刘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刘备爱才,善于用人,有诚意。其中攫取三顾茅庐对诸葛亮的一片“诚心”,作为深入学习课文的切入点。]
承:揣摩,锁定对话悟诚意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那些最能体现刘备真心诚意的句子,然后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句子。(生读)
师:(学生读课文后)能体现刘备诚意的句子有好多处,你找到的是哪一句,谁先来读?(指名读)
[点评:默读课文即学生自读自悟。这一步看似简单,其实最为重要。自读就是学生自由与文本对话。刘备对诸葛亮的“真心诚意”表现在对其茅庐的“三顾”中。这是师生对话的基础。]
1.师生对读
师:怎样读才能体现出刘备对孔明的尊敬和诚意呢?
生:我们应该抓住其中的几个特别有味道的词语,比如:“胡说”“大贤”等。
师:真有味道,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
生:他们“桃园三结义”,情同手足。
师:现在,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兄弟,足以看出刘备怎么样?
生:他很敬重人才,很珍惜人才,真的很有诚意。
师:来,我读张飞,你们读刘备,咱们来一次对话。
(师生分角色对读)
[点评:朗读体验是感悟的主要途径。教学重在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把握读的语气,在读中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自由对读
师:还从哪些对话中也可以看出刘备的诚意?
生: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
师:怎样读才能展现刘备的诚意呢?(课件集中出示以上三组对话)你们同桌,你读张飞,我读刘备,选择其中一组你们最感兴趣的对话,先自由读读,等会儿,请你们来展示。
(学生自由分角色读)
生: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
生: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
师:是呀,刘备大声斥责张飞的背后,就是对诸葛亮的一片诚心。来,让我们一起来大声斥责张飞,体会刘备的心情。
[点评:朗读的形式多样,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教师适当地点拨,使刘备儒雅、彬彬有礼、待人诚恳的形象浮现在学生眼前。]
3.分组对读
师:让我们一起连起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这两组同学读张飞的话,另两组读刘备的话:
一顾茅庐,三人失望而回。没几日,刘备又要去卧龙岗,张飞说———(生读),刘备斥责他———(生读),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道———(生读),刘备说———(生读)。二顾茅庐,三人又怏怏而归。转眼间,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欲三顾茅庐,张飞不耐烦地说———(生读),刘备大声斥责说———(生读),张飞想了想,也就知趣地说———(生读),刘备说———(生读)。
[点评: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的朗读是“分进”,那么这个环节由一组对话到几组对话连起来朗读,是“合击”。颇具启发意义的是学生朗读每组对话之间,教师作了适当的串连,过渡极为自然,使对话的意蕴融为一个整体。]
4.创新对读
师:张飞经过刘备的这番那般教导,也就知趣地随刘、关二人第三次来到隆中。久等不见诸葛亮出来迎接,他的牛脾气又发了,气急败坏地对关羽说。
生(齐):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师:此刻刘备又会说些什么呢?书中无文字, 图中无声音, 你能想象刘备说些什么吗? (课件出示:刘备说:“!”)
生:刘备火急火燎地说:“你怎么又来了,我早就告诉过你,我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生:刘备雷霆大发地说:“你怎么又这样了呢!我在来的路上,不是跟你讲过要懂得礼节,千万不能失礼吗?”
转:融入,聚焦行动品诚意
师:从对话中,我们读出了刘备的一片诚心。言为心声,这些对话表达了刘备鲜活的个性。人物个性是可以从多方面来表达的,除了语言以外,我们能不能从别的方面感受到刘备的真心诚意呢?
生:“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从刘备的动作下马步行就能体会出来。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这些地方的描写,让我们一起走进“三顾茅庐之隆中相见”这一历史时刻,你可要用心地、细细地去品味呦。(课件播放录像)
师:欣赏了这感人的一幕,相信你对刘备的诚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来动情地读读描写刘备动作的语句?
生: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诸葛亮当时的年纪吗?
生:我只知道他很年轻,具体多大不知道。
师:他当时二十七岁。刘备呢?你们猜猜。
生:我觉得应该三十几岁。
师:刘备当时整整四十七岁,差了多少岁?
生:整整二十岁。
师:而且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一介平民,怎么能下拜呢?你能体会到刘备当时的心情吗?带着你的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师:感动你的地方还有吗?谁还想读?
生: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师:是呀,诸葛亮在温暖舒适的床上高卧不起,而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门外恭恭敬敬等候。面对着此情此景,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情景展现出来吧!这一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学生齐读本段)
合:拓展,妙笔生花赞诚意
师:刘备以他的诚心和谦恭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十一年以后,刘备已经离开了人世,诸葛亮在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课件出示《出师表》节选,古筝曲《高山流水》徐徐奏响,教师深情朗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眼中含着点点泪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深情回首,念念不忘。同学们,这段文字比较深奥,你听懂了些什么?
生:最后一句说这是二十一年前的事,二十一年,历历在目。
生:“臣本布衣”,诸葛亮说他原来是穿布衣的,布衣就是平民。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一片真情的刘备说些什么呢?请你用一句话、一个词、一个短语,来抒发此刻你想对刘备所说的话,先写一写。(学生写话)
师:写好了,大声地朗读出来,抒发你此刻的心情。
生:你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如果不是你的耐心和诚意,也许诸葛亮的才干会被埋没,也许我们中国的历史也不会如此灿烂。
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备你乃伯乐也!
生:刘备三顾茅庐,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师:同学们,是“诚”唤醒了沉睡着的诸葛亮!是“诚”让诸葛亮拥有了无穷的力量!还是这“诚”让诸葛亮驰骋沙场,报效国家!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诚。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写的,这真是……
生(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点评:拓展阅读是文本阅读的自然延伸和加深。诸葛亮的《出师表》尽管学生难以理解,但可以引起阅读的兴趣,这对加深理解文本意义和开阔视野不无裨益。较理想的拓展性阅读是选择那些与文本内容有机联系的文字材料,如果难易程度相当自然更好。]
[总评:这是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秀教例,它给我们阅读教学最大的启示是:怎样将阅读教学的过程舒展开来。
阅读教学的精读阶段需要寻找突破口,或者说需要找到切入点,这是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要面临的问题。切入点找得准不准,有何讲究?找准了关系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关系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关系到抓住一个点而带动全篇,四两拨千斤,关系到单刀直入进课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你看,本课的教学抓了一个“诚”字,刘备的形象凸现了,当然还有张飞,一幕幕有声有色的场面呈现在学生的脑际。切入口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举,是本课的亮点,但却是许多平庸语文课的症结所在。
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朗读。读与悟的关系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阅读教学,是读中悟呢?还是悟中读。大家都认为读与悟互为因果,既要结合又要统一。但要有主次,有逻辑起点。本课例教师安排了学生大量的朗读、师生对读、自由对读、集体引读、创新对读等。读是主体、是本,在读的基础上说一点感悟“为什么这样读”“读出了怎样的感情”。读加强了,就减少了师生脱离文本的冗长谈话。对于朗读,鲁迅先生曾说:“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又说,“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赞赏之情,溢于言表。读,有个内容选择问题,本课让学生发现并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和行动的句子来读,读得精当。读还有个学生关注什么的问题,是仅仅关注内容呢,还是内容和语言表达一并关注?本课的重点是读出主要人物刘备的“诚心”,至于对语言表达方法的关注,词语品味、推敲还有待加强。
阅读要让学生有心灵自由,有想象空间。学生在朗读人物的每一组对话的时候,个性化的感受得到自由的表达。当读到张飞随刘、关第三次来到隆中,久等不见诸葛亮出来迎接,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时,教师的引导具有启发性:“此刻,刘备会说些什么呢?书上没有写。书中无文字,图中无声音,你能想象刘备会说些什么吗?”所设计的想象练习是有创造性的。它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对刘备个性的感悟展开想象,学生的言说展示了刘备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学生借鉴课文的人物对话形式,在新的语境中得到初步的实践和尝试。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学习人物对话理应是本课的学习任务。高一点的要求是,当学生随文练笔并交流以后,可以返回去让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没有把你们替刘备说的话写出来呢?究竟为什么?”这样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就会让学生在表达中长智慧。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过程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情境的引入和对所学过的知识的复习,让学生自我探索并推到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日常实际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的美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勇于实践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获得积极地情感。
教学重点:能够让学生正确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够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的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师:谁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生答后,师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师:请计算下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件展示)。
师: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生: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底和高。
师:计算长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师;计算长形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
二、导入新课
师:环保公园刚刚修建了一个三角形花坛,但却不知道它的占地是多少,所以想请我们的同学帮忙计算一下,占地多少也就是求它的面积是多少,那三角形的面
积到底应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探究
师: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有什么感觉?
生:不准确、麻烦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叙述推导过程。
师:今天我们能不能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呢?
(1)、引导学生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A、启发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分小组探究) B、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一)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 C、展示学生拼、移的过程(交流反馈) 师:同学们都拼好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生:我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我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生:我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三角形
师:你很聪明,可是三角形的面积我们现在还不会求,能不能动脑筋再拼拼,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老师我也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师:你很棒!老师很欣赏你!我这也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可是拼不成,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生:要用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来拼。
师:你拼时怎么知道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呢?
生: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就知道了。
师:对,要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来拼
师:还有不同的拼法吗
生:我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我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也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汇报并且交流拼法,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看看这几种拼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认真观察,同桌互相说说。
(2)、师引导学生看图思考: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刚才同学们把两个形状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组,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也就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和我们刚学过的平行四过形面积计算联系起来了,下面我们再次合作,根据你们转化的图形,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生讨论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推导的?
生汇报
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你们真棒!下面请同学再仔细观察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把这种相等的关系叫等底等高。
师:那么三角形的底乘以三角形的高求出的是什么?
生:与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师:为什么除以2呢?
生: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师:大家同意吗?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它的面积都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计算,所以我们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 边叙说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三角形面积=底×高÷2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面积公式:S=ah÷2
四、实践运用
1 环保公园里的三角形花坛的面积。
2.辨一辨:
①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②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
③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等,但面积都相等。( )
④某三角形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10厘米。( )
3.有一个三角形的红领巾,它的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求底。
三角形面积为176m2,底是22米。
5、小精灵也给大家带来了问题,请大家看屏幕
师: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学生打开书94页,在书中画一画
师:你画出了几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出多少个这样的三角形?
生:无数个
师:通过画这样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与形状无关。
五、课堂总结:师:今天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代表分别说一说) 师小结:今天我们分小组通过动手操作,相互讨论、交流、用拼一拼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我们学习很有帮助,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课后,希望有兴趣的同学也可尝试采用割补法将三角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及备课过程 篇4
为什么要编制学案?怎么编?编好后怎么用?这些问题不理清,不解决,就不能编出优质的学案,导学功效就不能发挥到最佳,课堂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一、“化学学案”的教学价值
学案的核心在“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一份优质的化学学案,其教学价值应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体现学习目标的任务书,即将化学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根据目标来拟定学习任务,体验化学学习过程,努力达到学习目标。二是学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地展开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三是记录学习成长的档案袋,化学学案不仅是导学的文本,同时又学生的课堂笔记本,学生可以随时记录、圈点和标注重点与难点、疑问与困惑、成功与得失等一目了然,整理装订起来,对于后续的复习巩固可以起到诊断、激励、提醒和警示的作用。
二、在“化学学案”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化学学案的编制,往往根据教学课时,一课一案,备课组内分工合作。先由一人主备,形成初案;再在备课组内交流研讨,集思广益,形成通案;最后由教师自我调完善,形成个案。这样既体现了备课组的统一要求,又展现了个人的教学风格。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虽然“导学栏目”有所变化,但在编写时都要体现以下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化学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载体,编制时要心中有“人”,要以学生的视角去阅读化学教材,理解学习内容,理清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盲点、薄弱点甚至兴奋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起承转合、铺垫强化、质疑解难、点拨引导;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探究、交往互动,做到知识呈现问题化、能力提高过程化;要自始至终地把学生的“学”摆在首位,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用最恰当的方式自主学习最有价值的化学知识。
2. 整合性原则。
学案不是化学教材的翻版,也不是对教材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教材内容的深度“解读”。首先,学案要依托教材,体现教材的基础性;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其次,导学案要整合资源,体现课程的开发性;根据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适度取舍、调整、挖掘和拓展,学案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更加紧密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最新科技成果。简而言之,化学学案应该是整合了教材、学生和教师等各种教学资源的,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巩固提升的综合性材料。
3. 问题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问题”对于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引作用。“问题”是化学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的质量关乎导学案的质量,更关乎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问题”的设计既要源于教材,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更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一定的思维层次。这样“问题”才具有思考价值,才会像磁铁一样富有“磁性”,才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主动地探索、理解所学知识。
三、化学“导学案”的使用技巧
化学学案是化学教师课前预设的导学纲要,怎样在化学教学中灵活使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则大有讲究。善用者,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不善用者,照本宣科,机械僵化。我认为要关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 用于诊断学情,确定教学起点。
化学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自主预习”等几个栏目组成,自主预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自我判断:哪些新知识通过预习已经会了?哪些学起来有困难?新知识和哪些旧知识有关联?自己有没有遗忘?而这些正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需要了解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因此,化学学案不仅要引导学生“知新”,还要引导“温故”。例如,学习“苯的结构和性质”时,“自主预习”不仅要有尝试解决的预习题,还要包含一些与甲烷、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相关的衔接题,通过预习反馈,确认教学起点。如果学生掌握的情况较好,教学起点就可高些,进度快些;如果大部分学生对甲烷、乙烯的结构、性质都有遗忘,就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进行适当的复习铺垫,然后再展开新知识的教学,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更佳。使用学案,有利于教师对学情做全面、准确的判断。
2. 用于课堂讨论,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讨论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交往互动的重要形式,用导学案呈现课堂讨论题,有利于学生课前对内容有所准备,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课堂讨论时,学生有备而来,就会迅速进入问题的关键,讨论会更加热烈,效率也会更高。例如,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配置”时,设计一些论题:(1)配置溶液,为什么托盘天平只可称固体?(2)容量瓶的上部为什么要设计成细颈形状?(3)怎样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4)玻璃棒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5)为什么要洗烧杯和玻璃棒?(6)实验结束前,为什么要改用胶头滴管加水?(7)怎样准确控制溶液的体积?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原理,增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提高物质的量浓度配制的准确性,有助于学生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判断。
3. 用于实验探究,渗透科学方法。
实验是化学的基石,实验探究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的有效手段。实验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方法,但这种方法中又往往包含诸如观察、比较、归纳、演绎、综合等其他科学方法。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实验可以使探究过程更加有序,探究方法更加科学,在实践中更好地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与熏陶。例如,学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学案可以从氧化钠与过氧化钠都属于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余桂莲
(固原市原州区第五中学,宁夏固原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化学变化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化学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会学生当主人非一时一事所能办到的,而是要靠长期、多方面的努力。
一、更新教育理念,确定培养方向。
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的“双导作用”,把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升到“主人”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消除“满堂灌”的思想,彻底改“坐骑”为“拐杖”,善于“牵牛鼻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基础,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课前导入。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化学课着迷,从内心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开端。
如实验导入。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不妨先做一个“水写红颜色的字”的“魔术”,学生一定想知道教师是怎样用水写出红颜色的字的,教师说:“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让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探究吧。”通过这些精彩的实验表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投入“探究知识”中。
如文学导入。有的古典文学中充满着化学,因为化学本身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古代也不例外。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教师先念出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有于谦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千古绝句,再反问学生,这些诗句中包含了哪些变化和性质呢?学生当然急于知道答案,乐于探究了。
如多媒体导入。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具有其他教学设备所不能比拟的许多优点,如动感强,视觉效果好,能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微观世界宏观化,复杂过程具体化。如用多媒体演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实质,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学生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好。
2.让生活走入课堂。
大千世界五彩纷呈,化学现象比比皆是,教师要做生活的
钠的氧化物,以及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事实,提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问题,继而引导学生从元素化合价猜想生成物可能是什么?引导学生用实验方法验证自己的假设,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进一步判断过氧化钠是否属于碱性氧化物。
有心人,多观察生活,注意收集和整理与化学有关的素材,将化学现象带入课堂,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为什么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夜晚在坟场为什么会看到鬼火,为什么不用石油直接做燃料,五颜六色性能不同的布料与化学有关吗,洗碗为什么喜欢用热水。初中学生总是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细致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认真地分析和思考问题。
3.让知识走向课外,走向生活。
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践活动和化学科普讲座,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知识走向课外,走向生活,一旦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完成了一些课外活动,他们的学习动机将会愈发强烈。
三、利用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化学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化学的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包括: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出现的条件。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正确使用仪器,对实验步骤和现象要准确地表达出来。这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
首先,要在观察和实验前让学生做好观察和实验的准备,了解观察和实验的目的,了解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了解观察和实验的重点、关键,并能列出观察和实验的提纲,只有在思想上做好了观察和实验的准备,才能较好地完成预期的观察和实验目标。
其次,要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采取适宜的方法,如:“对比观察法”还有“设计实验方法”,在学生观察和实验中,严格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不能为了得到预期的结果,补现象,弃现象。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互相协作,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观察和实验环境,在实验室中,不但要应用好已有的设备,更要鼓励学生因陋就简地自制教具,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之,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今后的“不教”。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主要是向学生传播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
【《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及备课过程】推荐阅读:
纪念白求恩课堂实录05-17
纪念白求恩阅读及答案06-13
纪念白求恩的教学设计08-10
13纪念白求恩教案08-20
纪念白求恩学习记录10-01
人教版纪念白求恩12-10
《纪念白求恩》的阅读答案11-06
八年级语文纪念白求恩11-20
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06-07
纪念白求恩第二课时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