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精选12篇)
我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 篇1
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飞速发展, 不论技术还是市场竞争都已经成熟, 手机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 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在此基础之上, 手机游戏消费市场应运而生。目前国外的游戏产业却占了国内市场百分之七十以上份额。这与国内企业不重视消费者行为分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有很大的关系。所以, 企业应根据消费者行为特征和产业发展趋势来制定相应的产品策略, 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游戏耐玩度、情感体验等。
一、手机游戏市场概况
作为手机娱乐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 伴随着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与完善, 手机游戏业务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金矿”。国内手机游戏市场在过去的几年里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2010年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亿元。
手机游戏按表现形式分类, 可分为文字游戏与图形游戏。其中, 文字游戏又有短信游戏、彩信游戏、WAP游戏。而图形游戏则以Java游戏、Brew游戏为主。手机短信业务本身的发展在国内已经走向成熟, 增长趋于平缓, 短信游戏目前也较集中在门户类和一些实力较强的游戏服务商 (SP) 身上。因此, 对于手机游戏市场, 短信的投入会逐渐减少,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用户需求的变化, Java和Brew游戏将会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手机游戏的平台及主推的企业见表1-1。
二、手机游戏用户的特征分析
近期易观国际、当乐网联合对手机游戏用户进行调研, 推出《中国手机游戏用户研究报告2010》, 从中国手机游戏用户结构特征和用户行为方面分析手机游戏运营和推广创新
1. 性别分布
根据调研显示, 中国手机游戏用户男女比例构成中, 女性用户仅占比为8.0%, 在年龄结构中, 25岁以上用户占比有20.8%。见图2-1。
2. 年龄分布 (见图2-2)
调查对象年龄普遍集中在19-35岁, 在此年龄段的样本比例达到87.8%, 这反映了该年龄段是目前对于机游戏产品需求量最大的用户群, 此类人群具有年轻、喜欢尝试新事物、有一定的消费能力等特点。
三、手机游戏用户的消费行为分析
1. 网民玩手机游戏的比例
在网民中, 玩手机游戏的用户比例达94.7%, 没玩过手机游戏的用户比例为5.3%。网民中玩过手机游戏的用户占的比例相当大, 从而反映出手机游戏的用户受众覆盖率大。
2. 用户玩手机游戏的情景选择
如图3-1所示, 用户通常会在个人闲暇时间、去某地的坐车途中、等车等人的等候过程中玩手机游戏。而用户在没电脑游戏、掌上游戏机等游戏玩的情况下才玩手机的比例相对较低, 说明手机游戏并不是现在成熟的电脑游戏市场的候补产品, 它是在用户Jc中独立的游戏产品。
3. 手机游戏用户付费情况
随着终端推动, 手机游戏用户规模总量在快速增加的同时, 如何让潜在消费人群付费是未来市场发展所必须研究的。
而在手机网络游戏中, 有过付费经历的用户累计占比为80.6%, 只有1 1.7%用户则表示今后将不会付费, 从潜在付费用户规模和付费用户流失情况角度分析, 今后手机网络游戏付费用户的比重将趋于稳定。对比单机和网游的发展空间来看, 众多的手机游戏单机厂商进行产品调整和转型, 在单机游戏产品中加入联网功能和社交性设定不失为解决方法之一。随着手机游戏用户规模的增加, 手机网络游戏或者单机游戏网络化将是手机游戏未来主要的成长空间。
四、手机游戏用户的期望及趋势分析
根据调研显示, 在被调查的手机单机游戏和手机网络游戏与PC单机游戏和PC网络游戏交叉比例达到65.4%。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整体规模的扩大, 未来多终端和多平台间融合是趋势, 而终端和平台之间的切换成本会成为很重要的因素。为玩家提供无缝的游戏体验, 是手机游戏开发商在未来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包括空中、掌趣、掌上明珠、数字顽石、呈天游等众多开发商所开发产品均热衷多终端和多系统平台覆盖, 原因正在于此。如何充分利用手机终端的随时、随地、随身这样联网终端的特征, 是众多手机游戏公司在未来扩大规模, 抵御进攻的战略空间。
结合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随着手游市场的用户规模增大, 多元的用户结构和终端融合将逐步显现, 总的来看, 针对目前的手机游戏市场, 从用户基础信息和行为偏好着手, 做细手机游戏产品、用户体验、扩充推广渠道, 培养用户消费习惯, 做好战略部署是扩大和盘活潜在手机游戏市场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我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 篇2
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为金融工具,主要从事短期融资交易或融资业务的金融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票据市场的发达程度对一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要进一步促进经济金融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票据市场的发展。
一、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其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票据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并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票据市场已成为企业融资和银行提高资产流动性、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也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传导机制。具体来说,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已具有以下特点:
1、区域性票据市场逐渐形成。
目前区域性票据市场正在逐步形成,部分地区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票据回购业务发展势头强劲。近年,上海、沈阳、重庆、天津、长春、大连、青岛、南京、武汉、成都等金融机构集中、金融业务发达、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正在逐步形成区域性票据市场。上述中心城市商业汇票业务量已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2、票据业务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
在华信工行和沈阳交行的示范效应带动下,以及对于中国票据市场前瞻性的认识,各商业银行都陆续成立了票据中心、票据支行等业务模式的经营管理机构,使票据业务在专业化水平和人员素质上都得到显著提升,规模化经营也为银行机构带来了较为丰厚的收益,提高
了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积极性。
3、票据业务成为完全竞争的业务品种。
由于对票据业务的认识逐渐提高,央行要求把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改善金融服务、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各商业银行则利用票据业务,达到拓宽收入来源、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的目的。因此,票据业务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
4、创新冲动进一步增强。
在当代金融创新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发达国家推出的“票据发行便利”业务,拉开了当代金融“四大发明”的序幕,票据业务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在此启示下,国内商业银行要以票据业务为载体的创新冲动十分强烈。
二、我国票据市场的问题分析:
1、市场规模小,票据融资比重低。目前,商业汇票签发量所占“三票”(支票、汇票、本票)的业务量的比重约为1%;我国企业票据融资量占其外源性融资(贷款+股权融资+商业票据+企业债券)总量的比重约为2%;商业票据未到期金额仅相当于国内债券余额的15%;商业信用票据化程度低,5000户大中型工业企业期末应收帐款净额超过4000亿元。
2、市场工具单一,票据的多重功能尚待挖掘。票据既是一种支付信用结算工具,也是一种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短期投资和融资工具。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只有交易性票据,没有融资性票据,即使是在有限的交易性票据中,也是银行承兑汇票占比较高,商业承兑汇票由于资
金回收率较低,风险性大,难以被接受,在票据市场中处于被排斥的地位。一级市场创造的票据数量少、品种不够丰富,二级市场的交易量清淡,使更多的人把票据仅仅作为一种结算工具,把贴现当成一种融资手段,而没能把票据当作有效、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短期投资手段和可随时调整资产组合流动性的工具,很多的票据在到期兑现以前并没有真正流动起来,因此,票据的流通功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3、缺乏统一和完善的票据市场。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发行回购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等均是全国集中统一的有形市场,而票据市场却仍然处于分割状态,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有形市场,局部性、区域化特征十分明显,严重阻碍了票据流通功能的充分发挥。
4、票据市场利率体系不合理。为推广使用商业票据,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对票据市场利率体系进行了改革,改变了再贴现、贴现利率分别与再贷款、贷款利率挂钩的做法,实行转贴现由交易双方自主商定,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浮动。可以说,这一改革对形成合理的票据市场利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与同业拆借利率的市场形成机制相比,票据市场的利率体系仍然有着不尽合理的地方,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票据市场利率被管制的性质。
5、信用观念存在误区,票据业务风险大。规范的票据业务是以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为基础的,风险度较低,流通性好。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却由于存在信用观念差等问题而使票据业务的风险度较高:第一,企业经济效益差,信用观念淡薄,自我风险意识差,有的甚至通过签订虚假的商品交易合同套取银行信用,使承兑银行面临着较大的风险。第二,一些承兑银行到期无理拒付和拖延付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使贴现银行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避免损失,商业银行往往对地市级以下分支机构承兑的票据拒绝贴现,影响了票据的流通性。第三,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票据印制、登记、查询、监证等机构,使伪造、变造的假商业汇票时而出现,令人防不胜防。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票据市场的对策:
1、增强信用观念,改善法律环境。通过广泛宣传和普及票据知识,把企业、银行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信用观念中解放出来,使其充分认识到商业信用票据化对生产经营所起的积极作用。
2、要全面唤起市场主体的契约观念和信用观念,依法构建健康的信用关系,促进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票据信用和国家信用有机结合的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3、发展票据市场工具,扩大交易品种。丰富多样的交易品种是票据市场发展的基础。要利用金融创新丰富票据市场信用工具,在进一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逐步尝试使用银行本票等交易工具。
4、进一步发展票据专营机构。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发达活跃的票据市场都离不开票据专营机构的交易活动。票据专营机构通过市
场化、专业化经营,可以实现票据业务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形成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以及再贴现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我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 篇3
一、“治超”后道路货运市场的新变化
1、运价先涨后落。随着治超的开展,原本只有超限超载才能赢利的货运企业谋求涨价是必然,治超以来的运价呈先涨后落趋势。刚开始,一些地方的运价出现不止一倍的上涨,这主要是相当一部分车主在治超初期持等待、观望的态度,采取停运的方式,造成运力一时紧张,运价飞涨。随着治超的深入推进及宣传到位,一些停运的车辆逐渐恢复正常营运,从每吨公里0?郾2元涨到每吨公里0?郾6元,属于车主和货主都能接受的范围。目前运价又回落到治超前的状态,呈波浪式状态,至于下一步运价是升还是降,业内人士认为,短时间内,运价可能会保持现有的水平,长远来看,运价的形成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密不可分。
2、市场效益未降反升。货运业上半年连续遭遇燃油涨价、治超等一系列冲击,按一般推理,货运市场的效益必定会受影响。但出乎意料,货运有形市场效益并未受到较大影响,经营稳定。义乌的江东、宾王、南方联、国际物流中心等货运市场更是实现效益翻番,而且不断有新的业户进入货运市场。入场业户不降反升的现象说明业户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随着治超的推进,市场趋于稳定,很多企业已经尝到正规市场下竞争的甜头。
3、政策牵引发展重型车。“治超”后,为鼓励发展多轴、大吨位、大功率的集装箱运输车辆,浙江省2004年7月开始实施新的交通规费征收政策,车辆吨位在15吨以下的按实计征,车辆吨位在15吨以上的一律按15吨计征。“政府让利,企业受惠”,治超初期的运价调整没有完全到位,运价市场自我调节机制还未成型的特殊时期,针对集装箱运输行业实际推出的政策,起到了有力的导向作用。货运企业纷纷出资购置多轴、大吨位、大功率的车辆,政策牵引购买重型车成为趋势,长期困扰运输市场有序发展的主要障碍已经松动。
二、当前货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存在的主要问题。治超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地方执法力度有所放松。有的地方工作热情不高。疲劳作战和厌战心理开始出现;超限超载现象有所反弹;运价有所回落;个别执法人员不规范,存在乱设检查点,乱罚款的现象;“车托”威胁当前的治超工作,个别地方联合执法不到位,没有形成合力。道路货运企业普遍希望政府部门尽快完善治超的政策链,加强治超的彻底性。建议政府采用理性、科学、严密的政策组合,使政策发挥链条的整体效应。尤其是要尽快出台扶持多轴、大吨位、厢式车发展的具体政策,降低货车运输通行成本,加快货运企业的发展。
2、货运信息不灵,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货运行业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发展水平滞后,缺乏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运价偏低、过路过桥费偏高、养路费增加、油价上升、回程配载难、运输负担重等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货运成本。当前道路货运企业运输成本偏高,投入产出不合理,运输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3、体制性障碍依旧。体制方面的制约更多地体现在国有货运企业。产权国有一元化,实际出资人缺位的现象目前在国有货运企业还很普遍。“全额风险低押承包”和“挂靠经营”是当前国有货运企业中普遍推行的经营机制,该机制自诞生以来,曾产生过积极作用,但也一直存在争议。管理部门认为是“私车公挂”,坚持要进行清理;国有企业则认为是企业经营组织的一种方式,坚持实施,并对清理挂靠车行动进行明里暗里抵制。但就这种经营机制而言确有其先天缺陷,主要表现在企业对车辆的控制力十分有限,车辆各自为战,难以组织,企业市场竞争整体质量和水平受到严重制约,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对车主、司机的重利益轻服务轻安全行为,很难进行有效监督控制,给运输安全和规范经营留下隐患,加之车辆随意转出公司,车辆增减变化不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难度。
三、道路货运市场发展趋势
1、市场竞争继续加剧。目前进入我国道路货运领域的外资企业大量增加。尽管这些外资企业目前还只能采取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涉足道路货运领域,但是凭借这种方式,外资企业的身影已经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型物流或货运项目的竞标现场。凭借丰富的经验拿到项目后他们并不亲自经营,而是转手将其中的运输业务压价后转包出去,坐地收银。在道路货运企业之间,更直接的竞争还是体现在价格方面。目前货运企业间的价格竞争无论用“白热化”还是用“血拼”来形容应该都不过分。一些普通货物的运输价格目前仍不足0?郾40元/吨公里。造成运价恶性比拼的原因除了运力大于运量外,大量不规范的货运业务招投标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在道路货运领域,货主企业出于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治超”以来开始越来越多地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将运输业务外包,但是,道路货运领域运力大于运量的现实使货主企业在降低运价上游刃有余。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监督,招标已经成为一些货主降低运输成本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很多货运业务的招标价格严重低于正常的运输成本。但不管如何,货运招投标已成为治超后货运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有其积极的意义。招投标还让货主企业与运输企业实现了强强联合、信息服务体系和运输资源共享。固定线路、地点的中标运输为运输企业提供了一个突出信息服务优势、创造综合运输效益的环境。运输企业可以结合固定线路营造局部运输环境,建立以这些地区为支点的、快速灵敏的信息网络。通过信息交流渠道的拓宽和组货配载优势的发挥,减少车辆空驶率,提高运输综合效益。同时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2005年我国将向外资道路货运企业(物流企业)全面开放国内道路货运市场,大物流企业将不断进入中国,货运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2、合作联盟成了趋势。在道路货运业发展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货运企业的合作意识如此强烈。在道路货运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合作从外资企业与国内龙头企业的频频携手、地方货运“诸候”的振臂一呼到中小运输企业的合纵联横,各种形式的合作一直就没有间断过。大企业有大企业的战略;合资合作;小有小企业的招数;缔结联盟。总之,货运企业已经普遍意识到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合作和联盟将成为企业今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专业化运输成突破点。在普通货物运价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从提高运输技术含量入手,寻求从高端服务领域突围。通过对传统的货运组织方式、服务理念、营销人才、运力结构等进行调整,一些企业开始将发展的重点集中到利润相对较好的专业化运输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发展特种货物运输、危险品运输、大件运输、快货运输等班次化运输和托盘运输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上。促使货运业务向“大、特、专、快”方向发展。发展专业运输有效地整合和发挥了传统运输企业在资源方面的最大潜力,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低运价的冲击。
4、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更紧密合作。治超后,一些货运企业的经营方式正在从经营车辆转为经营货源,从单纯提供装卸的运输服务变为延伸服务、拓展仓储配送和代理业务上下功夫,以最快速、最优秀的服务和最低廉的综合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经营方式的转变带动这些货运企业的地位发生变化。为了实现从经营车辆向经营货源转变,确保大宗货源相对稳定,一些货运企业与货主企业保持了互惠、互利、互信的关系。一些有实力的货运企业也尝试从建设物流园区入手,逐步将业务渗透到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配送分销全过程。义乌浙中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之作,该中心通过对园区进行建设,不仅吸引了大批物流和货运企业入驻,还将本地区众多进出口外贸企业的仓储、分拨、配送、分销等业务入驻园区,为外贸企业提供商检、报关、收费结算、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一条龙服务。
5、向现代物流发展成为趋势。治超行动让多数道路货运企业历经了风雨,风雨过后,不少货运企业开始反思自身现有的经营方式和理念,在反思中他们将经营的前景构建在发展现代物流中,并且开始了经营战略的调整。许多企业在多年积累的经营信用的基础上,发展物流仓储配送、物流房产等项目,逐步完善运输环节的上游功能,将传统的货运企业逐步改造为服务能力强、创利水平高的现代物流企业。在治超行动的作用下,道路运输市场大调整的格局初现端倪——有经营基础和资金实力的企业正大步前进,加快服务功能的完善,正向着现代物流企业的目标锻造自身;而资金薄弱、规模弱小的货运企业在历经风雨飘摇后,正主动出击寻求强弱兼并、弱弱联手的组合型经营。
论我国手机市场营销渠道发展 篇4
如今,随着手机严重同质化,单凭产品的独立优势赢得竞争已经非常困难。而渠道的差异化竞争正越来越成为我国手机生产商发展的重点,因而在未来的几年中,厂商的市场竞争应该在营销渠道的构建上。
一、我国手机渠道模式发展历史
我国手机营销渠道模式的发展与手机的普及和市场竞争密切相关,根据渠道的发展形态和主流经销商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中国电信独揽手机市场销售阶段
在我国手机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之初,由于移动通信市场被中国电信垄断,所以这个时期是由中国电信包销的时期。销售手机的场所仅有中国电信的营业厅以及随后出现的一些小店铺,后者则主要以经营水货手机为主。在这个时期无论从分销还是从零售的层面看,中国电信主导着市场,在中国电信包销的状态下,真正意义上的营销渠道体系尚未形成。
2. 全国性总代理控制销售渠道阶段
这一阶段手机营销渠道变化的背景是中国电信放开了手机的销售,专业性的手机零售店出现了,并迅速在全国一二级城市大规模涌现。在此阶段,完整的分销体系逐渐形成,全国性总代理控制了手机的销售渠道,成为主宰手机市场的主力。
3. 多种销售渠道模式并存阶段
随着国产品牌发展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国代的地位开始下降。此外,该阶段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多种销售模式和销售渠道兴起,而终端零售商的数量和销售规模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企业依靠和家电厂商合作的历史优势开始以国产手机销售为突破点,向移动电话的渠道渗透。同时,有的代理商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品牌零售连锁店,构筑强大的终端网络。而运营商在销售中的地位重新增强,大卖场的模式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出现。
二、我国手机市场渠道成员的构成
我国手机市场的渠道成员主要有生产厂商、代理商、零售商和运营商。
1. 生产厂商
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手机生产企业厂商从原来所处的产业链的龙头地位逐步退出,而逐渐被渠道商和运营商所牵制。在目前的状态下,在中国手机市场上随着产品的同质化、价格的快速跟进化、渠道的公共化、推广的雷同化,已迫切需要所有的手机制造商正确认识到自身在产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摆脱过去和市场、业务脱钩的做法,充分发挥整个手机产业链条协同作战的能力。
2. 代理商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手机普及率迅速提高,市场容量扩展很快。目前,中国手机市场的容量超过2亿部。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手机生产商往往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直接将手机送到消费者手中,因此,手机经销商、代理商就成为必需。
3. 零售商
中国手机零售商有专业零售商、家电连锁店、专业连锁店、综合型卖场(商场、超市)等。2001年开始,手机销售渠道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该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多种销售模式和销售渠道兴起,零售终端的数量和销售规模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以北京、上海为始,中国的手机市场出现了诸如迪信通、协亨电信、中复电讯这样规模和资金实力都比较强大的专业手机连锁零售商。而家电产品的专业连锁企业也开始进入手机销售领域,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企业向手机的通路渗透。同时,网上销售商场及超市等销售渠道也开始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传统零售终端的销售日益下降,消费者购买手机日益集中到这些连锁店和大卖场之中。
4. 运营商
在移动通信行业发达的国家,比如在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网络服务供应商通常从摩托罗拉这样的手机制造商处大批量购买移动电话,然后将手机和相应服务配套体系一起销售给消费者本人。为吸引用户供应商往往推出大幅折扣手段,将手机本身的价格压低,将利润点转移在为客户提供的信息服务上,通过消费者所使用的信息费用来赚取利润。在中国,从2003年开始,移动通信运营商与手机制造商的密切合作又开始逐渐发展。手机捆绑销售使得运营商直接介入手机的市场营销,随着运营商在手机产业链中的份额走高,龙头地位越发显现,也开始发挥主导作用。随着3G技术发展和投放,必将引领着市场和渠道发展的走向,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手机市场渠道发展的新趋势
在手机销售越来越像普通快速消费品的趋势下,未来的几年之内,手机渠道可能有以下几个变化趋势。
1. 渠道扁平化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的变化,顾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顾客的目标成为企业交易的价值所在,因而现代营销的核心也已经由对产品功能的诉求转变为对顾客价值的诉求。这就要求厂家与消费者有更直接、更快捷的沟通,渠道只能变得越来越短。
渠道扁平化并非是简单地减少哪一个销售环节,而是要对原有的供应链进行优化,剔除没有增值的环节,使供应链向价值链转变。
2. 渠道发展类型呈现复杂、多元的趋势
由于手机消费的逐渐普及,消费者开始多元化(商务人士、学生、农村消费者等等),如果要覆盖到尽可能多的消费者,自然就要相应发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从渠道类型选择来看,由单一渠道转向更多的多元化组合,直接销售与间接销售结合,大型超市、百货商店、仓储式商店、便利店和连锁专卖店等综合运用。渠道类型选择要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和产品情况选择。多元化渠道组合主要包括:在同一地区对某一产品同时使用多种渠道进行销售;在不同地区对某产品采取不同渠道;根据产品线不同采用不同分销渠道。通过这种增加渠道方式及发展多元化渠道组合,可以弥补单一渠道形式的不足,提高市场覆盖率,渠道成本降低,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多元化的渠道模式可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我国的手机市场渠道正处于一个由厂商、代理商主导转为由零售商、运营商主导的过程之中,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将会考虑如何有效地规避各种不同渠道模式的风险,降低这些渠道模式可能带来的利润损失等问题。而多元化的渠道模式正是这个过渡阶段中的权宜之策。
3. 产业链的核心演化
目前整个手机产业链还基本上是以制造商为核心,由他们来组织研发、生产和销售。但是随着运营商的技术标准发展,消费者的功能需求个性市场的消费特性,到底谁是将来的主导还是多方联合共同主导,将是未来产业链核心力发展的趋势,谁能最了解消费者,谁就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价值,从而成为产业链上的决定力量。渠道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最近,这是它的天然优势。但目前的渠道商的专业化程度还不足以全面、及时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变化;再是只有当研发和生产都标准化之后,这些资源才能够比较容易地从市场上获得,作为“外行”的渠道商才不会受制于人。
4. 运营商强势介入手机渠道发展
运营商迫于竞争的压力通过自由体系的渠道拓展介入渠道和终端的发展;自建或是合作通过统谈定制分销的形式来提高竞争能力。比如:联通的子公司华盛公司已做好了对中国联通现有的18 000家自有营业厅及数万家社会手机零售网点的渠道覆盖准备工作,并建立了全新的电子商务销售渠道。为联通公司3G终端运作建立完善的渠道和服务支撑平台,厂商则根据运营商提出的要求来研发生产手机,生产出来的手机由运营商收购,并销售给用户。即是消费者直接从运营商处获得定制手机,此时的手机定制分为业务捆绑模式和手机补贴模式两种,消费者一般要承诺一定的消费额度或在网时间等。此模式也是运营商运用较为普遍的竞争手段。
5. 家电类连锁类卖场的市场地位日益凸显
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店加入手机零售市场给手机市场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直接让渠道中心深度下沉;家电连锁店对原有的手机销售渠道产生了根本的冲击。其覆盖面广、进货量大、经营灵活等优势,是传统手机经销商所无法比拟的;而且谈单能力和消化能力也让各厂商和代理商趋之若骛,是逐渐在整合的新渠道。
6. 新力量的加入
京东、卓越等等电子商务网站成为新的渠道增长点,补充了网购人群的购买渠道,并且成为不可小视的一股新力量。
从上可以看出随着手机渠道重心不断向零售终端下移,运营商在整个手机渠道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3G时代手机渠道的功能由销售平台转换为综合服务平台,而这必须借助于零售终端这一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载体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手机产业链各方纷纷向手机零售领域渗透,在我国手机渠道的新趋势下,所有渠道成员既有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如何保证现有优势的情况下发展终端能力,如何把握运营商发展方向,主动调整渠道、追求新的发展模式,确保地位和价值才是将来发展的关键。
[责任编辑王莉]
摘要: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和3G网络的运行,我国手机终端分销行业竞争格局进一步形成,手机渠道分销商们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行业产业链的一部分,如何面对竞争、如何应对竞争是摆在手机渠道分销商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对手机终端渠道分销商的现有环境和运营商未来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找到手机渠道商自身的优势,明确未来的合作模式与创新的目标和方向。通过对通信行业的发展以及渠道的介绍,客观阐述了中国现有手机渠道的基本概况。同时,通过产业链条的各股力量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分析,从运营商、厂商发展模式、渠道变革等几方面分析了当前作为手机渠道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手机渠道发展方向所做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我国手机营销渠道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参考性建议。
浅析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篇5
【摘要】随着奥运的到来和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机遇。为此,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树立新的营销理念,实施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品牌营销战略,使旅游市场营销走向更加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从而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品牌营销
一、旅游市场营销含义
市场营销是指一个企业为适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从产品开发、定价、宣传推广到将产品从生产者送达消费者,再将消费者的意见反馈回企业的整体企业活动。企业的经营导向经历了生产观念导向、产品观念导向、推销观念导向、营销观念导向、社会营销观念导向五个阶段渐次递进的演变过程。
旅游市场营销是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这样一个过程来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使企业获利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的出发点是旅游市场需要,研究的目的是获取效益。可见,旅游市场营销是获得效益的重要环节,对发展旅游事业起到重大作用。
二、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且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目的地国。在这种供需双向互动下,促进了我国旅游业市场的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加,国民出境旅游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带薪假期的延长使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长使人们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这些都为我国国民创造更多出游的条件和机会。同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外出旅游次数的增加,人们在旅游方面的消费变得理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然而,在此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下,我国的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营销中盲目进行削价竞争,营销策略科技含量不高,不注重售后服务、不能形成良好客户关系,以及法制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我国的旅游业要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必须灵活运用目的地整合营销(IMC)理念,改变营销的思考重心,由4PS(产品、价格、促销、渠道)转向4CS(顾客、成本、方便、沟通),建立一种由外向内的营销策划模式,做好市场营销。尤其在奥运的到来为我国旅游业和旅游市场营销到来了更大的机遇,至此良机时,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将更加科学、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三、未来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一)加快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1.大力发展网络营销。随着网络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营销策略的多样化,旅游业也积极改变陈旧观念,挤身于网络营销的大潮之中。旅游业网络营销是利用电子网络这一载体的营销活动,是利用互联网,对旅游市场进行更有效的细分和目标定位,对分销、渠道、产品的定价、服务、产品理念进行更为有效的规划和实施,创造满足旅游者与旅游产品销售者之间的交易。
旅游业发展网络营销具有产品和网络两大优势:一是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具有生产消费同步、远距离异地消费、消费者无法对产品预先感知等特性,成为最宜于网上查询、浏览、购买的产品类型之一;二是网络拥有丰富信息源和传递速递快、覆盖面广、自主性强、反应及时、营运方式更合理等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生产、营销、销售成本,节约顾客精力、时间、资金成本。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力发展网络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模式的必然趋势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申奥成功后,奥运带来的巨大市场为旅游网络营销带来一个难得的机遇。
2.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从发展趋势来看,网络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网络营销仍处于较低阶段,存在着信息源真实性和更新速度、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致使旅游网络营销还不能完全发挥其优势,成为制约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瓶颈。在此转变时期,只有把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更好地发展旅游市场营销,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
(二)加强绿色营销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们都开始追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它要求企业在经营中贯彻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旅游业“它是个资源型产业,有赖于自然的馈赠和社会遗产”,但在现实发展中,旅游业是“无烟产业”已受到质疑,“旅游者带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脚印”,随着旅游业的推进,世界有太多精美如画但很敏感的环境受到破坏,而且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有损环境资源现象,直接影响到旅游业本身的发展。因此我国旅游业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加强绿色营销。首先,树立以资源价值观为中心的绿色营销观念。其次,确定绿色营销目标。再次,树立绿色营销组合战略。旅游业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价格、包装、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最后,开展绿色认证。从1993年起,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绿色营销的发展。比如我国浙江省、山东省开展的创建“绿色饭店”活动以及武夷山景区实施的ISO14000认证,为旅游业的绿色营销注入了新的内容。
加强开展绿色旅游营销,是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与环境友好、和谐的产业,是符合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爱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潮流,是走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条极富生命力的营销策略。
(三)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展旅游品牌营销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建设,以品牌为核心进行营销也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利用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创造品牌价值,最终形成品牌效益的营销策略和过程。
我国旅游业品牌建设的的精髓应在于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但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品牌营销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还远远不够,致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不能有效延长。因此,必须首先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才能使旅游产品利
于不败之地。比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主题公园,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再现,这个主题公园正是因为很好地挖掘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在全国主题公园旅游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它却能以年均效益1,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发展。同时,要注意“深度”挖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需要不断融入创新因素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原有基础的延续。其次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的旅游产品要走品牌化道路,要塑造和传播品牌形象,这是品牌营销的主要任务。依据我国旅游文化,策划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形象,赋予旅游产品品牌强大的生命力,然后根据成功地塑造品牌目标形象的要求、目标市场状况以及自身的综合条件等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合传播的方式,所选择和组合的传播方式要能够全面、准确、直观地表现出品牌的目标形象特点来,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经济条件,要注意对投入与产出效益的研究,尽量花最少的钱而取得最大的效果。另外,旅游公共部门(政府及各旅游行政部门)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营销方面主要集中于对地区、省和全国的整体性促销上,从而带动旅游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威廉·瑟厄波德主编.张广瑞,等译.全球旅游新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袁平.旅游市场营销[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我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直销 市场 问题 趋势
1990年11月14日,第一家以直销申请注册的公司---中美合资广州雅芳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标志直销以合法的身份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直销行业经历了传销、直销混乱期,直销企业转型调整期,直销市场规范期三个阶段。近二十年来,由于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及逐步规范化的市场环境影响下,人们对于直销企业和直销产品认可度也大为提升,各类直销企业得到成长,中国直销行业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2015年是直销行业创造纪录的一年,商务部在该年共发出19张直销牌照,大大激发了直销业的信心,拿牌直销企业规模也达到67家。随着拿牌企业的增加,企业业绩也很显著。据《2015年中国直销企业业绩报告》。该报告中显示,企业的业绩总额已经达到1937.9亿。
一、直销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直销企业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致富机会,但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既有企业经营发展方面的问题,也有政府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还有直销从业人员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直销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也对社会发展都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更影响了直销行业对经济社会的正面积极作用的发挥。
1、传销屡禁不止影响直销企业信誉度
直销进入我国的初期是以传销的模式进入的。随着传销的纠纷加剧,传销对消费者和参与者造成的危害,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我国加强了对直销行业的规范,同时也加大了对传销的打击。然而,由于传销和直销都是应用的消费获利,几何倍增的奖金制度,加上 “快速暴富”的利益诱惑,传销在我国仍屡禁不止,部分地区甚至十分严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利用网络进行传销更加剧了传销的发展。网络传销带来的取证难、认定难、执法难等问题又使得难以对传销形成有效打击。由于对直销没有形成正确认识,不少消费者分不清直销和传销的区别。因此,整个直销行业发展的信誉背景被大多数消费者误解,这给直销市场秩序带来极大危害,也影响直销企业的发展。
2、直销行业缺乏行业自律
行业需要自律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行业自律必须有行业组织,行业组织通常是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也是制定行业规范、实行行业自律的重要组织,行业自我管理对规范行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我国取消270多个职业准入资格,就是政府放权给行业组织,让行业组织发挥出更大的能量。然而,我国的直销行业发展至今,直销法也已实施近10年时间,虽经多年呼吁,但仍未成立全国性的直销行业自律组织。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直销企业间相互的协调,直销行业的自律,直销从业人员的教育。
3、直销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直销行业的直销员是一个没有准入门槛的岗位,由于直销员与直销企业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企业只要求直销员达到多少消费标准,能发展多少客户,没有对直销人员有系统的职业培训,使得一些从业人员对直销的职业道德和基本操守缺乏必要了解和扎实掌握,诚信度低。同时,直销企业加大了直销人员的利益诱惑如高额奖金、国外旅游、终身收益等,促成了直销员利益上的贪婪、行为上的乖张。在利益的驱动下,进入直销行业的人员来自不同的行业,年龄差异大,文化层次不一,最终形成了直銷行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
二、直销市场发展趋势
1、直销企业将受到政府更为严厉的监管
随着直销行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公众和社会层面对于对直销市场规范发展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工商总局下发了如《关于开展直销市场专项检查和直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督导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行政指示,加强对直销企业的监管;通过信息化基础建设,在全国各地区建立相应的直销管理信息档案来加强与企业沟通交流,从而促进直销企业的良性发展。加强直销监管、促进直销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及严厉打击违法传销活动的工作却从未停下脚步。不管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直销企业都应该将合法经营、加强自身管理归纳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风险控制、长期可持续的科学合理机制。
2、互联网技术在直销中将得到充分发挥
互联网技术在直销中将得到充分发挥。直销企业通过QQ、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技术,不但能起到很好的广告宣传作用,也能很好地拓展市场,已经显著的区别于传统地面直销模式。传统地面直销靠人员面对面的讲解,或者各种类型的聚会方式来发展自己的团队。在互联网时代,通过QQ语音、QT房间、YY语音、支付宝、物流配送等手段,足不出户也能完成直销活动。这已经被直销行业定义为空中直销、云中直销。
3、国外直销公司对我国直销行业冲击加剧
随着WTO保护期的到期,将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到中国,其中就包括中国的直销行业。将有越来越多的商品陆续进入中国,以更为低廉的价格进入到老百姓的家中,于此同时,随着关税的减免,政策的逐步放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直销公司借直销市场开放这一契机进入到中国市场与中国本土直销行业展开竞争。不难预见,未来的中国直销行业将涌现出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三、总结
直销市场应用了利益倍增原理,永远都有较大的财富诱惑,国际国内直销企业的发展,必然带动我国直销行业向健康规范方向发展,发展好直销行业,不但形成大量的职业队伍,解决老百姓的就业问题,也能带动老百姓的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直销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商时代的来临,将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胡美伦.论直销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5.
[2]李栋栋 朱倩.我国直销业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D].无锡.江南大学商学院,2013.
[3]耿海麟.中国直销业发展中的四个问题[N].辽东学院学报,2015-10-23(3).
我国防护手套市场发展趋势调查 篇7
市场现状
在对防护手套生产企业的调查中, 绝大多数企业认为防护手套市场销售稳中有升, 每年增幅15%~20%。在对16家防护手套生产企业的抽样调查中显示, 2011年共计生产销售各类防护手套3.19亿副, 2012年生产销售各类防护手套4.32亿副, 2013年生产销售各类防护手套6.53亿副,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2012年比2011年上升35.4%, 2013年比2012年上升51.2%。
在对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2家防护手套的国内用户和经销商的抽样调查显示, 2011年销售各类防护手套10.6亿副, 2012年销售各类防护手套11.6亿副, 2013年销售各类防护手套14.5亿副。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2012年比2011年上升9.4%, 2013年比2012年上升25%。
根据152家国内用户和经销商的调查中, 各种具有特种防护性能的手套比一般防护手套销售上升增幅明显, 分别为:
耐酸 (碱) 手套, 2012年比2011年上升124%, 2013年比2012年上升25.2%;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2012年比2011年上升7%, 2013年比2012年上升58.6%;耐油手套, 2012年比2011年上升275%, 2013年比2012年上升9.5%;防割手套, 2012年比2011年上升46.4%, 2013年比2012年上升33.1%;防静电手套, 2012年比2011年上升159%, 2013年比2012年上升61.3%;防热防寒手套, 2012年比2011年上升7.4%, 2013年比2012年上升34.2%;浸塑手套, 2012年比2011年上升12.9%, 2013年比2012年上升6.5%;焊工手套, 2012年比2011年上升0.6%, 2013年比2012年上升51.5%;一般防护手套, 2012年比2011年下降22.9%, 2013年比2012年上升26%。
综合上述调查数据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我国的防护手套市场销售将呈稳步上升发展趋势, 具有特种防护性能的防护手套增幅高于一般防护手套。
市场销售渠道
在对防护手套生产企业的调查中了解到, 国内销售的防护手套, 其销售渠道基本选择通过经销商销售, 比例为100%。其中选择在经销商中采用总代理的有35%, 选择直接销售最终用户的有41%。防护手套在各类防护用品中是大宗商品, 品种多、销量大, 市场流动性最强。选择经销商进行销售的模式能形成市场销售网络, 在扩大销售稳定产品价格, 以及推广品牌等方面都会产生作用。而在防护手套的国际贸易中, 防护手套生产企业选择通过国际专业展会进行销售的有53%, 通过外贸企业进行代理销售的有65%, 为国外企业进行贴牌生产销售 (OEM) 的有41%。
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因素
在对防护手套的市场认可因素的调查中, 选择产品质量是市场认可第一因素有47.5%, 选择产品价格的认可因素有36.9%, 选择认可产品品牌因素的有14.1%, 选择通过广告或其他宣传认可因素的仅有1.5%。此外, 考虑到防护手套品种多, 价格相差较大, 无法单一从产品价格上进行比较。因此, 我们在防护手套调查时将产品分为高档产品、中档产品和低档产品。在对152家经销商和用户的调查中, 选择采用高档防护手套的有27.5%, 选择采用中档防护手套的有59.1%, 选择采用低档防护手套的有13.4%。从对防护手套的档次选择调查中可以看出, 市场对中档防护手套认可度最高。因此, 防护手套市场应该巩固中档产品, 发展高档产品, 淘汰低档产品。
市场对款式和新品种的选择
在对152家经销商和用户的抽样调查中, 选择希望防护手套生产企业每年都有新款式、新品种推出的有38.6%, 选择希望防护手套生产企业每2~3年有新款式、新品种推出的占34.5%, 对防护手套款式和品种无要求的有26.9%。从这组调查数据中也可看出, 市场对防护手套生产企业能每年或每2~3年有新款式或新品种推出的企业达73.1%, 说明市场对防护手套的变化寄予较大希望, 求新求变是防护手套市场的主题。
存在的问题
通过行业调查, 目前防护手套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企业多, 产业集中度低
我国是防护手套生产大国, 每年向欧洲、美国、日本等出口各类防护手套60亿副, 国内市场也有40亿副的需求量。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在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防护手套主要生产区, 有生产企业2 000多家, 但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只有10余家, 大部分都是家庭作坊型的小企业。这部分企业生产方式落后、资金薄弱、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处于低水平、低效率、低质量的生产经营状态。就是在同一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中度也很低。因此, 造成企业之间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因而影响部分地区防护手套的行业诚信度。
产品同质化, 大部分产品无技术含量
防护手套生产企业设备简单, 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只购置一些手套织机就可以进行生产。因此, 在某些产业集聚区, 不少家庭作坊企业都在生产同一品质的防护手套, 同一地区的产品基本一样, 产品的同质化十分严重, 因而影响产品的销售价格。不少企业只能微利生产, 造成了企业只能考虑生存, 无法进行质量提升, 这是极需调整和改变的生产现状。
国内皮革防护手套制造产地减少
据了解, 广东省高州市是皮革防护手套的主要产业集聚区, 有各类手套企业700多家, 年产皮革防护手套2.5亿副, 其中70%出口, 30%国内销售。2013年当地政府进行环保整治, 当年11月, 高州市所有制革企业 (约200~300家) 已全部关闭。因此, 当地皮革防护手套生产企业只能去其他省购料生产, 由于皮革原料短缺, 皮革价格上升20%~30%, 皮革防护手套价格也随之上涨, 如何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 稳定皮革企业的生产是值得行业思考的问题。
市场中还存在低价伪劣产品
在市场调查中, 一些家庭作坊生产的质量低劣防护手套仍在市场中销售。每年召开的全国性劳动防护用品交易会上, 这些产品进不了展会, 但都以地摊形式去招揽客商, 而且以回纺纱为原料生产和低价销售, 影响了劳动防护用品市场的正常流通秩序。虽然行业主管部门与当地政府予以沟通, 但因这些家庭作坊式企业已经成为当地产业的主要份额, 只能靠产品的发展去引导和改造。
国际品牌在高端市场占据主要地位
在我国防护手套市场中, 如全球知名企业安思尔因其拥有悠久的生产历史, 并具有各类有效防护性能的产品, 其在国内防护手套的高端市场上占据主要销售份额。从安思尔营销的各类防护手套品种来看, 虽然部分产品国内防护手套企业也有生产, 但安思尔的品质和国际认证资质要比国内品牌全面和可靠。因此, 如何使防护手套的品质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值得国内防护手套企业努力提高。
市场环境与趋势
1.龙头企业正在形成, 市场影响力逐步扩大。
在我国防护手套生产企业中,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已经在各产业集聚区涌现了一些龙头企业。如浙江省台州市的浙江东亚手套有限公司, 山东省高密市的山东星宇手套有限公司、山东登升劳保用品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年产值都在亿元以上, 企业的品牌、市场影响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其不仅在国内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 在国际市场中也有一定的份额。相信随着我国防护手套市场的发展, 防护手套龙头生产企业的影响力会逐步扩大。
2.加大防护手套研发力度, 提高科技含量。
在我国众多的防护手套企业中, 注重生产的企业多, 投入开发的企业少, 这是造成防护手套市场中含有高科技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的主要原因。但近两年来, 国内部分防护手套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研发, 如赛立特 (上海) 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加大了产品技术开发, 研制生产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有特殊防护功能的防护手套, 如防针刺手套, 其防护性能不仅能防割更能防尖锐物体的刺穿, 又如带LED灯的防护手套, 方便夜晚作业人员使用带有LED灯光的手套进行抢救作业。这些高科技含量手套的研发, 不仅增加了新品种, 也将会带动防护手套行业的研发力度。
3.山东省临沂市已初步形成以防护手套为主的商贸物流中心。
2000年, 山东省临沂市成立国内以防护手套为主的批发市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以防护手套为主体的防护用品批发市场。现有劳保用品经营企业800多家, 年销售金额超过50亿元。全国各地的防护手套都在临沂市场有经营或代理的企业。临沂市已初步形成防护手套产品集散地, 并以批发市场优势、物流成本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防护手套用品的商贸物流中心。
4.国际防护用品企业相继在我国建立防护手套生产基地或加工基地。
国际安全防护用品跨国企业为了拓展中国市场, 降低产品成本, 开始选择在我国境内建立生产基地。如霍尼韦尔公司已经在江苏南通建立了防护手套生产基地, 安思尔公司也在有关防护手套企业开展定牌生产。外资品牌防护手套的进入, 丰富了我国防护手套市场, 满足了部分高端用户的需要, 促进了防护手套企业的发展和提高。
5.防护手套的国家标准将逐步得到完善。
国家为规范防护手套产品质量标准, 已经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的防护手套国家标准。随着防护手套防护性能提高, 以及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将进一步修改现有标准和制订新标准。为此, 防护手套企业要积极参与国家有关防护手套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 只有如此才能使企业的产品品质达到国家标准的各项要求。
6.电商模式将逐步崛起。
在市场营销中, 传统的营销模式, 即通过经销商、代理商和专业批发市场的营销模式会继续存在。在保持这种营销模式的同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电子商务模式已经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电子商务营销的企业会有较好的发展。
我国商品批发市场发展趋势 篇8
近年来, 我国商品批发市场在发展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关注的变化。一方面, 在原来批发市场发育较快、市场功能作用比较显著的地方, 出现了专业批发市场功能弱化、地位下降的倾向, 其主要表现是市场的年成交额增长速度下降, 市场的辐射功能和交易功能弱化。另一方面, 一部分专业市场逐步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体制, 在市场组织形式上谋求创新, 向现代流通组织形式迈进。认真分析商品批发市场发展条件, 分析出现的这些新变化, 有助于重新认识我国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走向, 从而研究适当的促进及引导政策。
任兴洲 (1999) 从流通产业的一般理论入手, 单纯地将商品批发市场视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从上下游商品流通效率入手, 考虑到流通成本的经济性, 从提高流通效率入手对批发市场的发展提出远瞻性的建议措施。赵杰 (2001) 在前人的基础上, 着重强调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及委托代理中介的培养, 文章分析已经具备管理学思想的萌芽。张乃兵 (2003) 以专业批发市场为研究对象, 从特色批发市场入手对不用商品批发市场的共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丰富了我国批发市场研究领域的政策手段。洪涛 (2004) 真正意义上地引用管理学思想, 将批发市场法人化的趋势作为前提分析了我国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前人基础上, 同时借鉴经济学及管理学思想, 试图探索一条研究我国商品批发市场发展趋势的全新路径。
二、我国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
据《2012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资料, 截至2011年末, 我国拥有交易额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共5075个, 其中综合市场1368个, 专业市场3707个, 其他市场45个;成交额8.2万亿元, 其中批发额6.9万亿元。2011年, 全国成交额在50亿元以上的超大型批发市场有59个, 其成交额为1.2万亿元。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辽宁沈阳五爱小商品批发市场、河北石家庄新华集贸中心、山东齐鲁化工商城、辽宁海城市场西柳服装市场、上海枫径商城、河北南三条小商品批发市场、广东西樵轻纺城, 这十大商品批发市场交易额都在100亿元以上。可见, 我国批发市场建设的数量和规模都已相当可观。
中国批发市场在发育过程中, 形成了多种类型、多种经营方式的批发交易市场:在市场的布局方面, 既有城市批发市场, 也有农村批发市场。入市交易的商品种类包括农副产品、日用工业消费品和一些通用性强、需求量大的生产资料。按市场类型划分, 有产地型、销地型和集散地型批发市场。按市场经营范围划分, 有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性批发市场。按经营方式划分, 有专营批发的市场, 也有批零兼营的市场。
三、我国商品批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批发市场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
商品交易量分流面临严峻挑战。商品交易量分流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生产企业自建销售渠道将分流部分交易量, 二是电子商务B2B和B2C将分流部分交易量, 三是外商进入我国建立相应的销售渠道将分流部分交易量。同时批发市场也将迎来巨大的商机, 当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大量的商品将通过批发市场进入或出口国际市场。如美国柑橘进入我国市场就是通过大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代理销售进入的, 我国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也是通过批发市场来实现的, 如蔬菜、粮食、猪肉等。
(二) 传统摊位式交易占主导地位
国外的批发市场的交易形式多是公开竞价、拍卖成交, 而我国的批发市场主要采用“摊位制”交易形式, 价格由买卖双方一对一的谈判而形成。这种个别协商形成的价格难以保证价格的公正性, 不能完全反映供求关系, 产地与销地缺乏一种成梯度的有机结合的关系, 市场利润分割不透明, 价格波动过大。在批发市场交易中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
(三) 主要采取即期的现金结算方式
大多数批发市场主要采用即期结算的“一手钱一手货”的现金结算方式, 而市场的集中结算、吸引银行部门进场办公、代理结算也仅处于起步阶段, 许多先进的结算形式还没有采用, 信用结算和银行卡结算等方式还不多。这需要批发市场提供相关的服务, 与金融部门配合设立网点, 提供交易所需要的多方面的金融工具, 满足人们的交易需要。在当前商品的网络交易也仅仅是信息沟通而已, 其主要障碍就是资金结算系统的不完善。批发市场的代理结算功能的发育也具有很大的潜力。
(四) 商品的展销功能发挥不够
当前批发市场发挥的主要功能是交易功能, 而其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其商品展示功能发挥得不够;代理中介机构也不足, 现存的也显得不够成熟, 行为也还不规范等等。
四、21世纪我国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
21世纪批发市场仍将是我国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随着我国GDP的进一步增长, 我国商品流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商品批发市场将进入创新阶段, 其发展趋势如下。
(一) 由数量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
20世纪末, 我国批发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 结构调整将成为21世纪批发市场发展的主题。当前要控制批发市场的总体规模, 调整批发市场的结构, 在空间布局上, 可重点适量发展中西部地区;在批发市场的类型上, 可发展产地批发市场, 可重点探索粮食、棉花等批发市场的建设, 配合改革的发展作出贡献;一些中药材批发市场应符合GSP标准, 并按规范运作;在结构调整中, 一些批发市场将转变为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二) 市场法人主体化将是一个发展趋势
随着批发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 市场将充分采取股份制形式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由股份制企业创办, 一些批发市场还将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 一些政府的投资将转变为股份。对一些大型的批发市场, 可探索给予上市发行股票的政策, 试行批发市场上市筹资的改革, 使出资人与管理人、行政管理人与经营管理人相分离。通过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改变现有的批发市场的治理结构, 吸引公众投资者进入批发市场进行投资。批发市场也可以利用社会闲散资金进行提档升级, 并参与世界市场竟争。一些重点批发市场可以充分利用其品牌效应进行品牌输出, 兼并重组“空壳”市场和“有场无市”的市场。
(三)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电子市场 (e-Marketplace)
e-Marketplace有两种模式:一是在传统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建设e-Marketplace, 发展供应链, 向生产领域延伸, 探索“订单农业”的有效形式;也可向零售商店或消费者末端延伸, 扩大批发市场的商圈范围和市场辐射范围。这种模式具有较大优势, 即传统的批发市场集众多的人气, 并有一定的品牌效应, 利用批发市场的品牌效应进行市场扩张, 如连锁市场。二是纯粹的e-Marketplace, 一般由网络公司建立。上述两种模式中, 以第一种模式的发展潜力巨大。如义乌小商品城的“中华商埠”电子商务网站、“中华食糖市场网”、新疆的“中国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网) ”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将促进批发市场的升级。
(四) 批发市场将提供多种服务功能
当前大多数批发市场的功能仅仅是交易功能, 而现代化批发市场应有的功能还包括集散功能、结算功能、价格功能、配送功能、信息功能、质量检验功能、展示功能以及生活服务等多种功能。批发市场提供多元化服务, 为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对交易当事人提供生活、交易、信息等方面的各种各样的服务。
批发市场交易方式将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批发市场将由单一的摊位式交易形式向“摊位式、特色商店、专业街相结合”的形式转变, 形成“专业城、专业街、专营店、大众摊”的模式, 由单一的摊位式向现代经销制、配送制、代理制及与厂商结成联盟, 通过总代理、总经销获得企业的支持,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电子拍卖形式的集合竞价的“交易所”交易形式也将出现。
参考文献
[1]任兴洲.中国批发业如何面对21世纪[J].中国商贸, 1999 (7) .
[2]任兴洲.中国批发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J].中国商贸, 2001 (13) .
[3]赵杰.我国批发市场发展趋势[J].中国商贸, 2001 (9) .
[4]张乃兵.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趋势探析[J].现代商业, 2003 (7) .
我国市场营销发展趋势探索 篇9
营销学是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学科, 最初只是广告学范畴里的一个“推销术”, 真正的营销学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那时, 经历过战乱的世界开始大力发展经济, 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初步形成, 市场的竞争初具雏形, 因此, 为了适应客观经济的需要, 现代营销学应运而生。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在市场上的营销轨迹和活动规律, 简言之, 就是研究卖方市场如何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转移到买方市场。它要站在卖方市场的角度去考虑产品的竞争力、定价的合理性、使用的舒适度等等, 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为企业赚取经济效益。
二、中国市场的营销现状
1. 受众对市场营销的认识处在初级阶段。相较于20 年前对于市场营销的陌生, 今天的消费者对“顾客就是上帝”、“以消费者为中心”显然不再陌生, 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受众对市场营销的理解还处在初级阶段, 常年的计划经济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小的阻碍作用。
2. 经营者的营销理念滞后。中国的企业领导者对于营销概念的接收起步较晚, 为了应付瞬息万变的市场, 不得不进行恶补, 这就造成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 营销理念的实践率不高。 实际的后果就是企业的库存高, 商品的流动率慢, 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产品售后运作慢等情况比比皆是。面对愈发理性的消费者, 中国的企业在开拓市场和把控市场方面的能力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需要。这是因为我国从改革开放到和跨国企业的正面交锋中间只有短短三十年的时间, 时间永远是培养成熟的一个关键性标志, 三十年对于培养一个成熟的企业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何况还要面对各种深层次的矛盾, 企业的领导者在思想观念上没有充分的准备, 自然无从谈起将营销工作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3. 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品牌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名词, 它决定了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这样的形象包含了产品的质量、企业的服务、消费者的满意程度等等, 它是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集中体现, 其树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缜密的战略思想和周密的计划, 要摒弃急功近利的行为, 企业要认识到广告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只有和企业的实际行为相连接才能产生正面的强化形象的作用。目前, 大部分的企业走入一个误区:是将品牌建立停留在大量投放广告的阶段上, 擅长舆论造势, 却忽视了产品的结构调整, 用短期利益换取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 先进的技术和新颖的设计、坚实的质量、诚信的声誉、完善和便捷的服务才是企业在品牌建立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4. 市场营销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中国市场的营销工作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这与他们的流动性大有关系, 造成流动性过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不高, 收入与付出难成正比, 工作压力大;如果企业对他们的管理与培训不到位, 它们对于工作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营销= 推销, 也就很难再有发展的动力, 一旦遇到更好的职位就流失了。
5. 中国的市场营销前景广阔。综上种种虽然是我们无法在短期内改变的现状, 但也应该看到, 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 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70% 的农村等待开发, 这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庞大的市场份额, 对于刚刚在中国起步的营销学, 只要企业找到适合的市场定位, 是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三、中国市场营销的发展前景
1. 定位目标市场, 细分营销策略。随着日臻完善的市场经济, 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越来越成熟, 购买行为越来越理性, 他们会从同类商品的对比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商品, 再有, 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生活区域、不同的价值需求都决定了消费者在选择上的差异性。因此, 对市场中的目标人群进行细分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它是企业走进消费者最为便捷的途径。这样的营销策略一定要是围绕着营销目标而进行的, 把市场细分为各个年龄段、各个行业特征、各个性格种群, 就会清晰地勾勒出自己商品所在市场的范围, 在此基础上的细化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 这才是营销致胜的王道。
2. 建立品牌战略营销。现代经济中, 企业的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是企业文化和灵魂的集中体现,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 品牌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强势品牌的建立是保证战略领先的关键。首先, 品牌的建立是企业外在形象树立和扩张的重要途径, 为消费者的选择提供了一个优先感知, 其次, 顾客通过对企业产品的选择, 又加深了标识印象, 从而增强了购买首选的几率, 在这样的过程中, 消费者更愿意在决策时节省时间与精力, 自然而然就提升了对品牌的忠诚度。
3. 打造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刚刚出现的时候, 网民数量、支付方式、配送网络等等都是一张白纸, 但是短短几年, 电子商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网民的激增、通讯技术的一日千里、物流公司的星罗密布是电子商务刚刚兴起时难以预见的。
当下,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是每一个企业执行者不能回避的问题, 实体经济向电子商务转型, 是企业在愈演愈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对产品的销售, 对企业的采购、加工、制造、服务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集商务管理和网络交易为一体的集成化网络营销方式, 包括了咨询洽谈、广告宣传、网上订购、网上支付、交易管理、电子账户、客户关系管理等, 一体化的电商营销模式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为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提高了企业效益。
结语
现代营销理念是一套成熟的思想体系, 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财富和巨大的消费潜力, 我国的市场营销尚处于起步阶段。
参考文献
[1]赵彦云.《中国的竞争力在哪里》[M].读者, 2002 (24) .
我国快递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及启示 篇10
我国快递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我国快递市场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从原来的国家邮政垄断格局,到现在形成了国家邮政EMS、外资快递、中外合资快递、国有非邮快递、民营快递共同竞争发展的格局。快递业的迅速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并为社会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8.6亿件,同比增长22.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79亿元,同比增长17.3%。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7.3%、55.7%和31.7%;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3.5%、70.4%和6.1%[1]。
从1980年DHL敦豪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国际四大快递巨头相继将业务扩展到了中国。1982年TNT进入中国,1984年EMS联邦快递进入中国,1988年最后一个巨头UPS联合包裹进入中国。至此国际四大巨头全部进入中国市场与当时的中国邮政展开竞争。
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引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民营快递的诞生。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诞生了中国的民营快递业,1993年中国第一家民营快递公司“快客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营快递业诞生了。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中国的民营快递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民营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最多时达到了30 000多家。根据国家邮政局与统计局的全国快递服务统计调查。但是除了国有的快递公司外,民营快递的规模普遍比较小。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有2 000多家,分支机构5 000多家。还有不少物流企业、运输企业也涉足快递业务,估计有上万家。邮政企业从业人员有70多万人,再加上民营与外资快递业务,预计我国邮政业有上百万从业人员。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2009年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7.3%、55.7%和31.7%;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3.5%、70.4%和6.1%。可以看出国内城际快递仍然占据了快递市场的主要份额,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虽然占据了31.7%业务总量,但是收入仅占6.1%,盈利性不是很理想。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1.1%、10%和8.9%,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0.2%、10.6%和9.2%。看出快递业的主要市场仍然是在东部,东部占据了81.1%的市场份额,处在绝对领先的地位[1],如图1、图2所示。
2 快递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特别是SCP分析框架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这一般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主要包括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市场内已有的买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市场的买卖方之间在数量、规模、份额、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关系与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的形式。根据市场竞争和垄断的不同程度,人们一般粗略的把市场结构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2]。
市场集中度是市场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市场中支配企业的市场份额相联系,是指某一产业市场中卖方或买方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分布结构,是一个反映市场垄断与集中程度的基本概念和指标[2]。
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快递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三大市场板块和三大市场主体。三大市场板块是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同城快递,三大市场主体是包括有国有、民营和外资快递在内的规模不等的快递公司约两万多家[3]。快递业的规模经济优势,规模经济导致了只有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在这个行业中形成一定的盈利能力。但是现阶段中国的快递公司的规模普遍偏小,大部分的快递公司都是地区性甚至是城市性的公司,全国性的快递公司凤毛麟角。包括EMS在内的国有大型快递公司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现在快速发展的市场对快递业的要求,而民营快递业的发展明显的滞后,无法形成有效的规模适应现今对快递业“快速、准确、准时”的要求。
快递市场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快递市场的集中度很好地反映了市场中各企业的竞争程度和各个企业的规模等。2005年国内快递业的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EMS、中邮物流占到了60亿元;物流配送和快运占118亿元左右;民营快递占100亿元左右;其他性质的企业占22亿元左右[4]。而2009年国内快递市场规模只有325亿元左右,与2005年基本相当,市场分布也相同。中国邮政处在了绝对垄断地位,包括四大国际快递公司在内的快递公司短期内无法对中国邮政形成威胁。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快递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放,中国邮政的垄断地位将受到进一步的挑战。虽然中国邮政的网点数量是包括国际四大巨头在内的任何一个无法比拟的,但是中国邮政的组织臃肿,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快递市场需求,这就给了民营快递企业很好的发展机会。
单位:万件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内陆经济发达城市和省会占据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主要份额。随着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快递市场不断扩张,淘宝网、京东商城等一系列的优秀电子商务平台将快递市场逐渐向个人用户扩展。2010年国内快递市场的发展主要是向“四区”发展。这“四区”是开发区(高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商务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校区(大专院校)、小区(居民住宅区)[5]。2009年国内快递完成的业务量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将快递市场分为高中低三个市场。低端市场上集中了中国快递公司中的大部分,国内90%以上的民营快递公司都将市场定位在低端市场,以专业快递为主。低端市场中的公司处在了很尴尬的境地,由于快递公司很多,竞争十分激烈(多是价格竞争),利润极低。甚至出现了谁不涨价谁就死,谁先涨价谁先死的奇怪现象。相应的是中高端市场,由于市场门槛很高,竞争不是很激烈,利润很高。处在这个市场的企业多是以实用性很高的产品、高科技产品、药品为主要的递送对象。安全性、时效性均要求较高,成本也较高,但是由于这个市场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客户对价格不敏感造成了价格很高,利润很高。这一市场中包括了EMS、中邮物流等国内快递业的巨头。国内快递市场中,东部仍然是主要的市场,但是东部快递公司的数量导致了东部的快递行业竞争激烈,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恶性竞争。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西部成为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经济的发展需要快递业的发展。西部地区将成为今后中国快递发展的主要市场,客户组成主要是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商务快件的需求,同样电子商务的向西扩展也同样带动了西部快递业的发展。
3 影响快递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快递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提供的是有偿的递送消费服务。多年来中国快递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繁荣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依托于先进快捷的航空运输技术和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中国快递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市场日益扩大。
城镇经济的发展与快递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些民营快递公司,网点只覆盖到了业务量大的大城市和一部分比较发达的中小城市。2010年快递业高速发展的“四区”集中在了城镇之中,城镇成为快递业发展的主要市场。城镇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工作进度加快,网络购物逐渐走入每一个人的身边,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快递的发展,国内快递加盟模式很好地适应了这种发展趋势。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6.08万亿元,同比增长7.2%,与GDP的比率为18.1%,同比持平。从构成上看,运输费用3.38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5.3%,同比下降了0.1个百分点。保管费用2万亿元,同比增长7.5%,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2.8%,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0.72万亿元,同比增长7.4%,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1.9%,同比持平[6]。
近几年以网络购物为主体的电子商务迅速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表明,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了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了13.4%,半年增长了4 000万。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化和网民的增加,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增长迅猛就在意料之中。调查显示,40.7%的网民在最近一年内进行过网上购物,16.5%的网民经常访问购物网站,电子商务从原来的精英人群走向了普通大众。在电子商务中,快递服务成了物流环节的首选。在网络购物过程中,从异地购物到同城买卖,除了虚拟商品和网络服务外,每一单的商品都要用到快递。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了传统快递业务的下降,但网上快递业务发展迅猛,对我国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快递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对快递服务的时效性、安全性、质量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国快递行业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应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抓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为快递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得老年人的数量增多,使得更多的人喜欢通过网络购物。老龄化社会带来了电子商务市场的一次变革,更多的老年人上网购物,使得更多的电子商务公司关注老年人市场。快递服务应该适应这次变革,提供更加切合老年人特点的快递服务,更好地在这次变革中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市场将成为我国快递市场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增长点。电子商务时代,物流集约化发展,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不仅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可以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也可以按客户的要求提供其他形式的各种增值服务。
4 快递市场发展趋势
2005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世界快递巨头相继把目光放在中国,包括DHL、UPS、EMS、TNT在内的国际巨头争相恐后的抢滩中国快递市场。国际巨头垄断了八成的国际快件业务,极大地挤压了国内快递公司的生存空间。国内快递业为了摆脱眼前这个严峻的形势,正在不断努力以求寻找突破。
国内快递市场的发展应该摆脱现阶段核心竞争力低、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境况,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快递业的可持续发展。“走出去”是国内快递业求变的一种举措,国内快递公司将业务做到国外,通过与国外的航空公司合作进入一些国际线路,谋求更高的利润。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处在了经济发展的低谷,国内快递业有了很好的机会。另一个发展很好的市场就是国内广大的农村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向农村扩展,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快递物流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因此,对于快递业在城市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开发农村市场成为了国内快递公司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邮政利用网络网点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包括顺丰快递、申通快递在内的众多国内知名快递公司也在逐渐向农村扩展。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走在了前列,圆通快递和申通快递已经将网络覆盖了这一地区的乡镇农村。不久的将来,这些地区将真正实现无盲区的快递服务。北方地区,乡村快递服务一定的欠缺,除了中国邮政将触角伸向了农村,其他快递公司还没有深入北方乡村市场,这里将是国内快递业重点关注的地区。
5 结束语
国内快递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快递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快递业的“走出去”战略和发展农村市场战略不失为很好的出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净出口都离不开快递业的服务,在“走出去”的同时,快递业发展的重点要适应当前扩大内需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市场,广大的农村蕴藏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如何开发农村市场是中国经济和快递业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国家邮政局.国家邮政局公布2009年邮政业运行情况[EB/OL].(2010-01-20)[2010-10-25].http://www.chinapost.gov.cn/fold-er92/2010/01/2010-01-2047567.html.
[2]谢勇,柳华.产业经济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00-105.
[3]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总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6(34):4.
[4]徐勇.中国民营快递现状与发展趋势解析[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12-14.
[5]佚名.2010年中国快递产业发展展望[J].快递,2010(1):3.
我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 篇11
关键词:市场 大中型轮式拖拉机
Marke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Large & Medium Sized WheeledTractor in China
Yuan Quanhong
Abstract:Market is the principal part of guide for products.During the tenth “Five years plan” of the government,the economy development of China has come to the stage in which the industry recompenses the agriculture;revenue and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has been changed greatly;to handle the issue of “Agriculture,Countryside and Farmer” becomes the stress of economy development at all times,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is now faced with the rare historic opportunity.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s the market status,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market trend of large & medium sized wheeledtractor,as well as puts forward the market forecast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analysis.
Keywords:Market Large & medium sized wheeledtractor
【中图分类号】F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89-02
1.市场现状
2004年以来,轮拖行业出现大幅回升,尤其是大中轮拖的产销呈现出由史以来少有的增长势头,原因在于:第一,国家连续5年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农民收入有了实质性的提高。第二,大中轮拖购机补贴到位。所以农民购机热情空前高涨,尤其是大中轮拖的销售出现了旺季较旺,淡季不淡的局面。第三,旱作农业需复式作业,需要大中功率的拖拉机。大中型农业机械得到快速回升,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农业机械化支撑农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农机发展很快,大中型拖拉机产量从2003年的不足6万台上升到2006年历史性的突破20万台,达到207328台。
2008年我国累计生产大中型拖拉机21.71万台,较之2007年19.25万台,同比增长12.81%。2008年全年累计销售大中型拖拉机总量同比增长2.94%;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9.98%。主要拖拉机生产企业,如中国一拖、福田雷沃国际重工、常州东风、上海纽荷兰出口同比均有上佳表现,增幅均在20%以上,尤其是常州东风农机、上海纽荷兰和山拖农装,出口同比增幅分别达到了99.9%、541.04%和176.61%。从出口占销售总量的同比增幅变化分析,2008年较之2007年提高了3.56个百分点,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常州东风农机,高达12.24%,出口业绩斐然。26家主要拖拉机生产企业在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方面,分别实现520.57亿元、539.02亿元和55.33亿元,同比增长9.64%、10.25%和28.1%;主营业务收入则增长9.31%。截至3月15日,全国已签署购机补贴协议46万份,执行中央
补贴资金23.7亿元,占中央财政已下达100亿补贴资金的23.7%。
2.市场特点
2008 年以来,我国大中轮拖市场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2.1 市场总量在高位运行,大中拖市场依旧火爆;
大中型拖拉机的持续“牛市”,主要得益于今年国内不断增长的农机补贴,2009年中央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高达130亿元,较之2008年增加90亿元,由此拉动的地方各级政府的农机补贴资金成为支撑。另外,拖拉机的梯度更新也是拉动大中拖市场的主要动力。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于山东、河南、河北的大拖取代中拖、中拖取代小拖运动,近年来,转移到黑龙江、新疆等“三北”市场,使“三北”拖拉机市场需求迅速升温,一举成为近年最具魅力的大市场,大中型拖拉机年度容量份额直逼40%。
2.2 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原材料带动部分产品价格上扬;
原材料上涨导致企业制造成本骤然增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又使企业不敢贸然进行相对应的价格调整,拖拉机产业进入“有市无利”的尴尬境地。统计的24家主要拖拉机生产企业上半年平均利润率下降了8.62%。其中,上半年利润出现负增长的企业达到15家,占比62.5%。利润降幅在30%~100%不等,少数企业降幅超过100%。
2.3 产品品种进一步调整。
随着产品市场的调整,导致了大中拖产品品种的调整。据机械工业拖拉机行业统计学会提供的资料表明:2008年我国累计生产大中型拖拉机21.71万台。 从各个功率段分析,2008年销量增幅最大的是90~100马力段拖拉机,同比增长194%。而销量最大的是25~50马力段拖拉机,占全部大中拖销量的54%。另外,今年部分省份将拖拉机补贴进一步延伸至该马力段,从而拉动市场需求。上半年,黑龙江、新疆、山东依然是大中拖的主要需求区域,约占市场总量的50%以上。需求马力进一步向90~120马力方向发展。
2.4 出口贸易攀升 竞争格局调整。
在国内市场原材料涨价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双重挤压下,企业的利润大幅缩水,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成为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拖拉机技术与产品尤其是大中拖产品的逐渐成熟,加上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拖拉机制造企业加入出口军团,我国拖拉机出口业务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出口交货值不仅取得了量的突破,而且在销售总产值的比例也发生了显着变化。
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我国拖拉机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86242.2万元,同比增长37.70%。销售总产贡献率进一步提升,由去年的8.49%上升到今年的9.66%,同比增长1.17%。上海纽荷兰、福田雷沃重工、常州东风农机和中国一拖成为上半年拖拉机出口交货值增长最快的企业,同比分别增长495.81%、90.96%、71.91%和67.63%。
3.市场趋势
“十一五”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发展的五年,也必将是农业装备实现快速发展的五年。在众多利好因素的作用下,预计2009年我国农机市场将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购机补贴政策保证市场。2009年,随着农机补贴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补贴机具种类的增加,将为农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证。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市场。大中拖作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要动力和关键要素,将在国家推广保护性耕作、精细作业、复式作业等耕作技术方面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奠定市场。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户总数已达3500万个,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不断涌现,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机械化水平奠定了基础。四是调整产业布局驱动市场。农机产品特别是拖拉机产品不断呈现出功率上升的趋势,中国一拖的东方红180马力功率段拖拉机代表着国内拖拉机行业的最高水平。一些国企改制为民营后,从小拖制造直接迈进大中拖制造企业之列,成为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以来,我国大中轮拖连续保持快速增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格局的变数越来越明晰。 一是拖拉机产品向大型高端产品发展趋势明显。2005年以来,60马力以上拖拉机已成为主导产品,70~80马力拖拉机成为热点产品,80马力以上拖拉机市场需求趋旺,大轮拖等产品的竞争日益激烈,有限的国内市场份额必将重新划分。二是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各企业2007年商务洽谈会的相继召开,主要企业已经在河南、山东、新疆、黑龙江等主要市场拉开新的营销大幕。农机公司、农机大市场将共同支撑起大中拖销售渠道,尤其是农机连锁销售将成为一个亮点。 三是市场格局将改写。由于需求较大,我国的一些大
中拖企业积极借助国内外资源优势,进行互补,分食市场蛋糕。除近两年进入大中拖领域的山东时风、山东常林等企业外,多家小拖企业也有进入大中拖市场的举措。
4.市场预测
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政策支持,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在连续4年中央一号文件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激励、调控和支持下,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不断开创又好又快的局面,市场对拖拉机需求数量也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将不断增加,再加上农民经营观念转变,消费能力提高,盈利意识增强,对农业机械尤其是拖拉机的需求越来越旺。由于拖拉机具有较高的使用与盈利能力,农民对购买拖拉机的积极性较高,预计中国拖拉机市场将一直保持稳健快速的发展趋势。
“十一五”将是我国大中拖的发展机遇期,预计大中轮拖市场将保持11%左右的发展速度。从我国拖拉机市场需求走势分析,预计2009年拖拉机增幅将保持在10%左右,产销量将突破24万台。
根据多年我国拖拉机需求特点,我国的大拖需求将出现稳定小幅增长,但增幅将回落。中拖因背靠庞大的小拖市场,小拖更新的很大一部分填补了中型拖拉机市场需求的“亏空”。我国是一个小型拖拉机市场保有量巨大的国家,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我国小型拖拉机的市场保有量达到1629.52万台,其中小四轮拖拉机达到了837.58万台,按照6~8年的更新周期,每年仅梯度更新量一项,对中拖市场拉动就十分可观。目前,拖拉机市场实际上呈现出一种正常回归和调整。从2008年拖拉机市场的趋势来看,农机市场环境变化不会太大。考虑到粮食增产,农民收入增加等因素,预计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拖拉机市场还将保持“稳定发展、调整为主”的态势。
综上因素,考虑大中轮拖产品还处于产品寿命周期的开始上升阶段,估计2010年之前每年平均增长率约在10%~15%范围内波动。2010~2015年每年平均增长率约在6%~8%范围内波动。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2007,拖拉机(29~36),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七集,许国明,我国拖拉机市场综述,36~37,中国农机学会拖拉机学会
我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 篇12
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 汽车市场不断壮大, 特别是近年来汽车消费的重点从公务购车向私人购车的转变, 对汽车服务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刺激作用。有统计显示, 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 汽车的销售利润仅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 零部件供应的利润占20﹪, 而近60﹪的利润则来自于汽车服务业。从目前的我国国情来看, 目前车主养车费用已达到或者超过车本身的价值, 以一辆20万元左右中低档车为例, 在中等城市每月的养车费用1 500元左右, 按照15年报废期计算, 其养车费用将达到27万元。目前, 我国汽车服务业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 2001年我国汽车服务业的产值达1 000亿元, 2009年达到2000亿元, 而2010年预测将形成10 000亿元到15 000亿元的市场。全球汽车界人士普遍看好我国汽车市场。有人分析, 2010年, 我国的汽车数量预测可达到7 167万辆, 其中轿车的数量可达到2 070万辆, 我国正朝着世界第一大汽车服务市场迈进。
一、汽车后市场的界定
根据美国汽车售后业协会 (American Automotive Aftermarket Industry Association, AAIA) 的定义, 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在售出之后维修和保养服务及其所需汽车零配件、汽车用品和材料的交易市场”。它所涵盖的行业和企业包含:汽车的维护、保养和修理服务企业, 汽车零配件、汽车用品和材料的经销商和制造商, 以及相应的金融、保险等服务系统。
国内汽车后市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1996年, 为汽车后市场的开始阶段。服务对象:基本是公务车。第二阶段是1997—2006年, 为汽车后市场的高速发展阶段服务对象:公务车为主, 私车15%。第三阶段是2007—2010年, 为汽车后市场的洗牌阶段。服务对象:私车, 50%公务车50%。第四阶段是2011年以后, 为汽车后市场平缓发展阶段。服务对象:私家车为主。每个地区有2—3家区域性的龙头店, 品牌快修快保店与4S站并行, 国外汽车服务连锁巨头进入我国, 其他个体店要选择好自己发展道路。
二、我国汽车后市场现状
我国的汽车服务业开展了很多具体的服务项目, 这些服务项目甚至比较全面, 可以说是国外有的服务项目在我们国内都已开展起来。但是, 我国的汽车服务业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 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行业基础薄弱、服务能力不足
一是我国汽车服务行业起步较晚, 底子薄, 服务项目的类别不多, 而且发展缓慢。再者, 我国汽车服务主体的服务能力不足, 突出表现在各类服务主体的投资能力和资本运作实力的不足, 市场开拓能力也显得不足。据悉, 目前国内仅汽车维修正式注册的企业就达30万家, 在汽车用品及服务方面, 仅经营汽车美容的企业就有9 000家左右, 其中资金、管理及品牌上较为落后的有可能很快被市场所淘汰。而且汽车服务企业缺乏厂家支持, 在技术和设备上很欠缺, 而外资企业往往本身就是汽修设备和汽车配件的制造商, 具有我国企业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2. 服务理念落后、管理方式陈旧且服务效率低下
观念的落后就是最大的落后。目前, 我国汽车服务业中缺乏“以人为本, 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或者将其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没有能够深入服务企业的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心中。在服务工作中反映出企业只重视自身利益, 不能认真研究汽车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服务要求, 加之企业管理方式陈旧、服务效率低下, 使企业的服务质量改进缓慢。
3. 综合素质不高
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服务企业的技术素质不高;二是汽车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三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四是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的素质不高。缺乏能够驾驭服务市场走势的领导者, 缺乏独立开展汽车服务业务和开发服务市场的能力, 约束了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服务企业的管理手段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率极低, 缺乏必要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 企业长期停留在经验管理的阶段, 不能实现向科学管理的升华。
4. 制度法规不全、市场秩序混乱
国家对汽车服务业非常重视, 2003年以来, 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与汽车服务业相关的重要制度与政策措施, 如新《保险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等。目前《汽车信贷管理办法》、《汽车品牌专卖管理办法》、《二手车交易管理办法》、《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不日即将出台。这些政策措施将对促进我国汽车服务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 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指导服务主体开展各项汽车服务的行业规范, 宏观政策管理法规尚不健全, 有些业务领域还存在政策盲点, 整个汽车服务市场动作上显示出相当大的混乱。我国的汽车服务业属于起步阶段, 不规范, 汽车厂家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 离世界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另一方面, 厂家与经销商并未结成利益共同体, 从事汽车服务行业的企业服务种类单一、规模有限、素质不高、恶性竞争、秩序混乱, 市场机制和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尤其在流通领域, 混乱发展的局面十分明显, 价格体系执行混乱, 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的局面也非常明显。
由于存在上述差距, 最终的结果是导致我国汽车服务业在行业总体上表现出来效率不高、效益较差、行业积累能力弱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弱点。我们应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 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服务业, 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汽车服务业上的差距。
三、我国汽车后市场发展趋势
1. 汽车后市场服务模式呈现多样化
由于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科技的运用, 一般汽车在购买之后的3—5年内, 除了进行必要的保养外, 关键零部件几乎没有大的故障。而微小凹陷、剐伤的快速修复已经成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重点。据权威数据统计, 每辆轿车每年的剐伤次数平均达到3次以上, 汽车表面微创伤修复的市场营业额高达550亿元, 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长,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细分市场。在国内, 汽车微修服务处在萌芽阶段。汽车后市场服务出现细分行业和新的服务方式, 说明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将逐渐成为未来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发展方向。
2. 连锁经营成为主要模式
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 连锁经营的模式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连锁经营将是未来汽车服务行业最佳的运营模式。我国相关政策对于连锁加盟形式是比较支持的。目前, 汽车后市场存在“散、乱、差”的局面, 自然难以得到用户信任, 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强, 都是各自为政、分散经营, 连锁经营出现了连而不锁的现象。有统计表明, 汽车后市场个体经营者当中将近80%以失败和倒闭告终, 而那些仍然延续健康生存下来, 并经营得较好的个体经营者中, 有近80%是从事连锁经营或与国际知名品牌携手的形式存在的, 这说明了汽车后市场连锁经营的旺盛生命力。
3. 通过兼并、收购整合市场资源
汽车后市场是我国汽车业最后一块大蛋糕。国内强势企业纷纷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兼并、股权收购等资本、资产运营方式介入这一领域, 形势逼人, 形势喜人。上汽集团通过发挥品牌优势、资源丰富优势和网络优势, 对国内汽配市场的有效资产进行重新配置, 进而组建强大的联合舰队。同时, 国外企业积极与国内企业合资合作, 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 强化市场竞争力, 依靠本土企业的经营渠道和网络资源开拓并占领汽车后市场。
4. 以品牌零部件主导汽配市场经营
汽车零部件品牌的缺乏是当前汽配行业的一个软肋。人们认识到, 品牌是企业与经销商携手合作的基础、共同发展的桥梁, 各种投资优化组合的产物。将来能在汽配市场上站得住脚的, 将是把产品品牌做大的企业、把服务品牌做强的商家、把渠道品牌做精的汽配连锁企业。国内大的汽车集团和著名汽配品牌企业, 利用品牌的优势, 把特许经销商、连锁经营网点选定在汽配城内, 使全国汽配市场的网络聚散功能迅速提升, 并正成为全国著名汽配生产销售网络的结点。
在汽车制造业已进入微利时代, 更多的获利机会将在贸易服务领域, 即汽车后市场中展开。所以, 我国汽车后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是, 它的发展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在这其中首先是需要国家对汽车后市场的规章、制度、政策规范化。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汽车后市场服务技术, 并结合符合自身汽车国情的实际, 建立我国特色的汽车后市场体系。而各种行业资源优势的加入, 也可以为提高汽车后市场服务水平和硬件实力, 加快这个领域的发展增添活力。只有汽车前市场和后市场两个市场都发展起来, 才能让我国汽车产业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然.解析国内汽车后市场经营现状[J].汽车工业研究, 2006, (3) :53-55.
[2]陆海平.汽车服务业发展的比较与借鉴[J].重汽车, 2009, (3) :26-28.
[3]张伯顺.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因果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 2007, (2) :33-36.
[4]计志英.我国汽车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结构变化[J].我国物流与采购, 2008, (11) :17-19.
【我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手机一卡通的发展趋势05-28
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08-30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趋势09-30
我国数字城市发展趋势05-11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趋势06-16
我国房地产发展趋势06-27
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趋势08-20
我国行政问责发展趋势09-04
我国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10-26
浅析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