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图书

2024-06-09

新型图书(共9篇)

新型图书 篇1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1、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的提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 以Internet为背景, 迅速发展起来。在全球化信息建设进程中, 很多国家将数字图书馆建设列入国家信息基础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中。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是不断深入和完善的, 所以数字图书馆的内涵也是不断发展的。目前对其特征认识是比较统一的。

(1)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首要特征。数字是馆藏资源的载体, 馆藏资源依赖于数字而存在。馆藏资源一般要经过计算机处理成为数据、文本、语音、图形图像和视频等数字化信息, 以便在传递上突破时空限制, 提供更为快捷和方便的服务。

(2) 流通手段的网络化。数字图书馆流通手段表现为通过网络使资源跨越时空向使用者提供服务。

(3) 资源利用的共享化。数字图书馆的共享化表现为模糊了地域、国别、行业的界限, 在资源利用方面实现共建、协作。本地或者远程用户可以获取自己需要的最终信息。个体信息资源也可以提供给不同地点的用户同时利用,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4) 人员素质综合化。数字图书馆的工作需要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只具备单一图书馆专业知识或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将无法胜任工作的要求。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字图书馆, 它是用数字化的形式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进行规范性加工、高质量保存和管理, 在广域网向广大读者提供流通服务, 实现零时空、距离资源共享的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大型信息系统。

2、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是相互依赖和促进的关系。数字图书馆是一个信息系统, 它以数字化方式贮存不同载体、不同地点的信息, 以网络的方式相互连接, 实现资源共享。与传统图书馆相比, 它打破了空间限制, 在服务功能上实现新的跨越, 将传统服务进一步深化。所以说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与完善。概括地说:数字图书馆使馆藏资源内容增加;实现了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字图书馆具有传统图书馆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传统图书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所以说数字图书馆不会取代传统图书馆。概括地说: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丰富, 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费用比较昂贵, 使部分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部分用户长期形成的资料阅读方式, 使他们对传统图书馆的依赖性很大;由于数字图书馆本身技术方面的原因, 不能完美、完整地反映实体文献信息。

二、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从宏观上分析

(1) 在理论方面, 研究多侧重于表面形式, 缺乏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现在很多文章只是介绍数字图书馆的事实和堆砌数据, 缺乏对事实的解释与分析。对建设主体的多元性, 经营行为的多样性, 技术开发的标准化和开放性, 建设计划的协调性等问题缺少研究。

(2) 在实践中, 采取的技术方案少。图书馆方案首先是一套技术方案, 国内很少介绍涉及有关技术实现路线的方案。我国图书馆界将数字化等同于数字图书馆, 其实数字化只是一个实施建设步骤。我们还缺乏对于具体的建设数字图书馆中遇到元数据问题, 存储与检索问题, 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安全性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2、从微观上分析

(1) 缺乏整体规划、统一标准, 忽视联合建设、资源共享, 重复建设、各自为政问题严重。自从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 图书馆纷纷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由于各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 在利益方面又难以取得彼此都认同的平衡点, 出现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协调、使用标准不一等现象。资源共享在没有馆际间的交流有效的网络平台支撑下, 会造成信息闭塞。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还没有统一的检索端口和阅读平台, 导致馆与馆之间的资料缺乏交流, 不利于资源的整合, 共享性降低, 给读者的使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的单位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片面地追求数字化资源的数量, 致使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

(2) 数字化的版权缺乏法律保障。数字图书馆的利用过程存在知识产权的问题。目前, 版权作品数字化的立法还不十分明朗。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使文献资源的格式转换, 数字化作品的复制、下载、盗版等变得更加容易, 数字化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比传统纸质文献也更为复杂和突出。根据著作权法, 使用作品必须取得作品权利人同意, 但是资源库容量庞大的数字图书馆要取得每一位作品权利人的授权在现实中非常困难, 在数字图书馆的有关立法中不能套用与自身建设和发展特点不符的法规。

三、数字图书馆建设策略

1、从宏观上构建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的框架

我们要对国外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总体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研究, 结合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实际, 分析数字图书馆建设、尤其是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所涉及的标准规范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根据数字信息资源运行规律和数字信息系统操作要求, 分析所涉及的标准规范层次以及各个层次需要什么标准、存在什么标准、具体的标准化程度等, 构建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的层次、内容、技术 (及管理) 要求、相互关系和整体架构, 理清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与支撑技术领域和相关领域标准规范的关系, 描述各个相关标准规范的整合化要求及技术要求, 为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提供清晰的框架。

2、从微观上要做大量的工作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着大量艰巨的、复杂的工作要做, 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我们要量力而行, 分步实施, 采取边建边运行边完善的方式。

建立多层次的共享联盟, 共享联盟实现多馆合作, 统一标准、统一规范, 按照数字图书馆要求组织资源, 借助网络环境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使用户便捷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从而极大地加强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 建立不同层次的共享联盟, 共同开发和建设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可以实现资源的横向整合, 解决资源浪费、避免盲目投资, 减少重复建设。

新型图书 篇2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容是在以人为本的条件下,加强城市人文建设,完善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如何借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现阶段尤为重要。

一、新型城镇化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经济转型、社会变迁与文化融合协同发展的过程。建立和完善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建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型城镇化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对基层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硬件设施、服务供给及馆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肩负着满足广大基层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保障广大基层民众享受基本文化权利的使命。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最前沿的文化阵地,一方面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职能,对广大居民起着教化和引导作用,通过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能够唤起广大基层民众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推动先进文化阵地的前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推动力。另一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广大居民对文化体闲场所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图书馆通过免费开放,为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真正体现出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特征,在确保广大民众基本文化权益得以实现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城镇文化的品位,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层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一是政府对基层公共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基层图书馆的工作只是简单的借还工作,缺乏必要的关注和具体的扶持。二是图书馆领导和职工安于现状,缺乏动力和创新,服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提升。

(二)财政保障没有完全到位

财政上的“分灶吃饭”,使有限的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分散化,导致资金的短缺。依靠县财政支持的基层图书馆仅能勉强维持自身的生存,难以向下有效延伸服务;而依靠乡镇政府的财政支持的综合文化站因投入太少,常出现资金挪用情况,缺乏财政保障。

(三)队伍建设问题突出

基层图书馆职工的准入门槛普遍较低,没有坚持“以岗定人、公开竞聘、择优录用”的原则,导致非专业人员占用了有限的编制。基层文化站、图书馆室的人员配备大多属于“内部调节”,缺乏专业化知识,且兼职现象普遍,存在一人多岗、一人多责、职责不清等现象,根本达不到图书馆服务的要求。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完善基层图书馆建设的措施

(一)分类推进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新型城镇化推进遵循“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抓好贯彻落实;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和试点先行,凝聚各方共识,实现重点突破,总结推广经验,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的原则。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地区图书馆也要遵循这样原则,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结合城镇化推进的区域、节奏、步骤同步推进符合不同县域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二)加大政府的财政保障

一是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将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人员经费、运行经费以及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制定所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比例,落实基层图书馆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必需的资金,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二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方筹措机制。三是建立图书设备专项资金,以专项资金的形式,保证政府投入的稳定性、长期性和连续性。

(三)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前制约基层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馆员素质不高。很多的图书管理人员很多都是从一线退下来的老干部,在这里进行“养老”。他们对于基本的图书馆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都不具备,影响了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招聘一些专业人员进行图书管理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为基层图书馆的骨干人员,真正为基层图书馆的发展作出贡献。

(四)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更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特别是县级政府一定要把构建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议事日程,成立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相对应的领导协调机构,从顶层设计方面保证形成有理性的发展思路、刚性的投入机制和常态性的建设机制,真正从制度层面把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抓紧制定地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服务创新机制、奖励评估和考核机制,将目标细化和量化到各部门,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切实有效地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结语

新型图书 篇3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渗透,使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观念和体制已不能适应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更深层次的需求。而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的信息中心,进一步开展多功能、全方位的现代化信息服务就成为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更深、更广的信息需求也使得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建设成为高校图书馆不可忽略的建设重点。

一、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新特点

图书馆信息服务是指图书馆利用信息资源,以文献服务、检索服务、指导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和用户教育服务等为主要内容,针对教学、科研、生产以及其他大众化的信息需求所开展的各种服务性活动的统称。伴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及高校图书馆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了一些新特点:

(一)信息资源多元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文献载体不再单纯是印刷型的,大量的信息以高密度无序的电子形式存储,电子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比传统的检索工具更趋向多样化,可向读者提供参考资料的信息源涵盖在广阔的互联网资源内,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可供服务的信息源。磁带、录像带、软盘、CDROM光盘、应用软件、多媒体等形式给读者获取知识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环境下的馆藏资源实现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真正融合。

(二)服务模式专业化

高校图书馆专业信息服务,与一般信息服务相对而言,是图书馆专业馆员运用专业知识,面向具体学科或专业进行的深层次高级信息服务。深入调查学科的特征信息,充分掌握用户需求信息是做好学科建设信息服务工作的前提。基于数字信息技术的专业化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网络定题信息服务模式,继承了传统的专题跟踪服务知识性与专深性相结合的服务特点,开发定题信息服务技术系统。第二种是学科导航信息服务模式,它以学科导航系统作为信息服务的平台,实现自建的学科导航与其他高校、其他信息机构、其他学科导航的链接。

(三)信息服务人本化

人本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崇尚自然,尊重人性,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过程,也是图书馆信息服务人本化的过程。在我国,随着图书馆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本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高校图书馆纷纷推出个性化服务。所谓个性化服务就是针对不同的读者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专业资源,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师生对图书馆信息的提供能力、服务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在这种新形势下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信息资源供需矛盾

信息资源是提供服务的基础。如果自身占有的信息资源非常有限,要想给读者提供满意的文献材料是不现实的,这就造成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供需矛盾,具体表现在:首先,馆藏数字化资源有限。图书馆网上信息资源的重要源泉之一就是自身把馆藏资源数字化。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实现了网上书目查询功能,但是全文数据库却很少,开发的资源不及馆藏书目。其次,网上归类资源有限。充分猎取网上所有资源进行归类,是扩大信息占有量的主要渠道。一般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只做到把本馆的文献揭示出来,而读者在深度的查阅后,也未给后来者留下任何痕迹。第三,信息资源反馈障碍。一些读者对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方式、内容、运作机制、信息资源建设情况了解不够,缺乏利用现代信息的知识与技能,与信息服务部门存在信息反馈障碍,制约了读者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缺乏信息服务社会化理念

现在的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依旧沿袭传统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在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上还是很落后,缺乏动态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图书馆馆员信息服务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出来,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传统落后的管理保守思想,另一方面还无法解决深层次信息开发与服务产生的经费问题。许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对象范围狭窄,仅仅是对本校师生开放,没有达到向全社会开放的程度,没有打破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对抗壁垒,缺乏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理念,其主要工作徘徊在低层次的阅览服务的水平上,没有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现代高校图书馆所需要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与效益管理出现脱节现象。同时,社会服务行业的激烈竞争也给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就影响了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馆员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无论是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远不能达到一个现代图书馆馆员的高素质要求。从信息服务方面来看,图书馆专业人员数量少,服务的观念比较淡薄,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倾听读者意见和信息反馈的能力不足,对读者需求的前沿信息缺乏全面了解,使信息提供滞后,甚至挫伤读者利用信息的积极性。我们还缺乏一批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熟练操作现代化图书设备的硬件维护人员。

三、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的创新举措

(一)优化馆藏资源结构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正由传统的以印刷型资源为主向以印刷型资源、电子信息资源并重的方向转变,合理的馆藏资源结构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头工作。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就是要加强各种载体文献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要根据不同读者的层次需求,制定科学的资源采购方案,保证馆藏资源比例适当、结构合理,突出信息资源的专业性、学术性。馆藏资源结构的合理化还要兼顾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信息需要、一般学科与重点学科信息需求、科研机构目前研究方向和可预见研究方向的信息需要,实现电子数字信息与馆藏印刷型文献优势互补。

(二)建立资源共享系统

网络信息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不同高校之间的馆际合作,以建立资源共享体系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就是一个面向网络环境的文献信息共享服务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实现不同院校公共检索、馆际互借、协调采购、文献传递、联机合作等功能。各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公共网络平台及时地发布馆藏信息,相互提供网上文献传递、预约外借及参考咨询等服务,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最优化,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三)培养高素质馆员队伍

提高馆员业务素质是保障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基础。要实现优质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必须培养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队伍。第一,注重馆员的业务学习,定期聘请有关专家来图书馆讲学,提高馆员业务知识和服务观念。第二,建立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行为规范评价机制。评价不仅是有效的监督手段,实际上也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和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对图书馆员进行管理,有效地制止信息服务主体的行为“失范”,有助于提高图书馆员服务的质量。

(四)开展多种形式用户教育

网络环境下拥有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现代化的检索设备,但是部分科研人员和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不强,对各种载体形态的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不熟悉,缺乏必要的网络知识,往往只能面对丰富的网络信息望洋兴叹,不能充分利用。所以说,高校图书馆应该广泛开展对用户的培训,这是一项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信息服务建设工程。这项建设工程的开展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公开网络电子版检索方法,开设信息检索选修课,开办怎使用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检索工具的讲座等。

(五)加强建设特色数据库

新型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篇4

一、教育转型中图书馆建设势在必行

(一)教育转型图书馆服务出现的新情况

一是服务对象个体的变化。一些院校转型为任职教育后,原来的教育对象个体由经历单一的社会青年转变为有一定部队任职经验的现役军官。这些向役军官均都经过正规的军事院校培训,又不同程度地在基层部队任过职,熟悉部队。因此,服务对象的阅历较为丰富,视野也相对开阔。二是服务对象态度的变化。服务对象的个体变化后,这些任职干部由于是再次进军校,大都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和时间,对待运用图书馆学习的态度上明确,都是积极主动地求学。这与学历教育的对象被动地接受、为学而学有着鲜明地区别。三是服务需求的变化。在学历教育时代,由于教育对象成分地简单和单纯,思想达不到相应的高度,他们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相对保守和单一,满足于差不多,不追求优质高效便捷。而在任职教育时代就不一样了,这些任职干部来自全军陆海空三军的各个单位和层面,由于知识结构、自身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也就造成了对待图书馆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他们认为,院校图书馆就应该是典型的“大百科全书”,能找到在部队找不到的知识。因而在需求上追求多元化,把图书馆当作学习的主阵地。所以,教育对象的多样化需求逼迫着图书馆的转轨提速,使其不断完善各种功能以适应任职教育的需要。

(二)军队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一些军队院校教育转型后,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方面虽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还不够到位,存在一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统一规划,资源整合不够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就是把各自为焉得虎子、分散建设整合成政出一门、计划建设,使之纳入一个统一的领导组织,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军队院校图书馆资源地合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避免搞重复建设。

2、缺少创新精神,建设标准不高

由于数字化图书馆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于怎么建设、建设到什么程度院校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加之图书馆工作人员视野的局限性,在对待图书馆建设的标准上,缺少创新精神,满足于一般化、差不多。主要表现是图书馆的标准化不规范。标准化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重要保证。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是指图书馆建设中有关内容的具体的技术标准。这些技术标准决定着信息资源的能否共建共享。目前,从院校图书馆建设中来看,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还很突出。因此,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必须确立标准化这一概念,要围绕着标准化去完善各项设施,建设各项内容。

3、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力量不足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需要有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提供专门技术支持,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数字资源开发、组织和提供利用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当前军队院校图书馆这种人才数量有限,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才更少,从而造成了一些图书馆建设的滞后性、缓慢性。从院校图书馆的现状来看,导致图书馆人才缺乏的原因主要是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和人才成长机制不健全。与教员们相比,图书馆工作人员福利待遇较低,很多人不愿意在图书馆工作,有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宁可放弃本专业也要到其他研究部或机关工作。在此,人才问题不能忽视,解决人才困扰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搞好三项建设,努力为院校师生提供完善服务

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必须下力搞好人力资源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和硬件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为新军事变革下的院校提供足够的有力的完善的服务。

(一)人力资源建设

所谓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它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图书馆员的工作要求较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属于复合型的人才。因此,在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上,院校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好这个“颈口”问题。既要做好对现有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工作,使其尽快完成素质转型;同时,又要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不拘一格用人才,想法引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使之成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中的坚实力量。

(二)数字化资源建设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必须高度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包括几个方面。一要重视数据库资源建设。它是信息化图书馆的核心。要建立数据库,建立的数据库资源应能处理图书、期刊、特种文献及电子媒体等信息资源。二是馆藏资源数字化。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院校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数学和科研的南非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三是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员、学员使用。

(三)硬件建设

数字图书馆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专用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和存储设备等。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硬件建设的主要内容:一要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使其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二是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应满足教、学员多样化信息需求。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人员培训。三是书(刊)厅电子化建设。即采用磁盘和光盘上网、电脑人书厅的方法,且在书厅配备一定数量的联网工作站(开通节点),使厅兼具电子阅览的功能,实现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及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使用户在同一时点便可获取多媒体的信息,满足了需求。

三、完善服务功能,满足各种需求,推动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

院校教育转型后,图书馆的转型也不是最终目的,加强图书馆建设的是为了满足院校人员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图书馆是为人服务的。在完善图书馆建设上还需要把握住两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只有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才能促使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持久的发展。二是必须提高服务人民的素质。服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服务的质量,也是搞好服务的有力保证。因此,建设数字图书馆最终落脚点还是放在完善图书馆各种服务功能上,不断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只有尽快地完善各种服务功能,才能达到用户的满意,真正实现图书馆在军队建设中的协调发展,共进共赢。

参考文献

[1]吴志荣,数字图书馆——从理论走向现实,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0)

[2]范晓鹏,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图书情报工作,2001,(3)

[3]陈俊华,IT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转型期建设,图书情报工作,2001,(2)

爱岗敬业——做新型图书管理员 篇5

一提到图书, 很多人把它与“修养”联系在一起, 因为书不仅能让人增长见识, 还能培养人积极的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 要尽可能地把有限的图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将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注重宣传, 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宣传很重要, 不仅仅是新书宣传, 还包括所有适合学生借阅的书籍的宣传, 这就需要班主任的紧密配合。各班班主任经过调查, 每月定期到图书室来了解情况, 挑选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书籍, 并登记书号、书名, 部分书籍还要有内容简介, 以表格形式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有目的地借书, 避免学生到图书室以后盲目挑选, 最后丢了西瓜捡芝麻。

二、管理要到位

学生借书时, 要做到借一本登记一本;还书时, 要及时将所有归还书籍放回书架, 并在借阅登记簿上消号, 尽可能保证书架上有足够的书籍以供学生借阅。超过一周未还的, 及时催“还”, 尽量避免学生因借阅时间过长, 又不妥善保护而损坏书籍。

三、培养得力的小助手

我校借书多以打包形式进行, 从三年级起每班选派一名小图书管理员, 经培训“上岗”, 主要让他们了解图书的编码规则, 以及热门图书的位置、借书的程序等。当轮到该班学生借书时, 由小图书管理员充当“导借”员, 引导该班学生迅速找到所借书籍, 并在归还时, 按正确路径将书籍放回书架。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也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四、图书的交流利用

一个图书室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 如何使学生能大量地阅读新书?使他们不厌倦读书, 多方面汲取书中的精华呢?我们采取市直学校的图书室间互相交流的办法, 使学生可以看到全市小学图书室的图书。虽然这样加大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 但看到他们欢喜的笑脸, 看到他们新奇的表情, 一切劳累就“烟消云散”了。

图书管理不仅复杂, 而且是个极其烦琐的工作, 对细节要求很重要, 从新书登录、宣传到借书、还书、登记, 一环紧扣一环, 要有一个环节做不好都不能很好地发挥图书的优势作用。因此, 我作为一个图书管理员, 深知自己的责任, 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管理好图书室, 为广大师生服务。

新型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运行分析 篇6

一、什么是新型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

所谓的新型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 简而言之就是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方便图书管的管理, 达到提高效率, 减少人工的目的。就目前而言, 新型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关系到多媒体数据库分布式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结构等诸多方面, 这种模式必须结合信息技术。就目前的水平来看, 高校图书管理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一定高度, 然而还是缺乏宏观上的把握和调度。要实现这个程度, 要求是十分复杂的。首先要结合不同的软件, 硬件和操作系统, 其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设立不同的引导目录, 以资源共享的形式来服务客户。总而言之, 现代图书管信息化管理模式多注重网络和信息管理的运用, 这随着科技的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建立新型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

1.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管理人员的管理在这种模式中起了一种基础性的作用, 主要负责许多日常的维护工作。例如对购进的新书进行分类归纳, 并且将新书的相应编号录入电脑系统中。还要定时对馆藏的图书进行检查。一些年代久远的图书由于借阅人数多, 风化严重等需要经常修补维护。对于已经损坏不能阅读的书籍和破旧的书籍要做详细的备案, 存于库房中, 并定期提醒相关人员进行保护。这些都需要管理人员尽职细心的巡查。当图书丢失或有错误信息输入时, 管理人员则应能够及时对数据进行修改和补充

2.借阅人的数字化借阅模式

第一, 利用磁卡进行自动化的书籍借阅和归还。磁卡所带的磁性, 可以帮助机器自动识别出磁卡的有效性, 并通过个人信息的登记和修改, 处理好书籍的借出与归还工作。

第二, 将不同层次和等级的用书人员进行分类, 设置权限。登记权限越高者享受到更多的服务, 权限登记相对较低的人, 享受到相应服务的登记也会降低。

第三, 在电脑中将馆藏的每一本图书入馆以来的借阅, 归还, 修补信息逐条记录, 便于检查和统计。这个大大减少了人工枯燥重复的操作, 提高了正确率, 是图书管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

3.书籍的数字化日常维护模式

第一, 扫描所有的书籍编号, 将书籍维护时间与当时进行对比, 当超过需要维护时间的时候, 提醒管理员需要对相关的书进行维护。如此这般, 就不用管理员通过严格的时间分类, 了解书籍的磨损情况, 时间成本大大降低。

第二, 对不同时期购入的书籍要分类, 特别是一些早已不再印刷的旧书要特别保护。这些书籍使用时间长, 纸张脆弱, 内容珍贵, 因此要特别注意定期检查。甚至于还可以设定借出次数, 若是超过相应的借阅次数, 就暂停外借, 最大程度上保护好图书。

第三, 将新书的信息录入图书馆的馆藏系统中, 并对它们进行编号。如果相同书目单出版版本不同的情况, 可以进行同一个编号加不同尾缀的形式加以编号。针对书籍的借出, 这是日常管理中内容庞大但非常核心的一部分, 因为需要将图书与外部进行联系, 借出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可以将图书的编号录入物联网中, 一旦有人借阅就进行网路跟踪, 直到书籍重新被借阅人归还为止。

第四, 书籍回收和借出都是十分基础的。和借出一样, 利用相同的办法对书籍进行录入回收。但与借出不同的是, 回收时要增加一项检查的内容, 就是看书籍在借出过程中有无损坏。如有, 就要对借出人进行惩罚, 对书籍进行修补。

三、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进程仍然处在建设的初期, 高校图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利用科学技术更高效地满足高校师生的需要。在目前的过渡时期离本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所以需要包括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但要相信, 这个目标仍是可实现的, 并且将会造福全国高校的大量人员。

参考文献

[1]张文新.数字化网络管理的应用重要性与发展方向[J].计算机与网络, 1999 (1) .

建立新型网络化医院图书馆 篇7

一、为何要建立网络化医院图书馆

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 全球网络化浪潮的兴起, 一个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光纤技术、数字卫星技术为主要信息传输载体的社会基础设施的信息环境已经在我国形成。在网络环境下知识信息的需求的特点就是知识信息需求的全方位与综合化, 知识信息需求的开放化与社会化, 知识信息需求的电子化与网络化, 知识信息需求的集成化与高效化。因此面对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 医院应当建立一所可以满足需求的网络化图书馆

1、传统医院图书馆的弊端

传统医院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 它的服务必然围绕着纸张文献和图书馆馆舍的展开。传统医院图书馆的服务一般是等读者上门, 所有的服务基本是以图书馆为中心, 医院图书馆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把藏书收全, 服务设施齐全, 有比较舒适的环境。主要服务方式是:馆内阅览、书刊外借、文献复制等。图书馆满足于书刊的借借还还的服务方式。由于机制、经费、人员、设备的限制, 服务工作有许多局限性, 同时也束缚了服务人员的思想, 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

2、建立新型网络化医院图书馆的优势

2.1、网络为医院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Internet网、中华医学网以及中国信息网的开通与互联, 为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互联网的链接, 就以自由地选择利用各种网络服务, 顺利地实现医疗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2.2、部分医院图书馆可以相继协议协作, 不断推进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的“开放”思想, 同样在促进我国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如何建立新型网络化医院图书馆

要建立新型网络化医院图书馆从整体上讲就要从人力、物力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具体说有如下几方面:

1、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 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与责任, 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规范各方面的行为, 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损害。

2、完善共享体制, 在横向上, 加强同一级各医院图书馆的功能, 以便协调和统一个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减少资源的重复投资与建设;在纵向上, 加强各系统的领导。

3、医院图书馆内的体系结构将从产统和实体图书馆向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转移, 医院医护人员所要查询的资料可以在任何地方 (包括跨地域) 、任何时候自由的咨询、搜索、利用虚拟图书馆及传统图书馆中的资源不受借阅时间、期限与区域的限制, 因此就要普及使用新技术。

4、加强网络建设, 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由于目前社会电子信息的更新较快, 因此就应该不断对建立起来的网络进行维护与更新。

5、培养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医院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人才。不断提高自身人员的技术与素质, 才能建立更加完善的新型图书馆。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需求的产物, 其天职就是为医护人员服务。在知识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 知识总量不断增长, 知识领域不断扩展的今天, 新型的网络化医院图书馆必将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刘彩虹, 杨玉红.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潘卫、姜险峰.网络环境下的图书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建设

新型图书 篇8

一、新型智库的认知

对于中国来讲,它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那么我国的新型智库将是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体系,为了科学有效的服务党和国家,实现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中国梦而提供科学有效的智力支撑。对于科学合理的新型智能库来讲,对国家和政府的内政管理方面和外政交往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首先,当前的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每一个重要措施的颁布以及实施,都必须要以政治和经济的调研为基础。对于国家机关来讲,它所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那么调研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到了智能库身上;其次,智库的属性多种多样,无论是国家和政府主导的官方智库,还是企业之间创建的民间智库以及国外的许多不同类型的智库等,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肯定是国家和政府主导的官方新型智库。由此可见,新型智库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和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图书情报机构应该利用自身的长处来服务新型智库的建设,以便我国的决策体系和智库咨询更加的健全。

二、图书情报机构服务于新型智库的背景

(一)图书情报机构的认知。对于图书情报机构来讲,它拥有两大显著特点,即独立性以及非营利性。一直以来,我国的图书馆都是公共文化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公共文化的保存、传递、共享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国家图书馆、各大省市图书馆、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等,无论是为国家,还是各大省市,以及各大高等院校的服务都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保障。从实际上来讲,新型智库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的代称,它还代表了人类智慧所产生的成果。新型智库的所有产品都是从实际出发,以真实、客观材料的研究为基础,而不是无中生有的制造,此时图书情报机构的工作和任务恰恰是收集、保存、加工等一系列内容的序化,其序化的内容不仅是数据、文字、图片,还包含了其他的多媒体资源。由此可见,我国的图书情报结构在新型智库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

(二)有关新型智库的运行机制。对于我国新型智库来讲,它的本质就是政府决策科学有效的质询机构,它是依据传统咨询流程进行开发的,但是它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在调研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其内容是否涉密,然后才能按照它的密级进行各种成果处理。一般情况下,按照它的基本流程都可以用矩阵的方法将其进行详细分析(S=Strp)。(图1)

S1(提出任务)={政府机关,文化机构,其他具有相关智能的各个部门…};S2(需求分析)={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技建设,外交建设…};S3(信息采集)={任务背景的采集,前线情报的采集,调研数据的采集,其他具有相关信息的采集…};S4(分析研究)={相关数据的分析,相关关联的分析,相关情报的预测,可视化的展现…};S5(成果评价)={影响的力度,真实的程度,覆盖的面积,新颖的程度…},在合格的情况下,将转入S6,如果不合格将再重新转回S2;S6(最终产品)={相关文献报告,相关图片,相关多媒体资料,有关数据库…};S7(密级判断)={不涉密,绝密,秘密,机密…},在涉密的情况下转入到S8,在不涉密的状态下转入S9;S8(提交/保存)={提交到相关的对应部门,归存档案保存起来…};S9(出版发行)={纸质化形式出版,数字化形式出版,新媒体形式宣传…}。

(三)分析为新型智库服务的可行性。对于图书情报机构来讲,它有着为智库服务的悠久传统。不仅为国家的文化资源建设提供相应的文献、书目等的一系列整理,还为各个级别的科研机构智库提供相关参考咨询服务,还可以对数字资源进行集合以及提供统一检索的新型知识服务,由此可见,新型智库的作用是其他机构无法代替的。为了满足新型智库的建设要求,图书情报机构必须要抓住机会,在服务转型上进一步加快,在技术实力上要有所提升,以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特色为基础,以便科学有效的辅助国家建设新型智库的艰巨任务。有关它的服务方式复杂多样,包括:数据的采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保存、相关智库的知识咨询、有关智库的资源再利用、新智库的绩效管理和影响分析等一系列的服务方式。以新型智库的服务流程分析为基础,笔者发现图书情报机构可以科学有效的为S3、S4、S5、S6、S7、S8、S9这几个流程提供服务,且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以上说明都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得以实践的,但是,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三、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比较直接的为智库提供服务。对于图书情报机构来讲,它本身就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自身就已经具备了成为某种智库的先决条件,在世界范围内已有大量实践证明,图书馆可以为智库提供服务,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的国家图书馆不但为广大读者提供阅读服务、科研服务、生产服务,还可以科学有效的为中央立法机构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从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国家图书馆就可以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两会智库服务,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近几年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智库服务。在我国,不同层次的图书馆比较多,除国家图书馆以外,还有像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都具备了承担一定智库任务的可行性。由此可见,在不久的将来国家新型智库建设中,那些资源丰富、科技领先、功能齐全的图书馆必定会为国家或者是政府的政策决策提供相应的智库服务。

(二)提供相关知识咨询服务。对于参考咨询服务来讲,它是图书馆的重要核心业务。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信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可以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当今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时代,还是一个知识的时代,我国图书馆要抓住这个转型的机会,着重于向参考咨询服务转变,以便于为知识咨询服务。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大数据技术环境下,给图书馆的服务升级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将传统的咨询参考服务、数据分析服务、情报计量服务等延伸到以前从未涉及的领域。就目前来讲,参考咨询服务的核心业务是科技查新,对于传统的科技查新来讲,主要是为科研立项服务,在新型智库的大环境下,查新业务应该进行相应的扩展,并不断培养新的增长点,例如,可以为智库提供相应的定制查新服务、咨询参考服务、数据分析服务、情报计量服务、国家科研项目立项服务、科研资源配置服务等。与此同时,在网络资源的环境下,咨询服务的内容要从文献资源上延伸到一切可以为智库服务的网络资源上,对于这些网络资源来讲,它包括:各种各样的数据库、电子文献、多媒体资源等。例如,上海图书馆就和上海科技情报图书馆联合推出了“产业图书馆”,科学有效的集合了各大高校、各类科研机构、各种大型企业、各类图书情报的资源,如此一来,不仅为相关科技工作人员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前沿技术咨询服务,还将产业链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以至于将它升级为全球专家库,进而成为了上海科技创新的信息资源根据地,它所提供的资源就是专家级、定制化的针对智库建设的知识咨询服务。对于定制服务来讲,它是图书馆提供的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基础,具有针对性主体领域的定制性咨询服务,对于各类学科馆员服务来讲,它是依靠专业人工咨询的主动服务,无论是定制性咨询服务,还是人工咨询的主动性服务,都对我国的新型智库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成为了国家情报机构进行知识咨询的科学有效途径。

(三)有关情报的技术支持。无论是图书馆,还是科技情报机构,它们所掌握的相关情报分析方法和有关技术都可以为新型智库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就以当前情报机构来讲,它所擅长的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类:分类标引、关联相关数据、有关社会网络的分析、相关情报计量和可视化展现技术、有关数字资源的长期保持技术、相关数据的分析和管理等。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比较广阔、经济结构相对来讲比较复杂的发展中国家,那么对于智库数据来讲,就需要进行不断的数据调研和分析,如此一来,当前情报机构所擅长的技术就为新型智库产出相应产品提供了高效、快速的方法。与此同时,利用相关的情报检测、舆情分析等一系列先进科技进行智库以及智库产品的构建,进而方便了智库使用者,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一目了然,科学有效的了解情报以及相应数据所蕴含的显性知识,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挖掘出相关的隐性知识。

(四)有关信息计量服务。对于科学计量来讲,在信息大环境下它是对信息内容质量的客观评价;对于新型智库来讲,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可以考核它的绩效、影响力、作用等一系列指标。例如,日本智库就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完善评价体系,它可以通过亚洲匿名评审、同行业间的评审,进而创建出不同的指标,以便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其考核结果为智库产品是否出版或者是能否被政府采纳提供相应的依据。就目前情况来看,有关智库的评价并不多见,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一定影响力的,可以说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James G·Mc Gann,他所带领的团队主要任务就是研究世界各国智库的运行状况,并且每年都会发布相应的全球智库报告,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以及智库的高度重视。对于图书情报领域来讲,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了科学有效的信息计量方法,在网络的大环境下,这些方法有了新的突破,如果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智库的评价工作中,那么将会对当前的智库评价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以及科技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在不断加强依法治国和科学决策的过程中,新型智库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对于智库来讲,其所得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绝大部分都依赖于他们所掌握的客观材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图书情报结构不仅仅要抓住这次机会,来不断扩大自身的业务;还要科学合理地为新型智库建设以及政府的决策献出一份力,以便图书情报机构可以在较多的领域参与新型智库的建设,进而科学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公共化和政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天泥.知识咨询: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增长点[J].图书与情报,2013.2.

[2]冯继有.图书情报机构核心价值及核心竞争力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3.9.

[3]谢萍,龚花萍.图书情报机构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价值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

新型图书 篇9

关键词:图书馆,门禁,电子系统

1 图书馆门禁电子系统研发的必要性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软件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 使传统图书馆向着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方向迈进。许多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已普及于中外文书刊的采访、分编、典藏、流通以及检索等部门。随着学校扩招, 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 先前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存在管理不到位等缺点, 大量非法人员自由进入图书馆, 给图书馆带来诸多问题。此外, 当前正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 图书馆必须把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图书馆工作的重点来抓, 用专业的、强大的、特色的信息服务, 开发新型图书馆门禁电子系统, 可有权限向社会开放图书馆, 从而为服务地方经济做出贡献。作者从在图书馆的现状出发, 分析了阅览室管理方式的落后对图书馆工作效率的严重影响, 进行图书馆阅览室自动化管理非常有必要, 其中有关图书馆门禁电子系统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第一关。

2 图书馆门禁电子系统功能分析

目前国内外将射频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的无线射频“一卡通”技术已经成熟, 处于技术推广阶段, 但受制于通信距离无法实现学生信息的动态监测, 成为制约该技术普及发展的瓶颈。此外, 在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进程中, 把门禁系统与读者服务统计等管理工作整合开发的研究较少, 作者系统研究了图书馆门禁与读者信息的服务。

2.1 系统概述

图书馆是具有教育、学习等综合性功能的文化机构, 是社会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区域藏书、业务研究、辅导和馆际协作的中心。图书馆是本区域重要的信息服务机构, 其最根本职能是社会教育职能。目前, 国内有数以百万计的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 其中70%分布在各大、中、小城市。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 学习型社会理念和实践的逐步深入, 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也应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 向更加现代化、科学化及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在现有Zigbee无线射频技术基础上, 并根据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现实情况, 开发出一套特色突出、理念创新、自动化水平高的图书馆门禁电子系统。

2.2 系统功能

本文研发的门禁管理系统能自动统计进入图书馆的人数, 剩余座位显示, 进行人员身份识别, 出入查询统计, 有效避免非本校人员进入图书馆, 极大提搞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效率。并具有如下特点:一人一卡, 刷卡开闸;能实时统计、查询个人, 部门整个月的进出数据记录;实时统计刷卡进入的读者人数;进出权限设定, 可以设定卡片有效期, 可按部门或单个人来设定;可设定刷卡次数权限, 可按照时间或天设定刷卡次数, 即可设定某些卡在某段时间一共可以刷卡多少次, 也可以设定每天可以刷卡几次, 可设定多组;语音提示功能, 可提欢迎光临, 或是通过语音控制模块提示刷卡人员的姓名以及相关人事信息;实时监控模式, 可以显示刷卡人员的基本信息 (如照片, 部门, 性别, 入职日期, 以及相关人事信息) , 支持一个主机接多个显示屏。可指定那台机上的刷卡信息在指定的屏幕上显示。

3 系统整体设计

3.1 ZigBee技术简介

ZigBee技术是一种面向自动化和无线控制的低速率、低功耗、低价格的无线网络方案。在ZigBee方案被提出一段时间后, IEEE 802.15.4工作组也开始了一种低速率无线通信标准的制定工作。最终ZigBee联盟和IEEE 802.15.4工作组决定合作共同制定一种通信协议标准, 该协议标准被命名为“ZigBee”。

ZigBee的通讯速率要求低于蓝牙, 有电池供电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 并在希望在不更换电池并且不充电的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几个月或几年。ZigBee无线设备工作在公共频段上 (全球2.4GHz, 美国915 MHz, 欧洲868 MHz) , 传输距离为10~75m, 具体数据取决于射频环境以及特定应用条件下的输出功耗。ZigBee的通信速率在2.4 GHz时为250 kbps, 在915 MHz时为40 kbps, 在868 MHz时为20 kbps。完整的ZigBee协议栈自上而下由应用层、应用汇聚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组成。

3.2 图书馆门禁电子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实时完成对学生信息的采集, 经过微处理器的处理, 显示学生信息。此外, 系统通过CAN总线通信协议与图书馆监控中心。整个系统由主控制MSP430、红外人员探测器、Zigbee通信单元、LCD、CAN总线及外围器件等组成。系统选用的微处理器是MSP430单片机。由于采用了新型芯片MSP430使电路的设计更加简单, 省去了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不用再扩展引脚。所以整个电路的设计显得简单高效。显示模块采用FM12864C液晶显示, CAN总线串口通信用于监测与上位PC机之间的数据传送。

4 结语

该系统的开发将极大地推进图书馆自动化的进程。可以自动统计进入图书馆的人数, 剩余座位显示, 进行人员身份识别;非常高效率地提高各类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和读者服务工作, 全面统计并提供图书馆的读者使用情况。图书馆门禁电子系统的开发是有别于现有图书馆界的一种创新思维和设备产品。

参考文献

[1]姬志刚.创新开拓研制千元价格图书馆门禁管理系统[J].商场现代化.2006 (2) , 297.

上一篇:经济增长与消费分析下一篇:数字化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