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血管理(精选12篇)
用血管理 篇1
为了加强我院输血管理确保临床安全用血,科学合理地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我院几年来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的输血质量管理措施,现将一些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影响临床输血质量及安全的因素
临床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输入血液中的抗原性与非抗原性物质引起的免疫性与非免疫性反应。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主要与输入血液中感染的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有关,其严重后果有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感染性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播疾病等,其中输血传播肝炎和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保证输血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在于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和防止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在临床输血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1 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通过血源传播的疾病已知的有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及梅毒等十多种。我国输血后肝炎发生率为7.16%~19.7%[1],HIV的感染多数为采、输血过程中传播。艾滋病和肝炎等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处于窗口期的供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是阴性,但仍存在输血后感染艾滋病或肝炎等病毒的可能性,预防输血传播疾病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任务。
1.2 血液免疫学的因素
目前已发现的红细胞有20多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有148种抗原,白细胞和血小板除了具有红细胞和HLA的某些抗原外,还有自己独立的抗原系统。每种成分中的抗原都可作为免疫原,致使受血者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同种免疫性输血反应。有些抗体由于浓度过低,不易检出或交叉配血时不凝集,但输血5~14天后会发生延迟性溶血反应。
1.3 输血科工作质量问题
输血科人员配备不合理,工作制度、操作规程不健全等因素,使输血科的工作质量无法提高。输血科必须配备懂专业的管理人员和责任心强,能认真学习的工作人员。必须有严谨的工作程序,任何微小的疏忽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在标本采集、核对、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时,应做到谨慎、细致、准确。在配合临床抢救、手术紧急用血过程中,要求思维敏捷,工作速度快、争分夺秒地完成上述工作。
1.4 不合理用血现象
临床个别医生对合理用血、安全用血重视不够,只求用血而不了解输血有一定的风险,对掌握输血适应症不够严格,从临床输血现状来看,观念更新有待加强,部分临床医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输血观念落后、输血知识老化,特别是在对成分血的使用方面,不敢尝试新的输血办法[2]。追求输全血,输所谓新鲜血的问题在不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中还非常突出。这与科学、合理用血,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是背道而驰的。它既违背了现行规定,又不符合科学输血的基本原则,而且造成血源的浪费。
1.5 部分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输血资料不完善,留下医疗纠纷隐患
从当前临床输血工作运行情况来看,输血科(血库)和临床科室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医院对输血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新技术的宣传不够重视。部分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输血工作是高风险的工作,任何小的疏忽都将以患者的生命为代价。日常工作中留下输血纠纷隐患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例如在病历检查中发现输血病案资料不完善,书写记录缺项、漏项问题较多。输血医嘱只有配血单而未见医嘱或医嘱与配血单品种不一致等,输血计量单位滥用,毫升或其它单位混淆使用。“输血治疗同意书”签字时间延后于输血时间的现象也有时发生。临床医生图省事,未签同意书而输血的情况也并非罕见。总之,输血病案资料填写登记不完善,甚至留下严重隐患,一旦发生输血医疗纠纷,其应诉处理工作将会十分被动。
2 保证输血质量与安全的对策
2.1 成立临床输血的管理组织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要求,我院成立了以医疗院长为主任委员、医务处、输血科和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我院临床用血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2.2 制定临床输血工作程序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依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我院临床输血工作程序如下:输血前与患者或其家属谈话,征得他(她)们的同意,并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由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责任倒置,为了防范风险责任,受血者输血前必须做肝功能、HBsAg、抗-HCV、梅毒、抗-HIV检查[3],急诊输血在输血前抽取标本保存,备用检查。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送交输血科备血(双方逐项核对);输血科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检测ABO血型(正、反)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做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每次交叉配血后,供、受血者血样标本密封保存1℃~4℃至少7天[4];由病区医护人员取血,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对并签字;输血前三查七对一确认,输血观察、速度调整、必要时处置;输血完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填写输血反应卡,将输血反应卡送回输血科保存。
2.3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质量是输血科的根本,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树立工作管理制度化、操作过程规范化的观念,时刻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为使各种技术操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我们编写了标准操作规程(S O P)文件,作为科室工作人员的操作指南。配合《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之规定,不断完善我院输血科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保障了抢救、治疗的顺利进行。
3 开发和保护血液资源,科学用血、合理用血
3.1 积极做好开源节流工作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积极倡导患者自身储血、自身输血。我院发到每位患者的住院通知单明确建议患者采用自身输血。并且医院花了大量的资金购置了几台自体血回收机,患者在手术当中尽量采用自身输血。使我院自体血回收比例不断提高,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3.2 科学用血、合理用血
制定周密的临床用血计划;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审批制度(患者病情需要输血治疗时,经治医师应当履行申报手续,由上级医师核定签字);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ml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事后补办手续);大力推广成分输血,输全血必须预约和审批。
3.3 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加强输血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制定科学合理用血措施,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能少用的一定不多用;杜绝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和保险血。
4 面向临床一线,把好服务关
输血工作是医院整个医疗质量中的一个环节,直接或间接影响临床医疗质量,因此,优质服务,面向临床一线,对安全输血十分重要。输血专业人员除搞好自身思想建设,牢固树立为临床患者服务的思想外,还要经常深入科室了解用血情况,指导成分输血,解决疑难问题,提出合理用血建议,积极有效地配合临床处理好危重病人抢救和特殊用血要求。其服务原则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临床,把安全送给病人。只要临床病人治疗需要,就千方百计给予解决,无论是儿科用的少量血,特殊病人用的新鲜血,稀有血型的特殊血,均努力给予满足。
5 强化法律意识,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输血技术的提高、输血模式的多元化、普法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许多差错事故、医患纠纷都来自医务人员淡薄的法规观念和不尽人意的服务态度。要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血,减少医患纠纷及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经常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如《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输血科在防范用血纠纷,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中,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用血管理制度,强化法律意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做好与临床、血站、患者的沟通工作。认真做好各项纪录并归档备查,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6 完善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实现以上目标并将工作更规范化、准确化和系统化的一个有效工具。计算机的使用,信息化的管理促进了输血科的业务工作,输血科已由原来的手工工作模式转变为计算机管理模式,计算机系统能够智能地判断是否需要配血、所配血制品是否符合要求,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许多人为差错的产生;从医生开具用血申请,到血库发出血制品,均通过系统完成,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提高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但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6.1 需要推广电子病历以简化用血流程
医生通过系统开具用血申请与用血处方,大大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由于法律等因素,无法取消手工证明,因此,只有电子病历的有效执行,才能减少来回传递证明,方便医务人员工作。
6.2 需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用血的信息管理
血库完成发血后,用血申请单的操作便结束,对于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缺乏监控,血库未能及时地解决问题,未能有效地控制安全用血,因此,需要增加医生对输血情况的反馈信息。
6.3 需不断改进流程,简化病人用血手续
门诊病人由于需要先交费后用血,但费用需要实际用完血后才可定出,收费才准确,造成病人或其家属多次往返于收费处与输血科之间,增加了患者的麻烦,现在,需以患者为中心,因此,需要简化流程,方便患者。如果先交押金,则可同住院患者同样操作。
参考文献
[1]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376.
[2]梁文华,黄宗清,刘晓伟,等.协助医院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0):51.
[3]杨天楹,杨成民,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71.
[4]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09.
用血管理 篇2
为了我院临床用血安全,根据有关规定和市中心血站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输血的日常管理设在检验科。
二、检验科要指定专人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核查内容如下:
(一)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
(二)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
(三)血液品种;
(四)采血日期及时间;
(五)有效期及时间;
(六)血袋编码(或条形码);
(七)储存条件。
三、检验质量报告单与登记本,须正楷填写清楚,不可字迹潦草或涂改。血型鉴定结果在报告单上写明型别外,还应在登记本(或同时在报告单)内的血型栏旁加注“+”“-”符号表示对抗A抗B标准血清凝集状况。
四、接到配血单后应及时主动与临床医师联系,以确定配血数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随要血随到中心血站取血。每次配血试验操作人员必须“一班到底”完成任务,不得中途交接班。
五、试验结束以后,应保存病人和献血员的剩余血液标本,从输血结束起算24小时无意外事故发生方可弃走。
六、取血者须是需血科室正式工作人员,应持血型、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领血。取血者与发血者应当共同查对病员姓名、科别、床号、血袋号、采血有效日期,血袋无破损,无瓶鉴污损不清,血型无误,交配结果以及血量质量等全部符合。无溶血、无凝块、无污染后再由取血者签收,并写明取血时间等。
七、健全差错登记,发生问题及时寻找原因,遇有严重问题立即报告医务科处理。
八、血型鉴定
(一)血型鉴定用的标准血清:
1、标准血清的凝集效价应符合规定。必须是经灭活,无菌的,有明显标鉴,易于区别的,效价应为抗A>1:128抗B1:64,冷凝集效价<1:4者。
2、标准血清凝集素的亲和力:应在15秒内出现凝集,3分钟时凝集块不小于1立方毫米。
3、每批购入标准血清后须用ABO各型红细胞悬液测试符合质量,方可使用,并随时注意其失效期限。
4、标准血清取用后,应立即存放冰箱中备用,随时注意防潮,避免污染与标签脱落。
注:以上1、2条实验室无法检测,但定购标准血清必须从正规途经购买,买回后必须按3、4条严格执行。
(二)实验室操作
1、所用试管,吸管等必须干燥呈中性。
2、红细胞悬液浓度应为2-5%;
3、试验时间与离心速度须适当,试管法:离心速度1000转/min,玻片法:放置时间不小于15分,不超过30 min,夏季水分易蒸发,应将玻片放入置有湿棉花或纱布的平皿内并加盖,放置时间如上。
4、试验温度:一般在室温(18-22°)中进行。如有疑问时,应放置于37度水浴中10-15 min,离心后观察结
果。
5、不论试管或玻片法除肉眼检查结果外,必须再用镜子细分复查。
十、配血试验
(一)配血方法选择
1、无输血反应史者及无输血史者可用盐水配血法。
2、反复输血,有输血反应以及新生儿溶血病者应到血站做配血试验。
3、大量输血时(献血员1人以上),除按规定病员与献血者作交叉配血以外,各献血员之间也应交叉配血。每次输血前,输血单上必须注明有无输血史,及输入量,输血反应情况。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制度
为了我院临床科室用血安全,根据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血球压伿低于30%的属输血适应症。患者情需要输血治疗时,经治医师应当由相关临床科室主任核准签字后报检验科(血库)。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需经检验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三、经主治医师给患者实行输血治疗前,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映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原患双方共同鉴署用血支援书或输血治疗同意书。
四、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和珍断,采集血样。
五、由医护人员或专管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检验科(血库),双方进行 项核对。
六、临床科室应有专人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领血时要认真核查有关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用。
七、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八、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九、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好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十、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十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液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十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核对受血申请单、血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液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经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十三、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血库)保存。(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用血紧张引发的思考 篇3
【关键词】 用血紧张:无偿献血者:招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23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在我国正式实施。献血法的颁布规范了血站的各项工作,从而推动了血液事业的发展。但近年来用血紧张甚至血荒问题时常出现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一些城市因血液供给不足已影响了医疗救治,给政府各级领导和血站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压力和困扰。如何走出困境为临床提供安全充足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摆在血液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政府重视
1.1 政府对血站财力的支持不足 献血法已明确规定血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但有些地方血站的费用还没有完全得到财政支持,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放都很困难,更无力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在急诊急救用血时,一些特殊的血液品种如RH(-)冷冻红细胞在解冻时人工解冻和专用设备解冻时间基本相差2小时以上,而红细胞回收率也相差10%左右。再如冷沉淀手工制备和机器提取的质量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点点滴滴的差距影响救治病人的宝贵时间,也影响了救治病人的效果。制作这些血液成分需要的设备都在几十万元,没有财政支持血站很难购买。
1.2 全民教育缺乏 血液学科在我国还属于边缘学科,起步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还较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献血会损伤元气伤害身体,对于献血后给献血者带来的好处还没有被广泛认知。有些媒体和影视作品很不科学地宣传了献血会得艾滋病等信息,教科书也没有详细地从学生时代给予人们血液知识方面的学习,人们走上社会后缺乏此方面知识的了解,只靠血站单方面的宣传影响有限,导致了人们恐惧献血会给自己带来各种疾病,使公民献血热情不高涨,也是产生血荒的原因之一。对此我们应该从学生时代客观、科学的给予孩子血液方面知识的学习,使他们正确理解献血不仅预防多种疾病,还是挽救他人生命,奉献爱心的行为,使他们长大后自愿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1.3 献血后待遇 我们国家献血后发放的无偿献血证目前还没有全国通用,异地用血时只能回到发证单位报销血费。报销血费时需要的材料很多,加之往返路费。很多人不理解献血时很方便,用血时却如此繁琐,影响了一部分人的献血积极性。如果能够全国血站计算机联网,献血后享受异地免费用血待遇,工作人员在办理返还血费手续时热情周到,尽量提供方便将极大地激发一部分人的献血积极性。目前一些省份已实行省内血液返还制度,在本省内血站(含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参加过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及其亲属,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时交纳的用血费用,可在就诊医疗机构按照献血地返还标准进行返还;无偿献血者在多地献血的,可根据献血量按照献血地返还标准逐一进行返还。此政策解决了献血者献血时热情高涨,用血时困难诸多的苦恼,将极大地鼓舞了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和献血热情。
2 血站需要加强的方面
2.1 提升全员素质,多渠道做好无偿献血招募工作 近几年血液供给紧张已引起政府的广泛关注,各部门对血站工作也给予了极大地支持,在各地区繁华地段免费批建献血屋方便了市民献血。血站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要服务热情,工作之余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时也要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素养,多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本人和家属身体健康时带头献血。工作中也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良好的态度,掌握娴熟过硬的技术,耐心细致地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我站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及时发布血站血液库存及库存需求情况,意外情况需大量输血或库存告急时启用无偿献血应急招募预案:即借助本地的电台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实时关注并及时发布相关消息。通过协调本市媒体,实时发布血液库存及临床用血需求情况,呼吁民众踊跃献血。平时我们采用了网络沟通、献血后短信反馈、献血时间提示、节假日问候、走进工厂和社区宣讲,同时注重对献血团体的招募和保留,形成了包括大型企业、机关、医院、部队、高校、民间爱心团体等来自各行各业的献血团队建立紧急用血支持单位,遇有突发事件大量用血时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注重员工自身修养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人们的理解和尊重,使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2.2 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 无偿献血需要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支持,组织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帮助血站宣传献血知识也是势在必行的。志愿者无论平时还是在每年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和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等活动中发放传单接待献血员对献血宣传都有积极的意义。
2.3 与临床医疗机构的沟通 血站面对的用血者主要是各医院的血库工作人员,其次才是患者家属,与他们沟通的顺畅,让他们了解血站的工作程序,尤其特殊血液成分的供给,使他们理解血站客观存在的困难,在临床患者及家属不理解、不满意时及时解释并做一些正面工作,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纠纷。在同样用血紧张时优先提供给曾经无偿献血的病人。必要时由卫生局组织,血站请专家为临床医生讲课,使临床用血科学合理以减少血液资源浪费。
2.4 树立一切为临床服务的思想 虽然担负着救死扶伤的责任,血站工作人员却不能亲自站在手术台上为患者实施手术,更没有参加临床争分夺秒抢救的机会,但我们应该从心里感受到每一位用血者病情的危急和临床医生及患者家属急迫的心情,从心里树立起急患者所急的思想,争分夺秒的把血液尽快供应给临床,树立治病救人的良好形象。
2.5 与社会各阶层方面的沟通 血站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把政府交办的工作做好——满足临床用血安全,又要把血站存在的困难客观地反映给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征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血站成立了爱心自愿者联盟,并设立了血站开放日,定期把社会各阶层的爱心人士请到血站,用多媒体的形式介绍血站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向;目前存在的困难。参观血站各个工作流程,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耐心解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得到了社会各界朋友的认可。我们未来的工作还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让我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携手同行为解决血液短缺、用血困难伸出援助之手,奉献博爱之心,以行动诠释爱心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晓林,冯庆功,张唯.红细胞处理仪洗涤去甘油化与手工洗涤去甘油化效果比较.《重庆医学》,2010年第4期.
[2] 邱燕.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与血液标准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259.
[3] 陈文茹,陈李,卢淼.无偿献血应急招募在:“7.23 ”动车事故中的实践.《中国输血杂志》,2012第01期.
[4] 吴梅.将最人性化的服务送给每一位无偿献血者.《人人健康》,2008年第15期.
临床用血管理及自体输血探讨 篇4
1 主要措施
1.1 大力开展自体输血宣传教育
自体输血技术2002年在浙江省宁波市首次运用以来, 市卫生局、市献血办公室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 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了以市献血办公室领导为血液质控中心主任, 以市级医院输血科主任为血液质控中心副主任, 在市级医院麻醉科主任支持和配合下, 组织全市二级输血科全体医务人员和医院临床科室, 进行自体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学习, 从血液质量管理角度入手, 最终实现安全输血、科学合理用血。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 利用报刊、电视、电台宣传自体输血相关知识, 专门编印《临床输血知识》、《自体输血指南》、《宁波献血》等宣传小册子, 介绍自体输血技术, 分发给全市二级以上医院, 医院对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病人发放《输自己的血更安全》、《自体输血宣传手册》等资料, 动员和鼓励病人积极参与自体输血。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 提高市民对自体输血知识的认识。
1.2 建立培训制度, 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技能
及时更新临床医生的输血观念, 将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作为医生继续教育的必备内容, 每年对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用血知识轮训。经常邀请输血专业、麻醉专业知名专家对医院主管领导、医务科、输血科、麻醉科及临床骨干进行自体输血知识培训。通过举办学习班和以会代训等形式, 对全市8 500多名临床医生进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自体输血在临床应用》、《节约用血技术》等内容培训。另外, 还举办自体输血研讨班、学术沙龙和现场交流会, 促进学习和经验交流, 医务人员对自体输血的态度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 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得到应用与推广。
1.3 制订自体输血工作目标和医务人员考核制度
根据医院不同等级、临床用血量及手术数量, 对县 (市) 区级以上医院制订出相应自体输血量化目标, 并纳入市卫生局对市级医院和县 (市) 区卫生局的年度考核。各县 (市) 区卫生局又将自体输血工作纳入对辖区医院的综合目标年度考核, 每年组织专家对医院自体输血工作进行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省、市用血管理先进单位的条件之一。同时将自体输血工作开展的好坏作为评价临床、麻醉、输血科医生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定期对做出显著成绩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1.4 建立通报制度
对各医院自体输血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汇总, 以文件形式定期通报, 及时向市及 (县) 区卫生行政部门通报自体输血进展, 加强医院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竞争意识。
2 成效
通过以上措施, 经过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 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努力, 取得较好的成绩 (见表1) 。自体输血率和回输血量逐年上升, 开展医院由4家增至31家, 回收机由2台增至24台, 开展病例数由18例增至2 592例, 回输血量由24.2升增至1 284.4升, 自体输血率由0.2%增至5.7%。宁波市8年累计回输血量达5 528.3升 (5.5吨) , 一定程度缓解了临床用血的压力。同时积极开展科研项目,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带动和促进自体输血发展。目前, 宁波市自体输血科研项目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2项、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宁波市级医学科技计划课题5项, 并成功举办2006-2007年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围产期血液保护与容量治疗新进展学习班, 另外, 出版了《围术期血液保护》、《血液保护学》专著2本, 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注:自体输血率=自体血回输总量/ (自体血回输总量+异体输血总量) ×100%
3 讨论
自体输血的普及, 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输血水平, 其安全性及实用性已获得医学界认可。在我国, 血源供应紧张的状况伴随突发应急事件的增加和社会老龄化的到来, 使血源供不应求矛盾更加突出, 特别是异体输血导致溶血性反应, 免疫抑制、血源传播性疾病及过敏反应等疾病, 已经使患者和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因此, 尽可能扩大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范围, 发挥其在血液保护方面作用, 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异体输血反应, 保护了患者, 节约了血源[2,3]。自体输血可避免输异体血可能发生的感染性疾病传播, 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等;可避免由红细胞、血小板及蛋白抗原产生的同种免疫反应;可避免免疫作用所致的溶血、发热、过敏或输血相关性移植抗宿主疾病;可杜绝输同种血的差错事故;多次的自体采血, 还可刺激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为稀有血型患者自身贮存血液, 以备急需;自体输血还可作为大出血患者在同种血到达之前的一种有效维持循环方法等。Gavin J等[4]研究表明, 自体血回输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减少异体血的需要量, 同样术中自体血和术后自体血回输都很大程度减少或排除使用异体血[5,6]。
为此, 宁波市自体输血相关工作, 还需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继续加强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 广泛宣传输血的风险性和自体输血的优点, 提高市民自体输血知晓率和接受率;二是做好政府的参谋, 尽快将医保项目支付范围扩大到所有适用自体输血的手术患者;三是加强医院麻醉医生业务学习, 掌握稀释式、回收式、预贮式自体输血的适应证及血液回收机的操作技能, 尽可能地对适宜病人开展自体输血, 医生严格掌握自体输血适应证及禁忌证, 根据病人身体状况、手术类型等, 确定自体输血类型, 制定相应的计划;四是做好病人及家属思想工作, 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自体输血技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签署自体输血同意书后执行。
参考文献
[1]庄立, 张哲, 黄长顺.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 35 (8) :45-46.
[2]夏晓峰, 钱宝华.术中回收式自身输血的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 2008, 21 (4) :310-314.
[3]邓硕曾.血液保护与节约用血[J].中国输血杂志, 2002, 15 (4) :294-298.
[4]Gavin J, Murphy MD, Simon M, 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perioperative cell salvage and autotransfusion after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a randomized trial[J].Ann thorac surg, 2004, 77:1 553-1 559.
[5]McGill N, Shaughnessy D, Pickering, et al.Mechanicalmethods of reducing blood transfusionin cardiac surgery: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J].Br Med J, 2002, 325:142.
临床用血管理规定 篇5
为进一步规范、指导医院科室合理用血,指导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合理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特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一、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制定输血工作计划,具体执行工作由血库负责。
二、临床输血工作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血库的设置执行卫生局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从人员配置、布局和设施、设备上加以完善。
四、血库应制定血库负责人岗位职责、相关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以明确职能范围,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五、血库应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程序,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输血专业技术操作规程,现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切实建立起室内、室间质控标准。
六、血库应在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每年至少一次对全院医务人员建立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防火安全制度、血液报废登记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报批医务科审批后严格实施,并在医务科协助下对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七、医务科负责建立《临床用血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考核的范围和办法加以规定。
八、统一计划从松江区血站领取血液的数量,品种和规格。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规定管理血液出入库,血袋包装、运输、储存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九、经血库工作人员和临床用血科室护士核对无误双方在领血单上签字后,合格的血液制剂从血库发出后原则上一律不予退回。
临床用血中两种配血方法的比较 篇6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在血型鉴定的基础上,通过交叉配血试验进一步证实受血者和供血者之间不存在血型不合的抗原一抗体反应,以保证受血者的输血安全。2010年10月~2011年9月住院输血患者200例,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做了试验比较,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9月住院输血患者200例,男127例,女73例,年龄7~74岁。
仪器与试剂:微柱凝胶配血卡、孵育箱及离心机、凝聚胺试剂、普通光学显微镜。
检测方法:⑴凝聚胺法:①供受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3%~5%的细胞悬液。加样量均为:血清2滴,红细胞悬液1滴。主管:受血者血清+供者红细胞悬液;次管:受者红细胞悬液+供者血清(阴阳对照管另设)。②各管分别加低离子介质0.6ml混匀置室温1分钟。加凝聚胺溶液2滴,混匀,置室温15秒。③1000g(3000rpm),离心18秒,弃上清液,管底保留约2滴液体。轻摇试管,观察是否形成凝块。如未形成凝块,则重做前面试验。④加入2滴重悬液,轻轻混合,肉眼或显微镜下观察结果。⑤凝块1分钟内分散,试验结果为阴性,供受者血液配合;反之,如依照为不同强度的凝块,试验结果判为阳性,供受者血液不配合。实验结果必须在3分钟内判读。⑵微柱凝胶法:①配血卡主侧受血者血清50μl+供血者0.5%~1%红细胞悬液,次侧供血者血清50μl+受血者0.5%~1%红细胞悬液;②37℃孵育箱内孵育15分钟,专用离心机离心后观察结果;③结果判断:红细胞沉积在管底为匹配,红细胞凝集在凝胶上面或胶中为不匹配。
结果
在本文所做的200例交叉配血中,可以发现凝聚胺法200例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液匹配,2例不匹配,而微柱凝胶法200例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液匹配,4例不匹配。并且凝聚胺法检出的2例阳性患者包括在微柱凝胶法检出的4例阳性患者之中。
讨论
凝聚胺法首先利用低离子介质降低溶液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促进血清(浆)中的抗体与红细胞相应抗原结合,再加入带亚电荷的高价阳离子多聚物—凝聚胺溶液,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缩短细胞间距,形成可逆的非特异性聚集,并使IgG型抗体直接凝集红细胞[1]。加入中和液后,仅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会因电荷中和而分散,而由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凝集则不会分散。但凝聚胺也有其局限性,如:①试管,滴管吸头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②操作方法应按规定,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容易核实是否漏加血清;③离心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以防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④观察时应注意红细胞呈特异性凝集,继发性凝固及线状排列的区别。
而微柱凝胶法是建立在传统血型血清学基础上的一项免疫学检测技术。其原理:①人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其本质为血凝反应);②检测系统是在微柱中(载体)将反应介质凝胶或小玻璃珠装入微柱中;③微胶或小玻璃珠的间隙具有分子筛作用凝集的红细胞(结合的)被留在微柱上面成带状或凝集颗粒散布凝胶中间。未凝集的红细胞(即未结合、游离的)通过离心后沉入微柱底部;④微柱凝胶中所含的特异性单克隆抗—A抗、抗—B试剂检测红细胞上相应的血型抗原,或在含凝胶的微柱上用标准A、B型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相应的血型抗体,从而坚定红细胞的血型。微胶卡做血型鉴定,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极弱的阳性反应(±),能使肉眼不易察觉的凝集明显化,能够很好地把血型血清学技术与凝胶分子筛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具有简便,敏感,易于批量操作,结果直观,稳定可靠,吸取标本的量及结果的判读易于标准化,稳定的反应结果图谱利于保存和拍照。还自带质控减少了产生正确的概率[2]。临床工作中,少数血型抗体较弱或抗原减弱的新生儿、老年及某些恶性疾病患者细胞凝集现象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有的用肉眼无法观察到,故血型血清学检测的难度较大。所以新生儿血型只能由检测红细胞抗原正定型来检定其ABO血型。微柱凝胶技术用于鉴定血型,反应结果可靠和特异性强等特点。此外其用血量少,對于新生儿及老年人等不易抽取血液标本的患者也比较适合。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用血管理 篇7
关键词:临床用血,管理现状,对策
输血是一种治疗措施, 也是一种支持性与代偿性的疗法, 是治疗许多疾病的必要手段[1]。在外科手术中尤其要注意备血, 防止手术中出现失血过多或严重贫血的现象。不同病情的患者可以针对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入, 包括全血、白细胞浓缩液、红血球浓厚液与血小板浓缩液等。但是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可以引起溶血、过敏、发热、输血后紫癜和循环负荷过重等多种不良反应, 并且血液十分宝贵, 所以一定要减少非必要性输血, 提倡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患其他疾病的风险, 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也可以使捐血者捐出的血液得到合理应用, 节约用血。近年来, 随着输血医学的逐渐发展, 临床用血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 引起了多方的高度重视。卫生部对临床用血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 但是医院临床用血上仍然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用血观念陈旧、重视不够、临床不合理用血和过度用血等情况。我们通过对基本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结合临床用血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相应对策, 可以对输血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 从而大大提高临床输血治疗工作的效率。本文就临床用血的管理现状和对策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 并且结合世界卫生组织质量管理项目“临床输血质量体系建立”的相关要求, 调查了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间的临床用血管理情况。主要调查以下内容: (1) 医院的基本情况。包括医院的病床数量、医疗用房、年用血量、血库设置、血库工作人员的构成和技术水平、筹资方式、输血用途、成分血输血率等; (2) 医院临床输血质量体系建立情况。主要从质量体系标准、组织管理、文件化、培训和评价五大要素来进行评价要对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指征、输血反应、献血法规、输血风险和应对措施等输血相关知识测试的考察, 使其熟悉掌握; (3) 临床用血管理情况。包括医院用血管理组织和制度的科学建立、贯彻落实的情况, 调查血液质量和输血记录。其中输血前安全检查包括ALT、ABO血型正反定型、Rh定型、配血试验四项;输血前检测包括HBsAg、HIV抗体、梅毒抗体、HCV抗体4项;输血医疗文书包括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记录单、输血反应回报单和输血会诊单5份; (4) 病例调查。为检查医院是否合理、科学地的用血, 定期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输血指南来随机抽查输血病历, 调查是否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用血的情况。不合理用血主要指对不需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不科学用血主要指未对需输血的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成分输血。
1.2 调查方法[3]
依据卫生部的相关要求, 成立由血库技术人员、临床输血医师和资深管理人员组成的调研小组。设计输血相关测试题, 形成调查问卷表, 组织相关医务人员现场笔试完成。随机抽调输血存档病历, 结合查阅资料, 查看四张法定表单、管理性文件、输血前经血传播传染病检测报告、输血护理记录和人员培训记录等。经过实地考察, 现场查看血液的冷链设施、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建设等基础设施。
2 结果
2.1 医院用血方式
本院设置血库, 具有专门血库管理人员和配血人员, 配备血库冰箱, 具有专用贮血室。本院可以独立配血和检测传染病, 若需要用血不需要委托采供血机构, 可以提高效率, 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2.2 血库工作人员情况
本院共有工作人员61名, 其中退休返聘人员11名, 占18.03%;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生23名, 占37.70%;大专和中专学历17名, 占27.87%, 业余兼职人员10名, 占16.40%。
2.3 输血相关知识测试
随机抽取本院相关人员78名, 接受输血相关知识测试, 其中优秀率为20.51% (16人) , 合格率为60.26% (47人) , 不合格率为19.23% (15人) 。说明本院在输血相关知识熟悉程度与合理科学用血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
2.4 不合理用血现象
本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血现象, 主要包括不符合输血指征的输血、悬浮红细胞和血浆同时输注、输注全血、输血医疗文书填写不规范、不能及时检测输血不良反应等。
3 对策
3.1 加强输血科的建设[4]
医院应该尽早设立输血科并单独编制, 将原来的血库转变为临床输血科室, 充分发挥其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实施的功能。并且卫生部应该加大对医院的投入, 促进其硬件和软件的双重改善, 建立起具有完善的输血管理功能、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和必要的输血设备的医院。
3.2 加强输血前的检测
一定要加强对HIV、HCV、HBsAg、RPR等项目的检测力度, 要求医院尽量独立完成输血前的全部检测。但是若有些检测项目条件不允许, 可以采用适宜的检测方法开展输血前检查。
3.3 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及用血知识培训
医院应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 为医护人员普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血教育, 使其真正理解科学用血的内涵并熟悉、掌握输血相关知识, 从而降低不合理用血的发生率, 减少血液的浪费。同时也要规范临床输血医疗文书的记录, 纠正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的现象。并且要督促自体输血工作的开展,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异体用血量, 还可以极大地降低输血风险。
4 讨论
输血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可以补给血量、维持血容量、补充各种凝血因子、提高血压、抗休克, 纠正因红细胞减少所致的急性缺氧症, 纠正某些患者血液凝固障碍[5]。但是根据不同患者具有个体化差异, 因此不同的病情需要采取不同的输血方式, 例如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输浓缩的血小板悬液以增强其凝血能力防止大量止血;严重贫血者需要输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来补充红细胞数量;患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输以血浆或血浆代用品以防止血浆减少;急性大失血需要输全血以防止血压下降。虽然输血能减缓甚至纠正贫血, 但它的效果仅是暂时的, 而且严重的输血反应可以致命, 所以必须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证, 不能滥用输血, 要结合患者病情从多方面考虑。安全输血可以预防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 保障社会的稳定。但是目前在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隐患[6], 如缺少专门配置的血库工作人员, 从而降低血型鉴定和配血的准确性;医务人员缺乏输血相关知识, 未受过系统的输血相关知识教育和培训;不能做到合理科学用血, 存在严重的浪费和滥用血液现象等。所以我们要采取相应地对策, 来保障临床用血管理的安全合理。医务人员要提高合理用血知识, 针对临床用血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反复多次地进行输血指征、血液成份、国内外学术知识及典型案例分析。提高临床医师输血理论水平, 更新了输血知识, 全面掌握临床输血指征。改善了以往输血概念不清、各血液成份滥用的情况。医院的输血科应该脱离检验科, 不能只具有“收发血液、交叉配血”的职能, 要真正履行其职能。首先医院要提高对临床合理用血工作的认识, 知道其作用是保证人民群众健康, 减少医疗纠纷, 提高医疗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而且要有专职人员, 如血科室的高级医师和高级护理人员, 来指导医院的临床输血, 对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知识的培训、确定特殊病历的输血方案、并且对各科室输血合理性进行定期评估。更要促进医院输血科的工作提升, 充分发挥血液中心的输血指导作用, 规范临床输血过程, 更新临床医师的输血知识。同时要利用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7], 实现临床输血管理的数据化, 用计算机来管理临床用血的程序、用血者相关数据的采集、用血指征和用血结果的分析, 并积极开展临床输血的科研工作。总之, 医院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提倡现代输血的新理念, 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雒维, 刘峰, 曹奎杰.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0, 23 (4) :214-215.
[2]葛多英, 郭博, 管政, 等.加强新鲜冰冻血浆的输血管理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的不合理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 2008, 6 (11) :1196-1197.
[3]黄秀琴, 黄学忠, 郑伟华, 等.某医院近3年临床用血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11) :1218-1219.
[4]冯晴, 孟忠华, 虞容, 等.民营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现状的调研[J].中国输血杂志, 2012, 15 (6) :575-576.
[5]刘小信, 朱永宝, 楚中华, 等.山东省医疗机构输血科的现状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 (9) :781-782.
[6]胡亚远, 沈舜钦, 林爱华.浅谈民营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28) :3955-3956.
用血管理 篇8
由表1可以看出, 我市临床用血机构, 除了血液来源100%合格外, 其他用血管理均存在很多问题。
1 存在问题和主要原因
1.1 组织管理不到位, 制度不健全, 很多医院没有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下, 设施、设备简陋:
检查中发现在我市用血医疗机构的领导者, 对输血科 (血库) 重视程度相对不够, 大多数二级及以下医院没有临床用血管委会, 即便有管委会的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多数输血科 (血库) 的设施、设备相对落后、简陋, 全市5家三级医院虽然都有输血科, 组织管理机构虽然健全, 但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领导不重视, 输血科设施、设备简陋, 已成为限制输血发展的主要障碍, 大部分二级及以下医院都没有独立的输血科 (血库) , 都由检验科监管, 即便有输血科 (血库) , 多数也只是有一台普通离心机, 16家二级医院只有2家储血, 其余都不储血, 外区的用血医疗机构离市区最远的60 km, 如果遇上道路高峰期, 开车送血最快也得1 h, 根本就达不到临床需要。一级医院和民营医院, 无论组织管理, 检测水平, 设施, 设备建设都不符合要求。
1.2 检测水平落后:
在检查中发现不少医院的输血前血液相容性检测水平还很落后, 不符合标准, 好多二级医院输血工作者, 竟然不知道目前最常用的凝聚按配血的操作规程, 对有输血史, 有妊娠史的患者输血也不做抗体筛查实验, 原因是不会做, 没有试剂, 只会做盐水配血法, 为安全输血带来很大隐患。
1.3 科学、合理用血意识淡薄:
在这次专项检查中发现, 在我市存在相当严重的不科学、不合理用血现象, 33家用血单位, 都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用血现象, 乱用血现象相当严重, 医生不了解各种血液制品的作用, 在申请输血前, 没有评估, 输血过程没有记录, 用血后, 也不做输血效果评价, 这样怎么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也严重造成了血液资源的浪费。
2 整改措施
2.1 首先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领导者, 必须高度重视, 临床用血管委会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再就是提高输血科设施, 设备的建设, 从而提高输血前的检测水平。因为检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用血安全。
2.2 输血培训:成立输血培训基地, 进行有计划的, 连续的, 系统的进行输血知识、输血技能、输血态度, 岗前教育, 无偿献血知识的培训,
2.2.1 通过培训使临床用血管理者端正以往的态度, 能充分认识到临床用血管理的重要性, 认识到输血无小事, 它直接关系到输血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系到安全医疗, 掌握临床用血管理的相关知识, 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的作用。
2.2.2 通过培训使从事输血专业的技术人员, 能够端正工作态度, 提高对临床用血重要性的认识, 掌握输血相关的知识, 熟练掌握输血适应征, 能做到监督临床、指导临床用血, 熟练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 提高检测技术, 把好输血质量关, 保证安全输血。
2.2.3 通过培训使与输血相关的临床医生, 端正态度, 能够更好的掌握输血适应征, 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 节约血液资源。
2.2.4 通过培训使与输血相关的临床护士, 端正态度, 熟练掌握, 取血、输血的过程的程序, 做好输血过程的护理工作, 保证输血安全。
2.2.5 通过岗前培训, 使新上岗的医务人员, 熟练掌握临床用血相关知识。掌握输血适应征, 做到科学, 合理用血。
2.2.6 通过全员无偿献血知识的培训, 使每个人都知道, 这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2.3 积极开展输血新技术, 自体血回输, 节约血液资源。这也是我们输血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用血管理 篇9
一、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偿献血用血返还准备金管理不够规范
无偿献血用血返还准备金科目设立不同,缺乏统一的提取标准,如返血比例 (返还额占同期采血量的比例)因地区不同而不尽相同,再者无偿献血用血返还准备金提取标准和列支口径地区差异很大,更甚者挤占血站的流动资金,从而影响到血站采血、供血、返血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血站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不统一
自《献血法》实施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具体方案,并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各自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如下表:
由表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的不尽相同,这给广大无偿献血者带来很大的不公平性。例如:一名献血者在广东献血200ml。他就有享受无限量用血的终身权利。然而在辽宁、新疆则必须要满800 m l ,在北京则是2000 ml甚至要超过2000 ml才有无限量用血的权利;献血者的配偶及直系亲属用血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另外,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血液价格不统一,也造成了用血返还价格的不统一,这严重影响广大公民的献血热情,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无偿献血用血返还资金发放标准不统一
血站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资金来源不统一。目前,我国血站的预算管理现状是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种预算管理方式并存。预算管理模式的不一样 ,造成了用血返还资金来源的不统一 ,即用血返还资金提取方法及标准的不统一。
二、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资金的财务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备抵管理制度
设立“无偿献血用血者返还准备金”科目,对其进行财务核算管理,并用“备抵管理法”对“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进行账务处理。因为血站的事业收入仅是公民临床用血时交付的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根据收入支出相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提取“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时,应列入当期费用。作为血站事业收入的备抵科目,根据每期血液采集量按期进行提取,这就是“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的备抵管理法。这样,既不挤占血站的流动资金,又能保障用血返还的资金需求 ,还可以根据采血量的多少对该项资金进行适时调整。
(二)落实“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当期提取办法
根据《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要按准备金提取应:当无偿献血者需要用血的紧急情况下,可免除交血液的储存、分离、采集、检验等关于费用的规定。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都是先交付用血费用,再根据献血量来决定才学单位的。因此 ,“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要按照当期采血量取决的。
(三)落实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确保其利益
出于公民在献血时献的一般是全血要不就是机采血小板,要根据需要输注不同的血液成分来决定。而各种血液成分的收费标准各不相同 ,这就给返还时采用什么标准提出疑问,为保证无偿献血者的切身利益,应遵循“等量返还”的原则。在平时工作中,偶尔要会遇到用血时亲属才献血的投机献血情况和血库缺血时的互助献血情况,面对这些特殊情况更要作出相应规定,坚持献血和用血的公正公平原则。
参考文献
用血管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的比例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临床用血管理的方法
1.2.1 积极加强输血科建设
首先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配备所需的硬件设施, 如贮血冰箱、卡式配血系统、微机管理系统等;另外输血科还应该在医院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临床用血操作流程、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必须确保24h内人员在岗, 并且要及时地为临床提供血液制品, 同时还要准确进行合理用血反馈[3]。输血科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积极宣传和推广输血的新知识, 同时输血专业人员每半年应该进行一次全院的输血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加强输血安全防范意识。输血科每半年要对全院的临床用血具体情况进行总结, 并组织一次输血知识讲座, 还应该联合医务科共同制定各科室的临床用血指标, 定期进行合理、安全用血的考核, 及时准确向临床各科室反馈存在问题。
1.2.2 提高医师质量意识
医师作为临床用血的主体, 对临床用血的合理、规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院采取了多种方式对医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质量意识和用血知识。首先对新调入的人员、新毕业的员工、实习生等进行合理、有效的岗前培训教育;其次, 还应该定期对输血质量控制人员进行培训, 每个科室选出2~3名具备主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师作为该科室的输血质控员, 主要负责本科室的输血质量控制, 积极组织输血质控员开展交流会, 分析我院临床用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此外, 还可请著名的律师讲解临床用血和医疗事故有关的法律性问题, 特别是应该做好输血病历、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前血液指标的监测、输血资料等的保存, 对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质量意识具有重要意义[4]。
1.2.3 严格规范用血输血流程
输血用血之前, 临床医师应该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并且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一般情况下, 在决定输血之前, 主治医师应该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和签字, 同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异体同型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并需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 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存入病历。注意对于没有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 应当报医务部同意备案并存入病历。若一次临床输血用血量超过2000mL (或者输红细胞10U) 时, 要按照报批手续, 通常经输血科医师会诊后, 再由科室主任签名之后报给医务部批准 (不包括急诊用血) , 急诊用血则应该按照上述的程序进行手续的补办。输血科在接收血样之后, 首先要认真核对血样与输血申请单上的基本信息;之后要进行配血, 配血合格之后要立即通知临床取血, 注意发血和取血双方必须共同核对输血申请单、配血结果等, 保证准确无误后, 在双方共同签字之后方可取出[5]。取出的血应及时输用, 输血之前还要进行再次核对, 之后根据临床情况采取合适的输血器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 应该每20min记录一次;输血完毕之后, 相关人员应该将输血记录单、详细记录等贴在病历中;如果在输血前后或输血过程中发生反应, 应该及时报告输血科, 并逐项认真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并送至输血科保存。
1.2.4 加强环节管理, 定期检查和监督
输血的安全涉及到从征集献血者血液到接受血液制品的全过程, 因此在输血的整个过程中加强输血的每个环节及步骤管理非常重要, 不仅包括输血申请、输血前配血试验、血液发放步骤, 还包括输血监护和输血效果评价等过程, 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 保证输血的安全。医务科、输血科以及护理部可以组成用血监督小组, 并且联合各科室的用血监督人员对全院的输血病历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对于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在院例会上提出、并予以分析和评价, 检查具体结果可在院内网上公布, 以便于促使临床用血质量的不断改进。此外, 还可以通过加大奖惩力度, 将临床用血质量与科主任、医师的奖惩挂钩, 从而推动各科室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2 结果
本院输血科在加强对临床用血管理之后, 临床成分用血比例不断增加, 成分用血使用率基本接近100%, 全血用量明显下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0年11月的0.75%降至2012年9月的0.42%。此外, 不合格血标本数及输血申请单数也逐渐减少。
3 讨论
目前, 医院输血科的主要目标就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 加强输血环节管理工作, 从而保证安全、合理、有效地输血用血。首先应该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并且根据临床用血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用血计划和有效的储血量, 确保急诊和抢救用血;其次开展对全院相关医务人员的输血知识培训和交流, 尤其是在发生大量失血等危急情况下, 积极配合临床抢救和控制出血, 以赢得出血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6];另外还应积极开展自体血的回输的临床应用, 以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随着人们输血观念的转变和临床输血技术的不断进步, 成分输血和合理输血已经成为现代化输血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分输血制品的浓度及纯度都比较高, 疗效确切, 不仅能实现节约用血和一血多用, 还能够有效避免和减少输血传染病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7]。我院输血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临床用血操作流程、岗位职责、临床输血申请程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通过对输血申请单审核、患者血标本的签收等环节的把关, 有效地降低了输血风险;对于不符合输血适应证的输血申请, 应该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 劝导其应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以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和降低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及血液传染性疾病。近年来, 我院经常定期开展科学合理用血的培训与指导, 积极发现输血各环节出现的问题, 并耐心地予以指导, 对于不合理的用血应及时进行干预。经过两年多不断的努力, 我院输血科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全血用量明显下降, 成分用血使用率基本接近100%,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渐下降。总之, 加强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的管理, 及时掌握医院临床用血状况和规律, 积极推广成分用血, 严格执行用血标准制度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用血措施, 对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和保证输血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志明, 孔园珍, 刘初民, 等.规范临床用血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 2010, 35 (2) :49-50.
[2]王秋实, 刘学勇, 张晓刚, 等.基于数字化医院建设的输血科信息管理[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 (11) :1002-1004.
[3]姜志刚, 蒋志军, 周维新, 等.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6) :245-246.
[4]舒象武, 李碧娟.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 12 (2) :183-185.
[5]林琼琳, 郑全荣, 徐晶心, 等.医院输血科加强输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J].中国输血杂志2011, 24 (3) :249-250.
[6]吴志明, 刘初民, 孔园珍, 等.病历质量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管理2009, 7 (4) :33-34.
用血管理 篇11
【摘 要】 目的:对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解决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进行输血的1535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输血前进行交叉配型出现凝集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交叉配血的15352例患者中有50例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结论:输血前的交叉配血对于临床输血是十分必要的,但在配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临床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对各种干扰因素的分析、排查及预防,以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有效,为临床输血提供保障。
【关键词】 临床用血;交叉配血;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3-0145-02
输血治疗是现在临床上一种不可替代的常用治疗手段,在患者出现大量失血的情况时,常采用输血的方式挽救病人的生命。近些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术中需要输血的手术数量也随之增加,临床对于血液的需求量在与日俱增[1]。但是在输血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安全输血成为输血关注的首要问题。交叉配血,指体外对于血液相容性实验进行模拟,以了解供体血与受体血之间是否存在抗原抗体反应,此方法是在血型鉴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2],是临床上常用于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常出现交叉配血不相符合的情况,即供血者的血清可以使患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或者患者的血清使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2-5]。笔者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交叉配血出现不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共15352例,其中有50例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50例患者,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为(45.32±2.43)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排除有血液病史的患者。
1.2 检测试剂与标本 单克隆抗体A、单克隆抗体B(上海血液生物医药公司,(98)卫药准字(血)S-01号)、微凝胶柱卡、不规则抗体筛选卡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抗体筛选细胞、抗人球蛋白试剂(上海血液生物医药公司,a/sAANR002-2002)。可以筛选鉴定抗体的不抗凝血,EDTA-Na2抗凝标本血。
1.3 检测仪器 微柱凝胶卡专用离心机、孵育器(中山市生科试剂仪器有限公司),TD-2Y多功能离心机(中山市生科试剂仪器有限公司)
1.4 实验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进行抗人球蛋白检测、交叉配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采用盐水介质配血和抗人球蛋白卡配血法进行交叉配血。为确保实验准确性,两种检测方法均需进行,操作过程按照试剂的说明书进行。
1.5 实验结果评价 对于患者出现交叉配血不合格的情况进行分析,若患者红细胞发生凝集是由于患者自身多发骨髓瘤疾病、静脉注射甘露醇、血小板含量过高、白细胞数量过高、纤维蛋白原含量过高或血液样本发生溶血所导致的假阳性,应在消除干扰后重新进行血液配型。若患者产生红细胞真凝集或自身产生抗体所导致的凝集,配血不合格则不可进行输血。
2 结果
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15352例,有50例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其中有27例患者是假阳性的凝集,占总数的54%: 4例是由于患者自身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疾病,5例患者静脉注射甘露醇造成的假阳性聚集,2例患者血小板含量过高引起假阳性聚集,6例患者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过高引起的假阳性,2例患者含有高纤维蛋白原引发的假阳性,7例患者血液样本发生溶血引发的假阳性溶血;10例患者是由于红细胞凝集引发的凝集;3例是由于具有不规则抗体引发的凝集;2例患者是由于药物过敏引起的红细胞凝集;2例患者是发生冷凝集;2例患者是产生了温自身抗体;1例患者是由于移植引发的凝集;1例患者是由于红细胞多凝集;1例患者是发生红细胞全凝集;1例患者配血过程中是供血者DAT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3 讨论
3.1 红细胞凝集造成的假阳性 很多血液配型实验中出现假阳性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抽血所加抗凝剂剂量不足或抗凝剂没有与血液充分混匀、患者自身血液中含有某种特殊的物质会使血液发生凝集等,下面对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3.1.1 患者自身血液中含有某种特殊的物质 有些患者患有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或静脉注射过高分子药物,患有多发性骨髓瘤或巨球蛋白血症、严重的肝脏疾病及霍奇金病等,此类疾病会增加血清中蛋白的分泌量,使体内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发生失调,交叉配血过程中会使红细胞表面的ζ点位发生降低,使红细胞发生聚集。当静脉中注入高分子量的药物如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及甘露醇等时,也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出现假阳性的现象[5-6]。临床上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常用盐水法进行配血,配血过程中,主管经离心后弃去血浆,加入2~3滴的生理盐水进行观察。
3.1.2 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或白细胞的含量升高 此情况常发生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血细胞计数结果常显示此具有较高的白细胞数。血液标本经离心处理后,有大量的白细胞混在血浆中。由于白细胞具有较大的细胞形态和极弱的变形能力,在使用微柱凝胶卡进行配血的过程中,白细胞常堵塞微孔导致游离的红细胞不能顺利通过微孔到达底部,造成假阳性的结果。若患者具有较高的血小板计数,在交叉配血前对于样本处理过程中,离心的速度、离心的时间都会对结果有影响[7]。临床上对于此类情况的处理办法是在交叉配血前先使患者的血浆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充分沉淀,就可以消除其对配血结果的影响,具体处理办法是在患者血清中加入EDTA-NaZ抗凝标本血,2000r离心10min。
3.1.3 高纤维蛋白原对于结果的影响 若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高,在交叉配血的过程中,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可能被激活转化为纤维蛋白,进而使凝血酶原被激活产生凝血酶造成血液凝集,对配血结果造成影响。临床对于此类情况的处理办法有以下几种:①采用加温孵育以消除纤维蛋白原对于配血结果造成的干扰,将样本方在37℃的温箱孵育20min,离心再进行后续的配血实验。②通过血清交叉配血也可以消除纤维蛋白原对于实验的干扰[8]。
3.1.4 样本发生溶血 若采血过程不当,患者患有溶血性贫血等,样本中大量的红细胞碎片在进行微柱凝胶法时会堵住凝胶微孔,红细胞不能完全到达底部造成假阳性。临床对于此类情况的解决办法是改变配血方法,用凝聚胺法进行配血,对于发生凝集的现象,应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真凝集。
3.2 红细胞真凝集
3.2.1 不规则抗体 在红细胞血型抗体中,存在除了ABO系统以外的同种抗体,其特异性经谱细胞可以得到鉴定。此种抗体常由于进行同种异体输血、妊娠等发生。在对于无偿献血人血型中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中发现,约有0.3%的人有不规则抗体,且女性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若供体血中含有与受体血不规则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在交叉配血中会出现凝集的现象,配血时应注意不规则抗体对检验结果的影响[9-10]。
3.2.2 药物影响 有些无输血史、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血浆总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等的含量正常,但在检查过程中,出现DAT阳性,对于此类患者要考虑其是否对于某些药物有过敏史。有些患者红细胞膜受到如头孢菌素等的影响,会对蛋白产生非特异性的吸附,导致DAT结果显阳性。增加了配血的难度。出现此类情况,应使患者停药观察,再进行DAT检测,看实验结果是否是阴性。
3.3 自身抗体
3.3.1 冷凝集红细胞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凝集成团的现象,称为冷凝集。主要由于红细胞的表面物质会随温度改变。低温的环境下会使红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发生暴露,与相应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在人体温度下,抗原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细胞膜表面的物质所阻断。冷凝集常发生在0~4℃的条件下,凝集现象随温度的升高发生降解。临床上对于此类情况的处理办法常采用采血后立即离心,获得红细胞用37℃的整理盐水洗涤,聚集现象若未得到缓解,45℃水浴3min,而且实验交叉配血过程要保持在37℃进行。
3.3.2 患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在患者的血清及红细胞有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会使红细胞发生凝集,造成在交配过程中发生凝集。临床对于此类疾病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与多人ABO血型相同的血液进行配型实验,选择凝集性较弱的供血者的血液作为供体。②患者自身抗体干扰ABO血型的测定,若用于急救,可给予O型洗涤红细胞进行输血[10]。
3.4 干细胞移植术后植 移患者接受ABO血型不同的干细胞移植后,由于原有血型红细胞的衰亡,受体者的血型会转为供体者的血型,在受体者完全转变为供血者之前,此过程的输血要十分注意,要根据患者的血型抗体制定合理的输血策略。若受体者体内存在供体ABO血型抗原的相应抗体,红细胞血液制品的血型要与受体者相同,为了使受体的红细胞血型转变成供体者的血型,应先对红细胞经输血柱洗涤[11]。若供体者体内存在受体者ABO血型抗原的抗体,在移植后3周内应随时监测受体者血型抗体的效价,进行DAT实验。若为阳性结果,可以输O型血。若受体体内存在对抗供体者ABO血型的抗原的抗体,也供体者体内存在对抗受体者ABO血型的抗体,当受体者血清完全转变为供体者血清前输血应输O型血。
3.5 红细胞出现多凝集或全部凝集的现象 其出现原因与红细胞被细菌及细菌酶等污染或基因变异等有关,导致细胞膜发生改变,T抗原暴露,产生免疫原性。由于在人血清中,几乎都含有T抗体,所以在此种情况下,交叉配血的结果几乎是与所有的供体者血清发生凝集。全凝集的鉴定方法是与婴儿的脐带血或者6个月以内的婴儿血清进行反应,观察是否有凝集现象的产生,因为T抗体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体内是不存在的,不会出现全凝集的现象。若全凝集是由于疾病引起的,这种情况一般是暂时性的,主要与疾病的恢复有关[12]。
3.6 供体血DAT阳性 有实验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约有千分之一的供体血呈DAT阳性[2],其红细胞应尽量避免输给其他的患者。此类情况极易发生输血危险,临床工作中应引起注意。
输血前的交叉配血对于临床输血是十分必要的,准确的血液配型可减少由于输血带来的危险,可以有效的保障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在配血过程中,存在很多对于实验结果有干扰的因素,临床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对各种干扰因素的分析、排查及预防,以确保得到准确有效的筛查结果,对临床输血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何子毅,刘赴平,车嘉琳.电子交叉配血的现状和展望[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11(4):380-381.
[2]胡飘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处理[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1):59-60.
[3]吴勇,吴远军,陈宝婵.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和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0(14):343-346.
[4]夏兵,戴书萍,裴宝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致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假阳性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2):152-153.
[5]邹海虹,甘福生.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2),2889-2891.
[6]王晶吉.交叉配血试验中纤维蛋白原的干扰原因分析和去除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0):96-97.
[7]杨莹,谭雅玲,蒋永青.卡式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332.
[8]陈燕萍,王长奇,朱芳,等.微柱凝胶技术鉴定血型和筛检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6):719.
[9]李雪英,张国平,邱玉霞,等.35751例健康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分布及特点[J].山东医药,2011,51(15):94-95.
[10]雷国华,钟清兰,熊永萍,等.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在配血及血型鉴定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202.
[11]梁洁玲,黄美群,王发雄,等.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分布特征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2161-2162.
2008年我院用血情况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统计来源为2008年发血登记本, 以实际发给患者的日期进行统计, 时间从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
1.2 分析方法
所有血液成分及全血均由焦作市中心血站提供。去白红细胞悬液、冷沉淀、单采血小板、冰冻单采血小板、手工血小板、洗涤红细胞、机采粒细胞以单位 (U) 计算, 新鲜冰冻血浆200 m L为1单位, 全血200 m L为1单位。外科 (包括妇产科) 、内科 (包括小儿科) 、传染科 (包括肺科) 的用血情况按A、B、O、AB四种血型进行分类。成分输血率按卫生部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成分输血率 (%) =成分血数 (U) /[全血数 (U) +成分血数 (U) ]×100%。
2 结果
2.1 2008年1~12月成分血用量及输血率, 见表1。
从表1可知, 1~4季度用血量分别为1 861U、2 053U、2 022U、2 111U, 全年用血量为8 047U。成分输血率在99.2%以上。
2.2 成分血及全血在各科室使用情况, 见表2。
从表2可知, 全年用血量为8 047U。其中A型血液为2458U, 占30.5%;B型血液为2 646U, 占32.9%;O型血液为2116U, 占26.3%;AB型血液为827U, 占10.3%。去白红细胞悬液外科各种血型用量为B型>A型>O型>AB型;内科、传染科各种血型用量均为A型>O型>B型>AB型。新鲜冰冻血浆外科各种血型用量与去白红细胞悬液一致;内科血浆各种血型用量为A型>B型>O型>AB型;传染科血浆各种血型用量为B型>A型>O型>AB型。外科、内科、传染科所用血量最多的血型分别为B型 (1 745U) 、A型 (845U) 、O型 (310U) 。
3 讨论
3.1 我院成分输血率在99.2%以上, 这说明我院临床输血工作已经科学、规范、合理。这是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普及成分输血知识, 临床医务工作者彻底改变传统输血观念的结果。成分血用量百分比是反映医院医疗水平的指标之一。据报道, 发达国家均在90%以上, 而我国的上海、北京等大医院成分输血使用率也在90%~95%以上[1]。我院的成分输血率高于此水平。用血量第四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 反映用血量与季度有关系, 季节不同, 患者多少、手术多少不同。
3.2 在我院成分输血中, 以去白红细胞悬液的使用占主要地位, 占全部用血量的44.6% (3 587/8 047) , 其中包括2008年3月份、5月份外科各输注B型、O型Rh阴性去白红细胞悬液各2U。去白红细胞悬液不仅能达到输血所能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而且能减少或消除输血而引起的输血反应, 它是恢复和维持携氧能力的首选成分, 输用红细胞悬液可获得最大的携氧能力和最小的血容量扩张。有资料表明临床上需要输血的患者, 约80%以上需要补充红细胞, 这些患者多数为了提高携氧能力, 而不是为了补充血容量缺乏, 这是红细胞输血最合理的适应证[2]。
3.3 新鲜冰冻血浆用量占全部用血量的42% (3 376/8047) 。血浆由于可传播大部分存在于全血的传染病病原体, 因而临床上的适应证减少, 在发达国家已很少直接将血浆应用于临床[3]。我院血浆用量较大, 尽管大部分血浆被用于治疗外科创伤大出血、产科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以及严重烧伤患者等, 但仍有部分医生对血浆的使用观念尚未改变, 将血浆用于扩容或治疗低蛋白血症。如果条件允许, 建议使用病毒灭活血浆。
3.4 单采血小板与冰冻单采血小板占全部输血的12.4% (1000/8 047) 。因其具有浓度高, 白细胞污染低, 临床止血效果显著, 且减少了经血传播疾病的概率, 临床使用较多。国内已有报道, 血小板用于外科创伤大出血、外科手术大出血、DIC等取得较好疗效[4,5]。全血及其它血液成分所占比例较低, 仅占1% (84/8 047) 。
摘要:目的旨在对我院成分输血率和外科、内科、传染科A、B、O、AB四种血型用血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2008年全年用血情况进行统计, 并将各科用血按四种血型进行分类。结果外科用B型血液最多, 内科用A型血液最多, 传染科用O型血液最多, 成分输血率在99.2%以上。结论通过用血情况分析, 对输血科申报用血计划和血站采集血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血型,成分血,用血分析
参考文献
[1]孙启凤。从日本输血事业的发展, 看我国输血事业的努力方向[J]。中国输血杂志, 1998, 11 (1) :35。
[2]冯红霞, 张彦波, 孙丽峥。回顾性分析3年临床用血情况[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9) :1602。
[3]盛楚华, 陈林兴, 王丽姗。住院患者用血情况调查与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06, 27 (15) :64。
[4]梁洁贞, 廖杨勋, 赵仕伟。冰冻机采血小板与新鲜机采血小板在外科病人中的输注效果对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 10 (24) :26-27。
【用血管理】推荐阅读:
用血管理制度10-01
临床用血和输血管理06-28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考题07-05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07-06
安全用血07-22
手术用血11-09
异地用血政策10-14
临床用血报告10-25
临床用血监督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