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2024-10-03

九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共3篇)

九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篇1

九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是科学技术物化的.基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是国防建设的基础,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也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消费类机电产品的供应部.它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 者:佟璞玮 作者单位:刊 名: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英文刊名:WORL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 MARKET年,卷(期):“”(6)分类号:F4关键词:

九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篇2

2006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将发展“基础件与通用部件”作为制造业领域第一大优先主题, 明确提出“通过技术攻关, 基本实现高档数控机床、工作母机、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关键材料与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制造”的目标。同时提出“重点研究开发重大装备所需的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 开发大型及特殊零部件成形及加工技术、通用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和高精度检测仪器”的任务部署。

一、我国基础件与通用部件的的任务部署情况

为贯彻落实《纲要》, 2006年以来各部门、各省市以及行业协会相继出台了部门、地方以及行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各地方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1. 政策响应情况

《纲要》发布以来, 对先进制造业领域“基础件和通用部件”优先主题的任务部署,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积极响应, 分别在政策引导、产业规划、科技攻关、技术改造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见表1、表2、表3) 。

2. 基础件与通用部件的科技投入保障

(1) 国家科技计划安排项目增加。“十一五”期间, 科技部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部署了大型铸锻件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和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项目, 在863计划中重点安排了为大型盾构机配套的大功率减速器、大排量液压泵、大型主轴承、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和驱动等基础件方面的课题, “十二五”期间, 又部署了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滚动项目, 包括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工程机械、石化等装备配套所需的关键基础件, 基础件设计、制造工艺及试验检测等关键技术等。2009年-2013年, 国家在重大科技专项中部署了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项目。国家发改委部署了重型机械精密型轴承国产化项目和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 并部署了一批重点主题项目。

(2) 各地方及企业任务部署成果显著

各地方安排了相关课题研究, 并已取得一批成果 (部分省市的项目安排见表4) 。2006年以来, 我国机械基础件行业的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的经费投入力度加大, 效果显著, 不仅改善了企业产品开发、试验和生产条件, 还扩大了产业化生产能力。

3. 任务部署和落实中的经验

(1) 各部门制定了本部门的产业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等, 并在实施中加强规划引导, 注重与其他部门协调, 积极引导地方、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创新, 探索建立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形成内生动力。

(2) 地方各省市建立工作会商制度, 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技术创新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 培育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 如上海市已建立了15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8个重点实验室和73个技术服务平台, 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高高端基础配套能力提供支撑。

(3) 针对机械工业发展的要求, 特别是基础件产业技术发展中的前沿性技术、关键技术以及共性技术的弱势,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各专业协会开展了企业调查研究830多人次, 接待企业来访1600多人次, 了解实际情况, 掌握第一手材料。与地方政府和地方协会组织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实现上下互动, 形成合力, 为基础件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4) 做好引导宣传工作, 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 使基础件企业明确发展方向, 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业协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组建行业专家队伍, 定期会诊行业发展问题, 并深入企业进行诊断咨询, 为推进行业科学发展和转变增长方式提升服务能力。

按照《纲要》的精神,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重点向机械基础零部件、液压气动密封件、泵阀、仪器仪表、低压电器、内燃机、机械基础工艺等行业倾斜, 在部分相关院校、转制院所和骨干企业, 重点建设了一批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和行业重点实验室, 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成果, 为基础件行业的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4. 标志性成果

(1) 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大型铸锻件关键制造技术

通过研究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大型铸锻件, 掌握了其核心制造技术, 自主研制成功世界最大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锻件、世界首支AP1000主管道、常规岛低压转子锻件等全部核用大型铸锻件, 突破了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大型铸锻件技术瓶颈, 使钢水超纯净度达到国外指标。真空脱S技术的应用, 使P达到0.003%, S达到0.002%, Si≤0.05%;实现了600t钢水的纯净化冶炼, 使我国的超大型钢锭的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填补了国内空白, 摆脱了我国高端大锻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提升了我国高端大型铸锻件的整体制造水平, 为我国能源、冶金、石化、国防等领域的重大装备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也为将我国建设世界最大的大型锻件制造基地, 成为世界最大锻件制造商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目前, 我国已把核电列为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 制定了2020年建成8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核电发展计划。核电装机容量的不断提高, 使得核电设备关键部件向大型化发展。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中的反应堆压力容器 (RPV) 、蒸汽发生器 (SG) 及常规岛等关键设备所需的整体顶盖、接管段、锥形筒体、管板、水室封头、整锻汽轮机低压转子、发电机转子等超大型锻件对大型钢锭的需求量巨大, 市场空间广阔。

从国际市场看, 全球核电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为了改善能源结构, 各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致力于核电的发展。据统计, 2020年前全球每年至少需要20多套核电锻件。因此, 大型铸锻件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同时, 我国已经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掌握600吨级大型钢锭生产技术的国家,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 国内产品的质量、性能及价格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2) 大型风电机组齿轮箱

掌握了2兆瓦级以上风电齿轮箱多级和多行星轮功率分流、均载技术以及变工况条件下的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大型薄壁内齿圈齿面强化和热处理变形控制技术, 高效率低成本加工技术;-40℃低温条件下风电齿轮箱的润滑技术。打破了我国兆瓦级风电齿轮箱依靠进口的局面, 并通过德国DEWI、TUV、GL等认证, 并获得“混合驱动型风力发电机增速齿轮箱”发明专利的授权、“风力发电机用增速齿轮箱”等4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 同时, 申请了“风力发电机齿轮箱中的润滑机构”发明专利。

(3) 高端煤矿液压支架

在高端煤矿液压支架核心部件及系统方面, 通过开展高端液压支架总体设计、高强度大型结构件焊接试验、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抗电磁干扰、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和精密制造攻关, 克服了多项技术瓶颈, 掌握了机器人自动焊接、不对称、不规则大型结构件焊接变形控制、电控系统架构等技术成果, 研制出掩护式液压支架、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等系列高端液压支架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 应用于实际工业开采, 高端煤矿液压支架及其电液成套系统的推广应用, 可以将现有煤炭采掘率提高8~15个百分点, 提高采掘效益, 降低单位采煤成本10~25元/吨。同时可以提高采煤自动化水平, 减少井下采煤工人2/3左右。

三、《纲要》实施以来, 基础件与通用部件的进展与成效

自《纲要》颁布以来, 在国家相关科技计划的支持引导下, 我国机械基础件行业发展迅速, 相关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部分单项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基础零部件国产化步伐加快, 打破了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形成了一批专利和标准, 获得了多项国家或行业科技奖励。

围绕国家重大装备和重点工程, 重点研究了典型的高性能轴承、齿轮箱、液压和密封件以及功能部件, 通过对基础件创新设计、材料、制造工艺、检测平台与实验装备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突破了先进基础件产品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瓶颈, 在风电、船舶、工程机械、煤矿机械、电力机械、冶金机械、汽车、机床等领域的基础件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装置方面成果显著 (见表5) 。例如, 在工业机器人方面, 863计划安排以165kg以上点焊机器人和300kg以上重载搬运机器人为研究对象, 开发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控制器等机器人核心部件, 实现了CORT精密减速器的内齿圈、小偏心轴等关键零部件高精度加工和批量化生产, 自主设计制造的2K-V320S-219-B型减速机传动效率达到了83%, 攻克了165kg及300kg两种工业机器人专用伺服驱动器及4种规格的工业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相关关键技术。

从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竞争力情况看 (见图1) , 我国大型铸锻件已突破了核心关键技术,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齿轮和轴承大份额占领国内市场, 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在高精度模具等领域, 仍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四、新形势下基础件和通用部件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机械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总量规模已居世界前列, 但我国机械工业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差距, 高端基础件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

1. 主要问题

(1) 产业集中度低, 中低档产品产能过剩。中低档产品产能过剩, 高档产品能力不足, 形成低层次重复建设, 同质化恶性竞争。以齿轮为例, 90%的市场份额和制造能力都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上, 一些高端产品的内资企业, 多数也都与外方进行了合资或引进外国技术。产业集中度低, 车辆齿轮CR8市场份额不到22%, 工业通用齿轮CR8为38%, 工业专用齿轮CR8为32%。

(2) 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近年来, 机械基础件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各部门及地方的高度重视, 在轴承、液压元件、密封件以及大型铸锻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部分关键技术及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但与主机配套的控制系统、液压元件、重载轴承等高性能基础部件的制造技术、产品仍需进口, 成为各类主机和重大装备自主制造的“瓶颈”。并且我国基础件领域基础差、投入少, 尤其在基础性研究、试验技术、可靠性技术、技术数据积累等方面重视不够;

(3) 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缺位。原有行业院所改制成为企业以后, 摩擦、磨损、传动、强度、可靠性及设计、检测等基础技术研究, 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技术研究, 以及标准、质量等基础性技术工作都受到了程度不等的削弱和影响, 其行业支撑作用日益弱化。面向行业基础技术研究的投入不足, 特别在基础理论、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弱化, 重要前沿和原理性创新匮乏, 基础试验研究基本停顿。

(4) 政策缺位。政策对零部件的关注度远远低于主机、整车发展, 缺乏落到实处的具体政策。如在合资企业政策中, 未曾对关键零部件产品企业进行保护。政策缺位的问题不仅导致外资对国内的零部件市场形成供应链式的封闭垄断, 也导致内资零部件企业在资金投入和产品开发方面明显滞后于外资零部件供应商, 更滞后于整车主机的发展。

(5) 高端基础件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我国高端机械基础件对日本、欧美等国家依存度依然较高, 日本、欧美企业主要处于产业链的上游, 而我国企业主要处于下游。例如, 我国从日本进口的高端轴承和密封件占同类进口产品的比重高达50%, 大型铸锻件的比重约为40%, 高端液压件和高精密传动件的比重约为30%, 高端模具的比重约为20%。

2. 面临的挑战

(1) 新一轮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发展契机。“十二五”是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极其深刻变化而又充满变数的时期, 调整全球产业结构, 重建世界经济秩序成为全球发展的新趋势。各国政府均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大力推进新兴战略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为我国企业拓展市场空间、整合利用国际技术和人才资源提供了契机。

(2) 投资拉动内需仍是“十二五”期间国内经济稳步发展动力, 内需市场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导市场。基础件和通用部件是工业产品中的重要基础件, 汽车轻量化、智能成形、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航空航天、生物医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都是“十二五”期间发展重点;铁路、公路基本建设发展, 基础件和通用部件市场仍有广阔的需求空间。

(3) 基础件和通用部件产业进入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加强自主创新, 突破关键技术,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质量和效益, 成为今后工作的一条主线。新的形势、新的特点, 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4)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搞好两化融合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努力提升产品档次。重点支持基础零部件骨干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 建成一批高起点、大规模、专业化企业集团;推动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骨干的系统集成、产业集中、资源优化、配置合理的基础零部件制造集聚区。

五、新形势下基础件与通用部件领域的相关建议

为促进《纲要》的顺利实施, 重点发挥其在基础件与通用部件领域科技工作的示范指导作用, 结合实践经验与未来实施方向, 许多领域专家建议如下:

1、建设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产业 (行业) 共性技术是行业和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石, 是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和保障。特别是近10年来, 我国产业 (行业) 共性技术的研究工作的弱化已成为制约行业技术进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突出问题之一, 需要国家给予支持和正确引导。

2、设立基础件专项资金, 推进基础件产业集群、基础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大基础件资金投入力度, 并在各地方设立基础件专项, 对基础件实施持续不断的滚动支持。技术是一个不断积累、提高的过程, 避免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

3、发展零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生产。

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由加工生产环节向两头延伸, 不仅向用户提供产品, 而且向用户提供知识密集的增值服务, 逐步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4、培养和建立一支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群体。

要培养若干名进入行业科技前沿的学术和学科带头人, 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员。

5、合理设计财税政策。

进一步加强科技税收政策在引导社会资源流入研发领域方面的应用。完善现有的科技税收政策, 对于科技税收政策能够发挥优势但仍然处于空白的, 应在战略高度合理布局和设计, 如取消企业研发费税前抵扣研发领域限制, 对所有研发活动实现“普惠性”优惠问题, 对落后技术、高耗能产业适度增税等。

6、制定鼓励主机厂采用首批国产关键零部件新品的优惠政策, 对创新产品给与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 要免除能替代进口的零部件产品的进口税收优惠。对于产业急需而国内尚无法满足要求的专用制造设备, 给与进口免税的优惠。

注释

浅谈我国权力监督取得的进展 篇3

分散权力以制约权力。改革开放以来,以权力适度分散化为主线的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权力下放、国家和社会分开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权力主体从一元走向多元。其一,党政分开取得一定进展。各级人大、政府、法那一世小说网 http://院、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日益走向专业化和法治化,对各级党委的领导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其二,政企分开取得一定成效,私人经济部门的崛起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正在成为制约政府权力的重要力量。私人经济部门的发展壮大限制了政府对微观经济生活的干预权,政府的资源配置权越来越受到限制和压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其三,权力下放取得重要进展。随着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下放部分经济管理权和立法权,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关系。涉及地方利益的重大决策与地方政府进行协商已逐渐成为中央政府领导人为减少执行阻力而做出的一种现实选择。其四,国家和社会分开取得一定进展。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国家向社会放权的过程,全能政府逐步变为有限政府。各种民间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得到空前发展,进一步增加了政治权力主体的数量,对国家的高度自主性形成了初步的制约。

专门监督以约束权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先后恢复了纪检、检察、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并不断强化其独立性和权威性。1993年,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合署办公,实行党政统一的监督体制,同时对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实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体制,并逐步对派驻各部门的纪检监察机关实行统一管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职责,在党纪政纪监督和反腐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党风政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审计监督是我国权力监督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审计机关设在政府内部,属于行政监督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自1979年恢复成立以来,各级检察机关在我国权力监督和反腐败工作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案件累计超过100万件,查处近60万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700多亿元。

倡导法治以制约权力。我国积极推行法治国家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据统计,从1979年到2007年10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现行有效的法律220余件;国务院制定了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近700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近7000件。宪法和各种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约束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道德规范以约束权力。权力滥用和腐败是道德堕落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加强道德约束制约权力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例如,在党员中特别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大规模的学习教育和整顿作风活动;大规模的开展以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为重要内容的干部培训和轮训工作,旨在培养官员良好的品德和能力;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借此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为官从政道德建设和公务员认真遵守有关行为准则,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政务公开以制约权力。30年来,我国在实行政务公开以约束权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政务公开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早期的“两公开一监督”(办事过程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和群众监督)发展到“六公开”甚至“八公开”,从办事公开走向立法和决策过程公开,一些地方政府还自创了民主恳谈会等形式进行公开决策;政务公开的主体日益增多,从政府行政部门向人大、法院、检察院、公共企事业单位和党组织延伸;政务公开的层级逐步提高,目前,全国乡镇政务公开和县级政务公开得到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市(地)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正在积极推行之中,更高层级的政府机关也在积极探索通过新闻发布会制度、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政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制度建设不断取得进展,使各级政府政务公开化所取得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化和长期化。

舆论监督以制约权力。30年间,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民间公共领域,新的互联网bbs、博客、播客、手机短信以及各种公众聚会场所都成为其重要载体或平台,人们在其中对公共事务和领导干部进行自由的、充满激情或理性的讨论,尽情表达批评、意见和建议。新闻媒体通过聚焦某些重要事件而影响着公共舆论的形成和改变。一部分知识分子也加入到独立、客观地讨论和评价公共事务和政治事件活动中。所有这一切都得相对独立于党和政府的民间公共领域和公众舆论成为影响和制约公共政策和公共权力的重要力量。

以信息技术制约权力。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防止信息垄断造成的权力滥用,有助于政府工作流程标准化以减少权力运用的法尊 逍遥农民 飞越主神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随意性。推行电子化监督,有利于及时有效地监督权力运行的全过程。我国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努力探索权力监督的电子化。到2006年底,我国部委、省级和地市级政府网站拥有率超过90%,县级政府网站拥有率超过80%。以推进审计信息化为目标的“金审”工程从1999年启动,电子审计使得远程审计、动态审计成为现实,大大提高了审计效力。目前中央有那一世小说网 http://关部门正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广“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广东、四川等省人大积极探索实行“在线预算监督”,初步实现了对政府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提高了人大预算监督的效力。

保障权利以制约权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保障党员权利和公民权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首先,初步建立起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如1994年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提出了保护党员权利的措施,并具体规定了侵犯党员权利所应承担的责任。我们党还积极探索开展党员对领导干部民主评议、民意测验、民主推荐活动,同时实行党内差额选举,为党员监督党的领导干部提供了有效形式。其次,公民权利的保障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国务院修订后颁布的信访条例为公民通过信访的合法渠道行使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力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广大农民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等。

以民间力量制约权力。随着我国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人们的利益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公民个人和他们所结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努力通过个体或集体行动对公共权力的运行施加影响。信访成为公民表达自己意见的一条重要渠道。公民举报在权力监督和反腐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公民信访举报已经成为发现腐败案件线索的一条重要渠道。公民拿起宪法和法律武器,通过行政诉讼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行动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反映出我国民间力量在权力监督中开始发挥一定的作用。

上一篇:党建工作全年安排表下一篇:皇宫镇机关管理制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