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论文

2024-09-12

高层建筑施工论文(共9篇)

高层建筑施工论文 篇1

在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可以从它的审美效果上体现出来。即建筑的造型、功能、结构三者之间的完美结合同时需要兼顾与环境的统一及人的心理。本文从高层建筑的平面功能层面、结构稳定层面、环境心理层面对超高层及高层建筑体型设计的影响做一阐述。

1 平面功能对超高层及高层建筑体型设计的影响

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和一般建筑物比较的话, 平时的垂直荷载、地震影响与平时以及暴风时的水平荷载就相对变得非常大了, 为了使高层上下方向的质量、刚度、强度的分布均匀, 就要尽可能的避免各层平面形状激烈变化, 力求均一化。

有文献资料指出, 合理的选择楼层建筑平面形状, 能显著降低风对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作用。对于采用边数较多的正多边形、圆形、椭圆形建筑平面的高层、超高层建筑, 同采用矩形建筑平面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相比, 风载体型系数大约可减少20%以上。

因此, 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平面布置的理想状态就是选用合理的平面形状、功能相对简单, 上下层空间尽可能统一, 结构体系贯通。

但是近年来,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业主对建设目的的主观需求不断提高。单纯的满足基本功能的使用已经不能达到建设要求。平面布置时, 空间日趋丰富, 功能日趋复杂。很多高层建筑底部需考虑设置大型中庭共享空间或大空间 (影院、剧场等) , 由于上部与下部在功能性质上有所区分, 在中间层改变支撑结构的位置甚至体系的转换 (商住楼) 。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前提下, 同时需兼顾建筑在城市中获得良好的“易识别性”和“独特性”。

总体来说, 在现今我们对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平面布置过程中, 我们需要处理好功能的使用性, 结构的稳定性、空间的丰富性、形态的美观及独特性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 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体型完全是使用幕墙体系塑造, 摆脱主体与体型脱节的尴尬局面。

2 环境心理对超高层及高层建筑体型设计的影响

2.1 使用者的舒适

对于高层办公建筑, 创造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是永恒的话题。依此观点, 意味着需要在建造中对自然环境施加最小的影响, 使建成的环境与生物圈的生态系统融为一体。目前, 把绿化引进室内已成为一种时尚, 树木、花草能调节空间中光和影, 提供幽静的场所, 使人精力充沛。随着中庭与高层建筑的结合, 打破了高层建筑内部空间的封闭与单调, 近年来又出现了在高层塔楼的中间开敞空间进行绿化, 沿高层的外表面布置不同深度的过渡空间, 用于遮荫、绿化。较大的空间可有效降低空间封闭对使用者的压迫感, 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良好的内部小环境, 配合空调系统使室内空气对流更加自然。

2.2 周边环境的协调

高层建筑往往以其宏伟的尺度和巨大的体量, 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同时也决定和影响着所在城市区域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从城市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 表现在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在区域范围内来讲, 高层也起到地标的作用, 并与周边建筑相协调, 避免过分的夸大和突兀以及锐角边正对其它建筑等, 降低建筑本身对周边影响。

2.3 型体处理

建筑型体组合与造型是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建筑型体组合与造型是建筑空间组合的外在表现, 它是内在诸因素的反映。二者是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往往完美和谐的建筑艺术形象, 总是内部空间合乎逻辑的反映, 在设计中表现为对建筑尺度的处理。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即裙房、主体和顶部, 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处理了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 在近人尺度处理中, 应特别注意建筑底层及人口的柱子、墙面的尺度划分, 檐口、门、窗及装饰的处理, 使人的心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3 应用工程实例

建成于1988年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共70层, 楼高315米, 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由著名华裔建筑师贝幸铭设计。建筑底层平面为52mx52m的正方形, 上部造型为由正方形对角线划分出来的4个三角形所形成的参差收分体量, 节节高升, 如同节节上升的竹子, 象征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

从环境心理上, 因为大厦尖削的外形像个三棱的刀, 会切去阴阳之间微妙的平衡, 殃及尖角对应的邻居, 这引起了许多反对之声。这也是很多超高层和高层在建筑体型设计上共同面对的问题。

再就瑞士保险总部大厦而言, 为了能够以更合理的方式使用能源, 使其热量损失、结构自重及地面绕流达到最小, 从而实现自给自足的节能式建筑, 此建筑采用了一种更加合理的流线型建筑外形。

从实际功能考虑, 这个方案具有三方面的优势:其外形不会引起迎风面的空气回流, 不加重向下的气流, 因此它能保护周围的环境, 这一点对于保持伦敦城的古街道及小巷式的格调非常重要;建筑周围的空气流动较为平稳, 减少了其表面的热损失;分压系数减小的结果便是建筑表面所需承受的压力变小, 这就使得在建筑外部设置抗风级别较高的灯成为可能。

另外, som事务所涉及的沙特阿拉伯国家商业银行大楼是一栋刀层高, 平面呈三角形的高层建筑。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环境, 建筑外墙呈封闭状态。外墙上没有传统的密密麻麻的窗口, 而取而代之以三个巨大的顶口。洞口内的楼地面形成园林绿地式的内部空间。把办公室从里面边沿退缩到形成空中绿洲的洞口中, 并围绕中心风塔布置, 使湿热空气向上抽拔。光线可以进人中央天井, 洞口相当于巨大的遮阳, 可以避免阳光直晒及沙摸地区的热风直接吹袭, 还可以借此散热。各层办公室面向天井开窗, 不在外墙上直接开口, 以取得良好的气候缓冲作用, 并以厚实的隔热墙体将空气调节得负荷降低。可以说此建筑完美的将建筑造型设计和绿色手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 一个优秀的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的体型设计, 不单单是从审美的角度去考虑, 还要努力做到需要功能、空间、使用、体型的四个要素的统一, 并且应充分处理好预期周边环境的关系, 以达建筑物造型设计完美、实用功能齐全之目的。

摘要:超高层及高层建筑在一个城市中往往相对本身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意义, 其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物质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 还能表现出该地区的精神和审美标准取向。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不再仅仅是配合功能, 而是与建筑功能一重要。

高层建筑施工论文 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高空作业

中图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4-007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人们的身边。而高层建筑对于城市和大众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笔者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施工技术要点以及施工技术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高层建筑的特点

首先高层建筑在建筑用地上可以达到相对的节约。高层建筑具有楼层高、空间多等特点。由于可以大大的节省建筑用地,这对于目前全世界人口增长,人均用地量少的局面来说,可以起到良好的改善。

除了可以节约建筑用地以外,高层建筑还可以对城市环境、道路起到优化作用。城市街边的景观是由动态的人流、车流以及静态建筑物所组成,其中高层建筑就以其高、大等优点成为街边的一道风景,并且一些特殊的高层建筑还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

二、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以及技术要点

但从建筑物的结构来看,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在施工中存在很多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很多的不同。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层建筑的高度比多层要高出很多,并且体量也大很多,这些都给高层建筑带来了不同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技术要点。

(一)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

高层建筑的高度高是其本身的一大特点,但这个特点也会造成在实际的施工中的垂直运输的工作量增大、难度增大,并且针对机械的要求也很高,如果任何一个高层建筑工程缺少了合适的运输设备,那么想要建好高层建筑就会十分困难。

(二)高层建筑施工中高空作业较多

相对于多层来说,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高空作业多并且困难。其中如何很好的解决设备、材料、人员的垂直运输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并且如何保证人员在高空作业中的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高空作业中的用电、用水以及临时如厕等问题都非常棘手。

(三)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在多层建筑中,一般以砖混结构为主,而目前高层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并朝着钢和钢混结构发展。而钢筋混凝土需要在现场进行浇筑,所以相对来说,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求要比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求高。

(四)高层建筑施工中防水、消防、装饰灯要求较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物质得以提高的时候,精神也在不断的提高。而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人们的要求也不断的增多。人们已经不喜欢相同的造型和外观,要求建筑设计的多样化、个性化,并且要求建筑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所以高层建筑对于装饰、消防、防水、设施等要求正在逐渐的增高。

(五)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深

由于高层建筑本身就存在高、大的等特点,所以要想增强其稳定性,地基的埋设必须要保证大于整体建筑高度的1/12,而桩基应保证大于高层建筑高度的1/15,并且要保证高层建筑必须有一层地下室。对于软土的地基来说,施工方案存在多种,并且不同的方案对于工程和成本影响都不一样,所以必须要对方案深入研究后进行选择。

(六)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

相对于多层建筑来说,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就相对较长。一般多层的平均施工周期在10个月左右,而高层也大约为2年左右。而想缩短工期,一般都从装饰和结构施工上进行。由于浇筑混凝土是高层建筑的重要工序,所以选择合理的模板可以有效的缩短工期。

(七)高层建筑施工条件复杂

目前大多数的高层建筑都在城市的市区进行施工,也就是说高层建筑一般都建立在建筑物密集的地区。所以在施工中必须要保证现场的设备、材料等的数量不要过多,并且要根据实际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机械。不仅如此在施工时还要做好对周围建筑的保护。例如基坑降水和基坑开挖的过程,必须要时刻的关注道路地面以及建筑物是否出现裂缝,一旦出现隐患必须尽快进行补救。

三、针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

(一)做好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强度控制

针对高层建筑自身的结构特点,目前来说,浇筑钢筋混凝土仍是高层建筑的主要工序。而高层建筑具有高、大的特点,所以针对混凝土的需求也较大,并且由于都是现场浇筑,就会导致施工的周期较长,并且存在很多因素对其产生影响,例如工作条件、气候等。而这些影响就会造成混凝土的强度离散型较大等现象,所以必须要做好混凝土的强度控制。

1.配合比的选定。在高层建筑施工开工之前,一般会根据设计的要求来进行不同强度和等级的混凝土的配比,并将配比结果送到法定的机构进行级配试验,并等到报告结果出来之后,实际施工再根据级配试验的结果开始施工。但实际情况中会出现级配试验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所以就需要进行试验试配调整以及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的调整,由此才能真正的确定其配合比。

2.做好养护工作。目前高层房屋建筑一般都采用泵送混凝土,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缩短工期,并且可以大大的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不过通过过往的实例我们就可以发现,当我们做好原材料、配比以及振捣工作后,混凝土仍会出现强度不够的情况,其原因就是工程为了节约工期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到位。对于浇筑量大的混凝土必须要有养护方案,并且整个过程都要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要制定完善的养护方案,针对人员、时间、水源等问题都要进行认真的考虑和制定。

3.强化混凝土的强度评定。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的强度评定工作必须分批进行测试,每一批都应该是时间相同、工艺相同、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针对试块的制作应随机抽取,保证结果的真实性。

(二)做好高层建筑裂缝的控制

1.设计措施。首先可以设置永久性的伸缩缝,在建筑的外墙面选择合适的位置留取分隔缝等方法。其次注重建筑结构钢筋的配置;对轻质墙体应建立构造柱;在每层增加腰梁;采用混凝土针对预留门窗洞口框进行加强等。最后设置合理的后浇带,选择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等。

2.施工措施。对新浇混凝土必须要做好前期养护;对大体积的混凝土必须要控制其温升;对于中低水化热的水泥,要充分重视其后期强度。

四、结语

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很多城市中的一道风景,也为很多城市解决了人口的居住问题,无论是对城市还是大众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时必须要不断克服难度,将高层建筑的技术做到更好,建造出更好的高层建筑。

参考文献

[1] 马文武,袁绪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J].价值工程,2010,(23).

[2] 李珺.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山西建筑,2007,

(2).

[3] 陈建新.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J].中华建设,2011,(7).

[4] 陈玉英.综述高層建筑的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1,(15).

[5] 刘海军.浅析图和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8).

(责任编辑:赵秀娟)

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分析论文 篇3

现代城市中的高层住宅建筑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居住空间,高层住宅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地基深:高层住宅建筑由于高度较高,需要相对应深度的地基,且支撑地基需要具备较好的强度。对施工团队的专业水平也有一定要求。需要应用嵌入式微风化岩层。高层住宅建筑的地下室所在位置相对也比较深,因此需要考虑到结构抗浮所导致的施工问题。对于直径较大的地基需要使用混凝土加钢管的结构[1]。(2)结构复杂:高层住宅建筑多为混合型结构,建筑的施工工程复杂,且对施工工艺的要求较高。(3)工程量大:高层住宅建筑的施工工期长且工程量大,这对施工安全管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地基施工。高层住宅建筑对排水工程的施工要求较高,因此要重视排水工程的作业,并加强施工管理。(4)新工艺的应用:许多建设企业通过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来进行高层住宅建筑施工,从而提升施工效率,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篇4

一、校核起始依据,建立建筑物控制网

1.校核起始依据

定位测量前,应由甲方提供三个衣刷相互关联的坐标控制点,和两个高程控制点,作为场区控制依据点。以坐标控制点为起始点。作二级导线测量,作为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以高程控制点为依据,作等外附合水准测量,将高程引测至场区内。平面控制网导线精度不低于1/10000,高程控制测量闭合差不大于±30√L mm(L为附合路线长度以km计)。

在测设建筑物控制网时,首先要对起始依据进行校核。根据红线桩及图纸上的建筑物角点坐标,反算出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并进行角度、距离校测。校测允许误差:角度为±12〃;距离相对精度不低于为1/15000.对起始高程点应用附合水准测量进行校核,高程校测闭合差不大于±10mm√n(n为测站数)。

2.建立建筑物控制网

以导线点为依据,测设出距建筑物外边7米的矩形平面控制网ⅠⅡⅢⅣ(见附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点必须妥善保护。

二、主轴线的测设

1.主轴线的选择

该工程的结构主体分为裙房和主楼两部分,裙房为3层,主楼为26层,中间留有后浇带。因此,定主轴线时,按流水段的划分将该工程分三部分进行主轴线的控制。选择3轴、5轴、6轴、11轴、12轴、14轴作为X方向的主轴线;B轴、G轴作为Y方向的主轴线。

2.主轴线的测设

根据图纸尺寸在Ⅰ点上架设经纬仪,后视Ⅱ点,在此方向上量测出3轴、5轴、6轴、11轴、12轴、14轴桩点,再后视Ⅳ点并量测出B轴、G轴桩点。同样在Ⅲ点架设经纬仪,分别测设出东侧、北侧的主轴线桩,并分别测设出引桩。测设完的主轴线桩及引桩应用围栏妥善保护,长期保存。

3.高程控制

利用高程点进行附合测法在场区内布设不少于八个点的水准路线abcdefgh,这些水准点作为结构施工高程传递的依据。

三、±0.000米以下及基础施工测量

该工程的基础标高为-15.80米。标高传递采用钢尺配合水准仪进行,并控制挖土深度。挖土深度要严格控制,不能超挖。

在基础施工时,为监测边坡变形,在边坡上埋设标高监测点,每10米埋设一个,随时监测边坡的情况。

清槽后,用经纬仪将3、14、B、G四条轴线投测到基坑内,并进行校核,校核合格后,以此放出垫层边界线。

按设计要求,抄测出垫层标高,并钉小木桩。在垫层砼施工时,拉线控制垫层厚度。

地下部分的轴线投测,采用经纬仪挑直线法进行外控投测。垫层施工完后,将主轴线投测到垫层上。先在垫层上对投测的主轴线进行闭合校核,精度不低于1/8000,测角限差为±12〃。校核合格后,再进行其它轴线的测设。并弹出墙、柱边界线。施测时,要严格校核图纸尺寸、投测的轴线尺寸,以确保投测轴线无

误。

地下部分结构施工的高程传递,用钢尺传递和楼梯间水准仪观测互相进行,互为校核。

四、±0.000米以上施工测量

1.轴线竖向传递

本工程的轴线竖向传递采用激光铅直仪内控法。在首层地面设置投测基点。在首层地面钢筋绑扎施工时,在欲设置激光投测点的位置预埋100×100mm铁板,铁板上表面略高于砼上表面。激光投测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流水段的划分,分别在3轴、6轴、12轴东侧、5轴、11轴、14轴西侧;G轴南侧、B轴北侧布设激光投测点。各点距主轴线距离均为1.000米。

施工至首层平面时,对各主轴线桩点进行距离、角度校核,校核合格后再进行首层平面放线。放线后,再将各激光投测点测定在预埋铁板上,并再次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每层顶板应在各激光投测点相应的位置上预留150×150mm的接收孔。投测时将激光铅直仪置于首层控制点上,在施工层用有机玻璃板贴纸接收。每个点的投测均要用误差圆取圆心的方法确定投测点。即:每个点的投测应将仪器分别旋转90°、180°、270°、360°投测四个点,这四个点形成的误差圆取其圆心作为投测点。每层投测完后均要进行闭合校核,确保投测无误,再放气其它轴线及墙边线、柱边线。

主楼高85米,为保证竖向投测的精度,轴线投测采用两次接力投测。在十层砼施工前,先在北侧投测点的南侧500mm处;南侧投测点的北侧500mm处预埋四块铁板。待地面轴线投测完后,精密校核,合格后将原投测点分别向南和向北移动500mm,将这四个点作为十层以上轴线投测的起始点。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1/10000,且每层投测误差不应超过2mm。

2.高程传递

首层施工完后,将±0.000米的高程抄测在首层柱子上,且至少抄测三处,并对这三处进行附合校核,合格后以此进行标高传递。

±0.000米以上标高传递采用钢尺从三个不同部位向上传递。每层传递完后,必须在施工层上用水准仪校核。由于高程超过一整尺,因此,在十层标高投测后,精确校核,合格后,以此作为十以上结构施工高程传递依据。

标高传递误差主楼不应超过±15mm,裙房不超过±10mm,且每层标高竖向传递的不应超过±3mm,超限必须重测。

每层结构施工完后,在每层的柱、墙上抄测出1.000米线,作为装修施工的标高控制依据。

五、装修施工测量

在结构施工测量中,按装修工程要求将装饰施工所需要的控制点、线及时弹在墙、板上,作为装饰工程施工的控制依据。

1.地面面层测量在四周墙身与柱身上投测出100cm水平线,作为地面面层施工标高控制线。

根据每层结构施工轴线放出各分隔墙线及门窗洞口的位置线。

2.吊顶和屋面施工测量以1000m线为依据,用钢尺量至吊顶设计标高,并在四周墙上弹出水平控制线。对于装饰物比较复杂的吊顶,应在顶板上弹出十字分格线,十字线应将顶板均匀分格,以此为依据向四周扩展等距方格网来控制装饰物的位置。

屋面测量首先要检查各方向流水实际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实测偏差,在屋面四周弹出水平控制线及各方向流水坡度控制线。

3.墙面装饰施工测量内墙面装饰控制线,竖直线的精度不应低于1/3000,水平线精度每3m两端高差小于±1mm,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外墙面装饰用铅直线法在建筑物四周吊出铅直线以控制墙面竖直度、平整度及板块出墙面的位置。

4.电梯安装测量在结构施工中,从电梯井底层开始,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准,及时测量电梯井净空尺寸,并测定电梯井中心控制线。

测设轨道中心位置,并确定铅垂线,并分别丈量铅垂线间距,其相互偏差(全高)不应超过1mm。

每层门套两边弹竖直线,并保证电梯门坎与门前地面水平度一致。

5.玻璃幕墙的安装测量结构完工后,安装玻璃幕墙时,用铅垂钢丝的测法来控制竖直龙骨的竖直度,幕墙分格轴线的测量放线应以主体结构的测量放线相配合,对其误差应在分段分块内控制、分配、消化,不使其积累。幕墙与主体连接的预埋件,应按设计要求埋设,其测量放线偏差高差不大于±3mm,埋件轴线左右与前后偏差不大于10mm。

六、放线质量检查工作

每次放线前,均应仔细看图,弄清楚各个轴线之见的关系。放线时要有工长配合并检查工作。放线后,质检人员要及时对所放的轴线进行检查。重要部位要报请监理进行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

所有验线工作均要有检查记录。

对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间的误差处理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的规定:

1.当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小于1/√2 倍的限差时,放线成果可评为优良;

2.当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略小于或等于√2 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可不必改正放线成果或取两者的平均值);

3.当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超过√2 限差时,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重要部位,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七、精度要求

轴线竖向投测精度不低于1/10000。平面放线量距精度不低于1/8000,标高传递精度主楼、裙房分别不超过±15mm、±10mm。

八、仪器选用

该工程测量选用TOPCON电子全站仪一台,2"级经纬仪两台,DS3水准仪两台,50m钢卷尺两把。激光铅直仪一台。

九、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论文 篇5

1.1 风险概念、特征及分类

风险按照存在性质可以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按照对象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按照产生根源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管理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按照承受能力分为可接受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按照性质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1.2 风险管理流程

高层建筑施工要点分析 篇6

1 现代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 高度大, 结构类型多样, 体型复杂, 施工难度大, 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 材料用量多, 专业性强, 工序多, 交叉作业多, 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有很大的区别, 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高层建筑具有的功能综合化的特点:高层建筑将各种使用功能的建筑单元集中布置并上下组合在一起, 使用上更方便省时, 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 适应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生活的需要;高层建筑中紧凑的建筑布置, 达到建筑而积最高利用率, 相应集中紧凑的管道线路, 有利于节约建设投资及减少能源消耗, 也有利于物业管理, 节约管理经费。

2 施工后浇带

在高层建筑物中, 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 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 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但是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 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 这就需要设变形缝;然而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此施工后浇带便应运而生了。

2.1 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施工后浇带分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 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能土收缩变形和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 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 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2.2 施工后浇带的做法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 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 便于上部结构施工。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 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 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 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 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 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 二者差异沉降量就叫较小, 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 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

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 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 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分。在施工后浇带处, 混凝土虽为后浇, 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 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 可按规定断开, 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 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 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 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 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 一般宜留直缝, 对于板, 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 可留企口缝儿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 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3 混凝土施工质量

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它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另外, 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 因此, 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

此外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石质强度相等时, 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 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 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 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 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 此外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 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质量要求, 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 , 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 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养护。冬季保温防冻, 夏季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3.1 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由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确定均有95%的保证率, 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 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 因而抽样检查的几组试件的混凝土平均确定一定不小于混凝土设计标号, 其值大小取决于施工质量水平。施工人员不仅要使混凝土平均确定大于混凝土标号, 更要千方百计的尽量使混凝土标准降到较低值, 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 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3.2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

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 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 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越高, 标准差月小。可以说, 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 出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的结约原材料外, 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正确设计配合比施工:按施工配合比施工, 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 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 要用重量比, 不要用体积比;最后, 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的原材料相符, 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 如来料与样本不符, 应马上向上级汇报, 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料除外。

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 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 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 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 采取相应措施, 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以28天强度为准, 为施工简便和质量保证, 一般做7天试块, 对混凝土强度尽量根据其龄期测定其发展, 以明确其质量。

4 结语

高层建筑层数多, 高度大, 体型复杂, 施工难度大, 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 材料用量多, 专业性强, 工序多, 交叉作业多, 结构自重大, 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 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从各个方面控制混凝土质量, 同时灵活的将建筑与结构统一, 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2002.[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2002.

[2]钢筋混凝土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91.[2]钢筋混凝土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91.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篇7

【关键词】高层建设;施工技术;管理

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可以说是整个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建筑施工管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运用高效、科学施工管理手段,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完成后的工程质量,还能够使得建筑施工的成本降低、提供施工安全度。

1.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目前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现的常见问题以及具体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的来进行思考:

1.1技术水平

现代社会的高层建筑设计,通常都会运用较多的最新以及高科技技术,这就对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不同的专业技术都有着特有的施工位置以及施工技术要求,并且不同施工技术之间还必须要考虑到是否冲突等情况。加入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各种交叉技术的运用没有考虑周到,就会使得高层建筑的质量出现问题,埋下安全隐患。又由于现代社会的建筑对于个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每一栋建筑都有着不同的结构,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每一个管线以及设备都有着特殊的条件,这就增强了建筑的施工难度,如果没有做好处理,就使得各个不同的部位之间发生冲突。另一方面,社会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各种新兴的设备以及新兴产品都涌现了出来,如果相关的施工人员没有将这些产品进行全面深入的掌握,就会极大的限制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提高。

1.2管理水平

现目前,由于我国工程管理的体制原因,施工单位将工程进行分包已经成为了常见的现象,从而使得真个建筑各个部分的责任难以界定。这就使得一些分包的单位担心利益受到影响,不愿意承担建筑过程中出现事故的责任,这样就导致了建筑施工中的漏洞出现,这些人为的问题无法通过施工协调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建筑施工的组织自身多数都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再加上施工队伍自身的施工人员和管理层人员都存在着自身素质水平不高的现象,从而给整个建筑建造过程中对各个不同专业队伍协调工作正常进行提高了难度,这也是导致建筑施工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2.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1施工图纸会审工作

要把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图纸都作为重要的施工依据,特别是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会涉及到一些极为复杂的施工技术,这样就对施工过程中各个专业的施工技术交叉运用极为平凡,从而对提高了审核图纸的工作要求。具体来说,在进行图纸会审的过程中,必须要由建筑单位、施工承包单位以及施工分包单位这三个部门共同进行图纸的核对工作,并且对于其中一些有异议的问题进行协商,在共同认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再在施工之前将问题解决掉,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顺利的进行。

2.1.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针对图纸与施工要求,参与施工的人员需在开工前完成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即根据科学组织、合理工序实行作业的重要制度。除了基本的图纸设计之外,还涉 及到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手段、施工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标准等,如需采取新材料、新设备、新结构、新技术等,还应注意满足特殊要求,在 施工前详细交底。

2.1.3完善工程技术档案管理

工程技术档案是记录施工活动的原始依据,也是竣工后全面考核、检验设计、验收质量的 重要文件,因此在施工前即指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整个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工程技术档案主要包括:结构工程验收记录、设计变更记录、工程质量事故及处理记 录、竣工图等。其中,竣工图应在每一各分部工程竣工后,分阶段绘制,当工程竣工后,则移交建设单位,同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与城市建设档案馆备案。

2.2做好施工中的管理工作

经过前期详尽的技术与人员准备之后,工程即进入具体施工阶段,这也是施工技术管理的关键阶段,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可提高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具体管理内容与策略如下:

2.2.1工程相关技术管理

高层建筑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其质量目标通常都是以施工之前所签署施工合同中的规定为准,在质量合同中,一般包括了应该采取的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内容。由于高层建筑功能的多元性与技术的复杂 性,因此质量是施工技术管理的关键。从原材料购买、进场,施工各阶段、关键部位等都要加强质量控制。如果施工中由于管理失误发生质量问题,无论问题是否严 重,都要严谨对待,及时做好处理方案,并追究相关责任。

2.2.2施工的进度控制

由于高层建筑的规模庞大、工程结构复杂、建设周期 长、涉及分包单位多等特点,其工程进度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若想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强化制度控制,就需要分析可能影响进度的各方面因素。一方面,通过 分析、预测、对比,可加强对有利因素的利用,同时规避不利因素;另一方面,针对不利因素,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做到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补救,尽量缩短 工程进度与实际规划的距离,完成高层建筑进度的控制工作。

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的控制工作是一项动态进程,随着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各 种干扰因素、风险因素等,会对施工进度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项目进展状况,随时对比施工实际情况与计划进度,进一步分 析产生偏离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技术措施等,确保施工按照原计划顺利进行。

2.2.3积极推广先进施工技术与设备

在具备良好的施工组织之后,施工 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之一。例如,混凝土的人工振捣操作,可能由于操作人员的懈怠,造成结构振捣不密实,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而采取现代 自动化的高抛免振捣施工方法,再加上人工处理的辅助作用,将获得非常好的质量效果。

2.2.4关键部位的技术管理

高层建筑施工中涉及一些复杂技术,如果能针对关键部位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可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尤其在高层建筑的地 基、主体框架、关键连接部位等。

3.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质量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对建筑关注的重点,也是评判一个工程和建筑企业标注,并且建筑质量还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在建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把好每一道到质量关,所使用的施工技术要科学合理,施工队伍要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其质量意识,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锁宏,吴继东.浅谈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09(1).

[2]马靖.高层住宅框剪结构施工管理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1(5).

高层建筑施工论文 篇8

1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做好对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的掌握,是提高高层建筑质量可靠的前提条件。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越高、层数越多、规模越大,安全系数就会越小。高层建筑可以当做办公场所,住宅区和商业区一般也会采用高层建筑,建筑物的内部结构较普通民房复杂的多,需要施工单位具有较高的技术条件和水平。

1.1高层建筑施工所需时间长,建设成本高

高层建筑对质量的要求很高,因为需要承担的压力和重量大,因此,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需要谨慎,施工技术的水平也要先进,施工时间尽量充足,三个条件都具备,才能保障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高层建筑是一个大工程,虽然占地面积减小了,但是对材料的质量、建设技术等要求都提高了,因此建设成本相应的有所提高,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筑商需要对建设预算做好详细的规划,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成本。

1.2高层建筑需要较深的地基设置,加大了施工难度

为了减少占地面积,高层建筑必须在建筑的高度上做文章,因此整个建筑的质量都会压在底层上。要保证建筑的质量,就要把地基打深打稳。最近几年,地震是经常出现的自然灾害,地基打深还会有预防地震等灾害的作用。地下室是高层建筑中都会设置的,地基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建筑的质量问题,这都加大了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

1.3高层建筑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高层建筑就是高度比较高,但是越往高处,风速增加、温度降低,这是影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自然因素,此外建筑物的形状是否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它的质量,外界和内部因素的双重压力下,加大了施工难度。再加上高层建筑需要在高处作业,机械设备不能再那么高的地方使用,另外,季节、天气等变化,施工人员和建筑工程的安全都会受到威胁,因此更加要求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2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2.1考察施工地点,做好地质监测

对施工地点的考察是施工的第一步,一般采取取样调查的方式,对地下土层、岩层和水层的度数都做到测量,并确保参数的精确度。高层建筑要修筑的高度、选用的材料等都是在这些参数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地质监测需要施工单位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完成这项工作,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2.2制定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是施工的蓝本,高层建筑施工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严格按照方案完成的,因此,设计方案是否完善合理,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设计方案制定出来以后,还要经过不断地实践认证,确保方案细节的完善,才能投放到建筑工程中使用。为了提高设计质量,施工单位必要时需要聘请专门人员设计,设计图纸完成后还要交于审查部门审查,确保无误后再投入设计中来。

3提高施工材料质量

3.1选择施工材料

建筑材料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质量。水泥、钢筋、沙子、石料等是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选择什么样的建筑材料,需要材料检验部门的严格要求和检验人员的认真负责,决不能为了减少成本、提高效益,而选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这样对整个工程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可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定期检测,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3.2选择施工设备

一般情况下,工程单位会与施工单位约定完成时间,时间到期就会进行验收工作。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工作,施工单位就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为了减小压力,工作效率是关键,先进的施工设备是提高施工效率的首选,例如打夯机、水泥搅拌机等,既能提高施工质量,也能加快工程进度。

4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

4.1提高施工测量精确度

相对于普通的建筑工程来说,高层建筑施工对精确度的要求很高。虽然设计方案完成很好,但是由于建筑施工过高,精确度难以掌握,在施工中不免出现移位、偏差等情况,但是建筑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又是必须要保证的,因此必须提高施工测量精度。轴线、高线是确保垂直度的关键因素。轴线需要使用经纬仪和测光仪来完成,标高线的.定位比较简单,每一层上凿开四个洞就可以完成。但是施工过程中的很多因素也会影响基准高点的准确性,例如浇筑和加膜,这就需要多次核实,最好是使用水准仪测量,精确度比较高。

4.2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的合理使用

高层建筑中,为了提高建筑物质量,材料的选择以混凝土和钢筋为主。混凝土和钢筋材料在使用上有讲究[3]。混凝土的强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强度过高容易断裂,强度过低则会导致混凝土离散,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混凝土的质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钢筋在建筑施工中起着支撑力的作用,建筑强度越大,相应的钢筋强度就需要加大,钢筋的作用在中个建筑中至关重要,绝对不能使用其他材料加以代替,否则后果不敢设想。

4.3处理好高层建筑裂缝情况

在高层建筑物中,裂缝情况很容易出现,原因多种多样,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有。但是建筑材料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的强度过大引起的。水泥在加水过程中会有热量释放,而且热度较高,这就引起混凝土温度变高,热胀冷缩原理最终导致墙体出现裂缝现象。墙体裂缝不仅在外部有碍观瞻,重要的是建筑物的耐用性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是选用热量释放较少的水泥材料,也可适当地加入少量缓凝剂,同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裂缝现象出现频率。

5加强对施工人员管理力度

高层建筑实习总结 篇9

1.1概述

本次的生产实习从3 月 1 号至 5 月 31 号为期六周.我被分配到施工工地的班组中,在实习指导人员李哥的指导下顺利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这次生产实习,我在半年的实习过程中严格按照工地的规章制度,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 全帽,遵纪守法,并和工人们搞好了关系,和睦相处,出勤基本都是百分之百,从不偷 懒,严格要求自己,顺利安全地完成了本次实习.1.2工程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太原西岸小区 2 施工单位:昌弘建筑有限公司 3 工程地点:太原市千峰南路 4 工程内容:本工程内容高层建筑 工程地质及气候情况:该工程地处咸阳市太原市市中心,该区域的年平均气温为 15.7 ºC,最 高气温为 38 ºC,最低气温为-22 ºC,地质结构多为失陷性黄土。

6.现场交通情况:本工程施工点地段繁华,交通便利。

第二章岗位技术总结

2.1土方工程

2.1.1 土方开挖的施工准备

在基槽开挖之前,场内所有的红线桩及建筑物的定位桩全部经规划部门测量核准,一经校实后,项目部就落实专人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复核,以保证测量桩红线点的准确性。

边坡确定: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地质资料及周边工程的施工经验,通过国家规范及各 工程施工资料的参考,确定土方开挖放坡,坡度暂定 1:0.5。土方开挖顺序:根据施工现场 的实际情况,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边试验完桩边开挖,几个施工段同时展开,大面积施工。基槽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和标高进行,严禁超挖。开挖的基槽上下口撒白灰线,桩位上插上红旗。

2.1.2 土方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开工前要做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工作,主施工测量人员要熟悉图纸,掌握现场测 量桩及水准点的位置尺寸。施工要配备专职测量人员进行质量控制,要及时复撒灰线,及时 控制开挖标高,在挖土槽内侧壁两边打上标高竹签。用挖土勾机挖土时,用退后法施工,并 且派专职人员指挥勾机行驶和挖土,防止勾机压碎(或压断)桩和撞斜桩,做好勾机行走路 线计划,勾机挖土时应离基底标高 20cm 不挖,留人工挖平,勾机挖土后必须安排足够人员修 正基坑。土方工程竣工后要绘制竣工图,由现场施工人员和质量检查人员共同检查评定工程 质量等级。

2.1.3 沟槽开挖

根据开挖深度,开槽放坡开挖,坡度系数 1:0.5,以确保施工安全。沟槽开挖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及工期要求,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的方 法,机械挖至高于设计底标高 20cm 左右预留底层土,人工清挖底 20cm 之前,由施工员用水准仪随时抄平出距坑底 20cm 的水平桩,每隔 2.5 米打一个小木橛 或钢筋头,人工再根据水平桩铲平设计底标高,修整槽底,清挖的土随挖机挖 出。以确保槽底土壤不被扰动或破坏。挖出的土应及时运走,无法运走应堆放 在离基坑 2 米以外堆放,土不宜堆得过高,用推土机及时碾平压实。基底每边 加 50cm 的施工工作面进行开挖。基坑验收后,立即浇筑垫层。超挖的部分严禁 用浮土回填,经设计、监理认可后,进行处理。

2.2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2.2.1 基底处理施工:

在施工管道时,开挖到设计标高,请设计人员、监理、业主现场验槽 后,确保电缆沟基础达到设计要求。设计要求沟槽槽底的地基承载力要达 到 120Kp,由于我标段基槽开挖后基地均达不到设计要求,经电力设计院、管理公司、监理单位共同商议决定对达不到设计承载力的基槽进行 3:7 灰土换填施工。根据各方要求我标段进行了换填施工的试验段,最终确定 换填厚度为 0.6 米,宽度两边各宽出垫层 0.6 米。

2.2.2 垫层及底板施工: 底板混凝土施工前应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钢筋邦扎,如钢筋 有锈蚀或油污应提前进行处理,钢筋邦扎采用满邦。底板钢筋设计图纸分 为两层布置,因设计图纸中无支撑筋,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我标段在请 示监理单位及管理公司后,增加支撑筋。支撑筋按照 1.0m 间距,梅花型 布置。C20 砼底板用竹胶板做侧模,用方木及钢筋进行固定。我标段混凝土 均采用商品砼,在商品砼进场后进行坍落度试验,观察其和易性,对不能 满足要求的砼坚决不能使用。按规范要求做混凝土试块,试模要与结构砼 进行同条件养护。底板砼的浇捣尽可能按设计变形缝为一施工段(60 米一 道)。砼浇注时由一端平行向另一端推进摊铺,采用平板振动器拖平密实,人工收浆抹平收光平整,在砼浇注过程中随时进行跟踪测量,并做好记录,严格按高程收浆到位,用平整尺检测,人工收浆不少于三遍,并将侧墙体 与底板结合处的砼底板面凿毛并清洗干净,以利于墙体与底板结合牢固。底板采用麻袋湿水养护 14 天。

2.3 砌筑工程

工艺流程:墙体定位、放线→构造柱、过梁、系梁、墙体拉结筋植筋→构造柱钢筋绑扎→灰砖砌筑→砌块排列→铺砂浆→砌块就位→校正→勒缝→混凝土配筋带施工→砌块砌筑→ 构造柱施工→墙顶处理 砌体施工前,将楼层结构按标高找平,20 mm 以内用水泥砂浆找平,超过 30mm 用细石 砼找平,依据砌筑图放出每一皮砌块的轴线、砌体边线和门窗洞口线。按照放线确定构造柱 位置,注意避开配电箱、消防箱的位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过梁、墙体拉结筋的位置直接 在结构施工时进行预埋。按砌块排列图在墙体线范围内分块定尺、划线。砌块砌体在砌筑前,应根据工程设计施工图,结合砌块的品种、规格、绘制砌体砌块的排列图,经审核无误,按 图排列砌块。砌块排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砌块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 1/3;若砌 块长度≤300mm,其搭接长度不小于块长的 1/2(搭接长度不足时,设置拉结钢筋)。为保证墙面立缝垂直,不游丁走缝。在操作中认真检查,发现偏差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当底板砼强度达到 2.5Mpa(即三天后)时,方可砌墙,砌墙前由测量人员放出墙体框线。砌墙粘土砖使用前用清水浸湿,底板与墙体相接处凿毛并清洗干净,墙体用 M7.5 水泥砂浆 砌粘土砖挤浆砌筑。砌体砂浆必须饱满,以防渗水漏水,砌缝砂浆要刮平,上下错缝平顺。在砌筑墙体的过程中,应及时将电缆支架预埋件沿沟长每 800mm 埋设,并两边错开 0.4m 布 置(分段施工时,施工前先计算好预埋件的位置)。

台帽施工:台帽压顶采用现场浇注,在墙体砌筑完成后绑扎压顶钢筋、立模板,在浇注前 先将墙体与压顶结合处浇注一层砂浆,然后再进行压顶砼的浇注。抹面施工:压顶浇注完成后,内、外侧墙体及底板按设计要求进行 1:2.5 防水砂浆抹面 20mm 厚(防水剂掺量见选用防水剂的说明书),墙体抹面要由下至上一次成型。并铺盖麻袋 进行养护。2.4 钢筋混凝土工程

2.4.1 钢筋工程

本工程全部钢筋均采用 HPB235 热轧 I 级光圆钢筋、HRB335II 级螺纹钢筋 及 CRB550 冷轧带肋钢筋。施工过程中强调过程控制,对钢筋分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检查,检查 的重点在于:进场检验、钢筋加工、钢筋绑扎、锚固、接头、抗震规定、钢筋 到位、保护层、审图把关等方面。

(1)进场检验

钢筋进入加工厂时,要按批进行验收,每一混合批验收重量不超过 60 吨。检查分两步进行: 外观检查: 每批钢筋抽取 5%进行检查,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凸块不得超过横肋高度,每 1m 的弯曲度不大于 4mm。交货 时随机抽取 10 根(长 6m)称重,其重量偏差不得超过允许偏差。试验检查: 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每根上截取两个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和冷弯试验。如有一 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试件重新作各项试验,如 仍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判定为不合格,退回厂家,以确保用于工程 的钢筋均为优质钢筋。

(2)钢筋加工

先制定防锈措施,钢筋堆放场地应硬化找坡(或铺碎石)做好防雨、排水措施,钢筋下垫木方(不能及时使用的钢筋应进行覆盖)。钢筋一旦生 锈处理方法如下:表面生有老锈的钢筋禁止使用,钢筋表面生有水锈的在 下料前先除锈,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渍及浮皮、铁锈等清除干净,以免 影响其与混凝土的粘结效果。

钢筋调直:采用卷扬机调直钢筋,其调直冷拉率:HPB235 钢筋不宜大于 4%,冷拉过程应 通过计算严格控制冷拉力值,严禁超拉。经过调直工艺后,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HRB335(II 级)钢筋不得进行冷拉。

钢筋切断:钢筋切断时根据其直径、钢筋级别及钢筋端头加工形式等因素确定分别使用 砂轮切割机和钢筋切断机下料,切断时要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下长料,后下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断料时长料不得使用短尺丈量,防止产生累积 误差,工作台上应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 有劈裂、缩头或严重弯头等必须切除,硬度与钢种不符时,必须及时通知技术人员。钢筋断口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时,必须重新切断。钢筋弯曲成型:受力钢筋 HPB235 级钢筋末端应作 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 钢筋直径的 2.5 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3 倍; HRB335 级钢筋末 端需作 135°弯折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4 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 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 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5 倍; 箍筋、拉钩”梁、柱封闭箍筋及剪力墙拉筋作 135°弯折,弯折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 10d,且不小于 75mm;拉钩要求同箍筋,在现场绑扎后手工弯成 135°弯钩仍需保证平直段 10d。要求加工厂在每种箍筋加工前,先做一样品,尺寸、弯曲直径等检查合格后,再成批加 工。弯曲成型采用钢筋弯曲机和手动弯曲工具配合进行,弯曲后钢筋平面上不得有翘曲不平现象,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纹。HRB335 级钢筋不能反复弯折,只能一次成型。:楼板马凳筋楼 板马凳采用混凝土垫块,间距 1000mm 布置.(3)成型钢筋检查及验收:I 级钢筋末端的 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2.5 倍,钢筋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3 倍,箍筋135°弯钩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 4 倍,平直段长度为 10 倍钢筋直径。II 级钢筋末端的 90°弯钩弯曲直径 不小于钢筋直径的 4 倍。

(4)钢筋的贮存及运输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及现场实际情况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分期、分批运抵操作 面。现场设专用钢筋堆放场,场地平整,铺设垫木,防止钢筋变形,成型钢筋 按规格、使用部位整齐码放,挂牌标识,作到整洁清楚,一目了然,方便使用。

(5)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前,钢筋作业人员、现场工长、技术员、质量检查员应全面熟悉 图纸,并对照图纸及配料单检查钢筋品种、规格、尺寸及使用部位,全部符合 要求后,才进行钢筋的绑扎施工。钢筋的连接采用搭接连接。圈、过梁以及构造柱内箍筋均为矩形封闭式双 肢箍。梁、构造柱中矩形封闭箍(端头)均弯折不小于 135°的角度,形成弯钩。圈梁和构造柱的锚固长度:35d。圈梁和构造柱的搭接长度:钢筋为 I 级 HPB235 时按图籍西南 03G601,构造柱按总说明第(五)条为 50d;圈梁按总说明第

(六)条为 45d;钢筋为 II 级 HRB335 时按图籍 04G329-3,构造柱为 60d,圈梁为 54d。

现场钢筋安装要点:构造柱钢筋的绑扎构造柱竖筋 4Φ12-14,箍筋 φ6@200,在构造柱上、下 1/6 处加密为φ6@100,构造柱埋置深度为室外自然 地面下 500mm,外墙构造柱从基础伸起。施工顺序:弹线→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立主筋→穿箍筋,并进行 绑扎→加砂浆保护层垫块.操作要点:①构造柱钢筋绑扎前,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 柱搭接筋,并按照柱箍间距尺寸画好箍筋分档线,并按实际个数套好钢筋,然 后再进行绑扎。②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绑扎前必须作除锈、调直处理。钢 筋末端应作弯钩。底层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与基础圈梁(或混凝土底脚)的锚固 长度不应小于 35 倍竖向钢筋直径,并保证钢筋位置正确。绑扎构造柱时,竖向 受力筋要吊正后再绑,并且模板支设完毕后要在模板上口用垫块将钢筋垫正,以免构造柱钢筋移位。③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需接长时,采用绑扎接头,其搭接长度为 35 倍钢筋的直径,在绑扎接头区段内的箍筋间距按加密区处理。④ 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⑤在砌 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 50cm 埋设两根φ6 水平拉结钢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 接。⑥砌完墙后,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圈梁钢筋为 2-4φ10,箍筋φ6@200。工艺流程: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 圈梁受力筋→绑扎箍筋.操作要点: ①按设计图纸要求间距,放箍筋后穿受力钢 筋。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②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 筋宜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 锚入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③圈梁钢筋应相互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 角处的锚固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④楼梯间及洞口等部位的圈梁钢筋被切断时,要搭接补强,标高不同的高低圈梁钢筋,按设计要求搭接。⑤钢筋绑扎完后,加水泥砂浆垫块,以控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楼板钢筋大部分为φR8@200,板面分布筋为φ6@200。工艺流程:支板底模 →在底模上划钢筋分档线→绑楼板下铁钢筋→垫马凳,绑楼板上铁.操作要点: ① 绑板钢筋时用尺杆划线,绑扎时随时找平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② 顶板模板支好后,在顶板上按图纸间距要求弹出顶板钢筋线。按照“先铺短 向,后铺长向”的顺序绑扎顶板下铁钢筋。③ 在绑扎上铁的同时架设φ10 间 距 1000mm 的钢筋马凳。④ 钢筋绑扎成型后派专人看守,禁止直接在钢筋上面 行走,并派专人负责检修。

2.4.2 模板工程

梁板模板采用:Φ48 钢管脚手架支撑+木龙骨+木胶合板的支模方案。梁板 模板全部采用 15mm 厚素面木胶合板。顶板次楞采用 50mm×100mm 木方,间 距 300mm,主楞采用 2φ48 钢管或 100mm×100mm 木方,间距 1200mm,支撑 采用Φ48 钢管脚手架,顶部采用可调 U 托,立杆间距 1200mm×1200mm,横杆 步距 1500mm。梁模板采用 50mm×100mm 木方纵肋,间距 200mm,托梁采用 2Φ48 钢管,间距 1200mm,支撑采用Φ48 钢管脚手架,顶部采用可调 U 托,立杆间距 1200mm×1200mm,横杆步距 1500mm。板模板及支撑系统配置 2 层。

梁板模板安装工艺流程:弹线→搭设梁架满堂脚手架→调整标高→铺梁底模 模板→安装梁侧模→安装龙骨→铺顶板模板→校正标高→预检→梁、板钢筋绑 扎.梁板模板施工要点:在竖向结构构件上抄好标高后,根据楼板厚度、模板厚、木方厚调整好搁放木方的水平钢管,然后铺模板。严格控制梁板模板的起拱率,梁跨度 L≥4m 板,支模时跨中起拱 2L/1000。梁模板的定位前,先复查柱中心 是否准确,无误后可利用弹在墙侧面的中线或轴线作为梁定位控制线,梁底模 的标高按弹在墙上的标高线进行控制。模板安装按梁侧模包底模、顶板模压梁 侧模。模板接缝要求加工严密,表面错缝平整。圈梁高 180mm,宽同墙厚,采用 55 系列组合钢模,现场拼装。钢筋绑扎 完后,在墙上的预留洞内穿入Φ6.5 钢筋封闭环箍,调整伸出砖墙两侧的长度尽 量一致。将“L”形木方插入钢筋封闭环箍,用木楔临时固定(不要完全卡紧)。安装圈梁两侧 50 钢模板,用木楔调整好模板标高,最后将“L”形木方两侧木 楔挤紧。圈梁模板必须与所在砖墙面严密贴紧,支撑牢靠,砖墙顶面采用加海 棉条,以防漏浆。在逐层安装模板之前,必须根据构造柱轴线校正竖向钢筋位置和垂直度。箍筋间距应准确,并分别与构造柱的竖筋和圈梁的纵筋相垂直,绑扎牢靠。在 各层砖墙砌好后,分层支设。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板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 600mm 设两根Φ48 钢管拉杆,拉杆采用木楔固 定。拉条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 15cm 开始,每隔 600mm 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槎以外一丁头砖处。构造柱模板必须 与所在砖墙面严密贴紧,支撑牢靠,板缝采用加海棉条进行密封,以防漏浆。圈梁、构造柱模板拆除必须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不变形,其表面及棱 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并能满足同条件拆模试块试压强度常温施工不低于 1.2Mpa。顶板模板拆除要待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100%后方可拆除楼板 模板及木方。但支撑架立杆必须保留两层,并经项目总工同意后,方可拆除支 撑。板底模板拆除须同条件混凝土养护试块强度达到 100%时方可进行。

模板的维护与修理:保持模板本身的整洁及设备配套零件的齐全。坚持模板每次使用后清理板面,涂刷脱模剂。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整齐。模板组装完 后,应转运至专用堆放场地放置。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楼面模板,不得做临时 堆料和作业平台,以保证支撑的稳定,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整产生偏差。拆 除模板的清理及涂刷脱模剂应在模板堆放场地进行,严禁在施工楼层上进行,以免污染楼面。木胶合板拆除后及时清理,并对板棱角进行检查,发现模板边 有毛刺掉角现象,要进行切割、刨光、封漆或还真的处理;板面起毛、剥层的 应进行调整更换。

2.5 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混凝土条基采用 300 厚 C15 混凝土条基,圈梁、构造柱混凝土为 C25。本工程混凝土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根据我方技术要求与商品混凝土供应 商密切联系,进行多次试配,确定最优配合比

(1)混凝土的运输 为保证连续浇筑,应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根据每次浇筑混凝土量和时间 确定车数及每车间隔时间,保证施工现场停留一辆混凝土罐车,最大间隔时间 不得超过 40min。由于工程施工区段多,因此现场的组织协调成为混凝土浇筑的 一个控制重点。为保证各区段施工流水的顺利进行和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必须 做到以下几点:协调各区段施工进度,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尽量控制各 楼座当天要浇筑的混凝土能够连续进行;浇筑前落实好混凝土搅拌站的混凝土 供应、车辆、现场组织协调、浇筑路线等情况;尤其当现场出现多区段同时浇 筑混凝土的情况时,各区段要明确专人负责混凝土罐车的协调指挥。必须事先 安排好混凝土罐车的行车路线,保证混凝土罐车运输的连续性。预拌混凝土运输车台数的选择:当混凝土车泵连续作业时,则需要计算混凝 土车泵所需配备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混凝土泵采用 48m 臂长汽车泵,利 用建筑物两楼之间的空间进行混凝土的输送.混凝土浇筑方式的选择 本工程采用梁板、构造柱整浇的方式,现场采用汽车泵与塔吊联合作业。

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 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需的塌落度。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和管道,应不 吸水、不漏浆,并保证卸料及输送通畅。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 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 间对掺有外加剂拌制的混凝土,其延续时间应按试验确定。每次浇筑混凝土均 应进行开盘鉴定(不同配合比应分别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 比的要求。商品混凝土进入现场后要对其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和易性、坍落度、配合比及技术资料。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出现坍落度过小、过大、离析或分层 现象,则将混凝土退回搅拌站。严禁随意向混凝土中加水来调节坍落度。(2)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准备工作:机具准备及检查: 混凝土输送泵泵管、卡具、串筒、料斗、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做好发生故障时的修理准备,现场应有 备用振动器和备用泵。浇筑混凝土前对该部位的模板、钢筋、预埋管、预埋件、预留洞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做好隐检验收记录,办理好土建与水电等其 它专业的会签手续。混凝土浇筑要点是在开盘前需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工长、班组长及作 业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底;一般部位的现场交底由工长主持。交底内容要包括 主要施工方法、技术要点、过程控制、质量标准、注意事项以及成品保护等。技术交底要全面且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由于本工程混凝土条基厚 300mm,宽 900mm、700mm、1200mm 不等,每 栋楼一次浇筑完。为防止混凝土结构产生温差及收缩裂缝,将采取如下的技术 措施,保证混凝土质量。优化配合比,控制原材料质量,确定最优配合比,同 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选用 PO32.5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高效减水 剂、复合膨胀剂、磨细粉煤灰。选用适宜的粗细骨料:5-20mm 碎石,中粗砂细 度模数 2.6-3.2,含泥量及其他技术要求符合相应质量标准。为保证施工,混凝 土拌和物的初凝时间应控制在 6~8 小时,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 14~16cm。柱混凝土浇 捣完毕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的施工。圈梁混凝土与顶板混凝土一同浇筑。振捣圈梁混凝土时,振捣棒与混凝土 面应成斜角,斜向振捣。楼梯混凝土浇筑中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施工 缝的留置,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楼梯段 1/3 部位。混凝土振捣中混凝土条基、圈梁、构造柱采用 HZ-50 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板混凝土振捣时,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防止因平面面积大而振动棒漏振。振 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按浇筑顺序有规律地移动,不得漏振,每次移动的距 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 R 的 1.5 倍,振动棒的作用半径按 30cm 考虑,则插 点间距不得大于 45cm。同时振动棒插入时,不得接触模板,离模板的距离也不 应大于 15cm,且应避免碰撞钢筋、预埋件、预埋管等。振动棒振捣时,应快插 慢拔,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或出现空洞,每一点的振捣时间不宜过短,也不 宜过长,可通过对浇筑混凝土表面变化的观察进行控制,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泌出灰浆为准。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楼板混 凝土时,每一位置上连续振动一定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 动时要成排一次进行,前后位置和排与排之间应有 1/3平板宽度的搭接,以防漏 振。在楼板混凝土振捣完毕,先用 2m 长刮尺,按设计标高找平,待混凝土沉实 后,用木抹子进一步搓压提浆找平,搓抹两遍,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抹压一遍,使其表面平整度控制在 6mm 之内(规范允许偏差为 8mm)。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浇筑后 10~12h 内,注意及时浇水养护,并覆盖塑料 布保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14d。每天的浇水次数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潮湿为准。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强度未达到 1.2Mpa 之前,不得上人加载。(3)混凝土施工试验 混凝土标准试块的制作、养护和试验根据规范与设计要求的各种不同构件 模板的拆模时间,制作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并制作铁笼子,放在施工层上进行同条件养护,作为拆模的依据。委托专业的试验机构,在现场布置 温湿度自动控制养护设备,安置标准养护箱,配备专职试验人员,应用计算机 数据库技术动态管理试验和计量工作。

(4)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措施 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措施 要求本工程地下结构所用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等材料,必须具有 当地技术监督局核定的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碱含量和集料活性检测报告》,无 检测报告的材料搅拌混凝土禁止使用。混凝土试配时首先考虑使用B种低碱活 性集料以及优选低碱水泥(碱含当量 0.6%以下)、掺加矿粉掺合料及低碱、无碱 外加剂。(碱活性集料按砂浆棒长度膨胀法试验,根据测得的膨胀量大小划分 A、B、C、D 类——B种低碱活性膨胀量大于 0.02%,小于或等于 0.06%,其配制 的混凝土含碱量不超 3Kg/m3 从控制溶液的 PH 值,控制活性二氧化硅的数量,控制碱浓度,控制水分和改变碱性二氧化硅、胶体措施入手,使全部混凝土配 合比的单方碱含量控制在<3Kg/m3,防止碱-集料反应,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中严禁使用任何 Cl-的原料,Cl-的含量胶凝材料量计<0.5%。在工 程验收时应将设计、施工、材料、监理各单位所签定的技术责任合同、预防混 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混凝土所用各项材料的检测报告和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及混凝土碱含量评估等一并作为验收工程时的必备档案。

2.6 结构安装工程

本工程主要是电缆桥架的安装

2.6.1 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技术准备:审阅设计图纸,现场勘察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和电缆桥架 安装的路由;电缆桥架途径;建筑结构类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

编制施工方案:根据阅图和勘察记录,选定电缆桥架在不同建筑结构 路段的安装型式;根据合同工期和施工人员组成确定施工组织。确定施工方案时应遵循如下规定:电缆桥架应尽可能在建筑物、构筑物(如墙柱梁、楼板等)上安装。电缆桥架的总平面布置应做到距离最短又满足施工安装、电缆敷设的要求。梯架或有孔托盘水平敷设时距地高度不低于 2.5m; 线槽、无孔托盘距地高度不低于 2.2m。但敷设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电气 竖井、技术层)内除外。桥架垂直敷设时,在距地 1.8m 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 保护,但敷设在电气专用房间内时可除外。1kⅤ以上和 1kⅤ以下的电缆; 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急照明和其他照明电缆;向一级负荷供电的双 路电源电缆这四个因条件限制只能安装在同一层桥架上并采用隔板隔开外, 均不应敷设在同一层桥架上.几组电缆在同一高度敷设时,各相邻电缆桥架 间应考虑维护、检修的需要,一般不宜小于 0.6m。(2)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 支撑跨距一般为 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点间距不大于 2m。桥架弯曲半 径小于 300mm 时,应在距弯曲段与直线段接合处 300~600mm 的直线段侧设 一个支撑,当弯曲半径大于 300mm 时,还应在弯曲段中部增设一个支吊架。在进出箱、柜和变形缝及丁字接头的三端 500mm 内设支撑。电缆桥架可采用胀管螺栓或在预埋铁件上焊接的方法固定。电缆桥架 在穿过墙及楼板时,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超过 30m, 铝合金或玻璃钢制电缆桥架超过 15m 时,应有伸缩节,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 接板。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伸缩缝处,应设置伸缩缝或伸缩板。电缆桥架不 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下方,否则 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电缆可敷设在线槽内,但在梯架或托盘(指未完全封闭)内,不应直接敷设导线。室内电缆托盘、梯架不应采用具有黄麻或其他 易燃材料外护层的电缆,否则在室内及电缆沟、隧道、竖井内侧有麻护层的 电缆,应剥除麻护层,并对铠装加以防腐处理。电缆在桥架内的填充率,电力 电缆不应大于 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 50%。电缆或导线在桥架内不应有接 头,接头应设置在接线箱内。(3)现场条件 土建工程应全部结束且预留孔洞,预埋件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安装 牢固,强度合格。桥架架设沿线模板等设施拆除完毕,场地清理干净,道路 畅通。室内电缆桥架的安装宜在管道及空调工程施工基本完毕后进行。如 需交叉作业,既要做好电气工程的成品保护,又要执行其他分项工程成品 保护揩施。

(4)材质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的规格型号、现场勘察记录和施工方案编制材料使用 计划,包括各种规格电缆桥架的直线段、弯通、桥架附件及支、吊架等。注 意电缆桥架安装所需的各种材料均需使用镀锌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 勘察记录,编制电缆使用计划,包括各种规格、型号的电力电缆、控制电缆 等。电缆桥架的进货检验:桥架产品包装箱内应有装箱清单、产品合格证和 出厂检验报告,并按清单清点桥架或附件的规格和数量。桥架外观检查:测 量外形尺寸与标称型号规格是否一致。热浸镀锌桥架镀层表面应均匀、无 毛刺、过烧、挂灰、伤痕、周部未镀锌(直径 2mm 以上)等缺陷,螺纹镀层应 光滑,螺栓能拧入。电镀锌的锌层表面应光滑均匀,无起皮、气泡、花斑、划伤等缺陷。喷涂应平整、光滑、均匀、不起皮、无气泡水泡。桥架焊缝 表面均匀,无漏焊、裂纹、夹渣、烧穿、弧坑等缺陷。桥架螺栓孔径在螺杆 直径不大于ф16 时,可比螺杆直径大 2mm。同一组内相邻两孔间距允许偏差 ±0.7mm,任意两孔间距允许偏差±1mm。相邻两组的端孔间距允许偏差± 1.2mm。检验工作完成后,将结果如实存档。将收集的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 验报告整理后一并存档。电线、电缆进货检验:供应商应提供每个品种、每种规格电线、电缆的 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CCC"认证标志和认证证书复印件。检查电线` 电缆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截面尺寸、绝缘层是否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电缆外观应无扭曲、损坏及漏油现象。对 1kV 以下电缆线路,应使用 1000V 绝缘电阻表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且阻值不得低于 1MΩ。检验工 作完成后.将结果如实存档,将收集的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等质量证 明文件整理后一并存档。

(5)主要机具 电工工具、电锤、电钻、钢卷尺、粉线袋等。流动配电箱、移动电缆盘、经纬仪、水准仪、绝缘电阻表、万用表、高凳、梯子、电焊机等。

2.6.2 操作工艺

(1)划线定位 根据设计图或施工方案,从电缆桥架始端至终端(先干线后支线)找好 水平或垂直线(建筑物如有坡度,电缆桥架应随其坡度),确定并标出支撑物的 具体位置。

(2)固定件安装

采用直径不小于 8mm 的圆钢自制或选用成品,在土建结构施工中按划 定的位置预埋注意固定牢固,用胶布包缠螺纹部分。金屑膨胀螺栓安装。适用于 C15 以上混凝土构件及实心砖墙上,不适用空心砖墙或陶粒混凝土 砌块等轻型墙体。钻孔直径的误差不得超过+0.5mm~0.3mm; 深度误差不得 超过+3mm;钻孔后应将孔内残存的碎屑清除干净。打孔的深度应以将套管 全部埋人墙内或顶板内,表面平齐为宜。用木锤或垫上木块后用铁锤将膨胀 螺栓敲入洞内,螺栓固定后,其头部偏斜值不应大于 2mm。预埋铁的自制加 工尺寸不应小于 120×60×60mm,在土建结构施工中进行预埋,预埋铁平面 应紧贴模板,并应固定牢固。

(3)桥架支撑件安装 桥架支撑件在室内安装常用的几种型式,参照国标图集 86SD169 《电缆 桥架安装》。自制支架与吊架所用扁铁规格不应小于 30mm×3mm,扁钢规格 不小于 25×25×3mm,圆钢不小于φ8。自制吊支架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防 腐处理。支架与吊架在安装时应挂线或弹线找直,用水平尺找平,以保证安 装后横平竖直。轻钢龙骨上敷设桥架应设各自单独卡具吊装或支撑系统, 吊杆直径不应小于 8mm,支撑应固定在主龙骨上,不允许固定在辅助龙骨 上。钢结构:可将支架或吊架直接焊在钢结构上,也可用万能吊具进行安装。

(4)梯架、托盘、线槽安装 梯架 梯架、托盘、线槽用连接板连接,用垫圈、弹垫、螺母紧固,螺母应位于梯 架、托盘、线槽外侧。桥架与电气柜、箱、盒接茬时,进线和出线口处应用抱脚 连接,并用螺丝紧固,末端应加装封堵。桥架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 缝)时,桥架本身应断开,槽内用内连接板搭接,一端不需固定。

第三章 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生产实习,在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确不少,所遇到的情况基本都在第三部分实习内容中叙述的很详细,在李哥的指导下都 得以很好的解决.我在这里吧最容易遇到的也是比较普遍的两个问题再次做 一论述.第一个问题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我们都知道大体积混凝土最容易出 现的问题是产生裂缝,而产生裂缝主要是由于水泥水化热的温度应力和温 度变形而产生,其次还有混凝土的干缩、混凝土振捣浇筑质量的均匀性质 等原因,当然也有设计构造甚至设计计算上的原因。因此如何控制混凝土 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最关键的部分。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浇筑工艺、浇筑线路、顺序、施工组织安排 也极为重要。若考虑不周,则容易产生施工冷缝,因此监理在审查施工方 案时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配合比在水泥品种的选择等方面有无降低水化 热措施;在浇筑养护中有无降温措施;浇筑工艺、浇筑线路是否合理;相 关设备是否齐全、匹配,并运行良好;施工组织是否周密。

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建筑外墙面渗漏.因为其水路长,产生渗漏因素多,且维修困难,在施工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要采取可靠措施杜绝空鼓、开裂等质量通 病的产生。墙上各种施工洞眼应补填密实且应有防止沙浆或混凝土干缩引起裂 缝的措施。施工中无作用的外漏钢筋、铁件在做基层前应割断(断点应在保护层内);填充墙与梁板应顶紧,且沙浆饱满密实,另外填充墙与梁板接合处及洞 眼等薄弱点也应采取加强措施。窗框与洞口结合处,应牢固密实,窗户排水应通畅可靠等等其他的相关问题在前面的具体实习内容中做了分析和处理,就不再这里啰嗦.第四章 实习收获体会及建议

首先本此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 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 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

其次,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工程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在结构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在绘图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到即能施工又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化。没有这次实习也许绘图只是用书本上 的照搬照画,不会考虑太多的问题,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的设计是否能施工。

上一篇:达芬奇密码简介下一篇:法律基础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