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档案管理研究

2024-08-29

现代化档案管理研究(精选12篇)

现代化档案管理研究 篇1

档案是出于人类存贮信息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尽管档案的形式各种各样, 但都由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即信息和载体。所以, 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 是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 它最本质的东西是信息。

档案工作现代化就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对档案的管理予以处理。首先, 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从总体上提高现代化水平, 必须了解过去和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才能确定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这就要求档案部门能迅速、准确地提供现代化所需的档案材料。而传统的管理方法则无法满足这种需要, 只有采用现代化手段, 才能在较短时问内, 迅速查阅到利用者所需要的档案材料, 及时提供利用。

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之必需。现代社会档案种类和数量骤增, 加上利用者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手工管理的落后状态无法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种种难题, 因此改革传统档案管理手段已迫在眉睫。而电子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应用, 为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那么,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呢?

第一、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

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条件。要把一些实用的现代化设备逐渐应用到档案工作上来, 加快档案工作现代化进程。

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档案检索自动化。应用电子计算机可以实现档案的分析、统计、自动编目、自动检索, 不但减轻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根本上解决查档难的问题, 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运用缩微技术, 实现档案存贮缩微化。采用缩微手段不但较好地解决了档案存贮、检索等问题、还因其寿命长, 避免纸张老化, 字迹退色致使档案毁坏, 是目前抢救珍贵档案最好的办法, 也是在利用工作中保护原件的有效措施。

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把散布在各地、各部门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和终端相互连接起来, 形成档案信息网络, 这是综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方式。无论何地的网络成员均可使用网络内其它成员拥有的计算机设备及数据资料, 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促进各档案馆 (室) 间的档案信息交流, 加快档案信息的传播速度;节省设备、减少投资, 花较小的代价提供较多的服务。目前各类档案室之间的业务交流不多, 几乎都是孤立地、平行地开展档案服务工作, 这对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实现信息共享是不利的。因此, 在各档案部门各自采用现代化技术的同时。也必须从宏观上尽早考虑建立信息网络的问题, 抓好标准化, 注意技术上、设备上的通用性和兼容性。这样一旦具备条件, 就可以相互联网, 使档案工作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第二、实行科学管理

技术现代化是建立在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之上的。先进的设备要人来操作。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才能发挥最好的效用, 不但要对设备进行严格管理, 还要对工艺流程进行科学组织, 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总之从人到物, 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科学管理。如果缺乏科学管理, 即使花了大本钱, 买了先进设备, 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事与愿违, 造成混乱。因此, 技术现代化程度愈高愈要按科学办事、越需要加强现代化管理工作。

档案工作现代化是以提供与杜会需要相一致的服务为目的。这是搞好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出发点, 能否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则是衡量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的标准, 而不是单纯以机器设备为标准的。科学管理和搞好服务是密不可分的, 不能离开科学管理一味地追求设备的高标准、高层次。档案工作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将是一个手工操作、半自动化、半机械化及自动化并用的多层次结构, 在这种多层次结构基础上, 紧密围绕发展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方面服务这一中心, 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 使各个层次都发挥其最大效益, 就可以逐步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 并不是说必须全面采用先进技术才可称为现代化。

档案的科学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化。要有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细则和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应依据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来制订, 一经建立, 一则必须照章办事。不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二是规范化、标准化。在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各项标准。档案工作的标准, 包括档案整理标准、统计标准、服务标准, 各项技术工作标准等, 它们是档案工作的规范, 是衡量工作效率高低的尺度。如果各档案室不按统一的标准去工作, 各搞一套, 自成系统, 那档案信息网络就无法建立, 资源共享也就难以实现。三是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工程是一门关于组织和管理的科学、档案部门应用它就会使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从整体出发, 形成正确的决策, 设立必要的机构, 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 对人员、设备、经费材料等进行协调, 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益, 为社会提供满意的服务。

第三、建立一个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

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档案工作人员如果不树立信息观念, 不把档案作为信息资源, 就不可能想方设法去开发这一资源, 也就不可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由于建国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把档案只看作是政治斗争的工具, 档案服务也就是为政治服务.过分强调“机要”“保密”的情况下, 档案工作人员往往是起一把锁的作用, 在档案利用上是层层设卡, 处处限制, 影响了档案服务功能的发挥, 档案工作的发展也因之而失去动力, 也就更谈不上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了。因此, 必须促使档案工作人员思想观念上的现代化, 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工作从封闭型变为开放型, 从被动型变为主动型, 使档案面向社会, 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工作。这样, 档案工作为各方面服务, 各方面的需求又反过来检验档案工作, 对档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成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推动力, 促进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实现。

要求档案工作人员专业化。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分支科学越来越多, 档案工作人员靠原有的知识难以担当对这些档案进行处理的责任, 这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拓宽知识领域, 不仅要博学, 而且还要精深。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 一些作业研究、成本分析、人事安排等新的管理知识也引入到档案部门, 这就需要档案部门拥有掌握管理知识、熟悉档案业务。

摘要: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 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要以科学技术为条件, 实行科学管理为基础, 建没一支强有力的档案队伍为保证, 有效开发档案的信息资源, 更好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社会

参考文献

[1]冯惠玲主编《电子文件管理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冯惠玲主编《档案文献检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代化档案管理研究 篇2

一、信息量不足,人事档案内容失真、鉴定把关不严,多重 政治、轻业务等四方面,基于此,应加大宣传档案法规的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的档案法制意识,做好收集工作并把好源头和鉴定关,从制度上防范假文凭,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杜绝人事档案中的造假行为,树立诚信的人事档案管理意识。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诚信

在社会 发展 的各时期,人事档案一直是关乎个人命运前途的重要资料,长期以来倍受人们的重视。但在现阶段,随着市场 经济 的席卷,人员流动的增加,各方面对人事档案的重视不够,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许多问题,在诸多问题中,尤以诚信问题突出。所谓诚信,简而言之就是诚实、讲信用,是规范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准则。诚信是档案的灵魂,是一份材料之所以以档案形式存在的价值体现。诚信是人事档案管理活动正常开展的观念基础,是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作用的精神铺垫。古语云,人无信不立。离开诚信,整个社会都将失去生存的基础。因此,讲诚信必然成为人事档案管理中重要的工作准则。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诚信问题分析

随着近几年来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流动人员的大幅度增加,社会不良风气等均对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加之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本身的缺陷,一些配套管理措施未能及时跟上等,导致了当前人事档案造假严重,诚信度低下。

1.1人事档案造假严重

据济南档案信息网公布,从网上点击人事档案造假,有9 400条信息,点假人事档案,有2 800条信息,点击文凭打假,有45 200条信息,点击人事档案打假,有976条信息。可见人事档案造假多么严重,打假的形势是多么严峻。出现档案造假的原因也是有多种情况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从人事档案当事人来分析,受个人利益驱动是导致档案造假问题发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1];第二,、从人事部门分析,主要是因为有的人事部门的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管理不严,导致档案丢失重填;第三,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人们的人事档案观念也有了转变,有的单位为了引进人才,可以实行“三不要”。一可以不要人事档案,二可不要人事关系,三可不要组织关系。引进的人才,在原单位不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重新建档的新政策。重建的人事档案主要由其本人回忆或 参考 一些证件填写,这样形成的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1.2人事档案内容陈旧单一,信息量不足

人事档案是人的“说明书”,应能全面、详细地反映一个人各方面的情况,做到“阅卷如见人”或“档若其人”。而现实情况是,许多人人事档案内容涉及个人政治思想品德、家庭 历史 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东西较多、术语性的东西较多,在对人进行评价时,形式雷同,格调一致,空洞的语言比较多,如在评价优点时反复使用的是“学习认真”、“工作态度较好”一些笼统概括的话。在评价缺点时,则用“进取心不强”、“表现一般”等词语一笔带过,详细、具体的评价则很少,缺乏定量与定性的综合性评价语句。

1.3人事档案内容失真,鉴定把关不严

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生命,是人事档案能否发挥作用的基础和赖以存在的前提,内容失真的材料会误导人事工作,造成严重的后果。然而,目前一些单位的人事部门在审查材料时,把关不严,甚至有的根本不检查,使一些虚假材料顺利地进入个人档案。如个人年龄越填越小,参加工作时间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等。有的单位的职工调出时,突击办理录干、提干、职称评审等,原单位领导有的也是极为不负责任,经常来个“顺水人情”,认为反正人已调出,与本单位没什么关系了,何不做个“老好人”呢,使本来非常严肃的事情,带有了许多随意性色彩,从而使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无从保证。另外,由于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不确定性及变动的频繁,也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有的学校或单位图省事,不按正规渠道进行档案的转递,而让毕业生自揣档案,造成档案乱放、涂改、遗失现象屡见不鲜。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政治觉悟低,对工作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造成许多虚假档案进入人事档案。

1.4人事档案多重政治,轻业务

现代化档案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文书办公;档案;现代化管理

1 前言

所谓的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就是针对文书办公档案的收集、鉴别、整理、存档、保管、统计等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强文书办公档案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使其能够在个人及组织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现实的意义,是各街道机关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的必然选择。

2 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做好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是为了保守人员档案机密。文书办公档案,真实的记录了个人的成长,是个人经历的客观体现。目前,个人的工资涨幅、福利待遇、职务晋升、医疗保险等诸多方面都与文书办公档案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次,虽然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但是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办公档案管理已经在促进街道单位和谐发展方面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做好办公档案管理能够有力的保证办公档案的完整性,避免人事资料的遗失或损坏。

最后,做好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便于办公档案的使用。科学有序的档案保管就是为了方便合理的使用,是档案得以高效使用的前提条件,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制约:

第一,主观方面,主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理意识不足。人在社会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是各项社会和工作活动的载体。现阶段的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的思想不够重视,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有部分工作人员缺少工作责任心,岗位专业技术欠缺,这些都是制约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二,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琐,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相应的岗位人员需求量大。目前,多数组织的文书办公档案管理人员配备数量不足。档案管理人员供求机制体制的不完善、不健全,是制约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的客观原因。良好的制度是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运行的基础,但是,目前条件下相应的保障制度不完善,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设施环境得不到保障,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欠缺,管理模式落后,管理信息不通畅,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无法高效运行,不能为单位和组织发展提供积极动力。

第三,档案资料流于形式,内容缺乏,档案资料缺乏真实性。档案资料来源于自然个人,不可避免的存在主观因素的影响。此外,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量较大,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细致、认真,重复性的工作容易使人产生疲惫、懈怠的心理,直接导致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形式化严重。

4 如何做好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

新的发展形势下,做好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可以维护个人的合法利益,更重要的是可以维护单位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改善目前现有的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

第一,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宣传,提高领导干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重视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凸显,对于各类不同的单位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手段,应该引起单位和组织管理层的充分重视,将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中纳入到常规的管理手段中来,积极主动地做好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支持和推动文书办公档案管理的合理发展。

第二,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资金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一方面,政府及街道应该把文书办公档案管理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并将此项工作作为意向长远的任务有效的开展下去;另一方面,相关的文书办公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在岗位上加强自身主页技术的学习,掌握现代的档案管理技术,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具有主页素养的办公档案管理人员。

第三,文书办公档案材料客观真实地反应街道单位的人事状况和组织架构,同时也见证了街道的发展和变革,其重要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健全档案材料的核实制度,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必要时可以实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实名制管理模式,将每一份档案资料的存档实施落实到人,减少工作懈怠心里。

第四,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更加完善的文书办公档案管理体系。良好的信息沟通是单位和组织发展的积极因素。将现代化的统计分析技术与传统的文书办公档案管理模式相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和高效发展,使得文书办公档案管理与快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5 结语

综上所述,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严谨性的显著特点。本文从四个具体的方面探讨了提升和改进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如何让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仍然要求我们相关的单位组织提高思想认识,加大相关资金投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加强自身档案管理技术水平,积极学习先进档案管理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文书办公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

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登州路街道办事处

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路径研究 篇4

1 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积极意义

档案中记录的有关各类型疾病症状、治疗过程、反应现象等可以为日后的医疗研究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为技术的开发和业务的拓展以及整个医院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造力,进而推动医院的现代化建设。

2 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具体途径

2.1 树立新型的档案管理观念

管理观念决定管理的行为和方式,因此,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就是观念问题。主管医院的上层领导、部门应正视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认清时代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以“现代化”为目标,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人才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将档案管理工作向着现代化、信息化方向推进。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在制定长期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将其分解成几个阶段性的短期目标,逐个实现,最终完成大目标。

2.2 培养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

作为管理工作真正的实施者,档案管理人员在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可以说档案管理如果没有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作为支撑,就无法真正实现现代化。因此,医院在将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放在战略性位置的同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针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专业培训,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了解现代化设备、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

2.3 购入现代化新设备

现代化技术的实施离不开先进的设备,所以,在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技术的同时要加大对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用于新设备、新系统、新技术的引进,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全面、系统的硬件保障。

其一,根据自身医院的实际情况统一购置一批性价比高的计算机,并使用统一的软件和系统。

其二,创建或购入专门存储、调用和处理档案信息的管理系统,更好地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可实现档案信息的快速查找和调用,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还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增加了档案保存所需空间。

2.4 加快纸质档案的电子化进程

传统的医院档案都是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和存储下来的,而且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开始时间不是很长,所以,纸质档案在当前医院的全部档案资料中仍然占据了很大比重。为跟上社会、科技的发展,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必须加快纸质档案资料的电子化,具体方式有:利用扫描仪扫描纸质文本档案或利用具有数字成像功能的仪器拍摄纸质文本档案,将其变成数字图像的形式。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一点,扫描装订纸质档案时,需要将其拆分开后再进行扫描处理,且扫描完成后还需要将其按照原来顺序装订回去,不仅工序繁琐,还很容易造成档案的丢失、破损和混乱。针对此种情况,可根据医院自身档案电子化工作量多少等实际情况适当采取外包形式。

2.5 做好电子文件的整理归档

在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日渐普及的情况下,医院的办公方式逐渐向着自动化、网络化、标准化方向迈进。在这个过程中,电子文件的数量快速增加起来,有文字、表格这种文本形式,也有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因此,电子文件作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最关键的资源,必须严格遵循有关规定和规范来整理、归纳、编辑。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档案都应进行备份,一般都一式三份,分别用于查阅、异地保存和封存保管。

2.6 实行开放式的管理方式

随着医院档案数量的日渐增多,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方式,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变得十分紧迫。因此,在将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向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要用变化的眼光,多角度看待问题,实行开放式的管理方式。

第一,以《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和《档案法》等有关法规和规范来创建新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或进一步完善现有制度和体系,并根据实施情况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便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体化,并落实到实处。

第二,在明确档案重要性的基础上,及时、全面地了解档案需求变化,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利用现代化技术来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处理,创新档案内容和服务方式,为各部门、人员提供更有价值、更能够满足其需要的档案信息。

3 结语

只有适应社会发展形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才能更好地生存于现代社会之中。因此,作为社会的基础设施,医院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更新档案管理观念,从人才培养、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到制度、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切实推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史明明.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路径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5(29).

现代化档案管理研究 篇5

摘要:博物馆的安全管理是指在博物馆环境条件下,以人为核心,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和管理,以文物安全为最终目的。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安全管理向着“人防”、“物防”和“技防”三位一体的方向快速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文物安全

文物是一座博物馆的灵魂所在,她的一切活动也都是围绕着这些文物而展开的。如何保护好这些兼具历史、艺术、文化以及经济等价值的历史见证者,成为了每一位文博工作者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博物馆的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安全管理水平也在随之提高,由最初的“人治”,逐步过渡到依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其事的“法治”。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法应该遵循:制度决策—实施执行—监督反馈—完善改进的动态循环模式,确保博物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落实,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动态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动态激励管理。激励即激发鼓励之意,它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即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博物馆动态安全管理,就是从需要出发,不断引发动机,动机指导人的行为,行为促使目标实现,目标实现又引发了新的需要和动机的不断循环反复,从而将博物馆安全管理推向纵深发展,实现博物馆安全管理的目标。

1.安全意识要日趋强化

安全责任意识要日趋强化,须反复不断地采用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只有提高了安全责任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才会有保障。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对安全的潜在隐患的警觉性和较高的识别能力。责任意识就是人们对安全潜在隐患已认识到或模糊地认识到时,要克服麻痹侥幸和事不关己等错误心理,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地设法排除隐患,确保安全,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营造人人关心安全和遵守安全规定,行动起来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的良好氛围。

2.日常演练的实战化

安全保卫队伍、机制建设和预案演习,都要从实战考虑,居安思危,练好内功,随时能够实战。

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 篇6

关键词:行政管理;现代化;措施研究

一、 行政管理现代化含义

行政属于国家意识和政策路线的落实,加强如何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研究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行政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行政管理带有阶级性和社会属性,其存在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行政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其次政务公开对于帮助提升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也是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后加强对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需要全面共同参与以及监督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二、 政务公开是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21世纪的到来既是一大挑战也是一大机遇,这是因为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创新,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了必然发展的趋势,加之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央以及各级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工作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此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提出便应运而生。本文认为政务公开的实行是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大标志,因此加强对政务公开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政务公开的实行对于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构建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可以说政务公开标志着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到来。从整体上来看政务公开的实行对于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效率有着积极的效应,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需要全方位地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和完善,尤其是应以透明、公开、阳光为行事标准。而这一举措的提出起到了加强行政管理现代化程度以及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作用,为此行政管理部门应继续落实政务公开这项工作。

(二)廉政建设的基础

政务公开也是实行廉政建设的基础和重中之重,而廉政建设对于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也有着积极的效应。由此可见政务公开对于促进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大的帮助,在今后的管理工作当中应不断加强对廉政建设的倡导和响应。政府本身是否能够做到廉洁也会影响到全社会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利用社会舆论压力来加强对行政部门的监督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只有不断提高政府行政工作的透明度才能够获得公民的信任和依赖。

(三)推行可持续发展

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行政管理工作的加强,更为重要的是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可以进一步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这是因为政务公开对于实现环境、人口、生态、资源等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需要政府加强对自身的调整从而能够走得更加扎实稳定和长远。推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现代化行政管理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要贯彻落实和完善。

(四)防治公共权力腐败

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研究需要政务公开的支持和帮助,这也是因为政务公开的出现对于防治公共权力腐败也有着一定的效果。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来看,政府本身也是一个“经济人”,因此政府也具有一定的利益性,这种性质在无形当中为腐败提供了摇篮。很多公共权力腐败现象也由此发生,针对该问题政府加强对政务公开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公共权力腐败的发展。群众参与到民主监督工作当中,对于制止腐败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使得我国行政部门更加光明和磊落,切实保障了人们的权力。

三、 加强对行政人员素质的提升

行政人员是行政管理工作的灵魂,因此若是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早日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就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素质的提升。本文将会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基本构成进行简单的叙述,并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与行政管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找到加强行政人员素质的必要性。

(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基本构成

由于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程度,因此必须要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组成进行一番了解,并以此为基准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从整体上来看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质:一是能够顺利通过国家设置的考试,这是最基本的标准;二是要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以从容平和的心态来处理;三是基础知识要过硬,从而提升其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效率。

(二)行政人员素质与行政管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行政管理人员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其代表的是政府的利益,但是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例如法律常识、管理理论、职业道德素养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尤其是在加快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更是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为了加快国家现代化行政管理的建设速度。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更为重要的是人员自身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行政管理水平,切实地做到为广大人民群众办事。

四、 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

行政问责制度的开展是符合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之一,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首先是要不断提高行政问责意识,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其次加强对监督工作的开展也十分有必要,做到全民参与到政府问责工作当中,利用公众的力量来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由此可见需要我国政府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需要党的正确领导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和进步。

(一)树立行政问责意识

首先在完善行政问责制度时要树立规范行政的观念,对于以往体制影响或者是历史文化遗留问题所导致的对行政问责的误区,需要加快观念的轉变从而保证高效实施行政问责制度。这也需要各级行政机关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做到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监督意识等,切实保障和落实行政问责制度从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程度。

(二)强化监督工作

加强对行政问责制度的实施监督,必须要将行政问责制度与其他制度相结合,从而做到多层次和多角度保障。例如把行政问责与开展绩效评估结合起来、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结合起来、把行政问责与政务公开结合起来、把行政问责与依法行政结合起来等。强化监督工作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切实保障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行政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内容。

五、结束语

我国行政管理工作发展至今经历了多次的检验和磨练,而当前现代化行政管理目标是我国行政部门要努力的方向。基于对我国现代化行政管理工作的完善和落实,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和分析,本文从三个角度针对如何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目标提出了三大措施:一是政务公开是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标志,必须要贯彻落实和实践;二是行政管理人员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因此加强对人员素质的提升十分关键;三是行政问责制度的不断完善成为当前行政管理工作的重心,必须要快速构建起来。(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刘续承. 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李庚. 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3]李晋. 当前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4]戴震. 我国行政管理权力系统现代化初探[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3,03:9-11.

现代化档案管理研究 篇7

一、医院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发展。泉州市第一医院是一所融医疗,科研,教学,康复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公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承担了泉州大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关键任务,服务范围覆盖泉州及周边地区。2015年门诊量153万人次,出院病人78000人次,手术病人35000例次,开放2106张床位,其中1069张在东街院区,1037张在城东院区。在编制员工2752人,其中高级职称336人,中级职称603人;拥有博士,硕士318人;拥有国家级学术团体常委、委员15人,省级学术团体主委、副主委、常委59人。

为适应医院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应该给予医院继续教育档案有效的关注。医院的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时和有效的提供信息,及时满足医院继续教育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瞬息万变,搭建一个单位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平台和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部门发展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医院继续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继续教育提高工作效率,创新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医学继续教育档案是医院医护教育工作的可贵财富、原始材料,为今后继续医学教育的工作发展提供更有意义的参考价值,可供未来查阅和借鉴。医院档案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继续教育工作,同时也有效地塑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的新形象。

医院继续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满足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我院2013年全院医、技、药初级职称436人,中、高级职称369人,继续教育学分档案805份,经泉州市卫计委、市人社局验证,学分达标率100%;2014年全院医、技、药初级职称333人,中、高级职称385人,继续教育学分档案718份,经泉州市卫计委、市人社局验证,学分达标率100%。但目前我院在学分登记、验证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手工登记和整理,所以一般要耗费2~3个月的时间,工作效率比较低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采取提高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和验证效率的办法,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通过实现继续教育学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才能从人手上、物资上和经济上以及空间上和工具上解放出来,才能有效利用和节约。平时在医学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中,单纯人工操作非常烦琐。每年医、技、药人员晋升、晋级都要来借走继续教育学分档案;在进行继续教育档案验证中,要进行档案的运送、统计、归档工作,只有有效地对继续医学教育档案采用信息化管理,才能快速提高工作效率,为医、技、药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进一步实现医学继续教育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二、医院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一)组织和管理。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专门职能科室科研教学科,由此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此外。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院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及时更新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具体包括:继续教育学分档案管理办法、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奖惩办法等,并以此为依据来指导和落实各项医学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

(二)增加资金投入。我院聘请专业的软件工程师来研发医学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并加强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我院让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人员去省市参加专门的档案培训和信息化管理培训,每年每人不少于90学时。通过努力,管理水平和档案专业水平明显提高。

(三)落实管理制度和评价客观化。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院平时的实际工作,制定建设了一系列的相关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配备了专职部门与专职管理人员,在抓制度建设的同时,着重抓落实。

1.继续教育学分档案信息化管理,OA办公工作处理的自动化,可提高工作的效率,工作流程可追溯,节省后勤的运送成本,规范医院的管理,促进医院的信息化,增强管理层的监控能力。

2.OA系统的下一步工作计划:(1)完成各科室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流程的搭建。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各职能科室的配合,完成医院基础档案工作流程单的设计以及工作流程的建立。目前已经实现的是信息科、人事科、院办的部分工作流程的设计,下一步计划完成科研教学科、总务科和设备科等职能科室的档案工作流程的搭建工作;(2)收集科室意见,修改系统功能。完成工作委托,对工作进行委托,完成短信组件功能,推进工作短信通知,完成OA界面的修改,推进OA的使用;(3)计划对全院职工进行培训,让全院职工进一步了解继续医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好处,以便让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积极配合;(4)OA二期以及三期的组件,继续教育档案管理,数据分析与决策平台,综合信息平台等,全院重视医学继续教育档案信息化建立。

三、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我院的信息系统在三级甲等医院里面是很差的。我们的HQMS、临床路径、抗菌药物软件、医学继续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其他医院相比都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我们要充分和及时认识到自身的差距,这主要和医院的管理、大家的共识有关,认识到医学继续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必要性,认识到医院建设的四大支柱:拥有优秀技术的人才;具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适宜的医院文化以及先进的信息系统认识到及早介入和尽早使用信息化管理,我们要改变观念,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临床、医技、职能等有关科室都要尽早介入和使用信息化管理。同时,医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信息科和科研教学科内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具有开发软件能力的工程师非常缺乏,具有专职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也不够。“大锅饭”制度导致部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并且全院医护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使用的应用系统多而杂。

(二)服务器的问题和改进。我院的各服务器已经运行了多年,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和业务量已经不堪重负,系统反应慢,造成低效率的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应用服务器是单击运行,根本达不到规定的安全、稳定和有保障的运行。为了改变现状,打算做出以下的改进措施:信息系统的整合,建设以HLT和IHE为基础的交换平台,梳理所有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全闭环的信息管理;OA系统的拓张,在已经建立的OA平台上,继续拓展办公管理平台;院内无线网络的架设;开展东街院区网络系统的改造;信息化安全等级的保护;尝试更大范围开展院企合作开发模式;网络建设方便医学教育管理服务等等。信息化建设,我院长期滞后,从各级评审工作就可以看出来。因此,通过对现代化医院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研究,规范工作流程和开发相关软件,加强思想认识,节约消耗,进而实现高效率的档案管理办公。

摘要:现代化医院继续教育档案的研究和建立,是我院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我院医学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和工作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医学继续教育档案信息化的研究,结合实际,希望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现代化档案管理研究 篇8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研究与思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 现有的档案管理工作单纯依靠手工检索、人工调卷, 满足不了为经济建设服务, 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 变静态档案信息为动态档案信息, 搞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电子文献信息将构成档案信息的主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对档案信息的利用要求量与日俱增, 要将信息工作纳入档案管理工作中去,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 促使档案管理信息广泛交流、扩散和利用, 利用科技手段快速获取档案信息, 档案部门要把大量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开发出来。实现档案的电子文件化管理, 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档案工作要顺应潮流发展, 造就出一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坚持不断更新, 勇于探索, 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是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1 首先, 要正确认识档案的地位和价值

1.1 档案是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信息是信息资源的主体, 开发和建设好文献信息资源, 将对社会信息化起巨大作用。已纳入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 在管理上必须建立科学的信息接收、加工、存储、输出、反馈系统。档案工作者必须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 变静态档案信息为动态档案信息, 搞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 许多电子文献信息已收入数据片中 (包括以纸质、磁盘、光盘为载体的文献档案) , 并已加工上网。信息化档案, 一方面担负信息资源的建设重任, 另一方面要为网上信息服务。档案的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 是档案管理进入高层次的表现形式。档案自动化经过网络化改造, 打通信息与外界进出口通道, 增加计算机存储与处理的力度。

这样, 档案管理的大量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 综合管理能力、信息服务质量与业务人员来完成, 综合管理能力、信息服务质量与业务人员素质大大提高, 使档案信息管理趋于现代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最终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社会化。

1.2 增强经济效益观念。

保存档案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档案来源于社会实践, 又应用于社会实践, 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 能够为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服务。所以, 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为突破口, 开展有偿服务, 既有利于社会进步, 又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从开发利用上突破, 就是要利用多种办法、形式和手段, 实现档案的价值, 尽快地把档案信息转化为生产力。

1.3 加速观念更新步伐。

高新技术推动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有高尚的情操志趣, 对国家社会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还要有坚实的档案理论基础, 掌握多专业、多学科的科学知识, 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欲望以及朴实的工作作风, 也要有创新思维、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2 其次, 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 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要量与日俱增, 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 就是将信息工作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去,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 促使档案管理信息广泛交流、扩散和利用, 这是时代赋予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

2.1 利用科学手段, 快速获取档案信息。

随着档案信息量的剧增和电子文献等新载体的大量出现, 人们需要采取先进技术, 实现档案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化管理, 应用计算机, 引入多媒体技术, 使档案信息存储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即传统的纸质载体的档案管理可以进行全文、全图、全声的光盘储存, 实现细微保存及全屏幕自动检索, 打破传统档案利用时空限制, 为实现资源共享及远程传递。档案信息的快速获取, 有赖于选用一套先进的、符合国情的、标准统一的应用软件, 用来完成档案的综合管理, 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展, 延续开发, 使系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其先进性和稳定性, 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2.2 尽快介入电子文献的收集和管理。

电子文献的特性: (1) 依赖性和不可识别性; (2) 技术更新快, 寿命短, 体积小; (3) 载体稳定性; (4) 载体形式多样性; (5) 信息易控制、可变性与易丢性; (6) 信息共享性与无原件概念; (7) 动态与虚拟文件特征。由于电子文献的上述特点, 传统的保存和管理文件方法不再有效。应建立电子信息管理系统, 从它的产生之初就开始业务监督, 以确保信息的持久性。此外, 还要有一套鉴定、跟踪、检索、接受、保管的具体办法和规章制度, 同时还应对现有的档案保存部分或全部文件进行保存, 以免档案流失。

3 再次, 强化对档案的信息管理。

3.1 建立集成系统, 丰富档案储藏, 增加信息的储存量。

增强综合开发功能, 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收集档案信息, 实行一体化管理, 形成档案信息管理网络, 以保证档案的完整。

3.2 注重档案信息的质量, 努力使各门类档案齐全, 结构合理, 完整精炼, 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打好质量基础。

3.3 对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 实现档案实体分类、编号、排架的

标准化和规范化, 做好档案业务基础工作, 为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奠定检索基础。

3.4 档案部门要把大量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开发出来, 做到传递、

输出的档案信息的及时、准确性, 因而必须建立计算机检索系统, 建立数据库, 以满足科学管理的需要。

4 最后, 档案的电子文献化管理。

档案的电子文献化管理首先要把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文献档案, 并能在信息网上流通。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后, 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应用广泛、传输简便等特点。

4.1 电子文献档案的利用。

对档案部门来说, 电子文献档案可供利用的方法有三种: (1) 提供拷贝, 通讯传递, 直接利用, 为用户提供打印件或缩微品; (2) 可通过对点转播数据通信或联结网络来实现; (3) 可以直接利用方式为使用者提供技术支援, 根据档案信息系统中可从直接利用的信息资源解决使用者所需的档案信息。

4.2 电子文献档案的管理。

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 主要是对使用者的管理, 对提供利用载体的管理及使用中保密措施等管理。一是使用权限的审核:在使用中, 由系统自动判定使用者身份的合法性及所使用的范围, 并由系统自动对其操作的路径进行跟踪与记录;二是拷贝的提供与收回:原则上应避免把载体上的电子文献档案全部拷贝给使用者, 并通过技术手段防止所提供的拷贝再复制。同时应对回收的拷贝做消除处理;三是加强使用的安全管理:不能无原则地向使用者提供全部的使用方式, 对提供的拷贝的制作, 必须在有效监督下进行, 对加密级的信息要进行加密处理, 应对使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控等。

产品配置过程管理现代化研究 篇9

一般地, 产品配置管理在其构成上, 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部分:一部分是产品配置设计过程的管理;一部分是产品配置模型的演化、配置产品的变更、以及配置产品的再配置, 统称之为配置知识管理。本文主要研究利用现代化管理模型进行产品配置的过程建模与管理问题。

一、传统产品设计过程管理

传统产品设计过程是从需求分析开始, 经过功能定义、原理求解、结构设计和具体设计, 最后得到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在这一过程中, 任何阶段、任何部分的设计活动都是围绕产品功能要求这个主题进行的。因此, 产品设计过程是一个由功能驱动的设计过程。

1. 传统产品设计过程建模方法

设计过程的研究,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某种过程建模工具, 如Petri网、IDEF3等进行产品开发过程的描述。对设计项目管理有则利用网络规划技术PERT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以及CPM (Critical Path Method) 等进行管理.另外一个重要的建模方法是采用设计结构矩阵的方法 (Design Structure Matrix-DSM) 。也可以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产品设计过程建模的、基于功能的产品设计过程建模等。

2. 传统产品设计过程管理

现代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和产品上市时间的缩短.对产品设计过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设计过程中设计活动和任务的管理是设计过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产品设计过程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设计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要搞清楚不同的任务类型、执行任务的处理实体、以及把任务提交给处理实体的界面。

②弄清任务之间协作的需求条件.它依赖于单个任务和整个设计过程的执行状态, 以及任务所操纵的数据。

③任务组件的数据交换, 其中可能包括为不同的任务进行数据格式转换。

④产品设计过程中管理系统应该能够把用于产品设计任务的各种软件系统的集成在一起, 定义设计过程管理系统与现有应用软件系统的接口界面。

(2) 产品设计过程管理系统的特点。产品设计过程管理和一般的工作流管理有许多相同之处, 同时也具有自身与应用领域密切相关的特点:设计过程管理系统是一种工作流系统, 因此, 它很自然地与工作流管理系统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但是设计过程管理系统有着自身的特点。产品设计过程管理是和产品数据的结构管理集成在一起的。

二、产品配置设计过程特征

1. 产品配置设计现代化管理的研究内容

为了使产品配置设计能更高效、准确和动态地适应产品模型的演化, 需要研究产品的配置设计过程, 并对其进行管理。产品配置设计管理包括: (1) 建立和维护产品的模块化。 (2) 建立和维护产品的配置模型。 (3) 建立和维护产品的配置规则。 (4) 建立和维护产品物料清单 (BOM) 的一致性。 (5) 建立和维护产品的历史记录一版本管理。 (6) 配置产品的成本和报价管理。 (7) 产品配置设计过程管理。

2. 产品配置设计过程的特点

产品配置设计过程作为传统产品设计过程的一个特例, 有着自身的特点。

●关于概念设计。产品的配置设计过程一般认为产品配置不需要产品的概念设计和功能到结构的映射。

●设计的工作流程不同。产品配置设计可以直接利用产品配置器进行配置。

●关于设计过程的周期。产品配置设计是一种快速敏捷的产品设计方法, 设计过程周期较短。

●关于设计过程的执行结果。配置设计过程的执行结果一般是物料, 其表现形式为零部件的物料代码, 或物料与图档的混合。

三、产品配置设计过程建模

企业竞争是围绕产品的T、Q、C、S几个因素进行的。按选择支配因素的不同, 把设计过程模型分为顺序过程模型、设计为中心的模型, 并行设计模型和动态过程模型四类。

1. 配置设计过程中的实例单元

定义:实例单元。配置单元实例化后所形成的设计对象, 它可能是一个已有的零件或部件, 或是需要新设计的一个零件或部件。实例单元作为产品配置结果中的一个基本组成单位, 其所包含的数据信息, 叫做实例单元数据信息, 一个实例单元的数据信息可以定义为:

U= (Des, Sub, R, C)

2. 产品配置设计过程建模

产品设计是从设计需求S0到设计方案Sn的映射, 可以表示为:S0→Sn。由于知识获得的有限性和阶段性, 该映射通常难以直接完成, 而是通过许多中间状态来间接的实现, 表示为S0→S1→S2…→Sn。

如果把一个定制产品的设计看作一个项目P, 则它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项目或任务, 可统称为设计活动A。设计活动A是设计过程的基本组成单位, P={Ai|i∈N}其中N为自然数集。设计活动用于实现设计状态间的映射 这样, 产品设计的整个历史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一个定制产品的设计过程DP可以用属于该项目P的所有设计活动A来表示:DP= (O, I, A) .

其中:

O表示设计对象, 可以是整个产品、或产品的零件或部件。

I是该对象设计过程中的输入信息, 如果设计对象O是整个产品, 则I是客户的需求信息和配置模型。如果0是零件或部件, 则I是该零部件设计所要求的参数信息;

A表示该为完成该设计项目需要的所有设计活动, 可以是一系列的子项目Pi、任务Ti和子任务ti等子活动。上述设计过程DP的定义实际上是一个递归定义, 其中的设计活动A可以统一表示为:

A= (D, SA, SD, AC, Ref, U, F)

其中:

D为描述该设计活动属性的元数据信息;

SA表示活动A的所有子活动集合;

SD为活动A的分解结构, 说明采用什么样的分解方式;

AC表示各子活动之间的约束关系。它是定义在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 可以表示为:AC={|m∈A1, n∈A2, A1⊆A, A2⊆⊆A}

有序对表示活动m必须先于活动n执行。在活动集合A中, 不存在直接依赖或间接依赖关系的活动是并行执行的活动。对于任一活动ai∈A, ai的下游活动集可表示为ai在关系AC上的像, 即N=[{ai}], 上游活动集可表示为ai在AC的逆关系上的像, 即P=AC-1[{ai}]:

Ref表示完成该设计活动所需要的参考文档信息;

U为一实例单元, 表示设计活动的结果;

F为该设计活动A的父活动, F中的设计结果实例单元U构成了活动A的输入数据信息;

3. 产品配置设计活动的分解和提交

(1) 设计活动的分解层次和模板。①设计活动的分解的三个层次。一个产品配置设计项目的设计活动, 大体上, 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分解。第一层次是主设计活动的分解。第二个层次的分解是子项目活动pi到文档活动Ti的分解, 这是一个l:N的对应关系。第三个层次的分解是文档活动Ti到子任务活动ti的分解。②设计活动的分解的两个模板。在上面第二层和第三层分解中, 要用到文档模板和流程模板, 这两个模板要在设计活动分解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义。文档模板定义了一个企业在零部件设计时需要输出的文档类型和数量。流程模板是针对文档活动Ti而言的, 它定义了要完成某一类文档所要经历程.则可以建立流程模板SMi, 这样以后任何组装图的设计活动Ti都要经历以上的这几个步骤ti。

(2) 设计活动的提交。设计活动的提交是设计活动结束的一种说明和确认, 其提交的形式与设计活动的分解结构紧密相关。这是一个层层提交的过程, 较低一层的活动向它们的父活动提交。只有当所有的设计活动都成功提交后。这个配置产品的设计过程DP才算结束。

四、小结

本文根据产品配置设计过程的特点, 说明了产品配置设计现代化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产品配置的一般工作流程;其次, 建立了配置设计过程的递归定义模型, 实现了对设计活动的分解;最后, 提出了整个配置设计过程现代化管理模型的三个分解层次和两个模板。

摘要:本文分析了产品配置设计的工作流程与管理的研究内容, 并根据产品配置设计过程的特点, 从数据流程出发, 提出了一个产品配置现代化过程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 给出了配置设计过程中设计活动现代化管理模型分解的三个层次和两个模板。

关键词:产品配置,设计过程模型,现代化管理模型

参考文献

[1]郭伟欧阳效辉王凤歧:基于产品数据管理的设计过程分析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1, 7 (2) :30—34

[2]郭阳李思昆:面向问题的多领域设计过程管理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0, 36 (2) :251—256

[3]姜世平陈莹: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械设计过程专家系统知识库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机械工程, 2002, 13 (6) :1034—1037

[4]孔繁胜:知识库系统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

企业人事管理现代化研究 篇10

1 观念转变

传统的人事管理中,人事部门往往被认为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其工作主要是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以及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与工资、考勤、职称评定等例行事务,工作被动,缺乏创新[2,3]。在新形势下,人事管理部门要求一切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服务,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增强服务理念和决策理念,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人事管理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面向市场,与时俱进,多关注和学习新的政策法规、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沿及管理理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经济理论和管理素质。同时,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加强服务和决策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改进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使人事管理在不断适应市场化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 职能转变

人事管理部门主要是根据国家关于劳动人事方面的政策法规开展工作,完成人才的引进和输出,工资、职称的评定,绩效考核,并根据政策的变化,调整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上级领导安排,完成管理任务。因此,人事部门工作职能单一,工作思路和方法缺少创新,工作比较被动。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人事部门应该依靠人才管理的优势,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事管理部门应增强服务功能,为企业发展和职工工作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人事部门不仅要管理,更要服务,只有加强服务意识,人事管理工作才会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往人事管理都是重管理轻服务,因此,可能造成管理与企业发展及职工工作生活实际脱节,管理工作效果不好,不能充分、有效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就是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开发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4],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资料。为职工服务,就是在涉及职工人事方面的工作中,向职工提供各种明确的制度法规要求,为职工提供方便的办理渠道,使工作及时有效地完成。

其次,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功能。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发展资料,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从一般人员的招聘、培训到战略人才资源的储备,从员工的考核激励到相关制度办法的建立完善,从人才市场的调研到单位人才信息库的建立完善,从企业文化的建立到作用效果的反馈等,都是人力资源管理功能拓展的范围。同时,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储备必要的人才战略资源。通过人才市场的调研和人才信息的完善,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关资料,进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3 管理科学化

人事管理要现代化就必须科学化,用科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管理,才能使管理更加有效。

首先,以人为本加强政治思想工作[5,6],促进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政治思想工作引导职工,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主人翁责任感,提高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了解职工的真实想法和需要,从一般的共性问题到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真正方便职工,解决职工的问题;同时,通过科学有效的宣传、激励和惩戒机制,促进职工思想转变,从而更好地进行人事管理。

其次,运用心理学和行为学促进人事管理。将心理学应用于人事管理[7],可以了解职工心理,根据职工不同的性格、能力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合理地安排岗位、发掘其潜力和提高其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其创造力,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同时,应用心理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处理各种问题,协调和促进人事管理。应用科学的行为学理论[8]可以正确引导和规范职工的行为,转变职工工作作风,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9]的认同度,增强人事管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从而促进企业和谐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再次,建立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人事管理内容繁杂,仅靠人工管理,效率低,缺乏统计性。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强大功能,可以建立人事管理信息系统[10],建立人事管理各个流程环节的数据库,进行模块化,然后通过系统整合,实现各个人事管理功能。通过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调用各种数据,进行统计,也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各项管理工作,还可以充分利用系统提供和统计的各种信息为企业发展进行科学决策。

企业人事管理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企业人事管理部门要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观念,转变部门职能,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服务和决策功能,实现人事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摘要:主要从观念转变、职能转变和管理科学化三个方面出发,介绍了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在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实现企业人事管理现代化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戴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9(3):160-161.

[2]曾建权.我国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3):31-35.

[3]徐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4):80-85.

[4]刘伟东.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J].财经问题研究,2005(8):62-66.

[5]宋雪群.人本理念在人事劳资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0(35):180.

[6]王琳.发挥思政工作优势促进企业人事管理[J].实践.探索,2010(8):101-102.

[7]杨壮岭.浅谈心理学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高等教育,1994(2):37-38.

[8]苏亚斌.行为科学在劳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0(10):167.

[9]闫庆收,孙福田.浅谈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0(5):130-131.

现代化档案管理研究 篇11

一、推进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现代化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突破口与先行领域。生态环境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没有生态环境的一体化协同发展,就没有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北京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以构建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现代化治理体系为目标和责任,不断推进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向现代化目标迈进。

(二)推进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现代化是解决“大城市病”的重要手段

破解“大城市病”是中央对北京工作的希望和要求,也是北京自身改革、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客观需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既充分肯定了北京工作取得的成绩,也着重分析了北京存在的生态环境建设等“大城市病”,指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环境治理“两块短板”。我们必须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加大力度,综合施策,坚决打好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破解发展难题,适应新常态、落实新定位、迈向新目标。

(三)推进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现代化是传承北京古都文化的重要机遇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具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城市环境具有自然生态环境和古都历史人文融合一体、交相辉映的重要特征。加快推进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现代化,将首都的深厚文化底蕴、各类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环境和景观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进一步彰显首都城市环境的历史积淀和人文情怀,使城市环境建设管理走向更高境界。

(四)推进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现代化是塑造首都城市形象的重要形式

首都城市环境既是国家形象的体现,也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体现。加快推进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现代化,必须强化生态文明和环境治理意识,将社会和公众的环境义务和环境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抓好环境理念、环境行为的习惯养成和塑造,形成全民参与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的氛围,创造更加优美的首都城市环境和市容景观,加快使城市容貌形象与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

(五)推进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现代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环境也是民生之本,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充分发扬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三敢精神”,创造性地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治理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升首都环境治理的精细化、人文化水平,既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推动环境建设管理精细化,又要善于总结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社会动员和全民参与的好做法、好经验,做到在建设中创新、在创新中总结、在总结中提炼、在提炼中发展。

二、当前城市环境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各项要求,坚持科学发展、精细管理、服务民生,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重大活动保障有力,城市景观整洁靓丽,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群众身边环境美化,成为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是,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人口增长过快、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城市病”。从管理工作实际来看,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现有模式中既存在着管理客体细碎化与首都环境风貌全面提升的矛盾,也存在着管理客体多元化、复杂化与管理体系相对滞后的矛盾,问题众多,成因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治理体制不够完善

环境管理体制不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市与区、区与街镇之间的管理权限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使有限的基础设施得不到合理利用;多头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区域交叉覆盖、职能重合的问题,“条”与“块”的关系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若干个职能部门环境管理职权责任划分不明确;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未能形成综合协调机制,“齐抓共管”很难真正有效落实。

(二)治理主体不够灵活

城市环境管理部门中的“一肩挑”模式压力较大,既管又干,缺乏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相关企业或行业协会之间,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下级关系,政、事、企与职、权、利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行业垄断、缺乏竞争的现象有所表现。

(三)治理机制不够健全

在城市环境建设管理中,运动式、突击式执法现象普遍,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突击整治上。虽然能在短期内收到明显成效,但整治活动一结束,各种城市顽症立刻报复性“反弹”,日常的管理状态始终在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中循环往复,管理水平无法实行常态化,管理质量也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

(四)治理引导不够到位

环境管理社会参与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参与较少,依赖行政手段进行环境管理,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环境管理需求。建立多元化城市治理组织体系,培养以政府为主导,公共事业组织、第三方社会组织、社区公众等共同参与城市环境治理的氛围还不浓。

nlc202309082347

三、国内外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经验借鉴

(一)英国伦敦——分工有序、公私合作

分工有序、协调组织管理。伦敦有28个区,每个区设立区议会,区议会下设管理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设立总干事一名,负责实施管理委员会所管的行政工作。公私合作、购买市场服务。伦敦于1982年开始推行环卫作业服务的市场机制,政府开始采用私人承包的运营模式,成本直接降低了15%-20%。同时,通过法律条款如《生产者责任制条例》、《包装条例》等,明确各级垃圾承包商的责任,促进废物减量。政府还要求企业制定详细的垃圾处理计划,同时必须通过规划局的认可方能执行。

(二)新加坡——立法执法并重,管制自治同行

新加坡制定了一系列严苛的环境污染管制法令,对各类废物处理和排放都规定了明确的标准。注重教育、严格执法。在新加坡的公共汽车上往往可以看到“乱扔垃圾罚款1000新元”的告示。违规者必会收到一张罚单,如果不按时交付罚款就会受到法院传讯。违规者还会被有关部门召去充当反面教员,穿上标志垃圾虫的服装当众扫街,籍以示众。利用空间、资源循环,做到环境维护和建设并重。无论在新加坡的工厂区还是居民区,高楼大厦之间都建有花园,空地都铺上草坪,充分利用空间美化环境,并设立专职部门,帮助厂家和居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目前新加坡的制造业废料有40%已得到再循环使用。

(三)上海市世博会环境建设经验——建设管理并举,社会共治共享

上海市以举办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从2008年9月8日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制定《上海市迎世博加强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600天行动计划纲要》,坚持城市建设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和管理并举、城市建设与风貌保护相结合,加强社会动员,不断提高社会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热情,全力开展“市容市貌改观、市民生活环境改善和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三大工程建设,推动建筑立面整治、绿化景观建设、居住区改造、中小道路和重点水域保洁、设摊管理、施工管理、交通组织管理等30项任务建设。经过600天的奋斗,实现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市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的目标,城市管理水平跃升明显。

(四)北京奥运环境保障经验——多方统筹整合,高位综合协调

通过设立“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和办公室,专门负责综合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场馆之间、部门与区县之间、区县与区县之间、区县与场馆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实现了“六个结合”,使得全市的城市运行顺畅高效、场馆保障得心应手,城市环境建设突破创新,北京奥运会获得“无与伦比”评价。一是把环境建设与环境整治紧密结合,开创环境管理的新领域;二是把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摆脱了突击性整治的老路;三是把环境建设与各部门工作整合统筹紧密结合,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指挥体系和“市里牵头组织、条块配合协作、属地主责落实”的环境建设全新的工作机制;四是把环境建设与坚持惠民为民的根本宗旨紧密结合,使环境建设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五是把环境建设与城市管理紧密结合,确保城市运行高效顺畅;六是把环境建设与公众参与紧密结合,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

四、推进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现代化的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新时期首都城市发展战略新定位,牢牢把握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出发,着眼“四个服务”要求,坚持决策执行与决策监督、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末端管理与前端管理、城市管理与农村管理、加强管理与做好服务“五个结合”,力争到“十三五”末,初步形成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现代化体系,让北京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首都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和谐、宜居。

(一)构建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的内容体系

从空间、时间、文化风貌、要素治理等四个方面开展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其中,空间具体分为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远郊新城三个圈层;时间分为常态、非常态两种状态;文化风貌分为重点文化区、重点风貌区两个区域;要素治理分为城市家具、环境卫生、广告标识、夜景照明等相关要素。对四个方面、多个项目进行分门别类设置管理,规划标准、统筹实施,从而达到整体提升城市环境的综合目的。

(二)构建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的创新体系

一是主体多元化的制度创新。发挥政府主导协调作用,鼓励企业、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公民积极参与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各类市场主体以及其他主体通过市场机制与规律进行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创新;明确与城市环境密切相关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收益权;利用经济手段对个人和企业的激励作用,鼓励公众协助、参与城市环境建设管理。

二是市场化改革创新。加大政府购买管理服务力度,引入市场化模式,把城市环境建设管理中能够依靠市场机制消化成本的职能通过市场运作从政府部门中剥离出来,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环境建设管理;推动“以考促管”的城市环境监督机制,通过委托专业中介机构,探索以“考核”来推动和提高城市环境建设管理水平。运用PPP模式开展环境建设。政府与私营部门建立起PPP,在公共服务中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通过合同承包、凭单制、用者付费等方式,承担部分原先由政府所负责的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社会事务。同时,也可以让城市居民更多地参与到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的监督与管理过程中来。

三是组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完善责、权、利、效相统一的综合政府职能部门,减少部门之间相互挚肘,解决管理多头、执法重叠的问题。构建市、区、乡镇三级行政领导和执法监督体制,减少区域之间利益摩擦,提高行政效率,解决执法标准不一、执法力度不一的问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条、块之间的重大环境建设管理事项,解决难点、顽症和相关矛盾。

nlc202309082347

(三)构建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的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对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及时梳理,明晰职责、厘清边界,避免法律模糊地带。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立法部门应及时跟进了解,制定相关法律条规或政策进行约束,填补法律空白地带。及时梳理现有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文件,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是统一规划标准体系。通过立法程序把各级各类环境规划制度化、法制化与永久化,创建全市性、区域性、行业性与功能性等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市、区可编制宏观综合环境规划、中观环境规划与专项环境规划,明确目标、方法、实施方案等。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实施规划。进一步完善环境建设管理标准,提高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健全日常督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年度考核机制、表彰奖励制度。既要对环境政策进行定期评估,也要对整个城市环境建设管理水平、工作业绩进行评估。通过全方位加强监督,促进环境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是完善科技财政保障体系。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管理理念,逐步改进城市环境建设管理方式。组织开展建设管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重大专项科技攻关。做好资金管理保障,贯彻落实财政预算、审计监督、绩效考评等相关要求,切实提高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服务水平。

五是构建全面广泛的宣传动员体系。加强舆论监督和社情、舆情汇集分析,完善舆情快速研判和反应机制,及时掌握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选择市民关心的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等问题,利用主题宣传、媒体展示、积极组织开展正面宣传教育,争取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微信、微博和地铁、公交站台等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的良好局面。

五、推进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现代化的对策措施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针,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组织开展好京津冀环境一体化工程、文化环境传承工程、环境民生工程等“三大工程”建设。

(一)实施“京津冀环境一体化工程”

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盯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环境治理两块短板,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坚持联合共编、联通共建、联动共治、联创共享,努力形成环境治理区域协同推进新格局,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保障。

一是联合共编,做到规划、标准、编制三地同步。结合编制“十三五”时期城乡环境建设规划,主动与津冀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共同谋划城市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做到在指导思想上合拍,在基本原则上统一,在发展目标上聚焦,在主要任务上协作。着眼京津冀三地环境发展新趋势,加快环境标准信息化研究,统一做好立、改、废等工作,努力形成京津冀三地通用、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的一体化标准体系。

二是联通共建,做到环境设施建设三地同行。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中,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紧紧抓住筹办冬奥会、新机场建设、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建设契机,推进与张家口市共同成立“京张环卫公司”,实现环卫管理软硬件一体化;规范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完善资源化处理产业布局,推进京津冀地区城市餐厨资源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综合运用经济、科技等手段,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实现垃圾处理设施区域共享。

三是联动共治,做到城市环境治理三地同力。结合筹办冬奥会,顺应人民群众环境新期待,重点开展“两高、三道、三大区域”环境联动整治建设。联合开展各自辖区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国道、河道、铁道(城际铁路)沿线两侧30米区域内,以及高速公路收费站、高速铁路车站周边的环境整治,提升进京第一印象;开展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水源保护区域,燕郊、廊坊、固安、怀来等省际交界结合区域,首都机场和新机场空中走廊可视区域的环境治理,保护水源环境,净化可视环境,形成一体化的环境景观。探索建立京津冀户外大型广告联管联控机制,施行广告商资质互认、设置标准统一规范、执法监督信息共享等一体化管控措施,以首善标准带动京津冀地区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四是联创共赢,做到协同发展成果三地同惠。在推进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过程中,落实好环境治理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百姓民生的理念,开展京津冀联创联治活动,实现城市环境治理成果三地共享。联合创建“环境治理示范区”,带动区域环境整体提升;联合创造一流环境设施,美化城市面貌;联合争创“环境服务优质品牌”,方便居民群众日常生活,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协同发展带来的真正实惠。

(二)实施“文化环境传承工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既要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要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首都环境建设中体现文化特色,突出文化品位,保护古都风貌,通过发挥环境建设管理的基础保障作用,不断提升国际大都市形象、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一是打造标志性环境景观文化带。紧扣北京市“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建设总体目标,通过特色文化树立环境骨架,梳理“东、西、南、北、中”文化象征,打造首都环境建设新的标志性环境景观文化带。分别是东部北京城市副中心——古运河环境景观文化带、西部首钢——现代工业环境景观文化带、北部奥林匹克公园——拼搏体育环境景观文化带、南部新机场——未来腾飞环境景观文化带、南北中轴路和东西长安街——古都古韵环境景观文化带。

二是塑造城市节庆民俗空间。北京市素有重大政治活动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的传统。建议将民俗节庆活动也纳入城市美化的范围。在民族节日和重要节气日子,在城市公共空间,营造民族节日气氛,体现对民族传统的传承。配合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节日,整治和设计城市的节庆空间。

nlc202309082347

三是重塑重点区域环境文化元素。北京城市文化特色集中体现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各级公共活动(商业)中心、各类重点功能区内。按照尊重自然生态、体现文化特色、梳理服务功能的原则,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人文关怀,复兴旧城文化功能,开展历史文化保护区环境重塑。

四是加强对塑造城市环境文化特色的指导。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中成立文化特色专业委员会,由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文化、艺术、景观设计、民俗、园林等领域的专家组成,对城市环境设计方案进行指导。举办文化讲座,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京味文化认知水平。编制《美丽北京-城市环境文化特色案例》画册,分类展示首都环境的城市文化特色,对风景名胜、公园绿地、古都风貌、现代建筑、城市广场、社区特色等文化特色,进行解释和案例分析。

(三)实施“环境民生工程”

环境是民生改善的基础。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稳中求质的总基调,突出“贴近群众、实效为本、机制先行、品牌示范”四个抓手,遵循有机融入、巧妙融合、追求融洽的基本原则,使北京更加宜业、宜居、宜行、宜赏。

一是着力改善群众身边环境。继续推进老旧小区和街巷胡同综合整治,集中治理一批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集中消除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推进优美街巷、优美社区、优美胡同全民评选建设常态化。开展农村地区环境建设,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完善首都环境建设考核评价机制,继续强化环境问题约谈和问责制度。着力整治非法小广告、黑车运营、无照游商、“一日游”市场、停车秩序等突出环境问题,全面保障环境秩序。继续推进城市道路空间、桥下空间、地铁出入口等三大公共空间设施综合治理。加大架空线整治力度。

二是继续巩固垃圾分类成果。明确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责任、作业、管理、执法、监督五大责任主体,组织开展试点示范,推进垃圾资源化管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工作,巩固已达标小区分类效果。继续深化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编制中小学环保读本《垃圾的故事》,组织到中小学校和社区开展专题宣传,开展“垃圾文明一日游”活动,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的社会知晓率,增强市民群众的垃圾分类自觉性。

三是提升特色休闲区的公共服务能力。完善滨河绿地、郊野公园的路灯、座椅、休闲亭阁、健身步道、骑行道、电影放映点、交流空间、区域文博、社区图书屋、风筝广场等服务功能,适当增加儿童游乐、体育健身、文艺展出等功能设施,设置体现传统文体活动、地区历史文化的雕塑小品。

四是健全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完善环境治理社会参与的顶层设计,创新首都环境建设志愿者活动内容和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发现环境问题,参与城市环境立法和环境决策,鼓励群众开展监督。拓展社会参与渠道,构建环境治理社会参与激励机制,探索建立首都环境治理荣誉市民、荣誉单位等评选表彰奖励制度。

(责任编辑:黄荔)

现代化财富管理中心竞争策略研究 篇12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理财业被认为是金融服务业中成长最快的部分。虽然2000年~2002年的低迷期、2007年起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对许多理财服务业者都影响深远,但展望未来,理财业依然基础坚实,充满魅力。

对于财富管理中心,关键的是要采取一种整体性的战略,并且以有吸引力的和有效的方式提供理财解决方案。无论理财机构是全球性的还是小范围的,所有经营者都需要发展一些共同的技能,来满足客户的需要和促进利润增长。

二、客户管理策略

1. 客户细分与目标客户的选择

客户的需求日益成熟和复杂,可供其选择的产品和服务也更多样和复杂,而同时,他们的时间却越来越不足,只能有较少的时间用于理财。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客户向理财业者追求什么?在选择理财服务提供者时,客户服务质量、保密性和安全性是关键因素(见图)。

资料来源:IBM欧洲财富和私人银行业调查

在所有竞争要素中,对消费趋势的营销洞察是所有零售商的核心。在市场细分阶段,我们根据客户对产品不同的需求和欲望,不同的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把有相似欲望和需要的顾客群体进行分类。市场细分的根本在于关注和分析顾客的需求,以消费者表面的、明确的需求为基础,发掘顾客自身并未察觉的潜在需求。

像许多其他行业一样,并不存在一个“通常”的理财客户。客户细分——为独特的客户群“精心设计”和提供产品和服务,是一项困难的工作。一个比较简单的原则是:了解你的客户KYC,并提供差别化服务。

具体而言,客户细分的方法还有很多,主要是按照如下一个或多个因素来进行客户细分:财富多少、财富来源、家庭背景、工作经历、性别、年龄、账户潜在盈利性和行为特性。比如:

(1)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根据财富来细分客户——“财富金字塔”。因为处于同一富裕水平的客户,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需求。

(2)根据高端客户的财富来源,可以分为“旧财富”和“新财富”。前者主要是继承而来,后者则集中在通过商业经营或各种高薪酬(如高管人员)创造的新财富。区分新旧财富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们的风险承受度不同。企业家比信托基金继承人有着更高的风险容忍度。那些财富创造者一般会认为,即使他们失去这些财富,他们仍然能够创造出来。而且,他们会更积极地介入证券资产管理活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在自己的产业领域内取胜,也同样能够在其他领域获胜。而旧富人则相反,他们更厌恶风险,更倾向于保护自己。

(3)Booz Allen Hamilton(2003)根据客户参与理财程度进行客户群的划分:放权者、参与者、选择者、超高净值客户。

(4)多重细分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细分贵宾客户市场的方法,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将全球的目标高端客户大致可以分为五类:退休企业主、消极(财富)继承人、企业主、职业经理人、超高端客户。

2. 差异化营销策略

差异化营销,核心思想是“细分市场,针对目标消费群进行定位,导入品牌,树立形象”。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针对目标市场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品牌定位与传播,赋予品牌独特的价值,树立鲜明的形象,建立品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核心竞争优势。差异化营销的依据,是市场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特性。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是收入水平和不同的消费理念,等,从而决定了他们对产品品牌有不同的需求侧重,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进行差异化营销的原因。

(1)金融产品差异化营销策略

产品差异化是指产品的特征、工作性能、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式样和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差异化营销的关键是积极寻找市场空白点,选择目标市场,挖掘消费者尚未满足的个性化需求,开发产品的新功能,赋予品牌新的价值。

财富管理中心应该在市场细分后根据不同的市场实施不同的产品差异化营销策略:对睿智客户提供各种低成本的电子服务;对贵宾客户提供广泛的全面的财富管理业务;对私人银行客户甚至可以根据客户客户需要单独为之设计产品,提供个性化的综合理财方案,并为客户提供优惠的服务设施,

产品差异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产品定价的差异化。差别定价方式可以体现在贷款利率的定价,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不同级别账户管理费的区别、提供的附加服务价值差异等等。②产品类别的差异化。

(2)银行差异化服务策略

服务差异化是指企业向目标市场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优异的服务。尤其是在难以突出有形产品的差别时,竞争成功的关键常常取决于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由于外资银行按照如下一个或多个因素来进行客户细分:财富多少、财富来源、家庭背景、工作经历、性别、年龄、账户潜在盈利性和行为特性。根据各个标准来细分客户以识别高端客户。在明确市场细分后,外资银行的差异化营销与服务策略注重在理财产品品牌推广和品牌服务方面,外资银行主要以避网点劣势,扬理财优势,主攻高端客户,发展中间业务,以较少资源获取利润的最大化作为差异化竞争策略。

“客户体验”是金融业及财富管理中心业务发展的精髓,提供人性化、差异化的服务体验是零售业务追求的最终目标。财富管理中心要利用IT及网络技术,通过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标准化的服务规范,重新构建与完善业务操作流程,提供与其他银行不同的差异化服务。其次,只有针对目标客户群体,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并通过银行网点、电子网络等“接触点效应”,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这样才能真正让客户体验标准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来赢得客户。因此,零售业务的灵魂在于客户服务,而客户服务的关键在于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体验。

3. 客户管理模式探讨:“N+1”的服务模式

理财经理被视为可以基本独立行使职责的自我驱动型职业人士。但是从目前高端财富管理中心的发展来看,越来越需要发展以团队为基础的客户服务方式。我们暂时称之为“N+1”的服务模式,在每一位高净值客户身后,是整个服务团队的支持,这似乎更适合未来财富管理中心的发展。理财经理应专注于面向客户的活动与关系管理,成为“N+1”中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人物的“1”,同时理财经理应尽量从整个机构调配恰当的专业知识与资源,包括专业的投资产品专家、信贷融资经理、财务安全策划师、税务策划师、外汇专家等,即“N+1”中的辅助人物“N”。换句话说,理财经理应成为由产品和其他方面的专家所组成的专业团队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投资规划、税收、信贷、保险等资产管理服务。

应尽量保持团队的扁平化,避免引入不必要的管理层级,这点很重要。扁平化的团队结构有助于维系团队与客户间的关系,防止疏远客户。许多成功的高端理财经理都保持一些持续性的客户关系,而不是仅在客户获得阶段或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与客户联系。

富裕客户们对咨询建议的需求是巨大的,但现在的服务远远不够,因为单靠理财经理的个人力量为高端客户提供银行业务、投资、咨询、财务报告等一揽子理财服务往往难以令客户满意,一些客户始终需要建议,但是大多数客户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得到的建议不满。“N+1”的模式可以解决目前的困境,可以充分利用专家和其他数据资料给出更好的结论,让客户有更少的疑问,并使理财经理及专家进行更为有效的合作,并且更加注重结果。

同时,客户试图更多涉入理财活动,更多干预增值问题,以及更充分利用信息。理财经理们必须面对这些重大挑战,想尽办法使客户满意。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向客户们提供更全面和整体性的建议,“N+1”的模式无疑是非常强有力的,非常系统化的健全的,这些建议基于对客户个人及其业务状况的更好理解,而且理财经理们要更积极主动的去调配财富管理中心的这些专家资源。

三、服务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每个企业在实施其服务营销战略时都需要把其服务市场或对象进行细分,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服务的目标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组合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营销效益。

传统的营销组合理论是以制造业为基础提出来的。由于无形的服务产品具有不同于有形产品的特点,传统的4Ps在服务市场营销中具有其局限性,因此营销学者在传统的4P(即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个P:人员(People)、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和过程(Process)。这样,原来的4P加上新增加的3P就构成了服务市场营销的7Ps组合。针对高端客户的金融服务行业,我们重点来探讨分销渠道、产品与服务品质(即过程)这几方面的管理。

1. 分销渠道管理

任何财富管理业务的成长战略中,吸引与保留客户都是关键因素。我们同时还看到,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和复杂,这为私人银行业者如何分销产品与服务带来了重大挑战。传统上,主要的分销渠道是在有实体的客户中心或者分支机构中进行的面对面会面。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电信革命的到来,包括各种在线服务和电话服务在内的更多种类的互补式分销渠道应运而生。多种新兴渠道为财富管理机构带来了新的机会,理财经理作为传统的分销渠道依然非常重要。

作为客户与财富管理中心之间的主要接触人,理财经理在吸引新客户、为现有客户提供服务、使关系管理产生价值等方面承担着最基本的职能。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财富管理中心不仅需要确定它们的目标市场与相关的产品供应,还需要致力于吸引高素质的理财经理以执行多项困难的任务,即为高端客户提供银行业务、投资、咨询、财务报告等一揽子理财服务。这一模式意味着理财经理必须具备更加精深的知识,与其他的理财经理及专家进行更为有效的合作,并且更加注重结果。

理财经理承担的艰难任务包括:(1)获得新客户;(2)为现有客户提供服务并努力维持这种客户关系。

优质的客户关系是财富管理业务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实践中已有多项对此领域的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客户关系的主要特征,突出服务交付的关键领域和水平。主动客户管理包括以高度的个人投入和对投资业绩的个人化关注等方式来主动地管理客户:执行协商好的金融服务,投资组合监管,积极的客户管理,值得信赖的顾问。

专职的理财经理在整个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责任与工作量都非常大,毕竟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做深做细的工作,所以我们正在尝试将理财经理职责进行分工,尝试在将部分或全部理财经理拆分为专门的“猎手”Hunter和“农夫”Farmer的角色,,Hunter与Farmer之间的分工协作非常重要,Farmer更像是一座桥梁,联结着财富管理中心的各项顾问专家与信息资源,从而最大程度的为客户提供所需的资源、咨询与服务。

近年来,财富管理机构在一线员工的组织和机构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关键的趋势包括,将高级理财经理与关键客户或关键潜在客户相匹配,以及普遍以团队为基础的客户覆盖模式转变。另外,招聘、发展、保留高素质理财经理是财富管理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并需要开展持续的培训计划,需要更为一体化的课程。

2. 产品管理

近几年,国内产品更新与许多衍生产品的跟进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从另一角度来看这样快速的跟进受益与外资银行在国内发展的加速与金融机构同业竞争的加剧,同时也受益于2005年起新兴国家股票市场的发展。近期理财产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结构性产品与结构性票据的发展。财富管理中心提供结构性产品主要是为了降低风险,以及提高传统投资工具(债券、存款)的回报。

由于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要求与期望越来越高并且日趋复杂,许多财富管理中心很难仅通过自有的供应产品解决增值解决方案,财富管理机构开始从外部寻找并采购更为丰富更多的投资机会与产品。此外对于单个供应商而言,不可能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同类最优”产品。

财富管理中心面对着开放产品模式的机遇和威胁:

主要威胁是:降低了服务提供者的利润率,并且可能会显示自有服务供应中缺乏”最佳实践”,给客户带来负面影响。

主要机遇是:能让财富管理中心提供更多种类的最佳解决方案,巩固客户关系,促进建议主导型销售。

3. 服务品质的管理

《美国银行家》杂志做过一次消费者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赢得客户忠诚方面,服务质量是一个主要因素,有10%的公众改去一家新的金融机构办理他们主要的金融业务,在这些客户中,2 1%的人是因为服务原因而换银行,除此外只有搬迁住址这个因素占比更高为2 5%;另一方面,那些很可能换银行的顾客一般是有钱人,年龄介于25~40岁之间。Mac Gruder Agency是一家著名的营销顾问公司,根据该公司搜集的数据,在那些非搬迁住址而销去银行账户的人中,7 5%是中年人,而且是富有的市场用户。

各人对优质服务的定义不同,但存在一些共通的基本性的东西,它包括:产品知识、礼貌、准确性和业务办理速度。我们同样发现,环境对服务质量是有影响的,对服务环境的适当安排,有助于提升服务的品质。专业水准对服务的价值影响很大。职员的服务态度则几乎是一种超越国界、种族和文化的因素,不同的服务态度肯定给顾客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许多情况下,友善和真诚甚至能弥补业务办理速度和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优质的服务应包括五项构成要素:可见性、可靠性、敏感性、可信性和可亲性。另外服务质量的改革意图总是始于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假如领导们没有积极地投身当中,他们的下属也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对于提高财富管理中心的服务质量,领导者只有不断地通过自身的言行来说明他对优质服务的追求和决心,才能影响下属们的态度和行为。

摘要:本文从全球财富市场的现状出发,归纳了目前财富管理客户的主要类型,从客户管理、分销渠道管理、产品管理、服务品质管理、团队协作、品牌建设等角度出发,分析各类推动理财业发展的竞争策略与成功关键因素,希望对从事理财业务与财富管理的有志之士有所启发。

关键词:财富管理,客户关系,服务品质,策略,品牌

参考文献

[1]约瑟夫.A.迪万纳覃东海郑英蒲应龚译:《零售银行业的未来——向全球客户传递价值》[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3月

[2]孙焕民连建辉:《私人银行业务:高端财富管理的发展趋势》[J].经济导刊,2006年1-2月号

[3]窦荣兴:《零售银行客户理财规划》[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年6月

[4]连建辉孙焕民:《走进私人银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6月

[5]李利明曾人雄:《1979年~2006中国金融大变革》[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6]利奥.高夫:花旗银行亚洲财富管理团队:《花旗银行引领您构筑个人财富》[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9月

上一篇:生物课堂上的概念教学下一篇:思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