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风险

2024-06-01

资产评估风险(精选12篇)

资产评估风险 篇1

1 资产评估风险及其构成

1.1 资产评估风险及其构成

资产评估风险是指由于主客观原因, 导致评估人员所评估的资产价值区间与其实际价值发生重大偏离, 资产评估风险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部分。

1.2 资产评估风险管理

资产评估风险管理是指以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等风险管理的程序为基础,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资产评估活动风险实施控制, 以将资产评估风险降到可控程度的管理活动。风险识别是评估机构对各项业务开展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的识别, 是对资产评估的风险环境的基本认识。风险估测与评价是对风险水平的分析和和总体估测,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评估人员的专业判断。

2 资产评估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资产评估风险管理缺少完善的法律支持

我国当前还没有专门的资产评估法, 资产评估方面的最权威法律文件是《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该法规在我国资产评估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了我国资产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暴露出许多问题。

2.2 资产评估机构自身存在很多缺陷

从我国资产评估机构的发展过程来看, 许多资产评估机构是在资产评估服务市场需求快速增加的情况下, 由原来经营业绩不好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代理机构等演变过来的, 本身存在着机构规模小, 管理混乱, 执业水平低等缺点。

2.3 资产评估人员职业能力有待提高

资产评估活动的主体是资产评估人员, 人员素质的高低对资产评估风险有着重大影响。当前我国资产评估人员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 业务技能不高, 对情况的发展变化和业务活动的复杂性认识不充分, 无法应对错综负责的评估事项。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缺少应有的职业谨慎, 在评估程序、资料搜集、市场调查等方面不现场获取信息, 影响资产评估质量, 甚至与委托方串通舞弊, 违背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致使评估结果成为委托方造假的工具。

3 完善我国资产评估风险管理的建议

3.1 健全资产评估法律体系法律环境

健全的资产评估法律体系是资产评估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针对我国资产评估法律的现状, 应从制定资产评估的相关法律入手, 尽快制定《资产评估法》、《注册资产评估师法》和《资产评估基本准则》。明确资产评估业的管理体制, 资产评估人员的法律地位及职业道德, 资产评估程序及评估方法;资产评估违法行为及其处罚;资产评估收费制度等。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评估机构及注册评估师的监督指导机构, 明确资产评估技术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和后续教育准则等。制定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资质管理法规, 对不同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规定相应的业务范围和职责, 减少委托方选择的盲目性, 保障委托方的利益。

3.2 完善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和监控体制

要加强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在资产评估行业自律中的重要作用, 做好广大评估机构和工作人员与政府的沟通工作, 在加强行业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同时, 积极履行为广大评估从业人员服务的只能。在行业协会的领导下, 建立专业资格评级制度, 定期进行资格评审, 并根据评估机构的资质规定可以受理的业务范围。建立资产评估质量监控体系和资产评估质量控制机制。通过成立评估质量监督委员会, 对行业监控进行评估, 并结合政府及相关行业的监控机制对资产评估提出法定要求和专业要求, 对评估行业的评估质量进行检查、处罚。

3.3 建立资产评估师责任风险保险制度

注册评估师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在实施中得到日益完善, 在评估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当充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 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建立我国自己的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由于我国的资产评估机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承担法律诉讼责任的能力普遍较弱, 资产评估行业具有很大的隐藏风险, 为了保障评估报告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在资产评估行业实施强制性保险方式很有必要。

3.4 培养资产评估专门人才

建立系统的资产评估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素质资产评估人才的基础。建立学历教育与资格准入制度相结合的资产评估资格认证制度, 通过高等教育阶段进行资产评估专业基础教育, 利用资格考试和执业资格提高资产评估人员的执业能力和道德素质, 开展多种途径的后续教育促进资产评估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

摘要: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资产评估法律、法规缺乏, 在资产评估机构自身的内部质量控制和风险控制上存在很多隐患, 资产评估人员的风险控制技能有待提高, 由此带来的评估风险对资产评估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 研究和防范资产评估风险成为当前资产评估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资产评估,评估风险,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汪海粟.资产评估风险界定及防范体系[J].中国资产评估, 2002, (6) .

[2]徐海成.论资产评估执业风险及其管理[J].中国资产评估, 2002, (4) .

资产评估风险 篇2

一、资产评估的内涵

(1)资产评估定义。资产评估是指由专门的评估机构与人员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与资料,依据特定的目的,遵循公允、法定原则、工作程序与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以统一的货币单位,对企业、事业、组织、个人资产按市场价值进行评定与估算的过程。资产评估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能否对被评估对象的存量资产特别是国有资产价值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进而保障各方在使用资产评估结果的公正合理性。并且资产评估在市场交易行为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环节,能为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2)资产评估的特点。资产评估业务跟会计核算和其它资产评价业务相比较而有自身鲜明的特征。现实性——资产评估是为揭示被评估对象的现实价格,依据某一时点的市场环境与资产状态来对资产进行估价。市场性——资产评价行为具有明显的市场化性质,其主要功能体现在评估资产必须依据市场跟模拟市场。预测性——资产评估的预测性体现在利用资产的预期潜值来说明其现值。公正性——资产评估本身其实是一种社会公正性的中介服务行为,务必依据公允的标准与程序来进行,坚持的立场要公正,得出的资产评估结论必须要符合公正性的要求。咨询性——资产评估的咨询性主要彰显在所评估的并非资产的实际价格,因为资产的价格只能在经济行为的交易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3)资产评估的作用。资产评估是为经济活动服务的,其正常有序的展开,对产权的交易与资产保值、增值依据的提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资源优化的配置、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资产评估风险的类型及其表现形式

风险是指某种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一般情况下这种事件是可能带来损失或者伤害的。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不确定性、可测定性、社会性、可控性与发展性等特征。资产评估风险是指在评估的过程中,评估人员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导致被评估资产价值的客观价值与价值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偏离,致使评估报告使用者的利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笔者通过梳理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将资产评估风险归纳为不可控风险及可控风险。

(一)不可控风险

不可控风险主要是因为外部因素所造成的风险。但是,不可控风险却往往导致评估结果产生巨大偏差。不可控风险具体可分为:(1)政府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不完善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政府对资产评估行业没有指定具体的法律体系,导致资产评估行业在评估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可依;并且我国对资产评估行业也没建立起完善的监督体系,致使资产评估结论难以验证。(2)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还比较年轻,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相对而言比较缺乏,评估人员与评估机构在具体评估操作的过程中,却没有标准的资产评估准则拿来参考,进而导致产生执业风险。(3)评估机构或评估人员在进行资产评估的时候难以找到科学、公正的评估标准。外带存在着大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无形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评估风险。(4)我国对资产评估行业的主管部门没有统一规划,导致这些行政部门在管理的时候会出现职能混乱的现象。往往会制定出各种不同的执业标准或者实施不同的管理手段。这些政府失败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产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有些行政部门对资产评估进行强行干预或受人贿赂评估结果进行操控操纵,带给资产评估行业的风险是巨大的。

(二)可控风险

可控风险是指资产评估机构或者评估人员自身可以控制的风险,对于这种风险的控制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取决于评估人员自身执业能力操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及评估机构内部制订的相关制度。资产评估行业存在的可控风险可分为:(1)资产评估机构在内部管理上没有科学的制度建设,造成的评估风险。比如,一些资产评估机构出于利益动机,而对一些存有争议或不合法的资产也进行评估。唯利是图,没有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这些情形都会给评估带来风险。(2)一些评估人员在进行资产评估的过程中对职业道德、客观公正的精神没有遵循,给评估带来风险。比如,有的评估人员无底线地满足委托方的不合理要求、使用错误的信息资料等,致使资产评估存在重大的偏差。(3)一些资产评估人员的执业素养与能力有限或者不足致使资产评估存在风险。虽然我国明确规定资产评估人员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并对其考核确定评估人员具备了资产评估的相应专业知识之后方可以持证上岗。但是,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情况,有些评估人员却不能灵活的面对,导致评估风险的产生。

三、资产评估风险产生的原因

(1)市场的不完善。相对欧洲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了600多年,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发展了30多年,金融、资本等市场的发展不够完善。在对很多资产进行评估的时候,市场的交易信息不透明、评估中需要使用的相关技术参数比较少,致使信息的可靠性比较低,难以在市场上找到完全与被评估资产相似的参照物,进而使调整系数的准确性难以保证,根据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与调整系数,确定出来的被评估资产的价值就难以保证其准确性。

(2)法律的不健全。一方面,资产评估行业没制定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关于资产评估的法律,除了当前财政部已经颁布实施的两项基本准则与一项具体准则之外,其他的具体评估准则、评估指南等还尚未出台,导致评估人员执业缺乏充分的法律根据,难以验证资产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法律约束的空缺,会让资产评估师在评估时带有许多主观性。另一个方面,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资产评估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适应不了目前的实际情形,难以对当前的资产评估工作进行有效调整与约束。

(3)业务素质低。资产评估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自始至终、交互影响的复杂系统过程。在这工作过程中,评估项目信息、计价以及三大评估方法的选择均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进而资产评估师评估资产时的不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资产评估师要求专业知识广博、工作经验丰富及执业能力很强。但是,我国的资产评估业务从起步到发展才20几年,适合中国特色的资产评估理论于实操还不够完善,工作经验对资产评估师而言更是短板,外带对资产评估师的后期培训等配套政策跟不上,致使资产评估人员的业务素养低下、执业能力不高,不能百分百胜任评估工作,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4)监管的不到位。目前,国家对资产评估行业进行监管的部门有很多,包括财政部、国土资源管理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林业部门等。每个部门对资产评估均有各自的行政法规。出现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而不同部门的行政法规有可能会相互冲突,并且这些不同的政府部门在遇到问题时就有可能出现推诿扯皮,减少了监管力度,增加了监管漏洞。一方面,监管力度小,资产评估行业就会有不正当竞争现象产生,滋生生资产评估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评估过程中可能会滥用评估假设,任意选择评估参数,使用不合适的评估方法,低估或者高估资产的价值。另一方面,监管力度小,资产评估机构缺乏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动力,致使当前许多评估机构无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跟相应的质量监控制度,导致评估人员淡薄了风险意识,在评估工作过程中以工作速度跟经济效益为导向,而忽视评估质量。

四、资产评估风险的规避对策

资产评估风险 篇3

第二条资产评估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提取、使用职业风险基金。

第三条资产评估机构应当于每一个会计年度终了前,以本年度评估业务收入为基数,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从管理费用中提取职业风险基金,并设立专户核算。

第四条资产评估机构提取的职业风险基金应当用于下列支出

(一)因职业责任引起的民事赔偿,

(二)与民事赔偿相关的律师费、诉讼费等法律费用。

本条第一款支出事项发生后,资产评估机构向相关责任人追偿的部分,应当纳入职业风险基金管理。

第五条资产评估机构持续经营期间,应当保证结余的职业风险基金不低于近5年评估业务收入总和的5%。

资产评估机构因赔付造成职业风险基金余额低于近5年评估业务收入总和5%的,应当于本会计年度终了前提取补足职业风险基金。

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因补提职业风险基金导致净资产不足200万元的,股东或合伙人应当在三个月内注资补足净资产。

第六条资产评估机构在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款规定的前提下,经股东会或合伙人决议,可将已计提5年以上(不含5年)结存的职业风险基金转作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进行分配,同时应当完善相关内部管理制度。

第七条资产评估机构合并的,合并前各方已提取的职业风险基金应当并入合并后机构。

第八条资产评估机构分立的,已提取的职业风险基金应当按照权利与责任致的原则,在分立各方之间进行分配,并在分立协议中予以约定。

第九条资产评估机构清算时,职业风险基金余额应当核转清算收益。

第十条资产评估机构可以在机构所在省通过购买职业责任保险的方式,提高抵御职业责任风险的能力。

资产评估机构购买职业责任保险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可不再提取购买保险年度的职业风险基金。

第十条资产评估机构购买职业责任保险的,应当与保险公司签订书面保险合同。保险合同除了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外,还应当约定以下事项;

(一)投保范围为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业务收入,

(二)赔偿范围应当与本办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的职业风险基金支出范围致;

(三)追溯期应当追溯至首次购买保险年度;

(四)累计赔偿限额不得低于已购买保险年度评估业务收入总和的5%。

第十二条资产评估机构职业责任保险的追溯期超过5年,且累计赔偿限额已不低于近5年评估业务收入总和5%的,可不再增加职业责任保险累计赔偿限额,并可将5年以前计提的职业风险基金余额予以分配。

第十三条资产评估机构分支机构的职业风险基金,由总机构统一提取和使用。

具有分支机构的资产评估机构购买职业责任保险的,投保范围应包括其分支机构的评估业务收入。

第十四条资产评估机构应当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资产评估机构后续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8]62号)的规定,将职业责任保险保单复印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累计职业风险基金账户信息,随同年度会计报表等资料并报所在地的省级财政部门、评估协会备案。

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按照《财政部证监会关于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8]81号)的规定,将职业责任保险保单复印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累计职业风险基金账户信息,随同资产评估机构基本情况表等资料一并报财政部,证监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备案。

第十五条财政部以及省级财政部门对资产评估机构提取、使用、分配职业风险基金以及购买职业责任保险的情况进行监督。

资产评估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记入诚信档案,并向社会公告。

资产评估风险防范与控制 篇4

1.1资产评估的风险类别资产评估就是指对资产价值形态的评估。资产评估是由专门的评估机构或人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和标准, 在统一的货币计量尺度下进行的资产评定和估算行为。资产评估活动对评估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资产评估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只有其专业素质过硬才能从事相应的资产评估活动。同时, 为保证资产评估质量, 资产评估人员在进行评估活动时必须严格恪守职业道德。然而, 即便如此, 实际资产评估中仍存在着一定的资产评估风险, 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根据资产评估风险的产生原因, 我们可将资产评估风险分为立法风险、管理风险、职业风险和结果使用风险。

1.2资产评估风险的内容

(1) 资产评估立法风险。资产评估立法风险是指受人们认识能力限制, 国家制定的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实际评估需求不相适应, 导致其评估指导和参考价值下降, 进而造成的资产评估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4号-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第三条:财政部是资产评估行业主管部门, 制定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制度, 负责全国资产评估机构的审批和监督管理。与《证券法》第一百六十九条: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审批管理办法, 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制定相抵触。法律与法规分别有不同的规定, 致使各行政部门不承认对方所控制和领导的领域。没有明确的规划会使得评估人员的不到正确的信息, 无法做出正确的评估报告, 继而带来评估的风险。 (2) 资产评估的管理风险。资产评估管理风险是指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使其评估管理职能时承担的风险。资产评估的管理职能包括规划职能和控制职能。前者包括行业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的建设等;后者则侧重于对评估机构评估人员的资格认证、职业标准的认定等。在我国, 产生资产评估管理风险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目前的行政主管部门不统一, 任务及责任分配也有待提高, 除财政部门外, 国土资源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 (如林业部门。农业部门) 等均为行政主管部门;此外, 资产评估行政管理部门在具体实施管理职能时由于管理的不完善而导致资产评估工作不能正常有序地进行。 (3) 资产评估的执业风险。资产评估的执业风险是指评估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达不到专业的标准而导致的风险。众所周知, 资产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其评估结果和质量。若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低下, 就不能准确评估出资产的实际价值, 进而导致当事人的利益流失。因评估师个人水平高低, 工作经验, 理解能力以及获得的信息和所处的立场不同, 得出的评估结论会有所差异, 负责审查的专业人士与评估师的理解会存在差异, 不同的负责审查的专业人士理解也会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不能被正确理解或者差异较大时就会带来风险, 即执业风险中的执业能力风险。 (4) 资产评估使用结果风险。资产评估使用结果风险是指资产评估报告书及评估结果的使用人由于对资产评估报告书及评估结果使用不当而造成损失所带来的风险, 主要表现为未按照评估报告书所注明单位评估目的使用评估报告及结果。每一个评估目的对应着一个评估方法和结果, 评估目的不同其结果必然不同, 未标明评估目的就会混乱评估方法, 进而影响到评估的结果, 因而必须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方向。在使用资产评估报告书时, 如果没有充分考虑评估期以及后续事项的可能结果, 就容易导致资产评估价值出现上下浮动, 进而引发评估使用结果风险。

2资产评估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1健全资产评估法律法规制度, 规范评估行为资产评估的法律不健全, 不统一是造成资产评估风险之一, 由于管理部门的分工以及管理范围不明确, 责任分担模棱两可, 因此应尽快建立起统一完善的法律法规, 明确责任及管理范围, 以此保证资产评估行业的健康, 快速, 有序的发展。

(1) 完善《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基本准则》, 使资产评估管理更具有权威性。资产评估准则不仅要包括职业道德准更要有质量控制准则和后续教育准则, 确保资产评估体系的完整及评估管理的法律依据完备。 (2) 制定和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法》。现阶段, 我国注册评估师的法律仍处于空白时期, 没有相关法律, 很显然, 这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资产评估行业, 所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法》不仅要包含总则, 考试方式, 业务范围等, 还包括与之对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等, 进而更好的发挥资产评估师的作用。

2.2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监督体制, 降低执业风险 (1) 促进法律与社会的结合, 开展社会监督。新的法律的产生既要考虑到其对于社会的可操作性、规范性, 还要明确其实施的能力和效果, 健全的法律法规离不开社会群体, 公民意识是社会规范的内在支撑, 通过宣传等方式使广大群众抛弃改变旧观念, 形成新的法律概念, 这样的社会监督不仅有利于伦理价值制度化, 更能减少评估人员失范行为。 (2) 培训资产评估专业人员。资产评估是一项复杂又繁琐的工作, 需要专业职能强, 知识面广, 业务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评估人员要对市场的经济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了解评估发展变化, 及时更新经济发展变化知识。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估队伍, 需要有严格的入队选拔, 分层管理, 后续教育和考核制度。 (3) 建立资产评估师分类分级制度。要想降低资产评估风险系数, 就要从评估人员个人业务能力入手, 除了提高个人专业知识技能, 评估人员自主学习外, 还要建立分类分级制度。该制度不仅可以规范资产评估市场、维护公共利益、促进资产评估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 更能避免资产评估风险的控制, 降低风险系数。

2.3完善资产评估过程风险控制与防范 (1) 资产评估人员接受委托的风险控制。资产评估机构时以及评估师在接受新的委托时, 要明确评估规则,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签订协议之间要认真考察所评估的对象, 对于接受的评估主题进行系统的了解, 要严格区分各项评估责任, 与委托方认真协商委托约定, 明确双方责任, 待一切明确之后签订评估委托书。 (2) 资产评估准备阶段的风险控制。企业应该根据资产评估的规模和类别等分派不同的评估人员, 资产评估涉及范围太广, 包括无形资产评估, 房地站资产评估等, 要求一个评估人员熟悉并擅长每一项评估项目有些困难, 因此根据评估类型选好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除了对于人员分配的合理性, 还要在职责的分工, 评估人员组织的分工以及时间的分工上合理安排。 (3) 实施资产评估过程的风险控制。作为资产评估业务最重要最关键并起着决定作用的实质性阶段, 资产评估的实施阶段, 调查、评定、估算以及制定工作底稿无疑成为了重点。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应对其接受委托的资产进行调查、评定、估算并得出结论。并将所得到的信息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委托人以及在资产评估机构形成备份, 资产评估实施阶段形成的书面文件在形成底稿之后, 可以成为考核和评定资产评估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 也可以为评估机构负作为责人审查, 指导, 监督, 选拔提供的依据。 (4) 形成报告阶段的风险控制。评估报告必须符合约定的项目, 内容及要求, 并做到使用方法准确, 条理清晰, 用词恰当, 使委托人一目了然。一份完整的评估报告还包括完成这项工作的日期、所用信息来源、使用方法和原理、观点成立条件和假设, 以及评估人员自己的观点。同时, 资产评估人员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到条理清晰, 用词严谨。 (5) 归档阶段的风险控制。每一项资产评估报告的形成离不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因此在评估报告归档阶段要注意按规范要求整理好所涉及的资料, 尤其是能够起到证据的资料, 要按规定进行保留, 做好档案归档及管理工作, 以便今后及时查找和使用。在资产评估收尾阶段, 资产评估人员应该强化其风险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收集和整理相关风险信息, 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应对措施, 以防资产评估监督机制失灵, 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

3总结

资产评估师一项复杂的, 综合的财务管理工作, 它应市场经济而发展, 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资产的扩大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资产评估中, 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 只有充分认识到风险变成现实的危害, 才能在根本上降低风险的系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产评估司.我国资产评估事业任重道远[J].中国财政, 1991 (01) .

[2]韩静.资产评估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2 (09) .

风险评估报告 篇5

编制:安全科

审核:

批准:

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二月

风险评评估报告

1.目的

为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坚持“本质安全”,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遏制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对重点危险源安全管理,开展评估工作。

2.依据

2.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6)《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号)

(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373号)

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1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2.2标准及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1〕128号);

(3)《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T 50195-2010)(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 6442-86);(6)《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2008);

(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0]第30号)。

(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9)《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10)《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3.评估原则

本报告将按照国家、地方与行业现行有关的安全生产、重点危险源、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采用可靠、先进和适用的评估技术对本项目进行评估,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公证性和客观性。

4.评估范围

本报告评估范围是公司煤气站。

XXX有限公司 2

风险评评估报告

本次评估将对煤气站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情况、职业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不同的重点风险、职业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5.评估方法

《风险评价准则》

6.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或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即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是安全评价的基础。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特征,它包括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特征,通过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就能够对所存在的危险、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大提高生产过程和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安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就是找出生产系统中最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物质、工艺过程、设施和环境特征等,识别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条件,以便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为了便于在安全验收评价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根据《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事故进行分类。

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1)火灾爆炸或烧伤

A.触发原因::

1、由于造气系统是由煤为原料,产生半水煤气的生产装置,其相关的设备管道内极易存留易燃的氢气和一氧化碳,若重建的设备和管道内仍存有留存物,未清洗置换干净,或作业现场通风不良,与空气混和达到爆炸极限,泄漏到空气中,在明火等外界能量源的激发下便会着火、甚至爆炸

2、火花飞溅引起到周围易燃易爆性环境。

3、气割过程中违章作业。

4、没有佩戴劳保用品造成烧伤。

B.事故后果:人员伤亡,危及周围生产系统、造成经济损失、坏的影响

C.已采取的对策设施:

a.遵守公司生产区动火管理规定。在未按规定办理动火作业证并且清理动火地点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和防护措施未准备好以及未安排监火人的情况下,严禁动火作业。

b..防止割切火花引起火灾,高空切割必须做好消防准备,并且派人指挥。

c..施工所用的氧气和乙炔或液化气必须专人管理,距离5米以上,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d.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全部清理出施工现场。e.气焊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f.遇有6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

g.对于地沟、排污槽等设施要用阻燃的石棉布覆盖。

h.提供一定的消防水管连接处和消防带,为了保障施工中的消防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安全,层层都配备灭火器以及砂子、铁锨、水管、消防桶等消防器材或措施。开工前检查消防栓是否有损坏,水管或浇水管是否有漏水现象。

D.L=2 S= 5 R=10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 E.应完善的对策措施:

a.重建作业动火前对周围的现场加强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才能进行施工作业。

b.加强对职工安全教育,监督检查,做好自我防护,正确佩戴好劳保用品。

(2)中毒、化学灼伤

A.触发原因:因设备、管道、阀门外泄,作业人员吸入或不慎接触,而引发中毒伤害事故。如:

B.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器材不足、人员缺乏防护知识造成中毒事故发生或扩大。

C.已采取措施,佩戴好相关劳保用品,落实监护人.D. L= 2 S= 3 R= 6 风险等级:可接受风险

E.需完善的措施:①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②加强现场检查。

(3)高空坠落 A.触发原因: a.运煤吊架安装不牢固;b.防护设施有缺陷

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c.安全网搭设不合理。d.跳板上有障碍物。

e.梯断开处未封闭并且没有警示标志。

6、安全带佩戴不严格或安全带不符合安全要求。

B.危害:人身伤亡

C.L=2 S=5 R=10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 D.已采取的对策设施:

a.认真办理《高处作业证》,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地鞋,安全带和安全帽要符合国家标准。

b.对于因设备重建增加的坠落部位增加护栏。

c.高处作业不得不站在不牢固的建筑物或支撑上进行作业 d.梯子要同时断开但是断开处要及时封闭,且要有警示标志,以免发生危险。

e.对于身体条件不适合登高作业的作业人员,严禁登高作业。f.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注意其周围施工的条件,条件具备才能施工。

g.且必须按规定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安全带。E.L=2 S=5 R=10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 F.应完善措施:

a.严格执行我厂高处作业管理规定。

b.与现场安全负责人联合检查确认现场作业点安全措施后方可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进行施工。

c.加强教育,提高作业人员自我安全意识。d.加强现场监督。(4)高空坠物: A.触发原因: a.工具未用工具袋保管好,随意乱放乱抛工具、零部件。b.重建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c.未设置防护网,施工中有其他人员站在施工场地的下方。B.危害:人身伤害 C.已采取措施:

a.高空作业时工具用工具袋装好,施工时必须防止落物伤人。b.在施工区域周围和容易落物处搭设必要的防护网。

c.严禁高空抛物,所有割卸设备必须先挂栓好绳索方可割拆,防止突然坠落。

d.在重建过程中,地面必须有专职安全员进行监护。

e.高空作业时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严格执行我厂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进行重建作业。

D.L=2 S=5 R= 10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

E.应完善措施:完善操作规程;施工现场采取防护隔离措施;加强安全教育。

(5)起重伤害 A.触发原因: 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a.塔吊机具质量问题。b.吊车起重臂下站人。c.无关人员在现场。

d.无人监护。⑤违章操作、违章指挥。B.危害:人身伤亡

C.已采取的措施:使用前认真进行起重机具吊车等质量检查;按我厂安全管理规定开好作业票;加强现场检查,无关人员不得逗留。正确佩戴好劳保用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落实监护人。

D.L=2 S=5 R=10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

E.应补充的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6)机械伤害

A.触发原因::机具质量问题;机具使用不熟练,未能正确佩戴劳保用品;无人监护;违章操作、违章指挥。

B.主要后果:人身伤害

C.已采取的措施:使用前熟悉机具性能及使用方法;认真阅读说明书及注意事项;做好安全教育;现场监督检查;使用前认真进行机具及配件等的质量检查;正确佩戴好劳保用品

D.L= 2 S=2 R=4 风险等级:可接受风险

E.应补充的措施:完善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7)车辆伤害

A.触发原因:运煤铲煤过程中将存在车辆运输作业,在车辆运输中无人监护,违章指挥等原因。

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B.危害:人身伤害

C.已采取的措施: 在运输钢筋、混凝土、垃圾等物资严格遵守车辆管理规定,按规定路线行驶;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佩戴好劳保用品。

D.L=2 S=2 R=4 风险等级:可接受风险 E.应补充的措施:落实监护人。(8)人员磕伤、碰伤 A.触发原因:

a.存在交叉作业,未检查周围环境,b.材料有尖角或突出部分,拆除搬运或装卸过程作业人员未注意 c.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穿着,未佩戴相关劳动保护用品。B.危害:人身伤害

C.已采取措施:配备了相关劳保用品 D.L= 2 S=2 R=4 风险等级:可接受风险

E.应完善措施:加强教育,提高作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施工时,加强现场检查,发现危险隐患。

(9)触电

A.触发原因:电源线未绝缘好,电源线被压坏,临时用电箱防潮、防雨等保护有够,违章操作,照明不好,防护不当。

B.主要后果:人员伤害

C.已采取措施:按照我厂用电规定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证》等各种相关票证,由我厂值班电工负责接线,穿戴合格劳动保护用品,严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禁使用不合格电动工具。

D.L= 2 S=2 R=4 风险等级:可接受风险 E.需完善措施:加强检查。

7.对策

7.1 制定《煤气站专项应急预案》

在发生初起事故时,确保高效、有序的采取应急行动,控制事故扩大,抢救伤员和受威胁人员,保护生产设施和环境,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预先制定此应急预案,形成应急演习制度,指导各级人员学习和运用应急行动程序,逐步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应急能力,确保一旦发生事故险情,能够及时得到控制和处理,减少损失。

7.2成立安全科,配备抢险物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第70号主席令))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的要求,公司设置安全科,建立了《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同时,我公司配备了如下应急设备和物资:灭火器、防尘面罩、吊车、叉车、运输车、移动电话和厂内固定电话。

XXX有限公司 10

风险评评估报告

7.3组织职工安全培训

公司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并以文件发布生效。制度中规定了所有类型培训并与国家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06]第3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0]第30号)一致。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篇6

摘要:本文提出我国承包国际工程项目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三维空间法与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定性与定量化分析,得出国际工程项目中各类风险的重要性程度。最后针对国际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政治风险、设计风险、合同风险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际工程;风险评估;风险应对

引言

基于“走出去”的发展目标,我国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境外所承担的国际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从签订合同额来看,截至2011年合同额达到1423亿美元[1]。随着工程规模的扩展和项目复杂程度的提高,项目建设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1.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发展与现状

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统计报告显示[2],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最多的前三位国家分别是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委内瑞拉。虽然我国企业已经在国际工程市场上占有了一定的席位,但走向国际建筑市场对我国企业也是一种挑战。如2009年,我国某企业与沙特阿拉伯签订的轻轨工程项目遭遇到了巨大的亏损。在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做好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2.国际工程风险评估分析

2.1三维风险空间理论

建立风险空间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前提,三维空间法能反应风险在建设中的动态过程,且风险空间对风险因素表述全面,有利于进行定量计算,三维坐标体系构成包括:横坐标(以R标示)为项目的风险因素,纵坐标(以Q标示)为项目目标风险损失,竖坐标(以A标示)为项目建设活动。风险空间的风险集表示方法为:

R={R×A×Q}式(1)

其中,表示风险空间集合,R为风险因素集合,还可继续划分为{R1,R2,…Rn},Q为风险损失集合,可继续划分为{Q1,Q2,…Qm},A可继续划分为{A1,A2,…Ah}。

2.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可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其一般步骤为:建立层次分析结构→建立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

以某大桥工程为例,建立层次分析结构:R={设计风险,施工风险},Q={成本目标,质量目标,工期目标},A={基础工程,上部结构工程}。通过各层元素两两比较,可建立比较判断矩阵,其反应了针对上一层次因素,本层次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比较。经过一致性检验后,进行层次单排序,即计算出某一次层次相对于上一层次某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层次总排序,即是根据层次结构,由下而上进行计算,得出最低层因素相对于最高层(即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假设总排序计算如下表1所示:

表1层次总排序结果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B4与B2相对目标层所占的权重较大,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在进行桥梁总承包时,应特别注意上部结构工程施工风险与基础工程施工风险。

3.国际工程风险应对措施

工程项目风險应对措施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自留等[3]。

3.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所在国在宏观政策上的调整,二是项目所在国政权的不稳定,变现内战、战争以及政权更迭等。政治风险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发生是承包商无法抗拒的,因此只能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对于法律法规的调整,承包商应做到事前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国的政策环境,如前往中国驻当地大使馆进行信息咨询,并对项目可能遭遇的政治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2设计风险

针对各类工程项目,各个国家对其设计标准皆有差异,由此带来的风险损失可能是巨大的,这一点在EPC项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项目建设前期,应对项目所在国的设计标准有较为明确的理解,尤其是在与我国标准有差异的方面,更应该引起重视;在设计阶段做好图纸的校核工作,避免出现图纸的错项、漏项等情况;做好项目设计方案的比选工作,严格审查方案的经济型与可行性;最后,应该做好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工作,设计单位应进行设计交底。

3.3合同风险

国际工程项目中,合同风险主要分为合同另一方的信誉风险与存在于合同条款中的风险。针对信誉风险,需要承包商通过各种渠道对业主的信誉与资质进行详细的调查,尤其对第一次合作的业主应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于信誉良好但实力不济的,可采用第三方支付担保或者业主先期支付部分费用的方式来实现风险减轻。对于合同条款风险,需要配备经验丰富的合同编制人员,一方面核对条款信息的明确性,另一方面,应对合同中规定的变更及索赔部分引起重视,合理进行风险转移。

4.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从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将AHP法与三维空间法结合起来,探讨工程项目各类风险的重要性,接着提出了国际工程中常见风险问题的应对措施。由于本人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的实践经验有限,因此在本文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纠正与改进。(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侯静.国际工程承包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http://www.chinca.org/cms/html/main/col144/2014-04/18/20140418090449962348149_1.html

资产评估风险 篇7

一、资产评估司法鉴定项目的特殊性

(1)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主体资格的双重性。我国对鉴定主体资格采用鉴定权主义, 实行行政许可制度。资产评估司法鉴定主体包括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机构和资产评估司法鉴定人。在实施资产评估司法鉴定工作时, 资产评估机构的身份是司法鉴定机构, 经办的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身份是司法鉴定人。正是资产评估司法鉴定主体资格的双重性, 才造成资产评估机构从事司法鉴定业务时面对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的双重性。

(2)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客体的涉案性和广泛性。资产评估司法鉴定的对象主要为民事诉讼中涉案的财物或权利, 包括立案时、诉讼中和执行中的财物或权利, 所有的鉴定对象均涉及诉讼原被告双方甚至是第三人的切身利益。鉴定结论一直是诉讼当事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强烈要求鉴定结论具有公正性、准确性、合法性。在个别的行政诉讼和仲裁案件中, 也会涉及资产评估司法鉴定, 但不是主流。实际工作中, 鉴定对象不仅有一般意义上的各类资产, 还有需要补偿的损失和需要确定的成本等特殊客体。

(3)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报告的证据性。目前,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的报告表现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种, 一是资产评估报告;二是按《司法鉴定文书规范》要求出具的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意见书。不管采用何种报告形式都不能改变报告的证据性质。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报告作为司法鉴定结论, 是一种特殊的证据形式, 是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

(4)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报告使用的限制性。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报告作为鉴定结论并非是当然证据, 其证据力并不当然优于其他证据, 必须经诉讼当事人当庭质证, 且由法庭最终审查并认证。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报告只有经过质证程序后才能依法产生证据力, 作为法庭判案的证据。司法鉴定报告合法应用前的质证程序, 客观上对评估责任起到了一定过滤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民事法律责任。

(5)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立场的中立性和超然性。和贷款抵押评估、非货币资产出资评估、拆迁补偿评估、上市公司资产流入类评估、国有资产流出类评估等就高倾向评估以及税基评估、MBO企业整体评估、民进国退企业改制、处置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上市公司资产流出类评估、国有资产流入类评估等就低倾向评估不同,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既不就高也不就低。因为一方的多得或少付必然是以另一方或第三方的多付和少得为代价的。不公平地增加一方的额外利益必然损害另一方或第三方的合法利益。对于资产评估司法鉴定, 评估立场应坚持中立性和超然性, 使评估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得到充分彰显。

(6)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项目启动权行使的特定性。评估项目的启动权由评估业务的委托人拥有。不同司法领域和环节, 委托人有所不同。在自诉案件受理阶段, 一般由主张权利的当事人向法院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委托。在案件审理和执行环节, 我国目前实行司法官授权鉴定制度, 或称中立鉴定制度,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项目的启动权由法院行使。在公诉案件的立案阶段或侦察阶段, 一般由检察部门或公安部门进行启动。在仲裁领域, 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约定确定司法鉴定机构, 无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司法鉴定机构。

(7)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具体事项的指定性。一般情况下,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项目的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以及评估基准日都是法院指定的, 司法鉴定报告的用途或评估目的也是法定的,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不得随意变更。对于资产评估司法鉴定对象和评估范围内有详细清单的资产的权属问题, 司法鉴定人只需尽到关注和披露义务, 不对权属影响评估结论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对于涉及股权资产评估时, 仍须按法律权属指导意见规定处理, 在报告中充分披露。对产权不清的资产尽量让有关当事人认定, 并与主管法官做好沟通工作。

(8) 评估基准期的复杂性。一般的资产评估司法鉴定项目是以法院等委托人指定的某年某月某日为评估基准期, 以法院的委托函的落款日期即委托日期为评估基准日。但有些资产评估司法鉴定项目 (如损失评估类司法鉴定项目) 只能使用评估基准期, 为一个特定期间, 从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具体期间长度, 由侵权行为的持续时间长短决定。

(9) 鉴定结论取价标准的唯一性。不管是对普通对象的评估, 还是对损失补偿的评估或对成本的评估等, 都必须采用价格标准, 而不能采用价值标准。这和企业价值评估或无形资产评估有所不同。只有以价格标准为基础进行评估, 才对诉讼当事人是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如果采用价值标准, 当价格和价值背离时, 必须有一方为这种背离付出代价, 这是利害关系人不能接受的。虽然市场价格很多时候并不等于价值, 如股票和商品房的价格暴涨暴跌, 但市场价格是公平的, 市场风险的承担和转移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

除了以上列举的特殊性外,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项目还有其他一些特点, 如评估工作周期法律有明文限制等等。

二、资产评估司法鉴定项目的评估风险识别

对于风险的认识, 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概念和解释, 并对风险进行不同分类。资产评估司法鉴定项目的鉴定风险实质就是评估风险。对于评估风险, 评估行业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权威的定义。对评估风险认识的差异, 必然会带来风险防范的差异和疏漏。然而可以形成共识的是, 对于评估行业来说, 不管什么评估领域和什么评估专业, 评估风险一定和评估责任及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因为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一旦可以免责或没有利益损失, 所谓的评估风险就会荡然无存, 同时评估行业也会失去存在的必要。

评估风险是由资产评估的经济职能决定的。评估风险的识别存在两个标准, 一是评估责任标准, 二是利益损失标准。评估责任是指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人员依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应当履行的义务。评估风险是指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人员因故意或过失通过特定评估项目的资产评估报告作为侵权工具、或违法工具、或犯罪对象以及在评估项目全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和存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禁止的情形等原因, 依法需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的可能性、或者虽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但客观上存在导致其经济利益遭受损失或对其相关权利造成不利以及受到评估协会行业制裁的可能性。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 评估风险完全基于评估项目。评估风险一旦变为现实, 必然会使评估机构或其评估人员的经济利益遭受损失或对相关权利造成不利。需要注意的是, 评估合同违约风险、开展未经许可的评估业务、评估费坏账、与评估项目无关的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等风险不属于评估风险, 但违反保密义务的缔约过失责任因有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为评估责任而构成评估风险。

评估报告是评估风险最主要的直接来源之一。从评估风险直接来源或直接起因角度看,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项目的评估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因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报告原因引起的评估风险;二是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报告以外的原因引起的评估风险。从评估责任的角度划分, 评估风险可以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评估风险、行政法律责任评估风险、刑事法律责任评估风险和其他责任评估风险。从评估技术角度划分, 评估风险可以分为评估技术风险和非评估技术风险。资产评估司法鉴定项目的评估风险主要来源是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报告引起的评估风险, 而且行政法律责任评估风险占全部评估风险的主要份额。原因是资产评估民事责任和资产评估刑事责任注重评估结果, 同时由于侵权构成四要件和犯罪构成四要件必须同时具备, 因此难以形成评估责任。而资产评估行政责任不仅注重评估结果, 而且注重评估过程, 同时鉴于违法构成只有一个客观方面, 而且涉及的管理部门众多, 造成行政责任成为评估机构的主要评估责任。

三、资产评估司法鉴定项目评估风险程度的估计

评估风险程度的估计, 是估计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对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人员的利益影响。评估风险因素, 由可以量化的风险因素和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组成。对于可以量化的风险因素, 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于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需要进行定性描述, 通过深入研究和进行风险分解, 将定性因素转变为定量因素。因此评估风险估计可€采$取ƒƒ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风ƒÿ‚险估计的方法一般包括风险概率估计方法和风险影响估计方法两类, 风险概率估计方法包括主观估计和客观估计, 风险影响估计方法包括概率树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等方法。

影响评估风险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完善度和协调度、司法部门执法力度、利害关系人的法律意识、行政监管力度、行业监管力度、评估报告和工作底稿的规范程度、评估机构的经营理念、业务性质类别和内控制度执行效果、评估师的执业观念和执业能力、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关注度等方方面面。尽管影响评估风险程度的因素众多, 但最终都通过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其他责任是否成立和责任大小来体现出来。

四、资产评估司法鉴定项目的风险后果与影响评价

评估风险评价是在评估风险估计的基础上, 通过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对评估风险程度进行划分, 从而揭示影响评估风险的关键风险因素, 并针对关键风险因素采取可行性防范对策。评估风险因素评价包括单因素评估风险评价和整体评估风险因素评价。单因素评估风险评价是基于单个评估风险因素对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人员的影响程度的专项评价, 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概率矩阵法和专家评估法等方法。对主要的或关键的评估风险因素一般先进行单因素评估风险评价。整体评估风险因素评价是基于若干主要评估风险因素对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人员的影响程度的综合性评价。整体评估风险因素评价适用于重大的、复杂的、缺乏经验的或估计评估风险很大的评估项目, 评价方法主要有综合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评估风险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因一果, 而且各评估风险因素所起的作用难以评价, 不能简单地认为显性评估风险因素比隐性评估风险因素重要。

资产评估风险 篇8

一、资产评估法律责任

资产评估法律责任是指资产评估机构或者资产评估人员在接受委托方委托之后, 对评估标的进行估价过程中, 因自身的过错行为而导致委托方或者第三方利益受损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1、资产评估法律责任的主体

在资产评估业务中, 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人员、委托方或资产的占有方、评估的主管部门、评估行业协会以及评估报告使用人等都可能成为资产评估法律的主体。但涉及资产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仅规定了评估机构或者资产评估人员的法律责任, 而对评估各方应该承担责任的程度和方式却没有明确。因此应该全面考虑其他主体的相关法律责任, 使得资产评估的效果能够更有效。

2、资产评估法律责任的形式

资产评估的法律责任依照传统的法律责任划分体系, 有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民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资产评估相关法律法规给他人利益带来损害应该负担的一种财产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资产评估相关法律法规给他人利益带来损害应该负担的包括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书、禁入评估行业、撤销资产评估机构资格等行政处罚。刑事责任主要是评估人员违反有关法律程序达到犯罪的程度, 承受一定期限的徒刑。

二、鉴定资产评估法律责任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法律责任主体

在确定评估法律责任时, 首先应该确定法律责任的主体。在评估之前, 由委托方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所造成, 其法律责任应有委托方承当, 属于会计责任, 而由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的公正客观性造成的法律责任, 应有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承担, 属于评估责任。只有分清这两个责任, 才能在评估中做到最大可能的公正。

2、对评估的过错进行层次分析

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资产评估法律, 但是可以根据资产评估相关的法律及法规进行界定, 其中可以通过重要性水平来区分一般过失和重大过失, 如以总资产的0.5%-1%, 权益的1%, 收入的0.5%-1%等为标准。另外, 指标的大小也可以根据资产评估的规模大小进行调整。而且评估人员的动机使得重大过失与欺骗难以区分。因此可以引入“推定欺诈”概念, 欺诈和推定欺诈行为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确定评估人员法律责任时, 不但要区分重大过失和一般过失, 还应当借鉴西方法律中“共同过失”和“比较过失”的概念。所谓“共同过失”, 是指原告的过失不仅与自身有关, 而且也与被告有关。所谓“比较过失”, 是指根据各过失者犯有过失的程度, 而分配其所应负担的损失赔偿额。这些概念对于合理确定法律责任都是有益的。

3、评估报告的使用对象

资产评估报告针对的是特定主体, 对评估报告的适用范围有所限制, 因此不适用于特定主体之外的社会公众。所以特定主体之外的其他报告使用者, 如果是因为使用了评估报告而产生了经济损失, 则评估机构或者评估人员不应该承担以此造成的法律责任。

4、资产评估的法律责任的免除。

资产评估过程中如果有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进行免除其责任。第一, 由利益受害者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过错, 例如委托人自身未指示清楚或不遵循评估报告使用注意事项, 而使其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第二, 评估人员执行业务时, 被评估单位不予配合评估工作, 而评估机构又不能拒绝该资产评估业务, 最终致使评估机构或者评估人员不能按期按质完成评估业务所造成的损失;第三, 受到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的非正当的行政干预, 而评估机构或评估人员又没有办法消除此项干预, 从而导致发生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事项。

三、资产评估风险分析

资产评估风险是指资产评估机构或者资产评估人员对资产进行评估时, 因主观或客观原因使得评估标的价值偏离客观值, 给相关利益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由此引起的被相关利益方进行法律诉讼的风险。

1、资产评估风险产生原因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资产评估风险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制不健全

资产评估行业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 但是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仍然算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因此其法律规范还不是很完善, 至今没有专门的资产评估法律来规范资产评估的行为, 而其评估涉及的范围又比较广泛, 所以容易造成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执业标准不统一的局面, 从而造成评估市场的混乱。

(2) 资产评估专业化要求高

资产评估对专业的要求比较高, 但是我国高校资产评估专业发展较晚, 硕士招生起始于2011年, 因此, 目前从业人员大多是其他相关专业毕业, 专业化水平层次不一, 所以在比较重大的项目或者对专业要求比较高时, 评估人员有限的技术水平会对评估带来极大的风险。

(3) 资产评估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

随着市场的激烈的竞争, 在有限的业务范围内, 为了抢占业务, 使得一些评估人员为了提高效益, 违反职业道德、违规操作、不顾评估质量、粗放评估、低价取费、迎合委托方等行为。

(4) 评估机构自身缺陷

评估机构自身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评估质量及进度等缺乏有效的控制也会造成风险。

2、资产评估风险表现形式

资产评估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因此它的风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具体有不同的分类。

(1) 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依据法律责任主体可以将资产评估风险分为外部与内部风险。如果其造成的风险是评估机构本身不能控制的, 可能是由评估法律体制、委托方、评估行政管理体制等造成的风险, 是外部风险。相反地, 由于机构内部管理不善、评估人员的素质水平和自身专业水平等原因造成的风险归为内部风险。

(2) 立法风险, 管理风险、执业风险和使用风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当前相关的资产评估法律及其相关内容与实际不相符, 这样造成了立法风险;资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其管理职能时带来的风险为管理风险;由其评估人员的专业水平限制导致的风险为执业风险;资产评估委托方因为不正当的使用资产评估报告书及结果带来的风险为使用风险。

四、风险控制对策

1、建立健全资产评估法律体系

目前资产评估还没有专业的法律, 判断法律责任都是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就使得我国资产评估管理出现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因此, 应加快资产评估立法工作, 首先积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草案, 保障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 并将此作为资产评估全行业管理的法律规范, 使得资产评估的管理更具权威性。

2、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宣传, 提高风险意识

资产评估机构应该注重企业长远的发展, 从企业长期利益的角度出发, 防范资产评估风险。企业首先从员工入手, 着手培养评估人员的职业素质, 招收已经考取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的人员上岗;同时加强项目团队建设, 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力量;定期开展专业业务培训, 加强评估人员的专业知识, 并对评估人员的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从而提高评估人员的职业素质修养。同时可以聘请资产评估业界专家作为机构顾问。设立资产评估顾问, 有助于提高评估工作质量、防范评估风险。通过对评估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宣传来加以控制。

3、加强资产评估机构职业规范和内部管理

资产评估机构应该统一职业规范, 以出台的资产评估准作为职业规范, 对项目进行组织与管理、对资产评估人员执业进行规范。在实践中, 资产评估机构严格按照资产评估准则进行执业, 建立从开始受理评估业务、评估前期准备、具体业务评估过程、最后的评估报告以及后期的评估档案管理阶段在内的整个评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每个阶段都应该遵循资产评估准则, 规定出进行评估时的必要工作, 从而加强评估机构的内部管理, 从而防范评估人员执业风险。

4、建立评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评估人员在进行评估时需要参考大量的资料信息, 因此为防止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评估机构则应该建立评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使已有信息资源归类整理, 能够最大限度地为评估人员所用, 从而保障评估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5、建立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保险制度

注册资产评估师投保职业责任保险, 不仅可以防范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职业风险, 而且也可以保障评估委托方的利益。

6、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注重诚实信用

企业的发展应该是树立质量竞争意识, 克服短期利益驱动, 以质量求信誉, 以信誉求发展。而诚信对于为社会中介服务的资产评估行业尤其重要。因此应该加强信用的意识来防范风险。

摘要:本文首先对资产评估法律责任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 其次指出在鉴定资产评估法律责任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 对于资产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最后提出控制资产评估风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资产评估法律责任,资产评估风险,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杨健.资产评估风险及其防范[J].商业经济, 2012 (01)

[2]王香珠.论资产评估风险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08)

[3]李明媛.资产评估风险防范的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4]贾宝和.试论我国资产评估风险的防范对策[J].金融与经济, 2007 (10)

[5]江琴, 黄丽娜.资产评估风险的规避[J].金融与经济, 2007 (02)

[6]刘勇.资产评估的法律责任及风险控制[J].中国资产评估, 2006 (09)

[7]史新浩.资产评估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通讯, 2006 (12)

[9]程阳春.资产评估执业风险及其防范[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1)

资产评估风险 篇9

2012年2月,FATF组织通过了《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扩散融资国际标准》(简称《40条新规则》),进一步强化了反洗钱“风险为本”的基本工作原则,要求各成员国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合理有效地配置反洗钱工作资源、实施与洗钱风险状况相适应的预防性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风险为本”工作原则的提出,无论是对我国反洗钱监管部门,还是对其他反洗钱义务主体,在对洗钱风险的监测、防控和管理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准确评估不同金融机构、金融产品所面临的洗钱风险大小,并依此合理配置工作资源,强化工作措施,最终实现对洗钱风险的有效管理,降低洗钱威胁,成为各有关部门提升反洗钱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我国对洗钱风险的研究文献看,多是从金融机构履职情况或金融产品的风险特点等方面出发,对洗钱风险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对金融机构洗钱风险的传统定性分析方式,虽然能够将金融业务存在的洗钱风险内容予以揭示,但是无法对不同金融机构、不同金融产品具体洗钱风险大小进行精确度量,不能对风险要素进行明确排序。更为重要的是,传统定性分析的方法,不能为评估工作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操作工具和规范化的评估流程,难以将各类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产品所面临的洗钱风险大小、重要程度进行准确分析和规范展示。

2014年9月,笔者曾运用BORDA序值法对金融产品的洗钱风险进行过研究,探索对金融机构洗钱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相对于BORDA序值法,AHP方法由于其自身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更适合用来评估不同金融机构或金融产品目的洗钱风险状况。从目前对洗钱风险的研究进程来看,目前将AHP方法应用于金融产品洗钱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的相关文献目前仍旧相对缺乏。本文试将AHP法应用于洗钱风险评估实践中,通过以构建评估目标,评价准则以及判断矩阵为主要流程的风险评估模型,形成结论相对清晰,数据易于使用的风险评估结果,用于改进反洗钱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防控。

2 基于AHP方法的洗钱风险评估模型

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该方法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计算出层次排序或者权重总排序。作为多目标或者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以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层次分析法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或直觉,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

2.2 AHP评价模型的基本架构

2.2.1 建立递阶关系的层次模型

将被评价的问题因素分层,分层依据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进行,形成如图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图图11 AAHHPP层层次次结结构构模模型型

2.2.2 构造判断矩阵

其中,bij为对于因素Ak而言,因素bi的相对重要性指标,其数值通常采用Saaty的1~9的标度表表示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如表2所示。

注:2、4、6、8具有相应类似含义。

如果判断矩阵各元素之间具有如下特点:

则表示判断矩阵为严格一致矩阵。

2.2.3 层次单排序

该过程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个正向量的过程,及对判断矩阵B计算满足:

2.2.4层次总排序

但是AHP法构造的判断矩阵一般不满足(1)式所述特点,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对判断矩阵运算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般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判断矩阵阶数n从3~15时,通过查表,可得该数值依此为:0.58,0.90,1.12,1.32,1.41,1.45,1.49,1.51,1.54,1.56,1.57,1.59;一般来说,只要检验值CR小于0.1,就可认为通过一致性检验。

2.3 应用AHP方法构建金融机构洗钱风险评估模型的基本过程

2.3.1 确定评估工作目标

在这里就是运用AHP方法,通过构造判断矩阵,用量化评价的方式,衡量出不同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洗钱风险程度,并依据评估结果,实现对不同金融机构洗钱风险程度的准确排序,并依据风险状况,形成对应的防范策略。

2.3.2 成立评估专家小组

鉴于洗钱风险评估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选取该工作领域的专家型人员,共同组成专家委员会。为了便于决策,专家委员会的人数一般为大于3人的单数。

2.3.3 制定评价准则

即确定评价金融机构洗钱风险的一系列因素或指标的集合。这些因素或指标可根据评估工作的实际需要,既可选择全面反映洗钱风险的评价因素,也可根据监管工作需要,重点反映某类特定的洗钱风险因素。这一过程对整个评估过程尤其重要,评价准则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评价结果的质量和可信度。一般来说,评价准则集合应由该领域的专家小组深入沟通,共同研究制定。

2.3.4 确定评估对象

在这里就是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参加评估的具体金融机构。

2.3.5 构造判断矩阵

首先针对各风险因素,构造两两判断矩阵;然后针对每一项具体风险,构造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两两判断矩阵;然后由专家组依据表2,对每一判断矩阵进行具体赋值。

2.3.6 确定各金融机构的风险权重

通过对判断矩阵求解,得到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检验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后,确定各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权重,并最终衡量出各金融机构之间的洗钱风险大小程度。

2.3.7 形成结果

依据评估结果,对不同金融机构,形成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建议或监管意见。

3 应用实例

为检验AHP评估模型在金融机构洗钱风险评估中的可操作性和运用效果,我们选取某地区3家银行作为样本,依照上述评估过程,对这3家银行的洗钱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具体过程如下。

(1)成立专家小组。为了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有效,我们分别选取了反洗钱监管部门3名人员,以及金融机构经验丰富的2名反洗钱从业人员,共同组成洗钱风险评估专家小组。

(2)确定评价目标。本评估的目的,在于评价3家样本银行机构面临的总体洗钱风险大小,并对其洗钱风险状况进行排序,最后给出降低洗钱风险的防范建议。在本文中,这3家银行笔者分别命名为A银行、B银行和C银行。

(3)构造衡量洗钱风险大小的准则集。经过专家小组充分讨论,依据决定洗钱风险的不同因素,提出衡量3家银行洗钱风险大小的5个评价准则,并对各准则项进行定义和说明,形成表4。

(4)依据评价准则,形成判断矩阵。在本次评估过程中,对每一判断矩阵的具体数值,我们采用简单平均法取得。即先由五名评估专家根据对洗钱风险的理解和把握,依据表2,分别对每一层的评判准则进行两两打分,然后,取五位专家各自打分的简单平均值,作为判断矩阵的最终数值。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基本准则层的两两判断矩阵,单项分值越高,说明这个风险判断准则越重要(见表5);对于每个风险准则下不同银行的两两判断矩阵,单项分值越高,说明银行面临的该类洗钱风险更大(表6~表11)。这样,我们得到如下6个判断矩阵。

4 求解

根据公式(4)、(5),对以上判断矩阵求解,并根据公式(6)、(7),对判断矩阵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11和表12所示。

最后,根据表11和表12,得出A、B、C三家银行面临的总的洗钱风险权重依次为:0.3095、0.3102和0.3803,一致性比率CR值为0.0008,小于0.1,结果通过检验。

5 结语

通过AHP法进行评估,可以判断三家银行中,C银行面临的总体洗钱风险最大,其次是B银行,面临总体洗钱风险最小的是A银行。同时,通过表12,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出3家机构在每一个风险子项方面的具体排序。通过评估,我们认为从整体上来说,C银行面临的总体洗钱风险压力较大,无论从加强自身工作的角度,还是从监管角度,都应该进一步强化C银行的反洗钱工作资源配置力度。对以上参加评估的3家银行,从具体的工作建议来看,A银行应该着力强化开户环节的洗钱风险防控;B银行各项工作相对比较平均,但从其风险权重结构上,应进一步强化账户实际控制人的有效识别,以及适当优化可疑交易报送有效性方面的工作;对于C银行来说,重点要在有效识别账户的实际控制人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弥补此类工作短板,降低总体洗钱风险水平。

参考文献

[1]殷中强,韩跃.风险矩阵法在金融产品洗钱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5).

[2]赵焕巨,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3]邓富民,刘柱胜.AHP分析法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2).

[4]孔峰,刘鸿雁.AHP综合排序算法分析及其改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

[5]刘树林,邱蔻华.多指标决策基础理论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9).

[6]邱蔻华.群组决策特征根法[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7(11).

[7]刘尧飞.基于AHP分析法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体系构建[J].中小企业研究,2014(3).

资产评估风险 篇10

一、资产评估项目风险的识别

资产评估项目风险可以根据项目具体程序进行识别,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如下:1.明确资产评估业务基本事项程序。不诚信的委托方和相关当事人提供虚假的评估对象及其权属资料,隐瞒评估对象权利受限状况,资产评估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2.签订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资产评估报告使用范围不明确,或有的资产评估收费、委托方的义务和违约责任约定不明。3.编制资产评估计划。资产评估人员高估其能力与经验,助理人员配备不当,资产评估项目太过复杂,资产评估人员对被评估对象了解有误。4.现场调查和收集资产评估资料。相关资料收集不实,评估资产成新率估计有误,被评估对象权属存在风险,评估人员随意删减调查程序。5.评定估算。资产评估人员未能遵守独立性和公正性原则,资产评估资料分析有误,不恰当选择资产评估方法,不适当的资产评估机构复核。6.编制和提交资产评估报告。评估值不恰当,披露不充分,对评估人员和报告使用者的责任没有明确披露,不能准确或按时送达到委托者。7.资产评估工作底稿归档。未能完整或按时保存资产评估档案,未能按相关规定使用和销毁资产评估档案。

二、资产评估项目风险的估计

风险估计就是要给出某一危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即在对过去损失的相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模糊数学等科学方法对某一或某几个特定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做出定性或定量分析。

(一)资产评估机构及注册资产评估师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我国对风险引起的资产评估机构及注册资产评估师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无确切的指标,习惯上根据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而将风险损失分为5级。1.不重要。资产评估机构支付低于年营业收入的5‰的违约金;注册资产评估师被所在机构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影响程度轻微。2.次要的。资产评估机构支付高于年营业收入5‰但低于10%的违约金;注册资产评估师被所在机构处以降低执业等级的处罚;影响程度较轻。3.中等的。资产评估机构被处以警告的行政处分,或被处以警告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注册资产评估师被处以警告的行政处分,或被所在资产评估机构起诉赔偿;影响程度一般。4.主要的。资产评估机构被处以停业整顿的行政处分,并被处以相应罚款;注册资产评估师被撤销执业资格证书;影响程度较重。5.灾难性的。资产评估机构被处以吊销评估资格证书的行政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注册资产评估师触犯刑法,被处以一定期限的有期徒刑;影响程度非常严重。

(二)资产评估机构及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信誉损失。

信誉是资产评估机构及注册资产评估师实力的体现,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生命线。信誉损失是指风险事故所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致使资产评估机构及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形象受损,业务受到影响。一些严重的风险事故甚至会产生较大范围内的不良影响,导致该机构或资产评估师无法再从事相关的评估工作。

(三)使用评估报告的债权人和投资者的损失、其他损失。

使用评估报告的债权人和投资者的损失是指由于评估报告的数据严重失真,给使用该报告的债权人和投资者带来的损失。我国该类损失无明确指标,习惯上根据损失占项目总评估金额的比例将风险损失分为不重要、次要的、中等的、主要的、灾难性的5级。其他损失是指与资产评估报告有关的利益第三方由于资产评估报告的数据失真所遭受的损失。我国对风险引起的使用评估报告的其他损失也无明确的指标,习惯上根据损失占项目总评估金额的比例将风险损失分为不重要、次要的、中等的、主要的、灾难性的5级。

资产评估项目的风险估计应同时使用定性和定量分析。风险估计是否有效,不仅要依靠历史数据和数学公式,还要依靠评估者的直观能力和具有远见的判断能力。两类分析具有紧密的关系,定性估计要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上才能准确,而定量分析要以定性估计作指导,否则定量分析的数据毫无意义和价值。

三、资产评估项目风险的评价

资产评估项目风险的评价是指在风险辨识和风险估计的基础上,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得出资产评估项目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以确定项目的危险等级,然后根据等级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到什么程度。一个资产评估项目包括多个程序,每个程序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因此,资产评估项目风险安全指标的形式也有风险率、风险损失、风险量等。资产评估项目实际风险水平和风险安全指标的比较分单个风险水平和相应风险安全指标的比较、整体风险水平和相应风险安全指标的比较。一般而言,若整体风险不能接受,而且主要的一些单个风险也不能接受时,则该方案是不可行的;若整体风险能被接受,而且主要的一些单个风险也能被接受,则方案是可行的;若整体风险能被接受,而且并不是主要的单个风险不能被接受,此时对方案可作适当调整就可实施;若整体风险能被接受,而主要的某些单个风险不能被接受,此时应通过保险的方式,转移这部分主要风险,确保资产评估项目的安全。在资产评估风险评价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对调查和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

四、资产评估项目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资产评估机构应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实施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需要有专门的部门统筹安排各项相关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由机构负责人和资深注册资产评估师组成,通过这个委员会可以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档案,确定关键控制点,通过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变化的内外环境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风险控制程序文件。

(二)建立资产评估项目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的资产评估项目风险预警机制,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机构内部,让机构、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结合资产评估项目风险估计和评价的相关内容,由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风险分析机制和风险处理机制四个部分组成。

(三)建立健全资产评估机构质量控制制度。

资产评估学是一门涉及经济、法律、财务会计、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边缘学科,在评估实务中需要大量地利用专家的工作。因此,建立健全一整套严密科学的质量控制制度对控制评估风险,防范工作失误尤为重要。在资产评估机构出具各类评估报告的业务均应实行质量复核。资产评估业务质量复核可以实行三级复核:项目实施负责人进行一级复核,项目总负责人进行二级复核,标准部进行三级复核,三级复核后交由所长或项目调度中心主任签发。

(四)改革现有的职业风险基金制度。

如何控制私人资产风险 篇11

一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登记在自己名下的房产未必是你真正拥有的财富。Z先生是较早积累财富并移民海外的少数人之一。2008年奥运会前,他看好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委托“挚友”在北京和广州置业十余套别墅,款项均按“挚友”安排通过第三方甚至第四方渠道汇入国内。Z先生取得了产权证并置于国外家中,从此认为高枕无忧。奥运会后Z先生回国准备将房产出手获利,结果发现十余套别墅均已被法院拍卖,登记于“挚友”及他人名下。不仅如此,法院还下达限制令,限制Z先生离境,理由是Z先生还欠“挚友”600万款项未还。原来,“挚友”利用Z先生不在国内的机会向法院提起欺诈诉讼,称其为Z先生买房垫付房款几千万,Z先生不予偿还。最后,法院通过缺席审判,判令Z先生偿还房款,并将十余套别墅低价拍卖。Z先生依法持有的不动产从此化为乌有!

这个案例说明,资产仅仅是个数字,资产本身并不等于财富。真正的财富是挤掉了“风险水份”的资产。可以说,财富是用风险衡量的,而不是用货币计算的。关键不在于创造和积累了多少资产,而在于资产有没有风险?有多少风险?能不能安全地隔离风险、消化风险和转移风险?

私人资产的三种风险

那么,私人资产到底有哪些风险呢?不同的角度能挖掘出不同的风险。单单从私人资产的权属角度分析,可以分为“公私不分”、“夫妻不分”、“代际不分”三类风险。

其一,资产公私不分的风险。这里所说的“公私不分”是指企业资产与私人资产不分。中国许多高净值人群的资产是以企业的形式存在的。他们在创业之初往往把全部的家当都投入到企业当中。为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很少从企业利润中分红。这样,属于私人所有的巨额资产就都放在企业中,甚至很难严格区分企业资产与私人资产的界限。然而,一旦企业发生危机,这部分应当属于私人的资产由于未被依法隔离出来,仍然属于公司资产,将无条件地用于承担所有企业的债务和风险。于是,许多企业家跑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二,资产夫妻不分的风险。国人夫妻关系的写意和婉约,使得大家羞于谈及夫妻财产的分割和所属。以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的颁布引发了以“丈母娘”为主导的口水战,甚至有人感慨“婚姻是一次重要的财务决定”。确实,对于拥有巨额产业的家庭而言,夫妻资产不分将会直接影响私人资产的安全。比如,尽管公司都属于有限责任,但根据法律规定仍可以“揭开公司的面纱”,由股东承担连带责任。这样一来,作为夫妻的另一方将为此共同承担相应的风险。而婚姻的破灭更是以巨额财产损失为重要的显性结果。

其三,资产代际不分的风险。家族企业的特点就是“肉烂在锅里”,子承父业也没有明确到底“承”的是股权还是资产。于是,一家子人都自然地认为老子的一切都是儿子的。没有资产分割、没有遗嘱,没有代际传承的安排,一旦企业或者个人发生危机,将直接殃及家族产业安全和继承人资产安全。尤其是如果子女及其婚姻关系未处理好,亿万资产最终有可能成为别人的财富。

有效规避资产风险

资产风险管理是私人财富管理的基础。没有有效的策略和手段使既有资产处于一个安全可控、自由支配的状态,也就谈不上财富的进一步积累与传承,更不会有财富的健康和自由。如何让自己的资产安全并顺利传承永续,这是所有私人资产所有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咨询理财顾问、找专业人士为投资把关,这种投资理财中的风险规避手段,都是资产管理当中必不可少的。但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创造资产、持有资产、移转资产以及传承资产这一系列过程中资产治理的风险。只有系统地规避、隔离、防范、消灭、转化了风险,你的资产才是安全的、健康的、自由的。

防范风险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比如,可以定期从公司分红,将个人资产与公司资产相分离;可以约定夫妻资产权属,就家庭重要资产进行策略性、保护性分割和隔离,这样,即便一方个人资产受到威胁,至少另一方的资产还是安全的;可以通过代际传承将资产延续给子孙后代;更可以通过保险、信托等金融手段进行资产风险的隔离处置。比如,就人身保险而言,其对于保全、隔离私人资产风险有着特殊的作用。根据保险的基本原理和《保险法》的规定,人身保险的保险金具有不被查封冻结、不被罚没、不纳入破产债权、不得强制还债的特点,它不属于遗产,作为婚内财产不被分割,永远属于不存在争议的私人资产。因此,运用人身保险建立私人资产的防火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安全选择。

尽管隔离和防范资产风险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由于私人资产的形式、结构、状态及运作方式不同,风险也纷繁复杂;此外,私人资产风险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潜伏性,一旦发生往往救济不力、捉襟见肘。尤为严重的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调整,可能带来许多不可控的风险,这正是高净值人群最为担心的。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婚姻法解释三》关于婚内房产赠与、婚后财产增值、夫妻债务、亲子鉴定等问题的规定,就给私人资产处置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一方面保护了部分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给部分人的私人资产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资产评估风险 篇12

一、风险投资周期

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 其投资对象始终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高收益是其必然特点。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 风险投资机构从投资者手中筹集资本;其次, 风险投资机构向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未上市风险企业 (通常是高科技创业企业) 进行股权投资, 通过派驻人员进入风险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方式参与到风险企业的经营中;第三, 采取IPO、并购、回购以及清算等方式退出风险企业, 实现资本增值最大或确保资本损失最小;最后, 在风险投资机构和投资者之间分配投资收益, 风险投资机构将带着更大的资本投资于新的风险企业。这样, 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投资周期, 包括筹资、投资、退出、分配四个阶段。

在风险投资周期的投资和退出阶段, 风险投资家能否根据有限的信息, 动态地评估风险企业的价值, 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直接关系到风险资本运作的成败。本文主要探讨这两个阶段的风险企业价值评估模型。

二、风险资本投资阶段的风险企业价值评估

第一, 风险资本投资的实物期权特征。风险资本投资阶段是风险投资机构根据市场状况、风险企业的价值高低, 不断地向其进行投资的过程。目前被普遍接受和采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是净现值法 (NPV) , 即依据投资期风险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量, 选择适合的风险折现率计算出现值。然而, NPV法却不符合下述风险企业价值评估的特征。

一是不确定性。NPV法估价的前提假设是企业经营持续稳定, 能够精确估计企业在其寿命期内各年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量, 并且能够确定相应的风险调整贴现率。但风险资本投向的风险企业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 这些企业的产品一般都建立在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 经常面临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及环境风险等多种风险, 致使企业各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影响未来的投资机会和增长机会, 这正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内容。

二是延期性。NPV法假设投资是完全可逆的、一次性的, 即如果市场结果比预期结果差, 则可以撤销投资且收回支出;如果企业现在不进行投资, 以后也不可能再投资。但风险投资阶段的投资决策实际是风险投资机构所持有的一种“选择权”, 当事实表明市场有利时, 风险投资机构才进行投资;如果对未来市场缺乏明确的认识, 风险投资机构可以放弃投资或选择延期投资以避免立即投资带来的损失。风险投资机构拥有的这种延期投资的选择权与金融买入期权类似:即风险投资机构拥有在未来某一时刻购买某种资产的权利而非义务。

三是多轮注资。风险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一般要经过研究开发、中试、产品化等阶段, 根据技术创新的特点, 一般将风险企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企业资本的投入是随着风险企业的发展分期逐步投入的。风险投资机构需要在三个关键的决策点上做出决策:其一, 在创业期开始时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其二, 在创业期结束时决定是否追加投资进入成长期;其三, 在成熟期开始时决定是否追加投资。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多轮注资的选择权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投资, 在出现不利情况时行使退出权以避免更大损失, 也可以在出现有利情况时行使继续投资权以获得更大收益, 最终取得各轮风险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对风险企业的这种多轮注资方式, 使得风险投资机构拥有一系列的相机选择权, 风险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投资都可以看作是下一阶段的实物买权。在种子期的投入获得了一个在创业期进行投资的权利;创业期的投入是获得了一个在成长期进行投资的权利;成长期的投入可以看作是买入了一个在成熟期投资的看涨期权, 风险投资机构可以根据风险企业的发展状况做出是否投资即是否执行期权的决策。

第二, 基于复合期权的多轮注资风险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由上述风险投资阶段具有的实物期权特征可知, 风险企业各投资阶段的企业价值应该由企业的净现值 (NPV) 和其所包含的期权价值两部分构成, 即:Vk=NPVk+Ck

式中NPV可由传统的净现值法求出, 风险投资机构多轮注资决策主要是计算期权价值C。从前面的分析可知, 风险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包含的期权有前后关联关系。后一阶段期权是在前一期权的基础上产生的, 没有前一期权的执行, 后续期权将不会存在, 前一期权的执行情况会改变标的资产的价值, 从而改变后续期权的价值;后一期权又可看作是前一期权的执行结果, 其价值将会决定前面期权的标的资产的价值, 从而决定前一期权的价值, 这就构成了复合期权。我们假定只有在初始投资结束后方能进行中试投资, 且只有中试投资结束后方能进行商业化投资, 因此, 可以将各阶段的复合期权看作是欧式期权。

在复合期权中, 假定它服从定价模型假设中的随机过程, 下一个阶段的投资额为该阶段标的资产的执行价格, 标的资产的期初价格为下一阶段净现金流的现值, 由此可得各阶段复合欧式买入期权的参数, 如表1所示:

根据Black-Scholes的期权定价模型, 可得各阶段期权价值:

其中, ;N (d) 为标准正态分布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

当第K阶段的风险企业价值Vk>0, 表明后续阶段投资可以增加企业价值, 应继续注资;Vk<0, 则后续阶段不应再注资。

[例]设某风险投资机构拟投资A通信公司, 鉴于存在技术和市场状态的不确定性, 考虑分阶段投资, 预计整个投资过程为8年。计划目前投资50万元进行研究开发, 1年后进入中试阶段, 将投入250万元。如果中试检验通过, 第四初将再投资3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 因市场竞争加剧, 第七年初投资400万元维持市场份额。设无风险利率r=6%, 折现率i1=20%, i2=10%, i3=12%, σ1=30%, σ2=σ3=20% (因各阶段的风险不同) , 现对该风险投资机构分期注资分析如下。

第一阶段:公司第1年和第2年初共投资300万元, 预计未来7年内每年可产生100万元的净收益。

行权期t1为1年, I1为250万元。

第二阶段:第四年初公司投资3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 预计每年净收益可达180万元。

行权期t2为2年, I2为300 (万元) 。

第三阶段:公司在第七年初投资400万元进行生产改造, 预计生产周期可延长至第10年末, 每年净收益将维持在180万元。

行权期t3为3年, I3为400万元。

由上述分析可知, V1>0, V2>0, 说明风险投资机构在第2年初与第4年初可以对A通信公司分别注资250万元和300万元;而V3<0, 则第七年初不应对A通信公司注资400万元。

三、风险投资退出阶段的风险企业价值评估

风险投资退出, 是指风险投资机构依据所持有的风险企业股权增值状况, 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将其所持有的风险企业股权套现或转换为可流通证券的行为。风险投资退出是风险投资机构在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三种: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被其他企业兼并收购或股本回购、破产清算。根据发达国家风险投资运作的实践经验显示, IPO是风险投资退出时采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方式。据Bygrave和Timmons (1992) 对422项风险投资的调查, 30%的风险投资是通过IPO方式退出, 23%通过兼并收购, 6%通过企业股份回购, 9%通过股权转卖, 6%是亏损清偿, 26%是因亏损而注销股份。

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风险企业IPO定价方法是市盈率定价模型, 即风险企业的股票价格=每股税后利润×市盈率;风险企业价值=每股股票价格×发行股数, 其中市盈率为可比公司平均市盈率。市盈率法要求准确选择可比公司, 而且假设市场对可比公司有正确的估值。

风险企业一般是高科技企业, 由于高新技术的千差万别, 有些高科技企业很难找到行业、技术、规模、环境及市场都相当类似的可比公司, 因此采用传统的市盈率定价模型确定风险价值并不适合。风险投资机构向风险企业投入一定的风险资本从而拥有一定的股份, 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拥有企业, 而是为了在风险企业增值后出售自己所占的股份以获得投资收益, 风险投资机构相当于以投入的资本为期权费用购买了一份卖出期权。在风险企业上市时风险投资机构拥有一选择权, 如果IPO定价大于其预期风险收益, 风险投资机构会选择退出风险企业;否则继续持有, 所以风险企业价值中应包含这一期权。

假设风险企业净现金流πt符合几何布朗运动

α为风险企业净现金流的增长率期望值;σ为风险企业净现金流波动的标准差;dzt为标准Wiener过程增量。在时间t给定一个净现金流πt, 则在时间s, 净现金流的条件预期为:

给定一个适当的风险调整率i对预期净现金流进行折现, 则风险投资退出阶段风险企业的期权价值Vt为:

将 (2) 代入 (3) 得到:

设风险企业拟发行的股票数量为Q, 股票价格为P, 则可以建立理论上的股票定价模型:

按照上述模型确定的IPO价格只是一个理论价格, 保荐人可以用该理论发行价格作为发行底价或确定一个价格区间, 然后协助风险企业的管理层进行路演, 利用反馈信息对最初的理论发行价格进行修正, 最终确定IPO发行价格。

参考文献

[1]Geske R:The valuation of compound op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9.

上一篇:主动性下一篇:SIGMA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