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管理措施

2024-07-23

现代化管理措施(精选12篇)

现代化管理措施 篇1

0 引言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货物的流通,物资的流通越来越频繁,越来活跃于我国国民经济、工业化、现代化的生产领域之中。配送按照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的西泽修博士在他的专著《物流ABC指南》中对配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从发货地到消费地之间,所有进货品、半成品、发货品及库存都是有计划地、统一地进行管理和实施。配送是费用最低、服务最好的送货方式,为了最有效地将原材料、产品送达,把采购、运输、仓库的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我国物流学者王之泰教授从两个方面对配送进行了定义:一是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对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和配送的本质行为予以表述:“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二是从配送的实施形态角度表述为:“配送是按用户定货要求在配送中或其他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

1 物资配送定义

在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中将配送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物资配送是一种高水平送货的形式。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而且配送所包含的那一部分运输在整个运送过程中是处于“二次运输”、“支线运输”、“终端运输”的位置。配送不是广义概念的组织物资订货、签约、进货及对物资处理分配的供应,而是以供给者送货到客户的服务性供应,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

配送是专业化的活动,是一种库存、运力、信息等物流资源相对集中的综合性的经济活动,可以优化库存结构和运输结构,提高设备及设施的利用率,有利于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配送活动能够使分散的经营活动进行协调运作,减少社会范围内的迂回运输、交叉运输、重复运输等现象,创造更多的物流经济效益。

2 物资配送的现代化管理

2.1 仓库的建设要实现现代化

2.1.1 自动化立体仓库

(1)按仓库的建筑形式分类,分为整体式自动仓库和分离式自动仓库。

(2)按仓库高度分类,仓库高度12m以上为高层自动化仓库,仓库高度在5~12m之间为中层自动化仓库,仓库高度在5m以下为低层自动化仓库。一般仓库高度在5m以上才称为“立体”仓库。

(3)按仓库容量分类,托盘数量在2000个以下的仓库为小型自动化仓库,托盘数量在2000~5000个之间的仓库为中型自动化仓库,托盘数量在5000个以上仓库为大型自动化仓库。

(4)按控制方法分类,分为手动控制和自动化仓库和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仓库。

(5)按货架形式分类,分为固定货架式自动化仓库和重力货架式自动化仓库。

2.1.2 自动立体仓库的设施

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仓库建筑、高层货架、堆垛设备、周边设备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1)仓库建筑和高层货架。仓库建筑和高层货架是存放单元货物、安装各种设备和完成进出库作业的场所,一般仓库建筑和高层货架的投资约占自动化立体仓库总投资的50%,甚至更多。在自动化立体仓库中货架结构的精度和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还直接影响堆垛起重机的自动化作业,因此也是实现自动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层货架有各种类型。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钢结构货架、钢筋混凝土结构货架、钢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货架等;按货架的载货方式不同可分为棚板式货架、横线式货架和组合货架等;按货架的高度,可分为低层货架、中层货架和高层货架。对于仓库的规范化、现代化管理,对于分理出各种规格、品种、型号,不同类型的仓库库存物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句话各种货架是仓库规范化、现代化管理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仓库控制中在物资配送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立体仓库实现自动化作业的核心,是指挥仓库内的搬运设备按照人的预先定好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动化作业的指挥中心。

(2)电子计算机是高速处理信息的先进工具,物资仓储部门绝大部分工作是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所以电子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仓储管理的各个方面,如库存管理、资金管理、系统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等。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库存管理,应具备入库处理功能、出库处理功能、建账功能、报表输出功能和查询功能。通过传感手段,将储存环境日照、温度、湿度等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控制信息给执行设备,从而自动调节储存环境,为物资保管保养提供最佳环境条件。

通过计算机对堆垛起重,叉车、运输等设备的控制,来完成物资入、出库作业。电子计算机直接控制巷道堆垛起重是通过卡片或键盘输入出、入库信息,经巷道堆垛机上控制系统接收并控制其运行,升降及货叉机构的动作,以完成对托盘货物的存取。入、出库信息包括确定“入库”还是“出库”及入、出库货格的地址码包括巷道序号、货架号及层数等信息,将此信息输送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确认后使执行过程顺利进行,按要求完成作业任务。

2.2 仓库管理要实现物资配送现代化

仓储管理现代化要素:

(1)仓储管理人员的专业化。随着我国大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各种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文化水平、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也提高了,否则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也就不能适应生产力飞速发展的需要。要使各级仓储管理人员达到专业化,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仓储管理人员的培养、教育和提高,培养出一支专门从事仓库建设和仓储管理的具有现代化科学知识、管理技术的队伍。这支科学化、专业化的队伍对加强仓储管理的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仓储管理水平,适应不断发展的物资流通需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仓储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仓储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就是要根据物资储运生产活动的特点,按照储运生产的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利用最新科学技术和成就来进行物资仓储管理。仓储管理已经从定性管理为主发展到定量管理为主,如库存管理中的ABC分类法、库存控制理论、决策论、线性规划、图论等数据和逻辑判断等能力。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仓储业务管理、库存控制、作业自动化控制、信息处理等,能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提高作业效率。

3 物资库存管理的现代化

成本是企业盈亏的标尺,更是企业在市场上竞争的坚强后盾。在现代物流被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的今天,如何加强库存控制,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物流成本,成了企业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枚有力的棋子。要积极拓宽思路,创新管理模式,在工作中摸索“零库存”作为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在记账方式上物资的保管账、财务账体现为“零”。

“零库存”主要分:委托保管方式、协作分包方式、轮动方式、准时供应系统、看板方式等形式,由于“零”库存的特点是随需供应,而且在价格、人力、资金等方面都有所节约,是需方降低物资储备、加速资金周转的有效措施,对于供方来说,则占领了一块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因此,零库存作为供需双赢的管理新模式,近几年已被电力企业采购部门广泛采用。为建立与供方长期互利的战略同盟关系,需要积极倡导“诚信为本,互利为宗”的经营理念,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签订零库存供货协议,由供方保质、保量、按时送货,需方根据生产消耗情况,全面实施实时结算制度,原则上每月结算一次,料完款清,从而达到促进供需双赢的目的。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按照贯彻ISO9002标准物资部门要加强对供方的评价与控制,通过现场评价、证书评价,对比历次供货记录等方式,对供应三商进行科学评价,逐步建立了以“零库存”管理为核心,相对稳定,有供应和质量保证能力的物资保障体系,为采购到用户满意的物资提供了可靠保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规范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为了使零库存管理有章可循,按照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和贯彻ISO9002标准要求,修订完善物资管理制度,明确操作规程,规范员工行为,从而为不断推进零库存采购提供制度保证。

为实现效益的最佳化,“零库存”采购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尽管在实行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景点“零库存”管理的全面铺开,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思考与改进。

为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库存的影响,需要增加企业间库存决策信息的透明性、可靠性和实时性。需方要积极运用电子商务活动,建立与供应商快速反应库存补充体系,实现“即订即供”高效的供货模式,节省在途和备货的时间,消除无效和冗余物流,以提高采购效率及效益。

资金问题是制约零库存采购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协议上承诺的付款期无款可付,将影响其实现率。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提高现金承付能力,保证按期及时结算,树立企业良好信誉。

在买方市场社会资源充足的有利条件下,应根据经营特点、稳步推进“零库存”采购,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加大实施力度,逐步向全面实行“零库存”管理的目标迈进,最大限度地实现“零库存”供料。

推行“直供”式零库存采购供应,即对数量较大的专用物资经需方验收后直接送到用户手中,减少二次倒运。

jIT即逆着生产工序,由顾客需求开始,订单→产成品→组件→配件→零件或原材料,最后到供应商。具体说,就是企业根据生产组织物资供应,jIT系统要求企业供、产、销各环节无缝配合,大大降低物流过程中的库存及资金积压,使整个物流实现准时化和库存储备最小化。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的大量涌现,对采购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及举办培训班,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各种途径,加强员工业务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下零库存采购的需要。

物资配送随着时代前进脚步,以经从单一的购买与送货,发展为物流配送及运输、搬运、存储、保管、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活动。

要实现物资管理现代化必须从物资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和管理人才现代化。各方面有机结合,管理思想现代化是先导,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方法现代化是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物资部门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先行者,参与市场竞争,客观情况要求物资管理必须率先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倪东生,李雪莲.构建我国物资配送现代化的设想.

[2]余建国.物资配送与现代化管理.

[3]邵锋.浅析实现公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和措施.

现代化管理措施 篇2

为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今年年初,张家港保税区国税局决定在省一级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瞄准江苏省特二级这一更高目标提档升级,并将这一目标列入年度五大工作目标之一。为此,该局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制度,采取四项举措全力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促

进档案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

1、将档案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该局领导历来十分重视档案工作,每年将档案工作纳入单位的目标管理,同其他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局领导班子对档案工作经常进行定期的专题研究,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研究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和服务的办法措施,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

2、健全完善档案管理体制。今年该局根据人员的变化和机构设置的改革及时调整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由一把手局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下设档案管理办公室。档案创建工作由局档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和协调。另外该局还把档案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局其它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

3、抓好专兼职档案人员队伍建设。该局把素质好、文化程度高、责任心强、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能胜任档案工作的人员选配到档案工作岗位上,并保持相对稳定。为了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技能,每年将专兼职档案人员全部送出培训,并请市档案局业务人员现场指导,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使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4、加强学习,营造开展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为确保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该局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档案法律、法规、规章,从而提高了全局人员的档案意识,使档案工作成为全局上下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份内事,营造了开展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

5、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该局努力整合现有硬件资源,在现有档案用房的基础上,今年又在金税大厦建造了100多平米的档案分库房,配有17列档案密集架,一台5匹的立柜空调和一台智能微电脑控制的除湿机。

二、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整体水平

在继续巩固和完善省一级标准的基础上,该局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在制度建设上,为进一步规范税收业务档案的整理,结合江苏省国税局“一户式”征管材料管理要求,先后修改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ISO作业指导书有关档案管理的内容,并重新制定了《档案管理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档案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归档范围和整理要求,使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收集和整理有据可依;在业务建设方面,认真贯彻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业务标准,对室藏所有档案进行了全面整理和整改,基本上做到了档案分类科学、排列合理、编目规范、保管期限划分准确、归档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并注重档案资源建设,实现了各种门类载体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初步建立了一个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载体多样的档案资源体系。近年来,该局连续以高分通过张家港市档案局组织的档案年检。

三、科学管理,有效结合,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工作,关系到档案资源能否实现科学保护和有效共享。为此,该局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坚持档案信息化与政务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围绕“信息设施现代化、室藏档案室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网络化、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这一目标,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一是加快数字档案室建设进程。该局继续加大档案技术装备更新力度,稳步开展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该局充分利用与省国税局联通的公文处理信息系统以及中软档案管理软件,将电子数据直接导入数据库,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该局己建成了各种门类档案的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并对永久、长期的文书档案和一些重要档案进行了全文数字化,实现了在网上查阅档案目录和全文的要求,并对数据定期多套备份,确保档案信息与系统的安全。二是加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是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基础。该局现用的中软档案管理软件和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CTAIS2.0)具备电子文件自动采集、鉴定、归档等功能,基本符合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的要求。三是加快税收征管信息步伐,全面应用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将税收征、管、查、督查、监控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实现网上申报、受理征收、扣款、查处、监控电子信息化,并且户籍资料与电子信息一一对应、配套管理,提高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与时俱进,突出重点,促进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现代化管理措施 篇3

关键词:企业文书档案;信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5.2

文书档案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整理、搜集以及保存文档资料。其通常会涉及多种文档,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混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传统的文档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企业的文书档案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

1 企业文书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内容

企业文书档案实行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包括对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安全化三方面的管理。首先是数字化管理指的是将纸质档案转为数字化档案,可以无限制的进行复制,方便存储与查阅。降低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传统方式下存储档案所需的档案架、出轨和库房的空间;其次是网络化管理。数字化的文书档案需要通过联网才能在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网络范围内和不同层次的用户间共享使用。网络化管理的功能有网络存储、获取、下载、上传、复制、隔离、交流、传送、检索、借阅、组卷、归档、分类等;最后是安全化管理。现代信息管理的安全问题很重要,在对企业文书档案实行信息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升级管理系统、改进技术、加强保密措施来提高安全性。防止由于网络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设备及网络故障、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文书档案的遗失和损毁。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对文书档案进行分级管理,分为完全保密、部分公开和完全公开三个方面。

2 企业文书档案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是必然趋势

2.1 可以保持文件历史原貌。在立卷时传统的文件管理工作注重案卷装订的整齐度和美观度。因此经常进行切边或街边工作,在此过程中往往会破坏文件的原貌。而采用现代化信息管理,将文书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并对其按件随机存档,可以保持文件的历史原貌。只需要统一折叠图纸、报表等文件归档即可。

2.2 对于遗漏文件的补漏增缺有利。对于以后文件的补漏增缺,传统的方法必须拆卷重做,然后重新排列卷内文件,编张次、抄卷内目录,最后再进行装订以及修改填写案卷封面等。而对其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则可以十分方便的插入文件,只需对档案目标进行修改即可。省时省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2.3 检索准确率高,检索简便。对于档案的检索,传统的方式下查准率和查找的效率都不高。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将档案由案卷级转变为文件级,将手工立卷的过程改为了计算机自动管理,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检索的准确率。

2.4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对企业文书档案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可以改变传统的立卷难、管理工作难和查准率不高三大问题,这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千古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将工作人员从枯燥乏味的手工直接建档中解脱,实现由过去的集中立卷到现在的随机管档。避免文档的存积,提高管理水平。

2.5 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对企业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可以避免立卷人对标准的衡量尺度不同而造成的利用不便。而且传统的归档工作使档案人员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归档,没有时间提高其管理水平,制约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而现代化信息管理使得档案人员有充裕的时间来进修,将时间精力放在二次信息开发利用和档案编研上来。这大大的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3 企业文书档案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电子文件的保密性受限制。电子文件没有固定的形式,而且其内容易于变化,这就造成了对于文件的保密工作难度较大。由于电子文件易于修改且在修改的过程中不会留下任何操作上的痕迹,虽然有防止在原告上增加、删除和修改的技术以及防止伪造电子文件的技术,但是电子文件内容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要比纸质文件的几率大得多,这使得人们感到把握文书档案内容原貌很困难。而且电子文件没有特定字迹,档案人员可以将其以不同的字号和字体录入电子文件,不能从字迹上分辨出文件的原始性,也不能亲自为每一份电子文件签名或盖印,从而丧失了依据签署的字迹和印章对一份电子文件是否为原件进行判断。而且随着网上窃密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上的电子文件都无法做到绝对的保密。

3.2 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在企业文书档案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理论、方法、技术和原则对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文件以及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管理方式不完全适用。而且在现代化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仅仅懂的数据通信技术或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人员也不能够完全胜任此工作。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因此,要实现对企业文书档案的现代化信息管理,首先需要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还得有先进的技术水平,仅仅拥有计算机一般操作水平是不够的。目前,许多企业的档案部门对现代高技术人才都比较缺乏,尤其是处理档案信息的复合型人才,现有的档案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都比较低,尽管企业有能力购买先进的设备,也没有可以利用这些先进设备的人才,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更无法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4 企业文书档案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的应对措施

4.1 信息化系统通过内、外网隔离。针对企业文书档案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电子文件保密性差问题,我们提出通过内外网进行隔离。在信息网络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设置两层物理隔离,从而实现保护信息化网络的安全目的。第一层是路由器,这样可以过滤掉被屏蔽的服务和IP地址。首先将所有的IP地址屏蔽掉,然后选择一些可靠的地址进入信息化网络。第二层是防火墙。因为防火墙大多都有认证机制,整体来看,防火墙都有五大功能:检测以及告警网络攻击;对通过防火墙的活动和信息内容进行记录;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过滤;封堵禁止的业务;对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进行管理。通过这两层防护可以有效的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4.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由于企业文书档案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从硬件投入和建设入手,改善硬件环境,为其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提高其业务技能。只有加大对硬件设备的投入,才能使档案管理人员了解这些设备,通过接触对其熟悉后才能慢慢的学习如何操作,直至熟练,最后会提高其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其次,企业应该对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自学为主,培训为辅的方式,为其建立终身教育机制和学习激励机制,将档案业务管理的学习成绩纳入业绩考核中,使其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最后,要加大区域间和档案部门间的合作力度,通过交流学习其他单位和部门利用档案资源转化知识、创新知识的经验。运用现代通讯和网络等高科技的手段,增加档案人员和档案部门的信息源。进而逐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的管理企业的文书档案。

5 结束语

企业的文书档案作为企业活动的历史伴生物,以其真实性和原始性成为信息价值中的一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文书档案的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查询和借阅需求。对企业的文书档案进行现代化信息管理是必然趋势,我们逐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信息网络的安全性,从而提升文书档案的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孟磊.浅谈更新文书档案管理理念实现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J].华章,2013,18(01):319-321.

[2]方爱荣.文书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01):188-190.

[3]顾翔.强化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方法分析[J].办公室业务,2004,21(01):56-58.

作者简介:王鹂(1962.08-),女,河北饶阳人,综合管理处处长,馆员,研究方向:企业文书档案的现代化信息管理。

现代化管理措施 篇4

传统财务管理的症结就是在管理中缺乏信息沟通, 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在逐级上报和管理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的遗漏和错误, 引起此类问题的主导因素如下:

1.企业的内部机构混乱。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都会设置内控机构, 但是财务管理中的制度与内控机制、结构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 此时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就容易导致审计工作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 使得监控、考核等不能落实, 最终导致了财会信息的失真。

2.人员管理措施薄弱。人员管理是信息化管理重要基础,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如果没有科学的制度进行人性化管理, 很难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最终会导致人员缺乏凝聚力, 导致团队内部的信息沟通不充分, 也会影响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完善。

3.资金管理漏洞多。资金管理是企业正常发展与运营的基础, 在传统财会信息管理中企业的资金管理往往缺乏整体性, 因为管理模式的落后, 导致各个部门间的资金调度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信息, 使得管理者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对资金的流动情况加以掌握, 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对资金的有效支配与调度。同时企业资金管理中利润化的趋势明显, 而对于不良资产的管理则偏弱, 导致资金问题随着企业发展而激化, 最终影响整个财务管理的实施效果。

二、传统财务信息管理产生问题的根源

1.管理层面多:财务管理往往是逐级管理, 不同层次的财务信息是存在差异的, 各种不同的业务会产生信息差异, 直接经营者希望增加经营业绩提高效益, 往往会利用隐蔽的方式来编造虚假的信息以便获得相关利益。所以在企业中财务的多级管理模式是容易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2.信息滞后性:会计信息系统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不能实时化的完成数据采集与汇总, 因此信息形成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为信息需要整理与统计, 这就导致信息不能及时的得到统计, 从而使得财务管理层所获得信息往往存在滞后性, 这直接影响了管理效率提高。

3.财务管理的过程性:财务管理是一个过程化管理模式, 不是在某一个点就能完成所有的财务工作, 虽然可以汇总一个阶段内的财务信息, 但是所有的财务报告是在财务人员确认、计量、分类、汇总后才形成的, 所以财务信息是在财务人员处理后形成的综合性信息, 因此在其中会参杂人为的经验与判断, 也就容易导致信息中存在问题。

4.信息整合的动机不同:在管理中因为信息利用的方式与目的不同, 企业管理中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和利用也存在不同, 所以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动机不同, 更不用说企业对外的信息披露了。因此在管理中针对财务信息的利用存在动机差异, 多数企业都有扬长避短的心理, 往往会披露或者汇总对企业自身有利的信息, 从而造成了财务信息管理中的失真。

三、财会信息管理的现代化管理策略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经济发展, 迫切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引入要求企业必须改变财务管理的模式, 使之进入到信息化模式, 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将会计准则、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有机的结合起来, 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创新内容与方法。综合财务现代化管理的策略总结如下:

1.强化内部沟通。信息管理的核心在于共享, 也就是要建立无障碍的沟通, 主要是消除内部沟通的阻碍进而消除财务管理中的孤立信息, 因为不同管理层次中的信息沟通往往存在差异, 所以孤立的信息大量存在是影响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是现代会计管理的重要基础。在会计信息现代化管理中必须建立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 各个部门对财务情况都应有所了解, 这样才能促进信息化的构建和完善。在现代化信息管理实施中首先应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的有机沟通, 进而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整合到一个系统中, 保证各个部门获得的财务数据保持一致, 并在宏观管理中实现针对性的资源调控, 实现管理的效率提高。

2.强化内控机制。财会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是整个信息管理效果提升的重要基础, 因此在管理中应重视对内部控制的提升。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应要求企业加强内控的机制, 从而让各种财务信息可以在信息化共享中得以透明化, 保证财务信息及时、透明、完整、准确, 同时在内控的过程中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另外, 在内部监控的实施中, 也可进一步的提高公司各个部门的财务透明化, 以此提高整个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的统筹效果, 使得现代化信息管理在企业内部深入开展, 也可从宏观角度提高集约化的管理力度。

3.强化软硬件基础。技术引入是信息化建立与强化的基础, 企业管理中的财务信息化也必须建立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要实现现代化的财务信息管理必须对软件和硬件水平进行全面提高, 针对自身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财务管理的系统升级, 建立适应自身管理模式的信息化系统。另外, 重视对硬件系统的建设, 网络硬件、控制中心等硬件设备的构建会直接提高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果, 也从某些方面降低财务管理的成本, 保证了信息的质量、价值、效率等。

四、结束语

现代财务管理与传统管理相比必须具备更加透明的信息沟通环境, 也必须克服传统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明确存在问题的同时, 对问题的关键进行改善, 转变思想、强化内控、升级系统, 以此实现财务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从而获得更好的财务管理效果。

摘要:在传统的财务信息管理中因为其具备的基本特征, 使得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利用现代化的思路, 通过观念和方法的改善来提高财务信息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黄益龙.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 (08) .

[2]谢妍.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浅谈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创效的做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08) .

现代化管理措施 篇5

2现代林业造林的方法

2.1分殖造林法

该方法适用于小面积的林地栽种,实施过程如下:在造林区域内均匀挖出40~60m2的地穴,确保穴底平坦;栽种时要保证幼苗端正,使苗梢水平伸展;合理安排幼苗的栽种深浅度,强化幼苗根系的吸水能力。使用该造林方法,林木的幼苗往往具备较高的成活率,并且不需要对林业有过高要求,但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因而不利于造林效益的提升。

2.2植苗造林法

所谓植苗造林法,就是在局部整地完成之后,进行挖穴,然后将树苗移栽入穴中。使用该造林法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所挖的穴坑需要足够完全容纳苗木的主根系,才能够保证移栽后的生长品质。在完成苗木的移植后,为了避免周围土壤出现下沉现象,需要在移植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土壤的掩埋深度,通常要求超出苗木根颈上原有泥土印的高度,约2~4cm。正常的况下,如果是移栽至气候潮湿地区,则应当进行浅栽,而如果移栽至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则应当深栽。

2.3播种造林法

该方法是直接将种子播撒于林地自然生长,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林业造林工程。在运用播种造林时,尤其需要注意对于林地条件的要求较高,并且对于种植后期,幼林的管理、抚育工作要求严格,因此,所栽种的树种必须具备很强的发芽力、适应力,此类植被包括核桃、山杏、栎类等。运用该方法是,需要注意严格选择地块,保持土壤的含水量,同时避免由于外界客观因素而引起的不良影响。

3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

3.1强化管理工作,降低成本

(1)降低造林的资金投入。通过适当减少营林造林单位面积、单棵植株的资金投入,可以在有效增加成熟树苗实际产量的同时,缩短对于苗木的培育时间,从而降低成本;(2)林地的选取。注意合理选择造林的林地,从而改善小规模林地仅仅能够种植单一树种所存在的局限性。

3.2依据市场培育树木苗种

对于集约丰产林的造林工程,需要重视树种的更新培育,因此首先需要牢牢把握市场中的林木发展动向,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选择具有较高价值、生长周期较短的小径纤维材林分,从而提高林木质量,进而提高造林营林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林业营林发展需要以满足市场机制要求为首要条件,认真分析市场的实际需求,合理定位其发展的具体方向,找到最佳的林业资源调整方法,详细分析出口、内销林木资源,从而进行科学的规划。

3.3提升林业造林的质量

(1)合理定位林业营林,转变营林的整体思路,从而重新定位营林工作的关键性、重要性与实际影响;(2)贯彻责任制,在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范畴的同时,落实相关的工作责任制,确保奖罚分明;(3)以现实作为基础,从而制定有效的造林方案,确保造林的整体品质,满足营林生产基本要求。

3.4结合经济规律管理林业生产

3.4.1以不同营林类型确定林木生长指标

营林主要是通过自然划分的方式,以省、地区作为基本的划分单位,对林荒山、采伐地区等进行规划,形成不同营林类型,并依据其各自的类型确定生长指标,按照宜林的程度、产品规格等,进行合理的规划。

3.4.2加强建设林木种苗基地

在选育优良林木良种时,应当充分结合林业生产的长远利益,在扩大种子园基地建设规模的同时,拓展本地树种基地的建设。同时,还需要适当加大母树林的生产比例,提高其抚育管理的力度,选择基本条件符合母树林种植标准的龄林,或者使用基本成熟的林木以替换老龄化母树林,有计划地培养母树林基地建设。

3.4.3实行活苗圃运营机制

为加快苗圃运营发展,森林单位可以实行承包制度,或者私人经营模式,通过践行竞争等经营机制实现活苗圃。企业可以和苗圃生产经营者签订回收合同,确定奖罚制度,依据等级的不同决定苗木价格,使经营者能够在广泛种植的基础上,确保林木整体质量,将种子园作为种苗主要市场,从而降低育苗、造林成本,激活苗圃竞争。

3.5加强营造林抚育管理

3.5.1幼林的抚育管理

幼林的抚育,实施实现巩固造林、实现营林树种丰产速生的关键,但是幼林抚育过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积极重视。在造林完成后,注意及时检查树苗根系的裸露状况,调整扶正树干出现的歪斜现象,从而达到保证苗木正常生长的目的。为了避免土壤表层板结,幼树生长病害等问题,要经常除草松土,以利苗木健康生长。

3.5.2成林的抚育管理

在营林造林过程中,树木不断生长发育,树木枝叶之间相互交错,间距减小,因此,为了能够给所有树木提供充足的光照,保证其光照营养面积,为其创造能够良好保持形态,维持正常生长速度的环境条件,需要及时开展修剪、抚育间伐等工作。在修剪枝叶和间伐的同时,需要注意不同树种,其修枝的年龄、生长旺盛期也是不同的,因此必须合理选择树龄与季节,重视间伐强度的控制。

4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林业造林方法和生产管理措施的施行,关系到整个林业单位的未来发展,还与我国的造林事业总体的前景状况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营林造林中,必须依据实际的地理环境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生产及其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发挥自身的价值所在。

作者:付一华 单位:六盘水市水城县木果镇林业站

参考文献:

[1]王平.林业造林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3):11-11

现代化管理措施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档案文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对事业单位的作用

(一)提高文件传递的安全性。传统的文件传输方式,主要是通过邮政投递系统或是其他快递方式,受限于时间与距离的影响,同时阿,档案管理人员私存文件或者丢失文件的状况也时有发生,其他原因造成文件的延误、丢失亦属常事,都为档案管理与使用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不便。所以,事業单位档案管理亟待引入并推广现代化技术进行文件归档管理,比如,通过计算机网络方式进行文件传递,能够极大程度为文档收编节约传递时间,提高文件传递速度,确保文档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二)确保文件保存的稳定性。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很多事业单位档案室已经逐步开始普及上述现代化的办公方式。纸质文书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缩短寿命,一旦纸质文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电子文件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通过选用不同的电子载体,将文书档案以电子方式进行保存,可以实现文书档案信息与载体的分离利用,同时,电子载体具有存读方便、快捷、保存时间长、易于传递、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小、不易损坏,稳定性比较强等特点,能够提高文书归档工作的质量,确保文件保存的稳定性。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管理,重视不足。据客观而论,部分档案管理工作局限于行政管理阶层,对基层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甚至对档案管理认知存在偏差,比如,只关注单位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漠视档案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导致内部档案管理工作长期缺乏有序部署与严格管控,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不全、整理不规范、散乱等现象严重,难以为单位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二)配套不全,条件较差。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必须配备完整且匹配的相应基础设施与监管机制,但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档案管理“软”、硬件条件“差”,比如,档案柜架等基础设施的配备装具参差不齐,致使档案工作陷入被动局面;或是部分基层档案室建设缺乏专项启动与维修资金,导致纸质档案资料在长时间的存放下出现霉变、虫蛀等现象。

三、优化事业单位档案文书管理效能的具体措施

(一)全面推行文书归档规范化管理。完善、健全的制度是促进文书归档管理顺利进行的基础保证,在文书归档管理过程中要始终以制度为标准,督促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与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与准则,建立统一的工作标准与规章制度,并要求全体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作业,确保每一工作环节有序进行,践行文书归档的规范化管理原则。

(二)巩固单位领导及全员档案意识。领导的重视是推动文书归档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具有提高全员档案意识的积极作用。然而,基层档案室文书档案数量较多,经费却相对紧张,由此要求文书归档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以保证文书归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增强领导的档案意识,将档案归档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对有关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不断提高全员档案意识

(三)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辅助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办公模式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应用,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文书档案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将文书档案由纸质档案转变为以光盘、磁带、计算机硬盘等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以网络化的方式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逐步实现从手工作业方式向计算机管理方式转变。同时,国家财政部门也应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层档案室的配套设施,加强地方文书档案信息网络与资源的一体化建设,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同时夯实对电子文件的管控,最大限度确保电子文档的安全性和信息可用性。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首要建立在提高认识、加强重视的基础上,同步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为档案管理工作以专款专用、准确预算、恰当使用、详细记录、及时结算等位为准则设置专项资金,优化工作机构设置,并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与能力范围情况下,积极投建电子档案室或数字档案室,自上而下全面覆盖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确保事业单位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环节的安全便捷。

参考文献

[1]刘嫔兰.云计算在企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07)

[2]陈萍.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分析[J].广东科技,2013(12)

[3]李海珠,都蕾.试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J].今日中国论坛,2013(10)

[4]单承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理解与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4(03)

现代化管理措施 篇7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档案记载着国家机关、社会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动态资料。当前,由于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要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档案的数量激增,信息介质和记录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例如光盘、磁介质存储设备等。传统的纸质档案会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的损坏,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损坏程度逐渐加深。基于上述问题,社会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提高档案的贮存和管理水平。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处理能力,运用现代化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中的组卷、生成目录、分类统计等过程有着极大的效率优化。同时,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优化档案形成,方便用户查阅档案,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所需要的档案资料,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和信息利用能力。

(三)档案管理现代化可以提高档案安全水平。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预防处理措施,能够极大地提高档案的安全保密程度,这既是提高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重要表现,也是增强档案管理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现代化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需要相关单位领导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单位管理人员真正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知,从而转变自身一直以来的思想观念,重新拾起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且不断加强对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关注程度。在单位领导进行资源分配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资源倾斜度,提高资金投入,以便档案管理部门及其下属的基层部门能够及时更换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从而做好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的物质准备。

(二)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增强档案管理工作能力,需要强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是档案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作,采用先进现代化管理技术,运用规范统一的档案编码原则,协调档案管理工作中各方面相关单位部门的关系。例如,在档案收发过程中,发档机关单位必须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编写档案,要有固定的规格要求,时间、单位名称、文件类型、地点代码、接收单位代码、流水号等都要整齐划一。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离不开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那么就必须制定一套整齐划一的编码标准,从而达到计算机自动识别、自动归档、自动生成目录、自动管理等要求,实现自动化档案管理。唯有形成完善的档案管理标准体系,才能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增强档案管理工作能力。

(三)加大引进培养高级档案管理人才的力度。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增强档案管理工作能力,需要加大对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首先,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提高人才准入标准,通过提高待遇的方式来吸引具备优秀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高级档案管理人才,聘用具有合格的现代化档案管理要求的优秀人才。其次,对于已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培训工作,定期举行培训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特别是针对现代化档案管理设备操作能力,要格外予以加强。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档案关乎国家和社会成员的秘密信息,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维护现代化档案数据库的安全,这就需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让其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其内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档案管理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伟艳.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6.1

[2] .魏秀芳.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路径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6.7

[3] .张淑燕.浅谈档案管理现代化[J].办公室业务,2016.7

现代化管理措施 篇8

1 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落后

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就是思想意识的落后, 思想意识落后主要体现在: (1) 固守的观念不变。通常在经济的发展中, 大部分人认为档案管理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不是很大, 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说没有更大的社会效益, 由于思想中没有建立档案工作市场, 就更加难以将档案管理推向市场。 (2) 看法片面。很多管理者或是参与档案管理的人, 很多认为档案管理就是一张纸, 与企业或是单位的经济发展或是人事相比是次要的, 可能会议中会重视档案管理, 但是在实际中却又是另外一种状态。 (3) 管理放任。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与发展, 离不开领导的重视, 但是在档案管理上, 领导是缺乏对档案管理进行规划的发展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 没有效率, 更不要说对档案管理现代化有什么想法和理念。

1.2 管理混乱

档案管理出现混乱, 领导对于档案管理不重视, 档案管理人员冷漠与忽视, 会在档案管理经费上面进行消减;一些基层的单位更是不管不问, 任由档案管理人员的凭惯性和自觉性进行工作;但是作为档案管理人员也有自己的苦衷, 档案管理经费的不到位, 使得生活必需的条件得不到满足, 一些有技术的管理人员只能去选择更好的工作来满足生活;还有一些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 导致管理人员超负荷工作, 过度的消耗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出现很多的问题。

1.3 条件落后

档案管理部门没有权, 经费方面也缺乏, 而且市场化的管理模式也没有建立起来, 不能适应市场化发展, 一些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薄弱,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忽视管理工作, 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无论从技术上或是设备的更新都是处于滞后状态, 内在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2 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要重视和支持

2.1 重视档案管理

其实对于档案管理, 很多领导存在误区, 纵然档案管理工作默默无闻, 认为无非就是整理材料、保存材料、存档、调档, 就是这样的思维意识, 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配置不足, 基础设备缺乏、档案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 由此可以看出, 领导的主观重视并且落实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也可以说, 领导的重视决定档案管理的好坏, 所以, 提高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明确档案管理的发展目标、档案管理责任制;同时, 档案管理工作要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检查、考核。对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 要不断进行学习培训, 通过知识的不断更新, 及时了解档案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 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为使自身成为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而不断地努力。

2.2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规范档案管理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离不开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 这是确保档案管理发展的有效保障。完善健全的管理体制, 一定要从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单位发展特点和需求, 使制定的体制要切实可行。对于已经有的制度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 将现代化发展的新技术应用到管理中去, 将档案的责、归、移、管、用、销等环节都是在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此外, 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的日常管理, 即档案管理作为每一个科室管理责任范围内的工作, 对档案资料的整合、搜集、保存、查阅、移交等环节要具体规定, 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将计算机应用与人工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档案管理具有复杂性和机密性, 因此, 管理人员要对各类资料进行统一的立卷、归档、整理、保存, 形成一个有序规范的组织模式, 努力做到组织上有保证, 工作上重严密, 责任上强落实、使档案工作走上靠制度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不断完善管理机制, 切实有效地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3 加强档案管理基础建设, 改善保管条件和管理手段

俗话说“档案贵在活, 而重在于用”。因此, 档案管理工作者在做好档案收集、归档、保管的同时, 一定要按照国家对于档案管理保密性的规定, 严格防止泄密。处理好利用和保密关系前提下, 要不断完善利用工作制度和查找工具, 丰富档案的应用领域, 使其在党政管理、教学科研、基本建设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收集、归档是档案工作的基础, 提供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目的, 而保管则是巩固收集、归档成果, 便于提供利用的重要保证。可以说, 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 档案员除了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方面下功夫外, 应着重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 做好档案的编目、检索、编研工作, 编制适用的检索工具, 建立健全档案检索体系和档案文件汇编等参考资料, 提高查找利用档案的效率, 使档案信息资源更准确、更系统、更精练。

3 结语

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要不断克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单位领导,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要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使用价值, 适时地进行改革创新, 才能确保档案工作在稳定中不断发展。

摘要:档案管理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 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凸显, 如何解决当前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是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档案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喜梅.浅谈档案管理现代化[J].中州煤炭, 2007 (5) .

[2]童亚芬.现代档案管理人员群体结构模式及优化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 (1) .

现代化管理措施 篇9

1 把握科技档案管理的特点

科技档案的形成并不是在某个阶段, 而是工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科技档案的建立能起到维护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珍贵财富。专业性是科技档案管理建设的重要方面, 建立程序、内容的链接、专业的交叉都必须建立在专业性的基础上。除此之外类型和种类的多样性也是档案管理的特征, 在建立档案的各个阶段、各个专业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阶段就应该开始档案建立工作了, 按照社会上存在的档案建立规则来开展一系列的文件整理, 这也说明了当前的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着一致性, 和其他档案管理相比, 科技档案在归档之后更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 能够对实际的工程建设进行指导。要想实现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就必须结合实际工程的特点, 在建立档案的时候, 使用任何对建档有帮助的方法和技术, 树立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的意识, 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发挥出档案管理对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 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2 加快水利水电科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档案是企业发展的见证, 能够人们了解企业的历史文化。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经常会用到档案, 它能够帮助施工人员查看到原来类似工程建筑的资料, 为当前的工程提供依据, 进一步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下面我们就对如何加快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进行阐述。

2.1 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工作十分复杂, 其中涉及到的步骤很多, 例如收集信息、编号、归档、保存等等,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每一步工作, 否则就会影响到档案管理的质量。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快当前水利水电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能力, 第一, 对档案管理的各个流程实行科学化管理方法, 采取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 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第二, 按照当前的档案管理规范, 对不同性质的文档采取不同的归档方法, 对一些保密性强的文件, 应该做好特殊管理。第三, 纸质的档案由于随着时间的增长会逐渐损坏, 工作人员应该对这些文件进行妥善处理, 在接手一批文件时就应该做好验收工作。第四, 档案资料中会有竣工工程图, 在归档之前要查看各个部门是否都已经加盖公章。第五, 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 加大档案管理投入, 提高档案管理的环境, 尽量减少对档案的破坏程度, 延长档案归档年限, 只有做好上述工作, 才能够实现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2.2 加快科技档案管理进程

作为水利工程单位, 科技文档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 加快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进程, 一要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网络系统,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管理, 形成高效管理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管理系统, 达到档案管理自动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的目的, 进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二要积极推进科技档案数据库建设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 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作为档案管理工作技术现代化的中心, 提高档案检索、内容查询功能的实效便捷, 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存储海量化。三要严格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要求, 全面收集、安全管理、使档案管理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2.3 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1) 作为水利工程单位, 应该根据国家水利部的《科学技术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有关法规为准绳, 制定出本单位相关的规章制度, 以确保其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2) 建立科技档案统计台帐, 做到帐实相符;建立查、阅、借档案利用效果登记表, 做到查阅、借阅有登记, 利用效果有记载。 (3) 规范档案业务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档案分类大纲、保管期限, 使档案业务工作井然有序。

3 科技档案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作用

3.1 激发水利水电科技档案活力

(1) 优化整合。针对水利水电科技档案是水利活动真实、完整、准确记载的规律性, 根据每个主题要求, 收集整理工程资料, 通过整理、分类、鉴定、保管、积极挖掘档案内在价值, 总结规律, 对档案进行提炼, 使档案信息不断增值, 使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得以整合。 (2) 将整合的资源信息与电子网络相结合,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科技档案进行现代管理。将整合的资源信息与电子网络相结合, 以确保整合后的档案信息资源能够以有效手段为本单位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3) 加强规划。档案的建立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 通过完善和协同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 规划好档案的管理方法, 制定出合乎当前档案管理的制度, 并组织好其他部门和人员参与科技档案的管理中。

3.2 强化水利水电科技档案的服务效能

(1) 为了保证档案的及时归档, 建立起最全的档案资料, 档案管理人员在服务方式和内容加以改进, 提高催促的力度, 积极建立档案管理系统, 开发档案资源, 建立期一个科学的检索方式, 方便用户使用。 (2) 科技档案的建立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工程建设的过程, 更大的目标就是能够被其他工程建设服务,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也应该积极地为建设人员提供档案信息。同时还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的档案管理方式。 (3) 计算机技术在科技档案管理当中的应用, 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 这也是体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面, 根据档案的特点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方式, 严格控制档案的使用权限, 特别是对一些保密的文件, 对整个档案使用的过程严格把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科技管理主要是对水利水电企业中的工程建设的详细记录, 其中包括建设的思想、施工技术、施工经验等方面, 同时也是水利水电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最原始的工程建设档案。企业应该加强对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视, 并作为企业发展中的一部分, 这不仅能够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同时还能够降低劳动成本, 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艳.浅谈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4) .

[2]谭红燕.水利水电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思路探讨[J].今日科苑, 2009 (12) .

现代化管理措施 篇10

1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是指高校档案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建立一个以电子信息档案为核心,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发展的档案管理系统, 使高校档案更好地位学校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进入计算机技术的新时期, 加强高校档案现代化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具体来说, 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 高校档案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资源, 其价值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认同, 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一方面, 当某些单位和部门要求提供档案的时候, 不仅需要传统的纸质档案, 还需要声像档案或者科技档案以及从文书档案原件中提炼出来的信息等。另一方面, 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可以使档案的提取更加快捷方便, 通过互联网就能实现档案的跨单位、跨区域流动, 从而满足社会各阶层对档案信息的需要。由此可见, 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加快高校档案管理现代进程。第二, 高校档案管理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高校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急剧增长的招生数量。因此, 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 创新档案管理方法, 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2 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

正如上文所述, 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但是, 从实际情况来看, 目前, 我国高校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 管理观念陈旧, 管理方法落后, 档案服务范围有限,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责任分工不明确等。这些问题都阻碍了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第一, 高校档案管理观念陈旧落后。有关调查显示, 当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观念陈旧, 还是以纸质档案的手工管理为主, 而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不利于档案信息的利用。第二, 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有待改善。由于受到我国高校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高校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高校管理的不统一, 就会造成高校档案管理各自为政, 不成系统。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很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依旧采用封闭的办馆模式, 无法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 不利于高校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标准化进程。第三,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亟须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当前, 很多高校的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缺少既精通网络技术又专业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 才能保证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 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建议

3.1 转变观念, 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理念。面对高校档案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首先, 高校领导一定要转变观念, 创新思想, 对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 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档案管理给予支持。其次, 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还需要高校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 与高校领导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共同推进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2 科学管理, 建立健全高校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制度保证。根据我国的《档案法》和其他的一些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高校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 制定出一套适合本校档案管理的制度体系, 以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 通过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 使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度化和规范化, 使档案管理中的责任明确化, 保证整个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以及借阅等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3.3 借助于科学技术, 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高校档案的管理与各种硬件软件设备密不可分, 加大资金投入, 增加高校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 为了促进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 高校必须加大硬件软件等基础设备投入, 为建立各种数据库和实现各种档案资源贡献提供条件。比如, 高校档案管理中, 从内容上来讲, 利用数据库把各种档案分为:学生类、教师类、科研类以及行政类等。从类型上来讲, 可以把档案分为纸质类、照片类、音频类等。

3.4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为了适应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和掌握基础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 还要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多媒体以及信息分析处理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所以, 档案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 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再教育, 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 打造一批复合型、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 从而为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

3.5 运用多种渠道,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外部开发

不断挖掘档案信息资源, 使更多的人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首先, 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鉴于广大师生对高校档案信息的迫切需求, 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对档案的开发力度, 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其次, 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的宣传, 使更多的人认识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从而更大程度上利用这些资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是社会发展和高校建设的需要。由于档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需要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法,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借助于科学技术, 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外部开发。只有多管齐下, 齐头并进, 才能使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更加高效快捷。

参考文献

[1]邹晏秋, 高鹏程.新形势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浅议[J].科技视界, 2013, 02 (36) :56-57.

[2]岳全华, 王克中.关于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3, 11 (03) :12-13.

[3]张红艳.独立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08 (36) :99-100.

[4]刘兰秋, 王鑫淼.大力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J].经营管理者, 2010, 01 (13) :55-56.

现代化管理措施 篇11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 成本管理控制 概念 现状 措施

0 引言

人力资源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取得、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正因如此,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人力资源成本的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现阶段加强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意义重大。

1 人力资源成本的概念与分类

1.1 人力资源成本的概念 人力资源成本是指雇佣劳动者所花费的全部代价。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人工费用,其实质就是企业人力资本的消耗是企业为生产和销售一定品种和数量的产品支付的人工费用的总和。或者可以说,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并且转移到产品销售收入中去的那部分人工费用。当然,在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中除了产品成本支出,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成本都围绕着“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展开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角在企业资本运行过程中,必然度来看发生人力资本消耗,这种企业人力资本的消耗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在企业的资本循环周转中,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必须将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一部分用于支付劳动报酬。

1.2 人力资源成本的分类 按发生的时间特性,人力资源成本可分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原始成本是指为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而招致的牺牲。它通常包括员工的招聘、选拔、录用、安置及培训等过程中所需支付的一系列费用。重置成本是指由于置换目前正在使用的人员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按是否实际发生人力资源成本可分为实支成本和机会成本。实支成本是指获得或重置人力资源而必须发生的实际现金支出。机会成本是指为获得或重置人力资源而放弃或损失掉的那部分收入。由于资金是有限的,所以人力资源的获得与开发而进行的每一项投资,必然会带来其他可能收入的损失;按是否能直接分清归属,人力资源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能够直接计入人力资源成本的有关支出如直接用货币支出的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等;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计入人力资源的财务账目,而以时间、数量、质量等形式表现的成本;按是否可以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可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是指在管理者的权限范围内,可以控制的有关人力资源费用的支出,如招聘、选拔和培训等活动中的支出都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控制的;不可控成本是指在管理者的权限范围内很难加以控制的那一部分人力资源费用的支出。比如由于市场变动造成的各项费用的上升,由于员工自身的因素而造成的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等。

2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现状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使用、管理等支出及其效用进行掌握和调控过程。目前,我国企业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没有足够重视,致使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有:

2.1 企业普遍缺乏与自身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开发规划。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精力一般放在产品的物耗成本的降低上,对人力资源成本管理还未达成共识,企业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开发缺乏系统、持续的规划,人力资源成本支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造成人力资源成本浪费严重。

2.2 企业缺乏正确的人才观。目前企业在人才的使用上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人才高消费误区,一些企业片面追求高学历,对聘用人员学历要求过高,如只需职高、中专水平就可胜任的工作,非要聘任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二是人才凑合使用误区,表现在一些需要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工作岗位,采取凑合的方式,降低要求或随意招聘一些员工,这必然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及工作的效率,造成人力资源成本严重浪费。

2.3 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只做到了绩效考核的层面,缺乏有效的目标管理和沟通跟进,形式的东西太多,没有涉及到管理的深层次。缺乏沟通与目标的绩效考核表肯定是不能保证其公平性的。不能保证公平性,员工在“个人发展”、“学习机会”、“工资福利”、“成就感”等方面就会产生不满情绪,企业员工流动性异常,不仅带走企业的技术、市场及其他资源,甚至还会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士气和整个组织的氛围,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严重流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3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随着现在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企业如何制定正确的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策略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强化预算管理,控制总体费用 企业应该严格预算制度,根据企业经营计划,在确保企业安全健康的情况下制定人工成本总额计划,工资总额计划,福利计划,招聘费用计划、培训费用计划和保险福利计划。并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对各项人力资源运营费用分项控制,坚决杜绝预算外开支,确保人力资源成本在预算控制内。

3.2 创新人力资源运营模式 创新人才招聘模式,降低招聘的直接费用。削减猎头费用或停止和猎头的合作,参加免费的人才招聘会,利用网站、专业网站、论坛、博客等渠道发布免费招聘信息等方式降低广告费用。立足内部培训,降低培训费用。充分发掘内部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以岗位培训,工作经验交流,内部案例讨论分析为主。通过更加经济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以降低培训费用。策略性用工,降低使用成本。对短期用工,临时性岗位进行优化,实施简单辅助业务整体业务外包,以便整合资源降低用工成本。

3.3 加强工时管理,降低无效成本。推行“满负荷工作法”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监督措施,杜绝有效工作时间内无关工作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4 合法操作,降低违约成本。在企业不得不采取裁员的时候,一定要提前策划,重点关注劳动合同到期的员工是否续签,以降低补偿成本,对于不得不裁减的人员一定要合法操作,减少违约成本。

3.5 提高招聘质量,降低错选成本。错误的甄选将造成新聘人员的低效成本,录用不合格的人员离职将造成新的补充成本,企业对重要关键的岗位的招聘更要慎之又慎,严格招聘程序,进行全面科学的测评甄选和深入细致的背景调查,提高招聘甄选的有效性,同时结合市场情况确定合理的薪酬待遇,确保人员配置的经济性。

3.6 关注员工忠诚度,降低离职成本。为避免企业核心人才的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在考虑企业成本上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经济激励,同时,要特别关注核心人才,关键岗位人才的思想动态,降低离职风险和由离职带来的人力资源成本。

总之,企业要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的了解、理解、掌握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进行战略性分类控制,从而有效地全面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结语:企业为获得人力资源和优秀的人才,就需要很多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企业中就体现为人力资源成本。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创造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就要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1]吴振顺.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探析[J].技术经济.2004(12).

[2]雷国瑜.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J].上海企业.2007(8).

[3]喻玲.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07(36).

现代化管理措施 篇12

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常常会由于机电设备的年久失修,安全设施的缺失,设备构件质量不合格,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等原因,使矿山开采中发生设备事故以及人身伤害事故,这不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给个人带来沉重的心里伤害。所以,对矿山机电实行现代化的安全管理,对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防止矿山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差异

1.1 概念上的差异

以往的安全管理是从以往积累的经验中总结归纳出的一些办法、经验原则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办法缺乏理论基础,始终单项业务保安,纵向分科的管理方法。与之不同的现代安全管理是把安全系统工程作为核心,把人机工程、系统工程、行为科学、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的应用起来,再结合客观的、实际的、准确的信息,对矿山的各类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主动进行相应的解决措施[1]。

1.2 特征上的差异

以往传统的安全管理是哪里发生了故障,就对哪里进行整治,它只起到了事后修补漏洞的作用。它只注重于寻找个人的安全责任,而而往往忽视了威胁安全的物质因素,很少注意到设计、施工、完善系统等方面的问题。它只是根据经验、感性的认识去处理及分析各类的安全问题。而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会对各类的事故进行建模分析,用系统地物质流、信息流的综合观点对事故展开事故发生、发展的分析,以此来制定出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把事故扼杀在摇篮中。

1.3 本质上的差异

传统的安全管理是被动的事故管理,其本质是强制的执行安全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代化的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实质化的安全化,它属于主动的事故管理,这才是解决矿山问题的主要途径。

2 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内容

管理的思想现代化,管理的组织现代化、管理的手段现代化、管理的方法现代化这就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要想做好矿山机电的现代化安全管理,就要从这四方面入手,严格控制人为的不安因素以及物质的不安状态,把事故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点,使安全状态达到最优。

2.1 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即使用系统地观点对矿山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放弃传统的安全管理思想,把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在科技进步之上。

a)把预防事故作为工作重点,进行事前控制。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在于对危险的识别,以及进行危险性的预测。使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以及方法,对生产系统中本来存在的和潜在的威胁,可能发生的事故等进行分析和判断,作出进一步的评价,便于查找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危险,给控制、消除、制定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b)把定量分析作为基础,对安全方案进行优化.对安全方案进行定量分析,这标志着安全管理科技的日益发展。使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来探究事故和影响因素间的数量关系,表明数量变化的规律,就可以以此对危险性的等级和事故严重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安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使用定量分析得方法,可以把抽闲的概念转变成定量指标,给事故的预测和优化安全方案提供有效数据。

2.2 管理组织的现代化

建立机构和组织活动是管理组织现代化的内容。建立机构就是要组建现代化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它主要负责全矿的现代化安全管理工作,矿长要作为现代化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了真正的发挥组建机构的作用,使开展的活动能够有效的推进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我们要把实行安全管理现代化摆到日程上来,严格的规划各级安全机构的责任范围;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使用,探讨现代条件下的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以及一般方法;我们还要从实际出发在继承和发扬国内现有的先进管理技术外,还要注意借鉴国外的安全管理方法,以便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

2.3 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可记得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将电子计算机、通讯、监测等现代化的工具应用到安全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建立起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实现安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就必须要重视信息管理工作,把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投入到信息管理当中,建立一套安全管理系统地计算机应用软件。

2.4 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涉及到矿山生产过程中人、材、机等各个方面,实现安全管理的现代化,就要建立健全的安全信息网络系统,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信息工作程序,是安全工作变得正规化、规范化[2]。

3 加强矿山机电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及时的处理隐患

加强机电设备的检查,及时的处理发现的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企业要重视矿山机电设备的点检和隐患处理工作,要设立专业的点检站,各级单位要配置专业的点检员,全面的负责设备的点检工作[3]。这样设置的点检标准,可以使各类的人员都有责任的分工,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起到了保障作用。

3.2 加强设备的更新,提供安全性能

我们要加大矿山机电设备更新以及技术改造的力度,保证资金的投入,不断的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随着遥感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科技的不断进步,它们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应用,使矿山机电的安全性能、生产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快了机电设备更新的步伐[4]。

3.3 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

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可以保证矿山机电维修的安全以及维修质量。矿山机电的维修涉及多种不同的环境,所使用的工具也各不相同,并且维修的作业条件和场所都较差;个别的设备还会受到作业条件的限制,不利于维修。所以,我们要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设置适当的检修通道,改进设备的结构,对零件的松落、变形采取预防措施,实行维修标准化作业使用先进的检修工具和检测仪器。

3.4 加强人员的素质培训

我们要注重矿山机电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以及培训,不断的提高操作人员的整体安全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资料显示,有78.5%以上的矿山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造成的。部分矿山机电操作人员的素质较低,没有对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了解,且自我的安全保护意识也很差,习惯了野蛮式的操作,这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所以,矿山机电的操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安全素质的培训或教育,不断的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使其充分的掌握设备的安全操作做要领,提高他们操作的熟练水平,这样就能够降低,甚至对决设备伤害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由于矿山机电自动化的程度会变得越来越高,随意矿山机电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是矿山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保障,它可以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保证矿山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对推动矿山的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锦富,王林燕,韦龙明.我国矿山企业办矿模式刍议[J].南方国土资源,2004,(11):62-63.

[2]单国军,谢振华,金龙哲.非煤矿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05):52-54.

[3]王红汉.岑元剐,吴子钧.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对策和建议[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07):39-41.

上一篇: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分析下一篇:无负压自动供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