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企业生产运输车辆管理要求

2024-10-07

水泥企业生产运输车辆管理要求(通用9篇)

水泥企业生产运输车辆管理要求 篇1

水泥企业生产运输车辆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生产顺利、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生产运输车辆的管理,特制定本要求。

1、上班时间不得将生产运输车辆开到非本车辆的作业区域。车辆停

放、驾驶员值守要求如下:

1、生料作业区:铲车作业完毕之后,车辆停放在页岩2场地内,驾驶员随身携带通讯工具到生料车间堆场值班室值守。

2、烧成作业区:铲车作业完毕之后,车辆停放在原煤进煤口处,驾驶员随身携带通讯工具到生料车间堆场值班室值守。

3、制成作业区:铲车作业完毕之后,车辆停放在石膏或水渣场地内,驾驶员随身携带通讯工具到生料车间石灰石破碎值班室值守。

4、石灰石破碎作业区:铲车作业完毕之后,车辆停放在石灰石堆场。驾驶员随身携带通讯工具到生料车间石灰石破碎值班室值守。

5、熟料倒运作业区:作业完毕之后,车辆停放在熟料堆旁,铲车司机和转运车辆司机随身携带通讯工具在石灰石破碎值班室值守;

上班时间擅自将车辆开到非本车辆的作业区域,每发现一次罚款100元。没有在要求地点进行值守,每次罚款50元。

2、各运输车辆在上班时间对讲机(生料7频道,烧成12频道、水泥磨6频道)电话要保持畅通。驾驶员联系不上,时长达10分钟者,每次罚款50元。生料、烧成、熟料倒运人员在接班后应主动向调度汇报姓名,以便工作开展。

3、各运输车辆在接到作业通知后,必须在10分钟之内到达指定现场作业,不按时到场作业对当班驾驶员罚款50元。

4、所有为生产服务的司机,必须听从生产调度、质量调度,以及现场相关岗位人员合理的工作要求与安排。如不服从,第一次罚款100元,第二次罚款200元。第三次解聘。

5、石灰石破碎进料钩机、汽车司机必须在上午9:30分以前到达作业现场,做好进料准备。如因司机没有按时到场影响正常开机,每次对驾驶员罚款100元。

6、其他部门如需使用生产运输车辆,必须提前1小时以上向生产调度进行申请(需说明作业内容与时间)之后由生产调度安排具体时间,并告知使用部门或相关人员运输车辆到达作业现场的时间。使用部门要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的作业程序,提高使用效率,在申请的期限内完成作业内容。完成作业之后,通知生产调度。需要延时作业,必须重新向生产调度申请。经过生产调度同意之后,方可继续进行作业。驾驶人员没有经过生产调度允许,擅自离岗进行其他作业,罚款50元。

7、各运输车辆在进行熟料倒运、石灰石进料、辅材上料等作业时,都要将作业时间及数量进行记录(没有进行记录,每次罚款50元)石灰石进料、熟料倒运须在交班时将本班作业量以书面形式上报至生产调度(没有汇报罚款100元,虚报、假报罚款200元)。生产调度建立电子台帐,将运输车辆作业数据进行统计,并将每班熟料倒运数量通报给化验室质量调度。(没有进行数据记录,当班值班生产调度罚款100元,没有向化验室质量调度通报熟料倒运数量罚款100元)

8、厂区内所有电缆沟、窨井、消防井严禁碾压,违者罚款200元。

9、如果生产调度安排的作业具有安全隐患,可直接汇报陈志毛副总,由陈总协调处理。

10、石灰石破碎上料司机轮流在现场吃饭,不得因同时吃饭导致石灰石破碎停机。(如若因同时吃饭,导致石灰石破碎停机,当班驾驶员每人罚款100元)

11、所有驾驶人员严禁吃、拿、卡、要,否则一经查证,立即开除。

12、不接受本制度人员,自行提出辞职。公司一个月内安排人员进行交接。交接后按照公司相关制度进行清算。

其他:

月度内工作尽职尽责,没有违反本制度者,奖励100元。

以上罚款由生产部出具处罚通知单,并进行处罚公告。被处罚人应认真吸取教训,配合处罚,否则加倍进行处罚。

以上要求,自3月26日起开始实施

水泥企业生产运输车辆管理要求 篇2

关键词:科学管理,生产设备,水泥生产企业

前言

我国水泥工业走过的是一条高能源和资源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道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的提高, 水泥企业的高污染、高能耗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 要大力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经济, 发展高科技的生产技术, 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仅去年关停小水泥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吨。因此, 水泥企业的发展必须走环保和科学管理的道路, 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 注重科学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 用到众多的设备, 而从业人员的素质又普遍需要提高。因此, 设备的科学管理是水泥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方面。本文通过管理学原理, 结合生产实践和市场调研, 对水泥生产过程中设备的科学管理进行了论述。

1 水泥企业设备管理技术现状

为了系统地掌握我国水泥企业设备及设备管理的现状, 结合多年的水泥生产实践并对国内多家具有典型意义的水泥企业进行了调研。

结果显示, 多数大型水泥企业的设备及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较高, 有的企业全套使用国内外的先进生产设备, 并在引进设备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如全面质量管理、运筹学、工业工程学、价值工程、系统工程、预防维修制、全员生产维修制等科学方法。许多企业还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 创造和运用了一些各具特色的设备管理办法, 如“三级责任制”、“八字方针” (巡检、润滑、紧固、擦拭) 、“红旗设备”、“点检制”、“挂牌管理”等等。这类企业设备新, 零部件质量高, 工艺先进, 管理跟得上, 设备故障率低, 因设备不配套或设备故障影响生产的问题较少。

而中小型水泥企业, 尤其是乡镇企业, 在设备及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个别企业虽有先进的进口设备, 却因操作人员技术差, 或被闲置, 或低效率运行, 设备浪费现象严重。2) 有些企业至今仍在使用上世纪50年代前后生产的设备, 设备杂、乱、差, 很多设备尤其是动力机械设备早就过了经济服务年限, 但因资金问题没能及时完成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 旧设备“带病”运行, 故障频出。3) 部分水泥企业在设备选购和安装上存有先天不足, 再加上管理不当、控制方式落后, 空耗不小, 致使企业动力机械总能力的相对利用效率低, 节能降耗的目标难以实现。4) 设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 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设备管理工作体系和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工作经常处于“打游击”的状况, 即习惯于用突击抢修的办法来应付频繁的设备事故, 缺乏必要的维护和检修, 设备综合管理不到位, 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5) 设备管理理念落后, 缺少全过程、全员设备管理的观念和意识。在有些企业中, 设备管理成了少数几个人 (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人员) 的“孤军奋战”, 未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并积极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致使设备管理水平难上台阶。

由以上调研结果可知, 部分大型水泥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 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高的效益。同时, 还存在较多的中小型水泥生产企业的管理能力较低, 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较差。而影响水泥生产环境质量和成本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设备的管理和工况。

2 水泥企业设备的科学管理模式

科学的管理水泥生产设备, 就是要对其进行科学的、集约化的管理。集约型设备管理就是要以最经济的手段, 运用先进的技术, 为企业提供最优的物质技术设备, 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 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通过水泥企业设备管理状况的调查了解和企业的管理实践, 作者认为, 要搞好水泥企业设备的集约型管理, 需要坚持以水泥窑为中心, 狠抓“预防为主”和“全员参加”两个基本点。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坚持过程管理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 尽可能利用先进检测手段, 对设备状况进行了解和分析, 以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集约型设备管理模式, 要求对于运行中的设备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 设置主机预报警系统。众所周知, 设备运行中的预防工作除了做好日保、检查, 就是要做好早期诊治。应大力改革目前在许多企业实行的事后维修体制, 实施预防维修和改善维修, 不能让设备带病工作, 不论这种“病”是显现的还是潜在的。要做到预防“疾病”, 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重点是根据设备的磨损原理、劣化规律, 以及本企业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统计资料, 找到本企业主要设备故障间隔时间、故障停机率、故障强度率, 从而确定影响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关键设备, 并进一步对主要设备的主要故障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最终提供最佳修理周期的数据。按照最佳修理周期进行设备维修, 就可以避免“事后维修”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克服“计划维修”可能造成的“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 从而实现“适情维修”、“机会维修”和“改善维修”的最佳维修方式。

全员参与, 系统管理。水泥企业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然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 需要人人参与, 坚持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积极开展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制 (TPM) 。日本管理专家大野田对TPM所下的定义是:所谓TPM是把设备作为突破口的、与经营相结合的全厂性制造技术, 可称为盈利的TPM。上述定义阐明了设备管理的经济意义。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在水泥生产设备的管理过程中, 也要注重这个特点。开展TPM管理工作, 首先要培养全厂职工的设备管理意识, 使他们认识到设备之于企业就像眼睛之于人类一样重要, 人人都建立起责任心。当然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 企业中的设备管理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应利用各种机会, 以各种形式宣传设备管理的知识和具体方法。企业内部应像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一样普及设备管理知识, 对车间和科室实行目标管理, 在班组建立TPM小组, 注意激发人人参与的积极性, 奖罚分明, 使个人利益与设备管理状态充分挂起钩来。为尽快改变我国水泥企业设备管理科学性不强, 管理随意性大, 很多专业人员也凭经验管理的状况, 除采取上述措施外, 还可考虑依据设备的保养状况、运转状况和卫生状况评选“优秀设备”, 逐步向一人多能, 集使用、维护、修理三统一的方向发展。

以窑为中心, 对全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水泥生产的重头设备是“两磨一烧”, 而水泥窑的状况对于水泥的质量和产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 水泥窑及其相关设备的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故而必须指出:窑的管理并非对一台设备的管理, 而应是对窑系统 (包括窑头、窑中、窑尾) 的所有设备的管理。

此外, 一些企业借鉴采购物资的管理方法, 对设备也采用了123分类法进行管理, 这些管理方式值得借鉴。对1类设备, 设立专人管理, 注重日常维护, 进行定期巡查, 强化计划检修;对2类设备, 纳入计划范畴, 进行一般管理;对3类设备, 以操作者管理为主, 实行随坏随修。这种管理方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降低了成本, 又可将主要精力放在厂内以窑为中心的关键设备上。

3 结语

注重设备的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水泥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水泥生产设备的科学管理是一门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 坚持过程管理的原则, 全员参与, 以水泥窑系统为中心, 并按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区分管理的级别, 可以实现设备的科学管理。

上接第141页试, 对监理办副主任以上人员进行考核, 对监理公司进行考评。为实现质量目标、造价目标、效益目标提供必要的保证。

(4) 严格把好“资审关”、“标底关”、“评标关”

按照《建设工程施工招标资格预审办法》及《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资格预审评审细则》和《评审标准》。首先把好“资审关”, 筛选出符合房地产项目建设资格要求、能力强、信誉好的投标人参加到房地产项目投标中。科学合理地确定标底, 严把“标底关”, 防止因委托编制的标底不慎泄露而造成的不良影响, 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公正与公平, 也可有效地利用市场规律、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 合理地降低工程造价。评标可依据项目招标文件、我国《招标投标法》及依法制定的相应《评标细则》和《评分标准》进行评标, 评标委员会由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的专家组成, 并有监督部门人员对评标过程进行监督, 以保证评标的公平、公正, 严把“评标关”。

(5) 加强在施工阶段的设计优化工作

这项工作是施工阶段保证工程质量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制定优化的奖励办法可对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起到主要的作用。

3.2.4交工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措施

水泥企业生产运输车辆管理要求 篇3

关键词:铁路货车;ERP;制造

我国铁路货车制造企业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运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对于铁路货车制造企业而言,其生产特点与一般意义上的制造企业有较大的不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国铁路货车制造主要采用计划生产方式,其产量和产品类型由政府部门统一调配。改革开放后,我国铁路货车制造行业也开始了市场化改革,各企业按照市场要求对企业结构进行调整,产品类型逐渐丰富,某些类型货车的生产数量开始下降,新型货车的需求逐渐扩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进行,铁路货车制造逐渐转向项目制,其生产过程也大多采用项目制。所以,目前我国铁路货车制造企业的生产类型主要有按订单生产和按订单设计生产两种。随着铁路货车制造行业技术含量提升,产品复杂性增强,工艺要求日益精细,与国际接轨的程度逐渐深入,我国的铁路货车制造企业有必要采取ERP作为新的管理平台。

一、铁路货车制造企业生产特点分析

(一)订单交货时间不确定。由于铁路货车制造与全国铁路整体发展战略密切相关,铁路货车制造企业接到的订单在很大程度上受全国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影响。鉴于这种影响,铁路货车制造订单的交货时间通常存在较大幅度的变化,有时合同规定的生产时间小于该铁路货车的标准制造时间。此外,尽管合同上给出了交货周期,但是经常由于某些随机性因素而发生变化,以满足铁路运输行业整体发展需要。这些随机性因素包括:全国范围的铁路提速计划、春运高峰、暑期高峰等,铁路货车订单的交货时间往往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而被推迟或提前,很容易打乱生产计划。

(二)订单数量波动大。受全国铁路发展战略应先,铁路货车订单数量波动范围较大,少则一辆,多则数百辆。

(三)生产提前期长。对于大多数型号的铁路货车来说,产品总体前期一般为三个月至一年,属于提前期时间比较长的一种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难度较大。

(四)客户化更改多。对于铁路货车制造而言,基本上不会遇到两批参数要求完全一致的订单,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大多不会先做好产品的设计图纸后再投入生产,而是以某个部位为单位进行设计和制造。进行设计时还需要根据客户的需要不断进行修改,很容易打乱既定的生产计划,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费。

二、铁路货车制造企业生产过程运输车辆ERP管理方案——以B公司为例

根据第二节对铁路货车生产特点的分析,其ERP管理方案需要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阶段性,能够比较及时、正确得进行信息的回馈和处理,分阶段对铁路货车的生产过程进行控制。B公司是我国铁路货车制造的龙头企业之一,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既新又老”一个企业。下文以B公司为例,介绍其运输车辆ERP应用方案。

(一)软件的选择。B公司是比较典型的按订单生产和按订单涉及生产的项目制铁路货车制造企业,其主要生产特点为:铁路货车类型多、批次少、生产提前期长、产品复杂性搞、手动与自动化配合、工艺精度高。B公司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大量引入了西门子相关技术,因此选择软件时还要考虑兼容性的问题。由于B公司与西门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以借鉴西门子的管理经验,采用SAP系统。

(二)逐步落实,持续改善。ERP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不可能从无到有、一步到位,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必须在全局戰略的基础上,逐步、分阶段实施。率先完成在重点业务和重点产品方面的应用,然后以点带面,逐步完成在所有业务上的应用。以B公司为例,应该先完成ERP在财务、物料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以及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然后花费3~5年时间完成ERP在其它业务上的应用。此外,要最大程度上发挥ERP的作用,不仅要将其应用于企业的各项业务中,还应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ERP的整体规划、运行和监控,并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新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改进。

(三)流程优化。运用ERP的过程中,要保证其运实施效果,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流程。实际应用ERP之前,B公司应该先进行企业业务范围的管理咨询,然后逐步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具体的优化内容有分析公司业务情况、引入新型的管理制度、制定公司内部机构的增减或调整方案、ERP系统功能节点的职位设置和员工配置等。通过流程优化,不仅可以理清铁路货车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框架等,为ERP的实际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检验实施商的能力高低。

三、结论

本文对我国铁路货车制造行业的生产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铁路货车制造企业采用ERP的必要性,然后以B公司为例,从软件选择、实施特点、流程优化三方面论述了铁路货车制造企业生产过程运输车辆ERP管理方案,希望能够对ERP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郭胜清.铁路装备制造企业多元化经营投资项目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2]李广军.ERP在铁路车辆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3]朱彬.面向铁路货车转向架生产过程的质量预警与分析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4]孙健宇.铁路货车柔性工装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篇4

一、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由主管安全的部门写成书面材料存档待查。

2、车间班组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领导和专业部门,迅速组织处理,决不允许带“病”作业。

3、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同时汇报主管领导。

4、对于电气装置、起重机械、防护用品等特殊装置、用品和重要场所每年要请安全管理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项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写成书面材料,建档备查,并限期解决,保证安全生产。

5、对防雨、防雷电、防中暑、防冻、防滑等工作进行季节性的检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6、要害部门重点检查制度。包括:变电站、配电室、钢丝绳、连接装置及提升装置、消防设施和器材等。

二、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1、在岗职工必须按照本岗位的操作规程严格自己的操作。

2、在岗职工如有违章操作,一经发现必须追究其责任,情节严重者给予开除处理。

3、职工可总结经验,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安全系数,对生产安全有贡献的职工必须给予奖励。

三、建设项目安全 “三同时”制度

1、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即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引进的建设项目,其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在编制上报项目计划和财务计划时,应编制上报安全方面相应的措施所需的投资,并纳入计划。

3、对引进技术、设备的原有安全措施不得削减。

4、在组织可行性论证时,应论证安全内容,并将结果载入可行性论证文件中。

5、在竣工验收时,应将试生产中安全设施运行情况,措施效果,检测数据,存在问题及今后采取的措施,写入专题报告。

6、要严格按施工图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做到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完工。

四、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1.公司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专户,专款专用。2.费用的提取:按照有关规定提取。3.费用的使用:

(1)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2)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

(3)安全设施、设备的购置、维护、保养;(4)安全生产检查,安全隐患整改;

(5)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购置等。(6)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费用.4、费用管理:由财务部门对安全生产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并根据安全生产计划,做好资金的投入落实工作,确保安全投入迅速及时。5.安全投入如当年未能使用完,应当转入下一的安全投入计划内,不得挪作他用。

6.如当年安全投入不够,写出计划报公司批付。

五、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2、特种作业操作证按规定日期复审。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每次安全生产检查都要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检查内容。

4、对不按规定安排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的,检查人员有权对该部门及责任人进行处罚。

5、发现未持特种作业合格证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时,安全管理人员

有权进行批评教育;对不听教育的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有权停止其工作,并给予处罚。

六、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1、负责人培训制度。包括总经理、主管经理都必须接受有关部门举办的安全培训班,经考核合格。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安全管理人员要摆正安全与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的关系,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知识,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并保证每年至少进行1-2次培训。

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必须由有关专业部门对其进行专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已经取得证书的特种作业人员,按要求参加专业部门组织的培训、考试和考核,对操作证进行复审。

4、新工人的安全培训制度。新进企业的工人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0小时,考试合格后,在有安全工作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工作满4个月,然后再次考试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5、全体职工安全教育制度。所有生产作业人员,每年接受在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新来员工每一月培训一次。

6、复工工人安全教育制度。凡休假7天以上返岗必须经过班组进行复工安全教育;工伤休假1个月,其他休假3个月以上者,必须经车间、班组两级复工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7、换岗工人安全教育制度。调换工种的工人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包括本岗位操作规程、危险因素等。

8、“四新”安全教育制度。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生产,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9、安全知识考核制度。实行上级对下级的层层考核制度,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试成绩存入个人档案。

七、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

1、建立健全以岗位负责制为基础的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实施设施、设备管理负责制,主要设施、设备实行三定:定人、定机、定责。

2、加强对设施、设备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制定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3、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4、设备发生缺陷,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并在工作记录中详细记录。

5、岗位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设施、设备缺陷要详细记录并逐级上报,同时精心操作,加强观察,注意缺陷发展,防止缺陷扩大。

6、实行系统的设施、设备巡检标准、保证体系,确保职责明确、检查有效。同时,做好信息传递与反馈,建立检查登记台账。

7、对于设施、设备管理中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玩忽职守等造成设备事故时,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

八、重点危险部位安全检测、检测管理制度

1、对每个重点危险部位制定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点危险部位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

2、在重点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3、对重点危险部位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4、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复查和验收。

九、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制度

1、凡是保管、使用、运输危险品的人员,要认真学习、掌握危险物品的性能和安全防范知识。

2、建立健全危险物品的领取、发放、使用制度。

3、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领发必须经领导批准。

4、存储危险物品的库房要绝对安全可靠,无关人员严禁进入库房。实行“双人双锁”制。

5、根据危险物品的性能不同,设置不同的容器和足够的安全工具,保管人员必须会使用安全工具和灭火器材。

6、凡是性能相抵触,安全防范方法不同的危险物品应分别储存,对容易挥发、自燃、自爆的危险物品要经常进行检查、测温,以防自燃、自爆。

7、危险物品库内的灭火器材要经常保持良好状态,附近不得堆放杂物。

十、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1、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分别给予表彰或奖励:

(1)忠于职守,积极做安全工作和劳动保护工作,成绩卓著的;(2)抢救事故有功,使公司财产和职工生命免遭重大损失的;(3)在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性危害方面有重大发明创造和科研成果的;

(4)在安全技术、尘毒治理方面提出重要建议,效果显著的。

2、奖励分为记功、晋升、发放奖金等形式。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1)不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佩带劳动防护用品、不遵守劳动纪律等违章行为,未造成事故的,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造成事故的追究其责任。

(2)阻碍、干扰安全人员执行公务的,给予警告、记过、开除等行政处分或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十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将预防职业病方面所需的安全投入纳入生产和资金计划,提留专项资金,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

3、加强防尘措施。采取密闭、通风、防尘的办法减少和杜绝作业工人接触粉尘的机会。

4、为工人配备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具,为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和劳保用品,并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用品的购买、验收、发放、使用、更换和报废等制度,并严格执行。

5、职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6、制定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对从事有职业危害岗位的职工建立健全有关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主要包括: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并做好完善、保管工作。对于离退休或调离职业危害岗位职工的健康监护档案要封存保管。

7、在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的同时,应将其所从事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对方,并在劳动合同中注明。

8、公司在录用有职业危害岗位工作的职工之前,需对方提供指定的卫生部门出具的体检证明,要录用者做专项职业健康检查,即岗前检查。

9、不得安排未经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的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职业。

10、对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害岗位职工和从有害岗位调到一般岗位的职工,在终止合同或调离前要进行有害岗位离岗前健康检查。

11、职业健康检查必须到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体检结果和相关资料由公司建档保管,并将检查结果告知被检职工。

13、在设备大、中修时,要同时将改进和检修劳动防护及职业病防护装置列入各项设备检修之中。

14、公司定期对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监测并记录结果在案,并要在做好职业卫生监测的同时要建立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制度和检查纪录。

15、职工在离岗或退职后,有权索取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管理人要如实提供。

十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发生工伤事故后,负伤者或最先发现的人员,必须立即报告班组长等有关领导,有关领导必须立即报主管领导,主管领导报公司经理。按照规定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情况。

2、发生伤亡事故后,要组织抢救伤员,防止事故发展和扩大,保护好现场,对事故现场的处理,必须经过当地公安、安监、工会等部门同意,方可进行。

3、协助安监部门搞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分析事故原因,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好生产安全事故。

十三、安全生产逐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1、公司专职安全员要每天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主要做好监督公司执行安全、法规的情况、隐患整改的情况、及时纠正和制止现场的违规行为等工作,并做好巡检情况记录。

2、公司必须每月进行一次由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联合安全大检查,做好检查情况汇总分析,对查出的隐患整改通知书,落实责任,逐一整改,归档备查。

3、车间、班组应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班组每日班前组织本班工人对工作环境的安全情况、所使用操作的设备、工具的情况和安全装置、安全设施等进行仔细检查,并作为交接班的内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和安全处(科),迅速组织处理,决不允许带“病”作业。

4、安全管理人员专门检查。安全管理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对检查的重大不安全隐患和问题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和部门采取措施,同时汇报主管领导,并有权下达整改指令,限期解决。整改指令内容应包括:存在隐患、问题及违规的时间、地点及人员违反有关制度、规程的具体内容,要求整改反馈的时限。反馈内容包括:解决处理的方法,责任者的落实及处理意见。

5、公司重点岗位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并认真做好运行情况的记录工作。

6、检查应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7、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要坚持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对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生产及检修现场状况、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和使用情况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8、各种安全检查要根据检查要求配备力量。尤其是全面性安全检查,要明确检查负责人,抽调专业人员参加,并进行分工。

9、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2)重要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状况;

(3)职工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4)职工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5)职工是否正确佩带劳动防护用品;(6)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

(7)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行为。

十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本厂购买、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主管部门登记。

3、对在用的特种设备要进行经常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并按国家和行业有关的时间规定,进行维护保养、检查、做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理或上报有关领导。

4、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5、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6、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应当予以报废,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7、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安装、改造、维护、操作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或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进行。

8、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其它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9、本厂设备管理部门要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特种设备的产品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证明书等文件及安全技术资料的设备的定期检验和自查记录;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十五、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总结本月工作,布置下月安全工作。

2、每周安全生产调度会,总结和布置安全工作。

3、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及时召开专题安全会议,传达贯彻有关安全生产精神,研究公司安全生产措施、计划,各部门汇报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处理解决的办法,并进行讨论。

4、安全生产会议必须专备会议记录册,认真记录会议时间,参加人员及会议内容。

5、安全生产会议参加人员应是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或主管生产的领导,且必须熟悉本部门的生产情况,不得随意安排其他人员参加会议。

6、参加公司级安全生产会议的人员有:公司领导、安全部门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生产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7、在年底召开公司级安全生产总结会议,同时总结和同时布置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十六、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1、对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要专人负责,集中管理。

2、对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要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3、对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要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十七、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管理制度

1、所购劳动保护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劳动保护用品购入后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发现不符合要求应给予报废。

3、根据有关标准,制定、修改公司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及范围。

4、各种防护用品由专人管理,建立档案,妥善保管,定期检查维护。

4、劳动防护用品经费保证做到专款专用。

5、教育职工正确使用、穿戴、保养劳动防护用品,并对防护用品的质量、发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6、每个职工对劳动防护用品不准变卖、送人或挪为它用。

十八、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并由专人管理。

2、安全生产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情况及专职、兼职安全员名单;(2)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件及人员名单;(3)特种设备清单及有关档案资料;

(4)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管理清单;(5)职工健康档案及健康监护资料;(6)职业病人档案及监护资料;(7)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及整改情况;(8)安全例会及安全日、月活动记录。(9)安全生产事故记录和统计资料;

(10)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等有关伤亡事故管理的档案资料;(1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及作业安全规程,并汇编成册;

(12)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13)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1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及实施记录;

(15)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情况记录。

3、安全生产档案要编写详细的目录并分档存放,以便于查阅。

十九、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要做好消防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及维修工作。任何人不得随意使用消防器材,不得擅自挪用、拆除消防设备。

2、定期组织职工学习消防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针对岗位特点进行消防教育培训。

3、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并要求有关人员在记录上签字,并及时消除隐患。

4、企业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5、严禁随意拉设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

6、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篇5

一、安全生产工作布置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工作部署。

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每个工作细节,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预警、预防、管理、监控能力建设。

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和重点岗位持证上岗等制度,正确使用设备工具、防护器具和消防用具,认真落实生产环境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人员密集经营场所的电器设备、消防设施、消防通道的隐患排查整治。

四、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

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强化突发事故处理和报告机制等。

五、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水泥企业生产运输车辆管理要求 篇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规范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及其管理行为,制定《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12年4月23日由交通运输部以交安监发〔2012〕175号印发。《办法》分总则、考评机构与考评员、考评与发证、责任与义务、附则5章42条,自发布之日实施。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规范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及其管理行为,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及其管理活动。

第三条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标准等级分为一级、二级。

评为一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分数不低于900分(满分1000分,下同)且完全满足所有达标企业必备条件,评为二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分数不低于700分且完全满足二、三级达标企业必备条件,评为三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分数不低于600分且完全满足三级达标企业必备条件。

第四条 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并负责一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工作。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管辖范围内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和二、三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工作。

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分别负责长江干线、西江干线跨省航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和二、三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工作。以上部门和单位统称为主管机关。

第五条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包括初次考评、换证考评和附加考评等三种形式。

第六条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应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由主管机关按照本办法组织实施。

第七条 主管机关应向社会公告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结果。

第二章 考评机构与考评员

第八条 主管机关或其认定的考评机构负责对交通运输企业实施考评。

第九条 考评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交通运输事业单位或经批准注册的交通运输系统社团组织;

(二)具备固定办公地点和必要的设备;

(三)具有一定数量从事相关领域考评工作需要的管理人员及考评员;

(四)建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十条 考评机构应经主管机关认可,接受主管机关的监督管理,并按照主管机关赋予的权限开展工作,建立企业考评档案。

第十一条 考评员应具有交通运输相关学历和工作经历,并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资格。

第十二条 主管机关负责考评员适任条件的审核、考试发证、注册登记等管理工作,并建立档案。

考评机构应建立考评员日常管理档案,并按向主管机关备案。

第三章 考评与发证

第十三条 申请考评的企业应向主管机关提交申请。

第十四条考评活动采用资料核对、人员询问、现场考评等方法进行,人员询问、现场查验可以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

第一节 初次考评和发证

第十五条 申请初次考评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含分公司),并直接从事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实体;

(二)具有与其经营管理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并建有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三)已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自评。

第十六条 初次考评应提交申请报告,并附以下材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

(二)企业基本情况和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三)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自评报告。

第十七条 主管机关收到初次考评申请及所附材料后,应审查以下内容:

(一)是否属于本管辖范围;

(二)是否满足申请条件;

(三)申请材料是否齐全;

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应告知企业补充、修改或重新提交申请。

第十八条 对满足申请要求的企业,主管机关应结合企业的申请确定考评机构。考评机构应按照主管机关的要求和本办法的规定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考评。

第十九条 企业通过考评的,由考评机构报主管机关审核同意后,向该企业签发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未通过考评的或经主管机关审核不合格的,企业应采取纠正措施并可在3个月后重新申请考评。

第二十条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有效期为3年。

第二十一条 已取得相关机构颁发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证书(证明)的企业,连续3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经主管机关对必备条件审核后,可颁发二级或三级安全生产达标证书。

第二十二条 企业申请高一级别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考评及发证的内容、范围和方法按照初次考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新组建企业应于正式运营6个月内提出初次考评申请。

第二节 换证考评与发证

第二十四条 换证考评申请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有效期届满之日前3个月内提出。

第二十五条 换证考评申请应附送以下材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

(三)企业基本情况和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第二十六条 换证考评及发证的内容、范围和方法参照初次考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换证考评和发证应在现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有效期届满前完成。

第二十八条 换证考评未通过的,企业应在原证书期满后3个月内提出重新考评申请。

第二十九条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遗失的,可以向原考评发证机构申请补发。

企业法人代表、名称、地址等变更的,应在变更后1个月内,向相应的主管机关提供有关材料,申请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的变更。

第三十条 主管机关向企业、考评机构、考评人员发放证书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节 附加考评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主管机关或其指定的考评机构应对持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的企业实施附加考评:

(一)企业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

(二)企业一年内连续发生二次及以上较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企业被举报并经核实其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问题;

(四)企业发生其他可能影响其安全生产管理的重大事件或主管机关认为确实必要的。

上述事故等级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确定。

第三十二条 附加考评应针对引发附加考评的原因进行。在考评中发现有严重问题的,可扩大考评范围,直至实施全面考评。

第三十三条 通过附加考评并经主管机关审核合格的,维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的有效性。

未通过附加考评或经主管机关审定认为其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重大问题的,主管机关应责令其整改,整改合格的,企业应在3个月内再次申请初次考评。

第四章 责任与义务

第三十四条 对企业所实施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不解除企业遵守国际、国内有关安全法规的责任。

第三十五条 在接受考评过程中,企业应:

(一)提供所需的工作便利,以确保考评员充分有效地实施考评;

(二)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据;

(三)与考评员合作,以保证考评工作顺利完成。

第三十六条 考评员应保守秘密并谨慎处理所接触的有关文件、特许的信息资料等。

企业可以向主管机关或考评机构举报、投诉考评员的不正当行为。

第三十七条 主管机关应对考评机构和考评员进行监督管理。考评机构或考评员如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主管机关应做出处理直至取消其考评资格。

第三十八条 主管机关相关管理人员和考评员应严格遵守本办法和有关廉政规定,不得借考评工作谋取任何私利。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所指的交通运输企业主要包括直接从事道路水路运输(含客货运输企业、客货运站场、港口经营企业)、城市客运(含公交、轨道交通、出租汽车企业)、交通运输建设施工、机动车维修等的企业。

第四十条 对外国驻华交通运输企业的考评发证,由主管机关或其认定的考评机构参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

交通运输行业内具有直接从事安全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

第四十一条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证书式样和表格格式由交通运输部统一制定。

水泥企业生产运输车辆管理要求 篇7

作为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人员, 应该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深入了解运输过程增收、生产领域节支的关键, 清楚运输经营整体形势, 从而为财务指导运输生产、深化精细管理提供支持。促进运输生产领域增收节支, 财务人员应该熟悉三个关系, 掌握三个办法;明确三个目标, 发挥三项作用;把握三个关键, 抓好三项工作。

一、熟悉三个关系, 掌握三个办法

熟悉三个关系, 掌握三个办法, 即:熟悉运输收入与营业收入的关系, 掌握运输进款清算办法;熟悉营业收入与运输支出的关系, 掌握铁路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熟悉运输支出与成本结构的关系, 掌握铁路运输支出管理办法。

(一) 熟悉运输收入与营业收入的关系, 掌握铁路运输进款清算办法

运输收入是指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中, 按有关规定直接向旅客、托运人或收货人核收的票款、运费和其他与客货运输有关的费用,

铁道部对铁路运输进款清算的总体思路是:收入来自市场, 旅客运输、专业运输承运结算, 普通货运分段计算, 提供服务相互清算。客运营业收入直接从市场取得收入, 凡是与旅客列车运行直接相关的客运进款原则上作为列车担当路局的客运营业收入, 其余客运进款作为收款路局的客运营业收入;货运进款在铁路局之间实行“管直”清算, 即管内货运进款全部归己, 直通货运按直通运行、直通发送、直通到达分别清算;提供服务按照提供的线路、机车牵引、电力接触网、车站旅客服务等分别制定了清算单价, 用于补偿设备维护、人员报酬等费用。

从运输进款的清算关系可以看到, 无论是旅客运输还是货物运输, 无论是管内运输还是直通运输, 只要提供了服务和设施, 就会取得清算收入。只有保证运输进款, 才能取得清算收入。因此, 财务人员必须掌握铁路运输进款清算办法, 清楚营业收入的清算结构, 着眼全面、谋划大局, 切实促进增运增收。

(二) 熟悉营业收入与运输支出的关系, 掌握铁路经营业绩考核办法

铁路运输企业为完成客货运输而支付的设备维修、机车用油、牵引用电、人员工资等费用称为运输支出;营业收入作为企业的一种资金来源, 是对运输支出的一种补偿。每年初, 铁道部对铁路局同时下达营业收入、运输总支出两个预算和运输盈亏一个考核目标, 在盈亏目标确定的前提下, 运输支出可以随着营业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但营业收入降低时, 必须相应减少支出预算。

从营业收入和运输支出的关系看, 只有增收了, 才能增加支出, 只有增收了, 才能增加职工收入。路局属于一个整体, 只有各部门、各工种的共同努力, 我们才能取得更多的营业收入。目前, 铁路已进入大区域、大集中的经营机制, 站段、车间的管辖范围和生产领域进一步扩大。因此, 财务人员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指导运输生产, 树立”大路局小管理”的观念, 全过程促进收入、全方位压缩支出, 为实现盈亏目标发挥作用。

(三) 熟悉运输支出与成本结构的关系, 掌握铁路运输支出管理办法

铁路运输企业为完成客货运输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称为运输支出。由于铁路运输生产和销售同时完成的特点, 一定期间内为完成客货运输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总和即为运输成本。按不同的分析、考核等使用目的, 运输成本可有多种划分形式。作为运输单位财务人员, 应该了解两个层面的成本结构, 即:铁道部对路局下达预算的成本结构和路局对站段下达预算的成本结构。

1. 铁道部对路局下达预算的成本结构

从整个成本可控性看, 铁道部对路局预算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路局不可控项目, 包括:长期借款利息、移交补贴、付费支出;二是路局可控但无压缩空间项目, 包括:工资、工资附加费、折旧;三是路局可控可压缩项目, 机车用油、机车用电、货车使用费、大修等项目。

通过对沈阳局成本预算的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机车用油、机车用电、货车使用费、大修等生产费用预算占可控可压缩支出的86%, 通过运输组织、通过生产过程开展节支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2. 路局对站段下达预算的成本结构

相对路局来说, 基层站段的成本控制范围小了很多, 站段对付费支出、移交补贴、货车使用费、长期借款利息等没有控制能力。路局对站段的预算构成可分为可控但无压缩空间项目和可控可压缩项目两个部分。通过沈阳局对站段下达的预算分析, 同样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站段生产费占整个可控可压缩支出预算的78%, 因此要下大力量在生产领域寻求节支途径。

全局财务是一个大盘子, 在取得固定收入的情况下, 车、机、工、电、辆、房产等所有部门都要花钱。针对财务集中、费用分散的实际情况, 财务人员应树立“大财务小核算”的观念。把每个车间、每个班组, 甚至到每个岗位都作为成本控制中心, 全面做好节支降耗工作。

二、明确三个目标, 发挥三项作用

明确三个目标, 发挥三项作用, 即:明确路局总体目标, 发挥宣传员作用;明确站段经营目标, 发挥指导员作用;明确重点攻坚目标, 发挥核算员作用。

(一) 明确路局总体目标, 发挥宣传员作用

为全面完成各项经营指标, 路局已制定并开始实施了多项攻坚措施:在促进增运增收方面, 确定了增开动车组列车、实施”引煤入海”工程、普及重载运输、开行多单元组合列车、挖掘货源潜力等攻坚目标;为保证完成运输总支出预算指标, 出台了压缩单耗、加快周转、加强控制等20项节支项目。在资金方面做出预算内资金100%到位、预算外资金不予拨付、历史欠账在资金状况缓解时加大还欠力度三项承诺。

作为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人员, 应该知道路局的经营形势和努力目标, 发挥宣传员的作用, 让每一名职工了解路局形势, 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 开展增收节支活动。

(二) 明确站段经营目标, 发挥指导员作用

全局严峻的经营形势需要基层单位来共同负担, 路局下达给各运输单位的运输总支出预算同样十分紧张。因此, 需要财务人员了解站段的经营形势, 主动分担压力, 为完成路局整体经营目标作出贡献。各单位的运输总支出预算和运输节支计划, 就是各单位的经营目标。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按路局的总体要求, 采取积极措施, 保证年初确定的重点支出和大项支出不突破预算。

(三) 明确重点攻坚目标, 发挥核算员作用

路局下达的预算, 都是按照统一口径的一定的基数和固定的标准计算得出的, 特别是运用费用和修理费用是按照一定的工作量和定额下达到各基层单位的, 这些定额标准和工作量指标就是单位重点攻坚目标。包括预算定额、节支项目和经营目标三个方面内容。因此, 财务人员应该全面掌握各项生产定额, 包括设备中修、小修和维修定额, 内燃机车用柴油、运行用油脂单耗, 电力机车用电单耗;清楚节支项目, 包括站段节支项目、车间节支项目;了解投入和产出关系, 如客车单车收支利的核算、外部委托项目的成本构成等。

三、把握三个关键, 抓好三项工作

把握三个关键, 抓好三项工作, 即:把握经济运输的关键, 抓好增运增收工作;把握成本控制的关键, 抓好节支降耗工作;把握精细管理的关键, 抓好财务基础工作。

(一) 把握经济运输的关键, 抓好增运增收工作

把握经济运输关键, 抓好增运增收工作除深度挖掘货源潜力、努力提高牵引定数、多方提供优质设备和优质服务外, 还需多角度提升收入含量, 财务人员应该知道在“高、远、大”上做文章, 即优先组织高费率货物运输、优先组织远距离货物运输、优先组织大直通货物运输。只有通过优化运输组织, 才能获得高额运输收入和营业收入, 财务人员应该了解不同货物的运价率, 熟悉运输方式, 指导运输组织, 在现实运力水平下, 提高收入水平。

(二) 把握控制成本的关键, 抓好节支降耗工作

成本控制的途径很多, 运输生产过程降低运输成本和生产支出, 总的原则是:以最少的机车投入完成最大的总重吨公里;以最少的车辆占用完成最大的运输工作量;以最小的时间投入, 完成最大的运输生产任务。

1. 提高机车运用效率, 降低机务成本

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方法主要包括减少运用机车台数、提高列车平均牵引总重、减少机车非有效运用时间三个途径。这些都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沈阳局2005年至2007年三年实际完成的货运平均牵引总重和单耗指标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如下页图1和图2所示。

三年电力机车平均牵引总重年增长2.32%, 机车用电单耗下降了2.34%。而机车用电单耗每下降一个百分点, 每年相当于节约电费支出715万元。

三年内燃机车平均牵引总重年增长4.03%, 机车用油单耗下降4.11%。而机车用油单耗每下降一个百分点, 相当于每年节约柴油支出2500万元。可见节省机车运输成本潜力之巨大, 如下页图3和图4所示。

2. 提高车辆运用效率, 减少货车使用费

部属货车为有偿使用, 每辆日占用费为81元, 提高车辆运用效率就等于抓住了车辆成本节支的关键。压缩部属货车使用费包括:全力组织分界口排车、优先排部属现在车、科学合理运用空车、提高货车静载重等多种途径。

以提高平均静载重为例, 按沈阳局货物发送量31800万吨指标测算, 如平均静载重58吨/车、需日均装运14980车, 如果静载重提高到60吨/车, 日均只需装运14480车就可以完成年发送吨计划, 日均可少使用或者说少占用500车。全部按部属货车计算, 全年可节省货车使用费:500辆×366天×81元/辆日=1482.3万元。可见货车使用成本的节支具有非常大的空间。

3. 充分协调各方关系, 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运输效率, 既要发挥路局的“龙头”和“指挥中枢”作用, 也离不开机、车、工、电等处室的密切配合。更重要的是需要基层单位提供优质的机车、提供安全畅通的线路等基础设施, 通过运输组织的原点和运输生产过程控制的重点, 提高机车车辆利用效率、减少工、电设备故障。财务人员应该深度熟悉生产过程的节支途径, 积极发挥各部门的作用, 全面促进节支降耗工作。

(三) 把握精细管理的关键, 抓好财务基础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 夯实财务基础工作。笔者认为, 财务人员应坚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即:确保五个到位、健全六类台账、落实三项制度、杜绝四种行为。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经营理念在具体工作中得到贯彻和执行。

1. 确保五个到位

即在目标管理上, 确保收支预算分劈到位、定额指标分解到位、目标责任落实到位、管理措施细化到位、日常指导检查到位。把预算分劈到最小的控制点, 把定额分解到每个岗位。力争做到每个指标都有责任人, 每个岗位都有经营指标。同时, 要加强日常检查指导, 检查和监督材料的领、用、存等情况, 尽量做到既节约支出, 又要保证正常生产。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 制定切实可行的细化措施, 以达到费用支出有序可控, 成本列支科学合理, 资产运用高效安全, 确保经营考核与生产进度相配比。

2. 健全六类台账

即在基础管理上, 健全车间收、支台账, 材料管理台账、修旧利废台账、设备管理台账、能源消耗台账 (生产用水、生产用电、生常用煤、机车用油) 和低值易耗品台账。按照精细管理要求, 应按固定期间, 或按实际完成的工作量, 及时反映收、支预算的完成情况。对办公费、差旅费、生产用煤水电等支出要分项、分期间、分单位进行核算。对维修用料、燃煤、燃油和工具备品等等实物资产要序时反映收、发、存数量以及现实状态, 做到账实、账卡、账表相符。

3. 坚持三项制度

即在经营活动中, 坚持实物盘点制度、经济分析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财务人员必须随时掌握材料、燃煤、燃油、低值易耗品的库存情况, 既要保证正常的生产需求, 又要节约库存储备, 定期或不定期对库存实物进行清查、盘点, 对短缺或盈余找出原因和责任人, 保证库存实物真实、质量良好。对特定单位一定期间的经营结果,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济活动分析, 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 保证信息畅通。

4. 杜绝四无管理

即在考核控制上, 杜绝无班组核算、无控制措施、无经营考核、无预算支出。无论实行几级核算, 班组必须纳入考核和控制范畴, 财务各项预算指标要定职、定责、定岗、定目标;同时要建立相互制约的控制措施。如, 材料、低值易耗品的领用或保管人与登记人员分开, 工具的配备标准和发放实行以旧换新制度、丢失赔偿制度。并定期对经营结果进行考核, 实现无超预算支出、无经营违纪、无管理缺位的三无目标。

总之, 新形势下财务人员必须树立“财务指导运输、财务指导生产”的经营理念, 向运输过程要增收, 向生产领域要节支, 向精心管理要效益, 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水泥企业生产运输车辆管理要求 篇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部属各单位,中远、中海、中外运长航、招商局、中交建设集团: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5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国办发〔2009〕18号)的规定,为切实加强交通运输中央企业(以下简称央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安全监管职责分工

(一)我部代表国家承担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五家央企安全生产的政府监管职责。

(二)部安全监督司代表交通运输部对五家央企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归口管理;部相关司局、质监总站、海事局根据各自职责和业务分工各司其责,对央企的相关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安全监管。

(三)受部委托,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长江航务管理局、部直属海事局根据各自的职责和业务分工对所在地的各央企分公司、子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安全生产履行政府监管职责。

二、监督管理范围

(一)我部对央企在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实施安全监管,具体包括道路和水路运输、港口生产、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等行业的安全监管;对央企从事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由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履行行业安全监管职责。

(二)央企设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其所属单位从事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应依照当地的相关法律,接受所在地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

(三)央企负责履行其在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三、监督管理内容

(一)企业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我部有关规定以及安全生产条件、标准的情况;

(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和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企业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建立和落实情况以及企业安全应急体系的建设情况;

(三)企业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安全生产实操能力和安全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情况;

(四)企业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隐患排查及其整治情况;

(五)企业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原则的调查处理情况;

(六)企业有关安全生产和相关突发事件重要信息、活动或事项的报告情况;

(七)企业有关的安全生产规划、和阶段性或重要时期的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情况;

(八)其他相关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长江航务管理局、部直属海事局要认真落实本通知要求,进一步细化、明确和落实相关监管措施,加强对央企的安全生产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隐患排查与治理,强化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服务。我部将建立健全央企安全生产指标考核体系,对央企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全绩效考核。

(二)央企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一步健全企业层级责任制体系,加大责任落实的考核力度,同时要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加强演练,提高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央企要依法保证和加大安全投入,按规定比例提取足额的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加快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和提高运输车船的安全生产条件。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其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所有工程项目必须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四)央企要加强队伍建设,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实操能力。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类人员进行轮训,加强对高危行业、新录用人员、转岗人员的培训教育,重视农民工的岗前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技能。

(五)央企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基础数据统计和信息报告制度,按照部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事件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

水泥企业生产运输车辆管理要求 篇9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委办〔2008〕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

近期,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特别是运输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连续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些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出一些地方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企业安全管理薄弱、驾驶员违法违规行为严重、责任追究没有起到警示教育作用等突出问题。为切实汲取事故教训,坚决遏制和防范群死群伤恶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现就进一步加强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实行更加严格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深入排查治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各地区要进一步建立严格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切实把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市、县、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安全生产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对各地区、各部门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切实落实好政府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认真查找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特别是针对隐患治理资金投入不足、隐患治理不彻底的问题,查找在企业主体责任、政府监管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加大治理和防范措施工作力度,迅速扭转道路交通安全的被动局面。

对于一年内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或者发生三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省级人民政府按规定要及时向国务院作出检查。各级安委会也要建立相应的发生事故约谈、检讨制度。中央及地方媒体予以通报。

二、实行更加严格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市场准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交通运输部门要按照《道路运输条例》及有关规章的规定,严把道路运输企业市场准入关。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严格审查,审核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与责任、安全生产基础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驾驶员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内部检查与监督等制度及其具体的落实措施,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许可。对于已经颁发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交通运输部门要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检查与考核制度,重点检查客运企业车辆日检/例检、驾驶员教育、安全例会、安全考核、责任追究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对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企业限期进行整改、停业整顿直至取消许可。对于途经3级以下(含3级)的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路段,夜间客运班线不予审批。

三、实行更加严格的营运驾驶员安全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公安部门要加大对客运车辆及营运驾驶员的动态监管力度,加大对客运车辆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驾驶员交通违法、肇事信息查询平台,定期公布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的交通违法行为及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对驾驶客运车辆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严重违法行为,及时通报给同级交通运输部门及驾驶员所属客运企业。交通运输部门要建立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制度,将遵守交通法规、安全生产等情况作为主要记分考核依据,对于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严重违反交通法规,考核记分达到规定分值的,要撤销其从业资格。

凡学校组织开展的学生集体出行活动,必须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跟车,选择安全路线,并从严审查承运企业、车辆、驾驶员的资质,确保师生出行安全。

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充分利用GPS等技术,建立道路客运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加强对企业车辆的动态监管,避免超速、超载、疲劳驾驶、非法上下客和串线经营等行为。

四、实行更加严格的道路客运安全生产责任追究,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安全监管、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要按照事故调查“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对屡次发生超速、超载等违法违章、发生交通事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及其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及行政处罚。道路运输企业因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对企业及主要负责人予以处罚。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责任事故的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撤销职务或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撤销职务的,在5年之内不得担任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发生事故的企业12个月内不得申请新增道路客运班线。对于12个月内发生两次及以上一次死亡10人以上责任事故的企业,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责令企业停业整顿;经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以关闭,交通运输部门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者吊销相应的经营范围。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二○○八年九月三日

上一篇:铁王学区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民主生活会提意见建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