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2024-12-07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共8篇)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篇1

学年论文

题 目: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学 生 姓 名 :

扎吾任·江阿别克

号 :

1204010151 所 在 院 系 : 教育学院 专 业 名 称 :

小学教育

别 :

2012届

指 导 教 师 : 黄芳 职称(学位):

淮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1 前言................................................................1 双语教育的定义......................................................2 对新疆双语教育的调查问卷............................................3 调查结果............................................................3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3

一、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靠......................................3

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4

三、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是很强烈..............................4

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4

五、学生的汉语发音很不标准......................................4

六、学生上课纪律很乱,个别学生不爱学习..........................5 面对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5

一、加强生字练习,多写汉字......................................5

二、鼓励学生汉语交流,同学之间多用汉语..........................5

三、提高学生兴趣,转变教学形式..................................5

四、师生积极交流互动............................................5

五、养成听汉语的习惯............................................5

六、加强学生纪律意识............................................5 结语................................................................5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学生:扎吾任·江阿别克(指导教师:黄芳)

(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融入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在教育方面汉语教育和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共生存,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开设少数民族语言的学校,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受教育的权力,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双语教育,使少数民族不仅能学好自己的语言文字更能掌握作为我国通用语、官方用语的汉语。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双语教育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待完善之处,对双语教育国内外都有很多的研究,其目的就是完善双语教育。新疆是一个民族自治地区,生活着十多个少数民族,新疆的教育水平相对其他省份是落后的,发展新疆教育水平对于发展全国教育水平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新疆双语教育,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发挥双语教育的作用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的责任。本文将结合新疆双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思考完善新疆双语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新疆地区 双语教育 教育模式

Abstract: China is a multi-national state, with 56 nations living and developing together.The nation Han cannot live without the minorities, vice versa.In terms of education, teaching with mandarin and that with minor languages co-exist.Schools with minor-language-teaching were established in regions abundant in the minorities.The emergenc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not only helped the minorities master their own mother tongue, but also assisted them in learning mandarin,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China.It normally takes some time to develop, so it is bilingual education.Xinjiang is a typical multi-national autonomy where more than 10 minorities live there.However, its education level is relatively behind that of the rest of provinces, and its educational improve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boosting education nationwide.It i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to study and better exploit the potentials of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in Xinjiang.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to further explore measures to enhance it.[Key words]: Xinjiang region, bilingu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mode

前言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最基本的就是语言和文字的不同。我国民族的分布基本上是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肯定大多以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在这个地区也会有不少的汉族,如果你不懂少数民族语言,那么你很难与少数民族朋友交流,而少数民族不会说汉语也很难与汉族交流,毕竟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方式。在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特点下,同时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特别是少数民族一定要掌握作为我国通用语和官方用语的汉语,新疆世居民族有十三个,除了回族没有自己的

语言文字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教育水平可以表现出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反过来,不断的发展教育水平,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我们的国家就会得到发展,所以发展、完善双语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像新疆这样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的地区,针对少数民族必然要开设双语学校,并且不断完善、改进,以达到最佳效果。新疆双语教育得到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双语教育的研究会使新疆的教育不断发展,会是教育事业上的最有意义的事儿。

双语教育的定义

双语教育广义上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上指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学科内容的教育。M.西格恩等在《教育与双语制》中提到:“双语教育,是描述各种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教育计划。在某一时期,同时或连续使用至少两种语言进行教学,这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并非一门学科”。在《双语制度与双语教育百科全书》认为,双语教育指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传授科学、数学、社会学科或人文学科的内容。当然我们不能不提国际著名的双语教育专家W.F.麦凯和M.西格恩在1987年写的《双语教育概论》一书,在国际双语教育界颇有影响。各国学者在对双语教育下定义时基本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将双语教育看作一种较特殊的教育体系或一种较特殊的教育制度;二是在实施双语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同时或间隔性地使用两种语言教授非语言学科;三是在实施双语教育过程中普遍比较重视学生双语能力的发展。综合上述,我对双语教育的理解是以至少两种语言教语言以外的科目,以达到更

好的学习语言能力的教学方式。

对新疆双语教育的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学生家长对哈巴河县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见解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群众的意见,可以更好的帮助双语教学的开展。调查问卷总共6道选择题,3道简答题,以下是调查问卷的内容: 1.你认为双语教学:

A.没有必要 B.有必要,但必要性不大 C.有必要 D.非常有必要 2.你认为学校开设双语教学是:

A.闲的没事儿干 B.教育局规定 C.提高学生汉语水平D.吸收国外先进教育 3.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A.没有帮助 B.有一些帮助 C.有帮助 D.很有帮助 4.你认为开设双语教学的最佳阶段是: A.学前教育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5.你认为双语教学应该采取的教学形式是:

A.汉语教学加设少数民族语文课程 B.部分课程汉语教学 C.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加设汉语语言课程

6.你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小接受双语教学: A.愿意 B.非常愿意 C.不愿意

7.你认为双语教学给孩子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8.你认为哈巴河县双语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调查结果

通过对哈巴河县100名学生家长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到的数据如下:

1.有63%的家长认为双语教学非常有必要,21%的家长认为有必要,9%的家长认为必要性不大,7%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

2.有28%的家长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是教育局的规定,有69%家长认为是为了提高学生汉语水平,3%的家长认为是吸收国外先进教育。

3.有38%的家长认为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有帮助,43%家长认为有帮助,11%家长认为有一点帮助,8%家长认为没有帮助。

4.有88%家长认为开设双语教学的最佳阶段是学前教育,有12%的家长认为是小学。

5.有72%的家长认为双语教学应该是汉语教学加设少数民族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有21%的家长认为部分课程汉语教学的模式更适合,有7%的家长认为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加设汉语语文语言课程更适合。

6.有34%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双语教育,64%的家长表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双语教育,2%的家长表示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双语教育。7.对于双语教学对孩子带来的最大收获,绝大部份家长的回答是提高汉语水平。8.对于哈巴河县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家长认为哈巴河县目前只有双语幼儿园,没有双语小学、初中、高中,一部分家长提出教师水平差,汉语口语不标准等等问题。

9.对于改进哈巴河县双语教育家长们提出的意见是,加快建设更多的双语学校,提高双语教师的水平。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家长是支持双语教学的,家长们也提出了关于发展哈巴河县双语教育的不少意见。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靠

主要表现在平时的作业中很多学生爱写错别字、多音字,碰上看拼音写汉字的题,往往都是错别字,要不然就写不出来,但如果给汉字注音则问题不大,说明学生对汉字的字形记忆较困难,对拼音容易记忆。

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

除了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时说汉语,平时基本不说。这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没有太多说汉语的机会,大多数在乡下的民族学生平时接触不到说汉语的人,从小习惯了用维语交流,如果刻意让学生说汉语也不现实,所以很多学生在校时能说几句汉语,回家了基本不会说了。

三、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是很强烈

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有些学生的汉语基础水平差,一开始就没有学会简单的语句,到了高年级随着汉语词汇量和句型的增加越来越感觉学习汉语困难多,又没办法解决,于是就表现出干脆不学。

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

表现在汉族教师用汉语教学,汉语基础差的民族学生基本听不懂,而汉族教师不会说维语只能照顾汉语基础好的学生,对于差生也很无奈。这里主要是简单的汉语都听不懂的学生,讲课时教师无法用维语进行解释,想教会这些学生很困难。

五、学生的汉语发音很不标准

主要表现在汉语拼音读法错误,音调不准。由于学生平时生活中不接触说汉语的人,至于音调是否准确,学生也不能确定,只能凭多数学生的读音为标准,这

样长期形成了习惯,显得说普通话不标准。

六、学生上课纪律很乱,个别学生不爱学习

主要表现在个别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平时小声说话整个教室也会很吵。有些学生汉语很差,上课什么都听不懂,于是就思想不能集中上课打闹玩东西。

面对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生字练习,多写汉字

针对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不牢靠,我采取的主要是在记忆中教会学生采用字形记忆法,如“语”字可以教给学生采用左右结构记忆出汉字的字形。平时组织学生多听写汉字,多听多写。

二、鼓励学生汉语交流,同学之间多用汉语

教师和学生平时交流时用汉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增加学生主动表达的机会,多说多练,让学生养成说汉语用汉语交流的好习惯,这样以来,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会有很大的进步。

三、提高学生兴趣,转变教学形式

针对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够,我认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从枯燥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那种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我要你学,学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而转变为学生自己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感受求知的乐趣,感受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欢乐。双语教学尤其如此,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导入课程,例如上课时给学生出字谜,让学生猜出来,这样就主动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四、师生积极交流互动

针对汉族教师只能用汉语教学不会说哈语,造成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我认为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在上课时,可以采用汉族教师和民族教师一起上课,对于学生听不懂的内容,民族老师翻译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意思。这样可以照顾到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学。

五、养成听汉语的习惯

针对学生的汉语发音不标准,我认为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在教学中重视汉字拼音的练习,多让学生读课文,如果条件满足,可以用录音机教学,让学生听标准的汉字发音,平时休息时间可以放汉语广播,让学生逐渐掌握汉字发音的规律,养成好的习惯。

六、加强学生纪律意识

平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逐渐养成上课不说话,不吵闹的习惯,平时多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慢慢意识到,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是可耻的行为,安静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学习。

然而我认为随着更多的少数民族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择校观念开始更新,他们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条从小学开始接受汉文化教育的道路;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会逐渐开始对汉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他们会懂得,只有学好汉语,才能了解、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科技文化。

结语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和教师参与到其中,政府部门也应该大力支持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牵动着一个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双语人才,对于建设新疆有着很大的作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能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是教育事业 的关键点,虽然偏远地区因各种因素会有不少的困难,但是,相信在政府、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新疆的双语教育事业会得到持续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篇2

一、新疆地区开展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据统计, 全国以省自治区为单位大规模开展双语教育的地区只有三个:新疆、西藏、内蒙古, 而新疆地区开展双语教育有其独特性与复杂性。西藏、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构成较为单一, 而新疆地区共有53个民族聚居, 其中世居少数民族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12个民族。2005年的人口调查显示 (新疆自治区统计局数据, 2006) :新疆伊犁地区维吾尔族有23.7万人, 哈萨克族有20.4万人, 回族有10万人, 蒙古族有1.2万人, 柯尔克孜族有0.6万人, 这是新疆 (伊犁地区) 迫切需要开展双语教育的首要原因。

其次, 教育是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因素。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 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战略地位。而教育在提高当地居民素质、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价值观、保持新疆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最后, 教育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新疆经济发展迅速, 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强烈, 大批援疆干部的进入解决了暂时的人才之需, 但以十年为限, 援疆干部撤回之后, 本地培养的人才能否承担起新疆地区经济崛起的重任, 关键在于新疆的教育发展能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

二、新疆地区双语教育观察与问题分析

新疆地区实行双语教育多年, 特别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双语教育政策体系, 双语教育教学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双语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突出:各种双语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双语教材大幅增加, 从双语教学语言来看, 中、小学就分别使用维、汉、哈、蒙、柯、锡、俄罗斯等7种语言进行教学;双语教育规模日益扩大:2008年, 新疆就读“双语教学班”的少数民族学生已突破15万人, “双语教学班”总数已达到5000个;双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无论是教师队伍培养与培训都有新突破。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的最新统计表明:目前新疆地区学前、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数2346864人, 其中接受双语授课的学生257040人, 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11%。民考汉学生211370人, 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9%。少数民族教师为144780人, 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达18342人, 占少数民族教师总数的12.7%。但新疆地区双语教育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双语教育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一些教育工作者长期认为在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其目的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教学语言, 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民、汉两种语言的能力, 达到“民汉兼通”, 全面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质量, 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但仍应加深理解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双语教育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促进民族团结, 加快新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维护祖国稳定的深远意义的认识。

有些少数民族家庭, 把双语教育简单看作是对汉语语言的学习, 将掌握汉语语言作为最终目的, 任意中断、改变子女的教育轨迹, 使得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受到系统完整的双语教育。

(二) 双语师资依然缺乏

双语教育有别于普通的教育, 实施双语教育需要大量的双语教师, 尽管现阶段能承担双语教育的师资已大大增加, 但与双语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规模相比, 双语教师还是严重不足。此外, 已在岗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 部分双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不过关, 设计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很难体现双语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简单采取“填鸭式”教育, 难以创设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环境, 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在乡镇学校, 双语教育师范类专业人员比例相对较低, 十分缺乏年轻骨干教师。

(三) 双语教育发展不均衡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民族间的不平衡、地区间的不平衡、城乡间的不平衡等方面。这些不平衡造成了某些地区双语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全疆平均水平。

三、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问题的归因

(一) 良好的政策与执行的偏差

国家及自治区这些年为提高新疆地区教育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 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然而这些政策具体的执行、相关的地 (市) 的配套、扶助政策还有不足, 双语教育政策的推进缺乏科学的规划, 从而使双语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阻碍双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新疆地广人稀, 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区域之间的频繁交往, 微观政策较为模糊, 因而偏远地区的教学单位有时只能通过个体 (学校) 来理解领悟并执行国家、自治区的相关政策。甚至, 微观和宏观的失调使得一些地方 (学校) 双语教育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使得双语教育存在政策执行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弊端。

(二) 城市双语教育与农村双语教育的落差

城市是国家、新疆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的试验点, 被打造成当地教育的风向标, 所以优秀的双语教师、内地交流的骨干教师都在城市学校中从事双语教学, 这里聚集了大量开展双语教育教育的人才。可是偏远地区的牧区、山区在原有师资不足的情况下, 就会更为缺乏双语教育人才而且很难得到补充, 导致城乡之间的双语教育教学水平差距越拉越大。加上在城市中有较好的双语语言现实环境, 大部分人至少可以使用流利的汉语交流, 而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基本没有精通汉语的人。除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外, 少数民族语言主宰了语言交流环境, 这不利于双语教育的发展。

(三) 没有深刻认识双语教育的重要性

1. 家长层面

由于新疆地区牧区较多, 也相对闭塞, 对外界的信息反映不灵敏, 对汉语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牧民认为孩子将来与自己一样也是种地、放牧, 学习汉语的意义不大, 只要会简单的汉语就可以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的子女接受双语教育的态度较为消极。

2. 学生层面

由于生活环境和现实条件的影响, 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这些学生受家长影响, 依旧认为他们的未来生活还是放牧, 上学只是一个短暂过程, 成绩好坏并无关系, 导致这些学生仅仅满足于在课堂听课, 进取心不足, 缺乏主动性, 不愿意学习、思考。此外, 繁重的家庭劳动也占用了大量的课外学习时间。

3. 教师层面

首先, 一些教师依赖于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一些汉语教师认为双语教育, 特别是采用汉语作为教学语言时, 汉语就是说自己的母语, 自己肯定不会存在问题, 而忽视了对学生教育、学习方法的重视, 从而影响到双语教育教学质量。

(四) 缺乏专业双语人才

1. 地域吸引力不足

人才的缺乏仍然是双语教育发展的瓶颈。新疆地区由于环境的限制, 加上经济发展水平低, 对人才的吸引力就更不足。新疆地区远离我国政治文化经济发达地区, 优秀人才不愿意远赴千里从事教学工作, 所以导致新疆地区吸引的外来人才十分有限。而本地人才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合适的就业、工作机会的情况更加严重, 这就造成基层学校缺乏双语教育人才的困境。在一些边远地区, 有的乡村中小学几年才能引进一个合格的双语教师成了常见现象。

2. 工作吸引力不足

在少数民族母语教学向双语教学的转变过程中, 各教学单位缺乏专业的双语教师 (双语教师主要是民考汉大学生, 这一批大学生汉语水平较低, 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 而汉族老师基本不懂少数名族语言, 精通两种语言的大学生不愿从事教师职业, 而民考汉考生又有大部分不会书写本民族文字) 。双语教学不连贯, 导致许多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困难, 很多人先上少数民族学校2—3年, 然后再上汉语学校2—3年, 荒废大量时间。加之双语教育资源不均衡, 使得初、高中双语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3. 原有不合格师资导致教师超编

少数民族家长一部分将孩子从小送入汉校学习汉语, 一部分等孩子小学毕业后直接从事牧业生产, 造成双语教学生源不足, 少数民族老师很多没有了学生。但这些教师都属于在编老师, 使得学校岗位已满, 无法再招收新教师 (而这些老师在教育工作中是作过很大贡献的, 我们不能因为教育的改制而让他们面临失业) 。而这些老师因为改制造成他们无法教学, 只能从事后勤工作, 还加重其他老师负担 (因为他们无法教学, 教学任务就有别的老师代替) 。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解决超编问题, 由于教育改制导致一些民语教学的老师失去了教学的机会, 他们是特定时期教学的功臣, 而如今只能从事后勤工作对于他们内心是很大的伤害。同样对教学的老师来说分担这一部分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加大了他们的工作量。而且国家用教师的工资在雇佣一个临时工作人员, 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人尽其才。

(五) 培训投入与产出的差异

基层学校通过辛苦的寻找, 终于招到一些合格的双语教师, 通过4—5年的培养, 将这些教师培养成了骨干教师。然而城市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在有了工作经历、教学水平提升后的大部分教师选择了跳槽, 使基层学校无奈地自嘲为“内地教师中转基地”, 因为在工资待遇上他们无法超越城市学校, 所以只能看着这种现象的发生而无可奈何。

现在双语教育教师的培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本地的长时间脱产培训, 二是短时间的赴内地培训。这两种培训都在双语师资培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仍有问题存在。

1. 有一部分双语教师由于自身问题 (因为是单职工

或家庭原因不愿意出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自身承担的费用) 不愿意参加学习。

2. 由于学校骨干教师教学任务重, 如果再去培训, 学校教学工作将无法正常进行, 所以不将他们派出学习。

3. 短时间的培训因为时间短而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而长期脱产的培训又由于教师缺乏也不能大范围进行。

4. 在培训过程中, 培训的实效不足, 带来的教师实际收获并不大。

5. 支教教师数量有限, 而且大部分被留在城市学校, 使得偏远地区未得到相应的支援。

四、推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 进一步完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政策体系

进一步完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政策体系, 重点应该突出在增加偏远地区, 特别是牧区和薄弱学校双语教育覆盖面的扩大和推进、学校设施的完善及师资配备等方面, 着重是推动新疆地区双语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 教育政策体系的完善需要强化针对双语教育制定的各类机制, 如教育行政机制、奖励机制、督查机制、用人机制、引进人才机制等方面, 完善的机制是驱动和保证新疆地区双语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

最后, 尝试推进新疆地区双语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新疆地区地广人稀, 地域空间是制约双语教育教学发展的突出瓶颈, 双语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有效手段。如果这一举措能够实行, 受益的绝不仅仅是双语教育教学。

(二) 提升双语教育教学理念

双语教育教学, 是一种教育而不是简单的汉语传授, 我们不能简单将它视为汉语普及的手段, 而要提高对它的认识, 重视其存在的重要性。

双语教育是最符合现阶段教育教学的教学方法, 但我们要立足长远不能局限于双语教学, 本地区长期双语教学的经验教训我们要吸取, 同时我们也要放眼世界, 以其所长补己之短。

双语教育是一种完整体系的教育, 而不是一般教育的补充, 需要完整的研究教学体系。

(三) 加大双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建设双语教育师资队伍首先要注重师资培养与培训的有机结合, 在师资培养方面可以尝试与内地师范类院校实行定向专门培养, 在师资培训方面则要关注语言学习与双语教育教学技能的协调发展。

其次, 加强双语教师的培养, 并不是只有少数民族地区才具备这个条件, 非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不能在少数民族语言方面对其有所帮助, 但可以在汉语教学的培养上作出巨大的贡献。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师范类院校有着很多年教师培养和培训经验, 这些经验对于西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如果可以使双语教师系统地在这些院校进行学习, 对他们日后的双语教学有着巨大的帮助。

最后, 可以实行特岗教师计划, 让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在基层从事1—2年的教学工作。这样循环机制可以使基层有一批合格的青年教师。并且要将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 与吸引内地教师走进来相结合, 让一些内地教师到这些地区挂职锻炼1—2年, 既锻炼这些教师, 又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这些地区传播。还要将外地学习与本地学习相结合, 在外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 在内长期与汉族教师一起生活向他们学习汉语。在培养合格双语教师的同时, 我们还要整理双语教学队伍, 我们缺乏的是合格的双语教师而不是双语教师, 一些不合格的双语老师我们要对其培训, 使其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 如果他还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就要把他们从教学队伍中调整出去。

教师培训需要时间, 为了不影响学校教学进度, 我们可以与师范学校建立长期交换机制, 如果师范类院系能与一些基层学校建立长期的交换机制, 由师范类院校大四学生暂时代替一些主要从事汉语教学的双语教师, 让这些教师重新回到大学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这种做法既能促进双语教师教学方法的提高, 又能使许多师范生提前走入课堂。

妥善解决师资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必然关注的重要问题。双语教育是推动新疆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是一些从事了三四十年的少数民族语言教师让他现在学习汉语难度太大。他们肯定很难胜任未来的双语教学, 但他们在特定时期为新疆地区教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这类教师采取买断的形式让其提前退休或者离岗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出路。

(四) 加强双语教材建设工作

首先, 要注重其施教本体为少数民族学生, 教材的难度因略低于汉语教材, 多增加讨论交流环节, 以求增加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

其次, 增加双语教材的本土性, 对少数民族的教育, 既要立足与我国国情, 强化国家认同感, 同时又要添加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通过汉语教育, 教授少数民族本民族文化, 使其更容易融入汉语教学的课堂当中。

最后, 加强辅助教材, 配套教材的建设, 特别是音像教材的建设。语言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语音环境, 而有些少数民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能达到所需要求, 那么音像教材就可以在学生课余生活中起到补充教学的作用。

摘要:本文作者在深入走访新疆地区基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基层学校和学生家庭的基础上, 试图从现实角度分析双语教育中的问题, 并从进一步提升双语教育理念、完善现行政策体系、加大双语教学教材开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参考文献

[1]陈立鹏, 李娜.《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民族教育部分解读[J].中国民族教育, 2010.

[2]付东明.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 2008.

[3]方晓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9.

[4]古力加娜提.艾乃吐拉: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从田野调查视角考察[J].民族教育研究, 2009.

[5]李红兵.国家文化安全视阈下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 2010.

[6]热玛扎.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0.

[7]任新丽.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教学的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0.

[8]涂红梅.小议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J].文教资料, 2008.

[9]王颖, 张雁.美国双语教育之争下的教学模式嬗变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双语教育 少数民族 民汉兼通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随着人们文化观念和语言观念的改变,少数民族语言已经不再被视为原始、落后的,而被看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是伴随着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关于“双语”教育的定义,在双语研究中尚未取得统一的认识,比如:托斯滕.休森与奈维尔.泊斯特莱特沃尔特(Torsten Husen and T.Neville Postlethwalte)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中对“双语教育”的界定是:“所谓‘双语教育’,通常是指一种使用两种语言作为非语言学科教学媒介语的教学方法(an instructional approach.)”进而他们又强调指出:实施“‘双语教育’的最低必要标准,应该是一种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方法。教学中使用两种语言,不一定同时使用,也不必在统一学期内使用,而是在各年级连贯的使用两种语言。”

我国学者王斌华教授在其编著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中指出:“‘双语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双语教育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这样,我国学校开设外语课程也属于双语教育范畴;狭义的双语教育是学校中使用第二或外语教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的教育”。

本文所说的双语教育是指在学校中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活动。我国双语的迅速兴起和发展,实际上是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开始的。21世纪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步伐明显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明显增多,各国对外语的需求明显加大。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学科型双语人才的严重匮乏(包括少数民族双语型人才),我国学科型人才往往只精通自己的专业,普遍缺乏学科外语的知识和水平,缺乏用外语与国外同行进行本专业学术交流的能力。

那么,如何解决这燃眉之急?要培养出大量的学科双语人才,还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实施双语教育。只有培养出双语小学生,才会有双语中学生,才会有双语大学生,最后为社会输送学科型双语人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当地少数民族语和汉语为主要内容的“双语”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推广实施之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仅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艰难地进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了双语教学实验,“文化大革命”被迫中断,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得以逐步恢复。西部大发展是我国少数民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而教育中,语言又是一个关键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面前,就双语教育而言,本人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少數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学好汉语,实施汉语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前提基础。现将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性质及其他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一点初步探索,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及双语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少数民族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从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到民族乡的各级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面积占全国面积的64%。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都位于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相对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据《新疆图志·学校志》记载:“1910年全疆共有中等学校4所,学生300人(包括实业教员讲习所120人);各类小学堂600所,14866学生人;各类学校教师共758人。到1949年底,全疆仅有大学1所,379学生人。新疆的双语教育先后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建立阶段(1950—1965年)、停滞阶段(1966—1976年)、恢复发展阶段(1977—1987)和改革发展阶段(1987—至今),到今天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后,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强调: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民族团结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从1953年开始,新疆各级人民政府坚持从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出发,重点发展少数民族教育,首先扶助发展各少数民族(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塔吉克、柯尔克孜等)的中、小学教育,这一阶段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57年自治区高等院校由1949年的1所发展到5所,在校生达3909人。

198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提出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要达到“民汉兼通”,此后,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汉语课,并于1992年正式启动中学双语教育授课试验,大规模双语教学由此开始。2004年3月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要求全疆所有的城镇民族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汉语课。到2004年的底,全区在52所中小学开办了946个双语实验班,学生数达到35948人。目前全区双语教学班已达到4505个,就读学生145138人。许多地区的双语授课班已从数、理、化三课使用汉语授课发展到除母语外,其它学科均使用汉语教学。2000年以后,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已发展到20多所。在校生7286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1949人,专职教师7924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3072人。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到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从小学到大学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但是,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对“民汉兼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分析总结和归纳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的经验,评估新疆以往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对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影响,以及研究未来新疆双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方面的问题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篇4

--以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学为例

摘要:新疆是国家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地区,而双语教学模式是实施双语教学的结构形式,对维汉双语教学模式的考察对于把握新疆双语教学现状,指导维汉双语教学实践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策勒县第二小学维汉双语教学模式为例,从而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如何推进发展双语教学、采取了哪种模式,该模式实施的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当前影响与制约双语教学模式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进一步提出维汉双语教学模式改进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维汉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成效;问题

一、背景

新疆是国家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地区,而双语教学模式是实施双语教学的结构形式,对维汉双语教学模式的考察对于把握新疆双语教学现状,指导维汉双语教学实践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策勒县第二小学是一所民汉合校,学生来源主要是汉族学生,大约三分之二的是汉族学生,三分之一的是维吾尔族学生,学校对双语教学比较重视。以前的双语教学模式是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而现在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开始实施汉族学生学习维语,自治区、地区以及策勒县对汉族学生学习维语越来越重视,对双语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故本次选题就以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学模式为例,分析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学的模式,从而对汉族学生学习维语和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进行一定的阐述和分析,从而对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学中从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最终为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学的发展献计献策,提高双语教学。

二、新疆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类型探析

在新疆和田地区,由于各市、县、乡、镇的生源质量,师资、资金、语言环境、教学设备等不同,各个学校都采取了适合自己的双语教育类型。通过调查,可以把和田地区的双语教育分成了以下几种类型。

(一)模式一

即在少数民族学校的普通班所采用的教育类型,也就是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汉语为辅的常规模式。这种类型不是真正的双语教学,汉语只是作为一门课程而开设,这就是所谓的模式一。

(二)模式二

这种模式比较普遍,指的是所有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三)学前“双语”班

2006年9月,和田地区开始在农村开办学前“双语”班。开办学前“双语”班,让农民的孩子在学前就能接受到“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截至2009年6月,和田地区招收学前“双语”班227个,在校幼儿10810名。在墨玉县人口比较多的乡镇,有的一年就开办了近10个学前“双语”班,免费招收农村5—6岁的幼儿入班学习。在洛浦、皮山、策勒等县,农村学前“双语”班都开办了起来。

(四)汉族学生学习维语

双语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维吾尔族学生要学好汉语,而且要求汉族学生学好维语,这也是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所采取的一种措施。

三、模式选择

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双语教学模式转型的新时期,能否学好、用好、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就业和发展前途问题,因为国家通用语言是我国主要交流媒介,是承载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载体,特别是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任务十分艰巨。策勒县第二小学是一所民汉合校,在校的教职工大多数是汉族教师,学生的来源也大多数是汉族学生,这也就造成了学校语言环境主要是以汉语为主,维语为辅,为了适应学生教育发展,因此策勒县第二小学的教学模式是模式二。

四、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对双语教学的影响

学生是双语教育中的主体,在参与双语教育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了解学生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才可以采用相应的手段来补救,提高教学质量。对策勒县第二小学的学生调查和了解,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感觉最困难的是语法规则搞不清。这是因为维语和汉语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维吾尔族的思维方式和汉族也不相同。同时,词汇量小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词汇量小将直接导致学生口语差,表达困难。再则,在使用汉语学习其他学科时,学生最大的困难是专业术语的理解,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长。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也不愿意向其他学生或者老师请教,这样就造成了更多的困难。学生主动学习和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这就对双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教师对双语教学的影响

任何课程的发展都离不开师资,缺乏师资双语教育必定步履维艰,就策勒县第二小学来看,双语教师的来源主要是民族教师中汉语比较好的教师。这些教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走上了双语教学的岗位。大部分双语教师从事双语教学是因为学校指派,他们当中一部分人也未必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双语教师比普通教师需要更多的技能和知识,双语教师不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备课,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同时由于学生汉语水平、教材等问题,学生不懂的地方除了用汉语讲解外还得再用维语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进度,双语教师压力较大。因此一部分民族教师本身并不愿意从事双语教学,因为学校指派才不得不从事双语教学。一般来讲,双语教育系统中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对他们用来教学的那种语言具有很高的熟练程度,并能熟练地以另一种语言进行交际。这说明一些双语教师还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双语教师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学校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双语教学的影响

学校的发展,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学校环境的衬托,需要文化氛围的熏陶,现在的教育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不注重学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是成绩,这样就造就了教师对教学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其接受教育的认识。就策勒县第二小学来看,近年来加强了对学校的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的发展,对学生有了一定的影响,学校每周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开展汉字听写大赛等一系列的活动,加强了学校校园墙的建设,在学校粘贴和宣传一些日常用语,加强学生对双语的学习,学校成立了国学社,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结对子”要求少数民族学生教汉族学生学维语,汉族学生教少数民族学生学汉语,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给老人端茶倒水,要求学生在敬老院说维语,这极大的推动了学生对双语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事实证明,学校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有严重的影响。

(四)家庭对双语教学的影响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双语教学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在家庭教育当中,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并不理想,就学生家长而言,学生家长的双语水平低,也就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双语水平,在学生放学回到家里,汉族家长与学生沟通用的是汉语,维吾尔族家长与学生沟通用的是维语,这样学生不能够对当天学习的汉语或维语不能够得到及时的锻炼,这也就对学生的双语的提高不利。在学校里,仅有一小部分学生用汉语和同学和老师交谈。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使用汉语的机会都很少,学生语言学习基本上只在课堂上进行,课下交流还是以母语为主。自然、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儿童语言学习最为有利的条件,脱离这样的环境,儿童语言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双语班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之所以困难重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课下得不到巩固,学习成绩不理想。

就以策勒县第二小学的学生为例,其为一年级的新生,刚入学时学生对汉语几乎是不会,与老师和学生沟通极为困难,这就对孩子的教育有了严重的影响,可是学生家长要求家里的人在家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坚决不用维语,动员家人说汉语,这样一来,不到半学期,孩子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进行最基本的日常沟通,可见家庭的教育对孩子双语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五、措施

就上面的几个问题看来,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生本身、教师的水平、学校环境、文化氛围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我们要正确和理智的看待这些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行为习惯,加强对学生的辅导,鼓励学生多向别人请教,能够及时处理遇到的各个困难,不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当中的。

(二)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解决双语师资问题

1、强化双语教师培训工作,方式多样的提高双语教师的综合素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期数和班数,让多数少数民族年轻教师都能获得深造机会,代课教师也要有培训的机会。有计划地加大赴内地和自治区内各师范院校的学习培训力度,选定一批品德好、能扎根边疆民族教育工作的教师到师范院校接受再教育和接受学历教育。根据大多数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时间的长短,建议培训时间延长到两年或给双语教师安排再培训。合格的教师是需要不断培训和学习,以确保逐步提高现有民族教师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在职教师的知识、能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确立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培养与非学历培养相结合,以学历提高为主的培养思路。

2、拓宽渠道,稳定双语教师队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优秀的 “民汉兼通”的师范类毕业生到基层任教,及时补充有志于双语教师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和代课教师。建立 “下得去、留得住”的激励机制,在稳定教师队伍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内地学校的经验。

(三)加强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建设

1、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不论是硬化还是软化设施,给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在学校多安装椅子,供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多种花草树木,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利用双语来张贴名言名语,将黑板报能够即使更新,多举办以文化为引领的主题活动,加强民汉学生“结对子”的学习效果。

(四)民汉“结对子”

和田地区是一个相对宗教氛围比较浓厚的地区,维吾尔族同胞占绝大部分,这就造成了学习语言环境的局限性,对双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也对汉族学生学习维语也起了促进作用。解决语言环境这一大问题是很困难的,我们只能从学校的语言环境着手,因此我们学校采取民汉“结对子”的方法来改进学生的学习语言环境,通过民汉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仅可以加强汉族学生对维语的学习,也可以加强维吾尔族学生对汉语的学习。

六、取得的成效

通过以上采取的措施,策勒县第二小学的双语教学有了一定的变化。在交流上面,部分学生不仅可以能够很好的掌握双语,还可以熟练的用双语交流,学生之间可以很好的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没有语言障碍。汉族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维语的基本日常用语,平时可以用维语与维吾尔族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维吾尔族学生可以熟练的用汉语与老师和学生交流。

在学习上面,通过对学生日常作业和考试试卷的分析,维吾尔族学生对汉语语法的运用有所提高,可以熟练的进行造句、写短文,基本上没有以前乱写的现象。

在活动当中,明显的可以看出民族团结的气息,不再有以前的冷漠与自私,民汉学生之间可以很好的进行配合,互相加油,学生之间很融洽。

七、结论

总体来看,策勒县第二小学的双语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学校的实际问题当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在师资方面,缺乏有经验的双语教师,双语教师缺少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学校对双语教育的管理经验也很缺乏等等。因此建议,策勒县第二小学进行双语教学既要持积极的态度,又要从学校的实际(学校资金、学生的来源、办学水平条件等)出发,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双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滕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6,(4).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篇5

摘 要 从分析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将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63-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新疆作为多民族地区,新疆中职学校不仅担负着为全疆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且肩负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保持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其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新疆的社会稳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对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了思考,希望从中找到有效方法与途径,在具体实践中做好相关工作。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障碍带来沟通困难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牧区,多数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因为语言交流上有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对汉族教师具有一种自然的疏远感和抵触心理,他们更喜欢本民族的学生聚在一起用本民族的语言交流,形成他们的“小团体”。这对汉族教师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很不利,对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则是一种挑战,对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来说则是更大的考验。

宗教信仰造成思想偏差 宗教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宗教信仰融入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之中,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宗教环境当中,势必受到宗教等各方面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份已经将他们定位为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凝聚力强、民族荣誉感强。他们带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不同于汉族学生,对民族问题特别敏感。尤其是在新疆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汉族教师或学生在言行表达上稍有不妥,就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加之现代通信工具的发展与广泛使用,很容易使一般的学校内部管理问题向外传播,演变为宗教或政治问题。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说教,则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日常教育管理出现多种问题 在新疆中职学校中,有的学校采用民、汉学生合班的学习模式和民、汉学生同宿的管理模式。这可以促进各民族学生和谐相处、平等互助,自觉维护校园稳定,也是学校日常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但各民族学生难免因为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而引起一些摩擦;学生干部在日常执勤检查中会遇到少数民族学生“小团体”的抵触;有些少数民族学生仍然保留宗教习惯,从穿戴上、行为上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中的规范要求,导致教师经常要为课前纠正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规范而苦恼。加强新疆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树立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少数民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仍有一定的局限,还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地认识事物的整体性和复杂性,面对社会矛盾和思想问题,他们有困惑和疑虑,但又不知怎么解决。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做到“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要使少数民族学生认识到: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培养,离不开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所以,学校应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在新生入校时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德育实践基地参观等形式,了解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新疆的历史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明确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把本民族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此外,学校要以“业余党校”培训班为抓手,扩大培训班学员中少数民族优秀学生的比例,吸引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利用培训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历史、党员的义务与权利,以及现实生活中先进党员事例,让少数民族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光荣的党,进一步坚定入党的信念,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政治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榜样的影响作用,在广大学生中自觉宣传处理好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关系。

加强汉族师生学习民族语言的培训、交流工作 汉族教师主动走进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助于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针对语言沟通障碍问题,学校应在完善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基础上,同时增加对汉族教师的民族语言培训与学习。派出学校的民族教师或从校外聘请教师担任培训教师,为全体教师培训少数民族日常用语,让汉族教师熟练掌握基本少数民族日常用语,提高汉族教师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同时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在民、汉学生之间定期开展联谊活动,让民、汉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主动学习对方的语言,主动沟通交流;在各班级中挑选一些汉语较好的少数民族学生担任课余指导,帮助本班的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同时教会汉族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这样他们用本民族语言交流,既能够消除民、汉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又能使民族学生对专业课程内容理解得更透彻,更容易拉近民汉学生之间的距离,为自觉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培养“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意识奠定基础。

以人为本,做好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本身的特点,不能单纯地采取强行管理的办法约束他们的行为,应给少数民族学生一定的可以施展才华的时间与空间。故在管理上应以疏导为主要方式,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他们的个性表现。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公正、公平,对民、汉学生没有歧视,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

教师或班主任要深入少数民族学生之中,了解他们的思想现状和生活情况,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民族宗教信仰和兴趣爱好等;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对中职学生尤其是南疆三地州学生的助学金、免学费资助政策;利用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比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主动问候他们节日快乐并组织开展各种节日庆祝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怀和温暖,形成民、汉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在交流中、活动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党、国家、教师、家长的感恩意识。结语

对少数民族干部双语教学的思考 篇6

量。阿勒泰是新疆西北地区民族成分最多的地区,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近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新疆地区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98.03万人,占总人口的39.7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10.12万人,占总人口的60.26%。在这样少数民族占多数的地域中,如何开展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双语”教学,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下面,我结合本人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当前少数民族干部“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对象的学习实践环境困难。一是教学对象年龄偏大。阿勒泰地区干部“双语”教学的主要对象大多是少数民族干部,年龄都在30岁到60岁之间,这些干部因从小就在本民族语言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对汉语言的学习和交流甚少,加上年龄偏大,所以导致现在学习汉语的困难很大;二是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缺乏。阿勒泰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大多数是在偏远少数民族农牧区工作,由于农牧区地区聚居偏远,这些地方不具备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他们在工作单位、家庭、同事以及朋友等周围环境中很少用汉语言交流。这些少数民族干部与汉族同志交往、相互学习机会也很少,就是在很短的“双语”培训中学到的汉语知识也很少有机会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得到很好地运用;三是接受汉语知识的能力弱。由于少数民族干部大多数都在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工作,他们参加“双语”强化教学培训班培训时间有限,就是参加培训每次最长的培训也是脱产三个月的学习。在强化汉语培训期间,每天两节或三节的汉语授课时数难以达到预期的汉语教学目的,在课堂上学到的一点汉语知识使用的范围小、运用机会少,遗忘性很大。少数民族干部接受汉语言能力弱,也成为制约阿勒泰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双语”教学工作的瓶颈。

“双语”教学师资不足 教材缺乏。阿勒泰地区干部“双语”教学师资不足,是在阿勒泰地区各县(市)、乡(镇)都存在的非常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农牧地区“双语”师资的严重缺乏是导致“双语”教学难以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

“双语”教学的教材的编写要通俗易懂、实用,便于掌握。此外,“双语”教材的编写还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而定。目前阿勒泰地区干部“双语”教材可谓是五花八门,多而杂,又不规范。这也是导致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成效偏低的一个原因。

“双语”学习的兴趣不浓。我区少数民族干部还存在着认为学习汉语的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的畏难思想,加上周围又没有好的学习氛围,影响了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

搞好少数民族干部“双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创造学习条件,优化学习环境。环境的好与坏对学习结果的好与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生活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来说,营造好的学习“双语”语言环境是不容忽视的,各级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为学员学习汉语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学习条件。如:加大投入,更新手段,提供多媒体技术支持,购置教学媒体资料,配备实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在改善环境条件的同时,培训重点应放在年龄在35岁以下的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上。因为中青年少数民族干部接受知识的能力强,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也快。

少数民族干部“双语”培训时间最好不要少于半年,每年都应定期举办“双语”培训班加以巩固。各级部门还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在部门、单位中设立“双语”学习小组,启动“一帮一”甚至“一帮多”的你教我学等活动,把学习结果与年底考核相挂钩,努力营造学习“双语”的良好氛围。

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地编写“双语”教材。鉴于阿勒泰地区“双语”教师缺乏的实际,首先,可以广开门路地聘请专业的“双语”教师担任“双语”教学的任务;其次,经常派在职“双语”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努力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编写“双语”教材,应该注重联系实际。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委组织部远程办会同县党校、教育局、广播局等单位,于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专门抽调13名“双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编写组,联合编写了《万名农牧民党员双语培训实用教材》一书,并将此教材内容制作成了视频教材。这套教材通俗易懂,操作性、实用性强。少数民族干部使用这套教材以后,普遍反映不错,“双语”教学在实际操作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篇7

新疆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共有47个民族成分, 其中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 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满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历史悠久的世居民族13个。新疆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大,因此,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始终是新疆教育工作的重点。目前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表现出以下特点:

1. 民族性和多语言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等47个民族,其中主体民族13个。由于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新疆基础教育阶段用维吾尔语、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7种语言文字教学,大中专院校用维吾尔、 汉、哈萨克、蒙古4种文字进行教学或从事科研。

2. 民族人口聚散情况的多样性和教育布点的交叉性。新疆有五个民族自治州,六个民族民族自治县,四十三个民族乡。人口分布的特点是在少数民族的自治的地区较为集中,其他地方也有布点。多民族杂居的地、州、县一般按民族语言分别办校,教育投资分散,办学的规模效益低。

3. 学校的分散性。新疆牧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分布散, 这就导致了学校布点多,规模小的特点。虽然有的地区建立了寄宿制学校,但牧区教育仍然是新疆教育的难点。

4. 民族教育基础薄弱性。新疆少数民族近代教育大体萌芽于二十世纪初,三十年代有了初步发展,一些民族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建国前几乎没有学校教育。经费、设备与师资培养跟不上发展需要,办学条件差,底子薄。

5. 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多元性。新疆各民族宗教信仰不同, 文化传统差异较大。新疆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6种宗教,信教群众逾千万。其中,伊斯兰教是新疆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信教人数接近全疆人口的60% ,伊斯兰教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教育在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

二、发展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

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对新疆乃至国家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对政治发展有着积极地正向功能,良好的民族教育能够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也能通过思想传播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引导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促进政治稳定,国家发展。

其次,在经济上,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有利于抓住新疆经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未来几年,国家的 “一带一路”将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 中亚- 西亚、中国- 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而新疆正是经济核心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样新疆才能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再次,在文化上,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有利于保护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新疆是有着47个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因此只有做好教育工作,民族文化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才能经久不衰,保持绚烂多彩。

最后,新疆少数民族民族教育还有利益民族成员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民族教育的本质是使民族成分成员迅速成为一定社会的合格人员,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因此,民族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民族成员的未来发展,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升。

三、关于加快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在 “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继续加快少数民族教育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少数民族群体的进步,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主动性。

第二,新疆应该学习和借鉴其他省份的制度,因地制宜,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第三,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有少数民族教育的理念。

四、结语

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现今已有良好的基础,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在数量发展、质量提高和整体优化方面都已呈现崭新的局面。但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是个人努力与政策支持互动的一个过程,只有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长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2001.

[2]杨淑琴.新世纪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民族教育研究,2010.

[3]吴福环.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之发展.新疆大学学报,2000.

[4]葛丰交,吴福环,姚文遐,王晓梅.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新疆社会科学,2008.

[5]姚文遐.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现状与发展思路.实事求是,2013.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篇8

关键词:新疆民族教育;双语教学;多民族发展

建国后,新疆民族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党和国家对民族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对民族教育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新疆的民族教育,2004年,全区有各级学校八千多所,在校生四百多万人,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方便牧区学生就近上学,建立了牧区学校,使自治区民族教育得到了有力改善。

一、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

建国以来,新疆民族教育一直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新疆的民族教育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推出多种优惠政策,增加教育投入。为了保护和继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同时学习汉族语言、文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少数民族学生专门建立了民族中小学,在高校开设民族语课程,建立民语部。在应试教育方面,高考自主命题、自主划线、择优录取,为了培养高等专门人才,推荐自治区优秀学生去内地重点高校学习。

二、新疆民族教育现存问题

(1).教学观念和教学质量落后

教学水平落后是自治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从1978年恢复高考到现在,新疆民语言录取分数线与汉语言录取分数线的差距依然很大。1978年,汉语言文科录取线是261分,理科为250分,民语言文科录取线为95分,理科为90分。到2005年,民汉录取分数线差距依然很大,汉语言文科一批录取线为516分,理科一批为507分,民语言文科一批录取线为393分,理科一批为367分,差距可见一斑。另外,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商榷,编制内的教师大多数是大中专毕业生,本科毕业的教师人数相对较少。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自治区学校的教师应该提高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自治区民族教育的长远发展做打算。

(2).汉语水平较低

汉语水平低是新疆民族教育的又一大问题。很多学校认为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需要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只用本族语,而忽视了汉语的学习,有的学生甚至没学过汉语。会汉语的老师少是一方面,关键是汉语的学习得不到重视,这完全体现出学习者目光的短浅。尤其是在一些村镇,完全没有汉语学习的语言环境,所以,全面推广汉语学习刻不容缓。

(3).教育投入不足

自治区教育投入不足导致教育发展落后,教育所需资金与实际投入的资金落差较大,有的地区的财政收入有一百多万元,用在教育上的投入只有一两万元。根本原因还是自治区对教育的不重视,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教育发展。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教育水平只能维持在计划经济时期,与国内其他汉族地区的教育水平严重失衡。党和政府应该大力投放教育资金,来解决自治区教育资金困难的难题。

三、双语教学的推广与实践

在实行双语教学以前,自治区内大多数学校采取母语为主,汉语为辅的教学方法,这样,自治区学生的汉语水平只停留在初级阶段。2008年自治区推出了全面双语教学的教学任务,要求各年级在汉语、数学、外语、化学、物理等课堂使用国家规范普通话教学,而其他一些课程比如音乐、美术等不做具体要求。这样使学生们可以有更多机会接触汉语。在实践中,根据一线教育工作者反馈的问题,笔者做出如下总结:

(1).教师汉语水平普遍较低,无法准确授课。前面提到,自治区在编教师以大中专为主,这些教师的汉语水平达不到双语授课水平。只能平时加强汉语培训,才能给学生创造更好的课堂学习效率。

(2).学生汉语基础薄弱,无法准确理解。自治区学生由于从小接触汉语机会少,所以汉语水平相对较低,在双语教学中,对教师的汉语讲解无法准确理解,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如用本族语讲课效率高。这就需要学校多开展汉语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和运用汉语的机会,从而提高汉语水平。

(3).汉语教学遇到困难就又回到本族语教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汉语教学问题,有时候汉语教学只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这样的恶性循环会影响老师和学生的双重积极性,最终导致双语教学成为摆设,汉语得不到很好的推广。

总结

发展新疆民族教育是加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的有力举措。民汉教育并行,可以促使新疆人民更好地学习汉民族语言文化,同时拓宽了新疆人民的就业面。所以双语教学在平衡发展民汉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戎. 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的实践[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02:2-41+188.

[2]马戎. 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的实践[A].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8:38.

上一篇:家乡的柳树小学生优秀作文下一篇:护士办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