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民族关系(精选6篇)
新型民族关系 篇1
1 规划背景
2012年8月,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布了《青海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导则 (试行) 》。导则提出自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 青海省广大农村牧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 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农牧民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提高, 农村牧区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青海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以及农村牧区深化改革和发展, 加快青海省现代农牧业发展, 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依然是青海省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新选择。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 为完善农村基层服务设施、增强农村社区服务功能、活跃农村经济、方便农民生活开辟有效途径。开展农村社区建设, 有利于引导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有利于协调农村利益, 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此项工程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具有重要意义。
2 区域位置
西乡卡村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城郊、城北新区范围内。村庄北至环城北路, 西至黄河北路, 南至新区北路, 东至复兴北路, 总面积29.86hm2。规划区地理区位优越, 交通便捷, 茶恰高速紧邻规划区北部, 西南侧为恰卜恰工业发展区。规划区现状为共和县恰卜恰镇西香卡村部分用地, 而共和县总体规规划划已已将将此此纳纳入入城城北北新新区区规规划划范范围围之之内内。。西西香香卡卡村村共共有有55个个生生产产合合作作社社, , 有有农农牧牧户户229933户户, , 人人口口11114455人人, , 以以农农牧牧业业为为主主, , 是是一一个个藏藏汉汉回回等等多多民民族族聚聚居居的的村村庄庄。。周周边边紧紧邻邻的的村村庄庄有有东东香香卡卡村、尕寺村 (见图1) 。
3 村庄现状
规划区内现状有西香卡村民147户、占地45387m2。区内已建成一座清真寺, 在规划区北部120m处还有玛尼康一座。规划区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坡度平缓, 基本在5%以下, 具有很好的社区建设条件。
目前村庄供水由恰卜恰镇引入, 户户通自来水。村庄主干道均硬化, 交通便利, 其中黄河北大街为联系城区的主要道路。村庄内部分路面狭窄, 无法满足车辆通行的需要。现状村庄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供电主线由恰卜恰镇接入。村庄无小学和幼儿园, 学龄儿童均在恰卜恰镇区内就读。村庄村委会位于新源路与新区四路交叉口西北角。村庄现无卫生室。主要燃料为牛粪、秸秆、煤。村庄无线通信网络均已覆盖 (见图2) 。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宅基面积过大:规划区现状为村民住宅用地, 宅基地面积多数在八分到一亩左右, 而共和县总体规划中已将其纳入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随着城市的发展, 过大的宅基用地将使其土地经济效益难以发挥, 存在较大的土地浪费现象。
(2) 配套设施落后: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且普遍等级较低, 部分设施建设还处于空白状态, 基础设施发展更为滞后。
(3) 公共空间不足:村民随意建房, 四处搭建, 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较为缺乏。
(4) 产业问题:如何多元化发展产业吸引居民集中搬迁是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5) 道路问题:现状道路黄河北大街如何与本案周边的规划道路相衔接, 是规划需要处理好的问题之一 (见图3) 。
4 规划重点
根据《青海省西宁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农村社区规划原则, 结合现场踏勘以及与各级领导的沟通交流, 西香卡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应注重以下几点:
(1) 社区建成:分期建设, 滚动式发展, 最大限度节约建设成本。依托在县城建设区内的区位优势, 集中开发, 集约化利用建设用地。
(2) 社区生产:利用县城总体规划对于规划区用地性质的定位优势和规划区紧邻工业发展区的区位优势, 发展商业服务业和鼓励居民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进入工业园区就业。另外, 利用规划区地处城镇边缘的良好公共服务配套和生态环境资源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等乡村游。同时保持现状的牛羊养殖产业发展态势, 在规划区周边发展规模化养殖育肥。
(3) 社区生活:完善社区的公共开敞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 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4) 社区生态:建成完善社区的绿地景观系统, 改善社区的生态景观形象。
5 社区性质定位与总体布局
西香卡社区性质定位:共和县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 生态优美、设施齐全的居住社区, 恰卜恰工业发展区的生活服务区, 一、二、三产均衡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
总体布局:整个片区形成“两轴、一心、四组团”的规划结构。“两轴”是贯穿规划区东西南北的两条生活发展轴。“一心”为社区广场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形成社区服务中心。“四组团”分别为北部多层居住组团、中心社区服务组团、南部低层居住组团以及临街商业金融组团。其中商业金融组团里包括商铺、超市、酒店宾馆、建材市场等 (见图4—6) 。
6 社区人口构成及产业发展
社区人口构成:居住区可集中安置336户, 1344人。解决西香卡村293户安置后, 还剩余43户。2011年, 恰卜恰镇东香卡村一社、四社和尕寺村哇隆尕巴社进行土地征用工作时, 尕寺村哇隆尕巴社共35户132人未安置, 东香卡村一、四社共有28户116人未安置。所以, 本案剩余安置名额可解决一小部分东香卡和尕寺村安置需求。
经过整合统计后, 现状用地上的西香卡村民147户住宅占地约10.03hm2, 搬迁来的其他189户 (包含西香卡、东香卡、尕寺村村民) 原庄基地占地约18.5hm2, 合计约28.53 hm2。规划后居住用地约19.32hm2, 可节约9.21hm2。节约用地用于商业金融用地、公共绿地及其他产业发展建设用地。
社区产业发展:社区入住后有劳动力约606人。西香卡新型农村社区地处县城建设用地范围内, 现状产业以农牧业为主, 今后社区产业可向商业、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及现代农业靠拢, 规划考虑今后西香卡社区产业发展方向主要有三方面:
(1) 利用村庄剩余耕地及草场发展现代农业和畜牧业。根据《恰卜恰镇2012年基本信息统计表》统计, 现状西香卡村共有土地7.23万亩, 其中耕地2216亩、可用草场6.74万亩, 牲畜10097头。社区产业发展可利用现状农牧资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牛羊育肥来解决民生基本问题。在规划社区北部茶恰高速以北投资360万建设高标准牛羊育肥棚120个和现代农业 (蔬菜大棚、温室花卉及体验农业) 约600亩。建立牲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实行产销一条龙以促进发展。另外, 规划区位于城北新区、城乡结合部, 社区居民可利用地理生态优势发展农家乐, 还可以利用社区北部的农业用地实行体验式采摘等乡村游项目。还可以建设牛奶加工厂、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 既迎合市场又能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
(2) 社区的临街商业区。《共和县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30) 》将西香卡新型农村社区用地内临街的部分划分为商业金融用地, 给社区的三产提供发展平台。社区临近工业区及茶恰高速下线口, 可在商业区建设酒店宾馆、运输公司、超市商铺、美食城、建材市场等业种服务社区及周边。
(3) 汽配城和蔬菜批发市场。利用未被县城征用的其余生产用地发展农牧业, 将宅基地整合后置换出的用地建设汽配城和蔬菜批发市场, 投资约1040万, 建筑面积8000m2。蔬菜批发市场可建设成为共和县的蔬菜批发中心, 以销售其他地方蔬菜为主、自有蔬菜为辅。另外, 社区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还可通过社区南侧工业园和社区西侧的物流中心两个平台解决就业问题。不仅可以解决社区居民就业问题, 还能达到一、二、三产均衡发展的新型社区产业发展目标 (见图7、图8) 。
7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社区内的清真寺建筑予以保留, 其他公共服务配套均为新建。在规划区以南有现状的西香卡村村委会, 考虑到社区服务的完整性, 在规划区内新建了社区中心, 现状村委会可土地置换后做其他用途。在城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规划区东西两侧均设置有小学用地, 所以规划区不考虑学校配套, 仅设置一所幼儿园。
8 景观绿化系统规划
沿规划区内两条贯穿南北东西的主要道路形成生态景观轴, 沿景观轴布置各个组团中心节点, 同时以中心节点辐射带动社区内的次要景观节点, 形成“两轴串三区, 三心带多点”的景观体系 (见图9) 。
9 民族建筑设计意向
西香卡新型农村社区所属的共和县, 位于青海安多地区。这里以藏文化为主体, 同时还并存着伊斯兰、汉、蒙古等多重文化形态, 其文化的多元性反映在建筑中也呈现出有别于卫藏及康巴地区的独特风格。安多地区由于地缘关系, 自古以来就与东边的汉文化和北方的阿尔泰文化联系密切。历史上这里也是藏、蒙古、回、撒拉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外来文化长期与当地各族人民的文化共存、融合、发展, 逐步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多元性安多文化。安多地区房屋建筑粗犷明快、浑厚朴实、重点突出、细部精致, 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个性鲜明。西香卡新建筑创作中, 传承藏式建筑及回族建筑的基本特征和典型形象, 并突出安多地区与卫藏、康巴地区的区别, 追求“和而不同”的新形象 (见图10、图11) 。
1 0 结语
从西香卡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实践可以看出, 新型农村社区模式能节约土地, 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实现集约化经营。他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 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 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更合理的开发用途。实现社区化之后, 农民又不远离土地, 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简而言之,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等同于村庄翻新, 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 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 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让人们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祖群, 赵荣, 杨新军, 等.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案例与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1 (2) :18-22.
[2]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128.
[3]向达, 高静, 胡辉.青海藏族地区传统聚落更新模式研究[J].中外建筑, 2011 (5) :72-73.
[4]马贵.青海藏族民居与居住文化[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20) :214-215.
新型民族关系 篇2
行研究
摘要: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广大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民族地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甘肃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筹集资金困难,基金使用率低;基金补偿率低,农民参合意愿较差;定点医疗机构偏少,医疗设备缺乏,卫生人员水平低;报销程序繁琐,报销比例低。甘肃民族地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进一步加大宣传,提高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识;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改善医疗条件,加大农村医疗队伍的培养和再培训力度;制定便捷的报销政策,鼓励使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结合民族地区实际,采取各种方式拓宽筹资渠道。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责任;医疗保障制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一、甘肃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包括54个民族。行政区划上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所辖的16个县(市)以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等五个民族自治县。根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这21个县(市)共计323个乡镇,2310个行政村,总人口219.92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75%。2007年,民族地区约19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7.5%,其中天祝藏族自治县179928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9.13%,比2006年增长3.24%,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总额823万元,增长38.32%,支出总额607万元,增长40.03%,133865人受益;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州8个县(市)参合农牧民群众47.13万人,参合率85.6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集基金总额2424万元,基金累计支出1506万元,受益群众29.08万人次[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减轻了民族地区农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使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由政府主导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
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使民族地区农民的健康有了保证,负担得到了适当减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看病由个人负担的历史,农民的健康问题受到了各级政府的普遍关注。
第二,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农民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真正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以前绝大多数群
众都是“小病扛、大病拖”。主要因为高额的医疗费用使他们忘而却步,自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群众看病才真正有了保障。
第三,对于那些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民,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出资困难的农户,由民政部门和扶贫部门资助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没有类似的配套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是民族地区在配套改革方面前进的一大步。
二、甘肃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筹集资金困难,基金使用率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实施,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5]。所以,新型第1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给予较大的资金补助。但是由于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财税增长基础薄弱,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财政压力极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民族地区统筹到的基金使用率低。2007年甘肃民族地区统筹基金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民族地区基金平均使用率为68.62%,其中用于门诊和住院的基金平均使用率为67.20%,用于体检的为0.84%,这说明民族地区农民只有生病了才想到用基金治疗疾病,而很少使用基金去积极主动地预防疾病。甘肃省基金平均使用率为
78.22%,比民族地区高出近10个百分点;民族地区基金使用率最高的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高达113.52%,而最低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仅为1.33%,可见民族地区内部基金使用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王文静等:甘肃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研究
(二)基金补偿率低、农民参合意愿较差民族地区基金补偿率低,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民族地区平均每人补偿金额为62.00元,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71.49元;民族地区内部平均每人补偿金额相差悬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平均每人补偿金额为1500元,排在七个民族地区之首,而天祝藏族自治县平均每人补偿金额仅为45.36元,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3%。此外,甘南藏族自治州平均每人补偿金额为51.73元,在七个民族地区中排倒数第二,补偿金额也远低于民族地区的平均水平。所以要提高民族地区内部个别县或州的补偿金额,提高这里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三)定点医疗机构偏少,医疗设备缺乏,卫生人员水平低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甘肃民族地区尚处于试点时期,上级部门确定的定点医院数量较少,给农民病带来许多不便。处在县、乡、村的医疗机构条件又比较差,医疗设备投入不足,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仍然只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诊病,使得县乡村医疗机构难以为民族地区农民提供
较好的医疗服务。部分农村合作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疗定点机构用药和检查不合理,住院费用、门诊费用较高,医疗费用上涨过快,这就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另外村药品市场秩序较乱,药品价格偏高,本来在乡村医生那里只需要几十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现了“小病大治”的现象,这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医疗支出。另外,民族地区农村卫生部门人才缺乏,卫生技人员诊疗水平低,素质参差不齐,很难保证对病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满足不了当地农民的基本医疗需,与“大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的目标相距甚远。
(四)报销程序繁琐,大部分民族地区报销比例低目前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农民生病后,只有住院治疗的医药费才有可能得报销补偿。而且看病只能在定点医院,转院就医的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报销比例不够合理且报销门槛过高很多项目不能报销,能报销的手续比较繁琐,报销时间过长,典型的“交钱容易,拿钱难”。大部分民族地区报比例低。虽然民族地区整体的报销比例是40.78%,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38.67%,而且个别的地区远远高于省,像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报销比例分别高达41.43%和43.85%,但是大部分地区的销比例还是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像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报销比例
为27.19%,最低的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销比例仅为24.96%,比全省的平均水平低13.71个百分点,比同为民族地区报销比例最高的甘南藏族自治低18.87个百分点。
(五)政府、社会、媒体关注程度不够,政策宣传不到位各级政府和社会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关注不够,有关部门没有深入基层,充分了解民情,广泛听取民,没有摸清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真实态度和看法,没有弄清各项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题,部分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对这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政策学习不够深入,理不够透彻,把握上不够准确,甚至存在畏难情绪。有些单位缺乏大局观念,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没负起应有的责任,甚至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卫生部门的事情,与已无关,造成合作医疗工作运行不畅流媒体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道不多,政策宣传不到位[4],民族地区农民不了解政策,部分农民对参加新型村合作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谁看病,谁拿钱”,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目的和意义缺了解,甚至出现误解,所以许多农民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处于观望状态。
三、完善甘肃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
(一)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甘肃民族地区大部分属于经济落后的欠发达地区,中央
和地方政府应该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多加持,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有政府扶持,不断为个别民族地区创造发展经济的条件,千方百计地增农民的收入,才能解决他们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农民才会考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民族地区新型农合作医疗的实际报销比例,特别是个别民族地区,比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缩小与其他民族地区平均水平的距,让这里的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也能提高他们的参合积极性。
(二)改善医疗条件,加大农村医疗队伍的培养和再培训力度加大对民族地区投资,切实改善乡镇卫生院、卫生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必要的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条,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让农民放心就医就诊。加大民族地区基层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给他提供免费再学习的机会[9],鼓励在职卫生从业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医学类和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教,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和职业道德素质。此外,还应改善乡村卫生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为民族地区留住医学人才,逐步缓解民族地区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紧缺的现状。
(三)制定便捷的报销政策,鼓励使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确定合理的补助标准,简化繁琐的报销程序,探索简便可行的报销方式。还要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提高经办构人员素
质,实行全省或全国联网的网络化结算,方便农民跨地区就医、报销医疗费用。鼓励民族地区农民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降低中医药和民族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住院的起付线,参合农民在中医药或民族医机构和综合医院中医科住院的,报销起付线在原有标准基础上降低20%;提高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报销比。在门诊统筹补偿、纳入管理的慢性病补偿及住院补偿中,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扩大医药和民族医药的补偿范围。大力推广应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适宜技术,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掌握1以上中医药和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同时扩大中医药和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补偿范。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切实减轻甘肃民族地区参合农民医费用负担。
(四)结合民族地区实际,采取各种方式拓宽筹资渠道首先,政府增加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资金投入。其次,从社会赠捐等来增加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外,目前多数民族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仍然以农民“自愿性”为原则,但是“,强制性”是社会保险所有的特征。所以合作医疗也应该坚持“自愿性”与“强制性”相结合。在政府给予资金支持的前提下,对于超过地区平均收入水平且不愿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民族地区农民,要正确引导并强制
其参加。对于低于地区平均收入水平但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民族地区农民,鼓励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给予适当的助。对于需要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民族地区农民,政府应免费让这些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族地区筹集基金本来就困难,所以对于筹集到的基金,一定要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如肃南裕固族自治、临夏回族自治州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基金使用率排在七个民族自治县的后三位。特别是肃北蒙古族自治排在倒数第一位。所以应尽快在这些民族地区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8],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度和多层次的监督机制,保证民族地区基金用到实处,为农民的医疗卫生带来真正的实惠。
参考文献
[1]《甘肃年鉴》编委会.甘肃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11,298.[2]王波,陈建生.西部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大学学报,2005,(6):22-23.[3]徐兴美.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探析[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1(1):136-137.[4]李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1):683.[5]吴师法,刘钦.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民族关系 篇3
目前,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导致这种现状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有效解决。要想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能够又好又快发展,与各发达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必须要加大对构建少数民族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视。
少数民族地区新型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至今,不仅经济文化日趋繁荣,人民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但类似于少数民族地区这种整体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仍然十分缓慢,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依然有很长一段距离,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的经济形势依然是十分落后的状况,这对于为了实现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引起了严重的障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一直停滞不前。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并不是个别的,而是有很多方面,但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金融业的发展滞后。众所周知,金融问题是阻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由于资金的严重短缺,在各方面都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金融组织体系还不够完善。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金融发展形势不好,导致金融体系的整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第一,减少银行机构。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最基本的金融需求,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都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其次,民间金融活动,但由于缺乏法律保护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私人资金有其存在的理由,在一些中小企业的情况下,不能获得支持银行信贷,使企业融资收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扩大扩展以满足居民的迫切需求。然而,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和监督约束,诉讼,使借款人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和大量的债务负担。三是严重缺乏的保险,对于金融短缺安全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服务不发达,尤其离城市特别远的,国家政策普及不到的贫困地区的养老保险等更是一片空白。
信用担保体系功能存在较大缺陷。由于经济实力的不强,资金的规模和业务信用担保机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容积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企业只能获得十分少的信用担保。由于缺乏资金,小企业的支持非常有限容量的实力不强,因此在该地区少数民族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普遍获得保障信贷条件十分艰苦。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金融业发展的整体水平非常低,安全机构数量十分少,能够有效分担风险的金融机构也十分少,规模化经营受到限制,也阻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
立法滞后,金融法律体系不完善。截至目前,我国很多金融机构正在使用共同规定的金融法规。对于各种不同的区域,如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的发展,没有注意强调特殊性,应该充分考虑到在少数族裔社区的经济发展。现行的“商业银行法”,将考虑合作融资,贸易融资。经济状况不同的客户就需要为其提供类型不一样的金融服务机构,但也有不符合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没有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如果金融机构和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同样的法律和法规,不但不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反而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新型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
建立多层次的、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更加是一项综合性金融机构。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机构必须要实现多元化发展,使各项专业服务,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适应不断变化的地方民族特色,因此,中小企业区,民营企业,在当地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并支持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第二,国家的区域金融机构放宽准入条件,新的金融机构要挣脱少数民族地区因素的限制,国有银行要大力发展,特别是要为农业发展创建一个广阔的平台。
构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完善的融资体系。首先,我们必须要使少数民族人民日常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国家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可以由当地的政务机关以及金融企业一起出钱设立;或设立财务担保资金参与该公司的股票可能采取信贷的股份数额;或承担责任,联保联保承担贷款更常见的方式,使当地企业在贷款时能够更加顺利。其次,少数民族地区的信用评级制度也要尽快建立起来,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具有区域特征的中小国家的评级系统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来。第三,当局应简化抵押评估,登记,公证手续等,降低收费标准,特别是在抵押贷款行业来解决问题。
加快立法步伐,健全金融法律体系。首先,我们必须考虑与其他区域组织的具体情况少数民族地区,国家的预算规则应制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反应,而其他法律制度必须兼容和支持。第二,经济和社会修订的统一法规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禁止不适当的金融法律法规,提高少数民族的金融法律制度。三是加强法制建设。要注重提高企业单位和居民的法律意识财政社会各少数民族地区;规范执法行为,并建立了完善和金融监管机制的有效实施,加大处罚力度,打击非法活动,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新型民族关系 篇4
【内容摘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特殊的区情及地理位置使民族关系也由此而显得尤为重要,新疆民族关系的走向直接关系到我国总体民族关系的大局走势。因此,和谐的民族关系,对新疆来说具有其特殊意义和重要性,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关系和谐
一、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提出
旧中国的民族关系是不平等的,民族之间的猜疑、隔阂、矛盾非常突出,许多民族内部也是不团结的。新中国成立后至1957年期间,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后来历经曲折,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展开的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党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国内民族问题的发展变化,明确把民族自身的发展引入民族问题的内涵,提出加快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打牢了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我们党还明确提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重要思想,科学概括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现状,集中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005年5月27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平等为基石,以团结为主线,以互助为保障,以和谐为本质,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①。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构建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客观而真实的概括,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民族关系中不和谐因素存在的原因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不同,不同的民族区域内部的民族关系互不相同。比如,在现代化建设的早期,民族关系主要体现为民族社会成员在建设热潮中的不知所措,在新旧思想碰撞时会产生矛盾。逐渐地,那些较早适应了这种形势的民族可能会借助于外在的政策环境提前获得经济上的提升,相应地,民族关系的内容也会发生变化。
当前我国正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化体制改革,实现社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因素都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与差距拉大的矛盾、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资源开发和环境破坏的矛盾、市场竞争和民主平等的矛盾等等,其中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继续拉大,成为影响和谐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截至2009年底,西部地区在人均GDP、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支出这四个方面均处于全国最低。全国592个贫困县中,西部有375个,贫困人口占全国的66%。尽管各地区在改革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经济加速增长,但就总体而言,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在过去20年明显地高于西部民族地区。
2、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族群认同的多样性
当今世界,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出于对改善生存现状的强烈追求,大量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这在促进社会发展和增强不同民族间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小视的负面影响。首先,一些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后,仍然保持着浓厚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这与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于不能迅速适应城市生活而与当地文化进行接触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和碰撞。其次,个别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违法犯罪事件给城市治安造成了不良影响。另外,还有一些城市的少数民族流动经商人员违反市场管理条例和市政管理条例的现象问题和一些行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因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而引发的城市民族关系问题②等都不同程度地随着大量的少数民族流入城市而增多。
在民族关系问题中,城市少数民族流动问题始终处于非常敏感的位置,他们不仅处于引发民族关系问题的最活跃、最敏感的位置,而且波及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刻的③。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大批进城、东移是城市化、全球化深化带来的一个新变局。因此,在处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问题的民族工作中,如何加强管理,强化他们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是事关调适民族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3、国际敌对势力的干涉
当前,民族问题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目前来看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最大的、最现实的因素,威胁国家安全统一的问题主要:
第一是以“东突”为纲领、为旗帜、为口号的分裂势力依然存在,新疆将面临着反分裂斗争的实践过程。“东突”恐怖势力为了实现新疆的独立,大肆歪曲和杜撰新疆民族、宗教演变的历史,违背历史事实地杜撰:“新疆自古以来就只有伊斯兰教。”其目的是推导出:“只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才是新疆的世居民族”,最终为他们反汉排汉,破坏民族团结,挑拨民族关系,引发民族冲突,分裂祖国统一的政治图谋制造“历史依据”。
第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政策不变,我们也将面临反分裂斗争的实践。根据新疆民族分裂主义特征来讲,它会根据国际国内形式的发展变化,变化手段、变化活动策略。目前,新疆境外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已经形成了,以欧美为国际化整合,以西亚为大本营,中亚为桥头堡的对新疆进行全方位渗透的格局。西亚和欧美地区主要是利用所谓的人权,所谓的民族宗教想努力的促使新疆问题国际化。西亚大本营的工作是培育所谓的民族精神领袖和骨干。全方位渗透格局的形成意味着新疆各地都需要对稳定问题高度警觉。
三、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要素中,经济发展是首要因素。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不断促进公平正义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的重大政治问题。
每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它需要一个生态环境,它也依赖于自身的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在这一意义上必须要看到民族发展关系和社会和民族关系之间密切相连。新疆是由55个民族构成的,社会中的民族作为社会中的构成要素,它必然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不可能脱离社会力量为民族而民族。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民族就只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要实现民族的发展根本的途径是要通过推进社会的发展来推动民族的发展。民族问题是局部问题,不是总体性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新疆民族问题的解决是要依赖于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通过新疆的发展来推进新疆各民族自身的发展,这是由于民族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民族越发展越需要和谐的民族关系,因为民族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是交往。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它都依赖于自己生存所拥有的资源品质条件。就新疆来讲,新疆拥有其他省区无法比
拟的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其中包括水土光热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等。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新疆的这些优势资源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和充分的转换开发,造成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形成一种“富饶的贫困”状况。要把这种优势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资源产品是依赖于一定的劳动力的,是需要资金技术的。从资源配置的意义上来讲,新疆有优势资源,但比较而言,从资金、技术、人才上来讲,新疆不占优势。从中国自身的发展来讲,东部地区有。所以始终讲中国的经济发展东西部地区要合作共赢。
2、合理定位民族认同,实现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
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不仅是要求我们对民族之间这种密切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我们还需要每个人对自己的民族身份正确的把握,所以加强民族团结要每一个人合理的定位民族认同,实现自身全面和谐发展。
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社会生活都是多元的,认同也是多元的。每个人有多样化的需要,所以就有多重的社会身份。一个人之所以归属于一个国家是因为国家是每个人基本的政治依托,它保证每个公民,每个人生存的基本权利。民族是基于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心理素质构建的一个社会群体类型,这个群体来满足本质意义上的生活方式的共同体。
在新疆我们需要把民族认同合理定位,起码要树立一个意识,公民身份是第一位的身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来保证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益,对于这个更大的社会共同体,社会成员要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个责任的承担最根本是我们自身需要它,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解决我们自身生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强调民族认同合理定位,不能把民族因素强调到不适当的首要地位去,要分清谁轻谁重,我们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当每一个民族具体利益和国家整体的根本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服从于这个大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社会、民族、人的全面发展。
3、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统一不动摇
我们常说,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长期以来各级党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疆稳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精神,统一思想,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五观”、“四个认同”教育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发扬各民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坚持不懈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今后,要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心内容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大力揭露和批驳民族分裂势力散步的种种歪曲和杜撰新疆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历史的谬论,肃清他们所宣扬的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在新疆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影响,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四个”认同,使各族干部群众真正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分裂则人民遭殃,不断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政治敏锐性。处理民族关系时,要维护法律尊严,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各族人民群众法制观念和思想意识,帮助各族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知法守法的公民,要依法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破坏活动。
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是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熟悉本民族的语言、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熟悉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是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④,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少数民族干部与少数民族群众感情深厚,能把少数民族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转达给党和政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处理新疆民族问题的关键。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为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2005年中央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的讲话
②汤夺先:《试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与城市民族关系》,《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第1期
探路新型大国关系 篇5
近年来,中美两国如何打破“修昔底德陷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
此次美国之行是习近平自2013年6月以来第二次访美,也是他作为国家主席对美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从波音公司的大车间到白宫南草坪、从浪漫之都西雅图到政治中心华盛顿,这些节点串起的,不仅是一条国事访问之路,也是一条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之路。
“两年见五面”
想要探究中美两国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视程度,只需要看看“习奥会”的频率就可略知一二。
从2013年6月的庄园会晤到2014年11月的瀛台夜话,习近平和奥巴马不仅有两次推心置腹的深入交流,还有两次多边场合的专门会见。再加上习近平此次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进行了五次会面。这种高频率的会见交流在世界双边关系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两人之间的会晤,表明两国最高领导人意识到合作对中美双边关系及全球政治稳定有重大意义。中美之间的问题不少,双方有迫切意愿磋商、解决问题。两国顶层的频繁互动,有助于决策层领导人相互信任的培养,也有助于领导人间发展良好的私人关系,这对于化解两国民间的社会对立和不良认知有其无法替代的正面作用,总体上是好的趋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史泽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中美领导人间的良好关系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中美最高领导人的交流频繁,各方都在解读其中的政治信号。此次习近平访美,美国方面的接待是否隆重,直接释放出对华态度好坏与否的信号。尽管免不了会有来自美国某些势力、团体的一些杂音,美国整体上的态度还是积极的,双方的精英阶层都认为中美关系经不起折腾。”
从伊朗到西非的合作
有学者表示,“中美合作解决不了所有的全球性问题,但没有中美合作,什么全球性问题也解决不了”。这句话或许不尽严谨,但多少点出了当前中美关系对整个国际社会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2015年7月15日,困扰国际社会长达12年之久的伊朗核问题终于实现重大突破。其中,中美两国密切合作、居中斡旋,在关键时刻所展现出来的巨大正能量,获得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美国总统奥巴马直陈:“伊朗核问题谈判达成全面协议,中方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美方感谢中方为达成这一历史性协议所作的贡献。”
同样,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愈演愈烈之际,中美两国不仅保持了密切的高层沟通,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展开了高效合作:中国培训的利比里亚工兵连为美援建埃博拉治疗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中国满载防疫物资的包机抵达利机场时,美国空军部队则主动派出多辆大型叉车协助中方卸货。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中美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这一声明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赞为:“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政府所展现出来的领导力,将给国际社会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在2015年成功达成一项有意义且具广泛性的协议。”
此次习近平出访中,双方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再次取得新进展。中美双方再次发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同意扩大双边务实合作,加强多边谈判中的协调,共同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取得重要成果。
中美就网络安全问题达成共识,亦是两国关系中一大重要议题的突破。中美两国同意加强案件协查和信息分享,各自政府都不从事或在知情情况下支持网络窃取知识产权,探讨推动制订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合适的国家行为准则,建立两国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设立热线电话。
“作为世界仅有的两个超过10万亿美元年产值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对世界秩序的未来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义桅说,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可持续发展等关乎人类走向的重大问题上,中美合作空间巨大。世界热点问题的解决、国际秩序的未来,必须寄希望于中美合作。合作共赢,开创未来,才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走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9月23日,习近平对塔科马港林肯中学的故地重游,不光是一种亲近美国民众的举动,其实更是一种珍视情谊的延续。
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专门造访1985年曾经考察过的马斯卡廷小镇,与当年的美国朋友叙旧畅谈。在那次出访中,习近平还来到美国洛杉矶NBA球赛现场,观看湖人队和菲尼克斯太阳队的比赛,成为首个在美国现场观看NBA比赛的中国领导人。
“习近平访美之行希望向美国民众表达这样的信号,中国和美国有许多共同利益。美国民众对美国的经济并不乐观,而中国的经济发展,美国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是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会给美国老百姓带来实际好处的。”王义桅说。
近年来,中美之间旅游业的发展也反映了中美民间往来的火热。2014年,中美两国双向旅游均超过200万人次。
nlc202309011616
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共同出台了互惠签证政策。双方为前往对方国家从事商务、旅游活动的另一方公民颁发有效期最长为10年的多次入境签证,为从事留学活动的另一方公民颁发有效期最长为5年的多次入境签证。
这一新规极大推动了两国间旅游产业和留学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作出积极贡献。据美国国务院的数据,新签证政策实施后,来自中国的美国签证申请人数增加了将近50%,预计十年后每年将超过700万,为美国创造超过44万个就业岗位。
寻求新的增长点
中国有句老话“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中美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本就是一件“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创造性事业,其中的挑战自不必言。
近期,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共和党参选人的电视辩论中,事关中国的贸易摩擦、网络安全、南海问题等一系列关键词层出不穷。而关于中美关系进入“临界点”,美国必须对华更加强硬的杂音同样泛起。管控分歧,推进中美关系的巨轮破浪前行,无疑是习近平此访的重头戏。
“从宏观上看,中美目前出现的一个问题是社会情绪出现隔离,双边社会都有一些人热衷于互看缺点。虽然经贸合作正在积极展开,但是‘身子在走近,眼睛却在看远’。” 史泽华说。
习近平此次访问的不少安排,显然是直面上述问题的对症下药。
比如,出席中美互联网论坛,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增信释疑、化危为机。
王义桅说:“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一次访问,当然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分歧也不可能一下都被消除,但通过此次访问,希望能使美国方面将整体前景作为对华政策出发点,不能放大分歧,对外、对第三国释放出错误的信号。”
尤为引起外界关注的是,此次访问中,习近平先抵达西雅图,面向美国工商界、战略界发表演讲,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亦成为双方会晤的重要议题。
“中美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培养新的合作点,新的利益共同体。从效果来看,投资比贸易起的作用更大,投资会带来一系列系统性经济互动协调,创造就业,赢得民间好感。中国和美国应当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互补合作,开展有序竞争,避免恶性竞争,扭转中国冲击美国主导秩序的误解。”史泽华说。
从雅典与斯巴达争霸的两败俱伤,到日德谋霸引发的世界大战,让不少人深信“崛起大国必定与守成大国爆发战争”的宿命论。
但今天,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更是当年美国和苏联之间贸易额的500倍。另外,中美在一系列国际重大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比如全球反恐、气候变化问题等。
“新的利益增长点可以发展出更多理性务实的‘知华派’决策者,进而培育精英阶层的对华友好感。例如近日中国签下拉斯维加斯到洛杉矶的高铁项目,实际上培养了铁路相关的新的利益群体。他们的出现,将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史泽华说。
新型大国关系有待建立 篇6
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的“路线图”
中美两国都在不久前完成领导层换届。克里来访是继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雅各布·卢3月访问中国后,中美高层又一次面对面接触,保持了双方高层交往的势头。
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克里时回顾了不久前他和奥巴马总统通电话时一致重申,共同致力于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指出,要走出一条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这12个字,是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弘扬的精神,体现了中国执政者的世界秩序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表示,如果中美能秉持这一精神构建两国关系,两国关系将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外交部长王毅在和克里会谈时说,要把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转化为具体政策和实际行动。两人还表示,要规划好下阶段两国关系发展的“路线图”。
“这些表态说明,新一届中国领导层对美政策不仅有新定位,也在采取具体措施来充实新定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达巍说。
分析人士认为,克里此访本身就是规划“路线图”的一部分。克里访华之后,中美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领域的交往将全面展开,如美军参联会主席邓普西将于本月下旬访华,双方正在商讨延续好、利用好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高层磋商等机制。
媒体反应
香港《文汇报》:作为美国对华关系决策者之一和主要实施者。克里首次访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中美共同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无疑具有重要风向标意义。
美国《侨报》:克里此访,是奥巴马第二任政府内直接负责外交事务的高官首次访华,中美新一届政府外交官员面对面的摸底、兜底。续航两国关系,就是克里访华的意义。
香港《经济日报》:美国新任国务卿克里“旋风式”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会面达多项共识,中美关系回暖。有学者指出,克里在处理对华事务较希拉里稳妥。外界认为此因“鸽派”的克里未有如“鹰派”的前国务卿希拉里般咄咄逼人。
直面经贸合作老问题,培育新增长点
“不能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在合作的广度深度、质量层次上实现新突破”“希望美方在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上有实质行动”……克里访问期间,中国领导人对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提出种种期望。
达巍说,这些表态切中了中美关系中的“老问题”,体现了中国对处理经贸交往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分歧的态度。
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目前中美经贸联系广泛而深入,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中美贸易额接近5000亿美元,而且仍存在发展潜力。
克里访华当天,两国还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成立气候变化工作组;双方还同意,在中美战略安全对话框架下设立网络工作组。
媒体反应
香港《文汇报》:“新型大国关系”由中方首倡,概念提出时间已不短,但美方似乎仍停留在要共同探索的口号层面,克里此次亦没有做出更进一步的正面回应,究其原因,就是中美战略互信仍严重缺失,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崛起心存担忧。但是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上,中国已展示了足够诚意,采取了不少行动,美方能否与中方相向而行,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新加坡《联合早报》:由于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美国则在债务危机和“反恐”陷阱中难以自拔,中美两国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亚太地区以至整个世界的战略格局也随之改观。虽然中美之间有着种种的利益矛盾与冲突,但如果中美两国一定要搞一场“零和游戏”,必然两败俱伤,并危及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绝非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在。中美在涉及对方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充分了解并尊重对方的重大关切,不伤害对方的根本利益,这是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战略内容。
《侨报》:克里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见,与中国外长的对话,就是中国和世界在新形势与新问题之下,摸清克里对华态度、立场“底线”的契机。
朝鲜半岛局势成讨论焦点之一
克里此次东亚三国之行恰逢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与三国协调立场是他此访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方传递的信息清晰明确。李克强说,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相关各方都要负起责任、承担后果。在半岛和本地区挑事生事,会损害各方利益,也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杨洁篪说,关于朝鲜半岛问题,中国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方坚定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坚持推进半岛无核化的进程。
王毅强调,中方的立场坚定不移,那就是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必须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坚持对话解决问题。他敦促有关各方不要再采取任何导致局势紧张升级的行动。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认为,在朝鲜半岛局势阴云密布之时,美国国务卿访华与中方交换意见,中方也继续发出信号:中国愿同包括美方在内的有关各方一起,为半岛无核化与和平而努力,为对话解决问题而努力。
媒体反应
香港《经济日报》:美国对华态度关键并非人事,而是当前利益考虑。目前美国希望缓和亚太局势,中国亦乐见区内稳定,双方各得其所,令关系趋暖。
《侨报》:克里出访东亚三国,到出访前一周才确定为韩、中、日,突发变化。中国不再“垫底”的重要背景是,韩国与中国相较日本在朝鲜问题中更为举足轻重。
英国《金融时报》:美国不能从遏制中国中受益。美国没有必要为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尤其在自身遭遇危机的时候。文章还指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一个着眼历史和现实、并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的长远安排。中国没有称霸该地区的野心,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内,两国应该进行健康的竞争,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是这项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