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关系(共12篇)
新疆民族关系 篇1
摘要:鸦片战争爆发后, 在新疆天山南北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高潮。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观念开始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关键词:近代中国,新疆民族关系,基本特点
新疆作为中国西北边陲的门户, 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列强的侵蚀。鸦片战争爆发后, 伴随英俄等国的进一步入侵, 在新疆天山南北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在共同抵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 新疆各族人民认同实现了从自在向自觉的转变, 民族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目前学术界对于近代新疆民族关系的研究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各方面, 研究广而深入, 但主要侧重于对近代新疆某个时段、个别区域的个别民族关系或影响民族关系的某些重要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的研讨, 较为零散, 缺乏系统性。鉴于此, 笔者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就近代新疆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御侮, 共同抵抗外国侵略者
鸦片战争爆发后, 随着英、俄对新疆侵略的加剧, 新疆各族人民均面临被殖民的命运。在反对外敌入侵的斗争中, 新疆各族人民是主力军。新疆各族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呈现出多种情态。首先, 在反侵略的斗争中, 新疆各族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 独立承担起爱国守土的重任。早在19世纪初, 沙俄的侵略势力即已伸入新疆北部地区。鸦片战争爆发后, 因清政府腐败无能, 中国西北边疆的防御力量遭到很大的削弱, 俄、英侵略新疆的活动更为猖獗。面对外敌入侵, 腐朽、落后的清政府没有承担起反抗外国侵略势力的主力。但共同的命运将新疆各族人民紧密联结在一起, 独立承担起爱国守土的重任。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以后, 沙俄又利用条约中“勘改”、“勘定”中俄西段边界的条款, 肆意割占我国西北边疆七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对于沙俄的侵略行径, 新疆各族人民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883年中俄双方谈判“勘改”斋桑湖以东地区边界时, 沙俄事先即出动大批军队侵入我国哈巴河地区, 企图迫使清政府接受以哈巴河为中俄边界的要求。当地蒙古、哈萨克族人民愤怒斥责沙俄掠夺我国领土的罪行, 指出:“当年分界之时, 已将沃壤之区任听俄人挑割……现又闻俄人将从前既定之界又来勘分, 何其贪心不足, 以至于此?彼意莫非欲绝我蒙古生路, 必使将来求一托足之地而不可得, 情何以堪?”他们坚决表示:“绝不肯将膏腴之地, 让与他国”, 倘若将众民随地划归俄辖, “虽死不从”[1]。
其次, 在国土沦丧的情况下, 新疆各民族人民从未停止反占领、反殖民统治的斗争。1871年, 沙俄趁阿古柏入侵南疆之际, 悍然出兵强占我国伊犁地区。在沙俄占领伊犁的十年间, 沦入敌手的伊犁各族人民在与祖国内地暂时隔绝的困难条件下, 英勇抗击沙俄侵略者。据当时与沙俄交涉的伊犁将军荣全奏称:“俄人到伊后, 该国小官等先劝归附, 阿尔玛图廓巡抚又约各营官员, 逼令投降。各营众官员商议……总望中原迅来大员救拔, 岂可苟顺外夷。所有满、绿、索伦、锡伯、察哈尔、额鲁特各营, 以及民人, 并有精河土尔扈特贝勒等人众, 均已同心能死, 不降俄夷。”[2]7719后来, 沙俄又借“散发口粮”, 企图劝诸部归顺。伊犁各族人民再一次坚决抵制, “兵民不从, 亦不领粮”, 并多次派人与清朝官员和军队取得联系, 表示“惟盼大兵早到, 共图收复”[3]8210。
此外, 抗日战争时期, 新疆虽远离抗战前线, 但这场空前的灾难, 使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得更加紧密, 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他们通过筹资、捐献、募集等活动, 有力地支援了全国人民的抗战。
二、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封建压迫与剥削
自乾隆后期, 清朝吏治已不清明。嘉庆、道光年间更是每况愈下。随着清政府及地方吏治的日益腐败, 驻边官吏的德才素质日益下降。而军府制下的伯克更以官府为后盾, 鱼肉乡里, 愈发肆无忌惮。道光二十年 (1840) 后列强的入侵, 割地赔款, 使得国家的财政日益窘迫, 严重影响清政府每年拨付给新疆的“边饷”。为筹措饷源, 新疆当局挖空心思搜刮民脂民膏, 横征滥派, 以各种形式强加在新疆各族人民身上。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 新疆地区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加剧。自道光以来, 新疆各种零星小规模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到同治年间, 受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及陕甘回民起义的影响, 新疆农民起义从各地的零星起义发展为席卷天山南北的新疆各族人民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浪潮。至同治六年 (1867) , 清朝在新疆的统治几乎摧毁殆尽, 仅能控制哈密、巴里坤一带。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哈密维吾尔族人民举行暴动, 以反对哈密王沙木胡索特的繁重徭役, 受到清政府镇压。1912年初, 哈密农民在铁木尔领导下再次举行武装暴动, 声势强大。后因受新疆军阀杨增新诱骗, 接受“招抚”, 暴动失败。
在哈密起义斗争的影响和推动下, 吐鲁番农民也举行起义。吐鲁番原是吐鲁番郡王的世袭领地。新疆建省后, 清政府尽管裁革了吐鲁番的札萨克和各级伯克, 但吐鲁番郡王叶明和卓仍然世袭封爵。他和地方官员相互勾结, 为非作歹, 广大贫苦百姓敢怒不敢言。为摆脱这些封建压迫和剥削, 吐鲁番维吾尔族农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1899年, 阿合买提、阿不都热以木率领吐鲁番维吾尔族群众进行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 遭到巡抚魏光焘的镇压。1910年, 他们又在吐鲁番举事, 并在该县掀起“聚众抗官”的斗争[4]837。1912年初, 吐鲁番维吾尔族农民群众又跟随穆依登阿訇在吐鲁番二堡起事, 以响应哈密维吾尔族农民的起义斗争。起义爆发后, 惊慌失措的吐鲁番王叶明赶忙向官府求援。当时, 杨增新刚刚坐上新疆都督的宝座。他一面驻兵吐鲁番, 一面派人前往招抚“起义军”。穆依登和起义群众, 同哈密起义军一样, 也被杨增新的伪善面目所蒙骗, 接受“招抚”, 次年被杀害。1914年3月, 穆依登的战友艾买提和铁木耳的弟弟又在吐鲁番举旗, 但终因艾买提被暗杀而失败。
值得指出的是, 民族团结、联合斗争是近代新疆民族关系的主流。如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 新疆各地反清斗争烽起。在斗争中新疆各族人民相互支持。1912—1913年的铁木耳领导的哈密维吾尔族起义, 就曾得到巴里坤汉族人民的帮助与支持。杨增新在一封电文中称:“查此次哈密缠民, 本系为镇西乱党勾结。”“哈缠变叛, 原有汉奸之播弄。”[5]从反面表明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战斗情谊。哥老会是同治年间, 左宗棠率领湘军平定新疆叛乱之时流入新疆的一个反清的民间秘密团体, 主要由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士兵及少数商人组成。哥老会曾为新疆的辛亥革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伊犁起义后, 南疆哥老会随之蜂起, “蒙、哈、回、缠亦率入会”。哥老会在南疆掀起的戕杀清朝官吏的活动,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1912年6月23日的于阗策勒村反俄爱国斗争, 震动中外。而积极支持这场斗争的哥老会首领熊高升, 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三、分裂与反分裂
早在鸦片战争前, 新疆就曾发生一系列民族分裂的事件, 均在清军和各族人民的坚决斗争下得以平息。1847年春, 沙俄和英国卵翼下的浩罕为达吞并天山南路之目的, 再次挑起“七和卓之乱”。七月底, 卡塔条勒等人率骑兵千余人从浩罕出发, 突破新疆边境的两处卡伦, 到达玉斯图阿尔图什 (在今阿图什县) , 由此向喀什噶尔进发。七和卓一路上烧杀掠抢, 无恶不作, 激起群众极大义愤, 在当地军民的抗击下得以平叛。
1865年, 浩罕军官阿古柏借英国和沙俄的支持, 以“辅佐”和卓后裔布素鲁克为名, 侵入新疆, 攻占叶尔羌 (今莎车) , 掠取和阗城, 偷袭阿克苏, 血染库车, 进犯乌什、库尔勒、喀喇沙尔 (今焉耆) 和吐鲁番等地, 建立“哲德沙尔政权”。1875年, 清廷派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新疆事务。左宗棠调兵遣将, 采取“缓进速战”之策, 收复失地, 驱逐入侵者。清军所到之处, 新疆各族民众“或为向导, 或随同打仗”[6]74, 协同清军收复新疆。1877年4月14日, 刘锦棠率部夜围达坂城。城内维吾尔群众冒着生命危险, 潜出城外向清军报告消息。在维吾尔、回、柯尔克孜等族人民的协助下, 清军终于在1878年1月成功收复新疆。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伴随着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新疆各族人民反侵略、反统治的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随之应运而生。1904年, 新疆伊犁人麦斯武德在土耳其留学期间接受了泛突厥主义思想, 并参加泛突厥主义组织。1915年, 回国后的麦斯武德以兴办教育、医院为名, 开办学校, 在新疆传播泛突厥主义。从此, 泛突厥、泛伊斯兰主义开始在新疆传播开来。1933年11月, 在穆罕默德·伊敏、色以提·瓦等势力和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思想的怂恿下, 受英国支持的沙比提大毛拉出面组建“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伪政权。但这个反动政权仅存两个多月, 就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唾弃和反对声中土崩瓦解。
在反分裂的斗争中, 新疆各族人民始终是主力军。在一次次“御敌寇、保国土”, “反分裂、卫统一”的战斗洗礼中, 新疆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一体意识不断升华, 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边陲的强烈爱国主义观念成为自觉的思想行为准则。他们用血肉之躯构成抵御外国侵略者和反对民族分裂的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使国内外分裂势力分裂中国的图谋无一得逞。
综上所述, 一部近代新疆民族关系史是各族人民有史以来遭受极大侮辱的历史, 亦是各族人民奋起反抗黑暗最激烈的历史。鸦片战争后, 在新疆天山南北掀起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代表着新疆民族关系发展的新阶段, 体现了新疆各族人民抵抗外侮, 争取民族解放的英勇抗争精神。所以说, 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共同抗击外来侵略是近代新疆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王彦威, 王亮.清季外交史料 (光绪朝) 卷30[O].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
[2]宝鋆, 等.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 卷84[O].文海出版社, 1967.
[3]宝鋆, 等.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 卷89[O].文海出版社, 1967.
[4]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O].中华书局, 1985.
[5]杨增新.补过斋文牍[M].文海出版社, 1921.
[6]左宗棠.左文襄公奏稿 (卷51) [M].光绪十六年刻本.
新疆民族关系 篇2
在我心中,民族团结是一部历史,是左宗堂在“一炮成功”抵御外侮,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的战争史;是陈谭秋、毛泽民、林基路烈士,整顿新疆财政,改善人民生活、为前线捐款捐物的抗战史;是王震将军,率领人民解放军,解放新疆,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屯垦史。
新疆—我出生的土地,千百年来,她牵系、造就了我们民族至高的美和至深的爱。无数的共产党人、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抛头颅、撒热血是为了她;无数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智慧、才华,艰辛地劳动是为了她!这是一种抵御外侮、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勇于拼搏的精神。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人民应当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和睦相处,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有无数多个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在这里,他们是一家人,在这里他们心连心,在这片并富饶的土地上,他们用深沉的爱滋润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要面对什么样的命运和人生,阿尼帕每天就是面对着是平凡的日子,真实的生活,严酷的现实和日日重复艰难的日子。新疆奇台县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阿力马洪和丈夫阿比包(去世)共养育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10个孩子是他们收养的汉、回、维、哈4个民族的孤儿,加上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女婿、儿媳,全家共由6个民族组成。阿尼帕夫妇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创造了人间至真至纯的旷世奇爱。
她和丈夫阿比包都是脚踏实地的人,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望和企求,唯一的就是精心养育好这些孩子,让长大成人。因为这些孩子倾注了他们太多的心血。爱,多一点付出,就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因为,爱加上爱是更多的爱。在青格里河畔这家朴素的屋子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温情剧,感动着每一个人。
在新疆奇台县吉布库镇,有一个汉族女孩,20年前,她被一个哈萨克族家庭收养,因此有了个哈萨克族名字“麦尔孜依”。
“麦尔孜依”的汉语意思是“快乐”,对于一个被亲生父母无情抛弃、重度残疾的汉族弃儿来说,生活在一个对她关爱备至的哈萨克家庭,麦尔孜依无疑是快乐的,但养育她霍额哈依、比依台坎夫妇却为此付出了世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十几年来他们每天如一日的照顾着她,不离不弃。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诸多民族,而不是单一民族聚居生活的地区。已知的新疆两千多年历史中,新疆地区是一个古代部族、民族频繁迁徙汇融的大舞台,许多人留下千古不灭的活动印迹。多民族演变发展的历史铸就今天新疆多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现状,更构成新疆多元文化光彩灿烂、生生不息的历史源泉。
公元前60年,今天的天山南北各地归属汉朝,新疆自此后就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的古代部族和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是新疆这块热土上的主人,新疆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文明宝库。
民族纷争,则国不安宁,百业凋敝,列强欺凌,民不聊生;民族团结,则
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社会安宁,人民幸福。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面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事实证明,只有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中国的综合有望不断提升。只有携手共进、共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
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首先要树立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带头与不同民族的同学们交朋友,带头做促进民族团结的好事实事,带头抵制有损民族团结的错误言行,以实际行动为同学们作出表率。要坚持从我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做起,与少数民族多交往与交流、加强与他们之间的互助合作、从理解与信任等具体实在的工作入手,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化解隔阂、沟通心灵、增进感情,努力把民族团结提升到新的层次。积极参加民族团结活动,与党中央在政治思想上始终保持一致。
新疆民族舞蹈的精灵 篇3
年纪轻轻干大事
岳露头上顶着一连串的光环:2005年,15岁的她作为新疆艺术学院舞蹈专业的汉族毕业生,最先考入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半年后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进入歌舞团正式演出阵容的新人;2009年,19岁的她以作品《在梦里我看见》获得全疆舞蹈大赛独舞特等奖;2012年,22岁的她表演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一炮走红,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最佳演员奖;2014年,24岁的她成为新疆“万个故事献祖国”活动的第一批代表,到北大演讲并现场表演,引起轰动。
岳露是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里的“少数民族”,因为除她以外的舞蹈演员都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只有她是汉族姑娘。新疆老艺术家海力倩木老师见证了岳露的成长历程,是她独具慧眼当年在众多候选者中选中岳露,是她力排众议首先将岳露选入正式演出阵容,是她见证了岳露从青涩的小字辈磨炼到现在聚光灯下的明星。海力倩木老师坚持“谁行谁就上”的原则,夸奖当时的小岳露胆子大、踩点准,后来说岳露“跳什么像什么”,到现在说岳露是“技巧性演员”,有难度的动作首先想到岳露。
汉族姑娘跳维吾尔族舞蹈并得到维吾尔族艺术家和演员的肯定、赞许,岳露做到了,跳维吾尔族舞蹈最好的汉族演员是岳露!维吾尔族舞蹈最难的是什么?表情、眼神!如果说肢体动作、举手投足还可以学习模仿,那么维吾尔族舞蹈的表情、眼神那是与生俱来、流淌在血液里的东西,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岳露做到了形似神更似。这些成绩的取得,显示了岳露的胆量、天赋和悟性,最重要的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努力、拼搏!
越努力越幸运
岳露信奉“越努力越幸运”,她不但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歌舞团排练厅里的横幅写着“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这句话诠释了她的成长轨迹。
10岁,她进入新疆艺术学院学习舞蹈专业,5年的住校生活,离开父母,个中的辛苦辛酸只有她自己知道;15岁,以优异成绩毕业,当时有8个单位招收舞蹈演员,7个单位决定录用她,但岳露父母坚持让她进入新疆歌舞团,这一点她要永远感谢父母的人生经验和远见卓识。
她有胆量:当年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面试60多人,录取9人,只有她一人是汉族。岳露天生胆大,关键时候冲得上去。当时其中一项考试内容是即兴表演一段民族舞,岳露站在60多名考生的最前列,实际是领舞,这引起了海力倩木老师的认可,“这个汉族小姑娘胆子大,有表现力。”
她有毅力:刚进团时,她是团里的“傻子”,什么也听不懂,无法交流,全团上下都质疑汉族演员能否跳好民族舞。进团一周,岳露一直以泪洗面,回去跟父母商量想离开,这时候她的父母坚定地告诫她:“从事民族舞蹈,这里是最好的舞台,坚持就是胜利!”她咬牙撑下来,整整半年,早晨7点开始,上班前3小时由海力倩木老师带领9名新进团的小演员们开始高强度的训练;晚8点,下班后自己再练4个小时!“当你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上帝都会感动的。”岳露说。在艺术团体,能力和水平是你获得认可的唯一指标,终于,她成了第一个正式进入演出阵容的新演员。即使现在,她仍然是经常很晚回家,对此她从来没有抱怨,反而认为很幸运,工作与爱好完美地结合,此生无憾。
她能吃苦:“顶碗舞”是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镇团之作,演员头顶3个普通瓷碗,最上面的碗里盛满清水,身体做平转、吸腿转、圆圈转等各种高难度组合,水不能有一点倾洒。她开始根本站不住,练习中打碎了十几组、近百个碗!有一次,碗从头顶上滑落,她下意识地用手去接,一下子把手腕划出一道血口,当时鲜血喷出,她简单包扎了一下接着练,从此留下一道伤疤,将伴随她的一生。“石头舞”也是维吾尔族舞蹈之一,演员要在地上用膝盖着地转圈。有一次,她忘了戴护膝,宿舍距离排练厅很近,她想回去取,但导演非常严厉:“你就这么给我练!”几圈下来,地上划出一圈血迹,她的膝盖血肉模糊,但她咬牙坚持下来直到排练结束。此后3个月,每次排练伤口都会绽开,钻心地疼,但她从未表现出来,而是咬紧牙关坚持,决不退缩、绝不叫苦。
她善于学习:岳露的家人没有从事文艺工作的,父母只是艺术爱好者,母亲站在旁观者角度,提醒她要了解并尊重维吾尔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走进新疆》一书她读了3遍,获益匪浅。她认识到维吾尔族舞蹈中的一些动作来源于宗教仪式和生活习惯,很多维吾尔族女孩的表情都来自于内心,这是数千年独特自然气候和传统宗教习俗演化成的外在形式,头巾下眉目传情,眼睛和眉毛可以表现多种情感。这些年,岳露养成习惯,晚饭后一定抽时间站在镜子前练习各种表情、眼神、手势,演出和生活合二为一,由内而外走入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内心世界,体会民族舞蹈精髓。现在,岳露早已克服语言关,平时排练、正式演出中用维吾尔语与同事沟通、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你不会想到她是汉族姑娘。
25岁的梦想
岳露非常高兴,她已经完全融入了新疆各民族的生活,不分彼此,不分你我。小时候,别人说她长得像南方女孩,不像西北、东北人;过几年,别人说她长得像回族姑娘;现在,维吾尔族同胞把她当成自己民族的人,说她只是长得像汉族;连岳露母亲也说她不像小时的模样,鼻子高了,不像家里人。
在舞台上,她是一个精灵,是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的一个标志,这里是她人生和艺术的平台。岳露说,她不做舞蹈的工匠,要做一名舞者。现在25岁的她有3个梦想。
一是参加最近的全国舞蹈大赛并获奖。这个作品一定是她的代表作,无人可以替代,要在新疆各民族舞蹈中有自己的独特位置。
二是找到真爱。十几年来她的生活三点一线,排练厅、舞台、家里,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之长严重影响了她的个人生活,25岁的她如同鲜花绽放,娇艳欲滴,她憧憬向往找到一个彼此深爱的人,爱她也爱她的艺术。
三是传承艺术。她希望把舞蹈艺术传承给自己的宝宝,同时总结自己的艺术人生,教授民族舞,把自己的艺术感悟传递给大家。
谈到新疆,岳露充满感情,无论走到哪里,国内、国外,她都自豪地说:“我是新疆人。”她想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新疆的文化艺术发展而努力。
新疆精神是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岳露用自己的成绩、言行、经历完美地诠释了新疆精神的内涵。她要传递新疆的正能量,弘扬新疆精神,以舞蹈为载体,展现新疆的独特魅力和民族文化,体现新疆人的热情、好客和豁达,这是她最大的梦想。
责编/毕春晖
E-mail: bchaa@163.com
微博网址: http://weibo.com/bchaa
新疆民族关系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CHF诊断参照修改的Framingham标准[3];CHF心功能分级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4];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文献[5]和[6]。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 符合CHF诊断标准;(2) 意识清醒,能够配合采集临床资料;(3) 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 合并有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如合并恶性肿瘤、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重度贫血、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肢体障碍等,或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等;(2) 拒绝合作或因患有精神疾患等而无法合作。
1.3 病例来源
为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乌鲁木齐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CHF患者400例。
1.4 方法
患者于入院当天采集中医证候信息,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证型,并行凝血功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测定。
1.4.1 CHF证候信息采集制定标准
采集制定《CHF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信息采集表》(该表是根据文献[7]和[8]中描述的CHF症状结合笔者临床实践制定,并对其进行临床小范围预调查而最终形成的),对临床病例采取直接观察法,搜集CHF者的中医证候等相关信息。为保证研究的一致性,同时制定了本研究的工作手册。
1.4.2 构建CHF中医证候数据库及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数据录入软件,以双人双输的办法进行数据的录入,并进行数据的逻辑校对,发现输错立即查回观察表进行更正;其后转化为SPSS格式,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数据核对无误后锁定。统计学分析主要有:(1) 描述性分析:对所有症状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删除各指标中出现频数很小(构成比<10.0%)的变量;(2) 因子分析:对主要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归纳出CHF PTS的各种因素。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400例CHF患者年龄为24~95岁,平均(71.5±13.1)岁。70~7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42.8%),其次为60~69岁年龄组(18.8%)。患者男(50.7%)、女(49.3%)比例接近1∶1。
2.2 年龄、性别、凝血功能的关系
400例不同中医证型CHF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差异性,但在凝血功能各指标中痰瘀互结证(本研究提及的痰瘀皆为痰浊和血瘀)最多(196例,49%),气虚血瘀为第二(127例,32%);D- 二聚体(D- D)、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见表1。
注:PT为凝血酶原时间;PLT为血小板;TT为凝血酶时间;APtt为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为纤维蛋白原;PCT为血小板压积
2.3 中医证型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的关系
证型分布中最多的是痰瘀互结证,证型分布中痰瘀互结证者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偏高者最多,其他证型者较少。见表2。
注:括号中为所占比例
2.4 民族与中医证型的分布的关系
各证型分布中维族、回族、哈族患者痰瘀互结证型者较多,汉族患者气虚血瘀证型者较多。提示在新疆的多民族地区中,饮食结构以肉食为主的民族痰瘀互结证型者为多见。见表3。
注:括号中为所占比例
2.5 心功能分级、D- D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见表4。心功能Ⅱ级者中医证型以气虚痰瘀为主;心功能Ⅲ级者以痰瘀互结证为主,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结为其次;心功能Ⅳ级者以气虚痰瘀和痰瘀阻络为主,还常见心阳不振及阳虚水泛。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D- D变化呈加重趋势,从Ⅱ级至Ⅳ级,D- D变化明显增多。
注:括号中为所占比例
3 讨论
有研究[9]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11个省市共抽样调查年龄35~74岁的城乡居民15 518人, CHF发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CHF的患病率显著上升。CHF证型分布中最多的是痰瘀内阻证,其次为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兼痰瘀内阻证,其他各证型较为分散。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藏血脉之气”,CHF是各种病因所导致的心主血脉之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证。关于CHF的病机及其演变规律,目前已形成基本一致的看法[10]:其病机是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其中气虚阳虚是本,血瘀水泛是标。尽管其病机复杂多变,证候虚实夹杂,但心之气血衰微、阴阳失和是贯穿其病程始终的关键[11]。刘元章等[12]报道早期或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以气阴两虚证为主,晚期或重度患者以阳气虚竭证为主,随着CHF加重呈现出心阴虚向心阳虚转化、加重的趋势;且心阴虚证患者合并证较少,病理变化单纯,而心阳虚证患者多痰、瘀、水并见,病理改变复杂。本研究400例C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上述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说明证候可以是病情轻重程度的反映。CHF的证候演变可能是病情进展和心功能逐渐恶化的结果。
参考文献
[1]JAFAI S M.Of warfarin on makers of hypercoagulability in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Am Heart,1997,134:27-36.
[2]何建成,王文武,丁宏娟,等.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8,7(1):58.
[3]KANNEL W B,AGOSTINO R B,SILBERSHAT H,et al.Proflie forestimating risk of heart failure[J].Arch Intern Med,1999,159(11):1197-1204.
[4]The Criteria Committee of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1994revision to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 capacity and objection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diseases of the heart[J].Circulation,1994,90(1):644-645.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5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23-27.
[7]吴承玉.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09-211.
[8]姚乃礼.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05:610-612.
[9]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10]廖家桢,许心如,陈可冀,等.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论治[J].北京中医杂志,1989,9(3):3-13.
[11]李立志,张京舂,徐凤芹,等.利心丸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5):341-343.
新疆民族团结优秀 篇5
今天,我观看了《守望天山》这部关于军人无比纯洁的战友深情和老兵知恩图报、诚实守信的品德和英雄为主题的电影。
这部电影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历经19个月的拍摄制作,以天山两侧的风景,亦诠释了美丽的边疆风貌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生活。
本片讲述了30多年前,陈玉柱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天山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上级派陈玉柱等四名战士去40公里外送信.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班长将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玉柱,他活了下来,而班长、副班长却英勇牺牲了.陈玉柱复员后,毅然抛弃工作,拖家带口,重返天山,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的故事。
如果说 《守望天山》给了我们什么?我最深的感悟是:无私、奉献,是每个共产党员和中国军人最高的追求;乐观、坚强,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应有的正确的生活态度;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是我们组工干部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掩卷深思,我想起了高尔基讲的:热爱书吧,它会使你的生活变得舒畅愉快,它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物,它能教你尊敬别人和自己.习近平同志讲,党员干部要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当你真的被好书中的人和事所感染、所激励、所鼓舞时,你会感受到:好书陶冶我们的情操,好书净化我们的心灵,好书引领我们的思想,好书催人奋进,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智慧、给我们不断成长的“养分”。
陈玉柱的故事还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石河子的兵团精神,兵团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种种革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构筑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陈玉柱的事迹让我看到老一辈新疆精神的伟大与高尚。
陈玉柱在履行责任、坚持无私奉献的过程中,面临的是家人的生活困境和情感纠葛。他年轻的妻子在天山无情的风雪中一年年老去,没有首饰,没有新衣,日复一日地洗衣做饭,挑水担柴,她有一肚子委屈,却连个可以倾诉的人都没有。儿子没钱上学,最后也不情愿地当了兵,临行前对父母心生不满,甚至怨恨,而母亲只能无声地、狠狠地在儿子手上咬一口,这一口表达的是不舍,是愧疚,是愤懑,也是无奈。女儿小的时候因为扔掉一块馒头皮而挨打,因为在父亲眼中,馒头是这世间最宝贵、最不能浪费的东西。陈玉柱默默地将自己从班长那儿接受的教育传递下去,传给自己的儿女,而儿女们的理解才是他们真正长大成人的标志。儿子在部队中遇到了一个好班长,让他对父亲的情感有了体会和认同,而女儿将父亲的事迹写成文章发表,更是对父亲的肯定和鼓励。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到老一辈新疆人艰苦奋斗,耐了所有人耐不住的寂寞,吃了所有人吃不了的苦还将这种向他的后代传达。这是身在新疆后辈的我们的榜样。
而陈玉柱的一生经历可以算得上是新疆老一辈的缩影,为了一个誓言守候一生,并且一生不变,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宝贵的精神,从陈俊贵老班长的身上,我看到了信念的力量。短暂的坚守,每一个人都可能做到,一天两天很容易,一个月或一年也许不难,但矢志不渝的坚守27年,却非常人能够做到的。何况,坚守这个信念还不是以优厚的待遇为前提,而是要放弃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承受他人的不解和责难,要以自己的幸福为代价,陈俊贵把27年的艰辛和寂寞揉碎,化作一腔热血散在西塞边陲,同时,也散在千千万万人的心中。看完陈俊贵的故事,肯定会有很多人认为他傻,为了给一群无名英雄守墓放弃幸福实在不值,是的,如果单纯用世俗的价值观来衡量他的行为,他的确很傻,他不知道守着一份安逸的职业享乐人生,不知道把挣到的钱提高一下生活质量,哪怕给老婆孩子添置一身新衣,竟然拿着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给战友们修墓地,他实在是傻到家了。
可是,人活着除了对物质的追求外,更应在精神上有所追求,尤其在权钱至上的当下社会,这种追求尤其可贵。陈俊贵让我们懂得:无私奉献和坚守信念,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乐观和坚强,是每个人应有的生活态度;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是我们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通过镜头,看着一座座坟茔,一个个竖起的墓碑,一个个曾经年轻而鲜活的名字,因为陈俊贵的坚守,他们回到了我们眼前,虽然先烈们已经长眠地下,但他们对祖国的奉献就会像墓碑一样,168个墓碑,就是168个墓志铭,连同陈俊贵27年的坚守,会永远的矗立在每个人的心中,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虽然我不能像老兵陈俊贵那样用一生去守望天山守望老兵们,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会用一辈子去祭奠他们。
浅析新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篇6
关键词:新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066-01
一、新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大力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经济,经济总量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因素,新疆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农牧业技术含量低;教育发展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才;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并持续恶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事业发展不足。
二、新时期新疆民族地区面临的新形势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民族地区的升华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快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是体制结构不尽合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严重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其次,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再次,“三农”问题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最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待解决。
(二)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干扰
在我国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和宗教矛盾所导致的社会稳定问题是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国际形势看,西方反华势力和境外敌对分子总是寻找机会,利用民族和宗教等问题,在我国民族地区制造混乱局面。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使得民族地区民族问题与经济社会问题联系更加紧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过去更加复杂。
(三)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以及之前以牺牲自然生态资源为代价的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使得近年来新疆民族地区自然灾害频发。新疆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寒潮低温天气,对新疆的牧业造成巨大影响。入春以后,局部地区又发生历史罕见的融雪混合性洪水、泥石流灾害等。天山南北大部分地区出现低温阴雨、风雹、沙尘暴等灾害,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类自然灾害已造成新疆农作物受灾面积12.15万公顷。
从经济形势来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大幅震荡,使原本脆弱的民族地区经济更加不堪重负。民族地区本来在同产业竞争中相对较弱,现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同类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民族地区的产业更加处在劣势地位。
三、促进新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合理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人才战略”和“民生工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匮乏。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结合的。因此,必须要千方百计地办好教育,培养人才。从总体上看,要办好民族地区的教育,必须从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搞好民族地区的教育体制改革。同时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民族间平等。
(二)民生问题是指关系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包括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发展经济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政府应该发挥职能解决民族地区老百姓关系密切的民生问题,如买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
(三)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基础设施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加强少数民族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要加强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为主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工作,新疆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达7.5亿亩,但是由于载畜量过大、草场利用期不合理等因素,到上个世纪末,全疆已经有80%的草场退化,导致牧民因为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沦为低收入群体。其次,还应该对与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农田水利、农电公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高民族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四)发挥少数民族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新疆民族地区地域广阔,民族文化深厚,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优势居多。旅游业方面,这里拥有人间仙境的喀纳斯、“塞外江南”的赛里木湖等自然风光,还有极具特色的宗教节日、民间歌会、赛马角力等群众性传统人文景观。通过培育旅游支柱产业,能够带动并促进与旅游业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发展边境贸易。新疆在发展边境贸易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人文优势:新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八个国家接壤,现拥有国家批准的一类开放口岸16个,其中陆路口岸14个,航空口岸2个;二类开放口岸11个。此外,新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都非常接近,双方开展边境贸易的条件十分优越。实践证明,发展边境贸易是振兴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有效途径。新疆民族地区应紧紧抓住当前加快西部大开发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使边贸向更高层次和阶段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健英,萨如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温国政.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新疆民族关系 篇7
一、数据来源
以2011年1月-3月份对新疆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农户的实地调查。调查方式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形式。第一, 样本选取时, 在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 我们选取120户农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 收回有效问卷120份, 回收率75%。第二, 对数据真实性问题, 注意利用多角度数据相互反馈进行印证。在填写问卷过程中, 参考问卷答案, 根据农户土地面积、牲畜养殖情况和信贷经理掌握的情况在数据筛选时进行了合理估计。
二、新疆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农户借贷行为的现状
(一) 该地区的农户借贷行为
l. 农户借贷总体状况。
据这次的调查发现, 被调查的农户借贷总体情况是, 被调查的农户中有118户农户借款, 只有一户没有借款。即借款的户数占98%, 没有借款的户数占2%。从这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 借款的户主的从事主要是种植业, 从而需要的资金也相当的大。而没有借款的户主家庭主要从事养殖业, 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好, 不发生额外的借贷收支情况。
2. 农户借贷来源。
农户目前的借款来源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新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本次调查农户借款100%来自农村信用社, 表明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主要任务。当然, 在新疆广大农村地区, 信用社覆盖率较广, 与农户更加贴近, 共同语言也较多, 充分体现了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如果能够获得扶贫贷款或者小额信贷, 那么, 农户的借贷成本 (包括可见的利息和潜在的人情成本等) 将大大降低。
3. 借款方式及借款频率。
调查发现, 近几年, 新疆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的农户目前的借款方式是联保贷款。联保贷款主要提供给信用度稍差或未取得信用评级等级的农户, 一般要求5户左右互相提供担保, 核定额度, 而且一年只有春耕前发放一次贷款的机会;对信用更差的农户, 要找2人提供担保, 才能获得一定额度贷款, 手续也相应繁琐得多。另外, 根据此次的调查, 近三年以来农户都借过贷款。而且, 近三年借过贷款的农户借款的次数都一次以上。
4. 农户借贷用途。
农户借贷用途主要分为生产性用途和生活性用途。生产性用途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 (牛、羊、家禽等等) 、运输、机耕服务、农资经营等, 其中以种植业、养殖业占绝大多数。这主要和农村的农业生产特点有关。非生产性用途主要有盖房、看病、子女上学、婚丧嫁娶等等, 其中主要以看病、子女上学等应急性支出为主。
5. 农户借款数额。
被调查农户的借款数额分布在三个区间。分别为3000-5000元的占18%, 5000-10000元的占62%, 10000元以上的占2%。从农户的反映中可以看出, 农信社的借贷规模在5000-10000元之间占的比例较大, 3000-5000元和10000元以上的次之。并且调查中发现目前调查所在地的农户获得农信社的资金的渠道主要以农信社联保贷款为主, 期限较短 (一年以内) , 这些资金只能满足农户的日常消费和生产资料需求。
6. 借款利率及借款期限。
据这次的调查发现, 新疆阜康市农村信用社规定的借款利率是100元每年的利率是7.575%,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地的农户都认为满意。随着物价的上涨, 农业生产的成本也增加。阜康市农村信用社考虑上述因素和农户的还款情况而定制利率。从而农户的负担也有所减轻, 给农民以利率优惠 (实行信用户利率优惠政策) 。另外, 据调查发现, 当地 (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 农户借款的期限为6~12个月。农户都反映借款期限短。由于借款期限短, 从而导致有些农户出现及时还不了贷款的情况。
7. 农户还款情况。
被调查农户的还款方式分布四个区间, 分别为到期就还的占25%, 生产经营有收入就还的占43%, 年底就还的占8%, 其他的占23%。可以看出, 还款方式生产经营有收入就还的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其次是到期还款和其他 (但是农村信用社的还款期限也低, 所以按时还不了贷款的农户先从亲戚朋友借款再还款的情况出现) 。
(二) 农户借贷中存在的问题
农户借贷中存在问题主要包括, 农户自身问题 (农户信用问题) 和金融机构方面的问题。下面通过表格来分析一下农户借贷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这次的调查, 农户目前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户信用问题。那么为什么出现农户信用问题呢?而且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到, 农户信用问题占62%。也就是说没按时还款的农户, 比如说农户自己的偿还能力有限而导致及时还不了贷款的现象出现。再一个方面就是借款用途的不明而农户及时还不了贷款。金融体制导致的占27%, 在这方面就是村信用社贷款期限短等问题。
三、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
(一) 农户年龄特征
被调查农户的年龄分布在四个区间, 30-40岁的占18%, 40-50岁的占58%, 50-60岁的占18%, 60岁以上的占5%。从被调查户的年龄分布结构看, 94%的农户年富力强, 其年龄介于30-60岁之间, 处于此年龄段的农户既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 同时也是信贷资金主要需求者。因此, 主要对他们进行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 既有代表性, 又具有论证性。也就是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 没有任何借款的农户比例呈上升趋势, 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升高, 农户的资金需求降低, 也可能是农户获得资金的能力下降。
(二) 受教育程度
被调查农户的文化程度处于小学、初中、高中及高中以上层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小学占10%、初中占50%、高中占38%, 高中以上的占2%, 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层次。这一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越低, 他们的收入来源越不稳定。从而, 他们就贷款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 农户的政治面貌
被调查农户的政治面貌分布2个区间。党员的占12%, 并不是党员的占88%。此次调查结果显示, 政治面貌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不大。不是党员的普通群众也照样可以获得借款。
(四) 家庭人口数
被调查农户的家庭人口数分布在5个区间。分别为:3口的占18%, 4口的占35%, 5口的占30%, 6口的占12%, 7口的占5%。这一结果表明:家庭人口在4到5户占绝大部分比例, 也正是这一部分构成了农业借款行为的主体。也就是说, 家庭人口数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呈抛物线趋势。
(五) 家庭耕地面积
被调查农户的家庭耕地面积分布在4个区间。分别为:20-40亩的占28%, 40-60亩的占53%, 60-80亩的占13%, 80-l00亩的占5%。从所占的比例上可以看到:随着农户耕地面积的增加, 农户没有任何借款的比例在增强。但占的比重都比较大。这说明耕地面积越大, 农户对资金需求的可能性和规模越大。
(六) 农户家庭收入
农户的总收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农业收入 (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 和转移性收入 (国家农业补贴) 。其中, 农业收入分布四个区间, 8000元以下的占2%, 8000-12000元的占l0%, 12000-20000元的占38%, 20000元以上的占50%。转移性行收入也分布四个区间, 800元以下的占12%, 800-1600元的占7%, 1600-2000元的占8%, 2000元以上的占57%。被调查农户的家庭经营收入主要由从事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获得。转移性收入关系于农户耕地面积。比如, 国家每年给种植小麦的农户每亩地补贴90元, 种植苞米的农户每亩地补贴10元。因此, 随耕地面积的不同转移性收入也不同。也就是说, 家庭收入对农户借贷行为有正向影响, 农户家庭收入多说明农户偿还能力强, 从而越容易获得贷款。
四、完善对农户借贷行为的政策建议
(一) 放活贷款期限
根据农户用途, 生产周期、还款来源等因素合理确定期限, 允许跨年度使用。由传统的“春放秋收冬不贷”方式向“春放秋收冬也贷”的方式转变, 贷款一般为年初发放年收回, 或者年末发放次年年末收回。但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及农业生产销售周期的变化, 贷款约期制约着农民售粮时机的选择, 致使农民低价售粮还贷现象异常突出, 不但降低了农民收入, 还增加了农民还款成本。为真正实现农贷活放活收, 确保农贷周期与农业生产销售周期相匹配, 贷款周期需要调整。
(二) 完善农户联保贷款
首先, 要采取措施保证绝对贫困的信誉相对比较好的农户能够到当地金融机构及时贷款, 通过基层干部实地走访可以对农户的实际贫富程度和信誉额度等进行一定的记录;其次, 确定联保小组农户的数量, 联保小组户的数量以3户最为适宜, 当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变动;再其次, 统一联保贷款的管理办法, 提高运作效率细化联保贷款申请、结组、审批、发放、还款、培训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利管理办法, 适当简化手续, 提高运作效率。
(三)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新疆民族关系 篇8
一新疆某高校少数民族师资现状调查分析
1少数民族师资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0年至2008年,新疆普通高校由20所增加到32所,专任教师也由7924名增加到15755名,增幅为98.83%,其中少数民族教师由3072名增加到4964名,增幅为61.59%。被调查的新疆某高校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共297人,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35.82%,主要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等12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专任教师占比最高,占少数民族专任教师总数的81.48%,其次是哈萨克族和回族,分别占少数民族专任教师总数的5.72%和4.38%。少数民族教师中,中共党员共有119人,占少数民族专任教师总数的40.07%,男性教师164人,女性教师133人,男女教师比例基本平衡。通过政策倾斜,少数民族骨干教师正在快速成长,民族教师队伍建设富有成效。
2少数民族教师年龄、学缘结构
被调查的某高校少数民族教师中,40岁以下的教师有103人,41~50岁的教师有161人,51岁以上的教师有33人,分别占少数民族教师总数的34.68%、54.21%和11.11%。被调查的某高校少数民族教师中,毕业于新疆高校、内地高校和国外高校的教师人数分别为195人、75人和27人,分别占少数民族教师总数的65.66%、25.25%和9.09%。
3少数民族教师学历、职称统计
被调查的某高校少数民族教师中,从学历的角度分析来看,硕士以下学历的少数民族教师共有255人,占比为35.76%,其中具有学士学位的少数民族教师149人,占比为53.02%,具有硕士学位的少数民族教师106人,占比为24.54%,博士以上学历的少数民族教师共有6人,占比为10.53%。从职称的角度分析来看,中级以下职称中:少数民族教师共有171人,占比为36.54%;副高以上职称中:少数民族教师共有118名,占比为36.65%。
4少数民族教师科研情况
被调查的某高校少数民族教师中,近三年共承担各级课题41项,占全校课题数量的13.23%,其中国家级课题共7项,占全校国家级课题总数的24.14%,纵向课题共17项,占全校纵向课题总数的13.6%,横向课题共9项,占全校横向课题总数的9.1%,校级课题共15项,占全校校级课题总数的17.44%。
5少数民族教师教学能力调查分析表及担任汉语言班教学任务统计
据对被调查的某高校2009-2010学年学生对教师的网上评教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少数民族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值除教学态度略高于全校教师平均值外,其余各项评价值均小于全校教师的平均值(见表1)。据对被调查的某高校2010~2012年两个学年的教学排课分析上来看,承担汉语言班教学任务的少数民族教师共有127人,占少数民族教师总人数的42.76%,课程门数共133门,主要是讲授公共选修课,专业课涉及的较少(见表2)。
6少数民族教师海外留学经历与教学奖励统计
从海外留学经历的角度分析来看,由于被调查的某高校在20世纪末开始与日本高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因此共有19名少数民族教师获得日本国硕士以上的学位,占有海外留学经历少数民族教师总人数的70.37%,这几年通过海外引进高级人才的计划,被调查的某高校目前共有27名少数民族教师获得海外硕士以上的学历,远远高于被调查的某高校各级教学名师中只有近一成的海外留学经历的比重,这与国家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水平师资力度有很大的关系。据对该校近三年主要的教学奖励统计分析来看,共有26名少数民族教师获奖,占该校教师获奖总人数的16.25%,其中少数民族教学名师2名,占全校教学名师总数的8.33%,少数民族教学新秀4名,占全校教学新秀总数的16%,少数民族教师获各等优秀教学质量奖共20名,占全校各等优秀教学质量奖总数的18.02%。
二少数民族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以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为契机,大力提高少数民族教师教学能力
在学生评教中,少数民族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学生评价的平均值均小于全校教师的平均水平,因此要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师资的教学能力,尤其是要加大少数民族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力度,从根本上推进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环节,以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进行更为宽泛的课程资源建设,通过与汉族教师共同备课、观摩课等教学手段、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以改变以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内容陈旧、模式单一、方法单调、管理粗放的现象,并在少数民族教师中大力倡导研究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通过少数民族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进而切实提高高校质量工程的内涵。
对少数民族教师的考核评价关系着少数民族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考核评价能否发挥其正向促进作用。要根据各个专业自己的特点制定适合的评价机制,涵盖教师教学、科研及思想品德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要不断研究改进,即要求教学工作的全面性,又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多样化,这就要求根据教师个性、创造性教学情境变化而进行动态评价和差异评价。
2不断提高学历,改善学缘结构,加强少数民族师资培养
近十年来,被调查的某高校通过对口支援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及西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等方面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师资,使少数民族教师的学历得到一定的提高。据有关统计显示,近20多年来,新疆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一直在持续稳步地发展,从2000年到2005年,少数民族招生人数从54人增加到569人,增长了10倍。同期,新疆研究生招生总数只增加了5倍。
虽然这几年国家在少数民族师资培养上下了大功夫,但被调查高校少数民族教师中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仍然占一半以上,很多都是过去大学本科毕业分配来后就一直没再提高学历,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大力投入,这几年的外出培训机会增多,但积极主动去内地高校及对口支援高校进修培训的少数民族教师由于考虑生活习惯等原因参加者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校少数民族师资的提高。在这方面新疆自治区要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加大对少数民族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少数民族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少数民族教育教学骨干。通过系统培训提高现有少数民族教师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师资培训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最直接的方式,但必须充分结合不同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制定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计划,才能提高培训效益,从总体上提升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素质。
3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增大汉语言班教学任务的比重
新疆以前的少数民族教师主要是用民语言教授少数民族学生,用的也是民语言教材,因对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概念尚未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少数民族语汇的词库,少数民族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比较低,如今该校在大力推行民汉一体化的教育改革后,同时在国家大力推行汉语水平考试(HSK)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考试(MHK)的基础上,少数民族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但在教学上,很多少数民族教师用汉语教材在课堂上进行照本宣科仍占很大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人才培养。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长期生活和学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民考汉学生除外),因此他们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较低,进行交流、参加各种考试存在一定困难。为使他们能接受高等教育,国家制定了一些降低高等教育入学门槛的特殊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育的公平性,但这恰恰制约着少数民族高端人才的培养。长此以往,会导致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虽然也有入学门槛较低、高校毕业时学业极其出色的学生,但比例较小。因此,要加强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在此笔者认为,要狠抓双语教育,夯实培养根基,为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提供合理优化的成才环境:首先,双语教育是新疆各族群众为满足自身日常生活和交往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教育现象,体现了各少数民族强化人才造就机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求和愿望;其次,双语教育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再次,双语教育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保存和传承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因此,要用现代文化引领民族教育,狠抓双语教学,为少数民族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化社会和在现代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搭建平台。在全面实现民族班汉语授课基础上,重点由“汉语”授课,转向提高汉语授课的学术含量。大力倡导民汉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申报教改项目和科研项目,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阿斯哈尔·吐尔逊.打破教育樊篱扎实推进“民汉一体化”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2(3).
[2]赵德忠,等.新疆高等教育60年(上、下卷)[M].新疆教育出版社.
新疆民族关系 篇9
近年来, 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疆的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 以普通高等教育为首,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并济的教学体系。新疆总人口数为1963.11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总量为1182.86万人, 约占全疆总人口的60.5% (2) , 可见少数民族教育是与新疆教育繁荣发展紧密相连的。而根据自治区于1996年制定的《自治区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模》 (3) 可知2010年及以后将成为新疆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加快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新疆教育工作的重点, 也是提高新疆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
二、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制约因素的分析
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虽已取得一定成绩, 但其发展现状仍与西部大开发, 西部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不相符。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内外两方面:从教育外部来讲,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财政困难, 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日益困难的教育投入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从教育内部来讲,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都不能很好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 新疆经济发展滞后, 财政困难, 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矛盾突出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 人们的思想意识上的封闭性尚未被打破, 传统意识、观念保留的较为完整。使人缺乏一种开拓、创造和自我发展的内在机能。新疆的总体经济水平不高, 财政较为困难, 导致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对于经济落后的贫困和特困地区的人口家庭子女的九年义务教育是免收学杂费, 对经济落后地区转移支付的资金主要直接用于生活困难的贫 (特) 困人口。因此, 政府在扶贫的同时无法将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领域, 而边疆县财政收入低, 缺少现代工业, 乡镇企业不发达, 传统经济比重大, 经济结构单一均是造成新疆教育投入不足, 经费紧张的原因, 成为一支困扰新疆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 教育观念陈旧, 师资队伍建设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从家长方面看, 很多少数民族家长对孩子多采取“怀柔”政策, 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十分严格。一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低, 对教育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送孩子上学的主要目的是取得一张毕业证书, 而对于教育本身并非真正感兴趣。从学生方面看,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主动学习欲望不强, 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不仅每天要完成学习任务更要分担家庭劳动甚至利用课余时间赚钱减轻家庭负担, 这样就使本来学习兴趣就不浓的学生分散了自身的学习精力, 耽误了学习时间。
毫无疑问, 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条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疆的教师队伍分布不均衡, 南疆等偏远地区跟北疆和东疆及一些中型城市相比自然条件相对恶劣, 难以吸引优秀教师, 留下教学人才, 从而导致师资严重匮乏。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也是造成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学质量长期偏低的最主要的, 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三) 强烈的民族意识影响
新疆的少数民族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艰苦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 使少数民族在严酷的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因而产生了对本民族的很强的认同感和依赖感。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 就可能不利于接受新事物;不利于与其他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学习;不利于吸收发达地区先进的东西, 克服自身不足;更不利于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系, 最终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严重障碍。
(四) 师生语言成为瓶颈
少数民族民语教师自身的汉语表达能力差, 水平低, 无法教出高质量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依然是少数民族教师的一块短板, 因为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差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其自身知识面的拓宽、知识更新以及理论研究的深入。学生汉语起步较晚, 特别是南疆的学生, 语言的障碍不仅影响他们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且影响他们进入更高的学府接受更好的学习。少数民族学生家长知识水平相对较低, 并且不具备较高的汉语水平, 因此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汉语氛围, 也没有给孩子灌输学习汉语, 接受先进知识的必要性的意识。因此双语教学在新疆实施了多年, 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与城市差距大, 缺乏语言环境仍使得学生学习汉语吃力, 造成了课程学习的障碍。
三、对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
少数民族教育在新疆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快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 而且也关系到整个新疆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坚持立足新疆贫困地区实际情况, 努力推动经济发展
在教育投入上, 虽然新疆采取了许多措施, 做了很多工作, 但仍然满足不了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央财政每年拨给民族教育的专项经费, 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 专项下拨, 专款专用, 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此外, 要积极改善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 集中资金, 大力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1) , 切实解决少数民族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解决交通车, 寄宿制学校等最迫切问题。
(二) 增强新疆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名师出高徒, 只有建立我国新时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才能培养一代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英才。因此要对基础教育的民语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督导, 特别是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培训和检查、督导、业务考核等多管齐下的方式, 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从而提高少数民族教育的基础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 深化汉语教学改革, 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授母语文的双语教学模式, 推进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方案。要求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对少数民族教师HSK的汉语水平应要求在八级以上作为上讲台的硬性条件。实践证明, 汉语教学对少数民族师生汉语水平都有不小的提高, 同时又有利于少数民族教学质量的提高。“民汉兼通, 汉语授课”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 是少数民族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 使其在课堂中熟练使用汉语, 能为学生营造汉语的课堂环境和氛围, 有助于学生汉语水平取得突飞猛进的增长。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发展。
(四) 提升新课改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内地及乌鲁木齐的课改专家在推动新疆南疆高中新课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不少听讲座的少数民族同志汉语水平不太高加上自身对于新课改的理解也不太深, 造成回去后传达的实效性不高。在思想观念上的封闭性, 知识结构上的陈旧性, 教学条件的落后性的影响下, 部分少数民族教师产生了不太愿意接受新课改。面对此背景, 应当建立内地乌鲁木齐课改专家—各地州市县教育局—各个普通高中各级领导和骨干教师—各位少数民族教师的良好指导机制。
参考文献
[1]马湘云.新疆少数民族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 2007.
[2]木哈白提·哈斯木.新疆少数民族中学汉语授课试验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2.
[3]张燚.新疆双语师资培训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
[4]买买提·依明.维吾尔族中小学新课程师资培训问题的研究[J].喀什师范学报, 2007.
[5]赵锡平.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问题的分析与思考[A].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7.02.
[6]马岳勇.西部大开发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关键在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7.04.
[7]新疆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新疆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 1994.
[8]姚文遐.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 2007.05.
[9]新疆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新疆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 1994.
新疆民族关系 篇10
关键词:新疆,民族认同教育,有效途径
一、民族认同的定义
学术界对认同的界定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弗洛伊德指出, 认同是在社会情景中个体对他者的价值观念、态度以及意向方式的模仿并内化, 最终使自我与他人趋向一致的心理过程[1]。我国学者王成兵主张认同是人在当代社会中塑造成的, 以自我为中心展开和运转的身份确认[2]。张春兴与弗洛伊德的看法较一致[3]。笔者认为, 认同是人类理性与外界环境作用的产物。认同具有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维度, 即向内形成个体认同, 而向外则延伸为集体认同。
民族认同是某一民族群体成员认为自己和他者归属于同一群体, 并对其物质、精神文化存在感情上的偏爱和亲近的情感。我们日常所指民族认同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认同是对某一主权国家民族的认同, 可以理解为国民认同。狭义的民族认同主要指国家各个子民族成员对本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本文所涉及的民族认同指的主要是广义上的民族认同, 即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二、民族认同是建构起来的
对于认同的来源有很多研究, 有三种较有影响力的观点: (1) 本质主义的自我认同视角。此观点学者强调个体意识的自为自在能力, 主张“思想的我”是自我身份认同的内在核心[4]。 (2) 结构主义的认同视角。部分学者认为所有社会现象的性质及意义都是由结构决定的, 并且这种结构并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而自我只是结构中的一个“代码”或“符号”。 (3) 建构主义的认同视角。个体的身份并非与生俱来, 身份的建构必须通过互动方能完成, 单方面的个体努力无法完成身份建构[5]。
笔者认为, 本质主义论存在着明显的唯心论调, 不符合客观唯物的认识方法。结构主义论看到了认同是社会结构的产物, 开始将视角放到周围的环境中, 但却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建构主义者不仅重视环境在认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更加注重发掘个体与周围互动的过程, 体现了认同相对稳定与可变性的统一。
三、新疆高校开展民族认同教育的必要性
(一) 民族认同教育是“四个认同”教育的题中之意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 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了“四个认同”教育的重要性, 指出当前新疆工作应当着重增强各族群众对我们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加强民族认同教育, 是对“我们是谁”的回答, 是各族人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二) 民族认同教育是维护新疆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6]
近年来新疆社会稳定问题令人堪忧, 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严重干扰了各族人民的正常生活。通过广泛深入的民族认同教育有助于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有助于新疆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
四、新疆高校切实加强民族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 优化课程设置, 强化共同民族历史记忆
新疆是多民族汇聚之地,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民族之间不断交流与融合, 形成了诸多共同的民族历史记忆。这些记忆既包括各民族携手发展, 共同抵御外敌同仇敌忾的热血回忆, 也包括不断艰苦奋斗、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辉煌记忆。应当从各民族历史和文化中追寻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 从历史共同记忆的角度诠释历史, 使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因此, 在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上增加共同的民族历史记忆的内容, 使广大大学生能在课堂上, 重温这些历史记忆, 强化共同的民族情感与归属感。
(二) 共筑融合的高校民族文化氛围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多, 不同文化、习俗的各族学生在同一校园里学习、成长, 这需要我们共建融合的校园民族文化氛围。民族文化氛围则由民族文化符号展现, 民族的语言、宗教、习俗、节日、传统等都是民族文化符号, 是民族群体象征意义的重要载体, 蕴含着民族的内在价值取向。在校园内充分展现各个民族的文化符号, 既可以增强各个民族学生的文化归属感, 亦可促进各民族师生之间的文化融合, 而这种文化融合正是统一的中华民族认同的构建形成的重要基础。
(三) 树立师生主人翁意识
强化师生的国家认同, 有利于增进国家主人翁意识, 进而有助于增进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高校作为教育的重要主体, 承担着对国家认同教育的特殊任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宪法与法治、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荣誉等进行学习, 以共同的价值取向引导师生在自我认同之上的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认同的构建。这种共同的价值, 提供了一种比民族联系和以地域为纽带的更加广泛的新的政治联系, 这是一种将民族上的认同和国家相联系的政治认同 (国家民族) 相分离的路径, 把政治认同从亲族关系转向政治地域联系。因而, 在新疆高校范围内, 应当充分利用国家重要节假日、国庆庆典等活动, 通过开展形式丰富、生动活泼的全民公众仪式、庆祝活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 不断强化各民族师生的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D].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3.
[2]王成兵.国家认同:当代认同问题研究的新焦点[J].学术论坛, 2010 (12) .
[3]张春兴.张氏心理学大辞典[D].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04.
[4]王亮, 吕春娟.自我身份认同的几种研究视角述评[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 (3) .
[5][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D].北京:译林出版社, 2008.
让新疆民族服饰走向世界 篇11
TAweekly:与首届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相比,本届服装节将有哪些新亮点、新变化?
梁勇:今年的服装节将在去年三大活动基础上,增添许多新的亮点和活动举措。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在新疆调研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围绕着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战略,举行援疆省市和新疆服装企业座谈会,阐释相关政策,鼓励内地服装企业来疆投资发展。
二是举办新疆民族服装服饰展,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出新疆色彩艳丽、五彩缤纷、种类繁多的传统服饰文化,表现出新疆各族人民健康向上、团结进步、科学文明的精神风貌,以进一步弘扬各民族优秀的服饰文化,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抵御极端宗教色彩的服装渗透。
三是举办亚欧国际形象大使全球总决赛和亚洲超级模特大赛总决赛等活动,将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模特参会,进一步扩大服装节的影响力。
四是举办首届新疆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暨工艺美术精品展,展示新疆玉雕、地毯、刺绣、陶瓷等民族手工艺品的风采,举办大师作品评选,促进新疆工艺美术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品牌化。
五是举办第二届新疆服装设计师大赛决赛,目前已经有63位本地选手参赛。
六是在去年举办新疆十大民族服装品牌的基础上,举办首届新疆十大职业服装品牌评选,继续推动新疆服装品牌化建设。
此外,今年的亚欧时装周将邀请俄罗斯、土耳其、西班牙、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设计师和国内著名内衣品牌爱慕内衣与新疆本土优秀的服装品牌同台亮相,预计时装发布场次将超过20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欧时装盛会。
TAweekly:自去年服装节举办以来,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有了哪些变化?
梁勇:我们欣慰地看到,自去年服装节以来,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呈现出三个显著变化。
第一是各地州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开始重视服装产业的发展,过去由于服装产业体量小,基础弱等原因,在经济社会里重视不够,但自从去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59号文件《关于促进新疆服装产业发展的意见》,特别是首届服装节的成功举办,服装产业受到各地方政府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第二是本土服装企业的信心越来越大,发展方向越来越明晰了,一些企业家反映,去年服装节上第一次看到同行的产品,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了,也知道未来的发展目标了。
第三是新疆本土服装企业与内地服装界的交流愈加频繁,去年9月至今,我们举办了高级人才培训班,设备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邀请内地著名设计师和专家、设备制造商等来疆交流,组织本地企业参加北京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参观朗姿等国内著名服装品牌企业。通过培训、参观和交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促进了合作。
扬长避短提高服装产业竞争力
TAweekly: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尤其是服装产业对新疆意味着什么?
梁勇:今年5月23~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新疆调研时指出,企业的就业是南疆经济发展第一位的任务,解决南疆就业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问题,必须系统研究纺织服装产业链问题。
中央9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纺纱、织布、印染及服装加工业发展,推进新疆优质棉纱、棉布、棉纺织品和服装加工基地建设”。因此,发挥服装产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征,充分利用新疆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是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举措,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保持国际主导地位的现实要求。
目前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正在认真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认真的研讨和分析,以期争取国家更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解决百万人就业为目标,促进新疆服装产业跨越式发展。
TAweekly:新疆发展服装产业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足?
梁勇:新疆服装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十分明显的。首先,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并与中亚诸国在服饰文化上有着历史渊源和许多相同的审美情趣。
其次,新疆地处亚洲腹地,与中亚八个国家接壤,拥有17个一类口岸和 12个二类口岸;2012年新疆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72亿美元,占新疆货物出口总额的37%,其中服装出口占比70%。随着渝新欧国际铁路线和中巴经济走廊等国际贸易条件的不断改善,进一步打通中亚、西亚、欧洲贸易通道,将有利于吸引区外企业在疆建设向西出口纺织加工基地。
第三,新疆棉花约占全国棉花产量的50%以上,并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全国最大的浆粕和粘胶纤维生产基地,羊毛、亚麻等天然纤维资源也很丰富,为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基础。
最后,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劳动型密集产业发展。2012年自治区出台了《加快发展新疆服装产业的意见》,制定了22项促进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自2012年起每年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服装企业发展,并通过举办首届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等活动,吸引国内外关注新疆服装产业发展。
目前制约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因素还不少,如产业链不完善,面料和辅料多依赖内地;服装产业基础总体较差,新疆服装企业处于“小、散、杂”的状态,与服装相关的辅料、配件等没有形成产业生态。迄今为止,新疆各地没有专门的服装产业园区,许多服装企业不得不租赁普通民房从事加工制作。由于规模和固定资产等原因,绝大多数新疆服装企业无法从银行贷款,只能靠自有资金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发展速度,此外各类专业人才缺乏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新政助力新疆服装产业发展
TAweekly:对新疆服装产业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梁勇:最近我们向国家和自治区提出了发展新疆纺织服装的一系列政策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
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吸引国内服装加工企业来疆投资。依靠内地纺织服装产业的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与新疆本地的区域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和劳动力优势有机地结合。
抓紧建设“新疆中国纺织品服装交易中心”。引进国内有实力的服装市场投资和经营企业,在乌鲁木齐市建设具有集服装贸易、展览展示、旅游购物、设计开发、时尚发布、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大型的现代化的国际纺织品服装交易中心。
支持区内外行业组织、机构和企业在疆内建立服务服装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如职业培训、质量检测与认证、设计研发、发布活动、电子商务、技术标准等。
加大服装人才培训,建立多层次的服装专业人员培训机制,鼓励国内外服装设计人才到新疆发展。对服装企业的人才培训进行专项经费支持。
新疆多民族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篇12
新疆自汉代被纳入中国版图起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时至当代, 这里生活着维、汉、哈、回、蒙等13个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各民族文化在保持各自传统与精神个性的同时, 又广泛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养分和精神气质, 形成了新疆既有整体性又有丰富性的民族文化系统。同时, 新疆又是东西方文化的交会之地。这一切因素都使得新疆民族文化具有悠久的传统、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 而新疆文学则是观察这一特点的最佳窗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后, 在新中国民族政策的指引下, 新疆建立起了新型的民族关系, 各民族血肉联系日益牢固, 经济建设和文学艺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得到弘扬, 同时又被注入许多新的时代内容, 如国家意识的增强、对各民族休戚与共关系的认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信念、继承优秀传统与革除历史痼疾、与时俱进的文化选择等。特别是文学创作, 初步形成了各民族相互学习、自由交流、蓬勃涌进的局面, 新思想、新文化、新人物形象是这一历史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精神特征。伴随着新疆教育、文化、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 许多优秀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竞相涌现, 如郝斯力汗、铁依甫江·艾里耶夫、尼米希依提、艾里坎木·艾合坦木等。随着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知识青年进疆工作, 汉语文学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以刘萧无、王玉胡、邓普为代表的汉族作家, 都是在大量汲取了少数民族文学素养和文化精神后, 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郭小川、闻捷、碧野、贺敬之等内地著名作家在新疆深入生活后创作的大量小说、诗歌、散文作品, 也为全国人民认识新疆、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作家创作的许多优秀作品, 已成为走过那个时代的人们珍贵的精神记忆。
进入新时期以后, 新疆文学日益呈现出爆发性崛起的态势。以改革开放为宏伟的时代背景, 新疆多民族文学在思想解放的精神引领下逐渐走向成熟。以周涛、杨牧、章德益为代表的“新边塞诗派”, 承接了古代边塞诗气势雄浑、悲凉慷慨的艺术力量, 对人类和自然之间本质性的生命关系、对多民族生活风情、对灿烂的西域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作了深刻的艺术阐释, 为中国文坛吹进了一股刚健沉雄的劲风。
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也在思想解放的历史潮流中, 广泛吸取世界文学、中国内地汉民族文学及其他兄弟民族优秀文学素养, 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 涌现出了以维吾尔族作家阿不都热依木·乌铁库尔、祖尔东·沙比尔、买买提明·吾守尔、艾克拜尔·米吉提、穆罕默德·巴格拉西, 哈萨克族作家朱马拜、叶尔克西, 锡伯族作家傅查新昌等为代表的庞大文学新军。而且, 审视这一历史阶段的新疆文学, 不难发现一个重要现象, 即许多优秀之作都出自精通“双语”或对本民族之外思想艺术有浓厚兴趣的作家之手。
新千年开启以来, 新疆各民族文学进一步走向成熟, 作家们对新疆人文地理和文化气质的思考与探索更加深入。以汉族作家赵光鸣、刘亮程、董立勃、韩天航、沈苇等为代表的小说、诗歌、散文创作, 都在边地人性和历史文化的深度开掘上,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如沈苇诗歌对维吾尔古典诗歌柔巴依的吸纳就是典型例证) , 表现出新疆作家在灿烂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洗礼中获得了充沛的发展元气。这些作品在传承新疆民族文化优秀精神的同时, 又融合进许多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变革的精神、创新的意识、走向世界的雄心和后来居上的意志。
如果我们要就新疆当代文学对多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作一个高度凝练的概括, 那么, 我们可以提炼出七个关键词, 即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开拓进取、历艰不屈、除旧布新、追求壮美、多元一体。
爱国主义是新疆当代文学表现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核。新疆自汉代以后一直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虽然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制或紧或松, 虽然地方分裂主义势力或起或落, 但对国家的认同始终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主流意识。回望历史, 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各地独立或割据浪潮曾此起彼伏, 许多省区都曾短暂宣布独立或自治, 然而新疆却一直不为所动, 由此可见新疆各族人民对国家认同的根基是坚固的。因而, 我们看到, 新疆当代文学从一开始就高扬爱国主义的大旗, 爱国主义成为文学中一条思想的主线,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文学中表现更为显著。当然, 随着时代的演进, 文学中的爱国主义的内涵也相应发生着变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对翻身解放的欢欣鼓舞、对新生政权及对共产党和人民领袖的由衷热爱;改革开放以后, 爱国主义的主题, 更多地表现为对新疆大地改革与发展的渴望, 对各民族休戚与共命运的思考。
民族团结是新疆当代文学表现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主题。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 虽然各民族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等各有不同, 但对国家的高度认同使得各民族在总体上能够和睦相处, 因而重视民族团结也就成为各民族文化的重要内涵, 自然也是重要的文学主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党的民族政策的强大凝聚力和意识形态的整合作用, 全社会民族团结意识空前强化, 成为文学的主导性主题。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疆文学创作中, 可以见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来自内地的汉族作家, 有两个共同的兴奋点, 一个是少数民族的生活风情, 另一个是新时代的民汉关系。于是, 许多作家都热衷于描写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民建立在阶级情谊基础上的深情厚谊, 其中尤以表现人民军队 (包括兵团官兵) 与少数民族群众的鱼水深情最为突出。这似乎已成为新疆文学民族团结主义的一种范式一直延续至今。
开拓进取是新疆当代文学表现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独特风骨。新疆位于内陆地区, 远离海洋文明, 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但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却相对滞后。近代以来, 中国的现代化浪潮由东南沿海逐渐向内陆蔓延, 作为中国最西部省份的新疆, 受到这波现代化浪潮的冲击较晚较弱。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新疆实现了第一次跨越式发展。数十万解放军将士集体就地转业, 化剑为犁, 成为新疆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同时, 一大批内地省市知识青年, 响应时代召唤支援边疆建设, 带来了强劲的现代文化的旋风。这是新疆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受到现代文化的洗礼。可惜在冷战时期, 由于中苏交恶, 新疆处于边防前线, 新疆的建设不可能被国家排在优先位置。直到改革开放,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 新疆的发展才被摆在了国家战略的核心部位。但总体而言, 新疆开始于20世纪中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 激活并强化了新疆文学中开拓进取的精神。因而, 表现开拓者艰苦奋斗精神与业绩, 成为新疆当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历艰不屈是新疆当代文学表现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生命意志。新疆不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而且自然条件也相对严酷。新疆的面积虽然占到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 但人口密度甚至超过了北京、上海, 因为新疆适宜人类生存的绿洲极为有限, 绝大部分是高山峻岭和戈壁沙漠。严峻的生存环境磨炼出新疆各民族人民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 它是历代作家着力发掘的蕴涵丰富的精神矿藏。可以肯定, 每一个到过新疆的人, 都会对和田人民在沙漠进逼的威胁下表现出的植树造林的执著、茫茫戈壁上道路养护工对岗位的坚守、浩瀚沙海中石油工人默默无闻的劳作、雪山大坂之上普通官兵对生命极限的挑战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因而, 在新疆文学中, 表现人与大自然的搏斗, 表现粗糙而坚忍的生命本色, 一直是新疆文学独具魅力的元素之一。
除旧布新是新疆当代文学的重要内涵。它反映了新疆各民族作家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反思。由于地处偏远, 近代以来新疆接受欧风美雨和洋务运动以后新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弱, 文化的现代性启蒙与追求开始较晚。近代以来发生在中国的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内的几乎所有重大文化事件对新疆的影响都相对较弱。虽然在20世纪初, 新疆已有了具有现代性质的省立中学堂和高等学堂以及《伊犁白话报》, 20世纪30年代到抗战时期, 毛泽民、林基路、杜重远、茅盾等共产党人和现代知识分子把新兴的现代文化带到了新疆, 此外, 通过苏联渠道亦有部分世界先进文化浸入新疆, 但整体而言, 直到新疆和平解放之前, 新疆文化都处于前现代状态, 因而文化传统中许多陈旧的东西被长期保存下来,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文化的现代转型。不过,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这种转型的动力主要来自政治, 文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各民族一些陈规陋习的批判, 而且这种批判主要是与从政治角度出发的对旧社会的否定相联系的。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则主要来自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反思。在20世纪80年代, 伴随着新疆鲁迅研究的展开与兴起,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曾出现一个高潮。这一历史变迁在文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追求壮美是新疆当代文学体现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美学个性。新疆各民族文学虽有个性差异, 但在美学价值取向上对壮美的追求则是相同的。其成因不仅来自地理学, 更是来自各民族人民在辽阔苍茫、严峻冷酷的西域大地上生生不息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恢弘通达、潇洒豪放的精神气质。这种对壮美的追求有着深刻的地域、历史与文化的成因。从地域的维度观察, 如前所述, 新疆地域辽阔、大漠浩瀚、崇山纵横, 人的想象与情感有无限的伸展空间, 亘古苍凉雄壮的大自然涵养了新疆人大气的性格, 塑形了新疆人豪迈的心理, 而生存的艰难又磨砺出新疆人坚毅的气质。从历史的维度观察, 新疆曾作为世界几大文明交会之地, 各种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吸纳、借鉴、碰撞甚至冲突, 尤其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与撞击, 曾经扮演过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 使新疆文化孕育出崇尚壮美的基因。从汉唐边塞诗到20世纪80年代的新边塞诗, 对雄浑壮美的追求一脉相承就是明证。自然, 不同民族文学对壮美品格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 构成了壮美形态的多样性。
多元一体是新疆当代文学民族个性与传播形态的发展趋势。如前所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 由于意识形态的整合, 新疆各民族文学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在促进各民族文学互认互化的同时, 文学也日趋同质化, 文学的民族文化身份不断淡化与模糊。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政治环境的日益宽松, 民族文化意识逐渐复苏, 在认同中华文化和国家统一的前提下, 各民族文学日益走向文化性格的多元化。同时, 文学的传播形态也日趋丰富与多样, 民间文学传播得到政府保护与扶持, 传统文学媒体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兴文学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 它们的相互竞争与互补互动, 共同改变着新疆当代文学的生态, 也影响着新疆当代文学与多民族文化的关系。
在过去60年的当代进程中, 新疆文学对多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扮演了重要角色。因而, 从多民族文化的角度审视新疆当代文学或从新疆当代文学的视野观察其对多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都是值得我们持续研究的重要课题。
摘要:新疆多民族文学在当代进程中彼此影响、相互促进, 共同传承与发展了新疆优秀文化传统,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内核、以民族团结为核心主题、以开拓进取为独特风骨、以历艰不屈为生命意志、以除旧布新为重要内涵、以追求壮美为美学个性、以多元一体为发展趋势的总体格局与显著特征。
【新疆民族关系】推荐阅读:
新疆民族企业10-16
新疆民族学生07-22
新疆民族地区08-22
新疆多民族地区06-16
新疆民族音乐元素05-26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08-08
坚定维护新疆民族团结09-29
新疆民族团结先进人物10-04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08-29
新疆民族音乐欣赏教学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