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全过程

2024-09-22

临床用血全过程(共9篇)

临床用血全过程 篇1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 是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ICH) 推荐的风险管理工具, 青岛市中心血站陈同华等将其应用于血站采供血风险管理[1], 取得了较好管理效果。近年来, 血液安全管理的重点不断向基层深入, 国家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 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新乡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现状, 运用HACCP的理论与方法, 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 保证血液安全。在研究了新乡市23家医疗机构的输血科及临床用血科室临床用血过程管理基本情况后, 确定1家具有代表性的医疗机构连续5 d对临床用血全过程进行观察, 然后描述其临床用血流程, 进行危害分析, 确定关键控制点, 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控制方法, 完善了标准操作规程。

1 临床用血流程

临床用血流程见图1。

2 临床用血过程中的危害分析

临床用血过程中的危害分析见表1。

3 关键控制点 (CCP) 及关键限值 (CL)

3.1 CCP判断的原理和方法

CCP是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点、步骤或过程, 通过对其实施控制, 能预防、消除危害或将危害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2]。CCP的确定应以工作流程图为基础, 在针对可能引起临床用血安全问题的过程正确设置CCP时, 常借助CCP判断树进行, 见表2。

3.2 CL的设定

CL是区分安全与不安全的分界点。要客观设定CL就必须分析与CCP相关的所有因素, 每一个因素中区分安全与不安全的标准就构成了CL。CL应是一个可测量的因素。

CCP必须能被监测, 并能建立和规定控制标准。当监测结果未达标时, 应能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控制、予以纠正或避免更坏的结果发生。

4 临床用血过程HACCP计划的确定及控制

HACCP计划是根据HACCP原理制定的书面文件, 描述了CCP过程控制应遵守的程序。确定HACCP计划应重视所有相关细节的控制, 确保计划中没有遗漏任何危害因素是至关重要的。HACCP计划表见表3。

5 HACCP计划的实施

HACCP计划的实施是一项有组织的质量活动, 有赖于内部协调、配合与参与, 其中验证和记录是HACCP计划成功实施的基础, 利用验证程序不但能确定HACCP体系是否按预定计划运行, 而且还能确定HACCP计划是否需要修改和再确认。验证活动可以是本单位内部的审核, 即内审, 也可以是上级部门或有资格的第三方进行的外部验证。记录是采取措施的书面证据, 不但可以用来证明本单位按既定的HACCP计划执行, 而且可以用来建立工作流程档案, 一旦发生问题便于迅速查找原因。

6 讨论

HACCP计划的有效实施应建立在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上[3], 输血科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是其主要职责之一。新乡市中心血站充分发挥对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职责, 通过组织培训、技术支持和现场指导, 目前本市23家医疗机构输血科均已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 为HACCP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通过实施HACCP计划, 促进了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强化了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 减少了临床用血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为临床用血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HACCP,临床用血,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同华.HACCP在采供血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7, 1 (1) :20.

[2]邓红平.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在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 2011, 1 (11) :33.

[3]孙杰忠.GMP-HACCP量化指标体系及其应用初探[J].中国公共卫生, 2003, 2 (11) :32.

临床用血全过程 篇2

根据卫生局文件精神及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全省血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禁止非法采血,杜绝医院输血导致艾滋病传播事件从中吸取教训,总结不足。为更好的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血安全和身体健康,我院积极开展了临床用血自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要求:

1、本次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突出规范合理用血,严禁私自盲目采血、用血,严把用血质量,严禁使用未检测过的血液,严格执行《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和标准,对出现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违法乱纪的现象将依法、依纪处理,决不姑息。

2、为更好的把本次工作做好,我院成立了临床用血自查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自查情况:

1、通过自查,近几年来,本院无临床用血情况,以往用血通过调查,均由人民医院合法供血。

某区临床用血情况的调研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广东中山地区36所医院中随机抽取10所医院进行调查。其中3所为一级甲等医院, 4所为二级甲等医院, 3所为三级甲等医院;共计回顾性分析输血病例3200份, 随机抽取720份病例进行研究调查, 其中手术室病例429份, 非手术室病例291份;病例中男性498例, 女性222例;年龄23~65岁, 平均年龄 (38.6±2.3) 岁。

1.2 一般方法:

严格依照我国卫生部于2000年所颁布的《内科输血指南》[2]《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3]标准, 编辑临床用血调查表格, 从纳入研究的医院中抽取部分临床专家加入调研活动, 并进行严格统一的培训。

1.3 输血判定标准:

根据所有患者的临床体征、特点、输血量、实验室检查指标, 对其输血指征进行判定。同时严格依照卫生部颁布的输血指南来确定输血的合理性, 将符合指南中冷沉淀、血浆、血小板、红细胞输注指征的患者判定为合理输血, 将不符合指南中输血指征的患者判定为不合理输血。

1.4 输血评估等级判定标准。

合理:符合卫生部所颁布的用血规范要求;部分合理:其中某些血液成分符合卫生部所颁布的用血规范要求;不合理:医院用血完全不符合卫生部所颁布的用血规范要求。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调研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对比进行χ2检验,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2年中山地区10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专项检查结果反馈:

参与本次研究的10所医院, 以医院1、医院2、医院5的临床输血管理评分较高, 见表1。

2.2 中山地区10所医院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临床用血合理性比较:

纳入研究的720份病例中, 整体用血合理性为74.3%, 部分合理占19.6%, 不合理为6.1%;其中手术科室合理性占66.2%, 非手术科室占86.3%, 对比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输血合理性, 二者差异显著 (χ2=12.364,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临床输血是现代治疗的重要手段, 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随着当前医疗科技的迅猛发展, 采血及供血系统的管理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 减少了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扩散[4]。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及合理性依然是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 医疗机构及血站的工作者需要重视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在科学、合理用血的同时, 提高血液的利用率, 杜绝血液的浪费, 保障临床输血质量, 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在本组研究中, 2012年中山地区10所医院在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完整;血液出入库资料不全、输血科参与临床诊疗记录不全;未开展自身输血、一次用血超过2000 m L未经审批、输血科未参与临床诊疗、未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检查;输血科参与临床诊疗记录不全, 血库面积不足;布局流程不合理;无输血科成立文件、场地欠缺、无参与诊断治疗记录、临床用血检查欠缺;输血管理会议及培训记录不全及贮血设备不足等。对当前中山地区各大医院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临床用血的合理性, 各大医院需严格贯彻相关的输血质量管理准则, 规范临床用血, 开展输血教育讲座, 强化对医院内部输血科室的管理。

而对比中山地区10所医院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临床用血合理性, 纳入研究的720份病例中, 整体用血合理性为74.3%, 部分合理占19.6%, 不合理为6.1%;其中手术科室合理性占66.2%, 非手术科室占86.3%, 对比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输血合理性, 二者差异显著 (χ22=12.364, P<0.05) , 血液输注的不合理性集中表现在血浆输注的不合理, 存在于各大医院的各个科室中, 以手术科室更为显著, 在720份输血病例中, 红细胞输注不合理例数为4例, 血浆输注不合理33例, 血小板输注不合理1例, 冷沉淀输注不合理6例。其中血浆输注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将血浆于营养补充、扩容、红细胞搭配输注、术后血浆补充等;红细胞输注问题则主要表现在输注指征过于宽松及用量太大;血小板输注问题则主要为输注指征不足;冷沉淀输注则主要包括虽有一定的冷沉淀指征, 但用量输注不足, 且盲目应用等。针对目前临床上存在的不合理输血问题, 为提高输血合理性, 缓解临床用血供需矛盾, 医院内部需加强对合理用血知识的培训, 开展规范化的用血管理。

因此, 为降低中山地区临床用血的不合理率, 必须加强对临床医师的输血指征技术培训, 强化考核, 同时加强对血库的规范化管理, 并将合理用血纳入整个医疗结构质量考核的范畴中, 进而有效缓解临床用血供需矛盾, 提高用血的合理性, 优化血液资源的配置。

参考文献

[1]罗俭权, 龙振洪, 潘彩英, 等.某地区推广成分用血10年情况回顾与发展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4) :396-398.

[2]魏家余, 纪庆麟, 袁姗姗, 等.合肥地区临床用血单位退血情况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2, 14 (2) :137-139.

[3]陆静, 余加宏, 陈远贵.2010-2012年度蚌埠地区临床用血单位退血情况分析及对策[J].淮海医药, 2014, 32 (2) :167-168.

临床用血审批制度 篇4

一、临床用血申请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区分紧急输血和择期输血的情况,确保输血的治疗作用

(1)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或红细胞压积≥30%不予输血:急性失血量在600ml以下,红细胞压积≥35%的患者原则上不输血。(2)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可小量分次输血,应采用成份输血。2.履行知情同意程序

(1)决定输血治疗前,责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用途、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存入病历。

(2)无家属在场、患者无自主意识需紧急输血进行救治,应由责任医生将《输血治疗同意书》报总值班或医务科签字批准,并置人病历。3.用血申请任何情况下输血,均需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责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送交输血科进行备血。

二、临床用血量审批及权限

1,预计单次用血量在800ml以内,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报请上级医师核准审签;

2.单次用血量在800-1600ml的,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报请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审签; 3.单次用血量超过1600ml,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审签后,报医务部门批准。4.急诊用血需科主任医生审批。

三、标本及血液取送

必须由医护人员或专职人员送输血标本、领取血液并核对签字,不得由患者或家属送输血标本或领取血液。

四、血液发放与签收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血。

2.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得接收:(1)标签破损;(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3.血液发出后不准退回。

五、输血前查对 1.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两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对神志清醒的患者要唱名核对,对神志不清的患者或儿童患者应得到主管医师证实确定无误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六、输血过程观察与记录

1.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经治医生应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若有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指导科理并记载于病历中。2.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总值班或报医务科,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液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3,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医师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备案。

4.输血完毕后6小时,由护士(记录人)记录,医师(复核人)复核,填写医院《临床输血过程记录单》。

浅谈临床用血和输血管理 篇5

1 血液的一般物理性质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黏稠混悬液, 血浆约占55%, 血细胞约占4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复杂的胶体溶液, 组成非常恒定, 其中固体成分占8%~9%, 水分占91%~92%。固体成分包括各种血浆蛋白、营养成分、无机盐、维生素和代谢终产物等。正常成人血量占体质量的7%~9%, 即60~80ml/kg体质量, 成人平均血量5L左右。血液pH为7.35~7.45, 比重为1.050~1.060, 相对黏度为4~5, 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 Osm/ (kg·H2O) , 血液离体后数分钟即自行凝固。

2 科学输血的原则

科学输血的原则就是要科学、合理、安全地进行输血。由于血液的性质和医学科学的发展, 使输血成为治疗和抢救患者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临床科室和输血科 (或血库) 共同担负着输血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临床科室和输血科 (或血库) 的工作人员, 应了解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以及血型的复杂性,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尽量减少输血, 特别不要将输血作为给患者补充营养和提高免疫力的手段;应减少输用全血, 尽量避免输用所谓的“新鲜血”, 大力提倡和实行成分输血, 以提高治疗效果, 节省血液资源, 减少和避免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选择适当的患者, 采用自身输血, 更有利于输血安全。

3 血型的复杂性

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血型的概念已由过去仅指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的差异发展为各种血液成分遗传多态性的标记。人体不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均有各自的复杂的血型系统, 血浆中免疫球蛋白、酶等亦有很多型的差异。就连红细胞血型, 到目前为止至少发现29个血型系统, 200多种血型抗原。

4 血源性传播的疾病

输血可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梅毒螺旋体、黑热病原虫、丝虫、弓形虫、回归热、新型克雅病等。

5 输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一般可出现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及血液传播性疾病。大量输血还可发生心脏负荷过重、出血倾向、低体温、酸碱平衡失调、枸橼酸盐中毒及高钾血症等。

6 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尽量减少输血

因为血型的复杂性, 目前仅检查A、B、O血型和Rh (D) 血型, 还有其他血型系统尚未检测, 就Rh血型系统还有未检测的C、c、E、e, 因此输血可引起同种免疫性输血反应;输血可发生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输血的血液没有灭活病毒;输血可出现很多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可造成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可对受血者免疫系统造成抑制。

7 不要把输血作为给患者补充营养的手段

因为输血所输注的异体蛋白质人体不能直接利用, 必须先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参与机体组织蛋白质的合成, 也就是说先进行分解代谢, 然后再进行合成代谢, 而血浆蛋白质以白蛋白为主, 其他蛋白质含量较少, 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0d, 所含氨基酸释放缓慢;血浆中必须氨基酸中的色氨酸及亮氨酸含量较低, 从营养学的角度而言, 给危重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以补充营养的价值不大, 反而可能引起输血反应;补充营养物质的正确做法是口服食物及胃肠外静脉营养疗法;把输血作为给患者补充营养的手段, 是对血液资源的一种浪费。

8 不要将输血作为提高患者免疫力的手段

血浆中含有免疫球蛋白, 但临床应用的血浆为单个供者, 所含免疫球蛋白低, 抗体含量少;对血容量正常的患者而言, 靠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来提高血浆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是不可取的, 这种做法得不偿失, 往往会造成其他不良效果。

9 不宜用血浆来进行扩容

虽然血浆具有扩充血容量的作用, 但因为血浆没有常规灭活病毒, 可传播血源性疾病, 另外血浆为异体物质, 可引起过敏反应。而晶体液、人造胶体液和白蛋白上述风险小, 故扩容应首先考虑应用这些物质。

1 0 提倡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是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 或回收手术野及创伤区的血, 以满足本人手术或将来紧急情况的需要。自身输血可免除接受其他人血带来传染性疾病或异型输血反应的危险, 对于稀有血型患者可解决血源紧张的困难, 同时可以节省血液资源。但很多情况是不能采集自身输血的, 如贫血、感染、心力衰竭或肝肾功能不全、癌症、阻塞性肺疾患、凝血机制障碍等疾患以及心脏患者等。

1 1 输注全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输注全血的适应证:主要为急性大出血、严重创伤、心脏外科手术和换血等。即使这些适应证也不必全部输用全血, 可以用一部分浓缩红细胞和代浆血。

输注全血的禁忌证: (1) 婴幼儿、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贫血患者; (2) 血容量正常而需要输血的贫血患者; (3) 由于妊娠或曾接受过输血且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的贫血患者; (4) 已产生抗IgA者; (5) 需要长期反复输血的患者,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关键词:血液,输血,管理

参考文献

[1]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12.

临床用血598例合理性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输血患者共598例,其中内科治疗患者196例,外科治疗包括手术用血及创伤急救用血共402例。

1.2 方法

选取《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附件,即“成分输血指南”、“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逐一查阅598例输血病历记载的临床用血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输血目的、实验室检查等,与《指南》中的标准进行对比,评判临床输血的合理性,并对合理病例数、不合理情况进行统计记录。

2 结果

2.1 临床输血的合理性情况

内科输血病例共196例,其中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分别为148例、43例、4例、1例,合理性输血病例分别为128例、36例、4例、1例;外科输血病例共402例,其中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分别为339例、63例、0例、0例,合理性输血病例分别为悬浮红细胞234例、血浆47例。合理性构成比见表1。

2.2 输血病例不合格情况

内科不合格病例数27例,不合格输血病例占内科总病例数的13.8%;外科不合格病例数121例,不合格输血病例占外科总病例数的30.1%。不合格情况最多的是输血申请单、输血同意书及输血前相关实验室检查的记录及填写不完整,其次是输血的病程记录和护理记录不完整或者不符合,输血指征不合格及收发血记录的不合格情况最少。

3 讨论

近年来,为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并不断修改临床输血指南[2],输血适应证的标准更加严格,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临床输血适应证标准的规定已基本与国际接轨,而病历是判断输血安全、合理的依据,也是发生医疗纠纷时的法律根据[3,4]。因此,为了提高输血管理,保证质量和安全,进一步了解我院的用血情况,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共598份输血病历进行输血的合理性调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内科治疗用血的各成分血使用情况均优于外科治疗,合理病例数及其构成比均高于外科。这主要是因为内科治疗患者通常病程较长,医生对是否进行输血治疗通常有足够的时间判断,所以从输血指征的掌握到病程记录、申请单填写的完整性等各环节都做得比较好;而外科用血的患者常术中用血、急救用血,用血情况较紧急,同时外科医生大量精力用于手术操作、手术记录等,因此用血指征掌握较内科医生差,用血记录也较简单,各申请单、表格填写也常出现不完整的情况。从输血的不合格情况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内科不合格输血病例占内科总病例数的13.8%;外科不合格输血病例占外科总病例数30.1%,不合格情况最多的是输血申请单、输血同意书及输血前相关实验室检查的记录及填写不完整。因近年来加强了输血管理、输血相关知识的临床学习,大多临床医生意识的提高,研究中发现大多不合格病历填写或者记录不完整均可通过补填完善病历,如输血前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缺少,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紧急用血而术中还无检查结果,但其临床医生在术前已抽取了血样标本送检,术后结果出来之后便可完善申请及检查的记录,只有极个别术前无结果,标本也漏抽的情况。同时也可以看到,输血指征不合格的情况在调查研究中是最少的,收发血记录的不合格数为零,这与输血科和临床科室的收发血查对工作十分密切,证明该环节工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输血管理应该进一步加强,加强输血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输血的科学性、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张正芳.1 647份临床输血病历用血合理性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1):1187-1189.

[2]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adjuvanttherapies[J].Anesthesiology,2006,105(1):198-208.

[3]孙先玲,马红丽,肖鲲,等.3 000份临床输血病历规范性调查及建议[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6):486-487.

上海市三级医院临床用血现状调查 篇7

1对象与方法

上海市24家抽样三家医院临床用血患者的全部用血数据。对用血人次、用血量、用血患者的年龄以及成分血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2010年上海市24家三级医院临床用血的基本情况

在本次抽样调查中,男性用血量和用血人次数均高于女性,A型、B型、AB型和O型血的用血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0.77%、28.52%、9.79%和30.92%。18岁以下、19~40岁、41~59岁和60岁以上患者的用血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69%、15.69%、36.61%和44.01%;血液成分使用中,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44%、35.13%和15.80%。不同性别、血型、血液成分以及年龄段患者的用血人次以及用血量见表1。

注: 总人次和用血量不同的原因是部分医院的数据缺失造成的。

2.2 各年龄段患者的成分血使用状况

在本次抽样调查中,我们将87 685人次(总用血量为307 022.50U)的用血数据按各年龄段和各成分血进行了构成分析,如表2所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各成分血的使用人次和用血量也增加。60岁以上患者在冷沉淀、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全血和白细胞的用血量分别为3 703U,占所有年龄段患者用血量的1.21%;47 281U,占15.40%;18 374U,占5.98%;65 435U,占21.31%;180U,占0.06%;136U,占0.04%。除冷沉淀和全血低于41~年龄组外,其他血液成分的使用均高于其他年龄组,用血人次指标亦同(表2)。

2.3 各科室成分血使用状况

全血中,普通外科使用的比例最高,使用人次和用血量分别为242,占所有科室全血人次的51.27%和306U,占所有科室全血用量的44.28%;红细胞中,普通外科使用的比例最高,使用人次和用血量分别为16 550(30.25%)和31 199U(24.72%);白细胞中,呼吸科使用的比例最高,使用人次和用血量分别为11(32.35%)和82U(36.44),其次为妇科,分别为10(29.41%)人次和50U(22.22%);血浆中,普通外科使用的比例最高,分别为6 864(25.315)人次和22 833.5U(16.49%);血液科使用的血小板占了最高的比例,为2 262(40.52%)人次和17 443U(46.03%);心胸外科使用的冷沉淀的比例最高,为2 747(76.62%)人次和2 711U(28.01%)(表3)。

注:括号内为构成比。

注: 括号内为构成比。

3讨论

合理输血是临床减少不必要输血、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疗效和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衡量一个地区医院医疗质量和输血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分析了2010年上海市24家三级医院临床用血现况,与国内其他城市临床用血相比,上海市临床用血的人次多、用血量大,成分用血的比例也较高。研究显示,上海市三级医院中A型血、O型血和B型血的使用人次和用血数量占了所有用血人次和数量的90%以上,与国内其他城市的研究结果类似[1,2,3,4,5],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人口中A型血、O型血和B血型的人数较多,而AB型血的人数较少的缘故;41岁以上患者的用血人次和数量占了所有用血人次和数量的80%以上。红细胞和血浆为临床用血主要需求的血液成分血。随着年龄的增加,用血人次和用血数量也逐渐增加,各成分血的用血人次和用血数量也随患者的年龄增加而增加。普通外科是全血使用人次和用血数量最多的科室,其次是内科和心胸外科;普通外科亦是红细胞使用人次和用血数量最多的科室,其次为心胸外科。而呼吸科和妇科是使用白细胞最多的科室,血液科是使用血小板最多的科室,心胸外科是使用冷沉淀最多的科室。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各个科室对各种不同的血液成分的需求量是不同的。血液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各医院临床科室的患者疾病构成情况合理安排血液成分的供给状况。

总之,本研究对上海市三级医院临床用血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对上海市三级医院对不同科室的血液分配提供了信息,可对今后临床用血的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美兰,徐建华,张烁,等.综合性中医院临床用血现状调查[J].广东医学,2008,29(11):1892-1894.

[2]黄秀琴,黄学忠,郑伟华,等.某医院近3年临床用血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1218-1219.

[3]张忠敏,增毅,余祥妙,等.临床用血数据回顾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7):618-619.

[4]余祥妙,张忠敏.荆州市临床用血回顾与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2):115-116.

临床用血全过程 篇8

关键词:临床用血,管理现状,对策

输血是一种治疗措施, 也是一种支持性与代偿性的疗法, 是治疗许多疾病的必要手段[1]。在外科手术中尤其要注意备血, 防止手术中出现失血过多或严重贫血的现象。不同病情的患者可以针对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入, 包括全血、白细胞浓缩液、红血球浓厚液与血小板浓缩液等。但是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可以引起溶血、过敏、发热、输血后紫癜和循环负荷过重等多种不良反应, 并且血液十分宝贵, 所以一定要减少非必要性输血, 提倡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患其他疾病的风险, 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也可以使捐血者捐出的血液得到合理应用, 节约用血。近年来, 随着输血医学的逐渐发展, 临床用血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 引起了多方的高度重视。卫生部对临床用血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 但是医院临床用血上仍然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用血观念陈旧、重视不够、临床不合理用血和过度用血等情况。我们通过对基本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结合临床用血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相应对策, 可以对输血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 从而大大提高临床输血治疗工作的效率。本文就临床用血的管理现状和对策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 并且结合世界卫生组织质量管理项目“临床输血质量体系建立”的相关要求, 调查了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间的临床用血管理情况。主要调查以下内容: (1) 医院的基本情况。包括医院的病床数量、医疗用房、年用血量、血库设置、血库工作人员的构成和技术水平、筹资方式、输血用途、成分血输血率等; (2) 医院临床输血质量体系建立情况。主要从质量体系标准、组织管理、文件化、培训和评价五大要素来进行评价要对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指征、输血反应、献血法规、输血风险和应对措施等输血相关知识测试的考察, 使其熟悉掌握; (3) 临床用血管理情况。包括医院用血管理组织和制度的科学建立、贯彻落实的情况, 调查血液质量和输血记录。其中输血前安全检查包括ALT、ABO血型正反定型、Rh定型、配血试验四项;输血前检测包括HBsAg、HIV抗体、梅毒抗体、HCV抗体4项;输血医疗文书包括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记录单、输血反应回报单和输血会诊单5份; (4) 病例调查。为检查医院是否合理、科学地的用血, 定期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输血指南来随机抽查输血病历, 调查是否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用血的情况。不合理用血主要指对不需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不科学用血主要指未对需输血的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成分输血。

1.2 调查方法[3]

依据卫生部的相关要求, 成立由血库技术人员、临床输血医师和资深管理人员组成的调研小组。设计输血相关测试题, 形成调查问卷表, 组织相关医务人员现场笔试完成。随机抽调输血存档病历, 结合查阅资料, 查看四张法定表单、管理性文件、输血前经血传播传染病检测报告、输血护理记录和人员培训记录等。经过实地考察, 现场查看血液的冷链设施、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建设等基础设施。

2 结果

2.1 医院用血方式

本院设置血库, 具有专门血库管理人员和配血人员, 配备血库冰箱, 具有专用贮血室。本院可以独立配血和检测传染病, 若需要用血不需要委托采供血机构, 可以提高效率, 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2.2 血库工作人员情况

本院共有工作人员61名, 其中退休返聘人员11名, 占18.03%;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生23名, 占37.70%;大专和中专学历17名, 占27.87%, 业余兼职人员10名, 占16.40%。

2.3 输血相关知识测试

随机抽取本院相关人员78名, 接受输血相关知识测试, 其中优秀率为20.51% (16人) , 合格率为60.26% (47人) , 不合格率为19.23% (15人) 。说明本院在输血相关知识熟悉程度与合理科学用血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

2.4 不合理用血现象

本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血现象, 主要包括不符合输血指征的输血、悬浮红细胞和血浆同时输注、输注全血、输血医疗文书填写不规范、不能及时检测输血不良反应等。

3 对策

3.1 加强输血科的建设[4]

医院应该尽早设立输血科并单独编制, 将原来的血库转变为临床输血科室, 充分发挥其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实施的功能。并且卫生部应该加大对医院的投入, 促进其硬件和软件的双重改善, 建立起具有完善的输血管理功能、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和必要的输血设备的医院。

3.2 加强输血前的检测

一定要加强对HIV、HCV、HBsAg、RPR等项目的检测力度, 要求医院尽量独立完成输血前的全部检测。但是若有些检测项目条件不允许, 可以采用适宜的检测方法开展输血前检查。

3.3 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及用血知识培训

医院应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 为医护人员普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血教育, 使其真正理解科学用血的内涵并熟悉、掌握输血相关知识, 从而降低不合理用血的发生率, 减少血液的浪费。同时也要规范临床输血医疗文书的记录, 纠正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的现象。并且要督促自体输血工作的开展,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异体用血量, 还可以极大地降低输血风险。

4 讨论

输血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可以补给血量、维持血容量、补充各种凝血因子、提高血压、抗休克, 纠正因红细胞减少所致的急性缺氧症, 纠正某些患者血液凝固障碍[5]。但是根据不同患者具有个体化差异, 因此不同的病情需要采取不同的输血方式, 例如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输浓缩的血小板悬液以增强其凝血能力防止大量止血;严重贫血者需要输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来补充红细胞数量;患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输以血浆或血浆代用品以防止血浆减少;急性大失血需要输全血以防止血压下降。虽然输血能减缓甚至纠正贫血, 但它的效果仅是暂时的, 而且严重的输血反应可以致命, 所以必须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证, 不能滥用输血, 要结合患者病情从多方面考虑。安全输血可以预防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 保障社会的稳定。但是目前在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隐患[6], 如缺少专门配置的血库工作人员, 从而降低血型鉴定和配血的准确性;医务人员缺乏输血相关知识, 未受过系统的输血相关知识教育和培训;不能做到合理科学用血, 存在严重的浪费和滥用血液现象等。所以我们要采取相应地对策, 来保障临床用血管理的安全合理。医务人员要提高合理用血知识, 针对临床用血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反复多次地进行输血指征、血液成份、国内外学术知识及典型案例分析。提高临床医师输血理论水平, 更新了输血知识, 全面掌握临床输血指征。改善了以往输血概念不清、各血液成份滥用的情况。医院的输血科应该脱离检验科, 不能只具有“收发血液、交叉配血”的职能, 要真正履行其职能。首先医院要提高对临床合理用血工作的认识, 知道其作用是保证人民群众健康, 减少医疗纠纷, 提高医疗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而且要有专职人员, 如血科室的高级医师和高级护理人员, 来指导医院的临床输血, 对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知识的培训、确定特殊病历的输血方案、并且对各科室输血合理性进行定期评估。更要促进医院输血科的工作提升, 充分发挥血液中心的输血指导作用, 规范临床输血过程, 更新临床医师的输血知识。同时要利用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7], 实现临床输血管理的数据化, 用计算机来管理临床用血的程序、用血者相关数据的采集、用血指征和用血结果的分析, 并积极开展临床输血的科研工作。总之, 医院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提倡现代输血的新理念, 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雒维, 刘峰, 曹奎杰.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0, 23 (4) :214-215.

[2]葛多英, 郭博, 管政, 等.加强新鲜冰冻血浆的输血管理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的不合理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 2008, 6 (11) :1196-1197.

[3]黄秀琴, 黄学忠, 郑伟华, 等.某医院近3年临床用血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11) :1218-1219.

[4]冯晴, 孟忠华, 虞容, 等.民营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现状的调研[J].中国输血杂志, 2012, 15 (6) :575-576.

[5]刘小信, 朱永宝, 楚中华, 等.山东省医疗机构输血科的现状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 (9) :781-782.

[6]胡亚远, 沈舜钦, 林爱华.浅谈民营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28) :3955-3956.

临床用血全过程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为2000—2007年呼和浩特地区临床用血报表。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000—2007年呼和浩特地区临床用血的ABO血型分布见表1,2000—2007年呼和浩特地区临床使用血浆ABO血型分布见表2。2000—2007年呼和浩特地区临床使用机采血小板ABO血型分布见表3。

[U(%)]

注:此表中临床用血为全血+红细胞,200ml全血为1U。

[U(%)]

注:血浆100ml为1U。

[U(%)]

注:机采1人份为1U。

3 讨论

从统计结果表1看出,呼和浩特地区临床用红细胞类呈逐年增加趋势(除2003年受SARS影响外),其中A、B、O、AB血型所占比例与内蒙地区ABO血型分布(A 0.2514;B 0.3351;O 0.3273;AB0.08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目前红细胞已基本满足临床需要,但应在有能力充分保证临床供血的情况下,把保持红细胞功能作为着眼点,适度提高血液的新鲜度,达到既提高输血疗效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目的。

表2显示,临床血浆用量呈明显增加趋势,A、B、O、AB血型所占比例与内蒙地区ABO血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3,P<0.05),O型(31.98%)低于内蒙地区(32.73%),AB型(9.51%)高于内蒙地区(8.62%)。临床用血血型分布与正常人群血型分布的差异,是造成血液偏型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浆用量近年来逐渐增多,需求明显增大,在国内具有普遍性[2,3]。原因可能是:(1)随着成分血的推广使用,血浆成分的治疗作用被临床医生所认识;(2)全血输用观念仍未彻底转变,有红细胞搭配血浆输注的现象;(3)存在大量输注血浆补充白蛋白的现象,这可能与白蛋白市场供应不足,价格高于血浆有关;(4)临床仍有用血浆扩容和补充营养的现象。临床医生应权衡输注价值和输血风险,更新输血观念,提高输血的安全、合理、科学使用。

从表3得知,随着临床对血小板在救治作用中认识的提高,机采血小板成分的使用量逐年加大,尤其2007年使用量成倍增加。A、B、O、AB血型所占比例与内蒙地区血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6,P<0.05),A型(27.80%)明显高于内蒙地区(25.14%),B型(30.98%)明显低于内蒙地区(33.51%),临床用血血型分布与正常人群血型分布的差异,是造成血液偏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无偿献血的基础上,应继续大力宣传无偿献血,建立机采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合理制定机采成分最佳库存量,以满足临床需求。

血站保持血液的库存量和需求量的平衡是很重要的,掌握本地区临床用血的ABO血型分布,有助于制定合理的采供血计划,调节好采、供、用关系,尽量保持血液数量、型别合理。避免血液的浪费和滥用,充分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保证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

参考文献

[1]赵桐茂.人类血型遗传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87:51.

[2]石坚,王淑容,邓克.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分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3,1(4):69-70.

上一篇:冲孔桩溶洞处理技术下一篇:经验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