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现代企业

2024-10-14

新疆现代企业(精选6篇)

新疆现代企业 篇1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 既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也是目前中国各省区迈向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的捷径。在地理位置上, 新疆向内地及沿海地区运输距离长, 但其有沿边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 亚欧第二座大陆桥的贯通, 兰新铁路复线的建设, 输油 (气) 管道的建设, 高速公路的建设, 以及正在继续往乌鲁木齐修建的徐州-兰州高速铁路等。此外, 新疆拥有26个边境口岸, 其中包括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口岸——阿拉山口出境口岸。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具有其他西部省市自治区无法替代的地缘优势, 这些都为新疆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与可能。

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家大力提倡和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001年3月颁布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是由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等6部委联合发文提出的第一个关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最近, 中央先后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关注和讨论新疆发展和稳定问题, 研究新形势下治疆政策。内地19个省市直接对口援疆建设开始启动, 在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上综合援疆, 着重缩小与新疆与内地的差距。

东部产业梯次向西部转移, 为新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金融危机产生的倒逼机制和国家政策引导, 这将有利于新疆承接产业转移, 发展向西出口加工制造业。由于东部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的提高, 一些企业向西梯次转移已不可避免。随着亚欧大陆桥的发展, 一部分企业向西发展不可避免。抓住这个机遇将有利于新疆承接沿海出口加工企业向西转移, 对加快新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加速企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为新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首先, 新疆土地资源多而廉价, 可充分容纳大量占地的物流系统开发的需求。其次, 新疆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水土光热资源、生物资源, 后备耕地资源;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巨大。同时,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与8个国家接壤, 地缘和区位优势明显, 是进口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国际大通道, 承担着中国能源战略供应和运转通道的重任。这为新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来, 新疆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虽有了长足的发展, 基本形成了若干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配送中心, 但从总体上看新疆现代化物流水平依旧比较低。交通运输工具的增长与运输路线的增长不协调, 城市交通不顺畅, 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网络的运作效率;口岸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城市化建设严重不足, 缺乏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中心所需的社会经济环境;物流中心没有按照社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导致了城市物流作业分散, 组织化程度低, 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 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相互脱离, 缺少规模化和社会化;从而导致在物流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不必要人力、物力, 使管理成本增加, 严重影响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政府部门和多数物流企业缺乏较强的物流营销观念。特别是物流公司大都不注重运用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来赢得物流用户的信任。服务内容上多局限于一般的运输、仓储和搬运, 无法提供综合的物流服务;经营方式上多是采用单车承包, 个体挂靠, 融资租赁等分散经营形式, 运输一些附加值较低的散货;业务辐射范围多为地区性物流企业, 辐射到全国以及延伸到国外的物流企业少之又少, 缺乏参与国内、国际物流市场竞争的能力。

专业化水平低, 经营方式的单一, 多数企业不愿将将物流业务从主营业务中脱离出来, 委托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 使得新疆第三方物流市场发育迟缓, 导致物流运营效率降低, 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进一步弱化了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和普及还处于低水平。传统运输企业的科技含量较低, 信息网络建设滞后, 缺乏贯穿制造商、零售商、客户的信息平台。绝大部分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落后, 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 使用专业物流管理软件的物流企业寥寥无几, 尚未有效地整合物流信息, 严重影响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应用, 导致了集中采购的效率非常低下, 商品在物流上的流通时间延长。

面对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 物流管理和经营专业人员的增长相对不足。这成为制约新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业的人才争夺现象十分突出, 而这方面的人才目前在全国范围都很缺乏;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新疆来说, 在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将受到严重威胁。

新疆的流通加工工业规模小、数量少, 发往外地的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而且相关加工技术水平较低, 流通加工环节十分薄弱。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 加上包装质量差, 商品总的价值水平较低, 结果使得产品的物流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占据了很大比重, 产品经济收益低, 不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增加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很难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进而转化为市场优势与经济优势。由此可见, 加强第二产业发展力度, 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 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 对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效率也很重要。

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对新疆物流业进行总体规划, 对涉及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全面统筹、整体布局, 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方封锁, 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 营造出下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设计出既符合现代物流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存量资源、优化增量配置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从而发挥整合效应和规模效益, 最大限度地降低流通费用和物流再造成本。

以物流供应链思想为指导, 强化物流管理。在物流管理观念上实现创新, 真正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运作管理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形成经营优势的战略内容进行研究和决策, 彻底改变过去只重市场促销而忽视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把物流运作建成一个以满足经营需要为目标的供应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绿色物流等, 并使其规范化, 根据物流资源状况, 优化配置方式, 节约物流成本, 实现物流功能一体化和物流配送市场化, 不断提高物流效益。

新疆幅员辽阔, 铁路负担过重, 改善并充分利用公路运输、仓储设施, 坚强区域之间、城市之间、企业之间的物流联系。根据新疆的地域特点、生产与贸易流通格局, 以及距离东部沿海比较远等实际情况, 可以借助第二亚欧大陆桥以及边境口岸等地缘优势, 发展口岸贸易, 融入中亚和欧洲经济圈。同时, 在交通运输大规模的建设发展过程, 充分分析和借鉴东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经验和最新的发展趋势, 结合新疆的地域特点, 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跨越, 少走弯路, 不断实现和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出台相应的绿色物流政策和法规, 努力为物流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积极开展绿色环保物流的专项技术研究, 如在产品包装等方面尽可能采用“绿色”包装。在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 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 如可采用排量较小的货车车型, 节省燃料降低排放。探索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推行回收物流的理论和实践。另外, 积极申请ISO1400环境系列标准, 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 塑造绿色物流形象, 走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前列, 提高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竞争力。

积极培养、引进中高级物流人才。物流对从业人员要求面广和层次高, 所以须充分重视和发展培养物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 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在职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引导企业, 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与大中专院校、有关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 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努力在物流方面建立一种人才竞争机制, 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疆物流业的需要。

新疆现代企业 篇2

来 源:新疆日报 作 者: 时 间:2011-05-18

5月17日上午,由新疆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现代文化引领新疆发展”座谈会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自治区社科界的专家们就“面对新形势,新疆如何拓展思路、用现代文化引领新疆科学发展”展开热烈讨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可让在座谈会上说,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重大战略选择。最近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又指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首先要以改革开放的文化来引领现代化建设”。“现代文化,是以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的文化,应当是建设型、进步型、文明型、与国际接轨型,不是封闭、落后、保守,而是包容、开拓、创新,这样社会才能有进步,伴随社会进步,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进一步得到传承创新。”这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对发展实质、现代化本质、时代发展趋势、新疆发展实际等的深刻把握,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今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任务繁重而又光荣,要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力求在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上有新进展;要应对新形势,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置于全疆乃至全国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推进;领会新精神,始终把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任务和重要责任。

新疆现代企业 篇3

一、基本情况

参照新疆地方标准《滴灌玉米水肥管理技术规程玉米水肥规程》,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基本情况如下。

1、目标产量

膜下滴灌玉米栽培产量指标15000kg/ hm2。

2、种植密度

新疆春玉米种植模式为密植双行,分为40cm+70cm和40cm+60cm宽窄行两种基本模式。株距20cm,一般定苗密度90000~108000 株/ hm2为宜,收获株数82500~90000 株/ hm2。

3、滴灌系统

系统的组成和安装依据DB65/T 3056—2010《大田膜下滴灌系统施工安装规程》的规定。系统试运行和系统运行管理参照DB65/T 3057—2010《大田膜下滴灌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PVC干管和分干管播种前埋于地下,一般使用年限30 年。PE支管分干管和滴灌带连接。滴灌带一般采用“一管二”的铺设方式,即在窄行的中间部位铺设毛管。在玉米播种时,通过玉米铺膜播种机一次性完成铺带、覆膜、播种、覆土、镇压工作。

4、灌水管理

玉米生长期间,滴灌9 次左右,全生育期灌溉定额4500m3/ hm2。苗期、穗期、花粒期根据墒性再每次灌水定额450~600m3/ hm2。

5、施肥管理

中等肥力的土壤, 施肥N用量280kg/hm2,P2O5用量95kg/hm2,K2O用量30kg/hm2。滴灌技术对肥料的溶解度要求高,追肥肥料品种可选择水不溶物<0.5%的滴灌专用肥,或者选择尿素、磷酸二氢钾或养分含量>72%的磷酸一铵以及养分含量>50%的硫酸钾肥料。

6、田管措施

玉米出苗显行后,开始中耕。4—5 叶时定苗。生育期间注重地老虎、玉米螟、棉铃虫、玉米瘤和与黑粉病等病虫害防治。当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有光泽时采用机械或人力收获。

二、玉米成本组成

新疆常规玉米种植成本构成主要有四部分组成:农机、农资、人工、水电费。新疆建设生产兵团的农田成本核算中增加了职工社保费和管理费(见表1)。膜下滴灌栽培中新增滴灌系统。

1、农机费用

其包括联合整地、全层基肥、覆膜铺带播种一体作业、化学防治和调控、机械收获等农业机械作业费用。

2、农资费用

其包括农用地膜、经过包衣种子、肥料(农药)等费用。

3、滴灌系统

其按投入可分为每年新增投入的滴灌带、一次性投入的滴灌器材和设备(滴灌器材和设备的使用年限因材质不同,一般为5—30 年,文中费用按年折旧计算)。

4、人工费用

其包括机械作业时的配套人工、玉米各生育阶段的田间管作业的人工费用。

5、水电费

常规灌溉中,使用渠水只收取水费,使用井水,收取水电费。滴灌系统须备电力加压,含水费和电费。

三、玉米效益分析

1、从玉米种植户角度分析

按照新疆常规的地膜种植玉米较高的产量和膜下滴灌产量比较,由于滴灌系统的增加,膜下滴灌玉米产值成本高于常规灌溉,但由于农机、肥料、人工费用的降低,总成本新增11.21%,但产值超出42.86%,使用滴灌种植玉米的农户投入单位资金的收益增加了1 倍以上(具体数据见表2)。

2、从整个农业生产角度分析

每生产1Kg的玉米,膜下滴灌种植对水、肥料、机械动力、劳动力的成本都有大幅降低,幅度为30%~39%,减少农业生产资源的使用约三分之一。虽然新增了滴灌系统,但由于其它成本的降低以及产量的增加,均摊到单位重量玉米上的总成本降低了22.15%,也可以说,由于膜下滴灌系统的使用,减少了农业资源的使用,而且每生产1Kg的玉米为社会创造的纯利益比常规灌溉增加了41.69%(具体数据见表3)。

(注:本表中是指生产1公斤玉米所需的成本、收益。)

四、结论和建议

1、结论

玉米膜下滴灌种植节水、增产、收益增加的效果明显。膜下滴灌种植中,单位产品的生产总成本降低,生产效率与效益明显提高。由于滴灌采用随水施肥,肥料利用率提高,化肥用量降低,能有效减少盐分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滴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效改善了玉米生产上效率与效益的双低现象。这种灌溉方式既符合节水灌溉发展的趋势,又符合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效益农业的大方向,对我国发展现代化节水农业意义深远。

在“天业滴灌系统”发源地———新疆兵团石河子垦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垦区在没有重大新增水源工程情况下,种植面积从1999 年的220 万亩发展到现在的300 多万亩,在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园艺林果、瓜果蔬菜、荒山绿化等方面得到成功推广应用,滴灌种植多项应用技术指标均名列全国之首,居世界领先地位,多种作物滴灌单产和大面积高产纪录保持全国第一。

新疆节水滴灌技术的应用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实观了生态改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等多重效益。新疆膜下滴灌技术的大面积应用还带来了农业生产观念的转变,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飞跃,为精量播种、机械化采棉、自动化控制等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平台。

通过滴灌技术的引领,在农村的土地出现了以滴灌系统或水源井的联合,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引导传统农家小片种植向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方向迈进,有利地促进了新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建议

东北四省区拥有全国23.5%的耕地面积,水土光热条件较好,具有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优势,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的目标任务就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水资源瓶颈制约,这也是当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东北四省区,趁节水增粮行动的东风,可借助新疆推广膜下滴灌技术的经验,通过政府政策推动,利用资金引导,在健全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实现滴灌技术体系创新有效整合,推动滴灌技术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玉米主产区建立万亩以上标准化作业示范基地。由大型骨干龙头型节水企业为这些示范工程提供“交钥匙”服务,确保滴灌技术各项技术创新体系有效整合,使膜下滴灌技术的节水、节肥、增产、省工等优良效果直接展现,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农民更为广泛地应用该项技术。

摘要:本文就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玉米种植两种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成本进行比较,并进行经济效益的详细分析,为东北四省的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新疆现代企业 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开展“双创双争”活动的通知》(组通字〔2011〕18号)精神,切实把“以通为先、以用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决定在全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广泛开展“双创双争”活动(创建先进教学服务平台、创建示范终端站点、争当优秀站点管理员、争当学用标兵)。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改革创新,狠抓落实,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骨干队伍建设向高素质发展,学用活动向成果转化发展,为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要求

“双创双争”活动是远程教育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有效载体,既要突出抓好创建先进典型,又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平台基本要求

功能完善。教学播出平台和辅助教学网站能够安全和高质量接收、播出节目和发布信息。能够实时接转中央、自治区远程教育播发平台播出的节目,并播发多语种“乡土”教学节目。具备对终端站点学用信息的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辅助教学网站具备信息发布、辅导答疑、资料下载、讨论交流、网站导航等功能。

内容丰富。播出平台和辅助教学网站、网页能够及时按需开设不同语种的专题专栏,栏目设置合理,内容编排科学;教学节目数量充足,针对性、实效性强,更新及时。

传输通畅。网络稳定、节目传输完整流畅、画音清晰,无卡、顿、停等问题。辅助教学网站能够满足用户访问需要,在用户集中访问时,能保持网站稳定,浏览网页和节目下载正常。

制度健全。健全节目信息播出政治审查制度和播放审核制度,及编辑播放人员岗位职责,设备管理运行维护、安全保卫和应急响应等制度,并得到有效落实。

功能拓展。紧跟“三网融合”趋势,实现“三上”(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目标,满足多语种教学需求,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要,最大限度拓展远程教育覆盖面。

(二)终端站点基本要求

设施设备完善。做到活动有阵地,工作有依托,经费有保障。终端站点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符合“五防一配套”要求。具备组织集中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条件。卫星模式能够接收、播放、存储、回放中央和自治区播出平台传送的节目;电信模式(ITV)能够流畅点播和查看信息;乡镇(场)和距离乡镇(场)3公里以内的村(队)全部接通宽带。完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站点设施设备建设,逐步向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发展。

站点管理规范。设施设备管理和使用制度健全。配备2-3名专(兼)职管理人员(操作员)。管理员(操作员)职责明确,设备操作流程规范。设备运行维护良好,保障经费落实到位。严格信息安全制度,做到专人专管。不登陆非法网站、色情网站和宗教网站,不下载和播放不健康内容;定期清理计算机存储介质,防止不良电子信息的侵入和传播。建立领导干部联系远程教育站点制度,加强对站点组织学习情况的督查。

学用组织有力。增强服务意识,落实服务措施。制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培训计划。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开展学用工作,播前有预告,播中有讲解,播后有辅导。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自治区工作大局,组织好政治理论、政策解读、典型宣传等内容为重点的集中学习培训,每月平均不少于2次,全年不少于48小时。建立党员学习档案,探索实行学分制,列入考核评议党员内容。站点管理和学习活动档案完备,设备登记、收看学习、座谈讨论、教学辅导及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学情况等记录规范,内容准确,各类远程教育文件、图书、光盘等整理规范、归档有序。

站点使用率高。确保站点经常开放,满足党员干部和群众个性化学习需求。坚持并开展学习需求调查、学习效果反馈等活动。利用远程教育示范基地、示范户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教学辅导和现场示范等活动。结合远程教育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各级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的作用,分类开展教学辅导,拓展服务领域。注重学习成果转化,通过远程教育学用活动的开展,使基层站点学用率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意识显著增强,广大群众致富本领明显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三)优秀站点管理员(操作员)基本要求

站点管理员发挥教学组织和支持服务的骨干作用,围绕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和全面提高责任意识、操作能力、管理水平开展创争活动。

政治素质好。带头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政治理想信念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工作责任心强,认真落实终端站点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热爱远程教育事业,热心为党员干部和群众服务。

业务能力强。具有管理终端站点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双语”功底。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上岗资格,能熟练操作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辅导能力,能自行排除站点设备的常见故障,能熟练使用信息管理系统。

服务效果好。服务热情周到,认真了解党员干部和群众果评价,及时收集反馈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帮的学习培训需求,做好培训计划、学习记录、学习总结和效助解决有关问题。

群众反映好。能够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管理服务措施符合党员干部和群众意愿,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群众满意,站点学用工作成绩突出,党员干部和群众评价高。

(四)学用标兵的基本要求

学用标兵是带领各族群众学出效果、用出效益的先进典型,要围绕带头学习、带头运用和全面提高学用主动性和示范性开展创争活动。

政治素质好。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知识,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学习和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带头完成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参加学习好。积极参加集中学习,经常进行个性化学习,主动参与学习交流,做好学习记录,并通过远程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一个行业市场供求信息。

成果运用好。注重学用结合,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工作和生产生活实践,具有创业致富本领,并取得明显成效。通过远程教育,新上致富项目或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示范效果好。积极宣传远程教育的作用和成效,在带头学用和推广学用成果方面效果显著。爱岗敬业,模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发挥较好。帮助和带动其它党员干部和群众将学到的技术、经验运用到工作和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同致富效果明显。

三、步骤安排

开展“双创双争”活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联系实际确定活动主题,创新活动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制定方案阶段(2011年5月)。按照“双创双争”活动的目标要求,在广泛征求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做到争创有目标,活动有载体,考评有标准,效果有保障。

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6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动员,把活动的要求和安排贯彻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远程教育机构及基层终端站点,力求使所有教学服务平台、终端站点和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进来。

集中创争阶段(2011年7月—2012年9月)。按照“双创双争”活动的主题、载体和目标要求,集中做好先进教学服务平台、示范终端站点、优秀站点管理员(操作员)、学用标兵的创争工作。

自查督导阶段(2012年10月)。对照创建目标,各地州市分别组织力量,对创争工作进行自查,找出不足和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切实抓好整改。自治区组成督导组,深入基层进行督查,总结推广经验做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对活动开展不积极、走过场,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和部门将予以通报批评。

考核评议阶段(2012年11月)。按照实施方案和考评标准,做好考核评议工作。自治区负责抓好地州市教学服务平台的考核评议;地州市负责抓好地州市、县市区教学平台的考核评议;县市区负责抓好乡镇(场)、街道终端站点的考核评议;乡镇(场)、街道办事处负责抓好村(队)、社区站点的考评评议。要采用党员群众评议和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检验工作成效,从基层看效果、让党员作评价。

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12月)。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总结表彰,全区拟表彰先进教学服务平台5个,示范终端站点100个,优秀站点管理员(操作员)100个,学用标兵100个。

四、切实加强对“双创双争”活动的领导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把“双创双争”活动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目标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明确工作责任。各级组织部门作为牵头抓总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明确各级党组织“双创双争”工作职责,落实责任人,充分发挥组工干部、远程干部、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加强督促检查。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具体指导,深入基层站点实地察看,做到实抓、抓实。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各地州市党委组织部每年进行一次百村使用情况的随机抽样调查,并通报调查结果。

(三)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和组织系统的组工信息、远程教育工作简报以及远程教育平台等渠道,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自治区区直机关工委和各地州市要适时拍摄制作一批“双创双争”学用活动专题片。

新疆现代企业 篇5

1.1 农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

按照稳粮调棉兴果促畜的结构调整方针和南疆主要围绕发展特色林果业调整农业结构布局的要求,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持棉花生产优势。突出发展特色林果业,以红枣、核桃为主的优势特色林果面积迅速扩大,加强标准化优质果园建设和优质果品生产。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和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区域特色农业。

1.2 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得到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起色,农村二、三产业得到稳步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发展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扶持政策框架体系不断完善。

2 南疆地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2.1 南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较低,投入(融资)能力严重不足,农民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全疆平均水平

2.2 农业结构总体优化不够

种植业中粮棉占据主导地位,特色经济作物面积小,没有形成规模;林果面积扩大,但农户庭院式传统经营占比高,许多优势产品结构雷同,果品总体质量不高。果粮、果棉间作生产面积扩大,给粮食生产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带来一定影响。畜禽养殖鲜有规模,多以传统养殖为主,现代畜牧业孕育程度低,还未成为南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3 结构调整受人口、资源、生态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

2.3.1 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率高,人均占有农业资源少,人地矛盾突出,对土地依赖程度高。

自然资源环境条件恶劣,水资源严重缺乏,土地盐碱化、沙化程度高,适于耕作的面积较少,耕地面积难以扩大,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较小。

2.3.2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转移就业难、工资性收入低(把农民收入构成在此作全面分析)。

2.3.3 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结构调整面临“双重挤压”。

棉花价格大幅波动,林果产量快速增长可能带来的市场销售困难等问题,影响农民增收。

2.3.4 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孕育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够,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拓、社会化服务等带动能力不足。

2.3.5 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低,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的能力不足。(包含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都比较落后)

3 推动南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3.1 构建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平台,引领打造全产业链

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强势龙头企业群体,积极引进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提高转化率、增值率,抓紧制定出台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行动计划。

3.2 加快构建南疆高标准农业生产开发平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突出抓好优势产品产业区和产业带建设,调整优化粮棉区域布局。进一步提升基地建设水平,推进农牧林结合,实现大农业良性互动。大力发展一批以县为单位的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培育新的产业发展亮点。

3.3 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平台,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抓紧规划建设南疆地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继续深化农产品市场开拓,提升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继续在南疆地区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高标准化加工水平和包装品牌,力推一批原字号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构建线上线下有效对接的营销新模式。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促进南疆农业深度融入区外市场。

参考文献

[1]马惠兰.新疆特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新疆现代企业 篇6

1 新疆兵团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1.1 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畜牧业、果蔬园艺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农业一线职工减少到35万人以下, 农产品加工率由20%提高到60%,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2∶1。

1.2 农业集约化生产程度进一步提高

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 2项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7, 水资源保证率达90%, 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2%, 全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1.3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农牧工收入稳步增加

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 平均增长8%~10%, 兵团农业总产值保持年均增长6%以上, 耕地单位面积产值超过2 500元, 农业人均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26.40万、12.57万元, 农业效率效益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 新疆兵团农业现代化取得的成就

2.1 兵团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

(1) 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向规模化和效益化发展。2009年, 新疆地区拥有国家和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61家, 其产值占全兵团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70%左右, 带动农户39万户, 一批具有兵团特色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扩大,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围绕兵团“三大基地”建设, 继续加强和不断提高十大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施建设水平, 大力开拓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领域, 培育、扶持特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2009年兵团经济稳定发展, 延续了2002年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10.59亿元,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04.73亿、206.57亿、199.39亿元,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2%、55.6%、26.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34.9∶31.7∶33.4调整为33.5∶33.8∶32.7。

2008年, 兵团党委根据市场形式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求, 确立了农业结构调整方针, 即“减棉、增粮、增畜、增果”。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布局, 优化种植结构, 由种植业作物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和特色产业集中, 明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益。全兵团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0.77万hm2, 其中粮食 (小麦和玉米) 、油料、棉花、甜菜播种面积分别为30.71万、6.87万、48.79万、2.03万hm2, 其总产量分别为211.73万、18.63万、113.43万、145.33万t。另外, 果蔬园艺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特别是一些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 如酱用番茄、果树等。进一步巩固了畜牧业发展水平, 实现规模化养殖, 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生猪和奶类生产成为兵团畜牧业发展的亮点。为适应农业的发展要求, 农机装备、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目前, 兵团的机收、机耕、机播作业水平分别达到45.0%、100.0%、99.3%,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建立健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也逐渐加大[1]。

(3) 广泛应用农业新技术, 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大大提升。高新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兵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如作物新品种培育、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农业信息、高密度高产栽培、精量播种等技术的整体水平较高。2009年, 兵团现代农业广泛应用了新科技, 科技生产的覆盖率、到位率明显提高, 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75.98万hm2, 其中棉花精量播种面积38.65万hm2, 棉花机械采收面积11.57万hm2;节水灌溉面积65.29万hm2;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7.55万hm2。因兵团农业生产普遍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主要农作物的单产水平及综合机械化程度较高, 农业综合能力不断增强, 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大农业优势,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2 农业机械化正在全面实现

在兵团早已全面实现多种作物的机械化生产, 机械化程度超过85%, 如棉花、油料、小麦、玉米、水稻、番茄等农作物的机械化程度明显提升。由于棉花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 使其成为新疆兵团的经济支柱, 其棉花年总产占兵团总产的1/6;自1995年以来, 新疆兵团的棉花产量、人均棉花占有量、商品率和出口率一直居全国第一;棉花年产值占新疆兵团农业总产值的57.5%, 棉花收入占从业人员年收入的70%。从2001年起, 在新疆兵团农一师、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等主要产棉区的38个团场, 推广机采棉, 并出台了机采棉的规程和质量标准[2];根据当地生产特点, 通过实际试验、摸索, 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机采棉技术体系, 尤其是设备改造和用脱叶剂使用等技术已非常成熟, 创新了残膜处理技术。目前, 新疆兵团拥有采棉机305台, 形成57条与之配套的棉花清理加工生产线, 累计收获机采棉13.53万hm2, 较人工采摘节约资金3亿元[3]。

2.3 现代化农业成效显著

拥有播种面积98.58万hm2, 人均拥有播种面积0.39 hm2;人均生产总值超1.5万元;从业人员人均农业生产总值逾2.3万元,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37倍;以棉花采摘实现机械化为标志的农业机械化:农田机耕、机播作业水平分别达到99%、98%, 分别高出全国作业水平1倍以上;小麦、水稻、油料3种作物生产已全部实现机械化, 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达85%以上;以灌溉实现电脑控制为标志的信息化农业[2,3]。

2.4 精准农业蓬勃兴起

被称为“精准农业”的新型耕作方式正在新疆兵团蓬勃兴起。对一块棉田具体的浇水、施肥量均可方便查询。如在科技示范团农一师三团, 通过安装气象观测装置, 自动采集温度、风速、风向、蒸发量、日照辐射量等数据, 即可测定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含量, 以此建立计算机模型, 指导种植者按需施肥或浇水。该种模式可节水达50%, 节肥达40%, 增产30%;棉花全部采用精播机播种, 每穴播1粒种子, 可使棉苗长势整齐、均匀、健壮, 节省了大量人工和种子成本[2,3]。

2.5 节水效果明显

在棉花生产中应用膜下滴灌技术, 可有效促进增产。与常规灌溉方式 (大水漫灌) 相比, 新灌溉技术可使籽棉至少增产1 500 kg/hm2。同时, 膜下滴灌还可以省水、省肥、省地、省人力和机力投入、改良土壤等, 减少生产成本, 提高棉花品质[2]。截至目前, 新疆兵团包括微灌节水新技术在内的节水灌溉面积超过66.67万hm2, 占播种面积的70%, 成为兵团最大的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区。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介绍, 新疆兵团在一定意义担当了农业现代化合作组织的角色, 使农业生产和市场竞争不再以个体经营的方式进行, 逐渐形成规模化、现代化、集团化的效应, 大大增强了作物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3]。

3 新疆兵团发展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兵团发展农业现代化有不少有利条件,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首先, 就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来看, 虽然兵团在生产技术环节的整体水平相对较高, 但在农产品深加工、市场化方面仍需改进。同时, 兵团几乎没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 可见兵团农业综合效益和产品市场竞争力都还不强。其次, 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有待提高。具体来讲, 一是要增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靠粗放、数量增长、扩大外延的方式, 是不可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要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 由产品生产向商品经济转变。二是发挥资源优势。扩大兵团农业职工的管理定额, 向规模要效益。三是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 团场与团场之间、团场内部之间差异较大。四是在农业相关改革方面, 兵团要结合自身实际, 制订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政策措施。五是发展不均衡比较明显。由于资金使用不集中, 缺少相关谋划, 兵团的优势很难在部分团场集中体现。六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兵团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4.3%, 严重影响了农业循环利用和劳动力的转移, 影响了产业化的深入。七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观念陈旧。师与师、团场与团场之间内部资源缺乏统一配置和高效利用, 外部市场不能形成统一的政策, 组织化、集团化优势不能有效发挥。

4 促进兵团农业现代化的对策

如何化解兵团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 推进兵团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需从各个不同侧面进行探讨, 由此提出以下对策。

4.1 加快土地制度改革, 实现规模经营

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 可行性的思路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一方面, 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消除土地投资的制度风险, 克服职工的短期行为;另一方面, 实现经营权的自由流转, 有利于土地这一稀缺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适度集中。

4.2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布局, 加速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就业中所占的比例, 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4]。在我国现行的市场形势下, 加快实现农业劳动力转移, 主要依靠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

4.3 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和产业化组织建设

为进一步协调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 兵团要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建立健全农业专业性服务机构的各个生产环节, 包括生产、流通、销售、科技开发等方面;大力发展农业市场组织, 针对农业生产和流通的各环节, 加强对资金、经营模式、信息、技术、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市场咨询和服务, 使团场经济和市场经济接轨, 并适应市场环境;消除各种自然的以及人为的经济和行政的市场阻隔障碍, 使团场经济发展纳入统一的市场经济轨道[4]。

4.4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加快其转化和应用步伐

一是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鼓励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渠道, 同时大力提高政府对农业科技的财政支持力度;二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基础性研究的投入;三是将农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体系转向社会化, 逐步形成以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产业化组织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4.5 加强新型团场建设

大力加强团场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开发力度, 发展团场教育,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使其成为具有经营管理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现代商品生产者。在加强新型团场建设的过程中, 结合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 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推进农业现代化。

4.6 不断深化改革, 消除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兵团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 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农业制度创新是解决农业发展体制、机制性障碍的根本出路。同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二是坚持农地集体所有, 明晰土地产权关系[5]。目前, 土地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规范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增强生产要素重组的灵活性, 以及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以此鼓励农业的规模经营与生产的专业化。三是坚持多样化发展。由于各地区的发展基础、资源特点差异较大, 须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 坚持多样化发展, 选择与推进合理的农业制度创新形式。四是探索新型团场经济组织形式[5]。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鼓励和扶持职工建立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进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 提高农业的组织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摘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不断深入研究、推广新技术, 使地区机械化程度得到普遍提升, 科技含量在生产中逐渐得到高效利用。通过分析发展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提出对策, 以进一步促进新疆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兵团,农业现代化,问题,对策,新疆

参考文献

[1]李景慧, 李保成.新疆兵团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0) :351-353.

[2]蔡侗辰, 杨东, 周小靖.解读“新疆兵团模式”[N].光明日报, 2010-03-19 (3) .

[3]蔡侗辰, 杨东, 周小靖.新疆兵团:现代化农业的领跑者[N].粮油市场报, 2010-03-26 (2) .

[4]叶普万, 白跃世.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述评——兼谈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 2002, 24 (5) :89-92.

上一篇: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下一篇:全科团队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