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体系(共12篇)
风险评估体系 篇1
摘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是一件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 因此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一般是在政府的监管下进行的, 因此本文建立了一套基于监管的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同时, 充分发挥电力及其它领域相关专家的作用, 成立评估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对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基于以上思想,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电力系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负荷削减量,控制措施
0 引言
近年来, 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的大面积停电事件, 如2006年西欧大停电、2008年中国南方的冰灾引起的大停电等, 这些都极大地暴露了传统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方法的不足, 同时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问题。实践证明, 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风险总是存在的。因此, 在加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研究的同时, 也必须注重对电力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以使相关人员可以及时地了解整个系统的安全风险,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风险评估是电力系统安全评估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1 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思路
1.1 评估的主要形式
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目的是从社会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 担当起监管的责任, 把握住整个系统的薄弱环节和风险度。因此评估体系的主要形式也应从有利于政府开展的角度出发, 形成一套可以定期、反复实施的评估活动。
1.2 评估体系的主要结构
本评估体系结构主要包括:评估工作的组织形式、评估的主要对象和内容、评估的主要方法、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措施的提出。评估工作的组织形式可以参照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评估的对象和内容主要从结构、技术、设备三个方面来对电力系统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方法采用事故树的方法建立反映大面积停电风险的指标体系, 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对于评估结果, 重点分析电力系统的薄弱环节, 并提出针对性的降低风险措施。
1.3 评估指标的构造原则
根据评估内容的要求, 评估指标也应该从结构、技术、设备三方面去构造。由于负荷削减量可以直接反映风险的大小, 而设备风险增长率可以反映风险变化趋势, 因此, 结合电力系统实际, 构建了直接 (或间接) 与负荷削减量相关的指标以及设备风险增长率指标。
2 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内容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电力系统各种安全风险问题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套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完整性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包含了结构、技术、设备三大方面的风险指标, 指标的内容侧重于反映大面积停电的风险。电力监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收集相关数据, 然后在专家的指导下, 按照所构建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对电力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当前的电力安全监管体系和应急体系, 督促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降低系统风险水平。电力企业应依照本研究成果自主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制定降低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由于电力系统高速发展, 评估体系的指标也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其变化。因而, 本文仅就试点电力系统近几年的实际情况进行示范性评估并提出相应对策, 以供政府、电力监管部门及电力企业参考。主要评估内容如下:
2.1 结构风险评估与对策
评估电力系统的电源结构与布局, 分析一次能源结构、机组类型与容量对省供电安全的影响。评估电力系统的电网结构, 分析电源结构与电网结构的适应性, 确定可能引起大面积停电的相关脆弱点。评估电力系统的运行风险, 分析分区供电方案、元件重载过载、无功电压水平、动态稳定等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通过对电源与电网结构、电网运行、故障恢复与支援等方面的安全风险评估, 从系统结构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降低结构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2.2 技术风险评估与对策
结合电网的结构和运行特点, 针对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继电保护问题、大负荷转移时保护连锁动作问题以及通道对超高压线路主保护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并提出建议与对策。同时围绕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及安全自动装置 (主要包括失歩解列装置、低频减载装置、低压减载装置等) 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 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分析与评估直流偏磁对电网变压器本体的影响, 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对目前安全防护技术的标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评估, 并给出改进的建议和对策。
2.3 设备风险评估与对策
确定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一、二次设备, 对其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并分析关键设备不可靠的原因。分析由于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条件等引起的电网设备安全风险, 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结合电网的结构和运行特点, 对大型主设备保护和安全稳定自动装置的设备风险进行研究, 实现对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风险评估。提出降低关键一、二次设备风险的对策。
3 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实施的基本原则
评估开始前需要收集所需要的相关资料, 并按照要求对资料进行整理, 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和信息。
评估工作的第一歩是成立评估领导小组和评估工作小组。由于电力系统风险评估应该纳入电力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因此, 每一次评估开始时, 评估工作小组都要对上一次风险评估提出的问题进行检查, 监督相关降低风险的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来确定本次评估内容。
评估的主体内容总体上包括三个方面, 即结构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安全风险评估和设备安全风险评估。评估的目的是了解系统的风险水平,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因此, 评估主体内容完成之后, 必须根据实际结果提出相应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并给出加强安全监管的措施和建议。最后撰写并提交安全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报告, 开会审核通过后, 整个评估过程结束。
3.1 成立评估领导小组
评估主体工作正式开始前需要成立评估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整个评估工作的首脑, 它虽然不参与具体的评估工作, 似由其来制定评估工作的整体规划以及协调各个评估工作组和相关部门的关系等。
3.2 成立评估工作小组
在确定评估对象和评估方式以后, 评估方组织成立评估工作小组, 从电力风险评估专家库中选聘专家开展评估, 专家库的建立由监管部门负责, 专家可从监管机构、电力企业 (机构) 相关人员、设备制造厂商专家、科研院校学者中选拔, 并确定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 保证评估的公平、公正和高效。
3.3 评估主体内容的框架
展开评估工作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根据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制定评估调查表, 下发到评估对象企业进行调查, 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其相关方面的风险水平进行打分。
评估工作组可根据电力系统可能存在的特定的风险问题进行专题分析。专题分析可由评估工作组利用电力系统有关单位提供的数据及分析结果, 运用安全风险分析方法进行必要的分析或委托电力系统相关部门进行分析。
为保障评估工作的顺利的开展, 电力系统行业应积极配合评估工作, 提交完备的技术文档, 为评估工作组提供便利的调研、评估条件和充足技术支持。
4 结束语
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通常是在政府的监管下进行的, 因此评估体系必须符合便于政府监管部门开展评估工作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 借助国内外电力行业现有的安全评估方面的经验, 本文建立了一套基于监管的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牛东晓, 刘达.应对灾害电网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2]张保会, 王立永, 谭伦农, 等.计及风险的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研究[J].电网技术, 2005, 29 (3) :44-49.
[3]郭永基.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风险评估体系 篇2
浅析我国风险投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
本文结合中国的.现实经济发展状况,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投资决策中的关键问题一风险投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作 者:彭怡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刊 名: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XIANG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15(2)分类号:F832.479关键词:风险投资 退出机制 价值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体系 篇3
关键词: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组织保障体系组织机构专家制度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是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资源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可能造成影响的可能性评估。[1]从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发展的进程来看,2011-2012年国家档案局曾三次召开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讨会,对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设的标准、要求进行探讨,编制并多次对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历时5年多的时间,将有望在今年年内进行公布。[2]为了保障顶层设计的有效落实,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十分重要。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组织保障体系主要是指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构建的一系列组织和组织行为的规范和准则的集合。它主要由评估组织机构、专家制度、物质保障制度等组织保障要素构成。
一、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组织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2011年4月至5月,天津市档案局(馆)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2012年下半年,河南省档案局(馆)在新乡市、济源市、永城市、鄢陵县开展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2013年,在获得国家一级的省辖市档案馆、省直管县档案馆开展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虽然档案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在组织保障体系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组织机构多为临时机构,不利于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目标的有效实现
从天津、河南等地开展的档案风险评估的实践来看,目前主要设置了专门的组织机构,比如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评估办公室、评估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档案局的一名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档案局部分处室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评估组成员由抽调人员组成,风险评估完成之后他们需要回到原来的部门。由于这种组织机构多为临时性机构,很容易使组织机构成员把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当做一项临时性、附加性的工作,特别是与原工作单位安排发生冲突时,这种矛盾会更加明显。
(二)专家库建设滞后,影响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科学性
目前,档案部门在风险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无法独立完成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任务,因此必须借助相关专家的智力支持。然而,从专家库建设上来看,由于缺乏对专家库规范化的管理,很容易造成专家选择随意性较大。一是专家年龄结构不合理,专家的整体年龄偏大;二是专家专业结构不合理,风险管理、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信息化等方面专家数量偏少;三是专家咨询方式较为单一,大多采取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四是专家业绩考核机制缺乏等等。上述因素极大地影响了部分专家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而影响咨询效果,导致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得不到保障。
(三)物质保障薄弱,制约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快速发展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开展,离不开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技术、工具、经费等物质支持。然而,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各省市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不尽相同,无法为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进而影响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进度。此外,目前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经费短缺,没有专项经费预算,经费使用随意性较大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二、完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组织保障体系的措施
(一)厘清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参与方的关系及其职责
从参与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组织机构来看,主要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机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服务机构和评估专家库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政策、法规、标准,对风险评估的实施进行指导、监督、检查。承担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可以是档案部门内部组成的具备相应条件的独立机构,也可以是具备相应资质的档案部门外部的社会专业机构。例如:2015年11月18日,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公布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资质认证获证的134家组织。[3]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则可以由在档案安全、技术保护领域或档案行业中具有权威技术水平的专家组成,他们主要对评估方案、评估结果进行评审,在风险评估中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二)优化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组织机构
1.明确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职责应该包括:宣传风险评估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做好风险评估全员动员,聘请相关专业的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专家小组,审核评估方案和评估工作的详细计划,管理和监督评估过程的,审查评估结果。
2.加强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效果的评估,将其纳入组织机构绩效评估的范围。组织机构绩效评估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对各职能部门工作的评估,同时也应将各种类型的工作领导小组(包括档案安全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的工作纳入绩效评估的范围,从而督促其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健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制度
健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制度,在专家型人才的选择上,需要重点考虑:风险评估专家,他们熟悉风险评估的流程、方法,可以从总体上对风险评估进行把握,引入风险评估理念。技术专家,主要是档案保护技术、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专家,他们可以从技术的层面对档案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增强风险评估的技术性、专业性。档案业务专家,他们对档案工作熟悉,能够把握档案工作的全过程。[4]在制度的建立健全上,一是建立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数据库,明确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小组的职责。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小组的职责是对风险评估方案进行评审;负责在风险评估中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对评估结果进行评审。专家数据库的产生可以推荐和自荐,按照多专业组成、代表性和独立评估等原则,从档案部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中评选产生。二是健全专家库运行机制,完善专家库的管理。对入库专家实行聘期制管理,且对其实行定期年度考核和届满考核。将考核材料归入专家库档案,作为下一届专家评选的参考依据,对业务水平停滞、工作业绩平庸、履职不力的专家注销资格,及时清退,不断优化专家库人才结构。同时,将考核结果告知专家,以便专家根据考核评价及时改进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工作。三是改变专家咨询方式,完善专家咨询机制。改变目前单一的专家咨询方式,采取多种专家咨询方法,例如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电子会议等,提升咨询效果。
(四)完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物质保障制度
1.建立健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实现风险评估标准的统一规范,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一是对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细化和分类,分级分层建立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同一级别、同一层次上的综合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专业档案馆之间在评估指标应有所区别,不同级别的同一类型的档案馆在评估指标上也应有所不同。二是确保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动态性。随着档案载体、环境等变化,档案安全风险点发生变化,在实践中应不断修正与检验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以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2.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所需的经费列入组织机构部门预算,加大经费的投入,保证评估工作有效运作。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是需要成本的,因此,必须从部门预算中合理配置相应的专项评估经费,用于确保开展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资金保障。同时,为充分发挥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行专项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严格按照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加强经费的可行性论证。二是实行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项经费应纳入部门财务的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建立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追踪问效机制。三是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考核纳入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本文为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组织保障制度建设”(项目编号:KY2016LX065)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王良城.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与推行[J].中国档案,2011(2):56.
[2]李明华.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6(1):23.
[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资质认证获证组织名单[EB/OL].[2016-6-29].
http://www.isccc.gov.cn/zxyw/fwzzrz/fwzzrzzscx/ 09/870938.shtml
风险评估体系 篇4
在资产评估行业中,通常用准则这个名词来代替标准,尽管这两个名词可以互相通用,但毕竟其概念和使用后的意义仍有较大的差别。使用准则概念最大的问题是使人感到它是一种行政行为,是政府的单方面规定;而使用标准概念既有法规含义,也有公共秩序之意,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因此,我个人倾向用标准概念代替准则概念。
在标准化学科中,标准与标准化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人们曾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定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1996年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GB/T3935.1—1996)中对标准和标准化给出了如下定义。
对标准下的定义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从资产评估业的角度来理解标准及标准化的概念,有以下几点是必须把握的:
一是制定标准的出发点是建立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社会效益。这里的“最佳”主要是指标准的水平应先进合理及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衡量秩序和效益是最佳的。也就是制定评估标准的目的就是规范执业、统一管理、减少社会交易成本。
二是标准的本质特征是统一。这一点对当前政出多门的评估业十分重要。
三是标准化是一个制订标准、发布标准进而实施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
所谓标准体系,应是指与实现某一特定目的的有关系列标准,在一定范围内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标准体系可大可小,但必须具有目的性、协调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发展性)。
标准化这门学科,也可说诞生于研究现场行为的过程中。18世纪7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后,流水线这种生产方式开始逐渐的兴起,达到互换目的,如实现公差配合,或者是零部件的统一,标准开始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而“管理学之父”泰勒(1856—1915)的科学管理理论则将标准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理论中所提到的劳动时间定额、工艺规程等,都是标准化在管理中运用的结果。最终完成了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劳动动作标准化和劳动环境标准化。
在了解了标准、标准化及标准体系的基本概念后,对照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资产评估业与标准化学科有着十分自然的密切关系。首先应明了的是,资产评估业中所讲的操作规范、准则等都属于标准的范畴。但只有经过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以标准文件形式发布的才能称其为国家标准。其次,将行业性的内部的操作规范或准则上升为国家标准,对于提升评估业的信誉度和权威性其意义不可低估。再次,为了使我国政出多门的评估管理部门最终实施统一的行业管理,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找一个统一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按WTO原则建立的科学而权威的资产评估标准体系。因此,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启用制修订标准的“快速程序”,尽快制定或修订更多的众望所归的资产评估系列标准,建立科学而权威的大评估行业资产评估标准体系。
二、行业标准的含义及地位
行业标准译为industry standard。同时,industry standard也被翻译成产业标准。但这两个词汇的内涵与外延都不完全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对行业标准做出了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自行废止。”
我国的行业标准有西方所指的产业标准中的部分属性:一方面,中国行业标准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强制性行业标准具有法规性的作用。绝大部分的行业标准主管部门由政府部门担任。属于政府制定的法定标准;另一方面,中国行业标准化过程有企业参与的因素,一些行业归口部门是经授权的行业协会或大型集团公司,所以也有来自市场的积极因素。行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主流的技术路径,代表了行业竞争力的现状、潜质和前景。这就是说,中国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化管理有特殊的定位,在标准化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
三、对我国现有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几点看法
2000年至今,财政部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已先后制定并发布了15项评估准则。由财政部发布的准则包括: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2004);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2004);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2001)。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的准则包括(属具体准则层次的程序性准则有):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2007);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2007);资产评估准则——业务约定书(2007);资产评估准则——工作底稿(2007);属具体准则层次的实体性准则有资产评估准则——机器设备(2007);资产评估准则——不动产(2007)。评估指南有: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试行)(2007)。指导意见有:注册资产评估师关注评估对象法律权属指导意见(2003);珠宝首饰评估指导意见(2003);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2004);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2005);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2007)。
现有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发布,对于推动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更好服务于改革与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仍然有三个大的问题没有解决。
一是制订准则的管理模式仍是“单打独斗”,由财政部和评估协会唱主角,没有吸收其他行业部门参与;二是未将重要的职业道德准则上升为国家标准(强制性标准);三是缺少(或者说不足)概念科学的、急需的资产评估名词术语标准。
当前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我国与资产估价有关的管理部门较多,有财政部、建设部、国土部、商检、物价、保险等,各个部门站在各自立场出台的管理办法也不少,但与标准化主管部门合作共同制定评估标准(操作规范、准则)的却不多,特别是没有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强制性职业道德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估机构规范执业,也使公众对评估机构的信誉产生疑虑。尽管财政部和中评协制修订了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制修订这些准则中未能将上述有关部门联合起来参与制修订工作,失去了大评估行业走向统一的极好机会。
信誉是中介机构的生命,标准是规范执业的基石。要想使评估机构获得公众的信任,首先就应给评估机构规范执业的一个参照标准(操作规范),否则,评估师和委托人都将陷于困惑,信誉危机有可能产生,规范执业则无从谈起。
例如,从涉案资产评估实践中反映的问题看,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参照标准(或操作规范)至少有:一是目前在涉案资产评估实践中普遍使用的清算价值、变现价值其标准定义究竟是什么?二是在涉案资产评估中目前广泛采用的清算价格法具体的标准公式又在哪里?三是变现率究竟是何含义?如何确定变现率的大小?有没有确定原则等等。限于篇幅,本文在此只简述评估实践中是如何处理变现率和变现价值的。关于“变现率”,这是涉案资产评估中弹性最大、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一个指标。由于没有规范变现率的取值标准(或指南),在评估实践中,评估师对变现率的取值范围应用较多的在50%—90%。笔者在前几年评估一宗涉案的“贵族庄园”时,法院要求评估市场价值和变现价值,我们在报告中对“价值定义”和“变现价值的确定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是这样表述的:对“价值定义”的表述是:“市场价值是卖者所得到的合理的价格,也是买者最优惠的价格。在此基础上,变现价值是根据交易日期的限定和某种强制条件及评估师经验综合判断所确定。”对“变现价值的确定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的表述是:“①资产购买者的特殊性,估计外商购买的可能性较大;②庄园环境优于一般住宅性和商用性房地产;③目前庄园性房地产商情仍很低迷。”该案例变现率最终向法院的建议值是80%,即变现价值为评估值(市场价值)的80%。类似于笔者这样处理变现价值和变现率的可能不少,但这样是否规范和公平公正难以把握,一旦发生争议问题就显得复杂化。如果制定了相应准则(标准),评估争议就会大大减少。
四、建立统一的、权威的资产评估标准体系是评估业规范发展和最终走向统一管理的必由之路
标准化学科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孤立的某一个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其所产生的效应是有限的,惟有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体系才能达到较理想的预期目的。对大评估行业而言,一个较完整的实用的标准体系至少包括以下标准(或准则、操作规范等):
(1)资产评估基本名词术语标准(这是目前最为薄弱环节,名词术语标准应是整个准则体系中最基本的基础标准)。
(2)资产评估职业道德标准(应与中国标准化管理部门合作,将其上升为强制性的国家标准)。
(3)资产评估行业统一操作规范。
规范1不动产评估及评估报告(含说明);
规范2动产评估及评估报告(含说明);
规范3无形资产评估及评估报告(含说明);
规范4珠宝首饰评估及评估报告(含说明);
规范5企业评估及评估报告(含说明);
规范6土地使用权评估及评估报告(含说明);
规范7资源性资产评估及评估报告(含说明);
规范8综合性资产评估报告书;
规范9资产评估工作底稿及档案管理。
(4)上市公司资产评估基本操作规范。
(5)金融(含保险)资产评估基本操作规范。
(6)涉案资产(含破产企业、不良资产)评估基本操作规范。
(7)涉外资产(含商检财产)评估基本操作规范。
(8)评估中介机构管理办法。
上述标准体系框架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第一,随着资产评估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断涉及新的评估领域和相关部门,因此,资产评估标准体系应构造成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站在某个部门的角度考虑自建一个封闭的体系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标准体系的建立也不能忽视当前已存在的评估业现状,本文提出的标准体系基本上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这个体系中,“资产评估基本名词术语标准”(类似于资产评估准则)应是整个标准体系中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标准化政策考虑,这个标准的制修订最好与国际资产评估准则融合一体,不能融合的,也应向国际惯例靠拢。将职业道德单独作为一个标准列出,除了中介机构的职业道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单独列为标准(或准则)可凸现其重要性外,在技术上也可使其他的评估操作规范省去有关职业道德的内容,使操作规范主要突出技术标准特性。
对资产评估行业统一操作规范,本文设计出一个开放的平台架构,一方面可以包容目前事实存在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的评估范畴,另一方面还可不断充实未来发展的新领域。一个具体的技术处理问题是,对目前已成为国家标准的《房地产估价规范》,本人建议暂可代替“统一操作规范”中的“规范1”,待时机成熟后再予修订,纳入该标准体系。
第三,在这个标准体系中,本文设想还应增加几个重要的基本操作规范即(1)至(7)部分。主要理由是,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评估关系到证券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信心,必须针对证券市场的特点,投资者公开查阅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要求有针对性地披露评估过程及结果,必要时,注册评估师对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应发表自己的分析意见,因此,根据上市公司评估的特殊性,应对其单独列出基本操作规范。金融资产和保险公估也涉及到投资大众的利益,人们关注度高,此类资产也有别于一般的资产,应有相对应的评估操作规范。涉案资产评估从总价值量上当然远不及上市公司评估价值总量,但在当今社会经济活动中由于经济纠纷案件多,涉案资产评估的项目数量多,有关当事人对评估结果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目的的评估事项。如何规范涉案资产评估操作,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估方法,减少评估的随意性,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这都需要有单独的操作规范。
对涉外(进出口)资产,其特殊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也应单独列出操作规范,纳入标准体系。
第四,本文最后将评估中介机构管理办法纳入标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障碍。这主要因为,当前各个管理部门都希望从本部门的角度制定对评估机构相应的管理办法,以便通过管理评估机构来监控评估业务。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制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具有共性要求的管理办法,以减轻执业人员过多过滥的考试、培训、缴费等负担,在一个权威的具有国家标准性质的管理办法指导下,使评估执业人员集中精力干好本职工作,这对国家对社会以至整个评估行业都是有好处的。
风险评估体系 篇5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述评Ⅰ-指标体系
摘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关键途径.概述了近年来3个重要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灾害风险指标计划(DRI)、多发区指标计划(Hotspots)和美洲计划(American Programme)的目标与成果.重点介绍了3个国际计划选取的指标:DRI首次开发了2个脆弱性全球指标;Hotspots发展了3个灾害风险指数;美洲计划开发了4个独立的指标体系,用于描述国家级的`灾害风险构成要素,同时,提出城市级的风险评估指标.通过比较3个国际计划选择的指标体系的优缺点,提出选择能全面反映脆弱性和风险特征、计算简便的指标是今后灾害风险评估的关键和重点.作 者:黄蕙 温家洪 司瑞洁 尹占娥 Huang Hui Wen Jiahong Si Ruijie Yin Zhane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自然地理系,上海,34 期 刊:灾害学 ISTIC Journal: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年,卷(期):, 23(2) 分类号:X43 关键词:灾害风险指标计划 多发区指标计划 美洲计划 指标体系 灾害风险全球教育评估体系 篇6
有些人说,PISA的评估结果基于过于广泛的各种因素的组合,而这些因素之间缺乏关联性;另一些人则认为,PISA测试的是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这种方法具有天然的不合理性。当然,比较国家之间的教育决非易事,但PISA仍旧是目前试图改善国民教育体系的决策者最有用的工具。
PISA出现以前,许多政府都宣称它们管理着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体系,并认为它们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来纠正教育体系中的一切缺陷。然而,PISA的评估暴露出一国教育体系的弱点,从而有助于确保决策者认识到并希望他们改进仍然存在的缺陷。
PISA给政府和教育部长造成了问责,这有助于刺激他们行动起来。官员们越来越多地开始互相取经,探讨如何在应用课程、教学和数字资源方面进行创新;如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以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成功机会;以及如何应对教学所面临的多样性问题。
经合组织将PISA建立为全球评估体系,因为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学生必须能够与来自多种背景的人进行合作,接受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价值。为了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成功机会,教育必须让他们准备好处理超越国界的问题。
但PISA最重要的结果还是在国家层面上,因为它启发了创新,扩展了国家内部的教育前景。芬兰、日本、中国和加拿大等多样化的教育体系已成为卓越教育的全球参照点,他们的经验有助于其他国家设计有效的改革方案。
在2000年发布的首次PISA评估中,巴西教育体系表现最差,对此,许多人质疑将新兴市场与芬兰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是否公平。但巴西随后奋起直追,在改进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大手笔的投资。如今,巴西已是全球教育体系进步最快的国家。
德国也是PISA 在2000年评估中引人注目的,其表现竟然不及平均水平,并且着存在巨大的教育不公,这一结果令德国人十分震惊,并因此而开展了为期几个月的公共争论。受到刺激的德国政府采取了支持弱势群体和移民学生的措施,并让早教成为德国教育政策的推动力。如今,PISA报告确认,德国教育体系的质量和公平性有了重大进步。
即使在全球表现最好的教育体系,PISA也有助于为之指出改进的方向。比如,PISA評估表明,尽管日本学生长于复述学到的知识,但当他们被问及需要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的外延性问题时,往往难于应付。在去年4月访问被2011年海啸摧毁的东北部学校时,我们随处可见这一评估结果所带来的改进措施,这些措施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具创新性的学习环境。
这一经验为世界提供了另一个教训:即使社会和文化因素是决定一国教育风格的主要力量,改进的空间也仍然存在。日本等国家不需要改变文化来纠正其教育的不足;它们只需要调整政策和实践。
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PISA计划提出以来,创造性的教育研究和创新合作的全球平台就一直是其初衷。此后,致力于发展教育的决策者、研究者和专家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专业网络,并利用这一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信息进行国际性的比较。
与此同时,PISA还测量学生的社会能力与情商技能、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以及教育平等性和家长支持——所有这些都为理解全球评估得分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准。
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PISA系统所评估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未来成功至关重要,并且经合组织一直在致力于扩大PISA所测量的认知和社会技能的范围。
投资项目全过程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篇7
1 决策阶段风险评估
项目的投资机会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是一种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它需要在进行市场调研之后, 采取一系列的经济预测方法, 来研究该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市场调研中所取得的数据和经济预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公式, 都会对预测的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因而会对项目的最终决策造成风险。在市场调研中, 收集数据应当侧重于多层面、广范围, 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尽量确保所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市场分析主要囊括两方面, 即战略性分析和特定项目的市场分析。市场预测需要各方面信息详尽的信息, 详尽的信息需要很大的物力和人力投入, 而在现实中, 经常出现市场信息缺失的情况同样也会导致市场分析的结果出现差异, 带来风险[1]。与此同时, 预测市场模型的选择也会对市场预测的结果产生影响, 使用不同模型的预测, 结果也会不同。此外, 一些项目的业主在开展项目之前放弃了市场预测, 还有一部分项目业主只是象征性做了很少的市场分析就做出了决策, 这种决策过于依靠业主们的个人想法, 没有基于实际情况来进行翔实的分析。这种投资项目就有很大的盲目性, 使得投资阶段的可行性研究没有对项目投资产生实际与科学的指导, 对项目后期的进行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风险影响, 有的甚至使得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运营效果。这些方面的风险都是决策阶段风险评估中需要注意的。
所以, 在决策阶段的风险评估工作中一定要详实地分析市场的动态, 要从多方面、深层次考虑, 把决策阶段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2 招投标阶段风险评估
在20世纪末期, 国内的招投标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招投标方式和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完善, 大大地推动了投资项目的市场化。但是,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招投标的许多法律法规, 但由于国内的投资项目市场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各项法律法规还是不尽健全, 体系不够完善, 各方面存在的干预较多, 所以国内投资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受到了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 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因为该阶段是投资项目的初期开展阶段, 它的风险将在后期项目的实施和运营过程中被放大, 所以对招投标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业主来说, 该阶段中最重大的风险就是花费了比正常造价高很多的投资或得到了品质很低的交付物[2]。对于招投标阶段风险的识别是该阶段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 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风险管理工作, 如果这个阶段的风险识别不够准确, 那么将会对后期的风险防范造成更大的困难, 招投标阶段投资项目需要评估的主要风险有下面几点:
道德方面的风险。这类风险在招投标活动中很常见, 同一个投资项目的招投标活动, 多方面的机构都会参与这个流程, 许多招标人不懂编制相应文件, 不了解相应的流程, 但代理公司却长期从事代理工作, 对编制相应专业文件及招标的程序很熟悉, 所以代理公司就存在道德风险。在进行资格预审时, 由招标人确定资格预审的入围名单, 因此就有可能会产生围标。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 道德方面的风险是主要的风险之一。
技术及环境方面的风险。技术方面的风险通常是由招标人造成的, 因为他们的不全面信息掌握, 不能够编制出深入、优质的各类招标文件。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会影响招标的最终成果, 进而对投资项目的实施产生影响。
契约方面的风险。中标者需要和招标人签订合同, 招投标合同通常包含很多的内容, 如条款、规范、技术文件等, 合同的签订对投资项目后期的整体实施产生风险影响, 非常重要。
3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投资项目的施工过程是在非常繁杂的社会环境里展开的, 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包含各类风险。一些风险是由于项目自身的因素和特点导致的, 一些是由于施工方对于现场及施工流程的不严格管理造成的, 还有一些是由于复杂的施工环境造成的。由于我国的投资项目施工监理监管体系的发展历史较短, 一些施工方自身素质较低, 一些承包商对于风险的危害后果没有充分地采取关注, 没有把它当做重点来进行控制[3]。在一些情况下, 造成施工效果不佳, 不但没有收到期望的成果, 而且还使项目受到了很多的损失, 有的甚至还造成了纠纷。所以在投资项目施工之前, 识别并明确项目在施工阶段的风险来源, 对其进行评估和防范, 就变得非常紧迫。
对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评估, 首先需要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 判断风险的类型, 了解它们的来源与特点, 判断它们是否可控、危害程度的大小及发生的时间。对于一个具体的投资项目, 要判定它们的风险, 需要通过调查来研究确定, 风险的识别可以通过一些技术和模型来判断。
4 项目运营阶段的风险评估
在投资项目的运营阶段, 需要分析和评估内部风险影响因素和外部风险影响因素, 运营阶段的风险可以分为财务、销售、材料供需风险。
财务方面的风险。财务方面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在运营过程中, 内部和外部不能够预测或没有办法控制的风险给财务造成的损失。每一个投资项目的利润与风险都是无法分割的。如果一个项目的财务风险很严重, 那么该项目的长远发展必然受到影响。所以, 识别并且防范财务风险是投资项目管理的重要方面。
销售方面的风险。销售风险是指各种不确定的外部因素, 使得投资项目销售的实际收益远低于原来的预期收益, 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损失。销售风险有来自于客观方面的, 如销售环境发生了变化, 客户群体发生变换, 销售对手的实力增强等; 销售风险也有来自于主观方面的, 如内部员工的失误, 管理方面的失误, 其他部门对于项目经营的不良干涉。对于销售风险的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4]。
材料供需方面的风险。随着当代世界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 我国市场化经济日益成熟, 各类信息越来越透明, 材料供需变化的影响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降低材料供需方面的风险将会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益。要使用系统和完善的方法来消除影响比较大的材料供需风险, 这样不但能够保证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 还可能会为项目带来其他方面的价值[5]。
5 建 议
首先, 需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组织和管理结构, 建立和健全项目的风险管理制度, 很多实际项目中的风险就是因为它们对于项目的实际管理不完善所导致的。
其次, 要针对行业和本项目的特征, 列出所有风险, 并制定对它们的防范措施。风险应与具体项目的特征相结合, 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 主要风险经常会不同, 对于同一行业的不同投资项目来说, 因为产品的特征不同, 项目的风险类型也会存在着差异。
最后, 要提升风险评估在投资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中的地位。风险评估能够防范投资项目决策失误引起的风险, 预测项目将来的发展。要对项目全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临界点做好监控, 保证项目的收益, 确保投资项目能够健康发展。
摘要:投资项目全过程风险来源广泛, 有来自于项目自身的、承包商的风险, 也有来自于业主的和意外因素的风险。本文通过对投资项目决策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的风险评估要点进行详尽的分析, 提出了建立并完善项目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结合项目特点进行风险评估, 提升风险评估在投资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中的地位这几点建议。
关键词:投资项目,全过程,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肖慧文.工程项目投资阶段风险分析与风险防控[J].低碳世界, 2013 (22) .
[2]张强.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风险规避[J].江西建材, 2014 (2) .
[3]李婷.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风险分析与识别问题探究[J].商, 2014 (1) .
[4]张春泽.浅析成长阶段商贸公司经营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者, 2014 (11) .
[5]沈维涛, 胡刘芬.分阶段投资策略对风险投资绩效的影响及机理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 2014 (3) .
[6]周环.商业投资项目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估[J].中国市场, 2012 (44) .
风险评估体系 篇8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促进全面风险管理有序运转
按照“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的原则, 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 全面梳理并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管理制度, 整合了业务操作流程。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 结合ERP系统工程建设进程, 对照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 对财务内部管理、核算、内控等方面进行了梳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对《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财务会计核算制度》、《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融资管理制度》、《担保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制度》、《存货盘点管理办法》、《资金结算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投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进行了修订与完善。构筑起覆盖所有业务类型和业务过程的全方位、立体交叉的监督管理网络, 实现了业务管理服从规章制度, 实务操作服务处理流程的新的管理制度体系。
二、强化延伸联动管理, 防范资金及信用风险
坚持以资金预算为中心、集中一贯的资金管理模式, 强调资金的延伸联动管理, 追求物流、资金流的协调统一, 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经济运行质量。
1.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公司通过资金预算管理, 统筹管理现金流量, 有效进行资金综合平衡和适时调度, 挖掘资金潜力, 降低资金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完善资金预算管理, 及时反映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和资金盈缺状况, 提高资金调度、融通和运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为公司生产经营和资金融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使资金管理更加全面、有效;二是现金流量预算编制采用以收定支, 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 遵循收付实现制并采用直接编制, 同时采用间接法编制以验证的方法;三是牢固树立资金预算管理意识, 根据各部门年度现金流量预算, 将预算细化到每季、每月、每周、每日, 使预算在不断变化中与实际接近一致, 提高预算的可信度和操作性;四是以预算为基准健全指标考核体系, 由资金管理部门根据各部门执行预算的实绩, 按月、季、半年及年度进行分析, 提出相关建议并进行通报。
2. 加强资金占用管理。
一是对原材料集中采购、集中供应, 减少中间库存。二是对大宗原燃料制定合理的储备量, 既避免了因存量过大, 造成的资金沉淀和经营风险;又避免了因存量过少, 影响生产, 以及缺乏对市场调节能力等情况的发生;对材料、备件等物资采用严格定额管理, 对市场供应充足的物资, 推行零库存管理。三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杜绝未来款先发货的现象, 同时成立清欠办公室, 加紧对遗留问题进行清理。
3. 加强风险控制。
邯钢始终致力于强化公司资金管理内控机制, 健全监管体系, 完善监管制度,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范体系和反应及时、协调有效的风险化解机制。一是根据新会计准则, 完善相关资金管理内控制度, 重新修订了《担保内控制度》、《筹资内控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使各项制度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从源头发挥风险监管作用;二是开发并完善了客户资格识别、认证系统CRM智能卡, 实现了核实办事人员信息, 实时掌握交易过程, 数据汇总统计, 客户信息分析, 超限额预警的目标, 有效的加强了结算环节风险控制;三是大力提高资金信息化管理程度,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在全省第一家开通银企直连系统, 实现了对资金的科学调配、网上监控, 在保证资金低成本、安全运转的同时, 实现时时监督管理;四是发挥财务结算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 严把资金“支出”关;五是实施风险抵押金制度, 对供应商实行分级管理, 在办理结算时, 按照信用等级滞留适当风险抵押金, 不仅避免了公司的潜在风险, 而且有利于公司与诚信供应商开展长期合作。
4. 规避外汇风险。
按照集中管理、归口控制、协调运转、安全规范、降本增效的原则, 公司针对原燃料及设备采购等业务, 在保证采购资金及时到位的前提下, 根据外汇资金市场情况, 实施了外币贷款+远期售汇、人民币远期结售汇+外汇买卖等方案, 不仅规避外汇风险, 而且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
5. 加强担保管理。
为保障公司资产安全, 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有效控制公司担保风险, 根据《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公司不断加强担保业务管理。目前, 被担保企业生产状况良好, 贷款不存在逾期现象和涉及法律诉讼、仲裁、代偿等情况。
6. 严禁出现对外大额拆借等情况。
谨慎对待委托理财、股票投资、基金投资、商品和金融期货期权及衍生产品投资等其他风险投资业务。
7. 加强银企合作, 制定科学融资策略。
在逐渐趋紧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 依照“理性合作与规模适当相结合、内部筹资与外部融资相结合、筹资及时与最佳时机相结合、筹资成本与风险控制相结合、增量资金与资金运营相结合”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融资筹划。坚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通过密切合作, 加强融资创新品种的研究, 通过不断创新融资工具, 短期融资券, 实现公司筹资多元化、低成本融资。
三、优化投资管理, 规避投资风险
根据公司统筹规划、合理调整、有进有退、化解风险的原则, 在省国资委的领导下, 加大了主业投入, 清理非主业投资, 有效防范了投资风险。一是加大对主业的投入和控制;二是加大对非主业投资的管理。通过加强对投资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析, 对有发展潜力的继续持有, 对价格高估的适度减持, 对收益不佳的予以转让;三是强化董事会下设各专业委员会的决策和监督职能。规定需要由董事会决策的投资项目, 必须由相关专业委员会从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 对投资效益、现金流风险进行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由董事会作出投资项目的取舍决定。
四、加强分、子公司管理, 构建一体化管理模式
按照“集中控制, 分层管理”的总体思路, 在符合集团公司整体利益、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保证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贯彻执行, 最大限度地调动子公司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创造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促进集团内财务目标的协调一致及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 实现全集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首先, 在投资、担保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子公司对外投资、担保必须经集团公司批准, 有效杜绝了潜在风险的发生;其次, 加强财务监督, 有利于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策略;第三, 对驻外直销公司实行模拟子公司管理模式, 实行财务的集中管理。规范直销公司财务核算, 降低了财务风险。
五、应用信息技术, 实施风险预警
利用公司ERP系统,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 初步建立起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一是从事前控制风险角度出发, 以融入流程、固化管理为手段, 建立涵盖公司经营过程的全面管理信息系统 (邯钢ERP系统) 。实现了公司运营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报告和信息批露的自动化。使所有交易都在系统中进行, 所有资源都在系统中受控, 所有信息都在系统中得到反映。二是从业务过程风险监控和预警角度出发, 以风险预警提示为目标, 以公司ERP信息系统的信息报告为支撑, 建立了涵盖全面风险管理流程的风险预警分析系统。对风险管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实施风险辩识、分析、评价, 为公司传递运营风险预警信息。
六、加强审计监督,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
风险评估体系 篇9
装备质量管理风险,是对由于装备质量管理因素引起损失产生不确定性的描述,从目前公开的文献资料来看,从管理这一角度,系统、全面地研究装备质量风险理论与依法的成果尚属少见。为此,从“质量管理”这一视角出发,开展对装备质量管理风险评估的研究,对掌握装备质量管理风险水平、规避、控制装备质量管理风险的机制研究、科学指导我军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制调整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指标和指标体系是评估的前提,没有科学可靠的指标和系统完整的指标体系,评估就无法进行。开展装备质量管理风险评估研究,需要建立一套反映装备质量管理过程风险的评估指标体系,为风险评估的后续工作奠定基础。考虑到装备质量管理风险因素具有依赖性和反馈性,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给出了指标权重的计算模型,考虑到装备质量管理风险客观数据少、历史资料缺乏、人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性,建立了基于盲数理论的装备质量管理风险评估模型。
1 装备质量管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组成
装备质量管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要能够充分、客观地反映装备质量管理的风险状况,以对装备质量管理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因此,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系统性、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全面完整地反映装备质量管理过程中风险的情况且设置合理;(2)简明可行性原则[1,2],指标体系应尽可能简化,尽可能以较少的指标构成一个合理的指标体系;(3)量化性原则,装备质量管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考虑影响质量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因素,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都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和确切的计算方法;(4)导向性原则[3],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应以评估目的为导向,促使评估目的的实现;(5)灵活性原则,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应具有可修改性和可扩展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要根据风险评估的要求,对指标因素进行修改调整,依据不同的情况将评估指标进一步具体化,以适应各种具体的指标要求。
根据上述原则,由质量管理风险因素组成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调查研究,征求专家意见,综合应用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对装备管理过程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得到装备质量管理的八大类风险:体制机制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制度措施风险、技术手段风险、组织机构风险、沟通协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决策风险。
体制机制风险。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开展装备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顺畅的运行机制,是各项工作有效有序进行的保证。体制机制风险,是由于体制机制因素,引起损失产生不确定性的描述。
法律法规风险。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确保装备质量,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保证,以规范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因法律法规因素或法律主体的违法、违规等导致的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将导致法律法规风险。
制度措施风险。制度措施,是管理的一种手段,是管理工作的准则规范。制度措施的不完善或制度措施的变动等都有可能给装备质量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产生制度措施风险。
技术手段风险。有效的管理离不开技术[4],质量管理技术是查找质量问题、促进质量管理决策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5]。因管理技术手段的建设不到位,运用不科学,将带来管理上的无效性,导致技术手段风险。
组织机构风险。组织机构,是保证装备质量管理有效进行前提,是主导质量管理的主体,制约着装备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如果质量管理相关机构的组合、数量、形式、设置等不合理,都必将影响的制约装备的质量,产生组织机构风险。
沟通协调风险。装备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军方、承包商,涉及到系统和分系统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任何环节的沟通不力,协调不畅,信息交流不充分,都可能影响装备的质量管理,影响装备的总体质量,带来沟通协调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与人有关的风险都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源风险。本文中所指人力资源风险是由于人的责任心、素质能力等造成的风险。现代装备的技术复杂化,对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人员要有极强的质量意识强烈的责任心。人员责任心不强,能力素质达不到要求等情况,都会影响到装备的质量。此外,人员变动频繁、人才流失、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都将对质量管理带来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是装备质量管理风险中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
决策风险。决策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在装备质量管理过程中,在各个阶段、众多环节,都需要做决策。决策的目的在于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实际过程中,由于决策机制的不完善、考虑不全面、决策者的主观性、所掌握信息、决策方法等的因素,做出的决策可能失误而产生决策风险。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装备质量管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 装备质量管理风险的评估模型
2.1 基于ANP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指标权重的确定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是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关键因素。装备质量管理风险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建立单一的递阶的层次分析模型,割裂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难以反映出各因素之间的依赖性和反馈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因此,本文采用ANP(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网络层次分析法)[8]来分析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而计算出各风险指标的权重值。ANP的关键在于建立网络结构模型,通过比较分析,建立装备质量管理风险因素之间内部依存关系的网络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控制层为装备质量管理的总风险,网络层由表1的八类风险Ci(i=1,2,…,8)及其子风险因素Ci1,Ci2,…Cini(i=1,2,…,N)组成。以控制层为准则,以Cj中元素Cjl(l=1,2,…,nj)为次准则,元素组Ci中元素按其对Cjl的影响力大小进行优势度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将Ci中所有元素对Cj中所有元素相对影响比较矩阵计算出的归一化特征向量组成矩阵Wij,得到
Wij中的列向量就是Ci中的元素Ci1,Ci2,…Cini对Cj中的元素Cj1,Cj2,…Cjni影响排序。将所有这样的矩阵组成块矩阵,最终将得到Ci下的超矩阵W:
以控制层为准则,对网络层元素下的各元素对Cj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得到加权矩阵如表3所示。
与Cj无关的元素组排序向量为0。对超矩阵W中的元素加权,得到最后的指标权重=(ij),=(aijWij)。
通过对ANP结构计算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影响、指标的权重值的大小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使得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2.2 基于盲数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是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下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其数学公式如下:
式中,P表示不利事件(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C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后果。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考虑和处理了随机性、模糊性和灰性等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或不确定性问题,而对人的主观性对评估结果的影响,考虑甚少。其实这种影响,是另一种不确定性,称为未确定性。由于从“质量管理”角度进行风险评估,目前公开的文献资料很少,可借鉴的历史数据不足,给评估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不适合采用客观的统计的风险评估方法,只能请相关领域专家或决策者依靠自身知和经验并结合装备质量管理实际做出主观判断。由于缺乏客观的历史资料,主观的不确定性较显著,造成装备质量管理风险因素的可能性和损失数据信息具有灰性、模糊性、随机性和未确知性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确定性。王光元、刘开第、吴和琴等教授90年代建立的盲数理论,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具体思路是,应用盲数理论计算风险事件发生概率P,用模糊评判法完成风险事件发生后果C的计算。步骤如下:
(1)选取专家组E1,E2,…,Em,设定各专家的可信度为为专家Ei关于专家组E1,E2,…,Em的综合可信度。称为专家组E1,E2,…,Em的综合可信度。
(2)以区间[0,1]为P的论域,专家组对每一风险因素Ci进行评价,得到评价表4。其中,[aij,bij]∈G(i=1,2,…,n;j=1,2,…m)。G∈{[a,b]│0燮a燮b燮1;a,b∈R},为区间灰数集的一个子集,i和j分别表示风险因素和专家的个数。[aij,bij]表示第j位专家对第i个风险因素做出的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估计。
(3)对于风险因素Ci,m位专家给出的估计分别为[ai1,bi1],…,[aim,bim],每个区间的可信度分别为每个专家的综合可信度,针对区间可能出现交叉重叠的现象,本文作以下处理。
将专家估计区间的端点值aij,bij按大小排序:ai1,ai2,bi1,bi2,…,aik,bik,ai1=min{aij,bij},bik=max{aij,bij}。组成的新区间序列为[ai1,ai2],…,[aik,bik],此时,新区间的可信度分别为β1,…,βk。以β1为例,求解各区间的可信度β1,…,βk:
得到用盲数表示的各专家对风险因素发生概率的估计结果:
其中,i=1,2,…,n;β1,…,βk分别是因素Ci基于专家主观估计的风险发生概率落在区间[ai1,ai2],…,[aik,bik]上的可信度大小。如果风险因素还有l个子风险因素,权重为w=(w1,w2,…,wl),可得。对P′求期望得到E(P′)。E(P′)是一个一阶的未确知有理数,并且该一阶未确知有理数的自变量x仅在一点取值的可信度不为0,而取其它值的可信度皆为0,该点为x0,因此,可得风险发生概率的综合估计值P=x0。
应用模糊评判法(具体的应用本文不再赘述,可参考相关资料),计算出风险后果C,由公式R=f(P,C)=1-PC=P+C-PC可计算出风险值R的大小。
基于盲数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很好地解决了不确定信息下的装备质量管理风险取值的问题,使评估结果更为可靠、可信和接近实际,能够为风险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
限于篇幅,具体的实例分析过程将在其他文章中给出。
3 结束语
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种手段,一种科学的事先行为,已成为强化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手段,成为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客观需要[9]。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指标体系的构建,对评估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具体型号进行风险评估时,应根据评估的要求,对指标体系具体化和进行调整,以满足达到评估的目标,保证评估的科学性,为风险防范提供可靠的依据。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盲数理论的指标权重计算模型及风险评估模型,解决了装备质量管理风险指标间具有依赖性和反馈性、质量管理风险信息缺乏、人对风险评估的影响等问题,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可信。
参考文献
[1]李忠民,汤淑春.武器装备采办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5.19(2)63-66.
[2]Chung-Jen Chen and Chin-Chen Huang,A multiple criteria evaluationof high-tech industries for the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in Taiwan[J],Information&Management,Volume 41,Issue 7,2004.9,P839-851.
[3]张嘉.武器装备采办风险预警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4]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70.
[5]白海威.装备质量工程[M].北京:装备指挥技术学院,2006:35.
[7]刘汉荣,王保顺.国防科研试验项目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88.
[8]孙宏才,田平,王莲芬.网络层次分析法与决策科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148.
[9]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风险评估体系 篇10
(一)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包括信度和效度两方面。信度是指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 即同样一个项目的不同专家在不同场合、时间进行评估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程序。而效度是指该评估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评估的准确性程序, 即指标含义必须具有单一性特征, 评估指标的定义无兼并、交叉、重复。
2. 系统性原则。
任何风险企业都是由若干个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企业的绩效是由整个系统对其外部输出功能产生的, 系统的输出离不开外部环境对系统的投入。所以在选取指标时要遵循系统性原则, 这样才能对风险企业做出整体评价。
3. 完整性原则。
指设计的评估指标体系对评估对象属性的覆盖及刻画深度。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千差万别, 要建立一个广泛通用的评估指标体系, 就要进行全面考虑, 对风险投资项目的各因素都要罗列出来, 科学设定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化标准,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全方位评估, 不能以偏概全, 以局部代替整体。
4. 可比性原则。
评估就是一种比较。在具体准则的选择上, 指标含义、统计口径和范围应保持一致, 在与评价相关的因素中必须精选出带有普遍意义, 能反映风险企业能力的具体指标。所设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应该能够使不同的风险投资项目之间可以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 有助于风险投资者选择合适的项目。
5. 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既有项目本身的, 又有风险企业和管理团队的评估, 要使这些指标全部量化是不可能的, 必须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加以描述和评价, 以便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所以要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尽可能量化的原则。
6. 可操作性原则。
风险投资是操作性很强的资本运作过程。在保证评价体系客观正确的基础上, 所选择的指标应定义明确、涵义清楚, 通俗易懂, 力求评价活动简明可行。
(二)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鉴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且可操作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根据以上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在分析研究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风险投资的实际问题, 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项目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如下所示。
二、各指标的含义及其使用方法
(一) 经济政策环境
1. 宏观经济形势变化。
该指标用来表示宏观经济环境的一种不确定性, 特别是当宏观经济朝不利方向变动, 走入低谷时, 一方面影响新产品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银根紧缩而影响到投资公司继续投资的资金来源。当宏观经济形势由萧条走入繁荣时, 一方面有助于企业的创业和技术创新活动, 另一方面,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往往伴随着较高的物价增长速度, 因而会加大技术创新所需的原材料、设备等投入的资金需求;由于技术创新的投入与铲除具有一定的时滞性, 因此, 高新技术创新的投入期恰处宏观经济的繁荣期, 而产出期恰好处于萧条期, 那么也构成对技术创新项目的一种风险, 这一风险属于客观风险, 且大体属于系统性风险。
2. 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的制约。
主管部门对企业的制约, 系我国国情所致。虽然政企分开, 简政放权已取得成效, 但主管部门官僚主义、繁杂的项目审批手续等尚未根绝。相关部门是指金融、工商、税务部门以及其他乱收费者。在我国现今状况下, 这类情况不能不予以考虑。
3. 地方或部门保护主义。
地方或部门保护主义对项目的新产品进入市场构成不利。特别是当某一新产品进入某地要挤占当地的市场时, 区域性的市场壁垒便可能发挥作用并使新产品市场进入受阻。
4. 知识产权保护。
这一因素使创业者一家投入而多家渔利。创业者为回收新成本, 其定价一般高于无创新且成本很低的侵权者, 因而至少在价格竞争上处于不利。
(二) 企业家特性评估
1. 领导能力。
它是对决策、智慧、控制等综合管理能力的概括。创业者需要有建立在个人魅力基础上的组织管理能力, 能够充分调动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勇于承担责任, 追求更高的目标。
2. 财务管理及融资能力。
财务管理能力体现了企业的资金运作水平, 直接影响着企业过去与现在的财务状况并与同行比较, 以评估其营运业绩与经营体制, 预测企业未来可能遭遇的财务问题, 并判断是否可采取一定手段使风险企业具有一个比较理想的现金流量。
3. 团队专长与经营理念。
一个良好的创业团队应该包括技术开发、企业管理、财务运作及市场营销等各种专业特点且具丰富经验的人士, 并且能够合理分工和有效配合。由经营理念可以看出经营团体对于企业经营的态度, 以及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与组织运作方式。由于创业企业的优势通常在于技术开发, 而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融资理财等商业运作缺乏经验, 所以团队的人员必须愿意接受风险投资家的投资和管理理念, 愿意接受风险投资家参与企业管理决策。
4. 逆境中处理问题能力。
风险投资项目的高风险特点注定了一个成熟的企业应该要具备相应的逆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投资项目若出现不利因素时, 要迅速判断并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 使项目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 市场因素评估
1. 顾客需求潜力及稳定性。
潜在顾客需求量大并且稳定才能获得投资利润, 项目才可行。常见的问题是没有考虑到产品对相关市场的影响而对需求量的估计过于悲观。
2. 市场竞争优势。
是指分析市场主要对手的产品和资源优劣势、市场进入壁垒及替代产品的威胁等。风险投资公司应评估投资项目的核心资源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并判断经营团体提出的竞争策略是否能有效地创造市场优势。
3. 市场规模及份额。
市场规模是投资者对产品市场的考察重点, 通常可用一个简单公式计算:公司产品市场规模=行业市场容量×市场增长率×公司产品市场份额。常见的错误是接受风险企业理想化的估算公式, 将行业市场容量当成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容量来描述而得到过分乐观的结果。市场份额是指在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中本产品能占到的直接市场份额及相关市场份额的大小。
4. 有关法规对市场的影响。
如果国家大力发展已投资高科技产品所在的市场及行业, 并配以有利的法规政策, 则投资该产品容易获得成功。
(四) 企业综合能力评估
1. 销售能力。
销售能力主要考察营销预算、营销成本、渠道及人员考察。考察营销预算及成本时, 要考虑新产品的营销预算是否能落实, 营销成本是否在企业能承担的范围之内等。考察营销渠道时, 要查清楚现有的营销渠道是否可以用于新产品的营销, 考察现有营销人员的能力及数量等。高科技产品对营销渠道和销售人员能力的要求较普通产品更高。
2. 生产设备及资源。
要考察清楚企业现有生产设备能否满足新产品生产的要求以及企业能否负担高科技产品一般要求的特殊生产设备。生产资源是要考虑供应商、互补产品、能源等方面是否对生产形成阻碍。
3. 后续研发能力。
企业在推出新产品后应有能力进行连续的后续研发和改进。
4. 风险承担及判断力。
企业风险越分散则风险承担能力越大, 包括市场的分散和行业的分散等。因此, 在风险投资要素较分散的情况下, 要按如期的完成管理上的决策, 需要良好的判断力和果断的决策力, 在复杂的形势下, 具体实施的过程必然涉及各种危险, 创业家必须敢于冒险, 正确地判断和科学的决策。如果缺乏冒险的勇气, 优柔寡断, 势必无法创业。
(五) 退出机制评估
1. 退出难易程度。
我国风险投资专家认为最合适的风险资本退出时机是在风险企业成熟期。由于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在风险资本退出时机的选择上比发达国家较为保守和谨慎, 所以, 投资公司应选择能及时变现的项目, 根据经济形势和项目进展情况随时退出, 以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 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2. 退出方式选择。
公开上市 (IPO) 、出售 (包括并购和回购) 及清算是退出方式的三种方式。不同的退出方式将影响投资风险的最终结果与获利水平, 其中, 最理想的退出方式是IPO。我国目前尚无二板市场, 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 使风险资本的循环运作存在较大的障碍, 无疑加大了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应时刻把获利为最终目标, 根据风险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分析判断风险企业可采取的最现实可能的退出方式。
(六) 评估体系的使用方法
以上可知, 评估体系要素按五方面归类应用:经济政策环境;企业家特性评估;市场因素评估;企业综合能力评估;退出机制。
当项目经过初选, 再按照上述18要素应用Delphi法进行问卷调查, 并按下述方法评定该项目的风险等级。
首先, 专家按表中要素给予打分, 打分规则:满分为10分, 风险较小者评1~3分, 风险一般者评3~6分, 风险显著者评6~9分。Wi (i指标权重) 由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情况不尽相同, 所以这里不给出具体的数据,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其次, 计算每个指标的加权风险系数 其中n为专家数量, ΣCi为n位专家成员对各要素评定的风险值之和, 为该指标的平均值, Wi为各指标的权重。
最后, 通过计算项目的总风险系数 , 其中ΣVCi为全部指标加权风险系数之和, m为参评指标数量。
按上述方法对不同项目进行总体评估, 就可以按风险等级的高低来选中最适宜投资的项目:计算的风险系数越大, 风险等级越高;风险系数越小, 风险等级越低。
摘要:对风险项目的综合评价是通过建立相应的包含很多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的。结合我国实情, 构建一套包含5个层面18个指标的具有可实用性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指标体系, 并按各指标的使用方法对不同项目进行总体评估:计算的风险系数越大, 风险等级越高;风险系数越小, 风险等级越低。这样就可以按风险等级的高低选中最适宜投资的项目。
构建玉器价格评估体系 篇11
国人素有礼玉、爱玉、赏玉、佩玉、藏玉的情结。自距今1万年前的史前社会以来,制作精细工巧、材质温润坚硬的各式玉器便一直是人们敬仰礼神、美化装饰、身份标志、财富象征的珍奇物品,成为历代王朝上层社会和世俗百姓共同喜爱与追觅的对象。玉器文化既具有源远流长、经久不绝的纵向特征,又拥有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横向特点,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区域扮演过不同的角色,承担过性质迥异的社会功能。玉器是中国历代艺术品中与人们的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特殊艺术品,像当今尚在使用的许多词汇,如“金玉满堂”、“金声玉振”、“金玉珠宝”、“珠玉财宝”、“被褐怀玉”、“比德于玉”、“温其如玉”、“金玉良缘”、“化干戈为玉帛”、“玉不琢不成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等一系列蕴含特定社会观念的玉文化词汇由此产生,从而影响、塑造了一代代中国人的言行、人格,成为世守时崇的显性或隐性的规范,并与其他文化形态一道最终汇聚成为代表东方历史文化无穷魅力的源泉,成为中华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显著标志之一,东方人爱玉石和西方人爱钻石是区别东、西方文化的浅显特征。中国历代生产制作的玉质产品,不仅是最具时代特色与艺术性质的文化遗物,同时因其材质珍贵、工艺复杂、不易制作等特色而具有了极高的经济价值,是国内外博物馆与民间收藏界争相追逐的重要珍藏主体。
如果从商代开始收藏夏王朝的“夏后氏之璜”算起,玉器收藏便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古物收藏品,已历3000多年。今天,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玉器收藏又成为收藏界的一大热门。值得人们关注的是,由于玉器文化的性质特殊,除了在拍卖会上可以看到玉器的拍卖价格外,国内各博物馆馆藏玉器一律没有标注其价格。专业部门在介绍玉器藏品表示价值时,往往用“价值连城”、“国宝”、“珍贵文物”等等空泛而专业的术语,真正具有民间理解的可以明白表示多少金额的什么价值呢?云山雾遮,不明其妙。相信绝大多数的观众或者收藏者也会作如是思索。
作为一种有物质材料、具体形体、特殊工艺、文化内涵、时代风格的玉器实物,应该和别的文化艺术品一样拥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市场价格,这不仅是时代对了解玉器文物藏品价值的要求,也是社会对文物行业提出的一种要求,更是文物行业细化文物研究与管理的必然趋势。当玉器文物藏品屡屡被盗、玉器文物被破坏的时候,公安部门往往会为值多少钱、够不够立案标准而犯愁;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又往往为文物的级别与经济数额的折算而烦神;没有价格,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在修建文物库房时,也往往会认为不值得;而一些收藏单位更容易出现将玉器藏品当作一般礼物送领导的问题,这些情况都是因为玉器藏品没有价格。如果文物部门结合玉器的时代、材质、工艺、文化、功能、数量、大小、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再结合当代拍卖会的玉器成交价格作为参考,对现属国有玉器文物藏品进行价格评估,岂不是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便于开展工作?
玉器价格评估方式的思考
由于前人对玉器价格评估缺少系统的工作,又缺少相应评估标准与规则,所以,这是项高难度的工程,也是充满变数却有规律可循的工作。高难度是指玉器文化的丰富广泛,必须具有较全面的知识才能开展工作,将玉器的时代、品质、工艺、功能、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通盘考虑,不能轻率从事,仅仅凭一点或某几点特征就匆忙下结论;有规律可循是指玉器的价格形成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又受到诸多因素制约,无论是从玉器的成本衡量、市场价格比较和收入预期角度,都可以对玉器进行价格的量化分析的。
一件玉器价格形成与产生,可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思考:相同材质的同形玉器,新旧工艺应有不同价格;科学发掘出土的玉器,价格应高于流传无绪的同类玉器;王侯墓葬出土的玉器,价格应高于一般墓葬出土的同类玉器;成组发现的玉器,价格应高于零星发现的同类玉器;科学鉴定的玉器,价格应高于未经鉴定的同类玉器;各时代的标准玉器,价格应高于同时代的非标准玉器;不同时期的同类同质同色玉器,应有不同价格;不同材质的同类同色玉器,应有不同价格;不同体量的同类同质玉器,应有不同价格;不同类型、器型的玉器,应有不同价格;不同工艺、技术的玉器,应有不同价格;不同功能、用途的玉器,应有不同价格;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玉器,应有不同的售销价格。
总之,礼器高于用器,法器大于装饰,公器大于民用,一切能反映社会形态与制度变化的玉质物品,自然要高于仅仅用于美化装饰的民用玉器。
玉器的价格在当前有逐年提升的趋势,拍卖会上、民间交易市场玉器的价格提升速度,超过了其他一般历史文物。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由于国家文物政策的限制,各个历史时期玉器的典型标准物、重器都是禁止拍卖和控制流通的物品,所以每年允许交易的这方面物品的成交数量还比较稀少,不利于进行价格评估,我们往往只能选择有参照价值的拍卖品进行比较。当然,还可以考虑用另一种方式进行,比如用标明等级或者珍、稀、罕程度的办法,将珍贵玉器与一般玉器区分开来,将宫廷用玉、典章礼制玉器与一般的民用玉器、吉祥避邪玉器区分开来。或者几种办法兼而用之。
在对每一件具体的玉器进行价格评估时,我们进行了反复琢磨思考,既要考虑其时代,也要考虑质地、工艺、体积大小、用途和人们的喜爱程度及以往市场价位。尽管有的馆藏玉器根本没有可比较的市场价格,今后也很难有机会进行市场交易,我们还是结合它的各方面特点给予了一定幅度的参考价格。这种价格实际上就有了合理的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将逐渐被社会所接受。玉器价格评估一定要从玉器的艺术特色、品质特征、重量、形体、市场规律、历史与文化等方面入手,展现出它的精神内涵,人文特色、品质珍贵、艺术创新的价值所在,从而推动玉器市场的成熟,为人们在更大价格空间里接受“天价历史玉器”的出现打下坚实的心理承受基础。
与书画、瓷器文物价格动辄千万、几千万相比,玉器至今还没有上千万的成交纪录,这种价格的悬殊既说明玉器的价格今后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也说明在目前的条件下不宜盲目地把一些玉器标价过高。
举一些例子就可以说明。中国史前玉器具有丰实、重要的文化信息与社会功能。但是自1992年文物拍卖以来,史前红山文化玉器的玉龙和玉太阳神拍卖都是200多万元,其他史前玉器也没有超过300万元的。国外拍卖中国玉器没有超过100万美元的,国内拍卖清朝玉制帝印最高价也就600多万元。古玉价格偏低,尽管有珍贵出土文物和国有馆藏文物一般不得轻易上拍的限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器的价格上扬,但一枚价值重大、作为官方权力和制度、文化标志物的帝王之印,其功能要比一般的生活用器、陈设之器重要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很大启示:在玉器的价格评估上,不能想当然地给予历代玉器以很高的价格。
在对某些玉器标注价格时,由于缺少可比较的价格,我们努力按照科学、合理、合情的方式开展工作。对于一些具有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的玉器,我们给出了几百万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对于那些形体较小,或有残缺,或者玉质不佳的玉器,我们给出几千或几万的价格,并不是因为它时代早就给高价,也不因为它有特色就不考虑其他。比如汉代玉刚卯、严卯,是一种有时代特色的玉器,玉质较好,按理该标高一点,但其型小体轻,只有6克多重,我们给出了几万元到十多万元的价格,每克已高达万元,有的藏家给出了40万至60万元的高价,似略有不妥。
当今生产的玉器价格,通常是由四部分内容构成,玉料的成本、加工的成本、管理成本和基本利润。产地、玉质、制作工艺、管理水平和销售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乃至于购买者的审美认知程度等等,都能对玉器的价格产生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两个方面:料和工。随着稀有玉矿资源的减少和社会购买力的提高,随着各种玉料的替代物的出现和科技手段的应用,真正优质玉料的价格急剧提高,导致了优质玉器的生产成本逐渐增大,当今社会对玉器越来越强烈的客观需求,也导致了劣质玉器的急剧增多,各种质地的玉器价格都开始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风险评估体系 篇12
对边坡、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已有30多年发展。澳大利亚、意大利、香港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开展了边坡稳定性评估工作,初步建立起专业的评估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体系[2]。我国浙江省、福建省高速公路公司开展了高边坡稳定性评估的初步工作[3][4]。
基于福建省高速公路边坡工程实践,对漳永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的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边坡稳定评价方法及风险管理的初步方法,为山区高边坡的防控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及社会意义。
1 稳定性风险评估内容
1.1 易损性分析
主要采用关键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如交通流量和设计时速等。现采用因子叠加法,结合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和设计时速等高边坡地质灾害风险控制指标,可以提出了高边坡地质灾害易损性分析方法如表1所示。
1.2 危险性分析
高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建立在高边坡工程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即评价其边坡失稳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其中,边坡稳定性评估可以通过专家咨询或经验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基于边坡动态信息检查等,分层次评估边坡防护加固工程结构状态、坡面病害类型与程度、以及坡体变形特点与规律,即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估预测边坡的稳定性状态和发展趋势。
1.3 易发性分析
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主要考虑影响边坡病害发生的难易程度。主要分为边坡的坡体类型、坡高、坡率、坡顶地形、潜在规模、病害历史、坡体结构、地表水和地下水等9个因。将坡高、坡率、坡顶地形、坡体结构、地表水、地下水、病害历史、潜在规模按其易发级别的高低分成低、中、高三个易发级别,并分别给予赋值,边坡易发性分析如表2,式1为易发指数的计算公式。
1.4 风险评估与管理决策
综合高边坡地质灾害易发度、危险度和易损度提出了高速公路高边坡风险评估的一种简易方法,如表3所示。
根据风险指数划分为5个不同的风险等级,并对应于可忽略(一级风险)、可容许(二级风险)、可接受(三级风险)、不可接受(四级风险)和拒绝接受(五级风险)等五个接受准则,同时可根据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2 工程概况
漳永高速公路龙岩段位于漳平境内,路线穿越场区总体地形地貌类型复杂,边坡地质条件差,平均雨量大。
随着漳永高速公路边坡开挖、防护加固工程使用时间的推移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边坡岩土体、预应力工程等可能存在逐渐松弛,地质条件恶化的趋势,为此我们利用稳定性评估体系,对漳永高速公路龙岩段132处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估工作。
3 评估分析
3.1 边坡病害历史分类
按边坡病害历史类型分类,如表4所示。
3.2 评估成果分析
漳永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风险评估结果为:一级风险边坡106处,二级风险边坡20处,三级风险边坡4处,四级风险边坡2处,五级风险边坡0处,体现本次安全检查评价的路堑高边坡以一级风险等级为主。如表5所示。
4 总结
本章介绍了福建省山区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稳定性风险评估体系研究工作,通过建立风险识别、权重计算、风险评价和风险对策提出边坡风险评价模型;利用边坡风险评价中易发性、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的评价方法、计算公式,对边坡稳定性风险评估进行量化分析。根据该评估理论,结合漳永高速公路132处路堑高边坡实践对边坡进行了稳定性风险评价工作,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摘要:本文通过高边坡灾害的易发性、危险性及易损性指标,依据工后稳定性评估体系对其外观进行检查,以漳永高速公路的132处高边坡工程为实践,对边坡工程开展稳定性风险评估工作,并结合边坡高度、坡体结构及病害历史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工程实际价值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高边坡,稳定性评估
参考文献
[1]廖小平.路堑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2]王涛,吴树仁,石菊松.国际滑坡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研究综述[J].地质通报,2009,29(8):1006-1019.
[3]黄祥谈.高速公路高边坡安全检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J].公路交通技术,2012,(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