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的费用

2024-07-27

资产评估的费用(精选8篇)

资产评估的费用 篇1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

计提折旧

计提折旧会引起有关费用的增加和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按月计提折旧时,于月末根据折旧费用分配表中的结果,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有关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其中,专设销售机构使用的固定资产所提取的折旧应记入“营业费用”科目,经营租出固定资产的折旧应记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

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

一、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其内容包括:

1.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是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辅助后勤人员等非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工资;一线直接生产人员非生产期间的工资也计入本项目,非一线生产员工提供直接生产时,其相应的工资应从本项目转入生产成本中的直接工资项目。

2.交通费:是指企业为车间职工上下班而发生的交通车辆费用,主要指汽油费、养路费等。

3.劳动保护费:指按照规定标准和范围支付给车间职工的劳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保健饮食品(含外购矿泉水)的费用和劳动保护宣传费用。学会计论坛

4.折旧费:是指车间所使用固定资产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

5.修理费:指生产车间所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包括大修理费用支出。

6.租赁费:是指车间使用的从外部租入的各种固定资产和用具等按规定列支的租金。

7.物料消耗:指车间管理部门耗用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固定资产修理和劳动保护用材料。

8.低值易耗品摊销:是指车间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9.生产用工具费:是指车间生产耗用的生产用工具费用。

10.试验检验费:是指车间发生的对材料、半成品、成品、仪器仪表等试验、检验费。

11.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是指因生产的季节性需要而必须停工,生产车间停工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12.取暖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所支付的取暖费,包括取暖用燃料、蒸汽、热水、炉具等支出。

13.水电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由于消耗水、电和照明用材料等而支付的非直接生产费用。

14.办公费:是指车间生产管理部门的通讯费用以及文具、印刷、办公用品等办公费用;政府部门的宣传经费,包括学习资料、照相洗印费以及按规定开支的报刊订阅费等。15.差旅费:是指按照规定报销生产车间职工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住宿费、助勤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贴;按规定支付职工及其家属的调转、搬家费;按规定支付患职业病的职工去外地就医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贴等。

16.运输费:是指生产应负担的厂内运输部门和厂外运输机构所提供的运输费用,包括其办公用车辆的养路费、管理费、耗用燃料及其他材料等费用。

17.保险费:是指应由车间负担的财产保险费用。

18.技术组织措施费:是指生产工艺布局调整等原因发生的费用。

19.其他制造费用:除前述(1~19)项所列的,零星发生的其他应由车间负担的费用。月末结转制造费用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月末结转生产成本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二、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 生产经营活动 而发生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在发生的当期就计入当期的损益。包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税金、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咨询费、诉讼费、开办费摊销、坏账损失、公司经费、上缴上级管理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会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明细科目:

工资: 指企业管理部门职工的各种工资、奖金、工资性津贴、补助及其他工资性费用。职工福利费:指按管理部门职工工资总额及福利费开支的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折旧费: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

办公费:指企业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办公费用。

差旅费:指企业管理部门职工出差而实际发生的车、船、飞机、市内交通费、住宿费、住勤补助费、误餐补助、司机出车补助和单位核定的差旅费包干费用等。

运输费: 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内部、外部运输车辆的运输费用和租用交通车的租用费,过桥费、养路费,市内交通费,以及企业职工上下班使用的交通车辆所发生的费用和职工为上下班办理的乘车证费用等。

保险费: 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房屋、设备及其他资产向保险机构投保而应支付的保险费用。

租赁费: 指企业管理部门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各类管理用资产而支付的租金,包括办公用房租赁费、生活用房租赁费等。不包括融资性租赁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修理费: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房屋、日常办公用品修理发生的人工费及材料费等。

咨询费:指企业因业务需要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生产技术咨询和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或支付企业经济顾问、法律顾问、技术顾问等发生的费用。

诉讼费:指企业向法院起诉或应诉而支付的各项费用。

排污费: 指企业根据环保部门的规定交纳的排污费用,以及超标准排污加收的排污费。绿化费: 指企业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绿化而发生的零星费用。不包括纳入基本建设预算进行的配套绿化费用。

物料消耗:指企业管理部门领用或购买的消耗性物料的费用,包括电脑软盘、色带、配件、办公用设备配件等。购买的复印纸、打印纸、传真纸和财会部门购买和印制的账簿、凭证、报表的费用也在本科目核算。

低值易耗品摊销:指企业管理部门领用的低值易耗品。

无形资产摊销:指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费,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的摊销费。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指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会计法规定。税法规定不得低于5年。

坏帐准备: 指企业计提的应收款项坏帐准备。

技术开发费:指企业上缴集团公司每年分摊核定的开发费和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编制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实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新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试制失败损失等。

技术转让费:指企业为使用他人的非专利技术而支付的费用。

业务招待费:指企业因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招待客人而支付的费用等。

工会经费:指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并拨交给工会专门用于工会活动的专项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指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

社会统筹保险费:指按国家规定为企业职工提取的基本社会统筹保险基金,包括统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劳动保险费:指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工资、补贴、医药费、活动经费以及为职工支付的丧葬费、抚恤金等。税金:指企业按规定交纳的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

土地使用费:指企业按规定交纳的土地使用费。

土地损失补偿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破坏其他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或者国家不征用的集体所有土地,除负责土地复垦外,还应当向遭受损失的单位支付的土地损失补偿费。土地损失补偿费,分为耕地的损失补偿费、林地的损失补偿费和其他土地的损失补偿费。

存货跌价及盘亏损失:指库存物资在清查盘点中,发现物资盘亏、毁损和定额内损毁造成的损失,以及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水电费:指企业的管理部门耗用的水费、电费。

取暖费:指企业的管理部门发生的取暖费用。

仓库经费:指企业实际发生的仓库清理、倒运、装卸等费用。

会议费: 指企业管理部门因业务需要而举办或参与的各种发生在本埠及外地的会议支出,包括会议期间租用的场地费用、车辆费用、资料印刷费用、住宿费、往返交通费、补贴费用等。不包括企业股东在会和董事会的有关会议费。

审计费: 指企业聘请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审计、验资、资产评估等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包括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发生的费用。

董事会费:指董事会发生的包括董事会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费用。

上级管理费:指企业按照上级核定的金额上缴的管理费。

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指工效挂钩企业按当年工效挂钩有关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

住房公积金:指按国家规定为管理部门职工提取的住房公积金。

摊销的潜亏挂帐数:指企业当年摊销的潜亏挂账数。

其他费用:批企业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以外的其他管理费用。月末结转管理费用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管理费用

三、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展览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以及为销售本公司商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的摊销等。他们的区别在于:使用和支出的部门不同。

月末结转营业费用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营业费用

资产评估的费用 篇2

会计或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通过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体现出来的, 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 导致企业相关利益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 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国外有学者认为, 会计政策的变更会通过影响企业的各种契约成本, 对管理人员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 进而改变投资者的信念, 影响公司股票的价值。同时, 会计准则中形式多样、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也为不同利益集团争取于己有利的“经济后果”提供了可能。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 分别处理。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 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在符合条件时才能资本化, 确定为一项无形资产, 否则计入当期损益。但在实务工作中, 具体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以及是否符合资本化的条件, 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信息进行判断。由于这种主观性, 不同的企业和个人在面对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问题上, 出于不同的经济利益和能力素养, 往往会有不同的处理。同时信息的不对称, 使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研发费用化和资本化的政策很难有清晰的了解, 研发费用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选择更加自由。

一、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经济后果分析

(一) 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实质区别。

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研究和开发费用, 目前可归结为三种:全部资本化、全部费用化和符合条件的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研发支出费用化, 即研究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这意味着企业当年的费用增加, 当期利润减少, 所得税减少。研发支出资本化, 即将研发费用计入资产, 所强调的是该项研究给企业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同时, 企业对研究开发费用进行资本化, 无形资产的摊销对企业后期的经营活动也会产生影响。

(二) 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比较分析。

1. 基于税收优惠的比较。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6]88号) 规定, 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收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 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 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对上述企业在1个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 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 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 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 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由此, 企业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在初始确认时存在差异。但如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 不确认该暂时性差异。

若企业的研发项目没有跨年度且研发成功, 根据上述税收政策, 企业将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费用化, 可以直接

■论坛LUN TAN

抵减税前利润, 所得税支出减少, 即起到“税收挡板”的作用, 相当于政府为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的贷款, 用以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活动。企业只有将研究开发费用全部费用化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但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 企业只有在研究阶段才能完全享受该项优惠。研发阶段界定不明确, 给企业的盈余和利润管理带来操作空间。

2. 基于经济利润的比较。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 企业内部研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 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 同时满足规定条件的, 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各项支出应通过“研发支出”科目进行归集, 并区分“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期末, 应将“研发支出”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 应将“研发支出”科目归集的资本化支出金额转入“无形资产”科目。年末“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中尚未开发成功的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中反映。“无形资产”科目和开发成功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属于资产负债表, 而“管理费用”将归至利润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界定模糊给某些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利润操纵空间:首先, 研发当期企业可以更多地将研究活动的支出计入开发活动, 进行资本化, 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也可以模糊地将开发活动的支出计入研究活动 (或判定不符合资本化) , 将研发支出更多地计入费用来虚减当期利润。其次, 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效果一般要经过数年才能体现出来。如前所述, 如果把研发支出作为费用核算, 该项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引起本期利润的下降。虽然享受到了所得税的优惠, 但业绩下降也可能引起投资者不满。研发费用的资本化, 是研发支出在以后年度进行摊销, 使后期利润增大。

3. 资本化比费用化更能显示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发展前景, 增强企业价值。

研究费用资本化可以传递项目的成功性, 使投资者更能了解企业的科研情况, 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近年来, 科技类股票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其他各类股票的市盈率, 这说明“科技含量”已成为企业价值的组成部分。开发费用资本化会增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的动力, 也就能更多地增加企业的价值。同时, 将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处理, 在削减费用的同时, 所有者权益会增加, 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权益比率上升, 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同步提高。

二、不同经济后果下的选择

(一) 不同企业的选择。

新会计准则将开发费用予以资本化, 大大降低了对当期利润的冲击。这无疑会提升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 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 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性和国家对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政策扶持。由于无形资产的研究和开发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 其处理研发费用的方式必然是不同的。

1. 研究开发型企业。

该类企业在研究开发上投入的时间和资源相对来说较高, 其研发成功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该类企业倾向于将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对企业来说, 研发费用资本化, 不仅可以向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传递企业革新进展和成功可能的信息, 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也有利于防止企业管理当局大额度地操纵企业利润和短期行为的发生, 最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自身价值。

2. 非研究开发型企业。

该类企业在无形资产的研究和开发上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 也缺少判断研究成果给企业带来的可计量的经济利益经验, 对于研发的投资也相对较少。该类企业更侧重将研发支出费用化, 在前期就进行抵减。这样即使研发失败, 对当期收益的影响也较小, 不会严重地影响其决策。

(二) 不同动机下的选择。

研发费用的不同处理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 其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都会有影响。而研发活动又是当代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 企业的管理者必然要通过对研发活动的投入和支出处理的调整来达到企业利润或价值最大的终极目标。企业从事研究活动, 无非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企业要向投资者传达其发展潜力的信息时, 可能会刻意提高研发费用资本化程度, 一方面表明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另一方面, 也可以减少费用, 达到“美化”利润的作用。相反, 当企业想要节税时, 有可能会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 大量地将研发费用费用化处理, 增加管理费用, 以减少利润。总之, 在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界限和规定不明确的前提下, 企业会作出尽可能有利于自身的选择。

工程变更费用评估的研究 篇3

1.工程变更的范围

广义上的工程变更的范围,是指构成合同文件的任何组成部分的变更,并不局限于设计变更所特指的与施工图纸有关的部分。即它主要包括工程量增减;合同中任何部分的工程细目工作被取消;工程质量、性质或类型的改变;工程任何部分的标高、基结、位置、尺寸的改变;为完成本工程所必须的增加附加工作;施工顺序或时间安排的改变等。

2.当前评估工程变更投资变化的问题和困难

2.1项目业主对工程变更单上报不及时

项目业主往往以赶工期为理由擅自发生变更,先施工后报批。这些属于补办性质的变更报告单,导致变更估算工作被动,不能充分发挥对工程变更事先控制作用。

2.2缺乏一个专业统计组织

由于在工程建设中,统计工作只是个副业,很多驻地监理办和承包方并未设置专门的统计人员,特别是最基层的工程承包人,缺乏专职管理人员,搞统计的是不懂技术的打字员,在制报表时,只是把承包人的数据简单地拼装起来,就这样一级传一级往上报,从而也给工程变更估算带来一定的难度。

2.3工程变更没有参照,变更多少无法确定

故名思义是“变更”,就是应该有参照,对应于原设计或合同而言,但目前,设计变更经常是一张只有变更内容的通知书,别说变更的估价,就连具体的工程量,有时都没明确的交代。这样的情况下,无明确的量和价(工程量和单价),根本无法正确计算变更金额。

2.4变更范围广,则变更金额计算工作量巨大、复杂

由于工程变更的范围十分广阔,其既包括工程进展中形式的变更、工程数量的增减或工程质量要求及标准方面的变动;同时又包括合同条件的修改等,在这样的范围内,如遇到大规模、牵涉面广的变更。工程数量发生变化的项目就很多,这就可能不仅仅是工程变更,还可能涉及到工程索赔等问题。在计算时就会相当地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没有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和专职人员,就难以准确的估计变更。

2.5部分监理对FIDIC的管理还熟悉

许多监理指令没有文字依据。有许多变更指令只有技术变更,没有工程数量和估价的变更。或不够明确,这就给工程变更估算带来了困难。如某条公路的涵洞,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涵洞基底承载力低于原设计值。提出如下变更方案:基底再加深一米。加深部分抛填片石及回填砂砾,增加费用以实际发生工程量计量。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是该变更令没有说明有几个计费的变更项目;二是没有注明估计变更数量、单价以及估计变更金额,这不够规范的变更令。就会给变更估算带来困难。

3.解决工程变更费用评估问题的建议

3.1及时把握投资动态信息,做好投资变化估算

及时把握投资动态信息,控制好工程变更事关工程投资控制大局,是关系到工程是否能顺利建成的大事,而变更费用估算又是进行变更决策的依据。因此,在做好设计任务书、设计阶段、设计成果评审会等设计管理同时,企业应及时准确地把握建设项目的投资动态信息,以有利于各级管理者判断和控制变更的发生,在变更未发生时采取有力的措施把超预算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工程投资就得到根本性的控制,从而达到主动控制成本支出的目的。对于变更要先从技术上验证是否可行,然后从成本上验证是否可行,最后决策是否变更,变更除了要有技术变更指令外,还要做好文字依据,明确工程数量和单价及估价的变更金额。

3.2建立专门统计的组织机构

监理公司和承包人均应建立专门统计的组织机构,监理公司要设立统计专业工程师;承包人设立专业统计员;业主应在监理合同上增加统计人员编制和费用,包括建立管理网络的费用等,各级要认真完成工程变更统计报表工作。同时,统计人员在做工程变更统计时,尽量统一统计口径,对于无法确认统计归口的,要加以说明,以防重复或漏项。

3.3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网络计算机管理系统

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网络计算机管理系统,将原有的粗放式管理升级为科学管理。包括将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公司等联网起来形成一个网络管理系统;分设行政管理子系统、文档管理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费用管理子系统、进度管理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设计子系统,变更统计可纳入费用管理中。

3.4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档案

企业在设计开始就应建立数据库档案。设计中按系统的要求计算工程量,业主以合同形式要求设计单位在提交图纸时,提供所有设计测量原始数据和设计数据,变更统计人员以分项工程为单位建立工程量档案(即应包括分项工程合同清单细目的各工程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按概(预)算要求和按招标合同文件要求打出两份工程量清单),形成原始数据库。在管理工程量档案的过程中,一旦发生变更,变更统计人员应及时按要求立即输入变更工程量,如果该变更可能引起索赔时应考虑索赔金额,当有需要时随时。便可随时得到变更数量和金额的报表及投资动态信息,从而为监理和业主服务。

3.5进一步强化FIDIC条款监理,不断提高整个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下达的任何变更指令要以文字形式为准。工程变更指令,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性,因此其应具有严密性和公正性的。作为工程变更指令。并不是简单地说明决定哪一部分进行变更,因此,监理工程师在下达工程变更令时,其应包括变更的原因和依据;拟采用的技术标准;变更的内容和范围;变更工程量和单价;估算工程变更的价格等内容完整的技术文件。同时,还应建立文件收发制度对每个文件进行验收;总监办计量支付主管部门在对每一项费用计量时把好符合性审查关,没有变更令的改变不预通过,对变更令规范化作经常性的检查督促。

另外,应作好监理人员、承包商主要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整个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应根据招标文件中通用合同条款、专用合同条款、技术规范及其他相应内容编制“监理办法”,监理办法是FIDIC条款在工程哲理中具体程序化运用,是指导监理工作的基本文件,其主要包括工程监理组织机构和职能、工程质量、进度、费用监理规定和程序,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信息管理,内外部协调程序,工地会议制度,报告、文件、竣工资料编制要求和程序,监理组织纪律等内容;其次,监理办应根据监理办法,招标文件等编制监理细则,明确各监理^员职责、权限、分工,针对所承担的具体监理任务和工作,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和掌握的工程信息,制定实施的文件;再次,要加强监理人员对FIDIC条款模式的学习培训,使其能熟悉和掌握FIDIC条款、招标文件、合同文件、监理办法、临理表格等;最后,要加强监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为工程变更评估订下良好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变更是投资变化的主要根源,变更对投资的影响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但是可以通过及时把握投资动态信息,控制好工程变更,做好投资变化估算;建立专门统计的组织机构;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档案;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网络计算机管理系统;进一步强化FIDIC条款监理,不断提高整个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等方法,将工程变更控制在工程概算范围内,从而使工程投资能得到根本性的控制,达到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资产评估的费用 篇4

目录 总 则………………………………………………………..2 2 术 语………………………………………………………..2 3 评估原则………………………………………………………4 4 评估程序……………………………………………………..4 5 评估方法……………………………………………………..6 6 评估报告……………………………………………………..7 7 职业道德………………………………………………………8 附录 规范用词用语说明……………………………………….8 总 则

1.0.1 为了规范物业服务费用评估行为,统一评估程序和方法,做到评估结果客观、公正、真实,根据《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北京市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监理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的物业服务费用评估活动。

1.0.3 物业服务费用测算评估应当独立、客观、公正、真实。1.0.4 物业服务费用测算评估应当符合国家、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和本规范的规定。术 语

2.0.1 物业服务费用

是指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向业主所收取的费用。2.0.2 物业服务费用测算评估

依据《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约定,根据评估目的,遵循评估原则,按照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在综合分析影响物业服务费用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对物业服务费用在评估时点的客观合理价格进行估算和判定的活动。2.0.3 评估项目

一个需要评估物业服务费用的具体物业项目。2.0.4 评估目的

评估结果的期望用途。2.0.5 评估时点

评估结果对应的日期。2.0.6 物业服务费用客观合理价格

某种评估目的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正常物业服务费用价格。2.0.7 同类参考项目

在物业类型、规模、物业服务等级等方面与评估项目相同或相近的已入住物业项目。2.0.8 市场比较法

将评估项目与同类参考项目的类似物业服务标准进行比较,对这些类似物业服务费用的已知价格作适当的修正,以此估算评估项目的物业服务费用客观合理价格的方法。2.0.9 运营成本法

根据物业服务企业为评估项目提供物业服务的正常运营成本和合理利润或管理酬金,以此估算评估项目在评估时点的物业服务费用客观合理价格的方法。2.0.10 评估结果

关于评估项目的物业服务费用客观合理价格的最终结论。2.0.11 评估报告

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记述评估过程和评估成果的文件,给委托方的书面答复,关于评估项目在评估时点的物业服务费用 测算后的客观合理价格研究报告。评估原则

3.0.1 物业服务费用评估应遵循下列原则:

1.委托人确定评估项目物业服务标准原则; 2.合法原则; 3.评估时点原则。

3.0.2 遵循由委托人确定评估项目物业服务标准原则,物业服务费用评估以委托人选择确定的评估项目物业服务事项和标准为前提。

3.0.3 遵循合法原则,委托人在选择确定评估项目的物业服务事项和标准时,评估人员在进行评估时,都应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前提。

3.0.4 遵循评估时点原则,评估结果应当是评估项目在确定的评估时点测算的物业服务费用客观合理价格。评估程序

4.0.1 自接受评估委托至完成评估报告期间,物业服务费用评估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接受委托,签订委托协议; 2.明确评估基本事项; 3.拟定评估作业方案; 4.搜集整理同类参考项目资料;

5.实地查勘评估项目,搜集整理项目资料; 6.参考当期公布的物业服务成本价格; 7.评估人员进行评估,确定评估结果; 8.撰写评估报告; 9.评估资料归档。4.0.2 明确评估基本事项:

1.评估目的;

2.物业项目服务事项和标准; 3.明确评估时点。

4.0.3 评估作业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评估人员的组成和产生方式; 2.拟参考同类项目的资料及其来源渠道; 3.拟搜集整理评估项目的资料及其来源渠道; 4.拟定作业步骤和作业进度。

4.0.4 委托人和评估机构搜集整理的评估项目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立项批复、建设工程规划意见书、相关竣工验收及备案文件资料;

2.项目物业管理区域划分说明;

3.项目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清单; 4.项目物业服务项目和等级标准; 5.其他评估需要的材料。

4.0.5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完成并出具评估报告后,应对有 关该评估项目的一切必要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和妥善保管。评估方法

5.0.1 在委托人提供项目资料并选择确定项目物业服务标准,评估机构核实委托人提供的项目资料后,评估人员运用运营成本法为主导、市场比较法为参考,对评估项目的物业服务费用进行评估。

5.0.2 评估人员可以参考当期公布的物业服务成本价格,分项评估物业服务成本或者物业服务支出的构成单项,物业服务成本或者物业服务支出包括以下内容:

1.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等;

2.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 3.物业管理区域清洁卫生费用; 4.物业管理区域绿化养护费用; 5.物业管理区域秩序维护费用; 6.办公费用;

7.物业服务企业固定资产折旧;

8.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费用; 9.经业主同意的其它费用。

5.0.3 评估人员汇总物业服务成本或者物业服务支出的构成单项评估数据,根据物业服务行业合理利润或酬金范围计算出评估项目的物业服务费用评估结果。评估报告

6.0.1 评估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评估报告书摘要; 2.评估目的; 3.评估对象和范围; 4.评估原则; 5.评估依据; 6.评估声明;

7.评估基准日和有效期; 8.评估方法; 9.评估工作实施过程; 10.评估结论及争议说明; 11.评估限定条件; 12.评估人员名单; 13.评估作业日期; 14.评估报告日期; 15.相关评估文件附件。

6.0.2 评估报告应由评估人员签章确认并加盖评估监理机构印章。

6.0.3 评估时点以提交报告之日为基准日。职业道德

7.0.1 评估人员和评估机构不得作任何虚伪的评估,应做到公 正、客观、诚实。

7.0.2 评估人员和评估机构应保持评估的独立性,必须回避与自己、亲属及其他有利害关系人有关的评估业务。

7.0.3 评估人员和评估机构若感到自己的专业能力所限而难以对某项目物业承接查验进行评估时,不应接受该项评估委托。7.0.4 评估人员和评估机构应妥善保管委托方的文件资料,未经委托方的书面许可,不得将委托方的文件资料擅自公开或泄漏给他人。

7.0.5 评估人员和评估机构不得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名义从事评估业务,不得以评估者身份在非自己评估的评估报告上签名、盖章。

附件: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当”、“应该”,反面词采用“不应当”、“不应该”或 “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规范中指定应当按照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

资产评估的费用 篇5

产估值模拟试题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监察稽核采取__相结合的方式进行。A.不定期检查与事先通知的临时检查 B.不定期检查与不通知的临时检查 C.定期检查与事先通知的临时检查 D.定期检查与事先不通知的临时检查

2.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内存在未履行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A.6个月 B.12个月 C.2年 D.3年

3.优先认股权是指__。

A.当股份公司为增加公司资本发行新股时,原普通股股东享有的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优先认购一定数量新发行股票的权利

B.当股份公司为增加公司资本发行新股时,原普通股股东享有的按其持股比例、以市价优先认购一定数量新发行股票的权利

C.当股份公司为增加公司资本发行新股时,原普通股股东享有的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优先认购任意数量新发行股票的权利

D.当股份公司为增加公司资本发行新股时,原普通股股东享有的按其持股比例、以高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优先认购任意数量新发行股票的权利

4.()是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之间的契约。A.基金契约 B.招募说明书 C.托管协议 D.发起人协议

5.20世纪早期,最先通过法律允许发行无面额股票的国家是__。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6.下列各项不属于营业部与客户签订代理交易协议内容的是__。A.双方权利义务和风险提示

B.营业部可从事的合法业务范围及证券公司授权的业务内容 C.证券公司禁止营业部从事的业务内容

D.营业部的规模及从事经纪业务人员的姓名

7.基金反映的是一种信托关系,是一种__凭证。A.所有权 B.受益 C.占有权 D.信用

8.下列关于债券的叙述正确的是__。

A.债券尽管有面值,代表了一定的财产价值,但它也只是一种虚拟资本,而非真实资本 B.债权人除了按期取得本息外,对债务人也可以作其他干预

C.由于债券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差,风险也就较大,所以长期债券的票面利率肯定高于短期债券的票面利率

D.流通性是债券的特征之一,也是国债的基本特点,所有的国债都是可流通的9.利用移动平均线进行操作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它的__ A.不稳定性 B.超前性

C.支撑和阻力作用 D.准确性

10.__是接受受托机构委托,负责保管信托财产账户资金的机构。A.资金保管机构 B.受托机构 C.特定目的信托 D.贷款服务机构

11.根据相关规定,当日交易结束后,如果遇到单个合格投资者持有单个上市公司A股数额超过限定比例的,交易所将按照__的原则确定平仓顺序。A.先买先卖 B.即买即卖

C.成交价格低者先卖 D.成交价格高者先卖

12.一般情况下,在多种基金中,年管理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__。A.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认股权证基金 B.货币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认股权证基金 C.认股权证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股票基金 D.认股权证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

13.在证券交易所场内挂牌分销国债时,投资者买入债券()。A.要交佣金 B.免交佣金

C.由承销商决定是否交佣金

D.数额大的要交佣金,数额小的不交

14.《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分类原则是以上市公司__为分类标准。A.营业范围 B.营业收入 C.利润总额 D.主要税种

15.在决定优先股的内在价值时,__相当有用。A.零增长模型 B.不变增长模型 C.二元增长模型 D.可变增长模型

16.AR选择的市场均衡价值(多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暂时定位)是当日的__ A.开盘价 B.收盘价 C.中间价 D.最高价

17.某投资者的一项投资预计两年后价值为100000万元,假设必要收益率是20%,下述最接近按复利计算的该投资现值的是__元。A.60000 B.65000 C.70000 D.75000

18.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规定:A股、债券交易的申报价格最小变动单位为__元人民币。A.0.01 B.0.1 C.1 D.5

19.上市已满1年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证券账户内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可转债转股、行权、协议受让等方式年内新增的本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按__自动锁定。A.70% B.75% C.80% D.85%

20.外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可分期进行,首次投资完成后取得的股份比例不低于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__,但特殊行业有特别规定或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的除外。A.10% B.15% C.30% D.35%

21.__是客户与证券经纪商之间在委托买卖过程中有关权利、义务、业务规则和责任的基本约定,也是保障客户与证券经纪商双方权益的基本法律文书。A.《客户须知》 B.《风险提示书》 C.《证券交易委托代理协议》 D.《客户交易结算资金银行存管协议书》

22.境外上市外资股以__标明面值,采取记名股票的形式发行的。A.港元 B.美元 C.人民币

D.上市地货币

23.中国结算公司发布配套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特殊法人机构证券账户开立业务实施细则》的时间为__。A.2005年12月 B.2004年12月 C.2000年12月 D.1999年12月

24.金融机构出于稳健经营的需要,必须对交易员可能的过度投机行为进行限制,适当的业绩评价是达到此目的的途径之一。通常采用的业绩评价指标为__。A.VaR B.RAROC C.ISDA D.BIS

25.在决定优先股的内在价值时,__相当有用。A.零增长模型 B.不变增长模型 C.二元增长模型 D.可变增长模型

26.遗传工程、太阳能等行业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__。A.幼稚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27.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及其保荐人应通过以下哪一种方式确定股票发行价格__ A.询价 B.估值 C.投标 D.竞价

28.下列证券中,受到利率风险影响较小的证券为__。A.普通股 B.优先股

C.固定收益政府债券 D.固定收益金融债券

29.()是在否定弱势有效市场的前提下,以历史交易数据(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数据)为基础,预测单支股票或市场总体未来变化趋势的一种投资策略。A.在否定强势有效市场前提下的以基本分析为基础的投资策略 B.市场异常策略

C.以技术分析为基础的投资策略 D.以基本分析为基础的投资策略

30.按照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有关规定,下列事项可以不通过召开基金持有人大会审议决定的是__。

A.提前终止基金合同

B.基金扩募或者延长基金合同期限 C.更换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D.更换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

31.上海市场B股清算过程中,如境内参与人备付金账户余额不足以完成当日交收而出现透支,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将每天按透支金额的__收取罚金。A.0.05% B.0.1% C.0.5% D.1%

32.根据()的要求,中国证监会应当自受理封闭式基金募集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A.《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B.《证券投资基金法》 C.《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D.《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

33.对情节严重的异常交易行为,证券交易所可采取得措施不包括__。A.口头警示 B.罚款 C.约见谈话

D.限制相关账户的交易

34.某股价指数,按基期加权法编制,并以样本股的流通股数为权数,选取A、B、C三种股票为样本股,样本股的基期价格分别为5.00、8.00、4.00元,流通股数分别为7000万、9000万、8000万股。某交易日,这三种股票的收盘价分别为9.50元、15.00元、8.50元。设基础指数为1000点,则该日的加权股价指数是__。A.1938.85 B.1939.84 C.1938.86 D.1938.84

35.能够保证本金安全的投资品种是__。A.银行存款 B.股票债券 C.投资基金 D.金融衍生品

36.根据《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行申请文件应由__推荐并向中国证监会申报。A.另一家上市公司

B.证监会的当地派出机构 C.主承销商 D.承销团

37.《巴塞尔协议》规定,开展国际业务的银行必须将其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维持在8%以上,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总资本的__。A.30% B.50% C.65% D.70%

38.国债买断式回购到期购回结算的交收时点为__。A.到期日的9:00 B.到期日前一天的9:00 C.到期日后一天的14:00 D.到期日后一天的9:00

39.以下关于证券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禁止行为,不正确的是__。A.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先于自营业务进行交易

B.以获取佣金或者其他利益为目的,用客户委托资产进行不必要的交易 C.将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与证券公司其他业务混合操作 D.接受单一客户委托资产净值低于规定的最低限额

40.__负责制定融资融券业务操作流程,选择可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分支机构,确定对单一客户和单一证券的授信额度、融资融券的期限和利率(费率)、保证金比例和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可充抵保证金的证券种类及折算率、客户可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的证券种类。A.董事会

B.业务决策机构 C.业务执行部门 D.分支机构

41.一般来说,客户规模__,其与基金管理公司就产品价格问题的谈判能力就__,通常也能得到更加优惠的费率待遇。A.越大;越强 B.越小;越强 C.越小;越弱 D.越大;越弱

42.无涨跌幅限制证券的大宗交易须在前收盘价的上下__或当日竞价时间内已成交的最高和最低成交价格之间,由买卖双方采用议价协商方式确定成交价。A.60% B.30% C.40% D.20%

43.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上、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__家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不得确定发行价格,并应当中止发行。A.10 B.20 C.50 D.100

44.__可以对每一证券的市场融资买入量和融券卖出量占其市场流通量的比例,融券卖出的价格作出限制性规定。A.证券登记结算机构 B.中国证监会 C.证券交易所 D.证券公司

45.下列衍生工具中,__不属于风险收益对称型金融衍生工具。A.期权合约 B.互换合约 C.期货合约 D.远期合约

46.某公司拟增发普通股,每股发行价格10元,筹资费用率为5%。预定第1年分派现金股利每股1.5元,以后每年股利增长5%,其资本成本率为__。A.20.8% B.15% C.17.5% D.13.6%

47.证券发行公司信息持续披露的文件是指__。A.招股说明书 B.上市公告书 C.定期报告文件 D.招股意向书

48.优先置产理论认为__。

A.远期利率相当于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

B.利率期限结构和债券收益率曲线是由不同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流动溢价的存在使收益率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D.债券市场不是分割的,投资者会考察整个市场并选择溢价最高的债券品种进行投资

49.当未来市场利率趋于下降时,应选择发行__。A.长期债券 B.短期债券 C.不确定 D.中期债券

50.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及其保荐机构应通过向询价对象询价的方式确定股票发行价格。询价对象是指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机构投资者。下列不属于询价对象的是()。A.信托投资公司 B.财务公司

资产评估的费用 篇6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税款

贷:应缴税费应交所得税

新准则对暂时性差异的处理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当期的-递延可抵扣的)

贷:应缴税费应交所得税

这不是一回事吗?我觉得递延税款就跟递延所得税资产差不多啊。这样改革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样改革?有什么目的?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信息还是什么?

资产评估的费用 篇7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规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为: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发生的大修理费用, 有确凿证据表明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 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费用化, 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准则讲解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中的大修理费用划分为两部分, 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予以资本化, 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予以费用化, 计入当期损益。此外, 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要有确凿证据。所谓确凿证据是指对能否确定为使用寿命为一年以上有形资产的客观证明, 如主要部件、配件的凭据或资料等。

企业会计准则不但明确了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当费用化, 计入当期损益”, 而且还规定了“企业生产车间 (部门) 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按照上述规定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进行处理方法较为简单,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企业当期税负, 避免利润高估, 符合会计稳健性原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于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大修理费用, 由于其支出金额较大, 将不属于本期而应属于两次大修理期间的费用, 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可能造成当期损益不实。2.会计政策之间的不协调。存货准则规定了企业的包装物、周转材料、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而固定资产准则却规定将金额远远超过周转材料的大修理支出, 一次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不符合重要性原则, 可能造成会计政策之间的不一致、不协调。3.混淆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将企业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不符合“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的规定。生产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 是针对某成本对象 (包括某生产步骤或某生产车间) 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按其计入产品成本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 直接计入费用是指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费用, 可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间接计入费用是为生产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费用, 需采用适当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而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正是属于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 应将其分配后计入产品成本。而固定资产准则将其一律计入管理费用, 不能真实反映产品成本构成, 不利于成本的考核分析, 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影响较大。

改进建议:1.改变费用化大修理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 可以通过“预付账款”采用分期摊销的方法, 在一个会计年度摊销完毕, 以均衡各期损益;2.调整修理支出中费用化部分的列支去向。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既属于基本费用又属于综合费用项目, 应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计入“制造费用”。这样, 不但有利于了解产品成本构成, 也有助于考察和分析企业管理水平。

二、企业所得税法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相关规定及探讨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对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 如果符合两个前提条件,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 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予以摊销扣除。不符合两个前提条件的固定资产其他修理费用, 则作为收益性支出, 当期予以扣除。如何理解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两个前提条件呢?

先看第一个条件: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中引用了计税基础这一概念。如何确定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了不同来源下的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1.外购的固定资产, 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应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原则, 确定后一般不得调整。税法规定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减值, 除主管税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 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从量化角度分析, 第一个条件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修理费用支出的关系是比较吻合的。一般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所发生的修理费用比较少,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 设备磨损程度的加重, 修理费用支出是一个逐渐增加的动态过程。在全新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前期, 发生的修理费用达不到计税基础的50%以上,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作为收益性支出, 当期予以扣除。由于使用年限和磨损程度的增加而使修理费用逐年增加, 如果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应结合第二个条件考虑是否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 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予以分期摊销扣除。

再看第二个条件: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如何理解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其判断基础是指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减去已提折旧年限之后的剩余使用年限, 还是指发生大修理前固定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 往往旨在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提高其使用价值。固定资产大修理有两种形式, 一是定期进行的大修理;二是不定期进行的大修理。不论是哪一种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固定资产的状况而言的, 而不是由于当时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年限的多少而决定是否进行大修理。因此, 是否延长2年以上的判断基础应当是指发生大修理前固定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

例:某企业于2009年9月25日对一台重型机器设备进行大修理, 该设备原值为600万元, 使用年限10年, 已使用5年, 因磨损严重, 如继续使用最多可使用1年。大修理期间共发生支出330万元, 该设备于2009年12月5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经测试, 该设备大修后可使用4年。

根据税法的规定, 该设备的大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50%以上。大修理前尚可使用年限1年, 大修后可使用4年, 使用年限延长3年, 符合税法规定的大修理支出的两个条件, 大修理费用应该按照该设备的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如按照该设备的剩余使用年限作为判断基础, 该设备大修后使用年限不但没有延长, 而且还缩短1年, 使大修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一次性在税前扣除。这样做显然与税法规定的大修理支出两个前提条件的本意是相悖的。

虽然税法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确认条件进行了量化, 给出了价值判断标准, 但在实际执行中个别量化标准值得商榷。由于规定了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这个临界点, 一方面一些符合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确认条件的企业, 可能利用该临界点将大修理费用进行分解, 尽量使大修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在税前扣除, 从而达到减少税赋而获取较高税收筹划收益;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大修理时, 尽管大修理支出的数额较大, 由于固定资产历史成本基数过大, 达不到这一标准而只能将大修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再加之发生大修理影响当期生产, 对当期利润影响较大。如大型化工企业的一些大型生产装置, 其历史成本高达数亿元, 需要定期大修理且费用较高, 但很难达到计税基础的50%以上;再如水务处理企业包括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的管网、泵站的大修理、高速公路的大修理等也都存在上述问题。

改进建议:增加相关条款, 对一些以大型生产装置为主要固定资产以及取得固定资产时的历史成本较高的企业, 修理支出达到修理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可以作为大修理支出,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长期待摊费用, 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予以摊销扣除。修理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是指其历史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已在以前期间税前扣除的累计折旧后的余额。随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计税基础递减, 既降低了计税基础的绝对值, 又提高了修理支出的相对值。这样, 有利于上述企业高额修理费用的摊销, 均衡各期实际税负水平。

资产评估的费用 篇8

因此,在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首先掌握“暂时性差异”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后计量“所得税费用”。

一、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此外,某些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未作为财务会计报告中资产、负债列示的项目,如果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根据暂时性差额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稅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例1:某公司2006年末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1000万元,会计上按直线法已提折旧为2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为800万元,即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800万元;税法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应计提折旧额为250万元,即固定资产将来可抵扣的金额(计税基础)为750万元(1000-250)。因此,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00万元与计税基础750万元的差额,形成暂时性差异为50万元;因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现将资产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比较如下:

例2:某公司2006年末存货账面余额10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则存货账面价值为90万元;存货在出售时按历史成本可以抵税1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因此,存货账面价值90万元与计税基础100万元的差额,形成暂时性差异为10万元;因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现将资产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比较如下: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企业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能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应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减少所得税费用。在估计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除正常生产经营所得外,还应考虑将于未来期间转回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导致的应税金额等因素。

例3:某公司2006年末存货账面余额10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则存货账面价值为90万元,存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0万元。假设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能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应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10×33%=3.3(万元)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除明确规定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计入所得税费用。

例4:某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2006年末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220万元,其中原始投资成本为200万元,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20万元,没有计提减值准备。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为22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为200万元之间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情况下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20×33%=6.6(万元)

三、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计量

1.当期所得税的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额计量。假定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未发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和事项)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确认的当期所得税和所得税负债为33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为: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2.递延所得税的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对于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分别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企业经营过程中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应税所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以及在不同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一般不存在差别。某些情况下,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时,应注意:

(1)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预期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方式的所得税影响,即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当采用与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预期方式相一致的税率和计税基础。

(2)企业不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折现。

(3)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四、 所得税费用的计量

企业在利润表中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组成。但应注意: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业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核算有三个步骤:

1.计算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所得税率

2.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期末余额

①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所得税税率

②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所得税税率。

3.计算所得税费用。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5、某股份有限公司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税率33%。2006年度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资料如下: 2006年度实现税前会计利润110万元。2006年11月,公司购入交易性证券,入账价值为40万元;年末按公允价值计价为55万元。按照税法规定,成本在持有期间保持不变。2006年12月末,公司将应计产品保修成本5万元确认为一项负债,按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可以在实际支付时在税前抵扣。假设2006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为0。除上述事项外,公司不存在其他与所得税计算缴纳相关的事项,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而且以后年度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2006年应交所得税、确认2006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2006年所得税费用如下:

(1)计算应交所得税

本年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110— 交易性证券收益15 +预计保修费用5)×33%=33(万元)

(2)确认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①交易性证券项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年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15×33%=4.95(万元)

②预计负债项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5×33%=1.65(万元)

(3)计算所得税费用

2006年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33+(4.95 —0)—(1.65—0)=36.3 (万元)

上一篇:课程感想怎么写下一篇:高一上学期体育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