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管理理念

2024-05-17

现代化管理理念(精选12篇)

现代化管理理念 篇1

在如今的现代化高校里, 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工作理念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对于维续基本教学秩序、运行基础教育程序、培养高质量人才起到了深远影响。随着高校的教学改革, 目前高效的主要责任就是怎样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进而使高校教育得到质的飞跃。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工作, 因此, 必须更新理念, 创新制度, 从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与效率。

一、以科学性为主要前提规划管理制度

1. 科学合理的教学制度。

教学制度是管理工作的明文体现, 一份详尽的规划蓝图, 充分表现了人才培养的路线及最终奋斗目标。展现了各种课程的存在方式, 其中包括课程与课程之间的主次关系与时间分配, 包括各种科目的名称、顺序和时长, 有序地规划出学习和假期的时间调配问题。在注重必修课的同时, 也要处理好选修课、实践课等其他课程的时间和侧重点, 协调好主课与副课之间的关系, 做到“侧重基础、重视专业、培养兴趣、全面发展”, 以科学合理的教学制度, 培养基础知识强硬、课外知识丰富的高素质人才。

2. 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是学校、老师、学生落实学习活动的具体表现, 切实遵循教学大纲, 以教务规划为依据, 形成一套有序的管理制度, 将加大教学力度、保障教学品质作为首要任务。课程安排集合时间、空间、人员为一体, 强度大, 需要三者之间的默契配合, 正视课程的工作安排, 利用有限的时间、空间、精力、财物等资源, 尽可能地使学生学到无限的知识, 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无形财富。如何使各个方面协调运转, 达到最终的理想的教学目的, 已经成为教组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合理的课程编排, 能够从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集学习与娱乐于一身, 为现代化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添加无穷的正能量。

二、部门各司其职共创管理体制

1. 全体参与, 明确责任。

由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繁重, 责任大, 涉及领域十分广范, 所以需要全校参与, 让所有教务人员、莘莘学子都参与进来, 接受上级领导和家长的监测, 如实管理。学校教务人员要从大局考虑, 摒弃从个人角度出发的思想, 将管理工作看作是整体性、系统性的管理, 加强母系统与子系统的统一性;增强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 使二者稳定、有序、协调, 确保信息的统一性、准确性、实效性。明确教务处各部门的职责权限, 禁止出现推脱的不良言行, 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管理制度的有效实行。

2. 紧抓考试, 全面分析。

考试既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方法, 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既能表现出师生之间的互动成效, 也能搜查、筛选出各自的缺点、不足, 考试成绩能够很客观地反映出教学成果和学生的上课效率。考风关乎一个学校的名誉, 抓好考试这一环节, 从其成绩总结出经验与不足, 可以为高校管理工作制定客观、可行的合理教学策略。 (1) 严格监管考试过程, 为判卷老师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要求做到公平、公正,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2) 加大考场管理力度, 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考试, 切实做到视考试为检验学习成果的方法。 (3) 对于屡教不改者, 不姑息养奸, 要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对仍抱有作弊幻想的学生, 要悉心教育开导, 让其摆正心态, 实行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

三、运用高科技提升效率

1. 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高效率、高科技网络管理系统, 将学校管理工作向网络现代化逐步迈进。将教务新制度、课程编排、学生学籍等文字性文件利用网络便捷方式进行输入、查找和管理, 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便于管理, 使得学校整体规划具有条理性和完整性。与此同时, 学校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改进学校硬件设施的系统, 将优质的网络服务更好地运用到教学管理工作中。

2. 重视学籍, 加大管理力度。

作为高效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学籍是学校领导成员以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法规、准则为准,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指定的一系列章程制度, 对正常教学体系的实现运行、端正学生作风及校风的沿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高效率的现代化管理工具, 运用专用方法对学生学籍实行严格管理、审批, 强化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与业务素质, 对学生档案实行高密度管理, 形成一套完整的人员信息体系。

总之, 现代化的高效教学管理工作的探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拥有集高素质和勇于创新为一体的领导班子, 在当今社会是十分急需的。由于理论规定和实际行动的差距, 高校急需注入新鲜血脉为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保障亮起引路之光, 进而增强社会高校之间的竞争力, 达到互相进步的目的。

摘要: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紧紧牵绊着现代化高等学校的管理制度, 这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学工作的优质理念为教学秩序的稳定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高品质人才的有力途径, 现代化高校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树立带有时代特色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现代化高校,管理工作,理念特征

参考文献

[1]王江涤.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0 (01) .148

[2]蒋述东.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创新——以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教学质量管理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 (03) .47

现代化管理理念 篇2

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俗话说:“立规矩,成方圆”,好的制度让人行为规范,内部运作规程化,通过执行实现内化人的品德,外化为行为习惯,形成学校的优良风尚精神,积淀成为学校的制度文化。

多年来,我们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全面执行党和国家以及省、市、县、局各项法规制度,加强校务公开,完善民主管理,执行决策程序,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和办学思想的贯彻落实,提高了学校决策的科学性,提升了领导班子的学习力、决策力、合作力、执行力和创造力。

我们在实施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制度程序要规范。

在学校一些重大制度制订之前,一定要集思广益,征求教职员工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然后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大家充分讨论,再由学校根据讨论结果,对制度进行修改、调整、力求科学、合理、公平。最后再通过教职员工会审议、通过。

2、制度的内容要具体合理。

对于学校制度的具体内容一定要仔细斟酌,做到“合情合理”,体现“刚性”制度的“人文”关怀,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例如我们原来教职工绩效考评细则中关于请假我们规定凡请假超过两周,本人在本不能评为先进工作者。但在实施执行中遇到了六年级一名教师平时工作踏实认真,好钻研,业务能力强,能为人师表,教学效果很好,就是因做手术请假超过两周而不能评为先进工作者。这个事例给我们一个现实的警示,难道生病与评优之间有因果关系吗,这是多么可笑。随即我们对该制度重新进行修改完善。

3、执行落实要公平。

制度制订好后就要执行。在制度的执行上我们既严格又“谨慎”,切实做到一视同仁,力求公平、公正。以前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一般是重视教学、安全工作,在这两方面条条框框细而又细,检查次数与处理力度明显多而重,记录也很详细,而对学校后勤工作检查不细,处理不严,使一些教职员工产生了对立情绪,从而对学校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像这样,学校工作分工不同,同类考核,具体内容不同,如果在执行中有软硬之分,必然带来的结果是片面和错误的。因此我们对此立即进行了纠正。

在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上下大功夫,动真的来实的,也回赠给我们丰厚的收获,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秩序有了很大改善,师生精神风貌昂扬向上,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步提升,以六年级为例:2010年六年级年段把关综合成绩为全县17名,2011年上升为16名,2012年上升为13名,今年根据学生和任课教师评估,成绩也比较好。

今后,我们将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众多方面,要建立与新课程相应的人事、教学等校本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使学校管理更有序,系统、科学,使教育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

车 坞 学 区

现代化管理理念 篇3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教学活动都是通过校级、院系级教学管理组织推进实施,教学管理组织的水平反映整个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色的实现能力,直接影响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学水平。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面临观念、体制、规模、服务对象的新变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成为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保障。

二、教学管理面临的新变化

(一)管理理念的更新

很久以来,人们对教学管理在认识上普遍存在误区。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与科学性两个方面:一是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高校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学管理处于辅助地位。而事实上,许多著名大学发展的历程证明,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大师,更应有一流管理。二是忽视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认为教学管理是纯粹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殊不知教学管理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要遵循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要以科学的态度分析研究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深入了解学校管理的历史背景及现有条件,分析投资效益;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来管理教学工作,是一门高等教育的应用学科。

(二)管理体制的变革

我国“高教法”规定的现行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国家是学校的主权人,学校党委被授予领导学校,把握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法令、法规,保持学校稳定,管理和选拔校内领导干部等,同时支持校长依法行政。教授通过各种委员会、领导小组在校内学术问题、规划、发展等许多问题发挥作用,教工则通过教代会、工会对学校发展和管理上享有审议权、监督权或部分决议权,是一种特殊的“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使高等学校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实体,高校需要不断分析,了解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自主地制定办学目标,在竞争中找准自己定位,寻求自己发展机遇。高校必须改革计划经济时期教学管理体制,追求教学质量提高,关注社会经济效益,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相结合的“中国式”教学管理制度。

(三)管理对象的变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与家长为高等教育付费,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以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一种享受服务和提供服务的关系。这使学生在与学校的关系中变得更主动,出现了学生选择学校,要求学校的管理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另外,随着我国人才流动机制的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另一个对象教师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各高校间的“人才战”就是充分的证明。教学管理工作如何面对教学管理对象的变化及时调整,更好地让教学管理工作导向教学、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必然要面对的新课题。

四、发展高校组织的管理能力

美国学者艾利森指出:“在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有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现实中,不难发现学校顶层设计本身制定得很好,但宣传不够、组织与安排不精心、配套资源不充足、无适当的监督,都无法保证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教学管理组织不仅为学校顶层设计提供依据,还承担着设计方案的实施重任。面对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规模、管理对象发生明显变化的高等教育,在发展高校组织教学管理能力时,注重将个人力量转化为组织力量,形成整体协调的管理效力同时,要摆正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个人、组织管理能力协同发展

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取决于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学校各级组织的管理水平也将直接影响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学管理的发展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组织问题;个人的管理水平与组织的专业化管理水平是相互作用的,组织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个人的专业化水平。高校管理组织不仅要管理别人,还要致力于自身的发展,精心打造能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现代化学校。组织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学习能力和管理知识经验的生产与共享。(1)建立管理知识与信息的生产与共享机制。教学管理知识库是学校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工程。教学管理知识库产生于从事教学管理的每一位人员。校长或教学委员会的会议记录,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学生的座谈会记录,学生实践教学记录,奖学金的评定办法等,都是教学管理知识库的内容。而一旦形成学校管理知识的生产、储存与共享的机制,学校的管理就有了实际支撑。在形成的过程中,创建管理组织信息平台,增加信息合作与共享,实现管理信息的传承。(2)加强组织对已有管理能力的继承。教学管理是将教学工作各环节连接起来锁链。学校的长期发展,在日常教学运行过程中自行生成、形成、储存了组织管理能力,这也是学校发展的实际支撑。现行教学管理人员更换很频繁,换人时只重视是否能够完成新任务,常忽略管理经验的延续性。组织管理能力的继承将避免重复实践,跳跃性大,随意性大,促使工作迅速展开,管理者与被管理都尽快适应,少走弯路,尽快投入改革创新管理上,发挥效能。

(二)提高管理专业化与科学化水平

首先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办法,确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校、院两级管理组织分工合作,学校管理层面则主要强化目标管理,配套责任考核,主要进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施、教学评价等目标管理,发挥宏观调控、科学决策、监督指导作用,实现高效、优质、有序的教学管理目标。

其次,高校的教学管理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它还承担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学术性管理职能。作为管理职能部门应当树立管理不仅是服务,“管理是科学、管理体制出效益,管理是生产力”的理念,加强管理的专业化与科学化。

(三)重视质量管理的局部与整体效应

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认为,质量产生于过程,过程决定质量,强调通过抓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从过程上对质量进行管理。实践证明,质量形成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和偏差,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只有保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达到标准,才能确保最终的结果达到质量标准。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要保证其质量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样必须对整个行为过程加以保证。

(四)加强信息网络化教学管理与现代技术的应用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将面临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学校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竞争力关键的因素。国外一流大学往往也有着一流的网络化教学管理,我们必须自觉形成与互联网一致的网络意识,努力去形成一个所有资源无缝集成,低成本运行、个性化服务和及时反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及时共享与更新,最终促使学校由传统管理型向公开服务型转变。教学管理信息网络化在向服务对象提供信息资源的同时,各级教学管理政策、管理方法、管理人员行为等也将纳入到管理网络系统中,该动态管理系统一旦运行,各管理组织与人员将受到学校内外各类人员的推动,信息网络化将使教学管理由控制向服务、由单向指挥向双向互动、由制定规则向协调关系转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享受对方提供的服务中形成促进与监督的作用。

四、结语

中国香港某些大学能够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其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发展现代高校组织管理能力,创建一套完整高效人才培养体系,为人才成长与科研成果培育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希望这些成功的经验能够给予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发展内地高校组织管理能力一些启迪。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教务处)

参考文献:

[1]潘维真.创新管理理念建立现代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6(07):88-89.

[2]汪家惠,郑秀英,张进明等.以人为本建设学习型教学管理队伍[J].教学管理,2005(6):45-46.

[3]傅定涛,胡弼成.论大学教学质量的基本特点[J]集美大学学报。2005,6(2).

中国和加拿大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比较研究

?笏 龚玉平

一、加拿大对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

加拿大的法律制度主要以判例法为基础的普通法系,但魁北克省的私法在不少方面是以欧洲大陆法系为基础的。{1}但是加拿大或是魁北克省都未曾颁布过专门处理商业秘密的成文法。当魁北克省出现了“民法”问题时,不能使用衡平法或是不成文法。实际上,正如后文所见,衡平法与不成文法中的条例经常被民法所引用,法庭通常是试图在民法典中寻找相似的法规以便可以使用特殊的不成文法法规。显然,民法典本身并不是专门处理商业秘密。与商业秘密和保密协议相关的法律完全是由法官制定的。

在魁北克省与商业秘密相关的案件是根据民法来裁决的。在没有禁止透露和使用商业秘密或机密信息的书面契约时,便可运用民法典中的1024,1053,1065及1984条进行裁决。其内容如下:

1024条:合同不仅对合同中所申明的内容有法律约束,并且从法规、法律上来看,履行合同时所产生的结果也具有法律约束力。

1053条:任何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人都要对因自己的过错而对别人造成的损失负法律责任。不论这种错误是由于独断、不慎、疏忽,还是因缺乏技术而造成。

1065条:法律表明债务人在单方面毁约时有责任赔偿损失。而债权人在情况允许时可以要求执行该法令,并且有权在债务人承担开销的情况下执行该法令,他还有权取消赋予债务人义务的合同,这些都是根据法典中所包含的特殊法规或根据其本人对损失的声明来决定的。

1484条:以下人无论是在其本人或其他团体介入时都不能成为买方,也就是说:

该财产的指定监护人或管理者,除非有法律授权,否则就不能成为买方。

担任销售该财产的代理人不能购买该财产。

负责管理该财产的管理人或受托管理人,不论他是公共团体还是个人都不能购买该财产。

通过其所在部门销售的国有财产的官员不能购买该财产。

该条中所宣布的无权购买的人不能由买方来决定,该条只倾向于对财产所有者和对所售财产有兴趣的人。

依据以上规定,原告可以获得以下方式的保护:

(一)赔偿

基于民法典1053款和1056款,在魁北克省当出现非法使用商业秘密或机密信息时通常要索赔,主要有以下几种:

-永久禁令

-损失

-交出所有包含机密信息的文件

-在魁北克省法庭没有追索权

(二)书面程序

在魁北克省并没有法规指出原告需要怎样以书面的形式描绘出机密信息或商业秘密。根据民事诉讼法典,要申请对信息的保护必须包括以下几点:

1、申明原告用由该商业秘密或机密信息,并且陈述为什么它可以成为商业信息。

2、解释被告得知该信息的环境,并且解释被告如何非法使用了该信息。

3、索取赔偿

在上述情况下,法院有权将所有的辩护和与机密信息相关的发现密封起来,作为机密保护。这种解决办法虽然远不完美,但是可以给原告的财产以最小程度的保护。

除此之外,加拿大刑法对商业秘密也有相关的规定,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基于加拿大刑法,加拿大高级法院认为获取保密情报不能出于控诉偷窃的目的,也就是说复杂难缠的机密情报并非达到刑法目的的合法“所有物”。最高法院做此决定一部分原因是,在这样的案件中受害人保留有他的信息的使用和所有权,只是信息已不具有机密性。但是,法院保留了这样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如果受害人在经济利益上蒙受损失时,这种对信息的非法使用就构成了欺诈。在加拿大刑法增加的有关商业秘密保护条款草案中第301届第3条第(1)款规定如下:任何人欺诈性的违反合法权利获取、披露、使用他人商业秘密,未经他人同意而企图剥夺他人

(1)对商业秘密的控制,或

(2)与商业秘密相联系的经济优势

为应公诉的犯罪处以十年徒刑,或以简易审判处罚。{2}

二、中国关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

我国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起步比较晚,过去主要是通过民法进行保护,如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7年颁布的技术合同中都有关于商业秘密的规定。在1991年4月9日施行的《民事诉讼法》中,我国首次使用商业秘密这一术语,但该法并没有对商业秘密作出明确的界定,参与立法人员对其的解释是:商业秘密一般涉及到企业以及经济部门的技术诀窍,商业情报等。{3}1993年9月2号,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我国商业秘密立法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法对商业秘密作出了详尽的定义,而且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1997年刑法在第219条里明确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这标志着我国对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处罚力度的提高,更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我国目前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形成民法,刑法,劳动法和不正当竞争法综合保护模式,以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为主。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都对商业秘密的概念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有如下四种:(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第一种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四)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三种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劳动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依据以上法律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一)民事责任

1、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侵权行为人依人民法院的判决、调解,给负对权利人造成的财产或精神损失进行赔偿。具体表现为:

(1)违约责任。当事人根据保密合同造成权利人损失的,应当根据保密合同中约定的损失赔偿额承担赔偿责任;若合同没有约定的,可根据实际损失赔偿,但赔偿额不得超过双方签定合同时所预见的损失。

(2)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权利人因被侵权而造成的损害,侵权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权利人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同时承担被侵权人因调查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2、支付违约金。当事人应当依合同约定履行保密义务,因未履行保密义务或喝没有完全履行保密义务,是违反合同约定的,无论该行为是否造成权利人实际损失,均应按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

3、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为防止权力人的损失扩大,最大限度减少权利人损失,人民法院向侵权人发出的警示,责任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如停止生产和销售、责令销毁侵权产品等。

4、其他民事责任。除以上三种民事责任外,侵权人应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承担其他民事责任。如排除妨害;恢复名誉、荣誉等。

(二)刑事责任

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九条对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该罪的刑罚为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此,《刑法》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是非常大的。

(三)行政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人违反该法第十条规定,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负有监督检查责任的县级以上工商管理机关在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时,可以采取两种措施:

1、以强制措施制止侵权。

根据受害权利人的要求或者依照职权,工商管理机关认定侵权行为存在,并且将给权利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的,在权利人出具自愿对强制措施后果承担责任的书面保护的前提下,工商管理机关可以扣留侵权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再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以及其它有关资料,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销售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生产的产品。在采取以上处罚措施时,工商管理机关对侵权物品可以做以下处理:责令并监督侵权人将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返还权利人;监督侵权人销毁使用权历任商业秘密生产的,流入市场将会造成商业秘密公开的产品。但权利人同意收购,销售等其他处理方式的除外。

2、罚款。

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人,监督检查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侵权人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继续实施侵犯商业秘密的,视为新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

三、中国、加拿大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比较

商业秘密保护作为专门的法律制度,是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商业秘密不仅仅牵涉到私人的利益,还牵涉到公共利益,因此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就牵涉到不同的法律部门。各个国家又有其特定的社会状况,历史及社会现状的影响下,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侧重点也不一样。加拿大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模式主要是以民法为基础,以侵权和合同理论对其进行保护,这与其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加拿大属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经过长久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政府只是起着辅助性的作用,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就主要由私法调节。合同法理论,侵权法理论,财产法理论都比较成熟。我国经济发展道路非常曲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才走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遗留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市场秩序依然混乱,人们的权利意识尚未发达,因而我国则更多的偏向于用公法的手段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即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进行调整。

由此可见我国和加拿大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侧重于不同的方面。但是从商业秘密自身的特性来看,还适应该侧重于从民法的角度来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商业秘密,从根本上来说,具有财产权的性质,侵犯商业秘密,首先是侵犯了权利人的财产权,应该使得权利人受到的损失得到弥补。因此,我国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亟待完善。

四、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立法的建议

保护商业秘密的理论,主要有侵权法理论,合同法理论,财产法理论,还有限制竞争理论和不正当竞争理论,各种竞争理论各有优势。但是在我国,侵权法理论,财产法理论,合同法理论的传统都不是很深厚,实践中,更缺乏具体的操作程序。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是依托于其他的法律,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此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在制定商业秘密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确立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商业秘密权是一种财产权

商业秘密属于知识产权法的范畴,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其他几种保护对象,如专利,商标,和著作权都已经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来进行保护,对商业秘密也应该一样。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法,加拿大也制定了商业秘密保护法草案,我国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也是势在必行的。商业秘密财产权理论是技术,经济基础的客观反映。{4}产权的特征是普遍性,排他性和可转让性。在法律上明确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对于实现其流转,进而使利益最大化是必然的选择。

(二)明确商业秘密的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商业秘密合同主要存在于有合作关系的当事人之间以及有雇佣关系的单位和职员之间。尽管从理论上来讲,只要不与公共制醋相冲突的合同都是合法的,且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有些信息,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肯定是否可以得到保护。因为商业秘密的秘密性较差,或者无法得到证明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还有些合同中未明确规定需要保密的的信息,属于职员的模式义务。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明确规定。

(三)明确侵犯商业秘密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商业秘密受到侵犯时,利益最先受到损害的是商业秘密权人。侵权人和商业秘密权人作为平等的权利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民事关系,应由民法来调整,侵权人应该承担民事责任。目前我国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是以不正当竞争法为主,所采取的是行政手段。但是采取行政手段,只是对侵权者进行了制裁,权利人受到的损失并未得到赔偿。明确侵权者的民事责任,才能更好的保护商业秘密权人的利益,才能保护商业,促进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法学院)

注释:

{1}刘艺工,杨士虎.加拿大民商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第1页.

{2}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第763页.

{3}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问题解答.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第37页.

{4}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第303页.

论探望权及其执行

?笏 张国刚 范凯文

所谓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方协助非抚养方行使探望权。它是由亲权派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夫妻离异后,它关系到能否定期与子女团聚,弥合家庭解体给子女造成的感情伤害,促进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我国宪法规定获得父爱、母爱是一个人的宪法权利,这些权利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未来安定的重要因素,规定探望权对社会道德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离婚是现代文明社会普遍的现象,是婚姻自由权利的重要体现,抚养方都不能阻止有探望权方探望子女,伤害对方和子女的感情,侵犯对方的合法权益。

探望权,在国外通称为探视权,探视权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这一制度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视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各国立法和法理所接受。确立探视权符合世界婚姻家庭制度发展的潮流,我国婚姻法在修订时,正式把探望权引入,这个规定弥补了我国婚姻法中探望权制度的缺失,是婚姻立法上的一大完善。

关于现代企业的“5S”管理理念 篇4

5S管理理念诞生于日本, 最初起源于日本的一种家庭管理模式, 该模式针对家庭中的地、物提出了整理、整顿管理要求。后来, 日本企业将其引进到内部管理运行, 逐渐丰富其他一些管理要素和内涵, 并最终形成了5S。

5S管理的思路非常简单朴素, 它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方面提出要求, 倡导从小事做起, 力求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5S是日文SEIRI (整理) 、SEITON (整顿) 、SEISO (清扫) 、SEIKETSU (清洁) 、SHITSUKE (修养) 这五个单词的简称, 它们的日语用罗马文拼写时, 第一个字母都为S, 所以习惯又称之为5S。

整理, 是指将必需和非必需物品区分管理, 要求在生产现场不可以放置非必需物品, 以力求达到物品的摆放不多余并且井然有序, 并且明确每个成员负责的区域, 依照标准及范围实施管理。

整顿, 是指要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 (有些企业要求在30秒) 内找到所需要的物品, 并且物品本身要处于立即能够正常使用的状态。对于整顿有“3要素”和“3定”要求, 具体内容参照表1-1:

清扫, 是指将生产现场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具体方法是:

规划清扫责任区域;管理者示范, 树立样板;进行例行清扫, 清除脏物;调查污染源及污染发生对策;建立清扫标准, 规范活动。

清洁, 是指养成坚持的习惯, 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检查措施。具体要求是:

彻底实施前述3S, 并将清扫阶段的问题点层别分类;针对问题点实施具体对策;制定各类操作标准书, 尤其是安全、品质方面的作业标准应优先制定。

修养, 是指树立讲文明、积极敬业的精神。如尊重别人、爱护公物、遵守规则、有强烈的时间观念等对员工精神面貌的规范。具体要求是: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5S”的实施要点

1、全员培训教育

(1) 企业首先要编写有关推行5S活动的宣传教材, 发到各生产班组和处室。由个处室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后进行灵活多样的现场管理培训, 然后由各级管理人员在本单位组织全员培训, 使大家都知道现场管理的要求、5S管理法和考核标准。企业对员工进行现场管理知识抽查考试, 公布成绩。通过培训和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 营造出5S活动的氛围。

(2) 企业应当组织一个由企业法人代表牵头、由各级管理人员组成的5S活动推进委员会, 坚持每月定期组织大家对每个处室的各个环节进行巡检打分, 并将结果通过委员会上会的方式, 以书面正式文件的形式公布出来, 责令限期整改。

(3) 委员会工作人员要将公布出的每一项内容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并及时汇报给委员会的各成员, 以便于进一步的措施出台。

2、企业领导要重视并率先垂范

为了加大现场管理的力度, 公司法人代表需要明确提出本企业的现场管理方针和理念, 并公布于众。各生产现场和处室一把手要负责将其层层分解到所属本部门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中, 抓落实、抓考核、抓奖惩。企业法人代表要视各部门现场管理工作的优劣作为对一把手考核、奖罚和任免的依据。现场管理者要时常在现场巡视, 对现场管理出现的问题随时要求员工纠正, 做到雷厉风行。

3、建立每日检查每日公布制度

生产现场各处室需要成立现场管理检查组, 做到每日检查、每日公布, 当日检查出来的问题, 在第二日要公布整改结果。质量管理部门是企业现场管理的组织部门, 每周检查组对现场管理按考核标准进行检查, 每月向企业职工公布现场排名和得分以及整改情况, 并与绩效奖罚挂钩。奖惩激励机制使车间的每日检查每日公布制度得以坚持下去, 起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的效果, 进而使现场管理不断得以完善提高。

4、各项管理项目的标准化

规范各项管理科目是推选以5S为主的现场管理的保证。企业制订了一系列现场管理的标准、制度和规定, 编制了各种管理表格, 还给每个生产现场配置了现场管理专用看板, 内容均围绕现场管理标准, 5S每日检查每日公布栏、周检查公布栏和员工行为准则等等。各生产现场都要制订《5S现场管理实施准则》。通过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填写细致的管理表格和对照准则要求, 调动起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约束员工个人行的被动管理模式走向规范组织的主动积极的管理模式, 这正是现场管理方法的质变过程的实现与提高。良好的现场面貌和气场不仅代表员工素质的提高, 同时也代表着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实施“5S”的基本准则

1、员工积极自主管理准则

我们要知道一个企业现场的良好工作环境不是单靠添置新设备或领导督促实现的, 而是由现场人员自主创造出来的。现场工作人员在为自己创造并维持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的过程, 也是改造自身的主观意识, 提高自己的素养, 约束主观行为的一个过程, 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企业。

2、坚持不懈习以为常准则

如果只是开展一次“5S”活动, 是非常容易的, 甚至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但如果不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那得之不易的效果将会很快消失殆尽, 并迅速还原到活动之前的状态。所以能够将活动的效果不断加以改进, 使之变为常态化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实施“5S”管理理念, 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了使该管理理念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企业应当考虑将“5S”管理纳入到企业日常各项管理工作中, 使每一部门、每一员工都能够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的同时, 也能够主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不断完善改进准则

企业若想强化“5S”管理理念, 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其素质的不断提升, 则需要在企业生产现场实施“5S”管理理念过程中, 要将每一部门的职责层层分解到每个小单元中。以班组为单元定期开展“5S”巡检工作, 通过班组对现有状况的分析来不断优化管理方法。也就是要坚持PDCA (Plan (计划) 、Do (执行) 、Check (检查) 和Action (处理) ) 的循环管理方式, 即要通过策划、实施、检查、不断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问题。

4、质量管理制度与环境管理制度并行准则

在现场5S管理理念实施过程中, 会整理出很多“不需要的”物品。这些“不需要的”物品并不是无用的东西, 有的是暂时不需要的, 以后还有用, 这种物品应该将其放置于仓库的特定地点;有的物品在这个现场不用, 但可用于其他地方;即便是废物, 也应本着不污染环境的原则, 予以分类处理、并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对于那些需要报废的物品, 应按照企业环境管理规定程序进行报废处理, 以收回“残值”。 中国多数企业环境管理体制比较单一, 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缺乏保障, 不能深入进行全过程环境管理, 缺乏监督审核机制。ISO14000标准则提供了一个全过程严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易于操作和审核, 丰富了环境管理的措施和手段, 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

在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的进程中, 5S是最起码的前提, 通过5S活动可以达到提升PQCDSM工作管理的目标, 即提升生产效率 (P.productivity) 、确保工作与产品的品质 (Q, quality) 、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C, cost) 、交货期能够随时掌握 (D, delivery) 、维持工作流程的安全 (S, safety) 、进而使员工保持高昂的工作士气 (M, morale) 。

不过, 我们也必须对5S的本质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 5S对企业现场管理所起的只是与“病毒疫苗”一样的预防作用, 即它只能预防企业发生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管理问题, 而不是去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5S”管理理念的实施, 首先要提高大家对5S管理理念的认识, 这就需要企业法人代表和各部门的率先垂范, 如果没有“全员5S管理意识”、没有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日常的检查评价机制, 那么活动是会流于形式的。所以它要求企业必须将“5S”管理理念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 让全体企业员工形成一个自觉遵守“5S”的工作习惯, 只有让5S深入到每个位员工的思想意识中, 才能真正成功实现将“5S”管理理念扎根到企业的各方面的管理中。

参考文献

[1]糜祖烈.试用5S管理模式提升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水平[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6.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篇5

及亚略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实务

培训提纲李刚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人才是公司第一资源,最重要的资产,也是投资回报率振幅最大的(正负)资产。

这不仅是口号,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关键看谁善于发现和利用。

2、知识经济时代特点:环境的不确定性,需求的不稳定性、多样化,个性化,知识产

品,无形产品,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这些都高度依赖人的创造性。

3、高科技公司特点:以人为核心的无形资产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切问题都依靠人来解决。

名家观点:松下幸之助:“与其说松下在制造产品,不如说说在制造人才”;比尔·盖茨:“前100名员工。。;柳传志:“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任正非:”华为唯一可依存的是人”。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

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发展;组织的特点

人性假设:自私、懒惰、理性、追求自由的等。

人的需求层次:生存、安全、发展、尊重、自我实现。

社会环境文化变迁:民主、自由、平等娱乐化思潮。

企业行业阶段企业文化等因素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价值

克服人性弱点,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个人的发展和组织的发展统一;

四、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关系

科学管理-行为管理-人本管理-人力资本战略人力资源

科学管理阶段:人和机器设备类似,主要遵循科学原理,注重规程控制盒效率。

行为管理阶段:重视人的心理,有了人性假设,注重人的主观感受。

人本管理阶段: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个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战略人力资本阶段:将人才作为企业核心资产,以战略为导向将组织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发展基础之上。

五、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公司战略-人力规划-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选、用、育、留、退)。

特别强调选人的重要性;

人才标准:德才兼备、干部要以德为先;高层?中层?基层?

人才甄选:可见:技能,经验;不可见:素质、才干,价值观,潜力。

(优势理论)

关于培训:岗位需要和个人需要的交集;途径:实践;阅读;辅导;培训。

激励的层次: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约束力、压力、推力、牵引力。

1、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阶段:基础-机制-绩效-文化(战略):与公司阶段、组织成熟度、行业、战略和文化密切相关

2、基于价值链的职位岗位分析:岗位的类别与层次

3、薪酬体系是企业发展基本动力(换位思考:员工就像老板关心企业的目标和绩效一

样关心薪酬的体系和空间);宽带薪酬;结构化:福利+基本+绩效+长期+非物质

不同岗位绩效薪酬权重不同:销售大于50%、研发大于20%;职能:小于20%

4、机制建设:

1、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

2、以岗定薪、定人的基本原则;

3、责

权利相一致的激励机制;

4、适度管理原则;

5、差异化原则;

5、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管理。

6、绩效考核:目标管理、KPI;项目管理;平衡计分卡;360度考评。定量与定性。绩效

考核是双刃剑,有效性条件。绩效目标、沟通、反馈、应用,之上而下。岗位、环境因素。

以结果导向,注重过程;以激励为出发点,保留惩罚;以定量为主,不忽略定性;

六、《发现优势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木桶原理、手指原理

优势由才干、技能和知识构成。其中才干是与生俱来很难改变的。

人的才干是与众不同的弥补弱势只能避免失败,卓越的绩效依赖优势发挥。

才干是一种意识、感觉、行为模式。是由达到不同的神经元连接差异造成的。

才干分34组,找出自己得分最高的前5个主题才干,这样将共有3000多万种组合。34个才干主题:

执行力:责任、成就、信仰、专注、统筹、公平、审慎、纪律、排难;

影响力:行动、统帅、沟通、竞争、完美、自信、追求、取悦;

建立关系:适应、关联,体谅、包容、积极、交往、个别、和谐、伯乐、战略思维:分析、回顾、前瞻、理念、搜索、思维、学习、战略。

发现才干,弥补知识和技能,形成优势;关注弱势只能让下属失去信心;建立在发挥优势基础上的团队的敬业精神是关注弱势团队的3倍。

盖洛普优势测量报告:

七、高绩效团队调查12经典问题

1、我知道对我的工作要求;

2、我有做好我工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每天我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的事;

4、在过去7天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

5、我觉得主管或同事关心我的个人情况;

6、在公司有人鼓励我发展;

7、在工作中,我觉得我受到了重视;

8、公司的使命和目标使我觉得我工作重要;

9、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高质量工作;10、11、12、我在公司有一个最好的朋友; 在过去6个月单位有人和我谈起我的进步; 过去一年,我在工作中有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总结:人力资源管理究竟是谁的事?是需要老板、各部门主管、员工共同的观念和工具。

略谈现代管理理念与图书馆管理 篇6

关键词:现代管理理念;图书馆管理;改革

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逐渐深入,我国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必然的改革趋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在当前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一定要积极的结合先进的理念和方式进行管理创新,从而促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为我国的图书馆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下面将对现代管理理念与图书馆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现代管理理念概述

现代管理理念指的是从二战以后所形成的管理理念综合型的概念,现代管理理论共经过了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以及现代管理三个阶段。现代管理理念事实上就是彻底的将传统理念进行了改变,将原本的硬性规定也做出了改善。不再是依靠规章制度而实施管理,而是更加重视人在当中所产生的作用,从而将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现代管理理念是未来企业社会发展中的必然趋势,企业必须要有效应用现代管理理念,从而来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图书馆作为公众教育的主要场所,积极的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对其整体的管理效果提升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是促使图书馆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二、图书馆现代管理理念分析

根据有关学者调查资料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人本管理理念是现代管理中人们所研究的最多的话题内容,其次是知识管理和柔性管理理念。除了这三个方面意外,图书馆的现代管理理念中还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能本管理以及客户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这当中的很多管理理念都已经被研究过,例如人本管理理念,在当前无论是应用的策略还是应用的注意事项都已经较为明确。但同时当中也有一些是研究者并没有安全研究透彻的,当中还留着很多的探索余地和空间。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管理理念都有着实施的普遍性,更多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现代管理理念在图书馆当中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彻底的改善传统图书馆管理的面貌。不仅能在不同的层次和角度上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体验,同时也能在客观上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当前阶段在图书馆的现代管理中人们应当将图书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对于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则应当加以注意,促使在图书馆管理中尽量的减少问题。

三、现代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

1.文化管理的作用

图书馆管理当前正处于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方向转变中,并且已经呈现出了文化管理的趋势。文化管理在管理学当中可以说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方式,也是管理中的最高境界。图书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利用文化管理理念可以引导图书馆建立起正确的办馆宗旨,并且明确服务理念,促使图书馆向更加明确的方向进行发展。图书馆管理通过文化管理的方式树立了先进的管理价值观,为图书馆的竞争力提升以及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文化管理方式能促使图书馆将知识管理放在主要位置上,并且结合内部和外部的各方面资源进行管理。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管理的有效性,更加能为读者提供好的知识资源,提升读者满意程度。

2.人本管理的作用

人本管理本身是一种以人为主的人性化管理方式。通过人本管理方式能为图书馆内部营造出一种较为和谐的整体氛围,对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图书馆管理员是图书馆的主体部分,他们的行为将直接的关系到服务的质量,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图书馆应加强对人员方面的管理,采取人本管理的方式则能更好的促进图书管理员进行工作,为工作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3.战略管理的作用

战略管理是图书馆管理中的一种宏观方式,直接的影响着图书馆管理的整体有效性。这种管理应当以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和整体利益为基础条件,充分的考虑到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以后才能制定战略目标。当战略目标明确以后能在租代限度上优化图书馆资源,促使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效用和价值。

4.运作管理的作用

运作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当中的基础部分,主要是针对图书馆一天的运作而制定的管理计划和目标,从而促使图书馆每天能得到正常的运转。同样运作管理能帮助管理者更快的发现日常管理中的不足问题,并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提升图书馆的建设有效性。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的读者无法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那么就可以利用网络设置出相应的网络检索,从而帮助读者快速找到信息资料,提升管理有效性。

四、现代管理理念做好图书馆管理的几点建议

1.敢于创新突破

管理理念是管理工作实施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先进的理念下才能形成更好的管理方式,促使管理工作有效的进行开展。因此,在理念上的创新问题,一定要更加的大胆,干预突破和创新,勇敢的追求新的管理方式。同时应当紧密的结合图书馆的原有状态和发展实际情况来进行创新管理,找到适合本馆实施的管理模式。当然,创新并不意味着求异,应当认识到合理性和科学性,如果当前所实施的管理模式已经较为先进并且合理,那么就只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即可,不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改革创新。

2.科学选择管理理念

在现代管理理念中并不是所有的理念都适合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理念选择上一定要保证适合本馆,从而促使其真正的发挥应用的作用。首先,在选择管理理念上应等重视起对人才的选拨,将人才放在资金和技术同等的地位上来,要认识到现代社会中人才的重要性,没有人才的管理方式永远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图书馆本身所服务的就是人,因此一定要将人放在主要的位置上。其次在选择管理理念上应当注意营造出良好的图书馆氛围。现代图书馆建设中应当能带给人们一种轻松、开放性的感受。图书馆是我国信息资源的主要部分,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深入发展,人们已经开始习惯应用网络化方式进行检索。很多时候图书馆是无法将所有的信息内容都收入其中的,因此在管理中应当体现出开放性的精神,从而促使图书馆能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3.善于发现并解决矛盾

在图书馆采取新的管理模式以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矛盾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以及新旧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问题。对于这些方面所出现的矛盾问题,作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一定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并且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此,首先管理者要明确什么样的问题是可以协调处理的,什么样式不能协调处理而是要一定坚持原则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性的,不能为了矛盾的出现而质疑改革的正确性。同时,在解决矛盾方面也需要把握一定的技巧,例如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问题处理上,往往不能采取硬性的方式,而是应当做到人性化并且要权责分明,公平公正,从而来帮助人解决问题。

4.正确把握图书馆的建设趋势

图书馆的建设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当前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书籍主要是以纸张的方式作为媒介,在存储方面势必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保养起来也费时费力。而现代媒介进行书籍信息的保存主要采取的是数字化的方式,无论是保存还是检索都较为简便化,这些都说明了传统书籍中所存在的不足。虽然电子图书在当前并不会完全的取代传统图书,图书馆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已日臻完善。因此图书馆在发展中一定要对此加以重视,积极的把握好大的发展趋势,从而促使图书馆的发展能更加稳定。

5.刚柔结合管理模式

在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中,要坚持刚柔结合的管理模式,刚性管理是柔心管理的基础所在,柔性管理能够促进刚性管理的有效实践,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实现互补的作用,并且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管理的效率。这时现代图书馆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并且能够对图书馆管理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管理,促进管理人员积极性的提升。

五、结语

将现代管理理念融入到图书馆管理中去能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这在当前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图书馆管理中面对各种新的理念应用,应当保证其应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适合图书馆才能更好的为图书馆提供帮助,从而促使图书馆在现代化管理理念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冯文春.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实践应用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6,(05):56—60.

[2]田沈艳,李卉.公共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创新研究——辽宁省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06):45—48.

[3]徐梓荐.浅析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6,(11):78—80.

[4]王艳红.数字环境下传统图书馆管理的批判与创新[J].中国培训,2016,(08):12—16.

[5]高汝武,向佳丽.现代大学图书馆管理方法之改进与提升[J].知与行,2016,(05):66—69.

[6]茹娜.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新措施[J].学周刊,2016,(30):30—35.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新理念 篇7

成本是对生产者投入的生产要素转换为一定量产品的物质技术关系反映;经济效益被认为是生产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净收益。投入的生产要素配置结构更加合理, 生产要素向产品的转换效率就会更高, 同量的生产要素投入获得的产出越来越多, 单位产品成本越来越低, 在产品售价既定的前提下, 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成本不仅仅与经济效益相关, 也同经济利益相关。成本作为在一定生产关系下所发生的生产耗费, 不仅反映着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 而且反映着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

二、我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

成本是一个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 是现代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 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但低成本未必就是高效益。

现代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成本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现代企业之间竞争, 实际上就是现代企业成本的较量。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 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重生产成本管理, 对现代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 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现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现代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

(二) 成本信息核算失真

成本核算不实, 一方面是因为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 另一方面是因为存在着为达到某一目的进行人为调节成本数字, 潜亏严重, 现代企业虚盈实亏的现象。

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使企业做出错误的分析, 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制定错误的计划, 最后也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会计信息的不真实, 必然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些不仅使民众丧失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 对国家的管理层的信任危机也随之加剧。

(三) 价值补偿不足

企业价值观, 可分为员工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和整体价值观3个层次。一般包括经济价值、战略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与人文价值等方面的取向。

在实践过程中, 价值取向有主有次, 有强有弱, 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决定价值取向的顺序。

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 使现代企业资产价值流失严重, 价值补偿不足, 而且现代企业一般都存在着物流管理失控, 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四) 产品损失成本增加

不论是在产品还是产成品都按存货进行管理, 因此, 存货发生盘亏或毁损, 应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 根据造成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原因, 分别进行处理。

现代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陈旧落后, 原材料质量不高, 运输管理不善, 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次品、废品, 造成严重的质量损失。

三、关于现代企业有效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 抛弃成本控制的“最佳主义”

成本管理一开始很难达到最小投入、最高收益的最佳境界, 而需通过一个持续改革的过程, 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尽可能少的投入与尽可能大的收益。PDCA (Plan Do Check Action) 管理循环最大的遗憾是:成本管理过程循环性的表达可以从质量管理引申为成本管理, 但因其并未强调质量管理应操纵的范畴, 使质量管理的控制方向性变得不明确, 使成本管理同样缺少方向性。现代企业应当首先定义成本管理的控制范畴, 随后再分析这些定义的合理性, 最后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过程, 以加大成本管理控制的方向。

(二) 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要并重

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 大部分现代企业更加强调成本的过程管理, 他们相信如果做好各个过程的管理工作必定可以收获好的结果。这一想法对简单的生产情况管理来说或许会起到一定效果, 但若是在复杂度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情况下, 这一想法不一定会有效果, 最根本的原因是每个部门之间存在职能和沟通的障碍, 并且成本管理对象之间也存在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 一种成本减小而另一种成本增加或者改善过头而导致一些不必要成本增加是过于强调各个成本对象的最小化造成的, 上述所说的低成本采购和产品高质量的例子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这样将会导致结果管理的目标没有得到很好贯彻, 甚至过程管理还会架空预算, 增加一些管理不善成本。综上所述, 过程管理应以结果管理为中心, 在成本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中更应突出结果管理。

(三) 对成本的认知不透彻

衡量应付成本和管理不善成本的标准并不是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 管理不善成本应该综合考虑结果成本是否最优化, 具体包括产品纯生产成本、资金占用成本、效率成本、风险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安全成本和环保成本以及客户营销成本等8个方面, 然后再针对管理不善成本来有效控制。

我国一些中小企业难以形成最佳规模生产的原因是订单不稳定和资金有限, 由于每位员工所创产值偏低, 而销售及管理费用偏高, 从而导致企业获利能力一般都低于现代企业。再加上这些企业技术起点相对较低, 工艺、设备落后, 专业人才不足, 很难实施全面技术更新, 缺乏盈利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壮大。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基础比中小企业要雄厚, 中小企业由于成本核算数据和成本分析技巧比较缺乏, 很难进行成本的控制, 最为典型的就是对因管理失误和浪费所造成的管理不善成本。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症结是对采购、生产以及营销等成本控制的方法不到位, 使企业总成本一直不能够降低。此外, 中小企业员工由于工资与福利待遇等问题, 人员的更替率比较高, 培训成本、人力资源引进成本、服务成本、评价成本和遣散成本出现重复性浪费。人员遣散所造成的后续损失包括新员工由于技术不熟练或操作错误而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成本、生产效率慢造成的效率损失成本、直接安全损失成本、环境污染损失成本等管理不善成本。这些成本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壮大。

总而言之, 处在这个成本显著增大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的社会时代中, 若想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都必须以结果管理为“先锋”, 系统监督与评价各种基于过程管理的质量、生产、营销、采购等管理体系的成本绩效, 强化过程管理的作用和明确过程改善的正确方向。只有这样, 成本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取得效果, 获得竞争力, 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 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面成本管理是一项由浅入深, 由点到面的长期工作。本文基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新理念为经济效益最大化, 阐述了成本与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和利益的关系, 并就我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方案。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沙沙.目标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及存在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9 (1) .

[2]刘红荣.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J].新疆化工, 2008 (1) .

[3]邓杰.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应用研究[J].当代经济, 2009 (20) .

[4]蒋嵘.现代企业成本管理[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 2007 (3) .

[5]向世益.关于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J].铁道勘测与设计, 2009 (3) .

[6]段天姝.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与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 2009 (10) .

[7]王玉英.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今日中国论坛, 2008 (4) .

现代化管理理念 篇8

一、企业人本管理概述

1. 人本管理的含义

企业人本管理核心就是人,因此在实践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对人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尊重,并以此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指导;另外,企业管理要想更好的发挥出人的主体作用,也需要借助一定的管理手段,从而有效的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充分挖掘其工作潜力。在现阶段人力资源高效利用的大形势下,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个人的目标都将会逐渐的实现。

企业的人本管理主要内容:

(1)人员管理,具体包括了人员岗位设置、人员编制以及任务分配等多项内容;

(2)人员的考核与检查:通过对人员工作任务情况的掌握和了解,在有效利用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的调动和挖掘员工工作潜力和积极性;

(3)人员规范与要求:通过企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对员工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4)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给促使员工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采取并实施了相应的教育培训机制;

(5)人员的岗位与薪酬:借助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实现了一种良好的员工薪资和其工作能力的相符合。

2. 企业人本管理的主要特点

企业人本管理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1)依靠人

企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是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活动过程。同时对于企业的发展运营过程,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这些资源效用的发挥又和企业的“人”的作用紧密相连。没有一支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企业的长久发展也成为了空谈。人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主体地位,而企业其他的一些资源如财力、物力等资源都充当着相应的客体角色,客体在主体的管理和支配下发挥出其相应的效用。所以,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发展,就需要充分依靠人才的作用,所以,强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人才综合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尊重人

对人而言,其需求按着一定的标准也可以具体的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以及尊重需求等多种内容。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人的一些基本需求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等基本上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但在人所具备的尊重需求满足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企业的人本管理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人,对人才的地位、价值以及所发挥的具体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对企业员工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和信任,促使其价值能够得到应有的体现;同时在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也要注重切勿做出侮辱员工、侵犯员工人权的行为,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管理,使员工感受到其尊严得到了足够的同时也能够使其工作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凝聚人

凝聚性对于企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而企业又该如何在这样一种机遇同挑战并存的形势下获得长久稳定发展,其关键也就是在于是否具备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凝聚人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还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对于实现企业的发展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举措,而人才凝聚力的打造也正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基石,所以,加大并关注企业人才凝聚力建设,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4)善用人

一个企业要想更好实现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其关键也就在于善用人,而且企业人本管理的核心思想即是“以人为本”,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实践中,也就需要充分的关注人才的任用、培训以及吸引工作,将企业人才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第一要素,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才管理工作,促使人才能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另外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的人才信息管理体系,促使人才管理工作走上一条具有信息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道路。

(5)培育人

企业人才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时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现阶段,在知识经济新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技术的诞生周期相比之前也得到了有效地缩短,所以,为更好地利用新技术来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也就需要做好企业人才的培育工作,需要企业针对人才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使其能够更好地更快的掌握新技术,进而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促使其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并能够成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现状分析

由于现代管理制度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企业管理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人事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别人,同时也是约束自己的制度,在管理过程中,根据每个人的理念、能力和感悟的不同,也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性质非常特殊,因为人力资源要实现人本管理的前提就是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格尊严,人是有情感有灵魂的,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实现人本管理,才能让人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这将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理念的一种发展趋势。

但就目前企业所实施的人本管理现状来看,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 部分企业根本没有确立人本管理理念

据调查,我国有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完全忽视人本管理理念,采取行政手段来统一管理指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员工的有效管理,但是员工在强制手段下工作,缺乏工作热情,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选择人本管理能够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和智慧。

2.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忽视了人本管理的核心。在现代社会物欲纵横,有的企业只重视对物质的奖励,提高员工工资福利等手段来提高工作热情,但是这种激励机制过于单一忽视了员工精神层次的需求。

3. 缺少人本管理的个性

现代的企业虽然都在倡导人本管理,但是却收益甚微,有的企业虽也制定了一些人本管理的方案、措施,但是缺乏操作实践性,在人本管理理念中没有创新和个性,并没有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

三、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的实施策略

1.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

由于受到传统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使得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都严重缺乏一种人本管理的理念,而这种管理缺陷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来说起到了严重的制约性作用。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人资管理也严重缺少一种全面性、系统性和高效性的特点,也直接导致企业管理工作呈现出了明显的被动性特点。新时期,人本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逐步的渗透,另外对于工作人员自我价值的满足也要给予格外的关注,由此方能促使员工工作热情得到有效的调动,进而也帮助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

2. 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地保障,由此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在具体的文化建设过程,要注重将企业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物质文明建设三方面工作的有效结合,而且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也要同企业的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

3. 提高人本管理的人性化

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人的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对于人本管理要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充分的保证人本管理工作实施的合理性;一些方案、方法以及措施的制定都要严格按照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去完成,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4. 关注人力资源的开发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涉及到的就是员工的培训,同时其也作为了企业进行人本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一般包括了员工行为规范、道德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等三方面的内容。其中行为规范主要是针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的标准制度,如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的迟到或早退等现象;而道德素质主要涉及到了员工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内容,专业技能主要指的是员工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方法和技术,加强对其专业技能的培训,能够帮助员工更好的适应工作,使其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人本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的作用日趋显著,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管理能力,而且也能够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高效、先进和合理,进而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获得更长久的发展。另外,企业所实施的人本管理工作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也是需要在后期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去解决和完善,相信,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发展,企业人本管理也必将会取得一个更为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林.人本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人学理念[D].延安大学,2013.

[2]程月明.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伦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

[3]严莉莉.高等教育实践管理范式的哲学透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梅璘昉.中国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2.

[5]张云云.企业人本管理体系及其构成要素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

[6]魏圣君.提高企业人本管理有效性的思路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

[7]李志,罗章利,汪庆春.企业“人本管理”内容要素的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3):90-94.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管理 篇9

1 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学管理的目标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完成教学管理目标,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课题。

1.1 营造创新氛围,激起创新热情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决定了创新素养在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为此,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强化教学管理,必须始终围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来展开。

一是要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实践证明,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有着摧人奋进的巨大作用,主要是因为好的风气有强烈的同化作用。风气好,教育任务便能顺利完成,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兴趣就能得以充分施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能得到很好的塑造。二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进行创新的积极性。这就需要给予学生以最大的自由空间,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从而去进行创新。因此,在教学管理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管,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对学生的放。所谓放,就是对学生不能管得太死,要敢于放手,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三是要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

1.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因此,实现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学管理的目标,必须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使教学管理的目标冲受教育者的德、识、才、学、体、心等方面全面发展起来。在知识结构方面,以基础知识为核心、文理相同,形成网络化、综合型的知识结构;在能力素质结构方面,要使受教育者形成包括创造、学习、信息处理、适应社会等能力在内的全新能力结构;在意识结构方面,要形成良好的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国际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心理结构方面,要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总之,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3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模式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模式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它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约束、导向、激励等多种作用。要使学校的教学管理上层次,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模式。首先,要建立完善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是一个多职能、多要素、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综合系统,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有制度上的保障。为此,要建立完善教学检查与质量评估制度,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经常化;要建立完善教学信息发布制度,实现教学信息向各个渠道的延伸;要完善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强化对教学各环节的督查和检查;要建立完善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过程。其次,要建立完善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有助于调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其潜能,围绕目标而开展。过程管理则着眼于运用教学规律,合理地确定培养程序和规范,限制受教育者的离散性、随意性,使人才的培养逐步走向预定的目标。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就可使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 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学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1 突出竞争性

在教学管理中突出竞争性,一方面要能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还要能使学生的不同意见发表出来,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在教学管理中,应当引导教师不断地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竞争,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不管对待什么问题都能采取“我能行”的人生哲学态度。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和爱心点燃每一位学生心中自信和进取的火花,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在教学管理中,不仅要在学生中突出竞争性,而且在教师中也要突出竞争性。因为推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支持性的成长环境的关键也在教师。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首先要求教师要有一种良好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2.2 突出自主性

首先,要突出学生学的自主性,也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就告诉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学的自主性地位。自主性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能够自主地处理和解决问题,自主地发展。人在教育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素质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不管教育者讲述得多么清晰,都要通过受教育者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体会,自主地去理解教师所讲述的东西。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其次,要突出教师的自主性。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引导学生“会学”。对学生不只是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激励思维,标新立异,变教为导。要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2.3 突出差异性

首先,要承认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环境以及主体努力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其自身素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作为教育者,无论学生的成绩好坏,都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点缺点等个性差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

其次,要允许学生在认识上存在差异。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了其认识上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助产士”的角色,帮助学生克服认识上的差异。对于问题的答案,应让学生依自己的潜能尽力发挥,教师应依学生的个体差异作弹性的要求。当学生表现或从事有兴趣的活动时,教师应尊重其选择,并能鼓励其从事独立学习。而当学生提出一些不平凡的问题时,教师应多给学生鼓励和赞美,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

最后,在教学管理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教师之间存在的差异。从教师群体而言,主要解决“分层培养,结构合理,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的问题,根据教师的现状和教学水平,对学历、教学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分层次的要求。就教师的个体而言,要鼓励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互帮互学中抛弃那些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从而共同为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努力。

摘要: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教学秩序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环节和保障。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管理,对促进教学质量的跃升,培养全面发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杨必武.现代教育理念与实践[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浅析现代企业管理的人学理念 篇10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学理念,人本管理

目前,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相关理论还并不成熟,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想要进一步探究企业的人本管理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本文主要探究了现代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人学理念以及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人本管理的相关理论

1、人本管理的重要含义

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人本就是以人为本,重点突出人的重要意义。企业的人本管理就是在企业的发展中做到“以人为本”,满足企业内部职工的各种需求,尊重每个人的地位,营造更加和谐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内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更多的职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重点在于实现自我管理,强调职工自身的创造力。只有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进一步推动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这也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含义。

2、人本管理自身具有的特点

人本管理注重将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实现自我的管理,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重要前提,把企业内部的发展目标作为主要指导思想,最终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人本管理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企业管理,人本管理具有的特点表现为以下方面。

(1)管理以人为本

企业组织主要从事与人之间的各种合作,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首先了解人的本质,并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人本管理重点在于将人作为主要的管理者,企业内部制定的各种制度都将考虑到人的各种需求。人本管理的目标并不只是实现企业的发展,最大的目标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也是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

(2)关注人的各种需求

了解一个企业内部是否实现人本管理最主要的标准就是看企业的领导层能否注重职工的自身需求。注重企业内部职工的自身需求,实现职工的自由发展,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定期组织培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思维模式,时刻关注企业职工自身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向。

(3)尊重职工间存在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共同点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人与人并不相同,企业内部职工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尊重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人本管理的必然要求,人本管理需要尊重企业职工之间的差异。人本管理在实现尊重职工差异的前提下,推动不同岗位职工的全面自由发展。所谓的职工自由发展并不是任由职工随便发展变化,而是在遵循人本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下,进行有组织有目标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企业职工自身能力的发展。

(4)职工亲身参与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的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现代企业内部的管理也应该随着时代的改变发生变化,更多的将目光放在企业职工的思想上,积极鼓励企业内部的所有职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本管理并不是没有任何制度的让职工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而是增加职工对内部管理的参与度。

(5)导向管理

由于企业内部的人本管理注重所有职工的全面发展,因此,企业实施的人本管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所谓管理的导向作用主要是对职工进行正确的引导,将控制作为管理的辅助方式。实现企业内部人本管理已经完成了职工间的自主管理,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进行了适当的分工,因此,这种人本管理并没有与以往企业管理一样进行较强的控制。充分利用人本管理具有的重要导向作用,以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价值作为发展的核心思想。

二、人本管理的主要思想

人本管理的主要思想来源于人们思想的演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也推动了人本管理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在西方的企业管理中,逐渐改变了以往以物作为管理中心的核心理论,而是注重以人作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这些都是企业管理思想重要的转变过程。现代的企业管理仍然存在大量的传统管理因素,受到传统企业管理的影响,并与现代管理模式相互结合。因此,我国在进行人本管理的转化过程中并不需要完全放弃传统企业管理的重要思想和模式,而是将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早在我国的古代就已经出现了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以民为本”的重要统治思想足以证明,古代的统治管理就开始注重人本的思想。不能实现以民治国那将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统治,国家也会出现严重的动乱,发展到现代,企业的管理同样应该注重人的因素,注重人本思想,只有注重人的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将人本思想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思想中,改革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

三、对企业人本管理的深入探讨

1、人本管理的发展

我国早在1949年就基本形成了人本管理的相关理论,但是受到了当时经济发展缓慢以及科学技术落后的影响,因此,人本管理相关理论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较大的进展。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人本管理的思想成为了大部分企业的内部需求,我国逐渐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支持企业人本管理的实施和发展,从此以后,随着企业的实践,人本管理的相关理论逐渐走向成熟。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本管理的重要思想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受到了更多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但是,企业内部的人本管理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企业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能够进一步完善。

2、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企业内部对于人本管理的具体理念还没有更深入的了解,人本管理需要真正实现企业以职工为本,目前大部分企业虽然借鉴了人本管理的重要理念,但是却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并没有完全融入人本管理的重要思想,而是根据企业内部的经济利益确定企业管理借鉴人本管理的范围。由此可见,我国人本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需要改进。另一方面,在企业运用职工方面忽视了职工的个人道德,大部分企业在聘用职工时都单纯地选择了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职工,从而忽视了对职工个人素质以及道德的考核,这必将会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四、企业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和谐管理制度的建立

随着企业内部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传统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经济体制也逐渐改变,因此,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上也需要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目前,企业内部制定的管理制度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本管理的思想,人本管理促进了我国经济制度的完善。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利用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想要完善我国企业的管理制度离不开我国的基本国情,构建人本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和谐发展,有效地推动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就需要全方位的促进企业利润的增加,减少企业成本的支出。通过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最终提升经济效益成为了企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的企业发展主要是将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强调了企业职工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比拼的实际是企业内部职工的综合实力。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将机械生产转化为高效的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人本管理的具体理念实现现代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充分利用企业职工的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3、有利于和谐企业的构建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推动者,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能不断的创新技术。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改变企业内部的生产模式,淘汰技术落后并且效率较低的传统生产模式,利用企业内部职工的最大价值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更高的要求职工具有专业的素质,并且,企业职工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人本管理的思想也是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思想。通过对现代企业的具体分析得知,只有不断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能力,将人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1、落实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发展观逐渐成为了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核心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更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了企业进步的重要标准,企业内部施行人本管理的理念,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职工思想的革新,推动企业职工思想的进步。

2、建设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

企业文化也是企业职工重要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的建立能够促进职工形成更高的价值观念,遵守企业制定的行为规范。企业需要利用内部的文化内涵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学习企业内部的文化。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内涵中,实现人员管理发展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部分。人本思想注重的是职工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职工才是最先进的生产力,只有不断的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将人本管理的重要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中,积极推动职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才能发挥职工的最大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革新,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具体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在企业中,最重要的是职工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企业管理需要面临的问题包括为企业职工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在企业的管理中,将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最为基础内容,使职工突破传统管理制度的限制,培养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六、结语

新理念下现代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篇11

关键词:图书馆 创新管理 创新观念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而首要的是图书馆办馆思路和模式的挑战,大而全、小而全、等服务、管资源的办馆模式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图书馆系统内外的联合、分工协作,特色化、个性化的知识资源服务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新的信息知识需求随时产生,新的服务内容不断派生,新的知识与技术迅速发展,这些都促使图书馆以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去应对新的挑战。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理念的创新,是一切管理创新活动的前提。人类社会结构的变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善,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不断涌现等等,都应该首先从人的理念的创新中去寻找根源,特别是管理者的创新理念更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的现代化要求其管理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因循守旧,敢于冲破旧的传统,根据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的社会需求,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和管理模式,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图书馆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1.树立新的人才观

加强在职馆员的教育培训,引进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已在图书馆界达成共识。然而有的图书馆在呼吁人才缺乏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现有人才得不到应有重视,其潜能被埋没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注重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能,采取适应的奖励手段,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使每个职工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2.树立正确的市场观

知识经济的来临,使具有高知识含量的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图书馆在信息化、产业化的轨道上也必将迈出巨大的一步。因此图书的管理者必须树立新的市场观,注重塑造图书馆良好的市场形象,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文献信息方面的优势和特长,开发自己的特色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树立整体观和开放观

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是社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部分,是整个图书馆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图书馆的管理者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在注重本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性和特色性的同时,要充分重视馆际间的横向联合与协作,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之路。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文献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对任何图书馆而言,都不可能做到大而全,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管理者具有社会意识和超前意识,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图书馆的现在和未来,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文献资源的合理流动。此外,还要树立开放观念,在积极开展馆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馆好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拓宽图书馆的发展空间。

二、管理模式创新

1.塑造图书馆的良好形象

图书馆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必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社会形象的好坏将与图书馆的命运息息相关。实际上服务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良好的社会形象就是优质服务的象征。当然,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不仅是服务态度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产品,这也是塑造图书馆的良好社会形象的关键。因此,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其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生产出适销对路、知识含量高的信息产品。此外,媒体的作用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图书馆要定期与媒体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从而通过媒体的传播来扩大图书馆的影响,提高图书馆的地位,以高质量的服务和良好的形象争取社会各界的了解、理解和支持。

2.营造图书馆的良好氛围

图书馆历来被誉为读者的终身学校、文化中心、信息枢纽、市民第二起居室、知识喷泉,具有保存人类文化知识、传播知识信息、进行文化教育、开发智力资源等项功能。因此,图书馆必须努力为读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赏心悦目的学习环境,使读者来到图书馆甚至比在家还要舒心愉悦。图书馆不仅要为读者提供学习场所,还要为读者创造各种条件去实现自我,发挥各自的才能。同时,图书馆职工内部也要形成学习向上的良好风气,使整个集体成为一个不断吸纳知识、创新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型组织。通过学习,培养图书馆的创新人才,增强图书馆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

三、管理手段的创新

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搜集、整理、存储、传播的重要基地,已成为科学系统链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环节。因此图书馆不仅需要开发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静态文献信息资源,更要注意收集、开发最新产生的即时性和跟踪性的动态信息资源,提供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服务。这样才能满足用户特别是科研型、决策型用户的信息需要。网络环境和数字图书馆的创建与使用为现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应该把服务重心放在对知识的挖掘、整合与揭示,促进知识的生产与传播,使之创造出新的知识并付诸新的用途,使之成为我国以“知识创新工程”为主题的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成为知识创新的思想资源,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知识应用的桥梁和纽带,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

四、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创新

改革图书馆现行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其关键是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和制度,缺乏调动现有人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存在着定位不清,内部机制不灵活,自主经营意识不强,投资效益不高,人员进出渠道不畅等诸多弊病,虽然这些问题在市场经条件下有所改进,但这种管理体制和制度还远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发展需要。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事管理制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为目标,体现人文关怀的美好与和谐,以激发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人事管理体制强调的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推崇的一种管理方法,美国的通用公司、摩托罗拉公司、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的许多著名企业在实行了以人本为本的管理方法之后都获得了巨大的成效。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交流最重要的场所,也应该引进人本管理思想,改变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给图书馆造成的管理落后的局面,运用人本管理思想进行图書馆的管理创新,重新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试论现代企业管理新理念 篇12

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文明史。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社会经济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社会交通由人力车、马车到火车、汽车、飞机;企业管理从泰勒时代把人当作机器一样对待,到现代企业管理的“以人为本”,都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立足创新,包括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开拓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以科技为主导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实践证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成功之路。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争生存,求发展。企业竞争首先是产品适销对路,质量要高,成本要低,服务要好,即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经营企业。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在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组织等方面实现创新;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广大职工要全面提高素质,包括思想理念、技术能力、道德素质以及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力等。

二、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

科学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达85%;在我国的经济发达省、市,如广东省的深圳市,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5%;在现代工业园,如苏州现代工业园,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0%;实践表明,现代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主要推动力。企业要抓好五个环节,实现科技创新:一是增加科技投入,每年投入经费不少于企业销售收入的5%;二是要引聘、培养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企业是高科技人才成就和创造的,没有高科技人才,就没有高科技的企业;三是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目标,主要是开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努力创建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重奖有特别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五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使传统产业上一个新台阶,提到一个新水平。

三、树立资本经营理念

所谓资本经营,是指把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本,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变为可以流动、可以交易的价值资本,通过重新优化配置进行有效运营,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

资本经营的最大特征就是资本流动性,资本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实现增值。资本流动的原则是指把企业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作为可流动的经济资源,实行动态整合的营运。通过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改进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利润,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资本的增值积累。通过资本活动,实现横向经济联合,发挥资本联合的优势,扩大生产能力,产生新的生产力,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资本经营不仅要充分利用自有资本,而且要尽可能多地支配和使用社会资源。所以,除了管好用好自有资本,企业还必须善于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或其他方式扩大利用资本的份额。如果是上市公司,可以发行股票、配股等方式,扩大吸收社会资本,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也可以用横向兼并办法,实行规模经济。上市公司在高成长期间,应当通过对企业内外的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达到资本扩张的目标。上市公司对其他企业进行部分的股权收购或整体兼并,以达到同行业内提高竞争力和在某类产品上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企业兼并是实现规模扩张的好办法。兼并要坚持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为原则,防止为兼并而兼并。不断进行资产优质化,不断剥离和淘汰不良资产,注入优良资产,加强劳动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坚持自主经营的基础上,拓宽投资渠道,把资金投到那些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产品领域,积极开发高附加值和拥有独特技术的产业。

四、树立风险危机经营理念

上一篇:风险评估体系下一篇:出口退税5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