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泥企业(共3篇)
现代水泥企业 篇1
读了如此清新平易而又系统的“对话”, 使我对现代散装水泥产业有了新认知!除了赞赏“斑竹”的先锋理念和系统研究成果, 更为一种激情和执著所鼓舞。如此看来, 咱老散人肩上的使命不光做好散装水泥工作, 还应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现代产业的推动者。
当前水泥市场乱局, 有目共睹, 已经由过去自家地盘之间乌烟瘴气的价格大战, 又演变为新法工艺项目扩张竞赛争夺产能资源的较量, 旧的尚未被淘汰出局而新的却又快速膨胀, 产能过剩弄得人有些晕头转向, 大为困惑不解, 期盼已久的现代产业秩序在市场洗牌中, 不知何时才能露出庐山真面目呀!
前卫也好, 激情也罢, 其实都微不足道。在追求幸福指数的今天, 谁也无法屏蔽对这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的思考, 而我得闲之时, 常常望着近在咫尺的水泥森林, 千思万绪不知不觉间奔涌出来, 在夜阑人静灯火寥落的时光里。
现代与传统暌违交错, 文明与野蛮冲突碰撞, 先进与落后比邻而居, 是我国现阶段独有的社会特征。循着我的思维逻辑推导, 就目前中国国情和市场发育的格局来看, 现代散装水泥产业是一个必然的、绕不过去的过程, 尽管人们可能给它贴上别的什么名号或标签, 尽管人们对残留在它身上的旧体制的“羊水”味有几分讨厌, 然而目前的的确确进入了中国现代水泥产业的襁褓期。
年初之际,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强调,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 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促进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 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中华民族素来有自我警醒和自豪的精神品性, 总是善于站在今天, 拷问昨天, 努力实现充满希望的明天。在本世纪中期实现水泥产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而通过现代散装水泥产业阶段去达成这个目标, 当然也是现实的!
下面谈一谈产业秩序, 在未来的市场中将诞生出新的“游戏规则”?让我们睁大眼睛看个究竟!
一、直面产业秩序断裂之现状
现实之下的水泥行业的产业秩序弊端种种, 折射出了我国水泥行业“病态”的产业结构, 以及畸形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资源代价过大、生产效率持续偏低的运行机制, 突出表现了产业落后、粗放发展的羸弱。所谓产业秩序, 实质上是产业内部各主体之间的一种有效竞争和合作机制, 企业在市场运作中同行之间行为达成一致, 并进行优化成本和效率的互动。这里所说的竞合机制实际上首先体现在制度建设上, 即产业秩序要通过制度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伦理规范来实现。
产能严重过剩之殇
一说到大发展, 市场中总会浮现出如下境况:抑或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由于没有独立公正的规则加以约束, 实力强大者的垄断或者豪夺行为, 严重干扰良性竞争机制;抑或是群狼争食般的混乱哄抢, 不顾规则一哄而上, 洗劫一番后作鸟兽散。其实这两种情形, 都不是构建现代散装水泥产业所希望看到的, 因为这样下去的结果, 必然要毁坏了产业“蛋糕”发酵的基础, 给产业的发展带来深重灾难。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 经济高速发展同样大大刺激了水泥工业产能快速增长, 1980年日本水泥行业有192条窑, 熟料产能达1.26亿吨, 到2008年只剩下57条窑, 产能下降6800万吨, 致使水泥行业遭受了近乎灭顶之灾般的重创。尽管日本在低碳化和资源利用上遥遥领先于世界同行, 每吨水泥利用工业废弃物达到436公斤, 燃料利用废弃物达到8%, 但是在产能过剩的强力压制下, 水泥吨利润只有区区的100多日元。
设备利用率, 通常作为国际上衡量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设备利用率正常值在79%~83%之间, 超过90%则认为产能不够, 若设备开工低于79%, 则说明存在产能过剩。美国战后60年平均设备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间, 繁荣期85%, 箫条期75%。目前, 我国还没有设定产能过剩的科学评价标准。据统计, 2008年我国水泥熟料能力利用率69.1%, 水泥能力利用率66.7%。2009年, 水泥产能大省浙江的利用率为63.0%, 重庆市仅有62.8%。
官方或民间对当今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几乎是异口同声, 普遍认为已经达到了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的地步。为什么原有的落后产能过剩尚未根治, 怎么又出现了新的产能过剩?为什么强力的集中度“洗牌旋风”刮得如此之猛烈, 反而招致产能过剩的恶浪滔天呢?下面一组悲情的数字可见一斑!
首先, 看一看“新型干法”产能过没过剩?来自中国水泥协会资讯, 2009年全国新建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76条, 年新增设计水泥熟料产能1.95亿吨。截止2009年底, 全国已有1113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运行, 年设计熟料产能95 859万吨, 其中日产5000吨及以上生产线270条, 设计水泥熟料产能占总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的比重为45.27%。由此看来, 即使理论上把全国落后产能来个一扫光, 实际上到2010年底,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产能有望超过20亿吨, 意味着已经大大超过市场总需求。
其次, 是不是彻底淘汰“立窑”就能不过剩了?目前, 全国有3430台立窑产能近4亿吨, 30台湿法窑和398台中空窑需要淘汰, 还有40万吨以下的粉磨站的落后粉磨能力需要清理, 将涉及到2亿多吨水泥的落后粉磨能力。总的淘汰落后产能涉及约50万人的再就业。重庆水泥协会认为, “重庆立窑水泥产能只有1000万吨, 即使全部关掉, 也解决不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更何况立窑的关闭成本, 政府拿不出钱, 只有依靠市场化手段来解决。”
再次, 是不是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就能解决产能过剩?国家有关部委对限制水泥产能过剩连出政策狠招, 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来提高集中度。应该说, 兼并重组可以解决产业集中度问题, 并不代表严重膨胀的产能会自动退出市场, 相反还如同在燃烧的汽油桶上浇了一瓢凉水, 轰的一声引发剧烈爆燃,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诚如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傅立叶的一句名言:命运是上帝按照数学法则制定的计划, 在现在、过去和将来的结果。
企业主体秩序之困
企业是产业的行为主体, 并按照市场竞争规律进行运作。作为充分竞争市场的水泥产业, 主体无秩序是当今产业乱局的现实, 集中表现在市场准入和退出两方面,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几乎没有什么市场壁垒可言。
客观地说, 目前国内水泥产业市场准入门槛低, 低在什么地方哪?一是低就低在了环境生态门槛上, 低碳化没有摆上更高的位置, 由于生态环境成本低, 进入者无所顾忌, 增大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质量潜存的隐忧;二是低就低在了企业规模门槛上, 集中度没有摆上更高的位置;三是低就低在了科技含量门槛上, 附加值没有摆上更高的位置, 产品技术难度不大, 水泥行业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很多外行业的资本纷纷进入。可是在人家国外, 水泥是技术门槛高、专业化极强的重资产投资产业, 制造者多是知名大公司, 实力较弱的小企业根本不敢问津。而我国却正好相反, 16.8亿吨的水泥产量是由5000家企业完成的, 而前10家大企业的产量仅占总产量的21%。
市场进入容易, 可退出就更难!由于企业退出机制不健全, 原有落后工艺、原有落后产能、原有布局不合理项目的退出基本处于无序状态, 大批不具备从业能力的企业进入市场, 占用资源, 降低效率, 价格大战, 业内同行以邻为壑的恶性竞争, 加剧了产能过剩、行业价格体系无序化。倾巢之下, 岂有完卵乎!因此, 中国水泥产业一时间呈现出准入无闸门、退出无路径的“憋死牛”乱局。构建市场主体秩序不是为了保护垄断、限制竞争, 而是通过公平合理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搭建起现代产业发展的平台, 让企业有进有出, 优进劣退, 形成主体秩序的良性机制。
市场价格厮杀之乱
对此, 业内人士似乎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有人大呼怪哉, 整个水泥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 部分地区2007年的水泥销售价格, 还比不上1993年时的销价;也有人这样类比, 钢铁等建筑材料价格连续攀高, 房地产价格论倍暴涨, 唯独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水泥, 其价格一点都没有长;还有人如此抱怨, 我国水泥价格仅为国际市场平均价格的1/2左右。最后争来辩去, 按照常规思维总是把病根子归咎于行业内过度竞争的表象上。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价格秩序历来都是主体秩序的一种外在表现。价格混战不过是行业无序的表面现象, 其背后还掩藏着产品质量掺杂使假等肮脏勾当。“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 往往容易对主体秩序乱局视而不见, 把根治价格厮杀寄托于提高集中度, 以为只要靠享受垄断利润的少数大型企业, 就可以结束“战国时代”完成江山一统。
水泥价格到底谁说了算?当然宏观和微观因素是相当复杂的, 一是与水泥市场原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内”的封闭循环格局有关, 这与钢铁所需矿石原材料依赖国际市场大不相同, 水泥市场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相对较弱, 所以呈现出“避风港”效应;二是与“产能过剩”的市场供求关系有关, 其中道理尽人皆知;三是与建筑市场盈利模式有关, 现行的外包垫付建筑材料资金的操作模式, 促使建筑商为追求低成本高利润, 尽量采取低廉的建筑材料, 尽量采用低廉劳动力进行施工作业化, 进而迟滞了施工机械化和高科技产品进入市场的脚步;四是与终端水泥产品科技附加值含量低有关, 低端大路货水泥产品充斥市场, 很难给终端客户带来新价值;五是与产业上游向下游转移环境成本有关, 讲的直白一些, 由于水泥产品生产过程及终端使用过程造成的生态环境成本, 在现行市场机制作用下很大一部分逼迫下游 (准确的说是公共财政, 或掏纳税人的腰包) 进行消化, 假如产业上游能通过科技和服务手段, 减少或消化掉在产品环节及其对下游终端造成递延成本支出, 即便产品价格高也能被终端客户接受, 进而掌握了市场价格话语权。从上述不难看出, 在当今水泥市场格局和政策机制下很难形成资源稀缺, 诸如:制造水泥的矿产资源并不稀缺, 具备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源也不稀缺, 购置机器设备、厂房的资本流动性更是泛滥成灾, 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病灶正大发作, 既然如此, 那么, 价格低位运行岂不在市场逻辑之中!
所以, 企业老总们不要简单地一味抱怨水泥价格为啥涨不上去, 别忘了自己就“身在此山中”, 正充当着一个定价权“作茧自缚”的角色。扪心自问在明知严重“过剩”的态势下, 自己为啥热衷于在初级产品的低层次竞争市场里当“混混”, 为啥还沉迷于在产能规模扩张上吹“泡泡”, 而不是抢先做全产业链终端产品的重量级“拳王”?如果真正成为全产业链的稀缺资源价值创造者, 那产业链高端价值的分配权和定价权怎么会旁落哪!
物流增值服务缺位之痒
传统积习很容易让人们认为现代物流就是运输仓储业务, 诚然, 不排除物流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将货物在适当的时间 (RightTime) 运送到适当的地点 (RightPlace) , 满足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需求, 体现出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必须看到, 现代物流活动是构成产业经营的基本组成要素, 是实现产业目标的根本保障。现代散装水泥产业所需要的物流管理体系, 可能比其它行业更高于一层, 它不单单是一种运输仓储能力, 其本质是一个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传输实现过程, 在产业链中创造企业服务于多个市场的潜在能力, 实现当前最终产品用户的收益最大化, 使原有竞争对手和新进入者很难模仿, 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整个产业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先进科技手段配合国际资本的融资能力, 新进入竞争者纷至沓来, 无孔不入, 使得大多数的产品很容易被仿制。现代化物流管理体系通过高效的物流运作流程、全面覆盖的配送网络、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严格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的一体化运营, 提高企业整体服务能力, 扩大产品开发能力, 产生有别于同业竞争对手和行业新进入者的独特优势, 乃至成为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现实状况是, 目前现代散装水泥产业的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众多的传统型水泥物流企业盘踞在本来就能力过剩的运输环节中, 产品及服务单一且同质化严重, 而增值服务缺位是致命的短板。西方经济学观点认为, 物流对产品价值的贡献被市场所认可, 必然会给消费者提供形态效用 (Form Utility) 、占有效用 (PossessionUtility) 、时间效用 (Time Utility) 、空间效用 (Place Utility) 。在这四种效用中, 形态效用 (Form Utility) 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低价值的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 创造出具有新形态的高价值产成品来实现的, 而其中原材料、半成品运输、储存调拨、转换包装、简单再加工等增值服务, 都是现代物流为产业链提升价值的重要内容。总之, 散装水泥现代物流体系必须跳出单纯靠运送环节赚运费, 而是要渗透到终端产品的设计、生产、配送、简单再加工和技术服务中, 为终端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那才是现代产业所必需的、乐于接受的。
市场品牌营销薄弱之痛
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水泥从被国人俗称洋灰的哪时候起, 就是个稀罕物, 后来在计划经济旧体制下, 被列入了重要工业生产资料的贵族谱系, 更提高了它的特殊身价, “皇帝女儿不愁嫁”。水泥行业中一直存在着生产重于营销, 把营销看得无足轻重, 即便到了过剩经济的今天, 目前进入第一集团的国内水泥企业大鳄们, 仍然把战略着力点高度聚焦在产能规模化上, 显然对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重视不够。所以, 这是个地地道道的、传统的生产主导型行业, 不讲营销, 不懂营销, 不会营销, 重商号轻品牌, 早已成为积习已久的一种行业文化, 自以为咱有十年或几十年“XX企业”的名声, 就可以包打天下。当生产规模扩张、产能过剩、价格厮杀、低碳压力、行业整合等关键词, 开始在行业内普遍流行的时候, 国内水泥企业长期存在的营销模式落后、战略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的短缺便暴露无遗。假如这块足以致命的短板不能及时补长的话, 那么, 我们今天倾其所有准备的“规模扩张”的美味佳肴, 十之八九会成为“列强”明天的丰盛早餐!
不得不又一次提到集中度, 要知道, 提高集中度的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而不是人为造成产品稀缺和行业垄断, 那是制度制定者和市场都不希望看到的。一个日趋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架构, 怎么能容忍充分竞争行业少数垄断企业坐享其成, 损害产业发展和消费者利益哪!所以, 不管集中度有多高, 也不可能替代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相反还会把二者推到须臾不可离开的位置上来, 特别是在“过剩经济”的格局中, 企业要靠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生存, 品牌是产品和服务文化附加值的代名词, 更是价格和利润中含金量最高的那一部分。
建筑市场科技滞后之虞
谈到水泥产业化, 很少有人会把思路扯到建筑市场发育上去, 怕被人骂“拉不下来屎———怨地球吸引力太小”, 其实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需要什么样的建筑材料, 是由建筑市场的生产方式、施工管理模式、作业流程和科技水平决定的, 反之挖掘建筑市场的潜在需求, 又能促进建材市场的发展。第一, 此前我国房地产及建筑业从设计端至运营端, 还没有形成低碳化趋势, “绿色建筑”的口号才刚刚扣响门环, 自然还没对低碳化现代散装水泥产业形成强烈的反馈。据统计, 我国每年城乡新建住房面积20亿平方米, 80%以上的建筑属于高能耗建筑, 每建造1平方米房屋要释放1.8吨二氧化碳,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更是发达国家的两至三倍。有专家这样评述:“我国传统的设计流程存在弊端, 在建筑的运营管理阶段, 更缺乏绿色运营管理的理念”。
第二, 从水泥建材到建筑项目没有形成全产业链可循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水泥材料与绿色建筑项目之间存在着无形的“栅栏”, 自然还没对低碳化现代散装水泥产业形成拉动力。住宅产业化专家指出:在提倡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 建筑业的当务之急, 是建立以低排放为特征的五大体系: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体系;生态保护技术和产品体系;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品体系;工业化住宅技术和产品体系;住宅建设配套技术和产品体系。
第三, 我国现行建筑市场依然奉行低廉建材、低廉人力资源和建筑商垫付运营资金成本的传统赢利模式, 建筑施工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 项目科技含量较低, 自然没有对低碳化现代散装水泥产业形成辐射力。
低碳建筑的关键之关键, 是急需开发和推广既能承重、符合环保, 又不需要采用其他保温措施就能达到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建材产品, 节约项目建设成本, 降低消费者后续递延成本。低碳化、散装化生态水泥及新型终端产品墙体材料, 具有节能、节土、节地、环保、利废、隔热、保温、质轻、施工便捷、成本低廉等显著特点, 在低碳建筑项目市场前景无限。据资料介绍, 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相当于2000年的两倍, 目前每年建成房屋面积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再有我国城乡既有建筑达420多亿平方米, 达到节能建筑标准的仅占5%左右。目前, 我国使用生态水泥及其新型墙体材料的比例很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果到2020年我国城镇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 每年可节省3.35亿吨标准煤、减少8000万千瓦时空调高峰负荷, 相当于4.5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 相当于每年节省电力建设投资约一万亿元。
生态环境成本转移之苦
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报告: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排序中, 中国位居第133位, 并且发出郑重预警:低产值、高能耗的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能源、环境先衰。
水泥行业对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影响都非常大, 除了CO2温室效应外, 还有酸雨、褐云和灰霾等重要的副产品带来的污染, 给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压力。1990~2005年, 世界水泥行业平均CO2增加率仅提高17%, 而我国提高近100%。2005年, 世界CO2排放量262亿吨, 我国CO2排放量53亿吨, 居世界第二;我国水泥产量10.64亿吨, CO2排放量5.8亿吨, 占全国排放量11%, 排放总量仅列在燃煤电厂之后, 而万元产值CO2排放量21.6吨, 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倍, 却成了各行业的“龙头老大”。
这个“龙头老大”的头衔既不光荣又代价昂贵, 纯属落后产业“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有专家评估, 即便是以新型干法工艺煅烧熟料, 只要用石灰石作原料, 每吨熟料约排放0.8吨CO2, 2/3的CO2来自石灰石分解产生, 1/3来自燃料煤。近年我国新型干法工艺大发展, 单位熟料标准煤耗大幅下降, 但水泥工业CO2排放总量却逐年上升, 2009年我国熟料产量约10.5亿吨, CO2排放量约8.4亿吨。如从生态环境成本角度分析, 那么水泥制造链环的运营效率又将做何评价呢?“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这种代价的危害绝不是水泥制造环节本身, 更多地把污染处理的包袱甩给了产业下游如物流运输、终端产品制造、施工项目, 波及到更深的社会领域, 如环境、能源、农业、城市和社会医保等, 消耗大量难以计算的公共产品资源、农业资源、公众健康资源和城市及服务业资源, 最后说来说去还不是要从纳税人的钱包里掏币子!
所以, 发展现代散装水泥产业, 首要的通过制度创新调整产业链内部运行利益机制, 让上游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一针见血地指出:发展低碳经济非常重要的措施, 要从技术、经济等层次解决问题, 通过计算环境成本来对清洁产业一定补贴。其目标只有一个, 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 使产业增长建立在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含量增加、质量效益提高的基础上。
产品和服务科技含量低之忧★★★★★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核心是产业提升, 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一方面依靠现有的制造业将产业链尽量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通过加强研发、设计、采购、品牌、渠道等环节增加利润。这对中国散装水泥产业可以说是一剂强身健体的补药。
产业微笑曲线 (Smiling Curve) 理论, 是台湾著名企业家施振荣先生应对产业成熟化、市场饱和、全球制造供过于求的大背景提出来的。简单讲, 即现代产业链如同一条“微笑”嘴型的曲线, 中间低凹是制造, 左边上翘部分是研发, 右边上翘部分是营销, 高附加值位于研发和销售朝上的两端, 而处于中间下沉位置的制造附加值最低。身在传统制造领域里的企业, 迫于来自全球化、产品生命周期和附加价值的竞争压力, 只有不断往附加价值高的区块移动与定位, 才能永续经营。
前面, 我曾用一定篇幅讲了水泥品牌及营销薄弱的问题, 这里再简略地把研发描述一下。市场经验告诉人们, 本来属于利基产品, 因为竞争者技术开发快, 产品寿命周期短, 好景不长, 很快会变成了微利产品, 何况水泥行业技术成熟、进入门坎低的大路货产品, 几乎难逃市场萎缩、价格下降、销售停滞成长的厄运。从“产业微笑曲线”解析, 向上翘的两端分别是水泥产品研发和营销服务, 通过创造智慧财产权获取产业高端利润, 而命运不济的传统水泥制造业, 恰巧位于“产业微笑曲线”附加值最低点, 平均行业利润率低, 所以, 强化产品研发设计竞争力, 摆脱终端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低的窘境, 努力站上“产业微笑曲线”的两个上翘端, 才能够笑脸常开, 且笑到最后!
二、认清产业发展之特征
“白衣苍狗多翻覆, 沧海桑田几变更。”传统水泥行业向现代散装水泥产业转型, 进而实现水泥产业现代化, 唯一的路径选择是产业变革和创新!那么, 在现代散装水泥产业这个承上启下、新旧更迭的过渡阶段里, 需紧紧把握产业特征, 参透其间玄机!
特征之一:“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的全程散装化。水泥行业的任何一个重大变革, 或产品层面的, 或市场层面的, 或组织结构层面的, 或发展战略层面的, 一切都离不开散装化, 而且是全程散装化, 全面覆盖, 相伴永远!为什么呢?因为不先有产品散装化, 就不可能打造低碳产业;不先有物流散装化, 就没有全产业化;不先有全程散装化, 就没有现代化。尽管散装化看似是一种简单的方式, 但它却是一座跨越传统与现代沟堑之桥。这也是全球业界通常把水泥散装率的增长看得很重的理由。
特征之二:“奔腾到海不复回”的产业低碳化。现代散装水泥产业的战略和终极目标是低碳化, 这是坚定不移的。低碳化带动或者说是逼迫传统水泥行业,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澶变, 老树新芽青春焕发, 进而实现了制造方式、增长方式、盈利方式、供应方式、使用方式、产品方式的华丽转身, 彻底抛弃了夕阳产业的“灰不溜秋”、“肮脏行业”的丑陋, 完全成一个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绿色产业。古玛雅人所言:“地球并非人类所有, 人类却属于地球所有。”由于低碳化能满足地球人发展和生存的双重需要, 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别无选择。
还记得恩格斯哪段精彩的论述吗!“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 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 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别的地方的居民, 为了得到耕地, 毁灭了森林, 他们梦想不到, 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因为他们在这些地方剥夺了森林, 也就剥夺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存器。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 当他们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北坡得到精心培育的松树林滥用个精光时, 没有预料到, 这样一来, 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山区牧畜业的根基挖掉;他们更没有预料到, 他们这样做, 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 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来。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不知道和这含粉的块茎一起他们也把瘟病症传播过来了。因此, 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 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 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 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
特征之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终端定制化。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 大趋势正在推动水泥产业重心快速后移, 即决定产业方向和走势的杠杆支点, 正向产业链下游的水泥终端产品市场, 如预制构件、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新技术改性外材料和墙体材料转移, 向终端市场用户环节转移, 向产品和技术服务的附加值转移, 向产业组织架构的资本联结转移, 产业结构正由资源依赖型的“倒三角”变为市场主导型的“正三角”。总之, 终端市场、终端客户、终端产品在产业链中越发显得地位显赫起来。依据客户个性化设计需求, 完成产品部件化, 终端产品定制化, 帮助使用环节实现价值, 也正逐步被大型企业纳入发展战略之中。终端产品定制化不仅影响到产品模式的变化, 更会成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
特征之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作业机械化。现实中的建筑市场, 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正逐步替代传统的人工作业, 这就为依赖于全密闭运作过程的散装水泥插上了翅膀, 便捷、环保和高效的优势受到终端市场的青睐。再由于人力资源成本的快速增长, 企业依靠雇用低廉劳动力来增加利润的路子越走越窄, 反之机械化作业就为散装水泥产业化创造了发展的空间。
特征之五:“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管理信息化。在现代散装水泥产业链中, 包括生产制造自动化、物流配送网络化、终端作业机械化、管理决策现代化, 无不需要依赖以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为载体的管理信息化, 这一点也是与传统水泥产业的本质区别, 更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里程碑。
特征之六:“谁家新燕啄春泥”的产业组织集群化。“合纵连横”不再是古老先贤的治国智慧和美好空想, 而是现代水泥产业的企业组织模式和业内外的合作方式。实体企业与虚拟企业的共生、联合、双赢, 集群发展早已成为了国际上通行的产业生存法则, 目前也逐步被转型中的中国水泥行业所效仿。我国的水泥企业应该转变那种单纯依靠增加产能来达到企业规模增长的成长模式, 代之以通过延伸产业链和提高水泥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 从过去数量的增长走到现在的价值增长上来, 迎接水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包打天下, 只有企业之间主动协同, 共同培育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产业组织集群化是现代水泥产业的必然产物, 它即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组织保障, 同时也是现代产业成功与否的革命性标志, 所以, 中国水泥行业应倍加重视产业组织方面的创新。
纵观全篇, 现代散装水泥产业新产业秩序的始作俑者, 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是转型的推手, 是升级的牵引, 更是创新的动力!彼得·德鲁克指出:“创新几乎能在一夜之间改变现存秩序, 使昨天看上去还无懈可击的事物变得陈旧荒废, 使昨天还占优势的事物变得微不足道。创新并未制定出新的规律。它的目标是按人类的需求和愿景来引导自然力量和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制度和人类资源。”
现代水泥企业 篇2
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根据上级部门平安建设工作的要求,我公司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等防范措施,较好地保证了XX水泥公司治安保卫及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管理工作,确保了一方平安,保障了XX水泥公司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现就我公司平安创建工作报告如下:
一、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根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自XX水泥公司成立以来,我公司便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组,公司设置了保卫科,配备了内部治安保卫队伍,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二、落实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1、在治安保卫方面,制定完善了《XX水泥公司务有限公司值班巡查制度》等几十项制度规定。
2、消防专项管理方面,制定了《XX水泥公司消防管理规定》、《XX水泥公司动火管理规定》、《消防器材设备管理规定》以及《XX水泥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及各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形成了职责分工明确、责任逐级分解、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社会治安管理网络。
3、每年年初,公司与各部门车间均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具体规定了各部门及生产车间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明确了全体职工的安全责任。并根据本公司特点,明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难点,并且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实行绩效挂钩,每月进行考核,将安全责任落实情况与工资直接兑现。
三、治安保卫工作具体做法
一是由公司保卫科每天对辖区重点部位进行夜间守候和巡逻,门卫人员对进出厂区车辆和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公司管理层每月不定期到辖区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各执勤点做好值班执勤工作,确保了公司治安稳定。
二是公司每月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安全、卫生等综合工作检查,了解并掌握公司内部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防范重点,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汇总安全信息,分析安全形势,根据需要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在拟定整改措施,强化预警落实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宣传与教育,以达到维护公司财产和人员安全以及防入侵、防盗、防破坏等目的。促进了公司稳定和平安。
三是通过对人防、物防、技防硬件改善,堵塞了公司管理漏洞, 20**年5月份,公司投资近8万元对厂区重点部位安装了16个电子监控探头实行24小时对公司动态管理,并对重要部位进行同步数字录像,及时发现各类违章与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反馈解决,并为侦查破案提供有力证据。
四是为了解决厂区内车辆乱停乱放,特别是在厂内安全通道上乱停乱放车辆,严重堵塞交通,影响厂容厂貌的现象,公司通过规范设置自行车、摩托车棚,规范车辆停放,严禁在安全通道上乱停放车辆,严格整治和管理,教育违章人员,确保了良好的厂区交通秩序。
五是开展对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有关知识,加大了对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教育,通过黑板报、班组会议等形式,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强化了员工安全防范能力,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增强创建意识,调动大家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20**年平安创建工作努力方向
20**年至今,虽然本公司未发生一起盗窃、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一起打架斗殴事件。但与上级各部门对综合治理、创建安全文明单位和建设“和谐企业”工作的要求,仍存在不足之处,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20**年,我们我们将继续加强与镇政法委、镇派出所的联系,在镇政法委的指导下,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积极参与到整体联动防范工作中去,立足防范,常抓不懈,我们会不断提高综合治理工作水平,确保公司的长治久安,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水泥企业年终总结报告 篇3
齐心推动萌生事业快速发展
董事长:张秉权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2008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目的依然是总结过去、谋划未来、表彰先进、激励斗志。前面公司各部门分管领导就今年的生产、经营、财务、质量、党、团、工、青、妇等方面的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又对下年的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同时我们对年终评选的先进集体、优秀厂级领导、优秀科室负责人以及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先进生产者、岗位技能标兵一并进行了表彰奖励。在这里,我谨代表公司董事会、管委会、党支部对受表彰的部门和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并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取得更加美好的成绩,一如既往地为萌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也希望没有受到表彰的部门和同志,不要灰心、不要气馁、扎实工作、增强信心、迎头赶上,争取下年都能够榜上有名。同时,也对今天到会的,与我们合作筹建三期工程的合作伙伴,浙江明峰投资有限公司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国际出现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又是成功举办奥运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央提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公司依旧紧紧围绕“以质量求生存、向生产要效益、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挖掘潜力,吸取经验。今年的产销任务完成的较好,这个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厂职工的拼搏奋进,我代表公司董事会、管委会向公司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始终着眼于“好中求快”,才能借势扬帆,在新的征途上迈出坚实步伐;必须坚持争先创优,赶超发展,始终着眼于“干在实处”,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干出一番大事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于涉足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业,才能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萌生又好又快发展。
一、实施挖潜增效,安全稳定生产
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效益,没有利润的生产是无效的生产。2008年从公司的总体目标出发,制定了各项生产管理目标任务,围绕这个目标,各车间、部门进行量化、细化。在生产组织上,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和设备维护保养,提高周期运行质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挖潜增效,尤其在领用材料上切实提高了管理力度,节省了费用,大大降低了备品备件的采购率。
从小的措施抓起,将车间照明通通改为节能型照明,将原料车间减少开机时间,并岗减班,使员工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节能意识,同时加强了生产一线的协调工作,强化了安全管理,今年没有发生一起大的安全事故,使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促进营销、争创名牌、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最终是靠有效的营销活动来实现,今年的销售成绩还是喜人的。对顾客信息的捕捉反馈做的比较细,继续推行“赊三不如现二”地销售政策,提高了货款的回收率,实施“抓大放小”的策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抓机遇、抓热点,使水泥用量较大的长庆油田成为我们的牢固客户,今年夏季水泥一直供不应求,而且出厂价格也创历史以来的最高价,为明年良好的营销势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法宝,把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巩固名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增强市场占有率、竞争力的核心来抓,今年通过大家的努力,成功的将批量油井水泥打入市场,我们的产品已获得2008年宁夏名牌,化验分析大对比已获国家级荣誉,并在相关网络上发布。但是,今年在盐中高速公路所供的水泥出现了质量问题,唤起了技术、质检部门的重视,加强了质量意识,提升了质量观念,采取了纠正和预防措施,得到了有效的扼制,有了新的改观,而且前段时间,经各部门的努力,顺利的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监督审查,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感召力。
三、全力以赴,打响三期工程全面启动攻坚战
“规模出效益”,这是萌生长足发展的必然规律,上项目是扩大经济总量,适应新形势产业群体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载体,抓发展,首先要抓项目。公司规划的日产2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工程在今年的三月份开始筹建,我除了目前老公司的经营策划外,今年主要抓了新项目上马的全面工作。只带领付岁荣厂长、王生忠、张秉柱几人风风火火奔波了近一年,去南京、走浙江,又是协调设计院相关设计事宜,跑资金、设备招标考察等无数次,总算看到了成绩。在九月份与浙江明峰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共识,愿与我们并肩合作,联合共同组建了宁夏明峰萌城建材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新公司工作运行正常,相关负责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进驻现场。安装队也陆续进入现场进行设备安装,一场大规模的攻坚战正式拉开帷幕。新项目投产后,年新增水泥150万吨,增加产值4亿元,两个公司年生产水泥总量近200万吨,为做大做强水泥企业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推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找准差距、弥补不足,增强快速发展的紧迫感。
纵观当前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思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找出我们的缺点与不足,既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又要看到发展中的潜在机遇和有利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深刻反省工作中存在的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生产现场管理不到位,环保工作差
生产管理现状仍然是计划经济的运行体制,制度得不到充分的落实,缺乏系统操作性,管理传统,思想保守,一拨一转,不拨不转,观念落后,思路不清,缺乏良好的敬业精神。
2、用人机制不健全、不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无头绪、厂级厂规执行不严格。
虽然一直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爱厂如家,能真正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但一部分员工仍然思想消极,情绪低落,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经受不住诱惑、安不下心来工作,这山看着那山高,三番五次的折腾,有些同志甚至搞得妻离子散,财空物尽,最终给自己的生活出了难题,给企业也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希望同志们静下心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同全体萌生人一并将事业发展到底。岗位用人随意性大,责任制执行不到位,厂纪厂规执行、落实没有力度,工作态度不够端正,无原则性,工作成效不明显。管理人员思想陈旧,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从车间到主管领导,有欺上瞒下的行为,无故请长假,假到不归、留岗待业,很多工作总是停留在口头上,不按人事制度规定履行,导致人事部门无法正常履行职责,从而制约着生产经营的健康运行。
3、政令不通、协调不利、执行力欠缺、技能低下、学习培训走形式、部分工作环节脱节、整体工作推进不快。
三期工程的即将投产必然要求我们要改变现状,齐心协力,坚决抛弃影响工作质量的绊脚石,希望同志们能够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找准位置、扬长避端、做萌生的主人,对以上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随着新年钟声的即将敲响,深知2009年是我们加快发展、腾飞发展的关键一年,是公司脱离困境,承接希望与收获的一年,是建材行业充满回报与生机的一年,总体思路是:“以加快发展为主体、着力推进企业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上的新成效,坚定不移地实现萌生发展的第三步、四步曲,稳扎稳打,确保三期工程高质量、短时间建成投产,并建成一条区内的师范样板工程”。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下年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理清思路、责任到位、做到清洁环保、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各部门必须围绕公司生产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制定出部门、科室、车间、班组、岗位有效可行的措施,严格明确责任考核,实行部门领导问责制,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心中有目标”。加强量化管理,一切以数据说话,去伪存真,规章制度面前,对事不对人、不讲情面、不流形式、不做表面文章,以严格执行厂纪厂规为宗旨,充分体现工人阶级是现代文明的先行者。
狠抓现场管理,进一步确保安全清洁生产,要求各部门、车间从设备操作、保养、安全措施、卫生、交接班等诸方面抓起,以安全第一,警钟长鸣为先导,做到疏而不漏。在环保方面,我们今年由于收尘系统老化,再加上操作管理不善,一年都是灰尘茫茫,整天让工人不停的扫,都扫不干净。我们针对此项工作,决定投入一笔资金,先改造收尘系统,现已订出方案,改造工作准备开始运行,预计下年三、四月份将两线收尘系统全部改造完毕,确保清洁高效的生产。
二、进一步完善营销策略,优化、健全机制,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从多年的经营工作中我们也悟出一个道理,就是“人人围绕市场转、事事围着市场干”,营销成为拉动公司经营活动的“连轴器”。今年,销售成绩是喜人的,但是,在工作上还有一些疲软,存在一些隐藏的矛盾,来年在现金水泥销售、装车运作上还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规范,加强销售公司内务管理,严肃销售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坚决打击利用职务之便损公利己的行为,必要的情况下,工作人员要做调整,大换班子。明年的销售市场肯定看好,而且根据今年的情况看销售价格也是可观的,希望营销部门加大管理力度,提升业务能力,科学决策,要有充分的准备,做好明年销售市场的预测,抓住新机遇,再创营销新格局。
品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技术、质检部门一定要重视,加强质量管理,按照公司的总体目标,层层考核抓落实,挖掘潜力、细心钻研、进一步提升业务技能、奖罚分明、严格内控,确保质量事故为零,使产品永久性的适应市场。
三、继续推行节能减排,逐步完善财务内控措施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年来一直在公司推行,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也真正能够体现,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牛鼻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下年必须从生产到水泥销售的全过程,采取“卡两头、控中间”的办法,对原材料进厂,物资采购,生产过程,后勤办公设施用品及其它各部门的招待等费用支出,制定可行的办法严加控制。今年截止现在,后勤办公耗材32519元,较上年34017元下降了1492元, 公务车辆(五十铃客货车)支出43896.59元,相对上年下降了1868元,针对这些,还要进一步加强和贯彻节能降耗的理念,部门出差用车统筹计划,综管办要严格把关,杜绝各种不必要的浪费。
财务部门务必加强成本管理核算、帐务处理、将事后财务转变为事前预算财务。今年自王科长主管财务部门,我认为有了新的改进,下年更进一步完善财务内控措施,做到数据真实、及时,不虚报、不瞒报、账目日清月结、规范审核程序、严把结算关口,真正当好决策者的参谋、经营者的计算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全面深入做好人力资源培训教育工作,加强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企业兴衰,系于员工。公司把培养人才,重用人才,提高员工素质作为战略的目标任务,去年把部分厂级领导送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旅游体验,今年十月份又组织一批先进工作者到延安革命胜地旅游学习,使他们增长了见识,坚定了工作信心。每周星期
三、星期六派专人负责,开放集体舞会,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扩大职工参加养老保险范围,今年又解决六十几名能靠得住,留得下的同志参加了养老保险,另外,将生产员工全部纳入了工伤保险。下年,重点解决现有职工的四金交纳问题,将未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尽快办理,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险的手续。加大力度改善职工生活、福利以及其它方面的待遇和条件,真正达到职工待遇和企业发展同步提升,和谐共进的目的。在春节之前,组织召开一次自1997年12月31日前进厂的老职工座谈会,听取跟我们共同打了十几年江山的萌生人,在公司历年来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真实感受,切实解决他们实际存在的困难。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质量。工会、党支部、综管办人力资源部在下年务必要下大力气抓好员工的思想教育,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全员素质培训,使他们能够有条不紊的在个自的岗位上安心工作,实际体现人本管理出效益,人本管理促发展的巨大动力。
五、立足当前,鼓足勇气,真抓实干,推进三期工程早日投产
我们一直讲萌生发展的三步曲,一期是我们的起步工程,二期是吃饭工程,三期就是我们快速发展,腾飞的工程,新公司的建设正在快马加鞭,明峰、萌生一家人精诚团结,携手并肩,目前合作还是非常成功。我们务必加强现场管理力度,冬季也不停工,加快设备安装进度,确保2009年8月8日正式点火投产,春节过后,组织招收300至350名工人入厂,进行岗前培训学习,并开始出台、健全新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你们目前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扎实工作,就是对三期工程建设的最大支持。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造成不利因素正在凸现,面对这种经济形式,中央提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大措施,并计划投资四万到五万亿元,扩大内需,这些举措提高了我们企业抵制风险,谋取发展的信心,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这给水泥行业提供了一个千年不遇的发展机遇。公司决定实施萌生发展的第四步曲,就是在三期的大院里再上一条日产5000吨的熟料生产线,目前相关领导正在办理项目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和审批事宜。
同志们,萌生的发展充满希望,老区的明天灿烂辉煌。让我们在董事会、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迎难而上,以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奋力拼搏,争创一流,全力推进公司的生产经营又好又快发展。我相信饱含热情的浙江明峰任经理一行定能和萌生友好结伴,紧密团结,同甘共苦,和萌生人一道,为新公司早日投产鼓足勇气,为铸就明峰萌生的新辉煌作出更大的贡献.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现代水泥企业】推荐阅读:
水泥企业营销管理方法05-17
水泥企业氮氧化物减排09-09
水泥企业管理制度汇编06-16
水泥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10-07
水泥企业管理工作总结11-16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07-27
水泥企业生产运输车辆管理要求10-07
水泥企业安全手册及相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08-14
惠州市光大水泥企业有限公司简介10-26
水泥企业化验室主任、副主任、工艺员职责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