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文论发展研究(精选9篇)
我国现代文论发展研究 篇1
工业是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基础, 而机械制造则是工业的命脉。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涉及面广、内容繁多, 它包含从产品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使用到回收再生等过程的各项处理技术。随着人们需求的提高,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遇到了新的挑战, 只有不断革新机械制造技术, 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 笔者主要分析了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以期对同行有所参考。
一、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1. 现代机械制造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综合性较强。现代机械制造能够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 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它不仅局限于机械制造这一过程, 还包括市场调研、生产准备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 并将这些环节整合起来, 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综合了计算机、自动化、材料、传感以及现代管理等多种技术, 形成了一个技术群, 不断吸收各行业中的新技术、新成果, 并将其与传统制造技术结合起来, 推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2. 先带你机械制造技术随着市场竞争而调整, 是一种世界性的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的主要动力就是市场竞争, 想要赢得市场, 单凭生产率是不行的, 其主要矛盾有时间、质量和成本这三个要素, 而现代化的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达到统一。作为世界性技术, 机械制造能否赢得国际市场, 还需要不断创新, 同时也要互相学习, 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有着明显的信息化特色, 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给企业的经营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也促进了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促使机械制造技术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信息、智能化、电子、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也在机械制造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人机一体化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集成技术等技术已在现代化机械制造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机械制造业从起步以来, 一直备受关注,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机械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支柱, 形成了庞大的规模, 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近年来, 我国不断引进新技术, 同时也加大了自主研发力度, 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自主研发以及创新能力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当然,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 在设计方面, 仍用图纸设计, 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新方法则应用较少, 设计方法相对落后, 设计效率有待提高;在机械加工方面, 纳米加工技术、精细加工技术等仍处于研发阶段,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还未大规模投入使用。此外, 我国机械制造业还未普及计算机管理技术, 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模式更新发展缓慢,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三、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 绿色化。
近年来,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而民众对环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作为污染和浪费尤为严重的现代机械制造业, 其绿色化也备受重视。绿色机械制造将环保、可持续发展以及节约能源等理念融入机械制造技术中, 通过绿色设计、绿色选材、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包装以及回收再利用等措施改进现有的制造技术, 提高原料和能源的利用率, 尽量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 信息化。
信息化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影响也逐步渗入到各行各业, 而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机械制造的大规模生产已经逐步被小批量生产所取代, 同时, 其灵活性更为凸显, 更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因而具备更强的竞争力。由于汇聚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 在信息化的推动下, 机械制造技术水平也显著提高, 生产周期也明显缩短。为了在国际市场中立足, 必须把握信息化这个大趋势,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竞争力。
3. 全球化。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的上, 国外优秀机械制造企业和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涌入国内市场, 同时, 国内企业也积极拓展新的海外市场, 并更新自身技术, 以求在国际市场谋得一席之地, 机械制造全球化发展步伐推动着我国机械制造朝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这对于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来说, 利大于弊。在激烈的竞争中, 国内不少企业纷纷倒闭或被兼并, 但也涌现出一批经得起考验的优秀企业和先进技术。
4. 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智能方法的飞速发展促使机械制造技术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机器人学、智能控制、智能计算以及智能诊断等方面, 比如, 基于生物进化算法的智能计算工具在组合优化求解领域中受到普遍关注, 该技术在现代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我国机械制造的精度, 增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结论
我国是机械制造业大国, 国民经济与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的标志。在当前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 研究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 掌握其发展趋势, 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提高我国机械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以提升我国机械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我国现代文论发展研究 篇2
关键词:物流服务;运作模式;信息化;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25-01
一、绪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物流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物流服务水平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现有物流服务模式优劣势,并分析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解决相应问题,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二、现代物流服务的发展状况
1.我国物流服务发展状况。
目现代的物流服务理念是调配和管理组织自身的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与技术,来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虽然我国不少企业开始建立物流业务网络,但他们大多数只提供运输、仓储服务,或是物流服务中某一局部的服务,而不能提供有关咨询、计划及全过程的物流服务。在国内物流同行的竞争中,还经常出现无视服务的重要性而进行恶性价格竞争局面,导致服务的不到位。这些使我国物流服务水平离世界先进的物流服务理念还有很大差距。
2.我国物流服务存在问题。
对物流服务重视程度不高。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对生产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物流环节顾及较少,可控能力有限;物流服务水平低。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基础差、行业准入门槛低、物流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物流服务水平低的现象;对外包服务认识不到位。企业对使用专业物流公司提供物流服务的态度,仍然是阻碍专业物流供应商吸引客户的最大的障碍之一。
三、我国现代物流服务模式分析
1.基于物流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模式
(1)国内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物流行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而物流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也相应提高,建设步伐持续加快。
(2)物流信息化物流服务模式的可行性。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3)物流信息化物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信息共享是一个大问题,第一不是所有企业都愿意信息共享,第二这些信息并没有做到标准化,如何进行统一,让信息创造价值,否则就算做到了信息共享也是没有意义的。
2.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服务模式
(1)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具有“三高”、“三新”的特点。“三高”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三新”是指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
(2)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大大节约了社会总交易成本。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供应链中的联系,使企业可以提高生产力,为产品提供更大的附加值。
(3)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出现是颠覆性的,电子商务这几年发展迅猛,物流的发展完全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就不能完全满足电子商务的更多需求,所以电子商务对于物流的优势就没有那么显著了。
3.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服务模式
(1)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运用。
物联网中对物的智能处理要求物是移动的、流通的,而不是固定不动的,这就需要物流节点、运输线路等支持物的转移与暂存之间的协调,甚至会需要物流中心这样的大型物流节点实现区域内物联网物的智能处理的全部活动。
(2)物联网物流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服务市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物联网产业本身的发展需要物流服务。第二,物联网应用带来的物流服务需求。第三,基于物联网应用带来的新的物流服务需求。
(3)物联网物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从一出现就备受关注,物流也是最早应用物联网技术的领域之一。正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新的技术,各方面发展都不是很成熟,它的跨行业能力还较弱。
四、我国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优化路径
首先要说以上三种物流服务模式都是符合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的,都是可取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对于物流信息化方向的物流服务模式来说,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物流信息共享问题,这就需要物流业尽快搭建一个通用性的物流信息共享平臺,使物流信息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对于电子商务方向的物流服务模式来说,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物流自身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快物流的发展使之与电子商务发展相匹配,以实现其物流模式优势的最大化。
对于物联网方向的物流服务模式来说,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这项技术太新了。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完善这项技术的同时,尽快制定一个通用的技术标准,使其标准化和规范化。
在我看来,可以把这三种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结合起来,即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将电子商务作为平台,物联网与物流网融合的新型现代物流服务模式。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形成符合现代物流趋势的新型物流服务模式,同时也是对现有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1]杨铭,高琦,陈高峰.射频识别技术在现代物流中应用研究.2009,01:1-6.
[2]李军龙.GIS/GPS 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010-02:5.
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篇3
关键词: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趋势
1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有着极广的应用。典型的成功事例诸如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他是利用生物基因重组将高产水稻和抗病水稻的优点集于一身。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转基因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尤其是我国较为稀缺的蔬菜的产量产量有了显著的提升。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也极大的丰富了农业种类,诸如新培育出的太空辣椒、转基因黄金大米等一系列新物种。这些新物种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自然生存法则,也加速了物种之间基因的交流。另外,生物技术对于农业最伟大的想法是将植物的基因植入到动物体内,实现动物的光合作用,彻底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但是这种设想还是停留在最初阶段,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可能在某一天转换为现实。最后,农业是我国生物技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于提高粮食产量,促进物种间基因交流有着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2 现代生物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和工业看似没有联系,但是实际联系较为广泛。现代生物技术在工业中最广泛的使用就是制药生产线,通过生产线的纽带将生物技术和工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生物发电也是生物技术在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生物质能发电已经成为今天电厂供电组成系统中的一部分,但是,生物发电迄今为止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真正的试验成功。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重大难题的不断突破,终有一天生物发电也将变为现实。
3 现代生物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最广,生活中也最为常见。从之前胰岛素蛋白的生成,到现阶段抗青素的制造,无一离不开生物技术而存在。在现代的医疗行业发展中,生物技术的存在极大的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例如;先进的神经中枢替代技术,采用生物电位差原理有效的将人体的神经中枢替代,而正确的传达神经信号,在人体出现神经中枢受损或者神经中枢疾病时,医生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生物技术用电位差原理将人体神经中枢有效代替,从而使患者身体康复。生物技术在医疗行业中更为先进但也饱受争议的就是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存在使世界上生物不用实现繁衍交配而产生下一代,克隆羊多利就是很好的一个证明。现在在医学上克隆人体心脏,种植人体耳朵、人工受孕、DNA鉴定等,这种先进的生物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医疗体系,为我国医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一扇门。
4 现代生物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从古老的帝国时代的造船是模仿鱼的姿态,并将其体态扩大,建造出了无坚不摧的战舰。现代高科技的雷达技术,是蝙蝠回声定位技术的重要应用,对于世界各个国家的国防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减少水的阻力,核潜艇设计借鉴了鱼儿流线型的身姿,从而可以潜居世界海底。美国日本的千里眼监控,则借鉴了苍蝇的眼睛结构设计。世界各国的军事技术都离不开生物技术而存在,并且生物技术的存在极大的推动了世界军事的前进步伐,为军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生物技术在军事运用上也具有其两面性。尤其是在战争中,生物技术的运用将对人体和世界和平产生极大的威胁,诸如细菌武器的应用。这种极端的生物技术在军事上的发明,有效的增强了国家的战斗力,但是这种有悖于道德的生物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将对人类乃是世界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甚至是破坏生态环境。因此,生物技术在军事运用上要发挥其优点回避其缺点,从而真正的将生物技术运用到军事领域上来保卫世界和平而不是灭绝性的杀害。
结束语
现代生物技术有着较高的技术优势,对我国社会进步有着重要影响。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且,现代生物技术对我国的农业、工业、医疗、军事等行业都有着重要影响。分析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生物技术的发展与我国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锦芳,龙聪平,赵萌,王金华.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8).
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的新走向 篇4
中国古典文论的研究虽然引起了越来越大的重视,但它毕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对于古典文论自身特点的把握,事实上存在着一个逐渐明确和深化的过程。吴调公先生的《古典文论与审美鉴赏》之所以值得称道,首先就在于它对研究对象的特点有着相当深刻和自觉的认识,如书名所示,作者对古典文论的研究是紧紧扣合着审美鉴赏的。
我国古典文论与西方文论相比,有着许多独特之处,西方文论主要是从哲学理论体系出发进行思辨和研究,即如莱辛的《汉堡剧评》和丹纳的《艺术哲学》,它们并非不联系具体作品进行评论,并非不贴近艺术本身来探讨其规律,但他们的研究和分析,仍然是侧重于思辨、推理和逻辑概括,而我国古典文论与文学作品和审美鉴赏的结合就紧密得多。比较而言,我国古典文论的思维方式侧重于以具象化的事物为对象,更注重个性的表现,直观、即兴的意味更浓,因而理论批评与审美评价的结合相当紧密,相对来说,不过分追求理论的系统化和周详。概言之,西方文論是哲理的,我国古典文论则是诗意的;他们长于思辨,我们重于感受和体验;他们注重繁复的逻辑推断,我们致力于具象扣合;一个习于客观、冷静的剖析,一个偏重主观、动情的评述;重于思辨的着眼于理论本身的系统化和体系性,耽于诗意的则沉浸在亲切而洒脱的美感境界之中。正因为我国古典文论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美学特征,正因为这些审美特征、审美理想是一代又一代文论家通过对于自然和艺术之美的鉴赏,年复一年地积累起来、凝聚起来的,所以我们的研究就必须尊重这种历史形成的民族特点,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怀着诗情的感受去对待诗意的文论”,这决不是作者的主观偏好或臆想,恰恰是因为研究对象自身的客观属性决定了研究者的治学途径。
一
之所以要把古典文论的探索与审美鉴赏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古代文论家进行艺术判断的对象是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那是感情洋溢的形象思维的结果,理论家的判断既有智性的推理活动,也有感性的直观活动,不了解他们具体深微的审美感受,自然就难以透彻地理解他们的艺术判断、文艺主张的真正内涵。试想如果我们不从锺惺、谭元春对大量古诗、唐诗作品评析中体察他们具体的美感态度,那么,对于“幽情单绪,孤行静寄”背后蕴藏着的深微的审美感受和美感实质,怎么可能获得切实的神会,从而作出冷静而中肯的评价?把我们的理论视力象蜻蜒点水似的停留于表层,就会无可避免地湮没古典文论最有生气的、丰赡而精深的审美内涵。
理论研究的大忌是与实际相脱节。局限于理论本身,而对早于这种理论并导致理论产生的文艺现象注意甚少,有意无意地将理论探索与它所面对的文艺实际割裂开来,就很难把握我国文论寓潜心品味和系统钻研于刹那感受之中的特有风范。就文论探文论的狭隘方法,归根到底是理论与理论所由产生的主观审美基础及客观历史土壤的脱节。有感于此,长期坚持以求实的精神和方法研究我国古典文论和古典美学的吴调公先生,从我国文论的民族特点出发,扣合古代文学实际,扣合形象,力图体现古典文学与古典文论脉脉相通的特色和规律,把审美鉴赏和理论探索结合起来,避免了理论研究的架空和简单化。《古典文论与审美鉴赏》的每一篇文章都能使我们从文论家的理论判断背后,领略他们的感情体验,他们的生活情趣,他们心灵的颤动和气质的闪光。作者曾借用勃兰兑斯把文学史视为“灵魂的历史”的卓见,把文学理论批评史界说为“心灵史”,是极为贴切的。如果我们沿用“心灵史”来归结他的古典文论研究的特色,也是恰如其分的。惟其是“心灵史”,才使我们的古典文论研究成为以“人”为主体的真正的审美的研究,从而使我们的古典文论和古典美学研究,有了新的天地和更为广阔的途径。
当然,强调文论研究是“心灵史”,强调通过审美鉴赏取得对文论作品可靠的微观把握,并不妨碍我们对古典文论的理性探索和宏观研究,恰恰相反,从“心灵史”出发,通过精微的审美鉴赏,有助于我们认识产生这些理论的特定依据和产生这种理论的思维过程,也有助于我们透过文论家个人的“灵魂”,纵观社会风尚、审美规范以至于社会思潮,只有深入文论家的“心灵”,才能进一步把握社会灵魂的总体。因此我们把古典文论的探索与审美鉴赏结合起来,是于微观和宏观的相因为用大有益的。正是从这个角度,作者提出,我们的古典文论研究必须兼顾社会思潮史和心灵史,从“心灵史”入手,把“近观”和“远观”结合起来,做到“见树又见林”。
这种通过审美鉴赏,锲入心灵的新的路数,究竟给直观色彩浓烈的我国古典文论研究带来了怎样的生气呢?由于重视古典文论的美学探讨,把文论家当作活生生的“人”,并以此为中心去透视文论美感形态的理性和感性内容,审美主体对客体的观照就呈现出绚烂多姿的个性光彩,通过这面特殊的透镜显示出来的文论世界充满着活力和灵气,读者从慧心的鉴赏中驰骋想象,很容易与古典文论艺术生命的搏动产生共鸣,并获得充分的领悟。
锲入心灵,观人于微,首先需要作者具备十分真切的艺术感受、渊深的文艺素养和穿透性极强的剖视能力。分析龚自珍的诗文风格和美学理想的论著是够多的了,而作者独辟蹊径地抓住特定审美范畴与作家审美趣味,使我们得以从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大诗人的自我塑像中,看到了他的“兼得于亦剑亦箫之美”的审美风范和意象内涵。不仅如此,特别擅长捕捉诗人心灵及其感性体现的作者,还进而从龚定庵兼取慷慨的剑气与幽婉的箫心的审美意趣中,十分细致地剖析了这种审美个性特色是如何渊源于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的规范;又从晚清士林的普遍回响中淋漓尽致地揭示了龚自珍的审美个性所受到的时代潮流的制约;一旦再将笔触从诗人审美情趣的不同范畴的交织,深入到诗人审美意象形成的剖析,更使我们看清了龚自珍的自豪与自慨的人格美,他的兼具雄奇与哀艳的情趣,以及他的美学理想的迷离与艺术判断的犀利,是如何相反相成地影响了他的既哀怨又道劲的艺术风格,这样,就使我们对诗人审美意象的内涵产生了仿佛亲身体验过似的真切领会。
作者在扣合古代文学实际探讨古典文论所揭示的艺术规律时,遵循着“知人论世”的传统原则,透过社会思潮、文艺思潮和创作个性,来剖析文学家的文艺主张与创作风格。如对李商隐诗的鲜艳色彩,作者就没有孤立地看待这种个性风格,而是进一步在纵览当时城市经济发达基础之上,透过通都大邑的绚烂色彩以及晚唐初期进士阶层通脱风度这两个方面的剖析,使我们看到了他的个人风格怎样闪射出晚唐时代的折光。同样,对李诗微婉顿挫的艺术风格,对它的怨愤深沉与清新绵邈融合一气的理解,也只有追溯到他的个性,生活道路和晚唐初期的时代风貌,才能得到切实的认识,征于此书而益信。至于商隐诗的朦胧意象,更是过去的文论研究很难给予清晰的回答,而注重“心灵史”的作者,通过体贴入微的鉴赏,揣摩和把玩李诗朦胧意象是如何曲折反映了诗人的个性特征,并从中进一步找到了这种个性特征所反映的时代风貌和社会思潮,这样,“朦胧”意象就再不是迷离莫测的神秘禁区,而是反映了晚唐诗坛经过艰苦艺术探索之后所达到的一种新的境界,一种对“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艺术境界的追求。
首先把晚唐的诗比作“秋花”,说它象“江上的芙蓉,篱边的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的,是叶燮,但当作者就以“秋花”的“晚香”为题来剖析晚唐诗歌之美的时候,作者的慧心所会,却是“黄昏凄艳的王朝与‘绿暗红稀’的美感”,他从“秋花”的艳丽看到的是晚唐诗歌的特定时代的幽怨之感,一种由于美妙的理想被“堵塞”而造成的悲剧性的美,这些可说都是发人所未发。
在我国古典文论和古典美学的发展进程中,由于艺术创作和批评不断实践的结果,那些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经过长期积淀,便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审美范畴和风格范畴,这些范畴是我国古典文艺学和古典美学的非常宝贵的财富。其中有不少范畴至今仍被沿用,有一些则由于自身和时代的原因被淘汰了,但是还有这样一些范畴,由于含义比较复杂或比较空灵,加之这些范畴明显打着过去时代的某些消极烙印,目前已经应用得少了,尽管它们至今保留着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反映着不可漠视的审美规律。对于这些重要而被忽视的审美范畴进行深入而明确的剖析,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及时,这本论集中《说“清空”》一文即是如此。作者的探讨仍然坚持从精微入里的美学鉴赏出发,细心品味其审美感受的幽深而蕴藉的特色,追尋其和谐流动的节奏感,并体会它的质朴玲珑的语感,这样就使我们比较容易把握它的“秀劲中见挺拔,飘洒中寓沉着,优美中含有某些崇高因素”的审美特色。《说“清空”》的意义实际已经超过了对这个具体审美范畴探讨的本身,从当前古典文艺学和古典美学的研究现状看,这种对于我国传统审美范畴的认真挖掘和清理,是开风气的,它对建立我国美学的审美范畴体系的意义,更为众所周知。况且,重视对审美范畴的探究,恰是这部论集的一贯特色。象上面提到的龚定庵诗风的“雄奇”和李义山的“怨愤”和“清新”,以及渔洋的“冲淡”,锺、谭的“幽”“单”,乃至那组赏析名篇的文字中对左思的“雄遒”,何逊的“清巧”,王勃的“绵丽高华”,司空表圣的“悲慨”,周邦彦的“顿挫”,辛弃疾的“真切”,姜夔的“含蓄”等等的分析,都可以从不同侧面领略这部论集探索审美范畴的丰富性。
还有这样两篇“翻案”文字:《“秋花”的“晚香”》和《为竟陵派一辩》,颇值一提。关于前者,是作者申言“要为晚唐这一丛‘秋花’翻案”的;而后者,则是占有大量资料,为推翻旧说进行大幅度驳论提供充分的论据,史料和理论兼而有之,大概也可以算是翻案文字。事实上,这篇文章被公认为是数百年来头一篇公允有力评价竟陵派的论文,也就是认为它是翻案有功了,这且不说。我们只想探讨一下,这桩积见深、难度大的公案是怎么翻得过来的?作者为了全面了解竟陵其诗,其人,其派,其风,广为搜罗资料,其中包括鲜为人知的各有关县志、府志,并尽量全面地掌握他们的政治、社会和文学活动。新的重要发现是有的,比如从吴等人的《复社姓氏录》、《复社姓氏前后编》及《复社姓氏补录》等书中,发现竟陵派后期有一部分成员参加了结社活动,元春兄弟五人都在国势阽危中参加了复社,甚至还有该派后期成员直接参加反清军事斗争的,这对于我们了解竟陵派风格的演变和他们批判精神的激化是很有价值的。再有,为了驳论的需要所作的考据,自然是十分精湛和颇具功力的,但是我们更应从作者的研究路数来寻找答案,如果没有对竟陵文人的文学创作、艺术风格、艺术鉴赏和文艺主张的深刻了解,不能把我们的探索和审美鉴赏结合起来,无视这些作家的心灵、气质和风格深处所显示的个性,也就无从产生力排众议的勇气和识见了。
三
这种识见,自然不是短期所能培养得起。作者的家学,旧学渊源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古典文学根基;由于作者早年即攻读哲学,较早接触和学习马列主义,对西方美学也早有涉猎,且多年从事古今文论的教学和研究,又使作者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因此能融通古今,汲取新思潮,注重边缘科学、比较文学和比较研究法。对于一个卓有成就的古典文论和古典美学研究家来说,他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即从青年时就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写作旧体诗词不辍,长期的创作实践使其深知创作的甘苦,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艺术感受,懂得从审美鉴赏入手,从看似抽象和不可捉摸的艺术判断中,细心追寻古代理论批评家如何凝神谛视于一定作家作品的境界,从“还原”他们心中具体的艺术大千世界中抽析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凝成其理论的审美渠道,这样的研究自然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去玄虚而得其妙谛了。可以这样说,作者把他对于古代文学和文论遗产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和精深的审美判断功力,统统熔铸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了。
表现在写作上,作者继承了我国古代文论的优良传统,虚实结合,就实论虚,融论析与鉴赏于一炉,文章本身是论述,而又具有散文的特色,理论文字写得如此酣畅而不板重,实在很难得。这不仅是指书中对于理论主张的实例所作的美学赏析文字是何等的精美,也不仅表现为对特定理论主张所包含的艺术经验的形象再现是多么的传神,更是指全书洋溢的情文并茂的优美笔调,华赡的文采和娓娓动听的文风。
读了具有这种独特风采的文章,能使今天的读者从古代文论家们的审美经验中领略我们民族的审美风尚,时时感到某种审美情趣上的沟通。有了这种沟通,古典文论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就会变得分外亲切了。当然,读者也会为他们鉴赏能力和艺术判断力的得以提高,他们审美经验的得到某种程度的唤醒、交流和印证而感到会心的愉悦的,这大概就是上面说的作者的文章魅力了。
以现代元素解读古典文论的魅力 篇5
但在教授学生时, 我们常有一种尴尬, 一边是近年上演的越来越烈的学校扩招“抢生源”大战, 使得高职高专类学院所招收的本科生素养逐年下滑, 整体缺乏人文氛围。一边是大学语文被边缘化甚至与专业课脱节使其被挤到拐角的尴尬地位。在当代快餐式文化的影响下, 大学生语文能力不佳, 对古典文学更是拒之千里;从专业课程的衔接上看, 前接与后续上没有明确的位置, 似乎“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使得学生不重视, 而传统语文教学的授课方式 (立足文本、死抠文本) 学生也不感兴趣。所以当《二十四诗品》这样的名篇佳作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往往被学生定义为“太深奥, 读不懂, 真枯燥”等若干借口翻过此章。我想除了对此现象的遗憾外, 我们还应该想一些方法去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既然学生对古典的感觉是冰冷生涩的, 那我们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炙手可热的元素去化解这种冰冷与生涩。
在教授《二十四诗品之典雅与含蓄章》的课程时, 我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做了大胆的改革尝试, 也收到了一些良好效果。
一.先声夺人, 激趣入境
对课程的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 它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积极的认识倾向, 即表现为一个人力求接触、了解、认识、掌握一定事物及其活动的倾向。所以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 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刚一上课, 教者便用多媒体音频展示了“台湾第一词人”方文山的作品《菊花台》, 然后在优美的旋律中抛出一连串的问题:这是谁的作品?你们喜欢这歌词吗?为什么喜欢?这种音乐鉴赏与语文结合的方式首先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 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学生回答中老师可以见缝插针地渗透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魅力, 以及审美观点与批评方法对认识事物的重要性。
二.趁热打铁, 合作探究
借学生热烈讨论的热情, 再把问题深入。这首词作中“菊花”这一“意象”的来源是什么?在学生思考中, 播放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片尾视频:夫妻反目, 父子相残一系列惊悚的血腥宫斗后, 成千上万朵菊花“淡定、从容、优雅”地掩盖一切恩怨情仇, 与电影开头的满眼“素菊”前后呼应, 仿若一切未曾发生一样, 全片运用了“菊”这一意象, 以其典雅暗示了人本应有的价值观。然后给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中的核心句“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从而介绍作者和典雅的全文。指出“人淡如菊”是唐人所推崇和追求的境界和品格。然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若以画面形式展现, 这首典雅包含了几个画面?又召示出几层境界?探究后得出结论, 典雅全诗里包含了三种境界:第一种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雅致, 如文“玉壶买春, 赏雨茅屋。坐中佳士, 左右修竹。”表露得势时的内敛洒脱;第二种是“孤云独去闲”的雅趣, 如文所述“白云初晴, 幽鸟相逐。眠琴绿荫, 上有飞瀑。”尽显于无拘束中率意适情的风雅;第三种境界是“身无锦绣, 心无明月”的雅德, 如文所述“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书之岁华, 其曰可读。”终归恬淡脱尘的心境。
三.依本溯源, 深入浅出
解析了文本, 再展示《菊花台》的歌词。重点指出:典雅全文不仅本身堪称一首耐人寻味的佳诗, 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评价其它诗、词乃至艺术作品的一把标尺。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说过:“中国传统文论的批评文体不同于西方‘分科治学’批评, 文学是文学, 批评是批评, 中国传统文论的批评文体常常是在叙事和抒情中明理。”方文山将“菊”作为其歌词的意象, 虚实相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类似于中国诗的境界。“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 “断肠”出自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风凄, 菊花零, 伊人的模样也已然在泪水中模糊。此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 将视觉中“菊花的黄”与触觉下“黄的笑容”混淆一起, 自然深刻, 使人感到, 那温暖的笑容正在逐渐淡化、如逝, 哀婉而又揪心的情感自然流露。无论字词的斟酌, 还是用典, 修辞格的使用, 尽得古典文学创作中的典雅与庄重。因此这种只可意会, 不尽言说的“古典美”, 使得方文山的歌词在白话盛行的年代“鹤立鸡群”。
四.诗音画舞, 拓展延宕
在学生意犹未尽中指出各类艺术形式的审美理论和批评方法都是相通的, 然后快速切换画面王亚彬的《扇舞丹青》舞蹈视频。音乐背景配以《高山流水》的曲子, 舞台背景配以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画, 王亚彬一袭白衣, 如“仙子天中来, 飘落尘世开, 随风入画里, 仙境几徘徊, 飘缈云烟过, 悠悠六出开, 苍山遮不住, 丝丝墨香来。”可以让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90%以上的学生都会有谈感受的主动要求, 这种美的享受使人很难不用“典雅”“飘逸”来解读。经此顺理成章地将《典雅》引渡到文艺评论的标尺上, 完成了教学难点的传达, 而此时也把“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完美地付诸了实践。
五.回归主旨, 美的发现
最后做回归主旨的总结。罗丹说过“世界上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通过现代元素音、诗、画、论的多角度结合, 让学生发现中国古典文学的美, 了解中国古典文论的的精妙, 学会用古典文艺理论的“以文学模式去鉴赏文学作品”的“体味方法”去揭示现代世界的美。
可以说在整个教学中, 我们摆脱了知识灌输式的单调授课模式.充分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全新教学理念, 用现代流行元素深入浅出地把这些古典佳文当成一个鲜活的审美对象,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篇文章是美文, 从而引导学生欣赏古典名著, 培养学生古文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审美情趣, 以彰现语文所蕴涵的人文张力。
参考文献
[1]李建中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M2005-6湖北人民出版社
[2]梁晓云中国古代文学改革教学构想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3)
[3]李建中古代文论批评文体的文学性生成J三峡大学学报2006 (4)
[4]丁烨展开“中国风”的翅膀飞翔——方文山歌词“”中国元素”解读J四川戏剧2009 (3)
[5]徐祝林构建三大模板、培养创新人才—古典文学教学改革新模式探索J前沿2010 (20)
我国现代文论发展研究 篇6
1 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继传统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内涵是以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为基本前提[1],以“以工哺农”的制度变革为保障,以市场驱动为基本动力,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实现农业技术的全面升级、农业结构的现代转型和农业制度的现代变迁,使农业成为现代产业部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农村社会繁荣稳定的产业基础[2]。
1.1 现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由农业本身的特点决定。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在于利用土地等生产资料,通过劳动,把自然界生物等物质转化为人类自身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不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程度有多高,农业都是作为国民经济的首要基础而存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即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人数逐步减少,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农业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也决不会改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地位[3]。
1.2 现代农业是高科技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科学已经形成门类繁多、相互紧密联系的科学体系,并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利用现代育种学、遗传学实现良种化;利用农业化学对农作物进行除草施肥;利用现代土壤学改良土壤、改造中低产田;利用栽培学、饲养学、生态学、营养学等促进农业生物体的加速发育、繁殖、成熟等。近年来,在农业中运用生物科技、原子能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等尖端科学技术,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3 现代农业是高回报产业
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以及巴西、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的农业早已是高回报产业。有些国家就是以农业立国,最终靠的是科技和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之所以是高回报产业,一方面,农产品是市场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尤其是在世界市场日益发达完善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大量过剩而廉价现售的情况,从而可以使经营者获得较为稳定的经营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下降,有利于经营者获得丰厚的利润[3]。
随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配置农业资源和形成农产品价格的机制必将不断提高,因而我国农民的利益也必然不断提高,而使农业成为高回报产业。
2 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研究
1)坚持“科教兴农”,用现代技术武装农业,加快农业技术的发展。第一,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一方面,机械技术的使用要以生物技术为基础,必须适应生物技术的要求;另一方面,机械技术的发展也要求生物技术与之相配合。生物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以及实现生物技术现代化,又必须以机械技术为手段。从我国全局来看,无论是农业生产的目标,还是投资能力各方面的约束,都应该把重点放在生物技术现代化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现代农业生物科学的新成就上,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第二,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以农立国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传统生物技术措施,对其中符合科学原理的部分,必须加以继承,不断改进和提高,并以新的实践经验,赋予新的内容,使其增加活力,使之逐渐与现代技术融合,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第三,加强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自然资源条件的工厂化农业、智能农业、生态农业等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体系。继续以产品创新为中心,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开发、经营等产业化模式。第四,建立和完善农业科研和技术开发体系。农业科研和技术开发是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的核心,它的重大突破将加速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大幅度提高农业整体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农业科研和技术开发,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农业科研实际,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进行统筹规划,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2)注重农业生态建设,实现农业的集约持续发展。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一切政策都要有利于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要依靠科技进步,放手依靠农民改变落后面貌,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第一,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现代农业是一种集约增长方的成本,在特定的投入水平条件生产成本的利润最大化。第二,节约、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并重,治理和防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WTO的加入,环境保护这一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的调整和丰富。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和以环保、生态的观点来看问题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实行全面集约的战略,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局面。选择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把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发展农业生态产品,倡导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以生物技术为基础,通过生物工程推动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自然变换与农产品品质提高的一种农业发展新模式。绿色农业不仅是世界各国,而且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4]。
3)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的宏观管理。首先,制定有效保障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法律法规。要建立和形成比较完整的指导、支持、保护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农业各项管理工作走上法律的轨道。其次,制定指导和促进区域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规划。本着因地制宜、面向市场、发挥优势的原则,制定能宏观指导区域现代农业建设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第三,制定指导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要通过产业政策,培植主导产业,引导区域现代农业建设朝着有利于农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与推广,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努力改善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政府要学会运用市场、合作经济组织、公司、企业及其他产业组织去调节农民生产经营活动,为农业和农民做好市场信息、购销、科技和教育服务[5]。
4)推进社会化服务,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将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成科技成果在农村转化推广应用的“窗口”和“桥梁”。加快建立联系农业部门、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和农村乡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营大户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要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健全农业质量监督检验检验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要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农业普法工作,增强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法治意识,引导干部和农民学法、懂法和守法,依法保护农民、企业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确保现代农业建设的顺利发展[5]。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在发展现代农业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利的制约因素。如生产要素短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制约因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农业生态环境不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原则性制约因素;生产经营方式的落后和封闭等,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性制约因素。加快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现阶段对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我国农业必须遵循现代农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积极努力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
摘要:通过从现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高科技产业、是高回报产业等方面介绍了现代农业的特征,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现代农业,对策研究,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卢良恕.现代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内涵、特点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1-3.
[2]黄祖辉,林坚,张冬平,等.农业现代化:理论、进程与途径[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徐晓迎.浅谈现代农业的特征[J].理论与当代,1997(9):45-46.
[4]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我国现代文论发展研究 篇7
关键词: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 用现代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 创造需求, 引导消费, 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新业态。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等特点, 正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标准化的趋势。“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黄金时期, 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 地方的积极性也持续高涨。
一、我国应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原因
(一) 产业结构调整向现代服务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推动着一产、二产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服务需求的增加以及政府对民生的重视, 必然拉动服务业增长, 扩大服务业就业规模。
(二) 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减少经济增长对高投资和高资本积累的依赖。当前经济发展中现代服务业可以与制造业进行融合, 加速向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设计, 中期管理、融资和后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 改造和提升制造业。
(三) 现代服务业发展顺应了我国居民消费由生存型、温饱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升级趋势, 顺应了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 有助于建立健全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满足了我国民众消费需求的不断丰富和增加。并且随着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的改变, 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及产品使用的便利性。
(四) 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高端服务业具有高成长的特性, 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能够满足民间资本获取高回报、高利润的要求。高端服务业的兴起与发展为民间资本开辟了新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渠道, 有助于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五)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实现结构性的节能减排, 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投入的依赖,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因为服务业具有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特点, 是一个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资源环境亲和的产业。
二、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途径和方法
(一) 优化政策环境, 建立健全配套法规, 增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导向作用。服务业门类较多, 涉及多个管理部门, 可在省发改委设立服务业发展局, 加强对全省服务业的统筹管理、协调指导, 提供有效服务。还应尽快完善服务业相关的政策措施, 对服务领域的技术创新、知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行业发展优先支持和倾斜。在税务、工商、金融等方面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 如减免税收鼓励研发、减轻行政审批手续等。
(二) 服务业内部结构需要逐渐优化。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均在60%—70%, 而传统服务业比重在下降, 新兴服务业比重在上升。随着服务业信息化水平提高,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比重下降, 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比重上升, 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我们在发展服务业、提高总量的同时, 更要注重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 引导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三)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基础, 构筑完整的产业链, 带动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体现在产业链的上游 (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 、中游 (质量控制、会计、认识管理、法律、保险等) 和下游 (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 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全过程生产活动中。这条产业链已经成为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
(四) 加强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人才。一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职业性, 鼓励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做好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岗位培训, 共同培养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专业人才。二是制定有关政策, 引进国内外各层次高技术水平人才, 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入渠道,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如专利激励、产权激励等, 此外, 政府对引进的人才应进行长期跟踪, 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支持, 留住人才, 提高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
(五) 要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通过紧密的产业关联、共享的资源要素、丰富的社会资本、有效的竞合机制, 充分发挥外部性优势, 培育和促进服务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形成产业共同进化机制。
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 随着经济的发展, 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理念都在发生着变化, 消费者正在由对工业时代简单的物质产品需求, 转向高科技含量、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精神产品需求。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 研发、设计、营销策划、管理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从生产中剥离出来, 成为独立的新兴服务行业。因此我国服务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扶持, 把握服务业发展的正确途径和方法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苏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2]吕毅.西安现代服务业的识别和定量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 2011 (9)
我国现代文论发展研究 篇8
通过对全国2003~2012年现代农业发展监测结果的比较分析可知,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近几年有极大的提升, 特别是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综合产出处于较高水平, 大部分二级指标数据均有较大幅度提商, 但同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一)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近几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测评从2003~2011年持续走高, 但在2012年出现了一些逆转,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出现下滑。耕地保有率测评值下降及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的测评值小幅度下滑。
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脱离农民的队伍, 这就要求出现更多的高技术水平的专业农民从事农业种植、加工、销售。这是人的因素, 现代农业要求减少农民数量, 提高农业种植水平;随着农民数量的减少, 需要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解放生产力。农业机械化操作的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农业现代化水平;加上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农田水利道路设施的亟待完善, 大部分的农田还处于无法排灌状态, 干旱、洪水自然减产;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没有应有的保障, 化肥、农药的滥用造成了农产品安全问题。一些农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植力度不够, 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较少, 农产品附加值低, 农产品的后续加工和销售没有形成农业的良性循环,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受到严重制约。
(二) 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2012年现代农业中的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一般, 农业用地规模经营比重低, 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虽然很多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承包、租赁、拍卖以及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 已将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 有统一的商标、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有专人指导, 但管理混乱, 出现了滥用、混用;对统一集中育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销售, 一些地区管理到位, 更多地区无法实施。农业经营主体一般都能移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信息和技术等优势, 不断地引进新品种, 推广新技术, 采用新机制等, 但需要更多资金, 授信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复、隐性交易费用高等问题存在资金融通方面的困难非常明显, 引起各地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三)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一步加速, 在东、西部的迅速崛起, 以“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为指引, 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测分较低, 主要问题在于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 农业经济发展处于偏低水平。
二、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对策
(一) 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尽力将生物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从生物和环境的有机结合上, 充分发挥生态能量多级转化和物质再生功能, 创造龙泉驿区高产量、少污染的优质农产品, 实现生态农业实物流的良好循环和能量转化, 促进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技术的应用, 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并通过经济技术活动, 使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 促使其自然能量和物质转化良性循环。
坚持农业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产业发展与富民惠民相结合, 积极有序推进生态植被恢复建设, 推进生态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加快补植、补造和低产低效林地的改造, 促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建设, 加强公益林建设和森林经营, 促进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创新性地开展绿化造林工作, 大力推进新农村绿色家园示范点的建设, 制定优惠鼓励政策, 积极引导民间自主植树, 努力做到植一片树、添一片绿、造一片景, 努力打造生态绿色经济。
(二) 加快现代高科技都市农业产业发展, 打造特色农副产品
建设现代高科技都市, 需依托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 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推广集约化农业生产, 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安全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 推行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相结合的现代都市农业。
发展高科技、高产出的设施化农业产业, 应从产业布局规划、种养殖生产与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根据龙泉驿区特点, 科学合理布局果木种植基地、特色蔬菜种植基地、花卉苗木种植基地, 建设有机蔬菜、特色调料、优质水果、珍稀水产以及绿色苗木等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移民就业创业基地。着重发展蔬菜、瓜果、肉类等产品的冷藏、保鲜、速冻、脱水加工及分割包装项目, 加快培育主导产业, 加强以蔬菜、水产、粮食、畜禽、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
(三) 加快推进农业的开放与合作, 大力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
加快推进农业经营合作模式的供销、信用、技术服务;将社区合作融入农业合作组织, 完善和发展社区性合作组织、专业性合作组织、供销社和信用社。加大力度规范合作组织, 明确相应的法人地位和经济责任。
深化区域合作和区域农业圈层融合发展, 开展优势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 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展示展销和评选活动, 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推进农民合作社与国内外各大超市开展农超对接, 加快推动专合组织的优质农产品直接进超市、进农贸市场。
进一步整合农副产品资源, 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物流企业集团, 打造地区农产品价格发布中心、信息中心、供给中心、企业风险降低服务中心、农产品安全中心, 达到理念先进化、设施完备化、管理现代化, 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 形成在全国甚至世界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四) 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突出抓好生态观光农业
大力开发观光农业, 为都市居民和国内外游客提供洁净优美的休闲、游览场所, 提高人们的休闲生活质量。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都市农业,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以休闲、娱乐市场需求为导向, 开发充满绿色、环境优美、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都市观光农业园区, 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山水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 结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 让市民在宁静、清新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中观光休闲, 享受农家乐趣, 体验回归大自然的情致, 提高生活品位,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职能与自治职能相分离。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资金、资产和资源, 以入股、合作等形式, 与承包大户、技术能人、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等进行联合与合作,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发展壮大。
加快推进都市创意农业基地、都市休闲农业基地、都市农业风情旅游区建设等一批高端农业项目建设, 打造一批一三产业互动相融、可观可游、康体休闲、教育科普的生态观光农业示范点, 进一步提升都市农业新业态。
总之,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必须因地制宜, 从本区域具体情况出发,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生态经济要求, 突出特色、产业连动、生态发展, 坚持走农业现代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才能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卢良恕, 孙君茂.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J].中国工程科学, 2004 (01) .
[2]梁增灵.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种业导刊, 2008 (06) .
[3]王红.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1) .
我国现代文论发展研究 篇9
一、国内酒店行业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比国外的一些星级酒店,目前我国的星级酒店存在员工服务水平普遍偏低的严峻现状,高层管理对服务质量的监管和改革也较为落后。相比较国外的星级酒店而言,我国星级酒店的服务质量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短期之内还很难达到统一的国际水平。虽然国内的大部分星级酒店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不断改进甚至可能超过某些国外星级酒店的档次,但因其管理层经营理念较为保守、服务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经营效率普遍偏低、市场竞争压力过大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致使到目前为止,国内的星级酒店在服务质量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国外同意级别星级酒店的标准水平。
1. 设施设备的不足
许多酒店的环境过于传统单调,无法满足不同群体客户的各种要求。例如到酒店参加会议的顾客如果提出一些特殊要求而酒店现有条件无法满足或因一些其他原因导致服务无法及时到位,导致客户对酒店服务的消极印象,进而对酒店整体形象的印象大大下降。
2. 服务水平的不足
顾客到酒店,除了满足自身的工作需求之外,也希望自己得到尊重。然而,我国的部分酒店,在服务水平上存在许多问题,并且严重影响到酒店的整体工作质量,影响到酒店的声誉,可能给酒店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不规范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一些星级酒店还没能建立完善的服务标准规范体系,直接导致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酒店服务设施更新不及时,设备老化;服务人员从业素质良莠不齐;各部门的服务人员不能熟练掌握酒店各项服务的基本信息,不具备熟练的服务技术。
(2)服务态度差
酒店服务人员服务意识整体偏低,缺乏友善的态度,不能做到微笑服务,对顾客提问不冷不热,不够尊重客人的合理需求;很多酒店的服务人员也没有主动服务客人的“提前意识”,缺少必要的服务热情和耐心,部分酒店员工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顾客人提出的主动要求。
(3)服务效率偏低
国内的部分星级饭店尚未树立正确的效率意识,在最能体现效率的方面往往只是靠模棱两可的口头概念传达给有需求的客人。譬如说“请稍等”、“很快就”、“已经”等词语来敷衍客人,实际上是对客人提出的合理要求不负责任的表现,其结果必然造成客人对酒店整体服务质量的不满,特别是对讲究时间效率的外国客人而言,故意拖延时间就等于金钱的损失。而且饭店从业人员中,很多人由于职业素养不够,在上班的过程中随意和同事聊天,也是酒店服务效率偏低的表现。
二、国内星级酒店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
服务质量的好坏是关系到服务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其重要性的体现在于能直接影响到酒店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酒店的服务产品可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指的是酒店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联的附加设备,包括酒店的整体环境是否保证合格的清洁度,食物温度是否能达到客人能接受的合理程度等,“软件”指的是酒店员工的服务质量和水平。酒店行业应该注意避免硬件趋同化程度的增强、树立良好的差异化经营理念、提高附加价值的,通过增强服务要素寻求更大差异化,尤其在服务行业竞争十激烈的情况下,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塑造酒店经营的精品观念,追求服务理念和实际体现的到规范化、个性化,甚至令客人感动的服务,以满足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要求。
1. 建立标准和目标
建立合理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规范,并合理运用其中的标准和规程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无形管制,保障酒店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制订质量的规范和标准,酒店要对各项服务的日常管理和经营环节建立合理的标准守则,确定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使员工的服务行为有章可循。服务过程的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即酒店服务质量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础工作。与此同时,酒店还应该制订服务质量审查程序和量化标准,建立健全相关部门服务质量信息的反馈系统,整理、分析服务不符合标准的原因,提出和落实改进方案。
2. 设立专门的服务质量管理机构
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不定期的对各部门进行服务质量情况的抽查和检验,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测评,从而有效提高酒店的服务品质。硬件方面:对酒店的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维修;对酒店内的客观环境布局、卫生情况等进行定期的巡查。软件方面:对酒店各岗位工作人员、各环节的服务过程进行如实的记录和考核。
3. 加强酒店员工的管理和培训服务人员的培训
(1)针对酒店行业员工从业门槛偏低的实际情况,强化酒店员工在操作技巧、外语沟通能力以及日常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信息化系统的知识体系。
(2)应建立、健全酒店员工的培训认证体系,对有意愿从事酒店工作的员工实行自愿考证上岗制度。
(3)通过科学的岗前培训,让新员工掌握一定的酒店行业知识。定期组织各部门各岗位的服务人员参加基础外语培训,以提高员工与顾客尤其是外宾的沟通能力。
4. 增强员工的主动服务意识
(1)酒店员工应该树立积极主动的服务观念,增强自身服务意识的培训,让积极的服务意识深深扎根在员工的脑海中。
(2)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客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充分理解客人提出的需求。
(3)坚持“顾客就是上帝”、“客人永远是对的”的行业服务理念。
(4)树立提前服务意识,尤其是一线员工要养成“一心多用”的习惯,时刻关注着周围的一举一动。三米远要看到客人,两米内要对客人微笑,一米内要向客人问好。
5. 保障内部员工的满意度
(1)合理倡导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有条件的酒店可以为员工制定个人预期发展计划,确保员工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合理要求,特别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酒店可通过为员工制定个人未来发展计划,能够促进酒店和员工个人的共同发展,从而降低优秀员工的流动率,保持酒店整体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实现酒店和员工的双赢。
(2)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忠诚的员工在工作中将能学会如何主动降低服务成本、提高质量,并能给予客人更为优秀的服务,从而创造出卓越的生产力。
(3)从实际出发,提高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目前国内的酒店在与国外的酒店的竞争中,很突出的一个不利因素在于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薪酬方面保障不力。
三、合理规范的处理客人的意见
【我国现代文论发展研究】推荐阅读: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研究08-08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09-04
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08-26
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10-04
我国农业现代化分析10-26
我国近现代政治经济08-04
小说类现代文论文09-13
怎样复习现代文论文10-06
我国教育发展研究09-01
我国邮政储蓄发展研究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