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i_fetch_assoc()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mysqli_result, boolean given in /www/wwwroot/qikantianxia.com/e/action/CCYip.php on line 71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精选12篇)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

2024-09-29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精选12篇)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 篇1

一、引言

我国市场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的资产评估人才。自2004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设立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以来, 越来越多院校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纷纷设立了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近年来, 围绕资产评估专业建设问题, 相关各方展开了积极研讨, 所达成的共识之一是资产评估作为一个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应用型学科, 在人才培养环节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然而如何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尚处在探索阶段。本文结合我校及兄弟院校人才培养情况, 探讨资产评估专业的实践教学问题。

二、本科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资产评估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四大类:认知性实践、专业性模拟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这些教学活动虽然对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总体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

认知性实践通过到评估机构的短期参观、考察, 达到对资产评估行业状况、资产评估业务、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有初步认知的目的。但由于时间较短, 或者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最终往往是走马观花, 流于形式。

专业模拟实验通过课堂集中教学的方式, 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资产评估活动进行模拟, 从而使得学生对评估实践有感性认识, 并将评估理论和方法与评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评估实践的需要。专业模拟实验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目前国内高校还面临诸多问题, 集中表现在:缺乏合适的模拟实验教学软件、缺乏合适的模拟实验教学教材、缺乏合适的模拟实验教学师资。

毕业实习是通过在资产评估机构的学习和操练,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由于学生毕业实习往往和就业结合在一起, 因而, 许多学生到签约单位而不是评估机构实习, 或者并未从事资产评估方面的实习。

毕业论文旨在对学生全面运用所学评估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技能进行综合性训练, 以调查研究、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等形式, 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各高校评估专业论文完成情况看, 目前仍然偏重理论研究, 解决评估实际问题的较少。

三、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构建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旨在通过评估实践教学活动, 促使学生将资产评估理论和评估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学生提供“零距离”的实践体验, 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资产评估工作的适应性, 实现资产评估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接轨, 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根据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目的, 可以构建“专业认知—课程同步实验—综合模拟实验—实习基地实习”四个层次的资产评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其基本构造如下图所示。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将评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四年本科教育之中,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其中第一层次是资产评估专业认知实习, 第二层次是课程同步实验, 第三层次综合模拟实验, 第四层次是实习基地实习。

1.所谓“专业认知”, 就是针对资产评估专业新生缺乏评估意识和评估概念的状况, 通过参观评估机构、评估现场以及专业老师或评估师的讲解, 使学生能够了解资产评估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对资产评估活动有感性认识。

2.“课程同步实验”是学生在完成专业认知的基础上, 在学习《房地产评估》、《机器设备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 通过同步实验, 掌握相关资产的评估特点和评估技巧。

3.综合模拟实验是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 通过完整评估项目的模拟, 让学生作为一个评估人员, 综合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 按照评估程序, 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确定合适的评估参数, 得到最终的评估结果。评估项目宜选择股权价值评估, 方法涉及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和市场法。

4.实习基地实习是学生完成了校内课程学习后, 集中时间到实习基地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 全程参与实际评估项目, 为在校学生向评估人员角色的转变提供铺垫。同时, 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评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为毕业论文 (实习) 的撰写提供相应的素材。

四、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构建

为在教学中落实上述课程体系, 取得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 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 包括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条件保障、师资队伍保障等。

1. 教学管理保障。

为规范实践管理, 应建立完善、可控的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管理保障体系, 包括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成绩考评体系, 涵盖实践教学的所有环节。

质量评估体系以实践教学成效为本, 制定专业认知、课程同步实验、综合模拟实验、实习基地实习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及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质量监控体系强调实践教学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和反馈。事前监控注重实践教学的前期准备, 如实验场所、实验人员的安排和落实;事中监控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 如教师和学生的到位情况、教师指导情况、现场纪律等;事后监控注重实践教学效果的监控, 如成果性材料的质量、学生成绩分布状况、教师成绩评定合理性等;同时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反馈和教学效果的反馈。

成绩考评体系应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 改变传统的成绩考评方法, 将考评的重点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成绩考评方法以出勤和最终报告或作业作为考核重点, 其结果往往导致学生“出工不出力”, 成果性材料东拼西凑、弄虚作假等, 因此, 在传统考评方法基础上, 更应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对评估理论和评估知识应用的考核。

2. 教学条件保障。

教学条件保障主要是涉及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方面, 应具有满足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硬件除了在性能上需要满足一定要求外, 在数量上还应该留有余量, 以防止可能出现的计算机故障。

软件配备是目前实验室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市场上的资产评估软件有鼎信诺资产评估系统、资产评估大师、AE99资产评估项目管理系统、创新资产评估软件系统等几种, 综合比较分析, 鼎信诺资产评估系统具有教学版本, 对于资产评估实验教学比较最适合。

实验教材比较理想的是由郭昱主编, 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资产评估模拟实验》, 该教材以真实评估项目为基础, 模拟资产评估活动的每一环节, 将评估项目中评估人员所做的主要工作通过文字形式展示出来, 让学生以评估人员的身份来完成相应的评估工作, 其中, 凡涉及评估理论和方法应用的关键环节, 让学生自己按提示设计完成。目前国内许多高校使用该教材, 普遍评价很好。

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 应慎重选择评估机构作为实习基地。评估机构应具有一定的规模, 能够接纳足够多的学生实习;同时, 要运作规范, 带教老师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能够胜任实践教学的要求。

3. 师资队伍保障。

目前在财经类高校从事资产评估教学的专业教师中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对缺乏, 这对于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必须建立一直熟悉评估业务、教学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乐于教书育人的“双师型”资产评估实践教学队伍[1]。

首先, 应重视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 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中适当向实践教学教师倾斜, 建立具有吸引力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2]。

其次, 合理安排校内教师的任课时间, 鼓励校内教师“走出去”, 到评估机构践习, 参与实际评估项目, 了解与掌握资产评估活动的具体程序、方法。

最后, 建立“产学”合作机制, 将校外资产评估界的精英“引进来”, 进行实战授课。

五、结语

实践能力是资产评估专业需要培养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由于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设立时间较短, 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 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没有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这就需要相关院校进行不懈研究以及积极探索, 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廉李章.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4, 12 (4) :59.

[2]王大江.会计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会计之友, 2007, (2) :72-73.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 篇2

在实习期间我对估价行业做了一定的了解,对基本的办公用品的使用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我做了多份的报告,就一般的评估报告,根据市场价值我已经能独立完成。

一、实习内容

在羊城河南中联实习期间中,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对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进行了实践中的升华,也在工作经历中取得了不少的实践心得,并且在同事的帮助下逐渐成长。现就学习能力、工作心得和同事相处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一)学习能力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学习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学习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二)同事相处

在这几个月的工作学习中,深刻的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羊城评估的家人们都很友好,很有亲和力,对我们实习生的到来也很欢迎和照顾。在这样一个友好的团队里工作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

12月上旬,评估1部(我在评估2部)的同事传了3份业务资料过来来,要求我们协助出具报告。欧阳经理让我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主要由我来撰写报告,再跟评估1部的同事沟通这几分报告的出具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懂得了同事之间应该是最好的搭档,每个成员都是责任中的一体,只有互相帮助、耐心细心才能把这个团队搞好,只有互相学习、和谐共处才能使这个团队不断进步。

二、实习体会

房地产估价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估价人员在给房地产定价—估价人员认为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但实际上,房地产估价不应是估价人员的主观随意定价,而应是估价人员模拟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和过程,将客观存在的房地产价格或价值揭示、显示出来,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要做好房地产估价,不仅需要通晓房地产估价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还需要具备房地产制度政策、开发经营,以及经济、建筑、城市规划、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

河南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管理和业务都较为合理、规范化,内部员工办事效率高,做

事积极主动,高层管理人员对员工都很信任和支持,使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及经济效益。

在实习期间,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及与专业相关的评估行业都有了深刻地认识,对社会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有了一定的感触。经过这半年的实习,让我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深深的思考,为生活的不易感叹,更催生了我学习欲望以及坚定做个全面发展的工作者的决心。转眼间,自己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了,我知道,实习只是一个前奏,未来的路还需要我更加踏实的去行走。

三、实习总结

在短短半年的实习中,我能够做到端正工作态度,并认真及时完成了工作,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并能在前辈的耐心指导下掌握有关房地产评估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能运用办公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来应对工作。

然而在此期间我也看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如具备的专业知识还不够,理论知识欠缺、不扎实,关注房地产等有关讯息信息不够全面,经验不足不善于与客户进行沟通以达到有效合作意向,以及对于一些问题处理的不够沉着和果断。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 篇3

摘 要:本文从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与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我国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难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之处,并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着重就资产评估硕士培养中的案例教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资产评估专业硕士 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 重庆理工大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推进,资产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要素市场的中介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资产评估在经济活动中越来越重要,然而资产评估专业学历教育历史并不长,还需要继续完善,专业硕士的生源相当多是跨学科的,对资产评估这一学科并不是很熟悉,同时高校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是趋向于理论型。因此,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的重要方面,也是资产评估硕士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自然延伸,需要在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教学中强化。

一、我国资产评估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现状

尽管资产评估应用硕士学历教育已启动近四年,但高校专业硕士培养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资产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衔接等问题都还在完善之中,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离评估行业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进一步深化资产评估硕士案例教学模式的改革。这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人才的实践能力难以满足评估行业的需要,与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因此,实践能力是资产评估专业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行业与社会对资产评估高层次应用人才的客观要求。

二、当前资产评估专业硕士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专业硕士培养的历史并不长,专业硕士培养与教学方式方法很多还是沿用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即以理论教学与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习题练习,强调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这种传统教学手段忽视了资产评估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具体来说,从实践能力角度而言,当前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理论教学仍然是资产评估硕士培养的重要方面,而教学目标的重心不是掌握评估的理论基础。资产评估日常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演绎与思维的训练,而是要通过案例让学生真实掌握到实践中需要的理论,可以说案例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的最佳手段。课堂教学中案例与理论融合,加强案例讨论环节,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评估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评估的动手能力与工作兴趣,让学生有信心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加入资产评估专业人员的队伍。

第二,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质量,而案例库老化,不成体系,案例讨论不深入,仅仅停留在对经典案例或者公开资料的介绍层面,缺乏对案例的深层次分析以及案例举一反三式的运用,学生难以把案例与资产评估的实际工作对应起来,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资产评估专业硕士案例教学改革的建议

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最重要的是加强案例库建设,这需要联合其他单位建立起系统的、高质量的案例教学体系。案例库的建设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案例教学与后续实验室的实训也有着密切联系,实验室模拟评估是案例教学的自然延伸,借助现代化电教设备与网络技术,构建高仿真的模拟评估环境,为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从硬件角度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注重案例教学中的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包括展示、锻炼自己的机会与交流合作的机会,这对提高案例教学效果也有很大帮助。

四、小结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资产评估专业人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在资产评估案例教学中,要致力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案例教学和实习实训活动做到实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校企合作,共同努力。以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资产评估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把专业学位教育打造成高端评估人才的培养基地,提高学生在资产评估专业中的实践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也将最终促进资产评估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靖邦.加强专业研究推动资产评估行业科学健康发展[J].中国财政,2010(12).

[2]于翠芳,关雪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资产评估课程项目教学模式设计[J].经济师,2013(8).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 篇4

资产评估本科专业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历史不到十年,招生院校也不到二十所。近年来,围绕资产评估专业的建设问题展开了积极的研讨,所达成的共识是资产评估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全国各高校的资产评估专业都把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作为突破口,以期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过硬实际操作能力的具有竞争力和独特个性的高素质资产评估专业人才。但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究竟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却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熟体系,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研究迫在眉睫。

二、构建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所谓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学生从进入高校的第一年到最后一年的所有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验、科研活动、生产劳动、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组成的与理论学习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构成,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实践教学系统应该具有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使整个系统有序、有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系统的目标。据此,我们可以把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按上述四个层面分成四个体系: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资产评估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一)确立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资产评估本科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通过资产评估实践教学活动后,在创新素质养成、实践能力上应达到的水平或标准。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对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加深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二是培养学生的资产评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执业技能,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执业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观察事物的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三是增强职业素养和实践观念,培养“诚以修身,信以立业”的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把所建立的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与素质教育、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构建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我院资产评估专业设在会计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除资产评估专业课外,还包括会计、审计、工程预算等相关专业课程,资产评估专业毕业生可以胜任评估、会计、工程预算工作,因此,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应在考虑与整个课程体系相协调的同时,立足于本专业,紧密结合其他专业发展特色,使学生的评估和会计技能能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锻炼得到巩固和提高,融理论于技能之中,做到产、学、研一体化。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为学生提供“零距离”的实践体验,实现资产评估专业教育与企事业单位需求的“无缝”接轨,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根据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目的的要求,我们设想构建“专业认知——专业实训——执业考证——能力创新”四个层次的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其基本构造如下页图所示。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将评估能力培养贯穿于四年本科教育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其中第一层次是资产评估专业实践认知实习,第二层次是专业实训,第三层次是在专业实习基础上增加执业技能培训和考证,以获得相关职业的执业资格证书,第四层次是能力创新。

1.所谓“专业认知”,就是针对新生缺乏评估意识和评估概念的状况,通过参观、讲解和亲自动手,使学生能够了解资产评估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对资产评估过程有感性认识。如军训后可安排学生到资产评估事务所参观,由专业老师或评估师讲解资产评估的基本过程、评估方法、评估结果的取得和应用,参观后学生初步认知资产评估专业。

2.“专业实训”是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一些专业基本操作进行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完成资产评估学、机电设备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实训,毕业校内综合模拟实习和校外专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和执业能力。

3.“执业考证”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评估、会计实践技能后,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认知训练和专业实训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就业和岗位要求,将执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以执业技能作为评价手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多种相关执业资格考证,相关成绩计入培养学分,培养既具有本科学历,又具有“职业素质+执业证书”的“零距离”就业人才。

4.“能力创新”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创业竞赛、模拟创业等创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的能力,再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体现四年所学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全面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建立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为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应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可控的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实践教学质量反馈体系。其中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其他的三个体系都是建立在评价体系基础之上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和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现的重要手段,整个管理体系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控体系和考核体系的实现。实践教学质量反馈体系是对前面三个体系的输出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随时反馈到质量监控体系,督促每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反馈到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促进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的完善。具体操作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资产评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和课程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方面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如对课程实训和毕业实习分别制订了与实训项目或实习内容的选定、组织与指导、实习总结的撰写与审阅、成绩考核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对毕业论文(设计)制订了选题、组织与指导、说明书或论文的撰写及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的质量标准。

2.实行资产评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时进行质量监控反馈。注重前期准备监控,如实验安排、学生预习等;教学过程监控,如教师学生到位情况、教师指导情况、现场情况等;教学效果监控,如成果性材料质量、学生成绩分布、教师成绩评定等;同时注重教学过程反馈和教学成果反馈。

3.改善传统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加强实践过程考核。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平时出勤、学生最终的报告或作业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率低、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得不到锻炼,在形成成果性材料中东拼西凑、弄虚作假等;而这种状态容易引起教师对实践教学过程的不重视,因此,应在上述的考核体系中强调实践过程的考核,考核成绩以较大比重计入最终成绩。

(四)加强资产评估实践教学条件体系的建设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 篇5

一、课程简介与目标

(一)课程简介

评估准则,也称评估标准或估价规范,是评估专业人员从事评估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评估准则制定、发布和使用的国家和地区不同,评估准则包括国际性评估准则、国外(境外)评估准则和国内评估准则,简称为中外资产评估准则。

中外资产评估准则是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的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Master of Valuation)的六门专业课程之一,也是MV教指委2012年确定的MV第一批主干课程(五门)之一。本课程较为系统地介绍和阐述国际、国外和中国评估准则的主要内容。

(一)在中国评估准则中主要介绍并阐述有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和发布的准则项目的主要内容,中国大陆的房地产估价规范、城镇土地估价规程和矿业权评估准则等不动产评估和矿业权评估准则,以及台湾不动产估价技术规程和香港测量师学会评估准则的有关内容。

(二)在国际和国外评估准则中,主要介绍并阐述:

(1)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制定的国际评估准则(IVS)(2)欧洲评估师联合会(TEGOVA)制定的欧洲评估准则(EVS)(3)美国国际估税官协会(IAAO)制定的国际估税官协会技术标准(IAAOTS)(4)美国评估促进会(AF)制定的专业评估执业统一准则(USPAP)(5)美国企业价值评估师学会(IBA)制定的企业价值评估准则(IBAS)

(6)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RICS)制定的的评估标准RICS红皮书(Red Book)

1.教学指导思想

中外资产评估准则是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对评估准则、国际评估准则、国外评估准则,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中国(大陆)房地产估价规范、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矿业权评估准则,以及台湾不动产估价技术规则等概念和概况有个基本了解,并对国际、国内评估准则的发展情况及其主要内容有个基本掌握,力求做到知己(知道境内评估准则,包括:资产评估准则、房地产估价规范、土地估价规程、矿业权评估准则等。)知彼(知道境外评估准则,包括:国际评估准则、国外评估准则、境外(台湾和香港)不动产技术规则和估价指南等。),洋为中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2.教学目标与考核方法(1)教学目标

①帮助学生了解中外评估准则(评估标准或估价规范等,下同。)的基本概况、产生发展演变历程,了解中外评估准则涉及的主要领域,以及认识学习国际、国外评估准则的重要意义。

②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基本掌握中国资产评估准则的主要内容。

③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评估准则(2011)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④帮助学生了解USPAP(2012-2013)、欧洲评估准则(EVS2009、2012)、企业价值评估准则(IBAS2012)、国际估税官协会技术标准(IAAOTS2012及其更新。),以及RICS红皮书(2011、2012)等的主要内容,洞悉国际、国外评估准则发展的新动态。

⑤帮助学生了理解广义资产评估涉及的评估范围,并了解中国大陆房地产估价规范、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矿业权评估评估准则的概况,以及中国台湾不动产估价技术规则和香港不动产估价指南的基本情况。

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评估准则的专业术语,提高评估专业、方向的英语阅读能力。

(2)考核方法

根据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中外资产评估准则课程为2学分。鉴于本课程和专业硕士教育的具体特点,建议考核方式如下: ①平常阅读中外资产评估准则并形成阅读笔记(阅读笔记达到一定的字数或发表与其相关的论文)占本门课成绩的50%;

②课堂参与占本门课成绩的10%; ③期末考试占本门课成绩的40%。

二、课程安排

第一讲

绪论

第一节

评估准则及其相关概念

一、什么是评估准则

评估准则(Valuation Standards、Appraisal Standards)也称评估标准或估价规范或估价规程、或估价规则等等。“资产评估标准(准则)是具有科学理论依据和系统严谨结构的资产评估工作规范,是处理资产评估业务一系列活动的准绳,它也可以称为资产评估准则”。(纪益成,1997)资产评估准则来源于评估实践,并对评估实践活动有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随着评估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一部指导和规范资产评估工作的规则和行动指南。资产评估准则不仅是提高评估质量的需要,也是防范评估风险,促进评估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评估准则分类 1.国际性评估准则

指由国际性评估组织制定发布的,并在国际范围内应用的评估准则。目前,国际评估准则(IVS)、欧洲评估准则(EVS)和国际估税官协会技术标准(IAAOTS)等都属于这类准则。

2.国外(境外)评估准则 指由国家或地区评估组织制定发布的,并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应用的评估准则。目前,美国的USPAP、英国的RICS的红皮书、澳大利亚的APIPP等,以及香港的不动产评估指南、台湾的不动产评估技术规则等都属于这类准则。

3.国内评估准则

指由我国国内评估组织制定发布的,并在国内应用的评估准则。目前,中国资产评估准则、房地产估价规范、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矿业权评估准则等都属于这类准则。

三、学习中外资产评估准则的重要意义

1.资产评估准则来源于评估实践,并对评估实践活动有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随着评估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指导和规范资产评估工作的规则和行动指南。资产评估准则不仅是提高评估质量的需要,也是防范评估风险,促进评估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中国的资产评估准则,既要符合中国国情特点,同时也要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评估准则的经验。因此,评估专业的学生学习、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外、境外和国内资产评估准则非常必要。

2.中外资产评估准则能为评估专业高级人才提供较为全面了解国际、国外(境外)和国内评估准则的概况和发展情况,知己知彼,从中学习与借鉴国际、国外和境外的评估准则和评估经验,取长补短。

3.中外资产评估准则还将能为我国评估专业高级人才在“走出去”的服务中更好地发挥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提供相关的知识支撑。

第二节

中外评估准则概述

一、国际性评估准则概述 1.国际评估准则概述 2.欧洲评估准则概述

3.国际估税官协会技术标准概述

二、国外(境外)评估准则概述 1.美国评估准则概述 2.英国评估准则概述 3.澳大利亚评估准则概述 4.香港测量师学会评估准则概述 5.台湾评估准则概述

三、国内评估准则概述 1.资产评估准则概述 2.不动产估价准则概述 3.矿业权评估准则概述

第二讲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第一节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的相关背景 第二节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第三讲

国际评估准则(IVS)第一节

国际评估准则的相关背景 第二节

国际评估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国际评估准则2011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第四讲

欧洲评估准则(EVS)第一节

欧洲评估准则的相关背景 第二节

欧洲评估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欧洲评估准则2012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第五讲

国际估税官协会技术标准(IAAOTS)第一节

国际估税官协会技术标准的相关背景 第二节

国际估税官协会技术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国际估税官协会技术标准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第六讲

美国评估准则(USPAP)第一节

美国评估准则的相关背景 第二节

美国评估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美国评估准则2012-2013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第七讲

澳大利亚评估准则(APIPP)第一节

澳大利亚评估准则的相关背景 第二节

澳大利亚评估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澳大利亚评估准则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第四节

澳大利亚矿业资产评估准则(2005版)简介

第八讲

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评估标准(RICS红皮书)概况 第一节

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评估标准的相关背景 第二节

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评估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评估标准(红皮书2011、2012)简介

第九讲

中国大陆不动产和矿业权评估准则概况 第一节

中国大陆房地产估价规范概况 第二节

中国大陆土地估价规范概况 第三节

中国大陆矿业权评估准则概况 第十讲

台湾和香港地区评估准则概况 第一节

台湾不动产估价技术规则概况 第二节

香港测量师学会评估准则概况

三、建议教材和参考资料

(一)教材

贺邦靖 《中国资产评估制度与准则》,中国财经出版社,2013年出版。

(二)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翻译:《国际评估准则2011》,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

[2]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资产评估准则汇编》(2012); [3]20122013版));

[4]European Valuation Standards 2009、2012, Sixth Edition、SEVENTH EDITION(《欧洲评估准则》2009年版、2012年版);

[5]RICS Valuation Standards-Global and UK,7th edition May 2011(《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评估准则》(RICS红皮书)2011年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估价规范》(GB/T 50291-199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 18508-2001); [8]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一)2008年版、(二)2010年版);

[9]台湾《不动产估价技术规则》2006年版; [10]香港不动产估价指南2012年版。

注:

综合评估考核 提升教学成效 篇6

一、语文教学实施综合评估考核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实施综合评估考核,是对传统单一卷面考核模式的拓展延伸与创新优化,将考核范畴覆盖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考核内容涉及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各个方面,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实际发展状况全面评估与反馈。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打破唯分数论的思维桎梏。一段时期以来,以分数论英雄的考核理念误导了整个语文教学,使教师一味地追求卷面成绩,而忽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导致应试教育理念回潮,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以综合评估考核为抓手,可以有效打破唯分数论的怪圈,真正将素质教育理念要求融入语文教学工作之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一味地追求卷面分数,将其当做唯一的指标,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片面的考核评估方式对学生语文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势必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产生导向方面的误导,没有能够形成素质化的发展导向,学生除了对应试知识点学习较为热衷之外,能力发展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的状况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极为不利。

二是体现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学工作中,考核与教育教学目标体系一脉相承,教师应当将素质教育理念与考核评估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的综合评估。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评估考核,能够更加全面地反馈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状况,有利于及时发现不足、拾遗补缺,不断完善语文教学工作,体现素质化教学要求。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但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这一要求并没有能够完全落实到位,其中考核导向也是重要的方面。教师对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状况考核评估,仅仅着眼于知识这一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不够重视,显然与课改精神相违背。实施综合评估考核是对传统考核模式的改进与提升,尤其是对学生的情感与能力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评价,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一脉相承,是行之有效的考核模式。

三是发挥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引领。考核不仅是教学的风向标,也是学生学习的导航仪。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评估考核,所评估考核的每一方面,势必成为学生努力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评估考核,有利于打破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注重分数而忽略能力发展的片面理念,使学生重视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能力水平得到有效重视。实践证明,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教学考核评估体系,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考核评估涉及到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多种能力,与此相对应的是学生就强化了这些方面能力的训练,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以及结合专项训练活动,较好地促进了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可见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促进功能是较为明显的。

二、语文教学实施综合评估考核的要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评估,一定要坚持正确的理念,科学完善地制定规则并稳妥推进,以促进教学工作深入开展。教师重点要抓住四个方面。

1、建立“分数+等第+评语”的综合评价模式。综合评估考核从形式上突破了单一的卷面成绩考核,在运用卷面测试考查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还要推行语文基本能力过关和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运用试卷考查知识点,以分数形式体现这一方面要求,另外对学生书写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创作能力等诸多方面采取过关等级制,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定相应的标准,确保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低门槛要求。另外,还要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投入程度,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程度等方面,进行总结性评价,通过综合模式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得以全面体现。笔者在教学坚持“掌握知识点、提高能力、积极学习”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化评估原则,除了定期设计试卷考查学生知识点掌握状况之外,还注重了能力考核与情感考核,将语文综合素养中涉及到的书写能力、朗读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纳入语文学习考核内容,开展过关测试,每一名学生都要进行过关考核,只有达到规定的等第才能够过关,让学生高度重视自身能力建设。在过关考核过程中,学生之间也体现了差异性。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一单元以来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写一段专门的评语记入档案,作为学习结束时综合评估的重要依据。采取三合一的综合评价模式以后,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了,有效促进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

2、实施语文学习与综合活动兼顾的评价范畴。语文拓展活动是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拓展活动,弥补课堂环节的不足,同时也强化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对学生开展能力考核活动,可以与综合活动结合起来,如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等级考核,既为学生创造训练的平台、研究的载体,同时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对学生能力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考核,实现了课内外融为一体,共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也是实施综合评估考核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将综合评估考核覆盖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能够更加全面立体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实际状况。在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开展考核评估过程中,能力考核是非常关键的内容,有些能力考核可以结合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也有些能力的考核需要放在整体环境中进行,以学期为单位考核较为适宜。例如文字书写能力的考核过关,可以以学期为期限设置考核,整个考核活动结合学生参加的书法专项训练活动进行,在写字课上对学生进行间架结构、运笔等技巧的指导,设置弹性考核时间,只要学生认为自己达到了本学期书写要求的标准,就可以提交训练作业申请考核,达标一个过关一个,在学期将要结束时进行回头看,还有哪些学生书写没有过关,运用倒逼机制提高过关率,提高学生整体书写水平。口语表达、作文构思等方面的能力训练,也可以结合各种相关的综合活动进行,为学生搭建良好发展平台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和提高自我,发挥综合考核评估的积极作用。

3、坚持以正面评价和激励促进为主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考核评价,既为了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状况,同时也要着眼于能够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因此,在考核评估中要坚持正面评价为主,多鼓励表扬学生。针对不同学生设置分层目标,坚持因材施教,坚持发掘学生闪光点、进步之处,多加表扬鼓励,在班级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从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增加积极情感促进因素,这也是实施综合评估考核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在实施综合评估考核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这一原则。笔者在教学中深有体会,面对小学生热情高涨的学习状态,教师千万不要泼凉水,哪怕学生学习活动中遇到了困难,也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将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优点发掘出来,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促进功能,比如班级有一位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成绩较差,他经过不懈努力,成绩在班级中已经有了明显上升,虽然还是处在中下游水平,但是他获得了过程中的成功喜悦、自信的提升和自我的再认识。笔者在教学中运用适时地表扬对其进行激励,同时对其他学生也产生了撬动效应,对这样一位学生进行表扬,目的在于向全体学生传递一个鲜明的讯号:不自弃,我自信,努力就会进步,尽力就是成功。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一个人都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鼓舞,在学习中劲头更足了。

4、完善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评估档案评价体系。对学生语文学习进行综合评估考核不是一阵风,要长期坚持下去,并形成规范有序的体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完整的档案,从语文知识点掌握情况、语文能力发展情况、语文学习情感态度情况等,不同类型分门别类地完善档案,及时记录、定期回顾并和学生进行交流反馈,指出学生哪些方面需要强化,让学生能够知不足然后能改。笔者所在学校一般采取跟班教学,这样每一位教师在接手新班级之后,就要着力完善学生的学习评估档案,借助于档案全面分析学生,关注其成长轨迹,选取最佳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成长。较为典型的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档案中分析研究学生的特点,开展因材施教,既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成效,也能够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引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综上所述,综合评估考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在徐州市大力推行“学讲计划”的背景下,综合评估考核对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又给教师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提供了抓手。广大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更好地发挥对教学成效的提升。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 篇7

1. 准则体系设计思路

中国评估准则分为职业道德准则和业务准则两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不同的层次, 相应规范不同的内容。

职业道德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

业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评估指南和指导意见四个层次。基本准则是评估师执行各种资产类型、各种评估目的评估业务的基本规范;具体准则包括体现过程控制的程序性准则和体现不同类型、不同经济行为评估要求的实体性准则;评估指南是对特定评估目的评估业务以及评估业务中某些重要事项的规范;指导意见是针对评估业务中的某些具体问题的指导性文件。

准则体系四个层次的设计, 从内涵看, 依次递进、结构严谨、不同层次、不同目的。基本准则具有统驭性, 其他准则各有其规范范围。准则层次的设计既满足了不同类型评估规范的需要, 又能体现出不同发展阶段评估业务的要求;既规范评估师行为, 又对委托方和监管部门产生积极影响;既突出对评估师职业道德规范, 又对评估师权益进行合理保护。从外延看, 准则体系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 为评估实践中新的评估领域的规范留有空间。随着中国评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纳入到准则体系中来。

2. 已有体系介绍

2000年以来, 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制定并发布了15项评估准则。这些准则项目包括业务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中的2个基本准则, 7个具体准则, 1个评估指南, 5个指导意见。

这些准则涵盖了评估执业程序的各个环节和评估业务的主要领域, 标志着中国比较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建立。

3. 发布主体的特点

基本准则由财政部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 基本准则中授权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并发布其他评估准则项目。这样的制度安排是要由政府发布基本准则, 体现政府从公共管理角度对评估执业的要求, 通过政府的要求实现评估准则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旨。其他准则项目由行业协会发布, 一方面传达政府意志, 另一方面又体现专业特点。

二、评估准则建设的指导思想

中国的评估准则建设, 与我国经济改革进程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相伴相随。为确保评估准则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我国的评估准则建设遵循了以下指导思想:

注重实践, 不断完善。评估准则充分认可被评估实践证实了的科学做法, 纠正评估实践中的不当惯例, 提升评估实践中的技术含量, 弥补评估实践中的理论不足, 规范和引导执业行为。

注重协调, 服务为上。评估准则在尊重评估专业内涵, 服务于会员执业基础上, 还以社会公众利益为基点, 平衡监管部门、委托方、评估报告使用者对评估业务的需求, 使评估行业的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经济行为的实现, 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注重借鉴, 创新发展。评估准则充分吸收国际评估界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大量采用国际评估界通用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 以最大程度推进准则国际趋同。准则的制定过程, 实际上是国内外评估界对评估行业认同的过程, 同时, 我们根据中国的实践需要对评估方法、评估技术进行了必要的创新。

注重特点, 体现内涵。评估准则引导通过评估发掘评估对象的价值内涵, 促进评估结论与经济行为的结合, 体现评估服务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功能。

三、评估准则中的创新

中国的评估准则建设, 力求通过不断创新, 解决评估实践中存在的、相关当事方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 引导评估实践, 提升行业执业水平。

1. 引入价值类型理念, 突显评估结论经济内涵

评估结论的价值类型理论是国际评估界近年来一直倡导的评估理念, 其内涵是展示评估结论的形成基础和适用条件, 促使评估结论与评估目的相结合。2004年发布的资产评估基本准则, 针对我国评估行业没有界定评估结论价值类型的情况, 明确要求评估师执行评估业务时, 要选择恰当的价值类型并予以定义。几年的评估实践证明, 社会各界、报告使用各方对价值类型的运用非常赞同, 它反映了资产评估的内涵。此次制定并发布的价值类型准则, 细化了价值类型的选择、使用和定义方面的规定, 并在相关的准则中对价值类型的使用和定义提出了要求, 并贯穿于整个准则体系之中, 使评估行业的专业内涵更加彰显, 本质特征更加体现, 评估结论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行为。

2. 合理定位评估报告准则, 服务多种评估目的

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过去主要服务于国企改革, 作为评估结果的评估报告规范完全是根据国资管理的要求制定的。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 评估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各种所有制形式、国企改革以外的众多经济行为。针对国有资产以外其他所有制资产评估报告缺乏相应规范的情况, 为体现普适性, 评估报告准则在对报告各组成要素提出要求的同时, 还对国有资产评估和上市公司评估中在报告要素、格式及评估方面的特殊要求, 通过制定专门的指南或指导意见加以规范, 使得不同经济行为和不同所有制性质的评估业务在报告标准基础上又体现专业性。对于评估报告内容的披露程度和格式, 评估报告准则不作僵化规定, 而是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根据评估对象的复杂程度、委托方要求, 合理确定评估报告的详略程度, 加大评估师责任和风险意识, 体现评估专业特点。

3. 引入区间值形式, 提高评估结论合理性

评估报告准则对评估结论的表现形式作出了创新性规定, 改变以单一数值表示评估结论的做法, 认可以区间值表示评估结论的方式。报告准则规定:“通常评估结论应当是确定的数值。经与委托方沟通, 评估结论可以使用区间值表达。”这样规定, 使某些情况下, 评估结论更加合理, 更加容易得到评估报告使用者的理解, 也更符合评估专业特点。

4. 对评估业务的终止做出规定, 防范评估业务风险

在中国评估实践中, 由于评估师评估程序受到限制, 需终止评估业务, 但现有法规中没有针对评估业务中终止的规定。业务约定书准则对此作出了专门规定, 要求在业务约定书中应当约定中止履行和解除业务约定书的情形。当履行评估程序受限并对评估结论构成重大影响, 或相关限制无法排除时, 评估机构可以终止评估业务。这是在业务终止相关法规缺失的情况下, 以签约各方约定形式代替法规规定的变通措施, 这样规范有利于保护评估师和相关各方利益, 保证经济行为公正实现, 也体现评估师谨慎执业的专业精神。

5. 确认了现场调查中的抽样方式, 尊重评估实践

现场调查阶段的抽样方式符合评估实践, 已经在行业, 特别是在大型评估业务中普遍运用, 评估有关各方也基本认可现场调查的抽样方式。为尊重实践, 评估程序准则和机器设备评估准则等项目中对现场调查阶段的抽样方式作出了规定。同时, 提醒评估师控制抽样风险, 避免抽样方法的滥用。此前, 在大型评估业务中, 对资产的逐项调查, 很难做到, 也没有必要, 但是不逐项调查, 又担心被指违反规定。这样规定, 区分批量评估和单件评估的差异, 解决了在大型评估业务中多年来困扰评估师和监管部门的问题, 也符合评估对象的特殊性。

6. 关注并规范新兴评估业务, 引领评估实践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各领域相关政策的出台, 为评估行业拓展业务领域提供了机会。如会计准则的改革、财产税改革、金融企业改革等。这些新兴业务与传统评估业务相比, 操作上存在明显差异。评估准则的制定过程中集中行业内外专家智慧, 对相关业务领域进行了研究,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等准则项目都是针对新兴评估业务所出台的准则。这些准则项目的出台, 是中国评估行业以评估准则引领评估实践的有益尝试, 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可以使行业尽快适应新兴业务的需求, 提高服务水平。

7. 完善不动产评估规范, 体现市场需求

对不动产评估的规范, 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已经发布过《房地产估价规范》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的《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也有所涉及。但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的规范规程更多地是从政府管理角度对评估业务提出要求。《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的相关规定也较多地体现了国家的要求。此次发布的不动产评估准则充分借鉴了《房地产估价规范》、《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以及《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的相关内容, 取其合理内核, 同时针对近年来土地、房地产评估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及新的需求, 加以补充和更新;对于体现资产评估特点的, 在总结资产评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加以补充。从市场角度根据不动产评估业务特点提出了新要求, 如对隐蔽不动产的现场调查关注要求、利用其他评估机构报告应关注的事项等;对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不动产评估安排专门章节加以规定;对构筑物评估的要求进行了专门表述等。这些规定是对多年来评估业务的总结和凝炼, 体现市场对不动产评估的需求。

论“资产评估”教学中案例的应用 篇8

1.目前资产评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资产评估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知识讲授与习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虽然这种模式下的习题练习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作用, 但不同习题间往往是孤立的, 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缺乏内在有效的联系, 这样学生在分析现实综合问题时就会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笔者在前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也会引用例题加以补充说明, 帮助学生理解, 但学生听课热情并不高, 后来笔者经过了思考以及与学生的交谈, 了解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理论与实际相距太远;灌输的东西多, 分析的东西少, 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 教师是表演者, 学生是旁观者, 教师是一个人唱独角戏, 极少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和表达的权利, 忽略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虽然笔者所在学校也有资产评估实习环节, 但由于条件所限, 实习也只是流于请社会上资产评估机构的负责人开讲座, 讲讲资产评估的一般情况, 即使讲到一些案例, 因为时间太短, 学生也不能深入了解资产评估的实际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正因为传统的资产评估教学存在以上种种缺陷, 因此需要对《资产评估》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以适应在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对资产评估人才的需求。

2.资产评估中案例教学的意义

“资产评估”是一门边缘学科, 既有特定的理论体系, 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其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人们从事资产评估工作和从事资产评估学科建设的基础。因此, 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并将这些理论与方法应用到资产评估实践中去是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所在。通过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 增强感性认识, 加强学生对资产评估操作程序的理解和掌握, 锻炼实际应用能力。

2.1能使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状况, 掌握更多相关知识

在案例讲解过程中, 会涉及许多法律制度、资产状况的相关内容, 这必然能扩展学生知识面, 使他们更熟悉社会、了解社会, 以便将来更快地适应工作。

2.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其特点就是重概念、轻实践, 重理论、轻方法, 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总之, 就是教师负责”传”、”授”、”解”, 单向传递信息、灌输知识, 而学生是处在”接”、”受”、”听”位置上, 是被动的接受者。传统教学方法中, 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 效果难如人意。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 各抒己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一种信息的交流, 学生会积极思考, 相互启发、讨论, 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 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

2.3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

资产评估案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的思路, 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 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 需要什么数据, 怎样解读计算结果, 并根据分析结果,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亲身感受到获得知识的过程, 体验到运用该课程的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2.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案例教学通过给学生提供解决资产评估实务问题的模拟实战, 使其职业的思维能力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缩短了从人才培养到人才利用的时间。

3.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难点及对策

3.1难以搜集到合适的案例

如上所述, 案例教学方法有很多优点, 但通过何种渠道去搜集最合适的案例, 对于一个没有资产评估实务经验的高校教师而言, 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没有参与过评估实践, 评估实践中到底会碰到哪些问题, 如何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都是较棘手的问题。高校教师只能通过网络、书籍资料等途径去搜集, 而这些途径搜集到的案例的时效性又较差, 时效性差反过来又影响了学生听课的热情。难以搜集到合适的案例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案例教学法在资产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这一难点, 学校可出面与社会上的资产评估机构加强联系,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建立实习点, 通过这一途径可以获得第一手评估实例;也可委派教师利用假期去资产评估机构参与整个评估过程, 让教师对资产评估有了感性认识, 积累评估经验, 这样教师上课时才不至于纸上谈兵, 且在参与评估的过程中, 可收集教学中能用到的案例。

3.2案例分析占用时间太长, 影响了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

资产评估中大多数案例所涉及的信息量都很大, 如房地产评估中的市场比较法, 为保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要找至少三个类似案例作为参照物, 每个参照物都要从交易情况、交易日期、区域因素、个别因素等方面进行修正, 光是区域因素就包含很多信息, 如繁华程度、交通便捷程度、环境、公共设施配套完备程度, 城市规划限制等, 要想了解这几个方面的情况, 只有占据了大量的信息, 才能进行分析, 然后确定修正系数。再如,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加和法, 要将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市场价值, 然后通过加总投资者索取权的价值来估算出企业价值, 要将各项单项资产逐一进行评估, 每个单项资产的评估都要分析大量的信息, 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确定后, 再撰写评估报告。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再进行评析, 这整个评估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会影响教师正常理论教学任务的完成。

针对这一难点, 可采用提前将案例资料打印出来, 发给学生,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了解案例、查阅相关资料, 待上课时可直接进行讨论, 然后教师评析, 这样可节省不少课堂时间;另外, 可适当增加课时, 如某些高校资产评估只有32课时, 这么少的课时要想开展案例分析是不太容易的。

3.3案例会流于例题

因为案例所要表述的信息量较大, 资料较多, 教师为了提高分析效率, 节约课堂时间, 往往会将案例资料去粗取精, 结果案例分析变成了练习。学生还是不感兴趣,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提高。

针对这一难点, 在时间有保证的前提下, 教师可适当修改, 但尽量保持资料的完整性, 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

4.案例教学的应用

4.1根据不同章节, 选择相适应的案例

资产评估课程前面的部分是基础理论部分, 后面的是实务操作部分。基础理论部分晦涩难懂, 因此在选择案例时, 应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通俗易懂的案例。例如在讲功能性贬值时, 就以手机为例:我于2003年花了1500元买的手机, 现在它虽然还能用, 但它的价值大大降低了。因为技术进步了, 现在商场里卖的手机功能都非常多, 而我的这一款过时的手机除了通话、信息、闹钟这几个功能外, 几乎没其他功能, 它的功能远远落后了, 因而它价值也就大大贬值了, 这种贬值就是功能性贬值。再如讲到修复费用法时, 我就以电动车为例, 电动车骑了两年后, 一般都要换电瓶, 这时你要估算电动车的实体性损耗时, 其中的可修复损耗就是新换的电瓶的费用。这样一讲, 把本来不太好理解的知识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加以解释, 学生非常乐于接受, 易于理解。

4.2选择综合案例, 连贯知识点

对于资产评估实务部分的内容, 它所应用的基础理论都是前面的内容, 因此, 在选择案例时, 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 充分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例如, 在资产评估教学中, 当对机器设备的评估进行讲解时, 机器设备评估的成本法、市场比较法和收益法可分别通过案例进行讲解, 之后再举一个较复杂的机器设备评估的案例, 由学生判断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评估最好, 怎样进行评估。这样, 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机器设备的三种评估方法, 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各自的适用性。在对机器设备、不动产、无形资产、企业价值等各项资产评估方法以及资产评估报告编制方法讲解之后, 可以列举一个企业资产评估的总案例, 让学生对案例中涉及的各项资产进行评估, 从而进一步对企业总体价值进行评估。之后再根据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这样就可以通过案例由点带面地把整个课程的知识点连贯起来, 从而使学生更巩固、更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

4.3通过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分析现实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局限于自己寻找案例, 也可以要求学生对周围的资产进行分析。在学期末, 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寻找一处房产进行评价, 然后根据该房产通常的价格状况和该学生具体评估的计算过程对其进行评估。通过整个案例寻找、分析, 不仅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巩固, 而且更增强了其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信心, 也使其更了解社会现实状况。同时, 学生在作业中的一些好案例或经修改、或直接作为学校案例库的资源, 以便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资产评估的教学做出贡献。

摘要:资产评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而案例教学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方式, 因此, 资产评估教学中案例相当重要, 但选择合适的案例对于一个专职教师来讲, 又似乎并非易事。

关键词:资产评估,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立慧.《资产评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 (3) :82-83.

[2]赵国玲.试论“资产评估”教学中案例选择的约束条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5, (3) :13-14.

对资产评估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9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改制、收购、兼并重组、资产转让等经济活动越发频繁,在此背景下,服务于各种产权交易活动的资产评估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宏观管理中的一些重要活动对资产评估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和计量,这使得我国评估服务领域新增了一项业务内容,即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又如,为贯彻国务院的房地产调控政策,2011年1月上海和重庆率先试点对个人住房开征房产税,在两地公布的房产税试点暂行办法中,都提到了房产税的计税依据以应税住房的市场价格确定的评估值为参照。毫无疑问,实施房产税将会给资产评估行业带来一定的市场机遇。评估业务数量的激增使得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紧缺,同时新型业务的出现又对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选择。

资产评估是资产评估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会计、财务管理、审计、财政、税收等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资产评估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居于重要地位。资产评估课程在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开设的时间较短,资产评估的课程建设普遍落后于历史悠久的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课程建设的水平不能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因此,资产评估课程教学亟须改革。

二、资产评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从目前我国招收资产评估本科专业或开设资产评估课程的学校看,财经类院校是主体,其次是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院校。而资产评估行业实际上还分为若干个专业,包括企业价值(无形资产)的评估、不动产评估和动产评估。动产评估又包括各类行业的机器设备评估、珠宝评估、艺术品评估等等。各类评估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有较大差异,这就需要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层次的高校根据自身优势或特色、社会及市场对资产评估人才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事实上,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院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缺乏应有的市场调查,忽视专业自身条件和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体现其专业特色,导致人才市场就业导向不明确。这一问题反映到课程体系设置上,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对资产评估专业来说,资产评估课程的先修课面面俱到,但实质上没有突出资产评估各专业的目标,教师在讲授资产评估课程时找不到重点;二是对财经院校的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资产评估课程的先修课建筑工程、机电设备等课程没有开设,而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课程又与资产评估课程同时开设或开设在后,资产评估课程缺乏相关专业基础课的支撑,教师授课内容无法深入,学生也只解皮毛。

(二)教材编排不合理。

目前,市面上的资产评估教材编排都是一个模式,基本内容大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评估程序;第二部分为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在不同类型评估对象的应用;第三部分是资产评估报告、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及评估准则等内容。这种教材编排以资产评估各种方法的应用为教学重点,这与资产评估实践的特点不相符。在一个资产评估项目中,最难的不是方法的计算过程,而是在不同的评估目的下,价值类型的选择、资料的收集、各种指标和参数的确定和选择,这些问题实践中需要资产评估人员自行解决,因此对评估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在教材的理论知识讲解和应用举例中,基本所有的参数和指标都已给定,学生不需要分析和判断,只需用给定的数字套公式演算就可以得出答案。使用这种教材培养出的学生脱离实践,仅能充当计算器的功能,不能胜任复杂的实际工作。

(三)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资产评估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我国高校是从2005年才开始试点招收资产评估本科专业学生,截至2009年,全国也仅有11所高校开设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资产评估研究生专业(学术型)和博士专业仅厦门大学开设,因此,大多数高校中从事资产评估课程教学的老师并不是资产评估专业毕业,而是从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转行而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知识结构不全面,实际工作经验缺乏,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传统的资产评估课程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再结合相应的习题演练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较为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其不足也非常明显:第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效果较差;第二,课后习题往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为单一,没有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而现实中的评估对象往往是整体性资产,这使得学生在分析现实问题时就会无从下手;第三,虽然目前高校已经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仅将投影设备作为黑板的替代品,没有发挥多媒体课件应有的效用。资产评估课程涉及到机器设备、房地产、专利权、金融资产等多种类型的有形或无形资产,而学生普遍缺乏对这些资产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仅通过文字讲解这些抽象的知识,学生的接受水平有限,学习兴趣也不浓。

(五)实验教学滞后。

资产评估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开展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各高校已日益重视实验课教学,但由于资产评估课程比较年轻,实验课的开展还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首先,没有专业实验室,没有相应的实验软件;其次,缺乏学校的经费支持,校外实验如资产的现场勘查等活动难以开展;最后,没有校外实习基地,无法借助社会资源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现实中,大多数高校的资产评估实验课是通过在教室练习一些综合性习题来完成的,实验效果不佳。

三、资产评估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合理定位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的资产评估专业或开设资产评估课程的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应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从人才市场细分和就业目标定位的视角,来审视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从而凸显其自身的办学特色。对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院校,可以以房地产评估、机器设备评估、珠宝首饰评估等专业方向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而对于财经类院校,可以以企业价值(无形资产)评估专业方向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科基础课阶段,各类评估专业就应该有所侧重。不动产评估方向的学生,在学习资产评估课程前应先修建筑工程,动产评估方向的学生此时就需要先修机器设备、珠宝首饰、艺术品等相关课程。财经类院校受制于工科教师的缺乏可能难以开设建筑工程和机器设备等课程,则可以开设知识产权、企业价值和财务分析等课程。在学科基础课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后,教师在讲授资产评估课程时才能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充实和深化教材内容。

根据资产评估实践对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资产评估教材应在内容方面进一步充实和深化:一是重点阐述资产评估基本方法中各参数、指标的选取,在配套练习中也需要设计比较灵活的题目,通过创设各种现实环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判断和选择参数指标的能力;二是增设一些章节,讲授特定目的下的资产评估业务。“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在资产评估的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资产评估特定目的,对资产评估价值类型、资产评估方法及各种参数指标的选择等都有重要影响,而且除了共同遵循的评估准则外,不同的资产评估特定目的还需要考虑各自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的要求,鉴于特定目的下的资产评估业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有必要设专章阐述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以课税为目的的评估、以法律诉讼为目的的评估等业务内容,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资产评估专业知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可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种途径来实现。首先,学校应鼓励授课教师攻读资产评估硕士和博士学位,提高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教师也可通过参加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如果教师在取得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后能到资产评估事务所实践则可以获取丰富的职业经验,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大有裨益,学校在这方面应提供一定的方便和支持;其次,学校应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引资产评估专业的“双高”人才到校任教。此外,还可以与专业评估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聘请评估人员担任资产评估课程的兼职教师或者实习指导教师,增强资产评估课程的师资队伍。

(四)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应引入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资产评估实务操作能力,同时在案例讨论、项目实施等过程中注意发展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例如在讲解各种资产的特点时,可制作文字、图形和动画声像具备的电子文档,将机器设备、房地产、无形资产等平时难以触及的资产以生动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有条件也可将一些实物模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近距离观摩,通过这些形象实物,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五)重视实验教学课程建设。

加强实验课程建设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资产评估人才的一个有效的着力点。资产评估作为一项综合性强、专业技能要求高的咨询性活动,必须服务于社会实践。高校应注重实验教学活动,加快资产评估专业实验室建设,开发和引进资产评估实验软件,使学生在实验室里就能零距离接触现实的资产评估业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完成工作任务的技能。另一方面,与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聘请行业专家指导实验课和分派学生参与中介机构的评估项目,都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乔志敏, 宋斌.资产评估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申亚楠.资产评估学, 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17.

[3]王立慧.资产评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3.

[4]王开田, 胡晓明.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会计之友, 2007.2 (下) .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 篇10

关键词:本科评估,主体,中介机构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低进行评判的一种形式, 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范标准, 通过对学校教学情况的系统检测与考核, 评定其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并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以期改进的过程。我国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开展的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评估, 历经20多年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5年一轮的评估制度。虽然目前的评估制度很不完善, 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但纵观评估的整体效果和国际评估的实践, 实施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所以如何完善评估制度, 提高评估质量才是当务之急。

1 评估主体的不合理性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44条指出, “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 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其他组织的评估。《普通高等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第六章第十八条规定, “在国务院和省 (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领导下, 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务院有关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省 (自治区、直辖市) 高校工委、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领导小组, 并确定有关具体机构负责教育评估的日常工作。按照规定, 我国教学评估由政府主导, 评估专家由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组织遴选和委派。在遴选环节, 一般由评估中心将专家名额分配至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 由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推荐, 然后进入评估专家库。评估专家的构成基本是高等学校的校领导、教务处长、教授和高等教育专家。据统计资料, 2005年确定了1369名专家作为第一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库成员。他们分别来自559所本科高校, 31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 其中有教授职称的占95%, 有教育管理工作经历的约占97%。2006年7月又对原专家库进行了扩充, 在部分专业领域增聘一批专家为专家库成员。在组织对高校评估时, 由评估中心从专家库中遴选专家委派到相应的院校, 委托的专家一般由9-15人组成。 (1)

由上述可见, 我国高校评估主体存在以下不合理性:

第一, 外部性。我国目前开展的评估工作, 是政府组织的, 具有明显的外部性, 体现的是国家或政府的意志。而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 政府既是办学者, 管理者, 又是评价者, 即“管、评、办”三位一体, 外部评估的结果是政府自己评价自己, 不仅难于摆脱立场及其价值偏好, 而且容易将评估活动及其信息只局限在政府与高校内部, 社会参与度低, 客观性和开放性不够。

第二, 单一性。我国的评估专家都是由来自高等教育系统的教学人员和教育管理者构成, 基本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及其他社会机构的专家。一次评估的专家组成员一般为11~13人, 人员相当有限, 不具有广泛代表性。评估专家组成员只是精通某个领域的专家, 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评估理论知之不深, 仅凭评估者的个人知识和经验难免受局限。

第三, 不稳定性。评估专家组是根据某项评估的需要临时组织起来的, 没有一个稳定的组织和团体从事某类高等教育评估的专门活动, 由于缺乏稳定的队伍,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无法形成体系, 一些评估者也无法潜心于评估的研究。 (2)

2 优化评估主体的措施

2.1 现有模式下优化评估专家队伍

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是1990年由教育部颁布的, 距今已有二十年。它强调的是政府对高等学校的管理, 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国家的教育价值观, 引导评估客体按照国家的要求办学, 对高校有较强的约束力, 权威性高。但他毕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高等院校也历经了飞跃式的变化, 仅仅依靠政府单一主体进行的高等教育评估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越来越多样化的要求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在政府主导的评估模式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会运行, 对评估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是目前保障评估质量的重点。

评估专家队伍的构成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是否权威, 是否能够反映我国当前本科教学质量的真实水平。西欧发达国家的评估机构在遴选评估专家时、注重专家来源的多样化, 其成员包括社会的教育专家、学者、工商业人士等。如匈牙利高等教育院校认证机构拥有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的认证专家, 分属于不同的专业委员会, 在社会、人文和宗教神学领域, 生命科学领域, 以及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设立了19个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设立了匈牙利顾问委员会, 以帮助匈牙利认证委员会与工业、农业和商业领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从而避免了纯学术认证方面的倾向。完善的认证专家体系对顺利完成认证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我国目前在评估专家队伍建设方面还处于初步阶段, 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所以, 建立专家认证体制、从多渠道、多领域来建设评估专家人才库是现有模式下优化评估主体的重要措施。

2.2 建立中介机构开展评估

政府参予评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评估的权威性, 但这种自己评价自己的模式毕竟不是最佳选择。明智的办法是政府摈弃事必躬亲的做法, 权力下放, 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高校进行评估。政府负责把握大方向, 一方面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建立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对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元评估。这样既顺应了当前的国际趋势, 也符合近年来大众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即变管理者为服务者。 (4)

评估中介机构可以由政府委托、授权, 经费以政府拨款为主, 社会捐资和自主筹资为辅, 但政府与机构之间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另一方面, 这种中介机构每年必须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与认证, 包括考核其评价标准是否合适、评估程序是否科学、能否保证评估活动的客观公正的进行等。

高校教学评估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活动, 需要评估主体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熟练地评估技能。中介组织进行的专业性评估, 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下, 其评估工作会更具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中介组织在性质上是具有独立地位的法人实体, 更加具有中立性和客观性, 不依附于政府也不归属于高校, 既能体现政府意图, 又能传达高校的意愿, 因此是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

我国现阶段已涌现了不少社会评估形式, 如以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为依据的“学术榜”和各种“大学评价排行榜”, 引起了较大争议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其存在评估指标体系不科学, 受商业利润的诱导等不科学性, 但这些机构是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新生事物, 政府应加强扶持、规范和约束, 促进这些中介性评估组织的健康发展, 促进多元评估主体的形成和完善, 共同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3 优化评估主体的制度保障

3.1 建立评估专家认证制度

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下, 评估专家进校考查是评估过程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一个环节, 直接影响着评估的结果。我国评估专家主要由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挑选确定, 而仍定标准主要是其研究和从事教学、管理的经历, 且只在高等教育领域范围内进行。这种认定的方式缺乏社会公认的科学的客观标准, 容易造成主观随意性, 不利于选拔高素质的专家人员, 实行评估专家资格认证制度则可以有效提高专家成员的专业水准, 从而保障本科教学评估质量。

评估专家认证制度可以借鉴其他行业如律师行业、会计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具体做法即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统一的资格考试和相关考核和鉴定而取得高校本科教学评估资格证, 实行持证上岗。持有合格资格证的专家都可纳入评估专家库, 每次评估则可以根据相关要求随机挑选, 按照年龄、来源、专业等组成科学的评估队伍, 从而保障评估的公平性及社会公信力。实行从业资格证书制度还可以吸纳社会各界的优秀人才加入到高校评估队伍中来, 使社会上有志于从事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优秀人员都能参与, 从而拓宽本科教学评估人员的来源和渠道, 进一步加强高校和社会的联系。

此外, 由于本科评估工作并不是常年性的工作, 从2003年开始我国形成了5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 因此对评估专家要举行定期的培训, 以提高其专业水平。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 高等教育评估中会不断涌现出许多新问题, 必修用新的知识和新的办法去解决, 否则将很难适应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要求。另外, 还要加强对评估专家的职业道德培训, 使其提高自我约束力, 免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 (5)

3.2 立法保障中介机构独立性

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是介于政府、社会和高校之间的、独立的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客观评判并作出权威性鉴定的专门评估组织。它主要通过接受委托的方式、对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作出评判和鉴定, 为政府提供咨询决策、为社会提供公正, 从而促进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它具有中介性、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等特点。

我国目前建立的教育评估中介组织多依附于政府部门, 成为从属于政府的职能执行机构, 没有自己的社会独立性, 其教育评估结果地信度会大大降低。为保证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独立性, 政府必须重新划分和规范政府、学校和教育评估中介组织各自的职能、功能, 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包揽一切的传统管理体制。政府除依照有关法规对教育评估中介组织进行登记、日常管理和监督外, 不应直接干涉其具体事务。

笔者建议, 应该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法》中对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作出专门规定。法律应该承认中介机构作为独立的公共服务机构在高校评估中的合法地位, 并对中介机构的使命、任务、资金来源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使其既不受政府控制, 又独立于学术界, 从而保障中介机构在本科教学评估中有法可依, 从而避免受政府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干预或影响, 保证本科教学评估的公正性。

参考文献

[1]曾冬梅, 刘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重在机制的完善.黑龙江高校研究, 2007 (6) :117-120.

[2]黄爱华.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及其行为研究.现代教育科学, 2004 (3) :82.

[3]张德启.借鉴匈牙利院校认证经验完善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中国高校研究, 2009 (3) :33.

[4]杨铭.欧洲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探析.理工高校研究:92.

如何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篇11

关键词:教学评估;审核模式;基本思想;实施要点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 [2011]9号)的发布,标志着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拉开了帷幕。9号文件提出实行分类的院校评估:对2000年以来没有参加过院校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合格评估,对参加过院校评估并且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院校实行审核评估。审核评估对高校、对评估机构、对政府部门、对社会都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且,参加并通过首轮评估的高校有589所,涉及面又非常之广。显然,正确认识审核评估尤为迫切与重要。本文就审核评估的基本思想、国外开展审核评估的情况和审核评估的实施要点等3方面做一分析和讨论,以期对什么是审核评估、为什么要开展审核评估和怎样开展审核评估等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初步了解。

一、审核评估的基本思想

1. 审核评估的由来

审核评估源于财务“审计”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于1976 年提出。鉴此,借助于财务“审计”的概念,可以对审核评估有一个初步认识。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由此可见:“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征;“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是以第三者身份所实施的监督;“审计”的主体是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机构或专职的人员,是独立的第三者;“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审查和评价,也即是搜集证据,查明事实,对照标准,做出好坏优劣的判断;“审计”的主要目标,不仅要审查评价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且还要审查评价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事实上,以上“审计”的特点征、功能、主体、对象、工作方式和目标等都被审核评估所借用。

需要说明的是,审计和审核评估的英文词都是audit,有学者认为将其翻译为“审计评估”更能反映其特质。我国“审计”一词最早见于宋代的《宋史》。从词义上解释,“审”为审查,“计”为会计账目,审计就是审查会计账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将其翻译为审核评估似乎更为妥当。

2. 审核模式及其特征

对审核模式及其特点认识需要引申至评估模式。所谓评估模式,是指建立评估制度和进行评估实践的范式。目前,高等教育评估领域公认的三种最有影响的评估模式为:认证模式、分等模式和审核模式。

(1)认证模式

“认证”可理解为对“资格”的审定。基于认证模式的评估叫认证评估(简称认证,也称合格评估)。认证评估就是按一定的认证标准作为最低标准,对办学资格进行审定。认证评估在美国得到了最成功的实践,它对美国的高等教育起到了“守门员”的作用。但近年来因它过分强调“投入”而对“产出”重视不够、涉及范围广而牵扯太多精力等种种弊端,受到了学界和政府的尖锐批评。尤其是对认证评估能否充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质疑[1]。

(2)分等模式

“分等”可理解为对“水平”的评定。基于分等模式的评估通常叫分等评估(也称水平评估)。分等评估不像认证评估那样仅仅满足于最低标准,而是采用具有一定区分度的指标体系。评估结论不像认证评估那样只是“通过”和“不通过”,而是设立了多个等级。考察重点从偏重于“投入”,转向更加注重“过程”和“产出”。评估内容也从“宏观”的和“定性化”的,转向了更加“微观”的和“定量化”的。分等评估似乎是要对过“粗”的认证评估更加“细”一些,但由此造成的评估成本的增加(“扰民”)、评估结论的合理性(“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侵害等,成为学术界和高校抨击的焦点。

(3)审核模式

“审核”可理解为对“状况”的核实。基于审核模式的评估叫审核评估。审核评估有两种,一种叫外部审核(由外部机构对学校的审核,简称外审),另一种叫内部审核(由学校自己组织的审核,简称内审,也称自评)。审核评估不直接评估教育质量,而是通过评估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来对教育质量进行间接评估。审核评估基于两个观点:其一,如果学校建立了完善有效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校的教育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因而无需直接针对质量进行评估;其二,如果学校缺乏完善有效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即使有优秀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充足的资源,也难保证教育质量。审核评估强调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的“个头”。也就是说,审核评估(指外审,以下没有特殊说明,均指外审)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这个标准由学校根据学校的质量目标自己制定,然后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质量达到标准。审核评估关注的是“三个怎么样”,即:质量保证体系建得怎么样,运行得怎么样和效果怎么样;或者说“三个符合度”,即:质量标准与质量目标的符合度,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标准的符合度,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效果与质量预期的符合度。审核评估结论不像认证和分等评估那样要对学校进行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而是针对上述的“三个符合度”进行定性分析与判断,特别是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与方向。

(4)评估模式的特征

每一种评估模式都有其固有特征(见表1),认证模式判断的是与规定标准相比“差不差”和“有多差”,关注的是“差者”(或“差项”)。也就是说,是为了找出“差者”(或“差项”),因此其基本取向是向下的。这种模式能驱使“差者”(或“差项”)达标。分等模式判断的是与规定标准相比“好不好”和“有多好”,关注的是“优者”(或“优项”),基本取向是向上的,它能驱使争优。审核模式判断的是“是不是”:即该说的是不是说了(目标),说了的是不是做了(做法),做了的是不是有效(效果),无效的是不是改了(改进)。关注的是学校自身,不能进行高校之间的比较,基本取向是用自己的尺寸衡量自己。这种模式能驱使学校自律。

表1 不同评估模式的固有特征

评估模式目的性目标性取向性驱动性

认证模式差不差差者向下看达标

分等模式好不好优者向上看争优

审核模式是不是自身看自己自律

3. 审核模式的适用性

选择评估模式的依据是它与评估目的的契合度。值得一提的是,首轮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规模扩张与办学投入之间的矛盾凸现、为了保证基本办学质量而进行的教学评估。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认证模式进行合格评估,评估模式和评估目的就会达到高度契合。但遗憾的是,采用了评审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比较和选优功能,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估模式。正是这种模式的选优功能,产生了“优秀情结”,大家深恶痛绝的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及腐败现象就有了可乘之机;正是这种模式的比较功能,就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评估。因此,首轮评估选择评审模式,造成了评估设计的固有缺陷。

就新一轮评估而言,未参加首轮评估的新建院校从事本科教学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对这些院校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办学经费投入、促进办学条件改善、促进教学管理规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从而使这些院校的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管理基本做到规范、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一句话,通过评估促使其“达标”。这正是合格评估模式的特征和内驱力所在。因此,对未参加首轮评估的新建院校进行合格评估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首轮评估主要是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是对本科教学的建设、管理及改革等的全方位评估。评估内容既包括了本科教学“软”的方面,也包括了“硬”的方面,其中更侧重于“硬”的环境与条件。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硬”的环境与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新一轮评估应将重点放在“软”的方面,放在人才培养的内涵上。也就是说,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的新一轮评估,应把重点放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

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状态特性,有如产品质量,反映的是产品本身的性态。它来自于产品加工过程,但与产品加工过程并不是完全对应关系。也就是说,高质量的加工过程总会加工出高质量的产品,但质量不高的加工过程有时也会加工出高质量的产品。换句话说,保证了某一时期的人才培养质量,不一定能保证任何时期的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保证了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长期质量。此外,许多工业产品的质量是直接可测的,但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测性很差,许多特性具有潜在性(例如素质)和延时性(例如能力),是无法用一张试卷进行测量的。因此,直接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的操作性较差。

人才培养体系涉及了人才培养过程的所有要素及要素间的关联与作用,保证了这些过程的质量,就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应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和有效,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能达到要求。一个完善和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不仅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性,同时还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改进(即提高质量的能力)。因此,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的新一轮评估,应该重点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4]。

怎样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关键是“三个怎么样”:即建立得怎么样,运行得怎么样,效果怎么样。也就是说,该“说”(广义上讲)的是否说到位(目标),说到的是否做到位(做法),做到的是否有效(效果)。高校应该依据一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标准,结合自身特点,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这个体系应充分体现多样性和个性化。高校应该保证这个体系的高效运行,同时应对该体系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和持续改进,从而保证该体系的有效性。

对参加过首轮评估并获得通过的高校,新一轮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促进高校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质量保证的长效机制,这与审核评估模式的固有特征完全契合。因此,采用审核评估模式对已通过上轮评估的高校进行评估,也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4. 审核评估的原则

审核评估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目标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实证性原则。

(1)目标性原则。审核评估是目标导向性评估,审核评估过程就是判断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的过程。培养质量主要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因此,目标性决定了审核评估是以质量为核心的评估的。审核评估主要关注:学校是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的,学校是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学校是如何证明达到了目标的,学校是如何改进从而确保达到目标的。

(2)主体性原则。审核评估坚持高等学校是教学质量的主体,保障教学质量的责任在高等学校以及高等学校内部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所有组织和个人。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是内因,外部质量保障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审核评估是促进高等学校主动进行自我反思的评估,是在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基础上的外部质量保障的一种方式。

(3)多样性原则。审核评估充分尊重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充分考虑高等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以及培养质量的多元化。引导高等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结合自身条件,进行人才培养定位,确立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培养特色。

(4)发展性原则。审核评估是形成性评估,更加注重目标、过程、结果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注重过程的改进和内涵的提升。审核评估以质量改进为目标,评估不仅仅是为了发现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

(5)实证性原则。审核评估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同行评审过程。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说话,是审核评估方法的基本特征。这不仅贯穿于审核专家组的评审过程,也贯穿于学校的自评过程。要得出某种判断,必须有充分的事实依据。这些事实依据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5. 审核评估的特点

审核评估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不”和“三个基于”。“三个不”:即不分类型、不设标准、不做结论。其实,审核评估形式上不分类型,实质上按照学校自己设定的目标和定位进行分类,是“一校一类”,因而是最广泛的分类;审核评估形式上不设标准,实质上是用高校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评估,是“一校一标准”,因而是最普遍的标准;审核评估形式上不做结论,实质上是对影响质量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出评价,是“一事一结论”,因而是最具体的结论。

审核评估的“三个基于”是:基于目标,基于自评,基于事实。也就是说,审核评估基于学校自己设定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标准,重点考察培养过程及实施培养过程的资源能否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培养结果是否与培养目标相契合;审核评估基于学校的自我评估,是对学校自评的核实与再评估,从而起到以“外”促“内”的作用,将质量保证的责任落到高校身上;审核评估以事实为依据、用证据说话,在事实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审核报告。

二、国(境)外开展审核评估的情况

英国早期一直采用审核模式进行评估,20世纪70年代末改用分等评估效果不佳,2002年决定改回到审核评估,从2006年起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审核评估[2]。评估的重点是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包括相关机构是否健全,对校内专业和课程是否经常而有效地进行评估,向外部发布的质量信息是否准确、完整和可靠等,从而形成了以内部控制为主、外部监督为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经过长期的发展,英国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瑞典从1995年起开始首轮院校审核评估,评估的重点是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瑞典政府强调,要将质量保证渗透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这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该国已经制定了直到2012年的以审核评估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计划[6]。

芬兰在2005—2007年期间实施了对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评估,目的是确保芬兰高等学校有持续的、系统的、符合国家目标的并具有国际可信性的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评估不是根据某个预先确定的特殊模型来协调不同的质量保证体系,每所学校可以自主决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组织、原则、方法和发展,但要向评估机构提供文件,并证实其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从2010年开始,芬兰又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目前已完成了第二轮审核评估[3]。

南非政府于1997年在高等教育委员会下设了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该委员会在2004年启动了以审核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首轮高等教育评估,这轮审核评估已于2010年完成[4]。

新西兰是继英国之后首批采用审核模式进行评估的国家之一,从1994年就开始对高校进行审核评估,并且从未中断过,目前正在进行第四轮评估。

澳大利亚在2001—2007年期间完成了全国首轮高校审核评估工作,并于2008年启动了第二轮审核评估。这两轮评估尤其是第二轮评估的重点是审核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

据报道[5],在欧洲,目前有28%的国家采用审核模式对高校进行评估,采用认证模式和评审模式进行评估的国家各占22%。

我国香港从1995年起就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审核评估尝试。2008年,新成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质素保证局公布了它的首个高校评估报告。审核评估的重点也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三、审核评估的实施要点

相对首轮评估,审核评估是一个超越,是我国高等教学评估实践的进步与发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进步与发展。要上一个新台阶,就会面临新问题。就新一轮审核评估实施而言,有如下4方面的问题需重视。

1. 校内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形成于过程,保证质量靠的是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评估重在过程,而其指向质量保证体系。也就是说,审核评估不是直接评质量(结果),而是前移至过程,通过评质量保证体系来间接评质量。这也是国(境)外高等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趋势。尽管首轮本科教学评估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管理,高校初步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但还不完善。我国高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还只停留在教学管理层面,只是对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监控的一种手段,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资源保障,没有涵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所有要素。此外,我国高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只是初步具备了监督、调控功能,但缺乏改进功能。一个具有完善功能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应该具备“闭环”特征,即通过监督功能发现偏差,通过调控功能纠正这些偏差,再通过改进功能分析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并对系统进行改进。通过审核评估,引导高校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新一轮评估的主要目标。

2.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低要求。它有两个层面:学历学位标准和学科专业标准;前者与后者是上、下位关系。质量标准是审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学历学位标准是由不同“层次”(纵向维度)和“类型”(横向维度)所构成的质量标准体系。纵向维度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等三个层次,横向维度包括一级和二级维度。其中一级维度包括各学科门类,二级维度包括人才培养类型(如学术型、应用型等)。我国现有的学位标准过于宏观,且横向分类不够。

学科专业标准是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依据,形成的相应学科(对于研究生)和专业(对于本科生)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按不同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也形成了一个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是学历学位标准体系在学科专业层面上的具体化。我国目前的学科专业标准尚不完善。

在学校层面,要根据国家层面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学校的培养标准应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行动纲领,培养标准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行动准则。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用培养标准来衡量,满足培养标准就意味着能够达到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包括专业毕业要求(或与此相当的质量标准)和课程(包括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要求(或与此相当的质量标准)两个层面。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相应专业的毕业要求,再根据专业毕业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要求,由此形成学校本科培养的标准体系。

3. 评估专家的遴选与培训

审核评估是一个基于事实判断的同行专家评审过程。它不是用一把统一的尺子去量所有的学校,而是用学校自己的尺子去量学校自身。也就是说,对于每一所学校,评估专家都要面临新问题。此外,审核评估除了首轮评估所关心的“量得准不准”的问题外,还要关心“尺子对不对”的问题,所以对评估专家的要求更高了。因此,评估专家的遴选与培训,是审核评估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评估专家组成除了教育教学专家外,适当考虑系统外(例如企业)专家和学生参与,也是国(境)内外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一个趋势。

4. 信息系统

普通高校办学状况信息系统不仅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与审核评估也有互补作用。院校收集、利用和公布信息,已经成为国外审核评估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在研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这对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尚需从有效性(例如突出核心数据)、完整性(例如不限于本科教学)和可靠性(例如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等方面进行改进。

四、结束语

对参加过院校评估并且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院校实行审核评估,既符合国际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发展趋势,又符合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发展现状,同时也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评估的目的性和方法论角度,这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审核评估会促使高等学校从评估的被动地位变成了主动地位,成为质量保证的主体。高等学校要持续保证和改进质量,必须要有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高等学校要保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必须及时进行针对质量保证体系的内部和外部审核。因此,审核评估是高校保证和提高质量的有效抓手。

参考文献:

[1]Dill,David D. et al. Accredition and academic quality assurance: can we get there from here? Change. 1996, 28(5):16-24.

[2]http://www.qaa.ac.uk./reviews/institutionalAudit/handbook2006/handbookComments.asp.

[3]http://www.hsv.se/qualityassurance.4.28afa2dc11bdcdc55748000777.html.

[4]www.che.ac.za/heqc/heqc.php.

[5]ENQA. Quality procedures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ENQA Occasional Papers 5, Helsinki, 2003.

[责任编辑:李文玲]

《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征稿 征订

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编辑的《中国大学教学》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刊物,也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交流平台,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索引来源期刊(CSSCI)。

本刊主要栏目:论教谈学、教务处长论坛、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教材建设等。

本刊主要读者对象: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特别是教务处及各(院)系负责人及广大业务课教师等。

我刊已开通投稿平台(www.crct.edu.cn),编辑个人不再接收稿件(约稿除外),所有来稿均须通过该平台按程序和分工审稿。敬请投稿的老师直接到该平台提交电

子稿件,以免耽误审稿。本刊审稿周期为三个月。

本刊邮发代号为2-467,定价每期8元,月刊,全年每份12期共96元。请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感谢各高校教务处多年来组织集体订阅或积极向各(院)系推荐本刊。教务处直接向编辑部订阅全年30份以上者,免收邮挂费,并享受订价优惠(30份以上的每份84元,50份以上的每份72元)。

订刊联系电话:(010)58581673;传真:(010)58581676。联系人:张秀芹。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 篇12

资产评估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得资产评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缩短实践与理论的距离, 不仅提高了学生适应资产评估实际工作的能力, 而且也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 在资产评估专业教学工作中, 应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参与资产评估的职业活动, 或至少在模拟资产评估的职业情境中使学生对已掌握的资产评估知识、技能、态度等进行整合, 并提升资产评估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和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 全面开展资产评估实践性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如何有效地开展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性教学, 成为当前高校资产评估专业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完善的资产评估实验教学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资产评估既是一门专业, 又是一种职业, 资产评估的专业教学要为学生将来从事资产评估职业而服务。除资产评估专业的基础理论教学外, 资产评估实验教学是资产评估专业进行专业培养和职业化培训的重要途径, 离开资产评估实验性教学, 就难以完成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但从当前情况看, 传统的资产评估教学实习已经不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如何探索新的资产评估实践性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学到能够适应今后工作需要的技能极为重要。为此, 笔者设想通过开展实施立体式实战演练教学法研究实施, 使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生在大学4年学习中达到边学理论边实践的目的。

二、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研究高校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法, 必须首先确定资产评估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资产评估职业的性质、功能, 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以就业为导向, 强调培养基础厚、技能好、实务强和道德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 基础厚

资产评估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 其业务服务和咨询所需知识量大, 专业知识更新快。只有真正打好基础, 牢固掌握资产评估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 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能。资产评估专业教育应该构筑厚实的基础知识, 拓宽学科知识面,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以满足资产评估多学科性的要求。

2. 技能好

专业技能通常是以专业知识的掌握、领会为前提, 在个体身上以固化的行为和行为方式概括。资产评估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新兴行业, 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表现出很强的专业性, 资产评估中使用的参数指标等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资产评估人才只有通晓资产评估专业理论和知识, 熟知国际资产评估惯例, 才能满足资产评估职业的基本需要。如果没有相关的专业技能, 则无法介入资产评估服务领域之中。因此,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资产评估教育的重点, 高校应利用和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锻造专业素质。

3. 实务强

资产评估是一项技术性与实务性很强的工作, 资产评估服务的特点决定了评估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 实务能力的强弱是衡量资产评估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也是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素质。当然, 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资产评估专业教育, 学生应具备的实务能力主要有: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自我检查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意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一定的计划、组织和项目管理能力;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等。

4. 道德高

资产评估业的特点决定了资产评估人员不但应当具有较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 而且还必须具备很好的职业道德水准, 能够依照资产评估准则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培养资产评估人才重要的价值标准, 资产评估专业教育应把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专业教学中, 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道德情感, 磨炼学生的职业道德意志, 使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三、立体式实战演练法在资产评估专业中的应用

立体式实战演练法强调在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体现立体式, 突出实战性, 强调演练性, 其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与多学科互相渗透, 强调学习层次性, 所涉及的资产评估演练数据案例涉及企业资产所有环节, 具有典型性, 将资产评估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 对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均有帮助。

立体式实战演练法设计为3个层次:第一层为基础层, 重点解决资产评估业务形成的账务处理问题, 通过仿真企业的正常经济业务, 去解决资产业务的核算问题, 拟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方式进行, 便于互相验证其核算准确性;第二层为应用层, 重点解决基础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出现结果的分析,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审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科的专业知识, 利用基础层验证的数据, 通过分析、审计、评估, 发现出基础层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基础层的相关数据, 解决资产评估中的应用问题;第三层为提高层, 重点解决应用层中决策和管理咨询存在的主要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资产评估学和资产评估相关实务知识, 运用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和资产评估常用工具解决资产评估业务中具体实务评估问题。该阶段演练中强调分组对抗, 分项计分, 最后确定得分方式, 学生通过立体式实战演练后撰写资产评估研究性论文和各类型资产评估报告, 作为学生实践性学习最终成绩。立体实战演练法在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性教学中主要体现如下特点:

(1) 立体性, 即在资产评估计整个实践性教学体系中, 所有的仿真模拟实践都是按多层面、分阶段、分项目、交叉作业 (见表1) 的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选择相应的模块来开展实践性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战演练。

(2) 仿真性, 在资产评估立体式实践性教学体系中, 特别强调仿真性, 各个层面均采用相同的资产评估资料, 资产评估业务涵盖企业所有资产交易和产权变动情况, 能让学生在仿真性很强的环境下完成全面的资产评估业务。

(3) 实战性, 为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在资产评估实践性教学中采取分组模拟对抗形式, 即由学生自由组合, 每小组4~5人, 设组长一名, 各小组拟订本组富有个性化的组名和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个人及小组完成情况予以评分, 评分标准见表2。

基础层面的演练主要是考查、培养学生会计手工核算和电算化核算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对企业资产形成有所认知;应用层面的演练主要考查、培养学生对于资产评估相关学科 (审计、财务管理) 知识的掌握;提高层演练主要是考查、培养学生资产评估专业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手段。

四、结论

资产评估专业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资产评估理论知识, 具备从事资产评估理论研究工作的能力, 还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相关学科理论基础教育和充分的专业实践性演练, 使学生掌握资产形成过程会计核算、审计及财务管理理论、建筑工程方面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既能提高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也使其成为在资产评估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专业人才,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立体式实战演练法强调的是运用分层次、多学科交叉演练的方式, 对于在高校资产评估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 使其既可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经济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又能熟悉经济实践工作。通过在高校资产评估专业实施立体式实战演练法, 可以使学生拥有快速胜任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与资产评估专业工作的工作能力, 让学生真正掌握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了解资产评估职业的性质、内容与规范, 在毕业后充满自信地求职, 顺利地就业, 出色地完成资产评估研究和实务工作, 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效果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邓艳葵.谈就业视角下实践性教学[J].教育与职业, 2003 (9) .

上一篇:现代家庭装饰的误区下一篇: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