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2024-07-04

初中法律基础知识要点(通用7篇)

初中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篇1

环保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一 基础知识

1.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3.《水污染防治法》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4.新环境保护法完善了环境经济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保险等经济手段,调整和影响生产经营者的行为,下环境经济政策包括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财政支持。

二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1.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 1 求公众意见。

2.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做到科学合理。

3.新建、改建、扩建排放重点大气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前按照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得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4.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强制公开和自愿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如实地公开其环境信息。

5.新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主要是针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6.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7.重点排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责令公开,处三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公告:

(一)不公开或者不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内容公开环境 2 信息的;

(二)不按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方式公开环境信息的;

(三)不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时限公开环境信息的;

(四)公开内容不真实、弄虚作假的。

污染和其他公害的预防、治理

1.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2.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3.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5.新建、改建、扩建排放重点大气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6.禁止企事业单位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7.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 3 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8.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一)被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为重点监控企业的;

(二)具有试验、分析、检测等功能的化学、医药、生物类省级重点以上实验室、二级以上医院、污染物集中处置单位等污染物排放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或者可能对环境敏感区造成较大影响的;

(三)三年内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因环境污染问题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四)其他有必要列入的情形。9.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10.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11.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12.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13.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14.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或者转移、使用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15.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16.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处理、畜禽养殖和屠宰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

17.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环境卫生设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18.国家鼓励燃煤单位采用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技术和装置,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19.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排污方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20.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制药、矿产开采等企业,应当加强精细化管理,采取集中收集处理等措施,严格控制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

21.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 5 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22.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23.对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缴纳排污费,不能免除其防治污染、赔偿污染损害的责任和法律、法规以及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责任。

24.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25.企事业单位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三 监督管理

1.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2.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主要针对排污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和排污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日最高允许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情形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措施的。

3.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4.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 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5.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6.建设单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应当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涉及通航、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交通、渔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7.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经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8.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水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9.国家实行排污许可制度。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10.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11.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意见后,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并下达实施。

12.国家对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下达的总量控制目标,控制或者削减本行政区域的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13.确定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总量控制指标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对国家重点大气污染物之外的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14.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登记;其水污染物处理设施应当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应当事先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15.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

16.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1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

1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 8 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1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20.国家鼓励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利用保险工具来参与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有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促使其快速恢复正常生产;有利于发挥保险机制的社会管理功能,利用费率杠杆机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有利于使受害人及时获得经济补偿,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减轻政府负担,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21.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情况复杂的,经本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22.停产整治决定解除后,跟踪检查发现又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由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

23.水污染防治应当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4.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

25.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缴纳排污费。

26.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四 企事业单位的法律责任

1.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2.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3.限制生产一般不超过3个月;情况复杂的,经本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5.限期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6.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损害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水污染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 10 的,排污方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7.燃煤电厂和其他燃煤单位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或者采取技术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8.根据环境保护法,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9.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10.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11.违反本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12.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13.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 11 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14.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15.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停产整治措施的情形主要针对通过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以及非法排放含重金属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污染物。

16.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依法可以不公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7.新环境保护法完善了环境经济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调整和影响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具体的环境经济政策有(1)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3)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18.江苏省政府规定,大气污染防治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损害担责的原则,建立政府监管、公众参与、共同治理、联防联控的防治机制。

初中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篇2

一、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法律环境

2013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推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新政策,计划从国家福利基金中划拨4500亿卢布(约140亿美元).用于投资建设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2014年,普京再次强调,必须确保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资金需求,尤其是能源、电力、通信领域等。除了不断加大投资规模,俄罗斯政府也正在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措施予以保障。

(1)立法体制不断完善,增强外国投资者信心

目前,俄罗斯调节外商投资的基础性法律是《俄联邦外国投资法》(2011年修改版),对外商投资的政策分散于其他各种法律法规中,除《俄联邦外国投资法》外,与外商投资有关的法律还有《俄罗斯联邦海关法典》、《俄罗斯联邦税务法典》、《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法》、《俄罗斯联邦矿产资源法》、《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俄罗斯联邦民事法典》、《俄罗斯联邦建筑法典》、《俄联邦土地法典》等。

2012年8月22日,俄罗斯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其经济政策将按照加入WTO的承诺逐渐与国际接轨,从而将增强外国投资者对俄投资的信心。根据俄罗斯战略发展规划,未来几年俄罗斯将对涉及金融、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的大型企业进行私有化,并且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这些举措都将促进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并为外国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机会。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俄政府一直将基础设施的改善视为重点发展的方向。随着政府承诺的改革措施付诸实践,建筑工程领域内的相关法律的逐步完善,俄罗斯的建设工程市场环境也将不断改善。

(2)降低外资进入限制,简化外资审批程序

近年来,俄罗斯已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降低外资进入俄罗斯的限制以及简化外资审批程序的政策和举措。2013年3月,俄政府批准通过的《简化法人和个体工商户注册程序》方案提出了为简化公司注册程序而拟采取的系列措施,包括放宽注册资本金交纳期限、出台注册标准化公司、缩短联邦税务局和预算外基金间信息交换时间、取消公司注册前必须持有公章和对法人及个体户须向税务部门和非国家基金方面通报开设与关闭银行账号信息的规定等。

此外,2013年7月,俄总统普京签署《中小企业发展法》修正案,又进一步取消了外国自然人和法人对俄中小企业参股比例不得高于25%的限制,有利于提高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3)加大外资优惠政策,实行行业与地区鼓励

根据《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第十六条规定,在外国投资者对俄罗斯联邦政府确定的优先投资项目(主要涉及生产领域、交通设施建设或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投资时,且投资总额不少于10亿卢布或者外国投资者在有外国投资的商业组织注册资本(合股资本)中的最低股份(投资)不少于1亿卢布,将根据《俄罗斯联邦海关法典》和《俄罗斯联邦税法典》的规定对外国投资者给予相应进口关税和税收的优惠。

在行业准入上,政府于2011年通过修改《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进一步扩大了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范围,从传统产业,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加工、建材、建筑、交通和通讯设备、食品加工、纺织、汽车制造等行业,逐步向食品、医疗、银行及地下资源使用等行业开放。

另外,俄罗斯各地区、州、边疆区、共和国分别根据本地区的不同情况、也分别制定了地方法律和法规,对外商投资实行不同程度的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者对本地区进行投资活动。

(4)出台《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联邦法》、鼓励以PPP模式参与项目投资建设

2013年3月,俄政府批准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联邦法》草案,允许联邦和地方政府与私营企业家、本国以及外国法人(俄罗斯国有企业除外)合作建设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该法为俄私人资本甚至外资进入俄垄断行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奠定了法律基础,是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私人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联邦法》出台后,外国投资者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PPP合作(公私合作)模式,而不再局限于原《联邦特许权协议法》下规定的BTO (建设-移交-运营)和DBFO (设计-建设-融资-经营)两种。同时,新法不再强制要求项目协议客体的所有权必须归属政府方,外国投资者因此可以争取更高的物权保障以及在投资回收模式上留有更大的余地。

二、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承包的法律环境

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虽然我国企业对俄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在俄投资的法律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但是,处于转型期的俄罗斯在立法、执法、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对于想要“走出去”在俄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业务的中国建筑企业来说,参与工程承包会是现阶段较为普遍的方式。但是,针对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的承包仍然具有较大的法律风险。这些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招投标风险

按照俄罗斯法律规定,俄罗斯国家及政府项目必须通过招标进行,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招标信息俄罗斯国家及各级政府都会在部门网站或主要报刊发布。在过去,俄罗斯在招标过程中作了较多针对俄罗斯本国建筑企业的保护性措施规定,但是随着近年来行业准入范围扩大、注册要求放宽以及引入外资的鼓励政策的出台,工程项目招投标程序有了较大改善,特别是允许外国承包商参与的国际工程项目。

但是,由于俄罗斯招标投标相关法律仍处于规范化的进程中,而且俄方政府对承包工程项目的审批、资金来源通常会有特殊要求。因此,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罗斯承包工程时首先应在投标之前慎重选择工程项目,对承包工程项目的资信情况进行细致调查,谨防上当受骗。比如,重点审查该工程项目是否已有政府的批准文件;该工程方案是否确定,有无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是否落实了该工程项目建设的土地审批等等。项目建设方案需要得到俄政府部门批准的,应提前与设计部门联系沟通,研讨设计方案等。在招标过程中对于项目资金有特殊要求的或者要求企业出具银行保函和交纳预付款的,承包商应认真研究,保证承包方的利益。

(2)建筑领域准入与标准体系的差别

对于外国建筑企业承包俄罗斯当地工程项目,2008年7月25日生效的《俄罗斯联邦建筑法》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实行建筑领域准入制度,取消了原建筑领域的国家许可证制度。建筑业的资质许可证将不再由联邦政府,而由联邦自律机构颁发,原联邦政府颁发的建筑业许可证失效。

在基础设施领域,根据《俄联邦关于修改建筑法典和俄罗斯联邦其他法令的法律》(俄罗斯国家杜马及联邦委员会分别于2008年7月2日和7月11日通过)规定,对于建筑工程勘察、建筑工程设计、建设维修基建项目等领域的项目,同样需要有自律机构(作为非商业组织)颁发的对基础设施项目安全产生影响的工程勘探、编制设计文件、实施建设、维修以及基建项目大修类的许可证。如我国建筑企业希望能够进入上述领域,承接工程业务,则必须先加入相关自律机构,并获得相关许可证。

新法规从表面上看简化了以往先注册公司,后申请许可,再获得许可证的繁琐程序,但申请入会提供的各种文件及各项规定实际增加了入会难度,且一旦被拒绝入会就没有申述的机会。而且,已经获得俄工程建筑许可证的企业面临需要重新选择俄方的自律机构,重新申请入会和获取从业资质。这些都实际增加了外国企业加入自律机构、获得从业许可证的不确定性。

此外,俄罗斯建筑许可共分35类,且与我国的分类差别较大,在我国在一个资质类别里可以从事的工作在俄可能需要申请多个类别的许可,这就增加了我国企业获得施工许可的时间和财务成本。

(3)劳工政策风险

出于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的考虑,俄罗斯对外来劳务采用配额管理制度。根据俄罗斯劳务移民法规,用工企业和部门每年向当地劳动就业部门及移民局申请下一年度使用外来劳务的数量。根据《俄罗斯联邦外国公民法律地位法》规定,外国公民根据劳资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取得俄罗斯工作许可证的情况下,才可以在俄罗斯从事相关的劳务活动。因此,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外商投资企业需要事先申请外籍劳工配额,为每一名外国工人办理劳务许可文件后,才能引进外国劳动力到俄工作。对于多数工程项目,特别是建设期较长的项目而言,这无疑给劳务派遣造成了诸多不便。

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俄罗斯经济出现衰退,进而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俄政府大量削减外来劳务配额,大量在俄承包工程项目的中国建筑企业于是被迫转为使用本地劳动力,这也大大增加了投资与建设成本。同时,俄罗斯工人权利保护意识强,工会力量也在成长,这是中国建筑企业不容小觑的问题。

(4)司法救济风险

解决中俄商事纠纷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诉讼和仲裁。若选择诉讼作为争议解决机制的,经济纠纷案件以及其他与进行经营性活动和经济活动有关的案件都属于联邦仲裁法院的管辖范围。在俄罗斯联邦的仲裁法院并非中国人所理解的商事仲裁机构,而是属于俄罗斯联邦法院体系内的联邦法院。关于涉外案件管辖,如果俄罗斯联邦加入的国际条约未有其他规定,则案件当事人不论是否有进行经营性活动的外国组织、外国公民、无国籍人士和外资组织,仲裁法院均有管辖权。

俄罗斯仲裁法院实行三审制,即一审法院作出判决,可以提出复审(二审),不申请复审或者复审申请被驳回后,判决生效。对生效的判决可以提出上诉(三审),如果驳回后仍然不服,可以向最高仲裁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可见,在俄罗斯当地法院进行诉讼明显具有诉讼周期过长的风险,从向一审法院起诉到向最高仲裁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当事人需要支付巨额的诉讼费用和时间成本。

在仲裁方面,俄罗斯联邦的商事仲裁分为国内仲裁、国际商事仲裁和外国仲裁三类。国内仲裁和国际商事仲裁的仲裁裁决的地点均在俄罗斯境内,主要由俄罗斯相关法律来调整。而外国仲裁裁决的地点在俄罗斯境外,在仲裁事项、仲裁机构、裁决的执行和拒绝执行及撤销等方面均由不同的法律规范来相应调整,对于在俄罗斯境外作出的外国仲裁裁决,只能在俄罗斯境内要求承认和执行。因此,对于缺少仲裁经验的国内建筑企业来说容易在仲裁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处境。另外,虽然俄罗斯法治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司法制度不健全和司法腐败等问题,部分法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因此,如果在俄罗斯当地涉诉,中国建筑企业往往容易陷入被动的不利地位。

三、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和承包的注意要点

面对俄罗斯陌生的投资环境,中国建筑企业在对外工程承包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其错综复杂的法律环境也带来了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没有充分准备,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加剧。针对在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和承包的诸多问题,在承包工程项目过程中配备法律团队,构建体系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注意要点如下:

(1)项目公司化运作、有效规避风险

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公司化运作是最有效的风险规避方式,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对外的有限责任范围内。在俄罗斯工程承包市场上,如中建总公司就是通过在俄罗斯设立有限公司的形式来管理在俄项目投资与建设。在内部管理方面,项目公司的重大决策都受到母公司的监督,母公司通过对海外下属公司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与母公司建立了风险隔离。在对外融资方面,可以通过项目公司股权结构的调整吸引其他资本,扩展项目的融资渠道,缓解项目融资压力,从而增加项目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寻求合作机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由于在俄承包工程项目需要办理相关建筑和设计资质许可,同时俄罗斯又有其独立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因此国内中小建筑企业以一己之力往往难以满足相关资质申请要求。在这一情况下,可以采取和国内及国际大型工程承包商合作的方式联合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分担。

另外,在无法直接参与国际工程招标独立获取工程承包业务的情况下,通过与俄罗斯当地或者国内的其他承包商合作,从事专业分包业务,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因此特别提倡民营企业与央企结伴走出去,很多央企走出去比较早,耕耘了很多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得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承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工程,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则以工程项目施工分包商和工程装备供应商的角色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进行合作,从而在俄罗斯市场上开展了工程业务。,

(3)了解当地劳工政策,避免劳资纠纷

项目所在国劳工政策对中国建筑企业在当地开展业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在需要大量人力和建设期较长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劳工政策对项目造价和工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为了满足项目建设的进度安排,实现合理的劳务资源配置,应格外重视劳工管理以及避免劳资纠纷的产生。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首先应尽早开始对于外来劳工配额管理的相关准备工作,定期为外来劳工进行工作签证的更新或劳工团队的轮换,以保证项目进度的有序实施。聘请当地劳动力的,应全面了解俄罗斯关于雇佣、解聘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规定,高度重视当地工会的作用,主动处理好与当地劳工部门的关系。同时,建立有效的项目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发生冲突和纠纷。

(4)注重前期预防,配备专业顾问

面对俄罗斯国内错综复杂的司法环境,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罗斯开展承包业务时,应在项目前期准备、谈判以及后期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俄罗斯联邦的法律和相关的国际法律进行评估和审查,随时防范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与俄方签订合同时要尽量坚持选择依据中国准据法解决纠纷。在纠纷解决机制上,相比与诉讼,作为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主要方式,仲裁具有程序灵活、高效便捷优越性。同时,为避免陷入在俄境内仲裁的不利地位,在签约时应尽量优先选择国内专业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如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等。

在项目的前期筹划阶段,建议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对承包工程的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和论证,通过对目标国法律环境的调查,对项目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风险防范方案,尽可能地在项目初期做好风险防范。当争议产生时,也应当借助专业律师的争端解决经验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利益,为项目保驾护航。

结语

中国建筑企业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走出去”是一条与时俱进且符合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途径。然而,机遇与风险并存,虽然对俄投资机会很多,但是风险也是无处不在。对于有意投资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的中国建筑企业、在对外投资和承包当地工程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充分识别项目法律风险,聘请高素质法律顾问,评估控制法律风险,安全稳健地“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俄罗斯》(2014年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2]、《俄罗斯PPP项目的新选择》,田文静、徐越、马轲,2015年10月16日。

[3]、《俄罗斯投资法律风险和防范建议》,许立新,《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1期。

初中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篇3

[关键词]法律知识;课堂教学;终身学习

法律知识对于初中生而言,有很大的吸引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初中生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学习法律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在现行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标准》)中,有关法律知识教学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根据《标准》要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本中,集中用第二、三两单元安排了法律的教学内容。

但是,学生虽然很喜欢学习法律知识,但又感觉法律知识太难学了,许多知识既难懂又难记,学起来非常吃力。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驱使下,怎么还会觉得法律知识难学呢?作为教师,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对策。

一、初中法律知识教学中存在四大问题

(一)教师理解《标准》欠准,容易导致教学中舍本求末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教学活动前应充分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以及教材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看来,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是否正确、全面和充分,会对教学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

从《标准》中有关法律知识教学目标的表述来看,其对法律知识部分的教学要求是重在培养学生们的法律意识,而不是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由于对《标准》研读不透,未能准确领会和掌握《标准》的意图和宗旨,从而导致教学导向上的错误,使得他们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

(二)教师法律知识储备不足,教学需要难以满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似乎是每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最熟悉不过的话了。当然,这里的“学高”不应该指单纯的学历“高”,而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明教师的知识储备应该比学生更丰富,知识面应该比学生更广。

俗话说:“大河涨水小河满。”作为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那就要有一桶水”。现实中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队伍中,没有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的大有人在,加上近年来,我国法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而进行修正和完善以及不断制定新的法律,教师已有的法律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授课时间较少,教学活动难以深入展开

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尤其需要得到时间和空间的保证。人教版《思想品德》中的法律知识主要集中在八年级下学期,该学期一般只有4个月的教学时间,相对于八年级上学期少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这使得该学期的教学时间相对紧张,而初中思想品德课授课时间就更显得捉襟见肘,受整个知识体系的制约,法律知识教学时间就显得十分少了,许多法律知识不能深入学习,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更难保证,使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较多。

(四)学生法律知识匮乏,课程教学难度较大

在教学中,现在的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情”的分析,重视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备课,设计教学过程。在“学情”分析中,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法律知识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学情”的困惑。初中学生有着较强的法律意识,遇事动辄就是“我上法院告你去”。但是,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却十分少,头脑中的法律知识相当匮乏,有的只是模糊、笼统的认识。因而,在法律知识教学中,经常都是“零起步”,经常得从“启蒙教育”开始,并且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一些法律的专用术语难以理解和领会,于是觉得这些知识既难懂又难记。在这样的情况下,课程教学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二、解决法律知识教学问题的有效办法

(一)教师应潜心研读《标准》,准确理解《标准》的宗旨和要求

《标准》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必须遵守的总法则,脱离了《标准》要求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教学中容易对教学内容进行“随意化”,就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因而,教师应潜心研读《标准》,准确理解《标准》的宗旨和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当然,在理解《标准》的过程中,或许会遇到一些困惑,这时应积极向专家、同行请教,以达到最准确的理解,使教学目标得到较好地落实和完成。

(二)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系统并优化知识结构

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令人乍舌。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努力克服惰性,坚持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求上进,在教学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应付差事,得过且过。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努力为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能在课程教学中

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教师应对教学内容作适当处理和合理安排,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几乎所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都有同感:法律知识教学内容多、时间少。在不能增加教学时间的前提下,教师只有通过潜心研读《标准》,在准确把握法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利用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课堂效率的提高,还有赖于我们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控制与把握。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步提高并不断完善的基本技能。

(四)学校可以借助多种途径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

对于初中生而言,课堂教学是法律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但是,学校也可以在更多、更广的途径上,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发挥积极的作用。

为了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除了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外,学校、班级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如:法制报告会、专题黑板报、主题班(团)会、演讲比赛、观看与法律相关的电视节目等。当然,学生也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注法律知识,处处都是学习阵地,只要留心生活,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就容易得多了。

初中阶段的法律知识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潜心研究、不断学习、积极努力,尽力提高法律知识的课堂教学效果;作为学校,应该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对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这样,通过教师、学校的努力,加上学生对于法律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再有家庭、社会的积极配合,初中法律知识教学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思想品德(七—九年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初中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篇4

1.合理安排财务收支,使企业保持较强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

2.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和较小的筹资风险,为企业发展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

3.合理运用资金,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向,加速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以尽可能少的资金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经营成果

4.合理确定利润分配比例和分配形式,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1.投资决策

(1)概念:投资是指企业投入资金,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一种行为。

(2)分类:①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②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2.筹资决策

(1)概念:筹资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量,采用适当的方式获取资金的行为。考试用书

(2)分类:①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②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

3.股利决策

(三)财务管理的职能

1.财务决策职能

2.财务计划职能

初中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篇5

一、《烟草专卖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9 题)

1《烟草专卖法》的公布日期是(A)。A1991 年 6 月 29 日 B1992 年 1 月 1 日C1997 年 7 月 3 日 D1991 年 1 月 1 日

2国家于 2009 年 8 月 27 日对《烟草专卖法》进行了修改,下列有权对其进行修改的是(A)。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C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烟草专卖法》的解释权属于(A)。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或国务院法制办C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烟草专卖局

4《烟草专卖法》的立法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实行烟草专卖管理,有计划地组织烟草专卖品的生产和经营,提高烟草制品质量B维护消费者利益C保证国家财政收入D切实维护行业利益

5运输下列哪种商品必须开具烟草专卖品准运证?(D)A卷烟、雪茄烟B烟丝、复烤烟叶、烟叶C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D以上都是

6卷烟、雪茄烟、烟丝、复烤烟叶统称为(D)。A烟草专卖品 B烟草专卖管理品C烟草产品 D烟草制品

7下列不属于烟草制品是(C)。A卷烟 B烟丝C烟叶 D复烤烟叶 8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下列哪个环节不实行专卖管理?(C)A生产 B销售C消费 D进出口

9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依法实行(A),并实行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度。

A专卖管理 B行政管理C垄断管理 D计划管理

10根据《烟草专卖法》的规定,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依法实行专卖管理,并实行烟草专卖(A)。A许可证制度B审批制度C备案制度D准入制度

11《烟草专卖法》的调整对象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A)A卷烟的吸食B烟草专卖品的生产C烟草专卖品的销售D烟草专卖品的进出口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卷烟、雪茄烟、水松纸、复烤烟叶统称烟草制品。B《烟草专卖法》的一个重要的立法目的是切实维护行业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C卷烟、雪茄烟、烟丝、复烤烟叶、烟叶、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的整机都属于《烟草专卖法》所称的烟草专卖品。D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运输、进出口依法实行专卖管理,并实行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度。

13对我国现行的烟草专卖管理体制叙述正确的是(A)。A地方各级烟草专卖局受上一级烟草专卖局和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以上一级烟草专卖局领导为主B地方各级烟草专卖局受上一级烟草专卖局的垂直领导C地方各级烟草专卖局受上一级烟草专卖局和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以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为主D地方各级烟草专卖局和地方政府的领导

14国家加强对烟草专卖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烟草制品的质量,降低(A)的含量。A焦油和其他有害成分B焦油和烟碱C焦油和主要添加剂D添加剂和其他有害成分

15《烟草专卖法》规定(B)青少年吸烟。A限制 B劝阻C禁止 D限制或禁止

16《烟草专卖法》规定(C)中小学生吸烟。A限制 B劝阻C禁止 D限制或禁止

17《烟草专卖法》对加强吸烟危害健康宣传教育的具体表述错误的是(C)。A劝阻青少年吸烟B禁止中小学生吸烟C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D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

18《烟草专卖法》中所称的烟叶是指(B)。A烤烟和晾晒烟 B名晾晒烟和烤烟

C晾晒烟 D复烤烟叶

19名晾晒烟的名录由(A)部门规定。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 B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C省人民政府计划 D国务院计划

20以下可以在集市贸易市场出售的是(C)。A不带包装的烟丝 B烤烟C除名晾晒烟外的晾晒烟 D复烤烟叶

21以下表述错误的是(C)。A烟叶是指生产烟草制品所需的烤烟和名晾晒烟B名晾晒烟名录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C烟叶收购计划由省级地方人民政府计划部门根据国务院计划部门下达的计划下达,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变更D烟叶收购价格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等定价的原则制定 22烟草种植中,优良品种经(C)审定批准后,由当地烟草公司组织推广供应。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B各地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C全国或者省级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D国务院计划部门

23烟叶收购计划由(D)下达。A省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B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部门根据国务院计划部门C县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部门根据国务院计划部门

24甲是一名烟叶种植者,乙是某市烟草公司,现甲与乙签订烟叶收购合同,以下(B)是烟叶收购合同应当约定的事项。A烟叶种植品种 B烟叶种植面积C烟叶收购等级 D烟草农用物资供应

25目前制定烟叶收购价格的部门是(C)。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B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C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26烟叶收购价格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C)的原则制定。A公平交易 B诚实信用C分等定价 D等级差异

27烟叶由烟草公司或者其委托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A)统一收购,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A收购标准和价格B收购价格C收购面积D收购价格和面积 28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烟叶、复烤烟叶的调拨计划由(D)下达,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变更。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B国务院计划部门C省、自治区、直辖市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部门

29省、自治区、直辖市间的烟叶、复烤烟叶的调拨计划由(C)下达,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变更。A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部门B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计划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30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下达(D)。A省际间的烟叶调拨计划B省内烟叶调拨计划C省际间的复烤烟叶调拨计划D以上都不对

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烟草种植应当因地制宜地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优良品种经全国或者省级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批准后,由省级烟草公司组织推广供应B烟草公司或者其委托单位应当与烟叶种植者签订烟叶收购合同C烟叶收购价格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等定价的原则制定D烟叶、复

烤烟叶的调拨必须签订合同

32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分立、合并、撤销,必须经(B)批准。A国务院B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D国务院计划部门

33开办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必须经过的审批程序是(B)。A由生产企业所在地县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报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B由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C由地市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报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D由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并经国务院计划部门备案

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B)。A开办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必须经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B烟草制品生产企业为扩大生产能力进行基本建设或者技术改造,可以不经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C烟草制品生产企业需要超过总产量计划生产卷烟、雪茄烟,必须经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D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分立、合并、撤销,必须经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5甲、乙同是 H 省的两个烟草制品生产企业,由于市场竞争及相关政策的原因,甲和乙拟合并成为一个烟草制品生产企业丙,以下哪一项做法是错误的?(A)A甲、乙的合并必须经 H 省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B甲、乙的合并必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C甲、乙都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D丙经批准设立后,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准登记

36甲是 H 省的一个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年产量为 200 万箱,为扩大生产规模,拟在现有生产车间的基础上再扩建 5 条生产线,必须经(D)批准。AH 省省政府BH 省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计划部门D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37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卷烟、雪茄烟总产量计划由(A)下达。A国务院计划部门B省级政府计划部门C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38(C)根据国务院计划部门下达的总产量计划向省级烟草公司下达分等级、分种类的卷烟产量指标。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B省级政府计划部门C全国烟草总公司D省级烟草公司

39下列关于烟草制品的生产叙述错误的是(C)。A开办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必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B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应按照总产量计划组织生产卷烟C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向烟草制品生产企业下达超产任务D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可以对分等级、分种类的卷烟产量指标适当调整

40下列关于烟草制品的生产叙述正确的是(A)。A未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准登记B烟草制品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销售情况,需要超过总产量计划生产卷烟、雪茄烟,必须经国务院计划部门批准C省级烟草公司不得向烟草制品生产企业下达分等级、分种类的卷烟产量指标D烟草制品生产企业为扩大生产能力进行基本建设或者技术改造,必须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41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的企业,需经(C)批准,取得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B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省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地市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42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发证机关是(C)。A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B地市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受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县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的企业,必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B从事烟草专卖批发业务,只需取得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即可,不必须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C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的企业或者个人,由县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发给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D已经设立县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地方,可由所在县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发给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44卷烟代表品如何选定?(C)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按卷烟等级选定部分牌号的卷烟作为代表品B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按卷烟等级选定部分牌号的卷烟作为代表品C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按卷烟等级选定部分牌号的卷烟作为代表品D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按卷烟等级选定部分牌号的卷烟作为代表品

45卷烟代表品价格如何确定?(A)A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B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制定C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D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制定

46根据《烟草专卖法》的规定,(A)的价格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同级政府物价主管部门备案。A卷烟的非代表品、雪茄烟、烟丝B卷烟的非代表品C雪茄烟、烟丝D烟草制品

47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以下叙述错误的是(D)。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按卷烟等级选定部分牌号的卷烟作为代表品。代表品的价格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B卷烟的非代表品、雪茄烟的价格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C卷烟的非代表品、雪茄烟的价格制定出来之后,应报相应政府物价主管部门备案D烟丝的价格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48根据《烟草专卖法》的规定,国家制定(A)的焦油含量级标准。A卷烟、雪茄烟

B卷烟C卷烟、雪茄烟、有包装的烟丝 D烟草制品

49根据《烟草专卖法》的规定,(B)应当在包装上标明焦油级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

A卷烟B卷烟、雪茄烟C烟草制品D卷烟、雪茄烟、有包装的烟丝

50卷烟、雪茄烟应当在包装上标明(B)。A焦油含量级和烟碱含量级B焦油含量级和“吸烟有害健康”C烟碱含量级和“吸烟有害健康”D烟碱含量级和其他有害物质

51《烟草专卖法》规定的禁止发布烟草制品广告的范围是(A)。A广播电台、电视、报纸、期刊B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C所有新闻媒介和公共场所D以上都不对

52国家对卷烟商标注册实行(B)。A自愿注册B强制注册C自愿注册与强制注册结合,以强制注册为主D自愿注册与强制注册结合,以自愿注册为主

53除下面哪一种烟草制品外,其余都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不得生产、销售?

(D)A卷烟 B雪茄烟C有包装的烟丝 D复烤烟叶

54必须申请商标注册的是(D)。A烟丝 B复烤烟叶C烟草专用机械 D雪茄烟

5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国家制定卷烟、雪茄烟的焦油含量级标准。卷烟、雪茄烟可在包装上标明焦油含量级和“吸烟有害健康”B我国全面禁止烟草制品广告C禁止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D卷烟、雪茄烟和烟丝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不得生产、销售

56烟草制品商标标识必须由(B)指定的企业印制。A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B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C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57(B)烟草专卖品必须持有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机构签发的准运证。A托运或者承运B托运或者自运C托运或者携带D承运或者携带

58从烟草专卖管理角度来看,承运人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B)。A凭托运人的购货凭证运输烟草专卖品B凭托运人出具的烟草专卖品准运证运输烟草专卖品C凭与托运人签订的运输合同运输烟草专卖品D凭运输许可证运输烟草专卖品

5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A个人进入中国境内携带烟草制品的,不得超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限量B企业可按照自由竞争的原则参与烟草制品商标标识印制C邮寄、异地携带烟叶、烟草制品的,不得超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限量D托运烟草专卖品时,无准运证的,承运人不得承运

60《烟草专卖法》规定的烟草专用机械是(A)。A烟草专用机械的整机B烟草专用机械的主机C烟草专用机械的主机及配件D烟草专用机械的主要配件

61下列哪种商品可不开具烟草专卖品准运证?(D)A卷烟、雪茄烟 B烟丝、复烤烟叶、烟叶C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 D烟机配件

62生产滤嘴棒、烟用丝束,必须报(A)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B省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63生产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的企业,应当按照(D)组织生产。A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计划B与烟草制品生产企业签订的订货合同C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D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计划以及与烟草制品生产企业签订的订货合同

64生产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的企业只能将产品销售给(D)。A中国烟草总公司B烟草公司和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经营者C烟草公司和持有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D烟草公司和持有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烟草制品生产企业

6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生产烟草专用机械的企业,应当按照相应计划及其与烟草制品生产企业签订的订货合同组织生产B生产滤嘴棒、烟用丝束,应当按照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计划及《烟草专卖法》其他相关要求组织生产C生产卷烟纸,必须报省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D生产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的企业,只可将产品销售给烟草公司和持有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烟草制品生产企业

66烟草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由(D)管理。A国务院 B国务院计划部门C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67经营烟草专卖品进出口业务、经营外国烟草制品寄售业务或者在海关监管区域内经营免税的外国烟草制品购销业务的企业,必须经(C)批准,取得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A国务院B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省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68下列业务中,不需要申领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是(D)。A烟草专卖品进出口业务B经营外国烟草制品寄售业务C在海关监管区域内经营免税的外国烟草制品购销业务D外国品牌卷烟零售业务

69经营下列哪项业务时,不需事先申请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B)A烟草

专卖品进出口业务B进口烟机零配件C外国烟草制品寄售业务D在海关监管区域经营免税的外国烟草制品购销业务

70持有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按照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不必向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报送(C)的计划和报表。A进货B销售C运输D库存

7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规定,管理烟草行业的进出口贸易B经营烟草专卖品进出口业务、经营外国烟草制品寄售业务或者在海关监管区域内经营免税的外国烟草制品购销业务的企业,必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C持有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进货、销售、库存的计划和报表D烟草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由外经贸委负责管理

72《烟草专卖法》规定擅自收购烟叶的,由(B)依法查处。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C公安部门 D交通管理部门

73《烟草专卖法》规定擅自收购烟叶的,一般情形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处罚?

初中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篇6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

1《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烟草广告的监督管理及()。A实行烟草专卖管理B 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C维护消费者利益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2《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所称的烟草广告,是指含有()的。

A烟草企业名称

B 烟草企业标识

C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

D 以上都是

3禁止在各类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A 烟草广告B 烟草制品图片

C 卷烟图片D 烟草图片

4以下媒介可以发布烟草广告的是()。

A 广播节目 B 报纸文章

C 经依法批准的户外广告 D 期刊封底

5禁止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

A墙体B海报

C展示台D 电影

6在国家禁止范围以外的媒介或者场所发布烟草广告,必须经()以上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或者其授权的省辖市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批准。

A国家B省级

C市级D 县级

7烟草经营者或者其被委托人直接向商业、服务业的销售点和居民住所发送广告品,须经所在地()以上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批准。

A国家B省级

C市级D 县级

8在各类临时性广告经营活动中,凡利用烟草经营者名称、烟草制品商标为冠名、冠杯的,不得通过()发布带有冠名、冠杯内容的赛事、演出等广告。

A 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

B 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杂志

C 广播、电视、电影、报纸

D 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

9烟草广告中不得有下列情形()。

A 社会公益广告

B 迁址、换房、更名等启事广告

C表示吸烟有利人体健康、解除疲劳、缓解精神紧张的D广播、电影、电视节目首尾处出现的鸣谢单位或者赞助单位名称10烟草广告中必须标明“吸烟有害健康”的忠告语。忠告语必须清晰、易于辨认,所占面积不得少于全部广告面积的()。

A 10%B 20%

C 30%D 50%

11烟草广告中必须标明()。

A禁止中小学生吸烟B 请远离二手烟

C禁止在公共场合吸烟D 吸烟有害健康

12除以下()外,烟草经营者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发布。A社会公益广告

B 迁址、换房、更名等启事广告

C 招工、招聘、寻求合作、寻求服务等企业经营广告

D 卷烟纸广告

13烟草广告中有吸烟形象的,由()管理机关责令停止发布,对于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可以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A公安B 工商行政

C广告监督D 烟草专卖

14烟草广告中出现未成年人形象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停止发布,对于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可以并处以()以下的罚款。

A一万元B三万元

C五万元D 十万元

15有()情形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停止发布,对于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可以并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

A 利用电视发布烟草广告

B 未经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批准发布烟草广告

C 通过广播发布带有烟草制品名称冠名内容的赛事广告

D 烟草经营者利用电视发布社会公益广告时出现烟草制品商标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

1本办法所称烟草广告,是指烟草制品生产者或者经销者(以下简称烟草经营者)发布的,含有()等内容的广告。

A 烟草企业名称B 标识

C 烟草制品名称D 商标、包装、装潢

2禁止利用()发布烟草广告。

A广播B电影

C电视D 报纸

3禁止在各类()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

A等候室B影剧院

C会议厅堂D 体育比赛场馆

4烟草广告中不得有()。

A 吸烟形象

B 成年人形象

C 鼓励、怂恿吸烟的D 表示吸烟有利人体健康、解除疲劳、缓解精神紧张的5烟草经营者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发布下列哪些广告?()A吸烟形象

B 迁址、换房、更名等启事广告

C报纸、期刊报花、栏头上标明的协办单位名称

D 社会公益广告

三、判断题(共14题)

1烟草广告是指烟草制品生产者(以下简称烟草经营者)发布的,含有烟草企业名称、标识,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等内容的广告。()

2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但可以在候车室设置宣传海报。()

3禁止利用广播、电视、电影节目以及报纸、期刊的文章,变相发布烟草广告。()

4在国家禁止范围以外的媒介或者场所,烟草经营者可以自由发布烟草广告。()

5在国家禁止范围以外的媒介或者场所发布烟草广告,须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批准。()

6烟草经营者或者其被委托人直接向商业、服务业的销售点和居民住所发送广告品,须经所在地市级以上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批准。()

7其他商品、服务的商标名称及服务项目名称与烟草制品商标名称相同的,该商品、服务的广告一律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

8烟草广告中可以有表示吸烟有利人体健康、解除疲劳、缓解精神紧张的情形。()9在各类临时性广告经营活动中,凡利用烟草经营者名称、烟草制品商标为活动冠名、冠杯的,不得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发布带有冠名、冠杯内容的赛事、演出等广告。()

10广播、电影、电视节目首尾处出现的鸣谢单位或者赞助单位名称包含烟草经营者企业名称的,可以出现烟草制品商标。()

11烟草经营者不得在报纸、期刊报花、栏头上标明协办单位名称。()

12烟草广告中必须标明“吸烟有害健康”的忠告语。()

13烟草广告中 “吸烟有害健康”的忠告语不得少于全部广告面积的30%。()

初中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篇7

关键词:中职院校;法律基础知识;考核方式;教学方法

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是中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是教育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的基础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并且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一、中职院校学生特点和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特点、教学难点

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介于14岁至17岁之间,他们刚经历了紧张的中考,开始了与以前不一样的学校生活:学习的课程从以文化课为主忽然转向了以专业课为主;住校的学生增多,生活上渐渐走向独立,父母不会再像初中时那样,在学习上“步步紧逼”、生活中“无微不至”;学生经过两年或三年学习,就要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特别活跃,敏感、好奇、容易冲动,自控力、自律能力较弱;独立性增强,感觉自己“已经长大”,希望自己能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但是他们的心理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遇事不能冷静思考,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加需要合理地引导。

同时,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基础通常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差。法律基础知识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是教育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这样看:这门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以法律的思维考虑问题,用法律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学生走向社会前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法律基础知识的课程特点是:第一,涉及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多个部门法,知识点多而散;第二,课程内容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比较枯燥、呆板;第三,教材内容较浅,课程设置的目标高;第四,学校安排的总课时量较少;第五,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是“帮助学生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并且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基于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和法律基础知识的课程特点,想要完成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一般都被动地听教师讲,接受教师的观念或答案。学生整整齐齐地坐着,听着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的心在不在课堂上?头脑有没有跟随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思考?课程在进行过程中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对于教与学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教师没有办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同时,传统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教学真正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改进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二、及时、有效地向学生传达教学目标,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教师每上一节课,都应该有每节课的预期效果,即教学目标。课程的内容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教师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教学目标,并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地回顾,有助于教师检查学生是否真的按照大纲要求有效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自查学习的效果。

1.向学生明确、有效地传达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要求课堂是“学生为主导,师生积极互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内容都要有期待。这就要求教师要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准确地了解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内容

第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要;第二,教学大纲对教学效果的具体要求,如“了解”“识记”“理解”等;第三,本节课的重点;第四,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第五,本节课的考查方式。

3.采用合适的方式传达教学目标

传达教学目标的方式有很多种,不管采用什么方式,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是最终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三段论”方式。所谓“三段论”指课程的三个阶段:开始上课时,用多媒体或是纸制讲义等书面方式传达,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进行过程中,口头向学生传达,强调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用课程目标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重点、难点。

三、改用分类、分阶段的考核方式,用学习效果决定成绩高低,用学习成绩评价学习效果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考试,甚至可以说考试是教学的一部分。考试的最初目的是评价或选拔。但是,传统的考试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识记、轻应用,导致学生平日“不理不睬”,考前拿起教材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甚至“联合作弊”。尤其是对法律基础知识课程这样的基础课而言,传统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完全背离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的课程设置目标。在教学中使用分段、分类的考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让考试与课堂教学互相配合,提高授课效果。

1.分类

分类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大纲要求“了解”“识记”和“理解”的内容设计不同的考核方式,使教师在教学时突出重点,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

一是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的内容,设计只有单项选择题的问卷。题量小,同时又能高度概括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随堂完成,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这部分内容占期末成绩的15%。

二是课程标准要求“识记”的内容,设计以多项选择题为主的书面作业题。题量较大,根据课程的进度可以分阶段完成,帮助学生化整为零,识记知识点。这部分内容占期末成绩的25%。

三是课程标准要求“理解”的内容,采用回答课堂提问、案例讨论、书面分析案例等的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这部分内容占期末成绩的40%。

2.分阶段

分阶段是将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的考核贯穿于日常授课中,采用多种方式,如课堂中的小测验、书面作业等,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情况。

分阶段的考核方式,让考试形式多样化,分期、分批地进行,和课程进度又紧密相连,让学习过程张弛有度。这种考核方式,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平时听一听,考前背一背,考试抄一抄”的不良学习习惯,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法制意识,“知法、守法、用法”,学以致用。

在学生的期末成绩中,测试问卷的完成、书面作业的成绩、课堂讨论参与度与案例分析作业的完成情况按比例综合起来,占到总成绩的80%。期末测评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但只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察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反复强调的、必须识记的知识点。

分类、分阶段的考核方式要求教师对法律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对各部门法的知识点有比较好的总结和归纳能力,有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变传统考试“一锤定音”的模式,有助于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四、使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法。

“导学案”是一种学习方法,它对学生自主学习给予了方向上的指引和方法上的提示,帮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鉴于中职学校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差,应该先从较简单易懂的内容开始使用导学案,并且占用一部分上课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宪法部分的教学中,“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的涵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属于大纲要求“了解”的内容,字面意思简单易懂,讲解起来比较枯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并编写一部分客观检测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自学和检测安排在课堂上当堂完成,并将检测结果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在导学案中,教师可以适当拓展相关内容,如介绍一些其他国家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编写一份导学案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同时要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预测学生会在哪一个知识点、哪一个问题上产生疑问,提出正确、适当的教学目标。导学案让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导学案应印制成书面材料发给学生,不宜采用多媒体等方式简单呈现。

教师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成绩,还有教师推动学生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以前的成绩不尽如人意,学习能力比较差。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相信我们在课堂上做出的任何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的努力,都会对学生有比学习课程本身更加深远的意义。

因为导学案的使用和考核方式的改变,通常学校安排的课时是不够的。授课教师应事先与学校沟通,增加课时量,以适应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变。

五、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记忆和应用的能力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法律的主要目的在于知法、守法、用法;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并且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这是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用案例教学是解决这一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案例教学法需要授课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对法律条文的内容和约束对象有全面的了解,对所选择的案例能有深刻的认识。案例涉及的法律部门、调整的法律关系、适用的法律条文、所涉及的内容和学生使用教材的契合点,以及这些法律关系和法律条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等方面都要对学生“有交待”。案例教学法就是要通过发生的事,引导学生进行法律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法律观念,进而知法、守法。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使用这一方法,建议如下。

1.在教学实践中,搜集适用的案例材料是案例教学法的第一步

从历年的司法考试题中选择合适的案例用于教学是搜集案例的一种方法。司法考试的题目命题严谨,考察内容又有比较明确的针对性,适宜在教学中使用。教师应该在仔细研读试卷的基础上,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以书面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先讲解教材内容再展示案例,也可以反过来,先展示案例再导出教材内容。具体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课程进度灵活应用。

2.给学生布置案例分析作业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搜集案例,并使用案例来解释、说明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上课时,再次利用学生作业中使用的案例组织教学。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反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第二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作业的重视和尊重,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最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这种形式的作业每学期布置一到二次为宜,并且事先要对作业所涉及的法律知识在课堂上作深入、详细地讲解,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得比较好,有能力完成这份作业。同时,学生对作业的题目应该有选择的余地,如从民法知识中,选择“不当得利的相关知识”“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区别”等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一项来完成作业。为了尽量避免互相抄袭的情况,可以规定每个题目只能有几位学生选择,以报名顺序为准,某个题目名额报满后,其他学生只能选择别的题目。

这项作业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学生的期末成绩中应该占较大比例,作业的成绩应按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力争做到“用学习效果决定成绩高低,用学习成绩评价学习效果”。

3.关注与分析社会上出现的各类案件

教师及时关注社会上近期出现各类案件,尤其是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案件,及时与学生共同跟进和分析。必要时,应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地拓展,从学生生活的现实需要和兴趣出发,利用教材、网络、多媒体、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丰富、生动、有实践意义的法律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法律基础知识是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教师想要做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尝试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师生一起努力,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教师对教学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普觉宗杲禅师语录下一篇:警示自我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