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业

2024-09-30

资产评估业(精选7篇)

资产评估业 篇1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诚信”问题做出了重要论述, 报告将“诚信缺失”列为过去十年工作中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对于起步不久的我国资信评估业而言, 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因基础问题, 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一、我国资信评估行业发展的现状

资信评估是个古老而常新的事业, 我国的资信评估行业起步迟, 发展慢。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 导致资信评估行业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必要。1987年才有资信评级的雏形, 当时的资信评估机构隶属于人民银行各分行, 把资信评估作为人民银行的职能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 资信评估逐步发展。近一到两年, 国家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要求在各个特别是政府行政管理、招标采购中广泛使用第三方信用评估报告, 资信评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 江苏省就有各类资信 (信用) 评估企业100多家, 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金融机构资信评级、贷款项目评级、企业资信评级、企业债券及短期融资债券资信等级评级、保险及证券公司等级评级等。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苦探索和经验积累, 目前资信评级行业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 业务范围十分广泛

除了传统的债券评级、信贷评级外, 近年来在行业管理中大量使用资信评估报告, 如政府要求对担保公司进行全面评估、对小贷公司进行全面评估, 以及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工程建设、劳动保障、税收管理、医疗卫生、教育科研、中介服务、信息消费、股权投资、融资担保、合同履约、商业贿赂治理等行政管理时, 要求使用第三方资信评估报告。

(二) 评级市场初步形成

近年来, 大量新登记成立的资信评估企业, 使得评估企业绝对数量变大。同时一些成立早的评级机构不断在全国开设分支机构, 如江苏远东、安博尔、大公国际、中诚信等企业已初具规模。

(三) 资信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初步建立

1992年, 中国信用评级协会制定发布了《债券信用评级办法》, 在债券评级方面我国有了自己统一的的评级指标体系和方法, 为我国信用评估制度奠定了基础。一些大的资信评估机构都有自己的指标体系, 一般都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目前我国资信评估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法律法规不健全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国务院于2014年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4-2020年) 》, 着力推进诚信建设规范化、长效化, 并要求各地推进信用立法工作, 推动相关部门和立法机构依据上位法出台配套制度、实施细则及司法解释, 使信用信息征集、查询、应用、互联互通、信用信息安全和主体权益保护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各地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 制定诚信建设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目前为止, 除了《征信业管理条例》以及证监会2007年出台过《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证券资信评级机构执业行为准则》, 中国证券业协会2015发布的《证券市场资信评级机构评级业务实施细则 (试行) 》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外, 对于资信评估的主体、行业准入、行为规范、违规惩戒等无法可依, 资信评估报告的地位和作用也未得到法律认可。

(二) 从业门槛较低

《征信业管理条例》对于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 确定了一些条件, 如主要股东信誉良好, 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有符合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保障信息安全的设施、设备和制度、措施;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任职条件等。对于设立经营企业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 并未有门槛条件。同时, 近年来, 国家推行商事制度改革, 鼓励全民创业, 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查外, 工商登记不再对设立条件把关。另外, 各地信用办也在办理信用评估企业备案。对于信用评估人员也没有从业要求, 导致从业人员良莠不齐, 特别是近年新设立的企业整体素质偏低, 无法胜任相应的工作。

(三) 多头管理

由于国家缺乏相应统一立法, 目前造成多头管理局面。大家都在管, 九龙治水, 却都管不好。证监会对证券评级进行管理, ;人民银行对征信机构进行备案, 对信贷评级进行管理;信用办认为自己是主管部门, 要求全部集中备案管理;工商局也在从事企业信用的相关管理。到底谁是行业主管部门, 谁是配合部门, 由于立法没有明确, 导致目前多头管理的现状。

(四) 缺乏行业主导

目前, 我国的资信评估企业很多, 但还没有产生“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权威评级机构。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 以江苏远东、安博尔、中诚信和大公国际为代表的一些独立评级机构已初步奠定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主导地位相对突出, 但与发达国家的标普、穆迪等公司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 行业影响力也不够。同时, 由于我国评级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评级机构的市场地位受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很大。

(五) 存在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

目前, 资信评估行业竞争还不充分, 存在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金融行业、证券行业以及其他如建设、交通、水利等行业,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垄断, 多年的合作伙伴优先, 市场干预较多。一些地区大力推进信用信息在行政管理事项中的广泛运用, 将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参考, 加强管理和服务创新, 但在具体行政管理中, 往往推荐一些信用评估企业, 或者设立备案条件, 不允许外地资信评估企业进入, 不承认外地企业的评估报告, 实行地区封锁和垄断。

(六) 行业自律缺失

目前, 政府对资信评估业的管理不到位, 行业的自律也严重缺失。1997年, 部分资信评估企业联合发起了中华资信评估联席会。但该联席会成员很少, 发挥的作用仅限于联谊、交流, 没有能够成为全国性的行业自治组织, 未能制定相关准则, 进行行业自律管理。

三、我国资信评级行业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立法, 完善法律法规

建议根据国务院的指导纲要, 各地特别是先进发达城市, 利用地方立法权, 先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规, 对资信评估业进行立法规范、引导, 条件成熟时尽快上升为法律, 赋予资信评估报告相应的法律地位, 明确评估企业的法律责任。

(二) 明确行业主管部门

要改变目前“九龙治水”的局面, 首先立法要明确一个牵头管理部门, 负责资信评估行业的管理。在立法不明确的情况下, 地方政府要在统筹考虑部门机构职责时进行明确, 确保管理者有权、缺位者承担责任。

(三) 建立行业准入机制与惩戒、退出机制

在国家立法不明确的情况下, 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管理, 建立行业准入机制, 确保评估企业本身的素质, 也可以发布一些指引, 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同时, 要权责对等, 对于违规经营、质量低劣的企业要实行惩戒, 情节严重的要责令退出。

(四) 积极培育行业龙头

当前, 政府部门要发挥作用, 培育市场环境。对于一些成立早、实力强、信誉好的评估企业, 要予以重点扶持, 早日产生中国的“标普”、“穆迪”, 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五) 打破垄断, 推进市场竞争

各地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报告, 推动了资信评估行业的发展, 也给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人带来了“商机”, 两三个人、一间办公室, 就成立了评估公司, 业务如何做一窍不通, 但由于有行业照顾、地区照顾, 业务照做不误。在准入门槛确立的前提下, 要坚决打破封锁与垄断, 引进大的评估企业或者国际评估企业, 通过竞争, 优胜劣汰, 推动评估市场的普遍提高。

(六) 建立行业协会, 强化行业自律

各地资信主管部门要减轻监管压力, 必须引导成立行业协会。通过不断提高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净化能力, 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虹.中国信用评级业的现状与课题[J].中国金融家, 2012 (5) .

[2]白银海.浅析金融业资信评估制度的完善[J].经营管理者, 2015 (6) .

[3]孙俊成.资信评估的内涵及其指标体系构建[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26) .

资产评估业 篇2

农业现代化是发展的概念,它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纵观人们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过程,我们可大致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结合概念上的农业现代化。其着重强调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决定作用;第二阶段是现代科技武装的农业与社会的有机融合概念上的农业现代化;第三阶段则是农业生产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概念上的农业现代化。最近十多年来,人们日益意识到,在农业生产工业化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损害了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最新的农业现代化内涵中便增加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农业生产不仅与人类社会,还要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有机融合。近年来,世界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发展迅速,被人们视作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方向,主要便是着眼于食品的安全性,着眼于生态的平衡与环境的保护,着眼于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着眼于农业及社会各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评估指标

农业现代化的评估,就是利用一系列评价指标综合测定某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程度。农业现代化评估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进行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评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找问题、找差距,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和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国内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都曾进行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如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教授提出的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及其标准(注:柯炳生:《农民日报》1月22日。)。

柯教授认为,农业现代化,是由其它国民经济部门带动的,是其它部门而不是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农业发达的国家都是非农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农业不可能率先实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指标首先要考虑农业外部条件指标,其次是农业内部条件指标,最后是农业生产效果指标。

柯教授的指标体系,简单明了,多数指标与现有统计部门的统计指标相同,易于操作。然而,借用农业外部条件的指标,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虽有独到之处,但是否合理,有待检验。虽说工业部门的现代化可以带动农业现代化没错,但是否就可以说,工业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就必然农业现代化水平也低,答案是不一定。工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随着生产社会分工程度的提高,某些地区有农业比较优势,可优先发展农业,利用区域外的资金与技术的推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这是一个产业部门的现代化,还是用直接反映农业内部的各项从投入、过程与产出的经济技术指标,更为直观、稳妥。另一方面,这套指标体系中关于农业可持续性的指标不够充分。农业是依赖土地、水资源的产业,离开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性,现代化就成了空中楼阁。

浙江大学经贸学院谭波等提出了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注:谭波等:《地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框架及其量化》,《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第1期。)。该指标体系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农民知识化、农业集约化、农民生活富裕化和农村城镇化等四大方面的集合。这一指标体系与其说是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不如说是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而且部分指标表面上看是不同的指标,实际上由于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因而明显重复。如“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生活用电量”,根据我们的经验,这是两个数学上高度相关的指标,两者择一即可。

(二)农业

浅析水务业资产的溢价出售 篇3

关键词:溢价;特许经营;监管

收稿日期:2009-12-06

作者简介:刘立萍(1986-),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外资大举进入中国水务业,为中国水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未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城市水业资产溢价行为在外资进入中国水务业后屡见不鲜,针对此种现象,2007年9月初,由国内民营企业牵头的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发出《关于城市水业资产溢价转让行为的公告》指出,在政府定价的背景下,水业资产溢价,其本质是地方城市用以后的预期水价和水量收益,进行了短期资产融资。因此,一般意义上讲,溢价的收益最终进入消费者的支付体系之中。公告指责地方政府的行为,将令百姓日后通过水价变相承担“高溢价”的成本。国有资产溢价出售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中惯用的战略我国城市水务业,资产溢价出售即为改革的战略之一。这一战略选择的初衷是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随着城市水价涨价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水务业资产溢价出售的深思。

一、水业资产高额溢价出售的原因

水业资产溢价是指中标投资者的报价高于转让部分的标的企业资产评估值的差额,但按并购交易惯例,水业资产转让溢价应该是投资人报价与标的资产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差距。[1]溢价所得实质上是政府用其他资产,收益或者承诺交换所得,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额外收益。现在将水业资产高额溢价的成因分析如下。

1.资产评估方法失当

目前,我国的资产评估所采用的方法是历史成本法而非收益现值法,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其评估结果与项目市场价值的严重脱节和资产评估结果严重失真。

2.地方府融资和政绩目标

我国公用事业改革以来,一直强调招商改制两大目标:一是引进社会投资者资金,解决政府财政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资金缺口。二是引进社会投资者先进的管理体制和技术经验,提高效率。而一些地方政府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由,客观上引导了片面的溢价竞争而忽略了提高运营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

3.投资者因素

水业投资企业所具有的强大的资本,技术和运营服务的核心竞争力,能保证其高额溢价投入在未来特许经营期内得到相应的回报。

另外水业企业的战略意图也是其溢价收购的原因之一。2002年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50年经营权,溢价到7亿转让给威立雅。威立雅水务总裁安东尼对此的解说是:浦东的项目是我们在中国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也是我们寄予厚望的项目,我们希望把它发展成一个窗口项目,帮助我们赢得其他的合同。而在兰州的溢价收购后,威立雅水务将兼顾中国东西南北中,从市场的整体出发去衡量兰州。

二、水业资产高额溢价的弊端

就水业资产转让中的政府和企业而言,丰富投资经验的企业的经济算盘是绝对不会逊色于政府的。水业资产转让是政府,公众,企业三方利益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企业在能力和经验上占有优势,而政府在权力上占有优势。因此,任何一个市场竞争环境的忽略,将有可能使交易有失公平,那么处于被动地位的首先是公众,其次是政府,最后才会是企业。像本文所提到的兰州水费涨价之事,据兰州水价听证会代表表示,至这个方案公布时,此前听证会代表提出的供水企业公开财务成本和供水成本要求一直都未实现。类似于此事件,本应该经过正常程序操作的工作非程序化,却冠以所谓“商业机密”为理由拒绝公开。这如果让水业资产的过度溢价进一步发展,本质上就是让公众不仅要支付制水的投资收益和运营成本,还要在水费中变相支付政府的其他公共开支,如果监管不到位,公众还将支付企业的超额利润,造成恶性的社会影响。

如果地方政府仅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溢价所得到的高额资产收益,而投资者在支付高额溢价的前提下保持其利益最大化的最直接方式便是提高水价。因此,水业资产溢价转让归根结底是难逃政府以未来的高额水价承诺作为代价,从而很有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利益的受损。

三、改革途径

1.不完全产权的特许经营权

目前我国城市水业改革一直是以投资和产权问题为核心,但由于尚未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而完全产权的专营模式必须以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为基础。故地方政府可以尝试不完全产权的特许经营权模式,明确规定政府控制产权,将水务企业的经营权转让给合资公司;或者在特许经营期满合资公司将资产无偿交给政府或者按照资产残值由政府回购。

不完全产权的特许经营模式可以使政府在整个特许经营期内对企业资产价值进行准确的估算;另一方面,由于它保留了政府的最终产权,可以通过各种投资者的准入竞争确定水价,从而充分发挥市场的准入竞争机制。[2]

2.建立成本监审体制,加强行业和经济监管

尽管作为投资者的企业在项目成本转移渠道上可能不只局限于项目本身的服务的运营,但水务业资产的高额溢价本质上成为政府的变相融资行为及利益交易的寻租行为。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坚持资产溢价不以增加公众不合理的水价支付,或者降低合资公司未来的运营和服务质量作为代价,加快建立成本监审体制,科学确定行业的平均成本,以此作为制定水价的基础,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合资公司在特许经营期内运营和服务的行业监管和经济监管。

在市政公用事业招商改制的过程中,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言人,政府监管往往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为避免政府监管不力乃至缺位,应成立相对独力的监管机构,以便对合资公司在特许经营期内的运营进行实时,专业的行业监管和经济监管。

3.建立特许经营协议公示制度,加强第三方机构参与

对城市水务业而言,资产高额溢价为许多本应通过正常程序操作的工作预留了寻租空间,从而导致了不公平的内部交易,对此,为了有效杜绝这种现象,可考虑建立特许经营协议公示制度,使协议内容和项目重要边界条件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同时,作为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利益实体,政府监管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第三方民间机构或组织的积极参与项目监管可及时地克服这一局限性。因此,应该鼓励代表公众利益的民间机构以及媒体参与监管,并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第三方民间机构的协调监管作用,促进我国公用事业改革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济邦咨询公司著.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民营化的中国实践[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2]傅涛.市场化进程中的城市水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资产评估业 篇4

随着城镇产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与完善,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农村范围广阔, 产权市场潜力巨大, 是资产评估业务拓展的又一重大领域。并且,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释放农村生产力, 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农地流转规模及速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农地流转既包括农用地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也包括农用地内部流转。在全国农用地内部流转中, 东部省份土地流转率较高, 而西部地区土地流转率较低。我国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在全世界是最小的, 在今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 必然伴随着土地不断集中和农户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土地流转最有效的方法是培育土地使用权市场, 通过私人之间土地使用权的自愿转让, 来实现农户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 (韩俊, 2009)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模和数量巨大,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性质逐渐显现, 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 以出让、转让 (含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联营、兼并和置换等) 、出租和抵押等形式自发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大量发生, 其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展, 集体建设用地隐性市场客观存在, “合法”流转和“非法”流转同时发生 (刘守英, 2010年) 。现实中农村房地产隐形市场早已是暗流涌动, 大多数城市边缘地区存在着充满活力的非正式农村宅基地市场。服务于农村产权市场发展的需要, 各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未来农村产权交易的规范化和市场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运作模式。

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意义

(一) 加速要素资源流动,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农村产权市场相对城镇产权市场而言, 并没有发挥要素的流动及增值作用。通过农村交权交易市场的建立, 可以加速要素资源流动, 通过市场交易发现价格、发现投资者, 实现农村产权资源要素合理、高效、顺畅流转, 改变目前农村资本向城市净输出的困局, 吸引更多的资本参与农村建设, 从而缩小城乡差距、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 意味着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土地资源, 能够吸引更多资本向农业农村流入 (文宗瑜, 2009) ;另外, 将有利于农村资源财产化、资产化、财富化, 从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农村交权交易市场, 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并且能够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反映产权所有者的权益。武汉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 在普遍开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交易品种外, 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农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等, 使交易品种更多、交易范围更广, 盘活、优化了农村闲置资产, 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农村各种形式的房地产交易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也是各地方的农民这个经济人在改革过程中因旧制度不合理所做出的不得已但有效率的选择 (刘胜红, 2010) 。

(二) 促进农地规模经营,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二、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导致农业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 农村农业就业人口不断减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我国土地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提供了必要条件。为适应现代大农业对土地连片的客观要求, 实现农村土地资源收益最大化, 加快农地规模经营,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选择。扩大农地经营规模, 推行农业现代化, 有利于优化城乡土地、人口、产业、空间布局, 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 土地向规模集中, 突破传统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 提升农业竞争力,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 开展农村产权担保服务, 促进农村金融业发展

目前村民的宅基地不能转让、抵押和出租, 农民难以分享由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 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 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 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成都市温江区积极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融资, 到2009年底, 已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融资过亿, 增加了居民财产性收入, 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做出了贡献。土地既是不可再生资源, 也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通过农村产权交易, 配套开展农村产权担保、抵押融资服务,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果, 促进农村金融业发展, 并为农业大规模发展及特色农业提供资金支持。

三、农村产权交易的定价

(一) 农地内部流转价格的确定

按照土地法, 土地权利可以划分为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这些权利可以合并存在, 为同一主体所拥有, 也可以独立存在, 为不同的主体所拥有。农地流转是权利的流转, 权利的流转其实是土地收益的流转。从资产评估的角度来看, 不同的权利会有不同的价格对应, 因此, 不同的权利转让价格会有很大的差异。农村集体作为集体土地的所有者, 体现所有者的权利, 所有权的转移在下面的问题中阐述, 这里主要阐述农地使用权内部流转价格的确定。农地内部流转价格的确定也因流转方式不同而流转价格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处于初始状态, 并且各地区农地等级及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差异较大, 因此, 对土地流转价格的确定较困难。2009年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已达1.5亿亩, 超过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2%,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中“转包”占主导地位, 大部分地区通过“转包”形式流转的农村土地占到流转面积的50%左右;“出租”是另外一种主要流转方式, 多数地区在30%左右:“互换”、“转让”和“入股”形式的比例较低, 总体而言, 流转方式以非正式的交易为主。现阶段, 全国多数地区没有农村集体土地资产评估机构, 土地流转价格多为农户与受让业主之间通过协商形成交易价格, 各方利益很难得到保障。因此, 各地建立农村土地资产评估机构, 开展土地流转价格评估工作, 对维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及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应该采用收益法评估农地内部流转价格, 以农产品合理收益为依据, 确定农地内部流转价格更为合理。一是以农产品合理收益为依据, 符合土地的最高最佳使用原则, 可以达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遵循了经济价值确定经济交易价格的理论要求, 真正体现了市场所要求的等价交换的原则;二是虽然影响农地流转价格的因素很难掌握, 但土地的年均收益可以根据种植的作物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其中包括政府的农业补贴, 但要注意各地由于土地质量及气候等条件存在差异, 收益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转让期限较易确定, 一般根据双方的磋商确定流转期限;另外在确定还原利率时, 考虑到农业生产即面临市场风险又面临自然风险, 与其它资产确定收益时考虑的因素较多, 也导致折现率的确定与其它资产有一定的差异。如果政府补贴年均有一定的增长, 则要适当考虑一定的增长率。公式

式中:p为流转价格, Ri为土地年收益, G为政府补贴, g为政府补贴年增长率, r为折现率, n为流转年期

这样为土地流转双方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 提供了权威的指导依据, 保障了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依法、自愿、公平、有偿的原则下有序展开。

(二) 农地征用价格的确定

农用土地转变用途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已经被农民认识, 经济利益的诱惑使集体土地成为农民集体及其各个相关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工具 (刘胜红, 2010) 。目前在农地征用的过程中, 农地城镇流转价格难以合理确定, 使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受到极大的侵害。《土地管理法》规定补偿标准由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三部分组成, 以被征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法定倍数表示。可以看出, 土地补偿是对农地功能损失的补偿, 安置补助类似于一种社会保障, 而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是对短期投资损失的弥补 (伍育鹏, 薛剑, 2009) 。以上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农地被征收意味着原有权利主体失去了农地资源的产权价值, 因此要衡量征地过程中的农地价格必须要完整体现农地资源的产权价值 (陈志刚等, 2008) 。本文从被征地农民角度衡量农地征用价格的确定, 作者认为应该包括农地收益价格、农民生存保障价格和农地发展权价格。土地发展权是指对土地在资源利用方面改变原有的利用形式, 进行再开发的权利。根据上述阐述, 征地价格评估模型为:LP=PL+LL+DL

式中:LP为农地征用价格, PL为农地收益价格, LL为生存保障价格, DL为农地发展权价格

(1) 农地收益价格。

农地收益价格依据农地作为农业生产资料所具有的土地纯收益的贴现, 公式为:

式中:R1为土地年纯收益, r为折现率。上式中假设土地收益期限为无限期, 针对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土地承包期限为30年, 30年届满后, 优先由目前的承包者承包, 评估时收益期限针对具体情况而定。

(2) 生存保障权价格。

生存保障权价格由于目前国家对农村居民并没有完全的生存保障体系, 借鉴城镇居民基本生存保障体系的内容, 应该包括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失业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的相关内容。各地在基本生存保障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 各地可参照各地方标准来确定。公式为:

式中:R2为居民年均保障费用之和, r为折现率

另外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要有不同的生存保障内涵。未成年人生存保障方面更多的考虑其日常生活及其教育费用等;而对中青年则更多的考虑其就业及医疗方面的保障, 在就业方面可考虑当地具体情况, 开展评估咨询服务等具体业务, 既为农民朋友提供就业指导及服务又能拓宽评估服务业务范围;而对老年人其生存保障更多的考虑其养老及医疗方面。因此, 作者建议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具体情况及需求, 生存保障权的内涵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会导致生存保障权价格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在评估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并可做出特别说明, 降低评估风险。

(3) 农地发展权价格。

农地的发展权价格即农地发展权纯收益的贴现, 纯收益等于农地转为建设用地后的纯收益扣除原农业用途土地纯收益的余额。因此, 公式如下:

式中:R3为农地发展权纯收益, r为折现率, RZ为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年纯收益, RN为农地为农业用途的年纯收益

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纯收益取决于建设用地的具体用途, 这其中体现了区位理论的相关内容。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对农地的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 因此, 农地发展权价格的评估尤为重要。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一般规律是农地的区位条件较好, 一般在城市郊区或交通、其它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农业收益一般也较高, 因此, 在评估过程中要体现区位因素, 这方面各地因具体区位条件及自然地理因素存在差异, 土地发展权价格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导致可比性较差。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农地征用价格, 作者认为农地收益权价格和生存保障权价格完全归农民家庭或个人所有, 而农地发展权价格应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家庭或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民经济生活中所起的具体作用而定。目前, 在许多地方农民集体集体组织存在虚置的现象, 在农民经济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很微弱, 并且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又未能调整其他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土地给被征地农民, 因此, 建议由农民家庭或个人占有大部分, 借鉴福建省的做法, 应当将不少于70%的土地补偿费支付给被征地农民。

(三) 农村房地产交易价格的确定

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 使城市的大部分住房进入市场, 不仅改善了城市居民的住房状况, 而且推动了城市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增加了城镇居民的收入, 并使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直到现在, 农村居民的住房并没有完整产权, 如果说城市住房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最主要财产, 那么农民实际上没有大额财产, 也谈不上财产性收入。由于没有真正形成农村住房市场, 导致农村房地产存在较大的隐性市场, 极大的损害了交易双方的利益。对农村房地产在交易前进行资产价值评估, 一方面可以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参考标准和宏观导向;另一方面也是实现公平交易保障交易双方利益, 使资源在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内优化配置, 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必然要求。评估农村房地产交易价格, 可以参考城镇房地产估价的标准及方法, 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见表 (1) 。在进行农村房地产价格评估时, 要根据替代原理、区位理论等认真分析地块的具体情况和区位特点;再结合地价理论、预期收益理论等, 充分认清农村房地产的预期收益以及供需状况, 最后科学合理地确定流转价格。在对农村房地产价格进行评估时, 要注意区位特色及收益的合理预期。各地房地产所处的区位不同, 其影响价格的因素及收益能力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对其交易价格产生重要的影响。另外, 不同的交易方式对交易价格也产生较大影响, 这些评估师都要充分考虑。通过对农村房地产交易价格的合理确定, 可以为农村房地产的流转、抵押、担保提供价格参考, 促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及发展。

四、结语

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可以使农村产权与城镇产权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价格,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开展农村产权交易价格评估, 服务于农村资产交易。在此基础上, 逐步发展农村产权咨询、经纪代理、纠纷仲裁等业务, 为农村产权交易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我国地域辽阔,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 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和问题也千差万别, 各地在开展农村产权交易的同时, 要注意各地具体情况, 形成有特色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另外在农村产权交易过程中地域性体现的较明显, 因此, 评估师要对评估领域及范围要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建立农村产权交易资料库, 并注重对农村产权交易资料的收集, 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对市场的有效监管, 因此, 各地大力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同时, 地方政府也要建立农村产权交易的有效监管体系, 使农村产权交易真正为农民服务, 维护交易双方利益, 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摘要:本文认为, 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有利于加速资源流动, 激活农村要素市场, 优化农村资源配置,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开展农村产权担保、抵押融资服务, 促进农村金融业发展。服务于农村产权交易的需要, 建立多层次、全覆盖、专业、规范的涉农资产评估体系, 对农村产权交易的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农村产权交易真正为农民服务, 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农村产权市场,农地流转价格,农村建设用地交易价格,市场监管

参考文献

[1]付明星:《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武汉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的实践》, 《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第13期。

[2]刘胜红:《农村房地产市场化的法律思考》, 《肇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陆剑、彭真明:《农村产权交易的制度建构——基于成都、武汉农村产权交易所的实证研究》, 《农村经济》2010年第9期。

[4]伍育鹏、薛剑:《对农用地估价方法的反思》, 《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第9期。

[5]陈志刚等:《产权价值区域征收农地价格评估模型及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第11期。

我国体育用品业需构建品牌资产 篇5

品牌的出现和运用由来已久, 但品牌得到广泛重视, 被视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却是近十多年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后期, 大规模接管兼并和收购品牌企业的浪潮席卷欧美, 在当时发生的几起大的购并案中, 收购价格往往是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数倍。收购企业之所以给目标企业出价如此之高, 主要是目标企业拥有在市场上享有盛誉的品牌。自此, 企业管理界和学术研究界不再简单的将品牌看作是一个标识、一个符号, 而是重新审视品牌的价值, 将品牌看作是企业的一项资产, 而且是更为重要价值也更高的一项资产, 品牌资产 (Brand Equity) 概念随之产生。这一概念的出现, 标志着人们对品牌认识的深化。它得到普遍认可, 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管理界和营销理论界的研究热点。

二、品牌资产的形成原因

品牌之所以能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 被视为企业的一项资产, 都与品牌在消费者购买行为中所起的作用有关, 推动品牌资产的最终力量是消费者。消费者购买决策往往不是瞬间行为, 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一般要经过引起需要、搜集信息、评估决策、实施购买、购后感受等阶段。品牌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当消费者认识到产品存在差异时, 就需要在不同生产者的产品之间进行选择, 而选择就会有风险。为降低风险, 消费者就要依据其所拥有的品牌知识进行决策。

对消费者而言, 品牌是一个简约方式, 是有关产品信息的集合, 它浓缩了有关生产者经营者产品质量产品包装产品特色产品性能等多方面信息。从表面上看, 品牌只是一个名称、一个符号或是一种设计、一种颜色, 而实际上, 从品牌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作用看, 品牌是消费者心目中的一组“无形价值”, 是消费者综合多方面信息所形成的对产品的感觉和看法, 代表了一种感觉、一种认识和一种信念。一个品牌产品凝聚着消费者的综合印象。品牌的价值源于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独特的良好的令人瞩目的形象。就像耐克品牌, 它不只是勾形标记, 而是这个标志所能在消费者心中唤起的“Just Do It”、“飞人乔丹”、“空气技术”等等一切美好印象的总和。因而品牌化不仅仅是为产品命名, 设计标识并向管理部门注册这些活动, 关键是要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把有关品牌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 赋予品牌魅力, 为产品加进一点独特的东西, 使品牌独特形象在消费者脑海里占据一席之地。

三、建立品牌资产的基本思路

消费者购买行为受到消费者所拥有的品牌知识即品牌认知和品牌形象的影响, 因而构建消费者品牌知识是创建品牌资产的基本思路。品牌的认知度越高, 品牌形象越鲜明有力, 就越容易引发消费者购买行为。因此为了创建品牌资产价值必须提高消费者的品牌认知, 在消费者脑海中建立强有力的、积极的和独特的品牌形象。

1、提高品牌认知

研究表明, 人们对他们较为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产生依赖感和自在感。在营销上就表现为顾客往往习惯于购买他们所熟悉的品牌。同样, 在体育市场上被广泛知晓的品牌, 往往更容易为顾客所接受。而一个不知名的体育品牌则往往难以被接受。在顾客对一个以上体育品牌进行评估时, 认知因素更为重要, 因为只有认知度较高的体育品牌才会被顾客考虑和评价, 而认知度较低的体育品牌选中的概率往往极低。品牌认知的构建意味着确保该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处于消费者的备选范畴, 并在所出售的产品和服务与品牌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要想成功建立品牌认知, 企业首先要积极进行宣传, 增加体育品牌被消费者接触的机会, 使品牌为消费者熟悉。

2、建立强有力的积极的和独特的品牌联想, 塑造品牌形象

在某些条件下, 较高的品牌认知度所带来的熟悉感就有可能引发消费者购买行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仅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远远不够, 品牌还应具有鲜明独特的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形象。品牌必须为产品加进一些东西, 使其在某些方面与满足某种需要的其它同类产品相区分。为产品赋予联想就是塑造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消费者脑海中的品牌联想所造成的品牌感觉。品牌联想首先必须是强烈的, 只有强烈的联想才会引起消费者回忆, 才有可能影响他的购买行为。因此, 体育企业应通过创造性的传播活动, 通过适当的重复, 以及在信息中加入回忆线索作为提示物, 来创造强烈的品牌联想和回忆。所以体育企业要为自己的品牌明确定位, 赋予产品明确的个性和特色。

四、构建品牌资产的主要途径

1、精心选择品牌元素

品牌元素是指构成品牌的视觉、听觉元素, 包括名称、符号、标识、旋律、包装、颜色等等。一个好的品牌必须有一个好的名称、独特醒目的标记、赏心悦目的包装图案和颜色。一般而言, 品牌元素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容易识记。品牌资产的首要条件是有较高的认知度。为达此目的, 品牌元素应选择那些容易识记的东西以方便消费者在购买时回忆和再认。 (2) 富有意义。品牌元素内在涵义支持品牌联想的形成, 它能传递出某类产品特性的一般性信息或传达某一品牌特殊贡献和利益和独特信息。一套容易识记和富有意义的品牌元素会带来许多便利。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 经常并不检测很多信息, 这就需要品牌元素容易被回想以及拥有描述性或说服的内涵。这样可大大降低营销传播活动负担。 (3) 容易进行保护。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适应市场竞争角度, 品牌元素都要是容易保护的。

2、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

(1) 产品策略

产品本身处于品牌资产的核心, 消费者对品牌的体验, 消费者从他人那儿获得的品牌信息, 都取决于产品本身。同时, 企业在传播活动中所能向消费者介绍的也只能取决于产品本身。产品的功能、性能、包装。质量等都应符合消费者需要, 特别是产品应具有良好的质量水平。在某种意义上, 品牌实质上代表着企业对消费者的一贯承诺。设计和生产出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和欲望的高质量产品是成功营销的条件。产品除了具备良好的质量外, 还应在技术和性能上具备竞争优势。为满足消费者日益提供市场,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商机。

(2) 定价策略

价格对消费者具有多方面的含义。价格特别是溢价是塑造品牌形象、创造品牌资产的重要手段。企业所选定的价格水平决定了其在同类产品价格的相对位置。价格阶梯中, 消费者往往根据某一体育品牌所处的价格阶梯对品牌进行归类, 划分档次。同时, 在消费者辨识产品质量存在困难时, 消费者往往根据价格推断产品质量。当然, 这决不意味着要制定高价, 但价格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定。

企业在选择定价策略时, 不仅要考虑产品成本, 考虑竞争因素, 而且要重视消费者的感觉和偏好。现在有许多企业用价值定价方法。价值定价是介于撇指事实上价和渗透定价之间的一种定价策略, 它力求在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和产品价格之间找到一种调和, 以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达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价值定价主要因素是真正懂消费者从该品牌中感觉价值是多少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他们愿为该品牌支付溢价。

(3) 渠道策略

渠道是使产品能被使用或消费而涉及到的一套相互独立的组织, 这些机构或组织配合起来将产品转移给消费者。渠道类型可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 企业所选择的渠道对其品牌形象有巨大影响。当企业采取间接渠道时, 其所使用的渠道成员的形象、渠道成员的营销策略直接对企业品牌资产产生影响。

3、利用整合营销传播工具建立品牌

营销传播可以创建品牌知名度并在消费者脑海中建立强烈的、积极的和独特的品牌知名度并在消费者脑海中建立强烈的、积极的和独特的品牌联想。近年来, 企业的营销传播策略发生巨大变化, 主要体现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运用上。整合营销传播手段首先要求混合使用多种营销方式, 营销者应从特性、效率与成本等角度考虑, 评估并组合运用所有可用的传播工具, 以便有效地在消费者脑海中建立知名度和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形成所需的品牌知识。

4、利用间接联想塑造品牌

资产评估业 篇6

在外国投资者眼中具中国特色的房地产业问题与障碍, 可谓不胜枚举, 而且不少专家学者都曾提出讨论过了, 因此本文不再重复。本文仅针对房地产评估方面提出几点较突出的问题讨论一下, 主要是:1、对估价基础理论认识不足, 2、缺乏房地产资讯, 3、官员于预。

一、对估价基础理论认识不足

中国对房地产市场的市场研究, 在深圳首次拍卖土地使用权之前早以开始。中国政府深深地知道, 开放房地产市场, 是搞活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故在着手建立深训特区之初期, 就派官员往香港学习房地产运作及估价实务, 揭开了中国研究房地产估价的新一页。为了配合开放房地产市场的需要, 不少大专院校也开办了房地产估价课程, 很多老师们也转业为房地产学教师。由于房地产评估不是中国院校的传统学科,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到海外深造的机会很少, 不少老师都是靠自修来学习房地产估价理论及知识。老师们都是一面参考国外资料, 一面自己编教材。由于外文水平及自我观念的问题, 对不少重要的估价理论都不甚了解, 而且对一些基本用辞的翻译也出现了谬误。

此外, 中国的学者和业界对很多房地产的基础理论尚有误解。例如在还原利率方面, 至今还有不少专家学者仍囿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认为还原利率应为银行利率或与银行利率挂钩。其实银行利率与房地产还原利率是各自独立的利率, 正如中国人和美国人大家都是人, 但却不是同一种人。

虽然中国的房地产专家学者已相当积极地去了解估价理论知识, 但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仍然象雾里看花, 总是把握不到应该把研究方向放在那里。例如至今尚有不少学院教授在研究“路线法”, 而也有不少研究生以此为研究题材方向。其实在外国早已把这方法的研究搁置, 因为此方法不实际, 使用不便, 业界绝少应用。此外也有不少学者在研究较先进的估价方法, 例如神经元方法等。其实中国房地产评估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应该把时间资源用于打好基础理论才对, 但也不是不作任何研究。若要作研究, 也应先选择比较务实的题材。

正因为对基础理论掌握不足, 中国估价师的水平也相当参差, 他们的水平和能力颇受到投资者怀疑。笔者在中国作调研工作时, 曾听说有一些外商投资者情愿到香港去聘估价师到中国估价, 也不愿聘中国的估价师。姑勿论这是否个别例子, 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明显地反映出问题的严重性。实际上在海外的估价师大都是使用常用的估值方法如比较法、收益还原法、成本法及贴现现金流量法等来估价, 中国的业界欲与海外业界接轨, 最直握了当的是把基础打好, 便会减少出乱子的可能, 而且亦会增加投资者对中国估价师的信心。

二、缺乏房地产资

房地产评估, 最重要的是有市场数据。在海外发达国家, 有关资讯数据可从多途径获得。除在政府部门如土地注册登记处外, 有关估价信息尚可从私人房地产资讯公司购买, 而有关的房地产资讯公司除提供原始数据外, 尚会把数据进行分析, 方便估价师使用。以澳洲悉尼市为例。就有十多家私人房地产资讯公司为客户提供服务, 资料十分详尽, 除了一般物业成交数据外, 它尚把悉尼市中心 (CBD) 的所有商厦分区来分析, 资料包括每栋商厦的落成日期, 宗地面积、楼层数目、每层面积、买卖历史、历任业主, 成交金额及租户资料等。另一方面住宅物业成交数据库也相当周全, 估价师只要是该公司的客户, 便可在自己的办公室用电脑迸行查询, 只要输入标的物业所在街道名称, 欲查询的年份等, 电脑便会表列有关街道周围1公里的住宅物业成交个案给查询人参考。

目前在中国进行房地产评估所遇最大的困难是很难获得市场成交数据。房地产市场数据几乎被有关政府机构垄断, 若不具备种种人事关系, 私人执业估价师将很难获得所需物业成交数据作分析参考, 中国加入世贸后, 政府部门运作需要增加透明度。有关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亦应趁此机会进行改革, 包括开放房地产讯息渠道, 鼓励成立私人房地产资讯公司。资讯的开放有助于建立公平公开的估价体制, 增加办事效率。增加房地产资讯的透明度, 是与海外业界接轨的一重要手段。

另一项重要的房地产资讯是城市规划限制。房地产的市值往往被城市规划土地使用限制所左右, 在估价之时, 估价师必须先到有关城市规划部门了解有关物业的土地使用限制。有关的部门若能把现有的城市规划查询手续简化, 增加透明度和增加群众参与规划的份量, 将大大有助于与外国接轨。

三、官员干预问题

在发达国家中, 政府部门不会干涉私人估价师的运作, 政府的估价师和私人估价师的地位平等, 由于估价师们的学历相若及都属于同一估价师学会, 所以都能相互尊重, 若有不同意见, 也是通过洽商协调, 出于对估价师的尊重和信任, 政府绝不怀疑过问私人估价师的专业意见, 只会监管他们的专业操守, 违规的估价师, 不论是政府的或私人的都要负上法律责任。

中国的社会现状与外国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 其中最显著的是政府在很多方面都进行干预, 因而在房地产评估方面也普遍存在这问题。中国的士地制度为三级制, 一级土地市场的地价是由政府以基准地价规范。基准地价是由有关政府部门根据土地的区位、繁华程度、交通状况及土地本身特点等因素来的制订, 由于基准地价不是主要靠市场物业成交价为基础, 各种因素的加权系数在某程度上会受到有关官员的主观意愿影响。就算有关官员在制订或修订基准地价时持客观态度, 负责最后决策的官员也往往因本身利益或所管辖地区利益而调整基准地价, 由上文中的市值定义可见, 市值是由买卖双方协议产生, 并非单凭土地的地理和本身因素所决定, 在加人入长官意志后的基准地价已被严重扭曲, 给二级和三级市场的物业价格造成很大影响。

另一方面, 官员过问私人估价师的专业意见给整个估价行业造不良影响。现时中国的普遍情况是私人估价师做完一宗评估后, 有关物业的价值意见并不能作实, 有关评价必须获得有关房地产管理部门认可才能作实, 但是中国的估价师, 不论是私人执业或在政府部门工作, 都必须通过相同的考试才能获发执业证书, 因此他们都具备合格的专业知识来作物业评估。若每宗估价都要有关政府部门认可, 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甚至出现贪污温床, 也使公众对私人估价师的能力产生怀疑, 这种官员干预在其它国家是罕见的。

中国加入世贸, 房地产业跟海外业界接轨势在必行。中国房地产业的弊端很多, 而在房地产估价方面, 也有不少要改革之处, 本文所论及的都是较突出的问题, 都应该优先解决。要与外国接轨, 不外乎沟通、了解对方, 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中国加入世贸, 房地产业跟海外业界接轨势在必行。

中国房地产业的弊端很多, 而在房地产估价方面, 也有不少要改革之处, 本文所论及的都是较突出的问题, 都应该优先解决。要与外国接轨, 不外乎沟通、了解对方, 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为此, 除了针对上述各点问题进行改革外, 业界亦应加强外语培训, 了解有关房地产的专有名词, 以便对外沟通。

摘要:本文仅针对房地产评估方面提出几点较突出的问题讨论一下, 主要是:1、对估价基础理论认识不足, 2、缺乏房地产资讯, 3、官员于预。

资产评估业 篇7

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广业公司) 成立于2000年9月, 是经广东省委、省政府首批批准设立的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之一, 由原广东省属工业板块的17个转制厅局和机关脱钩企业组建而成。广业公司成立十多年来, 从战略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国有企业重组, 顺利完成了从行业分散、管理松散、资产质量差的传统型综合企业向一家具有持续性、快速性、效益性特色的极具成长性的绿色环保龙头企业过渡。

1 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重组的背景

基于其组成企业以工业类企业为主的特点, 广业公司组建初期, 行业分散, 业务表现出高度的多元化, 主业不突出, 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面临从求生存到求发展的困境。政府脱钩企业共400多户, 其中劣势企业退出就有227户, 存在为数不少的三层以上管理级次的企业。企业“老、小、散、差”的问题突出———老企业多, 经营规模小, 行业分散, 资产差劣, 企业债务和人员包袱沉重、产业低级、亏损面大, 一大批下岗分流职工等待安置, 企业员工上访不断。因为产权关系或者人员、负债的制约, 这些已经处于困境的企业不但不能创造价值, 甚至对广业公司属下的其他正常经营的企业的发展也构成明显的制约。对于部分正常经营的企业而言, 同样面临着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竞争程度上升的挑战。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应如何顺应改革趋势、把握发展机遇、求生存求发展, 如何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优化资产配置、确定发展主业, 使广业公司战略定位与经营模式、资产配置与主营业务、组织结构与总部功能, 更加适应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实现企业的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是当时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 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重组

广业公司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和重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产业结构、资本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三大结构”调整为主线, 按照“一退二调三进”的战略步骤, 实施主业带动、重点骨干企业带动、知名产品带动的“三大带动”发展计划, 实现资本经营、产业经营、产品经营相结合。通过战略性的结构调整、重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达到优化资产配置、明确战略定位、选择优势主业、规范治理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把一个综合性的资产经营公司打造成为具工业特点的、以“四大主业”为支撑、融“三大经营”为一体的绿色环保龙头企业。

2.1 实施“退”的战略调整

针对老企业多、包袱沉重、行业分散、竞争力低、资产差劣、亏损面大的经营状况, 广业公司进行了产业结构、资本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三大结构调整”, 实施“一退、二调、三进”的战略步骤, 从而优化了资产配置, 缩短了管理链条, 为核心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资源支持, 加快促进主业的发展。

广业公司根据战略目标, 面对“老、小、散、差”的被动局面, 按照“一退二调三进”发展战略步骤, 狠抓劣势企业的退出。“退”就是对没有市场、没有效益、没有前途的劣势企业, 实施主动退出的战略, 充分运用市场和经济的手段, 对退出企业中有一定发展前途、盈利能力强的项目, 以内部重组的方式进行资产和业务重组, 使之摆脱原有的束缚, 充分发挥其资产潜能, 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退”是为了“进”, 是广业公司充分认识到“今天不敢于放弃, 明天就会变成包袱”的哲理。采取转让出售、引资参股、租赁承包、债权置换、主辅分离等五种方法, 实现了227户劣势企业退出经营。劣势企业平稳有效退出, 大大改善广业公司资产质量, 为有效地清除经济包袱、甩掉历史包袱、提高经营效益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实施以“退”为主战略, 敢于放弃, 敢于退出, “退”是为了“进”, 广业公司所经营的资产发生了质的变化, 企业资源的配置更合理, “轻装上阵”面临新一轮的发展。从退出中求效益、从退出中求发展是根基, 通过2001年到2003年的三年退出调整, 公司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2003年实现利润总额达1.4亿元。

2.2 实施“三大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

在“退”的基础上, 针对工业企业户数多、管理链条长, 遗留问题多、包袱沉重, 历史负债多, 不良资产比例高于帐面的反映以及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晰等状况, 广业公司采取“三大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 即是以产业结构、资本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为主线, 优化了资源配置, 缩短管理链条。十多年来, 广业公司对系统内企业先后实施了三次资产调整重组。对于解决企业结构性矛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构建了产品经营、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三个层次”的管理架构, 实现了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广业公司总部为资本经营层, 通过调整优化和资本运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级集团为产业经营层, 通过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实现产业经营效益;二级企业为产品经营层, 通过产品的生产组织和市场营销, 实现公司的生产经营利润。

2.3 实施“三大经营”, 提升发展

按照“三层次”架构管理模式, 广业公司总部为资本经营层, 通过调整优化和资本营运,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我们通过对公司经营定位的深入研究, 明确了推进公司产品经营向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定位提升, 创新经营方式, 探索适应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新方法、新手段, 大胆实践资本经营与产业经营、产品经营相结合的新思路, 从管理体制上、运作平台上和经营方式上建立起公司资本经营与产业经营、产品经营三结合的提升战略。

在产品经营上, 采取培育骨干企业, 延伸产业产品价值链, 着力构建与主业结合的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广业公司通过改组改造、培植骨干企业和知名产品, 推动“单打冠军”骨干企业, 实现产业链延伸发展。

在产业经营上, 采取扬长弃短, 走对内资源大集中、对外资源大联合的发展道路, 创造产业链协同效应。广业公司按照集约发展、优化发展、创新发展、循环发展的原则, 优化资本结构,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体现资源集约化、经营专业化、产权多元化的发展。实行资源要素高度集中, 生产经营专业聚合, 产权多元联合扩张。

在资本经营上, 采取低成本扩张的发展模式, 通过技术性、项目性、企业性和资源性的资本经营, 实现资本增值。

3 战略性结构调整重组取得的成效

广业公司成立十多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国资委监管指导下, 经过几任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努力, 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和重组整合, 在市场经济充分竞争条件下, 逐步形成了以绿色环保为龙头的四大主业发展板块, 企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 敢于担当社会责任, 对重组关闭破产的五万多名下岗职工, 除按政策补偿外, 支付10多亿元, 为政府和社会分忧, 为职工解难, 努力妥善安置好下岗职工。

通过十多年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与重组,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企业品牌和社会信誉显著提高,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为广东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2年底, 广业公司资产总额238亿元, 净资产84.7亿元, 下设13家产业集团, 控股两家上市公司, 管理全资及控股企业188家, 在职员工2万多人。实现营业收入252亿元, 利税15.2亿, 在广东省企业500强中排名第34位, 在全国企业500强可排在361位。

广业公司作为省级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十多年的战略性结构调整重组, 在实践中总结提出了省级资产经营公司经营发展战略、发展方法、经营模式, 对国资委成立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发展模式作了创新性的探索, 为转型期省级资产经营公司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取得长远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优势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例, 全面论述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如何突破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的束缚, 实施以完善战略性结构为重点的调整与重组, 明确战略方向、清晰主业定位, 企业走上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战略性结构,调整,重组

参考文献

[1]陈群胜.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

[2]孙茂竹, 姚岳.成本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品种(系)对比下一篇:绘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