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评估

2024-11-16

安全风险评估(精选8篇)

安全风险评估 篇1

《落实安全风险评估,确保部队安全稳定》

——恩平中队部队管理课件教案

杨伟章

教育目的:

通过学习,使同志们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要求,严格管理,采取硬性措施,落实安全风险评估,着力解决部队当前存在的在安全管理方面不严格、教育不深入、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及时等问题,坚决遏制各种违法违纪现象和事故案件发生,确保部队安全稳定。教育内容:

一、安全风险评估的定义

二、如何有效落实部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措施

三、积极推进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教育方法:

多媒体授课,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增强教育效果;

课堂提问和讨论相结合,增加互动性。教育要求:

1、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2、遵守课堂纪律、完成课后讨论。

一、安全风险评估的定义

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概率、危害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在部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把安全风险评估作为预防事故案件的科学方法和重要抓手,研究制定安全风险评估实施办法,明确由谁组织评估、什么时间进行评估、按什么程序实施评估、评估结果怎样进入决策和实践,切实建立起符合大中队实际和职能要求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式和机制,切实增强安全防范工作决策与实践的预见性、科学性。

凡参加灭火抢险救灾,以及组织或执行大型比武性练兵、实兵实装实战演练、大型消防安全保卫等重大活动或危险性较大任务时,均应组织安全风险评估;凡组织业务训练、各类培训、装备测试等,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经常组织风险评估,及时完善防范措施,有效规避和降低安全风险,确保万无一失。上述任务或活动之前,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均应制定安全预案。未经评估或评估出重大安全隐患和风险而问题没有解决的工作或活动不得组织实施。

二、如何有效落实部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措施

(一)深化安全理论教育

大、中队每月必须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安全教育活动。要统筹安排学习教育时间,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全员学习、补课制

度,确保学习时间、内容、人员和效果落实。

重点抓好以下内容的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中央军委《关于新形势下防范重大安全问题的意见》、《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公安消防部队事故防范细则》、《公安消防部队官兵、营区管理规定》、部消防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基层大、中队建设标准全力推进新一轮基层基础建设达标创优活动的通知》、《广东省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规定》、《广东省消防部队兵员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决定》。

另外,要采取专家授课、专题辅导、座谈讨论、案例分析、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授课比赛、理论考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内容落实;要通过信息网络、板报、墙报、宣传栏等载体,营造浓厚的安全学习教育氛围。

(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要在官兵中树立“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的理念。督促官兵自觉把安全当作一种行为习惯、一种工作精神、一种人生态度,把“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

大中队要设立“安全知识每日一题”专栏,贴挂与官兵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帖子、小常识,时刻提醒官兵重视安全、远离隐患。要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在营区宿

舍、车库、走廊、训练场等场所,制作安全文化长廊,悬挂安全宣传标语,张贴安全提示用语,设立安全工作警示牌,形成具有消防部队特色的安全文化形式。

(三)狠抓安全防范重点

深入贯彻落实《消防部队防范重大安全问题实施细则》,实现大队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高标准实现“两个确保”。要加强对安全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和新情况研究,紧紧盯住重点单位、环节和人员,强化防范,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

1、要严防车辆事故,集中开展车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加强驾驶员队伍的教育、训练和管理,严格“八小时以外”、双休日、节假日车辆派遣,强化执勤训练和灭火救援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并重视私家车管控,要从严控制私自驾车探亲休假。

2、要严防执勤训练事故,坚持科学施训施救,强化接警出动、火情侦察、作战行动和大练兵活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训练和个人防护,提高官兵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置险情的能力。

3、要狠抓大队安全管理,重点解决“灯下黑”的问题,尤其要狠抓消防执法、后勤财务、物资供应、信息网络等重点岗位的安全防范,强化晋职晋衔、转业复退、选取士官、评功评奖、班子调整等各种敏感时期的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违纪问题和各类事故的发生。

4、要狠抓重点人员管理教育,深入研判队伍管理状况,要将家庭有变故、患精神疾病、思想上有包袱、生活中有不良行为、经常违规违章的官兵纳入重点管理范围,及时跟进“两个经常性工作”,做到不失控漏管。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作为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整改解决可能导致发生事故案件的薄弱环节、工作漏洞和突出矛盾等安全隐患,必要时组织实施专项整治。

三、积极推进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一)查部队日常管理是否到位

在思想意识方面:一是查各级组织是否把安全防事故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贯穿、渗透于各项工作之中;二是查官兵的安全意识是否牢固,对部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是否深刻,是否存在安全意识薄弱、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三是查官兵是否存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考虑个人问题多,关心部队建设少,精力外移、离兵离营,以及履责尽职不到位等问题;

在部队管理方面:一是查基层队伍管理是否松散,条令条例是否落实,请销假、门卫岗哨、安全提示、零散人员的管理和一日生活制度是否执行严格,官兵警容风纪、礼节礼貌养成是否到位。二是查干部在管理过程中,是否严格落实请示报告、交接班、点名、点验、留营值班等制度;三是查干部是否与士兵坚持“五同”,是否落实查铺查哨制度;四是查“八小时以外”监管是否

到位,官兵生活圈、交际圈是否掌握清楚;

(二)查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实

在安全制度方面:一是查安全工作组织机构是否健全,人员变更后是否及时调整;二是查安全工作是否时紧时松、措施乏力,安全规章制度是否落实,安全教育是否经常;三是查重点人员监管是否到位,是否存在私自逃离部队或自杀、自闭、自虐等倾向;四是查是否存在酗酒、工作时间饮酒和士兵饮酒等现象。

在车辆管理方面:一是查是否狠抓车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落实每周车场日制度,在季节变换、任务转换、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时机,是否集中开展车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二是查行政车辆审批派遣程序是否规范,车辆检测和保养制度是否到位,“八小时以外”、双休日和节假日车辆是否一律封存(值班备勤除外);三是查重要时段、重大节日期间车辆使用是否做好安全温馨提示;四是查驾驶员是否存在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私自出车或借用地方车辆、强行超车和带故障行车等问题;

(三)查执勤训练程序是否规范

在灭火救援方面:一是查遂行指挥作战制度是否落实,是否按照支队要求严格执行中队干部跟车指挥、特殊警情第一时间报告和大队领导随首车出发、全勤指挥部遂行出动等制度;二是查灭火救援现场处置程序是否规范,是否按照有关灭火救援行动规程组织侦察、部署力量、展开战斗、抢救人员、疏散物资、实施

破拆;三是查灭火救援现场安全措施是否到位,警戒是否安全严密,安全员设立是否及时有效,个人防护装备是否佩戴齐全,现场安全风险评估是否科学合理,灭火救援战术方法是否正确有效。

在执勤训练方面:一是查各项安全责任是否明确,是否建立完善了干部跟班作业、训练前安全教育、训练中安全防范、训练后安全讲评和医疗抢险救治协作等机制、制度,是否明确了各级、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责任;二是查安全隐患管控是否经常,部队安全形势分析会议制度是否落实,训练内容、强度、时间和地点是否科学合理,官兵训练时的情绪、状态是否适合参训,部队组织军事、体能和消防业务训练时是否由干部亲自组织指挥并进行安全讲评,训练是否按要求设立安全员,场地器材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三是查训练安全“八个到位”是否落实,即:是否对照“训前教育要到位、组训干部要到位、安全监督员要到位、器材检查要到位、热身运动要到位、训时防护要到位、安全提醒要到位、训后讲评要到位”的要求逐项开展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

(四)查遵纪守法意识是否牢固

在法纪意识方面:一是查官兵是否存在纪律观念、法纪观念淡薄,条令条例意识不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假外出、打架斗殴、擅离部队、逾假不归、打骂体罚战士、侵占战士利益等问题;二是查是否按照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密“八条纪律”、“五个严禁”和网络安全管理有关规定,认真细致做好信息保密和清理

整治工作,是否存在失泄密问题。三是查重点对象的管理教育,是否深入研判队伍管理状况,将家庭有变故、思想上有包袱、生活中有不良行为、患精神疾病、经常违规违章的官兵纳入重点管理范围,是否及时跟踪帮教和警示谈话,加强心理干预、疏导,切实做到不失控漏管。

在消防执法方面:一是查执法为民、服务意识,是否存在冷横硬推,索拿卡要,态度恶劣,办事拖拉的问题;二是查行政许可,执法规范,是否存在拖延许可、违规许可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是否存在办事不公开、不透明、不走程序的问题,是否存在把火灾隐患整改作为交易筹码的问题;三是查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是否存在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变相指定消防产品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问题,是否存在承揽消防工程的问题;四是查礼金红包,“三乱”现象,是否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牌等问题,是否存在消防行政许可、监督执法中收受“红包”(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问题。

安全风险评估 篇2

斜拉桥具有跨越能力强和造型优美等优点, 近年来, 在我国大跨度的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斜拉桥是一种将斜拉索两端分别锚固在塔和梁上, 形成塔、梁、索共同承载的结构体系[1]。斜拉桥索塔是斜拉桥重要的组成部分。斜拉桥索塔截面形状可分为实心截面和空心截面, 外观形状可分为矩形、H形、对称和非对称的多边形等, 索塔组成构件包括塔柱、横梁和连接构件[2]。塔柱之间设有横梁或其他连接构件, 索塔之间的横梁也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承重横梁, 另一种是非承重横梁, 前者一般是承受主梁荷载的受弯横梁, 或者连接索塔弯折处的受拉横梁及受拉横梁, 而后者一般是连接索塔无弯折部分的连系梁, 主要作用是增加索塔的侧向位移刚度。连接构件一般为索塔顶部起连接作用的附属构件[3]。

斜拉桥索塔属于高耸空间结构, 形体大, 因而斜拉桥索塔施工具有施工工期长、主塔爬滑模施工、水上作业、高处作业、立体交叉作业、施工工作平台狭窄等技术经济特点, 并且对风、雨、雷电等气候气象因素相当敏感, 这些特点决定了斜拉桥索塔施工的复杂性和风险性[4]。在斜拉桥索塔施工之中, 安全风险控制已经成为目前斜拉桥施工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 非常有必要对斜拉桥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 找出风险的控制要点, 全面提高斜拉桥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1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主要是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风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全面的分析, 找出潜在的事故类型、可能受伤害人员、致害物、事故原因等, 确定主要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 致险因子分析。致险因子的分析从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工艺、作业环境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

2) 受伤人员类型、伤害程度分析。可能受到事故伤害的人员类型分为作业人员本身、同一作业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及周围其他人员;人员伤害程度分为死亡、重伤和轻伤。

3) 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分析。在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5], 不安全状态分为4大类, 不安全行为分为13大类, 每一大类又进行了细分。

根据以上风险分析方法, 结合斜拉桥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对斜拉桥的索塔施工进行了风险分析, 确定出潜在的事故类型包括坍塌、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事故, 具体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2 风险估测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 运用LEC评价法对索塔塔柱施工进行风险估测, 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个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员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越大, 通过对风险分值进行分级, 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6]。结合现场调研, 得出风险估测结果, 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最终确定出索塔施工过程中应重点防范的风险是坍塌和高处坠落事故。

3 风险控制措施

斜拉桥索塔施工影响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有施工工艺、设计不佳、材料不合格及工人技术水平, 其中, 施工工艺及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影响索塔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 风险防控的重点是坍塌和高处坠落事故, 针对需要重点防控的事故, 分别从安全技术措施和现场管理措施方面给出了具体的防控对策。

3.1 安全技术措施

1) 坍塌事故。

a.液压爬模应根据结构特点、爬模工艺和环境状况对爬模进行设计, 制订专项施工方案, 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b.液压爬模应由具有资质的企业加工, 具有合格证书和全部技术文件, 进场前应验收确认合格, 并形成文件。

c.液压爬模组装完成后需对整个系统进行压载试验, 以确保在施工中爬模系统的安全。

d.爬模须在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后方可提升, 提升时应有专人指挥。

e.模板爬升过程中, 应设监控人员站在合适位置, 注意报告一切不同步的现象 (不均匀及不规则) 。

f.爬架上严禁堆放重物以保证结构安全, 爬升爬架时尽量卸掉不必要的施工荷载。

g.钢锚梁吊装前应对塔吊的制动系统进行调整。

h.钢锚梁安装时, 应监测钢锚梁的节段间错台及垂直度。

i.钢锚梁放样时, 尽量选择温度对测量数据影响小的时段进行。

2) 高处坠落事故。

a.模板施工的作业平台临边应设置防护栏、安全网, 并应确保安全网安设完好, 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b.模板爬升结束后, 应将临边位置安全护栏恢复。

3.2 现场管控措施

1) 坍塌事故。

a.高空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 无高血压、恐高症、心脏病等疾病, 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b.施工前应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并做好安全防护与警示标识。

c.尽量避免双层或多层作业, 若无法避开, 必须采取安全隔离措施, 做好安全防护。

d.施工现场必须配备两个以上的灭火器、消防水箱。

e.设专人定期和不定期对爬模装置进行维修保养, 保证万无一失。

f.施工操作人员, 不得随意割断爬升架杆件或者割孔、扩孔。

g.塔式起重机拼装完成后, 应进行载荷试验, 确保使用中的安全。

h.施工电梯启动时应鸣笛示警, 严禁超载超员。吊笼门未关闭, 不得升降, 升降过程中不得开启吊笼门。

2) 高处坠落事故。

a.爬架各层上下梯具设置防滑设施。

b.运送人员上下电梯须设置防坠落装置。

c.电梯升降机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 施工人员不得随意操作。

4 结语

本文将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索塔施工技术相结合, 对斜拉桥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以往斜拉桥索塔施工的实践经验、事故情况进行了风险估测, 研究得到斜拉桥索塔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防控坍塌和高处坠落事故, 并相应提出了防控措施建议。研究表明, 通过本文对斜拉桥索塔施工风险全面的分析, 并提出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控制措施, 将大大降低斜拉桥索塔施工的安全事故发生。

摘要:为研究公路斜拉桥索塔施工的安全风险, 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索塔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 运用LEC评价法, 最终确定出索塔施工风险防控的重点是坍塌和高处坠落事故, 针对得出的风险防控的重点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关键词:斜拉桥,索塔施工,风险分析,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JTG/T D65—01—2007,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S].

[2]林元培.斜拉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3]刘士林, 梁智涛.斜拉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4]张帆.大跨径公路斜拉桥索塔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3.

[5]GB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S].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综合分析 篇3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脆弱性;威胁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保障信息资源、信息系统的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就是从风险管理角度,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分析信息化业务和信息系统所面临的人为和自然的威胁及其存在的脆弱性,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抵御威胁的防护对策和整改措施,以防范和化解风险,或者将残余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

2、网络信息安全的内容和主要因素分析

“网络信息的安全”从狭义的字面上来讲就是网络上各种信息的安全,而从广义的角度考虑,还包括整个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以及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使用过程的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具有如下6个特征:(1)保密性。即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或实体。(2)完整性。即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被修改、破坏。(3)可用性。即能保证合法的用户正常访问相关的信息。(4)可控性。即信息的内容及传播过程能够被有效地合法控制。

(5)可审查性。即信息的使用过程都有相关的记录可供事后查询核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实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而通过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就能够为此复杂问题的解决找到一个考虑问题的立足点,能够将复杂的问题量化,同时,也为能通过其他方法如人工智能网络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和基础。

网络信息安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6大类:(1)自然界因素,如地震、火灾、风灾、水灾、雷电等;(2)社会因素,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如暴力、战争、盗窃等;(3)网络硬件的因素,如机房包括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受电力、温度、湿度、灰尘、电磁干扰等影响;(4)软件的因素,包括机房设备的管理软件、机房服务器与用户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各种服务器的数据库配置的合理性以及其他各种应用软件如杀毒软件、防火墙、工具软件等;(5)人为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信息使用者和参与者的各种行为带来的影响因素,如操作失误、数据泄露、恶意代码、拒绝服务、骗取口令、木马攻击等;(6)其他因素,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因素、有关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立法因素、教育部门对相关知识的培训因素、宣传部门对相关安全内容的宣传因素等。这些因素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均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3、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3.1定制个性化的评估方法

虽然已经有许多标准评估方法和流程,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应只是这些方法的套用和拷贝,而是以他们作为参考,根据企业的特点及安全风险评估的能力,进行“基因”重组,定制个性化的评估方法,使得评估服务具有可裁剪性和灵活性。评估種类一般有整体评估、IT安全评估、渗透测试、边界评估、网络结构评估、脆弱性扫描、策略评估、应用风险评估等。

3.2安全整体框架的设计

风险评估的目的,不仅在于明确风险,更重要的是为管理风险提供基础和依据。作为评估直接输出,用于进行风险管理的安全整体框架。但是由于不同企业环境差异、需求差异,加上在操作层面可参考的模板很少,使得整体框架应用较少。但是,企业至少应该完成近期1~2年内框架,这样才能做到有律可依。

3.3多用户决策评估

不同层面的用户能看到不同的问题,要全面了解风险,必须进行多用户沟通评估。将评估过程作为多用户“决策”过程,对于了解风险、理解风险、管理风险、落实行动,具有极大的意义。事实证明,多用户参与的效果非常明显。多用户“决策”评估,也需要一个具体的流程和方法。

3.4敏感性分析

由于企业的系统越发复杂且互相关联,使得风险越来越隐蔽。要提高评估效果,必须进行深入关联分析,比如对一个老漏洞,不是简单地分析它的影响和解决措施,而是要推断出可能相关的其他技术和管理漏洞,找出病“根”,开出有效的“处方”。这需要强大的评估经验知识库支撑,同时要求评估者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

3.5评估结果管理

安全风险评估的输出,不应是文档的堆砌,而是一套能够进行记录、管理的系统。它可能不是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但至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可管理的风险表述系统。企业需要这样的评估管理系统,使用它来指导评估过程,管理评估结果,以便在管理层面提高评估效果。

4、风险评估的过程

4.1前期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明确评估目标,确定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签署相关合同及协议,接收被评估对象已存在的相关资料。展开对被评估对象的调查研究工作。

4.2中期现场阶段

编写测评方案,准备现场测试表、管理问卷,展开现场阶段的测试和调查研究阶段。

4.3后期评估阶段

撰写系统测试报告。进行补充调查研究,评估组依据系统测试报告和补充调研结果形成最终的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5.风险评估的错误理解

(1)

不能把最终的系统风险评估报告认为是结果唯一。

(2)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可以发现所有的安全问题。

(3)

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安全问题。

(4)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就是漏洞扫描。

(5)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就是IT部门的工作,与其它部门无关。

(6)

不能认为风险评估是对所有信息资产都进行评估。

6、结语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篇4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金葡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院感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

1、风险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虽然三区划分明显,但是实验室进出人员仍然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跌倒、划伤等)。防控措施:

2.1本科室工作人员

2.1.1 进入实验室的本科工作人员,必须在清洁区更衣区内更换工作服,在半污染区戴工作冒、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后方能进入实验室污染区工作。

2.1.2 任何原因需要离开实验室污染区,必须在污染区洗手(七步法)脱去个人防护用品,在到清洁区进行二次洗手方能离开实验室。

2.2 其他医务人员

2.2.1 运送样本护工将样本送至各班组的样本接收处,核对验收后方可离开,不得进入实验室污染区。

2.2.2 医护人员到实验室查询结果、业务咨询等,本科工作人员引导至相应的位置,结束后建议手部清洁后离开实验室。2.3 病人或病人家属 必须让其在实验室外等候。

2.4 特殊人群 孕妇、儿童及免疫缺陷等人群有工作人员劝说远离实验室。

除实验室工作人员外的任何人员需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告知实验室内具有潜在的生物危害因素,请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和工作人员的指导。

三、实验室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安全保卫风险,实验室“五防”(防火、防爆、防盗、防事故、防泄漏)风险,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安全风险,高致病性微生物泄漏风险、普通样本泄漏或损毁风险等。

2、防控措施:

2.1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保卫意识,做好“五防”(防火、防爆、防盗、防事故、防泄漏)工作,保证实验室安全和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2.2 凡进入实验室者,必须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

2.3 科主任是科室安全第一责任人,代理人第二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不安全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4 实验用仪器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制止。

2.5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设置责任人,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仪器使用者如实记录使用情况。

2.6 垃圾废物严格按照实验室垃圾废物处理执行,所有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不能作为可利用废物处理或变卖。2.7 实验室不得私自使用电路或取暖设备,未配置空调实验室,当冬天室温达不到仪器设置温度是,可采用取暖器升温,但要严防过热过载,人员一旦离开必须关闭电源。

2.8 实验室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有消防器材。工作人员应掌握基本消防知识。一旦发生灾情,及时扑救、报警,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9 门窗、玻璃、锁子,应保证完好无损。

2.10实验完毕,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实验室的环境和实验用器具,及时断水断电,清除不安全因素,注意关窗锁门。

2.11.如有重大事故,及时科主任、医院总值班和保卫处联系。

四、实验室工作人员相关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传染性物品致皮肤粘膜损伤风险、腐蚀、刺激、剧毒化学品泄漏所致风险,物理因素风险(如紫外灯照射风险)、实验室感染风险等。

2、防控措施:

2.1 严格遵守科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遵照《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验室行为;

2.2 严格执行实验室各项操作规程。

2.3 遵照医疗垃圾标准处理方法流程进行锐器处理;

2.4 科室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和监护档案;

2.5 落实和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各项制度。

五、医疗废弃物处理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检验科涉及到的垃圾主要有感染性垃圾、损伤性垃圾、生活垃圾、化学性垃圾。主要风险为:人员感染、环境污染等。

2、防控措施: 各类垃圾的处理

2.1 废弃大便的处理:试验余下的大便样本,连同样本盒置于套有黄色垃圾袋的污物桶内,密封送医院感染性垃圾收集站统一处理。

2.2 废弃小便、各种体液的处理:试验余下的小便、体液应倾倒入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处理6小时后按医院废水处理,样本管置于套有黄色垃圾袋的污物桶内,密封送医院感染性垃圾收集站统一处理。

2.3 废弃的反应液体,不含氰化物血球分析仪废液,按5000mg/L的有效氯,密封24小时后按医院废水处理,含氰化物的血液分析仪废液,按4%的84消毒处理24小时后按医院废水处理。

2.4 废弃血液标本的处理:血液标本检测完毕,生化、免疫(除HIV标本)标本应置冷藏柜中冷藏7天后方可处理,其他样本于检测当日由清洁员统一收集,戴双层手套,移入黄色垃圾袋中,密闭送医院感染性垃圾收集站统一处理。

2.5 一次性吸管、滴头、样品杯、子弹头的处理:用完后应置于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24小时后移入黄色垃圾袋中,密闭送医院感染性垃圾收集站统一处理。

2.6 HIV标本的处理:HIV标本检测后应留取足够血清冰冻保存1年以上,一年以后由市疾控中心抽样复查结果无误,清点样本例数无误后,在疾控中心人员监督下送医院感染性垃圾收集站,按感染性垃圾统一处理。留取血清后剩余标本按“废弃血液标本的处理”方法处理。

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篇5

时间:2016年3月10日

一、基本情况:

成杰学校。共有教职工31人,在校学生636人,其中住校学生0人。学校均不开展补课,正常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时间周一至周五;早上8:30为到校时间,下去4:00为放学时间。各所学校有专职保安。

综合上述评估,成杰学校安全风险等级:为低。

二、威胁评估:

1、涉恐活动。成杰学校未发生过恐怖袭击和人为破坏事件。威胁等级:低。

2、政治性和附非政治性不安定因素。经排查,成杰学校未发现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也未发现有恶意破坏活动。威胁等级:低。

3、治安问题:成杰学校与周边地区建立有良好的关系,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较好。威胁等级:低。

4、假期安全问题:成杰学校平时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尤其是对用电、防火及游泳方面的安全意识教育;在主要河流岸边竖立有安全警示标识牌,威胁等级:低。

综合上述评估,成杰学校威胁等级:低。

三、脆弱性评估:

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篇6

运用科学合理的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方法,通过对公司消防工作中出现的意外有害因素严格控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达到消除危害,规避因措施不到位等原因而导致出现火警甚至火灾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出现泄漏着火等恶性事故的出现。根据评价辨识结果,分别定期及时采取了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预防性控制措施,从而规范和消除、避免了对人身安全和设备危害,降低了消防工作作业风险。

二、评估范围

公司范围内的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火警、火灾。

三、评估依据

1公司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和防火、灭火管理制度;

2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3企业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4合同书、任务书、公司目标中规定的内容;

5本公司和国内外所发生相类似的事故统计资料

四、评估方法

主要采用安全检查表(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工作危害分析(JHA)等安全评价方法为主对现有的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价分析。

五、评估人员:风险评价组成员

六、评估时间:20xx.3.2

七、评估结果

公司针对本年度各部位门易燃易爆、易产生可燃性物质或介质的场所进行了严密监控和加强风险控制,根据作业环境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和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等,对易产生易燃气体的场所实施事先的控制。并且加强正常运行时期对消防设施、器材的正确维护保养、和器械的日常演练,对所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充分剖析和预先分析,将有危及人身和生产设备安全作业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针对性评价,在人力或主观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不明原由产生的火警、火灾情况时,避免因消防设施不备用,或消防操作失灵等因素而出现的意外灾害扩大现象的出现。在各单位(部门)的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安全处和公司安全评价小组人员利用不定时现场督察,对公司各易产生易燃易爆场所(车间、装置)部分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及重大危源的生产消防设施等进行了系统的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通过现场监督检查及日常的调查询问,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完成各种消防设施和消防日常演练的符合性评价,较规范的整顿和强化了因消防设施不符合安全要求或存有隐患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综述 篇7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互联网使得人们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但是人们在使用网络时, 会暴露出很多隐私性的问题, 譬如说双方之间传递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不安全的, 很可能会被第三方采取什么手段而截取信息。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网络环境给人们带来了信息的共享、信息的海量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1 风险评估概述

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讲, 风险评估是对信息资产 (即某事件或事物所具有的信息集) 所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 以及三者综合作用所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的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 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信息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 属于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

一般而言, 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各种风险、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推荐风险消减对策。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要包括标准体系、技术体系、组织架构、业务体系、法律法规等内容。

美国、加拿大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建立起了风险评估体系。我国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发展也不过十几年, 比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晚了二十年。随着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得到了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的高度重视, 开始了快速的发展。

网络环境下信息不再安全, 人们在使用互联网时也总是担心被黑客侵犯, 人们生活在统一的信息系统下, 在使用信息时渴望自己的隐私是受到保护的, 基于这一要求, 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就要做好风险评估, 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 让人们生活在安全的信息环境中。

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社会环境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人们之间信息的交流更加方便, 资源得到了共享。但是, 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 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进入, 这样就带来的安全隐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信息系统的安全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评估是为了使系统更加合理, 使得安全隐患更少, 能让人们在使用时更加安全。

2.1 定性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是风险评估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基于评估者的知识、经验、历史教训等无法量化的元素对系统风险状况做出评估, 它更加注重的是安全事件发生后带来的损失, 而忽略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因为定性评估方法中的很多元素都是无法量化的, 所以评估结果会稍显粗糙, 比较适用于资料不充分时的风险评估。

但是定性评估方法往往又可以挖掘出一些较为深刻的思想, 但是结论又往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这就对评估者本身的素养要求比较高。典型的定性评估方法有:逻辑评估法、历史比较法、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 经过几轮征询, 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 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结论。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 是依据系统的程序, 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德尔菲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其大致流程是:在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 进行整理、归纳、统计, 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 再次征求意见, 再集中, 再反馈, 直至得到一致的意见, 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

2.2 定量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方法跟定性评估方法正好是相对立的, 定量也就是对所要评估的元素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量化, 然后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或数学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定量评估方法要求数据较为充分, 资料较为详尽, 是一种利用公式进行分析推导的过程。定量评估方法正好弥补了定性评估方法的缺点, 在这种方法中, 它更加的客观, 但是由于将一些复杂化的东西量化了, 又使得结论不够深刻具体。定量评估方法中比较典型的方法就是故障树评估法。

故障树评估法采用逻辑的方法, 形象的进行风险的评估方法, 它的特点是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是一种演绎的逻辑推理方法。它是从结果推导原因, 也就是在前期的预测风险因素中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 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 并提出控制风险的方法。

2.3 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法和定量评估法各有优缺点, 但是往往又是相互补充的, 适应的条件不一。定性评估方法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较少, 但是结果不太准确, 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它是基于评估者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评估法。而定量分析法运用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 结果较为准确, 逻辑性较强, 但是需要耗费的资源就较多, 成本也较高。定性是定量的依据, 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 只有将二者完美的结合起来, 在不同的地方运用不同的方法, 二者结合才能实现更好的评估效果。

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

风险评估是在一定的评估标准之下进行的, 评估标准是所以活动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又需要利用相关的评估技术、评估方法、评估工具, 针对信息系统展开全面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要根据评估的实际情况, 选择正确合适的评估方法, 好的评估方法可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率。而不同的评估方法又往往会有一定的缺陷, 这就需要在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扬长避短, 最终取得最佳效果。

结束语

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现阶段下信息系统安全事故的现状, 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是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问题, 更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问题, 需要大家的协同合作。相关组织要不断的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 将风险评估逐渐的置于更加规范和法制的层面, 促进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工程。

摘要: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安全是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行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可以促进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本文分析阐述风险评估, 探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过程。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评估过程

参考文献

[1]李菁, 赵捷, 应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与方法综述[J].上海标准化, 2006 (5) .

[2]彭俊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综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6 (1) .

[3]殷科.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研究[J].科学与财富, 2010 (9) .

[4]刘莹, 顾卫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综述[J].青岛大学学报 (工程技术版) , 2008, 23 (2) .

针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分析与探讨 篇8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脆弱性;威胁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依赖程度日益增强,采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去识别安全风险,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认识和应用。信息系统主要分析信息化业务和信息系统所面临的人为和自然的威胁及其存在的脆弱性,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抵御威胁的防护对策和整改措施,以防范和化解风险。

二、网络信息安全的内容和主要因素分析

“网络信息的安全”从狭义的字面上来讲就是网络上各种信息的安全,而从广义的角度考虑,还包括整个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以及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使用过程的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具有如下5个特征:

1、保密性:即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或实体。

2、完整性:即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被修改、破坏。

3、可用性:即能保证合法的用户正常访问相关的信息。

4、可控性:即信息的内容及传播过程能够被有效地合法控制。

5、可审查性:即信息的使用过程都有相关的记录可供事后查询核对。

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实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复杂性。而通过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就能够为此复杂问题的解决找到一个考虑问题的立足点,能够将复杂的问题量化,同时,也为能通过其他方法如人工智能网络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和基础,网络信息安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6大类:

1、自然界因素,如地震、火灾、风灾、水灾、雷电等;

2、社会因素,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如暴力、战争、盗窃等;

3、网络硬件的因素,如机房包括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受电力、温度、湿度、灰尘、电磁干扰等影响;

4、软件的因素,包括机房设备的管理软件、机房服务器与用户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各种服务器的数据库配置的合理性以及其他各种应用软件如杀毒软件、防火墙、工具软件等;

5、人为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信息使用者和参与者的各种行为带来的影响因素,如操作失误、数据泄露、恶意代码、拒绝服务、骗取口令、木马攻击等;

6、其他因素,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因素、有关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立法因素、教育部门对相关知识的培训因素、宣传部门对相关安全内容的宣传因素等。这些因素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均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三、目前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信息系统涉及社会经济方方面面,在政务和商务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安全问题不单是一个局部性和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安全问题。据统计,某省会城市各大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有10%的单位出现过信息系统不稳定运行情况;有30%的单位出现过来自网络、非法入侵等方面的攻击;出现过信息安全问题的单位比例高达86%!缺少信息安全建设专项资金,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缺乏,应急响应体系和信息安全测评机构尚未组建,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重应用、轻安全”的现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各部门对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与其信息化水平呈现正比,即信息化水平越高,对风险评估越重视。然而,由于地区差异和行业发展不平衡,各部门重视风险评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全事件驱动”,即“不出事不重视”,真正做到“未雨绸缪”的少之又少。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体系还未健全和完善,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尚待成熟。有的部门对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还停留在传达一下文件、出具一个报告、安排一场测试,由于评估单位在评估资质、评估标准、评估方法等方面还不够规范和统一,甚至出现对同一个信息系统,不同评估单位得出不同评估结论的案例。

四、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解决措施

1、确诊风险,对症下药

信息系统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被感知和认识从而进行科学管理的。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是什么、有多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减少、化解和规避风险?就像人的躯体有健康和疾病,设备状况有正常和故障,粮食质量有营养和变质,如何确认信息系统的状态和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和面临的威胁,就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2、夯实安全根基,巩固信息大厦

信息系统建设之初就存在安全问题,好比高楼大厦建在流沙之上,地基不固,楼建的越高倒塌的风险就越大。风险评估是信息系统这座高楼大厦的安全根基,它可以帮助信息系统管理者了解潜在威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规划建设,让信息系统安全“赢在起跑线上”。风险评估还可以为信息系统建设者节省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投资,达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效果。

3、寻求适度安全和建设成本的最佳平衡点

安全是相对的,成本是有限的。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系统建设要达到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不能脱离实际地追求“零风险”和绝对安全。风险评估为管理者算了一笔经济账,让我们认清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和风险,在此基础上决定哪些风险必须规避,哪些风险可以容忍,以便在潜在风险损失与建设管理成本之间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力求达到预期效益的最大化。

4、既要借鉴先进经验,又要重视预警防范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风险评估是信息化发达国家的重要经验。目前我们的信息化在某些关键技术、关键设备上还受制于人。“他山之石”可为我所用,亦须知其锋芒与瑕疵,加强预警防范与借鉴先进技术同样重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在今天高速的信息化环境中,信息的安全性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风险评估可以明确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和主要安全风险基础,通过风险评估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方案。所以要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信息安全技术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2007年

[2]付沙.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0.

上一篇:宜昌国资委推出县级国资监管新模式下一篇:家庭教育调查问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