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2024-09-07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共12篇)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篇1

知识产权采用的评估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定量的评估方法和定性的评估方法两类。定量方法可以被描述为使用数字信息或能被量化的数据的一种技术, 这种方法通常被认为是系统的、可再现的, 能够被预测, 具有客观性。从知识产权估值的角度看, 定量的方法试图计算知识产权的货币价值或经济价值, 主要有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而定性的方法要严格检查知识产权目前或将来的使用状况, 这些通过分析知识产权的特性、状态和特点完成。通过定性的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一般不用货币形式表示。这种方法通过了解知识产权使用的过程和模式、分析其他的非数值特征来确定知识产权的价值。定性评估往往被认为具有解释性和主观评价。

当评估一项知识产权价值时该如何选择评估方法?本文认为评估目的、评估对象及评估的实施过程与知识产权评估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 所以评估者进行评估时应特别注意这些背景因素。

一、知识产权评估应考虑的背景因素

1. 知识产权的评估目的。

不论使用什么方法, 在进行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前必须清楚界定评估的目的, 这是评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事实上, 实务中存在不同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目的, 见表1:

为了了解公司的价值, 包括知识产权的价值, 知识产权评估在购买或出售一个公司、在建立合资或实行收购和兼并时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样, 知识产权出售与许可交易也需要一个适当的评估。通过银行贷款筹集资金, 吸引风险资本或其他的投资也需要知识产权评估。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确定赔偿数额时, 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是必要的。在有些国家, 进行知识产权评估对公司来说可能会享受税收减免或确保税收遵从。例如卢森堡所得税法的第50号文件 (2008年生效) 规定来源于所有权和使用软件版权、专利、商标、设计、模型和域名使用的收入和资本收益可以免除80%的税。

财务报告和会计等方面需要知识产权的价值信息, 包括在年报中报告预测的知识产权公允价值。目前较常用和公认的会计标准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 例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就是为了规范无形资产披露而制定的。另一种常用的知识产权准则是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 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41号———企业合并》和《第142号———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无论是从会计角度或是商业角度来讲, 知识产权资产对于企业而言都是很重要的。然而考虑到不同的报告要求, 需要使用不同的知识产权评估方法。事实上, 财务报告只能反映知识产权资产的一部分价值, 如会计资料将只提供过去经验的信息。另一方面, 商业价值会注重未来的业绩预测, 会包含更多的预测。一旦评估目的明确界定, 我们就可以与预期的结果建立直接的联系。

2. 评估目的与评估方法之间的关系。

一些研究者对评估目的与使用的评估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借鉴Watanabe (2002) 的研究成果, 本文表2列示了评估目的与使用的评估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将为评估者提供评估的指引。

就像预想的一样, 定性的评估方法不如定量的评估方法使用广泛, 它们常常用于企业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和企业战略的评估目的, 它们用来对知识产权进行比较、分类和排序, 也经常用于评估知识产权被用于不同目的所面临的风险和机会。

但是, 如果不知道是对什么知识产权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就不能确定。知识产权的价值与存在的状态和可以获得的具体数据之间存在联系也会影响评估方法的选择。

3. 确定评估对象。

知识产权的定义和描述是知识产权评估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评估中第一个重点是确定评估对象, 即要明确哪种类型的资产要被评估。在某些情况下, 评估对象并不是很明确。我们评估的是知识产权资产还是其他类型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与其他的无形资产有联系吗?事实上, 知识产权是企业知识资本 (智力资本) 的一部分。Stewart (1997) 把知识资本定义为企业一切的与知识有关的集合。布鲁金 (1996) 更进一步认为, 智力资本是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组合。

与其他类型的无形资产如技术、客户名单和数据库相比, 知识产权拥有相关法律和合同权利。而正是因为有这种正式的保护, 对于评估专家来说, 他们更易于评估。然而, 即使评估者确定某项知识产权资产可以被评估, 仍然存在很多障碍, 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分离。社会上的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构成的, 它们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结合在一起产生作用。当它们联系紧密时, 评估者很难把它们予以区分, 也难以提取某一项知识产权资产的信息。在某些情况下, 对技术整体或知识产权束进行评估会比试图提取某一个知识产权资产的信息更有用。

由于评估者要对评估资产进行清晰描述后才能进行估价过程, 所以在描述时, 评估者应该搜集关于目标技术或资产的经济、法律或市场特征的关键信息, 这些信息将在评估过程中使用。一旦知识产权资产被确认为是可以被评估的资产,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可以使用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4. 知识产权评估实施及信息的可获得性。

评估者要深入研究知识产权资产的估价过程如何进行以及怎样搜集到所需要的信息。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可获得性, 也会影响到估价方法选择的适用性。

评估者应该明确下面几个问题:

(1) 该项评估是基于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的视角?这个问题直接影响评估的主观程度, 也会影响知识产权的估价结果。在任何情况下, 评估者在评价时都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 评估者是否可以获得所有的内部信息 (内部数据库、人力资源数据、技术报告、管理报告、财务报告等) 或者评估者在获取信息时有无限制或局限?获得的数据资源应该验证并确保有足够的信息可以实施评估。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历史成本法, 它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财务报告, 很显然, 如果这种信息的来源不能获得, 就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3) 评估者是否有机会与参与知识产权开发或管理的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被评估的知识产权资产有关的人员进行讨论可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可以获得其他来源无法获得的宝贵细节性的信息, 可以避免误解或可以迅速验证技术要点。这种信息来源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使用成本法或定性的方法时。

(4) 收集到的信息是否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可靠性?为了完成评估, 评估者应该检查所收集到的信息的可靠性。要对这些信息的相关性与一致性进行测试, 还要检验评估所采用的假设条件。

当评估者依据上述问题的答案选择评估方法时, 这些答案中所涉及到的信息的可获得性将使评估者修正他们的决策。所以与评估相关的问题如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是如何实现的等这些评估背景问题的答案是很重要的。此外, 评估者对于评估对象的描述和定义越详细和完整, 评估的结果就越准确和精确。

二、知识产权评估方法的选择程序

本文认为在考虑前面的评估背景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加上知识产权自身价值的影响因素, 要想选择一个合适的评估方法, 应遵循以下程序 (见下图) :

这个程序图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知识产权评估的基础, 实际上就是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背景和情况。在这个步骤中, 要考虑知识产权为什么要进行评估?被评估的知识产权是什么样的?知识产权评估的结果如何使用?评估的原则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明确评估目的、评估对象和评估原则, 这是进行评估方法选择的基础。

第二个步骤是考虑知识产权量化评估的影响因素。知识产权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从开发到投入实施再到给企业带来效益的过程比较复杂, 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除了知识产权本身的内在特性影响其价值外, 还有许多的外在因素也会对其价值产生影响。总的来说, 知识产权价值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法律因素、技术因素、企业因素、市场因素四个方面。

第三步就是考虑可供选择的评估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是定性的评价方法, 有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和实物期权法。当然要考虑各种方法的适应性和资料的可获得性。

最后一步就是解决方案。在选择了合适的方法之后, 按照评估程序, 得出评估结果并交付委托人。

三、知识产权评估方法选择建议

1. 重视评估背景。

以专利为例, 专利指标至少要包含公司的专利产出能力、专利成长率、技术份额、研发重点、影响指数、技术生命周期以及与专利质量有关的发明专利数量、授权专利数量、有效专利数量等。

2. 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 借鉴国外比较先进和成熟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 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最终目的并非是确定一项资产的真正价格, 而是为了给知识产权转让、投资或其他交易提供一个估价的参考标准, 因此, 通过同时使用多种评估方法获得多个参考标准, 将有助于提高相关决策的准确性。目前, 我国知识产权评估中使用的方法与其他资产评估使用的方法几乎大同小异, 而且使用最多的是收益法, 虽然收益法能够考虑资产未来的收益能力, 但是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强。美国已经针对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自身的特点, 发展出了不少新的评估方法, 比如专利评估中的设计回避方法与可比较的交易法。我国应在这方面加强理论研究, 建立起符合各种不同知识产权资产类型的评估方法。

3. 制定单独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规范。

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评估规范多散见于《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评估》之中。目前, 只有中国资产评估协会2008年11月28日发布的《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是专门针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笔者认为, 考虑到知识产权的特殊性, 应该制定单独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规范, 这不仅是因为知识产权与传统的无形资产有较大的差别, 而且还因为知识产权对于公司的贡献将会越来越重要, 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或国家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资产。首先应尽快出台《资产评估法》, 对于资产评估的相关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规定, 然后由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知识产权本身的特点出台专门的知识产权评估规范, 最后由评估协会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考虑到知识产权内部的专利、商标、版权等资产在具有共同特征的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可以分别制定专利资产、商标资产、版权资产等知识产权的评估规范。

参考文献

[1].王竞达.跨国并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相关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5

[2].苏平等.我国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困境与突破.社会科学家, 2011;2

[3].苏平.美国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方法选择及其启示——以我国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为视角.知识产权, 2010;3

[4].王翊民.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研究——基于其法律属性的分析.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篇2

专门的资产评估机构用专门的评估方法评出公允价值。

2、资产评估沿革的几个重要日期; 1993.12,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成立;

1995.3,中国评估行业加入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 1995.5,建立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

3、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

我国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大致由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制度、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制度、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管理制度,以及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制度组成。

5、资产评估要素;

一是评估主体,二是评估客体,三是评估依据,四是评估目的,五是评估原则,六是评估程序,七是评估价值类型,八是评估途径与方法,九是资产评估假设,十是资产评估基准日。

6、资产评估种类;

按资产评估服务的对象及其对评估服务的要求分类,可具体分为评估、评估复核和评估咨询。按资产评估是否受限以及与是否运用了评估准则中的背离条款分类,可具体分为完整性评估和有限性评估。

7、资产评估功能;1)评价及评值功能2)管理的功能3)公证的功能。

8、资产评估机构类型;

第一是从评估主体的执业范围的角度划分,包括专营资产评估机构,专项资产评估机构和兼营性资产评估机构三种类型。(一般选此分类)

第二是资产评估主体的企业组织形式的角度划分,大致可包括合伙制资产评估机构和有限责任制资产评估机构。

9、资产评估一般原则和技术原则;

资产评估的一般原则: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专业性

资产评估的经济技术原则(1)预期收益原则(2)供求原则(3)贡献原则(4)替代原则(5)估价日期原则

10、资产评估目的;

包括一般目的和特定目的。

资产评估一般目的或称资产评估的基本目标是由资产评估的性质及其基本功能决定的。资产评估所要实现的一般目的只能是资产在评估时点的公允价值。通常把资产业务对评估结果用途的具体要求,及其价值形式的基本要求称为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

11、资产评估的主要业务;

(1)资产转让(2)企业兼并(3)企业出售(4)企业联营(5)股份经营(6)中外合资、合作(7)企业清算(8)抵押(9)担保(10)企业租赁(11)债务重组

12、资产评估假设;1)交易假设2)公开市场假设3)持续使用假设4)清算假设

13、公开市场条件;信息透明、交易自愿、竞争公平

14、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划分;市场价值、非市场价值

1、评估的四大方法;市场法(途径)、收益法、成本法、清算法

2、市场法依据什么原则;替代原则

3、市场法的基本前提;其一是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

其二是公开市场上要有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

4、市场法的基本程序;

1)选择参照物2)在评估对象与参照物之间选择比较因素

3)指标对比、量化差异 4)在各参照物成交价格的基础上调整已经量化的对比指标差异 5)综合分析确定评估结果

5、市场法的基本要素;(1)、参照物(2)可比指标

6、市场法的具体方法有哪些;P130

1)直接比较法(1)现行市价法(2)市价折扣法(3)功能价值类比法(4)价格指数法(5)成新率价格调整法

2)类比调整法(1)市场售价类比法(2)成本市价法(3)市盈率倍数法

8、三个基本要素;1)收益额;2)折现率;3)收益期限

12、成本法的基本前提:被评估资产处于继续使用状态

13、四个基本要素;1)资产的重置成本2)资产的有形损耗

3)资产的功能性陈旧贬值4)资产的经济性陈旧贬值

14、重置成本法的三个计算公式;P181

(1)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购买价+运杂费+安装调试费+其他必要费用(2)价格指数法:重置成本=资产账面原值×价格指数(价格指数=)(3)功能价值类比法:重置成本=×参照物重置成本(4)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18、功能性贬值的内容:功能性贬值是由于技术相对落后造成的贬值

1、房地产价值的三个层面的评估:土地评估、建筑物评估、房地产综合评估、土地权利的内容: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典权、地役权和空间利用权等。

3、地价与土地使用权的关系: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就是土地的价值

4、土地使用权限:1)居住用地70年;2)工业用地50年;

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 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5)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

5、房地产评估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2)最有效使用原则

6、楼面地价:土地价值和建筑物总面积的比率(注意:土地单价与楼面地价不是一回事)

7、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但必须是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地上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的值。

8、三通一平:指基本建设项目开工的前提条件,具体指: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七通一平: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主要包括: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以及场地平整。

9、影响房地产评估值的因素:

1)一般因素(指影响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有房地产价格和评估价值的一般的、普遍的、共同的因素。)

2)区域因素

3)个别因素(①土地的个别因素、②建筑物的个别因素)

10、一般因素的内容:①经济因素 ②社会因素 ③行政因素

11、区域因素的内容:繁华程度、交通状况、基础设施、环境

13、市场法评估房地产的四种方法:市场售价类比法、基准地价修正系数法、市场租金倍数法

14、售价类比法中可比因素的修正:交易情况、交易日期、房地产状况、容积率、土地使用权剩余使用年限等

15、基准地价:是对城镇各级土地或均质地域及其商业、住宅、工业等土地利用类型评估的土

地使用权单位面积平均价格。

16、标定地价:指在城镇不同土地级别或区段内,按照土地的条件、用途等选定的宗地所评估的单位面积土地使用权价格。它是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时确定出让金额的依据,是清产核资中核定单位所占用地土地资产和股份制企业土地作价入股的标准;是核定土地增值税和管理地产市场的具体标准;是划拔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时,确定补交出让金的标准。

17、基准地价的组成: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开发及其他费用

20、路线法:是对面临特定街道、接近性相等的城镇土地,设定标准深度,求取在该深度上数宗地块的平均单价并附设于该特定街道上,此单价称为路线价,然后据此路线价,再配合深度指数表,用数学方法求算出临街该街道的其他各宗土地价格的一种估价方法。

21、路线价:是对面临特定街道、接近性相等的城镇土地,设定标准深度,求取在该深度上数宗地块的平均单价并附设于该特定街道上,此单价称为路线价

23、房地产评估用收益法的两种方法:残余法、剩余法

24、收益法的三个基本要素:1收益能预测2风险能量化3房地产收益年限能确定

25、出租型房地产纯收益的计算公式:

正常收益=租赁收入-维修费-管理费-保险费-房地产税-租赁代理费租赁收入具体包括有效毛租金和租赁保证金、押金等的利息收入 有效毛租金=毛租金-空置损失-损失租金

26、折现率与资本化率的本质:折现率和资本化率是一种投资回报率

27、资本化率的估测方法:(1)市场租价比法(2)安全利率加上风险调整值法(3)各种投资收益率排序插入法(4)资金成本加权平均法

28、房地产重置成本内容:土地取得费用+房地产开发成本+管理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正常利润

29、土地重置成本:土地取得费用+土地开发费用+利息+利润+土地增值收益 30、利息的计算:=(地价+建筑费+专业费用)×利息率

31、剩余法公式:地价=楼价-建筑费-专业费用-利息-利润-税费

1、机器设备的概念:机器设备包括设备、机器和装备。

本章所称的机器设备,是指特定主体拥有或控制的,用于生产、提供商品和服务、获取租金或管理等目的的机器、仪器、器械、装置以及附属于机器设备的特殊构筑物等资产。

2、机器设备的特征:

1)机器设备是一类可以长期使用的劳动手段,具有单位价值大,使用寿命长的特点。2)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不一致。3)涉及专业门类多,工程技术性强。

4、机器设备市场法的修正要素:交易情况、品牌差异、功能差异、新旧程度、交易日期等

6、实体性评估的三种方法(机器设备):1观察法2打分法3修复费用法

7、使用年限的测定方法:

(1)简单年限法(法定年限法、预期年限法—技术鉴定法、寿命年限平均法—加权平均法)(2)综合年限法

A.用价格指数法计算被评估设备的现行成本 B.扣减重复计算的原始成本,调整现行成本 C.计算加权投资成本

D.确定设备的综合已使用年限

1、无形资产的分类:

按可辨识程度分类:可辨识的无形资产、不可辨识的无形资产

2、可辨认无形资产与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区别 可辨识的无形资产:可单独评估,依附于有形资产

不可辨识的无形资产:不可单独评估,依附于企业(商誉)

3、无形资产的特征:(1)可分性和共享性

(2)无形资产对有形资产的相对依附性

(3)无形资产的研制开发成本与其获利能力的弱对应性(4)无形资产的市场透明度定

4、无形资产是否存在的一般判断:(主要适用于续用性无形资产评估)其一,效益型 其二,排他性

5、无形资产收益法的计算公式

P=未来年超额利润×P/A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篇3

固定资产的含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管理而持有的,预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又具体细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且在移动过程中经济价值又不被磨损的物品,主要是指设备和生产线。不动产是指不可分离或者不可移动的物品,主要是指建筑物以及依附在建筑物上不能单独分离的设备。

固定资产折旧的含义。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将因使用而造成的损耗转移到相关经营成本或损益的一种弥补方法。为了正确理解折旧的含义,必须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固定资产要转入营业成本或费用的原因;二是固定资产的成本转入营业成本或费用的方法。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被消耗和使用,它的服务潜能也逐渐衰落,为了满足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原则,企业应该将每月消耗的固定资产服务潜能数量化,正确确定企业的收益,这也就是折旧的原因。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下面主要就这三种方法进行介绍和区分。

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是以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摊销标准,将其应提折旧总额均衡分摊到使用年限各年当中的一种折旧方法。折旧方法的典型特征是折旧额年年相等,月月相等,优点是计算简单,缺点是违背了收入与费用的相配比原则。

工作量法。工作量法的计算原理同平均年限法相同,只是以固定资产预计可完成的工作总量为分摊标准。该方法适用于那些使用情况不均衡且运作具有明显季节性的机器设备等。

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的特征是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计提数额各期都不相等,这样能够使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成本在使用早期尽快得到补偿,适用于更新换代快的机器设备等。加速折旧法是快提而不是少提。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允许采用的加速折旧法为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分析不同折旧方法下折旧额的变化。不同折旧方法下计算出来的年折旧额必然不同,为了更加具体地反映出来这种差异,笔者特意举下面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率为17%,2014年12月15日取得一项机器设备,入账价值为5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使用5年。

由上述可知,机器设备的预计净残值2500(=50000*5%)元,应计提折旧总额47500(=50000-50000*5%)元。

平均年限法:2015-2019年每年折旧额=47500/5=9500(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1/5*2=40%,预计净残值=50000*5%=2500(元)

2015年折旧额=50000*40%=20000(元)

2016年折旧额=(50000-20000)*40%=12000(元)

2017年折旧额=(50000-20000-12000)*40%=7200(元)

2018-2019年折旧额=(50000-20000-12000-7200-2500)/2=4150(元)

年数总和法

2015年折旧额=47500*5/15=15833.33( 元);2016年折旧额=47500*4/15=12666.67(元);2017年折旧额=47500*3/15=9500.00(元);2018年折旧额=47500*2/15=6333.33(元);2019年折旧额=47500*1/15=3166.67(元)

由此可知,平均年限法下每年的折旧额都一样,而加速折旧法下折旧额呈逐年递减趋势,加速折旧能帮助企业更快的地收回固定资产的成本。

固定资产的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计入到相应的经营成本或当期损益。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折旧方法虽然计提的总折旧额是相等的,但是每一年度的折旧额是不一样的,而且相距甚大。就拿2015年来说,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为9500元,加速折旧法下的年折旧额为20000元,年数总和法下的年折旧额为15833.33元,所以,不同折旧法下对当期的经营成本和当期损益有影响,而且,正确地计提折旧,还可以及时有效地补偿固定资产的价值。

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因为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是直接计入到经营成本和当期损益的,而经营成本和当期损益又是利润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折旧额计提地越多,当期利润总额就会减少地越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表当中的所有者权益项目。

影响企业年度的应交所得税数额和所得税费用。因为应交所得税数额与利润总额密切相关,利润中成本和当期损益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不同方法下有不同的折旧额,进而造成不同的利润总额,使得应交所得税数额发生变化。

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建议

关注固定资产的性质。每一类固定资产都有想对适应的折旧方法。一般的固定资产使用平均年限法,对于更新换代速度快,常年处于腐蚀、强震动状态的,选择加速折旧法,因为这样能够较短的时间内收回资产的成本。

关注企业的性质。比如对于固定资产较少且单位价值不高的小企业来说,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各期的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不明显,应当选用简单易操作的平均年限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的研究 篇4

从本质上讲, 折旧也是一种费用, 只不过这一费用没有在计提期间付出实实在在的货币资金, 但这种费用是已经发生的长期支出, 而这种支出的收益在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有效使用期内体现, 无论是从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还是从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讲, 计提折旧都是必需的, 而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

1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

1.1 固定资产的适用特性

众所周知, 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长期参加生产经营而仍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 但其价值将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转移到生产产品的成本或构成企业的费用中去。固定资产折旧即是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而转到产品成本或构成企业费用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规律, 早期给企业提供的效益高, 随着使用, 其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使的固定资产的效用呈递减趋势。因此, 其价值以折旧的方式计入产品成本的金额也应呈递减趋势, 而因其损耗对修理支出的需要应呈递增趋势, 折旧费和修理费之和为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 各年应大致相等。按此特性, 折旧方法选择加速折旧法较恰当。而采用直线法使得各年折旧费相等, 与递增的年修理费相加, 各年使用成本不相等。

1.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企业财务利益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 或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是提供劳务得数量。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时考虑因素: (1) 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2) 资产预计有形损耗; (3) 预计无形损耗; (4) 法律或相关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具体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周期来看, 固定资产的价值将全部计入产品各成本, 但计提折旧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按期进行的, 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和销售成本的计算, 进而对企业利润、税收负担、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采用加速折旧法, 会使各年折旧额呈递减趋势, 在固定资产使用早期, 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额较多, 导致较低的利润, 所得税和净收益额及固定资产价值, 体现了谨慎原则。并能给企业带来所得税利益, 延缓缴纳所得税。因此, 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选择加速折旧法对企业有利。

1.3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业绩评价的影响

采用加速折旧法, 尽管符合固定资产使用规律, 并会给企业带来所得税利益, 在税法允许将各种方法下计提的折旧费在税前扣除的前提下, 能够减少前期的所得税额, 符合谨慎原则, 但同时会导致较低的净收益, 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 影响以净利润为基础的各种奖励和报酬。在固定资产单位工作量不均衡的情况下, 会导致固定资产在各个单位工作量下的使用成本变得不是很均衡, 工作量较大。因此, 从管理当局业绩评价的角度出发, 选择直线法比加速折旧法更合理, 它使用方便, 易于理解, 各年净收益更为均衡, 核算也简单。另外, 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经营业绩时, 不同折旧方法也将影响评价的合理性。

2 不同企业及固定资产对折旧方法的选择

计提折旧作为一种补偿, 同时又是一种成本费用, 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水平, 进而影响企业应缴纳所得税的多少。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企业的经营战略, 选择适合自己公司的折旧方法, 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

2.1 盈利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

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 盈利企业选择最低的折旧年限, 适合采用加速折旧法, 有利于加速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收, 使得前期成本费用增加, 缴纳所得税减少, 使得企业有资金更新设备。

2.2 亏损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

对于亏损企业而言, 选择折旧方法应同时结合企业亏损弥补情况, 选择加速折旧法是比较合理的, 前期可以少缴纳所得税, 充分发挥折旧抵税作用, 同时可以多计提折旧费用来弥补亏损。

2.3 固定资产较少且价值不高, 使用情况比较均衡的小规模企业

一般小企业会计体系不健全, 每一期的折旧额也不会很高, 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各期的财务状况及税负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所以选择简单易操作的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即可。

2.4 固定资产价值较高的大型企业

这些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一般不是很均衡, 每期的折旧额同本期的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成正比关系, 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比较合理。每一期完成的工作量越多, 其带来的收入额必然也较大, 高收入和高费用相配比, 能够缓解企业财务压力, 体现了配比性原则。

3 对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的建议

3.1 定期对固定资产使用的预计年限进行复核

如果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数有着重大差异, 则应相应调整折旧年限, 如果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 则应相应改变折旧方法, 企业应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 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 按照管理权限, 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 或经理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 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同时, 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企业已经确定并报送的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 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果需变更, 应按有关程序, 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 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3.2 定期调整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数

线性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以原始价值作为折旧计提基数, 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所计提的折旧额, 只能做到历史成本上的补偿。在固定资产重置价值升高的情况下, 所计提的折旧额并不能做到实物的资金保全, 就不能维持企业在实物规模上的再生产。因此, 对重置价值不稳定的固定资产, 应按重置价值及尚未可使用年限重新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数。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检查, 按照重置价值来逐项分析及计算, 重新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3.3 修改计价

当折旧计提基数改变了以后, 对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的问题也应改变, 按现行成本计价, 就要对固定资产的原价进行调整, 以便与计提折旧基数一致, 使得固定资产的实物资本得以保全, 遵循了费用与收入配比原则, 在物价上涨期间, 不至于发生由于计提折旧额问题而导致的虚增利润的现象。

3.4 修正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量标准

在物价上涨的条件下, 现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能对固定资产完全补偿, 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企业综合经营能力。对此, 一方面可以定期重估固定资产的账面金额, 以此计提折旧;另一方面, 在对现行财务会计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基础上, 采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的折旧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

高考专业选择评估测评 篇5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都让家长和学生头痛,因为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总是左右为难,举棋不定。那么到底什么是自己的“最佳”专业?在确定“最佳”专业时,应该考虑哪些现实因素呢?

在近几年招生中,出现了有的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有的专业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2倍、3倍乃至4倍、5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而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或无人填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一些考生和家长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的使用情况以及社会需求缺乏了解,同时更重要地是对自己的潜能和优势也缺乏清楚地了解。因此高考志愿出现了很多误区,如争挤热门倾向,“钱途”倾向,包办倾向,盲目攀比倾向,名校倾向,兴趣至上倾向等。陷入这些误区并最终使考生上演“悲剧”,无不和忽视个人潜能发展相关。

但由于选报志愿是个复杂问题,受“双向选择“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人生第一次重大决策时,在选择未来“最佳”专业时,要综合考虑和研究很多因素,但概括起来应是两大因素:一是外在的现实因素,也可以认为是短线因素,二是内在的个人潜能发展因素,也可以认为是长线因素。对不同的考生而言,这两大因素之间虽然有机地结合比较困难,但为了不至于“悲剧”重演,如何把握招生实际情况,又能立足长远发展,?一般来说,根据自己的成绩决定院校,根据自身的潜能特点选专业是比较明智的。在专业填报上,应重点考虑两个因素,就是自己的兴趣和性格,兴趣,简单说就是自己喜欢从事哪方面的的工作;性格,就是自己比较适合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一航高中生专业选择测评软件,重点从兴趣和性格两个角度出发,来帮助测评者科学有效地了解自己最适合从事的工作领域。

每年全国都有数以百万计的高考生,均摊到每个地区也有数万。决定他们命运的除了成绩,更重要的就是专业选择的正确与否。几乎所有的高考生在这方面都存在绝对的迷茫,如何解决成了他们苦苦寻求的问题。

徐州一航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专注于面向全国为广大在校学生、企业在职员工及个人提供“职业心理体检”“员工心检”的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性公司。一航旨在处在客观的位置上为客户提供中立、客观的测评报告及发展建议,为众多企业专业提供人力资源评估。公司耗资近近百万,通过与国内测评行业的顶级专家团队倾力合作,并经上海市心理学会众位心理学权威专家指导,成功开发出《一航职业规划测评系统》、《一航职业定位测评系统》、《一航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一航职业发展测评系统》、《一航职业潜能测评系统》、《一航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一航高考专业选择评估测评系统》等一系列专业测评工具,并在多个企业和高校试用后多次升级完善,获得极高评价。

欢迎各界感兴趣的朋友前来洽谈合作!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篇6

关键词:资产评估;企业价值;金融企业

一、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特殊性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在企业并购价值评估实践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方法包括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和EVA等其他方法。对金融企业而言,在经营中表现出许多有别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因此在选择评估方法时应首先分析其特殊性。

(一)金融企业资产业务具有特殊性。一般企业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需要购置较大数量的固定资产。而金融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比重一般较低,因此每年的折旧额较小。在金融类企业中,大量资产以贷款、货币资金等形式存在。以银行为例,中国银监会公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表(境内)》,截至2016年5月,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206.96万亿元,总负债为190.68万亿元。从资产价值看,固定资产的质量易于确定,而诸如贷款、同业拆放、衍生金融工具这类金融资产其质量的判断较为复杂。而这类表内业务又是金融企业的主营业务,是金融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和价值评估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从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类企业的利润来源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存贷结构不匹配而产生的,如存款的时间往往较短,而利率较低,而贷款的时间往往较长,利率较高,这之间的差异会给金融企业带来利润,这是对某种风险的补偿,但这种利润的取得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对外部评估者而言,很难确定这种不稳定性及其利润潜能。就我国金融企业而言,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企业的资产质量不高,不良贷款率等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以成本法为基础的核算困难较大。

(二)金融企业负债业务的特殊性。与生产类企业不同,金融企业的负债业务并非单纯的筹资行为,其本身具有价值创造的功能。一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为宜,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将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压力。金融类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很高,2016年5月全国银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率为92.13%,这是由于其经营的特殊性造成的。负债管理对其来说是经营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将其归类于普通负债。金融企业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营负债,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中还大部分来源于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取的佣金和手续费等收入占比还较低。而构成利差的原因是存款与贷款的利率不同,银行发放贷款所获取的利息收入与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利息支出之差构成了利差。吸收存款这类筹资的资金成本不同于公开市场上其他类型债务的成本,因其主要成本就是支付存款利息,这种利息相对较低。除此之外,银行的筹资方式还有吸收一般投资人投资、发行一般债券、发行衍生金融品等,因此在估值时如果计算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情况特别复杂,存在较大困难。

(三)金融企业业务综合化、多样化。我国商业银行在竞争逐渐加剧的压力下,逐渐拓展业务领域,紧随国际金融企业业务综合化、多样化的潮流,不断将业务进行融合,出现了所谓“金融百货超市”的综合体。如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除存贷业务外,还开展各种基金、理财产品、保险等的代销业务,而一些保险公司在巩固正常保险业务的同时,像商业银行等领域拓展,发展自己的市场。除此之外,金融企业还有大量对外投资业务,有些表外业务,如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本身就是金融界的难题,其种类繁多,计算复杂,波动性大。这些业务在金融企业种类繁多,而且随着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加深,会出现更多业务,这些都给估值带来了困难。

(四)金融企业经营对象和收入来源的特殊性。作为企业,金融企业具有企业的最基本的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其在经营中,不是简单的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其经营对象较为特殊: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内容是货币收付、借贷、金融中介、保险等一系列与货币运动有关的金融服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贷款利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保费收入等,这与一般企业价值评估对象有很大区别。

(五)金融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与一般企业不同。一般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主要有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两部分。金融企业除了面临普通企业需要面对的风险外,更需要面对一些特殊风险(以商业银行为例):第一,信用风险,即贷款不能按期收回的风险;第二,流动性风险,即掌握的可用于及时支付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兑付要求的风险;第三,汇率和利率风险,主要是国家利率政策、金融市场利率变化给其带来损失的风险,和由于经营外币业务所面临的汇率风险。第四,由于具有特殊的信用创造职能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其吸收的高能货币具有“多倍创造”的功能,使其必须面临更大的风险。

(六)金融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困难。商誉对金融企业来讲比一般企业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整个金融系统就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商誉,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金融危机。我国大型金融机构近几年来逐步深化改革,国家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重组、改制了一大批金融企业,可以说我国大型金融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享有一定的国家信誉。但这部分国家信誉如何衡量,确实是个难题。再加上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只有在企业合并、兼并、买卖等过程中才能将商誉价值入账。因此,在现行会计报表中不能充分披露商誉价值,而如何对其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也是一个难题。对于其它无形资产,例如先进的网络技术、会计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电子转账系统、智能卡识别系统等众多信息系统,也是金融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产按照会计准则往往会在几年内摊销完毕,但往往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时间会远远超过摊销时间。如何对这类无形资产进行估价也是需要面对的难题。

(七)金融企业的会计系统与一般企业不同。金融企业的经营项目具有特殊性,其会计系统与一般企业有很大区别。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自成体系,因此在对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有很多特殊的分析角度和指标。如对一般生产类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主要对其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等进行分析,但金融企业由于其负债问题具有特殊性,而且对风险性特别关注,主要从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等方面分析。而在具体应用传统理论进行评估时,会遇到科目无法对应,需要根据金融企业的特点逐项重新判断。如在运用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法进行评估时,需要根据金融企业的特点对一般公式进行逐项调整。

二、金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根据以上对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特殊性的分析,分别对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和其他方法对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加以分析。

(一)成本法在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成本法使用起来比较简单,但该方法本身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其没有将企业看成一个整体,没有考虑企业的整体获利能力和商誉等无形资产。故其在正常经营、具有正现金流的企业价值评估案例中应用该方法很少。而金融企业恰恰又是固定资产较少、无形资产较多的企业。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商誉、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无形资产中。如果应用成本法对金融企业进行评估,将无法体现这些重要的无形资产的价值。

我国大部分金融企业经过改革目前的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一些国家参股的国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大型金融企业更实质上具有国家级的信誉作为担保,未来破产的可能性较小,故大多数具有正现金流的预期。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该方法不适用于我国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但一旦出现被评估金融企业常年亏损、没有预期的正现金流或者难以持续经营,该方法也是适用的。

(二)市场法在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市场法简单,易于使用,易于被市场接受,并且可迅速获得资产价值,但其假设前提也是必须考虑的。该方法得到实施要求必须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存在的前提下进行。这就要求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或者该国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金融企业交易案例;或者该国的证券市场比较成熟,证券市场价格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前者的限制是显而易见的,我国金融企业的改革虽然在逐步进行中,但交易案例并不多,并且交易案例相关资料并不透明,故难以寻找到合适的金融并购可比交易案例。我国证券市场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总体上看市场还不够成熟,市场价格变动与公司经营相关性还不太强,市场价格信号偏离较大。以银行类上市公司为例,由于政策和历史原因,各上市公司的规模发展极不均衡,工、中、建三大银行股股本规模极大,一些中小商业银行规模与其差距悬殊。在运用市场法对金融企业进行评估时必须考虑到规模的差异性和由此带来的可比公司选择的难题。同时,市场法的估价比率是一种静态指标,没有体现金融企业所要面临经济形势、发展前景等动态因素。因此,运用市场法对金融企业并购价值其进行评估存在一定缺陷,不宜单独进行。

(三)收益现值法在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运用收益现值法对金融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在理论上优于其他估值方法,因其在理论上更符合企业经营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金融企业的价值往往更多体现在其商誉、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等无形资产上,而运用收益现值法评估更能体现其在这方面的价值。而收益现值法又分为股利折现模型、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等。股利折现模型受到股利政策的影响较大,而我国金融企业股利分配极不稳定,甚至有很多企业连年不分红,因此运用股利折现模型的条件受限。而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是目前我国金融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最佳选择。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贴现现金流法可以囊括所有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可以比市场法更能准确、可靠地描述公司的价值。在国内,这种方法虽然使用时间不长,但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对贴现现金流量法中所用参数如何确定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金融企业估价具有借鉴意义。而运用自由现金流代替股利进行折现,不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是最严谨的对金融企业进行估值的方法,原则上适用于大多数金融企业企业。而自由现金流又可分为公司自由现金流和实体自由现金流,按照现金流的不同所得到的企业价值类型也不同。

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资产结构中负债比非常大,而且其负债部分是直接用于经营活动的资金,很难将其普通负债与这种存款带来的特殊负债划分清楚。而如果运用公司现金流折现模型需要分别考虑债务价值,这在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式很难实现的。而如果运用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将可很好避免由于特殊负债的存在而给估值带来的困难。在企业并购中,投资人关心的其实是企业的股权价值,双方交易也是以股权作为定价的基础。因此,在金融企业并购案中,最优的选择应当是收益现值法中的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

(四)其他方法在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EVA法在评估时的重点是估测资金成本,一般企业以市场要求的资本成本获得资金,而银行吸收的存款类资金作为银行的负债,是具有价值创造功能的,而且从资本市场获得的资金一般都低于市场要求的资本成本。在估价时如何确定合理的资本成本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因此,不宜单独使用EVA法对金融企业的企业价值进行评估。

期权定价模型较为复杂,需要的较多信息搜集与整理,在实际评估中很少使用,同样不适用于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并购时的评估。

(五)各种方法在金融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比较。通过以上分析可对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和其他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进行比较。我国金融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最适合的方法是收益法中的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其他方法随均有优缺点,但不宜单独采用。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合理选择 篇7

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我国会计制度允许使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方法中的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因此首先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及比较做如下阐述。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

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分为两类:直线法和加速法。

(一) 直线法

直线法是指按照使用年限或完成的工作量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 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扣除预计残值, 按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将折旧均衡分配于使用期内的各个期间。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 (原始价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原值×100%= (1-净残值率) /折旧年限×100%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会随着使用程度而减退, 因此, 将年限平均法中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改为使用这项资产所能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

年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当年实际完成的工作产量

不同的固定资产, 其工作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运输设备来说, 其工作量表现为运输里程;对于机器设备来说, 其工作量表现为机器工时。

(二) 加速法

来源:考试大加速法指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费用, 在使用早期提得多, 后期则提得少, 从而相对加快了折旧的速度, 主要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1、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 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率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递减分数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 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数字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 (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 /[折旧年限× (折旧年限+1) ÷2]×100%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 ×年折旧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 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来源:考试大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年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以前两年内, 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不同对所得税的影响分析

第一, 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补偿时间会造成早晚不同。

第二, 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 因而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 以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 达到最佳税收效益。

第三, 从企业税负来看, 在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的情况下, 不同的折旧方法会使企业承担的税负轻重不同。

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 采用年限平均法使企业承担的税负最轻, 工作量法次之, 加速折旧法最差。这是因为年限平均法使折旧平均摊入成本, 有效地扼制某一年内利润过于集中, 适用较高税率;而别的年份利润又骤减。因此, 纳税金额和税负都比较小、比较轻。相反, 加速折旧法把利润集中在后几年, 必然导致后几年承担较高税率的税负。

但在比例税率的情况下, 采用加速折旧法对企业更为有利。因为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内加快得到补偿, 企业前期利润少, 纳税少;后期利润多, 纳税较多, 从而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

三、对企业选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是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本文对企业选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特提出下列建议:

第一, 年限平均法的特点是每年的折旧额相同, 但缺点是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 修理费越来越多, 到资产的使用后期修理费和折旧额会大大高于固定资产购入的前几年, 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额和利润。

第二, 采用加速折旧法, 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得到补偿。但这并不是指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或多提折旧, 因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提折旧, 从固定资产全部使用期间来看, 折旧总额不变, 因此, 对企业的净收益总额并无影响。但从各个具体年份来看, 由于采用加速的折旧法, 使应计折旧额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摊提较多而后期摊提较少, 必然使企业净利前期相对较少而后期较多。

第三, 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 应考虑税收筹划收益如何。加速折旧方法由于前期折旧额大, 后期折旧额小, 就递延了一部分的所得税款, 相当于从国家那里得到了一笔无息贷款。因此, 相比较而言, 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是一种有效的节税方法。

综上所述, 固定资产的折旧会影响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轻重、多寡, 直接影响企业税后净利润的形成, 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而, 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能给企业带来一笔较大的税收收益。

摘要:企业所得税是获利企业的一项重要税费支出, 因此获利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成为税收筹划的重点。文章从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方法及比较折旧方法不同对税收的影响分析以及改进固定资产折旧的建议等方面做了分析, 阐述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合理选择, 可以使企业获得一笔较大的税收收益。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参考文献

[1]、刘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及适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合理选择 篇8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特点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很多,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线折旧, 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另一类是加速折旧, 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一) 直线折旧法

直线折旧法按其种类可分为: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

1.平均年限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可折旧额均衡地分摊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假定固定资产的可折旧金额是依使用年限均匀消耗, 因此, 使用年限内各期的折旧金额相等。用于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基本相同, 各期应分摊的折旧费也基本相同的情况。

2.工作量法指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这种方法弥补平均年限法只注重使用时间, 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 导致各会计期间由于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不同, 其计提的折旧也不同。这一方法适用于损耗程度与完成工作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固定资产或使用年限内不能均衡使用的固定资产。

(二) 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指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 后期则少提折旧, 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 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内加快得到补偿。具体内容根据其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1.双倍余额递减法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 以直线法求得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各期的折旧率同各期递减的折余价值相乘, 求得每期的折旧额。这种方法计算的每个会计期内的折旧额呈递减趋势, 但各个会计期内所提的折旧总额不应超出该项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净值后的余额。可见,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的基数是逐步递减的, 但各期 (除最后两年外) 折旧率相同。

2.年数总和法指以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付净残值后的净额为基数, 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折旧的基数是固定不变的, 各年的折旧率呈递减趋势, 依此计算的折旧额也呈递减趋势。

二、采用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 对企业现金流转和利润的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现金流转和利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固定成本, 但是这种成本的发生不支付现金, 成为非付现金成本, 当固定资产折旧从企业营业收入中得到了补偿之后, 引起现金增加, 从这个意义上讲, 折旧是把固定资产的一部分转化为现金流入即投资收回的一种方式。在一定时期内, 折旧越多, 企业可支配的现金越多, 因此, 固定资产折旧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转。折旧额越大, 固定成本越高, 在其它因素不变时, 企业利润相对减少。反之, 折旧额越小, 固定成本越低,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 企业利润相对增加。因此, 折旧额的大小影响当期利润。

(二) 对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

加速折旧的方法使企业前期多提折旧, 增大了这一期间的成本费用, 相应的少记了收益, 从而减轻了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前期的所得税负担, 推迟了企业应缴纳所得税的时间, 由于延期纳税, 实质上等于企业在前期多提折旧少纳所得税, 给企业带来资金时间价值的好处。

(三) 对企业延期纳税的影响

加速折旧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 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降低了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 产生递延税项。在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这种延期纳税给企业带来了少纳所得税, 使纳税人从中得到减免资金成本的好处, 同时使国家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影响。但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 从长远考虑, 大部分国有企业在这笔变相无息贷款的扶持下, 只要加强管理, 效益就会得到改善, 随之, 上缴国家的税赋也会增多, 国家前期减少的财政收入将会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后期逐步得到补偿。因此, 递延税项所产生的反馈作用, 将超过前期减少所得税的影响。

三、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合理选择

从整体上讲,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来选择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所以选择折旧政策应遵循以下标准:

当企业盈利水平不断提高时, 可采用长期的平均年限法等一些平均折旧方法。采用这种长期的直线折旧方法, 使各期可分配利润不致下降, 也可能因盈利水平提高, 使可分配利润上升。

当企业盈利水平呈下降趋势或先高后低时, 可采用加速折旧法, 这样可以使各期的可分配利润不致下降, 可因折旧降低速度超过盈利水平的降低速度, 而使各期可分配利润略有上升。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认识折旧的财务意义, 认识到折旧与财务状况之间的辨证关系, 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谨慎做出适当的选择。

固定资产价值损耗是通过计提折旧的形式进行补偿, 计提的折旧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 是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正确地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企业财务状况决定了折旧方法的选择, 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某一期间的财务运作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 企业要根据各类折旧方法所适用的条件以及影响税收筹划的因素等, 结合企业整体经营战略, 合理选择折旧方法, 切实做到采用的折旧方法服从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田彦霞.对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探讨[J].财经论坛, 2008 (2) .

[2]王利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及对企业的影响[J].网络财富, 2008 (7) .

[3]陈莉.浅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J].乡镇经济研究, 1997 (2) .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篇9

1.1 收益现值法

收益现值法是指将评估对象从并购重组时间算起至企业经营期限终止之日止之间这段时间的预期收益, 用适合的折现率进行折现, 然后通过折现额累加得到的评估现值的这样一种估算资产价值的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资产的价值由它预期会带来的效益决定, 与成本无关。

1.2 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现时情况下, 被评估对象以全新状态的重置成本减去该项资产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 从而估算出资产价值的方法。在运用重置成本法时, 应当将该项资产视为全新的状态下进行成本的重置, 然后根据本资产的使用年限和折旧率计算出折旧额, 重置成本减去折旧额, 再考虑本项资产的现时使用价值, 使用年限确定成新率 (被评估对象的新旧程度, 如九成新、八成新) 等因素, 从而得出重估价值。

1.3 现行市价法

现行市价法是指找出若干个跟被评估对象性质相似或相近的参照物, 在它们之间进行市场价格逐一比对, 从而确定被评估对象的市场价格。如果参照物和被评估对象之间性质差异较大, 无法比对, 应当根据他们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具体的比较, 然后调整出一个合适的价格。再综合分析和调整各项价格, 进行累加确定资产评估价格的一种评估方法。

1.4 清算价格法

清算价格法不同于以上三种资产评估方法, 作为一种特别的评估方式而存在, 它是指企业由于破产等原因, 需要在短期内将企业资产折现, 为了得到在清算之日时资产卖出预期可以收到的快速变现价格而进行的评估方法。资产的卖出方法既可以是将企业作为一项整体的资产售出, 也可以根据设备、原材料、库存商品等逐项拆分变现, 主要以变现速度快和变现价值高为目的。

2 企业并购重组中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2.1 选择收益现值法的企业

企业在从事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 其经营状况良好, 盈利情况也良好, 在未来发展中还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在进行并购重组的资产评估时采用收益现值法比较适合。常用的收益现值法有:净利润折现法、股利折现模型法、自有现金流量折算法和、剩余收益估价法和经济增加值估价法。

在进行资产评估中, 主要遇到影响评估结果的因素是收益期限、折现率和预期收益, 评估结果稍有不慎, 可能存在偏差。收益现值法还要求能够有对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 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等法的量化能力。

2.2 选择重置成本法的企业

企业在从事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 其经营状况较差, 盈利情况不是很好, 发展前景也不是很大的企业, 在进行并购重组的资产评估时采用重置成本法比较适合。常用的重置成本估算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功能价值法、物价指数法和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2.3 选择现行市价法的企业

企业在从事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 其经营状况很差, 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没有什么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在进行并购重组的资产评估时采用现行市价法比较适合。现行市价估算方法主要有:直接法、类比法和物价指数法。

在评估中, 它的操作方法简单, 但是影响被评估对象市价的主要原因是比较因素:分为个别因素、交易因素、地域因素和时间因素, 导致市价的不稳定性。评估师很难保持不受主观意识影响, 评估的结果就无法服众。

2.4 选择清算价格法的企业

具有法律效力破产处理并且变卖收入可以补偿出售所产生的支出的企业可以进行清算价格法进行资产评估。

3 结语

综上所述, 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都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设定的, 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时, 合适的评估方法才能为企业并购重组所涉及到的价格和资本扩张方案提供指导;才能明确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责任人;才能够促进企业资产的优化利用;才能帮助企业并购重组工作有方向, 有规划的进行。资产评估对企业并购重组意义非凡, 在评估过程中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 对影响因素的规避, 是实现客观评估的保证。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竞争的日益激烈, 并购重组成为企业进行资本扩张的主要方法之一, 并在并购重组的同时进行企业改制, 其效果显著。在并购重组中会涉及到很多企业资产重新分配和转移的问题, 需要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 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 应当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性质选择适合的资产评估方法。就企业在并购重组中资产评估方法的特点、类型和选择进行的论述。

关键词:并购重组,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参考文献

[1]申明.企业并购重组中评估方法运用特点[J].经济研究参考, 2010, (48) .

[2]张研.论公司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原则与方法[J].价值工程, 2011, (3) .

[3]周兴挺.企业并购中的资产评估问题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7, (2) .

[4]张学平, 韩颖.上市公司万好万家并购重组中的资产评估[J].财务与会计 (理财版) , 2010, (12) .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篇10

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应用现状

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估方法有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国内外对企业价值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企业价值计量的研究, 在企业并购和外来投资过程中, 需要对目标企业整体价值、股东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 企业价值理论和评估方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体系, 但由于评估目的、环境条件、数据信息差异等原因, 用不同评估程序及方法对同一企业进行评估, 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而在我国的价值评估实践中, 成本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首选和主要使用的方法, 收益法、市场法很少采用, 期权法几乎不用。

赵邦宏博士对我国2003年企业价值评估使用方法做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业务中所占的比例达95%左右, 而收益法一般作为成本法的验证方法, 不单独使用, 市场法很少使用, 期权法一般无人采用, 而且在2004年12月30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书 (试行) 》中也未涉及到期权法, 基于此, 本文仅以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三种方法为研究对象, 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及选择进行分析。

二、三种方法的比较分析

要选择适合于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 首先应从不同的角度对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以明确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性。

(一) 各方法的原理

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重建或重置评估对象, 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任何一个精明的潜在投资者, 在购置一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建造一项与所购资产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所需要的成本。

收益法的基础是经济学中的预期效用理论, 一项资产的价值是利用它所能获取的未来收益的现值, 其折现率反映了投资该项资产并获得收益的风险的回报率, 即对于投资者来讲, 企业的价值在于预期企业未来所能够产生的收益。这一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艾尔文·费雪, 费雪认为:资本带来一系列的未来收入, 因而资本的价值实质上是对未来收入的折现值, 即未来收入的资本化。

市场法是基于一个经济理论和常识都认同的原则, 类似的资产应该有类似的交易价格。该原则的一个假设条件为, 如果类似的资产在交易价格上存在较大差异, 则在市场上就可能产生套利交易的情况, 市场法就是基于该理论而得到应用的。在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中, 市场法充分利用市场及市场中参考企业的成交价格信息, 并以此为基础, 分析和判断被评估对象的价值。

(二) 各方法的前提条件

运用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有三个:一是进行价值评估时目标企业的表外项目价值, 如管理效率、自创商誉、销售网络等, 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二是资产负债表中单项资产的市场价值能够公允客观反映所评估资产的价值;三是投资者购置一项资产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具有相同用途所需的替代品所需的成本。

选择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 应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投资主体愿意支付的价格不应超过目标企业按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所得的现值;二是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够合理的预测, 企业未来收益的风险可以客观的进行估算, 也就是说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和风险能合理的予以量化;三是被评估企业应具持续的盈利能力。

采用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需要满足三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 公开市场指的是有多个交易主体自愿参与且他们之间进行平等交易的市场, 这个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代表了交易资产的行情, 即可认为是市场的公允价格;二是在这个市场上要有与评估对象相同或者相似的参考企业或者交易案例;三是能够收集到与评估相关的信息资料, 同时这些信息资料应具有代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 各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成本法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 相对于市场法和收益法, 成本法的评估结果客观依据较强。一般情况下, 在涉及一个仅进行投资或仅拥有不动产的控股企业, 以及所评估的企业的评估前提为非持续经营时, 适宜用成本法进行评估。但由于运用成本法无法把握一个持续经营企业价值的整体性, 也难衡量企业各个单项资产间的工艺匹配以及有机组合因素可能产生出来的整合效应。因而, 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 不宜单独运用成本法进行价值评估。

收益法以预期的收益和折现率为基础, 因而对于目标企业来说, 如果目前的收益为正值, 具有持续性, 同时在收益期内折现率能够可靠的估计, 则更适宜用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通常, 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可用收益法。基于收益法的应用条件, 有下述特点的企业不宜用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收益具有周期性特点的企业、拥有较多闲置资产的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以及风险问题难以合理衡量的私营企业。

市场法最大的优点在于简单、直观、便于理解、运用灵活。尤其是当目标公司未来的收益难以做出详尽的预测时, 运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显然受到限制, 而市场法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小。此外, 站在实务的角度上, 市场法往往更为常用, 或通常作为运用其他评估方法所获得评估结果的验证或参考。但是运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 因为评估对象和参考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往往不尽相同, 因而要找到与评估对象绝对相同或者类似的可比企业难度较大;其次, 对价值比率的调整是运用市场法极为关键的一步, 这需要评估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技术能力。

三、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的原则

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不是主观随意、没有规律可循的,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 评估的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 均服务于市场交易和投资决策, 因而各种方法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结合前文对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可以总结出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的一些原则:

(一) 客观公正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在选择价值评估方法时应始终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科学态度, 尽量避免用个人主观臆断来代替客观实际, 尽可能排除人为的主观因素, 摆脱利益冲突的影响, 依据客观的资料数据, 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 选择合理的方法。公正性原则要求评估人员客观的阐明意见, 不偏不倚的对待各利益主体客观、公正这一原则不仅具有方法选择上的指导意义, 而且从评估人员素质的角度对方法选择做出了要求。

(二) 成本效率原则

评估机构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之一, 也需要获取利润以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 因而在评估方法选择时, 要考虑各种评估方法耗用的物质资源、时间资源及人力资源, 在法律、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及满足委托企业评估要求的前提下, 力求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只有如此, 才能形成委托企业和评估机构互动发展的双赢模式, 更有利于评估机构增强自身实力, 提高服务水平。

(三) 风险防范原则

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可以界定为:由于评估人员或者机构在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对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了不当或错误的意见而产生的风险, 根据这一定义,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是指评估机构的外部因素客观上阻碍和干扰评估人员对被评估企业实施必要的和正常的评估过程而产生的风险。内部风险是指由于评估机构的内部因素导致评估人员对拟评估企业的价值作了不当或错误的意见而产生的风险。显然,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作为价值评估中的一个环节, 可能会由于方法选择的不当带来评估风险。基于此, 在选择评估方法时要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分析可能产生的评估风险, 做出客观、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选择。

四、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结论, 评估企业的价值时不应当片面化、纸板化, 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 判断企业所属的价值类型选择最适宜的评估方法, 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性, 进而促进整个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X

参考文献

[1].成京联, 阮梓坪.论企业价值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J].求索, 2009, (10) .

[2].李海舰, 冯丽.企业价值来源及其理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0, (3) .

[3].王少豪.企业价值评估:观点、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

[4].阿斯跃斯, 达蒙德理.张志强译.价值评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人民币升值下的外币资产选择 篇11

规避弱势货币

人民币升值的表述并不准确,应该是人民币对部分货币升值。而欧元、英镑等非美元货币并不是烫手的山芋,盲目兑换这些货币,不仅没有规避掉汇率风险,还会导致汇兑损失。目前,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中东政局导致油价上涨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外汇价格波动较大,应根据自身外币收支计划和各币种的投资报酬综合安排各币种资产的配置。

做好外币资产投资,在规避汇兑损失的基础上实现外币资产保值升值。目前国内针对普通投资者的外币产品比较多,各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也不尽相同,如外汇存款的风险较小但收益较低,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风险较大而收益较高,需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

外币债券类银行理财产品:

关注期限和收益

在银行理财产品中,投资于货币、债券及票据等固定收益类的风险一般相对较小,故在投资这些产品时,主要应关注期限及收益。

如果资金闲置期较久,则以上方法不一定有用,因为可投资于长期理财产品,也可通过滚动投资短期理财产品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有这样一个特征,期限短的收益率低,期限长的收益率高。在获得较高收益的情况下必须放弃资金的流动性,在获得资金的流动性的情况下必须放弃较高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该选择长期还是短期产品?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法。一是假设短期产品结束后,还能获得一次或多次投资短期产品的机会,使得整个投资期限和长期理财产品的相同,并对这种机会的收益率做出预测,然后通过复利计算出整个投资期的收益率。如果计算出来的收益率高于长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则应投资短期理财产品;反之,则应投资长期理财产品。二是分别将长期和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该货币同期限的储蓄利率或基准利率比较,选择差别较大者进行投资。

投资外币QDII:注重过往表现

银行系QDII的口碑一直不佳,高风险一直为业界所诟病。虽然有的产品表现不错,但也有一些产品却有30%~40%的亏损。在选择这类产品时,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具体投向,如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可以选择投资货币型、债券型基金的QDII,风险承受能力较大的可以选择投资股票、股票型基金、商品基金的QDII,甚至投资于结构性票据QDII。对于非结构性QDII要分析过往表现。一般来说,基金的过往表现会直接反应出这款基金的盈利能力和风控能力,对过往业绩不佳的QDII,特别是业绩弱于比较标准的,应该尽量回避。另外,还可参考同一家基金公司或者银行的同类产品表现。

其他挂钩汇率衍生品:

对汇率有准确判断

如果对各币种汇率有明确的认识,就可投资挂钩汇率的衍生品,享受汇率波动的利得。目前,境内投资者可通过以下渠道投资挂钩利率的衍生品。

直接进行外汇期权或期货投资

目前,招行、建行等都推出了外汇期权,其中,中行还推出了两个品牌产品——两得宝(卖出期权)和期权宝(买入期权)。各银行对期权合约的标的金额不一致,投资起点差别也较大。

通过结构性产品进行投资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篇12

一、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固定资产折旧反映了在当期使用过程中的转移价值, 每期固定资产折旧金额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 固定资产原值及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 固定资产的原值就是固定资产初始购买时的价格, 固定资产原值一般不发生变化,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步转移价值的总金额等于原值减去净残值, 因而固定资产原值对企业总折旧额有一定的影响。

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可能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及维修。维修支出对维持固定资产正常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该项支出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对固定资产当期折旧金额没有影响, 仅仅影响当期所得税纳税金额, 而更新改造支出应当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计入账面价值, 重新确定可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2. 固定资产的预计可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在其预计可使用年限内进行价值的转移, 预计可使用年限的确定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因此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确定对当期折旧金额会产生重大影响。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的确定应该考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固定资产更新速度加快, 无形损耗对使用年限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企业而言, 固定资产的预计可使用年限只是影响纳税期间, 对企业总纳税额没有影响, 固定资产的预计可使用年限越长, 则每期分摊的折旧费用金额越小。

3.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在达到其经济使用年限时报废, 可能带来一定的处置收益, 这部分收益可以计量并可收回, 因此可收回的这部分价值可以从资产原值中扣除, 不进行价值转移。预计净残值一般通过确定的残值率来计算, 该预计过程一般是基于经验的估计, 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因此预计净残值的确定对当期折旧费用会产生很大影响。预计净残值越大, 则固定资产每期的折旧费用越小。

4.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企业折旧方法的选择会对每期折旧额产生很大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主要有两种: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上述折旧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企业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对折旧总额并没有影响, 但是影响折旧的计提期间。

总之, 企业当期折旧额=当期折旧基数×当期折旧率。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 原值一般不发生变化, 只有在更新改造时改变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预计可使用年限及折旧率的确定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是固定资产当期折旧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 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的研究重点就是分析不同的折旧方法下, 当期折旧基数和当期折旧率的大小, 使得当期折旧额能够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状况。

二、固定资产不同折旧方法的比较

1. 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下, 各个会计期间的折旧金额相同, 折旧金额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该种方法下假设固定资产生产能力在不同会计期间相同, 折旧的累计额呈直线变化的趋势。

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计算简便, 因此这种方法在企业实际操作中广泛使用。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多缺点:首先, 不符合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固定资产前期生产能力一般比后期强, 若各期间平均计提折旧, 后期获得的收入比前期少, 但是却与前期负担相同的折旧费用。其次, 平均年限法下, 折旧金额只考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 没有考虑无形损耗的影响。最后, 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增加, 修理费用增加, 由于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造成后期费用扣除金额较大, 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利润的大小。

2.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生产状况确定当期折旧金额的方法, 工作量法和平均年限法的唯一区别是:平均年限法下, 累计折旧额是时间的线性函数;工作量法下, 累计折旧额是完成工作量的线性函数。工作量法也具有平均年限法的缺点, 而且具有工作量也难以准确估计的缺点。

工作量法下会计核算简便, 而且在固定资产各个会计期间负荷差别比较大的情况下, 直线法不能反映资产真实的使用状况, 使用工作量法更合理, 可以使企业收入和费用更好的配比。

3.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下, 各个会计期间折旧额等于递减的折旧率乘以相同的基数。年数总和法是一种加速折旧法, 各个期间计提的折旧金额不同, 前期折旧额比后期大。

年数总和法计算虽然比直线法复杂一些, 但是该种方法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 它克服了直线法的缺点, 不仅能够反映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 还考虑到科技进步条件下的无形损耗, 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关系。

4.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下, 各个会计期间的折旧额等于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递减的基数。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相比, 虽然计算的方法不同, 但都是在使用年限内前期多计提折旧, 后期少计提折旧, 使得固定资产成本加快得到补偿。

总之, 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属于直线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和直线法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折旧方法,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折旧金额的计提期间分配不同。直线法下, 固定资产在其预计可使用年限内平均计提折旧, 而加速折旧法下, 前期多计提折旧, 后期少计提折旧, 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计提速度。

其二, 对所得税的纳税期间影响不同。直线法下, 折旧费用对各个纳税期间所得税的影响金额相同, 而加速折旧法下, 折旧费用对各个期间的纳税金额影响不同, 前期由于计提的折旧费用较多, 致使所得税纳税金额比直线法下少, 后期计提的折旧费用较少, 使得所得税纳税金额比直线法下多。

其三, 是否考虑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直线法下, 折旧金额只包括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 没有包括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 而加速折旧法下, 折旧的加速计提, 不仅考虑了有形损耗, 还考虑了无形损耗, 使得在科技日益发达、固定资产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背景下, 更能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三、加速折旧法的优越性

1. 促进科技发展

随着科技革命的飞跃, 固定资产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 无形磨损占固定资产的总磨损价值的比例越来越大。直线法下, 折旧在固定资产的预计可使用年限内平均计提, 只考虑了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 致使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换代速度不能跟上科技的发展, 出现设备老化的现象, 企业生产能力下降, 经营效率低下, 而加速折旧法下, 不仅考虑了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 还考虑了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 可以加快设备更新换代, 促进科技发展, 提高设备工艺水平, 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 提高生产率

直线法下, 企业设备老化现象严重, 不仅不能促进科技的发展, 还使得企业生产效率低下, 生产成本的增加, 社会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而加速折旧法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 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加快, 企业加速计提折旧, 提前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 保证企业在使用尽可能少的原料下生产更多的产品, 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3. 克服企业短期投资行为

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后, 一般是前期生产效益好, 生产成本低, 后期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增加。若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平均计提折旧, 前期生产效益好, 折旧费用相对比较低, 企业利润高, 会让管理者盲目自信, 高估该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 容易导致管理者的短期投资行为。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 可以减少投资不能收回的问题, 引导企业的长期均衡投资。再者固定资产后期的修理费用一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加速折旧法可以使得企业的折旧费用和修理费用的总额均衡的在各个会计期间内扣除, 更加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

四、企业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一般规律

房屋建筑类固定资产应当选择直线法计提折旧。房屋建筑类固定资产在其预计可使用年限内磨损状况比较均匀, 采用直线法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映其收入和费用配比状况。

机械设备类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机械设备类固定资产前期生产经营能力较大, 产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比较高, 而后期生产能力逐渐下降, 设备磨损严重, 维修费用上升, 根据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原则, 企业应该在前期计提较多的折旧费用。

数量较少、价值不高且使用较为均衡的固定资产可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数量较少、价值不高且使用较为均衡的固定资产, 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不会对当期折旧金额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可以直接采用直线法, 简便易行, 方便企业进行会计核算。

运输设备及不经常使用的大型设备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企业的运输设备可以采用行使里程计提折旧;对于价值较大而且不经常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也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比如季节性使用的设备, 这些固定资产在使用的期间, 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入, 高收入和高费用相配比, 可以真实地反映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问题与难点下一篇:个税现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