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2024-09-07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共8篇)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篇1

我国建筑节能市场现状分析

来源:九正建材网 时间:2013-08-15 11:

41摘要:8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

8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节能的三大现状:

1、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逐渐接近三成。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

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加剧能源危机。直到2002年末,我国节能建筑面积只有2.3亿平方米。我国已建房屋有400亿平方米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总量庞大,潜伏巨大能源危机。正如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仅到2000年末,我国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共计3.76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而建筑用能的增加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5%。因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单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多排二氧化碳52万吨。如果任由这种状况继续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耗能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到2020年,空调夏季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能力,这将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我国处于建设鼎旺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以如此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因此,如果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3、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亟待改善 在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至4.5倍,外窗为2至3倍,屋面为3至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至6倍。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

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例如与北京气候条件大体上接近的德国,1984年以前建筑采暖能耗标准和北京目前水平差不多,每平方米每年消耗24.6至30.8公斤标准煤,但到了2001年,德国的这一数字却降低至每平方米3.7至8.6公斤标准煤,其建筑能耗降低至原有的1/3左右,而北京却一直是22.45。

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中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建筑行业研究小组数据显示,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行业市场规模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2006年达到238.5亿元,2011年超过650亿元,我国智能化建筑市场增长十迅速,而且随着国务院新出台的《意见》,大力扶持节能环保产业,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篇2

关键词:建筑节能,农村,能耗,节能技术,中国

1 我国农村建筑能耗现状

我国农村现有人口约7.37亿, 占全国总人口的56%。农村居住面积约为2 300万hm2, 占全国居住总面积的60%。其中农村建筑能耗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37%。据清华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 2006—2008年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平均建筑能耗为27.4 kg ce/ (m2·a) , 南方地区为12.1 kg ce/ (m2·a) 。由于北方地区农村能源消耗中供暖能耗偏高, 所以北方地区农村每年每平米建筑能耗为南方地区的2倍以上[1]。

北方农村住宅的采暖能耗, 占北方农村总能耗的60%以上。除气候条件寒冷外, 北方农村建筑物性能, 特别是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与气密性较差, 而建筑采用的采暖方式 (土暖气、火炉等) 落后, 燃料以煤为主, 能量利用率低。为了节省采暖能耗, 相当多的农户全家集中到一两间卧室中生活以减少采暖用能, 并且房间温度也只维持在10℃左右。多数农村住宅冬季采暖室温最低在8℃, 最高不超过16℃, 平均温度在12℃左右。但即便如此, 采暖能耗仍然较高, 新疆、北京和山西等地的户均年煤耗量超过3 t。南方农村住宅采暖方式则较为多样, 对生物质能的利用也比较广泛。长江流域地区相对使用最广泛的采暖方式是炭火炉, 以木炭为主要燃料[2]。

农村的炊事用能往往与采暖结合在一起。由于秸秆、薪柴等生物质在农村是免费能源, 尽管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但其仍然是农村的主要炊事用能来源。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生物质资源丰富的省份, 生物质能作为农户炊事主要燃料的比例过半。

相对采暖而言, 农村夏季室内降温能耗极低。由于目前农村夏季降温方式以开窗通风为主, 辅以电风扇, 极少安装空调。因此,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农村, 夏季降温能耗占生活能耗比例很小。而其他家用电器在农村家庭中的使用, 受经济水平所限, 目前并不多, 但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对于照明, 虽然农村家庭优先采取自然采光, 有助于节约能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目前农村建筑照明设施中白炽灯的使用率远高于城市, 造成照明效率低, 2006年度农村照明总耗电量约360亿k W·h[3]。

然而农村居室内环境污染现象比较普遍, 居室内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污染不同程度存在。其原因主要是: (1) 建筑物性能, 功能房间布局的不合理, 不利于污染物及时排空; (2) 技术系统。煤炭、秸秆和薪柴的低效、直接燃烧等, 并缺乏科学的通风排烟措施; (3) 行为模式。人员有在室内吸烟等不良生活卫生习惯, 以及随便散养家禽等。

20世纪80年代, 我国农村使用薪柴和秸秆等生物质能的比例还能占到80%以上, 而现在由于农村居民居住面积和收入水平的逐年增加, 有能力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能源, 使薪柴和秸秆等非商品能源逐渐被取代, 2006年生物质能仅占农村能耗的39%。其中, 北方地区各省商品能占生活用能的比例普遍较高, 其中北京、天津、山西、新疆使用商品能的比例均已超过90%;南方地区只有上海农村使用商品能的比例超过90%。如果商品能耗取代非商品能耗的趋势在农村进一步发展, 将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 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和广大能源领域工作者的足够重视[4]。

2 国内外农村建筑能耗对比分析

发达国家一般城镇化率已达80%以上, 农村人口比例很小, 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几。但是农村使用的能源几乎全部都是商品能源。仅就能耗状况而言, 无论是人均建筑能耗、还是面积平均建筑能耗, 韩国农村能耗与城市能耗水平十分接近。

统计显示, 中国仍有60%左右的农村人口, 并且中国的农村商品能耗明显低于城市能耗;而与韩国气候相近的中国北方农村商品能耗, 平均水平也远低于韩国农村能耗水平。但计入生物质能耗, 则中国的农村商品能耗明显接近城市能耗水平;北方农村能耗水平与韩国农村能耗水平的差距也明显缩小[5]。

针对目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 建筑节能的重点工作应该放在以下2个方面: (1) 改善农村建筑围护结构性能, 并因地制宜地发展采暖技术, 以减少农村采暖能耗; (2) 通过技术创新, 促进与鼓励生物质能源在农村的广泛利用, 并辅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控制盲目使用商品能源, 甚至完全替代非商品能源。否则, 在当前能源紧张情况下, 将对中国能源供应产生更大的压力。

3 农村建筑节能的主要任务

长期以来, 农村地区特别是寒冷地区的广大农村, 能源供应不足。农村住宅仍使用火炕、火墙和火炉等分散式采暖方式, 热效率只有15%左右。同时, 由于住宅设计不合理, 不仅导致采暖耗能浪费严重, 而且有些住宅采暖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我国的建筑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4倍, 其中农村居住建筑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5倍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构造技术落后, 能源利用率偏低。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 我国农村无法大范围推广低能耗生态住宅, 所以研究和探索一种前期投入少、回报周期短的低能耗生态住宅十分必要。 (2) 缺少节能意识。传统思想认为我国地大物博, 受其影响, 多数农民没有意识到我国乃至全世界的能源危机, 从而忽视农村建筑中的节能问题。 (3) 缺乏相关的技术规范, 村镇住宅基本都为自行设计。 (4) 作为农村主要生活燃料的薪柴和秸秆, 其热效率一般仅为10%左右, 即使采用节能灶, 利用率也不到30%, 不仅损失和浪费大量热量和资源, 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 (5) 节能技术缺乏。农民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未采取节能措施, 围护结构单薄, 外墙过厚, 屋顶未采用保温隔热措施, 门窗材料多为玻璃, 且窗墙面积过大, 再加上平房建筑在同等保温条件下自身能耗比城市多层建筑多10%~30%, 致使农村居住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无法保障[6,7]。

解决办法: (1) 改善农村住宅, 降低采暖负荷; (2) 因地制宜, 改变传统采暖方式; (3) 优化农村用能结构, 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加强适宜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4—2009)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2]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08—2009年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小城镇和村庄建设发展报告 (2008年) [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4]刘李峰.我国农民住房建设: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 (1) :128-133.

[5]周拥军.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建设初探[J].山西建筑, 2007, 33 (4) :33-34.

[6]卢健松, 姜敏.1979—2009年农村住宅的变化——以湖南的调研为例[J].建筑学报, 2009 (2) :74-78.

对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与思考 篇3

关键词:建筑 节能 措施

0 引言

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我国每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却为发达国家的2至3倍,同时我国建筑耗能的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5%左右,建筑节能发展的空间很大。不仅已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8%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物中96%以上也仍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建筑节能的担子任重而道远。如此迅猛的建设速度和巨大的建筑规模,它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和包袱,因而建筑节能概念的提出对改变我国目前的建筑现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建筑节能,具体来讲就是在满足人类居住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中使用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和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达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目前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艰苦路程,在这期间颁布了若干法律法规和标准,尤其是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这是指导全国节能的大法,对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1.1 建筑节能设计缺陷

我国的设计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4倍,外窗为4倍左右,屋面为3.5~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5倍左右。现在发达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7.57kg标准煤,而我国目前采暖耗能每平方米都达到13.5kg,约为发达国家的1.5倍。经分析,这些能源大多是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差的外墙、屋顶、窗户损失掉了,所以我国必须对现有建筑进行大范围节能设计改造。

1.2 缺少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但未制定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建筑节能工作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发行的标准来设计,可以做到节能50%左右的目标,但此标准公布十余年来,真正能够实施的,在新建的建筑里还不到20%,大多数地方政府对此未予以高度重视,中央政府也未将建筑节能放在关系全局的高度来进行指导。

1.3 国家对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技术支持力度不够

正在起步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产业,普遍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国家在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1.4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进度缓慢

据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但80%的产品都进行出口,在国内建筑应用的比率依然很低。原因在于,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标准至今尚未出台,虽然建设部于1995年就已经发文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但由于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至今仍处于试点阶段。

2 提高我国建筑节能的措施

2.1 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建筑材料的节能,包括节能门窗、外墙保温材料等。引进新型建材生产技术,应用新型材料节能,开发生产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是节能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外墙外保温系统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以下五种:1)EPS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2)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保温系统;3)现浇混凝土复合无网EPS板外保温系统,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体系;4)现浇混凝土复合EPS钢丝网架板外保温系统,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体系;5)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保温系统。

2.2 加强和完善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贯穿建筑施工和设计的全过程。所谓广义的建筑节能设计包括了建筑前期设计、建筑材料及设备选择、以及后期的建筑设备节能运行设计。整个设计流程应包括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建筑采光计算、建筑材料热工设计计算、围护结构节能设计、供热与制冷节能运行设计等。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始终把节能与建筑的观赏性、功能性综合加以考虑,逐步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节能设计流程。

2.3 健全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制度,建立节能监管体系

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建筑节能提供一个坚实的法律基础。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还应运用相关管理手段进行强制推行,并应建立起施工监督管理和竣工节能验收制度、对于不符合节能标准的住宅建筑不给予验收或进行整改后方能验收。

2.4 积极开展建筑节能科学研究,发展建筑节能产业

建筑节能是一门新兴科学,它包括施工、通风、空调、采暖、照明、电器、热工、建材、环境、能源、检测、计算机应用等许多专业内容,所以应加强学科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积极开展组织设计和攻关工作,组织科研机构、高校、新建材开发的专家和生产厂家积极开展建筑节能的研究和攻关。另外要积极引导生产企业重点发展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各种节能墙体屋顶以及门窗,特别是外墙保温技术和高效节能窗技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成套技术,开发各种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和高性能建筑玻璃及其应用技术。

2.5 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

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站等公共媒体的宣传,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贯彻工作,把建筑节能的政策规定、作用和意义讲深讲透,通过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到建筑节能的意义,了解到建筑节能与自己的利益关系,让全社会都重视和支持建筑节能工作。同时,要广泛开展建筑节能培训,组织建设开发、设计、施工、监理、审图机构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定期学习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相关政策文件,并定期考核,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建筑节能专业知识水平。

3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低,不但人均资源少,能源利用效率也很低。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建筑节能发展的大好时期,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节能思路和节能产品涌现,我们应积极地研究并推广使用节能产品来满足节约能源、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建立生态建筑思想,尊重自然环境,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将节能意识贯穿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使建筑节能获得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满足各阶段节能目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培琴,刘淑敏.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J].煤气与热力.2002,22(3).

[2]陈浩然.浅谈建筑节能设计及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1期.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篇4

兰聪,卢佳林,陈景,高育欣

(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2)[摘 要]本文介绍了建筑垃圾的来源、分类以及建筑垃圾的组分,对比了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的现状以及技术;分析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和国内政策、法规;并给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政策;建议 0 前言

我国城镇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由于大规模拆建,建筑垃圾的总量持续增加,占城市垃圾的 40% 左右[1],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危机。造成上述状态的原因是缺乏完善统一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以及缺乏科学有效、经济可行的处置技术,使得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市郊露天简易填埋或堆放,存量建筑垃圾已达到 100 多亿方。虽然我国建筑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滞后,当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低于5%,而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高于 90%,甚至部分达到 97% 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事关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已刻不容缓。1 建筑垃圾来源、分类及组成

据统计,200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并施行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提出了建筑垃圾的定义,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建筑垃圾的产生主要是在建筑施工阶段以及建筑装饰装修与旧建筑的改建(包括维修,拆除)中产生的,主要分为土地开挖垃圾(俗称渣土,占比最大)和旧建筑物拆除垃圾两大类。其中渣土包括粘土、砂石以及岩石,目前主要用于基坑回填或者生产砂石骨料。渣土的利用率相对较高,约在 50% 以上;以成都地区为例,渣土内含大量卵石,依靠合理的工艺可用于制备机制砂;部分地区由于地质结构的特征,地基为天然岩石,则回收利用率更高[4]。建筑拆除垃圾还包括各种含有浆体的块状物,如废弃的混凝土块及砖石碎块等,废弃的木制品、旧瓦片、废旧钢材以及玻璃和包装纸等,对其利用采用人工分拣将选走其中有用的钢材、纸、木材等,剩下碎砖瓦块、废砂浆、废混凝土块和废土及其他无用混杂物[5]。建筑垃圾分类方式较多,依据结构形式不同其所产生的种类会有所差别,但成分差别不大。表1为建筑物拆除垃圾废物组成及含量[6]。表1 建筑物拆除垃圾废物组成及含量 m3/m2 建筑结构 钢筋 混凝土 砖 金属材料 玻璃 木材 合计混凝土结构住宅 0.0117.6010.0705.0002.0008 0.03 0.7142工厂 0.1150.5360.0585.0036.0009 0.03 0.6404办公楼 0.0159.6360.0571.0002.0006 0.03 0.7398学校 0.0135.6670.1029.0003.0008 0.03 0.8045平均 0.013.6100.0723.0011.0008 0.03 0.7274钢结构 0.0210.2107.0585.0036.0009 0.03 0.3247砖结构 0.000.0000.4800.0002.0008 0.20 0.6810 2 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

目前,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已实现建筑垃圾的四化,即“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2010年,发达国家垃圾资源化产业规模已达到约1.8万亿美元,在随后的30年内,其规模将超过3万亿美元。仅美国的垃圾资源化产业规模就超过 2400 亿美元,德国约有 200 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年营业额达 23.56 亿美元。发达国家和地区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作为长期国家战略,通过法律保障、政府支持及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实现建筑垃圾的较高的资源化利用率。美国的《超级基金法》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德国的《废物处理法》以及新加坡《绿色宏图 2012 废物减量行动计划》等国家法律法规,明确了责任主体以及责任与义务,基本原则为“谁产生谁处理”,明确强调了建筑垃圾分类堆放,为后续处理减轻了压力。

在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发达国家给予了诸多鼓励性政策支持。企业若要实现特许经营,需从源头上对产生建筑垃圾企业征收税额,实现减量化;同时通过税收减免、处置费补贴等方式支持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进行建筑垃圾处理和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在产品需求端,政府通过奖励采购再生产品、绿色产品标识、鼓励政府及建筑企业积极使用再生产品等,拓宽再生产品渠道。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监管方面,资源化利用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从建筑垃圾排放、资源化处理以及再生利用等方面均实现全程监管。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已将建筑垃圾处置情况纳入建筑工程验收体系,该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般分为三级利用,分别为低级、中级以及高级利用,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化利用集中在低级和中级利用方面,如现场分拣利用、回填等低级资源化利用率占比 55% 左右;用于建筑结构、道路稳定层及制备砖及砌块的再生骨料约占比40%。美国伊利诺伊州建筑材料回收委员会的 William Turley 报告中总结提到美国再生骨料占全部骨料总量的5%。其中再生骨料利用情况可见表2。

表2 美国再生骨料用途及其利用率

项目 道路基层和基础拌制新混凝土拌制沥青混凝土 其他再生骨料利用率(%)68 6 9 17 建筑垃圾还原成水泥、沥青等高级利用占比很低,主要受制于技术、投入与有效产量。欧洲部分国家依托于其自有的矿山机械技术基础,形成了成熟的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及成套装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垃圾处理厂位于德国,该厂每小时可生产 1200 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相比与德国,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设备所属功能也更为先进和专业,精细化程度更高。再生产品的附加值取决于建筑垃圾的分选精细化程度,分选方式除了常规振动筛分、电磁分选及风选等方式外,还包括可燃物回转式分选、不燃物精细分选、比重差分选,分选的工艺和有效率取决于所选的设备。建筑垃圾利用率较高的发达国家在试验的基础上已经建立起相应的规范和指南,根据规范利用再生材料在建筑结构中应用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

2.3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建筑垃圾相关的统计制度和办法,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省市的上报相关材料。由于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以及重要数据的缺乏,导致关于我国建筑垃圾产量和资源化利用的观点各不相同,但我国建筑垃圾的产量应该不低于十亿吨数量级。根据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布的《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建筑垃圾 2014产生量保守估计已超过 15 亿吨;报告称这个数字还在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建设规模的加大逐年递增。搜狐网收集报道了 2015年建筑垃圾的基本情况,即全国建筑垃圾年产量超过 17.01 亿吨;据统计,建筑拆除垃圾、建筑施工垃圾、建筑装修垃圾产量分别占建筑垃圾总量的 56%,39% 以及1%。

根据中华研普行业调研报告,国内建筑垃圾产量预测图1可知,2015年至 2020年建筑垃圾产量逐年增长,到 2020年时为 39.66 亿吨。

图1 215~202年建筑垃圾产量预测

我国当前全国约有 20 多家相对专业的企业进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主要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砖,但产量和质量水平不高、质量稳定性差,工程应用有限。目前全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仅为5% 左右。与韩国相比,其建筑垃圾年产量 6000 多万吨,但有 373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与其相比,我国的建筑垃圾产量和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数量相差太大。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存在两方面问题:(1)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偏低,建筑垃圾的处置处于简单和无序化状态。主要是部分城市缺乏长远规划,建设中的设计、施工与拆除行为仍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直接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的产生。再有未对产生的建筑垃圾实施分类、回收和消纳管理,建筑垃圾被随意处置或简单填埋。(2)建筑垃圾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在市场条件下难以自发形成产业链,有处置能力的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却因缺乏建筑垃圾原材料,面临着无材料来源的生存窘境。我国政府和法律并未规定建筑垃圾生产者具有强制回收或处理建筑垃圾的义务,因此生产者往往将建筑垃圾填埋或倾倒,使得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缺乏生产原材料,导致较多建筑垃圾回收企业处于停产或者亏损状态,制约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之所以步履维艰,既受经济的影响,又受技术条件的制约,然而这两方面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阻碍相对较小,而真正制约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的最大瓶颈在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缺失和不足。建筑废物的资源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生、运输、处理和再利用的各个层面,既需要积极的企业行为和市场运作,又需要政府部门管理的协调统一,若没有法律制度予以保障,则无法对市场和政府行为形成良好的制度约束;另一方面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实行的是分级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然而这样的分工存在主管部门不明确、联动协调机制不完善、易造成职能错位等问题,不利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和实施。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

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在国家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已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中。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 号),提出了大力发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的要求,以及研究资源循环基础理论与模型,研发废物分类、处置及资源化成套技术,重点推进大宗固废源头减量与循环利用、生物质废弃物高效利用、新兴城市矿产精细化高值利用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加强固废循环利用管理与决策技术研究。加强典型区域循环发展集成示范,实施“十城百座”废物处理技术示范工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7.6):推广应用绿色建材。以建筑垃圾处理和再利用为重点,加强再生建材生产技术和工艺研发以及推广应用工作,提高固体废弃物消纳量和建材产品质量。国家发改委《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第四项:推动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中,第七方面实施绿色建筑行动中第2条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进行了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规划。

工信部和住建部也公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征求意见稿),首次要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资源化利用率应达到 95% 以上。”2016年12月13日,为促进绿色发展,引导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征求意见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个规范条件确立了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的资质,设立了入行的“门槛”,要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资源化利用率应达到 95% 以上。4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发展分析及建议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提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广路线图。将 2015年~2020年划分为示范期(2015~2016年)、鼓励推广期(2017~2019年)和强制期(2020年)三个阶段。

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布局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1)所在区域良好的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扶持政策;(2)公司所在区域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及良好的政府关系;(3)所在区域土地资源紧缺、新建填埋场难度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紧迫性高;

(4)所在区域天然砂石资源紧缺且价格较高;(5)所在区域分公司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有一定基础;(6)当地建筑垃圾产量大及市场竞争小。

政府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引导者也是规则制定者,更是重要参与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投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参考文献

[1]吴泽洲.建筑垃圾量化及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王怡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榜样[N].中国建材报,2015.5.18.

[3]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亟待提高,综合利用率不足5%[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nance/ 2015-12/14/c_128528101.htm.2015-12-14.

[4]周文娟,陈家珑,路宏波.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对策[J].建筑技术,2009, 40(8): 741-744.

[5]陈家珑.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建议[R].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4-01-10.

[6]肖建庄.再生混凝土[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0.

[作者简介]兰聪(1988—),男,硕士,工程师,从事外加剂与预拌混凝土生产及应用技术的研究。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建议论文 篇5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量急剧增长。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大国,这一点毋庸置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能源消耗过高始终是横亘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之路上的重要问题。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晚,之所以会产生此种情况,主要与我国现代建筑业发展时间较晚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面积也在成倍增长。尤其是21世纪之后,我国的建筑面积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令人乍舌的地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建筑能耗过高问题也日益凸显,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政府也在建筑节能方面制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取得的效果仍不是非常明显。因此,本文重点对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进行阐述。

一、发展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建筑能耗高、建设规模较大、节能型建筑比例小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典型特点。也正因如此,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潜力也是极为巨大的。目前,建筑节能诚然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同样亦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发展建筑节能具有很多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业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历几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筑业始终不断发展。进入现代社会,由于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尤其是建筑能耗的不断增加,人们普遍将目光集中于建筑节能,希望通过建筑节能的发展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在国外,很多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然得到很好发展,其中尤以德国、日本、美国为甚。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要想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必须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发展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

随着工业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大气污染情况也在逐步加剧。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清晰认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发展工业是错误的做法,在工业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在建筑行业中,很多国家也日益注重建筑节能。而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确实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为洁净、清新。

(三)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行业,发展至今俨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应始终关注,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不断促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更多开发商不遗余力的参与到建筑节能事业当中。总而言之,建筑节能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在建筑节能发展中应扮演的角色及政策建议

(一)政府在建筑节能发展中应扮演的角色

在上述论述中提及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面积也在成倍增长。尤其是21世纪之后,我国的建筑面积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令人乍舌的地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建筑能耗过高问题也日益凸显,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政府也在建筑节能方面制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取得的效果仍不是非常明显。政府在我国建筑节能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引导者角色。建筑节能究竟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政府需要科学把握。政府对建筑节能发展方向的把握有利于建筑节能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2)支持者角色。建筑节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若政府在建筑节能发展中无法予以足够支持,那么建筑节能也很难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建议

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节能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建筑节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那么,在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方面政府究竟应制定哪些政策呢?综合已有研究,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应在建筑节能方面制定如下政策:

1.财政补贴方面的建议

建筑能耗高、建设规模较大、节能型建筑比例小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典型特点。也正因如此,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潜力也是极为巨大的。目前,建筑节能诚然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同样亦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建筑节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标准的住宅建筑,其成本也不过是每平米增加一百元左右。提高建筑节能标准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开发商的建筑成本,但这种建筑成本的增加也是开发商完全可以接受的。为鼓励开发商积极投入建筑节能事业,政府应鼓励开发商大面积进行建筑节能建设,提高建筑的节能水平。政府可对开发商进行财政补贴,补贴其在建筑节能提升方面所花费的资金。除此之外,对于建筑节能做得较好的开发商,国家也可以在税收方面予以一定减少,鼓励更多开发商积极投入到建筑技能事业中去。

2.政府采购方面的建议

政府采购是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这一点在很多相关研究中已然得到充分证明。为促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建议在政府采购方面制定一系列有效政策。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政府采购中不断加大对建筑技能产品的认证力度。众所周知,建筑节能产品是指与建筑节能相关的产品。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及国际组织已认证了几千个与建筑节能相关的产品。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政府在未来应不断加强对建筑节能产品的认证力度,在政府采购过程中也应积极采购建筑节能产品,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产品及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第二,有效推进政府建筑节能采购工作。我国应该在建筑节能采购工作方面制定出详细规章制度,并形成统一标准。在该标准的指引下,引导政府更为科学的采购相关建筑节能产品。在实施之初,可采用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再总结经验,对其进一步进行扩宽。

3.税收政策方面的建议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均不约而同以税收为手段促进建筑节能发展。在我国,为促进建筑节能的更好发展,政府可在如下几种税种方面多下功夫:第一,消费税。所谓消费税是政府为更好体现消费政策所制定的一种税种。消费税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调节不良的消费结构,让消费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已尝试征收能源消费税,希冀能以此调节能源消费结构。我国也同样可以效仿,例如,政府可对石化能源征收消费税,通过该消费税的征收促进建筑厂商及居民将目光更多集中于地热能、太阳能、风能以及其它可再生能源等。第二,城市维护建设税。业内人士均明晰,城市维护建设税为专款专用。该税种的征收主要运用于城市的建设以及维护。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程度,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能效。不过,在我国目前所实施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主要基于如下三种税种征收:(1)营业税;(2)消费税;(3)增值税。当上述三个税种得以减免时,城市维护建设税也同时需要减免。因此,我国目前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征收率也相对较低。为更好促进建筑节能发展,我国政府应将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能源耗费有效结合起来,实施单独征收。这样的做法更利于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第三,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在历史上,我国曾存在固定资产投资方式调节税。该税种后被取消。为更好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建议政府将该税种重新恢复,并对其进行重新设计、构建,让其更好适应于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

4.技术发展方面的建议

建筑技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依赖于建筑技能技术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更好发展,政府在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方面也应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如对专注于建筑节能技术创新的企业和公司国家应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政府可组织相关企业到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建筑节能技术,并引导其对相关建筑节能技术积极进行学习和借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研发出独属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将其更好的应用于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除此之外,政府还应积极鼓励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积极参与节能技术研发,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最好的做法就是引导相关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利用二者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更好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

5.公共政策方面的建议

为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国家应积极鼓励居民购买节能建筑、住宅。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局限性,我国很多民众并未真正认识到节能建筑的本质内涵。因此,在购买住宅时,也往往会因为嫌弃节能住宅价格太高而放弃购买。这样的情况存在是不利于节能建筑发展的,是不利于我国未来建筑节能发展的。基于此种情况,国家应通过相关政策的颁布,引导更多媒体积极报道节能建筑,让人们更多认识到节能建筑的好处,从而踊跃购买节能建筑。除此之外,对于购买节能住宅的居民,政府也可予以一定的资金补贴,减轻居民购买节能住宅的负担。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定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三、结语

新时期建筑节能政策的价值诉求更加强烈。在未来,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任务还很艰巨。总而言之,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节能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建筑节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中应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角色,在税收政策、财政补贴及政府采购等方面均应积极构建和完善相关政策,进而通过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不断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作者:李慧 佘军 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劲,孙平.中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演进规律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1(06).[2]邹礅,张永胜.中国与新加坡建筑节能政策比较研究[J].科学之友,2010(05).[3]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政策分析[J].聚氨酯,2009(03).[4]张劲,鲁永奇,杨树凡,王丽娟,唐羽.辽宁省建筑节能政策透析[J].节能与环保,2006(01).[5]宋琳琳.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变迁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2015(03).[6]陆媛媛,孟鑫.吉林省建筑节能政策分析与框架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7]宋琳琳.政策网络理论对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意义[J].铜业工程,2012(01).[8]宋琳琳,孙萍.中国建筑节能政策网络分析———行动者、网络结构与网络互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浅析环保节能建筑目前的发展现状 篇6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随着世界范围内台燃气、石油、煤炭三大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我们不得不进行对生物能、地热、风力、太阳能、核能等高成本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当前,我国的能源危机不容忽视,我国现阶段能源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四个大问题:

1、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的能源终端利用效率约为34%,与发达国家相比少了10%;

2、能源分布不均匀,主要体现在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和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

3、人均能源量低、能源储备少;

4、能源结构比较单一,依然以煤炭为主。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源也面临着短缺,建筑能耗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的32%,还有每年建筑房屋材料的消耗的13%,建筑总能耗将近45.3%。

据统计,我国目前还有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每年近20亿平方米用于新建建筑,其中更是有多达95%的高能耗建筑。因此,一旦对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降低,将给我国带来很严重的治理困难和能耗负担。因此,在建筑行业实施建筑节能设计势在必行,其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选址要进行合理的选址就要首先对当地地质、气候、土质、地形及周边的环境状况等条件进行综合的调查分析,然后在确定选址的具体位置。在建筑的设计中,不仅要保持建筑在以后的使用中与周围气候环境相协调,还要做大限度的保护整体的生态平衡。

(二)外部环境设计的合理性确定了建筑的选址后,要该对其当地的微气候进行研究,按照建筑功能的要求,对外部的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进而改善现有的微气候环境,创建有效的建筑节能环境。

(三)规划和体形设计的合理性对建筑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体形设计,可以有效的使建筑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具体主要包括对建筑体形、建筑的整体体量、建筑的日照及朝阳和建筑形体组合等多方面因素的合理性设计。

(四)选用建筑节能材料对于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应主要考虑高效、健康、经济、节能的原则。总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型的高效、节能材料不断的被研发出来,并有效的应用于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去,起到了很好的节能效应。

二、建筑设计中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

(一)对设计内涵有充分的认识设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设计不只是为了使建筑外观更加好看,不是为了使它显示豪华,而是真正的为百姓服务,解决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为舒适,更加的和谐,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建筑物的实用性。因此,环保节能型设计应一切致力于节俭,坚持适度的价值观,每个设计者都应该遵守这一原则,脱离了这一原则的设计都只是缘木求鱼。

(二)倡导简朴人们可以在宁静、简朴的环境中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这样的环境也有利于人们提高生活质量,那些过度追求浮华和雕琢的建筑则是精神的污染。简朴的设计观念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但是一定要区分简单设计与简朴设计的区别,简朴设计不等同于简单设计。简朴设计是通过利用有限的资源及精湛的技术,依靠高超的细节处理,获得美感。简单的造型,简朴的设计及灵动的空间感是简朴设计的特点,它讲究实效性。

(三)本土化本土化不只是指建筑设计的外在的本土化,更是指建筑的材料、建筑内部的装饰及建筑空间的环境及设计等方面,设计应展现本土的地域美,注重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有利的地域资源来营造出一种与当地的本土文化及本土生活相适应的环境,尽量避免那些刻意寻求奇怪、浮华的建筑特色。

(四)减法设计目前的建筑设计及装修主要运用的是加法设计,这种设计理念往往在建设过程中加入过多的元素,添加了多余的结构及装饰。而减法设计则于加法元素不同。在建筑中采取减法原则,将不必要的装饰及结构去掉,使建筑物的内部环境显得舒适而宽松。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使用较少的建材,对空间的处理采用软设计手法,避免非功能性的装饰,注重室内空间的留白,通过以上设计,主要体现出建筑的环保节能性。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最少的资源达到实用及美观的统一。

三、环保节能建筑的设计措施

(一)外墙节能现代建筑非常注重整体的保温及空间的密闭性,因此,采用先进的构造技术及高效的保温材料十分重要。墙体的保温可以分为内墙保温和外墙保温。现代大多数的建筑采用的是外墙保温,因为外墙保温施工较方便,不受外界气候侵蚀,增加建筑物内部的使用面积。此外,对室内进行再装修及安装新设备等都不造成影响。正因为外墙保温具备这一系列的有点,才被广泛认同及应用。有研究表明,建筑物如果采用外墙保温技术,其保温效果往往是没有利用此项技术住宅的一倍。采用外墙节能技术可以大大节省热能。

(二)明厨明卫建筑物节能要首先考虑到应用自然照明,自然照明一方面可以增强室内的舒适性,节约电能。在建筑设计时要最大程度的将厨房、卧室、卫生间等设计在建筑物内部的四周,这样可以减少暗房现象的存在,使北向房屋接收到光照。将卧室设计为南向,不仅可以减少夏季阳关的照射,还可以最大程度的接受冬季阳光的照射,最大程度的减少建筑物内部的耗电量。

(三)新风节能现代的建筑的密闭性及保温性较强,空气流通性不强,因此,设计成员面临着新的挑战,就是如何保持室内的新风输入,使空气进行流通。现在最常用的技术是将浑浊空气沿着屋顶排出,将新鲜空气沿着地面墙边送入。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新旧空气的混合,新风接触到人体之后,便会顺着人体向上输送到呼吸道,保证人体吸收到新鲜的空气,而人体人体呼出的浑浊空气则会上升到排风口,有效的避免了新浊空气的接触。这一系统充分利用了排放气体及送入气体之间的热量交换,减少了输入新风时的耗能。

(四)软设计技术软设计是相对于物质手段的硬件而言,软设计是指进行技巧性、艺术性的设计。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充分开发常规材料的用途,使材料发挥其以往不具备的功能,利用其内部构造,发挥其独特的表现效果。软设计注重对技巧的应用,重点发挥设计要素的特色,使用不同的灯光及色彩等改变空间的形象,使我们产生不同的感受。

我国建筑物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对策 篇7

1. 我国建筑物建筑节能的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促使建筑业空前繁荣, 房屋建筑总量巨大, 现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 而其中95%属不节能建筑, 130多亿平方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同时, 建筑能耗也直线攀升, 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我国建筑与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 单位面积建筑采暖能耗约为其3倍, 外墙为4-5倍, 屋顶为2.5-5.5倍, 外窗为1.5-2.2倍。所以, 建筑节能已成为提高全社会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环节, 也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推进建筑节能,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

2. 我国建筑物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2.1 节能建筑不节能

由于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设计人员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特点不够了解, 认为只要按标准采用了一定的措施, 就能够达到要求, 而不去管节能措施是否搭配合理、搭配以后是否真正节能、施工是否具有可行性。例如, 某些建筑在建筑设计阶段, 设计人员不按照建筑节能设计计算结果进行设计, 或者是加以过大的保险系数, 造成“设计剩余”, 结果这种所谓的节能建筑投入使用后, 与普通建筑相比在能耗上并不节省, 或者略有节省但效果不够明显, 即人们常说节能建筑不节能。

2.2 节能建筑销售难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进, 很多开发商也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然而节能建筑由于采取了节能构造措施, 采用了新型节能建材, 安装了节能设备等等, 使得其成本较普通建筑要高, 势必造成销售价格升高。而人们在购房时更关注的是房价的高低, 而不是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是否节能, 这就造成了节能建筑的销售困难。

2.3 建筑节能宣传不到位

部分地区主管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缺乏认识和了解, 重视程度不够, 相关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我国一向进行“地大物博”的片面教育, 在公众心中形成一种资源、能源“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意识, 以至公众没有节能的意识和压力。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舆论宣传, 形成一种动力, 推动我国节能工作的更快发展。

2.4 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建筑节能法规和建筑节能标准, 施行的标准也只是普遍适用的行业法规, 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 不同地域、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 因而应因地制宜的制定节能措施与实施细则。近年来, 涌现出大量的外墙外保温技术, 如果没有合理的施工和验收规范, 很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损失。

3. 加快节能建设的对策

建筑节能工作需要从设计、审查、政策、市场等方面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 才能取得满意的成果。

3.1 建筑节能需要整体设计

首先, 要纠正节能措施越多节能效果越好的错误理念, 节能建筑并不是简单的把一些好的节能材料和设备组合起来, 而是要经过节能设计计算, 进行定量节能, 把建筑节能与高舒适度、定量节能、低成本投入相结合。遵循定量节能的设计理念, 房地产项目的建造成本并不会由此而增加很多, 比如在保温体系方面的投入增加, 相应地采暖系统的投入就会降低。

3.2 建筑节能需要严密的审查机制

我国的建筑节能审查机制尚不严密, 审图机构仅仅通过审查建筑图纸, 看是否使用了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 就判定其是否节能, 而不考虑其真正的节能效果, 甚至有些通过审图机构审查的节能建筑最终也未实现节能。这就需要政府建筑节能主管部门加强对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和专项验收, 并将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情况纳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资质管理和考核标准。对不执行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相关单位给予相应的处罚, 进一步提高各有关单位贯彻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3.3 建筑节能需要鼓励性政策

国家应及时出台建筑节能的鼓励性政策, 对做节能建筑的企业可以实行优先拿地、减税等奖励, 以鼓励企业开发节能建筑。我国建筑节能尚处于起步阶段, 单纯依靠用户、建设方自发的行为无法实现建筑节能目标。为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急需政府出台相关的经济鼓励政策, 引导市场,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建筑节能发展。国外发达国家为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政策措施, 效果很好。

3.4 建筑节能需加速信息的全方位传播

建筑节能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涉及法规、标准、制度、技术、经营方式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目前在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扩散度低的现象, 因此, 要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宣传建筑节能, 改变单一宣传的形式, 加速建筑节能信息的全方位传播。要传播建筑节能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经营建筑的理念, 将建筑节能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传播建筑节能的法规和标准, 使市场各方主体掌握实施规则;传播建筑节能的技术、材料、产品及其性能, 使消费者了解其能效特点和节能潜力;传播建筑节能的科普知识, 使老百姓熟悉建筑节能的方法和手段;传播建筑节能的经济政策及其建设方式和经营方式, 使供求双方能够选择合适的节能模式等, 从而激发全社会对建筑节能的紧迫感及其市场需求。

4. 结束语

建筑节能是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向, 它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涉及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因此, 做好节能工作需要从不同角度, 依据不同准则进行研究, 积极推广节能技术的应用, 不断改进节能设计技术措施。

摘要:文章通过多年来对我国建筑物建筑节能的调查、分析, 发现很多节能建筑的节能效果并不理想, 还存在着销售难、宣传不到位、缺少相关法规等问题。为此, 笔者认为, 应坚持整体设计的原则, 建立严密的审查机制, 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 并加大宣传力度, 以加快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节能,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龙惟定.我国的能源形势和建筑节能[A].第十一届全国空调技术信息网大会论文集[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宋春华.广义建筑节能与综合节能措施[J].住宅科技, 2005, (6) .

对中国建筑节能现状的分析研究 篇8

关键词:节能意识;建筑环保;节能措施

导论

我国城市建筑能耗比差,耗费数量大,节能对于降低我国社会发展成本举足轻重。一是建筑用能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比中接近三成,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日常生活标准的提高,建筑耗能进一步加剧;二是在我国城乡建筑中,绝大部分是高耗能老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比高,能效差。三是我国大量新建建筑节能不达标。改善建筑现状对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建筑能耗特点及建筑节能难题

(一)我国建筑耗能比例高。建筑耗能是指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包括供热、照明、炊事、家用电器、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能耗。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建筑能耗仅占总能耗的10%左右,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水准的变化,我国建筑耗能已占社会总能耗比重高达46.7%。

(二)建筑能耗总量大。我国建筑面积总量大,全国现存建筑中绝大部分是高能耗建筑。预计到2020年,按目前单面积耗能量计,此时的建筑能耗将达约11亿tce,约为20年前的3倍。

(三)建筑用能污染较重。与建筑能耗相关的空气、电磁、建筑垃圾污染等占到污染总量的三分之一,国内每年因建筑活动产生的废弃混凝土过亿吨,生态破坏严重,建筑用能所产生的负面效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污染源。

二、中国建筑节能

我国城市化建设使得我们一方面背负着实现城镇化建设的几百亿平米的老建筑亟需改造,另一方面又在以极大的规模建造节能不达标新建筑,这就造成了节能困境。主要体现:

(一)建筑节能意识不够强。建筑节能意识差,是推行节能建筑的重要思想障碍。首先是政府认识不足,中央政府没有将在全局性高度进行指导,大多数地方政府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得过且过的粗放式建筑管理是造成节能推进工作停滞不前的主因。其次是消费观念误区,建筑消费包含有建造消费、使用消费和建筑物拆除消费这三种组成,各自比例约为0.19、0.8、0.01。节能建筑的建造成本稍高于普通建筑,但使用消费相对较低。消费者注重建造成本易忽略使用成本,每平方米售价增加几十元或者上百元很难获认可。

(二)建筑节能实施法规不完善。有关部门虽颁布了建筑节能的相关标准,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文件,但却未能起到实质作用。一是缺乏实施的法律支持,虽有《节能法》,但无建筑节能实施的相关法律条款,造成建筑节能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二是应当尽快出台推动建筑节能的激励管理模式,以充分调动全社会的整体积极性。

(三)是建筑节能实施监督机构存在不足。实施节能建设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承建者单方面就能完善的,需要在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之间进行全面协调。中央政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成立了相应的协调办公室,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得不到相应具体监管部门的支持,使得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仍旧只是停留在规划文件上,难于真正实施。

三、改变我国建筑节能困境的政策措施

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截止到2020年时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在现有数量的基础上下降约45%的水平,同时要在大气污染防治等环境指标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按照科学发展观社会进步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依照新精神和新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完善和调整节能减排新思路。包含以下几点:

(一)建立科学合理节能法规,完善监督管理措施

1.建立科学合理的节能法规。我国的《节能法》作为部门规章,没有足够的法律约束力,当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应尽快对《节能法》进行补充完善,出台“建筑节能强制实施条款”和“建筑新材料管理条例”等,建立有效的法制管制体系。

2.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一是加快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的确定,根据建筑门类的不同建立相应的节能标准体系,包括施工标准、开发设计标准、验收标准、能耗标准等;二是加快建筑清洁能源的实施应用,与节能相关的新材料、装备的产品标准;三是规定建筑材料使用、施工装备用能的标值,以及严格的建筑节能通用标准。

3.加强建筑节能监管力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强制实施以监督建筑节能开展真正得以落实,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在新建筑开工之前就必须要严格节能实施标准进行严格设计与建筑,对于节能技术创新予以大力鼓励,建立相应利益保护制度,以保障创新积极性。

(二)完善建筑节能发展规划、技术和服务体系

1.制定经济鼓励政策。改进对策:一是节能开发鼓励政策,对实施建筑节能开展工作积极支持者,给予政策性奖励;二是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金融机构可以提供财政支持,给予税费方面的优惠;三是推进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按照“谁改造谁受益”原则,以市场化方式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有效改造。

2.鼓励建筑节能相关技术和制成品的发展。建筑节能市场是复杂多样的产业集群,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政府在节能技术、制成品开发等方面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扶持力度,尤其是新技术、新材料、系统调控等当前建筑节能急需技术,加大研发鼓励。

3.建立节能产品保障制度和节能建筑开发利益保护制度。以保证开发节能产品相关利益能够得到保护以起到推进作用,节能建筑标识制度能鼓励企业争创节能品牌,成立建筑节能产品和节能体系保障机构,建立产品公布标准和品牌标识管理办法,以强有力的措施對市场进行完善,实现节能技术和产品创新。

四、综述

降能耗对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意义重大,为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节能目标,应进行整体性规划,切实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相关标准、政策和法规。加快市场化机制改革进程,使建筑节能成为服务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行动。

参考文献:

[1]汪光焘.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抓好建筑“四节”[N].中国建设报,2005.6.7

[2]涂逢祥,王庆一.建筑节能———中国节能战略的必然选择[N].中国建设报,2005.6.16

[3]刘北川.供热体制改革及发展趋势[J].中国住宅设施,2004(01)

上一篇:托福阅读高频词汇题5个提分思路实例分析下一篇:城西小学“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