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地区

2024-08-22

新疆民族地区(共12篇)

新疆民族地区 篇1

一、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质量的意义

近年来, 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疆的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 以普通高等教育为首,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并济的教学体系。新疆总人口数为1963.11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总量为1182.86万人, 约占全疆总人口的60.5% (2) , 可见少数民族教育是与新疆教育繁荣发展紧密相连的。而根据自治区于1996年制定的《自治区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模》 (3) 可知2010年及以后将成为新疆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加快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新疆教育工作的重点, 也是提高新疆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

二、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制约因素的分析

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虽已取得一定成绩, 但其发展现状仍与西部大开发, 西部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不相符。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内外两方面:从教育外部来讲,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财政困难, 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日益困难的教育投入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从教育内部来讲,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都不能很好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 新疆经济发展滞后, 财政困难, 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矛盾突出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 人们的思想意识上的封闭性尚未被打破, 传统意识、观念保留的较为完整。使人缺乏一种开拓、创造和自我发展的内在机能。新疆的总体经济水平不高, 财政较为困难, 导致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对于经济落后的贫困和特困地区的人口家庭子女的九年义务教育是免收学杂费, 对经济落后地区转移支付的资金主要直接用于生活困难的贫 (特) 困人口。因此, 政府在扶贫的同时无法将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领域, 而边疆县财政收入低, 缺少现代工业, 乡镇企业不发达, 传统经济比重大, 经济结构单一均是造成新疆教育投入不足, 经费紧张的原因, 成为一支困扰新疆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 教育观念陈旧, 师资队伍建设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从家长方面看, 很多少数民族家长对孩子多采取“怀柔”政策, 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十分严格。一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低, 对教育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送孩子上学的主要目的是取得一张毕业证书, 而对于教育本身并非真正感兴趣。从学生方面看,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主动学习欲望不强, 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不仅每天要完成学习任务更要分担家庭劳动甚至利用课余时间赚钱减轻家庭负担, 这样就使本来学习兴趣就不浓的学生分散了自身的学习精力, 耽误了学习时间。

毫无疑问, 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条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疆的教师队伍分布不均衡, 南疆等偏远地区跟北疆和东疆及一些中型城市相比自然条件相对恶劣, 难以吸引优秀教师, 留下教学人才, 从而导致师资严重匮乏。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也是造成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学质量长期偏低的最主要的, 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三) 强烈的民族意识影响

新疆的少数民族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艰苦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 使少数民族在严酷的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因而产生了对本民族的很强的认同感和依赖感。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 就可能不利于接受新事物;不利于与其他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学习;不利于吸收发达地区先进的东西, 克服自身不足;更不利于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系, 最终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严重障碍。

(四) 师生语言成为瓶颈

少数民族民语教师自身的汉语表达能力差, 水平低, 无法教出高质量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依然是少数民族教师的一块短板, 因为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差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其自身知识面的拓宽、知识更新以及理论研究的深入。学生汉语起步较晚, 特别是南疆的学生, 语言的障碍不仅影响他们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且影响他们进入更高的学府接受更好的学习。少数民族学生家长知识水平相对较低, 并且不具备较高的汉语水平, 因此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汉语氛围, 也没有给孩子灌输学习汉语, 接受先进知识的必要性的意识。因此双语教学在新疆实施了多年, 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与城市差距大, 缺乏语言环境仍使得学生学习汉语吃力, 造成了课程学习的障碍。

三、对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

少数民族教育在新疆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快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 而且也关系到整个新疆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坚持立足新疆贫困地区实际情况, 努力推动经济发展

在教育投入上, 虽然新疆采取了许多措施, 做了很多工作, 但仍然满足不了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央财政每年拨给民族教育的专项经费, 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 专项下拨, 专款专用, 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此外, 要积极改善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 集中资金, 大力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1) , 切实解决少数民族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解决交通车, 寄宿制学校等最迫切问题。

(二) 增强新疆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名师出高徒, 只有建立我国新时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才能培养一代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英才。因此要对基础教育的民语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督导, 特别是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培训和检查、督导、业务考核等多管齐下的方式, 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从而提高少数民族教育的基础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 深化汉语教学改革, 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授母语文的双语教学模式, 推进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方案。要求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对少数民族教师HSK的汉语水平应要求在八级以上作为上讲台的硬性条件。实践证明, 汉语教学对少数民族师生汉语水平都有不小的提高, 同时又有利于少数民族教学质量的提高。“民汉兼通, 汉语授课”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 是少数民族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 使其在课堂中熟练使用汉语, 能为学生营造汉语的课堂环境和氛围, 有助于学生汉语水平取得突飞猛进的增长。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发展。

(四) 提升新课改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内地及乌鲁木齐的课改专家在推动新疆南疆高中新课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不少听讲座的少数民族同志汉语水平不太高加上自身对于新课改的理解也不太深, 造成回去后传达的实效性不高。在思想观念上的封闭性, 知识结构上的陈旧性, 教学条件的落后性的影响下, 部分少数民族教师产生了不太愿意接受新课改。面对此背景, 应当建立内地乌鲁木齐课改专家—各地州市县教育局—各个普通高中各级领导和骨干教师—各位少数民族教师的良好指导机制。

参考文献

[1]马湘云.新疆少数民族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 2007.

[2]木哈白提·哈斯木.新疆少数民族中学汉语授课试验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2.

[3]张燚.新疆双语师资培训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

[4]买买提·依明.维吾尔族中小学新课程师资培训问题的研究[J].喀什师范学报, 2007.

[5]赵锡平.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问题的分析与思考[A].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7.02.

[6]马岳勇.西部大开发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关键在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7.04.

[7]新疆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新疆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 1994.

[8]姚文遐.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 2007.05.

[9]新疆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新疆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 1994.

[10]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新疆民族地区 篇2

学本科毕业论文

目 录

一、提纲„„„„„„„„„„„„„„„„„„„„„„„„„„„„„(1)

二、内容摘要„„„„„„„„„„„„„„„„„„„„„„„„„„„(2)

三、关键词„„„„„„„„„„„„„„„„„„„„„„„„„„„„(2)

四、正文„„„„„„„„„„„„„„„„„„„„„„„„„„(3)-(8)

五、注释„„„„„„„„„„„„„„„„„„„„„„„„„„„„„(9)

六、参考文献„„„„„„„„„„„„„„„„„„„„„„„„„„„(10)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的分析提纲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双语”教学,不仅可以加速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民族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事业,繁荣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同时,少数民族青年通过熟练地掌握汉语,可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从业本领,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就业。

首先,介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教育基础薄弱,与发达地区相比,办学条件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双语”教育工程加快推进,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其次,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学校推进“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是“一缺、二低”的问题,即专业汉语教师人数严重缺少,教师素质低、教学质量低。

再次,提出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应采取的对策:推进“双语”教学,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推进“双语”教学,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双语”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觉性,责任感、使命感;推进“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和艰巨性;推进“双语”教学,必须排除对实行“双语”教学的糊涂认识。提高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要以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为突破;培养一支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是推进“双语”教学的智力保证;提高民校“双语”教师语言运用的标准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做好有关推进“双语”教育的宣传工作,形成“双语”教学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指导、调查、评估“双语”教学工作的制度,为“双语”教学提供保障。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

新近几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上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种由传统的以本民族语言教学为主向本民族语言与汉语言并行教学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问题、教师素质问题、语言环境问题等。因此,要以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为突破,培养一支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并提高民校“双语”教师语言运用的标准,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从而促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问题;对策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双语”教学,不仅可以加速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民族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事业,繁荣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同时,少数民族青年通过熟练地掌握汉语,可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从业本领,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就业。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目标,“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①认真分析“双语”教学的推进过程及少数民族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突出点和存在的问题,对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

1、基本情况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有47个民族,约2010.8万人,其中维吾尔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体民族,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等12个民族在新疆居住的历史较长,人数也比较多。此外,东乡、撒拉、藏、苗、彝、布依、朝鲜等35个民族也分布在新疆各个地区。

2、教育现状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多语种、多宗教并存的边疆民族自治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前,新疆教育十分落后,据统计资料表明,1949年全疆仅有1所规模很小的高等学校,新疆学院,学生379人,教师36人;有中等专业学校11所,学生1975人,教师134人;中学9所,学生2925人,教师172人;小学1335所,学生197850人,教师770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19.8%,社会文盲率则高达90%以上。新中国成立后,全疆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已基本形成了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出发点,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以普通高等教育为龙头,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体系框架,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的教育模式。全疆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926所,在校学生440.1万人,专任教师25.5万人。目前,全区已有92个县(市)实现了“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8%,基本完成了现阶段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双语”教育工程加快推进,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义务教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广大农牧区普遍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各级各类教育投入逐步增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以昭苏县为例:2006年初开始启动学前幼儿“双语”教学工作。同年6月,县委、政府制定了《昭苏县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明确了学前“双语”教学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意见,2007年9月根据《昭苏县中小学、学前“双语”教学实施细则》的要求,我县全面实施学前“双语”教学和小学一年级“双语”教学。

目前我县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5966人,其中3-4岁幼儿有2997人,接受幼儿“双语”教育的有223人,占幼儿总数的7.44%;5--6岁幼儿有2909人,接受幼儿”双语”教育的有1885人,占幼儿总数的64.8%。目前各校附设“双语”学前班56个,其中:“双语”学前班52个,“双语”学生有1885人(含幼儿)。享受自治区免费的学前“双语”班学生有384人;有10名学前教育的教师工资由自治区拨付。

1996年我县各蒙语学校开始实施“双语”教学采用部分课程或全部可用汉语授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大部分小学完全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各种模式,部分中学也培养了一批能够用“双语”授课的年轻教师,哈语和维语学校也在2007年9月实行民汉合校后也在县教育局的要求下,全面进入了“双语”教学的快车道。目前全县小学“双语”班98个,初中“双语”班9个。“双语”班学生总人数3073人。其中:小学“双语”班学生人数为2842名,初中“双语”班学生人数为231名,“双语”教学专任教师111名,其中:学前“双语”班专任教师11名,小学“双语”班专任教师75名,初中“双语”班专任教师22名,高中” “双语”班专任教师3名。

“双语”教师师资情况。全县少数民族专任教师数为1346人,近三年共培训“双语”骨干教师97人,今年又选派20名教师参加自治区“双语”培训。加大校内培训,鼓励脱产进修,少数民族教师中汉语基础好的教师选派到汉语学校进行半年到一年跟班学习,每年暑假、寒假举办强化培训等措施提高了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近三年以来取得HSK 证书的有948人,占全体少数民族专任教师的70%。HSK 达5级577人,达6级182人,达7级以上189人。根据自治州的决定,在2010年之前,汉语专业的中专生、专科生、高职院生、本科生和非汉语专业的中专生、专科生、高职院生、本科生的HSK等级合格标准分别达到6级、7级、8级和5级、6级、7级。

二、推进”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学校推进“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是“一缺、二低”的问题,即专业汉语教师人数严重缺少,教师素质低、教学质量低。由于现有的专业汉语教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师多数是在民语学校的“民考民”教师,汉语口语表达和用汉语写作的能力低下;同时因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特别是乡(镇)民族小学、初中和教学点汉语教师严重不足,汉语教学难按要求系统地授课,造成教学质量较低的现实。从这些学校毕业后进入高中就读的大部分学生的情况来看,汉语水平普遍低下。而同汉语师资力量较充足、汉语教学质量较好的小学、初中毕业的学生相比,在掌握汉语方面的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学生在中小学就读期间,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直到高中毕业,其汉语基础仍然较差。

乡(镇)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学生汉语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1、民族师生学习“汉语”的氛围不浓。少数民族多在边远地区聚居,这些地方没有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只能在学校学习汉语,其余时间可以说是全用母语交流,而且他们很少与汉族学生交往,相互学习语言,更没有机会与汉语授课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开展手拉手等活动,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汉语无法联系生活实际,所以汉语水平较低,而牧区的孩子更是如此。由于这些学生一句汉话也不懂,这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产生影响,而且多年来民族教师一直用本民族语言教学,没有重视汉语的学习,大多数年轻教师和老教师没有汉语基础,觉得汉语很难学,就出现了畏惧情绪和逃避的态度,甚至有些教师出现了恐惧心理。

2、“双语”教师短缺,汉语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但为了开设汉语课,在无奈之下,学校安排非汉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任汉语课教师。这些学校的汉语教学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这种情况在乡(镇)边远学校和教学点尤为突出。以昭苏县为例,由于我县”双语”教学起步较晚,没能够及时培养出合格的“双语”教师,担任“双语”班教学任务的教师基本上是临时工或汉族教师,学前“双语”教育无教师编制,且经费投入不足,有些学校不能及时发放临时教师工资,这就造成“双语”临时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这些因素使个别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面临着困境。各校的汉语教师人数有限还要给汉语班上课,负担过重还会影响教学质量。虽然有些民语教师取得较高级别的(HSK)汉语水平证书,但是不能胜任“双语”教学任务,所以民语学校都招聘了临时教师或让一些老教师退居二线,扣他们的一部分工资招聘临时教师,但有些不尽人意,所以”双语”教师短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双语”教学工作,直接影响今后的“双语”教学工作的深入推广。同时边远地区民族学校不能按国家规定开设汉语课程,也是造成学生汉语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双语”教学的对策及探讨

1、“双语”教学对策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把加强对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领导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个重要工作。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双语”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觉性,责任感、使命感。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会议提一提、会后不落实,当阶段性工作突击、不作长期工作来抓的形式主义倾向。这也是推进“双语”教学、开创“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的关键。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并加以保证,并对“双语”教学中所遇到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开辟新的路子,找出新的办法,这也是“双语”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点。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排除对实行“双语”教学的糊涂认识。近几年来,自治区采取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双语”教学。果断地撤并了生源缺、规模小、办学效益低、教师队伍薄弱的学校和教学点;实施了民族学校与民族学校、民族学校与汉族学校的合并;选择符合双语教学的要求、教学能力强的汉族教师在民族语言学校担任汉语教师。为了加速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步伐,还在有条件的民族学校开设了学前双语班。双语班除母语外,其它课程全部使用汉语授课。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怀疑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会完全消失或消亡。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没有科学依据。

2、“双语”教学探讨

(1)提高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要以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为突破。分析当前我区民族中小学教学质量情况,除经济、教育基础较好的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市和部分地、州直属的民族中小学校教学质量较好外,绝大部分边远地区民族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要求,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产生这样大的差异,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在民族学校,从数量上讲,缺少具有较高水平、业务能力强的汉语骨干民族教师,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的合格教师严重不足和短缺;第二、由于语言的障碍,影响了与内地省市基础教育发达的中小学的交往、合作,发达地区学校管理和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果难以被借鉴;同时,因语言障碍和限制,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像汉族教师一样充分利用汉文印刷的最新参考资料和复习材料。因而,不能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复习,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单纯的少数民族语言教材内容上,教学方法陈旧,教学上缺乏创新和创造。这是当前民族教学质量普遍低下及造成汉语授课学校学生与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学生在全国和自治区统考中,考试成绩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大力推进民族学校的“双语”教学,解决语言方面的障碍问题。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培养一支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是推进“双语”教学的智力保证。

当前,在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比较合格的“双语”教师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地处自然条件差的边远、边境的县“双语”教师可谓绝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将现有的数量特别少的教师以脱产培训的方法来培养“双语”教学所需的专职教师,要保证“双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为了保证“双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满足边远、条件差、边境地区的需要,必须要尽快培养出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双语”教师队伍和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第一,加强“双语”师资的外派培训。一方面要把在职教师中年轻、有“双语”教学经验、德才兼备、汉语水平较高、热心从事“双语”教学的骨干教师派到区内重点高等院校进行专门培养。第二,严把选择关,招收合格“双语”教师。这是建设“双语”教师队伍极其重要的渠道。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优先录取民考汉学生中的优秀生和汉语水平较高的优秀民语学生为“双语”教师。第三,开办语言班,重点培训小学、初中、高中专职“双语”课教师。形成和完善在职培训、脱产进修、自我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为大多数“双语”和非“双语”教师的在职自学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要从时间、资料、学习语言现代化的设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条件,使他们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学习汉语言和用汉语讲课上来。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教材建设。因此,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写和使用切合实际、内容新颖丰富,能够吸引和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的用民汉两种文字注解的“双语”教材。这样,才能为满足各少数民族学汉语方面日益增长的愿望和需求,并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高民校“双语”教师语言运用的标准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在民族学校教“双语”课的教师必须要会说能懂民、汉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便于及时解决民族学生因不懂语言所造成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学前班或小学一年级的新生,由于年幼,要直接接受和理解汉族教师用汉语言讲课和辅导的汉语课还是有难度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的子女,出生在民族家庭,适应本民族的生活习俗,习惯讲母语。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他们用民族语言讲课和进行讲解,培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更为必要。这样,新来的年幼孩子们将会更接近老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老师也和父母一样善良、慈祥、富有同情心的感觉,从而以校为家,适应班集体和同学,热爱学习。其次在民族学校任”双语”课的教师必须会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因为他们听课的对象全是少数民族学生。我区少数民族群众在生活中使用汉语会话和收听汉语节目使用的也是普通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学校教汉语课的汉族教师懂得民族语言和民族学校教汉语课的民族教师精通汉语对于提高民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汉族教师用普通话给民族学生讲课更具重大意义。由于用地方语(方言)讲课民族学生不能完全听懂,所以,所教的课不会有什么效果,学生也不会学到什么东西。因此,在民族学校安排汉族教师时,要特别注意安排用普通话讲课的教师。所以,在包括汉族教师在内的各族教师和学生中,只有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在中小学使用、普及全国通用的语言和规范化的汉字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才能不断提高民族学校和少数民族教师的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克服语言方面障碍,为各民族更好地相互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进一步发展我区的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更好地满足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需求。

(4)做好有关推进“双语”教育的宣传工作,形成“双语”教学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双语”教学,要发挥新闻宣传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宣传国家及自治区等有关部门及单位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其重要性,宣传推进“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宣传“双语”教学工作的成绩和宝贵经验,宣传“双语”教学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要积极做好“双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指导工作,努力塑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双语”教学的良好环境。

(5)建立健全指导、调查、评估“双语”教学工作的制度,为“双语”教学提供保障。要创造性地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就推进“双语”教学提出具体的、有指导性的好建议,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防止形式主义和走马观花;同时制定出符合实际,简明易懂,便于操作的指导、评估标准。同时,对“双语”教学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将“双语”教学作为评估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各种渠道公开、公布专家们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督导、评估、调查结果。在评估过程中,对于成绩突出的尤其是重视“双语”教学工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的各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总结宣传他们的宝贵经验并形成定期交流制度。此外,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业务水平高、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学者和专家评估“双语”教学工作,要经常性组织开展专项学术研讨会、召开经验交流会、学术报告会等学术活动,为“双语”教学工作创造新局面。当前,我区范围内“双语”教学工作方面,能成为可以表彰、推广,值得借鉴、学习的宝贵经验并不多。因此,要切实加强对民族学校汉语课教学的研究,改革现在使用的教学方法,及时推广经过实践总结出的好的作法,为少数民族学汉语创造便利条件,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以实际为出发点,按阶段进取,及时地认真总结实践中的宝贵经验,纠正不足之处,通过不断探索,提高“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断创造新成绩。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注释】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 新党发„2004‟2号《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廖泽余 双语和双语教育、双语教学 《新疆社会科学》 2001年2月第一期

【2】库热西·艾赫麦提、阿不力克木·木加帕尔 浅谈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9月

【3】吴福环 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新疆社会科学》2005年4月第三期

【4】赵秀芝 浅谈新疆双语教学体系的完善问题 《语言与翻译》1998年第2期

【5】石睿 关于双语教师培训的思考

新疆民族地区 篇3

【关键词】:多民族 聚居 迁徙 融合 民族格局 发展

【中图分类号】K281

新疆古称“西域”,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距今2万年至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疆地区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在历史上,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开发,建设,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一、先秦时期的居民

此时,我国史籍都笼统地称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地区的古代部落或民族群体为“西戎”。先秦时期的《逸周书》、《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籍中,都有不少关于中原地区与新疆间交往联系的丰富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新疆范围内就居住着羌人、汉人、塞人、雅利安人等。

二、秦汉时期的新疆民族

从《史记》开始,关于新疆的民族分布情况的记载才清晰起来。例如,据当时的史料,在天山北部地区是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人、乌孙人、大月氏人、车师人和塞人等;天山以南则主要是农耕定居的各个民族群落。秦汉时间,匈奴逐塞人,月氏占据天山以北。乌孙在伊犁河流域,丁零进入准噶尔盆地。张骞通西域,汉朝政府建立西域都护府以后,大量汉人进入新疆。

西汉在西域进行大规模屯垦,成效显著。西域各族人民亲身感受到汉朝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生产方式以及生产技术,并诚心拥护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体现出西域各族人民与汉人友好、和睦的历史主流。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疆民族

这一时期是西域各民族大流动、大迁徙和融汇离合程度最为广泛的阶段。西域诸国不断兼并,地方政权并立;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以及其后的东魏、西魏、北周、北齐,柔然人建立的柔然政权,匈奴人建立的悦般政权等。同时,中原政权不断更替,终年战乱,大量汉人迁入新疆,例如甘肃榆中人麴嘉建立的麴氏高昌王朝,传九世十王,维持统治近一个半世纪。在经历了一系列民族的变迁重组后,西域各地原来活跃的一些族群,如匈奴、大月氏、乌孙、羌、车师人等融入其他民族当中,逐渐消亡。与此同时,另一些强劲的民族集团,像柔然、鲜卑、吐谷浑等东胡系统的族群集中出现在西域历史舞台上,并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各民族在融合过程中,也都为古代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四、隋唐、宋辽金时期新疆的民族

隋唐时期加入新疆的民族主要有突厥人、吐蕃人、回鹘人。继匈奴、鲜卑、柔然之后,突厥人登上我国的历史舞台并在新疆的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新疆部分地区,也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回纥,初归突厥汗国,今维吾尔族的主要祖先。后,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袭杀突厥汗国最后一个可汗,建立回纥汗国。公元839年,汗国解体。部分南迁中原地区。大部西迁,一支达今甘肃建立政权成为今裕固族的先民;一支进入吐鲁番地区建立政权;一支远迁今喀什噶尔一带建立喀拉汗王朝。进入新疆的回鹘民族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生息,相互交流,逐渐融合,发展成为今天的维吾尔族。

宋辽金时期是新疆民族内部的大融合时期,特别是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部西迁,在新疆建立西辽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极大的促使了新疆各民族的融合。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的居民出现了回鹘化(即维吾尔化)的局面,但新疆民族新成员的迁入并没有结束。

五、元明清时期的新疆民族

元时,蒙古西进促使了这一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大量的蒙古人、汉人、西夏人等进入新疆。一些新民族如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以及近代维吾尔族的形成,都与蒙古在西域及中亚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随着蒙古统治衰落后,西域诸部落、族群迁徙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伊斯兰教文化对古老的西域各族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的整合,推动了天山南北各地诸民族文化和心理素质的趋同。如明朝末期,维吾尔化的蒙古人赛依德在新疆南部地区建立叶尔羌汗国。

进入清朝时期,漠西蒙古兴盛一时,清朝统一新疆,又有满族、回族等民族进入新疆,同时大量汉人也进入新疆,屯垦建设保卫边疆。清朝后期沙俄在疆频繁活动,大量俄罗斯族迁入新疆。以后又有塔塔尔、乌孜别克等民族从国外迁入新疆。至此,我国新疆今天世居的13个主体民族及其分布格局最终形成。

六、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疆民族

新中国成立以后,迎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大量人口为建设、发展、守卫边疆而迁入新疆。其中,许多少数民族也随之迁入新疆。最终形成了新疆今天55个民族成分的格局。1955年10月1日,新疆各族人民获得自治权利。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决定全国十九省市援助新疆经济社会大发展。今天,新疆各族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得到了国家的保障和支持。新疆各族人民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局面。

通过以上对新疆各个历史时期各民族的发展演变过程的简述里,我们可以获得如下重要认识——

第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而不是单一民族聚居生活的地区。新疆两千多年历史中,新疆作为古代东西方部族、民族频繁迁徙汇融的大舞台,众多民族在此登台表演,留下了千古不灭的活动印迹。

第二、新疆历史上多民族分布聚居的事实,以及各民族的迁徙活动和相互交往使各民族之间自然地形成团结、互助、和谐为主的民族关系,这种以和谐为主导的民族关系推动和促进了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民族间的相互融合和不断新生是新疆民族发展演变进程的常态和趋势。一些新的民族共同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另一些则在经历过一度的发展辉煌后逐渐消亡。

第四、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的古代部族和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是新疆这块热土上的主人,新疆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文明宝库。今天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感正是建立在这样雄厚民族精神基础之上的,所以她坚如磐石,牢不可破,是任何不法分子都抹杀不了、破坏不了的。

【参考文献】:

①http://wenku.baidu.com/view/5a6df79b51e79b8968022618.html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②《新疆地方史》新疆大学出版社

③《政治理论与教师职业道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何峰

④ http://www.17u.com/wd/detail/4_36744 周穆王瑶池会王母 《穆天子传》

⑤《民族团结教育读本》喀什地区文明办

新疆民族地区 篇4

1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建设小康水平的新疆

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 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 农民生活水平较低;部分地区社会事业滞后, 特别是教育、文化、卫生医疗条件有待改善;工业结构不合理, 支柱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部分行业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较困难;市场经济意识不强, 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低;城镇化水平不高, 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上述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农民素质的提高来实现。

1.2 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繁荣, 边疆的稳定

新疆属于边疆地区, 面积大, 民族成分多, 宗教问题复杂, 因此新疆的稳定对于全国的稳定至关重要。而稳定和发展又是相辅相成的, 发展是稳定的基础, 只有农民的收入提高了, 人心才会稳。而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收入, 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素质。

1.3 有利于进一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边境线上, 与中亚西亚国家接壤, 如果农民的生活水平长久得不到提高, 各种权益得不到保证, 就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素质提高的对策措施

根据我省的区情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现实, 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2.1 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2.1.1 提倡双语教学

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懂汉语, 这极大地限制了他们同汉族人的交流, 限制了他们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实行双语教学的具体措施是实行汉语教学和实行民汉同校。在调查的南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巴什阿其玛村, 从四年级开始实行双语教学, 除了语文用维文授课外, 其它课程都用汉语授课, 学生课堂上或课后必须用汉语与其他人交流。

2.1.2 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普及, 但由于观念上的落后, 认为上了学后, 仍然找不上工作, 还不如早点挣钱, 还存在一定的辍学率, 因此一方面要帮助农民转变观念, 另一方面通过具体政策强制少数民族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措施, 保证少数民族地区有高素质的后续人才。

2.1.3 实行扫盲活动

因贫困产生文盲, 又由文盲导致贫困, 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切实实行扫盲活动, 不能搞形式主义。

2.2 加强农村的职业教育,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在问卷调查中, 当问及“您认为当地村民最需要接受的教育是”, 66.27%农民选了农业技能培训, 这反映农民对于提高自身科技素质的强烈需要。

2.2.1 培训原则:注重实用性, 面向生产实践

针对不同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及本地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拟定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训菜单, 供各村自主选择培训内容, 比如:在所调查的南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奎雅乡主要以种植红枣和核桃为主, 手工业上以加工奎雅民族小刀为主, 工业上以生产加工丝绸面料的民族服装为主。

2.2.2 培训措施

民族县与农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大学里的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学校联合, 如北疆与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科院等单位合作, 南疆与塔里木大学、各县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合作。

2.2.3 培训形式

a.集中授课与田头指导相结合。b.集中上大课与游击分散相结合。c.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将棉花种植、果树栽培、大棚种植、养殖等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授课, 既生动形象, 又一目了然。

2.2.4 培训重点

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为重点培训对象。

2.3 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

新疆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 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地区。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 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异常复杂, 极大地影响了新疆的稳定。新疆特殊的区情决定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4 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律素质

在调查中发现, 村民普遍不知道“一事一议”是什么, 或直白的“村干部应该将村里面的大事都开会讨论一下”的意思, 许多村民还带有严重的官本位思想:村干部就是村里的“土皇帝”, 村干部说了算。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广大农民不懂法、不知法、不用法成为他们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2.4.1 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 树立现代公民意识。

2.4.2 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并使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 提高农民参政议政的能力。

2.4.3 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 做到知法、懂法、用法, 一切依法办事。

2.4.4 普及各种有关农业的法律、法规知识。

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组织法》、《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等。

2.5 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

21世纪是信息世纪, 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原因是不了解市场行情, 盲目生产, 因此必须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 即对农民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

2.5.1 政府部门要建立各种与农业相关的网站, 及时发布各种农业信息。

2.5.2 少数民族农民要学会上网, 学会收集信息、鉴别信息, 分析信息。

2.6 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少数民族农民贫困的原因之一是抚养教育子女负担太重。

2.6.1 转变观念。转变“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

2.6.2 政策引导。对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户, 加大罚款力度。对于少生、优生的农户给予奖励。

2.6.3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新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口出生率高居不下, 这固然是受传统的宗教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使他们难以摆脱养儿防老的观念的束缚。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可以消除贫困人口的后顾之忧, 有力地促进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 实现人口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而促进新疆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新疆民族团结 篇5

1.清政府批准在新疆建立省得时间是:(1884年)

2.驰名中外的的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音乐和舞蹈完全结合的艺术瑰宝。

3.新疆的维吾尔人口主要分布在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占总人口70%以上。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肉孜节)等。4.新疆是一个民族居住的地方,现有(55)个民族成分。

5.公元前(60年),汉朝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行驶对西域的管辖,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张骞(qiān)出使西域开辟的长安(现西安)为起点;经过(甘肃)(新疆)到(东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7.新疆享有(民族的橱窗)之美誉是中国(民族风情)最浓郁(地域特色)最为浓厚的地区之一。8.音乐文化特色

汉族()

锡伯族()塔塔尔族()维吾尔族()

藏族()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面积有()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10.工艺品

布依族(蜡染)

11.你知道“三个离不开”是哪三个离不开吗?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12.古尔邦节、肉孜节是那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

13.5个自治州

1。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2。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3.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4。昌吉回族自治州

5.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14.新疆的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汉族)(蒙古族)(满族)(锡伯族)(俄罗斯族)(达韩尔族)。

15.传统节日

蒙古族(春节)(那达慕大会)

锡伯族(春节)(西迁节)

满族(春节)(颁金节)俄罗斯族(复活节)(圣诞节)达韩尔族(春节)(千灯节)

16. “达瓦孜”维吾尔族的意思是(高空走绳)

17.维吾尔族的舞蹈有(刀郎舞)(麦西莱莆)(赛乃姆),哈萨克族喜欢跳一种(长拉久赫拉)的民族舞蹈。

18。文学作品

维吾尔族-------福乐智慧

汉族-------西游记 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藏族-----------格萨尔王

蒙古族------江格尔

被誉为“中国文坛气势磅礴的三大长篇英雄史诗” 19.学生为什么不得参与宗教活动?

作为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的几个阶段,世界观还未形成,如果信仰宗教,就会影响科学判断事物的能力。20.我们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应当铭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神圣责任和义务,要充分认识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从都讲民族团结的话,做民族团结的事,做一个维护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好公民。

21.新疆各名称西域:从远古时代起就同祖国内地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22.西汉时代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23.新疆素有“歌舞之乡”之美称,哈萨克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十二木卡姆》被称为维吾尔族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达瓦孜”在维吾尔语的意思是

高空走绳。

24.达瓦孜第六代传人(阿迪力●吾守尔)享有高居王子之称。25.过春节的民族有:汉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达韩尔族。26.阿凡提的故事广为流传,阿凡提的特点有(机智)(幽默)(勇敢)(打抱不平)(有正义感)(淳朴善良)27.为什么要成立自治州和自治县?

自治州的成立标志着民族政策有效地贯彻、落实,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28.新疆民族众多,选择你熟知的民族,从三方面介绍这个民族的特点。

维吾尔族:这个民族的特色是人口多、多分布于南疆;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是主要的节日;善歌舞。29.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的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0.新疆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店,小聚居。

31.小徐来新疆旅游,想了解新疆独特的手工艺品,你能为他介绍一下吗?

新疆民族地区 篇6

一、在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双语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双语教学。

小学数学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数学加汉语,不是把数学知识用汉语讲授就是双语教学了,应是汉语与数学教学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双语教师,我认为首先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双语课堂教学环境,让小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双语数学,以此作为实施双语教学的最基本的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双语数学的兴趣。提高双语数学教学质量。比如,在刚刚学习“认识数字”的时候,即用维语认识数字,又对应着给出汉语的读法,让学生在初步学习时就形成双语学习印象。同时,我在黑板报上用维语写上1-10的数字,并在每个数字的下面标注上相应的汉语,让学生在维语和汉语的互译中学习,学生在说一个数字的时候,就在脑海中形成了维语和汉语两种表达方式,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双语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双语数学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中,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术语、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数学符号,用维语、汉语两种方式表达,这样让学生能理解数学知识,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法则、数学符号,用汉语写好,,课后反复朗读记忆,这样能切实有效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双语水平,提高双语数学理解能力。

二、利用直观图形、实物进行双语教学。

小学一年级儿童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我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给小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的图形、实物,并用汉语、维语说出这些实物图形的名称,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获得一些维语汉语知识。这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汉语和双语数学的兴趣。如在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时,我先带了一些礼品盒,让大家用维语和汉语说一说:这是什么礼品盒,是什么形状?每个面是什么图形?让学生摸一摸自己文具盒的面,书面有什么感觉,体会面的手感。接着出示立体图,问他们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些积木的面画下来,并用维语和汉语写出各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利用尺子、绳子、剪刀等工具,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着三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说出相同点:三种图形都有四条边,都有四个角。不同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上下两边、左右两边相等;正方形四边都相等。让学生用汉语表达,表达不清楚或不会用汉语表达的,我再补充,引导学生用汉语思维数学、表达数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双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双语数学教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双语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学完10的分解和组成后,我设计了“拍手凑十游戏”:我有节奏地拍手,给出任何一个十以内的数,让学生同样有节奏地拍手,说出一个能与我所说的数凑起来是十的数。

我说:我拍(三下手掌)。学生回答:我拍(七下手掌)

我说:我拍(六下手掌)学生回答:我拍(四下手掌)……

这个拍手凑十游戏,节奏感强,朗朗上口。不仅能够消除小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快速回忆刚才所学的新知识,深化巩固所学知识。激发了一年级小学生学习双语数学的兴趣。

四、在动手操作中进行一年级数学双语数学。

小学一年级儿童更多的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做中学”,这种学习活动方式,小学生喜欢、乐意,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活泼,而且能激活大脑的思维,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例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可以装满十瓶牛奶的盒子,一盒里装了9盒牛奶,另一盒里装了5盒牛奶,想一想,怎样装牛奶更容易看出牛奶的总瓶数?学生在掌握“凑十”的基础,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想一想,我们怎样操作,能使我们一眼看出这些小棒的总数?由于有了放牛奶的经验,学生很快想到从右边的5根小棒中拿出一根和左边的9根凑成10根。然后和剩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我再将学生的想法用算式写在黑板上,把操作活动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双语数学的兴趣。

五、在解决实际应用题中进行双语数学教学

我在一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在理解应用题题目意思时,简单的句子我直接用汉语表达,意思难懂的句子我用维语、汉语两种语言讲解,最后用维语表达完整题意,再用汉语表达完整题意。例如“池塘里有8条鱼,游走了3条,池塘里还剩几条鱼?”“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6只,在飞走4只,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在这些容易理解、带有趣味性的生活实例中,学生接受起来轻松又愉快,同时体会出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或减法,合理运用“+、-”符号。这样既不影响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又促进了学生多方面感受听汉语、说汉语的能力,扩大了汉语词汇量,提高了汉语水平,为今后双语教学打下基础。

新疆民族地区 篇7

一、胜任力内涵及作用

胜任力模型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 达到某些绩效标准所具备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特征要素的组合, 包括个性品质要求、动机表现、自我特质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只是与技能水平。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的、可观察、可指导的, 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的影响 (Spencer, 1993) 。胜任力模型就是针对特定的职业、特定职位的变现优异要求组合起来的胜任特征结构。目前文献中常用的是: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具备胜任力项目的集合。即C M={C Ii, i=1, 2, 3, …, n}, C M表示胜任力模型, C I表示胜任力项目, C Ii即第i个胜任力项目, n表示胜任力项目的数目 (Boyatzis, 1982) 。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起着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它可以为部门以及各种组织的工作分析、人员选拔、绩效考核、人员培训以及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依据, 它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基点。

二、能力模型构建

本文借助于胜任力这一人力资源研究的分析工具, 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新疆多民族领导干部能力模型。

1、文献分析与访谈

本文通过对新疆地方政府以及兵团部门的领导干部的访谈、工作分析、能力特征的编码并结合专家访谈, 参考相关文献探索新疆多民族地区领导干部能力模型。

2、问卷设计与发放

新疆地域广大、民族构成复杂, 天山南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有较大的不同。为了全面考量新疆干部能力, 调研目的地选择了五个点, 南疆选择了三个点, 分别包括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北疆选择了两个点, 分别包括伊犁、阿勒泰。基于安全视角下对新疆领导干部能力的研究, 问卷发放侧重于事关维稳的一些部门, 比如:公安局、检察院、统战部、人事监察与劳动保障部门等, 另外还有处在维稳一线的乡镇部门。本研究以无记名的方式, 发出问卷1200份, 回收问卷1106份, 回收率92%, 其中有效问卷1020, 有效率为88% (判定问卷有效的标准:每份问卷的漏填, 误填不得多于4题) 。运用SPSS18.0, 对回收到的有效问卷开展统计分析。

3、探索性因子分析

对于设计的调研问卷, 确保测量的单维度性,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每个分量分别进行因子分析, 如果对于每个变量都只能生成预先假设的因子, 就能够保证每个分量的单维度性。第二个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各个变量的区别有效性。

(1) 样本数据项目变异检验

在做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 首先将反映新疆领导干部能力的项目进行变异分析。分别计算出每个题项的标准差, 为了原始项目有足够的变异又不能过大, 一般将0.5—1个标准差作为临界范围 (Liden等, 1998) 。按照这个标准, 原属于创新能力维度的项目——工作中能用新的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 (1.42) 、原属于组织管理维度的项目——能与他人相互沟通, 建立信任 (1.47) 、原属于分析决策能力的项目——能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 能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2.00) 这几项删掉, 最后能力特征项目剩下28项。

(2) 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文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用最大方差主成分分析。在做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首先对能力特征项目数据进行检验, 由分析所得结果看其是否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 如果各能力特征项目的均值可以解释其被接受的程度 (此研究分为5个等级, 将3定位可接受的胜任力项目均值) , 进而对这些因素进行可行性检验。

先将反映新疆领导干部的能力特征的28个项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各能力特征项目的均值可以解释其被接受的程度, 所以, 本调查各胜任力因素项是可以接受的。接着对这28个因素进行可行性检验, K M O抽样适当参数0.942>0.5, 数据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 因此, 对28个因素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 累计贡献率为87.876%。

通过对能力特征的28个项目进行公因子提取, 对先前的预测进行了调整, 而且每个特征项在其所属的公因子上负载均超过了0.5。所得到的能力模型为:其一, 具有持续学习的意识, 并且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带动大家学习,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这两项提取出一个公因子, 命名为“学习能力”。其二, 工作中注重以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为依据;工作中能严格按照规定的职权和程序来执行公务, 从这两项中提取出一个公因子, 命名为“依法行政能力”。其三, 面对复杂的问题能分清主次抓住要点;对本部门的各项事务能及时而准确的做出决策;决策时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所在单位考核干部工作绩效并与其职业发展挂钩;注重与本部门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公平对待部门的成员, 分工明确, 从这六项中提取出一个公因子, 命名为“协调引领与决策能力”。其四, 能从工作和实践中积累经验;能深入基层调研, 了解真实的情况;工作需要时能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协调解决问题;对工作执行效果科学评估, 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对工作进行总结探索, 从这五项中提取出一个公因子, 命名为“调查研究与总结提高能力”。其五, 能将不同性别性格民族的人员搭配并科学的使用;为本部门人员的能力发展提供建设或指导;了解下属, 能量才使用;正确把握下属的权责之间的关系;讲团结注重与他人配合和协作, 从这五项中提取出一个公因子, 命名为“选用人才能力”。其六, 乐于接受新事物, 并能将新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对突发事件能果断行动, 整合资源积极稳妥地平息和解决;能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能及时捕捉具有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在较大压力下能保持清醒冷静和客观的态度解决问题;能冷静果断应对和处理紧急事件;善于分析新情况, 并能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能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矛盾, 善于协调和处理不同的利益关系。从这八项中提取出一个因子, 命名为“务实创新与应变能力”。

4、验证性因子分析

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的新疆领导干部的能力模型需要经过进一步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加以证实。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构思未知结构时具有优势, 而验证性因子分析则为假设模型提供有意义的检验和拟合指标。此外, 验证性因子分析使得研究者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具体的限制使得理论和实测相互融合 (M c D onald等, 1990) 。按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的做法, 首先把能力特征的测量题项划分为数目更少的子指标, 其相应的平均值。采用该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测量指标的可靠性, 增强参数估计的稳定性 (M avondo, 2000) 。

(1) 拟合标准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分析有很多检验标准, 本研究选取卡方检验 (x2) 、比较拟合优度指数 (C FI) 、近似误差均方根估计 (R M-SEA) 、不规范拟合指数 (N N FA) 、标准化残差均方根 (SR M R) 、修正拟合优度指数 (A G FI) 6个指标作为检验比较的标准。x2检验是最常用的检验指标, 如果x2/df小于2, 可认为模型拟合较好;如果x2/df小于5, 表明模型尚可接受。A G FI是绝对拟合指标, 衡量假设模型和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 指标大于0.90, 认为模型拟合好。C FI和N N FI是相对拟合指标, 用来对不同的模型进行比较。越接近1越好。许多研究表明C FI是一个良好的综合指标, 无论样本大小都能表现出满意的性能。另外, R M SEA和SR M R是近似误差指数, 也属于绝对拟合指数的范畴。两个指标越接近0表明拟合越好, R M SEA值的解释标准如下;0代表完全拟合;<0.05代表接近拟合;0.05—0.08代表相当拟合;0.08—0.10代表一般拟合;>0.10表明模型不拟合。SR M R值临界值为0.08 (侯杰泰等, 2004) , 即小于0.08认为模型较好的拟合了原始数据, 大于0.08时, 认为拟合不好。

(2) 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模型验证的拟合指数见表1。

根据以上标准, 各项拟合指标显示拟合良好, x2/df值为1.49, 小于2;C FI为0.93, N N FI为0.92, 两个拟合指标均大于0.9 (越大越好) 。R M SW A为0.06, 介于0.05—0.08之间, 并且SR M R为0.07小于0.08。A G FI指标略小于0.09, 但是仍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各项拟合指数说明模型拟合良好。因此, 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可以进一步很好地证实对调查结果所进行得探索性因子分析, 对于从各维度中提取的公因子, 把在公因子上面负载较低的项目删掉。

(3) 效度检验

效度的种类主要有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三种。由于缺乏参照的效标, 本文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作为效度考察指标。首先, 本研究问卷建立在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基础之上, 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此外, 本研究也用各因子的相关来考察问卷的构想效度, 各因子的相关都介于0.352—0.744之间, 皆达到0.01的显著水平, 其相关属于中高度正相关, 显示这些因子的方向相当一致, 但彼此独立, 所以我们可以说, 大部分因子之间的相关都非常显著, 说明具有良好的会聚效度。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 新疆多民族地区领导干部能力模型包括六个能力因子, 分别是学习能力、协调引领与决策能力、调查研究与总结提高能力、选用人才能力、务实创新与应变能力。对于学习能力, 特征表现为主动学习以及能带动大家学习;依法行政能力包括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章、按程序做事;协调引领与决策能力说明了处于领导职位的领导干部的领袖能力与气质与决策能力的正相关关系, 他们之间有着丰富的内在联系;调查研究与总结提高能力体现了“从群众中来, 再回到群众中去”的思想, 要很好地服务人民就要通过调研来了解民众的需求;选用人才的能力体现在合理搭配人才、量才使用、明晰权责、有团队精神等方面;务实创新与应变能力这个经过因子分析后重新命名, 表明创新能力与应变能力之间的关系, 即应变能力本身就是对任何时候突发的事情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这必然要求领导干部具有活力或者创新能力, 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形式, 包括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善于分析新情况、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潜在的事情敏感、抗压、遇到事情沉着冷静、能够果断解决事情等方面。这些同时也说明能力特征也包含丰富的内容。

新疆多民族地区领导干部能力模型的构建, 对领导干部个人而言, 可以依据模型内容制定生涯发展规划, 并据此拓展自己的能力, 对于新疆人事组织部门而言, 可以依据模型内容培养、甄选、管理干部。

参考文献

[1]Spencer Jr L M, Spencer S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Z].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 1993.

[2]Boyatzis R E.The Competent Management: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Z].New York;John Wliey, 1982.

[3]Liden R C, Maslyn JM.Multi mensionality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An empirical assessment through scale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8 (24) .

[4]McDonald R P, Marsh H W.Choosing a multivariate model;Noncentrality and goodness of fit[Z].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0.

[5]Mavondo Felix T, Mark A Farrell.Market orientation;measure invariance;consumer and business marketers[J].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 (12) .

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 篇8

大多数人可能只是研究、分析、调查和实践。真正接触第一线的机会可能是很少。我从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了, 对于双语教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一、在教学方面应该从入学抓起

从入学开始就应该接触双语, 开始时可以少一点, 慢一点, 以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提到教学, 首先想到的就是新课讲授前的导入程序, 导入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有趣的导入, 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你所授的知识不感兴趣, 接受的效果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成绩。所以, 我觉得双语教学的导入尤为重要。要在课前设计小游戏或生活中的实际情景, 让他们投入其中。还有一点, 学前双语班学生应配有民考汉的教师, 这样可以让初学者更扎实、准确地掌握应学会的汉语。现在学前儿童普遍存在的情况就是发音不准确, 启蒙教育是最重要的, 如果基础没打好就会影响儿童汉语的发展, 以后纠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二、在语言环境方面

启蒙教育的语言环境还不是很重要的。毕竟少数民族学生要学习母语, 母语是少数民族学生应掌握的基础语言, 在掌握好母语的基础上再加以了解和掌握汉语。小学阶段一定要有汉语教师担任班主任, 这样在课上课下就有机会说汉语、练汉语。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 在师生的沟通交流中学生不得不使用汉语, 因为他们想让你听懂他的意思就必须要求他们说汉语, 条件不允许他们说母语, 这样才能不让汉语成为课上语言。并且在课下也要让学生说汉语, 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现实的双语教学案例中, 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三、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现以上几个条件的同时, 师资的缺乏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引起了大家高度的重视。我们要搞双语教育就应该并且一定把它搞好, 师资是我们每一个学校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好多双语班, 都没有合适的双语教师来带班。民考汉教师也很少, 这就让一部分双语班的学生不能享受双语班学生应该享有的待遇。在课上练习的汉语远远不够, 课外就更没有机会了。在母语的带动下, 就迫使他们渐渐地与汉语隔离。没有好的语言环境, 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双语教学任务。要在任何时间, 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练习双语。我个人认为, 只有汉语教师带班, 才能促进他们汉语的学习, 这个就是很重要的语言环境。没有足够的师资队伍, 怎么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新疆民族地区 篇9

1体育特色学校的重要性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学生强健体魄、发展智力、和谐身心、幸福一生的重要途径。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为全体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体育活动技能和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提供教育和引导,同时,发现和培养具有体育特长的中小学生,广泛开展学校课余训练和各项比赛活动,为具有体育特长的中小学生提供展示、发展特长的平台和成才的通道,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体育文化建设骨干,为国家、省、市、县 (市、区)各级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是学校体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体育特色学校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学生体育技能,掌握体育本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2新疆建设体育特色学校的优势

2.1丰富的体育资源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有47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项目,这些体育项目的存在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使中国体育更加丰富多彩。达瓦孜、姑娘追、阿肯弹唱等特色民族项目在新疆开展的非常活跃,每年都有专门的体育庆典,不仅促进了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还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这些体育活动中来,新疆民运会设置了大量的民族传统项目,使这些项目得以继续开展并流传下来,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近年来自治区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也使许多濒临临失传的民族体育项目得以继续开展,极大的丰富了新疆的体育资源。

2 . 2新疆少数民族有良好的体育习惯

新疆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热爱运动的习俗,骑马、射箭、舞蹈都是他们最喜欢的运动。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现代体育项目也融合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当中,足球、排球成为最受少数民族喜爱的体育项目,他们每周都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或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还组织各种形式的俱乐部,定期进行训练,参加各种形式的邀请赛和业余比赛,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交流了感情、发展了人际关系,还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氛围,这就为体育运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开展。

2 . 3政府相关部门政策的支持

为了推动新疆体育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了提高新疆的竞技体育水平,自治区教育厅专门开展了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新疆木卡姆艺术以民族舞的形式在学校开展,同时刀郎操等多种形式的民族传统艺术也进入各地的体育课堂,不仅丰富了学校的体育内容, 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更保护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繁荣与发展。自治区体育局也提出了振兴业余体校的规划,其中规定各级业余体校要结合本地特色开展适宜的体育项目,尤其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体育项目,包括射箭、骑马、射击、短道速滑等,并对此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包括资金、师资、体育成绩的奖励。政府部门的措施都将极大调动学校体育老师和教练员的积极性,推动了体育运动走上一个新台阶。

3新疆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意义

新疆的竞技体育事业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新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在全国排名靠后,这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有着良好运动习惯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新疆有着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除了适合开展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外,夏天适合举行各种形式的越野比赛、徒步、探险,冬天适宜举行滑雪、滑冰等项目。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的建立,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对于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正确的体育取向、增强学生体质、打造学校品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都有重要的作用。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的建立,能更好的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推动学校体育特色建设,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建设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同时为新疆竞技体育培养人才,推动新疆竞技体育的发展,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共同繁荣的局面。

4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设想

4 . 1因地因项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运用教育策划打造优势体育项目,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突破口。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各地特色,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结合本地特色创建1~2所体育特色学校,要求申报的学校不仅具有良好的体育竞赛成绩和体育氛围,还要求配备专门的有经验的师资,制定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规章制度,选好体育项目,体育教师训练计划,在资金上、政策上要给予保障,循序渐进的把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好。北疆选择射箭、骑马、滑冰、滑雪,南疆可选择排球、足球、刀郎操,不仅要在体育课上要开展,在课间操或者课余训练也要搞好,逐渐把这些项目发展成学校的特色。通过这些特色体育学校的建设,总结经验,在适当的时机再建设其它的体育特色学校,形成多所各具特色的体育学校,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不断探索学校体育发展的新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增强民族素质的目的。

4 . 2与当地的体校合作

可以聘请当地体校的教练员承担本校体育部课的教学任务, 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来完善体育特色课程的建设,不断提高本项目的水平,达到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目标。让本校体育教师跟随体校教练训练,通过学习不断消化吸收,提高他们的教学训练水平,达到由本校教师承担体育教学任务的目的,提高本校体育特色的知名度,最终把学校建设成本地乃至全疆体育特色鲜明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特色学校。

4 . 3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节和体育特色学校比赛

通过比赛检验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效果,通过这些活动发现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修正,在本校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强身健体,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更好地推动本校体育特色的建设和形成。通过复查确定的体育特色学校,对创建好的学校继续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对不合格的学校要给予警告,限期整改,否则取消其创建资格,真正做到不走形式,达到良好的创建效果。

4 . 4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 保证体育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

在体育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存在着学训矛盾,课余训练也可能得不到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要建立专门的规章制度,保障这些体育项目的正常开展,保障学生的选择权利,使这些体育项目能有足够的生源,通过训练提高他们的水平,带动更多地学生参与其中,在学校更快形成人人参与到体育项目中来的局面,尽快地形成本校的体育特色,使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给全校的师生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全校形成人人参与体育的氛围,促进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本校教学质量和知名度的目标。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体育特色学校的特色体育丰富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范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教育效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度、增加了深度,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基础。

摘要:新疆属于多民族聚居区,自古以来有从事体育运动的良好习俗,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性、优势、意义的研究,提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设想,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提供参考。

新疆民族地区 篇10

(一)主动性

消防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消防工作,对维护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有决定性作用,《消防法》中规定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单位、全体公民应当履行的消防工作职责,为了构筑良好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每一个人都应当依法定职责积极自觉地采取行动,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开展消防工作。消防执法行为更多的需要提前介入,主动作为,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事前性的救济行为,这是消防执法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广泛性

消防执法工作是指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火灾预防工作过程中实施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事关每一个人,无论是消防监督检查,还是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而也就决定了消防执法内容的广泛性。随着消防工作逐步发展,更多的事项将纳入消防监管范畴,消防执法所涉及的内容也将更加广泛。

(三)强制性

消防执法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照法定职权,实施、适用消防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必然具有国家意志的拘束力和法律规范的执行力,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在消防执法过程中,如果当事人违反消防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消防行政法律规范中所规定的义务时,就会受到行政处罚或行政强制,以达到维护消防安全的目的。

二、少数民族地区消防法治进程存在困难

随着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新一轮促进新疆稳定与发展的决策部署逐步落实,新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沿革和少数民族聚居等客观因素,新疆消防工作法治化进程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一)法律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新《消防法》、《新疆消防条例》等一系列消防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新疆消防法律体系正逐步建立完善,加之消防工作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法律专家将学术研究重点放到消防法治研究,为消防工作立法提供了可靠理论依据,也为日常消防执法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依据,但是,我国作为典型的“大陆法系”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立法落后于社会实际需求的现状,特别是新疆作为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消防工作法治进程时间较短,所以消防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缺少配套的地方消防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这些法律制度体系上存在的缺陷,已逐步成为制约新疆消防工作发展的瓶颈。

(二)消防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意识是指其关于法律的心理、知识、观念和思想的总和,体现其对法律现象的认知与评价。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新疆部分群众法律律意识没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强。特别是南疆部分地区,大多数人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要表现于对权力的崇拜、权利义务的模糊、主体意识的淡漠和法律知识的缺乏等。当自身权利被侵害时,要么浑然不知;要么屈从于权威,忍气吞声;要么置法律规定而不顾。正是由于部分民族同志文化水平落后,法治意识淡薄,普通的消防执法矛盾经常引起社会不满,进而造成民族矛盾的激化,法律执行力下降,直接影响到法律的权威性。虽然消防宣传力度正逐年加大,但是,宣传重点偏重于防火灭火常识和火场逃生自救知识,消防法律权利义务的宣传往往相对薄弱,所以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切实有效的消防法治宣传刻不容缓。

(三)消防法治化物质基础薄弱

新疆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南疆地区,消防业务经费极其有限,消防执法装备配备严重不足,同时缺乏必要的管理、维护、使用人才,消防装备完好率、使用率偏低,导致现有的消防监督检查、建设工程验收、火灾调查等执法技术装备在消防执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无法保证消防执法依据、数据、证据的科学、准确和有效,消防执法行为往住带有随意性,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消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严重制约消防法治工作进展。

三、消防法治进程方向

(一)消防法治民主化

集中民智、反映民情,是任何一项法律法规所追求的基本目际,因此,法治进程中的民主化,是保证法律权威和公众利益的关键。也是法治工作法治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新疆公安消防部队采取多种途径,广开言路,聘请廉政监督员,广泛征求各族人民群众对消防法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回应新形势下对消防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在修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消防条例》过程中,广泛征集各社会阶层的修订意见和意见,有针对性的深入到全疆开展实地调研,积极主动的邀请社会公众和特定部门更加广泛和直接地参与消防行政法规的修订过程,积极探索消防法治民主化进程,为消防法治发展探明的方向。

(二)消防法治科学化

消防执法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法律应用科学,需要完善的律理论基础和具体细致的操作规范,新疆公安消防部队组建了由自治区人大、政府、政协、公安、检察、法院等单位15位专业法律人才组成的消防法制专家库,积极发挥专家学者在消防地方立法、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中积极作用,为新疆消防法治化进程提供更加科学、充分的法律技术支持,有助于破解具体消防工作中遇到的执法矛盾和困难,真正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使消防行政法治模式更符合我区少数民族地区实际。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进步,公安消防部队的发展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系更加紧密。防火工作是消防工作重中之重,消防法治化进程将决定消防工作水平和成效,直接影响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本文将通过分析公安消防部队在近几年来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的阐述少数民族地区消防工作法活化进程存在的问题和下一阶段法制改革方向。

新疆民族地区 篇11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汉语课程 评价体系

随着模式二教学的全面实施,汉语课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南疆地区的汉语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原因甚多。其中,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改进和提高汉语教学方法和质量有一定的制约性。考试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老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绝大多数课程考试的内容仍局限于课本、教材的基本概念和死记硬背的考点知识,使学生无法自由发挥和阐述自己独特的观点,束缚了人的思维和创造发展能力。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汉语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一、形成性评价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汉语学习兴趣。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交流合作、主动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参与这一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评价中享受获取汉语知识的愉悦,发现并解决学习问题,在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得到鼓励,明确自己的学习行为,自主调整,自主监控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

2.增强学习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更加专注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增强学习合作意识,提高为人处世能力。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时,势必要阐述自己的合理观点,可以将一些知识点分享给大家,在扩充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接受评价的能力,便于学生更好地、更全面的理解知识,掌握评价标准,体会到知识共享的乐趣。

4.掌握有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通过自我诊断、互评等评价活动,更有助于学生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活动,并不断对学习的预期做出调整,以求学习效益的最优化。

(二)形成性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由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分析,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仅仅关注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科研意识不断提升,使教师的思考也更科学、更深入。

2.由关注教授到关注“以学定教”。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可行性地辅导每一位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水平和能力,更好、更有效地学习。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针对现在汉语学习评价的单一性和内容的片面性,构建客观的、全面的、多元的汉语评价方式十分必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重点突出检验教学过程,及时反馈,比较真实地反映汉语教学的全貌和学生的汉语综合素养。

汉语课程评价内容,主要有口语交际、识字与写字、阅读、作文、应用学习等五部分内容,评价方式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要突出汉语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应用性。

(一)口语交际评价

1.目的。培养学生日常参与听说和说话训练的意识,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话题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操作。(1)汉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2)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要贴近生活、通俗易懂,选择说话训练的内容要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点。(3)口语交际训练要保证一定的时间。(4)口语交际训练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5)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学校同学间使用汉语交流,积极开展“今天你说汉语了吗?”等专题活动。

(二)识字与写字评价

1.目的。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常用字词的基本意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常用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规范学生写字的姿势。

2.操作。(1)根据课标对各学段学生写字提出的要求,使教师教学有的放矢,也使评价有据可依。(2)克采用平时作业及抽查两种方式验收,以作业为主,由写字教师负责;以抽查为辅,由教研组长或主管教学领导负责。(3)对学生的写字作业的评价可采取等级制: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教师要依据各学段的写字教学要求,以鼓励为主,认真批改、指导,并做好批改记录。(4)学校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成立书法兴趣小组,举办书法竞赛,定期展览学生的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推动写字教学的发展。

(三)阅读评价

1.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全面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达到课标规定的教学要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受到更全面系统的训练。

2.操作。(1)根据阶段目标,各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具体实际有侧重的选择阅读方式。比如说,朗读,就从语音、语调、语速和感情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默读,就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精读,就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作品感受等方面训练。(2)给学生每天规定阅读篇幅,逐渐积累学生的阅读量。

(四)习作评价

1.目的。应该强化教师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引导教师注重平时的习作教学,抓好习作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习惯,让学生正确运用常用字词和标点符号,围绕文章中心,有条理地叙述见闻、表达思维,从而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2.操作。(1)规范教师习作教学计划,合理设置习作课堂结构,习作训练常态化,认真批改正确引导。(2)学校定期抽查检查、及时掌握教师习作教学和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并做详细记录。(3)学校要为教师习作教学和学生习作提供良好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好的作品。

(五)应用学习评价

1.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多种途径,自主参与、合作、交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采用汉语思维方式。

2.操作。(1)根据不同学段制定评价表,评价形式采取教师评、自评和互评,评价内容围绕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自主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汉语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口语交际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等方面。(2)评价包括内容、标准、等级、方式。(3)应用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还应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之,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是多元评价不可缺少的形式,但要全面具体、客观公正地评价一名汉语教师授课的效果和一名学生汉语水平的综合能力,还需要结合形成性评价,更科学、更全面、更有效的督促汉语学习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2]杨孝堂.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1,(12).

新疆民族地区 篇12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妇幼保健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指出要加强妇女卫生保健服务, 完善妇女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 实现妇女享有卫生保健服务要求。“母亲安全, 儿童优先”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妇女保健事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医疗保障, 是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依法保障妇女和儿童健康的重要标志。建立以保健为中心, 面向社会, 面向基层的妇幼保健体系, 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 关系到新疆人口素质的提高。

1 少数民族地区妇女保健事业存在的问题

从2011年5~10月对阿克苏妇幼保健医院妇科门诊200例维吾尔族妇女访谈, 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妇女保健服务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认识不到位

部分地区未将妇女保健服务纳入到社区总体规划中, 维吾尔族妇女保健服务主要以妇幼保健医院为主。而妇幼保健医院以有偿服务为主, 民族地区妇女不利于维吾尔族妇女保健服务模式形成。大多数维吾尔族妇女接受过计划生育指导站组织的免费定期普查。另有少数妇女自认为病情不重, 到药店、个体诊所购药, 只有病情严重, 才会到医院进行检查。

1.2 妇幼保健服务人才断档, 资金紧缺

据调查, 民族地区妇幼保健医院医生数量急缺尤其是临床人才的缺乏[1]。据调查, 在新疆卫生机构中, 专职妇幼保健人员中, 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49%之多, 整个队伍年龄偏大, 人才断档问题严重。主要是由于民族地区普遍收入较低, 很难吸引到内地大、中专医学院校的专业人才, 而引进人才又收到管理体制的限制, 形成“有岗的干不了, 有才的进不了”的尴尬局面。

1.3 财政困难, 设备不够完善

妇幼保健医院的人员工资由当地政府发放, 但没有办公费, 想要发展的设备一部分靠内地省市的援建, 另一部分靠自己发展资金, 而发展资金就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医护人员, 吸引更多的患者来医院就诊。因此, 目前的妇幼卫生医院以有偿服务为主, 服务内容单一, 为育龄期妇女提供的免费普查, 更年期、老年妇女的保健服务较少, 造成了民族地区妇女保健事业发展僵化的现象。

1.4 妇幼保健知识宣传的力度不够, 造成少数民族妇女对妇幼保健知识的缺失

调查表明, 少数民族妇女很少参加组织妇幼保健知识讲座。偶尔了解一些关于计划生育的保健知识。少数民族妇女了解妇幼保健知识的途径以下乡宣传的广播和画册为主。一些育龄期妇女认为音响、视频资料对其帮助较大, 并组织集体观看。有些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程度较低, 因此, 喜欢宣传画册的比例较高。由此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群众对妇幼保健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导致自我保健意识差, 而少数民族妇女长期受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 缺乏科学的妇幼保健知识。

2 少数民族地区妇女保健事业的发展对策

2.1 提供公共服务, 保证民族地区妇女健康保健

借鉴国内发达地区公共服务体系成熟的经验, 采取多层次、多种类的服务方式提供给民族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民族、不同的服务方式, 采用不同的服务规范[2], 强调“以预防为主”的理念, 在民族地区卫生事业不发达的情况下, 建立这种理念的疾病治疗模式有着长远的社会效益。妇幼保健医院的“健康热线”就是这样一种机制, 时时关注民族妇女的身体健康, 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节约了群众的治疗费用, 有助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2 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妇幼保健事业的服务包括疾病控制、预防保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三个部分[3]。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就是让各民族的兄弟姐妹都享受基本医疗的服务, 做到有病就医。结合在妇幼保健医院的工作经验, 笔者认为一是民族群众在患病后即刻到医院就诊, 其可有效降低成本的服务。据了解, 目前有些医院为了提高自身业务收入, 提高药品利润, 这与提供低成本服务、低利润的基本医疗服务, 显然有一定的差距。二是, 由于妇幼保健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有限, 部分群众不能得到很好的医治, 需发挥“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纽带作用, 引导并护送群众到上一级妇幼保健医院就诊”, 只有这两个层次相结合, 才成为较完整的公共医疗服务。从经费投入和妇幼保健医院发展的角度来说, 若要求医院以低成本、低利润的服务也是不切实际的, 这样只会使大多数的民族地区妇幼保健医院都背负沉重的人员费用负担, 这也是政府在管理民族地区妇幼保健医院的过程中丞待解决的问题。

2.3 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 积极引进内地妇幼保健专业的学生进入妇幼保健机构;另一方面, 要以建立聘用制为核心, 鼓励医务人员采取挂牌、兼职、下派等多种形式向社区流动[4], 同时要鼓励符合规定条件的在岗医务人员进行在岗培训。解决人才的问题关键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鼓励在职人员的培训, 提高学历层次。而政府应在少数民族地区妇女保健事业方面加大扶持和经费投入的力度, 着力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一批“用的了, 留得住”的优秀专业人才。

2.4 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财力、物力是有限的, “僧多粥少”的局面在所难免。目前在民族地区妇幼保健医院医疗资源短缺和资源浪费是并存的, 因此要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健康需求, 首先要考虑如何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 而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妇幼保健医院的定位有着密切关系。民族地区妇幼保健医院只能引导妇幼保健医院的改制与管理创新, 使之能够真正发挥“民族地区卫生事业枢纽”的关键作用, 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加完整、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调动社会应积极参与, 形成妇幼保健知识推广和普及的强大合力, 共同关心并支持少数民族妇女保健服务。

民族地区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与政府、妇幼保健机构和少数民族群众息息相关[5]。政府的重视是促进民族地区妇女保健事业发展的保障, 设备资源、医疗人员的培养、经费的落实是民族地区妇女保健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只有政府把握好方向, 在三大支柱的有力支撑下, 少数民族地区妇幼保健事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蕙萍, 张松卫, 邓国支, 等.安徽省社区妇幼卫生健康服务项目实施定性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 1999, 14 (12) :758.

[2]刘芳芳.城市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现状及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 (5) :33-36.

[3]王峰.做好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0, 11 (3) :58-59.

[4]杨峰, 柯贞捷, 柳秉如.福州市妇幼卫生社区健康服务合作项目效果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2, 8 (3) :22.

上一篇:可持续污水处理下一篇:汉字显示与数字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