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

2024-10-04

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共12篇)

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 篇1

1 概述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工业建筑存在的社会环境、社会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首先, 现代工业迅猛发展, 科学技术进步, 工业生产产品向的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等发展, 工业生产的变化, 对工业建筑设计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次, 在现代工业聚集区、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城市工业新区, 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关心, 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工业新区的城市面貌和城市景观也有了更高追求。再次, 工业建筑作为工业企业外观形象的重要因素, 反映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和企业文化, 越来越被企业重视。最后建筑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对工业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本文简要地阐述了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原则, 并对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2 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原则

2.1 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更加重视“人”

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安排采光环境、通风环境、声学环境和建筑空间, 运用人类工程学、行为学原理, 创造安全、方便、舒适的建筑环境, 利于生产和满足人的行为需求。通过人性化的设计, 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2 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紧扣工业特点

在考虑工艺设备、结构体系、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同时, 应本着多样而统一得原则, 协调周边环境, 创造特色而有序的城市街景;应抓住实际工程的工业特点进行推敲、创新, 用建筑形体、色彩、质感等不同的处理表现出工业建筑特有的的美感、突出它的特质, 体现现代工业特有的文化个性。

2.3 现代工业建筑设计追求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节能技术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减少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采用合理的平面布局和剖面形式, 尽量处理好天然采光、自然通风、遮阳挡雨等问题以减少照明暖通耗费的能量等。合理选择新型保温材料来减少墙体的散热量;集中布置空调房间增强空调效率;采取合适的建筑设计减少污染。如增加吸声材料减轻工厂噪音, 配置抗污树种调节空气品质。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减少建筑垃圾。

2.4 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挖掘文化内涵

发挥地区性的文化特点, 将工业建筑的特点、功能与地域、民族、文化、企业相结合, 充分发掘并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赋予工业建筑新的时代特征。

2.5 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

工业建筑设计应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非生产性设施用地比重等指标要求。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缩短工艺流程, 推进工业企业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工业厂房设计也应由分散向集中, 单层向多层发展。采用联合厂房将生产性质相近、联系密切的车间有机整合;在综合考虑功能的基础上, 厂房设计应尽可能向多层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从而达到节约土地的效果。

3 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分析

3.1 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应当注重建筑及建筑群的形象

工厂的环境包括室内生产环境和室外环境。在现代工业建筑中, 常把生产操作环境与人的作业空间分开, 加大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这样容易满足生产工艺和工作人员对环境的不同要求, 既可节约生产面积, 减少能量的消耗, 又可确保工作环境的质量。将餐厅、办公室、休息场所、共事空间在平面上精心设计, 可以减少人们长时间工作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烦躁感, 消除简单、连续作业产生的疲劳;在车间插入内院、中庭、回廊, 可使人们有融入自然的感觉, 从而使工厂成为以人为主体的活动空间。工厂周边环境的营造, 既有功能的要求, 又有建筑艺术的活动空间。如为了预防公害、防止噪声, 可设置隔离带、种植树木、推砌土丘和设置坡地, 在土丘和坡地上种植常青草皮, 形成下沉式广场和景观。工厂的环境可用绿化来增加景观上的变化, 用环境设施来提高职工的福利及与环境的融合, 用舒适的环境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产品的精度。同时, 还能吸引人才, 以此达到提高企业形象的效果。在国外, 有的企业还专门设有对外来者或居民开放的游乐中心, 作为旅游景点。

3.2 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应当注重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

自从19世纪工业时代的车轮开始滚动, 人类社会便逐渐走向文明和富裕, 但这些却又是以土地被吞噬、能源被耗竭、环境被污染为代价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 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才使人类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不可能是无止境的,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必然要遭到自然的惩罚。因此, 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 满足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建造“负责任的”, 具有生态环境意识的工业建筑成为必然。目前, 世界各国在工业建筑中, 从规划到单体, 从工艺到设备都特别注意工业生产可能造成的污染, 如烟、尘、渣、毒、热、湿、噪声、腐蚀等。人们都希望工业建筑既能适应生产工艺的需要, 又能为劳动者创造符合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环境, 还不会使自然环境遭受侵害。即使是以前建成的工业建筑, 也要通过合理改造, 减少生产所造成的污染。如在厂房内增加吸声材料以降低噪声;在煤库上加顶盖以消除扬尘;增加厂区绿化面积以调节环境空气的质量等。这些发展趋势对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除了熟练运用建筑知识外, 还应掌握一定的工艺及各辅助专业知识;掌握工程心理学、社会学、环境工程学等新兴学科, 并有统筹专业的能力, 使工业建筑作品能把人类、环境、发展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工业建筑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民用建筑, 但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需要在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的同时, 采用建筑的设计、结构技术形式等种种手段, 营造生产、建筑与空间形象, 创造宜人的、有文化内涵的、优美的建筑环境。因此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最终也是艺术, 也是一种文化表现。

参考文献

[1]方洛彬.谈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理念及发展趋势[J].China UrbanEconomy, 2011 (1) .

[2]谢.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探讨[J].Technology and Market, 2011 (5) .

[3]陈晓芳.现代工业建筑的文化与生态设计——郴州市粮机有限公司新厂区设计[J].中外建筑, 2010 (2) .

[4]孙立雷.浅谈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新思路[J].河南建材, 2009 (2) .

[5]李琳琳.刘许民.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探讨——以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新厂区设计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 (5) .

[6]崔广兵.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新思路[J].建设科技, 2009 (11) .

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 篇2

然而我们经常说到的现代设计是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它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内容,受现代市场、一般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约束,具有高度应用性的设计活动。主要包括:现代建筑设计、现代产品设计、现代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等等。但是现代设计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称谓,与其说是一个设计风格概念,还不如说是一个时间概念来得准确。应该说是它是现代建筑、现代工业产品、现代平面设计的总称

通过学习和总结《世界现代设计史》的《世界现代设计》

(一),让我对世界现代设计又一次深入的理解。从设计的萌芽阶段到今天提倡的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现代设计观念,是经历了多风格变化,设计师们的亲身体验不断演变和发展的。主要从斯堪的纳维亚的五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几个欧洲国家,在建筑设计,家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进行说明各个国家现代设计的发展和特点,在面对影响最大、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各个国家是如何保持自己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和设计特点的。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在艺术设计领域至今还保持着自己的艺术特色,设计的文化品位和艺术精神。他们倾向于一种手工艺观念和工业设计混合体,使得北欧的家具,灯具等工业设计有着简朴,而又有一种温和高雅德形态,天然材料,色彩明亮是中产阶级式的,却又是民主大众的。但是自从20世纪初以来北欧设计更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的设计原则是设计是用来配合人类及其环境进入自然状态的,因而设计的产品都是与人的比例和舒适(人体工学),需求(功能主义)和精神(美观)相关联。从而可以看出北欧的设计思想主要有重视产品的经济法则和大众设计,即价廉物美;强调有机设计思想和产品的人情味,善用自然材料;提出以人体工学为原则进行理性设计,突出功能性。北欧的家具设计闻名于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家具的弯木生产工艺。设计师非常注重木材的加工处理被称为“有机功能功能主义”,例如著名的家具设计师啊纳 雅各布森,他以人体功能学的尺度为依据,将刻板的功能主义形式转化成优雅的形式。1952年他以热压的方法,将胶合板弯曲成一个整体的曲面,制成一张三条钢管腿制成的胶合板椅子。

从《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可以知道,谈到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不得不提到意大利,因为在20世界50年代以后意大利称为现代设计最活跃的地方。意大利的设计既不同于商业味极浓的美国设计,也不同于传统味极重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意大利绝不抄袭他人,一直专心发展出自己的设计体系,因而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意大利设计系统。意大利人视设计为一种文化,哲学,而不仅仅是理论和实践。它的设计是传统工艺、现代思维,个人才能,自然材料,现代工艺、新材料等为一体的综合设计。他们能实用主义和技术知识与坚实古典文化相结合,从而使他们的设计从战后至今都打上了自己的烙印,表达了一种充满想象和个性的设计文化,赋予人性和诗意的价值。在工业设计的进程中,他们一方面引进现代批量生产方

式,一方面又尊重传统工艺。正是由于他们能够坚持民族特色才使意大利称为首屈一指的设计力量。意大利只通过短短那个世界的时间,把自己从二战时期的废墟中建成一个工业大国,而它的设计在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意大利的设计是杰出设计的代名词。

而与意大利不同的日本是一个吸收和包容外来文化很强的国家。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发展现代设计以来,它的传统设计基本没有因为现代化而被破坏。它的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一样,都达到几乎完美的地步,都是令人侧目的。因为日本在面对国际主义市场的到来,日本现代设计实行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针对日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的两种设计体制。世界上很少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能够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

我们从日本的发展历史可以知道,日本文化中之所以出现这种双重性,也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日本总体文化多元化,日本人珍惜他们辛辛苦苦学习和发展出来的每一个文化体系、每一个文化模式、每一个文化类型,尽量做到兼收并蓄,所以他们使每一个模式与类型都得到发挥。此外,是日本人的哲学观念影响。他们一向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比较辨证的,宇宙一切都像四季,变化交替,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因此在设计上不追求永世不变的单一标准,而更加具有宽容,在观念上和设计上更加具有高度的弹性。

在我们读完日本现代设计史之后,其实日本对于传统设计的完整的保护和发展是最值得大家钦佩的。从总的来看,日本人把不少传统的东西都保存完好,并且和现代设计的内容融合一体。比如:日本的传统食品、传统服装、传统包装与平面设计、传统建筑等等,都具有相当高水平的传统保存因素。日本的传统食品,如寿司、甜不辣、米酒等等,基本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日本的传统服装,比如美丽的和服,包括和服的丝绸、刺绣、印染设计在内,都具有高度的传统性,完全没有受现代服装的影响。具有相当鲜明的民族特征,在世界包装当中独树一帜,不但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还影响到远东不少国家的包装设计。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现代设计的道路,是一条双轨并行的道路:传统和现代设计平行发展,互相不干预,但是在可能的时候也互相借鉴。现在,日本设计是良好设计的同义词,日本制造是优秀产品的同义词。

英国是现代设计运动产生的国家之一,这个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已经逐步的衰退了,无论国力还是政治影响都无复往昔。在当别的国家实行现代设计时间的时候,英国还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而没有能够在设计实践上发展,因此,英国的现代设计有相当一个时期是落后于国际水准的。

与意大利人不同,英国对于凡是与文化这个字眼联系的设计问题都非常怀疑,他们不喜欢把设计当作文化来看,因为文化这个词近来已经成为商业化的代名词了,采用文化这个字眼,会有商业化的嫌疑。因此,英国设计家往往采用传统这个字眼,比较不容易与商业化联上。而传统这个字眼,则又与比如古典的、历史的、英国的内容联系,所以,英国设计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强烈的设计风格历史化倾向。因而,自然对战后现代主义,或者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特别是米斯·凡德洛的“少则多”原则非常反感。虽然从总体来看,英国的现代设计并不太强,但是,具体到商业室内设计和展示设计来看,英国则具有很特别的优势。比较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的室内设计集团是康兰设计集团,这个集团从事大量的商业室内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成绩显著,并被评论界称为“高街风格”。

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法国,设计上则有与其它各国不同的发展方式。法国的现代设计是基于法国悠久的设计传统的,这个传统的核心内容具有强烈的法国资产阶级味道,即设计是

为富裕的上层人的活动,设计的内容是豪华、奢侈的产品,设计不应该是民主的、大众的,而应该是权贵的、高尚的。里兹·戴维斯曾经说:法国的设计就是豪华的的设计,高尚的设计。”这种情况,自然造成法国设计,特别是与百姓生计密切相关的工业产品设计、普通的平面设计的水平落后于其它国家。法国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法国人对于他们厌恶的美国式的设计非常反感,以至在1983 年正式由法国政府下令,禁止使用具有强烈美国色彩的设计这个字眼。这种以民族情绪取代科学的方法,显然是非常愚昧的。

在强烈的民族情绪和民族主义精神影响下,法国政府希望能够通过设计,特别是宏大的建筑和工程项目,来表达法兰西民族的伟大,这种情况造成法国政府项目的宏大和国计民生的产品设计水平的萎缩形成鲜明对比。法国前任总统佛朗斯瓦·密特朗对于设计非常重视,他在任期间努力形成法国设计的面貌,法国政府全力支持一些重大的设计项目,比如美籍华人设计家贝幸铭设计的罗浮宫大玻璃金字塔;英国设计家里查·罗杰斯设计的蓬皮杜文化中心;都是这种国家主义精神下的作品

现代工业建筑色彩 篇3

1.色彩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在建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色彩已成为任意选择的条件,反映着人们一定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如高明度、低彩度的色彩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而灰蓝、灰绿等则给人以理智、沉稳的感觉。

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色彩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人认为工业建筑的色彩和安全生产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工厂的劳动繁重,工作内容单调,使人容易产生沉闷、烦躁的情绪,很多实例都足可以证明,当员工的情绪受到不良环境色彩的影响,易焦虑、 忧郁和不安,很容易引起作业动作变形,影响劳动效率提高,同时也增加了潜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当员工离开工厂,接触到鲜艳的颜色和绿色植物,紧张的心情和烦躁的情绪便会很快地得到缓释。

一位美术专家曾说,“色彩能够在工业、建筑业产品上创造更多的附加值。” “国外的研究表明,科学地运用色彩,能够在不增加成本、少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产品附加值1 5 %~3 0 %。” 所以,色彩设计不仅关系着工业建筑的美观, 而且能够改善工作环境、调节人的心理状态,员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对安全生产、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工业建筑中色彩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2.1对工业建筑色彩设计的重视及发展状况

长期以来,工业建筑的色彩设计被广大建筑师忽略,导致了不少缺乏系统考虑的工业建筑对城市、社会环境带来了破坏。工业建筑是以生产功能为主进行设计,过去只讲生产要素,不注重环境和人文关怀。建筑色彩单调呆板,墙面色彩褪色严重,整体环境缺乏生气。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被开发,为工业建筑的色彩表现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对传统的工业建筑色彩有所冲击,影响着工业建筑色彩的进一步形成。

2.2技术问题

色彩设计得好坏对建筑很关键,它不仅仅只是建筑师主观因素决定,而是许多参数与变数结合的动态过程。不是所有的建筑师都具备非常专业的色彩知识,因此借助专业的建筑色彩设计师的帮助是很有必要的。统一企业色彩,形成企业固有的标准色,利用色彩具有的视觉刺激和在心理上的反应,以显示企业的经营理念、产品的内容特性川。

3.工业建筑色彩设计的空间

3.1室内色彩空间

室内色彩空间包括墙面,顶棚,地面,机械设备室内管道,零配件等。室内色彩空间的色彩设计应考虑厂房内部的生产工艺、照明条件、 劳动保护等要求。如湿度大,温度高的车间宜用冷色调,而一般的办公室和人员不多的车间也可以适当采用暖色调调和。我们应该考虑具体的室内情况,来进行整体的色彩设计,使之达到和谐,让员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3.2室外色彩空间

室外色彩空间包括厂房车间等建筑物,烟囱、立柱等构筑物,室外设备管道,矮墙、栅栏等硬性单调的土木构件。我们在考虑色彩配置应适应城市的气候特点,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突出时代性与现代感,在统一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局部景观及建筑色彩,使建筑的色彩可以成为技术与美学的完美结合,并将建筑外观的色彩与现代人审美趋势联系起来,成为展现个性和企业文化的一种途径。

4.工业建筑色彩的基本配置

4.1同一性配置

这种配置既有色相上的同一基调,又有色调冷暖、明暗、浓淡的细微变化。同一性配置有利于中和、调整形态杂乱,陈设繁杂的空间,能使環境色彩取得整体协调和完美统一,常用于庄重而高雅的空间。

4.2连续性配置

这种配置是邻近色的组合,既有色调邻近的亲近性,又显现色距拉开的差异性。连续性配置能使色彩与环境配合成一个统一 和谐体,如热处理车间等,采用冷色调:绿、 蓝色等连续性色系列,使人产生宁静、安定、 平和的感觉。

4.3对比性配置

对比是两种以上不同个性的色彩的对抗程度,形成强烈、 鲜明、活跃的环境性格,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充满力感的色彩配置,适当的色彩对比可调节空间效果,增加室内丰富感和趣味性,采用明亮的暖色调可让人有扩张感,采用冷色调有收缩感。对比性配置可以突出重点,打破沉闷的气氛,增加室内空间层次。

4.4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的配置

有彩色系的各种色调与无彩色系的黑、白、灰都很容易取得和谐的视觉效果。这种配置既可避免色彩的沉闷,也可避免色彩的喧闹。

总之,我们推荐使用国际标准色标采用的C MYK( 青( C y a n )、品红( Ma g e n t a )、黄( Ye l l o w)及黑( B l a c k ) 4种颜色组成)模式,规定其色彩选择范围,提供推荐用色和色彩搭配示意,提高设计的可操作性。

5.实例

5.1日照电厂建筑设计

全厂建筑外立面以淡雅实墙为主,并把建筑外立面色彩作为建筑外部空间的基本色调,各建筑物上部的红色带、人口处的红雨蓬起到纽带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使全厂建筑在统一中有变化,并与当地的“ 白墙红瓦” 相协调。内部红黄蓝色彩的大胆对比使钢结构显得明快,设备和建筑构件因色彩的划分而清晰明了。

5.2A型 ( 直流冷却循环机组 ) 发电厂

建筑方案设计推荐: 全厂所有建筑物及构筑物均以暖灰色主调和蓝灰的辅色突出设计主题,渲染高雅清新的视觉感受,与江湖海滨秀丽风光相协调。主厂房建筑也可以银色压型钢板为主立面外墙、通过波浪形竖向墙面与透光的檐口相结合,以使主厂房在阳光下显现出极强的韵律感"I 。

6.结论

工业建筑要体现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工业气息,需要注意的是色彩与自身功能和形象以及区域环境相适应。我们建议在工业建筑的色彩设计中,基本色应该用简洁明快的高明度、低纯度的色彩;辅助色应增加色相变化,提高饱和度,降低明度;点缀色可采用高纯度的红黄蓝原色。在工业废弃地改造中, 一些作品大胆地应用了鲜明的色彩,来强调工业景观。一方面,工业景观,可以通过颜色统一起来,另一方面,用颜色处理来表达特定的主题,同时,颜色也可以用来指示不同的区域。这样,才能满足员工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高效,高质量,这样才能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企业才更具有发展前途。建筑师应顺应时代,研究新时代工业建筑的新特点,新模式,努力做 到以人为本,创造具有时代精神,人文关怀的工业建筑形象。■

【参考文献】

[1]吴松涛.城市色彩规划控制研究---以哈尔滨城市色彩规划研究为例.2006.

[2]秦武平.花园工厂遍地开花-上海工业建筑成标志景观.2003.

[3]杨永昌,万福昌,胡义金.色彩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焦作工学院学报.1999(04).

[4]饶平山.工业建筑中的色彩功能.2007.

[5]毛白滔.色彩资讯.2007.

[6]黄河.日照电厂建筑设计简介.2004.

[7]马申.新形象发电厂建筑设计竞赛.2004.

[8]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期刊论文].中国园林.2003(03).

构建我国石油工业的现代管理体制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国内自产的石油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的问题成为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政府革新了石油管理体制, 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 我国石油行业准入管制严格, 使得石油市场被企业垄断。石油是对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和安全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的独特的战略资源。当前我国的石油工业管理虽然是以市场为主导, 但我国石油行业的准入和石油资源的开发进度一直受到政府的控制。目前, 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基本控制了中国的石油工业, 并且三大集团的内部股权也高度集中, 所以我国石油工业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寡头垄断和所有权高度集中的行业。垄断企业通过各种因素遏制石油竞争企业的发展, 使得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导致石油市场低效。

其次, 传统的成本管理机制需要改革。传统的成本管理以降低成本为目标, 而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就是节约。这严重阻碍了成本管理在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作用的发挥。传统成本管理很少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耗费, 这也很难做好成本管理。传统成本管理受现有的成本管理系统的约束, 使得成本管理局限在降低成本的狭义范畴, 而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最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正确信息。

最后, 是物流管理上的弊端。首先, 石油企业的物流管理与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实行分片区式、部门专业化式的管理, 没有合理的信息网络布局和现代化物流理念的支撑, 使得现代化的物流技术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其次, 由于石油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实行分级管理, 不能形成门对门、点对点的一步到位式服务, 导致物流管理链出现间断, 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车辆的准确配置和物资的需求等情况。并且大部分石油企业在物流管理上缺乏交流, 使得运行效率低下。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 国家正在进行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按照目前我国石油的使用状况, 到2020年, 我国所用石油资源的50%将依赖外国的供应, 因此如何改革我国石油工业的现代管理体制、增强我国石油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石油工业的运行效率就成为了我国石油工业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二、如何构建我国石油工业的现代管理体制

结合我国石油工业管理现状, 我们主要通过对市场管理、成本管理、物流管理策略的建立, 来构建我国石油工业的现代管理体制。

1. 进一步优化石油工业市场结构、完善石油市场体系

我国石油工业市场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除了包括一些必要的配套制度的建立, 其基本的构成成分是多元竞争主体的形成、法制完备条件下的市场监管制度、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

首先, 是促进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的形成。这一方面就要改革石油行业的准入体制, 采用以资质管理为中心的准入管理体制, 通过向符合条件的地方炼厂提供原油, 收购其合格的成品油来强化地方炼厂, 并将合格的地方炼厂纳入石油工业国家调控的范围;弱化中国三大石油集团的市场垄断。另一方面, 在国有石油企业中逐步推行现代管理制度, 通过中外合资、境内外上市、兼并收购等途径, 对盈利前景良好, 需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

其次, 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石油工业监管体制。健全的监管体制是开放市场准入和建立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的必要条件。我国应在政府以外设立相对独立的石油工业监管机构, 在政府内设立专门负责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石油天然气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制定的部门。我国对石油工业的监管需要涉及价格监管;对行业技术标准、安全生产、公众健康、环境保护的监管等等。

再次, 建立市场化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将成品油终端零售价格分为不含税的市场基本价格和税收两部分, 运用税收工具而不是政府直接定价调控石油生产和消费, 从根本上改变成品油由政府定价的方式。通过价税分离将政府角色与市场角色分开, 从而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 防止价格扭曲。

最后, 促进石油领域的立法建设。石油作为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 迫切需要至少有一部系统和完善的法律对石油勘探开发、相关设施保护、销售、管道运输、储备及炼制等一系列领域的法律关系进行调整。

2. 石油企业实施有效成本管理的措施与途径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企业要想获得利润, 就必须把发展、获利作为管理目标, 实施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手段, 我认为要做好成本管理,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是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目标。要想做好成本管理, 我们首先要认识成本, 成本是企业做出各种管理措施与战略选择的核心因素之一,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确定的, 它受企业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成本的改变会影响收入的变化, 那么我们在采取任何降低成本的措施时就要考虑该措施对收入的影响。所以我们在确定成本管理目标是, 不应该单纯的追求降低成本, 而是要结合各种因素, 确定在在目前的管理和技术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

二是重视价值链分析, 所谓价值链就是产品从最初的原材料投入至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 所经过的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这一过程就是产品的价值形成和增值的过程, 如果我们能处理好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对它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从各个环节出发对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 无疑会极大的促进成本管理的水平。石油企业价值链主要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 重构价值链, 行业价值链, 竞争对手价值链, 我们可以通过对各个价值链的分析, 来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策略。

三是注重油藏经营管理。油藏经营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对石油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因素进行集成,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形成优势互补, 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和生产成本, 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它是从石油油藏发现, 开发到退出全过程的经营管理。引入油藏经营管理理念, 有利于实现成本管理的集成化, 有利于成本管理的上下协调优化。

3. 石油企业现代物流管理策略

要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首先要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制订统一的规划和完整的方案来指导石油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 该系统必须具备物流信息采集功能, 物流信息存储功能, 物流信息传递功能, 物流信息交换功能, 物流信息处理功能, 物流信息开发和深度加工功能, 信息安全管理和增值服务功能。然后, 我们可以利用该系统, 对石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 既可以提高效率, 又可以确保信息的正确性。然后发展电子商务, 实现无纸化办公, 主要包括网上报送计划、开单、结算、支付、传递单据等, 可以免去以往交易、结算过程中大量的单据往来、人员往返, 能够提高交易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其次是整合采购资源, 实现联合采购。按照国际惯例, 将我国的石油企业, 按区域划分为、华北区, 西南区和西北区等若干个大区, 然后使各个区的石油企业实行物资的联合采购, 发挥批量采购的规模优势, 降低采购成本。最后是物资集中存储, 实现二级单位“零库存”。撤销各石油企业二级单位的仓库, 将物资集中存储到企业下属的物资公司的仓储中心, 贯彻“同一种物资只储存在一个仓库里”的物流理论, 实现石油企业各二级单位的“零库存”, 大幅度的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我们也不乏利用现代管理体制获得成功的石油企业, 比如, 中国石油利用信息平台, 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推行集约化和专业化管理, 大力发展实时物流和绿色物流, 吸引了大批用户, 也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浙江石油通过费用统一核算、资源统一调度, 绩效统一考核, 人员统一管理, 建立资源物流统一运作平台降低了四千多万的成本。

三、结束语

总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石油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 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力, 我国的石油工业就一定能够由大到强, 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提供油气供应保障, 带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

摘要:为了促进石油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必须构建我国石油工业的现代管理体制。本文通过对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市场管理, 成本管理, 物流管理几个方面对如何构建石油工业现代化管理的体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代化,管理,石油工业

参考文献

[1]任晓荣, 赵福宇.中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

[2]车长波.中国石油工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3]刘爱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与分析.中国外资[J], 2011.

[4]王燕梅.石油工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市场机制的建立[J].国际石油经济, 2008

[5]谢书.浅析石油企业的成本管理[J].管理创新[J], 2008.

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 篇5

(1)跨间式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各跨并列组成了厂房的平剖面形式。为采光和通风,屋顶上部设有各种形式的天窗。其特点是跨间纵向空间畅通,比较宽畅,不感封闭和压抑感,还具有明显的透视感和深远感。

钢筋混凝土屋架和双肢柱,其形式具有轻巧感和空透感。当采用钢结构时,因构件截面小,所以比钢筋混凝土构件还要轻巧和空透。

在这类空间中宜注意跨间端头山墙面的处理(壁画、浮雕等),以丰富内部空间的艺术效果。

(2)方形柱网式

跨度和柱距大小相近或相等,

其内部空间无明显的方向性。各结构的空间单元多为统一的,且相互连通,具有空间开阔感。整个厂房内部构图具有清楚的空间序列和节奏感。

这种结构形式多为各种壳体,具有较好的艺术表现力,结构单元划分明确,从而使内部空间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屋顶虽是大片实体覆盖结构,但它具有自然变化的曲面和用在壳面上开窗洞的办法,仍能使人们感到它是薄壁而轻巧的结构形式。同时,内柱较少,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内部空间具有流动连续的趋势。

(3)大厅式

跨度大,高度也较大,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其特点是开阔,雄伟而统一。

现代工业建筑物结构设计优化分析 篇6

关键词: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1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1钢结构与工艺设计的协调性

很多工业建筑的钢结构设计质量相对较差,主要体现在钢支架的分布不合理、墙体的规格参数不满足标准要求等。钢结构的建筑包括很多方面,设计者需要根据企业的使用需求来进行合理的结构选择,对于一些相对较大的结构需要采用合理的网架结构从而能够更好的减少建筑整体的压力。另外,在结构的选择上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实现支撑结构,这也是降低建筑压力的重要措施。如无缝钢管有着很好的空截面,在进行输送流体时可用作管道;钢管和轻钢等相比,强度相对较弱,但是其质量相对较低,稳定性相对较好。所以,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设计的工艺需求。对于整体的结构设计,在方案选择中就要广泛的选择,同时多了解工艺的布置,明确工艺使用的具体条件,从而能够减少施工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问题。

1.2影响结构计算的因素多

结构设计的结构计算是一项重要的步骤,大多数的设计者都会采用计算结果来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对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而影响结构计算的因素相对较多,其结果也直接关系着施工工艺的荷载问题,对于整个结构设计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就要全面的进行综合考虑,把影响结构计算的因素全面的考虑在内。另外,很多建筑的设计构件都能够达到使用的需求,但是很多问题都出现在节点上,在发生外界干扰时,这些节点很容易发生问题,不能够承担起高符合的作用,而建筑的梁柱中心线通常都是不重合的,这样对节点的压力也相对较大,从而使整体的性能受到影响,所以,对于这些额外的影响因素应当格外的注意。

1.3建筑的防火设计问题

钢结构的工业建筑在防火的能力方面相对较差,钢材在受热的过程中,其抗拉的强度会逐渐降低,从而出现变形的现象。而在温度过高时,钢材的强度就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逐渐的软化,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建筑发生坍塌。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意识到钢结构工业建筑防火能力差的特点,同时还要明确钢结构的耐火要求。当前,钢结构的建筑通常都会在钢结构材料中加入防火的涂料来作为防火的保护措施,在发生火灾时,这些涂料能够为钢结构提供一层隔热膜,从而加强钢结构的抗热能力,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国家的相关规范要求。

2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分析

2.1满足工业建筑结构安全性能、设备布局及人员通路需求

现代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理论指出,设计优化的主要目标是在保障建筑安全、技术可行、配合并促进建筑设计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工作实现最经济的工业建筑投资预期效果。根据工业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及设计特点,优化工作需要从每一个环节及步骤的分析入手,深入挖掘。但是,在优化过程中不能以牺牲结构安全度及抗震性来实现经济效益。设计师需要通过对工业建筑投资建设的目的进行深入掌握,以实质内涵的理解及灵活的优化方法为基础,实现优化目的。优秀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是美观与实用、经济与质量相结合的系统工作,以满足工业建筑结构安全性能、设备布局及人员通路需求为基础的活动。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活动以设计方案为基础,以工艺需求及设备布局为重点,实现工业建筑物内部生产及管理活动的需求。

2.2建立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模型,提高优化质量

为了实现科学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工作,在优化工作开展前应建立结构设计优化模型。从诸多变量参数中选出重点参数,并建立函数模型,以此为基础实现最佳优化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应首先确定各种变量是重点,针对影响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确定模型中参数内容。其次,选定函数模型及优化方向,以此使各类约束性条件符合既定标准,满足优化工作需求。

2.3建立完善的优化管理体系,保障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质量

在目前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由于优化活动缺乏统一的指导、缺乏具体的管理,常会造成优化质量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因此,现代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且该体系具有动态完善性。通过对管理体系的实时评测,及时掌握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以此实现管理目标。另外,对相关的岗位工作人员也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以岗位职责的不断完善,指导设计优化人员的具体工作,实现对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质量管理目标。

3工业建筑设计优化举例

3.1电厂煤斗

煤斗属于大型设备,具有体积大、高度高的特点,会产生水平地震作用。对其支承构件造成的附加弯矩、扭矩等内力,则需要相应的计算补偿其附加内力。具体做法为:在设备重心位置增加设置支承结构,降低附加内力;在支承梁杆轴心垂直的方向增设梁结构,使支承梁的扭矩转成为作用于梁上的弯矩。而梁的抗弯能力是非常强的,从而使危险转移;支承结构抗扭配筋加强,楼板强度加强。

3.2磨煤机隔振

火电厂的发电离不开将煤炭作为燃料,磨煤机是重要的设备工具。振动程度较大会干扰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尤其是配电装置和发电机组所在的控制室。为了解决这些外界干扰问题,弹性支承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隔振能力较好,使用弹簧隔振器来消除振动的影响效果明显。通过实际证明,磨煤机基础采用弹簧隔振系统后,与常规块式基础相比具有许多优势。

(1)采用弹簧隔振系统后,磨煤机基础台座的体积或重量大约只有常规基础块的一半,因而减小了占地空间,有利于工艺布置。

(2)采用弹簧隔振系统后,减小了磨煤机产生的振动,减小了磨煤机对周围建筑及工作人员的振动影响,不会有明显的振动传递到主建筑上。基础的隔振效率可达到90%以上,并可降低噪声。另外,由振动引起的锅炉及锅炉内衬的损坏和由于振动而造成的火力发电厂的运行事故也可以避免。

(3)由于磨煤机基础台座与锅炉房建筑结构分离,磨煤机基础的施工相对独立,并有很大的灵活性。磨煤机基础的施工可以交叉进行,可以缩短施工周期。

(4)简化磨煤机的调平,其基础沉降可以通过弹簧隔振器得到调平。

(5)采用弹簧隔振系统后,磨煤机本身所受的动荷载很小,降低了磨煤机的磨损,使磨煤机的运行可靠性提高,同时还可以延长磨煤机的使用寿命,延长磨煤机的大修周期。

(6)与常规基础相比,采用弹簧隔振系统后,磨煤机基础的振动具有可控性。采用弹簧隔振基础后,传到基础下面的荷载较小,因而可以减少地基基础的处理费用。

3.3吊车水平载荷

很多工厂的生产都需要吊车运送沉重的货物,吊车载荷分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SAP2000在结构分析中能够将吊车的水平载荷以等效静载荷的形式施加在排架柱上,竖直载荷则通过移动静载荷方式施加。具体步骤为:纵向水平载荷的标准值确立;横向水平载荷的标准值确立;吊车水平载荷施加;吊车竖向载荷施加;吊车载荷输入。SAP2000中的桥梁模块能够对吊车载荷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减少数据计算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优化的设计需要。

参考文献

[1]SAP2000 中文版使用指南(第二版)[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 篇7

回顾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知道,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限制,我国的种植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维持着粮食自给自足的状态,种植结构也经历了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的过渡。畜牧水产养殖业也是在经历了“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的传统饲养阶段之后,走上了“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发展之路。受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农民逐步摆脱了传统落后的养殖观念,正向商品化和市场化阶段过渡,发展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的目的已不仅仅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是为了实现资本积累和提高生活水平。如今,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农民生活富裕了,对畜产品“肉、蛋、奶”的消费量大幅增加,这为食品工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饲料工业的全面崛起,种植业及其副产品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利用,从而刺激了种植业的发展。

发达省区的养殖业和饲料工业起步早,特别是猪禽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快速致富。在西部省区,表现突出的案例有内蒙古自治区的奶牛养殖业,在呼和浩特市政府“奶业兴市”战略的推动下,通过“伊利”、“蒙牛”两大乳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民开始从事奶牛养殖业,通过养奶牛实现了脱贫致富。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呼和浩特市在奶牛养殖数量、鲜奶总产量、城市人均鲜奶占有量等多项指标上位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并且呼和浩特市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家乳品加工龙头企业,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市也因此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乳都”。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仅奶业的比重就超过了40%,奶牛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饲料工业在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带动下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饲料产品的商品入户率由过去的不足20%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整体来看,饲料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产业。

我国饲料工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经了漫长的传统落后阶段,目前正处于向现代饲料工业转型的新阶段,饲料工业总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年生产总量达到了1.7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饲料生产国。目前现存饲料生产企业大约有1万家。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4年7月1日,我国饲料生产企业将缩减至5000家左右,届时将有过半数的中小饲料企业退出市场。饲料产品经历了无标生产、粗制滥造等发展阶段后,产品质量已进入稳步提高阶段,市场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饲料采标率稳步提升。饲料安全逐步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以重视,饲料生产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链条有望得到延伸,饲料工业的“源头”地位更加巩固。

近年来,受“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饲料工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总的发展趋势不变。为了确保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和饲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源头环节进行治理和整顿。为此,国家决定重新修订《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已于2012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农业部经过多方调研和征求意见后,出台了配套的管理办法,饲料行业整合序幕已经拉开,准入门槛显著提高。下面笔者就饲料行业发展谈几点粗浅看法供参考,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2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饲料工业存在着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对称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由于各省区饲料工业在发展时间和地域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之政策扶持力度不同等因素,造成了西部落后地区的饲料工业与东部发达省区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发达省区大企业数量多,小企业数量少,大企业占据较大比例的市场份额;而落后省区中小企业较多,大企业数量少,产量小,真正有影响力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较小。

2.2 我国养殖业存在区域布局上的不合理,影响了饲料工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据测算,以氮素和磷素为基准,分别有5个和17个省份的实际总量超过其允许总量,个别省区因养殖粪便的排放而导致土壤中微量矿物质元素(如铜、锌等)严重超标。因此,从畜禽粪便污染控制角度来看,对部分省份以及重点区域进行畜禽养殖总量控制非常必要和紧迫。这些地区的养殖业已经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明显恶化,也影响到了种植业安全和人类身体健康。而落后地区养殖业的潜力尚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原因是受当地地域广阔、人口数量少且不集中、居民消费水平低、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和交通运输条件差等综合因素的限制,养殖业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却迟迟发展不起来,进而影响到了饲料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2.3 饲料生产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参差不齐

我国饲料企业数量从2005年的15518家减少到2010年的10843家,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从13家增加到17家,其占饲料总产量的比重也从25%上升至42%。由于各地对饲料生产企业准入条件把握的标准不一,造成现有相当数量的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在行业整合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退出风险。首先,这些饲料企业的生产设备普遍比较简陋,工艺落后,产能低,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其次,企业人员素质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职业技能鉴定持证上岗率低,管理水平落后。第三,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企业运行困难重重。第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混乱,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没有规范的产品检验制度、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制度。第五,所生产的饲料产品仍有无标或低标现象存在,更谈不上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产品出厂自检率低,无法做到对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2.4 部分饲料生产企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部分饲料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真正把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摆到重要位置加以重视。

2.5 饲料产品质量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受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再加之市场竞争,饲料行业已经跨入微利经营时代。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市场经济发展永恒不变的规律和物竞天择的必然结果。一些潜在的质量安全事件现在没有发生,并不等于隐患不存在,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2.6 饲料经营方式上存在问题

许多饲料企业为了达到占领市场和提高产品销量的目的,采取各种正当或不正当竞争手段。首先是影响力较大的垄断竞争,其次是价格竞争。企业之间竞相压价,或搞有奖促销,羊毛出自羊身上,最终因产品质量差而坑害了养殖户。最后是不健康的“赊销”竞争。不管是哪种模式,都会影响到饲料工业稳定健康发展。

2.7 饲料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差异化和精细化管理

许多企业缺少创新发展思维,在原料价格抬高的情况下束手无力,没有动脑筋、想办法和开辟新兴蛋白饲料资源的领先思路,而是甘做同质常规饲料产品,依靠价格争抢同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许多饲料企业之间相互效仿,市场上产品质量大同小异,基本没有差异,没有多大技术含量,这些企业不倡导价值理念,一味追求价格低廉,更不考虑饲料产品的营养平衡问题。许多企业表面上对产品的差异化很重视,而真正付诸实施的较少,真正认识到产品差异化与精细化管理战略重要性的企业少之又少。

2.8 饲料产业化经营滞后

残酷的市场竞争和严格的准入条件,会促使部分企业去考虑产业化经营问题。为了生存和发展,众多饲料企业开始向养殖、屠宰、加工等领域延伸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做大饲料这一产业。而目前大多数小微饲料企业既没有产业化经营发展思路,也没有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的意向,继续抱着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想法,得过且过,不主动创造条件。产业链条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链之间联系不紧密,向上不能与种植业形成紧密联系,没有拥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向下不能与养殖业紧密联系,没有形成固定的饲料供应渠道,企业之间、企业与农民之间没有形成“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

2.9 反刍动物养殖比重整体较小,对优质饲草资源的利用率低

从资源利用角度看,我国有大约60亿亩的草地资源,可以为发展反刍动物饲养业提供雄厚的饲草料基础,大量的草地资源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结合精饲料产品的合理搭配,才能挖掘其潜力和开辟牛羊肉资源,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近年来,西部省区高度重视草产业发展,逐年增加优质牧草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奶牛TMR饲喂技术,不断提高奶牛饲料中苜蓿的饲喂比例,以达到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量的目的。目前西部地区的养殖业与东部发达省区差距很大,特别是以反刍动物为特色的养殖业比重较小,且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主要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3 对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思考

3.1 立足国情,合理规划,构建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强国战略

我国饲料工业不同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规模小,起步晚,基础薄弱,这是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基本现状。目前我国虽然在产量上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饲料生产国,但整体实力、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等都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不能形成大企业完全覆盖饲料市场的格局。中小饲料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发挥他们在饲料工业中的积极作用,以稳定我国的畜牧水产养殖业。所以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只保留300家左右的饲料生产企业。但行业整合却势在必行,国家将会严格按照已颁布实施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其配套的管理办法,从严饲料生产企业准入门槛,大幅缩减饲料生产企业数量,把不符合条件的饲料生产企业清除出去,保留优质大型企业,并严格进行管理。考虑到西部落后地区养殖业和饲料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家应给予那些够条件的中小企业以充分的政策扶持和帮助,让他们尽快发展起来和步入大企业行列,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3.2 加快西部地区养殖业优势区域规划布局,推进西部地区资源的合理利用

应按照“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将投资重点向西部倾斜,鼓励东部发达省区的企业到西部投资建厂,政府应在建设用地、税收、信贷和道路交通运输业等方面给予投资企业众多优惠政策,全面提高西部地区产业化经营水平,带动西部地区经济走上快车道。要对现有养殖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将东部发达省区的养殖业分流到西部省区,减轻过剩的养殖业压力,推动西部地区饲料工业上规模和上水平,促进地区间经济的平衡发展。要正确处理生态环境和人类和谐共处的关系,要创建环境美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合理规划和调整畜禽养殖结构,促进我国养殖业和饲料工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3.3 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要彻底转变观念,依靠科技进步,推动饲料工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提倡企业之间进行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采购大型先进饲料生产设备,实施人才大引进战略,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企业要重视售后服务团队建设,增强企业的售后服务功能。要重视饲料产品的检验工作,保证出厂产品合格、安全和卫生。倡导价值理念,鼓励公平竞争,杜绝各种不正当竞争。要提倡动物福利和饲料的营养平衡,合理开发利用当地优质蛋白饲料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要提高饲料企业的“采标率”,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或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一步提高饲料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3.4 加快我国饲料工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消除各种饲料安全隐患

浅谈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方法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工业建筑设计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现代大型企业的建立, 对工业建筑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 如要求建筑平面布置在满足工艺流程优化的基础上考虑人性化设计, 外部造型要能代表企业形象和展示其企业文化等, 显然旧的设计方法与理念已不能完全适用。本文拟以电厂建筑设计为例, 探讨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方法。

1 总体布置

工业项目特别是电厂项目的总图设计一般会有总图专业设计专项布置, 总图以工艺流程为主, 综合考虑经济、使用方便, 合理地进行布置, 建筑师在此阶段也需参与其中, 与总图专业一起结合工艺管线、环境要素, 因地制宜地综合考虑建筑的单体布置、群体组合、道路形式、空间序列安排及环境绿化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厂前生活办公区与厂房区的位置关系处理、人流进厂的视觉感受等, 通过对总体布置的参与设计, 可以提高整个厂区的功能空间及环境设计质量, 增强工业项目总的人文关怀。

2 处理好工业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随着工业的发展, 许多工业建筑位于城市的边缘或是市区, 如热力电厂等, 这类工业建筑规模一般较大,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城市的形象, 建筑师进行这类建筑设计时, 除了考虑工业建筑本身的噪声、空气污染对人们造成的影响外, 还需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 处理好工业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3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工业建筑其主要功能是生产, 根据工艺设计体块布置相应的模块, 如火力发电厂, 主厂房一般由汽机房、煤仓间、集控楼、锅炉房等几大模块组成, 整个设计一般以工艺流程的安排为主, 但并不意味着建筑师一味地按工艺管道布置图被动地进行设计, 建筑师应该与工艺专业进行沟通和配合, 在不增加管道费用或者只是稍微增加个别费用, 但能达到很好的空间效果的情况下, 对设备、管线进行合理有序的综合布置, 避免杂乱无序, 特别是主要的疏散通道、楼梯等人员流动比较大的地方, 应尽量营造宜人的工作空间环境。以电厂设计为例, 汽机等工艺专业应根据大的原则将各种类管道布置好, 建筑师此阶段必须介入, 与工艺专业进行沟通协调, 在不影响大的原则的情况下, 调整各类管道布置, 营造一个好的空间环境。同时主厂房内部也有一些功能房间, 如主控室、值班室、休息室、工具间、卫生间、工程师室等, 这些房间人流相对比较集中, 其位置主要由生产工艺的安排、工业设备的布置情况而定的, 但其平面和外型只要用心设计, 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创造出优美的室内小品, 既可以满足生产使用功能的要求, 又调节了厂房内部建筑空间效果。

同时, 建筑师应通过色彩对室内空间进行设计, 但在颜色使用时须统一协调, 与整个项目的设计理念相符, 如通过颜色对各类设备进行区分, 将比较危险的设备管道涂以警示颜色, 其他管道使用暖色, 室内地板、天棚、柱子涂以相应的颜色, 合理的颜色有助于美化室内空间, 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形象。

另外, 建筑师应重视对采光、照明、通风的设计, 以避免出现眩光、通风不畅等, 努力为生产者提供舒适的室内工作环境, 实现建筑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 建筑师可以借鉴我国传统园林的一些设计手法, 如渗透、借景、对景等来引进自然风光, 改善内部环境。

4 建筑外部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设计作为艺术形象, 表达工业企业抽象的思想内涵。同时形式美的规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日益变化的, 这就要求建筑师对建筑造型进行设计时, 在遵循固定的规律原则下, 不断突破创新, 以展现出现代化企业的各种形象。建筑师进行造型设计时, 除了要考虑企业文化及所需要通过此项目展示的形象外, 还需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艺术处理。

4.1 工业建筑的设计手法

(1) 体型组合。

体型组合是立面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工业建筑特别是电厂建筑主厂房, 有其相对固定的体块, 如火力发电厂, 汽机房、煤仓间、锅炉房、烟囱等, 依次从低到高布置;生物电厂的体块相对多变一些, 但也基本有几大块;核电厂则就更加严格。无论在其功能上, 还是在建筑体量上, 这些体块组成的主要生产车间均是电厂的视觉中心, 最能体现整个项目的建筑形象。因此, 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 要充分利用其体型, 合理地选用建筑材料与结构形式, 适当地采用装饰色彩组合, 做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一致。

(2) 立面设计。

工业建筑立面如火力发电厂的立面宽而长, 由于工艺专业的要求, 墙上会有一些开孔布线, 严重影响美观。因此, 在进行设计时应与工艺专业沟通, 在确保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 在条件允许时, 首先将影响立面效果的布线藏于地下或者人们不注意的地方;其次注意合理确定窗户、窗间墙、挑檐板等各个构件的关系, 力求使这些构件划分合理;同时在立面处理上, 将门、窗、檐口、雨蓬、雨水管等统一考虑, 从整体上保证工业建筑立面的整洁美观。最后, 通过运用一些建筑形式美的规律进行深化设计。

4.2 建筑深化设计的原则

(1) 统一与变化的构图原则。

即在变化中求统一, 统一中求变化, 两者相互结合。

(2) 对比原则。

即体量、线形、虚实、质感以及色彩冷暖浓淡的对比, 通过对比手法, 使整个建筑体量组合主次分明、协调统一。

(3) 均衡与稳定原则。

在建筑体量的构图上, 均衡与对称并不是一个概念, 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因此, 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 违背这个原则的, 看起来就不舒服。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 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 但缺少变化, 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

(4) 韵律原则。

即建筑构图中有组织地变化与有规律地重复, 形成一定的节奏韵律感。

5 建筑的节能设计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 工业厂房的建筑设计需在满足“经济、安全、美观”几个原则的前提下, 力求在设计阶段做到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去获得最大的使用效益。以电厂为例, 我们在建筑设计中, 一般采取以下措施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1) 围护结构材料的合理选用。

对有空调要求的建筑物的墙、天面隔热层等围护结构的材料, 采用导热系数低、热阻值高、质量轻的隔热保温材料, 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复合泡沫隔热板等新型材料;对综合办公楼等公共性建筑的设计, 执行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门窗采用涂膜玻璃、中空玻璃等材料, 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损失。

(2) 充分考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对厂区有人值班的建筑物或房间设计, 充分考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尽量减少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

(3) 尽量降低建筑日常的维护管理费用。

根据工业建筑的特点, 在满足工艺及规范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简化一般附属建筑的体型设计, 减少开窗面积, 采用稳妥可靠的构造措施、耐久实用的装饰材料, 以降低日常的维护管理费用。

在节能设计上, 建筑师应与工艺、采暖等专业共同协调设计, 通过合理布设厂房剖面, 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 尽可能降低采暖和空调降温的能量消耗。

6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工业建筑项目的设计任务越来越多, 而且类型不一, 同时社会及企业对工业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进行此类项目的设计时, 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 掌握一定的设计方法和原则, 提高设计质量, 设计出更好的工业项目, 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工业建筑涉及的行业较多, 而且每个行业的建筑类型不同。目前工业建筑的设计形式单一, 仅是作为一种为某一生产过程提供场所的厂房。结合电厂建筑设计实践, 探讨了工业建筑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工业建筑,设计方法,电厂建筑

参考文献

[1]谭凌燕.浅谈工业建筑的特性及设计[J].化工设计, 2009, (3) :40-42.

[2]谷岩, 闫晓玲.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工业建筑, 2007, (8) :107-108.

[3]费麟.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工业建筑, 2003, (4) :6-9.

现代工业企业规划设计理念 篇9

1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21世纪,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成为全球关注的主题之一,而创造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的空间,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环境的关键。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水、土壤、植物是生命之友,也是环境创造永恒的主题。由于是工业企业景观绿化,需要干净清爽的环境。设计时应充分发挥现有用地面积的最大生态效益,努力营造“淡雅素净、格调高雅”的生态效果。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构造工业企业的整体美。

2 规划设计目标

(1)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各园林小品的合理布置,使之与整个城市的大环境相协调,营造出自然优美的景色。

(2)创造出丰富有序的园林空间,为人们营造一个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轻松、优美、舒适、风景如画的工作环境,使人身在其中如处画中。

(3)通过提高绿化质量使工业企业上档次,上品味。

3 规划设计特色

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功能和作用,设计应注重以人为本,既要体现庄重、严谨;又要充满活力,生机勃勃;也要与企业所在城市的绿化规划及周边的环境协调;还要体现出地方文化特色。因而,其设计风格的前瞻性和其融会文化的深邃性是同等重要和不容忽视的,所以在设计中,结合企业所处的实际地理位置,充分利用现有环境条件的有利因素,将多种园林景观要素综合考虑,以人为本,寻求人的活动与空间形态的和谐关系。

4 规划设计原则

与规划的目标相对应,力求达到文化、景观、生态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强调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统一和谐,强调人的游憩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这些都构成了设计的基本原则。

4.1 应有自己的风格

(1)因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以及防水、防爆、通风、采光等要求,形成其特有的建筑物的外形及色彩,从而形成其特有的空间和别具一格的工业景观。

(2)应根据本企业的规模,所处的环境,庭园使用的对象,布置的风格和意境,表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体现出当代工人阶级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高尚情操,衬托出厂区的敞朗、整齐、宏伟,使厂容厂貌面目一新,格调高雅。

(3)要优先发展垂直绿化,多布置藤蔓植物。

4.2 充分体现为生产服务和为工人服务

要把生产区作为搞好工厂绿化的重点之一,从树种选择、园林布置的形式到栽植管理上多下功夫,充分发挥绿化的作用。

4.3 合理布局,联成系统

要将园林绿化纳入工厂总平面布置中,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自成系统的绿化布局,从厂前区到生产区,从作业场到库房堆场,到处是绿树、青草、鲜花、充分发挥绿地的卫生防护美化环境的作用,使工厂掩映于绿茵之中。

4.4 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地率

厂区绿化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绿化的功能。要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增加绿地面积,以提高绿地率、绿视率。

5 种植分析

工业企业的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多种品种配合与多种栽植方式的协调,使四季均有相宜的景色,创建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四季有景、常年有绿的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出优美宜人的休闲环境。

6 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分析

工业企业设计本着“绿色、交流、生态、人性”的理念,创造绿意的交流空间,把景观环境形成一个能够自然“呼吸”的人性化交流场所。通过自然条件的改善,人文环境的设立以及绿化空间的形成等多元素交织和介入,实现绿色自然的工作环境,构建出一个意趣生动,内蕴丰富的人与自然及文化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及休憩场所,让员工有家园的归属感,从中感受到美好环境所给人带来的那份秀美。使之能平静浮躁的心灵,陶冶个人的情操。

6.1 厂前区的绿化

厂前区的绿化布置应考虑到建筑的平面布置,主体建筑的立面、色彩、风格与城市道路的关系等,多数采用规则式和混合式相结合的布局。

厂门的绿化要方便交通,与建筑的形体、色彩相协调,与街道绿化相呼应,在厂门口形成绿树成荫,多姿多彩的景象。厂门到办公大楼间的道路、广场上,可布置花坛、喷泉,体现本厂特点的雕塑等;林荫大道上选用冠大荫浓、生长快、耐修剪的乔木作遮荫树,或植以树姿雄伟的常绿乔木,再配植修剪整齐的常绿灌木,以及色彩鲜艳的花灌木、宿根花卉,给人以整齐美观、明快开朗的印象。

建筑周围的绿化应注意厂前区空间处理上的艺术效果,入口处的布置要富于装饰性和观赏性。在建筑墙体与绿地之间不要忽视基础栽植的作用,建筑的南侧栽植乔木要不能影响采光通风,栽植灌木宜低于窗口,以免遮挡视线。东西两侧宜植落叶乔木,以防东西晒。

厂前区绿化为使冬季仍不失其良好的绿化效果,常绿树一般占二分之一左右。

6.2 办公区绿化

办公区一般处在厂区的上风位置,其绿化规划一般采用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布局,可设计花坛、喷泉水池、假山叠石等。远离大楼的地方则可根据地形变化采用自然式布局,栽植观赏花木,铺设草坪。

6.3 生产区的绿化

该区域是厂区绿化的重点部位。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强及吸附作用、隔音效果较好的树种。根据生产区车间的生产特点不同,室外绿化配置也有所不同:化工车间,宜种植抗性强、生长快、低矮的树木;高温车间,宜选择高大的阔叶乔木及色浓味香的花灌木;噪声强烈的车间,宜选择枝叶茂密、树冠矮、分枝点低的乔灌木,密集栽植形成隔音带;食品、光学、精密仪器制造车间,宜选择无飞絮、无花粉、落叶整齐的树种,同时注意低矮的地被和草坪的应用,以起到固土、防止扬尘的作用。

6.4 仓库区域绿化

宜选择树干通直、分枝点高的树种,稀疏栽植乔木为主,以保证各种运输车辆行驶畅通。

7 结束语

工业企业绿化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发挥景观效益。它通过景观的改变从改善人体心理机能和精神状态上服务人类。绿化为员工提供户外休息娱乐的场地,还可以在外观上美化厂房,使枯燥的厂房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通过绿色空间这一自然纽带把工厂各功能区联系成统一的整体,使工厂环境美观、舒适、安全。工业企业绿地所发挥的经济效益是经过间接的渠道实现的,绿化美化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能直接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益。此外,良好的环境还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和知名度,增强职工自信心和荣誉感,增加企业凝聚力。因此,在规划设计工业企业时,应在深入分析主体的基础上,挖掘现代工业企业的文化内涵,使其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以绿为主,注重植物造景,创造功能合理、景观优美、时代感强的现代生态型园林工业企业,充分展示一个开放、进取的现代化工业企业的风貌。

摘要:工业企业景观在功能、性质以及场地特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设计必须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来进行布局谋篇,同时兼顾经济性的原则。

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 篇10

工业革命初期, 大批机械化生产的拙劣、粗糙的工业商品出现在市场上, 与原来个体工场传统手工生产出的艺术产品大相径庭, 这种工业制品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冲突恰恰反应了工业振兴和设计危机的矛盾, 在这种生活与生产的巨大变革过程之中, 发生于英国19世纪末的工艺美术运动 (the Arts&Crafts Movement) 首次明确的提出科学、工业和艺术要相结合, 主张国家和政府应该有计划地组织和管理市政的设计与工业制品的设计, 设计作为一种贯穿生产始终的思想方法, 有计划、有目的的协调和管理生产的各个环节, 为当时的英国工业振兴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场于1880年至1910年间的设计改良运动的背景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英国拥有了先进的科技与工业化的生产, 强大的海军不断的扩张着大不列颠的领土, 冒着滚滚浓烟的烟囱、烧着煤炭的工厂在英伦岛上随处可见, 伦敦已变成著名的雾都, 其他的工业化城市也终日乌云密布、不见天日, 工业化的大生产为了支撑这个日不落帝国的野心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空气的污染、工厂与工人的相对密集、恶劣的生产环境导致肺结核的蔓延、个性化产品在工业化生产中被吞噬。在作家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 和诗人威廉·莫里斯 (William Morris) 等人的带领下, 艺术家们开始抵抗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的设计水平的下降, 希望重建手工艺的价值, 要求塑造出“艺术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艺术家”, 试图通过设计改良运动来改变在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领域的颓势。他们的这一理念引发了世界共鸣, 运动很快从英伦三岛传播到欧洲大陆、美国及日本。自工艺美术运动之后, 人们对产品 (不论是手工的还是机器的产品) 设计与其功能的关系予以特别的重视, 工艺美术运动为设计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极大地推动了工业产品设计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 所以工艺美术运动被视为现代设计的开端。

由于各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历史传统的沿袭以及社会构成特色的千差万别, 工艺美术运动在世界各国传播的过程中被迅速的本土化。比如, 在挪威、芬兰和俄罗斯, 工艺美术运动主要追求工艺技术的革新和对传统美学因素的挖掘;而在德国, 艺术家们却认为英国的同行们过于极端的反工业化, 他们则倾力探索和寻找在工艺、艺术与工业之间的平衡点。在1919年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 执笔的、体现“包豪斯”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包豪斯宣言”中即可见到工艺美术运动思想的深远影响:“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本质没有任何区别。

这所1919年成立于德国魏玛市的“现代设计的摇篮”, 是“公立包豪斯学校” (Staatliches Bauhaus) 的简称, 在其存在的短短14年间, 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在这所设计学院里, 设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并提出了三个基本设计的理论观点:1.艺术与技术的统一;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了向现实主义, 通过理性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与浪漫主义, 特别是对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豪斯的设计理念相对于工艺美术运动最大的不同和进步在于:它并不敌视机械化生产, 而是试图在艺术设计与工业生产之间建立一种广泛的、有意义的联系, 这既是当时工业时代的要求, 也是机械化生产生存的必须方法。包豪斯深刻理解工业化机械生产模式带来的变革, 认为设计已不再是原先个体手工作坊的独立行为, 而是一种集合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紧密合作的、结合大工业生产方式的集体工作方式。在为期三年半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首先要接受半年的基础课程训练, 之后的三年必须进入各种工作车间学习各种实际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科学的、技术的完成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等方面的理解。

包豪斯第一次把设计教育的重心从“创作外型”转移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 设计也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 走向了为生活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理念体系, 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又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 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 将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遗憾的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包豪斯被迫于1933永久关闭。

工业革命除了间接性导致现代设计的产生之外, 19世纪末内燃机的发明与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 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为"石油时代"和"汽车时代"的到来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20世纪中业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推动了人工合成材料等高新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塑料产品就是这个时期中最具有时代性与典型性的工业制品。

丹麦著名工业设计师维尔纳·潘顿 (Verner Panton) 通过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化纤等新材料的试验研究, 在1959年实验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张用塑料一次模压成型的S形单体悬臂椅——闻名全球的“潘顿椅”, 它也是人类史上首件一体成形的塑料家具, 是现代家具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直到1968年, 潘顿与美国米勒公司的合作才找到了强化聚酯材质, 使这个线条优美、色彩艳丽、坚硬轻巧的美人椅才得以量产。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 (Victor Papanek) 就出版了一部引起极大争议的著作《为真实世界而设计》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 书中他毫不客气的指出设计已经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 “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工业设计过度商业化的极端表现, 巴巴纳克对20世纪80年代末的绿色设计 (Green Design) 潮流产生了直接影响。绿色设计虽然至今仍处于萌芽阶段, 但却已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积极的设计新趋向, 它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造成生态平衡破坏、合理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新能源, 绿色设计与人性化设计的思想已成为现代设计的新主题, 21世纪的设计师们必须重新思考“设计”在社会中职责与作用, 让我们的生活重新回归至合理消费、道德经济的良性循环。

摘要:工业革命被视为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分水岭, 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最辉煌的财富创造时期, 工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实现载体和必备工具, 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深远的历史飞跃。工业革命之前, 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基本由手工业者独立完成, 随着工业化大机器批量生产模式的要求与变革, 设计成为独立的环节前后协调并组织着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现代设计作为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 深入在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各方各面, 彻底改变了人类近三百年来的生活。本文沿着工业革命以来各历史阶段的社会变迁对设计思潮的影响, 阐述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

关键词:工业革命,现代设计,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能源危机,绿色设计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 (英) 约翰·伯格著, 戴行钺译.观看之道[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5 (01) .

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与创新精神 篇11

继2007年温家宝总理亲笔批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后,在2010年3月两会期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表明工业设计不仅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从企业行为上升为国家战略。

工业设计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发展起来的复合型边缘学科,是一门涉及到工程学、美学、心理学、人机学、符号学、生态学、市场学、创造学和技术学等广泛领域的新型的综合学科。工业设计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始终代表着不同经济时期生产力的最强音。纵观近几年的工业设计的成长路程,吸取其中的精华部分,2013年的工业设计是具备很多创意元素的。

产品融入现代

创新设计精神

何为现代创新设计精神,它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其核心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要素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审美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处理。既要符合人们对产品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要,还要考虑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又加上其特性,就要求工业设计人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对产品美学功能的鉴赏力,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以及审美性的表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进行产品设计。

创新性设计就是没有任何的标准和样板的自主式设计,是一种原创新的设计。产品注入了创新的元素固然很好,但也要考虑它的适用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适应企业生产、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企业效益与利润,利于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适应性的产品,充分利用工业设计这一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合理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开拓市场,利于企业的发展。

融入艺术,工程与人文的设计

目前现代设计无论是建筑还是家具设计都融入了东方精神,正如近年来奥运在北京召开,世博在上海隆重举行,人们不断的将目光投射在这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上。正是如此世界各国的设计师们也同时认识到了这点。为了满足人们对东方精神的好奇,为了揭开东方精神那富有神秘色彩的面纱,许多现代设计的作品中早已不断涌现出体现赋有东方精神的产物。这视乎早已形成了一种设计的风潮,一种设计的标杆,一种设计的趋向。创新设计融入工程,人文的因素,例如,武汉理工大学郑建啟科研团队为某著名海外旅游公司开发一款长江豪华游轮设计中,运用了社会学中的用户行为分析法,对该产品的目标用户——国家政府官员及领导的特征和用户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设计定位:要求产品在体现时代感和艺术性的同时,也要有与使用者身份相符的稳重感、肃穆感和庄严感;运用比较方法和策略分析方法分析同类产品。

中国传统设计融入现代工艺设计的必要性

文化底蕴在对传统中国设计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设计能否融入现代设计的关键。中国有许多很经典的传统纹样,十分有必要运用于现代工业设计中。这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融合。

将中华传统设计元素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在产品表面绘制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图案就可以了事的,文化在产品中的融入应该是一种精神文明和文化情感的融入,并且以产品本身为载体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传达出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产品在经济价值、审美价值之上的第三种价值——精神价值的体现。例如产品水嘴,微微上翘的扁方形水嘴,采用中国古代君王头顶象征威严的饰冠造型,体现中国传统中至高无上的尊贵元素。在设计上运用最简单流畅的线条,既生动地传达了东方精神,又融入了时尚要素和现代科技元素是中国特色的杰作。中国特色的唐装,让人不禁回想起大唐盛事的繁荣,中国特色的雅鼎的“君临天下”系列龙头,宛如帝王再现,其威严、尊贵的气势,堪称经典。

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融入到现代产品的设计中不单单是提升产品价值促进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催化剂,更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必经之路。

整合资源与知识,创造更合理的使用方式

创造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出路不仅在于发明新技术、新工具,而在于善用新技术,带来人类视野和能力维度的改变,调整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开发我们的理想,提出新的观念、理论。工业设计是社会的润滑剂,设计就是要打破学术壁垒,将人、资源、技术原理和知识整合推广,创造更合理的使用方式。

工业设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工业革命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工,所以设计一开始诞生的作用就是协调矛盾,协调行业之间的矛盾,协调企业间各部门的矛盾,协调技术与艺术的矛盾。按照人们的使用方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与知识,融入绿色设计与创新精神的概念,使制造业的价值最大化、资源最优化。

作为设计师必须善于抓住可以用于现代工业设计的精髓,融会贯通。在接下来的不断的学习和在生活中的体会了,要有新的观念、构思。创新设计就是要创造更加合理的优化资源的形式。

仿生学与现代工业设计 篇12

关键词:仿生学,现代工业设计,运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设计的内涵随之广泛和深入。如今,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 设计所带来的物质成就及其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现代工业设计的概念也由此应运而生。现代人对工业产品的追求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 已不再局限于外观的追求, 工业产品不但要满足物质追求, 更要满足精神追求。仿生设计学为现代工业设计提供了新的思想观和新的设计理念, 使我们对产品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般而言, 影响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功能、质量、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环境相容性和营销等,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功能和质量, 而决定功能和质量的主要阶段是产品设计阶段。由于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工具的普及, 使得产品制造质量的区别变得并不明显, 而设计质量变得尤为重要。

1 现代工业设计

现代工业设计又称为功能主义设计。从具体意义上来说现代工业设计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 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现代设计”与“当代设计”在设计领域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当代设计”是指目前、近期的设计。在艺术史、社会学、工业设计中, “现代”是一个专用术语, 主要区分三个范畴: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工业设计领域。这里我们只谈工业设计领域。

现代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 它将原料的形态处理为更有价值的形态, 设计师通过对人生理、心理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分析, 从而进行产品在功能、性能、形式、价格、使用环境的定位并结合材料、技术、结构、工艺、成本等因素, 综合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角度进行创意设计, 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现代工业设计发展趋势大体体现在两个内容:一是生理需求, 即“以人为本”满足人们使用上的功能性;二是心理需求, 即“情感诉求”与人们在内心产生对产品本身认知上的共鸣。

(1) 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是工业设计理论发展到成熟期以后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概念, 这一概念在设计文化的范畴中提升了人的价值, 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需要,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它的实质就是设计时综合考虑群体人的局部与社会整体的结合, 社会的发展与长远的人类生存环境整体的和谐统一。设计师通过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注入人性化因素, 赋予产品人性化品格, 使产品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

(2) 现代工业设计中的“情感诉求”。现代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 人们在繁忙之余, 需要贴心的精神家园。产品设计除了能够提供更好的功能外, 还应表达出更多的情感。构建和谐社会, 现代工业设计中强调着一切以人为中心, 产品设计也应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和情感的注重。产品中的情感诉求正是让产品与消费者产生情感的交流, 触动他们的心弦, 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仿生学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1) 形态仿生。早期的形态仿生, 只是对生物外形的模拟, 是对生物最具视觉特征部分在产品设计中单纯性、视觉化的再现, 例如模仿鸟类设计的飞行器。是人类在追求审美需求时对生物外部形态的美感的表现。形态仿生是在利用生物外部平面特征的基础上, 提取了符合产品设计概念和要素的生物静态的“形”进行模拟、再现及演化转变, 突出最具生物鲜明个性的特征与美感, 结合产品概念及设计要求最终达到合目的性、合规律性。选择有价值的仿生对象, 对其“态”进行立体、空间、时间等多层系的认知探究, 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模拟演化设计, 通过对其不同姿态和美感特征的观察, 找到最佳设计原点。

最具体现力的设计是当今摩托车的设计, 既满足了产品结构和使用要求, 又满足了富有时代气息的造型设计。例如日本的雅马哈XJ650型摩托车, 造型酷似一只奔跑的兔子。两盏前车灯似兔子的两只眼睛, 后视镜似兔子的一对大耳朵, 最聚特点的是, 车身利用线条的变化和色彩的表现通过象征的手法, 体现着一只正在奔跑兔子的形态。

(2) 肌理仿生。模拟生物表面机理的自然属性, 传达造型材料的表面组织结构、形态和纹理等审美体验和视觉效果, 称之为肌理仿生。人们在接触某些产品时, 通常会从自身的经验出发, 无论从视觉、触觉或是其他感官上, 对产品外表表现出的形态、肌理、质感等方面进行第一印象的直觉判断。产品的肌理就是人们对产品进行直觉判断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肌理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肌理的应用是人们对产品直观感受的物质基础。粗制的肌理给人粗犷、厚重之感;光滑肌理给人精致华丽之感;纤细肌理给人生动灵巧之感。肌理的凸凹质感传达出厚重结实, 高低错落示意着活泼, 手感柔和的会有亲切感。

(3) 色彩仿生。我们长期生活在大自然中丰富的色彩中, 积累了很多视觉经验, 视觉一旦被外来色彩刺激时, 就会引起某些情绪。随着追求感性化时代的到来, 产品的色彩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越来越引起重视。从动植物的色彩中提取出的素材, 能给人自然、亲切、和谐之感, 在产品在被使用的同时流露出的自然气氛是人们所向往的, 给人回归自然的感觉。人们对生物色彩感性直觉的把握与科学抽象的色彩规律相结合, 将自然界中的色彩进行抽取、调和, 为产品的色彩设计开拓新领域、创造独特的产品色彩视觉效果, 丰富产品语义与造型语言的表现力。

3 仿生设计对现代工业设计的意义

美国社会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提出:“无论何处人都需要补偿性的高情感, 这种补偿的高情感尤其体现在当今社会, 社会越进步, 人们离大自然就越远, 亲近大自然的感觉反而越强烈。”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在人的内心世界一直都怀有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人们对于大自然情感上的诉求, 更加体现了自然界中的生物形态和人类产品设计相结合, 是永不停止的追求, 仿生设计正是这种追求的最好体现。

自然界的净化产生和保留了世界上最完美的形态和色彩。因此, 自然界本身就是最高明的设计师, 设计要遵从于自然, 吸取于自然, 与人类的聪明材质融为一体。利用仿生设计最终设出的产品来源于自然, 设计理念来源于自然, 多是对动植物的模仿, 设计出的产品体现着和谐美观, 体现着生物与大自然的高度和谐性, 产品形态无不透露着大自然最原始的本质使用者精神放松, 在感受产品丰富形态的同时, 感受到自然与生命带来的巨大能量, 也彰显出生命的伟大与宝贵。

参考文献

[1]柳忠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考[J].中国市场, 2015 (9) .

[2]陈亚红.新时期优化工业企业成本控制探究[J].中国市场, 2015 (09) .

上一篇:成绩因素下一篇:电大《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