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规定

2024-10-21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规定(共8篇)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规定 篇1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规定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法律知识部分的考核一向为考试重点,所占分值30%-40%。那么如何备考好这部分知识成为了头等大事。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将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

股份公司(Stock corporation)是指公司资本为股份所组成的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以下为发起人,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由于所有股份公司均须是负担有限责任的有限公司(但并非所有有限公司都是股份公司),所以一般合称“股份有限公司”。

外国公司属于外国法人,其中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具有中国法人资格,外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在中国境内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中公教育新疆事业单位:http:///xinjiang/

股份有限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探讨 篇2

关键词:公司股权;股权形式;相互持股;公司法

相互持股现象在我国的历史不长,但发展迅速,目前正处方兴未艾之时。相互持股的正确处理和规制是公司法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相互持股的概念

相互持股是指公司之间相互持有对方一定比例股份,形成的对对方公司股份互相占有的一种关系。需要强调的是“公司相互持股”中的“公司”仅指大陆法系中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或英美法系中的公开公司和封闭公司,而不包括大陆法系中的其他公司形式。①

二、股份有限公司相互持股的优点

(一)扩大经营规模

相互持股是形成关联关系的基本途径之一。关联关系本身是中性的,并不必然造成负面影响,正当的关联关系能够帮助企业相互联合、取长补短,实现规模经营。在相互持股基础上,公司以股权关系为纽带形成稳定的战略联盟,于必要时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资金的相互支持。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由于高效的资源配置和有力的资金支持而发展壮大,自身规模得以扩大;同时,企业间的相互联合也使其关系日益紧密,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根据现实需要而组建正式的企业集团,实现真正的规模化经营。实际上,这与我国目前倡导的“形成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的发展路径是吻合的。

(二)实现风险分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诸多经营风险,由于整体经济形势、市场环境的影响和企业自身的原因,很多风险是无法预料、难以避免的。对此,较为有效的应对方式是通过多种途径分散风险,而相互持股就是借助转投资分散风险的途径之一。面对行业、地域等因素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公司通过向其他行业和地域的企业转投资,转移部分资本,实现多元化经营,在特定投资失败或特定行业处于低谷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公司损失,达到风险的“对冲”效应。②并且,相互持股还能够使双方实际支出更少的资金,尤其是双方换股的情况下,相互持股方不需要支出资金便可实现双方的多元化经营,降低投资失败的风险和行业周期性风险。

(三)防止恶意收购

相互持股后,由于彼此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盟,在遭遇到外部公开市场的收购时,这种有效的联盟关系,可以有效地阻止恶意收购,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也会起到止跌的作用,2004年中信证券逐鹿广发证券的功败垂成,就让我们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相互持股在恶意收购中的防御作用。③

(四)有利于稳定企业经营,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公司相互持股既是资本参与的一种方式,又是企业结合的一种手段,它克服了完全合并带来的弊端,使公司在法律地位上保持独立性。公司相互持股,可以为公司引进稳定的股东。稳定的股东可以使公司的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保持良好的连贯性,让经营者可以将精力重点放在经营管理上。一公司之所以愿意参股另一公司,其原因往往是想能够进行横向上的联合或纵向上的配合,以期达到迅速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企业的稳定股东不会因一时的企业盈亏而改变对企业的持股状况,积极的稳定股东会采取相互支持的行动帮助对方,即使这些行动对自己短期内并无益处。④

三、股份有限公司相互持股可能产生的弊端

(一)虚增资本

一是根据注册资本不变原则,由子公司向母公司出资,虽然单从母公司的角度增加了注册资本,但最初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是母公司出资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循环,所以从母子公司的资本总和来看,其总资本并没有绝对的增加,这与增加注册资本中的增加的含义应是绝对增加相矛盾,所以从根本上讲并没有增加注册资本,造成注册资本的虚增。

二是在工商执法实践中,对子公司向母公司出资是持禁止态度的,也是重点查处的对象,工商执法是行政执法行为,不能适用民法上法无禁止即合法的法理。

(二)诱发大量的关联交易

由于相互持股的股份公司之间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关联交易但是根据不同的相互持股的比例不同,有可能由于持股比例不高,未达到30%,而关联交易的审批权就不用上升到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而是由公司的经营管理层直接作出决策,因此为诱发大量的关联交易造就了温床。

(三)造就了股市的泡沫

在上市公司当中有近一半的公司有相互持股的现象,而且几乎涉及了A 股市场的所有行业,具有很强的广泛性,但是上市公司间的持股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大部分具有短期行为。这些上市公司中的 2 /3 以上相互持股的目的在于进行证券投资后获利离场,在证券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无疑这些公司会获得很高的利润回报,但是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就必须继续投入更多的资金来降低投资成本。⑤那么长期以往,势必这些投机的上市公司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资本市场, 而不能集中精力于主营业务,不能够拓展自身的盈利能力,从而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虽然上涨,但是细分由主营能力增长而带来的股价上升就很小,所以,时间越久,证券市场中的这些泡沫就越厚重了。

四、我国相互持股的法律规范的特点

第一,在法律层面上,我国尚未建立起关于相互持股的完整制度,目前有所涉及的主要是《公司法》、《证券法》及其配套文件中的若干条款。但这些条款形式上较为零散,内容上过于简略,缺乏体系化。

第二,有关相互持股的规范早期大都以政策性文件的形式出台,体现出行政性文件的鲜明特点:①以深化改革为出发点,立足于搞活公有制企业或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②重在提倡和指引,表明了基本态度,但缺乏具体措施。

nlc202309041142

第三,相较而言,一些地方性法规在这一问题上起步较早,内容更具有可操作性,但缺点在于:①由于位阶所限,效力范围非常有限;②地方性规范出台时间较早,颇具探索和试点色彩,未能根据我国实践情况的变化相应完善,不能完全适应相互持股实践对法律法规的要求;③由于公司法及其他高位阶法律规范的出台或修订,一些地方性法规已经失效,目前已不具有规范性和强制力。

总体而言,相互持股实践在我国呈发展之势,但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相互持股法律制度,与实践相比体现出滞后性。但是《公司法》也对相互持股作出了相应的隐含规定。

五、《公司法》对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

虽然我国法律规范给了公司过大的自主决策权,对我国的公司相互持股没有起到良好的规制效果。但是《公司法》也引进了其他一些相关制度来弥补这种缺憾。

(一)累积投票制度

累积投票制度的使用,目地在于防止大股东利用手中的表决权优势来操控董事的选举过程,矫正了以往“一股一票”表决制度所存在的弊端。按照累积投票制度,选举董事时每股股份所代表的表决权数就不是仅有一票,其票数与待选董事的人数相同。股东在选举董事时,其表决权总数按照其持有的股份数与待选董事人数的乘积来计算。在投票时,股东可以将其手中表决权集中投给其中一个或几个董事候选人,通过这种局部集中的投票方法,可以使得中小股东能够选出自己的董事,避免了大股东垄断全部董事的选任。

(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公司法》第151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公司的运营中,董事等公司高层违反勤勉义务和忠实义务,给公司利益造成损害,本应由公司法规定的机关代表公司提起诉讼。但由于他们分别与公司有利益冲突,往往不能代表公司提起诉讼。尤其是当大股东支配的情况下,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在其操纵之下,很难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董事、监事都不可能代表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其中的一方赔偿公司损失。因此,建立股东代表诉讼,维护公司利益是十分必要的。

(三)董事表决权回避制度

《公司法》第124条规定了关联交易中董事表决权回避的规定。该法条在一定程度上对抑制公司相互持股具有积极的意义,但遗憾的是该规定只是针对于上市公司,而并没有对非上市企业中股东在关联交易里的表决权做出规制。而在公司实务中,非上市公司之间因公司的关联交易而导致债权人、中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并不是少数。

总体来说,新的《公司法》对于规制公司相互持股较之前的法律法规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公司间相互持股本是公司间一种结合方式,他们能通过这种紧密关系,达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但是,不可否认,这其中也隐藏着大量的弊端与风险,而我国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致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法无禁止即合法,人为调整决定幅度较大。因此,从国家角度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是非常必要的,为公司的竞争与发展提供一个纯净、有序、合理的发展法律环境。

六、从多角度出发制定规制措施

(一)限制股权和表决权

公司间相互持股,可以使两个公司变成生命共同体,如表决权不加以限制,那么,很有可能出现相互持股股东通过操纵董事会进而影响公司高管人员的经营,从而驾驭或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进而达到架空其他股东的目的。⑥如果限制了相互持股的表决权,那么就能既不影响公司稳健地对外经营,也能保证其他股东的权益不受侵害。

(二)限制持股比例

限制持股比例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制措施,在法国法上表现尤为突出,无论双方是否存在控制和从属关系,一旦一个公司持有另一公司股份达到10%,后者就不能取得前者股份。如果违反这一规范,双方必须在一年限期内予以改正,通过强制转让等方式使双方持股量均低于10%或其中一方不再持有对方股份。

(三)相互持股方的通知和披露义务

在出现或可能出现应受法律规制的相互持股情形时,持股方应当及时将持股事实通知给被持股公司。同时,企业负有向第三方披露相互持股情况的义务。究其原因,一是为了使相互持股企业及时知悉对方的持股状况,在出现法律禁止或限制的情形时及时采取改正措施。二是要求企业及时将相互持股的情况对外公布,防止在此期间出现信息不对称,保护局外股东、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

注释:

①谢亮亮.《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研究》.2013.34页。

②《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动机及影响分析-中国论文网》.http://www.xzbu.com/5/view-5334204.htm

③何爽、于沛.《关于公司之间相互持股的法律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13期。

④范健、王建文:《公司法》(第3版),法律出版社2011版。

⑤沈乐平:“对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分析”,载《河北法学》第21卷第3期。

⑥陈斌彬:“略论我国〈公司法〉中的转投资问题”,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9期。

作者简介:

徐忠良,男,1976年8月4日出生,籍贯:浙江常山,2012级研究生,浙江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研究方向民商法。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规定 篇3

一、公司整体变更的条件

《公司法》第9条、第96条对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资金需求量的增加或将其股票公开发行上市,而必须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以便向社会公众募集更多的资金,但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司,它们的设立、内部组织机构及其对内对外事务的管理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公司组织形式变更的时候,必须遵守《公司法》第77条、第78条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和要求:

1、股东人数符合法律要求

有限责任公司原股东应当在2人以上,其中须有过半数的股东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有限责任股东人数50人以下,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人数2-200人)

2、原有限责任公司经评估、验资后的净资产额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公司法》第81条要求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额为500万元人民币或法律、法规另行规定的最低限额。但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2006年5月18日开始实施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公司发行前的注册资本至少达到人民币3000万元。

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股份的发行必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同次发行的股份每股发行的条件和发行价格必须相同,任何单位和个人所认购的股份,每股应支付相同的价格。如果采取募集方式公开发行股票,事前经国务院的批准。有限责任公司原股东筹办公司变更事项,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

4、原股东必须重新制定公司章程,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会通过重订或变更公司章程是公司整体变更的必要条件和程序,新的公司章程必须由有限责任公司原股东同意并签名盖章,并经创立大会通过。

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称必须标明“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字样。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规范的组织机构。

6、有公司住所

公司的场所和住所不同,公司的住所仅指公司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公司的经营场所比住所更广泛,它包括公司的住所和公司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地点。

二、公司整体变更的程序

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1、董事会拟定公司整体变更方案

公司整体变更时,首先应当由公司董事会拟定出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将公司变更的目标、依据及其他技术性问题作出初步的规划和设计。公司变更方案一般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变更后公司的名称和经营范围;(2)变更的规定和条件;(3)将原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股东的投资份额转换成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方式和依据;(4)变更公司章程的声明;(5)有关公司变更的其他条款。

2、股东会作出决议

公司整体变更是公司的重大事宜,根据《公司法》第44条的规定,必须有股东会作出特别决议,该决议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3、变更公司章程

变更公司章程是公司组织形式变更的必须程序,《公司法》第44条把公司章程的变更规定为公司特别决议事项,即公司章程的变更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并经公司登记机关审查登记后,章程的变更才发生法律效力。

4、股份折换或募集

有限责任公司在修订公司章程后,应依据章程的规定将原股东的出资额折合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折合的股份总额应不高于公司净资产额。在将原股东的出资额全部折合成股份后,仍有增资必要的,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但必须严格依照《公司法》有关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的规定办理。

【注意问题:

3、净资产折股。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折合的股份总额应当相等于公司净资产额。因此应以变更基准日经审计的净资产额为依据折合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实践中,为保证折合后的股份为整数,因为工商登记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惯例是到个位数,通常净资产额与最后折合的股份数不是完全相等,考虑到公司法该条主要是从禁止出资不实、股本虚置的立法目的出发,虽有不一致,但不应成为重大违规事项,但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股份溢价收入。】

5、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在上述步骤结束以后,董事会应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公司变更登记,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取得公司登记机关换发的营业执照,公司整体变更的工作即告结束。

【注意事项:

4、变更的工商登记程序。应当注意,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公司,虽然公司性质不同,但在法律主体上是同一法人主体法人资格的自然延续,不是主体变更,因此表现在资产权属上,不是以资产出资,不用过户转移登记,在债权债务方面属于法定承继,不需要适用公告取得债权人同意,而在工商登记方面也只是公司类型的变更登记,而非设立登记,表现在工商登记执照上注册号不变、成立日期相同。】

6、公告

公司整体变更以后,应当进行公告。公告方式依有关法律规定或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一般情况下,公告采取登报方式公布。

三、公司整体变更的法律后果 公司整体变更主要有两个法律后果:

1、股东责任的改变

在公司整体变更前,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而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后,股东应以其所持有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虽然这两种责任都是有限责任,其中仍有细微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出资额”是一个常量,仅指公司设立时股东的投资,表现为一定绝对数量的财产;而“股份”是一个变量,代表股东在公司总资产中所享有的“份额”,该份额随着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而代表的价值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公司债权、债务的继承

公司的整体变更,仅仅是公司形式的变更,其法人主体资格并没有中断,具有前后的一致性,因此,原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原有限责任公司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股份有限公司概括继承。

四、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将股票发行上市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公司股票发行上市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8条、第9条的规定,发行人应当是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有限责任公司在依法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可以采取募集设立方式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三年以上,但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不能高于1:1)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因此,有限责任公司在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将股票公开发行上市时,应该注意整体变更后不仅要符合股份有限公司的条件,还要符合发行上市的条件:

1、注册资本在公开发行前至少要达到3000万元;

2、符合连续计算经营时间(业绩)的条件

(1)发行人最近三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2)最近三年内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3)最近三年内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实际变更。

3、符合公司独立性的条件

(1)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2)公司的资产完整、人员独立、财物独立、机构独立、业务独立;

4、符合公司规范运作的条件

(1)依法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制度,相关机构和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

(2)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已经了解与股票发行上市有关的法律法规,知悉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定义务和责任;

(3)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任职资格;

(4)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能够合理保证财物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营运的效率与效果。(5)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禁止性情形

5、财务与会计符合发行上市的要求

(二)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的几个细节问题

1、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仅仅是公司形态的变化,因此,除国务院批准采取募集方式外,在变更时不能增加新股东。公司变更前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公司继承,并且不应进行资产剥离。

2、对于不符合股份有限公司一般条件的有限责任公司,如股东少于2人、净资产不到500万元的,只能在变更行为前进行重组。比如: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或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将其出资对外转让;为了能连续计算业绩,重组是还要符合有关规定,如公司实际控制人不能发生变更,管理层不能有重大变化,主营业务也不能发生重大变化。

3、根据《公司法》第96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折合的实收股本总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因此,变更时须聘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评估。

4、有限责任公司变更时应当按照审计结果还是评估结果来进行验资?有的地方工商管理局要求按照评估结果来进行验资,该怎么办? [评估与审计的区别:关于变更设立时需要资产评估的,应聘请有证券从业资格许可证的资产评估机构承担评估业务。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前后为一个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不应改变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资产评估结果不应进行账务调整,否则视为新设立股份公司,应在股份有限公司开业三年以上方可申请发行上市,不适用业绩连续计算。如果调账,将评估增值计入资本公积,则应将该部分冲回,以应付股东利润补足。虽然不能调账,但评估增值仍可以作为公司增资扩股的计价依据。]

如果要计算原有限责任公司的业绩,变更为股份公司时应采取整体变更的方式,即只能以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作为验资依据。如果没有连续计算业绩的需要,也可以评估结果进行验资。

有的地方工商部门要求评估,主要目的是确认出资资产的价值。如果工商部门坚持要评估报告,而评估后净资产数额高于经审计的净资产数额时,可以与工商部门协商以审计值验资、折股、评估报告作为参考。

注意:变更是争取了时间(可连续计算业绩),却牺牲了价值。如果以评估值调帐,则是结束了旧帐,建立了新账,因此,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中断了,视为新设股份有限公司需要在观察三年才能申请公开发行。

5、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前引进新的投资者应注意的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前,由于资本规模或股东人数达不到股份公司的基本条件,或者在上市前急需筹集部分资金以及处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等原因,可以引进新的投资者,但要注意:

(1)不能影响公司连续计算经营时间(业绩)。如不发生主营业务的重大变化,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不发生变更等。

(2)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开展和市场拓展,对公司业务和生产经营能产生协同效应。

(3)筹集的资金规模适当。如果新投资者以资产折股出资,其规模也应该适当。要充分考虑其出资对公司营业纪录可比性的影响。(4)新股东无论以现金还是实物出资,其折股比例应一致。(5)新增股份的认购价或者股价一般是在净资产值的基础上溢价一定比例。

6、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与企业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的区别

(1)整体变更是以审计后的净资产折股,而不是以评估值验资后折股;但整体改制一般以评估值验资、折股;

(2)整体变更的情况可以连续计算业绩;而以评估值验资调账的整体改制则不能连续计算原有业绩;

(3)整体变更前的企业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而整体改制前的企业形式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事业单位;

(4)整体变更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股份公司自然承继,但整体改制的债务转移需要获得债权人的同意;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规定 篇4

在省直事业单位考试中,民法属于考试的重点,其中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是一个高频考点,并且随着民法总则的出台予以了新的规定和修改,其考察多以案例题形式为主,只要细致掌握其难度并不是很大,需要大家重点掌握。

【例题】下列属于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的有: A.9岁的甲购买了一部手机 B.乙与他人签订毒品买卖合同 C.教师丙与出版社签订图书出版合同 D.12岁的丁在学校门口的小商店买零食

【答案】CD。解析:根据最新《民法总则》的修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为8周岁以下(以上以下包含本数),并且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无效。A选项中九岁的甲购买了一部手机,九岁的甲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予以追认,本选项中九岁的甲实施的行为,不属于合法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B选项中已与他人签订的毒品买卖合同,属于我国民事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乙违反该强制性禁止性规定,因此,它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C选项中教师,并与出版社签订图书出版合同,双方是在意思表达一致的情况下,签订的出版合同,没有违反任何一方主体的意思表示,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内容确定,成立合法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属于合法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D选项中12岁的丁在学校门口小商店买零食,12岁的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要想有效,必须与其年龄和智力相仿,本选项中12岁的甲购买零食,符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合法有效的法律行为,如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超出其年龄和智力的范围,则期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由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方可有效。因此,本题选择cd两项,从这到题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是在2016年考的一道题目,但是,由于17年民法总则的出台,相关法律规范,发生变化,但是相对于这道题目而言,仍然能够选出答案,只是在分析每个选项的过程当中,我们应当适用新法。

【例题】甲有一块名表,15岁的乙愿意出价两万元购买,并约定乙三个月内将钱付清,乙的父亲丙觉得价钱合理,对甲、乙合同行为予以追认,甲乙的合同是否有效:

A.有效 B.无效 C.效力待定 D.可撤销

【答案】A。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规定 篇5

法定程序,具体如下所述:

1、结婚是要式行为,取得结婚证时,才确立夫妻关系。

2、结婚行为具有人身性,当事人应亲自办理,不适用代理。

3、复婚的,也应进行登记,否则不产生夫妻关系。

4、其中“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的规定,一定程度上恢复承认了事实婚姻,即两个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符合结婚条件,但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双方当事人应补办登记,领取结婚证。这一规定从积极角度重申了办理结婚登记的必要性,那些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举行了结婚仪式或已经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的男女,应尽早补办登记,以使自己的婚姻行为合法化。

二、结婚登记如何办理

登记程序,如下所述:

结婚登记大致可分为申请、审查和登记三个环节。

(一)申请

1、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申请结婚。

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申请时,应当持下列证件和证明:(1)户口(2)居民身份证;

离过婚的,还应当持离婚证。离婚的当事人恢复夫妻关系的,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复婚登记。

2、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包括常驻我国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定居我国的外国侨民)在中国境内申请结婚。

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共同到中国公民一方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申请登记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须分别持有下列证件:

3、中国公民须持有:

(1)本人户籍证明;

(2)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或工作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机关、学校、事业、企业单位出具的本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婚姻状况(未婚、离婚、丧偶)、职业、工作性质、申请与何人结婚的证明。

4、外国人须持有:

(1)本人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

(2)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或外事部门颁发的身份证件,或临时来华的入境、居留证件

(2)经本国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关)和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由本国公证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或该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婚姻状况的证明

5、外国侨民须持有:

(1)本人护照或代替护照的身份、国籍证件(无国籍者免交);

(2)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

(3)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或工作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机关、学校、事业、企业单位出具的本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婚姻状况(未婚、离婚、丧偶)、职业、工作性质、申请与何人结婚的证明。

6、凡证件齐全、符合法律规定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可持证件和男女双方照片,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7、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应当如实向婚姻登记机关提供规定的有关证件和证明,不得隐瞒真实情况。

(二)审查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查明结婚申请是否符合结婚条件,不明之处,应当向当事人询问,必要时,可要求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三)登记

1、予以登记。

婚姻登记机关对符合结婚条件的,应当即时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对离过婚的,应注销其离婚证。但对中国公民和外国人的登记申请,应在收到申请后一个月内办理登记手续,发给结婚证。涉外婚姻的结婚证须贴有男女双方当事人照片,并加盖办理涉外婚姻登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婚姻登记专用章。

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受单位或者他人干涉,不能获得所需证明时,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查明确实符合结婚条件的,应当予以登记。

2、不予登记。

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1)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

(2)非自愿的;

(3)已有配偶的;

(4)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

证券公司股东资格的法律法规规定 篇6

1、《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的相关规定

第一百二十四条 设立证券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亿元。

2、《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成为持有证券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

(一)因故意犯罪被判处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未逾3年;

(二)净资产低于实收资本的50%,或者或有负债达到净资产的50%;

(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四)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认定的其他情形。

证券公司的其他股东应当符合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相关要求。

3、《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 号》中的相关规定

(一)对入股股东(包括增资股东或者股权受让方)入股行为的审慎性监管要求

(1)出资意愿真实。入股股东应当充分知悉证券公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经营管理状况和潜在的风险等信息,投资预期合理,不存在被误导投资入股的情形。

(2)股权权属清晰。入股后股权权属应当清晰,不存在权属纠纷以及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或者管理证券公司股权的情形。

(3)具备出资能力,出资真实合法。入股股东应当具备按时足额缴纳出资的能力;出资款须为来源合法的自有资金,从以股东名义开立的银行账户划出。入股股东不得虚假出资或者抽逃出资。入股股东对其他企业的长期投资余额(包括本次对证券公司的出资额),不得超过入股股东的净资产,国有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具备履行股东权利和义务的能力。入股股东应当充分知悉并且能够履行股东权利和义务,不存在未实际开展业务、停业、破产清算等影响履行股东权利和义务的情形。

(5)信誉良好,无不良诚信记录。入股股东最近3 年在中国证监会、银行、工商、税务、监管部门、主管部门等单位无不良诚信记录。

(6)程序合法。入股行为已经履行法定程序(包括证券公司和入股股东的内部决策程序和应当由上级单位或者监管部门批准的批准程序等),不得损害老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存在潜在法律障碍或者纠纷。

(7)符合信息披露和审批监管要求。入股股东的股权结构应当披露至最终权益持有人,与其他股东的关联关系或者一致行动人关系应当充分披露。不存在未经披露实际控制多个持股5%以下股东,规避对持股5%以上股东资格审核的情形;不存在境外机构未经批准间接持有证券公司股权的情形。

(8)符合中国证监会相关政策。入股股东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超过2 家,其中控制证券公司的数量不超过1 家。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参股证券公司,应当符合金融机构参股证券公司的政策要求。(注:根据《关于证券公司控制关系的认定标准及相关指导意见》,同一单位、个人或者受同一家单位、个人实际控制的多家单位、个人,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制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

(9)有明确的持股期限。为避免短期投资套利、鼓励战略投资和长期投资,确保证券公司股权结构相对稳定,入股股东应当有明确的持股期限。存在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的证券公司,其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增资或者受让股权的,应当承诺自持股日起60 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证券公司股权,其他入股股东应当承诺自持股日起36 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证券公司股权。不存在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的证券公司,入股股东应当承诺自持股日起48 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证券公司股权。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标准依照《关于证券公司控制关系的认定标准及相关指导意见》执行。持股日是指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或者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经中国证监会核准的日期。因证券公司发生合并、分立、重组、风险处置等特殊原因,股东所持股权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发生转让的,不受其所承诺的持股期限的限制。已持有证券公司5%以上股权的老股东对公司进行增资或者受让其他股东所持有股权的,证券公司无须提供老股东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证明文件等申请材料。

上市证券公司以公开发行股票(包括首次公开发行和公开增发股票)、公开发行的可转换债券转股、公开发行的认股权证行权等形式增资扩股的,对增资后持股比例低于5%的股东的增资行为,免除上述审慎性监管要求。

(二)对入股后持有证券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资格条件要求入股后持有证券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除符合上述各项审慎性监管要求外,还应当符合《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规定的资格条件。具体包括:

(1)财务状况符合法定条件。股东的净资产、净资产与实收资本的比例、或有负债与净资产的比例等财务数据与指标符合法定标准,不存在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形。

(2)盈利能力符合法定条件。股东应当具备持续盈利能力,即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较高者作为计算依据,最近2个会计连续盈利。

(3)诚信状况符合法定条件。股东应当信誉良好,最近3 年在中国证监会、银行、工商、税务、监管部门、主管部门等单位无不良诚信记录;最近3 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或者因重大违法违规经营受到处罚;不存在被判处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未逾3 年的情形。

宪法公共法律知识题库 篇7

一、判断题

1、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答案:正确

2、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错误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答案:正确

4、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答案:正确

5、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原则。

答案:错误

6、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答案:错误

7、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答案:错误

8、我国现行宪法包括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五部分。

答案:错误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答案:正确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答案:正确

11、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正确

12、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答案:错误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受主席的委托,可以代行主席的全部职权。

答案:错误

14、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答案:正确

15、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赔偿。

答案:错误

16、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答案:正确

17、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正确

18、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

答案:正确

19、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答案:正确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答案:错误

21、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答案:正确

22、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答案:正确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答案:正确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答案:正确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答案:正确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答案:正确

27、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单位和选民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由他们选出的代表。

答案:正确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答案:正确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答案:正确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答案:错误

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答案:正确

3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副委员长则没有任期限制。

答案:错误

3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

答案:错误

3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国务院总理暂时代理主席职位。

答案:错误

35、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答案:错误

3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答案:错误

37、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答案:错误

38、依照宪法规定,选出或者罢免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答案:正确

3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有权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答案:正确

40、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错误

41、国务院对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有权改变或者撤销。

答案:正确

4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答案:正确

43、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答案:正确

4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和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有权予以撤销。

答案:正确

4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设立常务委员会作为常设机关。

答案:错误

46、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法规。

答案:错误

47、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

答案:正确

48、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答案:错误

4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

答案:错误

50、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答案:正确

51、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答案:正确

5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兼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答案:错误

53、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

答案:错误

54、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答案:正确

55、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答案:正确

二、单项选择

56、宪法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公有制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A57、宪法规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共产党领导

C、工人阶级领导

D、社会主义公有制

答案:B5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负责并报告工作。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答案:A59、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各级人民政府

C、国家行政机关

D、国家司法机关

答案:A6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由()主持。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B61、宪法规定,我国行使监督宪法的实施职权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各民主党派

答案:C62、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职责

答案:C63、我国宪法规定,上级人民法院()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监督

C、指导

D、领导和监督

答案:B64、宪法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社会主义国家。

A、无产阶级专政

B、民主共和政体

C、多党派联合执政

D、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D65、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国人民代表大会以()通过。

A、三分之一,全体代表的过半数

B、三分之一以上,全体代表的过半数

C、五分之一,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的多数

D、五分之一以上,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

答案:D66、我国宪法规定,上级人民检察院()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A、领导

B、监督

C、指导

D、监督和指导

答案:A67、宪法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由()选举和罢免。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C68、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

A、行政机关

B、权力机关

C、纪律检查机关

D、法律监督机关

答案:D69、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

A、权力机关

B、行政机关

C、审判机关

D、公安机关

答案:C7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非经()的许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A71、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

A、三年

B、五年

C、二年

D、四年

答案:B7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召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

答案:B73、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A、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B、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C、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

D、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答案:C74、根据宪法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的我国公民可以被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

A、四十周岁

B、四十五周岁

C、五十周岁

D、五十五周岁

答案:B75、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

A、监察机关

B、行政机关

C、审判机关

D、检察机关

答案:A76、依据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A、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

B、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D、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答案:C77、按照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是()。

A、民主集中制

B、集体负责制

C、总理负责制

D、双重从属制

答案:C78、国务院审计机关在()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A、国务院总理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A79、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限,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B、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单行条例

C、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D、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

答案:A80、下列有关宗教信仰自由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B、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校应该开设宗教课程

C、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D、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答案:B8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B、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

D、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答案:D82、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任免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的人选

B、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

C、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

D、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

答案:C83、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受教育是一部分公民的权利

C、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D、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答案:D8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公民

B、人民

C、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

答案:B85、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A、区域自治

B、民族自治

C、基层群众自治

D、高度自治

答案:A86、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

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答案:C8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负责解释宪法。

A、最高人民检察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C88、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个体经济

答案:A89、任何公民,非经()批准或者决定或者()决定,并由()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答案:A90、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

A、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B、基层政权机关

C、基层政权机关的派出机关

D、基层群众性团体

答案:A91、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副主席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国家副主席由国家主席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B、国家副主席每届任期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C、国家副主席没有独立的职权,其职责主要是协助国家主席工作

D、国家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暂时代理国家主席的职位

答案:C9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州的人民法院

C、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D、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B93、我国宪法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批准后生效。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B94、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案:A95、我国宪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

答案:C96、关于监察委员会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B、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C、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

D、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答案:C97、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下岗或失业

B、没有生活来源

C、生活确有困难

D、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答案:D98、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精神病患者无选举权

B、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无选举权

C、正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人暂停行使选举权

D、正在受拘留处罚的人准予行使选举权

答案:D9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

A、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B、国务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C、国务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D、国务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答案:D10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A、两个月以前

B、两个月以内

C、一个月以前

D、一个月以内

答案:A101、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

A、首长负责制

B、民主集中制

C、分工协作制

D、议行合一制

答案:B102、根据我国宪法,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六年

答案:C103、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对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有权()。

A、改变

B、撤销

C、改变或撤销

D、发回重议

答案:C10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行使()。

A、领导权

B、监督权

C、批评建议权

D、管理权

答案:B105、下列关于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

B、监督下一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C、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D、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

答案:B

三、多项选择

106、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A、国家的利益

B、集体的利益

C、社会的利益

D、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答案:ABCD107、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

A、国家事务

B、经济事业

C、文化事业

D、社会事务

答案:ABCD108、依照我国宪法规定,可以依法属于集体所有的有哪些()。

A、森林、草原

B、荒地、滩涂

C、农村和郊区的土地

D、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答案:ABCD109、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A、审判机关

B、权力机关

C、检察机关

D、执法部门

答案:ACD110、我国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D、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答案:ABCD11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有()。

A、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B、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C、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D、依照法律纳税

答案:ABCD112、下列有关我国公民权利的表述哪些符合宪法的规定()。

A、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C、任何国家机关在接到公民提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后,可以视情况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D、国家机关和国家人员侵犯公民权利造成损失的,受害人有依法请求赔偿的权利

答案:ABD113、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

A、命令

B、指示

C、规章

D、决定

答案:ABC114、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以下哪几项内容()。

A、言论、出版的自由

B、集会、结社的自由

C、游行、示威的自由

D、宗教信仰的自由

答案:ABC115、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包括()。

A、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D、批评建议权

答案:BC116、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决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C、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

D、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

答案:ABC11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A、修改宪法

B、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C、监督宪法的实施

D、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

答案:ABCD1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A、申诉

B、上诉

C、控告

D、检举

答案:ACD119、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兼任()。

A、国家行政机关的职务

B、民主党派的领导职务

C、国家审判机关的职务

D、国家检察机关的职务

答案:ACD120、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的干涉。

A、行政机关

B、法律监督机关

C、权力机关

D、社会团体和个人

答案:AD121、依照宪法规定,下列职务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是()。

A、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B、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C、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D、全国人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答案:AD122、根据宪法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国务院组成人员为()。

A、总理

B、副总理

C、秘书长

D、国务委员

答案:ABD12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关于动员和紧急状态的决定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全国总动员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C、国务院有权决定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D、国务院有权决定局部动员

答案:AB124、我国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负责。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中共中央委员会

答案:BC125、按照宪法规定,下面情况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的是()。

A、遵守宪法和法律

B、获得物质帮助

C、劳动

D、受教育

答案:CD126、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哪些人员()。

A、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B、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C、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D、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答案:ABCD12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是指()。

A、选举权

B、发言权

C、被选举权

D、著作权

答案:AC128、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府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答案:AB129、我国宪法规定,我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有()。

A、主席

B、副主席

C、委员

D、秘书长

答案:ABC130、下列内容在宪法中有规定的是()。

A、国旗

B、国歌

C、国徽

D、首都

法律知识规定上海市暂住人口管理 篇8

(1988年6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 为了加强暂住人口管理,保障暂住人口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外省市来沪人员在本市暂住三日以上及本市市民在本市区与县之间和县与县之间来往暂住三日以上的,必须办理暂住登记。

暂住人员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上(含十六周岁),暂住时间拟超过三个月的,须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暂住证》。

第三条 下列外省市来沪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在本市暂住三日以上的,须办理寄住登记:

(一)在外省市驻沪办事机构和外省市在沪开办的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的人员;

(二)从事建筑、安装、运输业务的人员;

(三)从事商业、饮食业、修理业和手工劳动等第三产业的人员;

(四)农场或农村聘用的民工;

(五)接受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聘用的职工;

(六)从事其他各项经营活动的人员;

(七)随本条(一)至(六)项规定的人员来本市的家属、子女。

寄住人员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上(含十六周岁),居住时间拟超过三个月的,须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寄住证》;随带家属的,须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寄住户口簿》。

第四条 申领《暂住证》的暂住人员须交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两张;申领《寄住证》的寄住人员须交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三张。

公安派出所发给的《暂住证》、《寄住户口簿》、《寄住证》,可收取工本费。

第五条 申报暂(寄)住登记的人员,必须持有效的合法证件,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指定的单位办理:

(一)暂住在街道里弄、乡(镇)的居民家中的,须由本人或户主持居民身份证、工作证或其他有效的合法证件,在到达居住地次日起三日内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治安保卫委员会申报登记;

(二)留宿在私房出租户的,出租人必须及时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登记;

(三)留宿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农场、驻沪部队的,由所在单位的人事或保卫部门协助公安派出所查验有关证件,负责登记造册,并定期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报告;

(四)留宿在旅馆或招待所的,由旅馆或招待所指定人员查验证件,办理住宿登记,并定期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报告,其中留宿在个体户旅馆的,业主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将住宿登记簿送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查验;

(五)劳改或劳教的人员因保外就医、请假回沪暂住的,须由本人持劳改或劳教场所的证明,在到达居住地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登记;

(六)外来集体寄住人员,凭本市批准机关的证明或招标、聘请单位的证明,向单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申报集体寄住登记。

第六条 暂(寄)住人员在本市变更住址时,应向原登记机关注销暂(寄)住登记,然后到新暂(寄)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寄)住登记。《暂住证》、《寄住户口簿》、《寄住证》可继续使用。

暂(寄)住人员离开本市时,应缴纳《暂住证》或《寄住户口簿》、《寄住证》。暂(寄)住人员死亡时,其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应注销其暂(寄)住登记,并通知死者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第七条 登记集体寄住户口的单位,集体寄住人员在二十人以上的,应建立群众性治保组织,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并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备案。

第八条 外省市来本市从事经营活动的寄住人员应按人缴纳城市建设费。城市建设费由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在办理寄住登记时征收。

征收城市建设费的具体办法按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公安机关可聘用专职或兼职的户口协管员。

户口协管员协助公安机关对暂(寄)住人口进行登记、管理及征收城市建设费的工作。

第十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驻沪部队应协助公安机关做好对居住在本单位、本地区的暂(寄)住人口的登记、管理工作。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督促、检查、支持公安派出所做好本地区暂(寄)住人口的登记、管理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要协助公安派出所做好暂(寄)住人口登记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一条 寄住人员必须在办理好寄住户口登记手续后,方可向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银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申领营业执照、办理银行帐号等手续。未办理寄住户口登记手续的,不得从事各种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 《暂住证》、《寄住户口簿》、《寄住证》是暂(寄)住人员在本市合法暂(寄)住的证明,暂(寄)住人员可凭《暂住证》、《寄住证》在本市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提取汇款或邮件、投宿旅店、寄售物品等事务。

《暂住证》、《寄住证》须随身携带,以备公安机关查验。如有遗失,须及时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新证。

第十三条 登记寄住户口的单位和个人,可凭《寄住户口簿》向粮食部门和副食品供应部门按规定办理粮食和副食品供应手续。

第十四条 留宿暂(寄)住人员的单位和个人,发现暂(寄)住人员有违法犯罪可疑行为的,应主动向公安派出所或保卫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 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暂(寄)住人员不按规定申报暂(寄)住户口,经通知拒不改正的;

(二)留宿暂(寄)住人员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办理住宿登记的;

(三)对留宿的暂(寄)住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知情不报的;

(四)伪造、变造、涂改《暂住证》、《寄住户口簿》、《寄住证》的;

(五)假报暂(寄)住户口,冒用他人暂(寄)住证件,出租、出借《暂住证》、《寄住证》的;

(六)寄住人员经通知拒不缴纳城市建设费的。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上一篇:新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大连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