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2024-09-10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共12篇)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篇1

与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研究状况相比,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要相对少一些, 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已有的研究文献中, 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造成就业困难的成因分析和解决这一难题的措施和对策。造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如新疆经济欠发达、高校扩招、就业制度不完善、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不够清晰等; 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如自身素质不高、汉语水平较低、计算机技术不熟练、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等。还有一些文章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结合起来, 分析和研究造成就业困难的因素, 并且给出可行性建议, 就需要政府、高校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从自身出发, 拿出相应的对策, 采取相应的措施, 共同解决这一难题。

1 造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成因的研究综述

造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李爽、安晓琴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与对策》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年第2期) 论证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汉语不过关、家庭经济条件差、就业观念守旧; 宋锋华、张玉玲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实证研究》 ( 《新疆社会科学》, 2007年05期)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路径分析软件Amos6.0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个人性格特征、个人期望, 并就如何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张允、居来提·司马义、徐晶晶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 (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第2期) 以新疆大学为调查对象, 从就业目的、就业愿望、就业环境认知等十个方面反映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 李刚、张伟的《信息时代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基于塔里木大学的实证调查和分析》 ( 《电子商务》, 2011年第11期) 对塔里木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如何解决信息时代下就业难问题提出了要求; 邢利伟的《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 ( 《新西部 ( 理论版) 》, 2012年第2 -3期合刊) 指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建议加强引导, 实现科学化, 提高就业竞争力; 帕孜来·马合木提、郭建伟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意向实证分析》 ( 《中国电力教育》, 2013年第13期) 对新疆少数民族工科院校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意向、就业观念、择业标准上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綦群高、何建忠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 ( 《教育与职业》, 2007年03期) 一文结合新疆经济、社会和历史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客观原因; 吐尔逊娜依·赛买提、阿孜古丽·阿不都拉的《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年第2期) 认为在就业实践教学中应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 循序渐进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罗俊、蔡文伯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学解读》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 基于社会学视角, 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资本三方面分析了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阿不力克木·艾则孜、谭刚、麦买提·乌斯曼、阿力甫·那思尔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年第5期) 详细阐述了目前疆内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缺陷和指导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 建议急需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与服务工作机制。

2 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对策的研究综述

为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题, 改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不少专家和学者积极撰文, 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做出了有益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1政府在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综述

潘岩红的《新疆木垒拓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门路》 ( 《中国人事报》, 2003 -08 -12) 建议目前经济滞后和就业压力大的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政府, 创造条件, 为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搭建广阔舞台; 库来惜·阿不都拉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压力与调适》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年第2期) 一文通过对毕业生需求结构性矛盾较突出等问题的分析, 建议毕业生要通过自我内在调适和高校就业主管部门的外在调适来减少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择业压力; 王英姿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 (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年第16期) 认为在目前就业形势困难的情况下, 政府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提供全面政策支持,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与培训工作; 田华的《新疆高校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路径选择》 (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 详细阐述了新疆高校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当中应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娜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 新疆大学, 2010年硕士论文) 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扶持力度以及提出今后政府需要弥补的地方; 陈小昆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 《新疆财经》, 2011年第3期) 认为要提高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 应借助政府行政手段, 实施民汉合校, 建立失业救助制度, 完善就业保障机制等措施来扩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2. 2 政府和市场双重主导下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综述

贾友军、綦群高、王英姿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 《新疆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年第3期)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积极性, 形成良性互动的就业体制、机制; 王志刚的《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 《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详细阐明了政府和市场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居来提、苏来曼的《基于市场、政府共同作用导向下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模式探讨》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年第5期) 探讨了以市场为导向现有就业模式, 提出了政府和市场共同主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新模式和新探索; 辛萌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 《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第17期) 一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找出问题, 从政府和市场的角度,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建议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

2. 3 政府、高校、毕业生自身在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综述

海米提、热西旦、贾成军的《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 认为应以西部大开发、构建和谐社会为契机, 从政府、高校和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等方面, 来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刘会、刘艳的《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 分析了就业和创业存在的问题, 提出政府应更加重视, 高校应积极联合企业进行就业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管齐下, 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孙磊的《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对策》 (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 提出应从政府、新疆当地各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综合起来, 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孙嫱、王向然、朱娜、殷继明、杨圣敏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西北民族研究》, 2012年第4期) 在实地调研、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 从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学生个人几个不同层面, 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特点、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对策建议。

3 结 论

综上所述, 目前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在各个领域内都取得了不少研究进展和成就。结合高校、社会企业和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 分别给出了建议和对策。有的学者针对某一重点进行详细、透彻研究; 有的学者则注重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高校和毕业生自身的积极性, 建议形成良性互动的就业机制, 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大量梳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文献, 以期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造成就业困难作成因分析, 为解决这一难题给出可行性的措施和对策, 从而更好地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广度。

关键词:就业问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双重主导

参考文献

[1]居来提, 苏来曼.基于市场、政府共同作用导向下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模式探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2011 (5) .

[2]孙嫱, 王向然, 朱娜, 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 2012 (4)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篇2

为贯彻落实新疆自治区教育厅《资助内地普通高校新疆少数民族特殊困难学生暂行办法》(新教高

[2002]31号)精神,确保新疆少数民族特殊困难学生按期完成学业,做好资助新疆少数民族特殊困难学生的专项资助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资助范围及经费来源

资助范围是本校在籍注册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包括预科生)。

经费来源于新疆自治区政府财政下拨的资助专款。

二、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治上要求进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

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2、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大学生守则。

3、学习刻苦努力,积极进取。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取消评选资格:

1、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各种处分;

2、学习主观不努力,4门以上课程补考不及格;

3、谎报家庭经济情况或本人生活状况。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降档资助:

1、学习主观不努力,2门主要课程(必修课)补考不及格者;

2、虽未受到处分,但日常行为表现不好者。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暂停资助:

1、参加宗教活动;

2、休学或保留入学资格期间;

三、具体资助等级和标准

1、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及每学年学习成绩,评定资助等级。经济状况相同条件下,成绩排名在同年级、同专业前1/2的评定为一等,在1/2~3/4的评定为二等、在3/4以后的评定为三等。

2、每等级标准根据新疆教育厅当年划拨款金额(扣除5%用于清真食堂维修等办学条件改善,或用

于学生节日活动、临时困难补助等办学和管理的支出)以及我校困难学生人数进行确定。

四、评定程序及要求

1、每新学年开学后,各院统计该年度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情况(附件1)并报大学生资助中心,大

学生资助中心负责汇总后报新疆教育厅。

2、学生根据资助工作要求、资助范围及基本条件,本人向院(系)提出书面申请。

3、新疆教育厅拨款到学校后,学生工作处确定资助等级、金额及发放工作。

4、由各院(系)组织评审,并填写《新疆少数民族特殊困难学生专项补助登记表》报资助中心。

5、在评审、申报过程中应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学院对本院评审工作负全责,资

助中心负责协调、管理和监督。

武汉科技大学学工处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篇3

作者简介:卢玉春,女,(1982年6月—),汉族,重庆市璧山县人,塔里木大学,研究方向:伦理学,讲师,学历:河北师范大学伦理学硕士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新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新疆文化发展和传播的主体,更应具有高度文化自觉。首先,要明确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内涵;加快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文化自觉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应通过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双语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来加快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实现。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觉;实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崭新理念,这表明我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新疆第八次党代会上,张春贤书记也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新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样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学家冯骥才认为“文化自觉”首先应是知识分子的自觉,即知识分子应当任何时候都站守文化的前沿,保持先觉,主动承担。因此,对于新疆来说要实现文化自觉,首先应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一、文化自觉的内涵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首次提出的,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中山大学的李宗桂认为“文化自觉”中的“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国家的,还是阶层的、地域的、乃至团体的、个人的。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主体,文化自觉地范围是不同的。

张春贤书记在新疆第八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为新疆新时期的“文化自觉”指明了方向,报告中指出“现代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以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为特征,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根基,传承和提升区域特色文化,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这表明新疆各民族的文化自觉相应的包括四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自觉”。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文化自觉的重要意义

(一)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文化自觉,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在新疆,尤其是南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严重滞后,使得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了解甚少,实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可以使他们明白新疆各少数民族与中华传统血脉相连,“本是同根生”的意识就會强化对祖国的亲近、对中华民族的依恋,从而形成和谐的民汉关系,这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自觉”(了解少数民族本土文化,传承和提升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因为,第一,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提升可以减少各少数民族之间、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文化差距,也能够增强各少数民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达到心理层面的民族关系的协调;第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提升能增进新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尊重新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对新疆各民族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消除隔膜,促进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十分有益的。第三,伊斯兰教文化具有强劲的心理调节功能,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平衡人们心理,引导人去恶从善,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促进各族人心的凝聚的作用。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暴力恐怖活动屡禁不止,社会凝聚力丧失是深层次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发挥伊斯兰教文化的作用。目前新疆少数民族中的穆斯林占新疆总人口的60%以上,弘扬伊斯兰文化,切实尊重穆斯林群众的信仰感情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新疆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对世界文化的“自觉”,也就是在全面深入了解世界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也是新时期摆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上非常紧迫的任务。美国在冷战结束后运用文化向别国进行渗透的手段日益多样化,企图分化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也从未放弃对新疆的文化“侵略”,通过文化战略破坏新疆民族团结局面,曾煽动所谓“世维会”破环新疆各民族的团结,因此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世界文化的“自觉,维护新疆的稳定。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文化自觉,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劳动者是核心因素,其综合素质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劳动者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准、专业素养、精神境界都需要通过文化的熏陶、影响来提升,也就是要通过“以文化人”来实现,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实现了以现代文化为目标的“文化自觉”,有了思想上的跨越、文化水准的提高、专业素养的增强,精神境界的提升,才能促进新疆生产力的进步,促进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已被并列为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新疆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可以通过文化产业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而要发展文化产业,我们必须要实现“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对新疆传统文化的物化部分(如文物古迹、传统服饰、建筑等)和精神部分(如神话史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歌舞艺术等)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并对精华部分进行传承、提升和现代转型,从而更好的为新疆文化产业服务,并由此推动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加快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文化自觉的对策

新疆长期受“三股势力”的影响,尤其是在西方同化性质的“多元思潮”的冲击下,部分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开始减弱,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对国家和主流文化的认同出现了偏差,我们亟待提出加快少数民族实现文化自觉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为加快实现文化自觉创造条件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文化自觉创造了条件,因为民族高等教育除了遵循一般高等教育的规律外,还保持其特殊性,如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教育优惠政策,重视并提倡少数民族学生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学习,这种教育无疑为加快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文化自觉创造了条件。

(二)加强双语教育,在语言学习中加快实现文化自觉

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学习掌握汉语言文字,才能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深刻认识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也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并实现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对世界文化的“自觉”的实现也需要学习汉语来实现,因为现在很多體现世界文化的文学与文艺作品、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等首先是被翻译成汉语的。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对传承和提升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无法用汉语来翻译,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双语教育,不仅满足了提高个人的文化与文明素质、创造个人自我发展的条件,更大的使命是传承和提升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民族文化的自觉。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加快实现文化自觉创造良好环境

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高校可以发挥校园精神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校园精神可激发大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家园、人格完善、崇高的人生理想及人生价值,这有利于文化自觉的实现。

第二,充分发挥人文教育课堂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中注意强调文化自觉的培养,使大学生全面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西方文化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明辨各种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从而形成文化自觉。

第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文化自觉的培养。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大都包括着丰富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可以潜移默化的体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步性,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抵制西方文化中的糟粕,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从而实现文化自觉。

第四,在社会实践中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实践出真知”经过亲身实践,可以激发大学生更加理性、坚定地坚持自己文化价值观,从而自发提高文化自觉意识。在新疆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本地的文化教育资源,如:喀什的盘橐城,香妃墓,喀什地区博物馆,阿拉尔的三五九旅军垦博物馆等爱国教育基地,自然人文旅游景点,名人故居等,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新疆历史,中华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等,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文化自觉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篇4

1 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起点低

各地州各学段英语课程开设较晚。笔者通过对新疆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各阶段1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 (其中男生43名, 女生57名) 抽样问卷调查得知:100位学生当中, 大学阶段才接触英语的学生占67%, 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只占5%, 其他28%的学生分别从初中和高中阶段才开始接触英语, 这与大部分沿海地区、发达城市从幼儿园或者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相比, 新疆各地州学校开设英语课程较晚。另外, 接受问卷调查的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英语困难太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接触英语太晚。

1.2 学习态度消极

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就是自主性较强, 除了在课堂上参与学习以外, 另外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自学, 但是由于学生因为学习积极性差、方式单一、没有语言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 学习英语的情况不尽如人意。该文问卷调查对100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的情况调查发现, 28%的学生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不足半小时, 29%的学生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多余半小时少于一小时, 24%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为两小时左右, 只有19%的学生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

1.3 文化差异大

新疆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形态,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虽有交流, 但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沿袭其独有的生活、风俗习惯, 使用的本民族语言, 而非国家通用语言。同时, 大部分少数民族对“他文化”的认识都有所不同, 接受程度也有差异。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民考民” (指少数民族学生上少数民族语言学校) 的学生来说, 无论汉语还是英语对他们来说是外来文化和外来语言, 其接受的程度和速度对包括英语在内的语言学习影响甚大。

1.4 观念影响

由于地处偏远地区, 发展滞后, 周边环境复杂, 并收国内外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 一部分少数民族成员对国家正规学校教育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误解, 主要表现为:盲目排斥“他文化”主要是包括语言在内的汉文化, 认为学校教育就是要“同化”或者“汉化”少数民族的心态, 部分地区的部分家长排斥正规学校教育, 他们宁愿不让孩子上学;另外, 值得关注的是, 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面对竞争,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自身在国语的使用上存在劣势, 使得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致使“上学无用论”思想泛滥。这些都是造成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消极学习的重要原因。

2 对策

2.1提高英语学习的起点

建议地州教育主管部门尽早在有条件的基层学校开设英语课程, 从小学或初中开始开设英语课程, 学习英语, 并把英语课程作为一门主课, 学好汉语的同时加强英语的学习, 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较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为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2.2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首先, 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环境、心理素质、性格特征等因素与汉族学生有很大的差异, 新疆高校要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分析, 应该根据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起点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研究, 需要“量体裁衣”, 对不同起点的学生, 设定不同的合理设置课程、教学方案、考核评价体系;因材施教, 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 选择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工作, 并且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情绪、态度, 及时引导学生消除学习上的消极情绪。对起点低的学生给予个多的帮助和辅导, 客观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成绩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使学生学习上充满成就感。其次, 组织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助于英语学习的活动, 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学以致用的英语学习环境。

2.3 引导学生转变观念,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国语及国家教育的认同。

首先, 可以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间文学、校园广播、订阅民族文字报刊等具体形式创造一个民族文化氛围, 使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产生亲近感, 归属感, 认同感, 减少陌生感和孤独感, 逐步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并从日常的关心和观察中, 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和情绪。其次, 坚决抵御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极端思想对高校的渗透,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学校教育的目的, 正确认识全国的就业形势, 接受先进文化。

3 结束语

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担负着民族地区摆脱贫困落后的历史重任, 是民族地区的希望, 学习对民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参与社会竞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和汉语都是非常重要的国际交流用语, 是当前国外和国内先进思想文化、学术理论、前沿科技得以传播的重要载体, 拒绝这样的“他文化”, 拒绝英语和汉语的学习, 就是拒绝进步。因此, 要尽快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大学学习环境的适应性, 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英语学习的水平, 以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为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欧飞兵.试析文化认同对体验式英语教学的意义[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4) .

[2]杨淑侠.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J].安康师专学报, 2002 (2) .

[3]王媛.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 (7) .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篇5

摘 要:新疆少数民族都有相对独立或杂居的生活地域。民族地区商品经济不够发达,商品与信息交流活动相对偏少,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并与外界交流更少。生活方式古朴、伦理与审美观念原始、民族内部的社会结构单一等状态,加之虔诚的神灵观念及宗教活动,使其文化显露出原始性和神秘性特征。农村宗教均具有一定势力,由于科学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贫穷、偏僻之地的愚昧状态尚未消失,宗教势力的影响仍相当严重。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利用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将民族分裂思想、宗教极端思想、暴力恐怖思想向少数民族渗透,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开始受到影响,因而,少数民族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受到宗教影响很深。

关键词:新疆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242-02

前言

新疆职业院校由于地处偏远,经济比较落后,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艰苦,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新疆职业院校的发展。新疆职业院校的生源绝大部分来自于本地区,学生中少数民族人数比例很大,学生民族成分比较复杂,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差异较大,导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认清新形势,积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一、加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新疆的稳定发展

近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强对新疆的渗透,三股势力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破坏民族团结,挑起民族仇恨,制造民族事端,大肆宣扬歪曲和篡改新疆的历史事实,妄图将新疆从祖国的大家庭中分离出去。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民族分裂思想、宗教极端思想、暴力恐怖思想向少数民族渗透,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受到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新疆职业院校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引领他们自觉投入新疆反分裂、反渗透斗争中去,成为新疆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

(二)有利于应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

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和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并存的现实,给我们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在新疆,伴随着各种社会思潮汹涌而至,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与我们争夺思想阵地,他们把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新疆高校作为重点目标,利用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势,向学生散布反动思潮,传播错误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因此,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建立立足现实、把握时代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来统领学生的思想意识。

(三)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根本性和关键性的资源,是最为重要、最有潜在优势、最可持续发展和最可靠的战略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人才都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确保新疆长治久安的关键是人才,培养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新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近年来,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深深影响着少数民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新疆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建设一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维护新疆团结稳定的中坚力量和新疆未来稳定发展的引领力量。这既是职业院校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需要,同时也是新疆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

(四)有利于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针对新疆职业院校办学的特殊性,生源以及思想观念也相对复杂,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宗教信仰不同,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的摩擦,学生思想管理工作就特别艰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积极开拓思路,寻求更好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改变过去那种因循守旧的工作模式,迎接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严峻挑战,加强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和稳定的社会局面,确保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可以通过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联谊会等活动开展,增强彼此之间的民族友谊,加强团结,建设安定团结的和谐氛围。

二、加强新疆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建立一支优秀、高效的思政教育工作管理队伍

新疆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优秀的管理队伍,这支队伍组成人员应该以党委书记、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专职思想政治教师为主体,建立健全队伍职能和相关制度,分工合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一个完备的系统工程。从战略高度加强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认识,提高教育工作管理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不断吸收在学生中口碑优秀的教师加入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保持一个高效优质的思政教育管理队伍,形成一股强劲的工作合力。要定期组织队伍成员进行总结工作经验和探讨工作上的不足,汲取经验教训,探索好的思政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定期对工作成员的各种专业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以提高管理教育者的工作水平和工作作风,以赢得少数民族学生的信赖和认同。建立健全这样的一支整体素质高、责任心强、奉献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队伍,有着积极的意义和紧要性、迫切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

作为新疆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才是最根本的工作原则。在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过程中要以平等的身份、体贴关爱的语言、温和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家长般的关爱与呵护。尤其对待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离开了故乡和亲人,很容易造成孤僻性格,思政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以人为本地从事教育工作,很容易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和问题无法解决。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引导他们对于社会与集体的认同感,能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守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与疏导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学生,把心理问题引起的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尊重各个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发挥他们的自我创造性的发展空间。还要学会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解决好他们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尤其是他们最为关心的学校奖助学金的评定与发放,一定要保障公平公正等。

(三)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五观”和“四个认同”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就是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面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新疆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是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教育。新疆职业院校要开设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新疆地方史、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等课程,并以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为契机,配合形势开设诸如今日新疆、新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为内容的专题讲座;以举办主题文化节活动的形式,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二是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这是新疆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政治根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对祖国大家庭的认同,对当今世界民族现状大格局的认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对祖国各民族共同文化宗脉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对西方敌对势力妄图对新疆西化最有力的回击。

(四)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一种理论的真实性和一种实践行为的正确性的确认,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持久的精神动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对于新疆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学科优势和特殊功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进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使少数民族学生认识到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和情感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从而使少数民族学生的个人理想与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要抓住重大时政热点,以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等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共同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校园主题实践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使少数民族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关注的焦点问题,思政教育者一定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力度,改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高尚的品德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思想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完成党与人民交给我们的重托。

参考文献:

[1]杨丽,姜勇.新疆高校抵制“三股势力”分裂渗透的历史回顾与主要经验[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9)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篇6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控制工程导论;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6-0083-03

控制工程导论是塔里木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该课程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很高,有大量的图形,需要进行大量的公式推导,概念多,内容杂,理论性强,比较抽象,是农机专业公认的比较难学的课程。农机专业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受其语言、基础教育、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习该课程存在很多问题,普遍学习很吃力。为了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必要探索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实际的课程教学方法。

1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语言障碍问题

塔里木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近年来积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根据学生的汉语知识能力不同,结合相应的高考制度,将农机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按照专业培养层次分为民考民班级和民考汉班级。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来自新疆各地州,汉语是其第二语言,汉语水平普遍薄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第二语言听课很吃力,学生听课中普遍是先把老师讲的内容翻译成自己的民族语言加以理解,这样学生听课时跟不上教师讲课节奏,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好。另外,由于受第二语言的影响,学生听课时很难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很难第一时间回应,要考虑很久才能理解老师的互动话题,这样势必会耽误课堂教学。

1.2 基础知识薄弱

农机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来自新疆南疆地区。受南疆地区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基础教育薄弱,学生普遍数学知识掌握得不太好。而农机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对数学知识要求很高。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后,面临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数学类课程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特别吃力,大部分学生勉强能应付考试,但要达到农机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高要求很难实现。根据控制工程导论课程的特点,该课程对数学、理论力学、工程制图、电工学等课程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进大学以后,如果学生没有学好高等数学,也会影响到理论力学、工程制图、电工学等课程的学习,这样最终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控制工程导论课程时非常吃力,需要额外的时间强化数学等课程的学习,才能学好控制工程导论课程。所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薄弱,导致一系列课程学习效果不好,最终影响对农机专业课的学习。

1.3 学习方法不当

受第二语言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听课时,针对教师讲解的内容,理解起来特别吃力,学生普遍对课程中基本的概念能理解,而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便不容易理解。学生在听课中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只能记住一些简单的基本概念,对复杂一些的知识点不能很好掌握。由于控制工程导论课程知识点丰富,前后内容联系紧密,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将内容理解透彻并学会使用,加上课程学时少,教师讲课内容多、语速快,学生必须跟上教师节奏,认真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方法,避免简单记住基本概念,关键要理解课程的主线和脉络,达到融会贯通,提高课程的整体学习效果。

2 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2.1 讲课放慢语速,板书字迹工整

针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少数民族学生语言障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全程采用普通话教学,而且讲课语速一定要慢,表达要清楚,个别长语句的表达要换成短句,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教师讲的内容,能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紧跟教师思维,不落下课程内容。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和放慢语速,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听懂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普及汉语知识,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另外,在给少数民族学生上课时,教师必须注重板书,对主要的知识点和学生难以理解的关键词,要在黑板上写出来,便于学生边听边看边学。教师要特别注意,写板书时,字迹不能潦草,必须书写工整,确保学生能看清楚内容。

2.2 加强与学生课堂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

在给少数民族学生上课时,教师必须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听课情况,要关心爱护每位学生,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和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时刻紧跟教师讲课节奏,不能有丝毫放松。教师可以采取课堂提问,有意识地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也可以采取课堂讨论法,针对课程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发挥全班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大家共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走进学生中,切实关心询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搜集学生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改进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关注每位学生,利用一学期的课堂教学,照顾关心每位学生,与其谈心,鼓励其好好学习,交流课程学习心得,让少数民族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殷切关爱。教师要尽自己的努力,记住每一个少数民族学生的名字,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以先让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如果大家回答问题不积极,教师可以直接点学生名字来回答问题,被点名叫到的学生会特别感激教师,学生认为能被教师记住名字是莫大的荣幸,这样能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学生对教师越亲近,就越能激发学习潜力,下功夫学好课程。教师在平时一定要及时为学生课程学习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及时解决每次课中遇到的问题,不要等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2.3 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充课程基础知识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课程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利用课余时间,多给学习补充课程基础知识,特别要强化学生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复变函数、拉普拉斯变换等,理论力学中的简单受力分析与计算,以及电工学中的简单电路分析与计算等,还要熟悉看懂各种图,学会分析图中的信息。这些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巩固,有助于学生学好该课程。教师尽量少占用正常的课堂教学,以免影响课程的教学进度,而是要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辅导课程基础知识。

nlc202309090941

2.4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贴合学生实际能力

控制工程导论课程以往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考核方式与汉族班学生一致,都是按照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这种考核方式缺少新意,没有考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实际情况。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期末考试占70%,比例较高,这会导致学生对期末考试压力很大,担心期末考试考不好,课程就不及格了,个别学生为此容易走极端,可能考虑采取考试违纪、作弊等手段来提高期末考试成绩,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该课程考虑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重,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引导学生重视课程学习的平时考勤、课程作业、课堂讨论等,所以,该课程采用“期末考试+课堂提问和讨论+平时考勤和作业”的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3个部分考核内容所占比重分别为期末考试占50%、课堂提问和讨论占30%、平时考勤和作业占20%。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重视课程的每一个环节,改善以往期末考试独大的考核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通过平时各个环节的努力,就能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

3 结语

通过分析塔里木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控制工程导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采用了课堂教学放慢语速、板书字迹书写工整、加强与学生互动、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及时为学生补充课程基础知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措施,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好课程,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宪磊.提高机械类专业少数民族学生自动控制原理教学质量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11):91-92.

[2] 王宪磊,裴玖玲.南疆少数民族学生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学习困境及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6(3):122-124.

[3] 李风娟,周岭.提高民族生工程力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13-114.

Abstract: In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Xinjiang minority students major i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learning “Introduction to Control Engineering” course in Tarim University,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mode were reformed and experimented, so as to improve minority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and realize teaching objectives .

Key words: Xinjiang; minority students; introduction to control engineering; teaching quality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篇7

1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意识概况

(1)理智对待国家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的各项改革举措开始触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个人、本民族的命运是与祖国的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爱国热情尤为强烈。这说明今天的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有了一份忧患意识,具备理性冷静思考的能力,对祖国、人民的爱,充分表达了其参与性与敏感性。

(2)多元化、多样化的价值观追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依附、守旧、安贫、平均”等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巨大冲击,“自主、开拓、竞争”等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开始被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他们重视自身价值、不盲从、不自卑;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个性与尊严。这说明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地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准确地理解与把握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3)愿意与主动接受社会变革、变化。现代社会,人们的理解改革、求新求变、接受新生事物能力不断提高,危机感、紧迫感充实自身,努力保持着与社会发展同步。可喜之处是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这些方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及时抓住时代关键因素,用新时代要求审视要求自己,激发了他们的不断进取思想。

(4)恪守本民族传统道德规范。少数民族学生很重视传统道德规范,他们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能适时放弃个人利益,维护集体、他人利益。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状况既有理性、务实的新变化,但仍是很看重本民族传统,对本民族成员更有亲切感,比较珍视与认同本民族传统文化,恪守本民族传统道德规范。

2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道德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封闭保守满足现状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向着更加保守、封闭的趋势发展,对外来新事物缺乏敏感性,不利于民族间交流与融合,容易导致民族矛盾与冲突发生。

(2)较高民族认同,较低自我意识。如前所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及成员有较强的认同感,这对凝聚、约束与维持本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有积极作用,但也很容易导致保守,制约自主个性发展;由此导致学生对学业、就业缺乏开拓进取意识,缺少为理想奋斗的自信、激昂与刻苦精神,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3)个人价值观过分趋于功利与实用。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较大,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深深地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部分学生过分夸大个人作用,认为事业成功取决于个人,忽视社会环境与集体主义在其中的重要性;还有部分表现出价值观念上的模糊与摇摆不定,思想和行为上很容易依从他人。

(4)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方面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但其表现出的道德行为却令人担忧;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但缺乏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有真、善、美的道德认知,却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成就一番事业的良好愿望,却缺乏实干精神。

3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意识问题对策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爱国观。首先,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引导教育学生,保证学生树立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其次,努力营造民族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氛围、思想与风气。第三,借宣传维护边疆稳定、祖国统一之机,激发、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继承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文化是教育资源,但其所具有的教化、激励与导向功能,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意识教育应立足于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围绕本民族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如: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可以结合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与当代环境理论、状况整合起来,合情合理诠释教育学生。总之,少数民族学生道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与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内容,在学生道德意识教育过程中,重视与组织好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肯定与赞扬优秀的、美好的民风民俗,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做到既尊重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情感、维护学生民族自尊,又做到转变其观念接受现代先进文化。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给予充分的尊重、宽容与支持。少数民族学生道德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少数民族特点,处理好教育规律、思想与民族教育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成长环境、基础教育以及历史上曾有的民族地位不平等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尊重他们心理层面的需要就显得格外重要。尽量采取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发挥学生自身主动性优势,以尊重、宽容、鼓励、支持与欣赏的态度开展教育活动,消极否定的直接评价要少用或不用,从学生角度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错误,理解错误可能产生的原因。教育过程中要允许学生不同言语与行为的存在,注意保护学生的探索问题热情;与少数民族学生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避免造成学生紧张、压力、焦虑与恐惧的体验,保证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4)知行统一,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建设。社会实践有效地将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少数民族学生道德教育范畴,在考核中社会实践要占一定比例。少数民族大学生除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入学校学生社团外,对其形式和内涵还要予以进一步丰富;如:组织、引导学生走进社社区、走进社会参加义工活动,到社区机构服务等;定期组织学生到农村牧区接受劳动教育,接受民风民俗、民情教育,升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质朴善良、尊老爱幼、诚实勇敢等朴素感情为理性选择;最终使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教育学生认清责任、理解义务,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磨练学生的道德行为,实现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上的统一。

摘要:本文在总结阐释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意识状况,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以期对促进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科学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道德意识,少数民族大学生,新疆地区

参考文献

[1]陈海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探析[J].科技信息,2012(26).

[2]黄广晋.文化强国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4).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篇8

一、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

1.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 就业压力增大。由于各高校持续扩大招生规模, 在招生时对少数民族学生有许多优惠倾斜政策, 使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 2013年, 全疆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73772人, 其中少数民族毕业生25543人, 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人数的不断增加, 有限的就业空间, 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而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及外在等多方面的原因, 与汉族大学生们在同一就业竞争平台上时, 处于弱势地位, 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压力较之更大。

2.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仍低于平均水平。为解决新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 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意见》, 采取多种措施, 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攀升, 就业率从2009年的82.5%提高到2012年的88.5%, 同全国平均就业率的差距在缩小, 保持与西部其他省区持平。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也从2009年的78.9%提高到2012年的80.5%, 首次突破80%。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在不断提高, 但一次就业率仍低于全区平均值。而在全疆往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 少数民族毕业生仍占相当大的比例, 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现实。

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偏弱。就业能力是指实现大学生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在内容上, 它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而在这些方面, 大学生整体都有待提升。在校学习中, 学习自主能力不强, 文化知识基础薄弱, 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 思维创造能力较弱, 对自身认识不足, 少数大学生入校后, 缺乏实践锻炼, 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普遍较小, 与外界交流较少, 交流交际能力差等等, 这些原因导致出现了有岗位但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这也会使结构性失业较为突出。

4.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念相对保守。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较大的就业压力的影响下, 有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回到原生源地或是团场连队等基层进行就业, 但其就业观在某些方面仍相对保守, 存在着一定问题。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影响

1.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 可能会有一部分人长期处在技术含量不好的岗位, 一部分人处于较偏远最基层的岗位, 还有一部分人长期找不到工作, 这些首先会导致收入的不一致, 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会造成少数民族对社会的不满, 进而不利于民族大团结;而另一方面, 由于毕业后工作困难, 致使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很有可能会通过其他路径实现自身价值, 在他们寻求实现自我价值路径的时候, 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 影响新疆的社会安全和稳定。

2.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由于在大中型城市就业困难, 很多人选择返回其原生源所在地就业, 这就又会加剧各民族人口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 无形之中会加大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政策的实施难度。

3.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毕业时不能及时就业, 在经济上给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带来困难。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都来自比较落后的民族聚集地区, 家庭经济落后, 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时, 其家庭投入并承担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如果毕业时不能及时就业, 会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继续增加经济支出和精神支出, 生活压力增大。

三、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

1.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层面来看, 需要切实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强化专业知识技能, 提高汉语表达和书写能力, 在学校学习期间, 努力全面发展自己, 做到德才兼备;其次, 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正确调试就业心理预期。根据自己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实操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有针对性的应聘, 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 提高应聘的成功率;再次, 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学校里, 少数民族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到各项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 锻炼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 拥有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 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目标, 对自己充满信心, 使情商与智商并驾齐驱, 为自身就业保驾护航。

2.从高校层面来看,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 应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的、能迅速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和辅修课程, 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其次, 加强就业信息收集和整理, 畅通就业供需信息。高校应与政府、市场和用人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 需要经常到用人单位走访调研, 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 及时更新就业需求信息, 保证就业信息通畅;再者, 根据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 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同时强化“双语”教育, 克服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并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 帮助毕业生了解市场、认识自己, 切实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3.从政府层面来看, 首先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 保证师资力量,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创造优良的教育环境, 营造少数民族学生好的学习氛围;其次, 要加强制度、法律建设。如尽快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法规规章, 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 在选拔人才时取消户籍、性别、民族等各种限制, 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再者, 地方政府应努力加快其经济发展, 尽可能多的提供就业岗位, 政府也可以牵头组织相关用人单位进校园召开大型招聘会, 为学生就业提供就业平台, 提高大学生的签约率。

总之, 我们既要正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还要看清就业问题带给新疆社会发展的一些问题, 认识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并倡导积极通过学生自身、高校及政府等多方面的努力, 共同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促进新疆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敬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08, (3) .

[2]孙磊.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7) .

[3]马莉莉, 王福平, 杨丽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J].统计与管理, 2013, (4) .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篇9

关键词:英语写作,词汇错误,少数民族大学生

1. 研究背景

英语写作作为一项输出性技能, 能够直接反映英语学习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正如Greenia (1992) 所提到二语写作有助于语言学习, 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文秋芳对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如下表述:“在21 世纪, 英语表达能力将成为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 现阶段英语学习者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外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李森 (2000) 指出, 写作一直是五项基本语言技能中 ( 听、说、读、写、译) 最薄弱的一项。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双语者。与汉族学生相比, 他们不同的教育背景可能会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提出巨大的挑战。本文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时, 主要对少数民族学生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归纳, 找出词汇错误的原因, 最后提出一些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以帮助学习者减少词汇错误, 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2. 理论依据

James在对英语词汇研究过程中, 将词汇问题分为了形式错误和词义错误两种形式, 其中形式错误主要是指拼写方面的错误, 而词义错误则主要指对词语应用的错误。本文在研究词汇错误时借鉴James (2001) 的分类方法, 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词汇形式错误和语义错误进行了研究。除此之外, 拼写错误是一种常见性错误, 本文也将这一问题纳入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的调查对象是昌吉学院英语专业特培班的少数民族学生。本研究所需“错误”样本来自于特培班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的日常习作。本文提到的习作样本主要是在30 分钟内完成120 词左右的作文, 并且不能借助相关辅助工具。在150 篇作文中, 共有词汇错误315 处 (见表1) 。三种类型词汇错误中, 拼写错误所占的比例最大, 共有165 处, 占全部词汇错误的52.4%;措词不当共有99 处, 占31.4%;搭配错误共有51 处约占16.2%。

3.1 拼写错误

在收集到的语料中, 拼写错误共有165 处, 主要类型有字母误写和错误造词。本文所提到的错误造词主要是指写作过程中应用的词语并不存在, 写出的词语与所学的词语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根据词性, 错误词主要包括:借用词、仿造词和生造词。在收集到的语料中, 错误造词共有18 处, 其中借用词4 处, 仿造词8 处以及生造词6 处。例如:借用词:①Xiang Gang---Hongkong ②Yancaocompany---tobaccocompany仿造词: ③ He willdoittwotimesaday. (twice) ④ Shewantstohelpmanyillpeople. (patients/thesick) ⑤ Wewillseeattheparkgate. (theentrancetothe park) 例① - ②表明学生在想不起英语中相对应的表达时, 他们会借助于汉语来满足自身的表达需要。而例句③ - ⑤中下划线部分则说明学生根据汉语思维习惯以及单个英语单词的汉语意义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他们语言表达时所需词汇。

字母误写主要表现为: (1) 漏写字母 (omission) , 如:*finaly (finally) ;*gams (games) ; (2) 添加字母 (overinclusion) , 如:*comeputer (computer) ;*foreget (forget) ; (3) 误排字母 (misordering) , 如:*brithday (birthday) ;*ture (true) ; (4) 误选字母 (letter misselection) , 如:*frient (friend) ;*famile (family) ;*delisious (delicious) ;*buzy (busy) 。少数民族语言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外来语, 其发音与英语发音极为相似。如:bank---banka (Uygur) , television---telivizor (Uygur) , telephone---telifon (Uygur) 。为了便于记忆, 很多学生按照类似母语发音的方式去记这些单词, 从而导致出现此类单词拼写错误。此外,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维吾尔族大学生也受其母语单词拼写习惯的干扰。例如, 在英语中存在许多以不发音的元音“-e”结尾的单词, 但在维吾尔语中没有这样的拼写规则, 故而学生很容易把单词games拼写成gams。这是学生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而出现的错误。

3.2 措词不当

3.2.1 形式误选

形式误选主要是指利用真正存在的词语对写作中的词语进行替换, 替换词语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 但是在词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Wethinkitveryinterestingandfillveryhappy. (feel) //Ibroughtspecialgifts. (bought)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少数民族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词汇表去记单词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 主要是因为注重形式和意义上的联系, 忽略了单词的拼写。

3.2.2意义关系混淆

意义关系混淆也可指近义词误用, 指学习者混淆两个指示义相似但是引申义不同或语法功能不同的词汇。如:Iwasvery excitingby…. (excited)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片面地认为英语单词与汉语意义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只要将其相对应的汉语意义牢记, 就等同于掌握了这一单词。实际上, 在英语中有很多词汇即使意义能够对应, 用法却不相同。

3.2.3词性的误用

词性误用是指学生在使用单词的过程中, 忽略了单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单纯从词义对照的角度出发来运用单词。如:Iplayedveryhappy. (happily) //Theyareverypolitelytoothers. (polite) 。由于汉语与英语在结构上和用词上的差异性, 往往在汉语中不存在错误的用法在英语中就会出现错误。英语中这类词语较为常见。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所掌握的词类规则会对他们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对英语词汇进行应用时, 不对词类进行考虑, 导致词类错误较大。

3.3 搭配错误

本文中搭配错误主要是指词汇搭配错误。典型的词汇搭配错误是由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副词的各种组合构成。例句:Mymotheraskedustoeatdinner. (havedinner) //Ididn’teat breakfast. (havebreakfast) //Isawafunnybook.. (read) 现阶段少数民族大学生词汇量普遍较小, 远远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词汇量。为了通过水平测试, 学生希望在短时间内掌握大纲要求的词汇量。针对于上述情况, 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 忽略了词语的搭配, 只注重单词的基本意义, 这样一来, 在应用过程中, 将会导致搭配错误。

结语

本研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词汇错误进行描述性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了拼写错误、词语的搭配等方面, 其中最为主要的则是单词拼写错误。拼写错误主要是由发音错误, 母语负迁移及过度概括造成的。措词不当则是因为受到汉语学习的影响, 没能够对词义进行有效区分;搭配错误主要受不合适的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归纳, 笔者针对于实际情况,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进行单词发音讲解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正确的发音, 避免因为发音错误导致词汇拼写的错误。同时, 要注重加强比较性的教学, 对一些容易认错的词语进行比较分析,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词语的拼写。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比较简单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学习, 让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词义进行更好地了解, 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Ellis, 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2]James, 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Beijing: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142-154.

[3]Nation, 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4]顾唯琳.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写作中的语言错误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5) :56-59.

[5]何华清.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词汇错误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界, 2009, (3) :2-9.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篇10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喀什师范学院2007-2008学年所有在校学生,共计:11163人,应参加测试人数为10487人,实际参加人数为10251人,未参加人数(包括残疾、学号错误以及无故不来者)为236人。其中民族学生7633人,汉族学生2618人。从测试学生中随机抽取1870名少数民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获得有效数据1870组。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项目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测试要求[1],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必测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选测项目: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台阶试验六项作为测试项目。2005年4月—2006年6月进行统一测试。

1.2.2 测试指标及权重

评价是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3个方面进行,其中身高、体重用来评价身体形态,肺活量和台阶实验用来评价身体机能,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用来评价身体素质。

1.2.3 测试方法及数理统计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测试细则及要求,由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和立定跳远等指标的测试,对测试数据依据《标准(试行方案)》进行评定[2]。测试方法完全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规定进行,人员经过严格培训。数据由测试软件自动生成,统计分析使用EXCEL、XP软件进行,使用平均数、百分比对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描述。

1.3 测试仪器

测试过程全部使用由教育部推荐认定的中体同方学生体质电子测试仪器,型号中体同方智能800。

2 测试结果分析

2.1 得分总体分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从喀什师范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总分百分比分析(表2),喀什师范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处于“良好”水平,达标率为98.45%。但值得注意的是,优秀占的比例小而及格占的比例过大。

2.2 身体形态

体质指数(BMI,body-mass index),也称为体重指数,是反映人体充实度的指标之一,与身体成分密切相关.国际上通常将BMI作为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之一[3]。身高标准体重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围,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均称度的重要指标。从表3可以看出:身体形态和营养正常的学生不到50%,营养不良或肥胖的学生高达14.97%,明显高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

2.3 身体机能

2.3.1 肺活量指数

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表4可以看出:良好的占20.96%;不及格的占的比例过大为28.60%。良好的还低于不及格8个百分点。

2.3.2 台阶实验

台阶实验是一项定量负荷机能实验,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是反应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表5可以看出:90%以上的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处于良好以上。

2.4 身体素质

2.4.1 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是用于反应人体柔韧性的测试项目,柔韧性也是反应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表6中可以看出:83.69%的学生柔韧性处于良好状态。

2.4.2 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测试爆发力的项目,爆发力要求在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力量,它同样是体质健康的重要指标。从表7可以看出:处于良好或良好以上的学生不足16%,而不及格的学生却高达29.57%,说明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下肢力量、速度严重不足。

3 结论

1.从达标率上看:新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达标率良好为98.45%,但是优秀与良好率偏低为43.96%,及格率偏多为54.49%。

2. 从身体形态上看:学生身体形态正常的只占48.02%,超重或较低体重的占37%,肥胖或营养不良的占14.49%,总计51.97%。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大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和边远的农木团场,其中有15个属国家级贫困县,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先天体质、膳食质量上有所不足,蛋白质和热能的摄人量较少,加上很多少数民族大学在身体发育时期就要帮家庭从事繁重的农作劳动。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身体形态有待于改善,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3. 从身体机能上看:学生心血管机能良好,90%以上的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处于良好以上,但肺活量指数偏低。

4. 从身体素质上看: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很好,83.69%的学生柔韧性处于良好状态,但是下肢力量和爆发力严重不足,良好或良好以上的学生不足16%,而不及格的学生却高达29.57%。

4 建议

1. 我院目前只开设2年体育课,3、4年级只依靠学生的兴趣和自觉性进行自我锻炼,许多学生由于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而缺乏体育活动,导致身体素质及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延长大学开设公共体育课的时间。

2. 加强对体育的宣传和引导,指导大学生强化体育参与意识,优化体育教育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使广大学生能置身于一个自然和谐的体育环境中。让体育锻炼意识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自然地渗透到每位大学生的言行中。使学生了解体育,认识体育的价值,把体育作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 学校应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学习和娱乐,要保证学生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重视对理论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使学生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观念。

4. 体质的增强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现行大学生每周次的体育课,要增强体质还远远不够。学校应利用现有的场地,为学生提供身体锻炼的场所和设施,开放各类运动场管,并适当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5. 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这四个民族的传统舞蹈极具特色,在中华民族舞蹈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四个民族的大学生对参加民族舞蹈的锻炼积极性较高,新疆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学中也引进了民族舞蹈[4],不但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也极大地提高了民族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他们的体质健康发展和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S].2002.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许浩,姜文凯.对江苏省成年人BMI指数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22(6):39-43.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篇11

关键词 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63-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新疆作为多民族地区,新疆中职学校不仅担负着为全疆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且肩负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保持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其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新疆的社会稳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对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了思考,希望从中找到有效方法与途径,在具体实践中做好相关工作。

1 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障碍带来沟通困难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牧区,多数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因为语言交流上有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对汉族教师具有一种自然的疏远感和抵触心理,他们更喜欢本民族的学生聚在一起用本民族的语言交流,形成他们的“小团体”。这对汉族教师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很不利,对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则是一种挑战,对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来说则是更大的考验。

宗教信仰造成思想偏差 宗教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宗教信仰融入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之中,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宗教环境当中,势必受到宗教等各方面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份已经将他们定位为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凝聚力强、民族荣誉感强。他们带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不同于汉族学生,对民族问题特别敏感。尤其是在新疆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汉族教师或学生在言行表达上稍有不妥,就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加之现代通信工具的发展与广泛使用,很容易使一般的学校内部管理问题向外传播,演变为宗教或政治问题。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说教,则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日常教育管理出现多种问题 在新疆中职学校中,有的学校采用民、汉学生合班的学习模式和民、汉学生同宿的管理模式。这可以促进各民族学生和谐相处、平等互助,自觉维护校园稳定,也是学校日常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但各民族学生难免因为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而引起一些摩擦;学生干部在日常执勤检查中会遇到少数民族学生“小团体”的抵触;有些少数民族学生仍然保留宗教习惯,从穿戴上、行为上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中的规范要求,导致教师经常要为课前纠正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规范而苦恼。

2 加强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树立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少数民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仍有一定的局限,还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地认识事物的整体性和复杂性,面对社会矛盾和思想问题,他们有困惑和疑虑,但又不知怎么解决。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做到“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要使少数民族学生认识到: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培养,离不开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所以,学校应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在新生入校时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德育实践基地参观等形式,了解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新疆的历史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明确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把本民族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此外,学校要以“业余党校”培训班为抓手,扩大培训班学员中少数民族优秀学生的比例,吸引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利用培训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历史、党员的义务与权利,以及现实生活中先进党员事例,让少数民族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光荣的党,进一步坚定入党的信念,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政治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榜样的影响作用,在广大学生中自觉宣传处理好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关系。

加强汉族师生学习民族语言的培训、交流工作 汉族教师主动走进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助于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针对语言沟通障碍问题,学校应在完善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基础上,同时增加对汉族教师的民族语言培训与学习。派出学校的民族教师或从校外聘请教师担任培训教师,为全体教师培训少数民族日常用语,让汉族教师熟练掌握基本少数民族日常用语,提高汉族教师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同时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在民、汉学生之间定期开展联谊活动,让民、汉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主动学习对方的语言,主动沟通交流;在各班级中挑选一些汉语较好的少数民族学生担任课余指导,帮助本班的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同时教会汉族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这样他们用本民族语言交流,既能够消除民、汉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又能使民族学生对专业课程内容理解得更透彻,更容易拉近民汉学生之间的距离,为自觉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培养“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意识奠定基础。

以人为本,做好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本身的特点,不能单纯地采取强行管理的办法约束他们的行为,应给少数民族学生一定的可以施展才华的时间与空间。故在管理上应以疏导为主要方式,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他们的个性表现。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公正、公平,对民、汉学生没有歧视,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

教师或班主任要深入少数民族学生之中,了解他们的思想现状和生活情况,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民族宗教信仰和兴趣爱好等;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对中职学生尤其是南疆三地州学生的助学金、免学费资助政策;利用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比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主动问候他们节日快乐并组织开展各种节日庆祝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怀和温暖,形成民、汉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在交流中、活动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党、国家、教师、家长的感恩意识。

3 结语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篇12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一个特殊的英语学习群体, 他们从小接触民、汉语言环境, 文化氛围十分特殊。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 在进入大学之前, 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有限, 语言差别造成学习难度增大,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学阶段基本上使用本民族语言学习与交流, 进入大学以后在英语学习, 如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明显弱于汉族学生, 很多民族学生没法与汉族学生同步学习。加上少数民族班的教师多数是年轻教师, 缺乏教学经验, 教学方法单一, 没有有效的教学方式, 又存在与学生语言沟通的问题, 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 少数民族生存状态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有许多特殊性, 为此, 政府往往通过区域自治的办法来进行管理, 他们的文化和语言都是本民族特有的, 这使他们对外来文化很不适应, 汉语言对他们来说已

2. 少数民族心理特征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很多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毕业后要回到家乡工作, 多数情况下还是用本民族的语言, 所以认为学习英语不是很重要, 他们较注重的是汉语言学习。少数民族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不断发展, 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已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英语人才, 但与内地特别是发达地区教学质量相比, 少数民族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别和不足的, 这其中有历史、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和经济背景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表现出的差异非常明显, 少数民族学生拥有本民族的语言, 在英语学习中会受到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的双重影响。在教学中发现, 刚开始学习英语时, 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热情很高, 还会表现出优于汉族学生的口语发音水平, 但是, 随着英语学习难度的加大, 语言基础与文化差异等原因造成英语学习障碍日渐显现, 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信心不足, 一部分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 而多数学生开始放弃学习, 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只想考试够分数就行, 没有什么更高的学习目标。这样使他们在学习困难时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和学习焦虑感, 对英语学习造成影响。加上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偏远地区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较少, 造成汉语水平普遍不高, 进入大学后, 在这种语言条件下用汉语混合对他们进行英语教学会造成语言学习的混乱, 相互干扰, 影响英语学习效果。

3. 教材忽视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维模式。

现行的英语教学教材采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 这样就忽视了民族的差异性, 有很多内容少数民族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对教材的新鲜感过去后, 他们就陷入一知半解的境地, 加上部分教材内容死板, 没有趣味性, 不符合语言教学规律, 给少数民族英语教学学习带来极大的不便。

少数民族大学生随着学业的进展将接触更多异质文化和新鲜事物, 因此将面对比汉族学生更大的学习压力。由于英语基础较差, 汉语水平又不一定过关, 加之毕业后就业面比汉族学生窄, 这更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使他们束手无策, 无所适从。目前, 各高校大多直接用汉语教授英语, 汉语水平较低的少数民族学生似懂非懂, 难以掌握字、词的确切含义, 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大大受挫。很多高校把四、六级通过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尺, 导致大部分英语教师把教学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到了应试教育上, 创新英语教学工作较少, 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违背了英语教学的初衷, 不能达到教学大纲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 学生并没有掌握以后在社会实践中所需的英语基本技能。

三、清除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对策

在基础阶段,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要有意识地多讲一些常用词, 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堂语言交际, 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使他们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 也尝到用英语交际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可选择难度适中的教材,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鼓励学生通过看英文报刊、影视、杂志、广播等多种方法和途径, 多方面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还可以寓教于乐, 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 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英语, 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成果和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应该选择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教材, 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建造沟通的桥梁。还要利用指导法教学、“启发”式教学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强调师生的互动性, 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当今世界, 文化、政治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 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既吸收其他民族的精化, 又去其糟粕, 只有把理论和实践参与紧密地结合起来, 把传承文明和吸纳先进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在增进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弘扬本土文化, 培养世界观、价值观, 在学好英语的同时更好地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识, 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四、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素质

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 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教师要转变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 优化课程体系, 丰富教学内容, 探索出更能适应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 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功底和教学水平, 并大力加强民族文化素质的培养, 既要提高中西文化的综合素质, 又要了解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等, 从而增强跨越文化交流意识, 担负起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汉文化并与本民族文化进行对比的重任, 避免母语文化和汉文化的缺失。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将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技术结合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不可缺少的手段。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习便利, 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工具。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 进行网络化与个性化教学, 使教学工作显得有形、有色、有声、有趣, 变单一接受为综合接受, 变抽象为具体, 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理解的问题, 加快学生认知、理解的速度。还可根据教材内容, 把静、动、画结合起来, 直观展示生动有趣画面, 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六、结语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群体, 肩负着振兴和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重任,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他们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很多障碍, 影响了学习效果, 只有准确把握他们的学习状况、学习障碍, 才能帮助他们克服障碍, 走出学习的困境,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适应未来的社会。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存在较多问题, 本文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 探索适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消除对策

参考文献

上一篇:通用技术下一篇:管理体制下的教育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