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发展(共12篇)
我国物流发展 篇1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 是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 传统的铁路货运已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铁路系统企业必须明确目标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化的步伐, 这既是培育铁路运输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更是应对国际物流市场竞争的需要。
首先, 要打造“中铁”品牌核心优势, 发展专业物流能力。有效利用铁路资源, 突出专业化铁路运输优势, 为客户提供中长距离、快捷、安全、低廉的运输服务是铁路干线运输类企业的首要发展方向。提高专业运输优势主要包括依托快客运网, 加快货运网建设, 优化运输组织, 加快货物列车提速;简化货运办理手续, 实现货物列车客运化;总结行包专列、“五定班列”的开行经验, 加大开行范围, 提供形式多样的快捷货物列车产品, 提高货运效率;实行一票到底, 门到门运输, 向用户提供短距离市内配送等, 从而塑造高效、快捷、诚信的“中铁”品牌。
其次, 建立中国铁路物流企业联盟, 整合铁路物流资源。在核心企业优势互补、业务合作、战略联盟的前提下, 以市场为导向, 建立中国铁路物流企业联盟。在这一企业联盟中, 以综合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 联合运输、货代、快运、仓储等铁路系统的大型物流企业, 共同开展一体化物流业务, 有效整合铁路资源, 延伸服务范围, 从而可以迅速造就一个竞争力强大、生命力活跃的“中铁物流”品牌。
再次, 绑定中国铁路建设物流服务, 获取高额利润支撑。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从2005年到2020年, 国家将投入两万亿元资金进行铁路建设, 平均每年投资在1000亿元以上, 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 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 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大规模的铁路投资建设, 对于铁路物流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推动铁路建设的物流外包运作, 使铁路物流企业在物流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获取高额、稳定的利润支撑, 从而为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增长物流运作经验、吸引专业人才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最后, 构筑海陆空联合的立体结构, 加强多式联运能力。随着物流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仅依靠铁路一种运输方式难以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 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传统以“站到站”为主的铁路运输服务方式必然要向快捷、便利的“门到门”服务转变, 铁路物流企业应主动与公路、海运、空运等行业企业进行合作, 加快推进立体化货物运输网的建设, 注重与港口、机场的衔接, 加快推进联运标准的制定, 做到标准统一, 接口顺畅, 为实现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集成等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物流发展 篇2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生鲜食品在城市的消费量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生鲜食品鲜度和安全性的关注程度的显著提高,推动了冷链物流系统的革新与升级。特别是近年来,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为背景,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央在近几年关于农业和流通问题的相关文件中,都提出了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促进农产品流通的任务。2010年 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是冷链物流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①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海鲜、禽、蛋、花卉产品等。②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等。③特殊商品:生物制品、医药制剂、航天用品等。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比较迟,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业已步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内地对冷冻食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一些大城市冷冻肉类及蔬菜已占到人均年消费食品的 10%至 15%。
但是,现状与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和技术相对落后,装备条件不足
目前我国发展冷链物流的关键瓶颈是设施和装备不足。根据中国制冷学会统计资料,2006年,我国冷藏库容量约为880万吨(折成库容积约为3800万立方米),而美国2003年冷藏库容量就达到8848万立方米。我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而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2%~3%。现在尽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已有较大的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冷冻运输装备和技术手段落后,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滞后,这直接影响着冷链物流效率的提高。冷链物流市场不成熟,供求不平衡,外包程度低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较缓慢,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国内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的方式有限,手段原始且单一,缺乏竞争实力,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服务的专业企业的不多,主要是停留在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性运输上。多数从事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冷链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
3冷链运输成本过大
冷链物流业不能快速高标准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冷链物流的成本过大所致 冷链运输业受国际能源(石油 汽油 柴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大 其次是须留下的 买路钱 所造
成的成本压力也很大 据冷链运输从业人员反映,仅油费 路桥费以及易腐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这 3 项的经济成本折算,约占所运易腐食品总成本的 70%,在正常情况应不超总成本的50%为宜 无疑,这是给产品增加成本的最大压力和来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物资采购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等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水平较低;此外,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极度缺乏,目前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5 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
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特别是在奶业界当中,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比较缓慢,目前
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乳品企业为数不多,蒙牛 三元 广东四明燕塘乳业等已在运用和拓展这方面的业务,看来还有待积极培育但就总体的第三方物流来说,能提供综合性 全过程 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的专业企业不多,目前的状况主要是以货物代理仓储 库存管理 搬运和定向性运输为主 冷链物流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在途质量 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率很高 6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食品从生产 包装 储存运输和销售(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缺乏相关的温度立法,食品卫生法规执行不力,致使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 7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产业政策扶持
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目前我国在冷链物流产业政策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各种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
8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缺乏信任度,供应链上下游缺乏整体发展规划与协调
由于企业高层领导者管理理念的约束,我国企业大多奉行单打独斗的原则,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冷链节点企业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和整体发展规划,行动不能 协调一致,这直接导致运营效果不佳,供应链整体绩效较低。
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从事冷链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不多,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物流人才严重匮乏,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严重制约着冷链物流的发展。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问题
国际标准采用比例较低,标准之间协调性差,存在重复和交叉现象,标准的可操作性不强以及标准未覆盖冷链物流全过程冷链物流过程涉及原料获取、冷冻加工、冷藏、冷藏运输和配送、销售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疏忽都有可能带来服务“断链”,影响食品品质,甚至给消费者健康带来损害。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我们大致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物流设施建设,完善物流装备。2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降低物流成本。3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化,完善监管机制。4采用先进的设备和信息技术,实现冷链物流全程管理的信息化。5合理利用,引导企业自营冷链物流资源。6加紧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7健全相关法规法律,给予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持。8建立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参考文献:《浅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郭法霞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葛向华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问题研究》
蔡南珊 安久意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 绿色物流 现状 策略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也称环保物流,是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
绿色物流的内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绿色物流是共生型物流
传统物流往往是以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实现物流的效率。而绿色物流则注重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求得环境与经济发展共存。
(2)绿色物流是资源节约型物流
绿色物流不仅注重物流过程对环境的影射,而且强调对资源的节约。在实际工作中,资源浪费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仅存在于生产领域、消费领域,也存在于流通领域。
(3)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
传统物流只重视从资源开采到生产、消费的正向物流,而忽视废旧物品、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所形成的逆向物流。循环型物流包括原材料副产品再循环、包装废弃物再循环、废旧物品再循环、资源垃圾的收集和再资源化等。
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
(1)物流信息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行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 缺少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功能较弱, 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不同物流部门之间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 非标准化行为相当普遍, 尤其在包装、运输、装卸等环节缺乏统一标准, 造成物流成本上升, 资源浪费。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 与绿色物流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强
目前, 我国涉及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等都自成体系, 缺乏沟通、协调, 部门分割、行业垄断, 相互之间毫无联系, 不仅难以达到节约物流成本的效果, 还会对环境造成重复破坏和污染。我国针对治理物流行业的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健全。政府对物流的发展前景没有前瞻性的思考, 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放任自流的现象。
(3)复合型物流人才缺乏
环境教育的普及不够, 消费者对绿色物流没有深刻的了解。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 而对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不够关心。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由于我国绿色物流的理念形成不久, 许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发展绿色物流的概念, 没有真正具有超前意识去承担社会责任, 只是象征性地适应时代环境的需要。
三、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
(1)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
政府要加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为绿色物流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工商企业打破其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自我服务来完成的经营组织模式,鼓励企业实行物流外包,开展第三方物流,以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物流企业要打破“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消费”的传统观念,应着眼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树立集体协作、节约环保的团队精神,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2)开发绿色物流技术
没有先进物流技术的发展, 就没有现代物流的立身之地。同样, 没有先进绿色物流技术的发展, 就没有绿色物流的立身之地。而我国的物流技术与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 物流机械化方面、物流自动化方面、物流的信息化及网络化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技术相比,大概有10~20年的差距。要大力开发绿色物流技术, 否则绿色物流就无从谈起。
(3)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所谓绿色营销, 是以常规营销为基础,强调把消费需求与企业利益及环保利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营销。绿色营销较社会营销更重视环境保护。实施绿色营销,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在新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提高产品的环境竞争力;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本身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公众的消费行为发挥着引导和强化作用,因此,利用绿色营销,可以促进绿色产品市场的开拓。
(4)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培养绿色物流发展的企业人才,开展物流与环境科学之间跨领域进行绿色物流理论的交叉研究,使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成为既具有物流与管理知识又有良好的环境保护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物流发展的滞后,甚至有些方面与绿色相悖,除了认识不高,科技水平落后的原因以外,也体现了相关人才的缺乏。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对营运筹划人员和各专业人员要求面广和层次高。因此,要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绿色理论和实务的物流人才是当务之急。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绿色物流业的合格人才,调动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相互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使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较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现代物流在绿色的轨道上健康驰骋。
参考文献:
[1]孙秋菊.现代物流概论——现代物流系列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夏庆明.浅谈绿色物流的发展[J].现代商业,2007(17).
[3]张建设.浅析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J].市场周刊,2007(06).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研究 篇4
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1. 发展绿色物流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于传统的物流活动各个环节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要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必须从环境角度对物流系统进行改造, 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 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的现代物流系统, 它代表了现代物流发展与环境的协调, 成为21世纪物流管理的新方向。因此, 必须把可持续发展和物流结合起来, 将可持续发展原则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 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绿色物流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 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企业和最终用户, 使得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 对环境影响的负作用尽可能小, 资源效率尽可能高, 并使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2. 发展绿色物流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地深入人心, 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 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的环境声誉和产品或服务的绿色性。因此, 实施绿色物流管理是一项有利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 同时也是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企业以市场为导向, 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高产出的物流方式。企业通过合理设计物流流程, 使得运输和仓储的布局规划更加科学, 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绿色物流对现代物流企业的概念价值也具有重要作用。企业通过采用物流绿色化系统, 最大程度地优化了企业资源配置, 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同时对外向公众树立了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企业形象, 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企业开展绿色物流, 也美化了企业的国际形象, 对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也不无裨益。
3. 发展绿色物流可以提高企业利润。
我国的人力资源成本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 而生产成本中含的物流成本高于他们3倍;在社会流通领域, 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接近20%, 美国不到10%, 也比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实施绿色物流战略, 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绿色物流可以为物流企业创造价值, 绿色物流企业通过对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运输仓储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可以大大压缩物流成本、降低物流的环境风险成本, 拓展有限的“第三利润”空间;同时, 资源循环、资源回用等逆向物流的举措可以给物流企业带来实际收益, 成为物流企业利润的新源泉。据西方学者估计, 目前全球逆向物流市场达200亿美元规模之巨。
目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1. 我国消费者和企业的绿色物流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最近几年政府和企业在不断的加大环保建设, 但是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够成熟, 环保理念淡薄。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激化。国家海洋局历时3年的调查表明, 我国近海已有20万平方公里受到污染, 海水水质低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对海洋渔业水域水质造成负面影响。在我国大部分滨海地区, 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扩展到距离海岸10到30公里处, 而江苏、上海、浙江以及辽东湾沿岸, 已扩展到距离海岸120到200公里处。这些都是我国一些企业环保意识差, 生产物流没有达到绿色标准, 严重制约绿色物流发展。
2. 政府对绿色物流的发展缺少政策引导。
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目前我国针对治理物流行业的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还不是很多。制定和颁布这些环保政策或法规, 既可以成为企业的压力, 又可以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 方便物流企业经营者进行分析研究, 以便明确方向, 克服障碍, 推动绿色物流的顺利发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政府应重视制定政策法规, 在宏观上对绿色物流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制定适合绿色物流产业发展机制的政策, 对环保程度高的绿色物流企业进行鼓励和一定程度的扶持, 鼓励传统物流企业进行改造和升级, 严格控制物流活动的污染发生源, 采取有效措施, 从源头上控制物流企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绿色物流标准制度等来规范和约束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 促进绿色物流产业健康发展。
3. 技术落后, 管理水平较低。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不仅直接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 而且使得传统的物流活动成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 形成从生产到消费的系统化的物流链条, 实现了物流流程的优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了全社会的流通效率和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目前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 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滞后, 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技术瓶颈。此外, 物流装备设施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物流运作水平和经营成本的高低。发达国家物流不仅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较多, 而且企业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也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而我国物流装备水平较低, 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4. 绿色物流的基础设施装备和技术落后。
由于物流行业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等基本环节有着紧密联系, 对道路、码头、配送场所基础装备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 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未形成较好的规模, 其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 装备水平较低, 配套性和兼容性也比较差,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不统一, 造成了物流业的发展缓慢。而且, 我国的绿色物流技术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程度的差距, 特别是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落后, 使得物流效率大大降低。
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有效途径
1. 政府制定规范的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现代绿色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 涉及运输、仓储、装卸、货代、联运、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环保等行业, 政策上关联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海关、环保、工商、税务等许多部门。为避免政出多门, 确保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 我们应该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 设立统管物流的主管部门以制定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全国和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
2. 应加强对绿色消费的倡导力度, 增强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
政府对绿色消费, 绿色环保和绿色物流的宣传力度对消费者的影响非常大, 必须联合商家进行加强宣传督导。由于消费者个体比较分散, 如果不联合起来的话力量就十分薄弱, 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而且一般消费者对物流的认识还很不够, 根本谈不上去关心绿色物流, 因而必须依靠消费者的联合代表——消费者协会或建立类似的机构来代表消费者参与当前的绿色物流发展。
3. 企业要做好绿色物流发展规划。
为确保绿色物流实施, 企业应在整个物流网络的组织上以实现循环物流为目标进行规划。在执行国家绿色物流政策的情况下, 企业应该着力对物流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优化。减少物流仓储系统本身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如设备噪声、移动设备的震动、烟尘污染、设备的油渍污染、视觉污染, 集中库存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辐射面。另外, 通过采用自动化系统, 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原则, 使管理、操作和维护环境相协调。同时, 强调协作化、集约化的配送运作, 降低配送综合成本的最小化, 减少配送资源的重复配置。
4. 企业应加强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
物流不仅是商品空间的可转移, 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信息的搜集包括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等。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是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的依据。面对大量的绿色商机, 企业应从市场需求出发, 搜集相关的绿色信息, 并结合自身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 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并及时运用到物流中, 以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5.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与传统物流相比较, 第三方物流基于网络信息化和服务功能的一体化, 具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与企业自营物流相比,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需双方以外的专业物流公司提供物流服务, 是面向社会的专业化的社会物流。因此, 为了提高逆向物流的绿色化程度, 很多发达国家企业的逆向物流已经开始引进第三方物流, 比如美国, 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工商企业占57%;在日本为80%, 欧盟为76%, 以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优势和规模优势, 提高企业物流的绿色化水平。
6. 培养专业化的物流人才。
我国港口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探讨 篇5
现代物流是现阶段港口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从港口在当前状况下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意义、我国港口企业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优势、港口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所采取的具体形式3个方面,对我国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和策略进行了论述.
作 者:陈正寿 于定勇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刊 名:海岸工程 英文刊名:COASTAL ENGINEERING 年,卷(期): 23(1) 分类号:F550 关键词:现代物流 综合服务系统 港口信息化 供应链 综合物流型港口
浅谈我国港口物流创新发展 篇6
关键词:港口企业;物流;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U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1-0126-02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some related evolutionary and developing methods on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China's ports. It is based on not only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ports developmen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 but also the research of some advanced ports experience.
Key words: ports enterprises; logistics;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加快和高速发展,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在我国经济的各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承担90%以上外贸运输货物中转的港口物流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国港口由于正在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经营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实际问题。各个港口企业为了实现远期规划目标而进行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资,不断地寻找机会,创新港口服务,努力实现港口管理的现代化。
2006年8月,作者参与了一项港口物流规划的课题,走访了环渤海湾的几个主要港口,深深体会到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我国港口要发展,就必须要结合自身的现状,探索各种形式的发展创新。
1港口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物流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尤其是港口物流产业,作为物流网络的焦点,政府极其重视,我国港口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基本上形成了四大物流圈。但是在良好的发展势头下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还制约着物流的快速发展。
(1)从全球物流发展趋势上看,港口作为全球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一个节点,提供整个物流系统的基本服务和各种增值服务,逐步迈向“第三代物流中心”。我国港口相比之世界知名港口,在顾客服务以及客户关系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荷兰的鹿特丹港有完备的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持,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也有专门负责国际中转及转口贸易的区域。世界名港的服务措施之完善,客户关系管理之扎实,确实是我国港口值得借鉴的经验。
(2)从国家宏观政策方面分析,由于刚刚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很多老企业还躺在因循守旧的物流模式上,没有及时转变角色以适应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时代要求,对现代物流的运作模式认识还不清晰;受体制的制约、市场的不规范、基础设施的衔接性和配套性不强、港口物流人才匮乏、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等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港口发展步伐仍旧缓慢。
(3)从物流本身的功能特性来看,我国港口业务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港口都是集装箱、煤炭、大宗货物等业务一把抓,港口的作业模式基本相同,缺少经营的差异化,同一经济区域内的港口竞争激烈,不利于港口发挥优势,各得其所,协调发展。很多港口还停留在仅仅提供装卸搬运、存储和运输的简单物流功能要素的实现上,这不仅浪费了港口资源,同时也影响了服务质量。我国港口有必要向现代港口迈进。
2港口物流创新发展的解决措施
港口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待,积极加以解决。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我国港口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营差异化,认真分析港口自身的发展方向,定位港口功能优势,选准目标市场,才能确实促进我国港口的发展。
根据对环渤海湾某港口的物流发展规划的研究,港口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
2.1深入思考发展理念,制定港口战略规划
港口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交通运输的枢纽,是国内外贸易的口岸。因此其发展规划需要具有目标长远性、战略全局性和发展的动态性。也正是这个原因,在确定港口发展方向上必须得到企业高级领导的充分重视,站在全局乃至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基点上看待物流发展的问题。港口的各级领导,从决策者到执行者都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立足港口发展的规划,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在港口发展的问题上,要不断开阔视野,借鉴国外或国内先进港口的经验,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出路。只有在长远的、科学的、明确的指导和规划下,港口才能解决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坚定不移地朝前发展。
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我们发现京唐港的决策者们思想比较深入:他们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国港口的主要发展趋势——必然和国际接轨。港口不是一个孤立的节点,现代港口已从一般基础产业发展到多元功能产业,并且向社会经济各系统进行全方位辐射。它的发展和所在城市及所在区域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积极转变思想,不断地深入认识港城一体化,港区联动的概念,把它作为港口的理念发展新型现代港口。基于此点,京唐港确立了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的理念。为了扩大煤炭业务的吞吐量,该港口已经和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协议,在大秦铁路上修一个支流路段,使京唐港成为物流网络的一个节点,并根据港口情况建立各项外包业务,使港口的生产设备和运输设备社会化,极大地促进了港口活力。正是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的理念下,京唐港才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搞活了港口建设。
2.2坚持贯彻新颖理念,持续优化港口策略
港口的理念是经过深入细致的思考逐步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针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经常性地检查理念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不断地修正港口的运营策略,使得港口发展的策略向着有利于港口战略的方向发展,不背离发展轨迹。
港口的策略制定是一环连着一环的,具有连续性,在实行一系列的具体运作之前必须要检验策略的正确与否。持续不断地修正发展策略才能使港口的发展朝着良好的方向前进,才能使港口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生存环境下把握住命运。
2.3强化规范操作程序,实现港口运作创新
港口的战略确定能够得到理念的支持,是必要的一步,是港口发展的首要条件。只有在战略意义的高度指导下,港口才有章可循,才有奋斗的方向。但是,战略的支持必须要配合合理有效的运作,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宏观战略的指导下,港口还要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港口的运作可以从很多方面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法,可以突破,可以创新。
(1)从经营模式方面看,各个港口可以采用不同的经营模式。以往的港口经常是实行自己独挡一面,从港口基础设施到劳动工人雇用都是纵向一体化的管理,但是在现代物流经营理念的指导下,港口物流运作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实现社会化。港口的主要任务是装卸、搬运和存储,赚取的是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转移费用。对于设备,它只是创造价值的工具,因此完全可以社会化,让有能力的社会成员参与港口的竞争。京唐港把能够社会化的设施全部社会化,诸如装卸、倒运设备等承包给几个不同的责任单位,省去了对保养、偷油等的管理措施;吊车、平板车社会化,分成四个队,讲明条件,签好契约,京唐港享有协助管理的义务,并且充分掌握控制权、主导权。鼓励技术创新,奖罚分明,提高服务要求,规避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病。在这方面京唐港的成功运作是一个比较好的借鉴实例。
(2)从服务管理方面看,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可以留住不同需求的顾客,培养忠实的顾客群,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在港口作业服务同质化的今天,主动的、多元的、标准的、有特色的服务会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客户的信任,建立竞争优势。在我国港口已经有成功的案例,香港港口就是以其“一条龙”的整体服务优势实现了80%的中转运输。环渤海湾的天津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块煤集装箱”业务,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客户,采用集装箱装卸特殊煤种。这项业务实现了循环物流,去时运输烧制陶瓷的蒙煤,回时运输瓷器,从而保证了集装箱的合理利用。定制化的特殊服务为天津港留住了一部分特殊的顾客,实现了企业利润。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根据其要求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既有利于开拓市场,又实现港口的品牌效应。
(3)从技术应用方面看,可以说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快速发展,想实现高额收入,保证企业良好的运营,都离不开技术要素。技术上的不断进步是确保港口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技术,就相当于没有了干好物流事业的工具。因此先进技术的发明利用和引进是港口不容忽视的工作。我国港口中,秦皇岛港并不是最优秀的港口,但是其煤炭的吞吐量却一直保持着全国第一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中心,就是因为其重视技术的应用。在秦皇岛港翻车机卸煤处,拥有世界级的三线三翻式的翻车机,平均两分钟就可以完成3节不脱列车厢的卸煤。这使得秦皇岛港在煤炭运输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从秦皇岛港口的技术优势上,我们可以得到:技术是港口企业的核心,围绕技术,以其为工具,是港口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
3结束语
一个企业,一个集团,甚至一个国家,发展是硬道理。港口物流要发展,就必须实现港口的特色创新。想别人无所想,做别人无所做,目前港口竞争已经由过去的成本差异竞争转变为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港口企业应根据各个港口的不同之处,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加快建设具有本港特色的创新服务,避免同质化的运作流程,形成特色港和专业港。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优势,避免恶性竞争,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 徐章一. 企业供应链的优化[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徐章一,马士华. 应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改造传统工业企业[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5):59-61.
[3] 乔婷婷,周良毅. 我国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J]. 物流技术,2006(9):101-103.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初探 篇7
一、我国实施绿色物流的意义
人类社会活动离不开物流, 但值得注意的是物流给人们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方方面面的污染, 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环境污染等问题。这种问题在我国屡见不鲜, 例如, 煤炭运输企业在运输过程中不注重遮盖, 到处抛散煤渣导致污染;有的物流企业不注重资源整合, 车辆的空返率较高, 加大了空气的污染等。因此要改造物流, 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这项工作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已迫在眉睫。
1. 绿色物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这一点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物流方面具有指导性意义, 即明确了物流业必须要走“绿色之路”。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将成为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物流是建立在保护环境和长远发展的基础之上, 它强调在开展物流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与环境和谐相处, 节约资源, 保护生态平衡, 以维持社会的持续发展。
2. 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过去, 企业给人的印象总是对利润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社会责任, 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 不惜破坏环境。而绿色物流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注重对环境、对资源、对生态的保护, 这样, 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信誉, 履行社会责任, 赢得广大公众的认同, 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3. 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随着众多质量认证的出现, ISO14000成为众多物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国内企业要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竞争, 必须加快物流的绿色化建设, 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而绿色物流的实施, 将改变传统企业的运作模式, 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获得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高速发展。
4. 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
绿色物流可以使企业节约大量的资源, 通过对运输与仓储进行合理规划, 降低营运成本, 从而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为利润创造更大的空间。同时, 也是由于在物流过程中注重了环境的保护, 降低了企业的环境风险, 是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绿色物流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 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 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 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
1. 绿色物流思想落后。
目前, 全社会对绿色物流的观念还比较淡薄, 对其认识不足;而一些政府部门的观念也未彻底转变, 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许多企业只追求短期利益, 忽视对环境的影响, 而在环境保护方面往往是被动地采取一些措施, 作用不大。在人们倡导绿色消费的今天, 绿色物流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2. 国家相关政策的缺失。
不难发现, 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制定了许多物流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从政策性上引导企业, 大力发展绿色物流。近年来, 我国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政府部门权力分割导致物流资源不足, 利用不够。而且, 对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尚缺乏明显的政策导向, 激励、监督机制也不健全, 在税收减免、贷款优惠、许可证制度、污染费征收上对绿色物流的扶持力度不大, 不能有效的引导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加重了企业今后的环境保护成本。
3. 物流基础设施的绿化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比较低, 技术装备也比较落后, 降低了运输工具的利用效率。另外, 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网络化水平较低, 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削弱了物流信息服务功能, 降低了服务的质量, 造成了资源浪费, 降低了物流运行效率。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大型物流基地的短缺, 在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的不足, 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绿色物流业的发展。
4. 缺乏大量专业人才。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物流业发展较晚, 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也较为滞后。目前, 国内开展物流专业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现阶段大部分物流管理工作者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学习, 参差不齐, 整体素质还比较低。企业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且, 物流师认证工作也较为滞后, 这从根本上影响了绿色物流的实施进程。
三、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对策
1. 树立现代绿色物流观念。
企业要明确在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必须要注重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发展绿色物流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政府也要提高认识, 更新思想, 把绿色物流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 还要加强绿色物流宣传和教育, 在全社会树立绿色物流理念, 把绿色物流作为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加快立法建设。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政策上积极引导企业发展绿色物流, 从宏观上对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控制, 控制物流活动中的各种污染发生源, 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此外, 还要加大行业的扶持力度, 激励企业积极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 以标准化促进绿色化, 使物流企业有序发展、健康发展。
3. 强化绿色物流人才培养。
我国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物流专业学员, 为绿色物流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另外, 对于目前已在岗的工作人员, 应强化岗位培训, 提高专业素养。加快物流师认证步伐, 为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服务。而且, 在整个绿色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 应坚持长短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努力培养现代物流所必需的高层次、综合型、复合型人才, 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
4. 完善基础设施, 运用高科技水平, 构建高水平整体化的物流系统。
企业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物流过程, 全面推进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构建高质量的物流网络, 缩短供货时间, 实现货主与物流企业的自由组合, 提高准时性和便捷性, 改变过度高频率送货和低效的商业利益现状, 提高运输效率, 减少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还可提供更多的相关服务, 满足顾客更多的服务需求, 构建一个现代化、一体化的物流系统。
5. 倡导绿色消费, 发挥消费者的督导作用。
在全社会都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的同时, 消费者对企业的要求也有所增加。消费者是企业最重视的群体, 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是促使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物流的根本动力。消费者可以通过其绿色需求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 也可以通过其绿色消费理念监督企业的行为, 迫使其进行绿色物流工作的开展, 从而推动我国企业绿色物流的发展。
绿色物流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绿色物流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必然会成为21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摘要:文章针对我国绿色物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以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绿色物流,资源节约,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罗锾.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绿色物流.物流技术, 2002 (6)
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策略 篇8
关键词:逆向物流,物流,发展策略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来,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逆向物流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 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同时国外一些著名公司已开始逐步实施逆向物流管理。
迈入21世纪, 人类将面临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重大危机, 这使得需要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 产生许多废弃物的企业, 国家乃至每一个个人都必然会遭遇很强的环境制约。因此, “走循环经济道路”将成为物流业承诺和追求的主要目标。这在客观上把逆向物流从黑暗的后台推向了炫目的聚光灯下。在国外, 已有很多丰富和运作成功的逆向物流模式以及逆向物流系统。而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的我国, 逆向物流还处于迷茫之中, 迫切需要对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策略的探索。
二、国内外逆向物流研究现状
最早提出“逆向物流”这个名词是Stock在1992年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 (CLM) 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认为逆向物流是对原材料、加工库存品、产成品, 从消费地到起始地的相关信息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流动而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Kopicki在1993年提出了逆向物流的原则和实践, 讨论了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机遇。九十年代后期对逆向物流管理的研究逐渐深入, Stock在1998年研究了逆向物流管理的建立和实施;Rogers和Tibbe Lembke在1999年介绍了逆向物流广泛的商业应用;在技术方面, Guide等在2000年详细讨论了再制造系统的优化设计问题。Fleischmann等在1997年将逆向物流研究领域分成三个主要研究方向:逆向物流网络规划、库存控制和生产计划。其中, 物流网络的构建是整个逆向物流的基础, 大部分研究是在具体建模时一般将各种随机情况进行确定性的近似, 将逆向物流网络设计问题建模成混合整数规划问题或者非线性规划问题, 得到了一个较优的逆向物流系统。Shih, Li-Hsing, 2001;Hu, Tung-Lai, 2002等建立的模型是多级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MILP) 模型, 目标函数大多是从电子产品运行周期的角度要求平均成本最小, 约束条件则一般包括物流运输的平衡约束、生产处理能力约束、库存容量限制约束、设备数量约束以及决策变量的非负约束或非负整数约束。因为逆向物流网络问题的复杂性, 模型的求解需要运用启发式方法, 比如拉氏分解或其他搜索方法。
中国在逆向物流管理的研究则比较晚, 向盛斌等在2001年着重从环境伦理上论述了逆向物流管理必要性, 强调政府管制;柳键在2002年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对逆向物流管理作了分析。朱道立等在2003年对逆向物流系统的功能作了分类, 研究了逆向物流系统的系统结构以及相应的系统技术。达庆利等2004年在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 全面总结了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的研究成果, 重点讨论了逆向物流系统的结构特征、设计原则及设施的选址定位问题。谢家平等在2004年分析了废弃处理策略的成本与效益;考虑再用收益最大化、再生收益最大化、填埋成本最小化、回收净收益最大化、再生项数最大化等目标约束, 建立了产品回收策略优选的0-1型目标规划模型。目前, 国内外公开发表逆向物流网络建模优化的文献较少。
三、国内外逆向物流现状对比分析
(一) 国外逆向物流现状。纵观国外逆向物流的发展, 在发达国家, 如德国, 新法律要求对产品的最终处理负责。对于2005年8月13日以后投放欧洲市场的电子产品, 厂家被要求在产品投放欧盟市场时, 必须出具一份保证书, 保证产品报废时, 厂家负担回收成本;如欧盟的两道指令, 分别为《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按规定欧盟成员国将上述指令转换为成员国法律;如美国, 根据美国逆向物流专家 (Rogers和Tibben-Lembke, 1999) 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 全部物流成本占美国经济总量的10.7%, 逆向物流成本约占总物流成本的4%, 据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协会的估计, 全世界每年通过再制造而节约的原材料可以装满155, 000节车皮, 可以排列成1, 100英里长的火车, 可见其经济利益是非常可观的。
国外对逆向物流的管理主要侧重于四个方面:退回检验控制、恢复链流程确立、管理资讯系统整合、集中退货中心管理。国外逆向物流恢复链流程的实际应用, 恢复链流程是整个逆向物流发展的关键步骤, 它指的就是逆向物流的管理系统。泰斯科 (英国领先的连锁超市) 采用了闭环和开环的逆向物流管理系统, 并按照欧盟的指令性法规管理包装材料和包装废品。他们用这套体系管理所有来自于本公司连锁超市的包装废品的处理和回收工作, 进行逆向物流管理, 使得企业增加了大量收益。逆向物流这股热潮是国外涌进我国的, 那么他们在逆向物流的发展上必有很多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二) 我国逆向物流现状。我国逆向物流发展从宏观看, 大小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物流产业已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 成为我国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形势下, 逆向物流也在我国埋下了种子。我国目前存在大量的废弃物, 以电子垃圾为例, 我国从2003年开起, 每年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500万台洗衣机需要报废, 再加上电脑、手机等电子垃圾日趋增多。另外,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围城市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每年会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 占全世界每年产生垃圾的30.6%, 仅北京市每年的垃圾就可以形成一座占地36公顷、高40米的垃圾山。从我国自身的逆向物流发展曲线来看, 我国逆向物流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 市场培育严重滞后。我国长期的分散各部门和地区分别管理, 各自为政, 导致了目前的许多废弃物无人管、无人治理的尴尬局面。从微观上看, 以包装供应商瑞典利乐公司在中国的逆向物流发展之路为代表, 窥探我国逆向物流的实施情况。而利乐公司花了6年时间, 在我国建立起了一条废旧利乐包装 (简称利乐包, 包含王老吉、伊利、蒙牛等类似包装) 回收处理产业链。利乐包被拾荒者收集卖到利乐包回收商手中, 够一整车后打包送去某造纸厂 (废弃利乐包终点站) 。经过一系列处理, 这些纸盒会被分解为它的原始状态:75%的优质纸浆+20%塑料+5%铝。造纸厂将它们做成纸产品或当成材料出售。这即是利乐的逆向物流系统流程。但是这个系统在我国却遇到诸多困难。这是由于我国环境的特殊性, 有资本和能力实行逆向物流的企业缺少支援。另外, 其他一些企业开始意识到逆向物流的重要性, 但是在面对逆向物流的高成本和在我国的不成熟的市场条件, 逆向物流还只是停留在企业管理者脑中的保留想法。
四、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策略
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不是靠某个企业, 或某个人就可以承担起来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才能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三维一体的逆向物流系统。
(一) 个人策略。我们可以做的是配合国家逆向物流的管理工作, 树立起逆向物流意识。在行动上, 我们可以做到:垃圾分类、再创造。如果我国有10%的民众开始这样的行动, 那么不仅是对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贡献, 同时保护了环境而且促进了全球的资源再利用事业。
(二) 政府策略。首先, 建立相关法规, 鼓励企业发展逆向物流;其次, 建立有关逆向物流资源回收等法律条文, 引导企业发展逆向物流;再次, 相关方面的政府投入和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发展逆向物流, 增强人们和企业的逆向物流意识和人才培养。还要加强逆向物流活动的宣传, 加强逆向物流回收网络的管理规范;最后, 控制逆向物流中逆流物的源头, 形成一个新的社会部门, 专门用于回收废旧资源和垃圾处理, 使他们拥有一定社会保障和经济来源, 同时也规范了社会的回收市场。
(三) 企业策略。企业是发展逆向物流的重要实施和执行单位, 企业逆向物流发展要求同存异, 充分利用现有的正向物流资源, 企业建立独立逆向物流部门。
(四) 加强逆向物流软硬件建设, 加强逆向物流管理信息技术, 建立逆向物流处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孙明贵.回收物流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2]David J.Bloomberg, Stephen Le May, Joe B.Hanna.综合物流管理入门.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论我国网上物流发展对策 篇9
一、我国发展网上物流的意义
我国发展网上物流的意义重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利于企业在国内国外开拓市场
网上物流对优质的公司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开拓市场的机会。由于网上物流是借助互联网这个世界性平台进行运作的, 通过这个平台, 贸易公司和工厂能够比传统物流更加快捷地找到性价比更好的物流公司, 高质量的公司也能够被更大范围内的货主客户主动找到, 因此, 网上物流使企业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开拓自己的市场、拓展自己的业务。
2.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一方面, 进行网上物流, 企业在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过程中都能与客户及公司 (大公司或跨国公司、跨地域公司) 内部在互联网上进行了解、联络和洽谈业务, 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少差旅费、邮寄费和传真费等费用。另一方面, 网上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JIT的理想模式——企业可以按照客户需求, 及时调货、及时生产、及时销售, 库存为零, 这种模式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材料费、管理费和仓储费。这两方面情况的交互出现, 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并在此基础上, 相应地降低了企业的产品成本, 使企业产品具有了低成本竞争的优势, 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3.有利于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网上物流市场汇集了大量的网上物流供求信息, 如货源信息、专线信息、车源信息等, 其还能提供免费在线配货服务、网络宣传推广服务、业务管理服务等综合性服务。通过网上物流, 不仅是物流供需双方、而且其他正在或即将利用网上物流的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数据共用, 在这个过程中, 将会产生协同效应, 促使企业积极主动地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 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进而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有利于推动各行业乃至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网上物流有利于各家参与网上物流的企业的发展, 这种发展反过来也将促进各企业所在的各行业得到更好的、快速的发展;在各行业发展的大力推动下, 也必将导致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我国网上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 由于我国网上物流出现的时间较短, 还存在以下问题:信用体系不完善、安全支付有漏洞、物流配送系统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 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网上物流的发展。
1.信用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 由于买卖双方的诚信度还不能得到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 导致了网上物流的信用体系不完善, 导致了网上企业与物流企业、消费者之间的互不信任。例如, 有时物流企业车主通过网络得悉货源后赶到货源所在地后, 却发现无货可运;更有甚者, 有的地区有人故意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 他们把外地车骗到当地后, 既不提供货源, 还欺骗车主在当地滞留, 致使物流企业车主花费很大, 损失惨重。这就导致了物流企业车主以后不会再到该地区接业务的局面。其次, 有时也出现过物流企业车主对货物进行私吞的现象, 这使得网上企业对物流企业存在着不信任的心理。再次,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 有时会出现商品描述和实物不符的情况, 更有甚者, 在进行商品退换时, 有的网上企业还会设置障碍、推诿拖延, 导致退换困难, 致使消费者对网上购物极为不满。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消息, 2007年, 消费者对网上物流信用投诉达到了8425件[1]。在这样的情况下, 网上企业与物流企业、消费者之间就出现了互不信任的情况, 最终导致了网上物流遭受了重大质疑, 发展遭到了严重阻碍。
2.安全支付体系有漏洞
由于网上物流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在进行网上物流时, 会面临计算机网络风险和商务交易风险[2]。计算机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风险、计算机网络系统风险、数据库风险以及网络软件的漏洞风险等, 如当网络软件出现漏洞时, 将会面临安全产品使用不当、病毒入侵、恶意攻击、缺少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风险;商务交易风险是指窃取信息、篡改信息、身份假冒、恶意破坏等风险, 这些风险对实现网上物流的可鉴别性、完整性、保密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具有极强的抵制作用, 常见的虚假交易、账号和密码被盗的情况即属于这种风险。这种风险一旦出现, 将使网上企业、物流企业和消费者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从而导致其对网上物流的信任度大大减弱乃至丧失, 严重制约网上物流的发展。
3.物流配送系统滞后
目前, 我国的网上物流配送系统不论在配送技术和配送管理方面, 还是在配送设施方面, 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表现在:第一, 物流配送技术和配送管理水平低。由于我国物流人才相对缺乏, 现有网上物流配送作业方式和物流观念落后, 有的物流配送企业只将物流配送当成过去运输的翻版, 从而导致物流配送并未完全实现管理方式的网络化、物流过程的自动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 出现了物流费用高、速度慢、效率低、地区严重差异、信誉度考核体系不完善、包裹跟踪服务不发达等问题;第二, 物流配送基础设施落后。一方面, 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对物流业的投入不足, 从而导致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再加上我国物流企业自身资金的缺乏, 我国很多物流企业的总体规模不大, 还不能提供综合性物流配送服务;另一方面, 尽管我国的物流配送系统较多, 但它们各自为政, 相互之间缺乏协作, 存在相当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导致物流配送水平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难以满足客户的物流配送需求。网上物流配送系统的滞后直接影响到了物流客户的利益, 也直接影响了物流配送企业的成本和效益, 对网上物流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我国网上物流发展策略
1.完善信用体系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首先, 我国政府可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买卖双方的诚信度进行严格审查的做法, 在全国范围内对买卖交易双方进行身份认证。如可加大技术开发力度, 借鉴当前我国银行存款采用实名制的做法, 对手机、网络等各种联络方式采用实名制的做法, 并对其每次的交易状况进行记录与信用等级评价, 且对其违反信用的情况永久记录在案。这种做法将会极大地扼制欺骗交易等不信用的行为。其次, 在上述做法的基础上, 对商家的信用评价的标准也应进一步严格化。我国应将当前采用的信用评价标准由交易次数改为交易金额与交易次数兼顾的做法, 并应规定在网上交易后一段时间内 (如7天或15天) 由每位消费者对商家进行信用评价, 以保证网上交易售后服务的质量。这两种完善信用系统的做法, 必将消除网上交易各方对网上交易的后顾之忧, 增强其对网上交易的信用度, 从而极大地推动网上物流的发展。
2.完善安全支付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完善安全支付体系。首先, 应推动加大计算机技术开发力度, 尽量降低计算机网络风险;其次, 应对企业内部子网之间进行通信检查控制, 并应安装高性能防火墙, 将企业内部网与外部因特网隔离开来, 防止网上交易的相关数据和程序被窃取;再次, 可以设计一个基于Web Services的安全物流配送系统[3] :采用SET协议的支付流程、基于XML技术的Web 服务体系结构、XKMS规范和具有完善安全功能的SOAP组件, 在网上交易各方之间建立一个物流配送中心, 并运用XML的加密、签名的特点以及WS-Security规范, 来实现整个网上交易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以及身份认证及授权, 从而降低商务交易风险、完善安全支付体系, 解决网上企业与物流企业、消费者之间的互补信任的问题。
3.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建设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任何科学技术、任何创新的思想, 必须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网上物流的发展也不例外, 其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其不仅要求网上物流的人才要掌握市场营销的知识与运作, 还要掌握物流的各项技能, 同时还必须掌握较好的计算机知识。因此, 只有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加快人力资源建设, 才能让网上物流的活力迸发出来:一方面, 政府要积极支持和引导网上物流科研工作, 特别是应充分调动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要为网上物流人才的培养、引进大开政策方便之门;另一方面, 企业应联合高等院校、研究机构, 组织各种网上物流知识培训班, 对在职员工定期进行培训, 使企业网上物流人才能跟上时代的需求;此外, 由于计算机等各种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因此有志于从事网上物流的人才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以便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现存知识, 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只有这样, 才能为网上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4.加快网上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是网上物流保证客户服务水平的硬件基础。加快网上物流基础设施可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入手。首先, 我国政府应加大对物流运输网的投资力度, 从网上物流系统角度出发, 在综合运输的总体思想下对其进行统筹规划, 形成一个四通八达、布局合理、通畅快捷、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相互协调的网上物流综合运输网络;其次, 我国网上物流的相关企业必须重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 加快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 建设物流信息平台, 尽可能地利用条形码、射频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车辆调度等物流信息技术, 以形成网上服务网络, 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只有加快网上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才能对客户的要求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 才能为网上物流的高效运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5.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并推动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作为一种专业的供应链外包形式, 第三方物流已成为当前我国网上物流的典型代表, 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物流对企业的束缚而使企业将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网上物流的发展。第四方物流是美国Accenture咨询公司在1996年提出来的。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 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 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可以对供应链上的诸成员进行管理与监控, 并在其中充当惟一“联系人”及“总指挥”的角色。由于能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来整合社会资源, 能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4], 因此, 其能将第三方物流、其他企业等物流节点整合起来并进行有效管理, 是促进网上物流发展的、比第三方物流更为先进的模式。
在当前形势下, 第四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基本上还只处于引进与理论阶段, 且由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在网上物流过程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因此我们应顺势而为,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以将其作用发挥至最大值。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第三方物流各自为政而导致的低效率的局面, 这种局面最终只有通过第四方物流的整合才能完成, 因此我们应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 提前有意识、有准备地推动第四方物流的孕育和成长, 以使网上物流的供应链上的各物流节点最终能充分协作, 以推动网上物流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楠, 费明胜.网上零售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 2009, (5) :11.
[2]田凤彩.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安全管理及相关法律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 2009, (18) :92.
[3]郑秀琴.基于Web Services的安全物流配送系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M].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我国石油企业物流发展问题 篇10
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现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大石油企业构成了我国主要的石油经济体系, 三大石油企业200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 316.36亿美元、1, 105.20亿美元、160.38亿美元, 在全球500强公司中分别名列第17位、第24位、第469位。但是, 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与跨国石油公司在经济总量、资源占有、赢利能力、经济规模、技术进步、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仍然存在巨大差距。2008年受金融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特别公益金与成品油倒挂 (由于进口及国际油价的变动导致原油的价格高于提炼后的成品油价格) 等因素的影响三大石油公司利润比上年下降了31.3%。石油企业物流就是石油石化产品 (含天然气) 从勘探、开采、炼油、石油化工到产品销售等整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发生的采购、仓储、运输等的物流活动。石油企业物流管理就是对上述各个环节的计划、决策、组织及协调。
二、我国石油企业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石油企业目前的物流还不具备现代物流的特征, 仍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储运, 远没有赶上全国物流发展的态势。 (表1)
三、解决方法
1、针对石油企业物流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 树立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思想, 切实开展实施; (2) 摈弃重视显性成本, 忽视隐性成本的落后思想, 将石油物流整个过程当成一个系统, 不追逐单个元素的成本最优而是整个系统的效益最大化, 加快自身的物流业发展步伐, 构建以石油石化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 (3) 加快物流的硬件、软件建设; (4) 制订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构建供应管理库存物流运作模式, 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识, 强化物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5) 树立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思想, 立足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外包物流业务, 逐步放开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 更多地采取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 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实现资源的整合、效益的最大化。
2、针对物流落后基础设施的意见。
(1) 充分利用经济政治机遇, 将第三利润源切实建立起来。当前金融危机使石油企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在这个消停期整装待发, 将是有潜力企业首要做的事;经国务院会议研究决议, 物流业已成功进入了国家十大振兴产业, 这个良好的政治大背景, 可谓现在对物流的建设将会是石油企业未来保持自身经济实力的关键时刻。一切都没定型, 一切都可以从开始塑造, 塑造的好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我国石油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加大投资替换、提高物流基础设施, 建立起我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 (2) 石油企业应将竞争对手当作合作伙伴, 针对外来威胁, 为了共同利益加强合作, 构建整体的国内石油物流体系, 消除“大而全”、“小而全”, “诸侯割据, 自成体系”的局面, 建立联合采购、运输、配送、仓储基础设施和联合信息系统, 强调各系统资源的整合, 发挥供应链中各环节的集合效应, 各企业对库存物资和自有车辆可以进行有效的调剂与调配, 从而形成互补, 减少物资的库存和运能的浪费; (3) 将我国较为丰富的石油物流资源经过整合使之产生“拳头”效能, 并发挥整体优势, 形成我国石油企业的整体实力, 共同抵御外部竞争的冲击, 为切实实施“做出去”战略提供可能。
3、针对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
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在企业物流管理中起到了内部沟通联系、引导协调、管理控制、缩短物流管道、辅助决策分析、支持战略计划和价值增值的作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要求BPR (企业流程重组) 向BT (企业转型) 发展, MRP (物料需求计划) 向价值链管理的发展, DSS (决策支持系统) 向VO-M2IDS (面向虚拟组织的人机智能化决策系统) 发展, 结合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在物流设施选址、物流路径优化等方面的应用, UML建模技术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销售时点系统 (POS) , 电子数据交换 (EDI) 及企业资源计划 (ERP) 等, 从而实现石油企业的单证格式化、报文标准化、处理自动化、软件结构化、运作规范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
4、针对物流人才问题。
(1) 国家应颁布相关政策, 鼓励高校物流专业的设置以及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提高; (2) 企业应该与高校联手合作, 投资于相关高校与其一起培养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级物流人才; (3) 企业当前拥有的物流相关人才应根据自身需要将经验的积累与在职教育培训相结合,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 国有石油企业应该建立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 将真正的有能力的物流相关人才引入企业, 促进企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四、前景展望
可以想像在这个非常时期, 如果以石油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能够得到好的规划和发展, 收益和受益将是巨大的。物流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为经济恢复提供良好的后劲力量。现在结合国家振兴政策的引导, 物流产业的发展将直接对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做出重大贡献;物流产业发展有助于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 优化配置物流领域中的各种资源, 改善国民经济运行效率, 低成本、高效率、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对我国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昊清一.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及有关政策建议[U].商贸经济, 2003.
[2]余世明.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
我国现代物流经济发展研究 篇11
关键词: 物流;现代物流;物流经济;电子物流;第三方物流市场
中图分类号:F019.3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不足
1.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现状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长期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物流产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于:
首先,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国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至 2000 年末,我国运输线路中,铁路营运里程 6.8 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 140 万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 7855 公里,沿海港口万吨以上泊位 646 个,民航机场 129 个,航线 1120 条,里程 151 万公里,管道运输 2.5 万公里。货运量总计 135亿吨,货物周转量总计 43359 亿吨公里。与此同时,各地以交通部45 个公路主枢纽为中心,加快进行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其中上海西北物流园区、深圳平湖物流基地、沈阳公路主枢纽等已投入使用。
其次,物流技术设备市场活跃。我国的集装箱生产能力和国际市场份额都已居世界首位。各种物流设备制造企业及附属配件制造企业达 3000 多家,一些企业如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等积极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提高技术水平,已可以独立制造自动化仓库、搬运机器人等产品。由于我国在物流基础设施以及烟草、家电、IT 等制造企业和连锁商业企业的物流系统建设中对先进物流技术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物流技术设备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个物流中心或自动化仓库的建设项目经常有国内外多家企业参与竞标。
第三,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进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有 57%的生产企业和 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更强调物流总代理的形式,需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市内配送服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数据采集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第四,物流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在信息通讯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 30万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元干线传输网络;四大骨干网络的覆盖范围包括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 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并连通世界主要国际信息网络,从而使 EDI、ERP、MRP、GPS 等一些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得以应用。由于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是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基础,我国的物流软件市场正稳步增长,杰合伟业、快步易捷等一批新兴的物流软件企业正在成长,跨国 IT 企业如 IBM、CA等也努力开拓我国物流软件市场。
第五,工商企业致力于物流合理化。近年来,不少工商企业认识到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抓紧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神州数码、华联超市、国美电器等企业都已经建立或正在筹建自己的物流体系。特别是青岛海尔集团,在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流程再造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使企业的运营效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资金周转达到一年 15 次,呆滞物资降低 73.8%,仓库面积减少了50%,库存占用资金减少了 67%,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中国物流示范基地。
二、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业制约因素分析
制约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体制因素、管理因素、人才因素堪称为主要因素。
1.体制因素
我国现在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物流市场。因为所有的物流资源都分散在各个部门,有许多资源都是政府直接管理的,比如交通、邮政,很多资源是分散的,我们物流中横向的联系都被纵向的管理体制切割了。包括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体制也没完全改变,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物流发展。
第一,各种运输方式的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在设施建设上缺少统一规划,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多式联运。同时,干线运输系统与城市物流系统之间也没有做到合理的衔接。基础设施不足,技术装备落后。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了不少,修建了许多高速公路,铁路也几次大提速,但由于各地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加,使得交通运输用于物流服务仍不能满足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第二,由于行业和地方保护的存在,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系统运作困难重重,物流企业运营许可的审批程序十分复杂,异地运输常常会遭遇罚款和扣留,过路费高达运输成本的 20%,这些都会对物流成本和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三,管理分散,社会服务水平低。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缺乏统一规划,地方保护势力依然强大,重复建设加剧,甚至在同一地方,出现了大家一哄而上搞物流的现象。加之市场机制还不健全,我国物流企业处于小、少、散、弱的局面,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
2.管理因素
现在我们的管理太粗放,主要体现如下:
首先,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其次,装备水平仍然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
第三,对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就现状来看,虽然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存在疑惑,不敢大胆地应用电子商务模式,因而物流网络系统包括基础设施网络、企业服务网络、信息网络等建设落后,缺乏在区域及全国开展物流的电子商务化服务的条件,物流的电子商务化是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第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与物流标准化进程缓慢相矛盾。现有技术标准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制约了物流协调运作,突出表现在托盘、包装、信息技术等通用设备与技术上面。其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滞后于经济及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的市场基础比较薄弱,直接影响到物流标准化的实施。
三、美、日现代物流经济发展的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出现所导致的本土化生产、全球采购、全球消费趋势的加强,美、日发展现代物流的经验能给我们的提供许多启示。
电子物流的兴起,物流管理信息化。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电子物流(E-Logistics)的兴起。企业通过互联网加强了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网上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信息,实现网上购物。这种网上的"直通方式"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实现基于顾客订货的生产模式和物流服务。可以说电子物流将是 21 世纪物流发展的大趋势。
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物流活动国际化。21 世纪是一个物流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十分激烈。要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必须扩大形成规模效益。规模的扩大可以是企业合并,也可以是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流园区的建设。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日本是最早建立物流园区的国家,至今已建立 120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平均占地约 74万平方米。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二是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并购,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世界上各行业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
物流服务的优质化、社会化和全球化。随着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服务的优质化是物流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5个亮点“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成本己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人们更多的是注重物流服务的质量。
社会化突出表现为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中心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复杂,生产经营对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多工商企业倾向于采用资源外取的方式,将本企业不擅长的物流环节交由专业物流公司,或者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对独立的物流专业部门,而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真正的优势领域。
物流服务的全球化是今后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目前许多大型制造部门正在朝着“扩展企业”的方向发展。这种所谓的“扩展企业”基本上包括了把全球供应链条上所有的服务商统一起来,并利用最新的计算机体系加以控制。同时,制造业已经实行“定做”服务理论,并不断加速其活动的全球化,对全球供应连锁服务业提出了一次性销售(即"一票到底"的直销)的需求。这种服务要求极其灵活机动的供应链,这也迫使物流服务商几乎采取了“一切为客户服务”的解决办法。
四、我国现代物流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现代物流经济认识的对策
第一,宏观方面: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部门和现阶段需大力培植的新经济增长点。经过 20 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向“经济大国”迈进的过程中,我国正在成为“物流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产业的差距相当巨大,2000 年,我国全社会支出的流通费用达 17880 亿元,约占 GDP 的 20%,而发达国家仅为 10%左右。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其他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将起到带动作用。现代物流从纵向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以上各个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从横向看,物流服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带动效应。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将会带动新一轮物流基础设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资;将会带动机械、电子、信息、通讯、互联网络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将会推动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提升消费服务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显然,现代物流经济是国民经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中观方面: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流通业的基础。流通是现代经济的火车头,市场经济是以消费需求决定和带动生产的,如何满足即期的消费需求,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创造未来的消费需求,是市场经济能够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社会化大流通,就是围绕市场消费需求所进行的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流通带动生产 ,小流通带动小生产,大流通带动大生产,现代流通带动现代生产。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运用高新技术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大流通体系,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的效率。毫无疑问,现代流通业以现代物流业为基础,就能把亿万人民的分散需求,通过现代流通体系,汇集成为巨大的需求,就能带动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和通过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把价廉物美的商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
第三,微观方面:现代物流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现代物流经济的形成是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随着企业改革和市场竞争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性。全球 500 强企业中上百家企业把物流配送交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增加了盈利,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现代物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资本周转,企业有限的资金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据报道,“2000 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 1.62 次,建立现代物流体系的日本制造企业的流动资金年平均周转 15-18 次。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已达到20—30 次”。2000 年底 ,我国库存商品沉淀的资金高达 4 万亿元,占当年 GDP 近 50%,目前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 GDP 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 1%,发展中国家也不过 5%。我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 150 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一件商品从生产者出来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 十几次的搬动、装卸,长时间的储存、保管,因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 3000 亿元以上。 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例已达 30%以上。而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把原材料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的占 18%,把销售物流交给第三方的仅占 16%。
最后,电子商务的兴起客观上要求建立现代物流经济。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要求物流能够适应电子商务具有的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为电子商务提供配套的物流服务。
作者单位:长春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朱汉民,严新.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 12:23-25.
[2]汪本强,江可申.又一次社会大工-浅谈物流经济出现[J].物流科技,2003 , 4 :78-80.
[3]汤世强,吕运福.我国现代物流配送发展研究[J].徐州建筑技术学院学报,2003,6 :65-67.
[4]刘妍.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第三方物流经济意义分析[J].价值工程,2003 , 1 :45-47.
发展我国绿色物流路径分析 篇12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 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活动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异常严重。我国在发展绿色物流活动的进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1 绿色物流观念不普及, 基础设施需要完善
目前, 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对我国传统物流的重要作用都比较认可, 但是对于新兴的绿色物流却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虽然,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引进了绿色物流的概念,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得到普及, 而且运用层面上依然停留在传统物流上。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 绿色物流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 发展也步履维艰。企业的发展以利益最大化为根本, 而绿色物流在短时间内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所以很多企业在短时间内也不能接受绿色物流。由于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影响,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于绿色物流也没有过多的重视。
另一方面, 虽然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基础设施依然需要完善。在基础设施方面, 我国符合国际标准的基础设施所占的比例非常低, 而且设施相对完善的地方集中在天津、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 内地所占的比例相对于沿海来说更低, 这给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便。
1.2 物流管理技术手段落后, 缺乏必备的物流人才
发展绿色物流不仅需要更新物流观念, 更需要绿色的物流管理技术手段和必备的物流人才。但是从目前我国物流的发展情况看, 绿色物流管理的技术手段离需要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物流信息管理水平落后, 缺乏必备的物流信息平台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这些在提高物流成本的同时, 也大大降低了物流运行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
我国物流发展起步晚, 发展缓慢, 在绿色物流活动中, 物流人才相当匮乏。我国物流教育高等院校数量有限, 人才的培养也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 导致我国物流业缺乏管理和素质并重的全面人才。随着我国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 物流人才的严重缺乏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阻碍因素。
1.3 绿色物流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众所周知, 物流活动跨越我国很多行业和地区, 所以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物流管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 每个地区和部门自成体系, 都有自己独立的运作模式和发展规划, 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造成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 严重加大了绿色物流发展的负担。缺乏完善的绿色物流管理体制已经成为了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严重瓶颈。
2 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具体路径
2.1 建立健全绿色物流发展体系
要想发展绿色物流, 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物流活动的扶持和引导, 在政策上要作一定的倾斜, 这样才能给物流行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物流行业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企业作为绿色物流的直接参与者, 在物流发展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企业物流的绿色发展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在企业赢利的情况下, 不断完善绿色物流体系, 推动全社会物流活动向着规范化发展。因此, 必须从企业的发展层面来完善绿色物流的发展体系。
2.2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培育物流专业人才
先进的物流技术为绿色物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我国的物流技术里绿色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要想从根本上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 必须不断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 而且在信息资源共享, 减少路途消耗等方面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提高物流信息技术水平, 必须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国外在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开展多层次的绿色物流人才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让他们成为物流和管理知识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2.3 强化绿色物流观念, 实现物流绿色发展的全覆盖
绿色物流包括绿色运输和信息搜集和绿色流通等方面的内容。在发展过程中, 要针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 使绿色物流的概念在全社会得到普及。物流系统设计全国的多数地区, 传统的物流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对于绿色物流就需要在这些地区加大宣传力度, 实现绿色物流在物资流通地区的全面覆盖。当绿色物流的观念深入人心之后, 物流活动就能够在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活动效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 结语
绿色物流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采取科学的方法, 从绿色物流观念、绿色物流管理体制着手, 不断推进绿色物流活动, 才能实现绿色物流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艳薇.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 2012, (5) :397.
[2]谢增铁.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2, (04) .
[3]曹霞.中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04) :150.
【我国物流发展】推荐阅读:
我国物流企业发展07-04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05-13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09-04
我国物流运作模式07-04
我国物流企业经营07-06
我国物流法律体系完善05-16
我国物流行业的现状08-14
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06-19
一个典型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对我国国企库存管理的启示10-06
发展我国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