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研究

2024-06-21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研究(精选12篇)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研究 篇1

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 我国经济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相比之下,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比较缓慢, 制约因素较多。

1 近期农村经济发展过程

(1) 第一阶段 (1978~1984年) , 农村生产力发展空间释放, 农业产业处于迅速发展时期。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打破了农村经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禁锢, 农民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 利用承包的土地, 自主生产、自主经营, 激发了农民大干生产的热情, 农村劳动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农民大多从原来的饥肠辘辘到当时的温饱问题的解决, 开辟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局面, 中国农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2) 第二阶段 (1985年~2002年) , 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农业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在这一阶段, 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到户后, 由于农业产业单一, 经济作物较少, 农民收入提高减慢, 同时每户仅有几亩地的农业生产工作量, 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 加上当时农民负担逐年加重, 大量中青年农民弃田进城经商、务工,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二、三产业, 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

(3) 第三阶段 (2003年以来) 农民收入有所回升。2003年以来, 中央政府针对农田撂荒, 粮食减产, 农民的人均收入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的现象, 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 解决三农的一些问题, 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农民收入有所增长。

2 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2.1 农村基层管理模式属于“行政管理型”, 而不是“经济服务型”

长期以来, 我国乡村治理体制均属于“资源汲取型”, 整个国家的治理体制服从和服务于向农村汲取资源, 以农业哺育工业, 以乡村支持城市。在长期的固定行动模式中, 基层政府成为一种管理型政府, 形成了长官意识, 缺乏为农民服务、为农村经济服务的主动性、引导性。

2.2 家庭联产承包规模较小, 不适用现代农业生产

在改革开放之初, 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当时因长期受计划经济禁锢下的农村经济带来了活力, 使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家庭联产承包也带来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的现实。

2.3 市场信息闭塞, 农民丰产不丰收

时至今日, 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同程度地欠缺信息意识, 部分农村因交通、通信不畅, 信息闭塞, 农民获取信息的正规途径较少, 多是道听途说。虽然条件较好地区的农户也订了一些报纸, 但数量、种类很有限, 加上传递途径不畅, 农民获取的信息往往滞后。这样农民的生产带有严重的盲目性, 很难将农业科技、市场需求信息密切联系起来, 以致于产品不能适销对路, 或错过进入市场的好时机, 成了滞销品, 即使丰收了也不丰产。

2.4 资金不足, 融资困难

目前,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民资金来源除了少量的从银行 (主要是农村信用社) 贷款外, 大部分是民间集资或高利贷, 另外还有亲友之间互相借用, 融资渠道相当狭窄。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一是农村商业银行较少, 农村金融调节的担子全部落在农村信用社的肩上。同时, 尽管当前银行机构增加了支农贷款的数量, 但是农民贷款仍很难。二是农民信贷知识了解少。近年来, 农村信贷机构逐年收缩, 而农村金融服务又不是太到位, 农民对新的信贷政策、申请手续知之甚少, 不知道从哪里贷、如何申请贷款。三是农民贷款门槛高。金融机构放贷时, 既要看农户有无偿还能力, 又要实行信用抵押, 农民拥有的土地、房屋、温棚、农机设备等均不能作为抵押从银行贷款。

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政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完善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

农村经济建设要实现现代化、产业化, 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目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势单力薄, 大多数单个农户经济实力无法承担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资金缺口较大, 造成目前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从国外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 农村经济改革的前期首先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支持, 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逐步解决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不足的薄弱环节, 有利的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3.2 完善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机制, 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有赖于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人才和现代化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 依靠知识层次和身体素质不高的留守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恐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目前应充分重视农业人才的引进和现代农民的培养。农业人才的引进与长期留住在实际中是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应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留住农业人才创造条件。

3.3 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证明,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符合我国农村实情的, 是一项基本国策、长期不变。但这种体制下的农村经济还是小农家庭经营模式, 它会带来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 农业现代化程度低, 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等一些现实问题, 这给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带来了先天不足。要彻底解决几千年农村经济落后的状况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确实有难度, 但实际上, 国外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 早就有探索与尝试, 那就是通过合作经济的道路。

3.4 合理规划,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严重不足、加工工业水平低, 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现象, 因此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调整重点应为在构建一种以农业为基础、农业新型技术产业为先导、以为农村生产服务的基础产业和加工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实现农村经济长效增长。

3.5 创新与农村土地流转相适应的经营模式, 促进农村经济成份多元化

农村土地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源, 其使用效率的大小, 决定着大部分农民的收入水平。目前我国坚持土地公有制和严格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承包权, 这不仅是我国社会安定和发展的根基, 也是从实际出发, 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推行农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 根据区域实际, 搞好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必须创新与农村土地流转相适应的经营模式, 探索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经济成分, 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3.6 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建设, 提升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功能

农村经济要发展, 必须要有资金投入。农民势单力薄, 经济实力不雄厚, 政府应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的建设, 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 规范和疏导民间融资渠道, 建立和健全适应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型农村融资体系, 让更多的农户获得农村信贷支助的机会来发展农业产业化, 增加农民收入, 这是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最后让农村合作组织兴起来。农村合作组织是新的经济组织。比如说几十户果农联合成立一个集销售、营销、加工于一体的合作社。这类新的经济合作组织一经成立, 就必定要发生相应的金融活动, 比如说, 资金借贷互通有无, 资金储存以备急用, 资金携带寻求安全, 等等, 这些金融活动兴起来, 必然会带动农村资金的流动, 为激活农村经济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 我们在谋划构建新农村金融体系的时候, 千万不要忽视了这支生力军。

参考文献

[1]陈桂隶, 春桃.中国农民调查[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2]王明洋, 蔡文丽.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J].当代经济管理科学, 2008, 9.

[3]陈锡文.农村经济发展需解决三大具体问题[EB/OL].http//www.jjxj.com.cn.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研究 篇2

一、创意产业:

利用电脑开发程序的新产业,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资本运作:

一是企业资本的原始积累。二是资本的利用和循环周期。

2、企业的技术利用:

一是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二是企业产品的加工工艺。三是企业设备的技术含量和能力。四是企业设备的利用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

3、企业人才的管理和利用:

人才是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是现代管理的管理人才,懂技术、会管理,熟悉本行业的发展与动态。对本企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熟悉掌握本企业的生产、加工、创新、研发、市场、资本运作等全方位的管理人才。建立稳定地金字塔管理层和决策层。

二是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熟悉掌握本企业的资本来源和再生资本的渠道。成本核算、开源节流、资本运作周期、研发资金的利用和筹集。做到日清月结,心中有数。

三是创新人才,具有行业前瞻的洞察力和敏锐力。了解市场的需求和饱和度、区域布局及不同时期的人的需求和社会生产需求,不断

有适应企业资本运作的新的研发理念和新产品。

四是行业技术设计和技术研发人才。能根据不同时期需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结合生产需求,运用企业和行业间的优势,搞好自主研发。

五是市场策划管理人才,掌握熟悉企业产品的适应地区和使用地区的经济、社会、人才、文化、环境和社会的行政管理能力、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强区的文化、习惯、法律普及和法制体制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按照企业的不同产品,掌握适应的生产生存环境,确定不同地区的不同产品,种植、加工、饲养、存储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确定大区和分区的设置。代理及其他方式。

六是营销人才,深入各地一线,熟悉原材料价格和来源,需求产品的状况,掌握企业的产、研、发和销售情况,提供及时可靠的一线情报。

4、知识产权保护:产品研发和部件专利的研制,是企业全体干部员工的知识的结晶。是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企业之花,要倍加爱护和珍惜。在设置企业管理的理念中,加强本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避免企业遭受外部打击的保护伞,要积极申报。一是能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优质名牌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防止外部对企业的骚扰和诋毁。

5、自主创新:企业要立于不败的发展状态,就要时刻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进取精神,并且保持永不言败的发展欲望,那就是设置专门的创意管理人才部和研发部,在产品的生产、扩张、经营、资本运

营以及研发中,始终坚持生产一批、开发一批、研制一批、储存一批的发展理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道酬勤,则业不成。

6、中介组织:企业为什么要设立或建立中介组织的网络?中介组织的管理就相当于企业的参谋和顺风耳、介绍人,用时承担着企业经营、销售、宣传、引导的重任。要熟悉企业的管理、生产、研发、服务、资本运营等各方面的情况,利用信息,开拓市场,组织服务。利用政策、法规,发挥企业的优势,规范企业的行为,借助外力发展企业。

7、传播渠道:企业的传播和产品的宣传,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这是企业的软黄金。要防止墙内开花墙外香,也要防止金玉其表,败絮其里等现象的发生。在传播中,要利用多种形式宣传企业,利用企业文化、现代传输工具、信息等传播方式,树立社会企业的名牌。对内: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工艺生产、研发、认证。对外:广开市场门路,用事实说话,用效益和人口的传播说话。在设置传播渠道的过程中,要选择懂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研发和基层情况,并熟悉管理体系和法规的人员担任。

8、任何的设置和预期效果都不是完全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或者说在企业的发展中,不突出、不能够立刻见效。凡是企业设中的,对企业发展有建树的,都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责权利要分明,做到对事不对人。

但对管理者而言,一时的疏于管理或重大的决策失误,就有可能对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研究 篇3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教学活动都是通过校级、院系级教学管理组织推进实施,教学管理组织的水平反映整个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色的实现能力,直接影响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学水平。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面临观念、体制、规模、服务对象的新变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成为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保障。

二、教学管理面临的新变化

(一)管理理念的更新

很久以来,人们对教学管理在认识上普遍存在误区。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与科学性两个方面:一是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高校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学管理处于辅助地位。而事实上,许多著名大学发展的历程证明,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大师,更应有一流管理。二是忽视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认为教学管理是纯粹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殊不知教学管理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要遵循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要以科学的态度分析研究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深入了解学校管理的历史背景及现有条件,分析投资效益;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来管理教学工作,是一门高等教育的应用学科。

(二)管理体制的变革

我国“高教法”规定的现行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国家是学校的主权人,学校党委被授予领导学校,把握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法令、法规,保持学校稳定,管理和选拔校内领导干部等,同时支持校长依法行政。教授通过各种委员会、领导小组在校内学术问题、规划、发展等许多问题发挥作用,教工则通过教代会、工会对学校发展和管理上享有审议权、监督权或部分决议权,是一种特殊的“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使高等学校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实体,高校需要不断分析,了解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自主地制定办学目标,在竞争中找准自己定位,寻求自己发展机遇。高校必须改革计划经济时期教学管理体制,追求教学质量提高,关注社会经济效益,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相结合的“中国式”教学管理制度。

(三)管理对象的变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与家长为高等教育付费,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以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一种享受服务和提供服务的关系。这使学生在与学校的关系中变得更主动,出现了学生选择学校,要求学校的管理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另外,随着我国人才流动机制的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另一个对象教师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各高校间的“人才战”就是充分的证明。教学管理工作如何面对教学管理对象的变化及时调整,更好地让教学管理工作导向教学、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必然要面对的新课题。

四、发展高校组织的管理能力

美国学者艾利森指出:“在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有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现实中,不难发现学校顶层设计本身制定得很好,但宣传不够、组织与安排不精心、配套资源不充足、无适当的监督,都无法保证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教学管理组织不仅为学校顶层设计提供依据,还承担着设计方案的实施重任。面对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规模、管理对象发生明显变化的高等教育,在发展高校组织教学管理能力时,注重将个人力量转化为组织力量,形成整体协调的管理效力同时,要摆正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个人、组织管理能力协同发展

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取决于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学校各级组织的管理水平也将直接影响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学管理的发展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组织问题;个人的管理水平与组织的专业化管理水平是相互作用的,组织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个人的专业化水平。高校管理组织不仅要管理别人,还要致力于自身的发展,精心打造能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现代化学校。组织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学习能力和管理知识经验的生产与共享。(1)建立管理知识与信息的生产与共享机制。教学管理知识库是学校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工程。教学管理知识库产生于从事教学管理的每一位人员。校长或教学委员会的会议记录,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学生的座谈会记录,学生实践教学记录,奖学金的评定办法等,都是教学管理知识库的内容。而一旦形成学校管理知识的生产、储存与共享的机制,学校的管理就有了实际支撑。在形成的过程中,创建管理组织信息平台,增加信息合作与共享,实现管理信息的传承。(2)加强组织对已有管理能力的继承。教学管理是将教学工作各环节连接起来锁链。学校的长期发展,在日常教学运行过程中自行生成、形成、储存了组织管理能力,这也是学校发展的实际支撑。现行教学管理人员更换很频繁,换人时只重视是否能够完成新任务,常忽略管理经验的延续性。组织管理能力的继承将避免重复实践,跳跃性大,随意性大,促使工作迅速展开,管理者与被管理都尽快适应,少走弯路,尽快投入改革创新管理上,发挥效能。

(二)提高管理专业化与科学化水平

首先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办法,确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校、院两级管理组织分工合作,学校管理层面则主要强化目标管理,配套责任考核,主要进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施、教学评价等目标管理,发挥宏观调控、科学决策、监督指导作用,实现高效、优质、有序的教学管理目标。

其次,高校的教学管理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它还承担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学术性管理职能。作为管理职能部门应当树立管理不仅是服务,“管理是科学、管理体制出效益,管理是生产力”的理念,加强管理的专业化与科学化。

(三)重视质量管理的局部与整体效应

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认为,质量产生于过程,过程决定质量,强调通过抓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从过程上对质量进行管理。实践证明,质量形成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和偏差,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只有保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达到标准,才能确保最终的结果达到质量标准。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要保证其质量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样必须对整个行为过程加以保证。

(四)加强信息网络化教学管理与现代技术的应用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将面临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学校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竞争力关键的因素。国外一流大学往往也有着一流的网络化教学管理,我们必须自觉形成与互联网一致的网络意识,努力去形成一个所有资源无缝集成,低成本运行、个性化服务和及时反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及时共享与更新,最终促使学校由传统管理型向公开服务型转变。教学管理信息网络化在向服务对象提供信息资源的同时,各级教学管理政策、管理方法、管理人员行为等也将纳入到管理网络系统中,该动态管理系统一旦运行,各管理组织与人员将受到学校内外各类人员的推动,信息网络化将使教学管理由控制向服务、由单向指挥向双向互动、由制定规则向协调关系转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享受对方提供的服务中形成促进与监督的作用。

四、结语

中国香港某些大学能够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其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发展现代高校组织管理能力,创建一套完整高效人才培养体系,为人才成长与科研成果培育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希望这些成功的经验能够给予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发展内地高校组织管理能力一些启迪。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教务处)

参考文献:

[1]潘维真.创新管理理念建立现代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6(07):88-89.

[2]汪家惠,郑秀英,张进明等.以人为本建设学习型教学管理队伍[J].教学管理,2005(6):45-46.

[3]傅定涛,胡弼成.论大学教学质量的基本特点[J]集美大学学报。2005,6(2).

中国和加拿大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比较研究

?笏 龚玉平

一、加拿大对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

加拿大的法律制度主要以判例法为基础的普通法系,但魁北克省的私法在不少方面是以欧洲大陆法系为基础的。{1}但是加拿大或是魁北克省都未曾颁布过专门处理商业秘密的成文法。当魁北克省出现了“民法”问题时,不能使用衡平法或是不成文法。实际上,正如后文所见,衡平法与不成文法中的条例经常被民法所引用,法庭通常是试图在民法典中寻找相似的法规以便可以使用特殊的不成文法法规。显然,民法典本身并不是专门处理商业秘密。与商业秘密和保密协议相关的法律完全是由法官制定的。

在魁北克省与商业秘密相关的案件是根据民法来裁决的。在没有禁止透露和使用商业秘密或机密信息的书面契约时,便可运用民法典中的1024,1053,1065及1984条进行裁决。其内容如下:

1024条:合同不仅对合同中所申明的内容有法律约束,并且从法规、法律上来看,履行合同时所产生的结果也具有法律约束力。

1053条:任何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人都要对因自己的过错而对别人造成的损失负法律责任。不论这种错误是由于独断、不慎、疏忽,还是因缺乏技术而造成。

1065条:法律表明债务人在单方面毁约时有责任赔偿损失。而债权人在情况允许时可以要求执行该法令,并且有权在债务人承担开销的情况下执行该法令,他还有权取消赋予债务人义务的合同,这些都是根据法典中所包含的特殊法规或根据其本人对损失的声明来决定的。

1484条:以下人无论是在其本人或其他团体介入时都不能成为买方,也就是说:

该财产的指定监护人或管理者,除非有法律授权,否则就不能成为买方。

担任销售该财产的代理人不能购买该财产。

负责管理该财产的管理人或受托管理人,不论他是公共团体还是个人都不能购买该财产。

通过其所在部门销售的国有财产的官员不能购买该财产。

该条中所宣布的无权购买的人不能由买方来决定,该条只倾向于对财产所有者和对所售财产有兴趣的人。

依据以上规定,原告可以获得以下方式的保护:

(一)赔偿

基于民法典1053款和1056款,在魁北克省当出现非法使用商业秘密或机密信息时通常要索赔,主要有以下几种:

-永久禁令

-损失

-交出所有包含机密信息的文件

-在魁北克省法庭没有追索权

(二)书面程序

在魁北克省并没有法规指出原告需要怎样以书面的形式描绘出机密信息或商业秘密。根据民事诉讼法典,要申请对信息的保护必须包括以下几点:

1、申明原告用由该商业秘密或机密信息,并且陈述为什么它可以成为商业信息。

2、解释被告得知该信息的环境,并且解释被告如何非法使用了该信息。

3、索取赔偿

在上述情况下,法院有权将所有的辩护和与机密信息相关的发现密封起来,作为机密保护。这种解决办法虽然远不完美,但是可以给原告的财产以最小程度的保护。

除此之外,加拿大刑法对商业秘密也有相关的规定,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基于加拿大刑法,加拿大高级法院认为获取保密情报不能出于控诉偷窃的目的,也就是说复杂难缠的机密情报并非达到刑法目的的合法“所有物”。最高法院做此决定一部分原因是,在这样的案件中受害人保留有他的信息的使用和所有权,只是信息已不具有机密性。但是,法院保留了这样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如果受害人在经济利益上蒙受损失时,这种对信息的非法使用就构成了欺诈。在加拿大刑法增加的有关商业秘密保护条款草案中第301届第3条第(1)款规定如下:任何人欺诈性的违反合法权利获取、披露、使用他人商业秘密,未经他人同意而企图剥夺他人

(1)对商业秘密的控制,或

(2)与商业秘密相联系的经济优势

为应公诉的犯罪处以十年徒刑,或以简易审判处罚。{2}

二、中国关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

我国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起步比较晚,过去主要是通过民法进行保护,如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7年颁布的技术合同中都有关于商业秘密的规定。在1991年4月9日施行的《民事诉讼法》中,我国首次使用商业秘密这一术语,但该法并没有对商业秘密作出明确的界定,参与立法人员对其的解释是:商业秘密一般涉及到企业以及经济部门的技术诀窍,商业情报等。{3}1993年9月2号,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我国商业秘密立法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法对商业秘密作出了详尽的定义,而且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1997年刑法在第219条里明确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这标志着我国对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处罚力度的提高,更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我国目前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形成民法,刑法,劳动法和不正当竞争法综合保护模式,以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为主。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都对商业秘密的概念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有如下四种:(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第一种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四)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三种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劳动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依据以上法律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一)民事责任

1、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侵权行为人依人民法院的判决、调解,给负对权利人造成的财产或精神损失进行赔偿。具体表现为:

(1)违约责任。当事人根据保密合同造成权利人损失的,应当根据保密合同中约定的损失赔偿额承担赔偿责任;若合同没有约定的,可根据实际损失赔偿,但赔偿额不得超过双方签定合同时所预见的损失。

(2)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权利人因被侵权而造成的损害,侵权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权利人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同时承担被侵权人因调查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2、支付违约金。当事人应当依合同约定履行保密义务,因未履行保密义务或喝没有完全履行保密义务,是违反合同约定的,无论该行为是否造成权利人实际损失,均应按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

3、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为防止权力人的损失扩大,最大限度减少权利人损失,人民法院向侵权人发出的警示,责任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如停止生产和销售、责令销毁侵权产品等。

4、其他民事责任。除以上三种民事责任外,侵权人应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承担其他民事责任。如排除妨害;恢复名誉、荣誉等。

(二)刑事责任

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九条对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该罪的刑罚为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此,《刑法》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是非常大的。

(三)行政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人违反该法第十条规定,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负有监督检查责任的县级以上工商管理机关在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时,可以采取两种措施:

1、以强制措施制止侵权。

根据受害权利人的要求或者依照职权,工商管理机关认定侵权行为存在,并且将给权利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的,在权利人出具自愿对强制措施后果承担责任的书面保护的前提下,工商管理机关可以扣留侵权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再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以及其它有关资料,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销售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生产的产品。在采取以上处罚措施时,工商管理机关对侵权物品可以做以下处理:责令并监督侵权人将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返还权利人;监督侵权人销毁使用权历任商业秘密生产的,流入市场将会造成商业秘密公开的产品。但权利人同意收购,销售等其他处理方式的除外。

2、罚款。

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人,监督检查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侵权人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继续实施侵犯商业秘密的,视为新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

三、中国、加拿大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比较

商业秘密保护作为专门的法律制度,是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商业秘密不仅仅牵涉到私人的利益,还牵涉到公共利益,因此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就牵涉到不同的法律部门。各个国家又有其特定的社会状况,历史及社会现状的影响下,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侧重点也不一样。加拿大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模式主要是以民法为基础,以侵权和合同理论对其进行保护,这与其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加拿大属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经过长久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政府只是起着辅助性的作用,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就主要由私法调节。合同法理论,侵权法理论,财产法理论都比较成熟。我国经济发展道路非常曲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才走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遗留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市场秩序依然混乱,人们的权利意识尚未发达,因而我国则更多的偏向于用公法的手段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即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进行调整。

由此可见我国和加拿大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侧重于不同的方面。但是从商业秘密自身的特性来看,还适应该侧重于从民法的角度来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商业秘密,从根本上来说,具有财产权的性质,侵犯商业秘密,首先是侵犯了权利人的财产权,应该使得权利人受到的损失得到弥补。因此,我国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亟待完善。

四、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立法的建议

保护商业秘密的理论,主要有侵权法理论,合同法理论,财产法理论,还有限制竞争理论和不正当竞争理论,各种竞争理论各有优势。但是在我国,侵权法理论,财产法理论,合同法理论的传统都不是很深厚,实践中,更缺乏具体的操作程序。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是依托于其他的法律,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此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在制定商业秘密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确立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商业秘密权是一种财产权

商业秘密属于知识产权法的范畴,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其他几种保护对象,如专利,商标,和著作权都已经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来进行保护,对商业秘密也应该一样。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法,加拿大也制定了商业秘密保护法草案,我国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也是势在必行的。商业秘密财产权理论是技术,经济基础的客观反映。{4}产权的特征是普遍性,排他性和可转让性。在法律上明确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对于实现其流转,进而使利益最大化是必然的选择。

(二)明确商业秘密的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商业秘密合同主要存在于有合作关系的当事人之间以及有雇佣关系的单位和职员之间。尽管从理论上来讲,只要不与公共制醋相冲突的合同都是合法的,且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有些信息,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肯定是否可以得到保护。因为商业秘密的秘密性较差,或者无法得到证明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还有些合同中未明确规定需要保密的的信息,属于职员的模式义务。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明确规定。

(三)明确侵犯商业秘密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商业秘密受到侵犯时,利益最先受到损害的是商业秘密权人。侵权人和商业秘密权人作为平等的权利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民事关系,应由民法来调整,侵权人应该承担民事责任。目前我国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是以不正当竞争法为主,所采取的是行政手段。但是采取行政手段,只是对侵权者进行了制裁,权利人受到的损失并未得到赔偿。明确侵权者的民事责任,才能更好的保护商业秘密权人的利益,才能保护商业,促进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法学院)

注释:

{1}刘艺工,杨士虎.加拿大民商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第1页.

{2}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第763页.

{3}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问题解答.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第37页.

{4}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第303页.

论探望权及其执行

?笏 张国刚 范凯文

所谓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方协助非抚养方行使探望权。它是由亲权派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夫妻离异后,它关系到能否定期与子女团聚,弥合家庭解体给子女造成的感情伤害,促进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我国宪法规定获得父爱、母爱是一个人的宪法权利,这些权利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未来安定的重要因素,规定探望权对社会道德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离婚是现代文明社会普遍的现象,是婚姻自由权利的重要体现,抚养方都不能阻止有探望权方探望子女,伤害对方和子女的感情,侵犯对方的合法权益。

探望权,在国外通称为探视权,探视权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这一制度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视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各国立法和法理所接受。确立探视权符合世界婚姻家庭制度发展的潮流,我国婚姻法在修订时,正式把探望权引入,这个规定弥补了我国婚姻法中探望权制度的缺失,是婚姻立法上的一大完善。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研究 篇4

我国医学院校本科课堂教学大多以书本为标准, 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 学生没有思考和提问的时间,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不能很好地得到培养, 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受到限制, 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究其原因, 与教师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 我们已身处信息时代, 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充满生机和未知变数。从哲学的角度看, 现代社会青年的特点在于解构权威, 具有反传统和反主流意识。因此, 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学习除了课本和课堂, 还有其他很多方法, 可以说, 只要想学习, 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 知识也不再专属教师, 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 并非决定路径的人, 选取何种途径获取知识也不完全取决于教师, 学生拥有很大的选择权。这一切都促使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 改革教学方法, 转变评价模式。

新世纪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注重学生的高阶能力培养, 因此, 当务之急是把高阶能力的培养整合到学习的各环节中, 从而培养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础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基础性思维是指接受知识的能力, 而批判性思维是指重组知识的能力, 最终由创造性思维产生新知识。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 避免“满堂灌”;要以教材为本,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融入医学新信息, 拓宽学生的视野;要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二、理论依据

1. 高阶能力培养理论

根据钟志贤、祝智庭、丁刚等学者的观点, 高阶能力包括七个方面:运用多种思维的能力、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的能力、深度学习的能力、社会化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在不忽视基本素养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包括创新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兼容和获取隐性知识的能力、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重知轻行、客观主义理论基础盛行、注重低阶能力培养”的现状。

2. 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意义的学习指学生能对学习负责, 自我控制, 选定学习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对学习充满热情, 愿意持续学习;知道如何转化知识, 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协作学习或工作。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有意义的学习包括主动性、建构性、意图性、真实性和合作性等五种特性。

要很好地开展有意义的学习, 教师就必须学会放弃自己在课堂上的权威, 用有实践意义的主题去发展师生之间的对话,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 拥有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允许不同观点的表达, 让学生愿意积极参与自学, 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因此,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转换角色。教师要向导师、帮促者、信息咨询者、团队协作者、课程开发者、学术顾问、研究者及学习者转化, 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使学生的能力在自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学生要向积极主动的建构学习者转化, 开展协作交流性学习, 主动建构情景图式, 解决有意义的、复杂的问题, 完成学习任务, 并能够阐释自己掌握的知识, 根据情况制定和实施调控策略。

3. 形成性评价和范例展示评价理论

在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的同时还要开展形成性评价, 即在教学过程中, 为引导和完善教学而进行的教学效果评价;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 以便调整和改善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一般是绝对评价, 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达到目标的情况。而我们目前采取的总结性评价一般都是事后评价, 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对教学结果进行的评价, 不利于学生注重平时的过程学习。

范例展示是向学生展示优秀成果, 引导预期学习成果产生, 是学生可以仿效的样例。范例展示评价是一种新型的执行评价方法, 就是在布置学习任务之前展示符合学习要求的学习成果范例, 以便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预期。其特点在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角色自主化、评价与教学过程一体化。作为一种基于过程和真实性的评价方法, 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把学习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助于学生把学习看成一个整体, 避免把学习与评价、内容、过程割裂开来。

三、实证研究

1. 实验对象

两个平行班, 一个是卫生事业管理班, 84名学生;一个是信息管理班, 108名学生。《医院管理学》是这两个班的必修课, 均采用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的考核方法。

2. 实验方法

在相同教学进度的《医院管理学》教学中, 卫生事业管理班采用创新人才培养方法, 运用形成性评价和范例展示评价;信息管理班则主要采用常规教学方法。

3. 实验过程

(1) 形成性评价体系贯穿教学始终。讨论、论文、PPT汇报、自我评价作为平时成绩, 共4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分, 主要是对书本知识进行理论考试。

(2) 撰写论文两次。主要是把科研引入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对所看文献进行分析、概括、综述的能力。

(3) 进行开放式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都对开放式讨论题讨论5次, 放在每章讲完之后进行, 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所学内容进行活学活用的能力。由于所讨论的开放式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因此可以淡化教师的权威性, 从而对传统教学理念和传统师生角色提出挑战,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4) 自主学习部分章节。授课过程中,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要求各小组分别自主学习部分章节, 并用PPT的形式对本组自学内容进行自主汇报。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由于创新思维的产生离不开学生交流时灵感的碰撞和激发, 因此这种方法还能使组与组之间和小组组员之间相互欣赏、激励和认可。

(5) 学生参与期末考试试题设计。每组学生都参与期末考试试题设计, 然后从各组完成的试卷中选取部分试题, 再与教师出的试题综合而成A、B两套试卷。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评价的能力。

(6) 建立全方位的评价模式。只有建立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学期成绩评定机制, 才能有效避免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仅在考前搞突击的现象。进行讨论和PPT汇报时, 由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打分评价;学期结束时, 由小组对每个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进行评价打分, 并组织学生结合个人自我评价打分;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试题的创新性解答情况作出评价。也就是说, 到学期末, 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都是由5次小组讨论、3次小组作业、1次PPT汇报、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构成的, 每项占10分。

4. 实验结果

卫生事业管理班不进行期末考前辅导, 信息管理班进行常规期末考前辅导。卫生事业管理班在学习的热情度、积极主动性、纪律性和自主学习的创新性等方面明显好于信息管理班。两个班的学期成绩如下。

(1) 平时成绩对比。平时成绩占总分的40%, 在0~10分和11~20分的分数段上, 信息管理班学生都分布着百分之十几的学生, 而卫生事业管理班却没有学生;在21~30分的分数段上, 信息管理班有61.11%的学生, 而卫生事业管理班则只有20.24%的学生;在31~40分的分数段上, 信息管理班有16.67%的学生, 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79.76%的学生。这个结果充分表明, 信息管理班学生不注重平时的过程学习, 而卫生事业管理班由于采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办法, 学生平时有较强的学习意识, 平时成绩都集中在高分区。

(2) 试卷成绩对比。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在60分以下分数段上, 信息管理班有25%的学生, 而卫生事业管理班只有3%的学生;在60~69分的分数段上, 信息管理班有12.96%的学生, 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14.29%的学生;在70~79分的分数段上, 信息管理班有29.63%的学生, 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36.90%的学生;在80~89分的分数段上, 信息管理班有23.15%的学生, 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36.90%的学生;在90分以上分数段上, 信息管理班有9.26%的学生, 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2.38%的学生, 明显低于信息管理班, 可能与信息管理班有考前辅导, 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没有考前辅导有关系。

(3) 综合成绩对比。把平时成绩40分和期末试卷成绩按60%折算之后相加, 得出两个班的学期综合成绩。在60分以下分数段上, 信息管理班有19.44%的学生, 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没有学生;在60~69分的分数段上, 信息管理班有27.78%的学生, 卫生事业管理班只有14.29%的学生;在70~79分的分数段上, 信息管理班有33.33%的学生, 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28.57%的学生;在80~89分的分数段上, 信息管理班有18.52%的学生, 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52.38%的学生;在90分以上分数段上, 信息管理班有0.90%的学生, 而卫生事业管理班有4.76%的学生。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不注重平时学习, 信息管理班学生的成绩大多集中在中低分数区域, 而卫生事业管理班学生的成绩则主要集中在中高分数区域, 这基本上真实地反映了两个班学生平时在学习上的差异。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下, 通过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采用新的评价模式、优化教学模式,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 理工类的信息管理班学生和人文类的卫生事业管理班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和能力上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因此需要进一步在相似样本中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S.拉塞克, G.维迪努著, 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3]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4]何玲, 张卫华, 贾成文, 刘娟, 赵锦梅, 赵娴.“研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4) .

[5]祝智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哲学观透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1999, (2) .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 篇5

一、知识经济与“懒”管理

懒即懒惰的懒。大家也许对勤奋管理、勤劳管理比较熟悉。那么,为什么提出知识经济与懒管理呢?所以就这个问题,展开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个问题:懒蚂蚁与懒管理

懒蚂蚁现象是有关生物学.即昆虫学上的一个问题。生物学家经过观察发现,在蚂蚁王国里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就是其中有20%的蚂蚁不干活。别的蚂蚁在忙碌着,它们则东走走,西逛逛.好象无所事事。为什么呢?生物学家发现:如果蚂蚁群中所需的面包渣儿、肉骨头、茶叶子没了,比如在一个宾馆找不到新的食物了,但隔壁的宾馆还有,勤劳的蚂蚁就晕头转向,找不到“北”了,不知道新的食物来源,找不到新的增长点。这时,那些“懒”蚂蚁站了起来,很有自信地说;“跟我走!”。噢!生物学家明白了,所谓懒蚂蚁,不是“懒”,而是在思考、动脑。其实,这个现象与知识经济时代动企业管理是相通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需要大量的“懒”蚂蚁,“懒”管理。这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全球人类,无论是中华民族、美国人、欧洲人,都在发生着三个很大的变化。

第一个特产、是变化“快”。科学技术发展得快,企业的产品变化得快,市场也在不断地变化。比如说20年前的世界前100强或50强,今天还剩下几家?今年所排得上的也不过十几家,这种世界大企

业的平均寿命为人的一半,38岁。那么,中小企业就更不用讲,可以说每天有新的企业在建立,旧的企业在破产、倒闭,因而变化非常快。而这些数字是近50年或20年的数字,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数字,试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变化无疑就更快;

第二个特点是变化“大”。如果说“快”是指时间的话;那么“大”则指空间。信息化社会,信息经济化就是全球经济化,你所使用的电脑网络上的Interl网络,这些变化是全球性的。你设计的东西是全球性的。过去,中国没有进行改革开放.可以将自己封闭起来,现在能封闭得住吗?信息时代的变化,涉及面之广,全球大大小小的角落都要卷进来。

第三个特点是变化“多”。如果变化仅是单纯的、简单的大、快,也没有什么可怕。可以讲,世界上有多少人,也就有多少人在变。现代人强调的是消费个性化。人们的思想、知识、观念都在变化。去过北京的赛特、燕莎友谊商城去看过的人,也许感到商品种类之多、变化特大,而若到过香港、日本、美国高档商厦观光之后.就感觉到北京与之比,就是小巫见大巫。在日本或美国的大商厦,单说到我们密切相关的照相机,就有几千种,同样一种相机,各种颜色,同样颜色又有不同的款式。

面临“变化快”、“变化大”、“变化多”;就企业讲,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重要的是战略问题。有句通俗的话讲:“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要重要得多。”一种情况是做对的事情,另外一种情况则为把事情做对。做每件产品.从其本身来讲,没有什么挑剔的,工人很勤

奋、努力、日加班,夜加点.非常辛苦。把事情做得很对,那么即使你的产品再完美、价格再便宜,但不适应市场的需求,照样堆积在仓库中。这是将事情做对。反之,我如果做对的事情,我开发出来的产品适应市场的沈求.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即使产品的价位比较高.甚至还不很完美。试问大家,哪一种做法好?!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战略问题由谁思考呢?不是由“勤蚂蚁”,而是由“懒蚂蚁”来思考。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高度的知识文化水平、高度的科学技术水平、高度的科学技术素质的人才能成为“懒蚂蚁”。懒蚂蚁,他的脑不“懒”。

在20年代,生产一部汽车,其85%的财富是由投资者与工人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年代的汽车技术含量低,管理比较少,比较简单。但到90年代,比如生产一部价值百万以上的奔驰车,投资者与工人在这里创造的财富是多少呢?不足10%.而90%以上是由工程师、管理人员、总经理、营销家、广告商、战略家,这些“懒”蚂蚁创造出来的,为什么呢?现代汽车不仅要考虑环保问题,还要考虑节能,跑得快,美观、价格低廉等等,这些问题是一般投资者与生产工人能解决得了的吗?这是知识的含量,知识的力量的具体表现。所以说,我所分析的第一个问题是懒蚂蚁、懒管理。是知识型管理。“懒”管理;并非懒。

第二个问题:增长点

我们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所经营的领域.所开发的产品,所组织的项目.其增长点在何处?这是跨入90年代,大家所谈论频率较高的话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用句很普通的套话讲,增长点就是开

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就中国目前为止,所有的报刊,论点对“高附加值”比较倾向的理解是“高科技、高投入”,才有“高附加值”。我个人的理解则不尽一样。这就是把“高附加值”解剖了。

首先,谈“高”。高科技、高投入,对!但我的企业就是简单生产,产品是杯子、夹子,怎么能够产生高附加值?那么,我说可以.这就是高水平的生产管理。通过高水平的管理,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其产品质量;通过高水平的营销来打开市场。这不是一样能产生高附加值吗!试想一下。同样生产一种款式的服装,我的服装可能在布料、成本跟他的差不多,但是我的是中国名牌、知名度比他的要大,就能产生高附加值。当然,高水平的管理。高水平的营销,高知名度的品牌,都能产生高附加值。那么,高信誉度能否产生高附加值呢?我的企业在众多竞争对手之间,什么优势都不占,但我的产品售后服务好、信誉高,照样能产生附加值。还有一个高,就是企业领导人素质高;有高知识水平的领导人,高质量水平的员工。在知识经济时代,高附加值;不一定就意味着必须是高科技、高投入。这些都是狭义概念。

第二点,谈“附加”。我们一般认为,“附加”,即是要知识含量增加,“加”,确实能产生高附加值,反过来,我们思考一下,“减”能不能产生“高附加值”?海尔“大地瓜”洗衣机就充分利用了“加法”和“减法”的辩证关系,并受益匪浅。西方有些企业的管理采用简化管理。不要想“加”,其实“减”的管理照样产生高的附加值,大家思考一下,你们在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环节上是否需要减掉,你的产品有些复杂多余的功能是否可以减掉一些。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认

可这个观点,“减”能产生高附加值.很简单的一句话:减人增效,那不就产生高附加值了吗!另外,“乘法”也一样能产生高附加值。1+1+1”加…,10个1相加不就是10乘1等10。乘法就是组合,组合同样能产生高附加值.举例说,北京电视台有一少儿栏目,叫“七色光”。可以设想他们出了一套叫“七色光”的图书。包括许多内容,如儿童童话,少儿民间故事,少儿诗歌,散文等。但是对于这套丛书,如果只买一本,那只会是红颜色、绿颜色或者黄颜色的。如果把这套书全买来,摆在一起特别好看,这就是六色光,这也是乘法,不断地相加。西安的兵马俑;轰动世界,但是你只有到西安身临其境地去看兵马俑,你才能看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看到那威武、壮丽的宏大场面。这是组合。如果,我把几个兵马俑,拿到北京,拿到海外去展览。看,单个地看兵马俑,好看吗?也好看。但是能看出那种阵势,那种气势,那种精神.那种力量吗?大家也有不少看过西安兵马俑,我想都有这种体会与感受,这就是“乘法”问题。所以说,“高附加值”产品不要仅想到“附加”,你要想到“乘法”或“减法”,也能产生高附加值,这是第二个解剖点。

第三,点:谈“值”。说到“值”,顾名思义,即“价值”,高附加值就是要讲“价值”。还有人说不仅是价值,而且包括使用价值。这个问题,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古典经济学中早就论证:商品有二重性——价值与使用价值。但仅限于这些方面还是不够的。把思维的空间再拓展开,我们的“高附加值”是怎样来的?试问;时间有没有价值?有价值。元旦、春节期间,你的商品零售额大增,美国圣

诞节之前的一些时段,所销售的商品占全年总见的三分之一。这个很简单,衣服、时装要赶季节,这个时间是价值。赶时间.赶季节这个固然很重要。我们中国的商品,尤其是出口商品,在这方面就比别人慢,交货迟,拖拖拉拉的,最后这个时间价值丢失了。但我还想谈另外一个方面。你找一些时间的点,比如说北大百年校庆有没有价值?温州、广州一些地区,有不少企业家一年掏十几万元来学习,这些人在北大没有白学,一方面学习,一方面捕捉信息、抓住北大百年校庆之际,制作纪念表、校庆纪念徽章、领带之类,大赚其钱。所以说,时间能产生价值。

还有,“数量”能产生高附加值吗?这还用说,物美价廉。我价格卖得便宜,数量卖得比你多,这不赚得就比你多吗?反之,难道卖的多就产生附加值吗?物以稀为贵。卖的越少,赚钱越多!因而说,产生高附加值.有时多能赚钱,有时少则更能赚钱!在全聚德举办135周年店庆活动中,他们在德国葡萄酒商那里订购葡萄酒,有干红、干白,专门出1350瓶或13500瓶。限制数量,产生价值。还有,地名能不能产生高附加值呢?哈尔滨的冰灯节、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景色等很多地方、名人、名胜、古迹都能产生高附加值。最后说“商品”,比如杯子、话筒、夹子、钢材、家电、汽车都是有形的,这是在一般人看来,但在“懒”蚂蚁眼中,不仅是有形的,还看到无形的。所以对高附加值来讲,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你要不仅看到有形的东西,还要看到无形的东西有多少!服务,能产生价值.是无形的。但同样是服务,我这种服务能产生高附加值,而你的则产生不了。做个对比

实验,三家空调器生产厂家都说他们的服务是第一流的,国际五星级的。好,晚上,打一个电话,给第一家讲,家里的空调坏了。回答说:噢,后天马上派人到你家去修。因为明天是星期天。得到这个回答,已经感到很满意了。周为在中国,消费者很少能坐到上帝的位置上去。明天也就凑和着到商场避一下暑。再打电话到第二家,回答说:好!明天早上去给你修或调。第三家,回答:“我立刻去给你修!”评比一下,今后你还会买哪一家的空调呢?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你的企业,你的产品,不仅是质量竞争、价格之争,很重耍的是服务的竞争。

“文化”能不能产生价值。海尔品牌价值超过百亿元,正因为文化含量大,文化产生价值。金利来领带、皮尔·卡丹服装、耐克运动鞋.因为其文化含量高,所以产生高价值。也就是说,你的企业,如果是同样资金、技术、生产水平,若注入了无形的文化含量.则能推动商品价值的实现。如果说你这个人没文化,很不高兴,但说你的企业没文化,你不在乎,企业产品还需要文化吗?错了!企业、产品不仅需要文化,而且要大大增加文化含量。

总之,企业发展寻找增长点,就是要产生高附加值商品,我将这个问题解剖。我认为,对于所有人、企业都适应,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理解并应用。可以将它分解开,也可以重新组合起来,产生无穷的变化因素。那么,你还发愁你的企业、你的产品不能产生高附加值吗?这是第二个问题,也是“懒”蚂蚁思考的战略问题。

第三个问题:“四眼”与“四化” 做人要有千只眼,做企业家要有四只眼。

一般讲,国外的企业家、领导做企业仅需两只眼就够了。一只眼睛看市场,企业外部,另一只眼睛看企业内部。大家都明白,不管做任何企业,都要看市场的,所以讲第一只眼睛看市场,那么第二只眼看什么呢?看企业内部的员工,你的员工素质怎么样,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向心力,这是外国企业要看的。中国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领导者一样要看,这是跟外国的一样,但中国的还需要有第三只眼睛,那么第三只眼睛看什么呢?看政府。为什么要看政府?乡镇企业要盯着县委、县政府有什么主政策要出台,包括我们省里有什么宏观政策要调控等。因为这个政府里有很多职能部门,什么税务局、工商局、卫生局等。就连计划生育部门你都要看。如果忽略计划生育,你的员工超生,你的企业就要受罚款。还有什么清洁卫生、植树造林都要你参与。第三只眼睛更重要是要看到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市场的政策,消费及水平,如何扩大内需,如何启动、拓展农村市场等。这些都要看。那么还有第四只眼睛,看什么?

第四只眼睛看世界。为什么要提出来,因为我们中国的企业领导者大多没有这个体验。在外国企业,看市场,本身就包括世界市场、国际市场。那么有人提出:我的企业产品只需在本地区销售,连中国市场都不用看了,更不需顾及世界市场。此言差矣!要看!东南亚的经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企业有没有影响,多多少少有影响吧?所以说不能忽视看世界。还有,今后我国加入世界关贸组织,国门打开,外国企业的产品更多,更快地进入中国市场,你不要看世界吗?即使你不需要,不主动看世界.那么就在你的家门口,就逼着你看国际市场。柯达、富士、麦当劳、肯德基都是哪个国家的?我有一句话:现在市场一方面是国际竞争国内化。大家也许置疑?国际竞争不就是国家之间的竞争?那么,你说柯达与富士的竞争是国际竞争还是国内竞争?麦当劳、肯德与上海的荣华鸡、中国的一些快餐业之间的竞争是国际竞争还是国内竞争?国内的海尔、长虹,还有我们的洗衣机、冰箱、彩电、VCD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没有遇到德国、美国、日本等企业的竞争吗?另一个方面;国内市场国际化。如何解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众多的国际品牌已进入中国市场,你到商场去看一看,你的商品所处于的市场仅仅是国内市场吗?你的产品在国内本上的销售、竞争已不但是与国内品牌的竞争,而且是与国外品牌的竞争,已经国际化了。因而,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逼着我们的企业、大学、科研院所要去看世界,需要有第四只眼睛。

那么,这四只眼睛的核心是什么呢?一句话“四化”。这“四化”不同于“四个现代化”,而是专指对于企业管理、产品营用的“四化”。

第一点,精确化

你看市场,一定要准,要精确。否则等于白看。如果你要上一个项目,上一条生产线,在此之前,看市场看花了眼或看走了眼。社会不断重复生产项目,就会有很多的库存商品征滞销。为什么有的商场或商厦开了没多久就关张倒闭了呢?那是因为他的眼睛没有看清市场。

第二点,细分化

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有的企业经营者号称全中国都是他们的市场,全国人民都是其产品的消费者。怎么可能呢?地区差异、文化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收入差异,都不存在了?我们开发产品,必须确定产品的具体消费对象,我们的产品是针对哪个地区、哪个年龄段、哪种收入水平的消费群体,否则注定要失败。“奔驰”车有奔驰车的消费群体,“捷达车”、“红旗车”也各有相应的消费群体。这就是市场钢分化。

第三点,深入化

仅仅精确化、细分化还不够,还必须做到深人化。什么是深入化?尤其在研究市场时,必须要注重研究消费者动机。目前有关市场营销的一般消费者动机.无外乎求美、求廉、求“名(名牌)”、求奇、求新、求异、求同等等。这是目前各类市场营销教科书的普遍说法。但是我们在思路上应更深入一些,做得跟别人不一样。比如说,别人求廉,我们难道不可以求贵吗?一般商品确实是价格低廉一些比较畅销。但是如果我们开发出的商品别人没有.迎合一部分人“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消费心理,我们反别人之道而行之——“求贵”。这种“农贵”的成功案例很多。

我们还可以反“求美”之道,转而“求丑”。有些商品别人“求美”,我可以“求丑”,比如不倒翁、哈哈镜,显得可爱,丑得逗人乐,电影、戏剧中的丑角,特别受观众欢迎,就是这个道理。

再就“求新”来说,别人求新,我可以求旧。古董、邮票等.越

旧越有价值。还有服装行业,时新虽然受欢迎,但传统服装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如旗袍、中山装.开发得好,一定很有市场。而现在很多古迹.整旧如新,反而失去其价值。

第四点,模糊化

有时研究市场应该稍微模糊一点。产品定位很多时候不要太准确。现在男性服装和女性服装并不一定严格区分开,比如牛仔裤,以前是男性服装,现在发展到许多年轻姑娘也爱穿,而且消费量相当大,这就是市场定位的中性化、模糊化。所以说,有时候,市场定位时模糊一点比精确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市与郊区的界线并不一定什么时候都那么精确,该精确时就精确,该模糊时一定要模糊。

二、知识经济与软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个生产要素,它对经济发展的直接页献,超过了其它生产要素的总和。如果说以前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本,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则主要依靠“智本”。与作为物的生产要素不同;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五是以多为贵,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扩张,企业的营销,企业的管理,都需要“软”的运作。

第一个问题;软扩张

任何一个企业.要实现发展,实现扩张仅在内部积累是不行的,永远成不了大气候.必须要通过外部的扩张、外部的兼并和外部的发展。通观全世界大的企业,无一不是通过外部扩张而发展起来的。关于外部的、软的扩张,我提出了“鱼论”。扩张的进程分为以下几种

类型;

第一类型,“大鱼”吃“小鱼”。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硬的扩张,它是通过实力和资金实现的,靠的是硬件。

第二类型.“快鱼”吃“慢鱼”。现在企业界有不少“小鱼”吃“大鱼”的现象.即小企业吞并大企业。这种现象的实质是“快鱼”吃“慢鱼”,这里的“快鱼”,靠的是技术,是管理。这是一种软扩张。

第三类型,“鲨鱼”吃“鲨鱼”,即强强相并,如麦道与波音合并。这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合并,现在这种例子很多,特别是在金融界。当然,这种合并严格上来说是~种联合,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

第四类型,吃“休克鱼”。这是很重要的一种软扩张的形式。这里的“休克鱼”,指的是这样一种企业,这种企业的机体并没有腐烂,其厂房、机器设备、人员素质都不错,但是企业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企业文化、市场销售不行。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通过对这种企业输入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机制、新的文化去刺激它。这种扩张是一种低成本的扩张。海尔兼并红星电器厂就是这样一种扩张.这次兼并已被骗人哈佛案例。海尔兼并企业时,先派去的不是财务人员.也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文化人员和管理人员。海尔专门有个企业文化中心,专门研究海尔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这些人员先去激活“休克鱼”的文化、管理和机制,之后再派财务人员、技术人员。但是这种扩张短时期内是低成本的,但从长期来看,则很可能是高成本的,是包袱,甚至可能被这个包袱拖垮。所以吃“休克鱼”一定要小心,不要吃到“死鱼”、“烂鱼”。

关于“鱼”论方面,我还提出一个主张;要吃“生猛海鲜”。这种“生猛海鲜”的市场占有单,企业机制各方面都不错、但有可能有资金不足等困难。所以我们可以“吃’它,这也是一种优势互补。不仅海尔如此,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在进行软扩张。软扩张的特点是什么?相对于“硬扩张”来说,它更强调“软”的一面。强调知识,包括管理的知识、技术的知识、文化的知识。比如说三九集团总结其款扩张的特点是借鸡(机)下蛋,情网打鱼和借牌发展。这里的“鸡”是机制;“网”指营销网络;“牌”是名牌。在软扩张中,品牌是旗帜;资金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制度是保障;人才是后盾。这是软扩张的五个要素。

第二个问题:软营销

营销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打动消费者的眼,这是60分的标准。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VCD厂家.纷纷瞄准中央台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刻”,争“标王”。结果是纷纷扰扰,哪一个也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能打动观众的眼。第二个层次是要打动消费对象的脑,这是80分的标准。在纷繁复杂的现代市场,打动消费者的眼已不是易事,要想打动消费者的脑,则更有难度。通过消费对象的大脑思考之后,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印象,也可能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印象。1996、1997年中央台“标王”都是山东泰池酒厂。N96年花了6000万,成功了;N97年则要花3亿多做这个“标王”,这时消费者可以想一想:平均每天近100万的广告费要打入酒的成本里.每买一瓶秦池酒,其中要花多少广告费。而且一个酒厂,哪有这

么大的产量,所以很多酒肯定是外来的,勾兑成的。这就造成了负面的印象。第三个层次,95分以上的,是打动消费者的心,军事上有“攻心为上”一说.营销也是如此。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们可以从一个反面案例来得到某些启示。1997年,柯受良飞越黄河,赞助单位是哪家企业?很多人都认为是长虹,而实际上是彩虹集团。彩虹花了几百万的赞助费,结果却为长虹作了广告。为什么?主要是缺乏三点:

第一点是缺乏延伸性。延伸有前延伸和后延伸。戏剧演出中的前奏音乐,桥梁的引桥都属前延伸之列。黄河飞渡作为活动的中心和高潮,之前一定要有大量的宣传工作作为前延伸。活动之后,一定还要留给别人思考和回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彩虹的这次活动有前延伸,但是做得不够。有“后延伸”,就是召集一批专家、记者总结活动失败的原因。以总结失败作为其后延伸,实在可悲。

第二点是缺乏系统性。彩虹集团虽然在电视、广播、报纸上做了广告,但缺乏配合、缺乏呼应、缺乏系统性。没有造成一定的“势”,就象手里拿着一度手榴弹,东奶一颗,西扔一颗,杀伤力有限。如果相成一束,作集束爆炸,则能摧毁一座堡垒。而且彩虹集团没有充分利用旅谢系统和当地政府的力量,这是其系统性上的一大缺陷。

第三点是缺乏深刻性。飞渡黄河定的主题是“振兴中华”。深刻不深刻?太大太空。这个口号是十几年前北京大学的学生喊出来的。80年代国门初开。看到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中华民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时代的紧迫感压在中国人的心上。所以那时候喊出“振

兴中华”的口号会令人热血沸腾。而在今天喊出,虽然也会激动人心,但已没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创性,不会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所以,好的营销工作一定要有延伸性、系统性、深刻性,三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知识经济与创新管理

为什么讲知识经济与创新管理?因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今后一个企业的发展,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资金、资源,更重要的是拥有知识。但这个知识不是原有的;而是创新的知识——不断创造、提高、改善、升华的知识。因此,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过程中,企业的创新力度要不断加强、提高。这里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创新的形式要多样化。第三点,创新的步伐要加快。这三点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第一点:创新的内涵

应该说我们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发明,有悠久历史和巨大智慧的民族。但纵观我们民族的发展,可以说创新不足。这跟我国很长的封建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有关。总的讲,整个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是简单的小农经济,根本谈不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这些年代,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比较保守。从春秋战国到大清帝国最后灭亡的整个几千年历史,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发展,若有一些,也仅是量变而非质变,这样造成他们的思想、观念上也不会有更新。因为你的实践没有创新,你的思想、理论根本不可能创新。比如拿先秦孔子来讲,多少年来将孔子的思想、文化、几部经典著作

作为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可以说孔子的几部经典著作统治了几十代乃至上百代人的思想、头脑。这漫长的期间,没有创新。另外,在这些年代,没有搞商品经济。人与人之间也没有竞争。因而讲,中国人一直以勤奋、吃苦、耐劳作为美德.而引以为家,但为什么不用创新改变这些吃苦耐劳的局面呢?为什么不能够吃一点香、喝一点甜呢!从这点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保守的一面。西方一位哲人马克斯·韦伯,曾经讲过,资本主义能在西方产生.而不能在东方产生,根本原因,东方民族比较保守、传统。这个观点,我认为不完全正确。比如说,近几十年来,亚洲的经济飞速发展,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崛起。但总的评价,是创新不足。

那么在西方是谁是先提出创新呢?是一位很知名的经济学家叫熊彼特,他在几十年前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世界的发展,经济的飞跃是要通过企业家的。因为企业家能够创新。他的创新理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新市场、新产品、新技术、新原料、新组织。比如说,新市场,你要开创,北方市场不够,开拓南方,国内市场不能满足,打国际市场。而组织创新:其实就是企业制度的创新,不管怎么讲,这些创新是指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创新。后来.这个理论家指出,你的创新不但是要适应环境,而且还要创造环境,需求也同样,不仅要适应需求,而且要创造环境,创造需求。现在人都是在抱怨:现在市场疲软、需求不大。那么你能不扔在大环境是买方市场中创造出一个卖方市场的小环境来。总体上需求不足,为什么不创造出一个小的需求环境呢?你不仅要适应需求,还要创造需求,领导需求,吊着老

百姓的胃口。老百姓还不知有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创造出来了,他就跟着你走。总之,作为企业家,你要不断地主动地去创造需求,而不是消极地去适应需求,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创新的含义。

第二点:创新的外延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归根结底书的是人的思想。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均由理论、思想引发出来的。新的技术、市场、方法、制度等产生,首先要有新的思想。众所周知,有新思路,才有新出路,进一步讲,要创新思想,创新经营,企业才会有新的出路。有新的观念,才有新的发展。在企业界,不论是搞服装的、象电的,还是做食品的、造汽车的,表面上看是在经营产品,实质上是经营资本。一般认为.资本的运营,包括土地。人才、品牌、金融、资产等,但我认为还不够。一个企业家在知识经济时代;你不仅要经营以上所包括的内容,很重要一点还要经营“思想”,作为“懒”蚂蚁,你要整天琢磨如何经营你的思想。如何长远地、战略地、全面地发展你的新思路。要率领手下人走对的道路,做对的事情。不要凡事都做,凡事都问,应做到“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作为一个帅才,主领千军万马,你要占领制高点、主阵地。抓住大方向,不为诸事所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类似思想,比如,孔子所讲:君子不器。这个“器”是指具体工作。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不应去做电工、修理工、生产第一线之类的具体事情。作为一家之主,战略家,你要做附加值高的、知识含量高的东西,要经营思想。有一比喻说得好;一头狮子可以带活一群绵羊;而一头绵羊则会带死一群狮子。比如说,你的企业。科研院所里的员

工,素质水平不太高,暂称为一群“绵羊”,而你的企业领导是一头狮子,具有高素质水平、高战略思想的经营者,那么他定会可以带活这群“绵羊”。反过来,你的员工素质水平比较高,竞争力也比较强,是一群活气生生的“狮子”,而你的企业领导是一头“绵羊”,各方面都很差,是个窝囊废,那么他会把这群有朝气的狮子给带死,使企业走向穷途末路。因此,要做好“懒”蚂蚁,你要经营“思想”。常言道:两军相逢,勇者胜;两员相逢,强者胜;两强相逢.智者胜。不言而喻:知识经济时代,就是智者制胜,智者领先的时代。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研究 篇6

关键词: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有效运用

“以人为本”最早由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提出。由此可见,人本管理理念在很久之前就开始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更是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企业要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取到更好的发展,也必须注重“人”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切切实实发挥好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说,企业在进行有效管理时,要时刻将“人”的这一基本理念贯穿管理的始终。企业在进行一系列技术、设备、财务等非针对“人”的管理时,也要将“人”置于这些管理理念的中心,充分了解并满足人在企业中的需求,调动起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激发出人潜在的才能,让企业获得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二、运用人本管理理念的优势

虽然人本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的不是特别的广泛。但其明显的优势则让许多的企业不得不加强对它的重视。

1.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的生产效率

多年来,许多企业养成了片面强调技术的管理体制,与时俱进的现代技术的确与企业效益密不可分。但无论是多么先进的技术,其操作的核心力量依旧是人,尤其是在这个以知识为主要竞争力量的时代,企业忽略加强对知识型人才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企业生产有效性。只有企业管理者加强人本管理理念,形成以知识和人才构建的企业核心生产框架,企业才会有充足的发展原动力,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上也会有质的飞跃。

2. 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个企业想要获得成功和发展,其内在则必须是软、硬实力的综合。如果说硬实力主要着眼于物,那么软实力则主要着眼于人。“以人为本”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悄无声息的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深深凝聚着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心,也成为和其他公司竞争的主要条件。人本管理理念被企业重视的程度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表现的尤为明显。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也开始积极地为员工考虑,努力地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确保人才的不流失,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的有效运用

面对市场的优胜劣汰,企业要想取得长久地发展就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战略。这样一种人本管理理念的主要实施对象是“人”——企业中所有的员工。而作为一些庞大的单位集体,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实属不易,这时,企业就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以专业的人本管理人员去对每个部门的员工实行监督和信息的反馈,并对这些管理部门人员加以奖励和处罚,确保关心到每一位员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延长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1.激励人

在企业中,激励人最简单的、也是屡试不爽的方式就是建立一系列的保障制度。努力做好对企业员工所需利益的保障,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企业一直保守传统的“平均分配”方式,企业的效益必然止步不前,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对现如今的人来说,若将每个人的劳动贡献与员工自身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必会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创造价值的积极性。就比如说手工制作者,实行按件计算分配工资的的方法,这其实是企业利用“经济”和“责任”的双重标准来对利益进行最大限度的调控作用。其实,很多企业也都开始实施一系列激励员工的方法手段,这其实也是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将人放在首位的体现。这样一种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的运用,不仅使公司的整体精神面貌得到改变,还迅速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益,扩大了公司的经济利益。

2.关心人

人本管理理念,就是公司管理者切切实实的将员工作为家人一般的去关心呵护,让他们在企业中也能得到在家一样的氛围。在引导他们积极为公司创造最大利益的同时,也尽力去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觉得为公司创造财富是值得的。现如今就有许多的企业在工作之余为他们的业余生活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在企业中设立篮球场,羽毛球场,浴室和阅读室等娱乐设施,甚至还为经常为员工安排外出旅游的活动,让员工的身心一同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让员工在企业中寻求到强烈的“家”的归属感的同时,企业管理者再对员工加以正确的引导,会让员工获得更加明晰的工作思路。

3.凝聚人

一个企业即为一个整体,每个员工在企业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盘散沙似的企业,生产的有效性则会是相当低下的。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就意味着生产力,它会对企业员工形成一种诱导作用,让员工的努力方向始终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古代的军队作战的成败其实最主要的并不在于每个士兵的作战经验和能力,而在于军队整体的士气,即为现代企业中的凝聚力,一种团队协作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企业若是有凝聚人的“功效”,则它的正能量必定会无穷的大。

四、结论

在时代的浪潮下,要想置身洪流屹立不倒,就必须要与时俱进。企业就需要掌握最先进、最有效的管理方式。而人本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中的有效运用已获得明显的成效。所以,企业管理者让每一位员工切实感受到作为“人”的价值,也为企业利益最大化赢的最有利的保障。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人本管理也必定会是现代企业最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文燕. “人本理念”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 广西轻工业. 2011(02)

[2] 陈寰. 人本管理理念与人权意识[J]. 人力资源管理. 2010(10)

[3] 陈寰. 人本管理理念及在我国企业运用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1)

关于现代企业的“5S”管理理念 篇7

5S管理理念诞生于日本, 最初起源于日本的一种家庭管理模式, 该模式针对家庭中的地、物提出了整理、整顿管理要求。后来, 日本企业将其引进到内部管理运行, 逐渐丰富其他一些管理要素和内涵, 并最终形成了5S。

5S管理的思路非常简单朴素, 它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方面提出要求, 倡导从小事做起, 力求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5S是日文SEIRI (整理) 、SEITON (整顿) 、SEISO (清扫) 、SEIKETSU (清洁) 、SHITSUKE (修养) 这五个单词的简称, 它们的日语用罗马文拼写时, 第一个字母都为S, 所以习惯又称之为5S。

整理, 是指将必需和非必需物品区分管理, 要求在生产现场不可以放置非必需物品, 以力求达到物品的摆放不多余并且井然有序, 并且明确每个成员负责的区域, 依照标准及范围实施管理。

整顿, 是指要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 (有些企业要求在30秒) 内找到所需要的物品, 并且物品本身要处于立即能够正常使用的状态。对于整顿有“3要素”和“3定”要求, 具体内容参照表1-1:

清扫, 是指将生产现场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具体方法是:

规划清扫责任区域;管理者示范, 树立样板;进行例行清扫, 清除脏物;调查污染源及污染发生对策;建立清扫标准, 规范活动。

清洁, 是指养成坚持的习惯, 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检查措施。具体要求是:

彻底实施前述3S, 并将清扫阶段的问题点层别分类;针对问题点实施具体对策;制定各类操作标准书, 尤其是安全、品质方面的作业标准应优先制定。

修养, 是指树立讲文明、积极敬业的精神。如尊重别人、爱护公物、遵守规则、有强烈的时间观念等对员工精神面貌的规范。具体要求是: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5S”的实施要点

1、全员培训教育

(1) 企业首先要编写有关推行5S活动的宣传教材, 发到各生产班组和处室。由个处室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后进行灵活多样的现场管理培训, 然后由各级管理人员在本单位组织全员培训, 使大家都知道现场管理的要求、5S管理法和考核标准。企业对员工进行现场管理知识抽查考试, 公布成绩。通过培训和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 营造出5S活动的氛围。

(2) 企业应当组织一个由企业法人代表牵头、由各级管理人员组成的5S活动推进委员会, 坚持每月定期组织大家对每个处室的各个环节进行巡检打分, 并将结果通过委员会上会的方式, 以书面正式文件的形式公布出来, 责令限期整改。

(3) 委员会工作人员要将公布出的每一项内容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并及时汇报给委员会的各成员, 以便于进一步的措施出台。

2、企业领导要重视并率先垂范

为了加大现场管理的力度, 公司法人代表需要明确提出本企业的现场管理方针和理念, 并公布于众。各生产现场和处室一把手要负责将其层层分解到所属本部门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中, 抓落实、抓考核、抓奖惩。企业法人代表要视各部门现场管理工作的优劣作为对一把手考核、奖罚和任免的依据。现场管理者要时常在现场巡视, 对现场管理出现的问题随时要求员工纠正, 做到雷厉风行。

3、建立每日检查每日公布制度

生产现场各处室需要成立现场管理检查组, 做到每日检查、每日公布, 当日检查出来的问题, 在第二日要公布整改结果。质量管理部门是企业现场管理的组织部门, 每周检查组对现场管理按考核标准进行检查, 每月向企业职工公布现场排名和得分以及整改情况, 并与绩效奖罚挂钩。奖惩激励机制使车间的每日检查每日公布制度得以坚持下去, 起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的效果, 进而使现场管理不断得以完善提高。

4、各项管理项目的标准化

规范各项管理科目是推选以5S为主的现场管理的保证。企业制订了一系列现场管理的标准、制度和规定, 编制了各种管理表格, 还给每个生产现场配置了现场管理专用看板, 内容均围绕现场管理标准, 5S每日检查每日公布栏、周检查公布栏和员工行为准则等等。各生产现场都要制订《5S现场管理实施准则》。通过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填写细致的管理表格和对照准则要求, 调动起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约束员工个人行的被动管理模式走向规范组织的主动积极的管理模式, 这正是现场管理方法的质变过程的实现与提高。良好的现场面貌和气场不仅代表员工素质的提高, 同时也代表着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实施“5S”的基本准则

1、员工积极自主管理准则

我们要知道一个企业现场的良好工作环境不是单靠添置新设备或领导督促实现的, 而是由现场人员自主创造出来的。现场工作人员在为自己创造并维持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的过程, 也是改造自身的主观意识, 提高自己的素养, 约束主观行为的一个过程, 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企业。

2、坚持不懈习以为常准则

如果只是开展一次“5S”活动, 是非常容易的, 甚至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但如果不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那得之不易的效果将会很快消失殆尽, 并迅速还原到活动之前的状态。所以能够将活动的效果不断加以改进, 使之变为常态化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实施“5S”管理理念, 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了使该管理理念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企业应当考虑将“5S”管理纳入到企业日常各项管理工作中, 使每一部门、每一员工都能够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的同时, 也能够主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不断完善改进准则

企业若想强化“5S”管理理念, 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其素质的不断提升, 则需要在企业生产现场实施“5S”管理理念过程中, 要将每一部门的职责层层分解到每个小单元中。以班组为单元定期开展“5S”巡检工作, 通过班组对现有状况的分析来不断优化管理方法。也就是要坚持PDCA (Plan (计划) 、Do (执行) 、Check (检查) 和Action (处理) ) 的循环管理方式, 即要通过策划、实施、检查、不断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问题。

4、质量管理制度与环境管理制度并行准则

在现场5S管理理念实施过程中, 会整理出很多“不需要的”物品。这些“不需要的”物品并不是无用的东西, 有的是暂时不需要的, 以后还有用, 这种物品应该将其放置于仓库的特定地点;有的物品在这个现场不用, 但可用于其他地方;即便是废物, 也应本着不污染环境的原则, 予以分类处理、并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对于那些需要报废的物品, 应按照企业环境管理规定程序进行报废处理, 以收回“残值”。 中国多数企业环境管理体制比较单一, 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缺乏保障, 不能深入进行全过程环境管理, 缺乏监督审核机制。ISO14000标准则提供了一个全过程严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易于操作和审核, 丰富了环境管理的措施和手段, 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

在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的进程中, 5S是最起码的前提, 通过5S活动可以达到提升PQCDSM工作管理的目标, 即提升生产效率 (P.productivity) 、确保工作与产品的品质 (Q, quality) 、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C, cost) 、交货期能够随时掌握 (D, delivery) 、维持工作流程的安全 (S, safety) 、进而使员工保持高昂的工作士气 (M, morale) 。

不过, 我们也必须对5S的本质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 5S对企业现场管理所起的只是与“病毒疫苗”一样的预防作用, 即它只能预防企业发生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管理问题, 而不是去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5S”管理理念的实施, 首先要提高大家对5S管理理念的认识, 这就需要企业法人代表和各部门的率先垂范, 如果没有“全员5S管理意识”、没有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日常的检查评价机制, 那么活动是会流于形式的。所以它要求企业必须将“5S”管理理念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 让全体企业员工形成一个自觉遵守“5S”的工作习惯, 只有让5S深入到每个位员工的思想意识中, 才能真正成功实现将“5S”管理理念扎根到企业的各方面的管理中。

参考文献

[1]糜祖烈.试用5S管理模式提升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水平[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6.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新理念 篇8

成本是对生产者投入的生产要素转换为一定量产品的物质技术关系反映;经济效益被认为是生产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净收益。投入的生产要素配置结构更加合理, 生产要素向产品的转换效率就会更高, 同量的生产要素投入获得的产出越来越多, 单位产品成本越来越低, 在产品售价既定的前提下, 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成本不仅仅与经济效益相关, 也同经济利益相关。成本作为在一定生产关系下所发生的生产耗费, 不仅反映着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 而且反映着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

二、我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

成本是一个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 是现代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 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但低成本未必就是高效益。

现代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成本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现代企业之间竞争, 实际上就是现代企业成本的较量。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 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重生产成本管理, 对现代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 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现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现代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

(二) 成本信息核算失真

成本核算不实, 一方面是因为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 另一方面是因为存在着为达到某一目的进行人为调节成本数字, 潜亏严重, 现代企业虚盈实亏的现象。

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使企业做出错误的分析, 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制定错误的计划, 最后也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会计信息的不真实, 必然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些不仅使民众丧失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 对国家的管理层的信任危机也随之加剧。

(三) 价值补偿不足

企业价值观, 可分为员工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和整体价值观3个层次。一般包括经济价值、战略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与人文价值等方面的取向。

在实践过程中, 价值取向有主有次, 有强有弱, 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决定价值取向的顺序。

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 使现代企业资产价值流失严重, 价值补偿不足, 而且现代企业一般都存在着物流管理失控, 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四) 产品损失成本增加

不论是在产品还是产成品都按存货进行管理, 因此, 存货发生盘亏或毁损, 应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 根据造成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原因, 分别进行处理。

现代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陈旧落后, 原材料质量不高, 运输管理不善, 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次品、废品, 造成严重的质量损失。

三、关于现代企业有效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 抛弃成本控制的“最佳主义”

成本管理一开始很难达到最小投入、最高收益的最佳境界, 而需通过一个持续改革的过程, 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尽可能少的投入与尽可能大的收益。PDCA (Plan Do Check Action) 管理循环最大的遗憾是:成本管理过程循环性的表达可以从质量管理引申为成本管理, 但因其并未强调质量管理应操纵的范畴, 使质量管理的控制方向性变得不明确, 使成本管理同样缺少方向性。现代企业应当首先定义成本管理的控制范畴, 随后再分析这些定义的合理性, 最后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过程, 以加大成本管理控制的方向。

(二) 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要并重

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 大部分现代企业更加强调成本的过程管理, 他们相信如果做好各个过程的管理工作必定可以收获好的结果。这一想法对简单的生产情况管理来说或许会起到一定效果, 但若是在复杂度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情况下, 这一想法不一定会有效果, 最根本的原因是每个部门之间存在职能和沟通的障碍, 并且成本管理对象之间也存在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 一种成本减小而另一种成本增加或者改善过头而导致一些不必要成本增加是过于强调各个成本对象的最小化造成的, 上述所说的低成本采购和产品高质量的例子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这样将会导致结果管理的目标没有得到很好贯彻, 甚至过程管理还会架空预算, 增加一些管理不善成本。综上所述, 过程管理应以结果管理为中心, 在成本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中更应突出结果管理。

(三) 对成本的认知不透彻

衡量应付成本和管理不善成本的标准并不是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 管理不善成本应该综合考虑结果成本是否最优化, 具体包括产品纯生产成本、资金占用成本、效率成本、风险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安全成本和环保成本以及客户营销成本等8个方面, 然后再针对管理不善成本来有效控制。

我国一些中小企业难以形成最佳规模生产的原因是订单不稳定和资金有限, 由于每位员工所创产值偏低, 而销售及管理费用偏高, 从而导致企业获利能力一般都低于现代企业。再加上这些企业技术起点相对较低, 工艺、设备落后, 专业人才不足, 很难实施全面技术更新, 缺乏盈利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壮大。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基础比中小企业要雄厚, 中小企业由于成本核算数据和成本分析技巧比较缺乏, 很难进行成本的控制, 最为典型的就是对因管理失误和浪费所造成的管理不善成本。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症结是对采购、生产以及营销等成本控制的方法不到位, 使企业总成本一直不能够降低。此外, 中小企业员工由于工资与福利待遇等问题, 人员的更替率比较高, 培训成本、人力资源引进成本、服务成本、评价成本和遣散成本出现重复性浪费。人员遣散所造成的后续损失包括新员工由于技术不熟练或操作错误而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成本、生产效率慢造成的效率损失成本、直接安全损失成本、环境污染损失成本等管理不善成本。这些成本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壮大。

总而言之, 处在这个成本显著增大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的社会时代中, 若想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都必须以结果管理为“先锋”, 系统监督与评价各种基于过程管理的质量、生产、营销、采购等管理体系的成本绩效, 强化过程管理的作用和明确过程改善的正确方向。只有这样, 成本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取得效果, 获得竞争力, 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 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面成本管理是一项由浅入深, 由点到面的长期工作。本文基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新理念为经济效益最大化, 阐述了成本与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和利益的关系, 并就我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方案。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沙沙.目标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及存在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9 (1) .

[2]刘红荣.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J].新疆化工, 2008 (1) .

[3]邓杰.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应用研究[J].当代经济, 2009 (20) .

[4]蒋嵘.现代企业成本管理[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 2007 (3) .

[5]向世益.关于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J].铁道勘测与设计, 2009 (3) .

[6]段天姝.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与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 2009 (10) .

[7]王玉英.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今日中国论坛, 2008 (4) .

试论现代企业管理新理念 篇9

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文明史。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社会经济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社会交通由人力车、马车到火车、汽车、飞机;企业管理从泰勒时代把人当作机器一样对待,到现代企业管理的“以人为本”,都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立足创新,包括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开拓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以科技为主导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实践证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成功之路。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争生存,求发展。企业竞争首先是产品适销对路,质量要高,成本要低,服务要好,即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经营企业。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在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组织等方面实现创新;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广大职工要全面提高素质,包括思想理念、技术能力、道德素质以及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力等。

二、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

科学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达85%;在我国的经济发达省、市,如广东省的深圳市,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5%;在现代工业园,如苏州现代工业园,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0%;实践表明,现代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主要推动力。企业要抓好五个环节,实现科技创新:一是增加科技投入,每年投入经费不少于企业销售收入的5%;二是要引聘、培养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企业是高科技人才成就和创造的,没有高科技人才,就没有高科技的企业;三是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目标,主要是开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努力创建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重奖有特别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五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使传统产业上一个新台阶,提到一个新水平。

三、树立资本经营理念

所谓资本经营,是指把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本,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变为可以流动、可以交易的价值资本,通过重新优化配置进行有效运营,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

资本经营的最大特征就是资本流动性,资本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实现增值。资本流动的原则是指把企业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作为可流动的经济资源,实行动态整合的营运。通过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改进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利润,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资本的增值积累。通过资本活动,实现横向经济联合,发挥资本联合的优势,扩大生产能力,产生新的生产力,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资本经营不仅要充分利用自有资本,而且要尽可能多地支配和使用社会资源。所以,除了管好用好自有资本,企业还必须善于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或其他方式扩大利用资本的份额。如果是上市公司,可以发行股票、配股等方式,扩大吸收社会资本,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也可以用横向兼并办法,实行规模经济。上市公司在高成长期间,应当通过对企业内外的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达到资本扩张的目标。上市公司对其他企业进行部分的股权收购或整体兼并,以达到同行业内提高竞争力和在某类产品上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企业兼并是实现规模扩张的好办法。兼并要坚持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为原则,防止为兼并而兼并。不断进行资产优质化,不断剥离和淘汰不良资产,注入优良资产,加强劳动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坚持自主经营的基础上,拓宽投资渠道,把资金投到那些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产品领域,积极开发高附加值和拥有独特技术的产业。

四、树立风险危机经营理念

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 篇10

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文明史。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社会经济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社会交通由人力车、马车到火车、汽车、飞机;企业管理从泰勒时代把人当作机器一样对待, 到现代企业管理的“以人为本”, 都是不断创新, 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 企业要持续发展, 必须立足创新, 包括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开拓创新为动力, 走出一条以科技为主导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实践证明,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 求发展。企业竞争首先是产品适销对路, 质量要高, 成本要低, 服务要好, 即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经营企业。要达到这些要求, 就要在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组织等方面实现创新。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广大职工要全面提高素质, 包括思想观念、技术业务、道德素质以及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力等。

二、紧紧抓住依靠科技进步的关键性因素

科学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发达国家, 如美国, 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达85%;在我国的经济发达省、市, 如广东省的深圳市,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5%;在现代工业园, 如苏州现代工业园,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0%。实践表明, 现代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主要推动力。企业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实现科技创新:一是增加科技投入, 每年投入经费不少于整个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的5%;二是要引聘、培养高科技人才。事业是人创造的, 没有创新型人才, 就没有创新型的事业;三是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目标, 主要是开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 努力创建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 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重奖有特别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五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 使传统产业上一个新台阶, 提高一个新水平。

三、确立资本经营理念

所谓资本经营, 是指把公司所拥有的各种资本, 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变为可以流动、可以交易的价值资本, 通过重新优化配置进行有效运营, 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

资本经营的最大特征就是资本流动性。资本只有在流动中才会实现增值。资本流动的原则就是指把企业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作为可流动的经济资源, 实行动态整合的营运。通过改善企业生产经营, 改进技术, 提高经济效益, 创造更多的利润, 扩大生产规模, 实现资本的内部积累。通过资本活动, 实现横向经济联合, 发挥资本联合的优势, 扩大生产能力, 产生的新生产力, 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资本经营不仅要充分利用自有资本, 而且要尽可能多地支配和使用社会资源。所以, 除了管好用好自有资本, 企业还必须善于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或其他方式扩大利用资本的份额。如果是上市公司, 可以发行股票、配股等方式, 扩大吸收社会资本, 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也可以用横向兼并办法, 实现规模经济。上市公司在高成长期间, 应当通过对企业内外的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达到资本扩张的目的。上市公司对其他企业进行部分的股权收购或整体兼并, 以达到同行业内提高竞争力和在某类产品上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 企业兼并是实现规模扩张的好办法。兼并要坚持优势互补, 增强竞争力为原则, 防止为兼并而兼并。不断进行资产优质化。不断地进行剥离和淘汰不良资产和注入优良资产, 加强劳动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坚持主营的基础上, 拓宽投资渠道, 把资金投到那些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产品领域, 积极开发高附加值和拥有独特技术的产品。

四、树立风险危机经营理念

现代经济是有风险的市场经济, 现代企业必须走向市场, 适应市场, 积极参于市场竞争, 更要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的强大挑战。因此, 企业经营具有风险性。目前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企业的兼并重组, 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加上高新技术是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产业, 失败率高达70%, 所以说, 现代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其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 企业必须增强危机感, 确立风险经营理念。目前, 我国的产品品种、质量、工艺、成本、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与世界水平有很大差距, 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从领导到广大职工都应树立风险经营理念,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群策群力, 战胜困难、转危为安, 求得生存和发展。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 企业必须树立现代管理新理念, 包括创新发展理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 资本经营理念、风险危机管理理念等, 只有树立新理念, 才能开创新局面, 取得新业绩, 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篇11

【关键词】现代理念 高校教学管理 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88-01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地提升高校的功能以及地位,一方面高校是培养现代化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高校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其中,教学管理体制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高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这就要求高校应当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推动与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的提升,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

(一)严重的权利化现象

管理机构在开展高校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过于强调自身的权利,管理工作的开展采取强制性的方式,既没有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反而激发师生的抵触情绪,无法实现教育效果。实际上,设置管理机构的目的是进一步地优化教学管理效果,以及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管理机构应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地调动全校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效果。

(二)陈旧的教学管理制度

现阶段,高校缺乏创新精神,一直沿用落后的管理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一方面阻碍着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无法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学管理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高校应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加快管理制度的创新步伐,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一方面推推动教学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缺乏足够的系统性

高校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管理制度的足够认识,主要凭借过去的经验为了完成管理任务而管理,导致管理的针对性不强,体现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缺乏足够的、系统性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从高校的发展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制度,进一步地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二、现代化管理理念内容

(一)服务性理念

高校教育管理应当提升服务意识,为教师以及学生开展工作、学习以及研究等活动,提供必要的服务,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改变一直以来的上令下行的管理模式,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增进管理者以及师生间的协商。此外,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以往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以及促进者,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处于平等对话的位置,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其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人性化理念

作为高校教学管理者,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予教师以及学生更多的人性关怀,增进彼此间的互动交流,不仅尊重教师以及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而且为教师以及学生提供工作、学习研究等服务,增强教学管理者的使命感。因此,管理者应当正确地处理好与教师以及学生间的关系,相应赋予教师一定的权利,为教师的学术自由提供重要保障。与此同时,管理者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柔性化理念

高校的教学管理以往采取规定性以及惩戒性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不利于保障教师以及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这就要求管理者应当采取柔性化管理方式,综合应用指导、协调、参与以及激励等方式,在管理之中融入情感因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为教师以及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三、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高校应当创新管理理念,在开展管理工作中,应用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互结合的方式,其中,刚性管理重视管理的权威性,柔性管理者重视以情感以及精神,让人们深受感染,营造出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促进教师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应当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提升竞争意识同时,应当提高合作精神,加强各级人员的合作,为管理工作的顺利提供重要保障。

(二)提升服务意识

高校以往开展管理过程中,重要采取硬性管理方式,加强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行为工作学习的控制。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高校的教学管理在加强对学生行为控制的同时,应当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促使学生由以往的被管理的角色转变为被服务的角色。此外,高校应当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教学管理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需要指出的是,服务意识的提升不仅仅要从思想层面上提升,而且要将管理理念贯彻落实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工作之中,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如学分制以及选课制,无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此,首先,高校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促使学生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其次,高校应当在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管理体制方面,加强对学生利益的保护;最后,大学生属于特殊群体,各方面都还有待成熟,需要高校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进一步地提升大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进一步地推动高校的发展,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校应当积极地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提升教育管理质量以及水平,改变落后的管理理念,树立起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新管理方式,为教师以及学生工作学习研究等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别敦荣.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7,20:44-46

[2]胡建华.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J].中国高等教育,2007,20:47-49

[3]刘根厚.关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9,09:77-78

[4]赵春雷,刘剑,张文.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J].才智,2010,17:285

试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完善 篇1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和国内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国内企业必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 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严峻形势。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势态下, 国内企业应该在强化自身管理上下功夫, 发现自身管理理念上的部分不足,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并以此指导和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之中。

2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现状及相应措施

2.1 经营战略残缺

谁拥有战略, 谁就拥有未来的市场。在日本企业界的调查中, 90%以上的日本企业家认为:“最占时间、最为重要、最为困难的事, 就是制定战略规划。”

经营战略又称“经营单位战略”。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 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 是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 同时又是制定规划的基础。更具体地说, 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 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 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 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 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从其制定要求看, 经营战略就是用机会和威胁评价现在与未来的环境, 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 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长远目标, 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企业经营战略的主要作用是: (1) 通过制定经营战略, 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调查分析, 明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 对于企业增强自身经营实力有了明确的方向; (2) 企业有了经营战略, 就有了经营发展的总纲, 发挥企业的整体效益, 有利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3) 便于国家和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指导, 有利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4) 有利于全面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事实上, 任何一个企业战略目标的确立与实现, 都不能离开企业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其所承担的使命。企业战略目标的确立和实现需要把握两个关键和一个明确:一个关键是对环境信息的充分掌握, 另一个关键是用正确的方法和思路来整合有关信息并得出相应的论断、决策和行动方法, 以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一个明确则是企业战略目标一定要能很好地回答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等问题, 并且明确地指出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 特别是对于正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企业, 提出符合企业自身状况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是企业统一思想、提高企业凝聚力的有力手段, 更是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的当务之急。

一个科学的战略规划必须能够反应“战略四步曲”, 即我在哪里、我将往何方、我如何去、如何走好。而目前我国不少企业所制订的“战略思路”在这方面常常是内容不足过程残缺, 由于实务的需要他们聚焦精力于“如何去”的问题, 对其他方面都不甚清楚, 这种偏重于行动的思考而不是偏重于过程的思考不仅使得战略毫无亮点, 而且定向思维会导致其他可能存在的优秀战略得不到采纳。

基于此, 我国的现代企业应对企业经营战略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并从以下几方面树立并做好企业经营战略: (1) 建立专门机构, 进行市场调研和行业分析, 确立本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在国内外同行业领域内所处的经济地位, 现有的主要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对企业现有经营项目和主要产品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做出分析与评价, 对企业现实的经营环境及可能的选择做出分析和判断。 (2) 通过对多种不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提出企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和战略产品, 提出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战略方针, 提出可供选择的主要投资项目、发展目标和重大经济指标。 (3) 提出实现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应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人才战略、分配方式、科技政策等。 (4) 提出和制订基本的经济发展目标和重大经济指标, 包括成长性目标、收益性目标、有效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和指标分解到各所属企业和集团的各职能部门。

2.2 对“核心竞争力”认识模糊

“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90年, 著名管理专家C.K.Prahalad和Gary Hamel在他们所著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 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他们认为, 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 竞争加剧, 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 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和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 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 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然而它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条件加以支持, 核心竞争力将一无是处, 毫无价值。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如今人们又把核心竞争力的外延拓展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包括各个职能系统,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主要局限在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上。

核心竞争力首先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 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服务效率, 增加顾客的效用, 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索尼公司的核心能力是“迷你化”, 它给顾客的核心利益是好携带;联邦快递的核心能力是极高水准的后勤管理, 它给顾客的核心利益是即时运送。

其次, 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 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 也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 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

最后, 核心竞争力还具有延展性, 能够同时应用于多个不同的任务, 使企业能在较大范围内满足顾客的需要。如佳能公司利用其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微处理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成功地进入了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照相机、扫描仪以及传真机等二十多个产品领域;本田公司的核心专长是引擎设计和制造, 这支撑了小汽车、摩托车、割草机和方程式赛车的制造。

核心竞争力不仅可以表现在技术上, 还可以表现在生产经营、营销和财务上。如苹果电脑的产品设计创新能力, 它首开使用鼠标操作电脑的先河, 它的麦金托电脑可看可感的设计, 极大地促进了个人和家庭电脑市场的发展;宝洁、百事可乐优秀的品牌管理及促销能力;丰田的精益生产能力等。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独特的能力, 使公司取得了成功。

遗憾的是, 我国部分企业在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方面表现得非常盲目并在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上仍有很多模糊的观念: (1) 竞争力等于核心竞争力。任何企业, 相对来讲都有竞争力, 但绝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有独特性, 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 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 其他竞争对手很难复制。核心竞争力的锻造对一个试图做大做强的企业来讲, 好比它的生命。没有竞争力的锻造, 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锻造, 一个企业不可能有生命力, 不可能有将来, 不可能有客观的市场表现, 不可能有丰厚的市场利润。 (2) 认为拥有核心业务就有核心竞争力。拥有核心业务并不等于自然有了核心竞争力。公司集中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 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管理、技术、产品、销售和服务等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这些差异时, 企业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和方法。这些“异质性 (差异性) ”决定了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 只是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 (3) 没有核心技术, 就认为没有核心竞争力。戴尔 (Dell) 公司没有个人电脑的核心技术, 但并不妨碍它成为行业翘楚, 因为戴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针对以上情况, 我国的现代企业应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概念上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要想真正营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唯一的办法就是综合分析、正确判断企业的各方条件, 寻找自己的长处, 从生产管理、质量、规模、销售模式、渠道、售后服务、品牌认知、价格、人才等各方面入手, 以优势领域为突破点, 对传统的优势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聘用优秀的管理者和员工, 坚持技术创新, 走信息化之路, 加强营销知识积累, 营造企业文化等等, 只有做好其中一项或多项工作, 并扬优成势, 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3 企业文化没有个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 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上讲,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 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 逐步形成的, 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我们现在主要是从狭义的层面强调文化。

目前在我国, 企业文化漫天喊, 但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国的企业界, 真正优良、有其个性色彩的企业文化非常少。往往表现在: (1) 没有将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领导重视不够; (2) 将企业文化工作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 认为企业文化工作就是协助所在单位党组织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3) 将企业文化建设混同于精神文明建设, 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活动、树典型、唱赞歌; (4) 将企业文化混同于员工娱乐文化, 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组织员工开展业余文化生活; (5) 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多没有科学具体的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 (6)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只注重表层硬文化建设, 一味在视觉识别上做文章, 而对流程再造、制度建设、育人和领导力水平的提高等高层次文化重视较少; (7) 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 缺少企业特色、缺乏自身个性, 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 陷入低水平重复怪圈。

所以, 中国企业应当逐步树立企业文化建设理念, 但不能操之过急, 更不能“米不够水来凑”, 而应该以非常严肃的态度来建设自家的企业文化。从共同价值观念的培育、企业精神的构塑、经营哲学的确立和企业形象设计等多方面入手, 多角度全方位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3 结束语

上一篇:网络入侵的研究与发展下一篇:开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