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层住宅

2024-07-24

多高层住宅(精选10篇)

多高层住宅 篇1

住宅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市场的原则,本着为住户着想,让住户参与,使住户舒适的思想进行设计,让住户参与就是尽量进行住宅结构的弹性设计。使住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房屋进行分隔。使住户舒适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处处为住户着想,尽量提高住宅的质量。提高住宅质量就是为了提高住户的生活质量,因而在进行住宅设计时应注意住宅结构体系、套型和建筑材料等的选择。住宅设计还应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建筑材料的选择是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还包括土地的合理利用,能源系统的优化,墙体材料和窗户的保温等。实现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为了获得更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住宅设计的不足

我国目前住宅的建造量为每年10亿多平米,新建住宅投资总额约为14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8%。但是住宅结构的设计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结构体系的不合理、住宅套型的不合理等。

1. 砖混结构的不足

砖混结构房屋使用大量的粘土砖,变向地侵占大量耕地,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很差,特别是底框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很差,砖混结构房屋墙壁均为承重墙,对装修和以后改造不利。

2. 普通框架结构的不足

普通框架结构较砖混结构有明显的优点,如平面布置较灵活,建筑物整体刚度及抗震性能好,可使用轻质高强的墙体材料等。但由于梁柱侵占建筑空间,在室内出现柱楞,影响美观和建筑功能。因而考虑在结构中采用异型柱框架结构,可合理解决上述问题。但异型柱框架结构仍存在如下问题:设计和施工周期较长,柱截面相对较小,易导致因钢筋密集带来施工不便,异型柱的肢宽、肢高比较大,局部构造措施须加强,还有存在较大争议的异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等。

3. 高层结构的不足

前几年,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高层塔式住宅。但高层住宅存在许多缺点,其中最突出的是高层住宅的三高一少问题,即售价高、维修基金高、物业管理费用高、使用面积少。另外,高层住宅还存在以下缺点:(1)高层住宅易引发"热岛效应""风洞效应"光污染,恶化城市的环境,导致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2)高层住宅缺乏人情味,邻里之间缺少正常交往。(3)高层住宅使大人不能方便地照顾在外玩耍的孩子,导致高层住宅中孩子的外活动明显减少,使住高层住宅的孩子好奇心变差,影响少年儿童的成长. (4) 高层住宅一般均建于污染较严重的市中心, 影响人们回归大自然的生活理念的实现.由于高层住宅结构有许多缺点, 上海市等地方政府己开始严格控制审批高层住宅项目。

4. 现有住宅设计套型的不合理

当前开发商普遍冷落小套型是房地产业存在的误区,表现为房地产市场上面积很大的住宅套型占了很大比重,而中小套型的房屋明显偏少。随着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入,集团消费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将通过贷款和个人积蓄买房,普通消费者支付不起很大面积的住房。房地产业的专家也预测,靠贷款买房的理性消费者,是今年住宅市场的主力军,其中绝大多数不具备买大户型房的经济实力,因此中小户型住宅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北京等地房地产市场已开始重视中小户型住宅的开发,且经济效益显著。

二、住宅设计面临的考验

1. 住户使用要求的改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户对住宅的功能要求和空间组合要求会发生变化。随着住房二级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壮大,房屋不再从一而终。在房屋的生命周期中,它会面对不同的住户,而不同的住户又有着不同的功能要求和空间组合要求。为了保证住宅在自身寿命内能不断满足住户的不同要求,应进行住宅结构的弹性设计,大力开发可变住宅体系。可变住宅指主体结构确定不变,而每户内部可变的住宅。住宅设计给每户提供一个大的空间,住户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轻质隔墙灵活分隔。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持续发展的住宅结构体系。

2. 住宅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的革命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由于冬季采暖导致空气质量急剧下降,严重威胁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国每年采暖所需的能源消耗多达1亿吨标准煤,约占我国全年能源消耗总量的16%,且我国能源消耗的浪费现象极其严重,能源利用率很低,亟需解决。这其中就牵涉到建筑材料保温性能差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建筑材料保温性能方面我国存在着巨大差距,我国外墙的隔热性能与国外同体积材料相比相差4-5倍。外墙隔热部分约占建筑能耗的75%以上,符合我国热工规范要求的住宅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约为发达国家的3-4倍,符合节能标准要求的住宅单位面积能耗约为发达国家的1.5-2.2倍,因而应大力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隔热性能良好的外墙材料、保温性能良好的新型复合门窗、高效太阳能采暖和热水供应装置以及供暖智能化系统等。在设计中应积极使用新型研究成果,降低能耗,造福子孙。

3. 设计与施工的协调

任何住宅建筑都是设计和施工结合的产物。实践表明,设计和施工的密切配合便于相互间信息的交流和反馈,有利于发挥双方的优势,同时为缩短工期和降低造价创造条件。另外,由于设计和施工的密切配合,结构的质量会更为可靠,从某种程度上还可防止发生质量事故后双方的推诿,在设计和施工密切配合的过程中,不可忽视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配合。

4. 新型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住宅体系的诞生

基于住宅设计的现状,本文提出:为满足底部公建部分的多功能要求,下部结构采用梁柱框架结构,上部住宅部分要突出舒适和以人为本的生活理念,适应现代住宅大开间。灵活隔断的要求,采用无柱帽板柱结构,此即为新型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住宅体系。初步试点表明,该体系深受用户欢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试点工程中,采用了传统的常规设计方法。在实践中认识到,要使该新体系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尚有一系列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已完成了该体系抗震性能和板柱节点的试验研究。

通过对目前住宅设计的分析表明,专业人员应重视住宅结构的弹性设计,在住宅设计中积极采用新体系和新材料。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应制订出合理的政策,以利于住宅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推荐的新型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住宅体系是一种新型的住宅体系,并已被试验研究所验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世界银行对各国住宅投资的分析表明,很多国家人均GNP在1300美元左右时住宅投资比例会达到高峰。按此分析,我们将迎来住宅建设的高峰。住宅建设的发展将导致住宅的产业化,而住宅的产业化离不开住宅的合理设计。

结束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房型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这就要求设计师不断研究市场的变化,创新设计出市场需要的住宅建筑,使人们能够住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舒适的住宅。

参考文献

[1]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吴剑辉.基于模态原理的多塔楼结构体系振动分析探究.博士学位论文.

[3]尉晋龙, 贺会军.浅议住宅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山西建筑, 2005年16期.

高层住宅的火灾防控 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危机意识;火灾防控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21-0200-02

截止至2009年3月,我国共有高层建筑近10万幢,其中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1154幢,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上海超过24米的高层建筑近2万幢,超过百米的超高层建筑200多幢,居世界第一;重庆的高层建筑也已愈万,仅次于上海;北京有超过24米的高层建筑8000多幢,超过百米的超高层建筑40余幢。可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控制,包括居民危机意识、建筑及其环境的消防措施等却远远滞后。

据国家建设部统计:自2000年至2007年底共发生高层火灾1652起,死亡6758人,直接损失人民币235亿元。今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一幢28层楼的居民住宅发生特大火灾更是惨烈,它造成58人死亡,70多人受伤。可是这场大火所暴露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11月24日桃浦七村一民宅发生火灾,导致两人死亡,12月6日,兰州一幢23层的大楼和福州一幢高层公寓都发生火灾,所幸都没有人员伤亡。可见,加强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1现状与不足

虽然目前我国高楼林立,但一些新建高楼没有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规进行消防建设。一些老式高层建筑更是存在着消防设计缺陷:没有设计防火分区,消防布局不合理,缺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等。建筑环境也不利于消防人员实施救援工作,并暴露出危机意识普遍淡薄。

1)居民火灾危机意识薄弱。要减少火灾的发生,或在火灾发生后减少伤亡,主要得依靠居民自身的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但我国居民普遍缺乏火灾危机意识。平时不注意防火,在疏散通道堆放大量杂物,并使防火门长期处于开放状态。一旦发生火灾,敞开的防火门不但无法阻挡烟火,反而使纵向的疏散通道成为“烟囱”,加速有毒烟气和火势的蔓延。

相比国人防火意识的单薄,日本人的防火意识就很强。当他们住进高层酒店,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安全通道,之后还会模拟走一遍逃生路线,万一发生火灾就可以迅速逃生。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在入住酒店时会不会留意消防安全呢?

当刚起火时,火势一般不会很大,用灭火器就可将其熄灭。可是很多人不会使用灭火器,只能就远取水,从而耽误了最佳灭火时间。统计数据显示,火灾中大部分的伤亡是由于烟熏导致的。其实,只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就能逃出火场,但很多人因为惧怕烟雾而被困住。如这次的“11·15”事件,许多人都不知如何自救,丧失了逃生机会。

2)建筑环境及结构和建筑材料。除了消防系统不够完善,建筑环境也有待改善。一些大楼在建设初期,就没有对消防给予重视,防火间距、消防车道、火灾登高设置等都不符合要求,小区内及周边道路狭窄,道路上堆积杂物。建筑周边的绿化地、喷水池、停车场都会妨碍大型特勤车辆通行,发生火灾后消防车无法驶入,登高车、云梯车无法靠近和作业,严重影响灭火救援行动。

而建筑内部的消防设计也不容乐观。大楼内的疏散通道只有一个,但是高层建筑人口密集,一个通道不能满足大量人员迅速撤离。应该设成防烟或封闭楼梯间的,却设置了敞开式楼梯,逃生通道也未安装防火门,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引发烟囱效应,严重影响疏散。

除此之外,建筑的装修材料也是引发火灾和蔓延火势一个重要因素,高层建筑中复合地板、墙壁贴面都为可燃材料。这次上海“11·15”事件就是由于电焊溅起的火花引燃了外墙的保温材料而引发的。

3)消防系统不够完善。一些新建的高层建筑虽然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消防系统,但却没有对消防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消防设施形同虚设。而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颁布之前设计修建的老式高层建筑,更是没有安装消防自动系统,有些甚至没有设置消防水泵、屋顶水箱。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最为有效的自动灭火设施,也是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自动灭火系统。

2借鉴和建议

2.1增强火灾危机意识,提高防火和自救能力

增强火灾危机意识,概括起来就是如何“防火、灭火、逃生”

1)防火。首先通过消防知识的普及来增强居民的防火意识。在家使用电热毯、电视、电脑等物品时,避免让其长时间处于通电状态,防止其产生的热量引燃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而引起火灾;经常对室内的各种电线进行检查,对碳化部位进行维修或更换电线,以减小因电线胶皮脱落而引发火灾的概率;在厨房工作时要注意液化气泄漏引发爆燃。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不要在楼道里堆积物品;不能为了方便使消防门处于开放状态等。

2)灭火。其次通过培训居民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在火势较小的情况下可自行灭火进行自救。如像电热毯、电视、电脑等电器引发的火灾,应立即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灭火,也可以用浸湿的毛巾覆盖在着火部位。若火势较大,则应立即报警并远离着火点。

3)逃生。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自救,提高逃生能力。上海发生的此次大火,整个过程中没有看到楼内居民有序和有效的自救逃生。而当年在美国发生的“9·11”事件,有1.3到1.5万人从大楼撤离,是现代史上之最。除了部分人是靠消防人员疏散离开世贸大楼的,大多数人都是运用自身掌握的消防知识逃离危险之地的。

国外的高层建筑除了设立避难层,配备消防滑梯、自垂救生索、安全绳、袖珍降落伞等救生器材外,公民几乎都受过以制度为保障的“逃生”培训。在美国,几乎人人都接受过“逃生”培训。同样,在德国,家长和学校也往往从小就教育孩子们如何识别火灾的危险,平时如何与火打交道。消防机构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帮助老师和家长进行对儿童防火安全的培训。在韩国,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每月都会接受一次消防安全教育,由老师教授逃生、躲避和使用灭火器知识,每年必须赴消防局开展一次实地体验课。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从小树立危机意识,让知道如何预防火灾,以及发生火灾后的自救方法;制定完善的火灾逃生预案,对居民进行“逃生”培训,或开设有关课程,定期组织居民进行消防演习,一方面能够让居民知道发生火灾时该怎么做,消防器具如何使用,增加居民的实战经验;另一方面,通过消防演习可以了解到所有人员安全撤离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其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马上进行调整。

同时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如消防、安监等部门,制定完善的火灾逃生预案,通过互联网、发行安全手册、举办社会活动等方式,宣传普及防火自救知识,减少火灾中人员的伤亡。并且向每户人家派发、消防器具和紧急救生包(包内包括:手电筒、剪刀、口罩、胶布、药盒、止血带、逃生带等应急用品,并附有使用手册和教程光盘),并教会居民正确使用灭火器等方法来提高火灾中自救的能力。

2.2改善周边环境、建筑结构和材料

要改善小区内的环境,首先要严格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合理设计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登高作业台可使消防人员实施有效救援。另外,还可以在楼顶设置停机坪,以供救援飞机的停靠。

在大楼内部,要有两个以上的不同疏散方向的疏散楼梯,并多设置几个大门,以保证火灾时迅速疏散人群。疏散通道要设配有闭门器的防火门,并对其经常检查,确保其安全性。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些国外高层建筑的结构,比如日本的很多高楼会有一扇标有红色三角形的消防用窗,周围不允许封闭,火灾时方便消防员破窗而入;还有的国家在高层建筑的阳台上放着逃生梯,并在阳台上开孔,火灾时可以垂到下一层。

国外一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每14层会有一个由特殊阻燃材料建成的“避难层”。如日本的东京野村大楼每7层就设置了避难间,而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每12层设有一个避难层。我国《高规》中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却没有对高层住宅的避难层作类似规定。但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七八十米高的住宅楼已比较普遍,超过百米高的超高层住宅也相继出现。所以,有必要在高层民用建筑内建造与消防预警系统结合的“避难所”,并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其内部的装修材料采用A级材料。同时联合消防机构对此制定有防灾预案,并进行演练,有效确保防火安全。平时消防管理人员要对其定期检查,确保其安全性及其中的消防用品合格有效。

此外,还要减少高层建筑内可燃物的使用量,要严格控制可燃材料的使用,积极推广采用防火材料,用经过防火处理的阻燃型材料代替易燃材料,对已投人使用可燃物,进行防火处理,逐步减少大楼的可燃物荷载,提高大楼的耐火性能。

2.3完善系统 加强管理

在高层民用住宅楼内,消防自动系统很不完善。但有一些商用大楼已建立了非常完备缜密的消防预警体系,如环球金融中心,在每个楼层都安装了和消防署连网的烟感和温感器,一旦温度或烟度超标,消防电脑就会自动报警,同时启动门磁系统和喷淋系统。美国防火法规规定:“凡高层住宅必须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装置、紧急照明设备、紧急排烟设备和安全疏散设施。”而我国高层住宅却没有类似规定。在此,我们建议将这些专业的消防系统同样运用于高层住宅,在大楼内加设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自动防排烟系统等,在每个楼道和居民家中安装“自动烟雾报警器”和“自动洒水喷头”,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测,使其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发挥联动作用。

对于居民楼内消防设备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的现象,要派消防管理人员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修,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检查灭火器等有时效性的消防设备是否有过期情况,一旦发现,及时更换,确保消防栓、水喷淋等消防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总结

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是一个消防难题,一旦发生蔓延就很难控制,所以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建立系统的消防预警体系,对消防设备进行定期检都是非常重要的。高层住宅的居民也要提高自己的防火意识,学会自防自救,从源头上预防火灾,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吴雪佳,王伟.高层建筑防火方面的问题及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7,1.

[2]看国外如何破解高楼防火难题[EB/OL].新华国际,中国安全消防网,2010,11:25.

[3]沈琴.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0,24.

[4]王铭珍.从央视大火谈高层建筑防火[J].劳动保护,2009,4.

[5]吴雪佳.美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正在解决的问题[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995,4.

[6]王学谦.建筑防火安全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

[7]李亚峰.马学文,张恒.建筑消防技术与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浅析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楼板设计 篇3

钢结构住宅作为一种新型的住宅形式,是在最近20年间才开始投入实际工程中使用的。虽然钢结构在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利用、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还存在很多限制其发展的因素,例如钢结构建筑材料价格高,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行业法规,几方面原因导致钢结构在普通民用建筑中难于推广应用。鉴于此,本文特以多高层钢结构住宅设计为例,选取其楼板设计为分析对象,从选择原则、类型及综合对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比较与分析,望对钢结构应用于普通民用住宅中起到推进作用。

1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楼板的选择原则

钢结构的基本元件是冷弯或热轧的型钢和钢板,它的承载能力高,外部尺寸小,重量轻,由于框架这种形式,建筑内部支撑少,空间布置的灵活性大。在设计中,针对结构材料和类型特征,应把握如下设计准则:

(1)设计中综合考虑布置梁柱的位置,特别是柱的形式、排列和柱距,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居住空间灵活性的要求。(2)选择合理的楼盖结构跨度,既不要太大(导致板厚加大,自重增加),也不要太小(不经济)。(3)选择适当的位置布置结构支撑体系,以不妨碍建筑空间布局为宜,应避免设在有门窗洞口或将来住户有可能开设门窗洞口的位置。(4)选择适宜的钢结构类型,考虑人力、气候、原材料、工期、造价等综合因素的影响。(5)结构构件设计应尽量简化且尺寸精确,以免增加现场安装的困难和导致废料的产生。(6)选择隔声、防渗效果好的楼板体系,保障居住环境的舒适性。(7)充分考虑钢构件的防火性能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费用。

2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楼板的类型

2.1 全现浇楼板

这种楼板与混凝土结构建筑完全相同,楼板建造需支模,大量湿作业,施工现场工作量大,混凝土养护时间较长。而且因混凝土收缩、地基沉降、温度等原因,楼板易开裂,影响使用功能。但是成本低、防火性能较好、施工单位较熟悉,目前在钢结构住宅中仍有不少应用。

2.2 半预制半现浇楼板

(1)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通过栓钉将压型钢板固定在钢梁上,作为永久性模板,同时考虑压型钢板参与部分楼板受力。现浇混凝土层整体性好,方便水、电等设备管线的敷设。由于压型钢板底部不平整,而且压型钢板外露防火性能较差,因而楼板下部需要做防火处理并加设吊顶,既增加造价又降低室内空间净高,国外一些生产企业对压型钢板进行技术改造,生产推广闭口型压型钢板作为钢结构楼层模板。该种钢承板将板波口部缩小,板面与混凝土现浇层接触面较多,而暴露在外的面积较小,因而可以不做板底防火处理,即能达到楼板防火要求。同时由于板底平整,无须吊顶,只要板底喷涂即可,保证室内有效净空。现浇混凝土若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可以大大降低结构楼板自重。(2)预制预应力叠合现浇楼板。将工业化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薄板与钢梁连接,上浇混凝土现浇层组成叠合板。这种叠合板同样无须模板,施工方便,且省去了压型钢板,可降低造价。楼板厚度根据跨度大小经计算确定。通常,预应力混凝土薄板厚度为0~100mm,宽度国内普遍采用900mm、1200mm两种类型,长度可达到6m。现浇混凝土板厚度为50~80mm,现浇层加强楼板整体刚度,防止预制板开裂,并可以增加楼板的隔声性能。(3)双向轻钢密肋组合楼盖。由钢筋或小型钢焊接的单品析架正交成的平板网架,并在网格内嵌入五面体无机玻璃钢模壳而形成双向轻钢密肋组合楼盖。施工时利用平板网架自身的强度、刚度,并配1~2点临时支撑即可完成无模板浇注混凝土作业。钢框架梁和轻钢析架被现浇混凝土包裹形成双向组合楼盖,增加了楼板的刚度。无机玻璃钢模壳高度约250mm,500~600mm见方,混凝土现浇层厚度为50~70mm,楼板总厚度较大(密肋模壳可供设备管线穿过),需要架设吊顶。(4)密排小桁架-现浇混凝土楼板。楼面次梁采用密排小析架替代,与现浇混凝土楼板组合作用,各类管线可从析架空腹穿过,同密肋模壳楼板一样,也需要设置吊顶。

2.3 全预制楼板

(1)压型钢板干式组合楼板。以冷弯薄壁型钢制成的大波纹压型钢板作为结构楼板骨架,结构钢梁预制为下翼缘加强加宽型,压型钢板置于结构钢梁的下翼缘上,跨度可达6m,上部钉高密度水泥刨花板,下部加一层保温隔声材料,底部防火石膏板吊顶。楼板各部件工厂预制,现场施工组装,构件采用螺栓连接,施工全过程无水化。压型钢板厚度与钢梁相同,楼板总厚度在200~400mm。总重量约为混凝土楼板的1/6。在欧洲各国使用较多,国内只有引进的小住宅采用。(2)预制加气混凝土楼板。预制加气混凝土楼板是以硅砂、水泥、石灰等为主要原料,内配经过防锈处理的加强钢筋,经过高温、高压、蒸气养护而成的多气孔混凝土板材。计算密度650kg/m3,是混凝土的1/4。具有质轻耐火等特点。板材由工厂预制加工,可根据设计要求定制,也可批量定型化生产。板材容许最大荷载5.0k N/m2,最大长度可达4m。现在国内已有生产厂家引进日本等国家技术设备,大量生产制作并投入使用。

3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不同类型楼板的综合比较

从大范围可分为复合式和单板式。其中预制加气混凝土楼板为单板式,压型钢板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由于压型钥板在很大程度上作为模板使用,因此也可归为单板类,其余均为复合式。从工厂装配化程度、施工组织、隔声防火效果、设备管线敷设、空间利用率(净高)、造价几方面列表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各有优缺点。

4 结语

高层住宅施工技术研究 篇4

【关键词】高层住宅;施工;质量控制

虽然高层建筑楼层数量多,高度高,但是并不是单纯低、多层建筑物的叠加,而是在使用功能与建筑结构上有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施工通常包括土建施工、安装施工、装修施工等组成,各分部施工应该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尤其是安装工程施工涉及专业多、技术复杂,一般包括管道安装、电气安装、空调通风系统安装、设备安装等内容。从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上来划分,高层建筑通常由地下室、裙楼、转换层、标准层、非标准层构成。从我们的感官认识上来看就会发现高层建筑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施工材料多、施工场地狭小等特点。高层建筑施工连续性要求强、施工技术质量指标要求高、施工组织复杂、施工管理难度大,较一般多层建筑施工高层建筑还具有以下特点:工程量大、工序繁多、各工种配合要求密切;施工准备工作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建设周期较长、工期要求紧;建筑基础埋置深度大、深基坑施工难度大;高空作业多、安全风险大、垂直运输量大、安全防护要求高;安装工程量大、且防水要求高、技术含量高;施工时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等。

1.高层住宅与多层住宅的区别

(1)一般情况下,高层的建筑标准、建筑质量要高于多层,如居住在较高的楼层,则视野较开阔,空气质量较好,噪音低。

(2)高层的得房率比多层低,即购买相同建筑面积的住房,高层的套内建筑面积低于多层的套内建筑面积。

(3)高层的物业管理费比多层的物业管理费高。

(4)涉及个人利益(住户)较多,对质量问题的反应强烈,投诉较多。

(5)由于吊顶较少,故对房间的顶棚平整度、房间的方正性要求较高。

(6)墙体的防串音要求较高。

2.加强高层住宅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高层住宅施工质量控制是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使用单位提出的质量标准所进行的作业技术和有关活动,即把查测的质量结果同质量标准进行对比,找出差距、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的活动。高层住宅施工质量控制的中心目标是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与降低工程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工程质量?这就需要一靠技术,二靠管理。两方面都重要,但管理水平如何,却是影响全局的东西。因为操作技术分散在各分部、分项工程中,受管理的支配。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不仅有技术原因,但绝大多数则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即使是技术上的原因,最终仍与管理不善有关,因为管理本身就有提高职工技术水平的任务。由此可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是何等重要。

3.高层住宅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我国将每年九月定为“质量月”,强调政府对工程质量的宏观管理,这说明质量的重要性。但是,有些人对质量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对工程质量还不够重视。有些施工企业的领导或管理人员,口头上是“质量第一”,思想上是“工程量第一”、“进度第一”;有些工人,忽视操作规程而凭经验,只图省事,不顾后果,使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而造成返工。返工要拆除不合格的部分,重新施工,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延误工期。同时,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不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控制不严格;监理、施工图审查等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欠缺,技术力量不足;部分地区质量监管薄弱,执法不严。因此,为使工程按进度进行,更应重视工程质量。实践证明,没有高质量就没有高速度。同样,为了降低工程成本,也必须保证工程质量,以免造成返工浪费。

4.如何加强高层住宅施工质量控制

4.1完善建筑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为保证所修建的工程建筑物能够达到建设单位所要求的质量标准以及不断提高质量水平,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为此,必须建立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确定各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任务、职责与权限,制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与质量计划,构成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才能使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面达到质量管理的目标。

4.2高层住宅施工质量控制应该明确“精细化”理念

明确“精细化”理念,即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监理和施工、精细化服务等管理思路,进一步确定了“克难创新、精细管理、依靠科技、安全高效、创优质示范工程”的项目建设总方针。公司提出,高层住宅建设不能只图快,而应又好又快、好中求快,以完成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转变,实现高层住宅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高层住宅施工质量控制要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具体的施工工作中时,项目开工时,公司、总监办就与各监理处、驻地办及施工单位层层签订工程合同,对工程的质量管理进行详细阐述与约定,这实际上就是通过合同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管理程序。

4.3高层住宅施工质量控制需要遵循“精心施工,质量监控,打造精品”的质量管理目标

为达到这一目标,建筑施工项目部应该建立和完善各项质量管理监控系统,做到一级抓一级,环环有回馈,层层有落实;高标准、高要求布置试验室,以此达到质量监控到位,标准规范,确保精品;严格制定各项操作规程,做到操作方便适用。特别在试验方面提出了“检查要全面细致、记录要具体详实、结果要准确真实、报告要迅速及时、结论要客观公正”的具体要求,并实行“分项工程先试验后开工,阶段施工与试验同步”质量监控制度。为了确保制度得以落实,工程质量有所保障,建筑施工项目部需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质量领导小组,全面指导、监督项目施工技术质量工作;设置了专职质检员,对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进行全过程控制;管段工程师各负其责,及时对下面做好技术交底、指导和检查;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当前施工质量、进度进行评价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同时,严抓各项技术管理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落实,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4.4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安全生产是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保障。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大,主要体现在深基坑的安全防护、高空作业这两个方面。深基坑施工时,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开挖深度等对支护参数计算确定,选择合理的开挖支护方案;高空作业主要是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正确安装好平网及立网。

4.5做好施工进度控制

高层建筑工程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其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也就相当繁多,进度控制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施工进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是否能够按时完工,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高层建筑施工进度控制相当关键。在施工前应当根据合同工期、设计文件以及具体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中应该尽量的按照制定好的施工进度计划来施工,尤其是控制性工程必须按照计划要求完成。另外,在进行进度控制的同时必须处理好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的关系,进度管理应该建立在质量安全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李正强.浅谈高层住宅施工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2,(03).

多高层住宅 篇5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

随着我国在大中城市住宅建筑中禁止使用黏土砖,钢结构受到了工程界的青睐,已成为较有竞争力的民用建筑结构体系之一。与传统的住宅建筑结构体系相比,钢结构不仅具有环保、节能、产业化等特征,而且还具有强度高、自重轻、节约能源、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纲要(草案)提出,“十五”期间应以多高层钢结构房屋为突破点。

下面就钢结构的特点,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及我国多高层钢结构的发展现状等问题做进一步讨论研究。

1 钢结构体系具有的优势

1)大跨度、大开间,有利于功能、空间的灵活布置。2)钢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3)自重轻,降低基础造价。4)运输、安装工程量减少,提高施工效率。5)提高住宅的有效使用率。6)钢结构的质量容易保证。7)管线布置方便。8)优越的环保性能。

2 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2]

2.1 低层钢结构住宅的选型

1)框架结构体系。这种体系在低层钢结构住宅中得到较早的应用,它构造简单,施工速度快,技术难度小,同时由于低层住宅对水平荷载的要求不高,避开了框架结构弹性刚度差的缺点,梁与柱之间的连接采用刚接,各部分刚度分布均匀,框架体系是一种延性体系,在建筑设计和平面布置上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2)轻钢龙骨结构体系。这种体系是随着钢结构技术的不断成熟而产生的,已经成为低层钢结构住宅主要的结构体系之一。从目前国外已经应用的轻钢龙骨结构体系来看,它主要可以分为冷弯薄壁型钢格构式结构体系和热轧型钢龙骨结构体系两种。这两种类型的龙骨结构体系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竖向结构为墙元,而后者为单根柱,并且柱从下到上是连续的。轻钢龙骨结构体系为铰接结构体系,其优点:首先是组成体系的结构构件的尺寸比较小,可将结构构件隐藏到墙体内部,有利于建筑布置和室内美观;其次是省去了梁柱刚接所带来的许多焊接以及高强螺栓连接费用。因此,轻钢龙骨结构也使钢结构住宅的优点更加突出:高强、自重轻、抗震、可随意拼接、耐久、工业化生产和施工安装速度快等,具有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低层钢结构住宅中。3)工厂预制板式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主要是用板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国外采用最多的是带钢骨架的墙板、楼板及屋面板,它们自身就可承重,利用工厂工业化安装好预制承重板,可以快速在施工现场拼装出低层住宅,低层住宅在我国的发展比较快,像广东番禹的金业花园别墅、东莞的300栋别墅、大连的水晶轻钢样板房、大连枫桥园联体别墅等。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中,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农民转为城镇人口,但仍还是独立式住宅。

2.2 多层及小高层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

1)纯钢框架体系。

该体系是多层钢结构住宅最常见的结构体系之一,它将梁柱构件刚接,依靠梁柱受弯来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这种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传力路线明确,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做成大开间,充分满足建筑布局上的要求,制作安装简单,但抗侧移刚度小。因此,基于抗震验算要求,其建造楼层一般不应超过12层。柱子可以采用轧制或焊接工字钢、方钢管、圆钢管或冷弯型钢组合截面,也可以采用钢管混凝土。

2)钢框架—支撑体系。

这种体系借助支撑来承受水平力和提供侧向刚度。当房屋较高时,它比纯框架来得经济,比较适用于7层~15层的住宅。这种体系是在钢框架中沿房屋进深方向布置钢支撑,或沿房屋进深和纵向布置,有时还可以连接成支撑芯筒,以此获得较大的抗侧移刚度。这种体系适用于小震或中震作用,抗侧移刚度足以承受侧向水平力。支撑框架主要可分为中心支撑框架、偏心支撑框架和近年来研究的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结构体系。

3)交错桁架体系。

该体系由一层楼高、跨度等于建筑全宽的桁架组成,它的两端支撑在房屋外围纵列钢柱上,不设中间柱,在房屋横向的每列柱轴线上,这些桁架隔一层设置一个,而在相邻柱轴线则交错布置,在相邻桁架间,楼板一端支撑在桁架的上弦杆,另一端支撑在相邻桁架的下弦杆,垂直荷载则由楼板传到桁架的上下弦,再传到外围的柱子,这种结构体系主要用于15层~20层的旅馆、汽车旅馆、集体宿舍、老年公寓和住宅,其优点主要有:满足建筑上大开间的要求,结构上又可采用小柱距和短跨楼板,使楼板厚度减小,能减轻结构自重;腹杆可采用斜杆体系和华伦氏空腹桁架体系相结合,便于设置走廊;桁架隔层布置且主要受轴力,有利于缩小框架柱断面;框架横向刚度大,侧向位移容易满足(纵向要适当设置支撑或做成框架);用钢量较低,较经济。

4)钢框架—剪力墙体系。

该体系可细分为: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钢框架—带缝混凝土剪力墙体系、钢框架—钢板剪力墙体系以及钢框架—带缝钢板剪力墙体系。

2.3 高层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3]

一般地,用于钢结构的高层住宅体系除了钢框架—支撑体系、钢框架—剪力墙体系外,还有钢支撑及框架—中心支撑双重抗侧力体系以及钢与混凝土筒体组合结构等几种形式,可以预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钢结构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的综合经济效益将更加显著,若同时考虑钢结构在施工上的其他优势,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还是较好的选择之一。但是,住宅在100 m以上高层并不太适合居住,所以高层建筑钢结构住宅应控制在一定高度以内。

3 目前我国住宅建设的基本情况

2000年~2005年,全国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约3 825亿m2,平均每年638亿m2,其中2005年城镇竣工住宅725亿m2。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住房需求增长。国家“十五”发展计划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结构协调的城镇体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预计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城镇人口将增至6.3亿,城镇人口增加将带来较大的住房需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来了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国民经济预计平均每年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将保持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改善住房条件的要求日益强烈,带动住宅建设增长;城镇居民居住质量差异较大。目前城市家庭中,有12%的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8 m2以下,27%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在8 m2~10 m2,41%的家庭住房水平还低于平均水平。解决住房苦乐不均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危旧住房的改造,加快住宅发展。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住宅建设仍处于总量增长型发展时期。

另外,自1996年我国钢铁产量突破亿吨大关,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政府开始鼓励民用设施使用钢材,其中建筑业用钢成为消化多余钢材的主要渠道之一,钢结构建筑开始越来越多地占领了建筑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国家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住宅消费日益成为热点,住宅产业成为拉动居民消费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研究发展钢结构住宅既消化了钢材市场的过剩产品,又推动了住宅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可谓一举两得,因而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推广。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及人们对住宅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改造需要拆除大量旧建筑,钢结构装配化建造方式使其比传统结构的拆除更容易,钢材回收利用率高、拆除成本低、污染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 结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审美层次的提高,钢结构住宅以其通透流畅的空间形式,轻盈灵巧的外观造型赢得居民的青睐,符合全面建设小康住宅“一、二十年不落后,三、四十年可改造”的要求。目前我国住宅建筑的需求量很大,全国每年竣工的城乡住宅建筑面积达5亿多平方米,如果其中的10%采用轻钢结构住宅,建筑面积即可达5千万m2,因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强.民用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34(6):164-165.

[2]《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钢结构设计手册(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李国强.多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多高层住宅 篇6

关键词: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老百姓对住房的要求也随着增高, 新型钢结构建筑优势明显, 因此在住宅建筑中的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我国目前住宅建筑中所使用的多层钢结构体系, 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水平含量高的绿色环保型的结构体系, 而为了保证建筑的质量, 就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1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构成及特点

(1) 用于住宅建设的钢结构特点突出, 同传统的建筑结构的形式比较, 除了强度更高、自重更轻、抗震性更强、更节约材料以为,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钢结构体系更加的绿色环保, 与现如今的“绿色建筑”的时代主题相符合, 是当下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 对住宅建筑产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 钢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 灵活性比较强, 主要体现在内部的分割、接高和加固方面。

2 高层住宅钢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

(1) 我国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在实际应用和市场运作过程中, 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虽然刚才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增加住宅的坚固性, 但是在制作构件的过程中, 却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般的构件横截面都不大, 而且没有足够的厚度, 一旦压力增加, 就会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因此, 影响了刚才的强度的正常发挥。

(2) 在钢结构节点的设计方面, 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从我国建筑业的整体发展来看, 必须加强对这方面内容的深入研究, 特别是柱梁刚性节点塑性铰外移和防止焊接节点的层状撕裂等方面, 钢结构住宅的墙体不受空间结构的限制, 可以单纯的作为围护性结构而存在, 这时就可以结合居住空间的实际要求灵活的进行分隔。多高层钢结构建筑建设过程非常的复杂, 在施工时, 要特别注意施工技术的正确使用, 以确保钢结构建筑具备最佳的使用性能。

3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建筑技术

(1) 钢结构住宅的内墙应尽量采用非承重轻质隔断墙, 特别是作为防火分区的隔墙, 必须确保墙体耐火极限要求。通过高强度螺栓的安装来进行墙体的连接时目前最先进的一个方法。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方便施工、拆换方便、能够均匀的进行力的传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外墙板要比整个结构体系还要重要。其原因就是住宅建筑的主要功能都是通过外墙板来实现的。在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结合建筑物的实际高度和水平受力的情况来进行支撑的数量、形式以及抗侧力体系的调整。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 更是要以工程实际为出发点, 以吊装的顺序作为安装的依据, 完成吊装之后, 还要认真的进行反复的校验, 使吊装得到最佳的精准度。非承重轻质隔断墙主要就是为了空间的隔离而设计的, 对于内隔墙材料的选择和构造的设计来说, 必须以居住建筑的各项指标和要求作为依据, 满足强度和防火等方面的要求。

(2) 合理的布置桁架隔层, 能够使桁架弦杆引起的局部弯矩大大的降低, 也使框架平面内的的柱体弯矩缩小, 有利于断面尺寸的减小, 加大横向的框架刚度, 减小侧向位移。为了钢材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 节约成本, 也可以用钢管混凝土柱代替框架柱。承重钢结构体系在结构的设计上也需要遵循一般的设计原则, 即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 而在真正的工程设计的时候, 想真正满足这个设计原则并不容易, 在这样的情况下, 就把控制的重点放在轴压比上就好。钢结构适合平面较规范, 不规则情况少的建筑上, 一些轴线复杂多变, 形心和质心距离较大和有较大扭转的住宅平面不宜使用钢结构。由于钢管混凝土柱将钢柱和混凝土的优势有效的结合了起来, 这就大大增加了单柱的轴向承载力, 也能有效的减小钢柱截面的尺寸。钢结构住宅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的负荷量, 并在负荷的作用下进行水平位移控制, 因此, 抗侧力结构是建设中考虑的重点。

4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工程应用

(1)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作为西方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一种成熟技术, 在我国的建筑领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发展。钢框架建筑的荷载主要靠梁柱进行传递, 墙体在承载上几乎发挥不了作用。钢管混凝土柱的浇筑, 采用新型泵压顶升技术, 减少了混凝土的浪费, 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在电梯间和楼梯的位置形成由钢筋混凝土为支撑的核心筒, 来支撑剪力墙形成的侧力压力, 能够更好的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有利于抗侧刚度的优化, 对抗震性能的改善也有很大的作用。从国际范围内的研究来看, 钢结构由于阻力比较低, 因此应该进一步进行耗能支撑和节点的减震性能的研究。通过采用钢结构梁柱, 能够有效的缩小横截面积, 降低模板材料的使用量, 既节省资源, 也能更好的保护环境。

(2) 现代城市建筑在停车位方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这就需要地下车库的开发和使用, 这就要求地下室的层高要符合车库的实际要求, 地下室可以适当的进行立体升降车库的安装。立体多层停车设备比较节省空间, 布局比较灵活, 能够较好的实现存取的自动化, 而且投资并不是很多, 比较适合城市中心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中国建研院已经同天津建工集团进行了合作, 从研发、设计、生产到工程的施工形成了全面的“钢-混凝土组合建筑体系”的钢结构住宅成套技术, 同时已经在天津成功的建设了三十万平方米的钢结构住宅。建成的住宅体系主要的构成包括承重的框架-支撑体系、节能型复合外墙板和挤出型内墙板等, 已经申请了很多项的专利了。该工程在工程造价方面基本等同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体现了较高的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施工速度和先进的综合施工技术等优势。

5 结束语

现如今, 多高层钢结构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大, 已经将钢结构住宅的使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应该不断的进行钢结构体系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进一步推进国内钢结构在房地产行业中的使用, 从而促进钢结构体系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煦.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4.

[2]孔德超.钢结构住宅技术与经济性分析[D].山东大学, 2010.

高层住宅高层质量通病及施工管理 篇7

1、钢筋施工质量通病

在高层建设过程中, 钢筋发挥重要胡作用, 钢筋的承重性较高, 因此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高层建筑对钢筋材料的施工技巧有具体化的要求, 制造钢构件、安装钢结构时尤其要注意质量问题, 否则将会出现大的建筑质量, 必须要高度重视。高层建筑在防火性和抗震性的标准正越来越高, 因此在施工中根据钢材料性能及施工方式要进行更充分的考虑, 确保建筑安全和施工安全。钢筋的施工首先要保证钢构件及钢结构安装的质量。

1) 钢构件的质量通病

钢构件的节点杆件会发生轴线交点偏移的现象, 即双肢柱的节点、桁架上下弦和各杆件并没有将受力轴线交汇在一点上, 会出现一些超差现象, 大大降低了各杆件受力性能。扭曲现象, 即构件拼装后出现扭曲和超差。顶紧没有磨光, 柱和吊车梁等支承受力部位、支承板以及柱肢翼板和腹板等两个平面之间需要顶紧, 但往往出现空隙, 构件在受力后发生变形现象, 承载能力不足。拱度问题, 构件起拱时没有按照设计数值施工, 拱度曲度出现不均匀现象。焊接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缺陷, 如咬边、飞溅、夹渣、裂缝等现象。

2) 钢结构安装

钢柱的位移现象, 钢柱底部的预留孔和预埋的螺栓存在超差。钢柱的垂直偏差不符合设计要求, 存在过大现象。钢筋构件安装孔的位移现象, 构件之间的安装孔重合度不足, 造成螺栓不能很好的配合。螺栓的位移现象, 柱底的预埋螺栓和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存在偏差。手工焊接时还会存在超过允许范围的夹渣、咬边以及未焊透等问题。高强螺栓没有按照规定要求装配, 装配面的不规范不能使螺栓安装时更好的紧固。高强螺栓的连接板没有严密的拼缝, 连接中存在空隙影响了连接质量。

2、混凝土材料的高层建筑质量通病

混凝土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的建筑材料, 具有施工和运输方便的优势。但缓凝土材料也亦许多不足和缺陷, 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气候、环境、配料、运输等, 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 因此容易在墙体以及现浇混凝土的楼板中出现裂缝现象, 以及垂直超限和超控等现象。其中混凝土的蜂窝现象也是一种严重的质量通病, 可能会出现局部的酥松, 碎石之间产生空隙形成蜂窝状孔洞, 这样严重影响建筑物胡美观和质量, 务必引起建筑和施工方的高度关注。

3、排气管道的堵塞问题

排气管道对高层建筑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起到通风的作用, 是高层建筑胡重要环节。伴随这高层建筑发展, 排气管道显得越来越重要, 要科学规划与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目前经常出现胡问题是排气管道和通气孔容易出现堵塞现象, 影响到建筑的通风效果, 降低室内舒适度, 对建筑的居住者会有很多不利的影响, 也会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问题。

4、渗漏问题

目前, 渗漏问题是城市高层住宅中多个重要部分的质量通病。首先是厨房以及卫生间, 墙体内管路和使用的防水材料出现质量问题, 施工技术不符合规范, 过高的地漏位置使积水不能及时排出等都会引发渗水问题, 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的生活, 维修的成本比较高且周期比较复杂。其次是建筑物胡外漏窗的渗水, 窗户容易变形、施工技术不当、窗户密封性较差、窗台没有设置疏水坡度、雨水无法及时排出等都会导致外漏窗渗水, 造成墙体发霉变质, 严重影响建筑的美观和使用性。再次是外墙渗水, 外墙使用的原材料质量不过关, 砂浆和支模洞眼等问题都会引发外墙的漏水问题, 这种问题维修不方便且危险, 已经成为影响建筑质量重要要素。

二、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对策

1、认真选择施工单位

建筑的招标是重要的环节和关键, 必须高度重视。招标时就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的考评, 确保其施工能力能够高质量完成高层建筑作业, 防止施工能力和资质不够, 影响建筑质量。出资方务必深入地了解施工单位的资质和团队精神, 确保施工单位合作团队的高效率、工作态度严谨、施工风气良好等。

2、强化监督

监督工作是很重要的, 良好的监督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质量。要根据工程质量标准制定有效的监督标准, 施工单位、投资方、业主以及第三方监理机构共同监督, 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确保施工安全及质量。

3、施工材料的管理

建筑材料对工程的质量发挥重要的作用, 是建筑质量的保障, 必须在施工材料的选取上科学合理, 坚决防止因为施工材料不好出现各种建筑质量问题。施工材料的选购要有系统化的模式, 规范选购机制, 由专人负责采购材料, 责任精确到采购人员, 提高采购人员的责任心, 科学合理的进行采购保证质量和安全。材料制备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规范标准进行, 尤其是混凝土的制备, 配比、时间等都是需要极为精细的管理的。而且, 要对建筑材料做好采样分析及存样, 要进的起检验。

4、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工程变更

建筑设计和实际的施工过程会存在一定的变更, 施工图纸可能存在不符合开发商要求或者施工深度的问题, 开发商可能会根据实际要求提出工程的修改或者补充要求, 从而引起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变更, 直接影响工程量、造价问题。因此, 在工程的变更上, 设计部门必须开展科学的调研工作, 与开发商进行沟通, 确认开发商的变更意图, 认真勘察施工现场, 控制好变更的工程量, 使变更能够更为可控。

5、针对施工质量通病进行重点管理

1) 钢筋施工管理

钢筋是高层建筑的框架, 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发挥重要的作用。钢筋变形的问题是在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 不过可以解决。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技术可以有效解决, 首先在绑扎钢筋笼骨架时, 先将一端固定, 然后通过焊接将另一端固定, 确保钢筋不会变形和位移, 在浇筑混凝土时, 要避免钢筋移动造成外露。其次, 提高施工水平, 对于钢筋承受性能进行精确的计算, 在施工中能够减少钢筋接头, 若接头较多则要科学合理的搭配钢筋, 钢筋摆放时要考虑到钢筋承受能力的极限问题, 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摆放。最后, 施工时, 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必要的改动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和实践, 并经过审批后再调整, 不得随意改动。

2) 混凝土的浇筑

在施工前, 要先确保模板中没有异物杂质, 模板的湿度要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调整。混凝土的搅拌方式要科学, 根据施工要求调整混凝土的配比, 混凝土硬度必须符合高层住宅的施工质量标准。混凝土浇筑后要注意养护工作, 避免干缩和裂缝的出现。使用之前, 要先检查混凝土, 清除其中的杂物, 对于施工前未及时清理的杂物, 可以从施工缝中间开一个小口并取出异物。测量混凝土时, 需要先确认模板是否标准, 若模板存在变形问题则不能使用。

3) 渗水问题的施工管理

渗水问题需要就渗水的具体部分进行管理。厨房、卫生间可以通过防水材料以及工艺的标准度进行提高, 施工完成后先行蓄水测试, 直至达到防水要求。门窗渗水问题, 除质量管理外, 在发泡剂填料的选择上要使用有针对性的填料, 出现裂缝要及时填充, 使用玻璃胶也可以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 施工完成后需要做三性测试。外墙渗水问题需要注意水泥砂浆的配比问题, 要由专门的人员负责计算, 粉刷前清理干净异物, 粉刷的技术及方式要科学。

6、施工安全的管理

高层建筑施工作业具有高风险性, 相当容易发生各种风险, 因此施工的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 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以及周边环境, 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安全第一”放在首要位置, 在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前提下开展高层作业。

1) 基坑支护

基坑开挖是十分重要的, 在开挖前要制定科学的支护方案以及深基坑的安全措施, 确保施工安全, 防患未然。基坑边缘和内部都要要排水措施,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坑壁的监测, 及时发现异常并制定处理措施, 随时做好各种处置准备。

2) 脚手架

高层建筑具有施工高度高, 在施工中必须使用的脚手架, 要有详细的计算, 搞好规范, 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脚手架的施工工艺做出详细的计算书, 科学确定数量和安排。脚手架和防护栏杆必须要铺满作业层, 封闭时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卸料平台也必须有计算书, 并根据计算书确定搭设方案。

3)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中包含了设计、制作并安装模板及其支撑、拆除模板、泵送混凝土以及季节性施工等施工方案。支撑系统要有详细的计算书, 并据此制作施工详图。根据施工方案安装模板, 安装时采取保持措施确保模板的临时稳定性。拆除模板时也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拆除, 先支的模板要后拆, 优先拆除非承重模板, 拆除时, 设立警戒线, 并有专人管理, 确保安全。

4) 施工用电安全

目前, 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都有设置电房, 电房及配电箱、开关箱的配置方案都使用两级保护和三级配电。施工现场中心点的施工机械供电系统采取TN-S系统。接地及接零保护系统的电阻值不能超过规范要求。配电箱及开关箱的两级漏电开关都要与两级保护匹配。必须要保证用电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的安全。

三、总结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中的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 必须注重高层建筑的质量。高层建筑仍然面临着不断增长的需求量, 建筑领域高层化加剧, 一些质量通病也随之突显, 引发了一些安全隐患, 因此加强施工管理, 减少质量通病, 提高建筑质量和使用年限, 成为高层建筑安全性、舒适性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熊瑜.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2, 07:18-21.

[2]王明华.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进行探究[J].中国建材科技, 2014, S1:150.

[3]闫亚绒.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与施工质量控制及防治[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4, 07:412-413.

[4]朱平.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 2014, 20:300.

小高层住宅探析 篇8

住宅建筑一直是城市建设的热点, 人类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在研究住宅, 不仅是建筑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也都不同程度参与了研究。住宅既解决了人类居住问题, 又是其产生年代的社会经济和科技等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当代中国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对人居环境的研究, 强调住宅环境的生态可持续设计, 主要集中在生态住宅和生态小区的研究上;二是重视居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 探寻新的住宅类型和新型住宅空间的设计。

进入21世纪, 对人类居住问题而言, 人口的与日俱增与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 己成为尖锐的矛盾, 而且, 这一矛盾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激化趋势。对这一矛盾, 在都市区域, 发达国家和地区试图通过两种途径加以解决:一是外延扩张城市边界, 保持居住区人口低密度、建筑高密度, 例如荷兰, 这个城市发展方式易形成低层高密度的居住形态;另一种是保持城市布局的紧凑性居住区人口高密度、建筑低密度, 例如日本、新加坡和香港, 这种城市发展方式通常形成高层低密度的居住形态。

虽然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37%,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城市的居住问题日渐严峻, 住宅建筑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与此同时,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对居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取消福利分房, 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之后, 每个住宅消费者都理所当然地关心住宅的质量、地段、户型和价格等各种切身利益。如果在大中城市仍以建设多层住宅为主, 一味以扩大土地使用规模来换取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将损失更多的耕地,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1建筑行业对小高层住宅的定义

多层住宅通常是指4层~6层的住宅, 其主要借助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问题, 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住宅形式。此类住宅的特点是:用地较低层住宅节省, 平面较紧凑, 容易布置, 公摊面积小, 建造成本及物业管理费用较小, 但设计不当容易造成外立面单调, 共用部分不足。国家规定7层~9层 (含9层) 为中高层住宅, 但我们习惯于将9层~11层的住宅称为小高层住宅。此类住宅从高度上说具有同高层住宅同样的氛围, 而又是较低的高层住宅。这种住宅是在考虑了建筑防火规范和城市土地使用效率与经济性的同时, 由于设置了电梯, 舒适性较好, 并兼顾了多层与高层的特征, 有单元式、连排式、点式等多种类型。小高层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 在国际住宅设计规范中并无此定义, 它是一种由多层和高层住宅发展起来的新型住宅类型, 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利用短肢剪力墙来承重, 柔性和刚性均较为理想。业内对小高层的说法大致分为三种:

1.17层至9层

清华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先生对小高层做了这样一个界定:小高层就是9层及9层以下带有一部电梯的住宅, 楼、电梯无需机械通风排烟系统。这个限定是基于1999年3月25日发布的《住宅设计规范》对住宅层数的划分标准中规定:中高层住宅为7层至9层。因此, 庄先生所界定的小高层其实是书面表达的中高层。

1.29层至12层

则是房地产界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 它主要的出发点源于在高层住宅中设置电梯的要求。因为12层以上必须至少设置2部电梯, 给住宅造价带来较大影响。所以, 以此为分界岭, 把小高层归为9到12层。

1.312层至18层

这种归纳方式也将小高层住宅作为高层住宅, 只要高度上在18层以下, 有点象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中规定的二类高层 (二类高层对于居住建筑来说是10层至18层的普通住宅) 。

2小高层住宅优势对比分析

2.1 高层住宅的优缺点

从居住角度来看, 低层住宅和多层住宅均比高层住宅优越。但基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的现实情况, 在城市中建高层住宅是必然出路。因此, 近几年全国各大城市都建了很多高层住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出现了不少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 甚至出现了超过100m的超高层住宅。在一些地价昂贵地段, 还经常出现塔式住宅相互拼接成塔群住宅的情况。高层住宅虽节约用地, 能容纳更多住户, 但也带来很多弊端。

(1) 住宅平面往往是一梯8户或一梯6户, 因此, 有近1/3的住宅朝向不好。

(2) 标准层的公共交通面积和设备及管井占用面积较大, 每户分摊较多公用面积, 因此每户的建筑面积虽大, 但有效使用面积并不大, 即有效使用率较低。而高层住宅的造价往往高于多层住宅, 购房者觉得不合算。

(3) 人们远离了大地, 生活在“空中鸽笼”中, 儿童和老人感到活动不方便, 不便于与邻里交往, 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4) 容易导致居住小环境的恶化, 如高层住宅北面的大片阴影区、遮挡阳光, 高层住宅的楼群风较大等。

(5) 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 房价较高。这是高层建筑层数多、面积大、结构体系复杂带来的直接后果。

2.2 多层住宅的优缺点

至于多层住宅, 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层数少, 建造速度快, 楼群风较小, 邻里之间便于交往, 至今在全国各地仍是最主要的住宅形式。其主要问题是在节约用地和容纳户数方面效果不如高层建筑。因此, 在大中城市的住宅建设中, 多层住宅越来越多地让位于高层住宅。

2.3 小高层住宅的优势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 小高层住宅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流行起来。它摒弃了高层住宅 (11层以上) 的缺点, 同时保持了多层住宅的优点;它既符合现行的国家技术规范, 又利于开发建设, 同时又适应了现在购房者的实际购买水平。小高层住宅具有如下优点:

(1) 节约用地, 尺度适宜。小高层住宅也是一种高层住宅, 因此, 同多层住宅相比, 具有节约用地的明显效果。其建筑尺度也比较合适, 以一幢11层的小高层住宅为例, 其高度约为31m, 容易形成居住建筑的特点和氛围。从观赏角度看, 比较接近自然, 不太压抑。

(2) 户型优越。以单元式为例子, 小高层住宅同多层住宅相比, 其平面布局基本相同, 只是多加了1部电梯, 因此, 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观景效果和良好的户内布局。由于每户分摊的公用面积并不大, 易为购房者所接受。

(3) 提高了生活质量。仍以单元式为例, 虽然小高层住宅只加了1部电梯, 但作用不可小看。据调查, 在许多大城市, 老人问题已十分突出。老人占城市人口的比例约为15%。如果在小高层住宅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中, 规定电梯从4层开始停靠, 这将给老、弱、病、残、孕上下楼以及居民搬运重物等带来极大方便, 提高了生活质量。就标准而言, 基本达到欧美国家4层以上住宅设电梯的规定。

(4) 投资少、工期短、难度低。由于小高层住宅层数较少、结构体系较简单, 抗风、抗震要求比一般的高层建筑低, 对于开发商来说, 投资较少, 工期较短, 资金和人员均容易周转, 而回报并不低, 因此, 受到他们的欢迎。由于以上诸多原因, 小高层住宅逐渐从图纸变为现实并成为风行一时的时尚。

3结语

小高层是一种由多层住宅向高层住宅过渡的中介住宅, 符合现行的国家技术规范和建设开发的水平及居民的购买能力, 随着土地价格的上升, 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 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小高层住宅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过程。多层和小高层住宅在解决住宅大量性问题上的优势, 还有技术上的易操作性, 决定了他们是发展的主流方向。

摘要:近年来, 在我国城市住宅的设计与开发建设中, 有一种被称为小高层的住宅异军突起, 十分流行, 在销售市场上很受广大购房者的青睐。小高层住宅是一个从多层和高层发展起来的住宅新类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 城镇居民对住宅“质”的提高和“量”的增长需求, 给城市住宅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城市住宅惯用的多层和高层模式由于自身的不足很难达到“质”与“量”的平衡。因此, 一种新的住宅模式——小高层住宅应运而生, 小高层住宅依据现行的住宅规范定义为七层至十一层的居住建筑。本文通过对小高层住宅与多层和高层住宅的对比, 总结出了小高层住宅的多种优势, 主要体现在节约用地、方便性、舒适性、户型优势、采光通风好、尺度适宜等。得出了小高层住宅是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认同的最优组合模式, 并能较好的满足住宅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三效合一。

关键词:小高层,住宅,探析

参考文献

[1]郭秀丽.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浅谈[J].山西建筑, 2006, (12) .

[2]潘坚力.小高层建筑结构型式的探讨[J].中外建筑, 2007, (9) .

[3]王风英.小高层住宅设计探讨[J].今日科苑, 2007, (12) .

[4]陈之莹.多层及小高层住宅结构优化设计实例[J].福建建筑, 2007, (5) .

初探高层住宅房建施工技术 篇9

【关键词】住宅;房建;施工;安全

0.前言

目前,高层房建关系着现如今的城市格局,所以有关高层房建的问题都是值得关注的大问题。高层房建的施工技术更是决定着房建的质量与长远的使用状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层房建的施工技术也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与此同时,有关高层房建的管理问题也值得关注,特别是管理监督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避免不合格建筑的产生。施工单位更要以做良心企业为标准,保证施工材料安全合格,保证施工过程安全,进而做到高层房建的稳妥建立。在如今的世界发展进度来看,房建用地将是持久的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关注其发展动态,努力跟上时代发展要求,使我国的高层房建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现有的施工控制技术都是针对个别工程建设需要而提出的,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高层住宅房建施工,因此,围绕整个高层住宅工程系统地展开施工控制技术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1.高层住宅房建工程中几种常见的控制技术措施

1.1预应力技术

首先,在单根钢筋的制作过程中,通常要进行配料、对焊以及冷拉制等一系列工序。应该在对锚具特点以及焊接头的压缩量、钢筋弹性回缩率、冷拉气率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长度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下,对下料的长度进行计算并确定;对钢丝采取编束的方法防止钢丝出现扭结,编束的具体做法可以用铁线将钢丝在每隔1m远的地方编成帘子状态,且利用直径和螺杆直径一样的钢丝弹簧圈将钢丝帘束成一圈,并用铁线扎紧。其次,孔道预留应平顺;将顶端的预埋垫板与孔道的中心线垂直安装,安装完毕需要用钉子或者螺栓等将其固定在模板上,确保混凝土浇筑时预埋垫板不会随意移动,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张拉预应力筋时,应确保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的要求,若没有具体要求,也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高于设计强度等级要求的75%。若预应力构件是拼装的,则应该保证接缝中的砂漿或者混凝土的强度不低于块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要求的40%,确保其高于15MPa。最后,灌浆应该均匀、缓慢进行,不能中断,且需保证排气的通畅。依照封闭顺序依次灌浆,掌握恰当的灌浆时间,通常是在泌水基本完成但还未开始凝固之前进行的,当室外的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孔道出现裂纹。构件张拉结束后,仔细检查端部等部位是否出现裂缝,将张拉过程出现的各项事项记录下来,采用机械切割的方法将预应力筋锚固定后的外露部分切割,将外露长度控制在预应力筋直径15倍以上,尽量使其大于30毫米。采取防锈漆对外露的锚具进行涂刷,并用混凝土将其封裹起来。

1.2后浇带施工技术

后浇带在高层住宅中使用,有利于解决沉降差和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后浇带的断面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企口缝以及V形缝,但是较常用的是平直缝。当工程中的墙和板的厚度在60厘米以上时,一般用企口缝,在30厘米以下时采用平直缝,而在这两者之间时采用阶梯缝。其施工技术为:首先,在浇筑后浇带之前应该将所有的裂缝以及积水都排除,并且确保后浇带构件的两边的表面保持一天以上的湿润状态。后浇带的施工缝必须避免杂质和水长时间滞留;其次,后浇带设模板预设应按照施工图上的要求进行,应保证模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强度,模板的材料可以选择粗细一致,网格均匀的钢丝。再者,对后浇带进行保护时,通常在后浇带缝的两端或两侧采用设置挡水砖或在后浇带内壁上涂抹防水砂浆的措施来完成保护。地下室纵向后浇带的保护,一般是采用砌砖的形式;最后,清理完后浇带施工缝之后,应该用铁皮或者其他模板在对其顶端进行封盖,还需要利用砂浆等筑成一条挡水带,并在周围设置其临时的栏杆进行围护,防止施工过程中钢筋受到污染,避免垃圾的堆积。

1.3梁柱施工技术

遵循“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遵循这一原确保梁柱端的节点不过早发生破坏。节点强度是提高整体框架中的节点核芯区的抗剪切能力的重要保证。遵循“强剪弱弯”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结合部的设置位置可以是设在梁上,以确保结合部位的混凝土强度是处于柱和梁的混凝土范围之间的,当浇筑节点的柱混凝土之后,应该立刻浇筑梁混凝土,并且将用于封堵混凝土的模板拆卸下来,这样才能使梁柱两者的混凝土充分混合,从而产生一种强度比梁C30还要大的混凝土,明显提高抗剪切能力。

1.4混凝土施工技术

首先,利用泵输送混凝土,泵使用之前可以用水泥纯浆进行润滑,以提高输送的通畅度,提高输送的速度和质量。但泵输送混凝土容易导致较大的坍落度,因此应该有序地输送,并注意加快浇筑的速度,尽量减少混凝土暴露在外面的时间。其次,在振捣梁板混凝土的时候,可以采用平板式或者插入式的振动器或振动棒。平板式的振动器一般是用于浇筑楼板混凝土时振捣,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混凝土和平板底部完全接触,并使振捣的两个面重叠。振捣结束的标志应该是混凝土的表面出现泛浆,并且混凝土没有下沉,这个时候振动器可以缓慢地向另一个地方移动。而插入式的振动棒一般是用在梁的振捣中,振捣时垂直插入到混凝土还未发生初凝的下层,深入到50至100毫米的地方进行振捣。并确保两层混凝土结合在一起。每一个混凝土点的振捣时间通常为20到30秒,当混凝土的表面没有出现气泡并且不下沉的时候,就可以停止振捣。最后,混凝土的养护。对于楼面来说,一般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方法进行养护,并且保证每一天在塑料薄膜上淋水两次或者两次以上,以保持混凝土适当的湿度,避免出现干裂现象。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一般要在半个月左右,不能少于14天。在进入下一道工序之前要确保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

1.5模板技术

在对角模、平模进行连接的过程当中,应采取的方式为企口连接。连接过程当中,为了防止上墙柱、下墙柱出现错位、以及由模板拼接松漏所导致的漏江问题,需要由现场施工人员在模板施工过程当中,通过拉通线的方式,完成对梁体模板、以及墙柱模板的找直作业。通过找直的方式,可确保在整个梁体结构当中,关键性的阴阳角能够完全方正且顺直。不但如此,对于梁板位置、墙体梁柱位置、以及墙体上口模板位置而言,上述区域内同样需要通过拉通线的方式进行找直处理,找直的目的同样在于确保上述区域结构棱角的顺直与稳定,以保障结构性能的可靠发挥。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对于梁体模板、梁柱模板、以及墙体模板而言,在自立模至浇筑作业的全过程当中,还需要安排现场工作人员结构长宽高等基本的尺寸参数进行严格校验,校验的方式同样为现场拉通线,而对这部分区域进行校验的最主要目的则在于确保浇筑过程中通线的可靠与稳定。

1.6关于施工人员的技术、安全问题

高层房建的发展离不开施工人员的技术支持和作业,由于高层房建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建设高层房建时施工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和安全意识。施工人员不仅要经过严格的审核训练,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保障意识,做到安全有效的进行施工作业。当然,施工人员也要有不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意识,保证自身的专业技术和时代发展想匹配。同时相关管理者也要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做好防护措施,并有相关制度依据来保障施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总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在高层房建的发展中至关重要。

2.高层住宅房建施工的现代技术

高层住宅的配电设计 篇10

1 高层住宅的弱电机房

弱电机房设备属于一级负荷, 应采用两条专用干线寻|进两路独立电源在末端互技。对用电容量较小的可就近从一级照明负荷干线弓|进电源, 当电源故障率高时, 可考虑在机房附近设置自备发电机或增加蓄电池容量。计算机设备对电源要求质量较高, 不仅要求采用不间断供电系统, 而且要求电源电压波动在±10%以内才能正常工作。一些网络数据传输设备甚至要求电源电压波动在±5%以内。设计单位和施工安装公司必须像设计安装配电房时充分了解掌握供电对象和环境资料一样充分搜集弱电机房设备和系统资料才能做好电源设计和布置, 从而合理满足弱电机房用电需要。弱电机房应设单独电源管理间, 用防火墙与弱电设备隔离, 避免电源管理间噪声、蓄电池酸碱液渗漏和电气火灾等事故传播到弱电设备机房内。弱电设备机房与电源管理间设单扇朝电源管理间方向开启的连通门, 可考虑在弱电设备机房与电源管理间之间设置玻璃观察视窗。

弱电机房电气接地有三种, 直流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以上三种接地的接地电阻值均要求不大于4Ω, 可靠而又经济可行的接地方法是采用共同接地方式, 和防雷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 采用TN—S接地系统。交流工作地和安全保护地分别取自电源供电线上的N线和PE线。某些高层建筑个别测试点接地电阻值最大不过0.8Ω。当然, 统一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的要求是一个最低限值, 在具体工程中应越小越好, 如达不到要求应增加接地体数量或采取人工降阻措施来满足实测要求。

2 高层住宅的配电和布线

地面线槽是一种封闭的、直接隐蔽于地面下的金属线槽, 可以灵活方便地提供电源、电话、电视、计算机、话筒等线缆传输电能和信号接口。其设计是根据建筑物近期和发展需要布置线槽的纵横间距, 根据穿线的根数、横截面积和工艺要求确定线槽的规格及槽数。按槽数可分为单槽、双槽、三槽, 规格有50系列、70系列、100系列、230系列、300系列。线槽适用于380/220以下强电和弱电的线路敷设。性能特点:地面线槽可供单一或多用途线缆、多回路敷设, 终端元件布置平整美观。地面线槽是由线槽、分线盒、各种连接件、密封件、附件及电源头等组成。

地面线槽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线槽走向, 从始端至终端找好水平线或垂直线, 用粉线袋在线路的中心外进行弹线, 按照设计图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分别找出分线盒、分线口及支架的具体位置, 用铅笔分别标注。一般支架间距为1.0m~1.5m。根据标准位置放置分线盒和支架, 然后放置线槽和出线口, 同时根据需要加各种配件, 朝上的线槽不必立得太长, 否则易被砸断。连接完毕后, 调整支架和塑料盖, 使出线口到适当高度。达到位置正确, 固定牢固, 走向合理。线槽水平或垂直敷设部分平直度和垂直度允许偏差不超过5mm。为防止灰浆进入, 各连接处周边抹专用胶, 各分线盒、出线口盒盖拧紧, 并用铁丝绑扎, 未端加塑料封堵。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护,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高层住宅的电气工程施工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 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首先熟悉电气施工图纸, 并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查对土建施工图与电气施工图, 列出哪些部分有交叉施工, 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 对有关基础型钢预埋、支吊架预埋和线路保护管预埋等, 排出配合交叉施工计划, 确定准确配合时间, 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并在配合施工之前, 将各种预埋件制作好, 并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 充分做好施工前技术与材料准备工作。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 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 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 不允许未经同意擅自变更设计。

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 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 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程序。每道工序未经有关人员在验收表上签字, 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记录好工作日志, 防止监督流于形式。在施工阶段要严把材料质量关, 推行质量控制卡措施, 每种材料要有完整的资料并经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字才可进场, 将不合格材料进入工程的门路堵死;其次要严格控制分部工程的质量关, 重点是工序的质量控制。在施工阶段中质量控制要注意细节部分, 重点检查和控制。

4 提升高层住宅配电设计的水平

工程设计是基本建设的龙头, 设计文件是工程建设的主要依据, 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首要环节。合格的建筑配电设计应满足七个质量特性规定的要求, 即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可信性、可实施性、适应性及时间性。

民用建筑低压配电线路截面选择问题。由于民用建筑用电负荷绝大多数为单相负荷, 三相负荷不平衡必然导致中线通过不平衡电流;随着电脑及各种家用电器设备的发展与普及。民用建筑配电系统的干线, 支干线及支线的导线截面原则上均应选择N或PEN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另外, 电气照明图中按规定主要房间及场所应标注照度标准值, 当然也就要求设计者进行照度计算并按计算进行灯具配置。再如, 目前普遍利用建筑物结构钢筋作为防雷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与等电位联结装置, 按规定应在电气施工图中标出联接点、预埋件, 说明敷设方式及技术措施, 并在土建施工图中有相关的预埋件详图及相关的标注与说明。

总而言之, 随着高层住宅建设的迅速发展, 弱电系统多元化及其集成技术均给现有的电气系统和技术模式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课题。电气工程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 应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 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 做好技术交底, 认真管理好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 并且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 提高电气工程的工程质量。电气工程师应对所负责的电气工程质量具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 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的搞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进度、签证、安全等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超.住宅接地形式浅析[J].安徽建筑, 2002 (5) .

[2]刘海滨.关于住宅小区供配电设计“超前意识”探讨[J].甘肃科技, 2004 (5) .

上一篇:教师要学会放弃下一篇:水稻插秧机的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