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2024-09-12

法律基础知识要点(共8篇)

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篇1

环保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一 基础知识

1.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3.《水污染防治法》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4.新环境保护法完善了环境经济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保险等经济手段,调整和影响生产经营者的行为,下环境经济政策包括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财政支持。

二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1.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 1 求公众意见。

2.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做到科学合理。

3.新建、改建、扩建排放重点大气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前按照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得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4.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强制公开和自愿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如实地公开其环境信息。

5.新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主要是针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6.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7.重点排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责令公开,处三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公告:

(一)不公开或者不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内容公开环境 2 信息的;

(二)不按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方式公开环境信息的;

(三)不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时限公开环境信息的;

(四)公开内容不真实、弄虚作假的。

污染和其他公害的预防、治理

1.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2.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3.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5.新建、改建、扩建排放重点大气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6.禁止企事业单位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7.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 3 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8.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一)被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为重点监控企业的;

(二)具有试验、分析、检测等功能的化学、医药、生物类省级重点以上实验室、二级以上医院、污染物集中处置单位等污染物排放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或者可能对环境敏感区造成较大影响的;

(三)三年内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因环境污染问题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四)其他有必要列入的情形。9.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10.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11.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12.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13.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14.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或者转移、使用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15.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16.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处理、畜禽养殖和屠宰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

17.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环境卫生设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18.国家鼓励燃煤单位采用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技术和装置,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19.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排污方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20.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制药、矿产开采等企业,应当加强精细化管理,采取集中收集处理等措施,严格控制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

21.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 5 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22.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23.对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缴纳排污费,不能免除其防治污染、赔偿污染损害的责任和法律、法规以及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责任。

24.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25.企事业单位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三 监督管理

1.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2.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主要针对排污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和排污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日最高允许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情形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措施的。

3.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4.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 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5.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6.建设单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应当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涉及通航、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交通、渔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7.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经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8.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水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9.国家实行排污许可制度。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10.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11.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意见后,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并下达实施。

12.国家对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下达的总量控制目标,控制或者削减本行政区域的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13.确定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总量控制指标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对国家重点大气污染物之外的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14.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登记;其水污染物处理设施应当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应当事先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15.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

16.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1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

1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 8 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1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20.国家鼓励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利用保险工具来参与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有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促使其快速恢复正常生产;有利于发挥保险机制的社会管理功能,利用费率杠杆机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有利于使受害人及时获得经济补偿,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减轻政府负担,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21.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情况复杂的,经本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22.停产整治决定解除后,跟踪检查发现又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由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

23.水污染防治应当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4.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

25.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缴纳排污费。

26.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四 企事业单位的法律责任

1.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2.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3.限制生产一般不超过3个月;情况复杂的,经本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5.限期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6.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损害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水污染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 10 的,排污方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7.燃煤电厂和其他燃煤单位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或者采取技术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8.根据环境保护法,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9.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10.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11.违反本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12.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13.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 11 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14.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15.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停产整治措施的情形主要针对通过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以及非法排放含重金属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污染物。

16.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依法可以不公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7.新环境保护法完善了环境经济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调整和影响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具体的环境经济政策有(1)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3)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18.江苏省政府规定,大气污染防治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损害担责的原则,建立政府监管、公众参与、共同治理、联防联控的防治机制。

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篇2

一、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法律环境

2013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推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新政策,计划从国家福利基金中划拨4500亿卢布(约140亿美元).用于投资建设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2014年,普京再次强调,必须确保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资金需求,尤其是能源、电力、通信领域等。除了不断加大投资规模,俄罗斯政府也正在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措施予以保障。

(1)立法体制不断完善,增强外国投资者信心

目前,俄罗斯调节外商投资的基础性法律是《俄联邦外国投资法》(2011年修改版),对外商投资的政策分散于其他各种法律法规中,除《俄联邦外国投资法》外,与外商投资有关的法律还有《俄罗斯联邦海关法典》、《俄罗斯联邦税务法典》、《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法》、《俄罗斯联邦矿产资源法》、《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俄罗斯联邦民事法典》、《俄罗斯联邦建筑法典》、《俄联邦土地法典》等。

2012年8月22日,俄罗斯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其经济政策将按照加入WTO的承诺逐渐与国际接轨,从而将增强外国投资者对俄投资的信心。根据俄罗斯战略发展规划,未来几年俄罗斯将对涉及金融、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的大型企业进行私有化,并且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这些举措都将促进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并为外国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机会。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俄政府一直将基础设施的改善视为重点发展的方向。随着政府承诺的改革措施付诸实践,建筑工程领域内的相关法律的逐步完善,俄罗斯的建设工程市场环境也将不断改善。

(2)降低外资进入限制,简化外资审批程序

近年来,俄罗斯已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降低外资进入俄罗斯的限制以及简化外资审批程序的政策和举措。2013年3月,俄政府批准通过的《简化法人和个体工商户注册程序》方案提出了为简化公司注册程序而拟采取的系列措施,包括放宽注册资本金交纳期限、出台注册标准化公司、缩短联邦税务局和预算外基金间信息交换时间、取消公司注册前必须持有公章和对法人及个体户须向税务部门和非国家基金方面通报开设与关闭银行账号信息的规定等。

此外,2013年7月,俄总统普京签署《中小企业发展法》修正案,又进一步取消了外国自然人和法人对俄中小企业参股比例不得高于25%的限制,有利于提高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3)加大外资优惠政策,实行行业与地区鼓励

根据《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第十六条规定,在外国投资者对俄罗斯联邦政府确定的优先投资项目(主要涉及生产领域、交通设施建设或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投资时,且投资总额不少于10亿卢布或者外国投资者在有外国投资的商业组织注册资本(合股资本)中的最低股份(投资)不少于1亿卢布,将根据《俄罗斯联邦海关法典》和《俄罗斯联邦税法典》的规定对外国投资者给予相应进口关税和税收的优惠。

在行业准入上,政府于2011年通过修改《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进一步扩大了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范围,从传统产业,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加工、建材、建筑、交通和通讯设备、食品加工、纺织、汽车制造等行业,逐步向食品、医疗、银行及地下资源使用等行业开放。

另外,俄罗斯各地区、州、边疆区、共和国分别根据本地区的不同情况、也分别制定了地方法律和法规,对外商投资实行不同程度的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者对本地区进行投资活动。

(4)出台《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联邦法》、鼓励以PPP模式参与项目投资建设

2013年3月,俄政府批准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联邦法》草案,允许联邦和地方政府与私营企业家、本国以及外国法人(俄罗斯国有企业除外)合作建设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该法为俄私人资本甚至外资进入俄垄断行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奠定了法律基础,是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私人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联邦法》出台后,外国投资者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PPP合作(公私合作)模式,而不再局限于原《联邦特许权协议法》下规定的BTO (建设-移交-运营)和DBFO (设计-建设-融资-经营)两种。同时,新法不再强制要求项目协议客体的所有权必须归属政府方,外国投资者因此可以争取更高的物权保障以及在投资回收模式上留有更大的余地。

二、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承包的法律环境

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虽然我国企业对俄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在俄投资的法律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但是,处于转型期的俄罗斯在立法、执法、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对于想要“走出去”在俄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业务的中国建筑企业来说,参与工程承包会是现阶段较为普遍的方式。但是,针对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的承包仍然具有较大的法律风险。这些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招投标风险

按照俄罗斯法律规定,俄罗斯国家及政府项目必须通过招标进行,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招标信息俄罗斯国家及各级政府都会在部门网站或主要报刊发布。在过去,俄罗斯在招标过程中作了较多针对俄罗斯本国建筑企业的保护性措施规定,但是随着近年来行业准入范围扩大、注册要求放宽以及引入外资的鼓励政策的出台,工程项目招投标程序有了较大改善,特别是允许外国承包商参与的国际工程项目。

但是,由于俄罗斯招标投标相关法律仍处于规范化的进程中,而且俄方政府对承包工程项目的审批、资金来源通常会有特殊要求。因此,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罗斯承包工程时首先应在投标之前慎重选择工程项目,对承包工程项目的资信情况进行细致调查,谨防上当受骗。比如,重点审查该工程项目是否已有政府的批准文件;该工程方案是否确定,有无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是否落实了该工程项目建设的土地审批等等。项目建设方案需要得到俄政府部门批准的,应提前与设计部门联系沟通,研讨设计方案等。在招标过程中对于项目资金有特殊要求的或者要求企业出具银行保函和交纳预付款的,承包商应认真研究,保证承包方的利益。

(2)建筑领域准入与标准体系的差别

对于外国建筑企业承包俄罗斯当地工程项目,2008年7月25日生效的《俄罗斯联邦建筑法》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实行建筑领域准入制度,取消了原建筑领域的国家许可证制度。建筑业的资质许可证将不再由联邦政府,而由联邦自律机构颁发,原联邦政府颁发的建筑业许可证失效。

在基础设施领域,根据《俄联邦关于修改建筑法典和俄罗斯联邦其他法令的法律》(俄罗斯国家杜马及联邦委员会分别于2008年7月2日和7月11日通过)规定,对于建筑工程勘察、建筑工程设计、建设维修基建项目等领域的项目,同样需要有自律机构(作为非商业组织)颁发的对基础设施项目安全产生影响的工程勘探、编制设计文件、实施建设、维修以及基建项目大修类的许可证。如我国建筑企业希望能够进入上述领域,承接工程业务,则必须先加入相关自律机构,并获得相关许可证。

新法规从表面上看简化了以往先注册公司,后申请许可,再获得许可证的繁琐程序,但申请入会提供的各种文件及各项规定实际增加了入会难度,且一旦被拒绝入会就没有申述的机会。而且,已经获得俄工程建筑许可证的企业面临需要重新选择俄方的自律机构,重新申请入会和获取从业资质。这些都实际增加了外国企业加入自律机构、获得从业许可证的不确定性。

此外,俄罗斯建筑许可共分35类,且与我国的分类差别较大,在我国在一个资质类别里可以从事的工作在俄可能需要申请多个类别的许可,这就增加了我国企业获得施工许可的时间和财务成本。

(3)劳工政策风险

出于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的考虑,俄罗斯对外来劳务采用配额管理制度。根据俄罗斯劳务移民法规,用工企业和部门每年向当地劳动就业部门及移民局申请下一年度使用外来劳务的数量。根据《俄罗斯联邦外国公民法律地位法》规定,外国公民根据劳资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取得俄罗斯工作许可证的情况下,才可以在俄罗斯从事相关的劳务活动。因此,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外商投资企业需要事先申请外籍劳工配额,为每一名外国工人办理劳务许可文件后,才能引进外国劳动力到俄工作。对于多数工程项目,特别是建设期较长的项目而言,这无疑给劳务派遣造成了诸多不便。

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俄罗斯经济出现衰退,进而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俄政府大量削减外来劳务配额,大量在俄承包工程项目的中国建筑企业于是被迫转为使用本地劳动力,这也大大增加了投资与建设成本。同时,俄罗斯工人权利保护意识强,工会力量也在成长,这是中国建筑企业不容小觑的问题。

(4)司法救济风险

解决中俄商事纠纷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诉讼和仲裁。若选择诉讼作为争议解决机制的,经济纠纷案件以及其他与进行经营性活动和经济活动有关的案件都属于联邦仲裁法院的管辖范围。在俄罗斯联邦的仲裁法院并非中国人所理解的商事仲裁机构,而是属于俄罗斯联邦法院体系内的联邦法院。关于涉外案件管辖,如果俄罗斯联邦加入的国际条约未有其他规定,则案件当事人不论是否有进行经营性活动的外国组织、外国公民、无国籍人士和外资组织,仲裁法院均有管辖权。

俄罗斯仲裁法院实行三审制,即一审法院作出判决,可以提出复审(二审),不申请复审或者复审申请被驳回后,判决生效。对生效的判决可以提出上诉(三审),如果驳回后仍然不服,可以向最高仲裁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可见,在俄罗斯当地法院进行诉讼明显具有诉讼周期过长的风险,从向一审法院起诉到向最高仲裁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当事人需要支付巨额的诉讼费用和时间成本。

在仲裁方面,俄罗斯联邦的商事仲裁分为国内仲裁、国际商事仲裁和外国仲裁三类。国内仲裁和国际商事仲裁的仲裁裁决的地点均在俄罗斯境内,主要由俄罗斯相关法律来调整。而外国仲裁裁决的地点在俄罗斯境外,在仲裁事项、仲裁机构、裁决的执行和拒绝执行及撤销等方面均由不同的法律规范来相应调整,对于在俄罗斯境外作出的外国仲裁裁决,只能在俄罗斯境内要求承认和执行。因此,对于缺少仲裁经验的国内建筑企业来说容易在仲裁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处境。另外,虽然俄罗斯法治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司法制度不健全和司法腐败等问题,部分法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因此,如果在俄罗斯当地涉诉,中国建筑企业往往容易陷入被动的不利地位。

三、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和承包的注意要点

面对俄罗斯陌生的投资环境,中国建筑企业在对外工程承包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其错综复杂的法律环境也带来了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没有充分准备,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加剧。针对在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和承包的诸多问题,在承包工程项目过程中配备法律团队,构建体系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注意要点如下:

(1)项目公司化运作、有效规避风险

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公司化运作是最有效的风险规避方式,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对外的有限责任范围内。在俄罗斯工程承包市场上,如中建总公司就是通过在俄罗斯设立有限公司的形式来管理在俄项目投资与建设。在内部管理方面,项目公司的重大决策都受到母公司的监督,母公司通过对海外下属公司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与母公司建立了风险隔离。在对外融资方面,可以通过项目公司股权结构的调整吸引其他资本,扩展项目的融资渠道,缓解项目融资压力,从而增加项目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寻求合作机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由于在俄承包工程项目需要办理相关建筑和设计资质许可,同时俄罗斯又有其独立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因此国内中小建筑企业以一己之力往往难以满足相关资质申请要求。在这一情况下,可以采取和国内及国际大型工程承包商合作的方式联合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分担。

另外,在无法直接参与国际工程招标独立获取工程承包业务的情况下,通过与俄罗斯当地或者国内的其他承包商合作,从事专业分包业务,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因此特别提倡民营企业与央企结伴走出去,很多央企走出去比较早,耕耘了很多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得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承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工程,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则以工程项目施工分包商和工程装备供应商的角色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进行合作,从而在俄罗斯市场上开展了工程业务。,

(3)了解当地劳工政策,避免劳资纠纷

项目所在国劳工政策对中国建筑企业在当地开展业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在需要大量人力和建设期较长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劳工政策对项目造价和工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为了满足项目建设的进度安排,实现合理的劳务资源配置,应格外重视劳工管理以及避免劳资纠纷的产生。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首先应尽早开始对于外来劳工配额管理的相关准备工作,定期为外来劳工进行工作签证的更新或劳工团队的轮换,以保证项目进度的有序实施。聘请当地劳动力的,应全面了解俄罗斯关于雇佣、解聘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规定,高度重视当地工会的作用,主动处理好与当地劳工部门的关系。同时,建立有效的项目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发生冲突和纠纷。

(4)注重前期预防,配备专业顾问

面对俄罗斯国内错综复杂的司法环境,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罗斯开展承包业务时,应在项目前期准备、谈判以及后期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俄罗斯联邦的法律和相关的国际法律进行评估和审查,随时防范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与俄方签订合同时要尽量坚持选择依据中国准据法解决纠纷。在纠纷解决机制上,相比与诉讼,作为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主要方式,仲裁具有程序灵活、高效便捷优越性。同时,为避免陷入在俄境内仲裁的不利地位,在签约时应尽量优先选择国内专业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如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等。

在项目的前期筹划阶段,建议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对承包工程的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和论证,通过对目标国法律环境的调查,对项目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风险防范方案,尽可能地在项目初期做好风险防范。当争议产生时,也应当借助专业律师的争端解决经验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利益,为项目保驾护航。

结语

中国建筑企业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走出去”是一条与时俱进且符合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途径。然而,机遇与风险并存,虽然对俄投资机会很多,但是风险也是无处不在。对于有意投资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的中国建筑企业、在对外投资和承包当地工程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充分识别项目法律风险,聘请高素质法律顾问,评估控制法律风险,安全稳健地“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俄罗斯》(2014年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2]、《俄罗斯PPP项目的新选择》,田文静、徐越、马轲,2015年10月16日。

[3]、《俄罗斯投资法律风险和防范建议》,许立新,《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1期。

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篇3

关键词 法律基础 中职生 法律意识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职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培养中职生学习和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成长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这门课程正是通过传授法律基本理论来弘扬法的精神,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由此可见,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在法律教育与德育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目前《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地位不突出,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是德育课程中的考查科目,学生普遍不够重视,而且许多学生对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课》毫无兴趣。因此,教授法律基础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改革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要具有针对性

中职学生一般都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敏感、好奇、容易冲动,同时自控力弱,缺乏足够的支配力,法制观念淡薄。面对这样的群体,作为法律基础课的任课教师,首先应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

法律课教学必须与现实社会紧密相结合,多使用专题讨论的案例教学。针对典型案件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使学生知道如何用法律解决现实问题,也使法律基础课真正进入学生头脑。也可以采取另一种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案件的当事人,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由于学生亲自扮演某一角色,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活动中,为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环境。

三、结合身边发生的事件,进行实用性教学

结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法规进行教学。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合同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诉讼途径等。学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会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如购买到伪劣产品,这时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一共有四种渠道:①找商家协商解决;②找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调解;③找工商管理部门反映;④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活学活用,亲身感受到学法的直接好处,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学生需要,进行重点教学

教学内容要敢于取舍,善于取舍。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本书共有六章,每章都有所取舍。如《宪法》部分突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民法》部分突出民事权利、民事责任,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经济法》围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展开,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法律储备;《刑法》以预防犯罪为重点;诉讼法则重点让学生了解诉讼的程序等。有的方矢的重点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专题式教学

教师可以以基础知识为圆心,辐射相关知识充分备课,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授课环节中更具侧重点,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具明确性、方向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专业,进行对口法律专题。如在给酒店管理与导游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在完成教学大纲任务外,适当安排《旅游消费法律维权常识》的相关内容进行讲授,该法律案例贴近学生专业工作,如案例给导游“小费能够统一征收吗?”“游客猝死在酒店怎么办?”“游客的财物丢失了,谁负责?”等通过讲授——讨论——反馈——解惑——交流五个环节,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之,在法律基础课程的授课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德育实效,使学生们能正确地行使权利,自觉地履行义务,真正的提高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维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从而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篇4

1.合理安排财务收支,使企业保持较强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

2.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和较小的筹资风险,为企业发展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

3.合理运用资金,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向,加速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以尽可能少的资金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经营成果

4.合理确定利润分配比例和分配形式,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1.投资决策

(1)概念:投资是指企业投入资金,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一种行为。

(2)分类:①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②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2.筹资决策

(1)概念:筹资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量,采用适当的方式获取资金的行为。考试用书

(2)分类:①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②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

3.股利决策

(三)财务管理的职能

1.财务决策职能

2.财务计划职能

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篇5

一、《烟草专卖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9 题)

1《烟草专卖法》的公布日期是(A)。A1991 年 6 月 29 日 B1992 年 1 月 1 日C1997 年 7 月 3 日 D1991 年 1 月 1 日

2国家于 2009 年 8 月 27 日对《烟草专卖法》进行了修改,下列有权对其进行修改的是(A)。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C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烟草专卖法》的解释权属于(A)。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或国务院法制办C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烟草专卖局

4《烟草专卖法》的立法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实行烟草专卖管理,有计划地组织烟草专卖品的生产和经营,提高烟草制品质量B维护消费者利益C保证国家财政收入D切实维护行业利益

5运输下列哪种商品必须开具烟草专卖品准运证?(D)A卷烟、雪茄烟B烟丝、复烤烟叶、烟叶C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D以上都是

6卷烟、雪茄烟、烟丝、复烤烟叶统称为(D)。A烟草专卖品 B烟草专卖管理品C烟草产品 D烟草制品

7下列不属于烟草制品是(C)。A卷烟 B烟丝C烟叶 D复烤烟叶 8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下列哪个环节不实行专卖管理?(C)A生产 B销售C消费 D进出口

9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依法实行(A),并实行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度。

A专卖管理 B行政管理C垄断管理 D计划管理

10根据《烟草专卖法》的规定,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依法实行专卖管理,并实行烟草专卖(A)。A许可证制度B审批制度C备案制度D准入制度

11《烟草专卖法》的调整对象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A)A卷烟的吸食B烟草专卖品的生产C烟草专卖品的销售D烟草专卖品的进出口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卷烟、雪茄烟、水松纸、复烤烟叶统称烟草制品。B《烟草专卖法》的一个重要的立法目的是切实维护行业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C卷烟、雪茄烟、烟丝、复烤烟叶、烟叶、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的整机都属于《烟草专卖法》所称的烟草专卖品。D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运输、进出口依法实行专卖管理,并实行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度。

13对我国现行的烟草专卖管理体制叙述正确的是(A)。A地方各级烟草专卖局受上一级烟草专卖局和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以上一级烟草专卖局领导为主B地方各级烟草专卖局受上一级烟草专卖局的垂直领导C地方各级烟草专卖局受上一级烟草专卖局和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以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为主D地方各级烟草专卖局和地方政府的领导

14国家加强对烟草专卖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烟草制品的质量,降低(A)的含量。A焦油和其他有害成分B焦油和烟碱C焦油和主要添加剂D添加剂和其他有害成分

15《烟草专卖法》规定(B)青少年吸烟。A限制 B劝阻C禁止 D限制或禁止

16《烟草专卖法》规定(C)中小学生吸烟。A限制 B劝阻C禁止 D限制或禁止

17《烟草专卖法》对加强吸烟危害健康宣传教育的具体表述错误的是(C)。A劝阻青少年吸烟B禁止中小学生吸烟C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D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

18《烟草专卖法》中所称的烟叶是指(B)。A烤烟和晾晒烟 B名晾晒烟和烤烟

C晾晒烟 D复烤烟叶

19名晾晒烟的名录由(A)部门规定。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 B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C省人民政府计划 D国务院计划

20以下可以在集市贸易市场出售的是(C)。A不带包装的烟丝 B烤烟C除名晾晒烟外的晾晒烟 D复烤烟叶

21以下表述错误的是(C)。A烟叶是指生产烟草制品所需的烤烟和名晾晒烟B名晾晒烟名录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C烟叶收购计划由省级地方人民政府计划部门根据国务院计划部门下达的计划下达,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变更D烟叶收购价格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等定价的原则制定 22烟草种植中,优良品种经(C)审定批准后,由当地烟草公司组织推广供应。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B各地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C全国或者省级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D国务院计划部门

23烟叶收购计划由(D)下达。A省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B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部门根据国务院计划部门C县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部门根据国务院计划部门

24甲是一名烟叶种植者,乙是某市烟草公司,现甲与乙签订烟叶收购合同,以下(B)是烟叶收购合同应当约定的事项。A烟叶种植品种 B烟叶种植面积C烟叶收购等级 D烟草农用物资供应

25目前制定烟叶收购价格的部门是(C)。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B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C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26烟叶收购价格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C)的原则制定。A公平交易 B诚实信用C分等定价 D等级差异

27烟叶由烟草公司或者其委托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A)统一收购,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A收购标准和价格B收购价格C收购面积D收购价格和面积 28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烟叶、复烤烟叶的调拨计划由(D)下达,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变更。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B国务院计划部门C省、自治区、直辖市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部门

29省、自治区、直辖市间的烟叶、复烤烟叶的调拨计划由(C)下达,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变更。A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部门B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计划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30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下达(D)。A省际间的烟叶调拨计划B省内烟叶调拨计划C省际间的复烤烟叶调拨计划D以上都不对

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烟草种植应当因地制宜地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优良品种经全国或者省级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批准后,由省级烟草公司组织推广供应B烟草公司或者其委托单位应当与烟叶种植者签订烟叶收购合同C烟叶收购价格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等定价的原则制定D烟叶、复

烤烟叶的调拨必须签订合同

32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分立、合并、撤销,必须经(B)批准。A国务院B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D国务院计划部门

33开办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必须经过的审批程序是(B)。A由生产企业所在地县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报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B由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C由地市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报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D由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并经国务院计划部门备案

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B)。A开办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必须经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B烟草制品生产企业为扩大生产能力进行基本建设或者技术改造,可以不经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C烟草制品生产企业需要超过总产量计划生产卷烟、雪茄烟,必须经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D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分立、合并、撤销,必须经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5甲、乙同是 H 省的两个烟草制品生产企业,由于市场竞争及相关政策的原因,甲和乙拟合并成为一个烟草制品生产企业丙,以下哪一项做法是错误的?(A)A甲、乙的合并必须经 H 省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B甲、乙的合并必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C甲、乙都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D丙经批准设立后,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准登记

36甲是 H 省的一个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年产量为 200 万箱,为扩大生产规模,拟在现有生产车间的基础上再扩建 5 条生产线,必须经(D)批准。AH 省省政府BH 省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计划部门D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37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卷烟、雪茄烟总产量计划由(A)下达。A国务院计划部门B省级政府计划部门C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38(C)根据国务院计划部门下达的总产量计划向省级烟草公司下达分等级、分种类的卷烟产量指标。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B省级政府计划部门C全国烟草总公司D省级烟草公司

39下列关于烟草制品的生产叙述错误的是(C)。A开办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必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B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应按照总产量计划组织生产卷烟C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向烟草制品生产企业下达超产任务D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可以对分等级、分种类的卷烟产量指标适当调整

40下列关于烟草制品的生产叙述正确的是(A)。A未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准登记B烟草制品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销售情况,需要超过总产量计划生产卷烟、雪茄烟,必须经国务院计划部门批准C省级烟草公司不得向烟草制品生产企业下达分等级、分种类的卷烟产量指标D烟草制品生产企业为扩大生产能力进行基本建设或者技术改造,必须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41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的企业,需经(C)批准,取得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B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省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地市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42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发证机关是(C)。A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B地市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受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县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的企业,必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B从事烟草专卖批发业务,只需取得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即可,不必须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C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的企业或者个人,由县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发给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D已经设立县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地方,可由所在县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发给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44卷烟代表品如何选定?(C)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按卷烟等级选定部分牌号的卷烟作为代表品B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按卷烟等级选定部分牌号的卷烟作为代表品C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按卷烟等级选定部分牌号的卷烟作为代表品D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按卷烟等级选定部分牌号的卷烟作为代表品

45卷烟代表品价格如何确定?(A)A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B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制定C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D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制定

46根据《烟草专卖法》的规定,(A)的价格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同级政府物价主管部门备案。A卷烟的非代表品、雪茄烟、烟丝B卷烟的非代表品C雪茄烟、烟丝D烟草制品

47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以下叙述错误的是(D)。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按卷烟等级选定部分牌号的卷烟作为代表品。代表品的价格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B卷烟的非代表品、雪茄烟的价格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C卷烟的非代表品、雪茄烟的价格制定出来之后,应报相应政府物价主管部门备案D烟丝的价格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48根据《烟草专卖法》的规定,国家制定(A)的焦油含量级标准。A卷烟、雪茄烟

B卷烟C卷烟、雪茄烟、有包装的烟丝 D烟草制品

49根据《烟草专卖法》的规定,(B)应当在包装上标明焦油级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

A卷烟B卷烟、雪茄烟C烟草制品D卷烟、雪茄烟、有包装的烟丝

50卷烟、雪茄烟应当在包装上标明(B)。A焦油含量级和烟碱含量级B焦油含量级和“吸烟有害健康”C烟碱含量级和“吸烟有害健康”D烟碱含量级和其他有害物质

51《烟草专卖法》规定的禁止发布烟草制品广告的范围是(A)。A广播电台、电视、报纸、期刊B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C所有新闻媒介和公共场所D以上都不对

52国家对卷烟商标注册实行(B)。A自愿注册B强制注册C自愿注册与强制注册结合,以强制注册为主D自愿注册与强制注册结合,以自愿注册为主

53除下面哪一种烟草制品外,其余都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不得生产、销售?

(D)A卷烟 B雪茄烟C有包装的烟丝 D复烤烟叶

54必须申请商标注册的是(D)。A烟丝 B复烤烟叶C烟草专用机械 D雪茄烟

5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国家制定卷烟、雪茄烟的焦油含量级标准。卷烟、雪茄烟可在包装上标明焦油含量级和“吸烟有害健康”B我国全面禁止烟草制品广告C禁止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D卷烟、雪茄烟和烟丝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不得生产、销售

56烟草制品商标标识必须由(B)指定的企业印制。A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B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C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57(B)烟草专卖品必须持有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机构签发的准运证。A托运或者承运B托运或者自运C托运或者携带D承运或者携带

58从烟草专卖管理角度来看,承运人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B)。A凭托运人的购货凭证运输烟草专卖品B凭托运人出具的烟草专卖品准运证运输烟草专卖品C凭与托运人签订的运输合同运输烟草专卖品D凭运输许可证运输烟草专卖品

5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A个人进入中国境内携带烟草制品的,不得超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限量B企业可按照自由竞争的原则参与烟草制品商标标识印制C邮寄、异地携带烟叶、烟草制品的,不得超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限量D托运烟草专卖品时,无准运证的,承运人不得承运

60《烟草专卖法》规定的烟草专用机械是(A)。A烟草专用机械的整机B烟草专用机械的主机C烟草专用机械的主机及配件D烟草专用机械的主要配件

61下列哪种商品可不开具烟草专卖品准运证?(D)A卷烟、雪茄烟 B烟丝、复烤烟叶、烟叶C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 D烟机配件

62生产滤嘴棒、烟用丝束,必须报(A)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B省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63生产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的企业,应当按照(D)组织生产。A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计划B与烟草制品生产企业签订的订货合同C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D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计划以及与烟草制品生产企业签订的订货合同

64生产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的企业只能将产品销售给(D)。A中国烟草总公司B烟草公司和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经营者C烟草公司和持有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D烟草公司和持有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烟草制品生产企业

6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生产烟草专用机械的企业,应当按照相应计划及其与烟草制品生产企业签订的订货合同组织生产B生产滤嘴棒、烟用丝束,应当按照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计划及《烟草专卖法》其他相关要求组织生产C生产卷烟纸,必须报省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D生产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的企业,只可将产品销售给烟草公司和持有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烟草制品生产企业

66烟草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由(D)管理。A国务院 B国务院计划部门C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67经营烟草专卖品进出口业务、经营外国烟草制品寄售业务或者在海关监管区域内经营免税的外国烟草制品购销业务的企业,必须经(C)批准,取得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A国务院B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省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68下列业务中,不需要申领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是(D)。A烟草专卖品进出口业务B经营外国烟草制品寄售业务C在海关监管区域内经营免税的外国烟草制品购销业务D外国品牌卷烟零售业务

69经营下列哪项业务时,不需事先申请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B)A烟草

专卖品进出口业务B进口烟机零配件C外国烟草制品寄售业务D在海关监管区域经营免税的外国烟草制品购销业务

70持有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按照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不必向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报送(C)的计划和报表。A进货B销售C运输D库存

7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规定,管理烟草行业的进出口贸易B经营烟草专卖品进出口业务、经营外国烟草制品寄售业务或者在海关监管区域内经营免税的外国烟草制品购销业务的企业,必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C持有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进货、销售、库存的计划和报表D烟草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由外经贸委负责管理

72《烟草专卖法》规定擅自收购烟叶的,由(B)依法查处。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公安部门 D交通管理部门

73《烟草专卖法》规定擅自收购烟叶的,一般情形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处罚?

法律考试要点集萃 篇6

在这段时间里,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因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期间并全面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努力实践党员的先进性。进一步全面学习和掌握了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知识,力争做到从思想政治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针对自己入党时上级领导及支部给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正视我个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下决心给予改正。同时也注意保持并发展自己已有的长处和优势,努力做到全面发展。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从实际出发,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坚决依法办事,廉洁自律,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处处能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在两会期间,自己通过报刊,新闻,网络,杂志等主动了解两会的会议精神,并认真的学习了两会精神。构筑“和谐社会”关注民生,巩固民本。这正是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关注民生,顺应民意的伟大的执政党,这更加坚定了我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做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心。

“和谐社会”的构想是共产党提出的一个宏伟蓝图。本次人大会上,政府将之落到实处,化为战略部署。政府工作着眼于大,着力于“小”,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免费上学;让广大的农民也有社保等等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更重要的是,“和谐社会”已不再只是概念,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上都提出了可量化和可操作的指标。

二,在工作学习中:

从参加工作以来,我本着精益求精的价值理念,以高度的热情,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及时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类任务,确保本部门正常运转做出了自己努力。作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我认为实践“三个代表”,最重要的就是从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做起。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来对待日常工作,要积极为其他人服务。多和同事进行交流,加深理解,以创造性的思想开展工作。若要出色的做好本职工作,需要熟悉机械电气等专业技术,市场营销,仓库管理等诸多门类的知识,而我原先对以上知识的了解是不全面,不系统的。因此我只有在工作中学习,多看书,多钻研,最重要的是多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和学习,依靠团队的合力来完成工作,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工作中,也看到了党员对公司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听到了老党员立足于本职工作,发挥党员先进性的事迹,越来越感觉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荣和责任的重大。这一点我做到了,并且将不折不扣的贯彻下去。

在工作中,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我们今天要完成共产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乃至我党的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也是需要我们当代广大的人民群众和党员同志,无怨无悔地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智慧,直至生命。在我工作的公司里,身边有许多经历了公司的艰苦创业的老员工,在今天又参与了公司的二次创业,亲身经历了由共产党领导下的集团公司,在社会的发展变革中蒸蒸日上,激发了他们入党的积极性,使他们看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体会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党组织的激励和指导下,才会有新的进步,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才能充分地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党员及群众拧成一股绳,产生更大动力,更好地为建设美好公司做出自己的贡献。随着年龄与文化知识的增长,他们对党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加入到党组织中来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这就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不断的增强,让人民群众时时的感觉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党。

此致

敬礼

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篇7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律基础教学,法律培养

我国一直以来所推行的政策都是依法治国。由此可以看出法律在我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这就要求每一位社会公民都能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尤其是高校学生, 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建筑栋梁, 更应该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相应的也就需要对高校中的法律基础教学模式进行改善。

一、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特点, 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的不成熟, 而且也容易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主要的表现如下:

(一) 主体意识薄弱

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目前学生的普遍学习心理都是被动接受, 在具体的教育学习中, 根本没有主人翁意识, 而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开发的学习环境, 要求学生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要发挥个人的主体意识, 特别是在法律意识上的主体性。由于大学生本身对于法律知识薄弱, 对法律所规定的相关权益不了解, 再加上长期被动意识的灌输, 以至于在法律意识上, 认识不到法律是与自己息息相关、且密不可分的事物, 法律主体意识相当薄弱。

(二) 权利意识薄弱

由于大学生在法律知识和常识的学习上比较薄弱, 对法律所能做到的个人权利保护不了解, 以至于在自己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 不能在第一时间想到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如在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 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放弃维权, 如此做法不仅对自己的权利不负责任, 也是对社会不负责。

(三) 守法的自觉性薄弱

很多高校的学生都具备较强的法律知识, 在生活上也能自觉遵守法律。然而在日常生活中, 面对一些违法现象的时候, 普遍的现象是大学生很难意识到其本身是一种违法侵权现象, 而不用说利用法律来维护其合法权益;而往往做出的, 是以社会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来看待或者处理发生的违法现象。如此一来, 使得大学生的守法自觉意识越来越差。

(四) 理性意识薄弱

理性意识是指在面对事件时, 能从法律的方面客观的处理事件。而目前的高校法律基础教育中, 注重的是理论性的法律知识基础, 更多的是一些死记硬背的法律条文, 而不是教授学生应以什么样的理性思维, 依据法律去处理一些事情。这也就使得学生学习法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不是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二、基于主体法律意识培养的教学改革

法律意识的培养并不是指进行大量的法律知识教育, 法律意识与法律知识不存在正比关系。现在的高校法律基础教学, 主要就是对法律内容的传授, 这也就造成了学生能对法律条文背的滚瓜烂熟,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却不知如何下手等现象。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法律基础教学进行改革。

(一) 以法律知识做基础

教师在进行法律基础的教学时要清楚法律基础课的主要目的。不仅应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传授学生法律基础知识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以传达法律思想为主, 在这基础上可以适当的对教材进行处理, 将法律法规简单化。该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学内容简单明了, 还使得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游刃有余。

(二)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为基本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因此在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例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活动课、辩论课、模拟审判课等。这些活动课可以让学生亲身进行法律实践, 自觉的将法律知识与自身的意识相结合, 更好的认识法律。

(三) 教学课堂与社会相结合

想要学生更好的学法用法, 增强法律意识。教师可以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比如说, 教师在进行法律基础教学时, 可以将难点集中起来进行讲解, 然后结合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 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法律本身是枯燥的, 可是如果能将法律与社会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法律就“活”了过来。这样课堂教学是不会出现沉闷死板的课堂气氛的。

(四) 改革考核方式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法律知识考核都是通过对法律知识的死记硬背来完成的。如此的考核方式不仅不利于大学生对于法律基础知识的理解, 而且在法律运用及法律意识培养上也十分不利, 因此, 要对考核制度和方式进行改革, 采用开发式考核模式, 联系实际的法律情景, 引导学生利用法律知识对具体事件进行法律处理, 如此不仅考核了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的程度, 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

现今的社会中不乏有消极腐败的现象, 但仅仅是一小部分, 这是社会必然存在的一种现象, 学生是社会中的敏感群体, 对于这些现象, 总会愤愤不平, 抱怨社会的不公平等。这时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做好学生的法律工作, 让学生正确的看待社会的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法律学习。

三、结论

以上就是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律基础教学的探究, 从中我们了解到现今高校中法律基础教育的现状, 并根据现状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杨菁.浅谈“专升本”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以黄石理工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为特例[J].法制与社会, 2009, (28) .

[2]刘莉娅.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探索[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3) .

[3]杨梅菊, 何新春, 刘遵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1) .

[4]赵任凭.浅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09, (04) .

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篇8

一、目前《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地位不突出,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

本课程是德育课程中的的一门,是考查科目,学生普遍不够重视。该课程课时少,有些班级由于专业实训课多,还会压缩基础课课时,导致法律体系中最基础的常识也来不及讲完,而书上教学内容却庞杂繁多,涉及各个门类多个法律部门的知识,因此,教者,只能赶进度,学生往往疲于应付,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目的显然有悖于“法制教育”的真实目的。

(2)知识更新慢,教材明显滞后

我国的法制进程很快,但教材的更新却是比较缓慢。现在所用的教材,往往是若干年前撰写的,实际上很多法律规定已经修改,学生们对社会发展中新兴领域的法律知识不能通过教材学习到,而这些法律知识往往又是非常重要的。

(3)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应用教学

在本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选择上,比较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注重灌输理论知识,而没有把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法律操作技能作为培养的目标。法律概念和理论对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法学理论、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条文与法律的具体适用之间还存在一个转化的环节,我们的教学在转化方面做得不够,更重要的是,还要懂得如何应用以维护权益,制止违法行为。现行很多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学得很不够,这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复合性人才的要求是有很大差距的。

(4)教学方法传统,评价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还是比较传统式的讲授教学,缺少案例,缺乏师生互动,评价方式单一、一般以卷面成绩为主,起不到很好的检测作用,出题考试能测出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点,但不能测出他们到底提高了法律素养没有,所以通过这种简单的测验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提高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的兴趣,提高学生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必须在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

二、《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更新教育观念,重设教学目标

传统的法律课程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强调帮助学生增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 而忽视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法律精神的培养教育。诚然,一定法律知识是学生确立法律观念的前提,但作为德育课的一门,单纯法律知识传授的局限性很大。法制教育不能就法讲法,而应更多关注人们活的法律行为。对学生进行法律行为教育,让学生明确各种法律行为,关键是要揭示法律条文和规范背后隐含的法律思想、法律精神和行为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调控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行为调控能力,真正达到知行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真正显现法律基础课的教育功效。

(2)整合教学体系,精选教学内容

在教学体系上,打破原有的章节,采用专题教学和项目教学,增加法律技能项目训练。如将原来的六大章节整合为四大专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专题,实用民商法专题、预防犯罪专题、维权之路专题,每个专题下设若干个任务,用职业教育的理念指导,实施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法律知识的教学,并在每个专题下增加了若干个项目训练:如“我心中的法”主题演讲、模拟企业设立程序、草拟劳动合同、“从彭宇案看好事做得做不得”辩论赛,“我来当律师”案例分析、民事诉讼起诉状的撰写等。体系的整合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用法技能。

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有所精选,并将德育教育融合其中,如:介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专题时,侧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起“宪法至上”以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现代法制观。预防犯罪专题,重点讲犯罪构成,解决学生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即罪与非罪的界限不清的问题,提高学生防止违法犯罪及同犯罪行为斗争观念和意识。民商专题,讲清民事法律行为、民法权利义务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诚实信用观念”、“现代所有权观念”、“劳动者维权观念”“依法纳税观念”,运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代理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等。维权之路专题主要帮助学生明确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树立“依法解决纠纷”观念、“诉讼公正”观念、“诉讼平等”观念、学会一定的诉讼技能,如:书写民事起诉状、明确法律意义上的证据有哪些,如何举证等等。

(3)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讲了,法制教育应是以培养学生法律素养为目的的,因此以往的教师在黑板上写、自己满堂讲的模式已经不适应了,那种依靠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事实上很难奏效,较适宜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来学习和感受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这些法律规范。要提高法律基础课教育效果, 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如下集中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第一,案例教学法和诊所式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是在法律教育中比较适用和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这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投入足够精力,精心备课,选择典型性、代表性和层次性案例,最好多选取有“邻近效应”的案例,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模拟的真实的法律实施场景,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使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分辨是非,学法用法能力。

第二,综合应用演讲、辩论、课堂讨论、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辩论的主题围绕热点法律案件焦点问题,反正和正方可以设置为原告、被告或者公诉人、辩护人,演讲可以以一个法律案件的判决为主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法律知识结合案件做一个判决并将判决书作为演讲稿予以交流,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第三,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活动吸引学生,使学生在理论学习、活动结合中产生对法制的浓厚情意、依赖和信仰,并将这种思想观念与党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主张和人生价值目标融为一体,逐步树立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现代法制观念。如带学生走出课堂,到法院听庭审,或者与学校社团活动相结合,在校组织模拟法庭,也可以开展法制讲座,邀请公、检、法部门的法律专业人士或者律师来学校开展讲座,进行法制影片宣传放映或图片展览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用法的兴趣。

(4)改革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性考核学生法律素养

改变原有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最终成绩由日常表现、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并且更侧重于日常表现。可尝试进行案例分析口试答辩或撰写综合性小论文方式。如采用笔试的,试题内容可采用开放性的有争议焦点的热点案例题或综合性的分析题,而不是对精准的纯知识点的考查。

总之,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只有突出思想教育特色,才能符合教学目的和要求,才能解决内容多课时少矛盾。而要突出思想教育课特色,必须从其教学体系、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律基础课的思想教育作用, 最终达到使学生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更加牢固,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的效果。

上一篇:高层建筑施工论文下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复习提纲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