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思维

2024-09-30

绘画思维(共11篇)

绘画思维 篇1

思维绘画是培养孩子创造潜能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让儿童接触一流艺术, 欣赏一流绘画, 通过对话、看录像、讲故事、做游戏, 或观赏一幅美丽的图画, 带孩子探寻一个未知的图形世界, 可以诱发儿童潜意识中的艺术想象力, 引导、触发儿童画画的激情, 让孩子自由地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一、思维绘画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

思维绘画的创作过程无不渗透着喜怒哀乐的情感和真善美的表达。要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感去画, 必须让幼儿对客体产生一种生命的自我发现, 有一种深刻的审美体验。在美术活动中, 我们以情感为主线, 运用有灵性的眼睛为载体, 传达幼儿内心的真情实感, 情感的渗透使画面更有生命力, 增添了色彩。

1. 游戏化的教学形式。

游戏化教学, 就是把幼儿所要绘画的内容或主题, 转化为游戏规则、游戏内容或游戏目标, 使游戏和绘画融合成一种活动。在教学中, 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富有刺激力的环境, 给幼儿大量的图形刺激, 让幼儿在头脑中积累各种丰富的表象, 通过环境的熏陶、丰富多彩的游戏, 让幼儿在体验中主动探索, 积极思考, 反复尝试, 把已有的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2. 多样化的教学材料。

抛弃以往绘画工具单一、方法机械的作法, 变单一为多样, 变机械为灵活, 使绘画过程更具有创意, 更具有个性。多种材料的运用使幼儿兴趣更浓厚, 更有利于开启幼儿的心智。例如我们使用的材料有: (1) 自然环保的材料:布、麻绳、瓦片、废旧报纸等。 (2) 不同材质的纸系列:卡纸、报纸、宣纸、毛边纸等。 (3) 不同的工具系列:油画棒、毛笔、棉棒、刷子等。

3. 运用合作培养兴趣。

美术活动并非单一的个体行为, 愉快合作是提高幼儿兴趣的手段。合作式的绘画创作能分享彼此之间对某一议题的经验及想法, 让幼儿以一种互惠互补的方式成长。幼儿在合作中可以交流, 可以学习, 可以分享。教师在活动中要创设环境, 提供材料, 鼓励幼儿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合作绘画是一种绘画手段, 它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更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思维绘画提升幼儿能力

1. 绘画技能得到提高。

思维绘画是展示幼儿眼中世界的一种方式, 是集思想、语言、内心为一体的视觉表达艺术,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用线条、图形、色彩等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有的粗犷, 有的细致, 有的创意独特, 有的创意独特, 有的思维巧妙。我们及时地捕捉每个幼儿的闪光点, 让每个幼儿都得到肯定、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在思维绘画中表现出线条更加丰富、色彩运用大胆、构图更加完整, 在每一次绘画主题中, 幼儿的画面都不相同, 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2. 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幼儿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指的是把已知的经验或材料重新组合, 制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作品及其过程。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通过让幼儿与大师对话, 给他们欣赏大量的现代派抽象作品, 运用抽象的图形、线条与相应的事物相对应, 学习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 拓宽幼儿的思维面。我们还通过图形想象添画、拼画、图形分解重组等形式, 让幼儿进行思维训练, 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启发幼儿抓住自己的瞬间的感受, 线条丰富、形象丰满、造型生动, 充分体现出幼儿的有创意的内心世界。

3. 独特的艺术视角及多元化审美。

每个幼儿表现都是不同的, 都有着自己的思想。在绘画中, 他们用线条、图形、色彩等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有的粗犷, 有的细致, 有的创意独特, 有的思维巧妙。艺术同构活动的开展使幼儿更好的理解艺术, 使多种艺术相结合, 更加深入了体验的乐趣, 我们将音乐、舞蹈、故事、欣赏、戏曲、服饰等多种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去, 使教学方法丰富多彩, 幼儿的感官刺激不断加强, 艺术同构活动给了幼儿深刻的审美体验, 开拓幼儿的审美空间, 推动幼儿的审美创造, 通过同构艺术学科中的共同元素, 能让幼儿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进行艺术欣赏、感知、联想、拓展意象, 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

三、思维绘画养成幼儿优秀品质

幼儿园绘画活动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 感知生活,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美术教育活动来满足幼儿表现、表达和创造的需要, 注重将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表达在画面上, 从而构建儿童审美心理的活动过程。了解了幼儿的绘画发展水平和内心活动, 才有利于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和沟通, 并能因材施教, 促进幼儿身心、个性和谐发展。教师通过解读幼儿作品, 了解幼儿在智力上的发育状况, 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了解幼儿的情感体验、个性特征及他们创造的动力, 得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加强了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与沟通, 促进了幼儿身心个性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很多幼儿不是被动的学习、服从, 做事时有自己的思想, 完成事情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家长也反映幼儿有思想, 会思考了。

古人云:“以美启智, 始于童蒙。”幼儿时期的可塑性很大, 利用绘画这种可见的艺术, 在教学中, 教师语言引导、图形展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引导幼儿有意观察, 打开思绪大门, 使儿童在快乐的体验中表露内心灵动世界, 丰富他们的情感, 陶冶他们的情操, 绘出的将是浩瀚的无限宇宙空间, 这种心灵对客观世界的反应, 强烈的夸张表现出的稚拙形象, 正是儿童画的趣味和魅力所在, 是真正的艺术灵感的表现。

绘画思维 篇2

思维绘画是依据儿童心理学、潜能科学、思维科学及创造学的理论,将心智训练、脑能训练与绘画艺术科学结合,从而缔造出了具有优化个性,优化思考状态,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智商作用的新派儿童绘画。它打破学原有教学“技术”的古板,采用眼、耳、口、手、脑五维参与法,让儿童多元智能得到充 分开发。人类大脑使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是词汇性的、分析的和连续的,而另一种是形象的、感知的和刺激性的(我们称其为左右脑两种模式)。而以往的学校教育偏向于对词汇性的思维模式的训练,而基本忽略了形象性的思维模式训练。学生一味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缺乏创造精神。面对愈发竞争激烈的社会,富有创造性的人才的培养愈加受到重视,而通过训练形象感知能力开发右脑的潜能,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及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意教学计划适合以下人群: 1,丝毫不会画画的人。(虽然你会觉得自己完全没有绘画的才能,但是这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你如何具备和释放你的才能。)2,艺术领域以外的具有创造性的人们,如果希望如何控制自己的工作技巧和如何克服创造力的瓶颈。3,对培养小孩子的创造能力非常有帮助。手工制作 手工课是教学内容多元化的课型。它体现了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多种知识、技法的探索。手工制作是一 种工艺创造活动,是少年儿童美术学习与美术创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少儿动手、动脑,启发少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一、少儿手工制作与少儿绘画的关系 工艺制作和绘画都是创造视觉形态的艺术活动,是造型艺术的不同组成部分。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两者对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审美感和创造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少儿可以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加深对对象结构、比例、空间位置等要素的感知与理解。这种理解反映到他们的绘画中,对绘画技能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然而,学生在绘画中所激发的联想和创造欲望也会反映到手工制作过程中,使他们的作品更生动、更具有创造性。

二、少儿手工制作活动的特点 少年儿童的手工制作虽然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但是与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少儿手工制作的特点是:

1、独立性。少儿手工制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完成一件“好看”的东西,自己认为满意了就行,不考虑其他观赏对象的愿望和反映如何。

2、游戏性。少儿手工制作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游戏过程,是自我娱乐的过程,这是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浅谈开发儿童绘画的思维空间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四维空间

中国分类号:G613.6

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必修课。美术教学目标,重在的心理潜能,发挥学生健康向上的个性,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这门课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技法技艺的传授,而且能促使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及创造的发展,营造愉快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从紧张的"应试教育"中走进"素质教育"的芳草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合理、灵活地应用学生的童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空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笔者经过多年小学美术课堂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合理地展示科学幻想,鼓励标新立异,大胆创新教法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懂得:在学生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跟成人受社会习俗制约的生存空间及受理智、理论控制的思维空间相比,孩子的世界大得让人羡慕、广得叫人憧憬、美得让人流连,正因为如此,学生创作的字画才特别富有灵气。用幻想来构思画面,超越真实景物和自然形态,能让学生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比如在美术课中《在海底世界》一课中,我先出示各种海底景观及潜水器等的挂图,并让学生讲述海底世界的故事,启发学生:"你乘坐的是什么?形状怎样?与哪些人在一起?他们在做什么?在画面中你有什么大胆惊人的设想?"我描述《海底世界》一画中出现了一只大鱼,鱼背上有滑梯,鱼身上开了窗口,鱼腹开了一扇门,鱼的周围游着许多人。我讲到这里,让学生自己开拓思维按《海底世界》画的想像,绘一张题为《天空》画面。在儿童画创作中需要教师多渠道地创设想像思维空间,为学生拓展思路搭台、架桥,激发鼓励他们的创造思想,让他们尽情描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就是美术这门学科给人们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给孩子带来的美感。

二、仔细观摩,精炼点拨,发掘儿童绘画的思维空间

在上美术课时,我常常会鼓励学生在画面上"自由"发挥,让内容更加充实、生动。

比如,我让学生们画可爱的小鸭子,先让他们仔细观察小鸭子的形状,浑身上下都长着浅黄色的羽毛,圆圆的头上长着一对又大又圆的眼睛,那橘黄色的嘴巴扁扁的,嘴上面微微隆起两朵鼻花,那上面各有一个小洞,这就是他们的鼻孔,小鸭子背上长着一对小翅膀,它们的尾巴都微微地往上翘着,鹅黄色的脚掌上面刻着许多纹路,脚趾之间还长着一层薄薄的蹼。它们走路时总是挺着胸,拍着小翅膀,一摇一摆地走着,嘴里还不停地"嘎嘎嘎......"地叫着,观摩后孩子们才开始动笔,他们画的作品栩栩如生,观看这些妙趣横生的作品,使我获益匪浅,提示了我们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无须规定学生画什么,教师只有引导得法,学生才能按照自己认识的方法去创作,在线条中散步,是天真、轻松、愉快的。写生是学生较有兴趣的课题,老师只需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观察不仅是教师指导儿童作画的源泉,所以需要鼓励学生用独特的观察思路,大胆地表现,再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来画。孩子们那形神兼备色彩斑斓的作品充分证明学生有写生的欲望,且有一定造型,用色的能力,可以任凭学生在色彩的空间中遨游。与此同时,教师从动静结合,生动形象的讲授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三、以练代讲,寓理于画,激活学生的想像思维

孩子是天真的,他们喜欢想像,也喜欢幻想,有时他们常常幻想一种自己所不能达到的境界,比如,自己能像小鸟一样飞翔在蓝天白云之间,像鱼儿一样在蔚蓝的大海里遨游等等。然而就是这种幻想,正是儿童画的"纯真"之处。从儿童美术教育的角度出发,有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先画先做,用学生的语言来分析他们的行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和培养儿童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一個重要环节。学生喜欢玩沙子和小石子,我拾来许多小石子,先给他们讲了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然后启发他们观察各种石子的形状,于是我让他们去画石头,她们经过观察、启迪,学生们把小石头画画栩栩如生。通过这样的教学后涌现出一批画画的人才,如在历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板的绘画大赛中,很多学生的作品获奖,甚至有的学生作品收藏在炎黄美术馆等等。

四、郊游写生、融入生活,贴近艺术本质

大庆地区处于松嫩平原腹地,春天的景色是很美的。春季五、六月份的时候组织学生到郊外游玩,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万物复苏的壮美。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描画春天,看看春天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个什么样子。长此以往的坚持,会养成他们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对绘画是很有帮助的。

绘画思维 篇4

心理学研究表明,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重要核心成分, 学生的创造力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加以培养和发展。科学幻想绘画创作, 正是尝试把手、眼、脑结合, 通过科学的想象, 用绘画语言形式创造性地表现宇宙万物的变化、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以此来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从而形成一定的创造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在辅导学生创作出优秀科幻绘画的同时, 让学生的创造思考得到有效的训练, 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 必须为学生创设适宜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不少科学家和教育者指出:美术实践性课程对学生创造力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审美实践活动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 是观察、记忆、想象、创造性形象思维的过程。因此, 教师应在美术实践性课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开展科幻绘画的创作,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国际性“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 许多热爱艺术的科学家也都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 说他们在科学研究和科学创造上许多都是受到艺术上的形象思维启发才产生灵感的。科学幻想绘画是以人类科学文明为基础, 科学探索与幻想的情节为内容, 以合乎科学推理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为表现方法的绘画艺术, 其作品内容可以十分广阔, 从宇宙空间、山川河流, 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可以包罗万象, 应有尽有, 它创作出来的形象也是丰富多彩、兴味无穷。科幻绘画作品可把幻想与现实巧妙结合, 可以大胆地设想和预言未来。在过去, 就有许多预言般的科幻作品, 在今天成为现实。

开展科学幻想创作的目的, 是要在学生中倡导一种科学精神, 启发、教育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了解科学、认识科学。进行科幻绘画的创作, 就是要通过实践性的课程学习, 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科学艺术氛围,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艺术想象力、独立性和求异性, 让学生尝试用艺术手段去科学地感受、理解、领悟、想象, 并创造性地表现未来世界, 并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价值。

在教学中, 我除了让学生欣赏大量的、不同题材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科幻绘画作品外, 还采取多种方式, 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幻绘画的兴趣。一是给同学们讲述国内外许多学生的科幻绘画现在已经变成现实的故事。如:上海的杨浦、南浦大桥就是桥梁专家看了学生的科幻绘画作品后设计出来的故事, 美国等国家现在已经把同学们喜欢描绘的火星探测器成功地发射到太空的故事等。二是开展“我是未来……设计师”、“未来的……”等一系列主题讨论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多读一些科技书籍, 要时常关心科学发展动态, 及时了解科学发展的新动向, 甚至多看科幻电影等。

我经常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科学幻想书籍, 这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幻想力非常有好处。要为学生组织一些科学讲座和科技创新等活动, 把科幻绘画与其他科技活动结合起来, 如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科学展览;要教会学生注意观察, 观察身边、周围的生活、事物, 并根据已有的知识, 充分地发挥想象, 从中获取创新的灵感。因为科学研究并不只有大海和太空, 我倡导利用科学技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改善我们的生活。针对这种情况, 我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大量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 引导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观察, 了解生活中一些有关的科技知识, 以此来拓宽科幻绘画题材。例如, 在生活中, 你认为哪些产品不够“现代化”?你知道有哪些问题人类目前无法解决?未来有哪些自然灾害可以避免或能将其变害为利?……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过程中果真发现了许多问题, 可归纳为环保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问题、医疗保健问题、海洋问题等。每个问题都可逐级再分成许多小问题, 科幻绘画的主题内容也就在学生的一个个“胡思乱想”的问题中产生了。

开发和抓住新颖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幻绘画内容。因为有了好的内容, 才能考虑用什么样的绘画形式来表现, 所以在作业实践过程中, 要特别重视学生的独特感觉, 不能太理性化、太成熟化, 一旦发现学生科幻绘画的内容和构图不错时, 就要抓住, 并引导用多种多样的全方位的艺术手法去表现。此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绘画的技法上多下功夫, 因为绘画技法是表现科幻内容的手段, 正确的绘画技法恰当地运用, 会提高作品的表达能力。绘画技法就像一把金钥匙, 可以帮助学生打开科幻绘画艺术的大门。

绘画思维 篇5

[内容摘要]:绘画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最好形式,那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幼儿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

二、以故事形式启发幼儿作画,让幼儿自编自画;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和思维特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五、创造良好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六、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关键词: 绘画 幼儿 创造性 思维 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思维、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是公民素质的教育,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的教育。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绘画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是因为绘画活动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实践活动,需要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到情感的蕴育,创造动机、意象的生成等,整个活动孩子们人人可以动手,个个可以画画,作品完成后每人都有成就感。的确,爱画画是幼儿的天性,幼儿与美术几乎是一体的。有人称幼儿是天才的画家,一点也不夸张,对于孩子来说,只要给他一张纸、一支笔,他就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情感和奇奇怪怪梦幻般的想象等在纸上任意画出,其想象,大胆创意,是任何画家难以媲美的,所以说绘画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好形式,通过绘画,孩子运用点、线、面满足不同的愿望,表现出自己头脑中对某些事物的情感,把想象变成现实,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又可以促进孩子思维更活跃,更富有创造性。

一、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幼儿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提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成长。”作为美术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模仿,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敢想,敢画,任意发挥,让孩子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教师要他做的事。如以前我们部分教师在组织幼儿画画时,往往先向幼儿出示一张范例,然后向幼儿讲解示范,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什么东西画在纸的什么位置等,一切都按老师预先规定的方案做。例如画小鸟,给幼儿示范的是圆形头,椭圆形的身子,三角形的尾巴,同种形状的大小鸟等,要求幼儿必须按教师示范的方式画,不允许超出此范围,只允许在添画内容上有所改变,画得越像老师的越受到鼓励,表扬,而有的幼儿一笔画错了,教师往往就提出批评和责备,“你怎么画成这样”等,之后让他重新换纸再来画,长期下来,孩子的手脚渐渐被束缚,越来越不敢画,不想画了,这样的教学将会导致孩子绘画兴趣减退,天生的一点创作热情和才能也容易消失。作为最能吸引孩子、最能使孩子发挥想象及创造的美术教育活动,怎样挖掘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我想必须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大胆下笔,大胆创造,变要我画为我要画。如同样画鸟,教师可准备不同形状、形态各异、各种鸟的范例,让幼儿先观察,然后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允许孩子画错,并鼓励幼儿画出和别人不同的画为荣,这样,错与对的界限变模糊了,幼儿再也没有拘束和压力,变不仅敢画而且爱画,每个幼儿都画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鸟(见后图一)。幼儿把美术活动看成了是自己的事,而不是教师要他做的事,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以故事形式启发幼儿作画,让幼儿自编自画

根据儿童画的心理分析,孩子绘画基本形成阶段,圆会更多地出现;美国心理学家罗艾斯经过实验指出:“儿童总愿意从一堆不同形状的物体中挑选出圆的形状,儿童对于圆是偏爱的”。依据儿童绘画的心理特点,在中班进行绘画活动时,我选择了一节“蛋变戏法”的活动,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如我们班孩子们喜欢看‘复活蛋”的录像,我就把录像的故事内容和绘画活动结合起来,活动开始我出示鸡妈妈,告诉幼儿鸡妈妈生了许多孩子(蛋宝宝),小兔子看见了这些蛋宝宝高兴极了,它把鸡妈妈的蛋宝宝一篮一篮运走,把蛋宝宝变成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之后我把事先画好的蛋形物体展示给孩子,让幼儿观察片刻就拿掉,然后分发给孩子的画纸上有若干方位不同的蛋,让幼儿代替小兔子变魔术,有趣的故事启发了幼儿,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美妙的遐想,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表现出来(见后图二),蛋宝宝一下子就变成了许多不同的物体,活动结束时,当鸡妈妈再一次出现时,孩子们兴奋地对它说“鸡妈妈,你再也找不到你的蛋宝宝啦!”故事能启发幼儿作画,可以使幼儿毫无拘束地大胆自由构想。再如,《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深受孩子们欢迎,结合故事,我让幼儿大胆想象创编,之后再让幼儿作画,并在每个孩子的画纸上提供了一只狐狸,让幼儿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构思,开展自由的想象。由于有故事的铺垫,幼儿在画中所反映出的内容有乌鸦停在大树上,张开大嘴巴唱歌,一块肉从嘴里失落掉下来;乌鸦听了狐狸的甜言蜜语,张开翅膀,嘴里咬着肉在树上得意洋洋的样子等,每个画面都生动有趣,孩子们自编自画,整个活动轻松愉快,达到动手动脑,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和思维特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莫里斯满含憧憬地说:“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艺术是个性的产物,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取向是求异”。罗恩菲德主张通过美术教育提供儿童自我表现机会以促进儿童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所谓自我表现的意思是,在教师所提供的自由而无干涉的条件和环境下,儿童能自在自主地按照自己的形式去表达其知觉、感情与思想。美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励、引导和维持儿童自我表现的动机,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自我表现机会。罗恩菲德倡导美术教育以创作为内容,“教”的成分要降低,“导”的成分要升高,他主张美术教育要以儿童为主体,有效地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则注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出的幼儿思维单一,只会求同,不会求异,不敢创新。重复,再现,临摹,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画,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不仅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思维,而且还会使幼儿形成依附的性格,头脑中永远不会有创新的火花。所以,根据早期幼儿的个性和思维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多看、多摸、多闻、多尝、多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表象,慢慢地由依赖实物思维变成依靠头脑中的表象来思考,然后再教幼儿将实物进行类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老师的责任是不断地开拓幼儿的思路,使他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如看到水中的鸭、鹅,就联想到大海中的船;看到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就联想到各种各样的飞机等,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而大胆地进行美术创作,如,一次我让幼儿在听完故事《小兔乖乖》后作画,一个很淘气,但爱动脑筋的孩子创作了一幅让小兔子插上翅膀,飞起来的作品,我问他为什么要让小兔子飞起来,他说:“兔妈妈非常担心大灰狼来吃掉它的兔宝宝,没办法出门去做事情,我帮兔妈妈想了一个好办法,让小兔子插上翅膀,在危险关头,它们随时可以起飞,防止大灰狼来吃它们,兔妈妈也可以放心地出远门了。”(注:此作品后获中日美术绘画书法大赛优秀奖)可见孩子的想象是多么丰富,这不是创造精神的体现吗?我及时对孩子给予了肯定和表扬,鼓励其他孩子也像他一样能大胆想象,大胆作画,以画出构思独特新颖的画而自豪。由于幼儿作画不是先想好才画,常常是边画边想,再想,再画,画错了,就改变原来的主意。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往往不受时空、比例、透视、形体、明暗的限制,画出的东西往往超出现实生活,喜欢夸张;如:大而不圆的头,歪嘴巴,手从腰间长出,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牛头马面,动物拟人化,太阳可以是七彩的等,这些就是孩子们独具的知觉、思维、想象,这些充分显示着儿童内心世界的独特性,所以,作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机会,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愉快、和谐、自由自在、充满情和爱,没有压抑和限制的宽松环境和氛围中,充分发挥,充分展示,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将来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听觉艺术,绘画是视觉艺术,而听觉和视觉是相连相通的。在绘画活动中如果把音乐和绘画综合起来,那么优美的音乐宛如一条五彩斑斓的路,会引领着孩子们走进一个无比美妙的童话艺术世界。当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如果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那绘画的效果是和无音乐绘画活动有着天壤之别的。

如在主题画(花园)中,我们把幼儿分成两组,同是一个主题,一组配上相应关于春天的音乐,一组则无音乐,绘画的效果截然不同的,可见,有音乐的一组的幼儿在活动中心情愉快,心态较平静,独立思考的较多,活动室内相对安静,幼儿的作品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快、饱满,内容丰富、充实,富有想象。无音乐一组幼儿处于焦虑状态,心情烦躁,无可奈何。表现在在教室内来回走动,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画面反映的情况是线条断续,苍白无力,图形形象含糊,残缺不全,画面零散不均,偏重一边一角,色彩平淡单薄,内容贫乏单调、无意义。

由此可见,幼儿的绘画活动是离不开音乐的,优美的音乐是让幼儿展开想象,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最好工具。我们不但可让音乐融人美术创造活动,也可把舞蹈等带入绘画活动,以增强幼儿的绘画元素,让幼儿对美术创造灌注极大的热情,从而去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五、创造良好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经过研究表明,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教育、环境、儿童自身活动,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幼教实践证明了环境与幼儿成长的密切关系。环境造就人,环境培养人,幼儿园美术环境是向幼儿提供自由欣赏与创造的外部条件,它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术的熏陶。幼儿需生活在一个美化了的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因此,幼儿园的美术环境创设要体现幼儿的特点,要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他们生活在其中感到舒适和自由。简洁明快、天真活泼、安全耐用、可塑性强等等是环境创设中不可少的特点。此外,幼儿园因地点场合不同,美术环境必须各有其特点。如室内与室外活动场所的环境创造,室内的环境创造要尽量丰富,不可杂乱,要使平面式的墙壁布置与立体的展台式布置相结合,描绘装饰与实物照片相结合;而室外的环境创造应以自然欣赏物为主,种植四季树木花草、人造物为点缀。总之,环境创造要让幼儿感到舒适、安全、美丽、有创造力,能为幼儿提供不同的视觉空间和想象,使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能画出不同的画来。如:当幼儿已掌握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形时,我们在一所环境优美、富有童趣的幼儿园与一所环境较差的幼儿园里,分别让幼儿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结合起来,因为形与美的教学易于幼儿掌握,它可以使画面变得生动、有趣;其结果显示:幼儿所处环境的不同,对其事物理解也就不同,创造性思维也就明显不一样。在环境优美的园所里,幼儿所作的画画面充实,饱满,想象丰富。而在环境较差的园所里,幼儿所作的画画面平淡,娇小,想象力贫乏。如此证明;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在幼儿绘画中,教师还应创造一个能为幼儿相互交流的场所,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能力。如我们可以把幼儿带到一个环境优雅的地方,组织幼儿开展绘画接龙,启发幼儿根据已知画面分析、想象、续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产生创新意识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但不是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自信心。即使自信心很强的幼儿,在碰到困难或遭到失败后,自信心也会减退,甚至转为自卑。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要成为一个机敏的观察者,善于捕捉幼儿瞬间的想象及构思,当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感乏味时,要及时的给予指导,必要时向幼儿示范如何掌握技巧(点、线、面、形,涂色等),切忌不宜代笔或当面指责,“你怎么这样笨,看画成什么”等。这样,会使幼儿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创新意识的萌发与培养。

幼儿幼稚,但好幻想,幼儿时期所创作的作品是人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作品;有人说得好,幼儿期正处于人生的拂晓,对周围的一切认知甚少,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难辨真伪,他们常常只能用猜想和揣摩反映世界,所以此时期幼儿所创作的作品,内容丰富,色彩艳丽,想象奇特;他们可以物我不分,千变万化的想象,使生活披上神奇的色彩,难怪西方幼儿教育十分重视幼儿的绘画活动,认为绘画最能发挥儿童的想象力,诱发其创造性思维,所以,日本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发明协会,每年专为少年儿童举行一次“未来科学幻想绘画展览”,画展上可以看到儿童画里的‘未来的房屋”,“整理玩具的机器”等一些富有科学幻想情趣的图画。俗话说,“不敢大胆想,就没有多大造意”。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幼儿多想,敢想,甚至异想天开,切忌不能泼冷水,要多赞扬,鼓励,并引导幼儿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要敢于打破时空限制,进行分解组合,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比如,多鼓励孩子想着画,把天真浪漫的想象付于作品之中,把动物画得会说话,车船有感情,万物有生命,如《乘宇宙飞船到火星去玩》,《猫和老鼠是朋友》,《神奇树上会长出各种水果》、《小猫自己种了一棵树,会长出许多鱼来》、《我们在月亮上荡秋千》等,这些都是孩子创造精神的体现。通过这一幅幅生动有趣,具有想象和创造的画面,会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会把我们的现实生活升华到童话境界,会使宇宙生辉,万物生灵,神奇活现。

总之,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非就是要让孩子们达到科学或艺术的高峰,对幼儿来说“创造”不应该具有“职业”的意味,而应该只是他们生活的本身。面对二十一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创造性为特征的世纪。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紧迫感,要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要从小保护好孩子们的创造精神,满足他们的创造欲望,尊重他们的创造,从而使孩子从小就意识到创造的价值,学会关心,学会创造。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辛店镇第一幼儿园

绘画思维 篇6

关键词:电脑绘画 活动 创新思维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比拼知识的时代,呼唤大量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迫在眉睫的任务。从根本上说,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想象力丰富、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绘画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长。电脑绘画主要是一种视觉艺术,由人的手、眼睛、大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活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电脑绘画教学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呢?

一、创设宽松氛围,诱发学生创新思维

欢乐、轻松的环境,对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调动他们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有很大作用的。只有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绘画氛围,实现绘画意识的自然流露,才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因此,设计一个具备电脑绘画氛围的活动空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可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考虑,在绘画活动时对活动教室的墙壁进行美化,采用色彩鲜明、能调动学生青春热情的贴纸,剪成电脑绘画的卡通形象,使一个个活泼可爱、生动沁人的事物跃然墙壁。这样,学生通过最直接的形象思维充分感受到美,将之自然体现到绘画作业中。如我们在教学生用电脑绘画技术学画国宝“熊猫”形象时,预先在墙壁上张贴了关于熊猫的各种图片,把活动教室布置成了熊猫的世界,让学生在活动前就充分欣赏,激起无限的美好想象。课上,我还和学生一起欣赏关于熊猫的视频,充分感知熊猫的生活特性,并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对熊猫的理解。学生一个个热情满怀,纷纷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体现到电脑绘画中。结果,学生画出了“熊猫的家”“熊猫美食会”“熊猫运动会”等主题作品。虽然他们画出来的形象各不相同,但都表现了自己的独特性。总之,有了这样的电脑绘画氛围,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地观察美、欣赏美,而且还可以充分地表现美,创新美。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形成。

二、走进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人脑总是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知事物中,经过想象、夸张、整合等手段生成对新事物的认识,感知新事物的形象。因此,我们应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参与,让学生学会用感官了解生活中的一切,获得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并引导学生用笔记录下文字或图形,以便加深对生活的感官印象。比如,我们在组织学生运用电脑绘画《超市购物》的情境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如学校附近的超市)我们在事前可以先组织学生参观超市,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超市各种货物的布局,各种人的动作和神态,以及超市内的音乐氛围。上课时,当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电脑绘画创作时,学生的创作热情非常高,画出的超市“人多物多”,商品琳琅满目,一派繁华景象。有的学生还把服务员和顾客的神态制作得淋漓尽致。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参加了实际生活,积累了生活经验,又培养了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充分调动了思维的创造性。因此,我们平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参与生活,学会观察生活,不断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使创造性思维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中自然生成。

三、学会丰富联想,活跃创新思维

联想是我们在已知事物的基础上,由一件事物联想到另一件事物的方法。运用联想法进行创作是引导学生由已知事物积极想象,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思维,不断充实和丰富作品内容,使他们富有创意的创造构思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如在画《春天来了》时,学生形容春天“绿叶盛开,花儿竞相绽放”。于是,我鼓励学生进一步用神态或动作表现绿叶盛开和花儿绽放的样子,并体会和表演绿叶宝宝和花儿妹妹的心情和表情。在后来学生的作品中,绿叶和花儿携手表演起了优美的舞姿,大树妈妈在一旁开心地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总之,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渠道。生活犹如万花筒,只要我们用心引导学生,每一样事物都可以触动他们联想的兴趣和习惯,进而潜移默化地生成更高水平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进行合理评价,保护创新思维

反馈评价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架起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对学生作品起到点评和提高的作用。这既是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又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评价学生作品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因素,用学生的童心来看待学生的作品,不能简单地用“像”与“不像”作为评价的尺度,而更多的是要让学生针对创作的思想发表见解。比如“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你这样画是想反映什么想法啊?”“你觉得你的画哪里比较好?哪里还不足”等等。教师这样与学生交流后,学生渐渐地学会观察和比较,发现自己和别人作品中的长处和短处,渐渐地变成有思想的创作者,形成自己创作的独特性。整个过程中,教师不经意间就保护和肯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有一次我看到学生的一幅作品《锄禾日当午》,作品反映了农民叔叔在烈日下挥汗如雨除草的情景,本来一片绿油油的庄稼,挺协调的一个画面,但这个学生在绿色上面又加了几个黑点,这样美好的画面产生了瑕疵。我问他为什么要加黑点,他说太阳下应该有影子,那黑色正是农民叔叔的影子。多么富有创作想象力,我及时肯定和表扬了他的思维,让他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起了他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通过形式多样的电脑绘画活动,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成长。我们应充分创设机会,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使学生在电脑这个空间内,尽情地挥洒想象的翅膀,健康快乐地成长为符合时代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试论绘画中的艺术思维方式 篇7

关键词:艺术思维,整体,理性

对艺术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是美术工作者是否具备画家素养的重要标志。许多人只知埋头苦画, 很少思考艺术原理和规律, 结果所作努力和辛苦也是徒劳的。因而, 对于美术工作者来说, 如何正确进行艺术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一、整体意识

学习绘画的人, 从一开始就知道整体是绘画作品成功的重要性, 可是真正把整体意识贯彻到整个绘画过程中的人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 主要是对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度及广度不够。才导致作品处于支离破碎状态, 同时也失去画面的整体风格及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那么何谓“整体”呢?简而言之, 就是大关系, 也就是有局部有机组合而成的新系统。如大的比例关系, 形体结构的大关系, 大的黑白灰关系, 大的色调关系, 大的虚实关系, 大的节奏关系等等。

整体的重要性, 大家都以心知肚明, 可是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人们在做事情时, 忽视整体注意细节也已是很自然、很习惯的事情。所以我们不仅要认识整体、理解整体, 还要付之于实践。整体意识缺乏是美术工作者的普遍现象。刻画越细微, 效果越难把握。造成整体性差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整体观察的方法, 对整体没有感受, 因而也就没有整体的设想, 结果是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做到整体性?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成, 需要长时间磨练才可形成。严格地说, 在作画的任何阶段, 都不能忽略整体的存在, 都要以整体作为作品存在的第一位。观察整体的同时要观察局部, 观察局部时, 要看局部在整体中的位置。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才是做到整体的关键一步。

可是整体是由无数局部组成的, 如果没有丰富、生动的、具体的局部就不会有精致的整体。因而局部的深入刻画是整体表现不可或缺的条件。随着深入, 往往会有此产生花、乱、碎的现象。这些都是脱离整体的陋习造成的恶果。如何做到局部依整体, 整体依局部呢?那就是整体---局部---整体反复循环的思维活动和实践过程。“从整体到局部”是落笔前认真观察整体, 做到心中有数, 才可落笔。否则前功尽弃。“从局部回到整体”是画完后看每一笔是否整体的要求。第一步是看好了再画, 第二步是画完看是否整体。总之都以“整体”为主要线索来经营画面。这条循环过程也并非一次成功, 而是靠多次反复才能显现出整体效果。这种反复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千方百计地朝着整体方向去整理。需加就加, 需减就减。需强调就强调, 需虚化就虚化等等。总之提高整理能力, 而不是修饰能力。这反复过程也要注意适可而止, 切不可无穷尽。要以感觉作为结束的标志。

整体意识的养成是个漫长的过程, 是靠在日月积累的实践中获得。纸上谈兵是无效的, 也是无用的。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提高整体意识的基础, 要全面、发展、联系的观察事物和问题, 不要一叶障目的局部思维方式。因而当整体意识差的时候, 不能有效把握整体时, 就应该从思维方式上找原因。总之, 整体决定一幅画的成败, 整体意识也是画者必备的素养。

二、理解意识

感性对于艺术来说固然很重要, 但是这并不是要忽略或者轻视理性思维的重要性。毛泽东曾经说过“只有深入理解了的东西, 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孔子也曾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古今人们对理解意识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让理解意识贯彻到整个作画过程中, 也并非易事, 许多画者用“手”的时间非常多, 而用“脑”的却很少, 结果导致进步迟缓, 难见效果。虽然感性一直是绘画中首先要求, 可是还是有许多人把感性当作抄袭对象、模仿对象, 这是一种被动地、孤立地、机械地思维方式。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绘画必定是失败的。

一幅画的深度完全取决于你的理解程度。理解多少, 就会观察多少, 就能画出多少, 不理解就是做无用功、胡画、瞎画, 所以不断提高理解力, 就会不断提高观察力。深刻的理解力, 不经过严格的理性训练是绝对行不通的。毕加索曾经也认为“看与知之间的出入是很大的”因而视觉的感受力与深刻的理解力一直是画者追求的目标。

如何提高绘画中的理解力呢?虽然感觉是绘画的生动性、丰富性的保证。提高感受力, 就必须把感觉到的东西放到理性中去认识。然后把理性再转化为感性。而提高了的感性还要再次进入理性, 再认识, 再感受。如此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才使得感受一次次深化而升华。感性——理性——感性的反复循环的过程是锐利的眼光、敏锐的观察力的训练和培养的至关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但我们一定要明白:理解力对于绘画固然很重要, 是绘画成功的关键, 但是理解并不是绘画的目的。目的却是提高画者的观察力、感受力。只有感受提高了才能画出具有感染力的绘画作品。完全依靠理性作画是画不好画的。绘画是艺术, 是情感和个性的载体, 也是艺术的终极目标。以为理解力的提高就能解决绘画的所有问题的想法是要不得, 也是徒劳的。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是画者理解深度的反映。但是凭借深刻理解是无法绘制成功的作品, 还应该把理解的东西转化为视觉感受, 如形与体, 光与色的感受, 点线面、空间与节奏的感受, 线的美感, 形与神的变化等等。一幅好画是理解深度与视觉感受的完美结合。

理解是否准确, 是否得当, 是否符合艺术要求。这取决于实践。“知”并不等于“做”。知法并不等于得法, 只有把认识到的、理解到的付诸于实践中, 在实践中检验其准确性和科学性。这样才具有实际价值。除此以外, 无捷径, 无诀窍可言。

以上仅仅是在艺术创作中主要思维方式, 除此以外, 还有综合--分析--综合, 具象--抽象--具象的思维方式, 在此不一一论述。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思维方式之间也并非一成不变, 或者说各自为政, 而是相互融合, 相互渗透, 相互协调的思维方式。总之, 艺术的思维方式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 各自扮演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宁生.《国外后现代绘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0.

[2]黄珂.《素描教学》[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87.

从儿童绘画看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儿童美术,绘画创作,培养

面对即将入学的无数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学生, 如何从中找出较聪明的一批学生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其一, 对一至三年级的学龄儿童进行智商测查。其二, 对他们进行绘画测试。

只要教师稍关心一下学生的生活, 在我们的周围不难发现他们涂鸦在墙角、地上或心爱的书报上的“大作”。这些人像、动物和景物画得多么单纯、天真、赋予幻想, 每条线又那样粗犷、简练、明快, 多似《阿尔太米拉石窟壁画》。不知教师可曾注意到, 学生作画时那样认真, 那样地聚精会神, 一丝不苟的态度, 就连陌生人在旁围观时, 也不胆怯、畏惧。每当他们的大作告成之时那种得意忘形、兴高彩烈、手舞足蹈的神态, 又是那么天真、无邪。这说明学生用他们的绘画技术, 来表现对周围世界的再认识。喜爱绘画是儿童的共性, 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对儿童进行探索性的绘画测试。

一、启迪性的命题

针对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命题应易被儿童接受、领会、理解和发挥, 能测出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我选定这样一组简单的几何图形, 即:“O”“D”“△”“◇”和“□”。在每份试卷上印上其中一个图形。

二、轻松愉快的应试

测试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进行, 不给儿童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 要求他们看清自己试卷上的图案, 比一比, 谁在原有图案的基础上, 改画得更妙、更巧, 比谁画得美, 画得快 (限定时间为10分钟) 。通过座次和试卷的组合, 使前后左右参加受试的十名儿童, 在他们的视线内见不到相同的图形, 有意地制造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三、忧心忡忡的家长

被隔离在试场外的陪同家长们, 当他们获悉测试命题的内容和要求时, 都为自己的学生操心, 有的说自己的孩子要交白卷了, 有的讲题太难了, 有的说要求过高了, 有的气愤地评论这是刁、难、怪。

四、别开生面无一类同的答卷

“O”画成太阳、气球、花朵、西瓜、苹果、头像、甲虫、金鱼、扇子……

“D”画出月亮、小船、蘑菇、帽子、雨伞、香蕉、降落伞……

“△”画成雨伞、山、亭阁、鱼类……

“◇”画成房子、箱子、书包、书本、汽车、风筝……

“□”画成窗户、屋子、汽车、拖拉机、书包、手帕、旗子、电视机……

除了一张是白卷外, 真是千变万化, 无一类同, 当家长们参观这些作品时, 话题变了, “想不到我的孩子这样聪明”“他们的小脑袋真灵”“我真没有想到”……从他们脸上流露出的笑容可以想到, 我们的测试是成功的, 得到了家长的谅解和信任, 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

五、从绘画中发现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们的学生是聪明的, 但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评论这些作品的优劣, 应从儿童的心理角度去探索, 从画中去寻找和发现儿童的生活情趣。在这些儿童绘画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儿童画都是现实主义的, 他们所描绘的对象, 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 也是他们最熟悉和最喜欢的。如太阳、水果、帽子、气球、房子、花朵、书包等。在这些画中又可得到第二个结论,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甲虫、降落伞、鱼类等是书本中学来的, 不经过学习是很难想象出来的。

从相同的画题中很难发现他们形象思维能力与观察力的优劣, 如将“△”绘成雨伞, 简单的只添一根有弯钩的柄, 有的画出了伞筋和花纹, 更巧妙的变化有飞檐有宝顶有柱子的亭子。又如把“O”加线成了一只升空的气球, 但同样画气球, 有的再补上几圈, 加上竖条条成了一串“有色”的气球, 更复杂的画上眼, 生上尾成了一条活泼的小金鱼。

六、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从试卷中, 我发现了一幅独特的画, 原有的圆成了一道粉墙中的月洞门, 门内墙里有假山, 亭阁……线条简单老练, 途中远中近三景层次分明, 不论构图、布局、造型都属极佳。在十分钟内能画出这样的画就连大人也想不到、画不出。我们与家长面谈后, 才知这个名叫安正阳的小朋友, 两岁开始学画, 天天画已坚持了四年, 五岁时作品曾多次在学校幼儿园举办的画展上得奖。

七、跟踪验证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评比, 我们从绘画中发现了一批思维敏捷, 观察力强, 想象力丰富的新生, 与前面智商测查结果作了对照, 发现考核的结论是相似和相近的, 也可说是合拍和同步的。一年后对测试优秀的学生跟踪验证, 这批学生的各科成绩都在班级的前茅。教师一直反映, 他们普遍特点是:记忆力强, 注意力集中, 接受领会新知识快, 错别字比普通学生少, 书写能力比一般学生更出色, 可以说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是略胜一筹。如2010、2011年, 由全国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展览展示活动组委会举办的“飞天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展览展示活动中, 我校连续两年组队参加的79名学生的135幅绘画作品分别荣获儿童组金、银、铜奖项。参赛学生的135幅获奖作品全部获得大型画册《全国青少年儿童美术书画摄影作品集》珍藏版的入选资格。

八、为什么绘画好的学生较聪明些呢

智能的高低决定于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 而接受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通过绘画可以直接训练儿童的观察力;通过绘画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和想象力;通过构图过程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通过着色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所以说绘画的过程是他们能力的一种综合练习。通过这些练习, 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 智能的提高, 而绘画是最容易被儿童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已被众多的家长所接受, 作为早期开发儿童智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绘画训练的儿童, 入学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一般儿童强。在小学工作多年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凡绘画成绩好的, 其它成绩都好。反之, 成绩优良的学生绘画能力普遍都不差。

绘画思维 篇9

众所周知, 目前国内高校中的绘画写生教学基本上都是以大量的写生为主。这样的课程设置有着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也经历了多年的实践和改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文化需求的变化, 这一课程体系逐渐显现出了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对绘画写生教学的一味倚重, 而写生课中普遍重视的也只有客观的、写实的、再现性的写生从而造成了对综合能力、素质训练的缺乏。我们知道绘画写生教学的目的绝不是简单训练出复制、再现客观对象的能力。绘画写生教学的目的是创造、是创作!

绘画写生教学的利与弊是同时存在的, 虽不能说谁占主导, 但都对当今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绘画写生教学的现状

1、课时过多

写生的过分臃肿挤占了临摹、技法试验、创作甚至理论研究等重要的训练内容应有的时间。上课就是画模特、画静物, 这几乎成为了大家的共识或是一种见怪不怪的习惯。冗长的写生加上训练的目的性不强、要求不明确、对数量和质量都有限的模特的“审美疲劳”, 容易引起学生上课没激情、却动力、混日子的现象。

2、模式单一

目前的绘画写生教学基本上以全因素的写实性写生为主, 评判的标准相对单一—就是要无限的接近对象、接近客观存在。加上对画面尺寸、材料、时间都有统一的要求, 这就是使得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极小, 使得作业千人一面, 禁锢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新鲜感和刺激性不够

绘画写生教学的内容、对象、手法等等缺少变化, 每天面对的都是画了多遍的静物和有限的几位模特, 学生很难从课题中找到兴奋点和表现的冲动, 作业的过程退化为了走过场, 或是单纯的技术练习, 与创造距离甚远。

二、绘画写生教学的功能与作用

我丝毫没有要抹杀绘画写生教学的功用和贡献的意思!相反我认为绘画写生教学是造型艺术的一种重要的和基本的训练方式。写生还可以打破绘画传授过程中产生的因因相袭、守旧保守的积习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绘画写生教学的这些功能与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必须对其内容、基础以及在绘画写生教学中的地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1、创造性思维的剖析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绘画写生教学的灵魂。在绘画写生教学中进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条件优越的。在以往的绘画写生教学中, 有的教师习惯于把素描、国画、水彩画等作为基础训练课程, 注视学生模拟能力的训练, 这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绘画创作是绘画者用绘画手段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和态度, 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创作不仅需要过硬的造型能力, 不仅是需要能把客观三维对象严谨准确的复制到二维的平面之中, 它同时还需要许多其他的能力, 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投入。比如:1.创作思路和题材的选择和决定;2.风格的选择与处理及具体创作风格的沿承实验;3.笔法、肌理的处理等等。有了这些能力的综合训练和提高才能进行系统的创作活动。

2、发挥绘画写生教学对创造性思维方式培养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的方法有多种, 教师在教学时, 关于方法的选择, 至为重要。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很简单, 能引起学生自己思考的, 便是有效的办法。就我们自身而言, 只要我们在绘画写生中, 能根据所授的课题, 相互交流, 安排刺激思考的情景, 互相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 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 就足以激发我们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最后, 必须对绘画写生教学进行再认识, 绘画写生教学可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但是过多的写生课使得写生知识技能单一, 眼界和鉴赏力不足, 创造性思维欠缺。因此我们必须对绘画写生教学的作用和目的进行再认识。丰富绘画写生教学的模式, 从低年级的强调透视、解剖、明暗、色彩等基础造型能力写生到高年级重视创造性思维方式培养的写生;从长期的、大幅的、充分完整的写生到短期的、小幅的、针对性强的专项训练都应该包括在内。

我对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绘画写生教学法, 也我做出了如下思考:

首先, 观察事物, 洞察事物内在的和外在的关系。

观察是学生认识外部世界, 吸取外界知识的重要桥梁。教师要选择那些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能激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的课题, 才能调动起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观察是学生画画的基本功, 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观察事物, 洞察事物内在的和外在的关系能力的培养。

第二, 启发式教学法。

在绘画教学中老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绘画的基本技能, 还要通过对学生不断的启发和熏陶, 来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不能局限他们的绘画工具, 不要局限绘画内容。学生在绘画中对所画事物的认识和表现, 对颜色的选择和运用, 都受本人的经验、情绪等内在因素影响。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 管得过严或过松对学生创造性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创作。

结束语

美术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方乐土,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在绘画写生教学中多种多样, 艺术对于人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 创造性思维方式也是可以因我们的教育而逐步形成并加强的。要想更加合理的在绘画写生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全面发展。推崇知识和创造是这个时代的价值核心, 而在知识的创造中, 最关键的因素不是先进的设施和工具, 而是掌握知识、进行创造的人, 所有的创造最终也是服务于人的。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现代美术教育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素质的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所以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绘画写生教学在美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绘画思维 篇10

当前, 大多数院校的课程教学主要致力于技法、知识理论上, 在此情况下培养出的学生就变成了既缺乏实践经验, 又没有系统且合理的方法指导的盲从者。在面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重彩绘画创作呼唤的形势下, 如何才能更有力地体现中国韵味, 是需急切解决与掌握的至关重要问题。

在创作视觉图像中积淀的“美”、“丑”审美形式之时也融入了创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 展现观物取象方式创造出的图形的延续和变化最终都为创作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中国情调的文化样式。图含观念, 内容显形式, 彰显着千年华夏传统的中国传统图形的魅力, 名族所特有的造物思维和图形意味也一一呈现。

对于“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重彩绘画创作”, 其意味首先是, 把中国作为国际交流平台, 得寻求文化认同, 创造出来的图形势必能使现代重彩绘画具有更加浓厚的“中国味”;其次,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史, 文化底蕴丰厚, 现代重彩绘画要在国际平台上确保具有强烈的生存力量, 展现其民族特色的睿智方是明智的选择。这时, 就要求我们探讨什么才是能够获得理想的创作思维的有效方法。

二、创造性思维助创作进步

(一) 创造性思维是现代重彩绘画创作的核心

现代重彩绘画创作可谓是一种图形造物活动, 其本质在于创造, 而创造力的产生与发挥, 则必然依赖于创作中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因而, 创造性思维是现代重彩绘画创作的核心。现代重彩绘画创作需要的是创造思维, 一种具有更高效益与更高价值的思维活动。“选择”、“突破”、“重构”是创新思维的实质表现, 对于现代重彩绘画创作方法, 首先应该持有这样一个原则:创作方法应在创作活动中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挥;有利于创造能力的提升;两者共助创作见成效。

创造思维形成的方法, 是指创造主体在创造思维活动过程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构成新观念系统的方法。其中的方法是指指导性方法, 取决于创造思维的灵活性。现代重彩绘画创作中每一个创造思维方法都会根据创作对象自成体系, 它们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 不同的创造思维方式有各自的可行性, 有更多不同则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现代重彩绘画创作活动中具体创造思维方法的运用, 事实上是为了增强创作思维成果的可行性, 加快现代重彩绘画创作的诞生时日。

(二) 创新思维是有意识和潜意识的体现

创新思维不是逻辑上有序地从经验材料导出创作的假说、概念和理论, 它是需要通过创作者对创作对象进行形象化构思、想象和直觉等特有思维形式, 跳跃式地抓住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它基于经验, 但一下子又超出了经验, 表现出一种顿悟、直觉性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有意识努力和潜意识努力的结合, 其基础是须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前提是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和不懈地努力。现代重彩绘画者创作者若能了解创造性思维的本质, 将更有助于借用有意识和潜意识去激发运用传统图形进行创造的潜能, 启发创造力的发挥, 并创造性地由表及里、触类旁通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创造过程的所在, 是绘图造物的灵魂所在。

三、培养现代重彩绘画创作的心智

中国传统图形是一片辽阔的田园, 为现代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营养, 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复杂转换, 传统图形在现代重彩绘画创作中得以充分运用, 仍然需要现代重彩绘画创作者以其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做出古为今用的真诚用心。

创作, 首先发自内心, 倘若心无一物, 又谈何创作呢?心, 是创作的内驱动力, 是促使设计活动展开, 或是欣赏、感悟之处。在西方强势文化的逼近和中国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力和创造力退化的今天, 面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失落, 现代重彩绘画创作者的心态必须调整正确, 绝对摈弃趋同性心智。否则, 当“心”取向崇“外”的时候, 追求创作的方向必然不可能是崇“内”的, 对本土文化的发掘与创新的展开则举步维艰, 其发展前景就难以想象了。

现代重彩绘画创作时产生的图形艺术形象, 它是由创作者内心所欲的形象的图案化的催生物。几千年来, 中国这个民族创造出来的“图”相当丰富, 无计其数, 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任何一次现代重彩绘画的创作活动都不是随手可得、一夜成器的, 它是以超出大众想象的辛苦与努力而成就的, 毕竟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美餐供侯君享用。怎样在结合中国传统图形创作现代重彩绘画的过程中善于启发创新思维?这需要设计前期的准备, 要求创新设计者认真地搜集设计对象需要成型的资料, 坚定设计决心, 保持设计思考的连贯性, 不断地总结、设计、实践、完善, 这是思维成果付诸实践的体现。创新思维通过恰当的方式训练、科学的知识理论及实际的设计创新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创新活动的进行, 期待的设计创新成果总会有问世的一天。

参考文献

[1]李明伟.中国画现代重彩画法[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2:2.

[2]陆红阳, 喻湘龙, 邓海莲, 张静.现代设计元素[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6:9.

[3]郑建启李翔.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8.

绘画思维 篇11

MI绘画智障学生思维能力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启智障学生想象空间培养想象思维能力

(一)多途径创设情境——打开智障学生想象的空间

情境:一是指景物、场景和环境;另一层含义是指人物、情节,以及由场景、景物启发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智障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情境创设在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打开思维空间。

1.创设平面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平面情境创设,指的是非立体感官接受到的情景,以图片或影像类进行情景创。

(1)用契合主题的图片或影像创设一个有整体概念的主题情境

图片、视频是学生通过观看能直观感受到的。使学生在脑海里能形成初步想法完成整体构思。然后,在老师的引导陪同下再展开进一步想象,完成局部画面的填充。使智障学生从整体构思再到局部细节添加,不断引导学生打开思维想象空间。运用图片欣赏、视频观看、实物观察打开学生的创作的思路,使学生由始初不动笔画的僵局状态到积极参与有一个很大的转变。

例如,在MI绘画圆圈变变变主题课上,首先,进行临摹MI画纸中的圆圈,解决了学生下笔困难。其次,再用图片形式把由圆圈演变出不同图形以图片为学生创设用眼睛直观看到的情境,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画。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绘画的状态得到改变。

(2)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都爱听故事,故事情节会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我对“MI绘画”教学内容配套的故事素材进行修改,用智障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引导学生走入故事中,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激发智障学生思动脑考的积极性,使智障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扮演导游、建筑师、服装设计师等角色,在听故事中找到角色体验,边玩边学,不仅能激发智障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使智障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同时提高了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促发思维能力的创想。

2.创设立体情境——多感官刺激学生思维想象力

立体情境创设多指的是感官体验,同时并具学生可操作性的情景。

(1)创设角色体验情境

智障学生相比较正常学生思维广度较窄,对事物认知比较片面。所以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现实生活情境。用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情做情景创设的素材,把生活中看到的或经历的趣闻趣事作为展开想象的基础,将现实和想象进行有效结合,达到拓展智障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

例如,在“MI绘画”勇往直前主题课中,为阿布林设计漂亮衣服,引导学生添加背景,主题是阿布林去春游,我将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照片一一进行播放,结合学生生活经历,添加画面背景就显得格外丰富,有的画劳动公园的摩天轮、有的画樱花树、有的画一片树林,等等。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激发智障学生的想象空间,也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2)引用音乐创设听觉情境

说到美术,所有人都会想到一切和美有关的事物。美术在画纸上展现出绘画艺术;音乐用节奏的快慢、旋律强弱等手段展现的一种听觉艺术;课堂上将音乐和“MI绘画”进行结合。前者作用于人的眼睛,后者作用于人的耳朵。美术教学将这两门息息相通的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创设良好教学情境,还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圆圈变系列的《螃蟹》一课中,我将儿歌《螃蟹歌》结合到教学中。歌曲曲调欢快,节奏明朗,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受,更重要是结合歌词部分“螃呀螃蟹哥,八呀八只脚,两个大眼睛、一个硬壳壳”通过歌词描述诱发学生想象力,帮助学生进行构思。

在MI绘画的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式和方法可以是多样化的,但不是越多越好,可以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不同主题的教材内容可结合自己的特长,灵活运用。

(二)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绘画思维有条理

“MI绘画”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绘画的逻辑思维,有一定的创作步骤。

1.构思

结合教材命题内容,先创想画面需要出现的内容,其次在脑海中安排好这些内容应该画在什么位置上,完成绘画创作的整体构思。

2.构图

根据构思的内容进行绘画,不必在意所画的内容像不像,只要学生想到的任何画面都可以用铅笔勾画出来,哪怕是鸟儿在海里游泳,也要给与赞扬。

3.填充

填充各种基本线条和各种图案,引导智障学生用色彩或线条、图形来装饰丰富画面。

4.再构图

先从简单的造型构图到稍微复杂的造型构图,线条由简单的直线到各种弧线波浪线、折线、蜗牛线等等逐渐增加难度。

5.模画

先用刮画纸进行线条的描画练习,再到“MI绘画”的画纸上进行创作,这样减少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造成智障学生无从下笔的困难。

二、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促进智障学生思维发展

一位教育家说过“人类教育最微妙的工具就是言语去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言语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尤其是在培智学校的“MI绘画”课堂上。

(一)“启发、认同”的态度是催生智力障碍学生想象思维的萌芽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功能。绘画中不要因“画不像”而受固定形态的约束,使智障学生不敢画、不敢想。在“MI绘画”的创作中每一幅画都要给与重视,给与积极回应和认同。尽管线条怎样的错乱、涂抹无序,只有让学生心理没有压力,他们才会敢于拿起手中的笔尽情创作尽情的想象。因为我们的任务不是使学生成为各种绘画流派的大师或是美术家,而是通过这样一个艺术活动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热爱,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在创作中最大程度的发挥着他们潜能。在老师的鼓励中让智障学生寻找到自信,打开绘画创作热情和丰富有趣的创作联想。

例如,我在“MI绘画”阿布林来到水果王国一课中,当我作品呈现出来的时候,画面上有不同水果样式的建筑,学生说菠萝房子、桃子云朵、香蕉帆船他们说的津津有味,甚至还有的学生说是外星人变得城堡,把我的示范画还分解了一番,说的头头是道。我微笑着去赞同每一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因为我觉得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如果硬是要求每一名智障学生都要往水果上去说,就不会有这么丰富的一幕了。

(二)善于总结、鼓励和表扬来促进智力障碍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想象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内容,需要老师不断在教学中循循善诱,让每一名智障学生在课堂上都找到自信。我的课堂上从来没有规定葡萄一定是紫色、太阳一定是圆的,根据智障学生的课堂创作,它可以是任何形态的。不是每幅作品的创作都是千篇一律的复制品。要打破脑海中固有的形象,鼓励他们大胆去想象,不用“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要树立智障学生怎么想象都有道理的教学理念。课后,将课堂上学生创作时有趣的点或是我们好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将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梳理,以便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

【绘画思维】推荐阅读:

绘画影响07-17

欣赏绘画07-19

科幻绘画07-19

绘画性07-21

创作绘画05-14

诗词绘画05-16

绘画过程05-17

元代绘画05-20

绘画精神05-22

绘画环境06-01

上一篇:资产评估业下一篇:虚拟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