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论文(精选12篇)
我国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篇1
摘要:普通框架结构是由线形杆件--梁和柱组成, 框架柱作为建筑的竖向承重构件, 同时也承受水平荷载, 因结构构件所占面积很小, 可以更加灵活的布置室内空间, 使用上更加方便。框架结构一般都是使用轻质隔墙与外墙, 结构自重较轻。
关键词:高层住宅,结构
1 普通框架结构和普通框架柱-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用于单元式住宅时, 因为房间开间大小不一, 柱网很难对齐, 导致结构受力不尽合理。由于框架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全部由框架柱提供, 随着层数的增加, 柱断面也会增大很多, 但因为填充墙厚度较小, 框架柱大部分暴露在室内, 影响家具布置及室内美观, 这是住户所不愿接受的。
从受力角度来看, 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 整体呈现剪切变形特征, 抗侧移刚度低, 水平位移大。虽然通过增大柱断面、采用高强度钢筋和混凝土、增大结构配筋率可以使框架结构获得更大的延性。但当高层建筑遭遇到更大的地震作用时, 结构的变形会很大, 导致非结构构件的严重破坏, 带来更大的次生灾害。
目前普通框架结构在高层居住建筑使用很少, 大多数工程为层数不太多且存在将来有可能改变使用功能的中高层公寓或宾馆中。在普通单元式住宅中, 基本上不再采用此种结构体系。
在矩形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可以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 这种结构既有框架结构布置灵活, 使用方便的特点, 又有较大的刚度和抗侧移能力。如果把剪力墙集中布置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部分形成筒体时, 就形成了抗震能力更强的框架-筒体结构, 因为筒体的剪力墙空间协同工作, 较单片剪力墙承载能力的承载能、侧向刚度、抗扭转能力都大大提高。
框架-剪力墙在水平作用下, 框架呈剪切变形, 剪力墙呈弯曲变形, 二者通过刚性楼板协同工作, 共同抵抗水平作用。由于两个结构的协调工作, 使框架和剪力墙变形趋于一致, 减小层间位移及顶点位移, 对抗震非常有利。
使用框架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大空间, 框剪结构同样如此, 所以框剪结构主要用于为了获得地上几层商业使用空间的商住楼。这种建筑的布局主要是满足下面几层的商业功能, 上面的居住房间同样存在普通框架结构住宅的各种问题。该结构体系一般用于繁华商业区或一个楼盘的“金角银边”位置的个别楼座, 不是高层住宅普遍采用的结构体系。
2 异形柱框架结构和异形柱-剪力墙结构
异形柱框架结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结构体系。所谓异形柱是异形截面框架柱的简称, 这是指在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 根据房间布置情况以及柱子具体位置需要而采用的肢长与肢厚比小于4, 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Z形或十字形的柱子, 柱肢厚及梁宽与填充墙等厚, 形成了不露柱子的隐型框架承重结构。相对于矩形柱框架结构, 异形柱框架最大的优点是解决了框架柱凸出墙面的问题, 满足了人们对居住性建筑舒适美观的要求, 异形柱结构在90年代后期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中关于异形柱的结构体系分为两类, 一类是纯框架结构, 另一类是异形框架-剪力墙结构。对于纯框架结构, 规程对其最大高度限制很严格, 在六度区异形框架结构与普通砌体结构适用高度相同;七、八度区异形框架结构适用高度低于普通砌体结构;在九度区则不允许使用异形框架结构。
规范的这种严格要求是有理论依据的, 对于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与“强节点弱杆件”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异形柱结构则在这两点上相对矩形柱结构都有一定的差距。据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所作的大量理论分析与实验分析结果证明:
(1) 异形柱截面缺失部分是对截面惯性矩贡献最大的边缘部分, 整体上异形柱承载力弱于矩形柱, 由于多肢的存在, 剪力中心与截面形心不重合, 在受荷时会产生翘曲正应力与剪应力。剪应力的存在使柱肢产生腹剪裂缝, 导致异形柱脆性明显, 变形能力降低。
(2) 异形柱的双向偏压正截面承载力随荷载作用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在L形、T形、十字形三种异形柱中, L形的差异最为显著。当异形柱结构中混合使用等肢异形柱与不等肢异形柱时, 则差异情况更为错综复杂, 成为异形柱结构地震作用计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3) 在截面面积和配筋相同的情况下, 双轴对称“十”形断面承载力大于单轴对称的“T”形断面, “T”形断面承载力大于无对称轴的“L”断面。异形柱的延性弱于矩形柱、轴压比及荷载角对异形柱的延性影响较大、“十”截面延性好于“T”, “T”断面延性好于“L”。
(4)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规定柱肢最小厚度为200, 最大厚度为300, 且一般情况下梁宽与柱肢厚相同, 这就造成节点区钢筋锚固施工难度加大, 施工质量不易保障, 不易满足抗震规范对框架结构“强节点、弱杆件”的基本要求。试验证明截面积相同的“L”形柱, 其梁柱节点承载力比矩形柱节点承载力降低33%。
由以上结论可知, 异形柱因其截面不对称, 导致其承载能力低于矩形柱。为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的需要, 异形柱体系的住宅中, 占比例最大的是“L”柱和“T”柱。在地震作用下, 角柱是受力最复杂的部位, 但这个部位恰恰也只能布置受力性能最差的“L”形柱。作者个人观点认为, 异形柱结构最大的优点是“异形”, 异形柱完全满足了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但最大的缺点也是“异形”, 异形柱的使用降低了结构的整体安全度。所以异形柱结构的产生是结构工程师向建筑师妥协的结果。在我国结构规范体系中, 除《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第1.0.2条中规定“本规程主要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计烈度为6度、7度 (0.10g, 0.15g) 和8度区 (0.20g) 抗震设计的一般居住建筑混凝土异形柱的设计及施工”, 其它规范均没明确规定某种结构体系只适用于某种特定类型建筑的条文。
据资料统计, 对于多层的住宅, 采用纯框架异形柱结构住宅, 其土建成本约是普通砌体的1.3倍。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推出后, 异形柱框架结构处于一种高层不能用、多层成本高的尴尬地位, 现在工程中很少采用。异形柱-剪力墙结构的原理与框架-剪力墙相同, 在楼梯间、电梯间、分户墙、结构角部等位置布置一定数量混凝土剪力墙。剪力墙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 承受大部分地震作用, 框架柱只承担部分水平作用, 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规范对其适用高度较纯框架结构提高约50%。以2.8米层高计算, 在6度区可用于16层以下, 7度区可用于12~14层, 8度区可用于10层以下。
3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指纵横向主要承重构件和抗侧力构件全部为钢筋混凝土墙的结构, 墙体同时又起到空间分割和外维护作用, 墙体高度自基础至屋顶从几十米到一百多米不等, 厚度一般为200~350mm左右, 最小可到160mm, 剪力墙结构的墙间距一般在5~8米, 施工方便, 这些特点很适合在住宅、公寓等类建筑中使用, 我国目前高层住宅建筑中, 剪力墙结构所占的比例最大。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普通现浇剪力墙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 现在广泛应用在小高层住宅, 我国目前规范对此种短肢剪力墙没有相应的系统设计规范, 在实际项目中, 结构工程师对短肢剪力墙的判定存在很多误区。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又称为混凝土空心砌块配筋砌体结构, 简称为RM结构, 在西方属于很成熟的结构体系, 在美国已建成28层的配筋砌体结构。RM结构的本质还是剪力墙结构, 但其用墙体钢量约为现浇剪力墙的1/2, 基本上取消了墙体模板, 但砌筑质量要求较普通砌体更加严格, 构造较复杂
参考文献
[1]汪权.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 2010.
我国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篇2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住宅的高度不断提升,这也是对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是其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在高层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计划和施工现场的复杂性,给施工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文章主要针对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应对策略
高层住宅建筑是指层高超过10层且总高度超过24m的住宅建筑物,由于建筑的层数较高,对设计结构、施工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导致施工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浅析高层住宅防火设计 篇3
【关键词】高层住宅;防火
0.引言
近年來,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住宅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高层住宅火灾频繁发生:首先是消防设施不健全,一些较早的建筑存在功能不全以及违规使用消防设施现象;其次是管理措施不到位,高层住宅的管理部门对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不加以重视;此外由于高层住宅的施工时间较长,导致高层住宅存在一些先天性火灾隐患。因此,为了保证高层住宅住户的安全,高层住宅的防火设计要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1.高层住宅防火设计中存在问题
1.1 住宅设计复杂化
由于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住宅的设计也越来越复杂。首先,室外过多的设置小桥流水以及亭台等,这样势必会影响消防车的通行。加之住宅用户的门大多是封闭的防火防盗门,消防队员很难进入室内灭火,只能靠云梯等装置。如果消防通道的设置不合理,消防车不能顺利通行,为火灾的扑救造成困难。其次,高层住宅在设计时,往往为了满足采光和通风的需要,设置采光通风凹井的内转角外窗,最近的边缘水平距离不能满足防止火灾蔓延的要求,导致火势容易向邻近住户蔓延。
1.2 外墙面的设计影响分隔纵向火。
高层住宅为了使室内更加明亮宽敞,常常设置大面积的落地低窗以及阳光室等。高层建筑的上下层之间保持1.2米以上才能够保证火灾不向纵向蔓延。但是高层住宅上下层之间一般在2.9米左右,落地低窗和阳光室外墙的设计很难保证有效高度。南方地区普遍使用分体式空调,有一种空调可以在上下层外墙的窗槛上安放机组,加之百叶窗的设计,虽然能够满足美观的要求,但是安装洞口没有进行很好的防火处理,对阻止火灾纵向蔓延不利。
1.3 水管道的设置不合理
今年来,为了提高住宅的住房率,高层居民住宅一般不设置给排水管道井,上下水管道常常是在厨房或者卫生间垂直明敷,厨房往往是火灾常发地。加之PVC硬质塑料管道也代替了原来的铸铁管道,一旦发生火灾,破损的管道往往成为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
1.4 燃气管道布置不合理
现阶段,必须通过管道对高层住宅提供燃气,但是远程抄表还没有普及,可能会由于燃气管道设置的不合理,而影响高层居民住宅的消防安全。由于住宅设置的特殊性,燃气管道不允许穿过楼梯等部位。为了实现户外抄表安全,设计人员常常将燃气计量表设置在楼梯间,然后外设安全门,一旦发生燃气泄漏,燃气很容易聚集在楼梯间,对高层住宅居民产生威胁。
2.高层住宅防火设计的几点建议
2.1家庭装修材料的选用
火灾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厨房的灶具使用不当,而住宅内部的木地板、墙纸以及木门、窗帘等均是易燃品,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因此,选择室内装修材料时要充分考虑装饰物以及家具的耐火性等。高层住宅的住户在进行装修时,要选择经防火处理的难燃、难爆的地毯、窗帘等室内装饰品。
2.2 安全疏散楼梯设计
保证同一楼层的住户能够从不同位置到达本层最近的一个出口,疏散通道必须要满足规范的要求。住宅建筑重要的垂直疏散通道包括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等。为了保证良好自然排烟,在楼梯间要有一定的开窗面积,且在墙面上方设置方便开启的排烟窗。同时要在封闭的电梯间、楼梯间等增设机械排烟及通风系统,保证疏散楼梯间没有可燃装修且能够直接通向室外。
2.3建筑外墙保温防火设计
建筑外墙保温设计包括建筑外墙内保温、外墙夹芯保温和外墙外保温,目前高层住宅不仅应该保证墙体的保温性能还要加强对系统和整体防火安全性能的提高。在建筑超过一定的高度时,要有专门的防火构造处理,在一定楼层间隔要设置岩棉板的隔火条带。由于空腔结构存在整体连通空气层结构,火灾发生时很容易导致火势的迅速蔓延,因此墙体设置成无空腔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墙体的保温性能,还大大减少了火灾的危险性。
2.4 防排烟设计
高层住宅一旦发生火灾,防排烟不及时将会造成由于烟气中毒而造成人员死亡,因此防排烟设计在高层住宅防火设计中不可缺少。防排烟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方式,就是将烟气通过外窗、阳台及至天井直接排出,利益重视机械方式,包括减压排烟和加压防烟两种方式。其中自然防烟容易受到当时的风向以及地区的影响,在居住建筑高于100米时不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对于机械排烟而言,减压排烟主要用于地下室、中庭、疏散走道以及一些封闭空间等,加压防烟主要品用于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等地方。
2.5 消防给水设计
火灾发生时,由于消防给水不足造成扑救不及时,导致不必要的人员损失现象严重,消防给水系统由消防水源、水箱(屋顶及分区减压水箱)、水泵、控制室、消防管网和消火栓等几部分组成。高层住宅室外的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消火栓要能够便于消防车取水;室内给水管道应该与生活用水分开,给水管道也应布置成环状。消防水泵是消防给水系统的心脏,为了保证消防泵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可靠的运行,在选用消防泵时注意其使用性能、安装数量、其安装与开启方式均应符合要求。对于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比较明显的部位,如走道、楼梯间等,在确保方便使用的同时还要保证两股有效水柱能够同时到达。
3.结论
由于高层住宅的特殊性,导致在防火设计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在进行高层住宅的防火设计时要严格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防火规范,将每一个住户作为一个完整的防火隔间,避免火灾的迅速蔓延,防止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杨正国.高层居民住宅防火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5):16-17.
[2]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文说明.
[3]包东华,刘建新,刘铁峰.论高层住宅的防火设计.技术交流,2003,(8):32-33.
[4]张晔.浅析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特点.山西建筑,2008,(11):205-206.
[5]张秀娟.高层住宅防火问题探讨.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6):14-16.
总结我国高层住宅的主要施工技术 篇4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高层住宅楼大量兴建, 由于它能节约大量的土地, 在有限的地面上争取到更多的商业和居住面积, 因此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高层住宅大量兴建, 80年代我国高层住宅的发展进入了兴盛时期, 90年代进入了飞跃发展的阶段, 在高层住宅向着更高、更强方向发展的同时, 住宅设计也由单一的用途向综合多用途发展, 特别是高层住宅的平面形状和立面体形更趋多样化。近年来出现的大底盘多塔楼、连体建筑、错层、带特殊转换层等结构形式便是有代表性的几种。但是, 由于高层住宅的投入相对大, 且施工周期长, 混凝土浇筑量大, 工程质量及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 因此, 高层住宅施工技术分析, 亦成为中国建筑业热点问题。
2 高层住宅的强度控制技术
一般而言, 9-16层≤50m属一类高层, 17-25层≤75m属二类高层, 26-40层≤100m属三类高层, >40层为超高层[1]。由于混凝土用量大, 施工周期长, 气候及外在影响因素多, 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 甚至不合格。因此, 如何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强度, 是高层住宅施工的基础性问题之一。高层住宅施工前, 首先, 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 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 合格后方可施工。有资料统计显示[2], 若砂的含水率增多, 砂率下降2%-3%, 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 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 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 强度降低5%-10%。因此, 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原材料把关工作, 砂石级配不良时, 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对实验室配比, 结合原材料的含水量、含泥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 以确保实验室配比的实际通用性。其次, 高层住宅多采用泵送混凝土, 在某些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 仍会出现因抢工期而造成养护时间严重不足的现象, 最终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因此, 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土, 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都应有专人负责, 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覆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并加强养护期的督查。对养护所采取的措施及现场养护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及时发现问题, 确保养护的有效性。
3 高层住宅的“三线”控制技术对高层住
宅来说, 由于涉及面广, 操作难度大, 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 “轴线、标高, 垂直度”三线的控制就成为高层住宅施工的一大难点。
3.1 轴线的控制高程住宅施工过程中,
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 导致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中复核轴线无误后, 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 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 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200*200mm方洞, 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 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 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同时, 在浇筑混凝土时, 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应挂双线, 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从而达到轴线控制的目的。
3.2 标高的控制标高的准确性是高层住
宅质量检测的基础之一。因此,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 (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 向上引测, 定位标高, 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 然后以水准仪抄平, 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确保标高的准确性。同时, 在高层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 累计层高复核点, 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 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 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 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3.3 垂直度的控制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
层住宅的质量基础, 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施工过程中, 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校验, 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住宅的竖向投测误差减小到最低限度, 便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
4 高层住宅的沉降观测技术现行规范规
定, 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是高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 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 预防出现不均匀沉降, 及时反馈信息, 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 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 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生命财产损失。在高层住宅的施工中, 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 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其一般观测步骤是:建立水准控制网→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沉降观测→进行平差计算, 确定出沉降量→绘制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
5 高层住宅的防裂缝技术许多高层住宅
工程在顶层 (或上层) 混凝上梁、板的底部与填充墙顶部的结合部位常出现水平裂缝或斜向裂缝。这主要是由于温度应力作用, 使得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间产生不均匀胀缩, 或由于在砌筑填充墙时没有等下部墙体的水泥凝固、收缩, 就开始砌梁板下的斜砖, 或者没按规定砌斜砖, 都会造成墙体干缩下沉, 导致产生裂缝。预防措施是:在墙体砌完后不少1d才能镶嵌顶砖, 要力求灰浆饱满, 在抹灰前在两种材料接缝处, 不管是与梁、板底的水平接缝, 还是与墙、柱间的垂直接缝, 均需加钉一条宽300 mm钢丝网带, 然后再抹灰, 这样可保证装修完成后不发生裂缝。斜向裂缝的起点多在两个方向板面相交处, 因此, 楼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过高, 水泥用量不宜过多, 同时还要注意控制板的浇筑质量, 加强养护, 设计上板的配筋率也要合适。
总之, 由于城市土地地价的决速增涨, 开发商只能通过建高层, 使土地成本尽量分摊, 资金才能实现平衡;从居住的层次上讲, 中高层住宅可以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 提高城市利用率。因此, 发展中高层住宅是大中城市在保证住宅日照间距前提下节地的重要措施, 也是我国建筑业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的高层住宅施工技术的道路, 应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做法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 建立与高层住宅相关的重点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 加快推广和普及国外先进适用的施工技术, 以促进高层住宅施工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 在改进我国高层住宅施工技术问题的同时, 积极运用新型节能技术和结构体系, 我国的高层住宅在世界住宅建筑之林的地位必能获得更大的提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城市化进程加快, 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显著, 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地迅速崛起, 近年来, 高层建筑的发展已进入到住宅领域。但是, 高层住宅的遮光、影响通风及热岛效应等问题, 仍然只待解决。因此, 对于高层住宅施工技术的分析, 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总结了我国高层住宅的主要施工技术, 希望可以为我国高层住宅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层住宅,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小议高层住宅外部空间设计论文 篇5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安全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需求,如果在居住小区的住宅中很多公共设施,比如门厅和电梯以及走廊,总是出现陌生人的身影,就会增加人们居住的不安全感,而且对于小区的治安也增加了难度。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发现,新建小区尤其是新建高层小区要比底层住宅更容易发生盗抢事件。从塔式高层住宅的平面特征可以看出,塔式高层住宅的性格是内敛的,是自成一体的,塔楼和塔楼之间的联系感不强。而板式高层住宅则正好相反,由于其形体是“线”性的(塔式高层住宅可以认为是“点”的)、可伸展的、就为各种形式的组合创造了可能。现在还有很多小区既有板式又有塔式高层,这样线与线、点与点、线与点的组合就更加灵活,板式高层住宅所形成的领域性空间使居民对其空间有心理上的控制和心理上的占有。
容积率与宜人环境
容积率这个指标是人们相对关注比较多的,容积率不仅关系着人们的居住舒适性,也关系这开发商的土地开发收益,因为板式高层在容积率方面要比塔式高层的容易率要低很多,所以板式高层住宅因为容积率的特点,也是目前成为流行高层形式的主要原因。但是板式高层不仅是因为容积率较低而成为主流形式,更重要的是板式高层表现出来的居住环境的均好性方面,以及住宅生活品质方面都可以较塔式高层有很大提升。容积率是与建筑密度和建筑的层数有很大关系的,如今为了能够调整容积率有很多建筑采取了板式与塔式高层相结合的形式,这不就让小区空间更多样化,也让人与自然更好的贴近。
城市化社区的设计原则
城市中原有的区域一般都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积淀的产物,而很多新区不是处在城市的边缘地段就是在旧城里完全推掉重建的地段。如何在规划设计上杜绝新旧割裂问题的出现,而让新住宅区的建设能使原有的城市地段焕发新的活力,并呈现出新的面貌呢?首先板式高层住宅小区对相邻的城市区域而言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社区,而不能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包括本身的配套设施应该面向城市开放。其次城市社区对外的临界面要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单调乏味的街景立面与空间是很难融合到周围密集的都市肌理中去。另外新的住区不应该隔裂了原来都市的“文脉”,及大环境空间的联系,应具有连续性,特别是在人流交通方面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步行空问与内部流线的合理连接与过渡。
日照要求对住宅间距与庭院空间的影响
众所周知,对于住宅而已,其住宅的间距大小与日照的时常有直接关系,很多建筑小区为了能够节约用地,为了追求更多经济效益,在楼间距的控制上很多建筑企业总数费劲脑汁,大做文章,比如很多高层都采用北向放坡或者做退台,以便于能够减少前面楼层对后面楼层的遮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本人却希望能够让建筑开发商能够将更多的楼间距还给住户,让居民享受更多的阳光,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区更具人性化,让人们与自然更亲近。对于北方的住区来说,由于冬季的时间较长,设计上无法彻底解决,但建筑师应积通过其他途径来减轻,如减少围合、东西向尽可能通透、做架空层、把握好宅前庭院空间与周围建筑高度的尺度关系、合理布置塔式住宅等。
板式高层住宅小区通风
居住建筑的自然通风不仅受到大气环流所引起的风向变化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局部地面特点所引起的空气湍流变化的影响。高层住宅组群的自然通风与间距大小、排列方式以及迎风的方向等有关。当建筑间距较大时,后排房屋受到的风压也较强,此时风的入射角对通风的效果至关重要,当风的入射角为60度建筑间距为1:1.3h时的通风效果比入射角为30度建筑间距为l:2h时更佳。当建筑间距较小时,风的入射角对通风的影响就不明显。可见建筑间距越大,自然通风效果越好。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效果,主要选择合适的朝向使建筑物迎向夏季主导风向,保持有利的风向入射角。
板式高层住宅户外空间景观规划
我国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篇6
【关键词】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方法
目前,我国人们数量不断增长,为使人们居有定所,我国建筑行业大力发展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住宅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同时还要给人们的出行活动与交际带来便利,在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中合理进行无障碍设计,能够为老弱病残者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一、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原则概述
1.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无障碍是指没有阻挡的障碍物及危险物。在住宅建筑中进行无障碍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老年人、残疾人等一些弱势群体在日产生活中的自理能力,拓宽其生活与交际范围。在现今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各类公共空间环境、建筑设备、设施的设计与规划都要全面考虑人的问题,旨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满足不同程度残疾者对住宅建筑等多种因素的使用需求,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现代化生活住宅环境。
2.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 适用性。在住宅建筑中进行无障碍设计要遵循适用性原则,即在建筑物中所设计的相关设备及设施等应为老弱病残者的使用提供便利,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障碍。由于老弱病残者与普通健康人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可能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满足自身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所以在无障碍设计时要全面考虑老弱病残者的听觉、视觉、触觉以及心理等多种因素,确保无障碍设计的适用性与合理性。
② 安全性。安全性也是无障碍设计的原则之一,所谓的安全性是指在无障碍设计中不应存在危险物或者潜在的危险状况。就残疾者群体而言,残疾者本身的身心机能不够健全,对危险因素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差,遇到危险很难感知到,也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在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
二、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中无障碍设计的现存问题
1.电梯设置问题
电梯设置问题是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很多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在无障碍设计中对电梯轿厢的尺寸设置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并且按钮的高度、门洞宽度以及内部设施未设置提示盲道,与无障碍设计的目的背道而驰。此外,对于卫生间的洗手盆与小便器处之间的空间距离没有进行合理规划,没有预留足够的回转空间。
2.无障碍设施有待规范
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中对盲道设置的数量较少,虽然部分住宅建筑设置了盲道,却也缺乏规范性。就目前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的无障碍设计程度来看,建筑物中的触摸牌设置较少,并不能确保盲人的安全。另外在无障碍设计中对无障碍坡度扶手的高度及尺寸都有其相關规范,但是诸多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在无障碍设计中都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
3.住宅建筑尚未设置相关标识
目前,部分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中尚未设置与无障碍设计相关的标识,这样对老弱病残群体的行动与辨认十分不利,不利于老弱病残者的安全活动与交际,在住宅建筑中应设置一些低位窗口,并在住宅区内设置一些无障碍座椅,以便他们休息。
三、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中无障碍设计方法研究
1.住宅建筑出入口无障碍设计
住宅建筑出入口位置应设置方便轮椅通行的台阶或者平台,坡度设置要合理且要具备一定的防滑性,在平台上应设置雨棚,这样遇到阴雨天气轮椅使用者可以在此稍作停留。一般情况下供轮椅使用的坡道设置应为直角型、直线形或者折返型,不应该设计成弧形,因为弧形反而不利于轮椅使用者行走。坡道两侧扶手应与设置的休息平台扶手保持相连,其坡度比例应控制在1:20,扶手的表面既要保持平整,同时还要方便抓握。
2.住宅建筑楼梯与电梯无障碍设计
楼梯与电梯是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的重要垂直交通方式,应设置在光线相对较好的位置,并在该处设置无障碍标识,以免老弱病残者及时发现,为其提供安全保障。楼梯形式应设置成每层两跑或者三跑的直线形梯段,严禁设置成了螺旋式楼梯或者弧形楼梯,给老弱病残者带来安全感,避免其在行走中不小心摔倒。扶手一般在台阶、坡道、楼梯及走道等位置两侧设置,高度应控制在0.85m左右,为了保证通行者的安全性,在无障碍设计中应在扶手起点与重点位置延伸0.3m,并设置盲文标识,给予残疾者温馨提示。
3.住宅建筑公共走道无障碍设计
住宅建筑中公共走道设置具有严格要求,一般公共走道的最小宽度应控制在1.2m,如果其表面应用了不同铺装,那么不同铺装之间应相互取平,其之间的高度差应控制在15mm以内,并在斜面过渡。在无障碍设计中,要尽可能地避免设置向公共走道突出的物体,走道的拐弯处阳角应设置成圆弧型或者做成切角墙面,以免轮椅上的脚踏板在行驶过程中刮伤墙面,从而影响墙面整体美观度。同时在公共走道两侧墙面下方还应该设置护墙挡板,高度应控制在0.35m,在设置中可利用水泥、木材及塑料等多种材料。
4.住宅建筑消防疏散无障碍设计
消防疏散无障碍设计主要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设置的,就一般情况而言,残疾者与正常人相比疏散的速度相对较慢,因此为了保障残疾者的安全,在无障碍设计过程中应以消防相关规范为依据,对各项疏散距离进行严格控制。对于轮椅使用者而言,楼梯是其在疏散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鸿沟,针对这类人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避难间,避难间所处的位置应方便消防云梯架设,对残疾者做搭救活动。
5.住宅建筑卫生间无障碍设计
一般的残疾者对卫生间没有特殊的要求,而轮椅使用者对卫生间的要求则有所不同,在无障碍设计中要为轮椅使用者提供方便,需要在设备选择与布局上留出一定空间,保证轮椅使用者能够在卫生间内自由活动。对于坐便器设置应便于轮椅使用者不需要从坐便器上起来就能够洗手。另外,为了提高轮椅使用者的稳定性,还可以在墙面位置加装扶手,扶手高度要适中。洗脸台应设置在距离坐便器比较近的位置,合理把控其高度。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中进行无障碍设计尤为必要,符合我国以人为本的宗旨与理念,为生活中的老弱病残群体提供了出行方便。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来的无障碍设计也定会朝着多元化、多样性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浅析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J].山西建筑,2010,36(15):2311-2312.
[2]高艳苹,姜春燕,时铭.对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方法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36):69-71.
[3]黄振华.对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方法的分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4(05):288-289.
我国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篇7
1 塔式高层住宅与单元式高层住宅设计比较
现有规范中高层住宅19层是一类和二类建筑的分界线, 一类建筑比二类建筑耐火等级、消防设施、安全疏散等要求都高得多, 无论是塔式住宅还是单元式住宅, 只要高于19层均属一类高层建筑, 消防要求有很大区别, 在这里主要讨论应用较多的18层及18层以下高层住宅的设计要求。
先从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的规定看18层及18层以下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的要求。《高规》6.1.1指出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18层及18层以下, 每层不超过8户, 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 且设有一座防烟楼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疏散楼梯, 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塔式住宅的要求高于单元式住宅, 因为塔式住宅要求的是防烟楼梯间而单元住宅不要求防烟楼梯间, 只不过在单元式住宅中增加连通阳台或凹廊。
从防烟楼梯间和封闭楼梯间的设置看18层及18层以下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的要求, 《高规》6.2.1条规定:“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 均应设防烟楼梯间”。在条文解释中进一步说明18层及18层以下的塔式住宅仅有一座疏散楼梯的要求。
为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应该防止烟气进入楼梯间。6.2.2规定群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对于单元式住宅在6.2.3中规定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 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 条件是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12层及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从上述要求来看, 对于18层及18层以下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 如果发生火灾塔式住宅要比单元式住宅危险性大, 这也合乎情理。
2 塔式高层住宅与单元式高层住宅消防水量要求比较
当建筑物内设有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幕系统等数种消防设备时, 应根据内部某个部位或区域着火后同时开启灭火设备的用水量之和计算。例如, 百货楼内的营业厅设有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幕系统, 而百货楼地下室的库房内设有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则应选用营业厅或地下室两者之中的用水总量较大者, 作为设计用水量。总之, 凡着火后需要同时开启的消防设施的用水量, 应叠加起来作为消防设计流量。
设计时应使进水管具有充分的供水能力, 即任一进水管损坏时, 其余进水管仍应能供应全部消防用水量。生产、生活和消防合并的给水管道的进水管, 应保证在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小时流量时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若为消防专用的进水管, 应仍能保证100%的消防用水量。
另外, 在实际中还存在进水管考虑了消防用水, 但水表仅考虑了生产、生活用水, 当设计对象的消防用水较大时, 难以保证火灾时的消防流量和消防水压的现象。因此, 进水管上的计量设备 (即水表结点) 不应降低进水管的进水能力。
《高规》7.2.2给出了高层建筑室内高度、外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用水量。从用水量看, 对于≤50m的普通住宅,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 每根竖管最小流量为10L/s, 每只水枪最小流量为5L/s。在条文解释中对单元住宅和塔式住宅分别作了解释, 笔者认为其解释和建筑部分的规定是一致的。《高规》条文解释为单元住宅的每个单元之间有耐火性能较好的分隔墙体进行分割, 火灾在单元之间不易蔓延。每个单元的每层面积较小, 一般为200~300m2, 可燃物较少。住户对建筑物内情况比较熟悉, 且火源容易控制。塔式住宅的解释为, 每层住户不超过8户, 每层面积不超过650m2, 燃烧面积虽比单元住宅大, 但总的每层面积还是较小的。因此可以看到, 塔式与单元式的住宅相比较, 相同的面积设置的防水量较多。
3 塔式高层住宅与单元式高层住宅消防栓配置要求比较
在塔式住宅狭小局促的公共空间里, 既要将各种管道井、消防设备设置完全, 又要保证平时的正常使用和美观, 的确不容易,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消防设备的布置和日常的正常使用功能往往会成为一对矛盾, 让设计人员难以两全。因此, 设计人员都迫切希望能从规范里找到明确的依据, 让自己的设计既安全又合理并能说服甲方和业主。
按说规范对第一个问题是有着比较明确的规定。《高规》7.4.6.8条规定:“消防电梯间前室应设消火栓”, 其条文说明中写道:“消防电梯是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物内进行扑救的重要设施, 为便于消防人员尽快使用消火栓扑救火灾并开辟通路, 故规定在消防电梯间前室设有消火栓。”《建规》8.4.3条也规定:“消防电梯间前室应设置消火栓”, 其条文说明也明确规定:“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消火栓与室内其他的消火栓一样, 无特殊要求, 但不计入消火栓总数内。”许多设计及审批人员据此认为,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消火栓是专为消防人员预备的, 住户不得自行使用, 火灾时如果自行使用, 不仅影响了消防队员的扑救工作, 而且水龙带还会卡住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防火门, 使其无法关闭, 势必导致烟气、火焰窜入消防电梯间前室, 影响人员疏散及消防扑救, 因此, 主张不应将该消火栓计入布置数量之内。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和室内消火栓的设置要求在《高规》7.4.2中给出规定, 消防竖管的布置应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每根消防竖管的直径应按通过的流量经计算确定, 但不应小于100mm。同时规定, 18层及18层以下, 每层不超过8户, 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的塔式住宅, 当设两根消防竖管有困难时, 可设一根竖管, 但必须采用双阀双栓出口型消火栓。在条文解释中说明该条款的原因是消防竖管往往布置在唯一的公用面积———电梯和楼梯间的小厅处, 此时设置两条消防竖管研究有困难, 容许只设置一条竖管。
对于单元式住宅, 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 现在的作法是在电梯间和楼梯间各设一根消防竖管, 普遍的解释是电梯间的消火栓是消防人员扑火并开辟通道的, 楼梯间的消火栓是用来救火的。事实上, 在不足10m2的电梯间内, 一是, 可燃物很少, 火灾应是发生在住户的房间内, 采用双阀双栓出口型消火栓完全可以满足要求;二是, 12层以上的单元住宅楼梯是封闭楼梯, 电梯间是防烟设计, 如果使用楼梯间的消火栓进行灭火, 楼梯间和电梯间的门势必要完全敞开, 电梯间的防烟措施正压, 对正压的维持将带来影响, 其效果还不如采用双阀双栓出口型消火栓的效果好。另外, 在单元式住宅楼的电梯间同样存在塔式住宅存在的问题即公用面积很小, 因为电梯间内塔式住宅要求的内容在单元式住宅中均要求, 即按防烟设计要有正压送风, 要有供热和给水的管道井和计量仪表, 现在单元式住宅每单元每层的住户数量少, 一般为2户, 当达到3户时, 以单元组合成单元式住宅, 消火栓布置也存在很大的困难, 而在楼梯间布置消火栓。一是, 存在前面提到的问题;二是, 单元式住宅楼梯间大于等于十二层时由于要采用封闭楼梯, 应设置前室, 消火栓一般布置在前室, 对前室的空间使用影响也较大。
4 结束语
在《高规》中如果从安全疏散看, 单元式住宅要比塔式住宅的要求低, 从消火栓的设置要求看, 塔式住宅给出了明确的设置方法, 而由于单元式没有给出, 在设计中, 单元式的疏散口均应出屋面, 屋面与单元之间连通设置要求比塔式的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难题, 究竟基于什么考虑, 我们将可以在工作中不断探索, 并希望能在将来的规范中找到答案, 让规范更明确地指导我们的设计, 让建筑消防能越来越安全、经济、合理, 越来越完善。●
摘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文中简称《高规》) 对高层建筑消防规定是面面俱到。文章为了简单明了的阐述, 选取目前常用的塔式与单元式类型为角度对《高规》关于防火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单元式高层住宅,塔式高层住宅,防火设计
参考文献
[1]陈芬.建筑室内消火栓设计探讨[J].给水排水, 2000, (05)
[2]王参德.谈商业建筑的消防给水设计[J].山西建筑, 2006, (02) .
[3]张靖岩, 霍然, 王浩波, 冯瑞.高层建筑安全核区域防排烟技术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6, (01)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篇8
1 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设计原则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 由于高层住宅建筑具有施工周期长、建筑复杂、人力物力耗费大的特点, 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 很容易忽视建筑防火设计,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层住宅小区的防火水平较低, 有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 在进行高层住宅建筑施工时, 一定要树立安全防火意识, 充分认识到防火设计的重要性, 只有这样, 才能保障高层住宅小区的安全。一般来说, 在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防火设计时, 主要从主动防火和被动防火两大系统入手。所谓主动防火系统, 主要指的是由自动控制的消防给水、灭火、消防用电以及报警等各种消防设施组成的, 具有早期发现和扑灭火灾作用的一套防火系统。而被动防火系统, 主要指的是由各种不容易发生燃烧的装修材料, 比如挡烟垂壁、防火门、各种管道以及防火吊顶等组成的, 通常在发生火灾时, 可以利用这些材料来划分空间, 尽量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控制火势, 并且在火势相对严重的情况下, 可以确保在一定时间内建筑不会发生倒塌。从当前我国建筑的防火系统设计现状来看, 被动防火系统因为具有长久性、普通性、经济性以及适用性的特点, 被得到广泛地推广和使用。
2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2.1 消防给水设计方面。
通常在对高层住宅小区的消防给水进行设计时, 应该要在充分了解建筑特点的前提下, 从建筑的实际情况出发, 将消防室内给水自救系统作为灭火的主要方式, 所以在对高层住宅小区进行整体消防设计时, 应该运用相对集中的区域消防给水系统。一般来说, 在设计高层住宅小区的消防给水系统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1.1消防水箱的设置。通常在确定水箱容量时, 一定要将建筑面积和平面类型作为主要依据, 并且应该充分考虑到灭火时水量和水压的实际需要, 只有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 才能实现消防水箱设置的合理性和适用性;2.1.2对于高层住宅小区而言, 由于建筑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所以在布置消防给水室外管网时, 应该选择环状的方式, 在设置消火栓位置时, 一定要比较明显, 有利于消防车取水, 消火栓数量的设置, 也应该严格遵守相应的防火设计标准, 并且消防设施给水的压力, 应该要高于0.1MPa;2.1.3在设置消防室内给水系统时, 一定要注意与生活给水系统区分开来, 并且采用环状的方式, 来设置消防室内给水管道, 管道的数量应该确定在2根或者2根以上;2.1.4在消防给水系统中, 消防水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 在安装的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确保消防给水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同时, 还应该将水泵接合器设置在高层住宅建筑的自动喷水灭火和消火栓室内给水系统中, 并且严格按照规定设置水流量和数量, 与室外消防水池之间的距离也应该保持在15~40米之间, 从而实现高层住宅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2.2 防排烟设计方面。
由于高层住宅建筑具有整体高度高以及层数较多的特点, 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 很难将烟气及时排出,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 所以,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 在进行防火设计时, 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排烟设计的重要性。通常在进行排烟设计时,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2.2.1自然方式。所谓自然方式, 主要指的是利用竖井、阳台以及外窗来排出烟气。但是由于自然方式比较容易受到地形、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发生火宅时, 往往无法保障排烟效果;2.2.2机械方式。所谓机械方式, 主要指的是利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 以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和时间的一种排烟方式。虽然排烟效果较好, 但是运用在高层建筑中, 也存在较多的缺陷。所以,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而言, 在对排烟方式进行设计时, 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可以采用设置天井的方式, 让位于高层住宅建筑内部的消防电梯室以及防烟楼梯间等设置开窗, 进行自然排烟, 可以收获较好的排烟效果。
2.3 电气防火设计方面。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而言, 在进行电气防火设计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3.1一般来说, 住宅小区在超过十二层之后, 为了确保高层住宅小区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安装电梯和消防水泵时, 不仅需要采用双回路供电的方式, 还应该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备用电源;2.3.2通常在高层住宅小区中, 在各种消防设施的供电方面, 往往需要确保供电回路的独立性, 并且在设置电源的启动和切换点时间时, 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标准, 采用这种设置方式, 在发生火灾时, 就可以为事故照明、消防电梯、防排烟系统以及消防水泵等各种消防系统的正常有序运行提供有效地保障;2.3.3从我国已经发生的各种火灾事例中, 我们不难发现, 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照明灯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与火灾中人员的伤亡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 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而言, 在进行高层住宅小区的防火设计时, 除了要做好消防给水系统、防排烟等各方面消防设施的设计工作, 还应该充分认识到设置消防指示灯的重要性, 并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 有针对性的设置高层住宅小区的疏散指示灯和事故照明灯标志。在高层住宅小区中加强电气防火设计, 一方面可以立足于被动防火系统, 增强高层住宅小区的电气安全, 避免各种线路在长期的使用中, 因为出现老化、超负荷等现象而导致火灾发生, 从根本上保障了高层住宅建筑电气使用的安全, 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主动防火系统出发, 进一步规范高层住宅小区的各种电气设置, 从而为小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提供有效地保障。
2.4 灭火器材方面。
从当前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器材配置现状来看, 还存在着设施不齐全、缺乏使用功能等诸多问题。所以, 在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设计中, 一定要重视各种防火器材的设置, 不仅要配置破拆工具、消火栓等, 还需要配置一定量的灭火器, 由于灭火器具有便于移动、使用方便的特点, 在出现火灾情况时,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一定不能忽视。对于物业工作人员来说, 在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日常管理时, 一定要定期对各种防火器材进行全面的检查, 如果发现破损的, 要及时上报, 并且更换, 只有确保各类防火器材的使用性能, 才能有效提高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高层住宅建筑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生活空间的同时, 也承担着保障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责任。因此,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 在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防火设计的重要性,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 做好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设计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的规范化、合理化以及科学化, 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 在分析了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原则之后, 提出具体的防火设计要点, 以期为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层住宅,防火设计,消防
参考文献
[1]张文波.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要点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 :239.
高层住宅景观健康设计 篇9
国内高层住宅景观健康设计理论关系最为密切的有2005年清华大学罗锦维的《高层住宅健康外环境规划设计研究》。该论文以营造健康环境为目的, 从设计要素、设计策略和性能评定等方面探讨, 试图形成一个好的设计指导方法, 从而实现健康居住的目的。高层住宅方面有:张春利的《浅谈现代高层住宅的健康设计》和邓可祥、邓辉、王雪红等著的《健康住宅理念下的高层住宅设计》等一系列硕士论文文献。
2 我国高层住宅景观健康存在的问题
2.1 健康设计理念缺乏
目前, 绝大多数高层住宅设计健康理念缺乏, 国内健康住宅样本只有13个。仅有的一些健康设计也仅仅是浮于表面, 用来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商业手段。
2.2 绿地质量差
现实生活中高层住宅过于密集, 导致人均绿地不足。小区内不注意绿化功能, 甚至一些小区内种草不种树或种树过少, 致使小气候得不到改善。
2.3 景观空间尚未形成系统
为最大限度利用景观, 近年来小区大多采用围合式设计, 中间用于小区绿化或景观。由于楼宇之间没有通风口, 影响小区的自然通风, 有的地方风疾吹而过, 有的地方则终年成为空气流通的死角, 不能形成有效对流。
2.4 植物选择与配置随意
现有居住区中的植物配置成了开发商吸引眼球的卖点, 没有真正从居住健康方面着想, 对健康树种的选种不甚明了, 更有甚者一些蒿属植物的配置成了居住区主要的花粉污染源, 直接危害了居民身体健康。
3 城市高层住宅景观健康设计
3.1 设计原则
3.1.1健康性。居住环境要适宜居住健康, 首先考虑防灾抗灾的能力, 并配置其必要设施。其次, 组织好住区内的交通, 以减少机动车造成的环境污染 (包括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此外, 还要考虑居民交往和室外活动的需要, 要有足够的交往空间以满足居民室外活动的需要。
3.1.2人本性。高层住宅景观健康设计的首先要合理配置各种景观环境功能, 以满足居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其次, 还要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 将空间景观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氛围的家园, 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和舒适, 获得居民认同。
3.1.3可支持性。景观健康设计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指导性和切实的可操作性, 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无异于镜花水月。
3.2 设计方法和策略
3.2.1引入新的指标保证绿地量。健康住宅的绿化系统应符合下列指标:1绿地率≧35%, 建筑密度≦25%, 绿化覆盖率≧6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m2/ 人。2硬质景观用地占集中绿地面积≦30%, 并应使用绿色环保材料。3植物丰度指标:乔木量≧30株 /hm2绿地;立体及复式种植组群占绿地面积≧20%。4植物种类:三北地区木本植物≧40种;长江流域地区木本植物≧50种;岭南珠江流域木本植物≧60种。
3.2.2形成立体化的园林体系。需要加强高层住宅建筑与园林的结合, 加强立体绿化体系的建设, 实现对整个高层住宅的绿色包围和贯穿, 使居民尽可能多地接触绿色。在水平方向园林环境贯穿高层住宅和垂直方向, 园林环境形成垂直镶嵌体块, 充分利用绿色景观净化空气、调节温度及湿度、改善小气候和降低噪音等诸多功能, 形成全方位绿色生态网络, 发挥绿色生态效应。这样既能使住户与园林环境全方位接触, 促进可亲近性, 满足居民亲近自然的需求。
3.2.3创造健康植物体系。 (1) 植物配置形式多样化。墙面绿化的具体形状很难控制, 但大体轮廓还是可以通过栽植数目、种类和方式来控制。 (2) 点缀式。以观叶植物为主, 点缀观花植物, 实现色彩丰富, 如地锦中点缀凌霄、紫藤中点缀牵牛等。 (3) 花境式。几种植物错落配置, 观花植物中穿插观叶植物, 呈现植物株形、姿态、叶色、花期各异的观赏景致, 如大片地锦中有几块爬蔓月季、杠柳中有蔫萝、牵牛等。 (4) 垂吊式。放置种植槽 (盆) , 种植花色艳丽或叶色多彩、飘逸的下垂植物, 让枝蔓垂吊于外, 既充分利用了空间, 又美化了环境。材料可用单一品种, 也可用季相不同的多种植物混栽, 如凌霄、木香、蔷薇、紫藤、地锦、菜豆、牵牛等。
3.2.4景观安全设计。通过不同级别交往空间的设计, 创造机会使邻里可以到达和可以在半公共空间停留, 起到群众自然监视的作用。合理安排住区夜间照明, 营造预防犯罪的心理安全环境。
4 结论
重视并改善高层居住环境质量, 应当是建设我国人居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应互相协作, 实现景观与规划和建筑的互动。
摘要:针对我国高层住宅景观健康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如健康设计理念缺乏、绿地景观量少质差、景观空间尚未形成系统、植物选择与配置随意等。在此基础上尝试总结城市高层住宅景观健康设计可采取的具体方法, 即引入新的指标保证绿地量, 形成立体化的园林体系, 倡导“运动中享受健康生活”, 景观安全设计等。
关键词:高层住宅,健康,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开彦.健康住宅——人类居住健康与健康的人居环境[J].城市住宅, 2002 (4)
高层住宅建筑技术分析 篇10
1 桩基础工程的分析
由于高层建筑动辄几十米, 因此其基础工程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使基础工程达到要求的标准, 在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更加的注意。现阶段的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建筑基础一般是箱型基础、筏型基础和桩基, 而应用最多的就是桩基。我们也主要对桩基础工程进行分析。现阶段桩基础工程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如:预制桩接桩部位选择不当、时常忽视打桩顺序、不能保证接桩部位的焊接质量和土方开挖不合理等。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1 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 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 必须做好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全面勘察。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勘察主要是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的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 将收集到的资料制定成册, 然后结合以往的勘察报告对土层的形成年代、分布情况以及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其次, 还应该对施工范围内的暗滨、矿洞与地下建筑物进行了解, 也要了解沉桩区域的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避免造成损失。
1.2 合理的选择沉桩、成孔的方式
为了保证桩基工程的质量, 合理的选择沉桩、成孔的方式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对于钢桩和预制混凝土桩沉桩的方式主要由水冲沉桩法、振动沉桩法、静力压沉桩法和锤击打入法等。而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利弊, 我们只能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进行合理的选择。而对于灌注桩的成桩而言, 最主要的就是其桩的成孔。灌注桩的成孔方式主要有干作业成孔、沉管成孔和泥浆护壁成孔。而对于成孔方法主要是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进行选择。
2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分析
深基坑支护的技术有很多种, 比如钢板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土钉支护、拱圈支护、深层搅拌支护、排桩支护和锚杆或喷锚支护等。而不同的地质及环境所能适应的支护技术也不相同, 因此, 在选择支护技术时应该根据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等不同的工程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支护技术。
2.1 钢板桩支护
钢板桩支护主要由钢板桩和锚拉杆组成, 钢板桩本身的柔韧性较大, 因此基坑深度达到7m以上的软土地层不宜采用钢板桩支护除非设置多层支撑或锚拉杆。
2.2 地下连接墙支护
地下墙连接支护是利用特制的挖槽机械, 在泥浆护壁的情况下开挖出一定深度的沟槽, 然后将钢筋笼放到沟槽内, 浇筑混凝土。
2.3 土钉支护
土钉支护是使用于土体开挖和边坡稳定的一种新挡土技术。土钉是依靠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或粘结力, 在土体发生变形时被动承受拉力作用。而土钉支护系统由密集的土钉群、被加固的土体和喷射混凝土面层形成。这种支护方式不适合土体为含水丰富的粉细砂层、饱和软弱土层和沙砾卵石层, 也不适用于有严格要求变形的基坑支护。
2.4 拱圈支护
拱圈分为闭合拱和非闭合拱, 其形式包括圆拱、椭拱和二次曲线拱。拱圈支护能充分的发挥混凝土抗压强度高的特性, 具有施工方便、节省工期的特点。若是要采用这种支护, 必须在施工现场构造符合圆环受力特点的拱圈布置场地, 还应确保拱脚的稳定性。
2.5 深层搅拌支护
深层搅拌支护是将水泥作为固化剂用机械搅拌好后和软土剂强制拌合, 使二者产生物理化学反应而逐渐硬化, 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水泥土挡墙。
排桩支护。排桩支护的结构可分为悬臂式支护和单锚杆、多锚杆结构, 布桩的形式可以分为单排和双排。悬臂式支护适用于开挖深度不超过5m的淤泥质土层以及不超过10m的粘土层和不超过8m的砂土层。
2.6 锚杆或喷锚支护
锚杆与土钉支护的原理相似, 可以与排桩、土钉、地下连接墙或是其他支护结合使用, 但是不适用于有机土质以及液限大于50%的粘土层和相对密度小于0.3的砂土。而喷锚支护是支护体喷射混凝提的一种支护方式。
3 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分析
转换层是高层建筑物中, 为了适应建筑物内上部小空间与下部大空间的功能需要, 在楼层之间的交接部位设置的过渡结构。对于高层建筑普遍采用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形式的转换层的形式主要有箱式转换层、板式转换层、梁式转换层和空腹桁架转换层等。而转换层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转换结构支撑系统、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
3.1 转换结构支撑系统
因为转换层具有较大的自重和施工负荷, 因此, 在施工前应该进行计算, 确保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的支撑方式有满堂红钢管支撑架、沿转换大梁方向设置钢管支撑架、型钢构架支撑。其中满堂红钢管支撑架适用于转换梁布置较密, 且结构自重和负荷不太大的情况, 或板式转换层的施工;沿转换大梁方向钢管支撑架适用于结构自重及负荷较大, 而且转换梁的位置不太高的情况;型钢构架支撑适用于结构自重及负荷较大, 且转换层位置较高的情况。
3.2 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的主筋很长, 布置也非常的密集。因此在钢筋工程中进行钢筋的绑扎异常艰难。在实际的操作中, 为了施工的方便以及确保其稳定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在转换梁两侧搭设临时支撑架, 待钢筋位置固定并焊接后撤去; (2) 主筋接头全部采用闪光对接或锥螺纹接头连接, 焊接和机械连接均按照规范要求做力学实验; (3) 在征得同意后, 可以将箍筋做成开口状, 等梁的纵向钢筋绑扎完毕后再做成封闭箍; (4) 各个部位的固定长度以及伸入柱、墙内锚的长度都应该按照设计的要求预留。
3.3 混凝土工程
转换层大梁是其结构的关键部位, 而转换层大梁的施工主要是大量的混凝土施工。在混凝土工程中, 混凝土温度应力是由水化热、浇筑温度和外界温度等产生的。为了预防混凝土出现裂缝, 主要就是从减小温度应力方面采取措施, 具体的方法有: (1) 降低水化热, 可以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加入适量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或是加入缓凝剂使升温过程延长; (2) 设置合理的施工缝及浇灌顺序, 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冷缝; (3) 选用粒径较小的骨料, 振捣时做到快插、慢拔; (4) 混凝土氧化过程中必须掌握好其温度的变化规律。
4 结语
我国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层住宅;给水;排水;消防
中图分类号:TU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130-02
在当今人们对高层建筑各方面设计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更应注重给排水系统的科学、合理设计,文章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来探讨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
1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
1.1 给水设计
从目前高层建筑给水方式来看,主要有如下三种:第一,市政管网供给;第二,水池→水泵房→屋面水箱→用水点供给;第三,水池→变频供水设备→用水点供给。
第一种市政管网供给方式,在投资、安装、维护、节能方面具有很大的优点,但其可靠性、持续性比较差,由于在建筑内部供水贮备设施,一旦市政管网出现停水现象,则建筑内部也会随之出现断水,但由于内部无贮备水量,当外网停水时,将使内部断水。第二种供水方式具有水量贮备环节,因此弥补了第一种供水方式供水可靠性缺点,保证供水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但在其它方面与第一种方式相比,明显处于劣势状态,如安装麻烦、维护不便、投资较大、节能不足等,而且该方式中的水泵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和噪音,对居住者的生活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有可能带来给水的二次污染,相关设施的增加,造成了整个建筑物荷载的增加,对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或多或少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第三种给水方式虽说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存在着的明显不足,如供水可靠、维护方便、消耗较少,但由于该方式的应用所需要水泵型号较多,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投资成本方面会有所偏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各种供水方式各有有缺点和适用范围,需要结合高层建筑实际情况,选择经济、科学、合理的给水方式。
1.2 减压设计
用水点水压偏高是高层建筑给水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超压的出现,不但会给居住者的用水带来诸多不便,还不可能造成洁具配件的损坏,因此,需要注意减压设计,据笔者的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减压设计方式。
①分区设水箱。该减压方式保证了给水的可靠性,但由于需要水箱设备,需要一定的建筑空间,同时对建筑的荷载会产生一定影响。
②设置减压阀。减压阀是减压设计中的常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其一,将减压阀装设在立管上。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节约投资,因为所需减压阀数量较少,只需要在立管分区处设一组减压阀即可。但由于减压阀装设在立管上,当减压阀维修时,会对诸多用户的正常供水产生影响,可靠性方面稍微较弱,且此种方式的进户支管在室内贯穿距离较长,面积较大,会给居住者的室内装饰带来诸多的不便。第二,将减压阀装设在用户分支管上。这种方式便于维修,且维修时不会对太多用户的给水产生影响,可靠性与减压阀装设在立管上相比较高,但由于分支管数量较多,从而也增加了减压阀的数量,同时也增加了建设成本。
1.3 水表设置与建设管理
①水表设置。传统的分户水表布置方式即将一个或多个水表装设在每个单元住宅的厨房或卫生间处,但此方式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如抄表会干扰居住者生活,也不利于住户居住的安全性,同时也给抄表人员增加了工作强度,不利于水表的集中管理,甚至有偷水现象出现。这一系列问题促使要不断创新水表设置方式,出户设置水表已经成为了新时期水表设置方式的必然发展趋势。目前,主要有两种出户水表设置方法,即管道井集中设置与地面集中设置,可根据建筑物的实情,在综合比较两种方式的特点基础上,选择经济、合理的水表设置方式。
②水表建设管理。高层及坡地建筑可采用二次加压方式进行水表建设和管理,即供水公司以小区为单位建设总水表,建筑开发商通过蓄水池及水泵房的建设来实施二次加压,供水给住户。而收费和水表管理工作则由小区物业管理来实施。多层建筑可采用一户一表方式对水表进行建设和管理,即由供水公司以建筑为单位统一建设水表,当然收费和管理也由供水公司直接进行。为了更大程度的节约用水,方便水表管理,建议高层建筑采用一户一表的方式对水表进行建设和管理。
2 高层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2.1 下沉式卫生间排水设计
虽说《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卫生器具排水管不宜进入他户,但在实际的卫生间排水设计过程中,大部分住宅的卫生器具排水管还穿过和楼板进入到了他户,这就难免因为排水管理质量问题漏水而造成邻里关系的不合,甚至是产生矛盾纠纷,影响社区和谐。因此,笔者提出通过下沉式卫生间排水设计来解决这一问题,可作参考:卫生间为下沉地面楼板,而污水横管设于本层下沉板以上的户内。这给排水管理的施工带来了便利,但检修且有所不便。同时,为了避免由于管道漏水而影响下层居住者的生活,要提高卫生间的整体防水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在暗封卫生间所有管道之前必须按照相关规范实施严格的试压注水试验。在不违背《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又满足设计功能的前提下,建议卫生间下沉400mm为宜。
2.2 厨房排水设计
笔者认为常规的厨房地漏设置已无太大价值,完全可取消传统厨房的地漏设计。因为厨房少量的污渍直接用除污工具清洗即可,无需进行全部冲洗。而且地漏容易使水封内积存污渍,若长时间没有对厨房进行冲洗,水封内容易向厨房散发出臭气,影响厨房的卫生状况。同时,若设置地漏,建议将洗涤池排水支管直接接到排水立管,从而可以使地漏排水支管无需进入下层建筑。
2.3 通气管的设置
3 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7层以上住宅应在室内装设消火栓系统,但由于空间的限制,这一规定确有难处,使得诸多单元式住宅的消火栓明设于楼梯休息平台。笔者建议为了达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范要求,可只设置不带消火栓箱的DN65和干式消防竖管对室内消火,若按照常规方法安装消火栓,有一道梁正好处于消防箱安装高度,这样就只能明装,不仅不利于休息平台正常功能的发挥,还影响了休息平台的美观,因此,笔者建议可以把栓箱分离暗装于梁的上下部,位置方面要保证能够取到消防设备,或者消火栓只留栓口,不装消防箱、水枪水龙带。
4 工程应用分析
4.1 给水系统设计
4.2 排水系统
4.3 自动喷洒系统设计
4.4 消火栓系统设计
为了满足室内消火栓水泵和喷淋水泵吸水灭火,室外设有1座消防池,为550 m3。当任一水泵进水管管道检修时,另一管仍能供应全部消防水量。为满足栓水泵故障时由消防车加压供水,室外上下两区各设3套防水泵接合器。
5 结 语
给排水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诸多的因素,文章只是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了相关设计要点,在具体工程实践中,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结合工作经验,参照相关规范,设计出经济合理的给排水方案。
参考文献:
谈高层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 篇12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电气设计,配电系统,节能
随着我国经济及先进技术的发展,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的同时, 人们赋予建筑物越来越大的功能。因此, 高层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就成为建筑电气设计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工作对象, 而配电系统设计又是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首要考虑问题, 其次就是节能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1 高层住宅建筑电气的主要设计内容
1.1 负荷计算
根据建筑规模确定负荷类别后, 进行电力负荷计算, 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依据参数。计算准确与否, 对合理选择设备, 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 均起决定性作用。其负荷计算, 基本上采用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
1.2 供电电源及电压的选择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 高层住宅建筑至少应有两路电源供电, 具体数量应视负荷类别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运行方式, 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 互为备用。另外, 在采用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时, 应在15秒钟内自动恢复供电, 保证消防、电梯等设备的事故用电。
1.3 配电系统的设计
由变电所引至建筑配电室内后, 低压配电系统需要对各种用电负荷进行分类供给。配电系统的设计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关键之一。一个可靠稳定的配电系统, 决定了其建筑电气功能强大与否。
1.4 主要设备的选型
低压配电屏:国外低压配电屏的结构, 几乎都做成抽屉式, 特别是大容量的出线, 则做成手车式。应急备用发电机组:过去大多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备用电源的。近年国外高层建筑已开始采用燃汽轮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速度快, 故障率低等优点。
2 高层住宅建筑的配电系统
2.1 高层住宅建筑的负荷分级
高层住宅室内电力负荷标准与多层是一样的, 但其负荷等级却有不同。一级负荷:参照GB50045-95 (2005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规定, 居住建筑中十九层及以上的住宅为一类防火等级建筑;“系统供电”中规定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用电, 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级负荷:参照GB 50045-95 (2005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规定, 居住建筑中十层至十八层的住宅为二类防火等级建筑;“系统供电”中规定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用电, 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三级负荷:非一类和二类的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
2.2 π接室、π接箱 (柜)
可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设备层的专用房间内, 操作距离≥1.5米, 箱体背后≥1米的空间距离留作电缆的盘放;室内应预留若干根钢管 (如3路进线为9根) 。当π接箱 (柜) 在半地下室时, 预留钢管应距π接箱 (柜) 室地面100mm, 并甩至散水以外;该室内不允许有上下水及煤气管道等非本室用管通过;该室至总配电室的线路距离≤15米。
π接箱 (柜) 分别选用照明、动力π接箱 (柜) 。具体台数应视照明柜、动力柜的数量而定。π接箱 (柜) 的进线由小区变电所低压柜引入。
2.3 配电室
普通塔式或通廊式高层住宅, 一般采用双路10k V高压电源供电。在附房或地下室设置一座10k V/0.4k V变配电室, 由低压配电柜引出各路馈线经电缆井引至各层, 在每层设置集中电表箱分供给本层各户。
配电室可设在半地下设备层的专用房间内, 但应符合下列条件:
2.3.1设备层应平时使用, 并有专人管理。2.3.2配电室至对外出口的通道距离≤20m, 并且通道不得穿越其他房间。2.3.3配电室应设有能开启的采光通风窗, 如使用专用窗采光时, 其上应加防雨棚和防护网。2.3.4配电室不允许非本室所用的上下水、煤气等管道穿越。2.3.5了配电室的地面应向外泛水, 并配有卫生间。2.3.6不应因在半地下室放置配电室而需要增加层高。
2.4 配电方式
配电电压采用220/380V。配电系统根据负荷大小用单相 (共三线:L线, N线, PE线) 220V配电或三相 (共五线:L1, L2, L3线, N线, PE线) 配电。
普通十至十八层高层住宅的负荷等级按二级负荷供电, 按GB 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 宜由两回线路供电。十九层及以上的住宅应按一级负荷供电, 因此高层建筑配电系统的供电电源应有两个独立的回路供电或采用一条回路电源和备用电源 (发电机) 供电。配电系统接地形式在无特殊要求时, 宜采用TN-C-S系统。
照明和动力电源采用电缆并分别引入。
3 高层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注意问题
高层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和多层住宅电气设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又有多层住宅电气设计涉及不到的问题, 一般高层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高层建筑由于照明、空调、电梯、给排水等
诸多设备, 因此负荷多, 用电量特别大, 且供电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3.2 在高层建筑中, 照明与动力基本上不共用干线。
动力负荷多采用放射式供电, 照明负荷则多采用母线槽配电, 与动力分开。
3.3 高层建筑均设计电气竖井, 电气管线均采取防火措施。
3.4 采取防震措施。如配电屏、灯具等电气设备
的防震;管线的层间贯通和建筑伸缩缝与沉降缝的耐震处理等。
3.5 消防要求高。
因为高层建筑高度高, 体量大, 人员密集, 设备多, 建筑本身火灾隐患多, 故对消防要求很高。
3.6 节能要求。
采用合理的配电方式, 采用高效率变压器、电动机和照明光源、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和设备监控电脑系统等措施, 减少电能损耗, 节约用电。
4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原则方法
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的原则是: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 减少能源小号, 提高能源利用率, 而不是简化建筑物的功能要求, 降低其功能标准。节能的途径之一是合理配置建筑设备, 并对其进行有效、科学的控制与管理。
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的方法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供配电系统设计时认真考虑并采取节能措施是实现电气节能的有效途径, 也是供配电系统设计正确合理的体现。提高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治理谐波是提高供电质量、节约能源的又一途径。变配电系统应选择节能设备, 并正确选定装机容量, 减少设备本身的能源消耗, 提高系统的整体节能效果。
4.2 电气设备的节能
空调系统, 给排水系统, 电梯, 电动机, 电动门窗的节能。空调系统和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控制是基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和控制实现的, 在确定控制方案时应挖掘系统潜能, 提高节能效果。电梯应以实际需要进行配套选择, 避免大马拉小车。在建筑智能化发展的今天, 建筑门窗等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同时需要空盒子精度的要求。
4.3 电气照明的节能
照明节能设计应是在保证不降低作业面视觉要求、不降低照明质量的前提下, 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照明系统中的光能损失, 最大限度低采取措施利用好电能。具体方法是选用合适的光源及高效的节能灯具, 采用合理的灯具安装方式及照明配电系统, 并根据建筑的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用合理有效的照明控制装置来实施。采取合适的照明方式包括:a.当照明场所要求高照度时, 应选用混合照明的方式。b.当工作位置密集时, 可采用单独的一般照明方式, 但照度不宜太高, 一般不宜超过500lx。c.当工作位置的密集程度不同, 或仅为其中某一区域时, 可采用分区照明的方式, 要求高的工作区采用较高的照度, 而非工作区可采用较低的照度, 但两者的照度比不宜大于3:1。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我国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论文】推荐阅读:
高层住宅户型设计09-30
高层住宅电气设计10-03
高层住宅建筑电气设计11-16
高层住宅电气设计刍议05-11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05-10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分析10-18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设计05-20
我国城市住宅建筑节能10-16
城市高层住宅06-07
北京高层住宅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