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企业

2024-10-16

新疆民族企业(共12篇)

新疆民族企业 篇1

一、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新疆自治区政府近几年在科技创新的建设中加大了投入,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一定程度上为很多中小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但从总体上来看,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科技创新建设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

1.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缺乏具有竞争性的产品。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自身存在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 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自主创新。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多数为生产型企业, 研发型企业寥寥无几, 再加上企业的规模不大, 不能形成规模经济, 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研发新产品, 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很低。

2.政府扶持资金少, 科研项目支持力度不大。与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自治区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的力度相对偏小。自治区科技创新项目经费远远满足不了当前企业日益快速发展的需要。

3.人才流失, 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大多数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生产规模小, 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小, 对于现在追求高薪还有发展前景的人才来说, 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缺少高薪酬高福利、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个人发展空间, 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羸弱的抗风险能力, 残弱的稳定性, 使得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很容易受影响。近年来, 自治区政府推出的人才政策, 大力引进人才, 实施培养机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流失的问题,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新疆帕尔拉克地毯厂的发展概况

新疆帕尔拉克地毯厂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地毯于一身的生产商, 其产品主要有各类中高低档手工地毯、艺术挂毯、机织地毯等, 种类可谓齐全, 图案丰富多彩, 款式新颖时尚, 采用先进技术, 具有美观大方、环保舒适的效果。新疆帕尔拉克地毯厂为加快自身发展, 又加大了对外国先进的技术引进, 其产品销量不仅在新疆不断上升, 而且在国外市场上蹿升, 占据了很大的市场。目前, 帕尔拉克地毯厂新疆地毯产业示范园正在筹建, 预计将成为新疆首家, 西北最大的地毯产业示范园, 产业园内将建成集新疆地毯交易中心、手工地毯研发中心、手工地毯编织生产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示范园区, 借此提升新疆民族地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并一定程度上带动新疆农牧产业的发展。新疆帕尔拉克地毯厂迅速崛起的途径可以总结为:不断加大技术创新, 提高产品的质量并努力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

1.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帕尔拉克地毯厂生产之初, 大部分工作都是人工完成, 手工操作一个人12个小时只能编制1个平米都不到的地毯。 处在如此的困境环境下, 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并打出自己的招牌, 企业必须加大技术投入, 若想使公司在生产、设计、加工、质量上赶上甚至超过同行业中的知名品牌, 必须从技术创新出发, 生产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自公司从比利时引进最先进的机织地毯设备后, 已经能成产花色品种多达100多种的地毯, 基本完成了机械化操作, 而且生产出来的地毯在质量上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帕尔拉克地毯厂就是基于“通过技术创新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战略, 不仅赢得了国内外地毯市场, 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理念。

2.走专业化的技术创新道路。帕尔拉克地毯厂建立之初, 公司领导深深的意识到市场竞争局面的严峻性, 在经过了多番考察之后, 确立了专业化的技术创新道路, 全厂上下集中财力、人力和物力专攻地毯的生产和加工。地毯从设计转入生产, 由小批量到大批量的周期不断缩短, 同时由于先进技术的引进, 使得地毯的质量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帕尔拉克地毯厂正是凭借着专业化的技术创新策略才达到了现在的高度, 才使得产品走向了国内外。

3.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拓展市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就是消费者的需求。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要, 只有把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潜在需求彻底的激发出来, 才能真正征服一代消费者, 真正产生颠覆性的效果。在新疆的少数民族中, 有很多民族都是地毯的消费群体, 他们大都是基于传统习俗购买有特色的地毯。 帕尔拉克地毯厂根据消费者的宗教文化以及风俗习惯设计他们所需要的地毯, 并配以先进的设备进行生产, 这使得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各民族消费者的需求, 而且深受国外消费者的好评。目前工厂订单主要来自各大代理商, 生产的地毯也一直是供不应求, 而且出口到附近中亚国家的地毯销售量也在逐渐增加。对技术创新的大力投入, 使得帕尔拉克地毯厂在地毯行业的竞争力日益提高, 增添了企业的生命活力, 扩大了地毯市场。通过技术创新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帕尔拉克地毯厂而言, 不失为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企业要明白在技术创新中, 必须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同时把握主动性, 才能真正做到创新。帕尔拉克地毯厂虽然没有知名的地毯品牌, 但其在国内外具有很好的口碑, 它正是在保持原有生产技术的基础上, 把从比利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原有技术相融合, 生产加工出的地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在国内外占领了一定的市场。

三、技术创新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的启示

1.营造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有利于创新思想的形成, 而创新的思想氛围又能够增强广大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激情和能力。企业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 倡导崇尚创新的价值取向是首要选择, 形成一个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文化氛围。同时, 政府应大力鼓励创新, 努力营造人性化、自主的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这一机遇, 在这一战略大环境下, 根据自身情况将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放到重要战略位置, 形成良好的创新机制。

2.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引导、支持体系。“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国家根据当前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制定的。因此, 政府在这一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自治区政府要积极落实扶持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的政策, 尤其要扶持落后地区的企业, 同时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也要积极加强自身的信用管理, 努力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 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在获取资金后要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 (1) 要购买必须的硬件设备, 为创新人员提供必要的创新环境, 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 (2) 要引进、改造和消化吸收技术, 这些投入是使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少走弯路, 提高创新效率, 在消化吸收这些知识技术的基础上, 实现二次创新和再创新, 提高创新能力。

3.拓展融资渠道、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体系。“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 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融资的问题。政府应该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给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以优惠和扶持, 从而调动他们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目前新疆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是由于贷款风险大, 银行不愿意给他们提供贷款。政府可以建立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对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 使他们可以以较低的筹资成本获取技术创新资金。

4.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一带一路”战略带给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的不只是机遇还有挑战。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要加大对关键岗位、关键人才的投入力度, 给予科技人员公正的回报。要进一步完善对技术创新的奖励, 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 不断壮大技术创新队伍, 形成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市场机制。全方位的提高员工的素质, 并积极鼓励技术创新, 以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企业应该尽可能多的吸收外部优秀的技术人员, 以此充分挖掘内部的技术开发潜力, 进而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水平。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会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 企业必须完善自身的激励机制。由于科技人员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角。因此, 企业要在内部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只有把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益与科技人员的利益联系起来, 才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才有可能激发出他们的创新热情。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水平, 不仅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一带一路”战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所需的环境、 空间和条件。 在 “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影响下,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商品企业更应积极抓住发展的机遇, 迎接新的挑战, 尽快取得跳跃式发展, 争取将技术创新转化为推动和加快企业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企业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 并将“自主研发”和“拿来主义”的技术创新充分结合起来, 才能形成属于企业自身的技术特点, 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新疆民族企业 篇2

1.清政府批准在新疆建立省得时间是:(1884年)

2.驰名中外的的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音乐和舞蹈完全结合的艺术瑰宝。

3.新疆的维吾尔人口主要分布在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占总人口70%以上。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肉孜节)等。4.新疆是一个民族居住的地方,现有(55)个民族成分。

5.公元前(60年),汉朝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行驶对西域的管辖,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张骞(qiān)出使西域开辟的长安(现西安)为起点;经过(甘肃)(新疆)到(东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7.新疆享有(民族的橱窗)之美誉是中国(民族风情)最浓郁(地域特色)最为浓厚的地区之一。8.音乐文化特色

汉族()

锡伯族()塔塔尔族()维吾尔族()

藏族()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面积有()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10.工艺品

布依族(蜡染)

11.你知道“三个离不开”是哪三个离不开吗?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12.古尔邦节、肉孜节是那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

13.5个自治州

1。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2。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3.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4。昌吉回族自治州

5.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14.新疆的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汉族)(蒙古族)(满族)(锡伯族)(俄罗斯族)(达韩尔族)。

15.传统节日

蒙古族(春节)(那达慕大会)

锡伯族(春节)(西迁节)

满族(春节)(颁金节)俄罗斯族(复活节)(圣诞节)达韩尔族(春节)(千灯节)

16. “达瓦孜”维吾尔族的意思是(高空走绳)

17.维吾尔族的舞蹈有(刀郎舞)(麦西莱莆)(赛乃姆),哈萨克族喜欢跳一种(长拉久赫拉)的民族舞蹈。

18。文学作品

维吾尔族-------福乐智慧

汉族-------西游记 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藏族-----------格萨尔王

蒙古族------江格尔

被誉为“中国文坛气势磅礴的三大长篇英雄史诗” 19.学生为什么不得参与宗教活动?

作为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的几个阶段,世界观还未形成,如果信仰宗教,就会影响科学判断事物的能力。20.我们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应当铭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神圣责任和义务,要充分认识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从都讲民族团结的话,做民族团结的事,做一个维护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好公民。

21.新疆各名称西域:从远古时代起就同祖国内地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22.西汉时代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23.新疆素有“歌舞之乡”之美称,哈萨克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十二木卡姆》被称为维吾尔族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达瓦孜”在维吾尔语的意思是

高空走绳。

24.达瓦孜第六代传人(阿迪力●吾守尔)享有高居王子之称。25.过春节的民族有:汉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达韩尔族。26.阿凡提的故事广为流传,阿凡提的特点有(机智)(幽默)(勇敢)(打抱不平)(有正义感)(淳朴善良)27.为什么要成立自治州和自治县?

自治州的成立标志着民族政策有效地贯彻、落实,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28.新疆民族众多,选择你熟知的民族,从三方面介绍这个民族的特点。

维吾尔族:这个民族的特色是人口多、多分布于南疆;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是主要的节日;善歌舞。29.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的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0.新疆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店,小聚居。

31.小徐来新疆旅游,想了解新疆独特的手工艺品,你能为他介绍一下吗?

【新疆民族团结教育】 篇3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的世界。看课题,讲文化,讲中华民族文化;看眼前,看课桌,找一找最富有“文化”的元素。

师:讲到书的文化,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一个人。请问这人是谁?为什么你会记得他?

【图片材料】 莫言与作品

小结:莫言的《蛙》,荣获我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摘取了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标志”。

Ⅱ、授新课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师:说到书,不得不提到文字。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样的?甲骨文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师:从古代的甲骨文到今天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这说明中华文化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小结: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上最著名的是什么?除了“四大发明”还有什么?

【图片材料】 古代乐器与现代乐器

师:现代乐器与古代乐器比较,二者有什么联系吗?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时,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小结:在传承古代文化时,我们应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音乐视频】 龚丽娜与《忐忑》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龚丽娜演唱的《忐忑》,你会感知到哪些文化元素?

师:《忐忑》集东西方文化为一体,这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包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又强调仁爱和谐、和而不同。同时中华文化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内容和有益成果,不断繁荣发展。这就叫做“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图片音乐】 刀郎与《2002年的第一场雪》

师:你知道“刀郎”是什么民族的人吗?

师:为什么当你听完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后,你会感到刀郎是位少数民族?

【图片材料】 高空走绳与“高空王子”阿迪力

师:再来看,维吾尔族的“达瓦孜”与杂技舞台上的走钢丝,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吗?

师:“刀郎”、阿迪力这些人,将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西部文化艺术的创作和传承事业。是什么给了他们如此强大的力量?

小结:中华文化深深熔入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使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是激励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之源。

二、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师:说到新疆民族文化艺术,你能说到哪些方面的文化?说出哪些民族工艺?

师:同学们说出了方方面面的表现,那么你最喜欢新疆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哪个方面?新疆民族文化艺术都有什么特点呢?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老师也收集到一些新疆民族文化艺术的资料,在这里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感受和分享新疆文化艺术的魅力。

【图片材料】 新疆民族文化艺术

师:上述这些材料,是从哪个方面来介绍新疆文化艺术的?说到文学,你还能列举出哪些新疆的优秀文学作品?

小结: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我们从小就熟悉、喜欢的《阿凡提的故事》等等。

【音乐视频】 新疆《十二木卡姆》艺术

师:上述材料,是从哪个方面来介绍新疆文化艺术的?

师:说到歌舞,不得不说说《十二木卡姆》。

小结:木卡姆渊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2007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類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图片材料】 新疆“于田的小花帽”

师:上述这些材料,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新疆文化艺术的?你还能列举出哪些?

小结:英吉沙小刀、维吾尔陶器、小花帽等。尤其是“于田的小花帽”,是盛行的一种状似杯碟,直径不足十厘米,纯属装饰性的小花帽。于田的小花帽作为世界最小的帽子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音乐视频】 新疆饮食文化

师:现在我们要介绍的是新疆的经典文化——饮食文化。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你都听到、看到了哪些美食?

师: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道“饮食文化”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价值?

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相信每一位都深深地爱上了新疆的美食文化。新疆的美食越来越多的成为各民族大众非常喜欢的饮食。

【音乐视频】 新疆果品文化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看着诱人的果品,听着优美的音乐,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师:在座的同学中,有世居新疆的,有才来新疆不久的,为什么你们会如此喜欢新疆的果品呢?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新疆的瓜果呢?

小结:现在新闻媒体很是发达。报纸杂志、新闻广播、网络空间等等。正是畅通的媒体,使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使新疆更多的了解内地、了解世界。所以说“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交流和学习中发展的。

三、新疆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和学习中发展

1.文化交流的历史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

【材料二】 新时期的援疆工作

师:材料说明了什么?新疆与内地进行文化的交流意义何在?

小结:新疆与内地有史以来联系密切,各族人民在交流中,加速了新疆文化的发展和壮大,也推动了中华文化的长盛不衰。

2.文化交流的多种途径

【学生梳理知识,老师出示板书】

(1)大众传媒:报纸杂志、广播影视、互联网、口口相传等。

(2)文化交流:商品贸易、人口流动、人才交流、文艺演出、旅游业发展等。

Ⅲ、课堂小结

新疆民族企业 篇4

1 新疆少数民族企业非经济性报酬激励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本文通过调研及访谈的形式对乌鲁木齐市具有代表性的20家新疆少数民族企业员工非经济性报酬激励的满意度做了调查。调查的总体情况如下:调查的企业数量为20家, 员工总数量为300人, 其中高层管理人员34人, 中层管理人员61人, 专业技术人员67人, 普通员工138人。企业调研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员工非经济性报酬激励满意度的调查, 第二部分是对员工非经济性报酬激励的需求因素调查。

1.1 员工非经济性报酬激励满意度的结果分析

通过对员工非经济性报酬激励满意度的分析, 可得出在乌鲁木齐市所调研的20家少数民族企业员工非经济性报酬激励满意度情况 (见表1) 。

备注:选非常满意得分范围85~100分、选比较满意得分75~85分、选满意得分60~75分、选不满意得分范围60分以下。

从表1可以看出:员工对公司现有的非经济性报酬激励现状的总体满意度比较低, 基本上都体现了不满意的态度。排在第一、第二位的良好的人际沟通与荣誉激励, 得分分别为43和41 (满分100分) , 其他几项的得分更低, 尤其是企业文化、培训机会、发展空间和参与管理等方面, 员工的满意度都不太乐观。

总之, 由于少数民族企业起步较晚, 企业家经营理念比较落后, 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错误现象就是经济性报酬激励是万能的。领导者认为激励无非就是奖励、加薪。其实, 在员工心里, 激励不仅仅是奖励、加薪, 还包括公司内部良好的沟通氛围、领导的精神鼓励及认可、企业文化、发展空间、授权和信任等非经济性激励。长期以来, 企业过多重视经济性报酬激励, 这就导致了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 特别是非经济性报酬激励欠缺。

1.2 员工非经济性报酬激励因素的需求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年龄层次的员工需求特征, 通过统计分析, 得出了不同年龄结构的员工非经济性报酬激励因素的需求状况 (见表2) 。

由表2可以看出, 27岁以下的新员工, 处于职业生涯的引入阶段, 他们更注重公司完整的培训体系、学习机会、成长机会以及工作本身;27~37岁之间的员工, 处于成长阶段, 比较重视发展机会、有兴趣的工作以及参与公司的管理;38~48岁间的员工, 处于职业生涯的维持阶段, 他们更加重视晋升的机会、授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48岁以上的员工, 处于其职业生涯的衰退阶段, 他们会更加重视荣誉激励, 知识共享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改善。另外,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各个年龄阶段都把双向的沟通和人际关系, 以及良好的企业文化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 而由表2可知,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满意度却较低, 因此, 在运用非经济性报酬激励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

2 应用非经济性报酬激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有针对性地进行非经济性报酬激励

非经济性报酬激励的方法是应人们对非物质的需求而产生的。人们有哪些需求就意味着哪些方法会孕育而生。所以说, 非经济性报酬激励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要根据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 以及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来及时调整激励方法。从以上的表2可知, 在年龄方面, 25~35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 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 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6~50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 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 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 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 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 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 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 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由此可见, 企业在选择非经济性报酬激励方法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 这样才能收到最优的激励效果。

2.2 适度使用非经济性报酬激励

任何事情都适用过犹不及的道理, 使用非经济性报酬激励也要“适可而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任何事物的利用都必然会出现收益递减现象, 最终甚至出现负收益。资本、劳动、技术不是万能的, 非经济性报酬激励也不可能是万能的, 收益递减现象必将出现。非经济性报酬激励运用的过多, 它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小, 最终会完全起不到作用。

3 完善新疆少数民族企业非经济性报酬激励机制的几点思考

由于非经济性报酬激励主要作用于人的心理, 是通过物质、福利以外的途径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 因而, 它可以弥补经济型报酬激励的不足, 起到经济性激励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因此, 要完善新疆少数民族企业管理中的非经济性报酬激励机制, 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将责任和职权下授, 使员工有被信任和尊重感, 从而使他们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中, 为实现企业总目标自觉尽力。这主要是通过层级管理的模式, 即在宏观上管住, 微观上放开, 把一定的职权授予下级或相应的员工并明确与此对应的责任, 使下级或员工在有高度的信任感和尊重感中, 其主观能动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以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2) 创造愉悦的工作氛围, 保持工作气氛的轻松和愉快的关键在于管理者, 如果管理者没有办法以轻松和愉快的态度对待员工, 员工就不可能在工作中有轻松愉快的感觉。当然, 这与管理者的性格和领导艺术有很大的关系。

(3) 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 实行差别激励的方法, 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就明显看到差别激励的必要性及科学性, “需求层次理论”就是要求管理者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 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而且管理者还要考虑每个员工特殊的需要, 要了解员工现在哪一层次的需要占主导地位, 从而相应地为该层次需要的满足提供条件。

(4) 建立起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制度, 公司可以制度化的形式从管理职位、技术职位和普通职位三方面出发合理地规划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途径, 让员工能够清楚地知道如何才能获得晋升和发展, 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员工此方面表现的机会。

(5) 鼓励员工参与管理, 健全参与机制, 员工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 获得成就感, 并主动地将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相统一, 有利于员工和企业同步发展。因此, 企业经营者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员工参与管理的必要性, 真正重视员工参与, 然后将此制度加以固定和规范, 即提供足够的参与渠道, 保障激励制度切实发挥员工参与的激励作用。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战略性资源, 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 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对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管理成本的上升以及物质激励边际效应的下降, 对于非经济性报酬激励机制的研究也必将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新疆少数民族企业非经济性报酬激励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企业,非经济性报酬激励,对策

参考文献

[1]金延平.人力资源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8) .

[2]努尔古丽.卡地尔.宽带薪酬在新疆企业中的应用分析[J].新疆财经, 2009 (2) .

[3]常桦.成功奖励的22条黄金法则[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4.

[4]孙健敏, 周文霞.管理中的激励[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4.

[5]刘镜, 朱学军.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人力资本激励[J].现代管理科学, 2009.

新疆民族团结优秀 篇5

软件工程二班 刘哲 2016015486 身为出生在大庆的学生,从小就是听着铁人王进喜的故事长大的,但是当我上了大学,尤其是石油大学以后再次观看这部电影又别有一番体会。

影片中,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在建国初期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施工设备严重缺乏。为了让新中国用上自己开采的石油,王进喜在大会战动员大会上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地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铁人用这种以苦为乐,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的人。他带着他的团队用撬杠抬,用大绳拽,将数吨重的泥浆泵拖上井架。他们用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连续数昼夜的奋战,使大庆第一口油井终于开钻。铁人正是把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热忱,化作了对工作的动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当初观看影片时只是一扫而过,但当现在再回味时,感受到了王进喜那深深的带动力,以及伟大,他就是一种精神,他是一种丰碑,他是灯塔,鼓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铁人身上,我体会到了伟大的奉献精神: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进喜的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却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井队。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第二口油井突发井喷迹象,同事们建议到安达找领导,铁人听了大吼一声“等你们去安达找领导要回重晶石粉压井,钻机早掉进地球里头去了”.紧急时刻他当机立断用水泥代替石粉,水泥沉在泥浆池底必须搅拌,现场却没有搅拌机,王进喜便扔掉双拐,不顾自身的安危,纵身跳进泥浆池。看到此处,我不禁感慨万分。一个病人,跳进刺骨的水泥浆中充当“人体搅拌机”,那滋味可想而知。这需要多大的精神支承啊!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铁人们无私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健康甚至生命!

他的这种精神不禁让我们大学生的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乐于奉献,不畏艰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始终战斗在工作的前线,不畏惧,不退缩,这不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学习的品质吗,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更应该从先人身上汲取我们需要的精神食粮。观看铁人王进喜,我也从中看到了真实的人性。影片中的铁人不再是英雄式的人物高高在上,而是通过对人物细节的刻画使之丰满起来。使人感觉铁人王进喜就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一员。他气急了也会讲脏话,也会踢人,他也会抢领导的烟抽,也会向他组队里的人偏心。这就让人感觉铁人很真实,在真实中甚至还有些可爱。令我尤其感动的是铁人追送徒弟的那场戏。最器重的徒弟王文瑞在最困难的时候当了逃兵,他疯了似的到处去找。当终于在火车上找到了徒弟,徒弟泪流满面地说“师傅,我熬不住了„„”铁人面对“背叛”自己的爱徒,眼里没有过多的责备,只有痛惜,嘴里吼着“熬不住就给我滚!”却给徒弟留下了当时稀缺珍贵的三个馒头和一小袋米。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铁人,在工作中豪情万丈,在生活中也有“柔情”的一面。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结尾处,因为文化大革命,铁人王进喜被抓,受尽折磨。但当他被平返时,当周恩来总理接见他时,他并没有过于埋怨什么。而是依旧想着早点回到大庆,早点为我国的祖国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试问这样的伟大无私又是谁可以做到的呢?

走进新疆走进民族文化 篇6

美丽的新疆地大物博,占地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维吾尔族、汉族、哈族、回族等56个民族世居新疆。

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异常丰富,每个民族都流传着许多美丽的神话与传说。这些民间文化文学艺术是探求这些民族的历史发展经济生活的文化源。

生活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各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发展、经济生活、宗教信仰,民间故事生动曲折、神奇多姿。因此,他们的文学艺术也各具自己的特色,在我国百花齐放的文化大观园里,它们是异彩缤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丰厚的文化底蕴既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既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又从另一个方面展现了这些民族的性格特点和趣味爱好。

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占了全新疆总人口的近一半。现在的维吾尔族人百分之八十聚居在新疆南部,维族人是以农耕为主、牧业为辅,他们以灵活而独特的风格,把家园经营得独具特色。维吾尔族的男女老少都爱戴小花帽,男子喜穿齐膝的长袍,女性的衣着自然更加漂亮,多彩色绸子的连衣裙,浓黑的眉毛又黑又长,更显得眉清目秀。维族人生性豪放,能歌善舞,民间音乐舞蹈继承了古代西域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

新疆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特有的节日,其中元旦、五一、国庆、春节等各民族都过。除了的共同节日外,新疆各民族还有八大宗教节日。回族将开斋节视为最大的节日,但维吾尔族认为古尔邦节才是最大的节日。因为新疆是维吾尔自治区,所以政府规定古尔邦节为穆斯林放假3天,非穆斯林放假1天,其余六大节日均不放假。不论哪个民族欢度自己的节日,家家户户在节前清扫房屋内外,准备着丰盛的节日食品,身着民族服装,走亲访友,路途相逢要互拜祝贺。伊斯兰教民族节日众多,仿佛天天都在过节,因此新疆伊斯兰民族性情开朗、充满快乐和笑声。

接触维吾尔族人时,不但会被他们的外表所打动,而且也一定会被维吾尔族的好客有礼以至独特的礼仪吸引住,他们的仪俗既感人又有趣味。使你不时感受到这个民族无所不在。葡萄架下热歌热舞、驾马奔驰,大清真寺的礼拜,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主要流传于内容形式、但都有近似的主题和艺术,有着强烈的英雄主义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它是一部维吾尔民族音乐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

魅力无穷的新疆,最令人着迷的是那充满奇幻色彩的西域风情——草原,如今,草原上的哈萨克族牧民离不开马,离不开歌,有着自己独特的娱乐形式,每年夏秋的黄金季节都会在风光如画的草场上举行弹唱会,牧民骑马赶来,带着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唱着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奇异迷人的神话传说引人入胜、风土人情心旷神怡,规模宏伟,风格粗犷,响亮悦耳琴声欢声雷动,草原上整天整夜飘荡着他们高亢的歌声,他们能够了望生活,才华横溢,即兴弹唱,丞传演唱代代相传,反映草原的时代气息和民间文化文学艺术创作豪迈,弘扬了传统的优秀文学艺术,丰富牧民的文化生活。

哈萨克族是新疆第三大民族,仅次于维吾尔族和汉族。在牧场、草原、湖畔等地,都可以采风到哈萨克族的风情。憨厚好客的哈萨克族人,一年到头游牧在人烟稀少的辽阔原野,所有来到他们毡房的人都视为贵客,特别珍重友谊。哈萨克的特殊生活方式世代相传,养成了特殊的民族气质,勇敢、强悍。哈萨克族人把马肉或烤全羊当成上品宴请尊贵的客人,奶茶、酸奶更不在话下,你要经受得住丰盛酒肉的考验,哈萨克族人能豪饮烈酒且能歌善舞。其实,在酒内之余,也令人体验到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性,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为哈萨克人长期在高寒的环境风餐露宿,不进食高油脂的食物和饮酒,便难以抵御严寒。

新疆以面食、肉食为主,牛羊肉特别多,但不吃猪肉,口味都比较重,记忆最深的是‘椒麻鸡’真是好吃到让你无语伦比。常见到清真的烧烤房,有烤羊肉串、牛板筋,烤木垒羊肉、戈壁肉、馕坑肉,烤坑内烧着新疆特有的上等无烟煤,烧烤出来的牛羊肉奇香无比,慢慢品尝真是兴奋不已,钻进各条小巷都能发现手抓饭、奶茶、馕等当地特色美食,是在外地人吃不到的正宗好口味。

吐鲁番的葡萄驰名中外,名气大、味道好,因水少、日照长,又脆又甜又便宜。走进葡萄园仿佛置身于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之中,首不见尾,晶莹倒挂的一串串葡萄随手可摘,好客的园主都会主动请游客到家中拿出成熟的葡萄让你品尝。

有人说,到新疆不逛巴扎,算是枉来一场。此话不假。巴扎是新疆著名的综合性商业中心,整个大巴扎是个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有很浓的民族特色,在这里可以看到维吾尔族的达瓦孜表演还有新疆歌舞表演,一些稀奇古怪的小东西在这里都能买得到。

新疆天山,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胜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祖国西域苍茫的原野上,造就了一处美丽壮观的天下奇观。天池更因其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名美中外,就连天池的得名也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地理环境独特,地形地貌复杂多变,集沙漠、戈壁、绿洲、山谷、草原、森林和雪域冰山等自然景观为一体。悠久美丽的神话传说,源远流长道教传承,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显示了天池人文景观和旅游文化的底蕴深厚,神秘迷人!

在这灵山秀水之间,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各民族生活饮食、居住服饰,婚丧嫁娶,信仰禁忌、器乐歌舞、运动竞技等方面体现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这就是天山天池独特的充满神秘浪漫色彩,具有无限诱惑力的亮丽风景区,每个游览天山的宾客都会领略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令你兴趣盎然、流连忘返。

冬季到新疆赏雪也是很多人心中的无限向往的地方。面对一个被白色包裹的世界,心里的兴奋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人就像回到了童年,只想好好扑进雪里玩闹一番。冬天的新疆路面上都结了冰,室内开着暖气,南方人因太过于干燥不习惯会流鼻血,之前可在房内备个加湿器就好多了,凛冽的寒风很容易透过衣服钻进来、多备保暖衣物是必要的。另外,新疆和南方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到了新疆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作者单位:福建人民艺术剧院)

新疆民族企业 篇7

一、数据来源

以2011年1月-3月份对新疆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农户的实地调查。调查方式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形式。第一, 样本选取时, 在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 我们选取120户农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 收回有效问卷120份, 回收率75%。第二, 对数据真实性问题, 注意利用多角度数据相互反馈进行印证。在填写问卷过程中, 参考问卷答案, 根据农户土地面积、牲畜养殖情况和信贷经理掌握的情况在数据筛选时进行了合理估计。

二、新疆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农户借贷行为的现状

(一) 该地区的农户借贷行为

l. 农户借贷总体状况。

据这次的调查发现, 被调查的农户借贷总体情况是, 被调查的农户中有118户农户借款, 只有一户没有借款。即借款的户数占98%, 没有借款的户数占2%。从这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 借款的户主的从事主要是种植业, 从而需要的资金也相当的大。而没有借款的户主家庭主要从事养殖业, 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好, 不发生额外的借贷收支情况。

2. 农户借贷来源。

农户目前的借款来源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新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本次调查农户借款100%来自农村信用社, 表明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主要任务。当然, 在新疆广大农村地区, 信用社覆盖率较广, 与农户更加贴近, 共同语言也较多, 充分体现了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如果能够获得扶贫贷款或者小额信贷, 那么, 农户的借贷成本 (包括可见的利息和潜在的人情成本等) 将大大降低。

3. 借款方式及借款频率。

调查发现, 近几年, 新疆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的农户目前的借款方式是联保贷款。联保贷款主要提供给信用度稍差或未取得信用评级等级的农户, 一般要求5户左右互相提供担保, 核定额度, 而且一年只有春耕前发放一次贷款的机会;对信用更差的农户, 要找2人提供担保, 才能获得一定额度贷款, 手续也相应繁琐得多。另外, 根据此次的调查, 近三年以来农户都借过贷款。而且, 近三年借过贷款的农户借款的次数都一次以上。

4. 农户借贷用途。

农户借贷用途主要分为生产性用途和生活性用途。生产性用途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 (牛、羊、家禽等等) 、运输、机耕服务、农资经营等, 其中以种植业、养殖业占绝大多数。这主要和农村的农业生产特点有关。非生产性用途主要有盖房、看病、子女上学、婚丧嫁娶等等, 其中主要以看病、子女上学等应急性支出为主。

5. 农户借款数额。

被调查农户的借款数额分布在三个区间。分别为3000-5000元的占18%, 5000-10000元的占62%, 10000元以上的占2%。从农户的反映中可以看出, 农信社的借贷规模在5000-10000元之间占的比例较大, 3000-5000元和10000元以上的次之。并且调查中发现目前调查所在地的农户获得农信社的资金的渠道主要以农信社联保贷款为主, 期限较短 (一年以内) , 这些资金只能满足农户的日常消费和生产资料需求。

6. 借款利率及借款期限。

据这次的调查发现, 新疆阜康市农村信用社规定的借款利率是100元每年的利率是7.575%,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地的农户都认为满意。随着物价的上涨, 农业生产的成本也增加。阜康市农村信用社考虑上述因素和农户的还款情况而定制利率。从而农户的负担也有所减轻, 给农民以利率优惠 (实行信用户利率优惠政策) 。另外, 据调查发现, 当地 (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 农户借款的期限为6~12个月。农户都反映借款期限短。由于借款期限短, 从而导致有些农户出现及时还不了贷款的情况。

7. 农户还款情况。

被调查农户的还款方式分布四个区间, 分别为到期就还的占25%, 生产经营有收入就还的占43%, 年底就还的占8%, 其他的占23%。可以看出, 还款方式生产经营有收入就还的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其次是到期还款和其他 (但是农村信用社的还款期限也低, 所以按时还不了贷款的农户先从亲戚朋友借款再还款的情况出现) 。

(二) 农户借贷中存在的问题

农户借贷中存在问题主要包括, 农户自身问题 (农户信用问题) 和金融机构方面的问题。下面通过表格来分析一下农户借贷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这次的调查, 农户目前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户信用问题。那么为什么出现农户信用问题呢?而且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到, 农户信用问题占62%。也就是说没按时还款的农户, 比如说农户自己的偿还能力有限而导致及时还不了贷款的现象出现。再一个方面就是借款用途的不明而农户及时还不了贷款。金融体制导致的占27%, 在这方面就是村信用社贷款期限短等问题。

三、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

(一) 农户年龄特征

被调查农户的年龄分布在四个区间, 30-40岁的占18%, 40-50岁的占58%, 50-60岁的占18%, 60岁以上的占5%。从被调查户的年龄分布结构看, 94%的农户年富力强, 其年龄介于30-60岁之间, 处于此年龄段的农户既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 同时也是信贷资金主要需求者。因此, 主要对他们进行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 既有代表性, 又具有论证性。也就是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 没有任何借款的农户比例呈上升趋势, 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升高, 农户的资金需求降低, 也可能是农户获得资金的能力下降。

(二) 受教育程度

被调查农户的文化程度处于小学、初中、高中及高中以上层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小学占10%、初中占50%、高中占38%, 高中以上的占2%, 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层次。这一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越低, 他们的收入来源越不稳定。从而, 他们就贷款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 农户的政治面貌

被调查农户的政治面貌分布2个区间。党员的占12%, 并不是党员的占88%。此次调查结果显示, 政治面貌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不大。不是党员的普通群众也照样可以获得借款。

(四) 家庭人口数

被调查农户的家庭人口数分布在5个区间。分别为:3口的占18%, 4口的占35%, 5口的占30%, 6口的占12%, 7口的占5%。这一结果表明:家庭人口在4到5户占绝大部分比例, 也正是这一部分构成了农业借款行为的主体。也就是说, 家庭人口数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呈抛物线趋势。

(五) 家庭耕地面积

被调查农户的家庭耕地面积分布在4个区间。分别为:20-40亩的占28%, 40-60亩的占53%, 60-80亩的占13%, 80-l00亩的占5%。从所占的比例上可以看到:随着农户耕地面积的增加, 农户没有任何借款的比例在增强。但占的比重都比较大。这说明耕地面积越大, 农户对资金需求的可能性和规模越大。

(六) 农户家庭收入

农户的总收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农业收入 (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 和转移性收入 (国家农业补贴) 。其中, 农业收入分布四个区间, 8000元以下的占2%, 8000-12000元的占l0%, 12000-20000元的占38%, 20000元以上的占50%。转移性行收入也分布四个区间, 800元以下的占12%, 800-1600元的占7%, 1600-2000元的占8%, 2000元以上的占57%。被调查农户的家庭经营收入主要由从事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获得。转移性收入关系于农户耕地面积。比如, 国家每年给种植小麦的农户每亩地补贴90元, 种植苞米的农户每亩地补贴10元。因此, 随耕地面积的不同转移性收入也不同。也就是说, 家庭收入对农户借贷行为有正向影响, 农户家庭收入多说明农户偿还能力强, 从而越容易获得贷款。

四、完善对农户借贷行为的政策建议

(一) 放活贷款期限

根据农户用途, 生产周期、还款来源等因素合理确定期限, 允许跨年度使用。由传统的“春放秋收冬不贷”方式向“春放秋收冬也贷”的方式转变, 贷款一般为年初发放年收回, 或者年末发放次年年末收回。但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及农业生产销售周期的变化, 贷款约期制约着农民售粮时机的选择, 致使农民低价售粮还贷现象异常突出, 不但降低了农民收入, 还增加了农民还款成本。为真正实现农贷活放活收, 确保农贷周期与农业生产销售周期相匹配, 贷款周期需要调整。

(二) 完善农户联保贷款

首先, 要采取措施保证绝对贫困的信誉相对比较好的农户能够到当地金融机构及时贷款, 通过基层干部实地走访可以对农户的实际贫富程度和信誉额度等进行一定的记录;其次, 确定联保小组农户的数量, 联保小组户的数量以3户最为适宜, 当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变动;再其次, 统一联保贷款的管理办法, 提高运作效率细化联保贷款申请、结组、审批、发放、还款、培训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利管理办法, 适当简化手续, 提高运作效率。

(三)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新疆民族企业 篇8

一新疆某高校少数民族师资现状调查分析

1少数民族师资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0年至2008年,新疆普通高校由20所增加到32所,专任教师也由7924名增加到15755名,增幅为98.83%,其中少数民族教师由3072名增加到4964名,增幅为61.59%。被调查的新疆某高校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共297人,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35.82%,主要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等12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专任教师占比最高,占少数民族专任教师总数的81.48%,其次是哈萨克族和回族,分别占少数民族专任教师总数的5.72%和4.38%。少数民族教师中,中共党员共有119人,占少数民族专任教师总数的40.07%,男性教师164人,女性教师133人,男女教师比例基本平衡。通过政策倾斜,少数民族骨干教师正在快速成长,民族教师队伍建设富有成效。

2少数民族教师年龄、学缘结构

被调查的某高校少数民族教师中,40岁以下的教师有103人,41~50岁的教师有161人,51岁以上的教师有33人,分别占少数民族教师总数的34.68%、54.21%和11.11%。被调查的某高校少数民族教师中,毕业于新疆高校、内地高校和国外高校的教师人数分别为195人、75人和27人,分别占少数民族教师总数的65.66%、25.25%和9.09%。

3少数民族教师学历、职称统计

被调查的某高校少数民族教师中,从学历的角度分析来看,硕士以下学历的少数民族教师共有255人,占比为35.76%,其中具有学士学位的少数民族教师149人,占比为53.02%,具有硕士学位的少数民族教师106人,占比为24.54%,博士以上学历的少数民族教师共有6人,占比为10.53%。从职称的角度分析来看,中级以下职称中:少数民族教师共有171人,占比为36.54%;副高以上职称中:少数民族教师共有118名,占比为36.65%。

4少数民族教师科研情况

被调查的某高校少数民族教师中,近三年共承担各级课题41项,占全校课题数量的13.23%,其中国家级课题共7项,占全校国家级课题总数的24.14%,纵向课题共17项,占全校纵向课题总数的13.6%,横向课题共9项,占全校横向课题总数的9.1%,校级课题共15项,占全校校级课题总数的17.44%。

5少数民族教师教学能力调查分析表及担任汉语言班教学任务统计

据对被调查的某高校2009-2010学年学生对教师的网上评教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少数民族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值除教学态度略高于全校教师平均值外,其余各项评价值均小于全校教师的平均值(见表1)。据对被调查的某高校2010~2012年两个学年的教学排课分析上来看,承担汉语言班教学任务的少数民族教师共有127人,占少数民族教师总人数的42.76%,课程门数共133门,主要是讲授公共选修课,专业课涉及的较少(见表2)。

6少数民族教师海外留学经历与教学奖励统计

从海外留学经历的角度分析来看,由于被调查的某高校在20世纪末开始与日本高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因此共有19名少数民族教师获得日本国硕士以上的学位,占有海外留学经历少数民族教师总人数的70.37%,这几年通过海外引进高级人才的计划,被调查的某高校目前共有27名少数民族教师获得海外硕士以上的学历,远远高于被调查的某高校各级教学名师中只有近一成的海外留学经历的比重,这与国家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水平师资力度有很大的关系。据对该校近三年主要的教学奖励统计分析来看,共有26名少数民族教师获奖,占该校教师获奖总人数的16.25%,其中少数民族教学名师2名,占全校教学名师总数的8.33%,少数民族教学新秀4名,占全校教学新秀总数的16%,少数民族教师获各等优秀教学质量奖共20名,占全校各等优秀教学质量奖总数的18.02%。

二少数民族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以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为契机,大力提高少数民族教师教学能力

在学生评教中,少数民族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学生评价的平均值均小于全校教师的平均水平,因此要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师资的教学能力,尤其是要加大少数民族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力度,从根本上推进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环节,以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进行更为宽泛的课程资源建设,通过与汉族教师共同备课、观摩课等教学手段、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以改变以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内容陈旧、模式单一、方法单调、管理粗放的现象,并在少数民族教师中大力倡导研究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通过少数民族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进而切实提高高校质量工程的内涵。

对少数民族教师的考核评价关系着少数民族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考核评价能否发挥其正向促进作用。要根据各个专业自己的特点制定适合的评价机制,涵盖教师教学、科研及思想品德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要不断研究改进,即要求教学工作的全面性,又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多样化,这就要求根据教师个性、创造性教学情境变化而进行动态评价和差异评价。

2不断提高学历,改善学缘结构,加强少数民族师资培养

近十年来,被调查的某高校通过对口支援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及西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等方面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师资,使少数民族教师的学历得到一定的提高。据有关统计显示,近20多年来,新疆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一直在持续稳步地发展,从2000年到2005年,少数民族招生人数从54人增加到569人,增长了10倍。同期,新疆研究生招生总数只增加了5倍。

虽然这几年国家在少数民族师资培养上下了大功夫,但被调查高校少数民族教师中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仍然占一半以上,很多都是过去大学本科毕业分配来后就一直没再提高学历,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大力投入,这几年的外出培训机会增多,但积极主动去内地高校及对口支援高校进修培训的少数民族教师由于考虑生活习惯等原因参加者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校少数民族师资的提高。在这方面新疆自治区要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加大对少数民族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少数民族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少数民族教育教学骨干。通过系统培训提高现有少数民族教师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师资培训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最直接的方式,但必须充分结合不同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制定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计划,才能提高培训效益,从总体上提升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素质。

3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增大汉语言班教学任务的比重

新疆以前的少数民族教师主要是用民语言教授少数民族学生,用的也是民语言教材,因对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概念尚未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少数民族语汇的词库,少数民族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比较低,如今该校在大力推行民汉一体化的教育改革后,同时在国家大力推行汉语水平考试(HSK)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考试(MHK)的基础上,少数民族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但在教学上,很多少数民族教师用汉语教材在课堂上进行照本宣科仍占很大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人才培养。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长期生活和学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民考汉学生除外),因此他们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较低,进行交流、参加各种考试存在一定困难。为使他们能接受高等教育,国家制定了一些降低高等教育入学门槛的特殊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育的公平性,但这恰恰制约着少数民族高端人才的培养。长此以往,会导致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虽然也有入学门槛较低、高校毕业时学业极其出色的学生,但比例较小。因此,要加强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在此笔者认为,要狠抓双语教育,夯实培养根基,为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提供合理优化的成才环境:首先,双语教育是新疆各族群众为满足自身日常生活和交往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教育现象,体现了各少数民族强化人才造就机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求和愿望;其次,双语教育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再次,双语教育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保存和传承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因此,要用现代文化引领民族教育,狠抓双语教学,为少数民族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化社会和在现代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搭建平台。在全面实现民族班汉语授课基础上,重点由“汉语”授课,转向提高汉语授课的学术含量。大力倡导民汉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申报教改项目和科研项目,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阿斯哈尔·吐尔逊.打破教育樊篱扎实推进“民汉一体化”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2(3).

[2]赵德忠,等.新疆高等教育60年(上、下卷)[M].新疆教育出版社.

新疆民族企业 篇9

近年来, 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疆的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 以普通高等教育为首,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并济的教学体系。新疆总人口数为1963.11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总量为1182.86万人, 约占全疆总人口的60.5% (2) , 可见少数民族教育是与新疆教育繁荣发展紧密相连的。而根据自治区于1996年制定的《自治区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模》 (3) 可知2010年及以后将成为新疆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加快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新疆教育工作的重点, 也是提高新疆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

二、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制约因素的分析

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虽已取得一定成绩, 但其发展现状仍与西部大开发, 西部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不相符。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内外两方面:从教育外部来讲,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财政困难, 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日益困难的教育投入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从教育内部来讲,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都不能很好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 新疆经济发展滞后, 财政困难, 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矛盾突出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 人们的思想意识上的封闭性尚未被打破, 传统意识、观念保留的较为完整。使人缺乏一种开拓、创造和自我发展的内在机能。新疆的总体经济水平不高, 财政较为困难, 导致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对于经济落后的贫困和特困地区的人口家庭子女的九年义务教育是免收学杂费, 对经济落后地区转移支付的资金主要直接用于生活困难的贫 (特) 困人口。因此, 政府在扶贫的同时无法将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领域, 而边疆县财政收入低, 缺少现代工业, 乡镇企业不发达, 传统经济比重大, 经济结构单一均是造成新疆教育投入不足, 经费紧张的原因, 成为一支困扰新疆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 教育观念陈旧, 师资队伍建设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从家长方面看, 很多少数民族家长对孩子多采取“怀柔”政策, 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十分严格。一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低, 对教育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送孩子上学的主要目的是取得一张毕业证书, 而对于教育本身并非真正感兴趣。从学生方面看,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主动学习欲望不强, 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不仅每天要完成学习任务更要分担家庭劳动甚至利用课余时间赚钱减轻家庭负担, 这样就使本来学习兴趣就不浓的学生分散了自身的学习精力, 耽误了学习时间。

毫无疑问, 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条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疆的教师队伍分布不均衡, 南疆等偏远地区跟北疆和东疆及一些中型城市相比自然条件相对恶劣, 难以吸引优秀教师, 留下教学人才, 从而导致师资严重匮乏。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也是造成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学质量长期偏低的最主要的, 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三) 强烈的民族意识影响

新疆的少数民族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艰苦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 使少数民族在严酷的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因而产生了对本民族的很强的认同感和依赖感。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 就可能不利于接受新事物;不利于与其他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学习;不利于吸收发达地区先进的东西, 克服自身不足;更不利于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系, 最终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严重障碍。

(四) 师生语言成为瓶颈

少数民族民语教师自身的汉语表达能力差, 水平低, 无法教出高质量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依然是少数民族教师的一块短板, 因为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差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其自身知识面的拓宽、知识更新以及理论研究的深入。学生汉语起步较晚, 特别是南疆的学生, 语言的障碍不仅影响他们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且影响他们进入更高的学府接受更好的学习。少数民族学生家长知识水平相对较低, 并且不具备较高的汉语水平, 因此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汉语氛围, 也没有给孩子灌输学习汉语, 接受先进知识的必要性的意识。因此双语教学在新疆实施了多年, 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与城市差距大, 缺乏语言环境仍使得学生学习汉语吃力, 造成了课程学习的障碍。

三、对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

少数民族教育在新疆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快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 而且也关系到整个新疆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坚持立足新疆贫困地区实际情况, 努力推动经济发展

在教育投入上, 虽然新疆采取了许多措施, 做了很多工作, 但仍然满足不了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央财政每年拨给民族教育的专项经费, 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 专项下拨, 专款专用, 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此外, 要积极改善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 集中资金, 大力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1) , 切实解决少数民族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解决交通车, 寄宿制学校等最迫切问题。

(二) 增强新疆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名师出高徒, 只有建立我国新时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才能培养一代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英才。因此要对基础教育的民语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督导, 特别是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培训和检查、督导、业务考核等多管齐下的方式, 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从而提高少数民族教育的基础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 深化汉语教学改革, 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授母语文的双语教学模式, 推进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方案。要求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对少数民族教师HSK的汉语水平应要求在八级以上作为上讲台的硬性条件。实践证明, 汉语教学对少数民族师生汉语水平都有不小的提高, 同时又有利于少数民族教学质量的提高。“民汉兼通, 汉语授课”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 是少数民族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 使其在课堂中熟练使用汉语, 能为学生营造汉语的课堂环境和氛围, 有助于学生汉语水平取得突飞猛进的增长。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发展。

(四) 提升新课改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内地及乌鲁木齐的课改专家在推动新疆南疆高中新课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不少听讲座的少数民族同志汉语水平不太高加上自身对于新课改的理解也不太深, 造成回去后传达的实效性不高。在思想观念上的封闭性, 知识结构上的陈旧性, 教学条件的落后性的影响下, 部分少数民族教师产生了不太愿意接受新课改。面对此背景, 应当建立内地乌鲁木齐课改专家—各地州市县教育局—各个普通高中各级领导和骨干教师—各位少数民族教师的良好指导机制。

参考文献

[1]马湘云.新疆少数民族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 2007.

[2]木哈白提·哈斯木.新疆少数民族中学汉语授课试验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2.

[3]张燚.新疆双语师资培训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

[4]买买提·依明.维吾尔族中小学新课程师资培训问题的研究[J].喀什师范学报, 2007.

[5]赵锡平.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问题的分析与思考[A].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7.02.

[6]马岳勇.西部大开发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关键在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7.04.

[7]新疆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新疆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 1994.

[8]姚文遐.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 2007.05.

[9]新疆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新疆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 1994.

新疆民族企业 篇10

关键词:新疆,民族认同教育,有效途径

一、民族认同的定义

学术界对认同的界定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弗洛伊德指出, 认同是在社会情景中个体对他者的价值观念、态度以及意向方式的模仿并内化, 最终使自我与他人趋向一致的心理过程[1]。我国学者王成兵主张认同是人在当代社会中塑造成的, 以自我为中心展开和运转的身份确认[2]。张春兴与弗洛伊德的看法较一致[3]。笔者认为, 认同是人类理性与外界环境作用的产物。认同具有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维度, 即向内形成个体认同, 而向外则延伸为集体认同。

民族认同是某一民族群体成员认为自己和他者归属于同一群体, 并对其物质、精神文化存在感情上的偏爱和亲近的情感。我们日常所指民族认同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认同是对某一主权国家民族的认同, 可以理解为国民认同。狭义的民族认同主要指国家各个子民族成员对本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本文所涉及的民族认同指的主要是广义上的民族认同, 即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二、民族认同是建构起来的

对于认同的来源有很多研究, 有三种较有影响力的观点: (1) 本质主义的自我认同视角。此观点学者强调个体意识的自为自在能力, 主张“思想的我”是自我身份认同的内在核心[4]。 (2) 结构主义的认同视角。部分学者认为所有社会现象的性质及意义都是由结构决定的, 并且这种结构并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而自我只是结构中的一个“代码”或“符号”。 (3) 建构主义的认同视角。个体的身份并非与生俱来, 身份的建构必须通过互动方能完成, 单方面的个体努力无法完成身份建构[5]。

笔者认为, 本质主义论存在着明显的唯心论调, 不符合客观唯物的认识方法。结构主义论看到了认同是社会结构的产物, 开始将视角放到周围的环境中, 但却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建构主义者不仅重视环境在认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更加注重发掘个体与周围互动的过程, 体现了认同相对稳定与可变性的统一。

三、新疆高校开展民族认同教育的必要性

(一) 民族认同教育是“四个认同”教育的题中之意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 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了“四个认同”教育的重要性, 指出当前新疆工作应当着重增强各族群众对我们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加强民族认同教育, 是对“我们是谁”的回答, 是各族人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二) 民族认同教育是维护新疆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6]

近年来新疆社会稳定问题令人堪忧, 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严重干扰了各族人民的正常生活。通过广泛深入的民族认同教育有助于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有助于新疆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

四、新疆高校切实加强民族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 优化课程设置, 强化共同民族历史记忆

新疆是多民族汇聚之地,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民族之间不断交流与融合, 形成了诸多共同的民族历史记忆。这些记忆既包括各民族携手发展, 共同抵御外敌同仇敌忾的热血回忆, 也包括不断艰苦奋斗、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辉煌记忆。应当从各民族历史和文化中追寻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 从历史共同记忆的角度诠释历史, 使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因此, 在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上增加共同的民族历史记忆的内容, 使广大大学生能在课堂上, 重温这些历史记忆, 强化共同的民族情感与归属感。

(二) 共筑融合的高校民族文化氛围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多, 不同文化、习俗的各族学生在同一校园里学习、成长, 这需要我们共建融合的校园民族文化氛围。民族文化氛围则由民族文化符号展现, 民族的语言、宗教、习俗、节日、传统等都是民族文化符号, 是民族群体象征意义的重要载体, 蕴含着民族的内在价值取向。在校园内充分展现各个民族的文化符号, 既可以增强各个民族学生的文化归属感, 亦可促进各民族师生之间的文化融合, 而这种文化融合正是统一的中华民族认同的构建形成的重要基础。

(三) 树立师生主人翁意识

强化师生的国家认同, 有利于增进国家主人翁意识, 进而有助于增进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高校作为教育的重要主体, 承担着对国家认同教育的特殊任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宪法与法治、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荣誉等进行学习, 以共同的价值取向引导师生在自我认同之上的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认同的构建。这种共同的价值, 提供了一种比民族联系和以地域为纽带的更加广泛的新的政治联系, 这是一种将民族上的认同和国家相联系的政治认同 (国家民族) 相分离的路径, 把政治认同从亲族关系转向政治地域联系。因而, 在新疆高校范围内, 应当充分利用国家重要节假日、国庆庆典等活动, 通过开展形式丰富、生动活泼的全民公众仪式、庆祝活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 不断强化各民族师生的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D].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3.

[2]王成兵.国家认同:当代认同问题研究的新焦点[J].学术论坛, 2010 (12) .

[3]张春兴.张氏心理学大辞典[D].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04.

[4]王亮, 吕春娟.自我身份认同的几种研究视角述评[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 (3) .

[5][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D].北京:译林出版社, 2008.

新疆 边塞民族管弦乐团成立等 篇11

新疆 边塞民族管弦乐团成立

新疆首个民族管弦乐团——边塞民族管弦乐团近日成立。

边塞民族管弦乐团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现有成员70余人,主要由新疆兵团歌舞团、杂技团、秦剧团和乌鲁木齐秦剧团及新疆二胡学会等文艺团体人员组成,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间业余演出团体。团长由新疆二胡学会会长葛少华担任,并聚集了新疆兵团音乐家协会主席吴军、国家一级作曲、指挥宫积冰等一大批民乐优秀人才。目前,边塞民族管弦乐团正在筹备2008年元旦民族管弦音乐会。■潘莹

江苏

歌手刘未办专场音乐会

12月7日,湖南歌手刘未作品演唱会在江苏省大丰市举行,同时为当地红高粱快餐店庆祝开业一周年。她演唱了自己4年来创作的13首歌曲,有充满乡土情的《我家住在张家界》《我是伊春人》《水乡姑娘多情爱》《家乡的那条小河》,有歌唱爱情的《阿哥走了》《那一天偶然遇见你》《相约小河边》《请你多保重》,还有歌颂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心甘情愿跟你走》等。

刘未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声乐系,曾获得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优秀奖。近年来自己创作多首歌曲,歌词朴实易懂、旋律简单上口,继承了民歌的优秀传统。■张欢

贵州

民族音乐研究会庆祝20周年

值“贵州民族音乐研究会”20周年之际,11月24日至25日贵阳举行了其20周年研讨会。

开幕式上,研究会会长杨方刚与常务副会长张中笑就20年来“研究会”所取得的成绩作了回顾总结报告。其后就贵州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保护与传承两方面展开了讨论。与会中扎根于一线的青年学者们,对当前的现状深有感触,提出了一些建议。大会还就研究会将来的发展展开了讨论。 ■张敏

云南

2000名老年朋友版纳放歌

本报讯(通讯员 葛运溥)由中国合唱协会和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主办的第二届“银潮畅想,岁月如歌”全国老年合唱大赛,11月15日至19日在景洪举行。

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合唱团的2000多名老年朋友,在大赛期间尽展风采,纵情歌唱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北京华风合唱团以《五哥放羊》《赶牲灵》的浓郁民歌风和《故乡是北京》的京味出色演唱,获得总分第一,与云南乐声合唱团等获混声合唱菩提金奖。南京市大厂晚霞情艺术团获男声组菩提金奖。广东康怡女声室内合唱团演唱的《南国春雨》,广东音乐的特色深深打动了观众,获女声组菩提金奖。西双版纳州老年艺术合唱团等获混声合唱银桦金奖。云南省高校教授女声合唱团等获女声合唱银桦金奖。德宏州常青合唱团等获混声合唱棕榈金奖。

北京

舞剧《白鹿原》回归校园

11月28日晚,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担纲出品、演出的大型舞剧《白鹿原》,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成功上演。该剧继今年6月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在《白鹿原》的“故乡”西安再现之后,此次回归校园,同样引起了高校学子的强烈共鸣。

新疆多民族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篇12

新疆自汉代被纳入中国版图起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时至当代, 这里生活着维、汉、哈、回、蒙等13个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各民族文化在保持各自传统与精神个性的同时, 又广泛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养分和精神气质, 形成了新疆既有整体性又有丰富性的民族文化系统。同时, 新疆又是东西方文化的交会之地。这一切因素都使得新疆民族文化具有悠久的传统、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 而新疆文学则是观察这一特点的最佳窗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后, 在新中国民族政策的指引下, 新疆建立起了新型的民族关系, 各民族血肉联系日益牢固, 经济建设和文学艺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得到弘扬, 同时又被注入许多新的时代内容, 如国家意识的增强、对各民族休戚与共关系的认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信念、继承优秀传统与革除历史痼疾、与时俱进的文化选择等。特别是文学创作, 初步形成了各民族相互学习、自由交流、蓬勃涌进的局面, 新思想、新文化、新人物形象是这一历史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精神特征。伴随着新疆教育、文化、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 许多优秀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竞相涌现, 如郝斯力汗、铁依甫江·艾里耶夫、尼米希依提、艾里坎木·艾合坦木等。随着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知识青年进疆工作, 汉语文学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以刘萧无、王玉胡、邓普为代表的汉族作家, 都是在大量汲取了少数民族文学素养和文化精神后, 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郭小川、闻捷、碧野、贺敬之等内地著名作家在新疆深入生活后创作的大量小说、诗歌、散文作品, 也为全国人民认识新疆、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作家创作的许多优秀作品, 已成为走过那个时代的人们珍贵的精神记忆。

进入新时期以后, 新疆文学日益呈现出爆发性崛起的态势。以改革开放为宏伟的时代背景, 新疆多民族文学在思想解放的精神引领下逐渐走向成熟。以周涛、杨牧、章德益为代表的“新边塞诗派”, 承接了古代边塞诗气势雄浑、悲凉慷慨的艺术力量, 对人类和自然之间本质性的生命关系、对多民族生活风情、对灿烂的西域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作了深刻的艺术阐释, 为中国文坛吹进了一股刚健沉雄的劲风。

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也在思想解放的历史潮流中, 广泛吸取世界文学、中国内地汉民族文学及其他兄弟民族优秀文学素养, 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 涌现出了以维吾尔族作家阿不都热依木·乌铁库尔、祖尔东·沙比尔、买买提明·吾守尔、艾克拜尔·米吉提、穆罕默德·巴格拉西, 哈萨克族作家朱马拜、叶尔克西, 锡伯族作家傅查新昌等为代表的庞大文学新军。而且, 审视这一历史阶段的新疆文学, 不难发现一个重要现象, 即许多优秀之作都出自精通“双语”或对本民族之外思想艺术有浓厚兴趣的作家之手。

新千年开启以来, 新疆各民族文学进一步走向成熟, 作家们对新疆人文地理和文化气质的思考与探索更加深入。以汉族作家赵光鸣、刘亮程、董立勃、韩天航、沈苇等为代表的小说、诗歌、散文创作, 都在边地人性和历史文化的深度开掘上,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如沈苇诗歌对维吾尔古典诗歌柔巴依的吸纳就是典型例证) , 表现出新疆作家在灿烂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洗礼中获得了充沛的发展元气。这些作品在传承新疆民族文化优秀精神的同时, 又融合进许多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变革的精神、创新的意识、走向世界的雄心和后来居上的意志。

如果我们要就新疆当代文学对多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作一个高度凝练的概括, 那么, 我们可以提炼出七个关键词, 即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开拓进取、历艰不屈、除旧布新、追求壮美、多元一体。

爱国主义是新疆当代文学表现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核。新疆自汉代以后一直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虽然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制或紧或松, 虽然地方分裂主义势力或起或落, 但对国家的认同始终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主流意识。回望历史, 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各地独立或割据浪潮曾此起彼伏, 许多省区都曾短暂宣布独立或自治, 然而新疆却一直不为所动, 由此可见新疆各族人民对国家认同的根基是坚固的。因而, 我们看到, 新疆当代文学从一开始就高扬爱国主义的大旗, 爱国主义成为文学中一条思想的主线,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文学中表现更为显著。当然, 随着时代的演进, 文学中的爱国主义的内涵也相应发生着变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对翻身解放的欢欣鼓舞、对新生政权及对共产党和人民领袖的由衷热爱;改革开放以后, 爱国主义的主题, 更多地表现为对新疆大地改革与发展的渴望, 对各民族休戚与共命运的思考。

民族团结是新疆当代文学表现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主题。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 虽然各民族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等各有不同, 但对国家的高度认同使得各民族在总体上能够和睦相处, 因而重视民族团结也就成为各民族文化的重要内涵, 自然也是重要的文学主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党的民族政策的强大凝聚力和意识形态的整合作用, 全社会民族团结意识空前强化, 成为文学的主导性主题。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疆文学创作中, 可以见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来自内地的汉族作家, 有两个共同的兴奋点, 一个是少数民族的生活风情, 另一个是新时代的民汉关系。于是, 许多作家都热衷于描写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民建立在阶级情谊基础上的深情厚谊, 其中尤以表现人民军队 (包括兵团官兵) 与少数民族群众的鱼水深情最为突出。这似乎已成为新疆文学民族团结主义的一种范式一直延续至今。

开拓进取是新疆当代文学表现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独特风骨。新疆位于内陆地区, 远离海洋文明, 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但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却相对滞后。近代以来, 中国的现代化浪潮由东南沿海逐渐向内陆蔓延, 作为中国最西部省份的新疆, 受到这波现代化浪潮的冲击较晚较弱。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新疆实现了第一次跨越式发展。数十万解放军将士集体就地转业, 化剑为犁, 成为新疆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同时, 一大批内地省市知识青年, 响应时代召唤支援边疆建设, 带来了强劲的现代文化的旋风。这是新疆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受到现代文化的洗礼。可惜在冷战时期, 由于中苏交恶, 新疆处于边防前线, 新疆的建设不可能被国家排在优先位置。直到改革开放,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 新疆的发展才被摆在了国家战略的核心部位。但总体而言, 新疆开始于20世纪中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 激活并强化了新疆文学中开拓进取的精神。因而, 表现开拓者艰苦奋斗精神与业绩, 成为新疆当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历艰不屈是新疆当代文学表现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生命意志。新疆不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而且自然条件也相对严酷。新疆的面积虽然占到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 但人口密度甚至超过了北京、上海, 因为新疆适宜人类生存的绿洲极为有限, 绝大部分是高山峻岭和戈壁沙漠。严峻的生存环境磨炼出新疆各民族人民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 它是历代作家着力发掘的蕴涵丰富的精神矿藏。可以肯定, 每一个到过新疆的人, 都会对和田人民在沙漠进逼的威胁下表现出的植树造林的执著、茫茫戈壁上道路养护工对岗位的坚守、浩瀚沙海中石油工人默默无闻的劳作、雪山大坂之上普通官兵对生命极限的挑战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因而, 在新疆文学中, 表现人与大自然的搏斗, 表现粗糙而坚忍的生命本色, 一直是新疆文学独具魅力的元素之一。

除旧布新是新疆当代文学的重要内涵。它反映了新疆各民族作家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反思。由于地处偏远, 近代以来新疆接受欧风美雨和洋务运动以后新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弱, 文化的现代性启蒙与追求开始较晚。近代以来发生在中国的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内的几乎所有重大文化事件对新疆的影响都相对较弱。虽然在20世纪初, 新疆已有了具有现代性质的省立中学堂和高等学堂以及《伊犁白话报》, 20世纪30年代到抗战时期, 毛泽民、林基路、杜重远、茅盾等共产党人和现代知识分子把新兴的现代文化带到了新疆, 此外, 通过苏联渠道亦有部分世界先进文化浸入新疆, 但整体而言, 直到新疆和平解放之前, 新疆文化都处于前现代状态, 因而文化传统中许多陈旧的东西被长期保存下来,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文化的现代转型。不过,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这种转型的动力主要来自政治, 文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各民族一些陈规陋习的批判, 而且这种批判主要是与从政治角度出发的对旧社会的否定相联系的。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则主要来自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反思。在20世纪80年代, 伴随着新疆鲁迅研究的展开与兴起,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曾出现一个高潮。这一历史变迁在文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追求壮美是新疆当代文学体现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美学个性。新疆各民族文学虽有个性差异, 但在美学价值取向上对壮美的追求则是相同的。其成因不仅来自地理学, 更是来自各民族人民在辽阔苍茫、严峻冷酷的西域大地上生生不息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恢弘通达、潇洒豪放的精神气质。这种对壮美的追求有着深刻的地域、历史与文化的成因。从地域的维度观察, 如前所述, 新疆地域辽阔、大漠浩瀚、崇山纵横, 人的想象与情感有无限的伸展空间, 亘古苍凉雄壮的大自然涵养了新疆人大气的性格, 塑形了新疆人豪迈的心理, 而生存的艰难又磨砺出新疆人坚毅的气质。从历史的维度观察, 新疆曾作为世界几大文明交会之地, 各种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吸纳、借鉴、碰撞甚至冲突, 尤其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与撞击, 曾经扮演过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 使新疆文化孕育出崇尚壮美的基因。从汉唐边塞诗到20世纪80年代的新边塞诗, 对雄浑壮美的追求一脉相承就是明证。自然, 不同民族文学对壮美品格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 构成了壮美形态的多样性。

多元一体是新疆当代文学民族个性与传播形态的发展趋势。如前所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 由于意识形态的整合, 新疆各民族文学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在促进各民族文学互认互化的同时, 文学也日趋同质化, 文学的民族文化身份不断淡化与模糊。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政治环境的日益宽松, 民族文化意识逐渐复苏, 在认同中华文化和国家统一的前提下, 各民族文学日益走向文化性格的多元化。同时, 文学的传播形态也日趋丰富与多样, 民间文学传播得到政府保护与扶持, 传统文学媒体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兴文学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 它们的相互竞争与互补互动, 共同改变着新疆当代文学的生态, 也影响着新疆当代文学与多民族文化的关系。

在过去60年的当代进程中, 新疆文学对多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扮演了重要角色。因而, 从多民族文化的角度审视新疆当代文学或从新疆当代文学的视野观察其对多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都是值得我们持续研究的重要课题。

摘要:新疆多民族文学在当代进程中彼此影响、相互促进, 共同传承与发展了新疆优秀文化传统,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内核、以民族团结为核心主题、以开拓进取为独特风骨、以历艰不屈为生命意志、以除旧布新为重要内涵、以追求壮美为美学个性、以多元一体为发展趋势的总体格局与显著特征。

上一篇:游戏中学习下一篇: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