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

2024-10-18

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通用12篇)

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 篇1

目前, 经过煤矿行业实践经验与理性分析的总结, 已经有一些节电途径和管理方案, 而在煤矿企业真正的采纳情况却不甚如意。以下, 我将就用电节电的几种主要措施展开讨论:

1 强化科学的管理方法

首先, 要建立健全的用电管理制度。从这一点上来说, 从国家到煤矿企业的管理到煤矿对于内部用电的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全国供电规则及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用电实际情况, 建立建全各项节电管理制度, 特别是建立节奖超罚制度。实行多节多奖、少节少奖, 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节电积极性, 对节电效果、经济效益要认真核算。

其次, 要加强计量管理。要做好这一点, 必须首要健全企业的计量设备, 要安装配备齐全的电度表, 加强管理仪表的选型、准确度、测量范围、安装、调正、保养、周期检定, 抽检不合格进行封存, 防止出现误差。

以上两点做到后, 就要从具体的用电设备的用电情况出发了, 调整内部高峰负荷, 调整大容量用电设备的用电时间, 调整生产班次和工作时间使用电负荷趋向平衡, 提高设备利用率。

最后, 加强企业内部的员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要充分调动员工的节电积极性, 普及节电意识, 增加节电积极性, 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节约电能。同时, 坚持经常性的节电检查, 用电单位要做到合理用电及节约用电, 要经常进行检查, 查出不足之处, 制定解决措施。

2 主要用电设备的节电措施

煤矿的用电设备主要包括提升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压风系统等。对各类耗电设备进行适当的操作管理能够明显的节约电能。合理选用提升设备和电动机容量, 正确选择提升速度, 对提升系统要进行定期的减速系统维修和润滑工作, 保证提升系统的平衡运行。通风中要根据矿井生产对风量的实际需要确定叶片的角度, 提高风机的效率进而降低电能消耗。排水系统中要减少矿井涌水量, 防止地面水渗入井下, 减少充填用水, 及时消除排水管中的水垢, 尽量减少排水管路粗细不一致的现象, 以防止排水管路的阻力增大。水泵扬程过大时, 应减少水泵叶轮级数;多级排水时, 应采用多台水泵串联运行, 提高排水效率;压风系统中, 合理布局和集中安排生产, 力求做到同一时间打眼, 同一时间用风, 缩短运行时间, 避免轻载或空载运行。

2.1 变压器实行经济运行

变压器的应用数量多、容量大, 它的损耗往往不被人重视, 但损耗也很大, 损耗量一般为额定容量3%, 变压器损耗约占整个电力系统损失的30%左右。所以必须减少变压器损耗, 提高变压器效率, 使变压器空载损耗等于负载损耗, 负荷为50%~70%时效率最高。运行中变压器要及时切降轻载变压器、更换轻载及过载变压器, 大力推广使用节能型变压器。

2.2 降低电动机损耗的方法

电动机运行消耗电量占总耗电量60%左右。提高效率途径是:合理选择电动机容量, 使电动机在额定负载72%~88%之间, 这时电动机效率最高。提高功率因数, 降低无功功率消耗, 装设移相电容器;异步电机同步运行, 采用高效节能型电机, 减少电机空载及轻载运行时间。

2.2.1 减少无功功率, 提高力率

具体措施如下:

1) 选气隙小、磁阻小的电气设备。如选电动机时, 若没有别的限制, 应尽量选鼠笼式电机。

2) 同容量下选择磁路体积小的电气设备, 如高速开启式电动机。

3) 对不需要调速持续运行的大容量电动机, 应尽量选同步电动机。如主扇、压风机电动机。

4) 人工补偿无功功率。在电网中并联电力电容器, 可有效地提高功率因数, 减少电能损失, 具体补偿措施有3种:

(1) 高压集中补偿。目前, 矿井地面变电所大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它是在6kV母线上集中装设电容器, 这种方式虽然便于管理和调节, 但补偿区小, 补偿效果不尽人意。

(2) 低压成组补偿。这种方式是将低压电容器和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装设在车间或井下动力变压器的母线上, 补偿区较大, 运行维护及管理方便, 有相当的补偿效果。它是无功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分散补偿 (就地补偿) 。这种方式就是将电容器组分别装设在各组用电设备和电动机进线处, 与电动机同时投入运行, 并从电网上切除, 使电动机的无功功率就地得到补偿, 且简单易行。

2.2.2 推广新技术

煤矿提升、通风、排水、运输系统具有设备容量大、负荷变化、耗电量大等特点, 应该及时推广新技术, 进行技术改造。例如, 可控硅系统无转动部件, 具有效率高、操作方便、保护可靠、噪声小、节省电能的优点。提升机直流拖动应用可控硅直流供电调速, 可以代替发电机、电动机控制系统, 在减速和重物下放运行时, 整个系统处在逆变状态, 能及时反馈大量电能给电网;另外, 电机车应用可控硅脉冲调速代替电阻调速, 可节电35%左右。最后, 交流接触器无声运行、大电流强度脉冲式快速充电机、液力祸合调速器、电磁滑差离合器调速等, 都是节电效果较好的新技术、新设备。

3 结论

节能节电对于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是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长远大计的必要举措。做好煤矿企业的节电工作, 就要充分采取使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双重措施, 在合理的经济成本之下, 尽最大努力做好节电。

参考文献

[1]刘小龙, 胡军.浅谈机电安全综合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12) .

[2]杨世珍.对煤矿主要节电途径的探讨[J].同煤科技, 2002 (4) .

[3]李伟.浅谈煤矿节电途径[J].煤炭技术, 2005 (10) .

[4]郭丽霞.浅谈煤矿节电增效益的途径[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5 (9) .

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 篇2

本文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几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改革 教学手段 创新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本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多门课程,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基础宽泛的专业。

当前现有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仍然比较落后,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必要通过探索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加以解决。

一、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评价不高,甚至于有的学生还抱有厌恶与抵触情绪。

这与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自然教学效果也不佳。

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倡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通过的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以下是值得尝试的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一)教师学生角色互换法

师生“角色互换”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

课堂上,教师充当学习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充当研究者、教授者的角色,这是一种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当好“老师”,畅所欲言地讲述自己的观点、看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角色的互换使教师的评价也随之改变,我认为:较差教师的课堂教育模式是教师问教师答;一般教师的课堂教育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一位能运用角色互换的好教师的课堂教育模式是学生问学生答,而且这一“问”一“答”都是学生知识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舒畅

【摘 要】市场对于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现状与变化,必然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使得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更为科学化,从而更好满足市场的需求,成功实现人才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本文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几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改革 教学手段 创新结构重组,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心理等结构,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示范。

这也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首先让学生知道了老师上好一节课并不像他们认为的那么轻松,亲身体验到讲一节好课,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理解并尊重老师的劳动;其次,培养学生自主钻研教材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种活动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方法。

其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处理问题。

(二)导学式教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自学为中心而展开,核心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指导并提供各种有益的帮助。

这种教学法扬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式教学,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这种教学方法需要课堂内外的协同配合,课堂讲授从提出和分析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课堂上采取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学生自我问答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讲授也改变按章、节、目顺序平铺的方法,以章为单元,提要基本内容、识记基本概念、讲解重点难点,变枯燥的`课堂宣讲为活跃的讨论研究;课堂外的教师指导更为重要,教师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互动式教学法

教与学是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主要通过“教师设疑→学生求解→学生设疑→教师释疑”这种师生之间交互“设疑—释疑”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师生教学的双向互动;二是教学方案实施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制订的教学方案,在实施中随时接受和吸纳学生的意见与要求,经调整后落实到教学过程,师生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有效沟通,使教师能够及时接收反馈的信息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而要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关键在于搭建一个教与学的互动平台,形式可以有多种。

任何形式只要有双向的信息交流就可以达到互动的目的。

(四)案例式教学法

在专业教学模式上,尤其是管理类专业,强调实践环节已经成为西方各国高校主流。

而我国传统的专业教学以“原理教育”为主,学生得到的是相对抽象的理论,缺乏感性认识和应用性训练。

这样一方面学生难以完全理解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

要实现知识的传承和能力的培养相统一的目标,案例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而专业课程大多应用性、业务性很强,十分适合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收集和制作相关的案例,把有关素材完整地提供给学生,而后运用基本原理进行启发、引导,要求学生在查阅资料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或点评,或进行补充性、提高性的讲解,以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作为考核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决定考核成绩。

这种方式有利于保持专业课程的鲜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主动收集相关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选择案例和进行教学组织。

首先,对于案例的选择要恰当,最好选择最近最新的经典案例。

注意中西结合,避免拿来主义,照搬照抄西方企业的案例。

其次,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加工,在没有现成案例的情况下,需要收集资料,自己编写案例。

再次,案例教学的主导权是教师,主体应该是学生,即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案例,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扮演教师的角色,讲解和分析案例。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编写案例。

在课堂上采取小组竞赛的方法,比较谁的案例编写得精彩,分析得恰当。

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研究 篇3

关键词:医院审计;医院经济管理;探究;创新

一、现阶段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现状述评

强化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工作,是卫生系统实现转机改制,走向市场的客观要求。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院经营必须充分运用审计工作,使资金能合理使用,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工作指的是医院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对医院的经济收支,从事的各项经济活动、经济效益等进行监督审查工作。目前,对现代的审计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既要规范又要有所创新,事实上,医院的经济管理与审计工作面临巨大风险影响,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出审计工作的震慑力,就要加快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工作要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制度,而且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医院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身的性质,直接影响了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要开展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监督工作。医院服务的宗旨是为病人治疗各种疾病,从而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对医院进行深入改革,应该将人们的生命健康放到第一位,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看来,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加以监督和管理,从而使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

二、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在实施过程的阻力

1.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基础人员缺乏相应的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创新理论知识,因此即使制定完善的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制度,也很难付诸实施。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是对医院长期发展的一种制约和束缚,会加大医院的工作负担。观念上的偏差在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的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2.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在实施过程中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医院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独立性和信息的不能正常沟通。因此导致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无法在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医院的相关财会人员要改变“把钱管好、万事大吉”的传统做法。在严格按照资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选择灵活的资金使用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速各项资金运转速度,保持资金的良性循环,对重大的开支项目要算好帐,在合理调度资金的基础上,对各项资金实行定额管理,防止呆帐、坏帐和资金沉淀,盘活资金存量。

三、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实施过程需注意的问题

1.有利的组织氛围和优异的人才是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的重要保证

优秀的管理人员对医院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竞争优势,还能够建立良好的医院内部学习氛围。因此只有加大投资力度,招聘更为优秀的医院管理人才,才能取得更好的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效果。因此只有加大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培训和相关课程的设置,才能够使得医院审计和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合理的进行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保证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管理的有序运行。良好的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机制对于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不可或缺。

2.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实施的先决条件

良好的规范制度是一个医院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医院要设置必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建立经济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规范经济行为,培养造就一支政治思想强、经济管理知识丰富、懂业务和医疗卫生服务技术的管理专家队伍,使其确立“降低成本潜力无穷尽”的概念,本着艰苦创业、勤俭办院的精神,千方百计降低医疗成本,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应该完善医院组织的结构,以平衡医院各个方面的影响,为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总结

通过对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过程的详细描述,发现医院审计面临很多挑战,为了提高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效果,维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多医院经济管理与审计手段创新的改进措施,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医院审计管理制度,才能使医院审计在新时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志民:医院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完善策略[J].财经界,2011(24).

[2]蘇 红:医院成本控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4(5).

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 篇4

一、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医院经济管理中, 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是确定合理补偿医疗服务消耗的尺度。财政补偿是国家对医疗事业发展承担责任的具体体现, 如果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缺乏实际成本消耗的成本证据, 将使医院的财政补偿处于被动局面。

第二, 是确定医疗服务价格的重要依据。由于价格对医疗需求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成本核算信息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 将有利于医院的经济运作和经营管理。

第三, 是建立健全医院激励机制的基础。通过科室全成本核算, 调动科室节约成本的积极性, 主动加强科室内部管理, 将有利于维护医院内部正常的竞争态势。

第四, 是完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的平台。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核算的根本目的是如何以最少量的消耗成本, 提供最大化的服务产出, 将为完善医院内部的运行机制提供改革平台, 促进医院经济管理的科学化。

二、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存在的弊端

目前, 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不能满足医院成本核算与经济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入的需要, 显现出一些弊端。

(一) 成本核算只进行了科室成本核算

许多医院的科室成本核算其实是一种科室收支核算,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在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及核算流程的设计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而且很不规范, 缺乏统一性、标准性和可比性。不同医院所进行的成本核算只能作为其个体核算结果, 而不能作为政府制定补偿政策和宏观卫生调控政策的依据。

(二) 费用核算不完整

部分医院在进行科室成本核算时, 列入的成本仅仅是消耗材料的成本和少数的固定成本, 并未对管理费用、辅助科室的费用进行分配。如有的医院没有安装各种水电气的量表, 无法把可以成为直接成本的消耗直接化。有的医院即便对管理费用和辅助科室的费用进行分摊, 也都执行各自的分配比例。所以, 实际参加核算的成本并不完全, 难以达到减支增收的目标。

(三) 医院人员配置不当

医院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 行政部门的设置过于细化, 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作为医院业务支柱的一级医疗管理科室。由于组织结构设置的不合理带来了人员配置比例的不合理, 多数医院脏、累、险的岗位雇有不少人员去干;某些医技科室的工作人员劳动生产率很低, 一些检查仪器的操作人员日均有效工作不足3小时, 形成人力资源的能力闲置。

(四) 医院管理费用控制问题突出

一般大型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有十多个, 对这些部门的管理是医院成本控制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工作。由于医院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评估缺乏合理的量化指标, 奖金分配只是采取全院平均奖或临床科室奖金的一定比例的方式。这种方法缺少理论依据, 既没能体现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益, 又没有和管理成本控制的业绩挂钩, 起不到充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积极性的作用。

三、完善医院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的手段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 笔者认为, 实行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正确反映医院经营耗费, 对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 准确界定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

依据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的需要, 将医院成本核算对象划分为医院总成本、科室成本、项目成本三个类别。

首先, 医院总成本核算。医院总成本是指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总和。医院总成本是以整个医院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但要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还必须将各科室的成本核算清楚, 所以应把各科室作为成本核算的二级核算对象。

其次, 科室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是以科室为独立成本核算单位, 运用专门的方法对其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系统地记录、运算、分析、控制与考核的过程。通过科室成本核算, 可以找出经营问题的症结, 从而为控制成本提供方便, 可以节省开支, 减少卫生资源浪费, 加强医院对科室医疗投入、产出的管理。应该明确的是, 医院的现行财务报表是按费用的经济内容划分的, 而成本项目是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划分的。两种划分方法虽不一致, 但可以将费用要素作为成本项目来核算成本。

最后,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作为医疗技术科室下的又一级成本计算对象, 其目的是通过核算项目成本, 正确计算大型医疗服务项目的实际费用消耗, 合理制定其收费价格。医疗服务项目可以看作是医院提供给患者的“产品”, 做好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 有助于医院领导合理地选择竞争手段、科学地进行经营决策, 有助于上级有关部门客观地评价医院管理水平、恰当地制定价格标准。

(二) 建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信息体系

建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信息体系, 要以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 按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分配各项费用, 计算医疗过程中的全部资金耗费, 以保证成本核算结果和会计核算结果一致, 实现成本核算数据与财务会计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医院全成本核算信息体系分为收入指标体系、成本指标体系、效益指标体系、质量指标体系, 其中收入指标体系预测经济活动的发展趋势;成本指标体系实现高效、低耗的成本指标控制;效益指标体系实现效能、效率与效益的统一;质量指标体系对不同专业岗位人员的工作质量、效益进行有效监控。

(三) 加强医院人力资源对成本的控制

医院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 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 行政管理和工勤技能岗位数量控制在全院岗位的20%以内。医院应根据业务活动的需要, 遵循精简、高效的原则, 合理设置科室, 合理确定岗位, 科学核定人员编制, 竞争上岗, 减员分流, 压缩行政、后勤人员, 在保证医院各项医疗任务完成的前提下,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依据各岗位特点, 结合每个员工的知识能力和业务水平, 进行岗位分工, 做到人尽其才, 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潜力, 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分配上实行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计酬, 合理体现技术劳务的价值, 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四) 完善管理费用核算

医院成本的多层性和多样性, 增加了成本分摊的复杂性, 而成本分摊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影响着成本核算的质量。应参照企业财务制度实行“制造成本法”, 将医疗成本、药品成本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管理费用) , 前者包括医疗科室和药品部门开支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修缮费、购置费和其他费用, 后者包括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的各项支出以及职工教育费、咨询诉讼费、坏账准备、科研费、报刊杂志费、租赁费、无形资产摊销、利息支出、银行手续费、汇兑损益等, 并在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中逐项合理分摊, 准确核算成本。

摘要: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在医院经济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 目前医院成本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弊端, 因此, 应大力实行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正确反映医院经营耗费, 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技术经济效益。

关键词:医院经济管理,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张鼎萍.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 2009 (19) .

[2].李海兵.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如何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0 (2) .

[3].刘泽慧.浅谈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J].山西科技, 2011 (5) .

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 篇5

1、课前讨论

讨论员工心目中的管理者形象。

2、案例分析

疑问:展览教案的方式检查教学质量是不是方法不对?

分析:年龄阶层不同,教书经验不同,员工对企业文化了解度和融入度不同,教学方法不同,而评估方式太死板,太单一。

解决办法:不同的老师,要求和管理措施应拟定一套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待不同的教案也应划分出不同的考核方式。

3、管理理念的概念

理念,即为理性的概念。管理理念,即管理在理性方面的概念。即为理性,则基于正常思维结果的行为。也就是从宏观意义上去看待管理。

首先,管理就是决策,是种满意标准,即上司的满意标准,同事的满意标准,下属的满意标准。如何达到这个标准,就要结合所属部门,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为价值达到部门利益的最大化。例如咨询部的满意标准,即为客户流失率、客户满意度,客户开发数量等考核标准。

其次,管理通俗来说就是通过别人把事情办成。管理,顾名思义,从字面上看,管字是一双眼睛看着一张嘴在说,理即制度标准的意思。就是用眼睛看,用嘴说就可以把事情完美的解决。这就是管理。没必要凡事都亲自去做,既然是管理阶层,即为一个阶段的决策者,是有一定权限让下属员工执行自己的决策。无论你处于哪个阶段的管理者,都应学习并熟练运用“分权集权,权利下放”这八个字。权力放下去了,别人才能很好的完成你所下达的期望值。所以,这点是大家应该理解并多加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

然后,管理是一个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所组成的过程。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即管理就是一个流程,一个组织调控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计划、组织、引导、控制四个步骤。我们首先要了解到的是,如何如计划,怎么样组织安排,如何去指引,用什么方式去控制。期间,计划策划可以与各部门协调进行,控制调控可以与上级部门协商完成。关键就是如何组织安排,如何让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如何去引导部门员工去完成所计划的内容。这些都是身为一个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管理方式。

这里为什么说管理是种文化呢?首先要了解文化的概念,即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以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放到管理上来说,管理文化在中国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齐国学者管仲所写的论文集《管子》,就是中国最早的管理学文库,而我国最早的管理学著作《道德经》则更早的揭示了管理学宗旨。沿用至今,也是发展至今,现代管理学正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如何在种种管理学理论中筛选出一套最适合自己,最适合企业的理论,这就需要大家丰富自己管理学视野的同时,也要加强管理学知识的学习。

最后,管理是种哲学。是对管理理论化、系统化的观念。广义上讲,智慧产生哲学,哲学演变社会的进步。管理哲学同样起于管理智慧,用于管理企业的进步。直接影响在:管理学理念可以改变企业员工的观念,观念的转变带动心态和行为的转变,最终能让自己的价值观得到蜕变,创造出更丰富的价值。狭义上讲,哲,拆开就是折口。就是口会弯曲,即说话会拐弯的就是哲学。管理不是单纯的执行过程,在管理的同时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能更好的带动管理,使管理的上下级协调,让管理者受益。

4、管理理念的要素

① 高水平的道德标准。道德标准,即为判断行为善恶的价值尺度,反应的是员工的利益和愿望。高水平的道德标准,即员工对你为人处事等道德价值的一个衡量。中国古话“以理服人”即这个意思。② 在事实基础上的决策。这是个很大众化的管理理念要素。要求管理者从事实分析,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人和事做出不同的决策。个人感觉这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求。决策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思考,即以事实为根基的全面决策;以事实为根基的工作方法一旦得以充分发展并贯穿组织的上上下下,就会成为强有力的管理武器。其意义将体现在以下方面:决策质量更高。灵活性更高。士气更高。③ 环境力的作用。这点很重要。环境力直接影响对方EQ、情绪。好的环境能让人心旷神怡,工作起来事半功倍。环境不仅仅指外在的环境因素,比如团队氛围、上司的态度、周围人对工作的心态等等,都可以理解为环境力。④ 按业绩评判个人。这点更侧重为销售类管理。评判个人综合能力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影响个人业绩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个人兴趣、岗位适应性、是否感到公平、公司的激励、公司的考核体系、工作环境、是否有相应的培训以及培训的效果。⑤ 对竞争的紧迫感。管理经营中应保持竞争的紧迫感。

1)有竞争紧迫感的管理者会抓住机会,利用机会,会更愿意建立优势而不会在不足的地方投入、支撑。

2)有竞争紧迫感的管理者会寻找问题、直面问题。

3)有竞争紧迫感的管理者不会在困难的人员安排问题上退却。

4)有竞争紧迫感的管理者会致力于在保持赢利的前提下扩大市场份额,他所采取的所有行动都是从长远着手,为的是建立更为强大的竞争地位,但他们的行动却是从现在开始的。

5、衡量管理标准

如图所示,没有绝对管理的好与坏。不同的管理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结果也是不同。有无效率,有无效果,或者是两种兼有,都取决于管理者处理问题的心态和态度。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应处理的有效果又有效率,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可以处理的有效果但效率可以适当低一些。但是不管是不是重要或紧急的事情,都不能处理的毫无效果。这就关系到时间的管理。最有效的管理是做好该做好的事,关注该关注的事。

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通过透视效果能看到车内种种部件和构造。如何在这繁杂的系统中找准关键因素?如何让这辆车乖乖的沿着你所想要的方向行走?很简单,把握好方向盘就是了。但往往这么简单的步骤却会有很多人做错,或者出现很多无用功。这些都是影响管理的重要因素。

6、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传统,即为中国自古以来传统的人事管理系统。即决策层决策,执行层执行。沟通,顾名思义,将心比心的交流,了解对方。网络联系,即人际网络,关系网络,同事网络等所有与你有关系的网络群体。人力资源,即人才储备以及人员的选、育、用、流。

如图可见,一般的管理者,或者可以说传统的管理在四大要素中所花费的时间比例基本上相平,决策为主导,即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执行层。无疑这样的管理模式某种程度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消耗了人力成本。而成功的管理者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沟通和网络联系上,重点是网络联系,通过有效的网络群体完成自己的管理计划和管理目的,把沟通当做一个管理效果的反馈工具。这样无疑能使自己的管理更好的下达执行。而有效的管理者则把精力放在沟通与人力资源上,用沟通的方式接近下属,通过反馈信息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充足的人力资源的保证下达到管理目的最大化。

这三种管理方式,你觉得哪种最好?你认为哪种最适合自己的部门?

7、管理的十大理念

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

人力资本:通过教育、培训、保健、劳动力迁移、就业信息等获得的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学识、健康状况和水平的总和。

品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就是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就成为发展的动力。企业品牌企业是城市经济的细胞,企业品牌是带动城市经济的动力。而企业品牌的建设,首先要以诚信为先,没有诚信的企业,“品牌”就无从谈起。其次,企业品牌的建设,要以诚信为基础,产品质量和产品特色为核心,才能培育消费者的信誉认知度,企业的产品才有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品牌建设包括了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形象、品牌扩张等等。

品牌建设的作用:1.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2.增强企业的吸引力与辐射力,有利于企业美誉度与知名度的提高 3.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强化竞争力的一种文化力 4.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积极因素。

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是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

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通常是指企业必需拥有的终极信念,是企业哲学中其起主导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它影响与表明企业如何生存的立场;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相对性的自身绝对性,所以它又是不可改变性与不可发展性的。

警惕管理怪圈:无效管理;自以为是的管理;没有目标和规划的管理;狭隘的管理。

8、经典管理理论分析

蝴蝶效应: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细节上的因素,往往能带来一连串的负面变化。注重细节,是每个管理者都应具备的素质。

青蛙现象:管理是循序渐进的。同时管理的弊端也是循序渐进的。管理的同时要多

注意分析管理方式方法的弊端,以免在不知不觉中遗失管理的本质。

9、管理的灵活性

为什么说管理是种心态呢?首先,管理是建立在一个团队之中,使团队有序、有效、有凝聚力的一种方式。面对的人林林总总,如何针对不同的人或事去进行统一的管理措施,这就必须要有豁达严谨的心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处理问题。

同理,有沟通才能有管理,管理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管理就将变得毫无意义。

最后,管理的目的在于企业的进步。团队有序,有效,有凝聚力,企业才能时刻充满活力,员工才会有最大的的积极性和有效的工作时间,时刻为企业着想,萌生创新的理念。企业要进步离不开创新。更离不开每个员工的投入。

10、管理的目的

高效的管理者对企业的重要性。管理得到,即为良性循环,管理不得当,即为恶性循环。管理者在此流程图中的重要作用: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积极性,美化市场品牌,促进企业发展,增加企业利润。

11、成功企业的共同点

就你所了解,说说现在学校所欠缺哪几点。

12、管理金字塔

图示的管理模式比较适合中小型企业。通过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确定企业发展战略方向和目标,然后通过企业制度的约束以及企业构架的各职责范围确定一个完整的管理制度系统流程。通过各部门所需招聘配置出一个完整的团队后,通过绩效考核和能力评估考核进行管理重组,用企业文化激励和有效的管理来留住每一个有价值的员工。

13、案例分析

14、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内部沟通管理、员工信息管理、员工的入职与辞退、员工纪律管理、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

15、案例分析

16、管理经典理论分析

17、课前讨论

18、做成功的中层管理者

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出现在企业内部的各架构之中,是每个管理者都应考虑到的问题。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成功的中层管理者,必须详细了解自己的部门及团队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和岗位职责,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19、20、案例分析

中层管理者必备的素质

五项原则、五项职责、四项素质对比自己,缺少什么?可以课堂讨论。

21、中层管理的常用语和忌语

课堂讨论的方式看看自己做到了哪些,没做到哪些,结合案例讨论总结案例中缺乏的素质和自己缺乏的素质。

22、作为下属的中层管理

工作技巧:

① 把问题看清楚 ② 胸怀 ③ 抓住时机 ④ 保护上司的面子 ⑤ 沟通技巧 ⑥ 检讨自己 不抢上司的风头:

① 用适当的方式推销建议 ① 我们常常瞧不起别人,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 ② 逞能和炫耀自己是人的天性,能克服“天性”那是修养 ③ 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才能,实际上每个人心中都有“数”,我们犯了“低级”错误 ④ 干什么都有游戏规则,显规则和潜规则都不可忽视 独立承担责任

① 上司要的是结果 ② 人非圣贤,岂能无错 ③ 同样错误,绝不能出现第二次 ④ 逃避责任,在“小人”眼里你聪明透顶,在“大人”眼里你从此失去所有的机会

敏感于上级的立场

① 站在上级的立场思考

② 换位思考 ③ 深度换位思考 ④ 获得信任才能获得权力和机会 ⑤ 配合而不“附和”

不要随便请示,请示要有备选方案

① 请上级做选择题 ② 一个遇事就请示办法的管理者,永远不会独立工作 ③ 要研究事物的规律,而不是研究“上司”规律

23、作为同事的中层管理者

因看法不同,所以必然冲突 ① 加强内部客户链管理,主动沟通 ② 要了解部门性质,找出不同与差别来 ③ 有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隐藏问题,否则积重难返 ④ 遇事要调查研究,不要轻易下结论 ⑤ 一个成熟的组织要会避免主观臆断的行为 与同僚相处的三个原则

① 面子第一,道理第二,你给面子他就讲理 ② 高标处事,低调做人,太张扬总不会有好结果 ③ 建立沟通机制,增进了解 亲和力

① 亲和力=沟通能力+包容能力 ② 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 ③ 情绪兴趣共识同步、行为习惯同步、语调和语气同步、用语与用词同步、观念与价值观同步。

24、作为上司的中层管理者

信任,激励,是作为管理者必备的能力。课堂讨论各位管理者是如何管理自己团队的。25、26、27、28、29、30、案例讨论 管理经典理论分析 课前讨论 案例分析 案例解析

EQ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定义

1、自我意识的定义:它是一种心理自省能力,是对自我情绪的判断和评估能力,它好象“一个旁观的自我”,处于超然状态,通过潜意识的作用,对现实的自我进行评价和提醒,引导自己的情绪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心理学家将自我意识分成三类:

①、自我觉知型:一旦情绪出现,能够迅速觉察。这种人情感丰富,心理健康,人生观积极向上,情绪低落时能够及时进行调控,不会长时间沉陷其中。

②、难以自拔型:一旦情绪低落,会变得喜怒无常,听任情绪摆布,情绪化地处理人际关系。这种人常常处于烦躁不安、情绪紧张和失控状态,心理承受能力很差,情感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精神上易崩溃。

③、来顺受型:这种人能够了解自我的情绪,但并不打算通过自我努力加以改变。他们又分为:乐天知命型和悲观绝望型。

3、高情商者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情绪觉知能力,他们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及时进行调控。凡是在人生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他们都很善于通过自省来正确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修正自己的缺点,实现人生的蜕变。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觉醒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4、自我意识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清醒的自我评价,从而建立正确的自我心像;

自我意识能够帮助人们超越自我局限,实现人生的蜕变,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自我意识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恰当的角色定位,确立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自我意识能够帮助人们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阳光心态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自我意识能够帮助人们采取灵活务实的生活态度,妥善处理各种危机和矛盾; 自我意识能够帮助人们真正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

人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对人生的感悟:生命的一次性、单一性、脆弱性、短暂性)② 些人为什么不愿承担责任

(心理未断乳、怕吃苦、怕吃亏、自卑和虚荣、责任错位、习得的无助)

31、IQ与EQ的关系

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 篇6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革新

引言

目前,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仍较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这种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因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而阻碍了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学习方法的传授,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其专业特点而言,其应用性、操作性较为突出,与现实社会联系紧密,属应用性学科,如果仍习惯性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授课不分课型、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对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近年来,有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革新方面的研究较少,包红梅[1](2010年)就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汪杰贵[2](2011年)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多元化进行了分析。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革新目标与原则

(一)革新目标

1.树立教育思想及方法的动态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革新中,具备整体教学理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

3.由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4.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5.实践与理论教学并重,注重实践教学方法的革新与实践,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革新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教学方法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所有课堂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杜绝单打独斗,各门学科教学方法的部分功能要服从于专业培养的整体目标,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整体教学效果。

2.发展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断创新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学生的发展中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3.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重新审视师生双边关系,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知识的指引着、辅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4.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在教学方法上,以社会和就业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适销对路”的实践性人才为教学方法与手段革新的重要原则。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

(一)“三三”教学法

“三三”是指“三法”“三点”和“三主”。“三法”指在编写教案时,一要弄清作者的写法,二要设计好自己的教法,三要指导学生的学法;“三点”指在钻研教材时,抛开细枝未节,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三主”指在课堂教学时,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

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对所教授课程有一个宏观把握,理清教学思路,对教授课程的特点认识清楚,对课程的重点难点、理论性和实践性等问题把握准确,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选择和运用的适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进度安排得当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放式教学方法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传统授课方式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根据不同课程及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而又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将这些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多种教学手段,称为开放式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方法包括直观式教学法、动态式教学法、换位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虽然在理论介绍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但很难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和理解程度,教与学变成了两张皮,极大地影响的课程和专业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开放式教学对实践性较强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带来了较好的补充,课堂中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甚至是让学生来讲课老,师点评的换位式教学方法均能创造出氛围良好的开放式课堂,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在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人际交涉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极大的提高。

(三)课堂设计式教学法

如何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从课程教学的学习中得到乐趣,课堂设计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将难点重点明确清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开场、中场和结尾设计好,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案例法、提问法、讨论法、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内容的每个部分有机的衔接在一起,而不是生硬的内容转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课堂所授内容的整体性和内在逻辑关系。 此种教学方法不但能把控课堂教学进度,同时还能拉近师生间距离,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

(四)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是指利用已经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既讲理论,又讲实践,可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及创新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就其专业性质来看,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实践性极强,如果一味进行理论知识讲授,很难将所学专业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来。针对本专业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中,案例教学法不失为较好的解决办法,通过大量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尽早的进入专业角色当中,在将抽象理论运用到案例实际当中,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性和职业性。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实验)教学方法革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的管理人才,因此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实践(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使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基本的动手能力。根据该专业中职业岗位能力模块,积极拓建校外实习基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按职业标准,由有关专家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实践(实验)教学方法具体包括情景式教学、角色扮演法、实验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

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手段的革新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师生互动平台”以“帮”为主要设计宗旨,全程帮助师生进行课前、课堂、课后、教学、研习等教学全过程的资源互动、教学互动和师生互动。

(二)建设本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

传统的教学资源限于纸质的教科书、参考资料等,不能适应“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景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学生在实施项目、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能方便地参考如行业标准、典型案例、范例、考核标准、电子教材等资料。因此,在学院的组织下要建设该专业丰富、完整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参考文献:

[1] 包红梅.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2期.

[2] 汪杰贵.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多元化研究[J].学理论,2011年第9期

注:

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 篇7

一、市值管理的内涵与本质

市值 (market capitalization) 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某股票的发行数量与股票价格的乘积所表示的股票总价值。有效市场理论认为, 市场是完全有效的, 股票价格已充分反映所有关于公司营运的信息。因此, 市场对未来的预测和对公司价值的评估是精确的, 从而公司市值是对公司真实价值最为准确的反映和估计。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是新兴市场, 市场有效性较弱, 股价尚不能全部反映上市公司基本面。因此, 在中国股市逐步实现全流通的过程中, 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并不能使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在市场上充分体现, 需要通过对市值的管理来实现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体现。因此, 本文认为, 市值管理 (Market Value Management) 是指上市公司从稳定和提升市值出发, 经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与管理, 促使股价充分反映公司内在价值, 以实现以内在价值为支撑的公司总市值最大化及其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管理活动。

二、市值管理的手段与策略

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的因素很多, 大致可以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如股市环境、市场偏好、行业成长性、宏观经济状况等。可控因素如公司战略、核心竟争力、管理能力、公司治理、公司透明度等。市值管理的手段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这些可控因素, 使之朝着有利于公司股价成长的方向发展。市值管理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股权激励、投资者关系管理和资本运作。

(一) 股权激励

按照代理理论的观点, 经理人和股东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经理人与股东价值函数不一致等原因, 必然会产生代理成本。对经理人进行股权激励, 可以使经理人与股东价值函数趋于一致, 提高公司高管的积极性, 从根本上理顺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分歧, 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 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现。

黄之骏与王华 (2006)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大力加强经营者股权激励的程度, 将有助于高科技企业价值的提升。严太华与周聆 (2010) 同样发现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具有提升股价的市场效应。美国《财富》1000强上市公司90%以上都实施了股权激励, 且总体效果较好。事实证明, 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一把利剑。

(二) 投资者关系管理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公司通过充分的自愿性信息披露, 综合运用金融和市场营销的原理加强与投资界的沟通, 促进投资界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同, 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管理行为 (李心丹等, 2004) 。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市值有重大影响, 积极主动的投资者关系主要包括恰当地披露信息、妥善处理危机。

1. 恰当地披露信息

信息不对称是资本市场不可避免的问题, 而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本质是改善信息不对称, 使投资者对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内在价值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使得上市公司的市值与价值相适应。陈石清、王凤翔 (2011) 研究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 间接得出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市值具有正相关性影响。汪炜、蒋高峰 (2004) , 陆正华、黄加瑶 (2007) 通过实证研究亦得出相同的结论:公司信息披露越充分, 公司价值越大, 公司市值管理水平越高。因此, 恰当地披露信息, 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增进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与认识, 进而提高企业的价值与市值。

2.危机公关

上市公司接受公众、媒体、投资者的监督, 难免会有负面报道, 上市公司的股价往往会发生异常波动。上市公司能否主动、有效地化解危机, 及时澄清公告, 对影响公司股票价格、增强投资者信心、维护公司形象、稳定公司市值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2012年酒鬼酒“塑化剂”事件, 从事件发生后模糊否认, 到后来的检测结果出炉, 再到公司承认并道歉, 由于公司在危机处理方面的失败, 使其遭到一边倒的质疑与批评, 致使公司品牌受损, 酒鬼酒不到10个交易日其股价便跌去近43%, 公司市值受到严重影响。当高管认识到危机处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做了大量工作后, 股价终于得到控制, 并在第四个跌停后的第三个交易日涨停, 市值逐渐回到合理区间。因此, 当出现有关公司负面报道时, 主动面对负面报道, 勇于承担责任, 积极化解危机, 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 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是指上市公司利用市场法则, 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 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改善市值管理的方式包括股份回购、大股东增持、大股东承诺不减持、并购重组、反周期操作等。

1.股份回购

当公司股价被低估时, 进行股本回购既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达到减资或调整股本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 通过股份回购可以向外界传递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的信号, 增强投资者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 剌激股价上扬, 将公司市值维持在正常水平。吴渫泠, 王帅 (2007) 运用事件分析法发现, 股票市场对于股份回购公告的反应是积极的, 传递的信息是正面的, 股份回购确实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被低估了的公司价值。上市公司运用股份回购, 对股票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合理调节, 对低迷的市场形成有力的支撑, 实现公司股价的合理回归, 达到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股价和维护公司形象的目的。

2. 大股东增持

大股东增持是指大股东通过买入二级市场的流通股以对上市公司市值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当上市公司股价走低时, 通过大股东在股票市场大量购入公司股票, 进而维持和提升股价。大股东的增持行为以及增持前所发布的增持公告, 可以向市场传递股价被低估以及公司发展前景乐观等积极信号, 有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李俊峰等 (2011) 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行为进行研究后发现, 由于A股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 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的行为备受市场关注, 股价走势对于公告效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方天亮 (2010) 、孙鑫 (2011) 也有相同的发现:大股东增持股份具有正向的财富效应。大股东作为公司的内部交易人, 拥有比外界市场更全面的信息。大股东增持股票一方面向市场传递了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的信号, 另一方面反映了大股东对公司股票的未来表现有信心, 再加之大股东持股对股票的供需状况的改变, 对公司股价有积极的影响。大股东持股是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

3. 大股东承诺不减持

承诺不减持也能给投资者以信心, 从而促进股价上扬 (施光耀, 2008) 。三一重工作为中国第一家全流通公司, 其控股股东——三一集团于2008年6月17日正式公告承诺:将当日解禁上市流通的股份自愿继续锁定两年, 两年内股价不翻番不减持。消息一出, 好评如潮, 6月18日, 三一重工开盘就逆市上涨8%, 当天以涨停报收, 并带动了整个A股市场, 大盘也由跌转升。此后, 有研硅股、黄山旅游和鼎立股份等公司的大股东也先后公告了类似承诺。与大股东增持作用相似, 大股东承诺不减持同样体现了实际控制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给市场以积极的信号, 从而提升股价, 增加公司市值。

4. 并购重组

上市公司通过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方式, 可以扩大公司规模和经营范围, 增强管理能力, 获得市场认可, 不断提升公司市值。并购重组将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资产价值、股权结构、治理结构, 是上市公司价值变动的重要因素。并购重组的目的之一是获得先进技术与人才, 引入战略投资者, 跨入新行业, 实现企业财务与经营业务的扩张。2010年2月26日, 媒体报道上海浦发银行将向中国移动出售20%股份将其作为战略投资者引入。此举可使浦发银行迅速获得手机银行服务。当日浦发银行股价大涨5.49%, 复牌后的一个月内上涨高达40%。以协同效应为代表的总价值增值理论认为, 并购重组产生的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可以使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核心能力交互延伸, 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能力。并且因并购重组而带来的管理资源的整合、不尽职的管理层的替换、规模经济、现金流与投资机会互补等效应实现总价值的增值, 继而增加企业价值, 提高企业市值。

5. 反周期操作

反周期, 即在市场低迷时进行大规模企业并购, 以低廉的成本获得对方的股权;而在市场热情高涨时, 扩张股权, 进一步放大市值。中信证券 (600030) 是反周期运用的典型例子, 该公司在2003年至2006年熊市期间先后参股万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 收购设立全资子公司中信金通证券。借助一系列的收购行动, 中信证券确立和巩固了其行业领先地位。2006年至2007年, 随着股市由熊转牛, 中信证券两次增发融资。经此一系列资本运作, 该公司总市值从2003年底的194亿元, 升至2007年底的2950亿元。仅四年多的时间, 中信证券的总市值增长近15倍, 速度之快令同行业望尘莫及。中信证券反周期的成功运用, 为其市值带来了巨大的提升, 反周期操作是市场经济状况波动较大时上市公司重要的市值管理手段与策略。

摘要:股权分置改革以后, 中国资本市场正式步入全流通时代。市值已成为衡量上市公司实力和经营绩效的新标杆, 同时也成为决定上市公司融资能力与投资者财富的新标准。上市公司需要转变思想观念, 强化市值管理意识, 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和策略进行市值管理已成为上市公司面对的重大管理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以期能够对上市公司科学地进行市值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手段与策略

参考文献

[1]施光耀, 刘国芳.市值管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施光耀, 刘国芳, 梁彦军.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研究[J].管理学报, 2008 (01) .

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 篇8

对于销售部门的管理只能相互借鉴, 而不能互相移植。移植其他公司的管理体系, 很大程度上会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管理矩阵来使管理制度更适合自身。

一、创新销售事业部管理的意义

在现代化公司管理中, 对于销售营销部门的管理历来受到公司管理者的强烈重视, 也形成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管理思路, 这就使每个销售部门的管理模式十分多元化, 甚至是时时变化。为了将变化的理念落地执行下去, 就要在这些主流的管理理念中找到规律和原则。

对于销售部门的管理一般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 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去对待客户和市场;

第二, 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去对待效益和效率;

第三, 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去对待员工和社会。

建立销售部门的管理矩阵, 就是要将销售市场、销售人员、销售效率和盈利能力结合起来, 更高效的管理销售部门, 为企业发展开发市场, 维护渠道, 完成销售目标, 这就是在现公司销售管理的基本意义。

二、加强销售事业部管理的基本措施

市场是公司销售部门管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是销售部门一切工作的灵魂, 自从企业管理制度实施以来, 各种管理思想与方式层出不穷, 但是都有一个不变的精髓, 所有的销售部门管理精华都是从外到内的, 都是根据市场、客户、销售员情况决定管理的方式与原则。

三、销售管理中需注重的几个关系

(一) 外部市场对销售制度管理的影响

销售部门是个业绩为主导的部门, 无论是市场销量还是其他考核量, 都是建立在外部市场销售中的, 管理制度的确立应该坚持市场为主导的原则, 在管理目标分解过程中, 总目标以市场销售来确定, 分目标以公司内部标准进行确定, 通过将市场变化与公司管理相关联, 有利于公司部门, 员工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增加收益。

(二) 制度的稳定性对销售管理的影响

在销售部门管理制度实施进程中, 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前提, 管理制度能够很明确每个销售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责任, 用权利的约束和惩罚来确保制度的执行, 制度管理和目标管理最大的区别就是, 目标管理是动态的, 而制度管理是静态的, 大多数实施的为常规化管理, 对于市场稳定、产品线单一的公司, 更加适用于严格的制度管理。

四、员工参与对销售管理制度的影响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 企业销售部门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架构, 就必须加强销售员工的知识更新, 积极培养高水平的专才和复合型业务人才。同时在销售部门内部创造一种竞争的激励机制, 通过一定阶段的引导, 按照业绩为主, 量化考核的原则, 建立销售工作实绩的量化考核体系, 实行考核、任职、分配相结合的制度, 激发销售事业部每个人的业务潜能,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激情、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销售队伍。

在制定销售制度的同时, 更应积极让员工参与进来, 尽管他们提出的观点可能不同, 但引导和发扬员工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是尊重员工价值的一种体现, 能更好地以人为本, 这样的管理制度才具有人性化, 更能在公司员工中推广开来, 使员工感觉到管理制度并不是要捆绑他, 使他听命令和指挥, 而是用科学的制度来激励他, 实现员工的成就感。管理的重点是人, 这是不容置疑的。科学合理的用人和晋升制度有利于员工朝既定目标努力, 当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目标一致时, 员工会增加对工作的投入以实现自我价值。

综上所述, 在所有的销售事业部管理策略中, 服务好市场是最能保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 尤其是在当前销售行业, 只有通过建立优秀的管理体系, 方能在市场上树立企业良好的口碑。销售部门在销售过程中更要注意服务质量, 提高销售技巧和服务态度, 积极建立产品信息反馈系统, 解决好市场销售中的多发问题, 全方面提升企业销售部门的管理能力。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 消费业态趋于多样化, 很多企业的销售部门管理架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众多企业中, 很多销售事业部都采用了以市场为核心、以客户为导向、以市场销量为主线的管理方法, 强化了市场销售功能, 弱化了销售部的管理职能, 这种销售管理制度体系目前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本文针对销售事业部在管理制度实施创新中出现的有关措施进行汇总探讨, 为今后销售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 篇9

1. 加强资金筹集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不同来源的资金, 资金筹集成本是不相同的。资金筹集成本主要包含债券或借款的筹资成本、优先股的资金成本、普通股的资金成本、企业留利的资金成本等。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成本的控制时, 并不能仅仅从资金成本最低的某一种方式融资, 而是要合理地安排各种筹资方式的结构, 目的是使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

2. 加强产品设计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对产品设计成本进行控制是整个成本控制工作的关键。在设计完成后, 根据设计方案对产品的设计成本进行全面测算, 视其能否达到目标成本的要求。如有差距, 应将原设计方案退回设计部门重新修改。若经过多次修改仍无法达到目标时, 也可将原制定的目标成本予以修正。

3. 加强材料采购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 主要是经济订货量、订货点的确定等。存货控制的ABC分类法, 是将企业的全部存货按照数量及金额所占的比例, 把全部存货分为A、B、C三类, 并且分别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控制。

4. 加强产品生产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标准成本制度是以标准成本为依据, 通过成本差异的分析与报告, 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 以便及时控制成本的一种成本控制体系。标准成本制度的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及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以目标成本按产品分解的结果作为标准成本和日常控制的依据, 将使标准成本制度与目标成本管理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

5. 加强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付出的代价, 以及因为产品质量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所造成的损失, 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质量成本控制的目的, 就在于确定一个最优的合格率, 在该状态下, 质量成本总和达到最低。

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 篇10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从2011年开始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进行了改革,至今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

为了使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落到实处,服务于教学, 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具体实施如下:

1教学手段由传统技术向现代智能技术转变

在 《旅游资源与文化》教学中,任课教师将在课程准备时查阅的大量资料和收集的大量图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成了多媒体课件、编辑视频、录制微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于认识、了解,增强趣味性,容易记忆和掌握,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在上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性化的课堂,学生对这一方式普遍好评。在 《饭店管理基础》的授课过程中,选择了适当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播放了由其自己收集与剪辑的世界各国著名星级酒店餐饮服务工作者的实际工作过程与情况,生动形象的使远在异地的情形成为现实课堂,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先进的管理与服务理念,达到了满意的教学目的。还有其他教师也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与实践着运用多媒体与现代电化教育的手段进行现代化的教学, 可以说现代技术的运用,为培养学生注入了新鲜的理念、 提供了科学的模式。

目前,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预示着网络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对教学媒体资源进行合理地组合设计,更好地服务教学。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在多媒体 ———网络上深挖资源,紧跟市场的需求和国际旅游发展的大趋势,现已建设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导游业务》、《中国旅游地理》、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4个网络课程,在网络平台上提供电子教材、微课视频、专家讲座、 多媒体课件、行业企业资讯、企业案例、行业法规条例、 网上交互式学习、网上训练、模拟测试等,在教学中运用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代替常规的教学手段,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这也是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

2教师由给予者向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

省级精品课程 《导游业务》教学中,主讲老师讲授完基本理论部分与实践内容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训练旅游活动中 “导游”与 “游客”的实际 “状态”。把学生分为 “导游”与 “游客”两部分,老师扮演 “旅行社经理”,让一部分学生体会 “导游”,其他的学生体会 “游客”,在 “旅行社经理”的指挥与指导下进行实际旅游过程中的模拟训练。通过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将课程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同时从中又让学生掌握了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及要点。

3实践教学模式由校内封闭向社会开发性转变

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由应试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即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这一改革的实现主要是组织学生到酒店、旅行社或者景点现场实习,然后再回到课堂寻找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实习进行新的理论实践,通过这种循环的 “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模式使学生真正的领会所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与实践内容,达到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

4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求转变

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由强调学生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转变,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

在省级精品课程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所讲旅游区的主要旅游城市,然后介绍这些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其有关的神话传说、古典故事、历史文化等知识,从而引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欲望,让学生主动了解中国各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及旅游景点的相关知识。在 《旅游市场营销》的教学中运用了大量及时、准确、详实的案例,开发了图文并茂、集案例、漫画、调查资料与行业动态于一身的教学课件。即开拓了学生视野,又侧面引导学生实地调查或网络搜寻与该企业有关的信息及资料,来丰实自己的知识。

5教学目标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我专业的改革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转变。

比如在 《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中,首先请旅行社老总介绍旅行社计调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让学生在学习前先有目标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悉全国各旅游区域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状况,旅游资源特点,掌握计调操作流程与基本操作方法,参照旅行社真实业务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训练、考查,在常规路线操作熟练的基础上,再模拟游客咨询现场,训练学生根据旅客的个性化需求而实际应变及现场操作能力,在此课的整个教授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使其得到了协调发展。

救灾管理的理念与技术 篇11

对于救灾,政府负有积极的责任,企业负有特定的社会责任,公众和民间组织有参与的权利

人类社会不可能没有灾害。救灾,在客观上彰显了一个国家包括国民的爱心、良知及政府管理水准在内的综合国力。

救灾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健康和尊严看作是第一位的——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人,是一个一个的人;受灾的人和救援的人。

在理念确定之后,救灾须有良好的合作和管理,提高参与救灾各方的协同行动能力。参与救灾各方的配合和救灾管理中对许多技术性问题的处置,关系着降低损害的实际效果和统筹救灾的工作效率。

灾害的发生有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由此,救灾又显现了一个政府日常的灾害管理(减灾)工作和一个社会应对灾害的准备究竟如何。其中既包括了民众是否有足够的应对灾害的避险知识和训练,建筑物、通讯、交通设施、水、电、气设施是否具有一定的抗灾能力,物资的储备是否足以应对灾害,又包括了区域发展的整体规划、特别是其中的生活和产业及其他用地布局是否足以减少灾害(包括次生灾害)的发生,及在灾害发生后是否有利于减少损害——因为大的灾害可能与大的水电工程、矿业、核设施、化工或者是其他可能造成污染或伤害的产业布局相关联。因此,在灾害发生前就应广泛地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会同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进行认真地、负责任地评估,以充分降低那些可能导致抗灾脆弱性增加的人类活动对灾害形成和救灾的影响。

对于救灾,政府负有积极的责任,企业负有特定的社会责任,公众和民间组织有参与的权利。

面对灾害,当政府和社会都行动起来,甚至灾害发生地以外的人和组织也参与进来,就需要有统一的指挥和调配,以使各方协同行动——在这里,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合于善治原则的救灾管理又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各方积极性,以形成合力,致救灾行动的效益最大化。

大的灾害,在救灾管理中往往要同时考虑到受灾人的撤离和收容安置、供水、公共卫生(粪便、污水、垃圾)、食品安全、传染媒介与害虫控制、传染病控制与流行病预防、可能需要考虑的化学事故和放射应急,紧急的医疗、丧葬服务与死亡处理;随时准备应对次生灾害的发生。此外,交通、电讯保障、装备供应与人力统筹、调动、后勤管理、财务程序及督查审计,也是应在救灾管理中贯穿始终的。

从另一种视角看,救灾管理在微观上涉及对处困境和凶险中人的搜救、对伤者的医治,及必要时针对受灾人和救灾人的心理咨询服务,在宏观上则要保障通讯、水、食品、药品、交通,以及专用救灾设施及其他物资的有效供给。救灾是一种类军事行动,需要绝对的统一指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政府无可推卸地应担当此责任,一切参与救灾的人和组织在行动上都应服从。但救灾与军事行动不同的是:信息应是公开的和传递畅通的;不同的主张、意见、评论均可发布——信息的公开和不同主张、意见和评论正可使指挥者有更全面的考虑,且对作为指挥者和行动者的政府形成监督和制衡。

救灾管理不只涉及对专门的抢险救援技术力量和其他社会各方面参与救援的力量的组织、调配,还涉及到政府的众多部门和工程、地质、健康科学(医疗与公共卫生,及心理健康)、化学和生物、人文一社会科学、管理和信息科学等诸多专业的知识技能的运用,其中一个或一些部门的参与不足,一种或一些专业的缺失,都会影响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效果。

救灾中的可利用资源不只是人、财、物,还包括关系,包括信息和信念。在良好的社会之中,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救灾的意义同样是重大的。

救灾,往往始自受灾人的自救,当政府和外部的救援进入后,受灾人的意愿仍然是需要尊重的,因为灾后重建直接关系他们的利益。在一个良好社会中,社区应在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 篇12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手段,治理对策

一、盈余管理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的看法, 现在比较权威的是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 K.Scott在1999年提出的定义, 他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一般公认会计准则所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而使经营者利益或者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而Kathehne.SchipPer在1989提出的定义则更多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获取私利而进行的披露管理。事实上, 总结现有文献对盈余管理文献的定义, 盈余管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点: (1) 盈余管理的主体应是企业管理者; (2) 客体是对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 (3) 方法是对会计方法、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等的选择; (4) 目的是提升企业价值。

二、盈余管理动机

鉴于盈余管理所能带来的利益, 公司各方面都有动力对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从公司治理结构上看, 薪酬制度、管理层持股都会导致盈余管理出现。管理层薪酬与公司报告利润挂钩的薪酬制度安排促使管理层通过选择盈余管理来提高或平滑公司收益, 以追求薪酬的提高与晋升的机会。管理层持股虽然能有效激励管理层, 但却会使管理层利用信息在市场与内部管理层间的不对称, 粉饰公司对市场呈现的信息, 从而操纵公司股价, 从中分享利益。

从证券市场政策上看, 公司寻求IPO、获取配股、筹资资格都会引起盈余管理。在配股政策上, 我国证监会对配股审查仅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做出要求, 指标的单一性促使公司为满足规定而操控公司财务指标。为保住证券市场筹资资格, 亏损公司经常在在财务上采用“洗大澡”的盈余管理方式, 将亏损提前, 利润延后, 避免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而被摘牌的危险。

从资本成本角度上看, 某些债务契约上的保护性条款会对公司偿债能力指标提出要求, 同时, 指标优良的财务状况能使公司以较低成本获得债务资本。因此, 公司为获得债务资本及降低资本成本会进行盈余管理, 以稳定公司盈余状况, 提高债权人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判断。

三、盈余管理手段

1、权责发生制自被会计界广泛采

用以来, 虽然解决了当期收入与费用配比的问题, 但也带来了应计问题在会计处理上的选择性, 如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调整当期应计收入平滑公司各年利润。此外会计政策在处理上灵活性也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如:坏账计提准备政策的选择,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年限在处理上的灵活性等, 甚至还可利用会计处理的时间差, 调整个会计期间的盈余水平。

2、盈余管理也可通过关联交易实现。

关联交易的双方直接或间接受同一人控制, 交易行为并不具有公允性。同时, 关联方交易具有隐秘性, 且公司为避免被揭露也会刻意非关联化, 使企业关联交易更难被察觉。因此, 公司通过与关联方交易可隐蔽地转移亏损或费用, 使利润被虚拟, 盈余管理得以实现。

3、资产重组成为盈余管理重要手段。

资产重组是指公司通过合并、分立、置换等方式进行资产结构调整, 以实现对公司的战略调整与资本结构优化配置。但这却为公司盈余管理带来了机会, 公司通过置换不良资产、兼并成长性较高的企业、债务重组等方式, 使公司得以实现对不良资产转移, 或吸收优质资产。

4、资产减值准备为盈余管理带来巨大空间。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 公司应谨慎评估资产价值, 在资产发生减值时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对谨慎性的评价却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标准, 公司便在盈利水平低得年度少计提准备, 以增加公司利润;在盈利水平高的年份多计提减值准备, 以准备日后盈余冲回与弥补以前以往年度亏损, 从而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四、盈余管理的治理

盈余管理会改变公司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 甚至会扰乱市场, 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不利于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因此, 必须有效控制与治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1、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是盈余管理的一大动因。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上看, 我国现在上市公司总股本有近七成为国有股和法人股, 股权过于集中, 且缺乏流动性, 这也造成了政府监管部门同时又是上市公司股东的尴尬现状, 为公司盈余管理留下巨大空间, 这不仅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也必将伤害到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 我国应逐步开放国有股与法人股的流通, 促进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发挥市场机制的监督作用, 同时, 在内部治理上, 着手建立以独立性原则为基础的独立董事制度, 改过去由大股东包办为由第三方委派, 并重点披露独立董事的意见, 使独立董事发挥在内部监督的作用, 从而实现对盈余管理的治理。

2、增强审计独立性与有效性

有效的外部审计可以很大程度上治理公司盈余管理。但现行审计制度中交易双方关系的设计本身就存在着弊端, 被审计者与审计服务购买者在一定程度上重合, 且法律体系不健全使得审计服务提供者的风险与违规成本较低。所以, 我国必须加强审计的独立性与有效性, 一方面, 分离审计业务的购买者与审计对象, 譬如建立上市公司审计基金, 由上市公司共同出资购买审计服务, 并由独立机构管理, 间接化事务所与审计服务需求者的关系;另一方面,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加大司法惩戒力度, 提高事务所的违规成本, 使审计事务不再流于形式, 从而提高审计有效性。

3、完善会计准则, 提高披露质量

盈余管理的客体就是公司对外财务报表, 依据公认会计准则制定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决定了公司能在多大程度进行盈余管理。事实上,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还是存在很多并不完善的地方, 一是规定不具体, 许多地方用词含糊, 给公司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二是信息披露不完善, 容易被公司扭曲。因此, 我国应逐步从这方面完善会计准则, 填补漏洞, 同时加强披露质量与透明度, 尤其是对内部控制的披露。

参考文献

[1]付强:《浅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商场现代化》, 2006 (22) 。

[2]梁飞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策研究》, 《商业研究》, 2005 (10) 。

上一篇:语文思维能力养成论文下一篇:农村基层医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