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通用12篇)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篇1
一、“5S”的由来及含义
5S管理理念诞生于日本, 最初起源于日本的一种家庭管理模式, 该模式针对家庭中的地、物提出了整理、整顿管理要求。后来, 日本企业将其引进到内部管理运行, 逐渐丰富其他一些管理要素和内涵, 并最终形成了5S。
5S管理的思路非常简单朴素, 它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方面提出要求, 倡导从小事做起, 力求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5S是日文SEIRI (整理) 、SEITON (整顿) 、SEISO (清扫) 、SEIKETSU (清洁) 、SHITSUKE (修养) 这五个单词的简称, 它们的日语用罗马文拼写时, 第一个字母都为S, 所以习惯又称之为5S。
整理, 是指将必需和非必需物品区分管理, 要求在生产现场不可以放置非必需物品, 以力求达到物品的摆放不多余并且井然有序, 并且明确每个成员负责的区域, 依照标准及范围实施管理。
整顿, 是指要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 (有些企业要求在30秒) 内找到所需要的物品, 并且物品本身要处于立即能够正常使用的状态。对于整顿有“3要素”和“3定”要求, 具体内容参照表1-1:
清扫, 是指将生产现场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具体方法是:
规划清扫责任区域;管理者示范, 树立样板;进行例行清扫, 清除脏物;调查污染源及污染发生对策;建立清扫标准, 规范活动。
清洁, 是指养成坚持的习惯, 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检查措施。具体要求是:
彻底实施前述3S, 并将清扫阶段的问题点层别分类;针对问题点实施具体对策;制定各类操作标准书, 尤其是安全、品质方面的作业标准应优先制定。
修养, 是指树立讲文明、积极敬业的精神。如尊重别人、爱护公物、遵守规则、有强烈的时间观念等对员工精神面貌的规范。具体要求是: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5S”的实施要点
1、全员培训教育
(1) 企业首先要编写有关推行5S活动的宣传教材, 发到各生产班组和处室。由个处室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后进行灵活多样的现场管理培训, 然后由各级管理人员在本单位组织全员培训, 使大家都知道现场管理的要求、5S管理法和考核标准。企业对员工进行现场管理知识抽查考试, 公布成绩。通过培训和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 营造出5S活动的氛围。
(2) 企业应当组织一个由企业法人代表牵头、由各级管理人员组成的5S活动推进委员会, 坚持每月定期组织大家对每个处室的各个环节进行巡检打分, 并将结果通过委员会上会的方式, 以书面正式文件的形式公布出来, 责令限期整改。
(3) 委员会工作人员要将公布出的每一项内容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并及时汇报给委员会的各成员, 以便于进一步的措施出台。
2、企业领导要重视并率先垂范
为了加大现场管理的力度, 公司法人代表需要明确提出本企业的现场管理方针和理念, 并公布于众。各生产现场和处室一把手要负责将其层层分解到所属本部门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中, 抓落实、抓考核、抓奖惩。企业法人代表要视各部门现场管理工作的优劣作为对一把手考核、奖罚和任免的依据。现场管理者要时常在现场巡视, 对现场管理出现的问题随时要求员工纠正, 做到雷厉风行。
3、建立每日检查每日公布制度
生产现场各处室需要成立现场管理检查组, 做到每日检查、每日公布, 当日检查出来的问题, 在第二日要公布整改结果。质量管理部门是企业现场管理的组织部门, 每周检查组对现场管理按考核标准进行检查, 每月向企业职工公布现场排名和得分以及整改情况, 并与绩效奖罚挂钩。奖惩激励机制使车间的每日检查每日公布制度得以坚持下去, 起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的效果, 进而使现场管理不断得以完善提高。
4、各项管理项目的标准化
规范各项管理科目是推选以5S为主的现场管理的保证。企业制订了一系列现场管理的标准、制度和规定, 编制了各种管理表格, 还给每个生产现场配置了现场管理专用看板, 内容均围绕现场管理标准, 5S每日检查每日公布栏、周检查公布栏和员工行为准则等等。各生产现场都要制订《5S现场管理实施准则》。通过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填写细致的管理表格和对照准则要求, 调动起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约束员工个人行的被动管理模式走向规范组织的主动积极的管理模式, 这正是现场管理方法的质变过程的实现与提高。良好的现场面貌和气场不仅代表员工素质的提高, 同时也代表着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实施“5S”的基本准则
1、员工积极自主管理准则
我们要知道一个企业现场的良好工作环境不是单靠添置新设备或领导督促实现的, 而是由现场人员自主创造出来的。现场工作人员在为自己创造并维持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的过程, 也是改造自身的主观意识, 提高自己的素养, 约束主观行为的一个过程, 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企业。
2、坚持不懈习以为常准则
如果只是开展一次“5S”活动, 是非常容易的, 甚至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但如果不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那得之不易的效果将会很快消失殆尽, 并迅速还原到活动之前的状态。所以能够将活动的效果不断加以改进, 使之变为常态化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实施“5S”管理理念, 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了使该管理理念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企业应当考虑将“5S”管理纳入到企业日常各项管理工作中, 使每一部门、每一员工都能够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的同时, 也能够主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不断完善改进准则
企业若想强化“5S”管理理念, 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其素质的不断提升, 则需要在企业生产现场实施“5S”管理理念过程中, 要将每一部门的职责层层分解到每个小单元中。以班组为单元定期开展“5S”巡检工作, 通过班组对现有状况的分析来不断优化管理方法。也就是要坚持PDCA (Plan (计划) 、Do (执行) 、Check (检查) 和Action (处理) ) 的循环管理方式, 即要通过策划、实施、检查、不断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问题。
4、质量管理制度与环境管理制度并行准则
在现场5S管理理念实施过程中, 会整理出很多“不需要的”物品。这些“不需要的”物品并不是无用的东西, 有的是暂时不需要的, 以后还有用, 这种物品应该将其放置于仓库的特定地点;有的物品在这个现场不用, 但可用于其他地方;即便是废物, 也应本着不污染环境的原则, 予以分类处理、并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对于那些需要报废的物品, 应按照企业环境管理规定程序进行报废处理, 以收回“残值”。 中国多数企业环境管理体制比较单一, 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缺乏保障, 不能深入进行全过程环境管理, 缺乏监督审核机制。ISO14000标准则提供了一个全过程严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易于操作和审核, 丰富了环境管理的措施和手段, 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
在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的进程中, 5S是最起码的前提, 通过5S活动可以达到提升PQCDSM工作管理的目标, 即提升生产效率 (P.productivity) 、确保工作与产品的品质 (Q, quality) 、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C, cost) 、交货期能够随时掌握 (D, delivery) 、维持工作流程的安全 (S, safety) 、进而使员工保持高昂的工作士气 (M, morale) 。
不过, 我们也必须对5S的本质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 5S对企业现场管理所起的只是与“病毒疫苗”一样的预防作用, 即它只能预防企业发生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管理问题, 而不是去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5S”管理理念的实施, 首先要提高大家对5S管理理念的认识, 这就需要企业法人代表和各部门的率先垂范, 如果没有“全员5S管理意识”、没有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日常的检查评价机制, 那么活动是会流于形式的。所以它要求企业必须将“5S”管理理念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 让全体企业员工形成一个自觉遵守“5S”的工作习惯, 只有让5S深入到每个位员工的思想意识中, 才能真正成功实现将“5S”管理理念扎根到企业的各方面的管理中。
参考文献
[1]糜祖烈.试用5S管理模式提升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水平[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6.
[2]耿玉玲.五常法则倡导从小事做起[N].2007, 11, 21.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篇2
中国玻璃钢综合信息网 日期: 2005-07-21阅读: 4008字体:大 中 小 双击鼠标滚屏
作者:乔世珊
一、对世界经济格局的认识以及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
1.全球化:企业经营国际化,跨国界、跨社会制度、跨文化、政治经济联姻。
2.信息化:现代信息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间、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小。
3.知识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量涌现,边缘科学、交叉科学、系统工程作用突出。
4.规模化:强强联合日益强劲。
(二)中国加入WTO后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①了解世界及其发展趋势的机会更多,不出国门也能学到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相互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
②竞争压力增大,产生的动力也越大,奋起直追的欲望强烈,使命感增强;
③市场领域扩大,空间拓展的机会更多,面临国内国际两大市场;
④促进改进技术、改进管理、转变观念,同时仍然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劳动力价格低、文化背景熟悉等优势,可以在这些方面扬长避短。
2挑战
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②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③对产品的技术性能、规格、档次、质量、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④管理的水平亟待提高;
⑤各类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
二、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促使经营管理、工作重心的转变
(一)管理模式的转变
1.从传统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处于纯生产型,政府让企业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己决定生产什么,以满足需求。
2.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经营为中心转变。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3.生产、销售、技术开发位置的转变。计划经济时期,生产是前方,销售、技术开发是二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技术开发是前方,生产是后方。
4.生产管理从执行性向决策执行性转变。计划经济时期属于执行性,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生产指令来自于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生产指令来自于市场信号,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的产品开发。
(二)经营战略的转变
1.从单一的经营战略向灵活多样的经营战略转变。
①产品的多样化,迫使企业改变计划经济单一的经营策略,实施多品种、差异化战略;
②产品档次的高层化,技术、性能不断提高,高新技术含量大大增加;
③以质取胜、以优取胜取代以貌取胜,市场更加规范要求企业有良好的质量信誉。
2.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
①产品开发要做到以老养新;
②产品的升级要做到推陈出新;
③要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的良性循环。
3.要抓经营领域的四定位。
①行业定位,②市场定位,③产品定位,④人才结构定位。
(三)企业高层领导工作重心的转变
1.从生产管理型向战略决策型转变。
①计划经济供不应求时,企业领导属于生产经营型,只重视生产;
②供求平衡或供不应求时,企业领导属于商品经营型,既重视生产也重视市场;
③市场发育正常时,企业领导要向多种经营型和资本经营型跨进。
2.从生产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①研究市场信息、行情,重视市场调研、分析、预测;
②研究竞争对手;
③研究资源的最佳配置,人、财、物的合理调配,正确处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
④研究风险与机遇;
⑤研究市场的适应性;
⑥研究本企业的战略重点。
3.从事务型向政策研究型转变。
①熟悉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并用好政策;
②注意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如转移、跟踪优先发展的产品;
③研究营销策略;
④研究企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重大措施、重要政策。
三、市场竞争的六个新热点
1.技术创新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旋律。
2.人才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聚焦点。
3.知识经济成为市场竞争的新话题。
4.结构调整成为增强竞争活力的新措施。
5.绿色营销成为保持竞争优势的新特点。
6.名、特、优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点。
四、企业的领导干部应力图把自己塑造成为现代企业家
现代企业家应至少具备下述条件:
要有眼光,要有胆量,要有能力,要有社会责任感。
引入现代企业理念 创新德育体系 篇3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新的办学模式呼唤新的育人方式,因此,我们应更深入研究工学结合的特点,创新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德育工作模式。对此,我校的做法是:根据企业需求以及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特点,引入现代企业文化理念,改进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实现学校德育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构建适用于工学结合模式、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色的德育体系,促进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以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一、 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组织管理机制
(一) 加大企业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参与度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仅仅依靠学校教职工的力量来对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一个以校领导为核心,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为骨干,科任老师和其他管理人员全体参与,以及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积极加盟的校企联动德育工作群体,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德育体系。为此,我校通过在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中增设企业领导为委员、聘用企业人员为校外实习生辅导教师等方式,加大企业的参与度,切实地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建立德育工作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我校在德育工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国际质量认证管理理念,构建德育质量管理体系。把规范管理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制订了《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关于加强与改进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拟定了《学校德育主题教育内容和安排表》、《德育常规活动安排表》和《德育工作年度大型活动日程安排表》等,针对工学结合的教育特点,进行德育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每年的工作重点,如第三年顶岗实习,突出诚信、敬业、成才教育等。我校还将德育工作主题、内容、形式进行任务分解后落实到有关科室,德育工作实现 “常规教育自觉做,主题教育主动抓” 的能动状态。学校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德育工作的各种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 参照企业评价方式,改进学生测评办法
1. 改革学生综合测评办法。重新修订了《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学生综合测评办法(试行)》、《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学生违纪处罚规定》、《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企业冠名班管理办法》等制度,引入企业的末位淘汰制,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优胜劣汰的企业氛围。
2. 改进评价方法。明确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价无论任何一门科目或是操行分其性质上只是过程评价,而对于一名学生的结果评价要综合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来完成,加大企业在学生品德素质综合评价当中的权重,有利于学生对企业文化的接纳,并内化为自己的作为。
二、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一) 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学生的养成教育
1. 模仿企业上班模式,对学生实训时间进行调整。实践性教学实行轮班制,即上午8时至下午15时为早班,下午15时至晚上22时为晚班。染整实训基地等模拟企业刷卡上下班,实行了刷卡进出实训室制度。在实训教学、教学管理方面与企业生产一线接轨,有利于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建立学生即员工,学校即企业的理念。
2. 根据企业文化要求,培养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吸烟、男生违规长发、学生穿拖鞋上教室、迟到早退、乱扔垃圾、上课时间使用手机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开展“告别陋习,争当文明学生”、“倡导文明良好习惯” 、“团结诚信”、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宿舍、卫生学校等活动。良好的企业文化必然由许多良好的员工行为细节组成,德育工作就从上述日常行为抓起,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3. 加强学生离校实习岗前专题培训。除了本校开展常规的实习前培训指导外,我校还请企业派员协助学校开展岗前培训。主要就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劳动法规、安全保障以及职业技能等方面对学生开展职前培训,解答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帮助学生对实习期间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作好心理准备。
(二) 根据企业特点,创新德育工作教育方式
1. 举办校企文化交流会,加深与企业的交流,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中耳濡目染,并接受企业文化。学校于2007年隆重召开首届校企文化交流会,邀请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知名企业的代表来校进行企业文化推广,举办企业文化讲座、企业与冠名班学生座谈会,以及召开校友报告会等,加强校企文化交流,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
此外,我校还经常邀请企业及有关人士到校作报告,传播企业文化理念和价值观。近年来学校举办了多场报告会,分别邀请广西经济委员会领导、上海伟航公司总经理、广州市桂鸿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鄂尔多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给学生作专题报告,拓宽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延和内涵,让学生把握企业文化,培养职业行为的目的。
2. 在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同时,学校加大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党员进班级活动,每一名党员必须带一个班级或三名后进生,协助班主任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安排学校领导和学生管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后进班级的协管员,协助后进班级的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要求每名校领导每学期至少要作一次德育专题教育讲座,在每周一升旗会上作一次主题讲话,每学期给学生上培训课的党委委员不能少于总数的50%。通过定点联系、对口帮扶等工作,学校领导和党员所联系的后进班级、后进生均有了明显的进步,这项活动得到了广西区直工委的充分肯定。
(三) 打造企业冠名班,树立企业文化典型
组建企业冠名班,并将其打造成为办学品牌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我校2004年与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的订单式合作办学模式,被广西教育厅称为“景盟模式”,成为广西中职跨地域远距离订单式办学的典型。截至2008年,我校共与10多家企业合作开办企业冠名班20多个。学校把企业冠名班作为学校的一面旗帜,将之打造成为活精品班、示范班,要让加入到企业冠名班的学生引以为豪。为此,学校针对企业冠名班开展了一系列的教改行动,如实行末位淘汰制,经常召开企业冠名班学生与冠名企业座谈会,召开企业冠名班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制订《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冠名班”管理办法》等,企业冠名班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其中景盟06班荣获“自治区先进班集体”光荣称号。
(四) 将“企业”引入德育场所的范畴
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意味着中职生在其三年生涯中,在企业学习的时间有可能占了总学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因此,我校将德育工作延伸至企业一线,探讨在企业实施德育教育。
1. 通过驻企教师或实训回访教师下厂做实习学生的德育工作。带队教师及回访教师有四项任务:一是了解实训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当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二是对学生专业学习以及个人生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适应企业的生产、生活;三是对企业履行合同情况进行监督,如发现企业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出现偏差,教师或学校与企业协商解决;四是积极为学生争取应有的利益,确保学生权益得到保障和落实。
2. 通过企业有关人员做实习学生的德育工作。每批次学生到企业实习,学校都要求企业配备1名工作人员专门从事学生的德育和管理工作。同时,学校主动与企业联系,了解学生实训情况,与企业协商解决实训期间出现的问题。
三、 创新德育队伍培训机制
(一) 选送教师到企业学习培训
选送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知识和学习生产技术,提升教师德育工作能力。要求教师带着问题下企业“做作业”,在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德育信息,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二) 开展调查研究
我校所研究的德育课题《中等职校创业课程的改革与研究》、《中职工学交替模式下校企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践》为广西教育厅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课题,《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对中职生德育》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课题,还有《中职生顶岗实习安全教育方式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等也正在进行中。
四、 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第一,结合企业文化实际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是提高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应结合学校的办学模式、学生的特点和今后学生的工作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场景,让学生尽早地融入以后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要求,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工作体会,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实现由“学校人”向“企业人”的转变,使学生在创新的德育工作模式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学会发展。
第二,规范工作和管理机制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德育工作的根基,完善的机构和管理制度能保证系统、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约束机制,就不可能形成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第三,抓好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学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校企合作有关人员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评判者。德育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育人理念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质量。同时,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在学生心中有神圣的地位,教师的学识和言谈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教师往往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定期的或不定期的对德育工作队伍进行培训,培养高素质量的德育工作队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第四,活动载体创新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动力。学校的德育工作要通过一定的活动载体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内化教育和行为的养成教育。适合学生的德育活动载体会大大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接受教育,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学校要经常开展德育研究,与时俱进,创新活动载体和内容,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使德育工作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引导,变着眼于事情的解决为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黄大业系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党委书记;雷敏系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党办主任)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新理念 篇4
成本是对生产者投入的生产要素转换为一定量产品的物质技术关系反映;经济效益被认为是生产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净收益。投入的生产要素配置结构更加合理, 生产要素向产品的转换效率就会更高, 同量的生产要素投入获得的产出越来越多, 单位产品成本越来越低, 在产品售价既定的前提下, 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成本不仅仅与经济效益相关, 也同经济利益相关。成本作为在一定生产关系下所发生的生产耗费, 不仅反映着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 而且反映着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
二、我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
成本是一个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 是现代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 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但低成本未必就是高效益。
现代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成本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现代企业之间竞争, 实际上就是现代企业成本的较量。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 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重生产成本管理, 对现代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 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现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现代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
(二) 成本信息核算失真
成本核算不实, 一方面是因为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 另一方面是因为存在着为达到某一目的进行人为调节成本数字, 潜亏严重, 现代企业虚盈实亏的现象。
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使企业做出错误的分析, 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制定错误的计划, 最后也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会计信息的不真实, 必然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些不仅使民众丧失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 对国家的管理层的信任危机也随之加剧。
(三) 价值补偿不足
企业价值观, 可分为员工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和整体价值观3个层次。一般包括经济价值、战略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与人文价值等方面的取向。
在实践过程中, 价值取向有主有次, 有强有弱, 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决定价值取向的顺序。
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 使现代企业资产价值流失严重, 价值补偿不足, 而且现代企业一般都存在着物流管理失控, 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四) 产品损失成本增加
不论是在产品还是产成品都按存货进行管理, 因此, 存货发生盘亏或毁损, 应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 根据造成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原因, 分别进行处理。
现代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陈旧落后, 原材料质量不高, 运输管理不善, 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次品、废品, 造成严重的质量损失。
三、关于现代企业有效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 抛弃成本控制的“最佳主义”
成本管理一开始很难达到最小投入、最高收益的最佳境界, 而需通过一个持续改革的过程, 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尽可能少的投入与尽可能大的收益。PDCA (Plan Do Check Action) 管理循环最大的遗憾是:成本管理过程循环性的表达可以从质量管理引申为成本管理, 但因其并未强调质量管理应操纵的范畴, 使质量管理的控制方向性变得不明确, 使成本管理同样缺少方向性。现代企业应当首先定义成本管理的控制范畴, 随后再分析这些定义的合理性, 最后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过程, 以加大成本管理控制的方向。
(二) 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要并重
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 大部分现代企业更加强调成本的过程管理, 他们相信如果做好各个过程的管理工作必定可以收获好的结果。这一想法对简单的生产情况管理来说或许会起到一定效果, 但若是在复杂度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情况下, 这一想法不一定会有效果, 最根本的原因是每个部门之间存在职能和沟通的障碍, 并且成本管理对象之间也存在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 一种成本减小而另一种成本增加或者改善过头而导致一些不必要成本增加是过于强调各个成本对象的最小化造成的, 上述所说的低成本采购和产品高质量的例子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这样将会导致结果管理的目标没有得到很好贯彻, 甚至过程管理还会架空预算, 增加一些管理不善成本。综上所述, 过程管理应以结果管理为中心, 在成本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中更应突出结果管理。
(三) 对成本的认知不透彻
衡量应付成本和管理不善成本的标准并不是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 管理不善成本应该综合考虑结果成本是否最优化, 具体包括产品纯生产成本、资金占用成本、效率成本、风险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安全成本和环保成本以及客户营销成本等8个方面, 然后再针对管理不善成本来有效控制。
我国一些中小企业难以形成最佳规模生产的原因是订单不稳定和资金有限, 由于每位员工所创产值偏低, 而销售及管理费用偏高, 从而导致企业获利能力一般都低于现代企业。再加上这些企业技术起点相对较低, 工艺、设备落后, 专业人才不足, 很难实施全面技术更新, 缺乏盈利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壮大。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基础比中小企业要雄厚, 中小企业由于成本核算数据和成本分析技巧比较缺乏, 很难进行成本的控制, 最为典型的就是对因管理失误和浪费所造成的管理不善成本。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症结是对采购、生产以及营销等成本控制的方法不到位, 使企业总成本一直不能够降低。此外, 中小企业员工由于工资与福利待遇等问题, 人员的更替率比较高, 培训成本、人力资源引进成本、服务成本、评价成本和遣散成本出现重复性浪费。人员遣散所造成的后续损失包括新员工由于技术不熟练或操作错误而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成本、生产效率慢造成的效率损失成本、直接安全损失成本、环境污染损失成本等管理不善成本。这些成本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壮大。
总而言之, 处在这个成本显著增大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的社会时代中, 若想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都必须以结果管理为“先锋”, 系统监督与评价各种基于过程管理的质量、生产、营销、采购等管理体系的成本绩效, 强化过程管理的作用和明确过程改善的正确方向。只有这样, 成本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取得效果, 获得竞争力, 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 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面成本管理是一项由浅入深, 由点到面的长期工作。本文基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新理念为经济效益最大化, 阐述了成本与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和利益的关系, 并就我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方案。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沙沙.目标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及存在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9 (1) .
[2]刘红荣.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J].新疆化工, 2008 (1) .
[3]邓杰.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应用研究[J].当代经济, 2009 (20) .
[4]蒋嵘.现代企业成本管理[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 2007 (3) .
[5]向世益.关于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J].铁道勘测与设计, 2009 (3) .
[6]段天姝.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与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 2009 (10) .
[7]王玉英.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今日中国论坛, 2008 (4) .
以现代学校制度管理理念 篇5
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俗话说:“立规矩,成方圆”,好的制度让人行为规范,内部运作规程化,通过执行实现内化人的品德,外化为行为习惯,形成学校的优良风尚精神,积淀成为学校的制度文化。
多年来,我们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全面执行党和国家以及省、市、县、局各项法规制度,加强校务公开,完善民主管理,执行决策程序,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和办学思想的贯彻落实,提高了学校决策的科学性,提升了领导班子的学习力、决策力、合作力、执行力和创造力。
我们在实施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制度程序要规范。
在学校一些重大制度制订之前,一定要集思广益,征求教职员工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然后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大家充分讨论,再由学校根据讨论结果,对制度进行修改、调整、力求科学、合理、公平。最后再通过教职员工会审议、通过。
2、制度的内容要具体合理。
对于学校制度的具体内容一定要仔细斟酌,做到“合情合理”,体现“刚性”制度的“人文”关怀,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例如我们原来教职工绩效考评细则中关于请假我们规定凡请假超过两周,本人在本不能评为先进工作者。但在实施执行中遇到了六年级一名教师平时工作踏实认真,好钻研,业务能力强,能为人师表,教学效果很好,就是因做手术请假超过两周而不能评为先进工作者。这个事例给我们一个现实的警示,难道生病与评优之间有因果关系吗,这是多么可笑。随即我们对该制度重新进行修改完善。
3、执行落实要公平。
制度制订好后就要执行。在制度的执行上我们既严格又“谨慎”,切实做到一视同仁,力求公平、公正。以前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一般是重视教学、安全工作,在这两方面条条框框细而又细,检查次数与处理力度明显多而重,记录也很详细,而对学校后勤工作检查不细,处理不严,使一些教职员工产生了对立情绪,从而对学校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像这样,学校工作分工不同,同类考核,具体内容不同,如果在执行中有软硬之分,必然带来的结果是片面和错误的。因此我们对此立即进行了纠正。
在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上下大功夫,动真的来实的,也回赠给我们丰厚的收获,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秩序有了很大改善,师生精神风貌昂扬向上,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步提升,以六年级为例:2010年六年级年段把关综合成绩为全县17名,2011年上升为16名,2012年上升为13名,今年根据学生和任课教师评估,成绩也比较好。
今后,我们将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众多方面,要建立与新课程相应的人事、教学等校本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使学校管理更有序,系统、科学,使教育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
车 坞 学 区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篇6
【关键词】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念;实施;现状;策略 在当前新经济环境下,工商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手段,其有效的将经济学的运营理念和管理学的管理理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利用新的运营模式来加快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加快推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念实施的现状
1.社会环境阻碍管理理念的实施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较大,特别是现代企业管理工和中,思想和观念上的严重滞后对先进管理理念的实施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作用。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较大,一些思想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同,社会环境因素对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起到了较大的制约作用,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民主和法治的建立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得不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有效重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理念的实施还较为薄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企业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当前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都没有正确认识到彼此之间的关系,只认为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企业支付员工薪水,员工工作也只为拿到薪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员工自身的发展缺乏重视,这样企业就很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人员的流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员工对企业也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员工主观能动性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
3.管理理念实施不到位
在企业管理实质意义上是人的管理,这就需要强化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需要面对企业的所有员工,确保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这才能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日标的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员工人牛价值和成长发啊呢的开发,尊重和理解员工的人格,企业需要关注每一位员工的发展,从而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我国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也较为片面,只针对企业极少部分人,并没有在企业管理中真正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的水平。
二、工商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实施的策略
1.科学技术创新理念实施
现代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要充分的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需要将科学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科技技术的支撑下确保企业实力的增强,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人才。在现代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理念实施过程中,引起高新技术人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科学技术的源头来源于人的发明创造,所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科技创新性人才。
其次,资金投入。任何企业经营的最终日的都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日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资金的积累,从而确保企业技术创新和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物質保证,这就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鼓励科技创新。当前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需要积极的引起科技创新的人才,采取措施对科技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同时企业还需要引进先进的牛产技术和流水线,以便于能够更好的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2.树立资本经营的管理理念
资本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是处于循环流动的资本,只有流动性的资本才能确保其价值的实现,资本流动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资本增值的过程。企业可以对可流动的资产进行动态整合,从而实现资本的增值。可以说,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即是企业经营资本增值的过程,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加强企业经济效益等诸多途径来实现企业资本的增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利用产牛的利润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现有规模,加快促进资本的流转,为企业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资本运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资本有效运营,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日标的实现。在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本,还要善于对社会资源进行支配利用,利用融资于段和可利用的资本,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3.对工商管理进行理性认识
企业实施管理理念,必然会改变企业现有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组织机构运作以及员工形成的同有的工作习惯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都需要适应管理理念的实施,将日光放得长远一些,运用全新的眼界参与企业管理。无论对于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管理理念的实施,势必要进行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企业管理者务必要注意将工商管理理念与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与企业员工进行有效沟通,消除员工的抵触情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人力资源看作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三、结束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加快推进现代工商管理理念的实施,并使其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确保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从而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试论现代企业管理新理念 篇7
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文明史。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社会经济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社会交通由人力车、马车到火车、汽车、飞机;企业管理从泰勒时代把人当作机器一样对待,到现代企业管理的“以人为本”,都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立足创新,包括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开拓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以科技为主导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实践证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成功之路。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争生存,求发展。企业竞争首先是产品适销对路,质量要高,成本要低,服务要好,即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经营企业。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在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组织等方面实现创新;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广大职工要全面提高素质,包括思想理念、技术能力、道德素质以及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力等。
二、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
科学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达85%;在我国的经济发达省、市,如广东省的深圳市,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5%;在现代工业园,如苏州现代工业园,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0%;实践表明,现代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主要推动力。企业要抓好五个环节,实现科技创新:一是增加科技投入,每年投入经费不少于企业销售收入的5%;二是要引聘、培养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企业是高科技人才成就和创造的,没有高科技人才,就没有高科技的企业;三是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目标,主要是开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努力创建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重奖有特别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五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使传统产业上一个新台阶,提到一个新水平。
三、树立资本经营理念
所谓资本经营,是指把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本,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变为可以流动、可以交易的价值资本,通过重新优化配置进行有效运营,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
资本经营的最大特征就是资本流动性,资本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实现增值。资本流动的原则是指把企业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作为可流动的经济资源,实行动态整合的营运。通过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改进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利润,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资本的增值积累。通过资本活动,实现横向经济联合,发挥资本联合的优势,扩大生产能力,产生新的生产力,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资本经营不仅要充分利用自有资本,而且要尽可能多地支配和使用社会资源。所以,除了管好用好自有资本,企业还必须善于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或其他方式扩大利用资本的份额。如果是上市公司,可以发行股票、配股等方式,扩大吸收社会资本,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也可以用横向兼并办法,实行规模经济。上市公司在高成长期间,应当通过对企业内外的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达到资本扩张的目标。上市公司对其他企业进行部分的股权收购或整体兼并,以达到同行业内提高竞争力和在某类产品上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企业兼并是实现规模扩张的好办法。兼并要坚持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为原则,防止为兼并而兼并。不断进行资产优质化,不断剥离和淘汰不良资产,注入优良资产,加强劳动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坚持自主经营的基础上,拓宽投资渠道,把资金投到那些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产品领域,积极开发高附加值和拥有独特技术的产业。
四、树立风险危机经营理念
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 篇8
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文明史。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社会经济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社会交通由人力车、马车到火车、汽车、飞机;企业管理从泰勒时代把人当作机器一样对待, 到现代企业管理的“以人为本”, 都是不断创新, 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 企业要持续发展, 必须立足创新, 包括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开拓创新为动力, 走出一条以科技为主导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实践证明,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 求发展。企业竞争首先是产品适销对路, 质量要高, 成本要低, 服务要好, 即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经营企业。要达到这些要求, 就要在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组织等方面实现创新。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广大职工要全面提高素质, 包括思想观念、技术业务、道德素质以及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力等。
二、紧紧抓住依靠科技进步的关键性因素
科学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发达国家, 如美国, 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达85%;在我国的经济发达省、市, 如广东省的深圳市,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5%;在现代工业园, 如苏州现代工业园,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0%。实践表明, 现代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主要推动力。企业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实现科技创新:一是增加科技投入, 每年投入经费不少于整个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的5%;二是要引聘、培养高科技人才。事业是人创造的, 没有创新型人才, 就没有创新型的事业;三是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目标, 主要是开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 努力创建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 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重奖有特别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五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 使传统产业上一个新台阶, 提高一个新水平。
三、确立资本经营理念
所谓资本经营, 是指把公司所拥有的各种资本, 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变为可以流动、可以交易的价值资本, 通过重新优化配置进行有效运营, 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
资本经营的最大特征就是资本流动性。资本只有在流动中才会实现增值。资本流动的原则就是指把企业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作为可流动的经济资源, 实行动态整合的营运。通过改善企业生产经营, 改进技术, 提高经济效益, 创造更多的利润, 扩大生产规模, 实现资本的内部积累。通过资本活动, 实现横向经济联合, 发挥资本联合的优势, 扩大生产能力, 产生的新生产力, 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资本经营不仅要充分利用自有资本, 而且要尽可能多地支配和使用社会资源。所以, 除了管好用好自有资本, 企业还必须善于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或其他方式扩大利用资本的份额。如果是上市公司, 可以发行股票、配股等方式, 扩大吸收社会资本, 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也可以用横向兼并办法, 实现规模经济。上市公司在高成长期间, 应当通过对企业内外的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达到资本扩张的目的。上市公司对其他企业进行部分的股权收购或整体兼并, 以达到同行业内提高竞争力和在某类产品上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 企业兼并是实现规模扩张的好办法。兼并要坚持优势互补, 增强竞争力为原则, 防止为兼并而兼并。不断进行资产优质化。不断地进行剥离和淘汰不良资产和注入优良资产, 加强劳动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坚持主营的基础上, 拓宽投资渠道, 把资金投到那些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产品领域, 积极开发高附加值和拥有独特技术的产品。
四、树立风险危机经营理念
现代经济是有风险的市场经济, 现代企业必须走向市场, 适应市场, 积极参于市场竞争, 更要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的强大挑战。因此, 企业经营具有风险性。目前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企业的兼并重组, 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加上高新技术是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产业, 失败率高达70%, 所以说, 现代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其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 企业必须增强危机感, 确立风险经营理念。目前, 我国的产品品种、质量、工艺、成本、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与世界水平有很大差距, 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从领导到广大职工都应树立风险经营理念,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群策群力, 战胜困难、转危为安, 求得生存和发展。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 企业必须树立现代管理新理念, 包括创新发展理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 资本经营理念、风险危机管理理念等, 只有树立新理念, 才能开创新局面, 取得新业绩, 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试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完善 篇9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和国内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国内企业必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 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严峻形势。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势态下, 国内企业应该在强化自身管理上下功夫, 发现自身管理理念上的部分不足,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并以此指导和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之中。
2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现状及相应措施
2.1 经营战略残缺
谁拥有战略, 谁就拥有未来的市场。在日本企业界的调查中, 90%以上的日本企业家认为:“最占时间、最为重要、最为困难的事, 就是制定战略规划。”
经营战略又称“经营单位战略”。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 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 是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 同时又是制定规划的基础。更具体地说, 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 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 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 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 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从其制定要求看, 经营战略就是用机会和威胁评价现在与未来的环境, 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 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长远目标, 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企业经营战略的主要作用是: (1) 通过制定经营战略, 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调查分析, 明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 对于企业增强自身经营实力有了明确的方向; (2) 企业有了经营战略, 就有了经营发展的总纲, 发挥企业的整体效益, 有利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3) 便于国家和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指导, 有利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4) 有利于全面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事实上, 任何一个企业战略目标的确立与实现, 都不能离开企业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其所承担的使命。企业战略目标的确立和实现需要把握两个关键和一个明确:一个关键是对环境信息的充分掌握, 另一个关键是用正确的方法和思路来整合有关信息并得出相应的论断、决策和行动方法, 以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一个明确则是企业战略目标一定要能很好地回答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等问题, 并且明确地指出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 特别是对于正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企业, 提出符合企业自身状况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是企业统一思想、提高企业凝聚力的有力手段, 更是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的当务之急。
一个科学的战略规划必须能够反应“战略四步曲”, 即我在哪里、我将往何方、我如何去、如何走好。而目前我国不少企业所制订的“战略思路”在这方面常常是内容不足过程残缺, 由于实务的需要他们聚焦精力于“如何去”的问题, 对其他方面都不甚清楚, 这种偏重于行动的思考而不是偏重于过程的思考不仅使得战略毫无亮点, 而且定向思维会导致其他可能存在的优秀战略得不到采纳。
基于此, 我国的现代企业应对企业经营战略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并从以下几方面树立并做好企业经营战略: (1) 建立专门机构, 进行市场调研和行业分析, 确立本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在国内外同行业领域内所处的经济地位, 现有的主要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对企业现有经营项目和主要产品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做出分析与评价, 对企业现实的经营环境及可能的选择做出分析和判断。 (2) 通过对多种不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提出企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和战略产品, 提出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战略方针, 提出可供选择的主要投资项目、发展目标和重大经济指标。 (3) 提出实现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应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人才战略、分配方式、科技政策等。 (4) 提出和制订基本的经济发展目标和重大经济指标, 包括成长性目标、收益性目标、有效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和指标分解到各所属企业和集团的各职能部门。
2.2 对“核心竞争力”认识模糊
“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90年, 著名管理专家C.K.Prahalad和Gary Hamel在他们所著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 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他们认为, 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 竞争加剧, 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 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和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 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 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然而它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条件加以支持, 核心竞争力将一无是处, 毫无价值。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如今人们又把核心竞争力的外延拓展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包括各个职能系统,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主要局限在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上。
核心竞争力首先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 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服务效率, 增加顾客的效用, 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索尼公司的核心能力是“迷你化”, 它给顾客的核心利益是好携带;联邦快递的核心能力是极高水准的后勤管理, 它给顾客的核心利益是即时运送。
其次, 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 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 也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 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
最后, 核心竞争力还具有延展性, 能够同时应用于多个不同的任务, 使企业能在较大范围内满足顾客的需要。如佳能公司利用其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微处理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成功地进入了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照相机、扫描仪以及传真机等二十多个产品领域;本田公司的核心专长是引擎设计和制造, 这支撑了小汽车、摩托车、割草机和方程式赛车的制造。
核心竞争力不仅可以表现在技术上, 还可以表现在生产经营、营销和财务上。如苹果电脑的产品设计创新能力, 它首开使用鼠标操作电脑的先河, 它的麦金托电脑可看可感的设计, 极大地促进了个人和家庭电脑市场的发展;宝洁、百事可乐优秀的品牌管理及促销能力;丰田的精益生产能力等。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独特的能力, 使公司取得了成功。
遗憾的是, 我国部分企业在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方面表现得非常盲目并在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上仍有很多模糊的观念: (1) 竞争力等于核心竞争力。任何企业, 相对来讲都有竞争力, 但绝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有独特性, 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 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 其他竞争对手很难复制。核心竞争力的锻造对一个试图做大做强的企业来讲, 好比它的生命。没有竞争力的锻造, 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锻造, 一个企业不可能有生命力, 不可能有将来, 不可能有客观的市场表现, 不可能有丰厚的市场利润。 (2) 认为拥有核心业务就有核心竞争力。拥有核心业务并不等于自然有了核心竞争力。公司集中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 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管理、技术、产品、销售和服务等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这些差异时, 企业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和方法。这些“异质性 (差异性) ”决定了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 只是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 (3) 没有核心技术, 就认为没有核心竞争力。戴尔 (Dell) 公司没有个人电脑的核心技术, 但并不妨碍它成为行业翘楚, 因为戴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针对以上情况, 我国的现代企业应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概念上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要想真正营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唯一的办法就是综合分析、正确判断企业的各方条件, 寻找自己的长处, 从生产管理、质量、规模、销售模式、渠道、售后服务、品牌认知、价格、人才等各方面入手, 以优势领域为突破点, 对传统的优势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聘用优秀的管理者和员工, 坚持技术创新, 走信息化之路, 加强营销知识积累, 营造企业文化等等, 只有做好其中一项或多项工作, 并扬优成势, 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3 企业文化没有个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 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上讲,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 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 逐步形成的, 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我们现在主要是从狭义的层面强调文化。
目前在我国, 企业文化漫天喊, 但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国的企业界, 真正优良、有其个性色彩的企业文化非常少。往往表现在: (1) 没有将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领导重视不够; (2) 将企业文化工作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 认为企业文化工作就是协助所在单位党组织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3) 将企业文化建设混同于精神文明建设, 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活动、树典型、唱赞歌; (4) 将企业文化混同于员工娱乐文化, 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组织员工开展业余文化生活; (5) 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多没有科学具体的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 (6)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只注重表层硬文化建设, 一味在视觉识别上做文章, 而对流程再造、制度建设、育人和领导力水平的提高等高层次文化重视较少; (7) 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 缺少企业特色、缺乏自身个性, 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 陷入低水平重复怪圈。
所以, 中国企业应当逐步树立企业文化建设理念, 但不能操之过急, 更不能“米不够水来凑”, 而应该以非常严肃的态度来建设自家的企业文化。从共同价值观念的培育、企业精神的构塑、经营哲学的确立和企业形象设计等多方面入手, 多角度全方位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3 结束语
现代工业企业规划设计理念 篇10
1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21世纪,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成为全球关注的主题之一,而创造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的空间,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环境的关键。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水、土壤、植物是生命之友,也是环境创造永恒的主题。由于是工业企业景观绿化,需要干净清爽的环境。设计时应充分发挥现有用地面积的最大生态效益,努力营造“淡雅素净、格调高雅”的生态效果。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构造工业企业的整体美。
2 规划设计目标
(1)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各园林小品的合理布置,使之与整个城市的大环境相协调,营造出自然优美的景色。
(2)创造出丰富有序的园林空间,为人们营造一个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轻松、优美、舒适、风景如画的工作环境,使人身在其中如处画中。
(3)通过提高绿化质量使工业企业上档次,上品味。
3 规划设计特色
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功能和作用,设计应注重以人为本,既要体现庄重、严谨;又要充满活力,生机勃勃;也要与企业所在城市的绿化规划及周边的环境协调;还要体现出地方文化特色。因而,其设计风格的前瞻性和其融会文化的深邃性是同等重要和不容忽视的,所以在设计中,结合企业所处的实际地理位置,充分利用现有环境条件的有利因素,将多种园林景观要素综合考虑,以人为本,寻求人的活动与空间形态的和谐关系。
4 规划设计原则
与规划的目标相对应,力求达到文化、景观、生态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强调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统一和谐,强调人的游憩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这些都构成了设计的基本原则。
4.1 应有自己的风格
(1)因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以及防水、防爆、通风、采光等要求,形成其特有的建筑物的外形及色彩,从而形成其特有的空间和别具一格的工业景观。
(2)应根据本企业的规模,所处的环境,庭园使用的对象,布置的风格和意境,表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体现出当代工人阶级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高尚情操,衬托出厂区的敞朗、整齐、宏伟,使厂容厂貌面目一新,格调高雅。
(3)要优先发展垂直绿化,多布置藤蔓植物。
4.2 充分体现为生产服务和为工人服务
要把生产区作为搞好工厂绿化的重点之一,从树种选择、园林布置的形式到栽植管理上多下功夫,充分发挥绿化的作用。
4.3 合理布局,联成系统
要将园林绿化纳入工厂总平面布置中,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自成系统的绿化布局,从厂前区到生产区,从作业场到库房堆场,到处是绿树、青草、鲜花、充分发挥绿地的卫生防护美化环境的作用,使工厂掩映于绿茵之中。
4.4 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地率
厂区绿化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绿化的功能。要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增加绿地面积,以提高绿地率、绿视率。
5 种植分析
工业企业的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多种品种配合与多种栽植方式的协调,使四季均有相宜的景色,创建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四季有景、常年有绿的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出优美宜人的休闲环境。
6 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分析
工业企业设计本着“绿色、交流、生态、人性”的理念,创造绿意的交流空间,把景观环境形成一个能够自然“呼吸”的人性化交流场所。通过自然条件的改善,人文环境的设立以及绿化空间的形成等多元素交织和介入,实现绿色自然的工作环境,构建出一个意趣生动,内蕴丰富的人与自然及文化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及休憩场所,让员工有家园的归属感,从中感受到美好环境所给人带来的那份秀美。使之能平静浮躁的心灵,陶冶个人的情操。
6.1 厂前区的绿化
厂前区的绿化布置应考虑到建筑的平面布置,主体建筑的立面、色彩、风格与城市道路的关系等,多数采用规则式和混合式相结合的布局。
厂门的绿化要方便交通,与建筑的形体、色彩相协调,与街道绿化相呼应,在厂门口形成绿树成荫,多姿多彩的景象。厂门到办公大楼间的道路、广场上,可布置花坛、喷泉,体现本厂特点的雕塑等;林荫大道上选用冠大荫浓、生长快、耐修剪的乔木作遮荫树,或植以树姿雄伟的常绿乔木,再配植修剪整齐的常绿灌木,以及色彩鲜艳的花灌木、宿根花卉,给人以整齐美观、明快开朗的印象。
建筑周围的绿化应注意厂前区空间处理上的艺术效果,入口处的布置要富于装饰性和观赏性。在建筑墙体与绿地之间不要忽视基础栽植的作用,建筑的南侧栽植乔木要不能影响采光通风,栽植灌木宜低于窗口,以免遮挡视线。东西两侧宜植落叶乔木,以防东西晒。
厂前区绿化为使冬季仍不失其良好的绿化效果,常绿树一般占二分之一左右。
6.2 办公区绿化
办公区一般处在厂区的上风位置,其绿化规划一般采用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布局,可设计花坛、喷泉水池、假山叠石等。远离大楼的地方则可根据地形变化采用自然式布局,栽植观赏花木,铺设草坪。
6.3 生产区的绿化
该区域是厂区绿化的重点部位。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强及吸附作用、隔音效果较好的树种。根据生产区车间的生产特点不同,室外绿化配置也有所不同:化工车间,宜种植抗性强、生长快、低矮的树木;高温车间,宜选择高大的阔叶乔木及色浓味香的花灌木;噪声强烈的车间,宜选择枝叶茂密、树冠矮、分枝点低的乔灌木,密集栽植形成隔音带;食品、光学、精密仪器制造车间,宜选择无飞絮、无花粉、落叶整齐的树种,同时注意低矮的地被和草坪的应用,以起到固土、防止扬尘的作用。
6.4 仓库区域绿化
宜选择树干通直、分枝点高的树种,稀疏栽植乔木为主,以保证各种运输车辆行驶畅通。
7 结束语
工业企业绿化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发挥景观效益。它通过景观的改变从改善人体心理机能和精神状态上服务人类。绿化为员工提供户外休息娱乐的场地,还可以在外观上美化厂房,使枯燥的厂房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通过绿色空间这一自然纽带把工厂各功能区联系成统一的整体,使工厂环境美观、舒适、安全。工业企业绿地所发挥的经济效益是经过间接的渠道实现的,绿化美化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能直接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益。此外,良好的环境还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和知名度,增强职工自信心和荣誉感,增加企业凝聚力。因此,在规划设计工业企业时,应在深入分析主体的基础上,挖掘现代工业企业的文化内涵,使其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以绿为主,注重植物造景,创造功能合理、景观优美、时代感强的现代生态型园林工业企业,充分展示一个开放、进取的现代化工业企业的风貌。
摘要:工业企业景观在功能、性质以及场地特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设计必须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来进行布局谋篇,同时兼顾经济性的原则。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篇11
关键词:现代化管理理念;高校;教务管理
高校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序、高效的教务管理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教务管理是纷繁复杂的、实实在在的事务性工作,涉及面很广。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式管理方式以及高层观念上对教务管理工作的忽视,加上部分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墨守成规,使得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对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因此,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全面提升高校教务管理水平。
一、高校教务管理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理念过于机械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完善
传统教务管理理念认为,教务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事务性重复工作,各个教学教务管理分块内容的总和就是教务管理的所有内容,这是狭隘而机械化的。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规模扩展,使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复杂度增加。同时,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以精简机构、减员增效为趋势,迫使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缩编。高校教务管理压力增大,师生满意度下降。如何以管理人员为本,更好地构建教务管理人员的硬件工作环境,值得进一步探讨。
2.组织结构设置过于职能化,两级管理责权利不相当
現有高校教务管理的金字塔式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形成了职能型的管理模式。职能型管理模式中,流程的整体性被相关职能部门分解,不同职能部门出现职能重叠、职能空缺,缺少共同目标,导致工作目标不一致的现象,这导致业务成本提高、信息流通不顺畅。学校教务部门往往处于控制、协调性的工作中。
3.管理人员不稳定,教务管理队伍建设薄弱
在高校中,教务管理人员普遍被定位为行政管理人员,因此高校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晋升几率、薪酬定位等方面相对于教师、辅导员来说要低很多。高校认为教务管理就是事务管理,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素质要求不高,人员的专业、学历结构不均衡,往往将教务管理岗位作为解决引进人才配偶安置问题的岗位。以上原因就导致教务管理工作“低人一等”的现象。这种意识上的偏差,使得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大、积极性低、流动性大,教务管理队伍不稳定。
4.信息化理念存在偏差,信息化程度急待提升
高校扩招、学分制给高校教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对高校教务管理进行有效、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建设。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在我国起步较晚,其理论体系不健全,建设经费短缺,机构设置不完备是阻碍其快速发展的主因。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购买了软件供应商的教学教务管理软件。虽然高校教学工作实施过程相似,但由于学校定位、培养方案不同,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个性化差别,目前的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的基本功能,但不能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因此,信息化建设在教务管理中应该持续有效地进行。
二、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改进教务管理工作的方法
1.明确教务管理的目标,安排好工作任务
把主要任务划分成可操作的小部分,明确岗位职责,激发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在教务管理中要尽量简化审批的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能力、服务水平、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2.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自我更新水平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其中还涉及很多的法规和条款,并蕴含着内在的教学管理规律,所以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准确把握政策、法规的实质,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校要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要积极利用校园文化感染每个管理人员,强化其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促使其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要更新思想,勇于采用新的方法,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3.整合有价值的资源,集中建设信息服务中心,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高校要根据具体的任务来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弥补各院系之间的信息和资源拥有状况不均等的缺陷。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教务系统进行教学管理方面的有效沟通,促进合作共事,便于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同时,通过教务系统可以实现对教务管理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使高校教学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也提高了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总之,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教务管理工作,加强教务管理队伍建设,重视和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改进教务管理制度,使其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科学的管理模式,使高校教务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高效化,以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忠萍.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J].松辽学刊,2000(5):93-96.
[2]徐艳.激励机制和高校教务管理的结合[J].科技资讯,2014(16):196-198.
强化施工设备的现代管理理念 篇12
一、培养任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现代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和科学管理的特点之一, 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论解决管理工作中人的问题, 采取措施以协调组织目的和个人目标, 激发人的内在动力, 并重视各级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其工作技能,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展等。
企业实施的现代管理, 对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从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到管理人才都必须适应现代管理的目标, 尤其在管理人才的任用和培养上更必须高标准, 严要求, 不拘一格, 大胆提拔和任用优秀的管理人才, 既防止用人上的“高消费”, 又要注意吸纳和储备高素质人才, 以适应企业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手段, 借以提升企业现代化水平和人才的档次, 积蓄企业发展后劲。
二、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
所谓设备的经济管理, 概括地讲就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 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 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更好地发挥工程建设机械的效能。与此同时, 还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通过发挥设备的技术及经济性能,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设备的前期管理重在提高设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凡设备大修、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 必须进行方案论证和经济效果评价, 对投资回收期较短, 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优先考虑。
(2) 应用设备周期费用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和延长设备的经济寿命。设备周期费用是指设备一生的总费用, 即购置费和维修费二者之和。购置费用低的设备, 其使用费不一定低。所以考虑设备费用时, 应以寿命周期费用为基础, 而不是以出厂价格为基础。
(3) 开展成本分析, 降低维修费用。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 把维修费用分解至各个车间, 厂每半月召开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 核算和分析费用的使用和支出情况, 对当月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对超支者实行月考核制度。
(4) 加强全面经济核算, 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全面核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 通过认真调查与系统分析, 科学制定设备管理全面核算计划, 将费用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降低成本。
三、加强教育培养, 造就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首先要抓好管理人员的选配和培养, 通过培训、自学及函授等形式, 提高他们的素质, 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依法管理能力, 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实施有效管理的专业管理人员。其次要抓好操作人员的教育训练, 结合本单位实际, 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定时辅导与集中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分层次地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 积极开展评先创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 多手段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 对于未按规定使用、维护设备的要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对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管理规程、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真正把机械设备管好、用好、修好, 确保生产的安全、高效、低耗。最后是要抓好维修队伍的建设, 通过单位自培、引进中等专业人才等办法, 提高国营建筑企业的维修技术力量, 通过较好的维护保养作业, 充分发挥老旧设备的效能。
四、规范租赁市场, 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推荐阅读: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研究06-2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10-12
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07-15
管理现代管理理念08-17
现代化管理理念05-17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理念的影响08-27
现代企业管理11-05
新疆现代企业10-14
现代水泥企业10-18
现代商业企业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