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共12篇)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篇1
摘要:“教体结合”就是强调教育部门在“教体结合”中“教”的主体意识。关注教育过程的平等, 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以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将“教体结合”有效的融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结合”是什么, 当然是教育精神与体育精神的结合, 其本质是人的更和谐的发展, 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运动员提供一个退役后的出路, 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们加强身体锻炼。目标在于改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非自然途径, 让体育回归教育的本源, 建立一教育系统为主, 通过学校课余训练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机制。
关键词:教体结合,新疆,发展
如何通过“教体结合”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 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 国家政策的指导
长期以来, 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之间职权相互脱节, 各行其是, 于是在这样的状态下, 运动员既要参加训练又要学习文化课, 很难达到两全其美, 再加上各级领导的不重视, 直接导致我国经济水平的下降, 运动员进出口不畅, 缺乏运动员后备人才等一系列的问题。教育的事, 体育口办不好;体育的事, 教育负担不起, 体教之间存在着无形的隔阂。
近年来, 随着“教体结合”模式的出现, 新疆一些体育制度发生了变化, 大大的解决了运动员的升学与就业问题。在中小学建立自己的训练队, 成为学校晋级省、市重点学校考核的一部分。学校积极建立校队, 特招运动人才;放宽对运动员文化课分数的的要求, 研制小学, 中学, 大学运动人才一条龙对口入学优惠政策, 使运动员有了受教育的保障;以前运动员等级的申请, 必须是在由体育局主办的比赛中获得名次, 才有申请的资格, 而等级证是运动员特招、单招进入重点高中和高校的通行证。现在国家也认可在教育局主办的比赛中取得的名次, 审核合格, 也授予运动员等级证书。一些运动成绩好, 水平高的运动员进入了专业队, 成为了职业运动员。有些运动员他们在赛场上比拼的同时, 也收获了学位, 成为文武双全, 继续为体育运动奉献的人才。
2“援疆”计划的推出
由于我国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的存在, 再加上教体两个部门不资源共享, 教育资金投入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运动队没有专款的保障, 学校硬件条件的不足, 教育部门只能依靠自力更生, 自给自足。由于缺乏经费, 教育部组织的比赛少之甚少, 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失去了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人才也回随之减少;教练员既没有带队补助也没有机会参加专业培训, 导致积极性下降;还有就是学校、运动队硬件条件的落后对运动员训练成绩的提高有着很大的阻碍。特别是中国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新疆的体育教育也存在着资金短缺问题。
2007年教育厅, 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3], 就是为了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以唤起全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 吸引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阳光体育的开展, 就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的合作,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有效地缓解了体育教育经费不足的现状, 学校体育设施、比赛规模、运动场地、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就乌鲁木齐各中学篮球馆就多达十几个。体育教育资金的充足也是教师资源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经济上, 可以拿到带队的补助, 在精神上, 参加比赛为学校争光, 带出优秀的运动员, 吸引大批的优秀生源从事体育运动, 而这对教师在评职称、加薪也有很大的影响。
3“教体结合”在新疆的现状
新疆作为国家西部重点建设地区之一, 虽然有着自己的体育优势项目和后备人才良好的身体素质, 但是由于落后的经济与政策, 即使是优势项目都没有得到好的发挥, 交流的不足, 比赛经验的缺乏, 人才的大量流失, 对新疆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教体结合”培养模式的出现, 给新疆教育体育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让体育回归教育的本原, 建立以教育系统为主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研制一条龙人才培养方案, 是新疆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在乌鲁木齐召开新疆体育工作座谈会, 国家体育局局长刘鹏, 计划在“十二五”时期, 加大对新疆的援助力度。在新疆自治区各县、市级单位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即以室内设施为主、室内外设施相结合的公共体育设施, 还可与教育、文化等设施相结合, 成为集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体育活动场所。并一方面是对竞技体育方面采取措施, 加强对新疆在国家队的一线教练员的培训, 采用培训班等方式, 结合新疆重点开展的体育项目进行专题培训, 提高一线教练员的执教水平。鼓励新疆发展自身地域特点, 多参加、举办国内外赛事, 在参赛、办赛费用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或支持, 在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大赛参赛组团方面, 从政策上给予扶持。总局还将协助对口援疆的19个省市的体育部门开展援疆工作, 因地制宜地支持发展冬季项目、拳击项目、射箭项目、举摔柔项目、田径项目、足球项目等, 继续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等青少年组织建设和青少年活动、培训等方面加大对新疆的支持力度。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的发展, 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更加强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被提高。“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教体结合”最终目的就是育人, 在以“教”为主体的前提下, 发展体育运动, 不仅可以培养出有文化、高素质、有技能的运动员, 也可以让广大青少年除了应付各种考试之外, 有机会参与体育运动和赛事, 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音体美特长生进入重点高中成为了许多学生目标, 目前, 这一制度也在新疆的各个中学发展较好, 比如乌鲁木齐市重点中学一中, 兵团二中等。新疆许多地方的师范大学, 在地方大学子弟小学办少年班, 和其他中学一样, 以文化课教育为主, 选派大学部教师担任教练, 进行兴趣培养和选材, 对于有兴趣的或有潜力的学生进行常年课余训练, 之后在地方大学附属中学设篮球班或体育班, 招收优秀小学毕业生运动员入校, 并派专职教练员任教, 从而形成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一条龙训练体制。
在国家体育局和教育局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 新疆每年都会举办自治区运动会、市级运动会、中学生篮球联赛, 就2011年乌鲁木齐是中学生篮球联赛男子组比赛来看, 35个中学生代表队运动员总人数420人之多。为篮球运动员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 为各个中学、高校、专业队也提供了选拔人才的机会, 很快地促进了新疆篮球水平的整体发展。在这些拥有自己篮球训练队的各个中学大部分都是乌鲁木齐市教育局认证的重点高中, 他们的训练也受到了教育局的极大的支持。体育局也为这些学校建立体育馆, 目前经乌鲁木齐市中学篮球馆就多达十几个。
2011年“中国移动杯”新疆青少年足球联赛开赛, 此次比赛由新疆体育局、新疆教育厅联合主办, 预赛由政府出资在全疆15个地州市, 南北疆片区决赛各20多个队伍分别在阿克苏市和精河县, 总决赛由“移动公司”出资100万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目前, 新疆已经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少年足球普及工程规划》, 未来10年新疆将进一步建立完备的管理体制、高效的运作机制和系统科学的青少年培训体系, 以加速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4 建议与对策
优先教育, 发展体育;拓展思路, 增加经费;合理分配学与训的时间。在过去的30多年中新疆地区一直在努力解决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问题。实践证明, 体育只有与教育的结合才能真正地体现出竞技的魅力, 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竞技。“教体结合”应是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之间的合作, 主张以学校为培养基础, 将体育部门为主体竞技体育真实地融入到学校体育与工作之中。这是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消除隔阂的一剂良方, 二者共享资源, 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05 (Z2) .
[2]现将教育部学生司《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R].教学司函[2010]102号.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R].教体艺[2006]6号.
[4]颜雅珍, 程克强.“教体结合”工作必要性之研究[J].体育科研, 2000, 21 (3) .
[5]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区青少年足球工作的意见》[R].新政发70号.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篇2
【摘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新疆贯彻实施党的民族政策的关键,也是新疆长治久安、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少数民族干部成为新疆发展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活跃在新疆的经济、金融、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新疆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 新疆 重要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区,在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俄罗斯、塔塔尔等13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现在还有其余东乡、壮、撒拉、藏、彝、布、依、朝鲜等32个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新疆地区的发展,十分关心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截至2008年,新疆少数民族干部总数已达到36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1%,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110倍。全区5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43个民族乡的州长、县长、乡长全部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干部担任;除克拉玛依市外,9个地(市)的行署(政府)专员(市长),均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98个县(市、区)长中,有81个是少数民族干部。” 1 少数民族干部土生土长,长期生活在本民族群众之中,熟悉本民族和本地区的历史、现状和特点,通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知道本民族本地区的资源状况和经济特点,热爱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了解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对本民族人民的困难和愿望有深切的感受。在实际生活中,广大少数民族群众通常把本民族的干部看作是本民族的代表,不仅愿意向他们吐露心声、反映意见,而且愿意听从他们的意见,接受他们的领导、建议和劝告。这使得少数民族干部能够更好的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促进新疆又好又快的发展。
新疆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各民族中的精英,担负着维护祖国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的重任,带领全疆各族人民全面发展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实 1 《新疆标志性成就数据解读》,新华网,2009年7月23日
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历史使命。新疆各级党和政府着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使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历史无数次证明,稳定是福,**是祸。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2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不仅有外国势力在觊觎我国边疆领土,而且长期面临着尖锐复杂的反分裂斗争。面对这种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只有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才能挫败各种分裂势力的阴谋,保证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少数民族干部在各族群众中享有广泛的威信和影响力,对民族关系的和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57年间,全疆各族群众之所以在风风雨雨中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在于党的领导,在于各族人民的团结,在于广大干部包括少数民族干部发挥了团结群众的骨干作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本民族的代表,其一言一行对本民族群众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对于提升群众思想认识,夯实维稳基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要求广大少数民族干部要政治合格、立场坚定、具有敏锐的的政治洞察力,以及组织领导才能,身体力行地维护新疆社会长治久安,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与各族人民群众一起共举民族团结大旗,适时坚决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
从“7·5”事件后可以看出,新疆面临的主要危险就是民族分裂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内外勾结,利用宗教意识和民族情绪、煽惑群众、制造社会**,进行武装叛乱。这些恐怖行为严重危及我国边疆安全,给国家统一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新疆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党和国家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解决民族分裂问题和巩固民族团结的骨干队伍。“我们少数民族干部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本民族群众中具有独特影响力这一先天优势,积极主动地站在反分裂斗争第一线,亮明态度,不畏风险、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级讲给一级听、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 2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08 年12 月18 日
群众,形成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3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同志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殷切期望,更是在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干部做好反分裂斗争的最高要求。面对严峻的反分裂斗争形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选派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下社区协助开展维稳工作。克州组织少数民族干部返回原籍乡村开展维稳宣讲,768名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返乡回村维稳宣讲活动,他们积极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新疆民族、历史概况,中央对新疆的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关维稳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少数民族干部不遗余力的宣传,使得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取得重大成果。近年来,在少数民族干部的领导下,“3·7”炸机、“3·23”聚众滋事等暴力恐怖破坏活动被及时处置或消灭在预谋阶段,同时消灭了分裂分子的大量有生力量,使分裂势力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在反分裂的战斗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由此可看出,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中心环节。
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对党的民族政策在新疆贯彻落实的重要性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政治上就是要各民族人民真正的当家做主,自主地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政策贯彻实施的关键就是自治机关民族化,而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使少数民族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的关键。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疆和平解放以来各级党委坚持不懈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配备适当的实行区域自治的各级民族干部,主要领导人员由自治民族的干部担任。因此,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施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条件,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没有任用足够的少数民族干部,就无法通过他们带领本民族群众管理好本民族的自身事务,广大群众真正的当家做主就难以实现,从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也就无法实施。在我国民族平等表现为无论民族大小,各民族都享有平等的管理国家大事、参与国家事务、行使宪法和法 3 《少数民族干部要站在反分裂斗争最前列》,中国平安网,2008年10月22日
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正如列宁所说:“我们要求国内各民族绝对平等,并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 4 而民族权利的行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少数民族干部实现的。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充分行使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充分认识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对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要性,坚持优先选送少数民族干部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培训机构强化培训,每年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直接调训的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达8000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占40%。通过各种形式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目前,“自治区各级领导干部中,省级少数民族领导干部28人,占省级领导干部总数的52.84%。厅级少数民族领导干部530人,处级少数民族领导干部5494人。” 5 这些干部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实施者,通过他们的领导,使得少数民族平等地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利,掌握了管理新疆社会、主宰自己命运当家作主的权利,成为新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财富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各族人民的民族特性和传统文化受到了充分的尊重、保护和大力弘扬、发展,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让党的民族政策被赋予了更加绚丽多彩、更加富有时代特征的丰富内涵。
三、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对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从一个地区的发展史可以看到,经济的发展对这个地区来讲及其重要。同时经济的良好发展也有助于解决民族问题。新疆地区在经济的发展上有着先天优势,其矿产种类全、产量大,是中国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发现的矿产有138种,探明储量的83种,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6种,居前10位的有41种。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金、铬、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 与此同时,新疆还享受着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发达地区的帮助,优惠的税收政策为吸引投资创造了良好环境,发达省份的对口支援也使得新疆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成为能否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的因素,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本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4
《列宁全集》,第十九卷,100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
《新疆辉煌60年:民族平等实现新疆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天山网,2009年9月29日 6 孔庆璐,《新疆无极限》[J],建筑机械,2011年12期
目标的关键。
在西部民族地区里,少数民族干部见识面最广、拥有信息量最多、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最容易更新观念。通过少数民族干部榜样示范作用,可以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逐步增强想富敢富、自力更生的进取意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要促进新疆的经济发展,除了需要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外,同样需要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干部。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少数民族不仅要有行政干部,要出党的书记,要有军事干部、文化教育干部,还要有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以及各方面的人才。1993年12月,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廉洁勤政,密切联系各民族群众,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结构合理,能够适应改革开发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培养民族专业干部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新疆与内地发展有差距,其原因固然有很多,其中新疆地区缺乏人才不得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培养一大批具有责任感的高素质少数民族专业人才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是新疆发展经济的黄金时期,培养大批能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就成为当务之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了干部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新途径,使得许多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截止到2008年,新疆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53929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8.89%。其中还培养出了一批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他们活跃在经济领域的各行各业上,为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没有大批政治思想好、热爱祖国、密切联系本民族群众、有文化科学知识、有能力的少数民族干部,就不可能有高速发展的民族经济。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对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疆总人口的60%以上。因此,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是提高新疆全民科学素质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始终把优先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
重要战略,一直对少数民族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照顾。根据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提出了不同时期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目标、方针和任务,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措施。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时,优先保证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在安排经费和基建投资时, 优先保证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重点抓好少数民族教育的基本建设。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政策实施的直接参与者,是政策能否得到贯彻落实的关键因素。
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少数民族的优秀代表,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加之自身所拥有的少数民族身份,两者结合就构成了少数民族干部开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汉族干部无法比拟的优势。少数民族干部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优秀成果,他们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体会到少数民族教育的弊端,使之能够更贴切地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就为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确立了指导思想。通过双语教育既使得少数民族传统语言文字得以传承,又能够帮助少数民族融入现代主流社会,为新疆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近些年,针对师资数量少、骨干教师更少、水平较低的状况, 自治区政府就加强民族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教师的进修工作,采取特殊措施培养学术带头人等。“新疆与上海外语学院、内蒙古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达成协议, 由这些院校长期为自治区代培中学师资。经国务院批准, 全国有38所高等院校担负为新疆高等学校代培师资的任务,并接受自治区高校师资定期进修代培任务。” 7 同时启动了少数民族汉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少数民族汉语骨干教师赴内地学习进修项目、内地高等学校援疆师资培训项目等。可以说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不仅推动了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提供了保障。经过几代少数民族干部的不懈努力,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生质变,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对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历史上,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而又底蕴厚重的特色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新疆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积淀深厚,其艺术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世所罕见。文学方面有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中的《玛 7 吴福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J],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纳斯》和《江格尔》,维吾尔族文学巨作《福乐智慧》和《乌古斯可汗传》。歌舞艺术更是历史悠久,维吾尔族民歌《新疆是个好地方》、《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在那遥远的方》;塔吉克族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乌兹别克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等一批世代流传的民族歌曲,已伴随着丝路驼铃,蜚声中外,名扬天下。被誉为音乐之母的维吾尔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集音乐、舞蹈、演唱、文学、生活为一体,,规模宏大、思想深邃,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音乐创作的非凡才能。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而形成的,它记录着民族的历史,维系着民族现实,预示着民族的未来,它反映了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也记录着民族的荣辱兴衰。因此,大力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新疆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疆自治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为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其中得益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党的文化惠民政策。新疆政府领导多为本地区培养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他们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强烈,便于将文化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使得保护和发展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新疆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新疆文化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开展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中坚力量。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干部们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得濒临灭绝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抢救性挖掘焕发了新的生机。60年前,维吾尔音乐经典套曲《十二木卡姆》,被誉为维吾尔族“音乐之母”,却徘徊在失传的边缘,仅有几个高龄老艺人能够较完整演唱。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新疆自治区政府对这一古老艺术进行重点抢救,不仅出版发行曲谱、音像制品,还成立了木卡姆艺术团及若干个艺术研究机构。2005年11月25日,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囗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同时被国家列入了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吐鲁番盆地鄯善县鲁克沁镇文化站站长吐尔逊·司马义深情的说道:“过去人们不重视木卡姆艺术,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许多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我这里学习木卡姆艺术,木卡姆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保护。这一切,都是国家和自治区政府重视我们的艺术,让我们的艺术发扬光大的结果。”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维吾尔木卡姆”这样的艺术瑰宝得到保护,新疆
有计划地组织对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搜集、翻译和出版工作,成立了少数民族古籍整理机构,组织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学者,深入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抢救、搜集流传在民间的传统文化艺术。在少数民族干部的不断努力下,使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发扬光大。
结 语
长期以来,新疆少数民族干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团结全疆各族群众,为实现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在促进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我们党在新疆高度重视并培养使用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才使新疆的呈现出稳定、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因此,继续坚持培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是一件关系着新疆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参考文献】
1.汪春燕,《中国共产党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1月
2.阿布都热扎克·沙依木,《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在新疆的实践》[J],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3.高永久,《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5月 4.李布、李历,《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1年6月
5.林开耀,《浅议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J],琼州学院学报,2010年2月 6.刘山青、马文选,《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之我见一一谈谈海东地区少数民族千部的培养选拔问题》[J],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 7.陈宏,《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6月
8.张绍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7月
9.刘先照、胡敬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J],满足
研究,1993年02期
10.罗辉权,《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2月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 汉语教学
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半个世纪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校园中先后开设了汉语课程,起初的设立是在初中,后来又发展到小学的三年级阶段,最后发展到小学的一年级,一直延伸到高中,这样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环境也给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好的汉语基础。同时,在我国的新疆地区,为了能够指导学生学习汉语,教育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教学大纲,编写了相关的汉语教材,使汉语教学成为新疆地区中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课程,希望通过汉语的学习,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汉语专业的学生,并为其进一步深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现代教学理念下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汉语教学发展缓慢,质量低下
作为少数民族校园中一个重要的课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汉语的教学并没有构建出完整科学的理论,还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因此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还一直处在经验教学阶段。教师并不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仅仅是在课堂上以汉语知识的传授为主要教学内容,仅仅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汉字和词语等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课,在课后死记硬背,并不能够得到良好的训练,所以汉语交际的能力还是非常差[1]。
(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现阶段,新疆地区很多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并不是在正规的汉语学校经过专业的培训最终走向工作岗位的,所以很多教师的汉语知识还非常欠缺,教学的能力并不高。这也是新疆地区汉语教学水平低下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新疆地区补充了很多汉语教师,这些教师的教学热情非常高,并且拥有良好的基础知识,但是却缺乏教学经验,很容易出现教学问题。这种情况也会导致新疆地区学生对于汉语学习的认识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效果不好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非常多,所以学生学习汉语的环境并不好,想要学习汉语,还需要依赖课堂。观察新疆地区的汉语课堂我们能够发现,课堂上教师并不会以培养学生汉语能力为目标,导致教学过程非常盲目,也导致教学内容比较沉重,严重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教学的质量非常差[2]。
二、现代教学理念下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新疆地区,对于学生进行汉语的学习,还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一旦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就是非常盲目的,并且也没有效率。汉语教学也是新疆地区中小学教学体系的改革,因此对于新疆地区的汉语教学还需要教师在根本上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积极地贯彻和改革新课改提出的一系列教学理念,并且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主要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
(二)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疆地区的汉语教学还需要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型、平等的師生关系,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主要就是指导、学习、陪伴等。教师也并不是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身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教师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不断地参加到体验和实践的教学内容中。这也是汉语教学的最新理念[3]。
(三)遵循教学规律
在新疆地区的汉语学习中,学生通过交际和学习,不断地积累和提高自己的汉语能力,养成学习汉语的习惯。同时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也能够不断地获取更多语言知识。在新疆地区学生进行汉语学习的时候,交际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交际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也是汉语学习的重要规律。
三、结语
汉语的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到以往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在交流和学习中经常使用本地区的语言,同时在这其中也涉及到多方面的限制因素,这些情况都是导致汉语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还需要校园、教育部门、教师以及相关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特别是汉语教师,更是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起重要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汉语教师还需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强化对汉语的学习,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够改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情况,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淑芹,马新英.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0(7):67-70.
[2]李海洋“.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启示[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2(1):93-96.
[3]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1,03:112-115.
[4]万世丰.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改革实践[J].语言与翻译,2007,01.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篇4
国内关于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产业发展的研究文献为数不多。王福临 (1997) 指出民族的差异, 决定了民族用品的生产必须是多品种、小批量, 服务范围广, 但由于市场弹性系数小, 不供应不行, 多了也不行, 所以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影响。这就是国家给这个行业特殊政策扶持的原因[1]。艾尔肯·海利利、单小红 (2003) 认为各种传统的民族用品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工艺, 是现代大工业所不能替代的。但有些传统民族用品随着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人们对这些民族用品的质量、品种和数量却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族用品生产企业, 要根据民族用品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质量[2]。朱玉福 (2007) 认为必须建立以市场导向为主、政策扶持和法规保护为辅的民族特需品生产和供应体制[3]。李文、洪纯 (2011) 以江苏地区为例, 分析了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优惠利率贷款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促进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的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思路、原则和具体措施[4]。
本研究是在对新疆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以新疆地区为例对少数民族用品产业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给出了如何发展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产业的思路。
二、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产业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产业是以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技术、人才、区位等方面的优势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 制造或提供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并能够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集群, 包括民族用品制造业 (日用杂品类、家具类、文体用品类、工艺美术品类、生产工具类) 、民族医药业 (药类) 、民族纺织和服装业 (针纺织类、服装类、鞋帽类) 、民族食品制造业 (清真食品类、边销茶) 。
1.新疆民族特需用品产业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 新疆共有53个民族贸易县享受民贸优惠政策, 塔城市、博乐市、哈密市和焉耆回族自治县的4个乡镇比照享受民贸优惠政策, 享受民贸优惠政策的县与乡镇总数居全国第三;有259家企业被国家确定为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 是我国拥有民贸县和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最多的省区[5]。其生产经营主要包括针纺织、鞋帽、服装、农具、日用杂品、工艺品、文体用品、民族药、生产工具、边销茶在内的十大类, 上百个品种, 其中的典型代表诸如英吉莎小刀、维吾尔族花帽等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据不完全统计, “十一五”期间, 全疆民贸企业、定点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约22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从业人员约1万人, 年平均完成工业总产值约23亿元。另外, 目前新疆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人口已占到全国食用清真食品少数民族人口的二分之一以上, 占全疆人口总数的近60%, 使得新疆成为全国穆斯林聚居的最大省区。“十一五”期间, 新疆259家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中清真食品生产企业就有119家[6]。由于许多清真食品以其制作工艺的绿色、环保、纯净、无污染和极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内涵, 因而使其在追求原始、绿色、安全、崇尚低碳消费时尚的潮流下, 受到愈来愈多的消费者的青睐。
2.贯彻执行民族贸易政策现状
“十一五”期间, 我国出台了多个政策来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些政策性有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 如扶持民族贸易的优惠政策, 还有针对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政策等。譬如, “十一五”期间, 新疆民贸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享受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优惠总额4.768亿元 (其中2010年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优惠总额2.5944亿元) ;中央财政共计安排民贸网点建设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技改贷款项目32个, 安排中央财政贴息资金558万元;2007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共安排新疆“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生产补助资金”项目20个, 安排资金700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 有力地促进了区民贸、民特生产企业的发展, 既繁荣了城乡市场, 又改善了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吸纳了城乡大量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 提高了他们的收入, 成为城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渠道, 使国家民贸优惠政策真正成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扩大开放和吸引各种生产要素的重要政策资源[7]。
三、民族用品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用品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 地域条件。
有了地域性这一鲜明的特点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用品产业具有了存在的必然性。如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回等各民族所带的花帽。
(2) 政策条件。
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产业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产业, 长期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支持其发展。
(3) 历史文化条件。
每个少数民族所具有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少数民族用品产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如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一大少数民族聚居区, 其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一直以来维持着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 也由此产生了多种优秀的文化。
2.民族用品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 许多民族产品只能以半机械化和手工操作为主, 速度慢, 产量小、利润低。
新疆花帽、新疆丝绸、新疆刀具、喀什土陶、和田玉石、清真食品等少数民族特需用品, 其制作工艺无一不是以手工制作为主, 这就导致了许多产品不能大批量的生产, 费工费时, 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无形中降低了民族用品企业的利润。
(2) 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无论数量还是规模, 都还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
例如, 新疆清真食品企业绝大多数规模小、实力弱, 特色品牌少, 知名品牌更少, 清真食品龙头企业屈指可数。
(3) 交通不便、信息不灵, 民族用品企业难以发展。
许多少数民族处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 对于市场需求不能做出快速反应。所以这些地区生产的民族用品大多只能自给自足, 很难对外销售。这无疑限制了民族用品产业的发展。
(4) 对民贸民品企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第一, 贷款难是民族贸易企业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第二, 新的需求, 近年来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兴起的民族风情旅游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这类特殊产品 (服务) 并未涵盖于《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目录》。第三, 民贸民品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难。目前, 一部分条件良好的民贸民品生产企业虽然可以从农村信用社获取商业性贷款, 但无法获得优惠利率贷款贴息政策带来的好处, 这就限制了优惠贷款政策的落实范围。
(5) 创新——民族特需品产业 (企业) 面临的难题。
少数民族对于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准的要求越来越高, 民族特需品产业 (企业) 只有不断开发那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民族特需品, 才能满足各少数民族日益增长的需求。譬如, 开发民族文字办公系统、农牧区用的各种太阳能发电装置, 以及各种家庭牧场 (园林) 喷灌设备等民族特需品。而研发这些科技含量高又适用的民族特需品, 不仅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和相应的技术人才, 更需要创新。
四、促进少数民族用品产业发展的对策
1.企业外部环境
(1) 以市场导向, 进一步完善民族特需品生产、供应体制。
首先, 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并助推企业在满足本地区少数民族需求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其次, 形成民族特需品与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相互结合, 以旅游带动购物, 以购物促进旅游业, 以旅游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譬如, 新疆的绣花帽、西藏的藏刀、云南的织锦、蒙古族的银制艺术品等受到众多国内外游客的青睐。第三, 要不断建立健全并完善扶持和加快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的发展。一是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建立了工作督导机制。三是建立奖励机制促进发展。四是加大学习与交流[8]。
(2) 通过政策调整改善企业经营环境。
目前,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用品生产企业面临着微利或亏损的不利局面。为此, 各级地方政府和财税部门要进一步调整相关政策。一是通过财税、金融、信贷、价格、利润等经济调节手段对民族特需品的生产与经营各环节给予减免税收、低息贴息贷款、利润返还等政策优惠。二是加大法规保护力度。国家应该制定一部《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保护法》, 以系统规范民族特需品的生产与经营。
(3) 加速民族贸易网点和设施的建设。
新疆地区地广人稀, 交通不便, 尤其是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 其民族用品的交易面临着许多问题。地区商业和供销系统应着力在商业网点的建设上下工夫, 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经济成分的、多种流通渠道的, 多种经济方式的少环节的流通体制, 积极支持现有的集体和个体商贸经营者, 填补经营的空缺地域。
2.企业内部环境
(1) 牢固树立品牌意识。
新疆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产业 (企业) 要牢固树立特色品牌意识。发展民族特需用品产业 (企业) 要坚持做特做专, 然后做大做强, 进而形成民族用品特色企业融入市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 (企业) 国际竞争力——提高产品 (服务) 质量和水平——提高产品 (服务) 档次、科技含量和民族文化品位——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市场占有率的良性循环。
(2) 注重人才培养。
目前管理干部、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偏低是民族用品企业的普遍情况, 建议分期分批地对现有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待成绩考核合格后方可留岗。要通过办职工夜校或岗位训练等形式, 对在职职工加强培训, 对那些具有开发潜力的业务尖子要送入有关学校深造培养。挑选一批有事业心、能吃苦耐劳、热心于民族事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民族企业, 或根据民族企业发展需要定向培养各类高端人才。
(3) 加强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
民族用品企业要不断更新技术设备、扩大厂房、改善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 开发新技术, 以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竞争能力。
(4) 积极开发新产品 。
积极开发新产品是民族用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议民族用品生产企业要善于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积极开发新产品特别是那些能够集民族生活用品、旅游纪念品和工艺美术品于一身的新产品, 使新产品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民族特色, 同时又能体现出现代社会的审美观。既有实用价值也有纪念意义, 不仅本地区的少数民族可以享用, 而且汉族及其他民族也可享用, 而且还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进而形成开发新产品———拓宽产品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批量———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开发新产品的良性循环。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 开发民族特色新产品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晓琳.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再扬风帆——访全国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联席会议秘书长王福临[J].中国民族, 1997, 12.
[2]艾尔肯.海利利, 单小红.浅析新疆传统地方民族用品生产企业的现状与发展[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9: (4) .
[3]朱玉福.论市场经济视阈下的民族特需品[J].黑龙江民族丛刊 (哈尔滨) , 2007, (3) :54~59.
[4]李文, 洪纯.金融支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发展研究——以江苏为例[J].金融纵横, 2011, (01) .
[5]林庆霞.自治区首届民族贸易优惠政策培训班开班[OL].新疆天山网 (http://www.tianshannet.com) , 2011年05月13日15:56:03.
[6]杨杰.新疆清真食品产业亟待“破冰”[N].新疆日报, 2010-08-18.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大对民贸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力度[OL].中国民族宗教网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89266-1.htm) , 2011-03-18.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篇5
识记: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疆 1.经济落后,民生凋敝①通货膨胀,物价暴涨;②生产生活物资奇缺;③没有现代意义上的 工业。2.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的旧新疆①交通不便,邮电不畅;②有洋油、点油灯、穿洋布;③ 缺医少药,医疗卫生水平低下;④人口状态呈现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⑤教育水平低下。
理解:新中国成立前新疆落后的主要原因 1.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各族人民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生活在水深 火热之中。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生产工具十分落后。劳动人民没有土地和生产工具,劳动 产品都被剥削者以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盘剥一空,劳动者生活极度贫困,缺少劳动的积 极性。
3.落后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严重制约了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
识记:新疆和平解放的历史 1.减租反霸、土地改革就是要镇压反革命,清算恶霸的剥削,消除封建剥削和统治,使农民 在经济上得到彻底的翻身,政治上当家做主人。2.新疆和平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所有制和落后的农奴制,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社会经济,新疆迈入了崭新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理解:新疆和平解放的意义 P11 1.新疆和平解放,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新疆各族人民的努力和配合,就不会 有新疆的和平解放,就不会有新疆各族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2.新疆的和平解放,不仅使新疆人民免遭了战争的灾祸,减少了军队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避免了生产生活的大破坏,而且还加快了民主改革的步伐和生产建设的恢复。3.新疆的和平解放,打破了帝国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维护了祖国 的统一,巩固了祖国的边防。4.新疆的和平解放,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结果,也 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它为解放后新疆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建设新新疆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5.新疆的和平解放,结束了历代反动统治者对新疆各族人民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历史,是新疆 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开创了新疆历史的新纪元。
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1.建设了黑油城——克拉玛依,是祖国石油、石化工业的重要基地。2.兴修水利,发展农业。3.节衣缩食,兴建现代工业。4.修路架桥,发展交通运输业。
识记: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对新疆的关怀 1.毛泽东主席一生时刻装着各族人民,他和新疆各族人民情相通、心相连。如:1950 年在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新疆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是:继续改造起义部队; 大力发展农业、工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办好中苏通商、合作事业;改进文化教育、医疗 卫生工作;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2014 年 4 月,总书记来新疆考察;5 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确立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座谈会部署了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 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 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运用:党和国家对新疆发展给予的支持 国家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新疆的支持与帮助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的经济社 会各项事业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1.不断为新疆建设输送和培养优秀人才;2.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越来越大;3.从战略高度发 展重视新疆的全面发展;4.坚持不懈地在新疆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和坚定维护者,始终是全心 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利造福的。
识记:援疆干部对新疆的发展建设做出的贡献 援疆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支援的优先位置,着力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支 持受援地广大群众改善居住条件,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想方设法帮助当地群众 提高生活质量,天山南北各族群众亲身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运用:面对各兄弟省市大力支持新疆,新疆自身的举措 1.新疆各族人民要发扬艰苦奋斗建家园的精神; 2.建设新疆是每个新疆各族儿女的光荣职 责和神圣使命。每个新疆人都需要发扬新疆精神,敢于担当,不辱使命地承担起建设家园的 职责,共同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富裕和美好。
识记: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原因 1.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都需要艰苦奋斗精神。2.艰苦奋斗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 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美德。3.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实现新疆的 腾飞,需要始终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倡导各族人民义无反顾地扎根新疆、建设新 疆、保卫新疆、献身新疆。4.新疆与内地发达省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必须保 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奋发有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建设新疆。
识记:新疆的特色农牧业 新疆坚持走节水、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农牧业现代化道路。新疆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 食、棉花、林果、畜牧生产基地,比如,棉花、啤酒花、枸杞、番茄、阿克苏红富士苹果、哈密大枣、克州木纳格葡萄、轮南白杏、和田皮亚曼石榴。
理解:中国——亚欧博览会对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的作用 1.促进了新疆与我国东部以及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国家的长期经济交流和合作,对推动 新疆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促进国际经贸合作与发展,推进和密切亚欧
各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促进本地区的和平、繁荣、稳定、共同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2.有利于推动形成我国“陆上开放”和“沿海开放”并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发挥新 疆在向西开放过程中的桥头堡和枢纽作用。
识记:国家兴建富民安居房的原因 改善民生、增进民族团结。
识记:新疆各族人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是促进社会公正、增进人民福祉的有效途径。1.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2.解决就业采取新举措;3.医疗卫生服务惠民利民;4.社会保障 机制日益健全;5.城乡居民收入节节高。
识记:新疆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举措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就注重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既是落实国家民族政策,也是建 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新疆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举措包括 1.自 1984 年以来,自治区 古籍整理办公室已搜集少数民族古籍 5000 多册,翻译、整理出版了如《福乐智慧》《突厥 语大词典》等 100 多部;2.《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新疆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3 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558 处,文物藏品近14 万件(套)。4.申报世界级、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名录,选拔培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理解:新疆为缩小与内地之间的发展差距而努力 新疆与内地之间的发展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差距是发展中的差距。物质贫困和文化贫困是当 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城乡之间的差距是新疆的一个重点问题。这些差距是发展中的差距,缩小差距的路径是发展。新疆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差距,根本上还 是解放思想的差距。作为新疆人,不能坐井观天、自我满足、安于现状、小步慢进、小富即 安,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增强进取意识,破除畏难情绪,勇于、善于破解难题,抢抓发展机遇,千方百计促进经济社会快发展、大发展。
理解:新疆发展的新机遇 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标志,新疆各项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1.要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 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 主义新疆。
2.2010 年以来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产生了“叠加效应”,使得新疆成为投资的“洼地”,基础 设施建设、重大工业和重点民生项目等投资增长加速。新疆成为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 心区。
3.中央对新疆的部署是全面的、高瞻远瞩的,新疆各族群众必须充分认识和抓住机遇,满怀 信心迎接腾飞。
运用:新疆腾飞的条件与优势 1.新疆的腾飞有中央的政策支持。2.新疆腾飞有全国人民和兄弟省市的鼎力相助。
3.新疆腾飞有特殊的区位优势。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 地区,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运输通道。4.新疆腾飞有资源优势。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能源储量丰富,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 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独特。5.新疆腾飞有已有的基础。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识记: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新疆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继续深化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开展中亚合作、维护社会稳定和科学发展方
面。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点是建设“五个中心”,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 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继续加快 “三基地一通道”建设,推进机械装备出口加工、轻工产品出口加工、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加 工等进出口产品加工“十个基地”建设。
理解:“三股势力”的破坏对新疆的危害 “三股势力”大搞暴力恐怖活动,残杀无辜,挑起**骚乱。他们的目标就是把新疆从
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他们的行径给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给当地正常秩序 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破坏,对新疆的经济发展和新疆形象造成严重危害。
严厉打击暴恐活动,表明了对暴恐活动绝不姑息、绝不妥协的鲜明态度,彰显了维护法 律尊严和人民安全的坚定决心。
“三股势力”的犯罪行径,使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国家统一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 之所在,社会稳定是新疆发展进步的前提和保障,民族团结高于天。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 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运用:为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做贡献 社会稳定是新疆繁荣发展的前提,发展为社会稳定提供物质条件。在机遇面前,新疆人 1.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法制、民主、开放、包容等观念,崇
尚现代和文明生活方式,能够对社会生活文化中愚昧落后、封闭保守的东西,增强辨别力和 判断力,并自觉进行抵制。2.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 和创业素质,努力改变、努力劳动、努力创造。3.要团结一致,团结才有力量,才能改变家 乡面貌,才能谋求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树立民族团结高于天、“三个离不开”的理念,实现各民族改革开放新基础上的团结,是新疆未来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新疆要实现的和谐 民族关系的重要目标。
论新疆多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使命 篇6
一、新疆多民族多语种社会构成分析
(一)多语种环境。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达到13个,随着经济发展加速人类活动的相互渗透,新疆早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族大家庭”。受伊斯兰教文化和地域、传统观念等影响,新疆多语种的语言环境依然没有改变并将长期存在。目前在新疆实际使用的语言有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锡伯语等多种语言。
(二)群居的社区。随着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社区成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以民族分布为主要特征的新疆多元社会构成在社区形成中亦呈现明显特征。在城市,以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习俗为主要分界线的社区逐渐形成,形成了相对隔离又有所接合的多层社会;在农村,以同一民族为主体的聚居情况更为普遍,也可以视其为不同的“社区”。
(三)信息传播途径。在新疆多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方式、途径和质量受城乡差别、文化差别和群居差异等因素制约,但又并不完全属于其中哪一种。从年龄来看,青少年多以智能手机作为获取信息的必选媒介,而年龄较大的受众则在信息获取的速度和程度方面较为缓慢,导致在思想意识方面相对保守。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则以本民族母语为主要信息传播载体。
二、新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
(一)来自宗教的影响。宗教乃至由宗教演化而来的宗教习俗对青少年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影响根深蒂固,无处不在。新疆宗教发展到今天,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萨满教、基督教等,以伊斯兰教占绝大多数,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故伊斯兰教文化对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最为直接。
(二)来自本民族影响。青少年走向社会后,来自本民族价值观念的影响开始发挥作用,逐渐形成为同一民族的社会交往圈,比如在情感和思想遇到困惑的时候,更愿意在本民族的同伴面前倾听和倾诉,在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困难时,往往选择本民族的同伴来帮助解决。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一些青少年在国家认同、社会认同方面产生了足以引起我们警惕的错误倾向。
(三)来自互联网影响。以少数民族本民族母语为语言环境的互联网空间,也存在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和一些极端的思想和言论。在纯母语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青少年,往往只选择也只能选择通过本民族语言来浏览信息、查阅资料、了解新闻,在这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一些不利于团结稳定的思想可能侵蚀青少年。
三、新疆汉语语文教学基本使命
(一)语言的基本运用。对于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汉语语文教学,对于语言的听说读写基本运用是首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要求。基于这一目标定位,笔者认为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小学抓起,切实重视和加强汉语语文的教学工作。在汉语语文教学的重点选择上,要突出把听说读写基本训练和实际运用放在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位置来组织实施。
(二)中华文化认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特点,决定了汉语语文教学在新疆的特殊使命,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认同是个“总开关”,他影响和决定着对祖国的认同,对社会制度的认同等方面,青少年教育要从文化认同开始下功夫。以汉语语文教学为主渠道的中华文化教育特别重要。
(三)价值观的形成。汉语语文学科教育的另一个任务在于对各民族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建构,青少年价值判断的形成,关系到成年后的所有行为和选择,比如对其他民族的认同,对新疆社会的分析,对祖国概念的理解、对合法宗教的认识,对维护团结的自觉等方面,汉语语文学科教学必须承担起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这一重任。
综上,新疆多民族地区汉语语文学科教学担负重要的现实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新疆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汉语已经成为团结和融合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发展的助推力,成为各民族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营养,是各民族的“共话平台”。必须全面提高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汉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履行好汉语语文学科教学应有的历史使命。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篇7
( 一) 保费收入不断提高
泰康人寿哈密中支的总承保保费来源于银行续期个险、哈密新市区营销部、新生活广场、哈密营销服务部、哈密续期收费服务部、PIC项目建设银行六个服务部。在这六个服务部中新生活广场和PIC项目建设银行均由外部机构代理,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其余四个服务部的承保保费现状来分析哈密地区的保费收入状况。
由表1 和表2 可知,银行续期个险部不从事少数民族保险业务,民族承保保费收入主要来源于哈密新市区营销服务部,其他各部虽然都涉猎少数民族保险,但是占比不大。通过对比承保保费收入可知,虽然在总的承保保费中,民族承保保费的占比不大,但是仅仅通过一年的时间,民族保费从2012 年的1720686 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5350303. 5 元,增幅高达210% 。这充分表明了少数民族保险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 二) 承保保单数量和大额保单不断增加
根据调查表明,泰康人寿哈密中支保费收入主要来源于哈密新市区营销服务部,通过对新市区承保保单进行分析得知,2013 年比2012 年承包的保单数量大幅度增加,在2012 年新市区营销部承保的少数民族保单有754 张,但是到2013 年承保的保单有1172 张,通过一年的时间保单增加了418 张,增幅高达55% ( 见图1) 。少数民族保单数量的增加,表明少数民族群众的保险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少数民族开始认可保险。
由图1可知,2012年少数民族客户购买了607张3000元以下的保单,占保单总数的80%。只有20%的少数民族客户购买了3000元以上的保单。到2013年少数民族客户购买1000元以下的小额保单下降了15%,3000元以上的保单增加至458张,比重由2012年的20%增加到了38%。大额保单需求的增加意味着少数民族客户更愿意投资保险,更加注重未来的收益保障。
( 三) 分红型保险产品日益畅销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目前保险公司尚未针对少数民族客户开发专门的保险产品,但是现有保险产品还是比较符合少数民族需求的,少数民族客户对其认可度较高,在资金充裕的时候会选择购买。2012 年泰康人寿哈密中支少数民族客户购买的保险险种有18 种,2013 年上升至20 种( 见表3) 。
由表3 可知,2012 年18 个险种共计承保754 张保单,总承保保费收入1621690 元,其中有1534600 元来自财富人生终生年金保险、健康人生重大疾病终身保障计划、泰康吉祥健康保险计划( 分红型) 、永福人生年金保险( 分红型) 四个险种,占保费总收入的95% 。2013 年20个险种共计承保保单1172 张,总承保保费收入5130249元,上述六个险种承保保费高达5014849 元,占承保保费总收入的98% 。相对于2012 年,2013 年分红型的保险产品更加畅销,说明少数民族客户越来越注重保险的收益。
二、哈密地区少数民族寿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 一) 保险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哈密地区辖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西县,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哈密市的周边郊区和一些偏远的县城和农村,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对于泰康人寿哈密支公司来说,少数民族市场主要集中在哈密市的周边地区,巴里坤和伊吾县市场尚未得到开发,哈密地区少数民族保险业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 二) 客户对保险认知度不高,购买保险具有盲目性
虽然哈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保险意识有所提高,但其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保险的根本功能在于保障,即当人体受到伤害时的保险金给付。他们购买保险更加看重保险收益和本金回收,常常拿保险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作比较,因而分红型保险产品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比较畅销。此外,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特点构成了一个亚文化人群,其保险需求的从众性较强,只要周边的人购买了保险产品,即使自己的资金不充裕,也会选择先买一个价位低的保险产品,并不会考虑这个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至于保险合同里的权利和义务更是模棱两可。
( 三) 保险公司基层组织机构不健全,转账系统不完善
一是保险公司基层组织机构不健全。对于泰康人寿而言,虽然刚开始在下属县开办了三道岭和巴里坤营销部,但是由于这两个地区的代理人较少和交通不便等原因,目前这两个机构已停止办公。目前泰康人寿哈密中支仅在哈密市区设有营销部。这就导致很多农村少数民族客户不得不去较远的市区营业部办理保险业务,给其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不便。二是保险公司转账系统不完善。泰康人寿哈密中支的汉族客户和少数民族客户有着不同的保费缴纳系统,汉族客户可以直接通过网上转账交纳保费,但是少数民族客户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大多与在保险公司系统中登记的名字不符,如阿依古丽·牙合甫,保险公司是按照她名字的形式登记的,而银行登记的仍是阿依古丽·牙合甫,直接导致保险公司的转账系统与银行系统无法对接,因此少数民族客户必须自己持卡到保险公司办理缴费,造成了诸多不便。此外,目前保险公司尚未与医疗系统相对接,这就导致少数民族客户必须自己到医院办理相关业务,有时会由于语言沟通障碍,导致资料拿不全和拿错,使得少数民族客户的理赔之路难上加难。
三、推进哈密地区少数民族寿险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 改革保险从业考试制度
针对保险公司存在的少数民族代理人考试难、考试通过率低等问题,保监会应出台相关政策增加维语代理人考试次数,同时考虑到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也应该适当降低从业者学历要求,比如以高中毕业为最低限,另外也可以降低考试合格分数线,比如以50分为通过代理人考试分数线。
( 二) 建立健全保险售后服务体系
老客户是保险公司最优质的资源。而保险行业往往员工流失率很高,为防止因销售人员离职而造成老客户续期率低或者被别的保险公司抢走,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服务,这样不仅有利于稳定客户群体,还可以提高公司声誉。
( 三) 加大双语保险人才培养力度
哈密地区作为多民族、多语言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在办理保险业务时往往面临着语言障碍,因此亟需一批既精通保险知识又通晓“双语”( 即汉语和一种少数民族语言) 的复合型双语保险人才。应加大双语保险人才培养力度,与高校“订单式”开展双语人才培养合作,同时结合哈密地区实际,制定差别化招录标准,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双语人才匮乏的实际问题。
( 四) 注重巩固老客户,大力开发新客户
目前,保险公司在开发新客户上的投入较多,而对于维护老客户的重视不够,后续服务不到位。保险公司应注重维护老客户并大力开发新客户,续期部门可以开通民族语言专线,电话回访大单客户,对于重点客户可以登门拜访,提高客户回访的频率和准确度,保持与客户沟通顺畅,有问题及时反馈和回复,设置专门投诉处理机构。保险公司应建立大单客户信息系统,记录大单客户的职位、收入、核心家庭成员、好朋友、爱好、生日等相关信息,利于专项营销,提高销售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刘洋,祝金琴.新疆寿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金融,2009(11).
[2]李明.区域寿险和非寿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新疆的实证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1).
[3]王高华,冯燕俊,冷宏斌.浅析新疆寿险营销人员综合素质和培养[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5).
[4]魏华林,李金辉.人寿保险需求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篇8
2016年新疆迎来了第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年”。自1983年起,每年的5月为新疆民族团结教育月,至今已经走过了33年,今年“民族团结进步年”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传递身边的“正能量”,激励各族人民为新疆的发展、为民族团结贡献力量。《新疆农业科学》(汉、维文版)编辑部就在深深地践行着这一切。
20世纪世纪90年代初,一部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风靡全国,6个编辑性格各异却都善解人意,忙忙碌碌的人、热热闹闹的书、实实在在的事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其实编辑部就是一个小社会,从一个侧面集中展示了人间万态和真善美。说到编辑这个词,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从古代的孔子、司马迁到近代的鲁迅等人,都是编辑部出身。现在对于科技期刊的编辑,正如卢嘉锡院士所做的比喻,干着既是科研工作“龙尾”也是“龙头”的工作。
一、两文版是新疆创刊最早的科技期刊
1957年3月20日,《新疆农业科学》出版第1期(内部参考),由新疆农林牧科学研究所编印,当时刊名《新疆农业科学简报》,共出版21期(12月20日)。征稿范围为农、林、水、牧的科研论文、调查报告、译文、通讯等。1958年由新疆农林牧科学研究所、新疆八一农学院合编(内部参考),每月上旬出版,16开本,月刊,每期28页左右,每期约5万字,共出版6期(6月3日)。1958年1月由《新疆农业科学简报》编辑委员会刊登了《启事》,办刊方针为“科研为生产服务”。1958年第4期上,由编辑委员会刊登“《新疆农业科学通报》创刊启事”,于1958年7月正式创刊,办刊方针为“面向群众,为农牧生产大跃进服务”。1958年7月1日创刊号,刊代号58-18,乌鲁木齐市邮局总发行,全国各地邮局订阅,全国各地新华书店代订代销。编辑出版者为《新疆农业科学通报》编辑委员会。首页刊登了“发刊词”。征稿范围为农、林、水、牧业科学技术稿件。1959年更名为《新疆农业科学》,同时创办了维文版,由新疆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八一农学院联合编辑。1959年1月1日“致读者”中,编辑者为《新疆农业科学》编辑委员会,出版者为新疆人民出版社。征稿范围:为了贯彻“面向群众,为农牧业生产大跃进服务”的方针,刊登各地生产经验、创造发明、对生产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试验和调查报告、对生产和科学研究具有参考意义的资料和通讯报道等。
从20世纪50年代创刊时起,《新疆农业科学》汉文和维文版老一辈的汉族和维吾尔族编辑们艰苦奋斗,勤俭办刊,那个时候流行一句话,“编辑一支笔,一把剪刀,一瓶糨糊,就是全部家当”,怀着一颗“为他人做嫁衣”的心,在爬格子的“孺子牛”精神鼓舞下,默默奉献,这只是《新疆农业科学》老编辑们的真实写照。
正是那段同甘共苦的岁月,两文版的编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结下了深刻的情谊就像邻里守望的一家人,也为今天《新疆农业科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编辑部的条件改善了,但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却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中。
经过近60年的发展,《新疆农业科学》目前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2010年主持项目荣获新疆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1—2010年刊物7次荣获新疆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一等奖、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9—2010年荣获五届新疆期刊奖;2008—2010年连续获得新疆科协科技期刊资助项目;2003年获得首批清华大学《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11年9月刊物在新疆农业自然科学期刊中率先实现了CNKI优先数字出版。2013年在第三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评选中,入选中国学术核心期刊(A),农业类43种全国核心期刊中排第19位。入选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38种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中排第24位;入选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荣获2015年度科学出版社“期刊出版质量优秀奖”、第2届中国高校民族类优秀科技期刊奖、2015年中国高校农业期刊先进集体、2015年中国高校技术类优秀科技期刊。
二、翻译科技名词
两个文版的编辑尤其是维文编辑,在汉文编辑部的帮助下,都在为一个科技名词、一个语句、一个数据进行推敲,以达到准确和科学,维文版主要以翻译汉文版的论文为主,如何翻译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词意,才能将科技成果传播得更准确,是翻译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每次遇到不懂的科技名词,汉文版编辑就不厌其烦地讲解,有一次维文编辑在翻译时遇见葡萄的“果刷”,她在已出版的《汉维大词典》《汉维农业大词典》《汉维植物词典》《汉维对照林业词典》《汉维生物词典》等词典中没有查到这个名词,这可把维文编辑老师难倒了,如果按字意翻译是(),这样翻译很容易使人误解为“刷果实的刷子或者是刷主干的刷子”,经与汉文版编辑交流后,才知道“果刷”是指葡萄果实中粘连像刷子一样的部分,最后按实际意思翻译成()。再如“树上干”是杏品种,一直没有维吾尔语名称,这个品种是在树上晒干,杏干在维吾尔语中称(),根据汉文编辑解释的该词的实际意思,把树上晒干的这个品种翻译成()[2],以上的例子不胜枚举。迄今为止,两文版已出版53卷,刊登的科技论文的字数达到数亿。工作互相交流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了一本本杂志,传播到全国和世界各地,为新疆农科院科技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生活上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工作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照顾是编辑部的传统,去年有维文编辑住院,汉文编辑部同事闻讯立刻赶到医院看望,并不断给予她鼓励。出院以后,汉文编辑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一些重体力活都不让她干,她特别感动。
四、积极参加自治区“访惠聚”活动
2014和2015年,新疆开展了“访惠聚”活动,维文汉文积极响应院里的号召,先后去喀什农科院住村点。两年中,汉文编辑部的全体人员都去库木西力克乡慰问他们,每次一见面,大家就像见了家人一样,并且一起为村民开展科技服务,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受到住村干部和村民的欢迎和好评。不仅如此,2011—2015年由《新疆农业科学》牵头组织的自治区科协百会万人下基层活动,送科技期刊下乡,足迹遍布喀什、和田、玛纳斯、昌吉、塔城、吐鲁番、博乐、哈密等地。下农村进社区和军营为各族群众带去了党的温暖,送去了科技知识,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去宗教极端化”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五、开展“结对子”活动
2014—2015年所里开展了民族团结“结对子”活动,《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就结了两个对子,两位老师在工作上积极进步,在生活中关心青年编辑的生长,尤其是在院民族团结演讲活动中两位青年编辑部通过切身体会,声情并茂地演讲,双双荣获院“十佳宣讲员”称号。
六、荣获“巾帼文明岗”
通过小小的杂志可以看出,各民族只有互相合作、互相支持,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近几年汉文、维文编辑部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与两刊编辑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是分不开的。遇见不论编辑还是老师们的子女结婚这样的喜事,编辑部的同志们都悉数到场祝贺,逢年过节,也互相走动,其乐融融。由于工作的成绩突出,民族团结工作搞得好,2010年《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荣获院民族团结先进集体,2013年成功创建自治区直属机关“巾帼文明岗”,2016年大家拧成一股绳积极创建更高级别的自治区级“巾帼文明岗”。
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关系到国家文化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命题,科技期刊在维持国家科技强国地位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新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期刊有多种文字语言出版,数十年来是展示新疆科学技术总体发展水平、开展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新疆农业科学》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充分体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一个缩影,今后将更加携手共进,让民族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璀璨文明。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省份,一曲优美动听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唱出了两千二百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参考文献
[1]王琳.科技期刊国际化要凸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地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3):358-360.
[2]木巴热克·阿布来,张琼,王芳,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技名词术语翻译中存在问题与建议——以《新疆农业科学》(维文版)为例[M]//学报编辑论丛(2015).2015:115-118.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篇9
1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建设小康水平的新疆
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 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 农民生活水平较低;部分地区社会事业滞后, 特别是教育、文化、卫生医疗条件有待改善;工业结构不合理, 支柱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部分行业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较困难;市场经济意识不强, 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低;城镇化水平不高, 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上述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农民素质的提高来实现。
1.2 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繁荣, 边疆的稳定
新疆属于边疆地区, 面积大, 民族成分多, 宗教问题复杂, 因此新疆的稳定对于全国的稳定至关重要。而稳定和发展又是相辅相成的, 发展是稳定的基础, 只有农民的收入提高了, 人心才会稳。而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收入, 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素质。
1.3 有利于进一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边境线上, 与中亚西亚国家接壤, 如果农民的生活水平长久得不到提高, 各种权益得不到保证, 就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素质提高的对策措施
根据我省的区情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现实, 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2.1 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2.1.1 提倡双语教学
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懂汉语, 这极大地限制了他们同汉族人的交流, 限制了他们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实行双语教学的具体措施是实行汉语教学和实行民汉同校。在调查的南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巴什阿其玛村, 从四年级开始实行双语教学, 除了语文用维文授课外, 其它课程都用汉语授课, 学生课堂上或课后必须用汉语与其他人交流。
2.1.2 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普及, 但由于观念上的落后, 认为上了学后, 仍然找不上工作, 还不如早点挣钱, 还存在一定的辍学率, 因此一方面要帮助农民转变观念, 另一方面通过具体政策强制少数民族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措施, 保证少数民族地区有高素质的后续人才。
2.1.3 实行扫盲活动
因贫困产生文盲, 又由文盲导致贫困, 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切实实行扫盲活动, 不能搞形式主义。
2.2 加强农村的职业教育,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在问卷调查中, 当问及“您认为当地村民最需要接受的教育是”, 66.27%农民选了农业技能培训, 这反映农民对于提高自身科技素质的强烈需要。
2.2.1 培训原则:注重实用性, 面向生产实践
针对不同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及本地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拟定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训菜单, 供各村自主选择培训内容, 比如:在所调查的南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奎雅乡主要以种植红枣和核桃为主, 手工业上以加工奎雅民族小刀为主, 工业上以生产加工丝绸面料的民族服装为主。
2.2.2 培训措施
民族县与农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大学里的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学校联合, 如北疆与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科院等单位合作, 南疆与塔里木大学、各县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合作。
2.2.3 培训形式
a.集中授课与田头指导相结合。b.集中上大课与游击分散相结合。c.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将棉花种植、果树栽培、大棚种植、养殖等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授课, 既生动形象, 又一目了然。
2.2.4 培训重点
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为重点培训对象。
2.3 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
新疆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 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地区。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 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异常复杂, 极大地影响了新疆的稳定。新疆特殊的区情决定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4 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律素质
在调查中发现, 村民普遍不知道“一事一议”是什么, 或直白的“村干部应该将村里面的大事都开会讨论一下”的意思, 许多村民还带有严重的官本位思想:村干部就是村里的“土皇帝”, 村干部说了算。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广大农民不懂法、不知法、不用法成为他们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2.4.1 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 树立现代公民意识。
2.4.2 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并使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 提高农民参政议政的能力。
2.4.3 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 做到知法、懂法、用法, 一切依法办事。
2.4.4 普及各种有关农业的法律、法规知识。
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组织法》、《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等。
2.5 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
21世纪是信息世纪, 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原因是不了解市场行情, 盲目生产, 因此必须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 即对农民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
2.5.1 政府部门要建立各种与农业相关的网站, 及时发布各种农业信息。
2.5.2 少数民族农民要学会上网, 学会收集信息、鉴别信息, 分析信息。
2.6 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少数民族农民贫困的原因之一是抚养教育子女负担太重。
2.6.1 转变观念。转变“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
2.6.2 政策引导。对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户, 加大罚款力度。对于少生、优生的农户给予奖励。
2.6.3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新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口出生率高居不下, 这固然是受传统的宗教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使他们难以摆脱养儿防老的观念的束缚。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可以消除贫困人口的后顾之忧, 有力地促进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 实现人口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而促进新疆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 篇10
大多数人可能只是研究、分析、调查和实践。真正接触第一线的机会可能是很少。我从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了, 对于双语教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一、在教学方面应该从入学抓起
从入学开始就应该接触双语, 开始时可以少一点, 慢一点, 以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提到教学, 首先想到的就是新课讲授前的导入程序, 导入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有趣的导入, 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你所授的知识不感兴趣, 接受的效果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成绩。所以, 我觉得双语教学的导入尤为重要。要在课前设计小游戏或生活中的实际情景, 让他们投入其中。还有一点, 学前双语班学生应配有民考汉的教师, 这样可以让初学者更扎实、准确地掌握应学会的汉语。现在学前儿童普遍存在的情况就是发音不准确, 启蒙教育是最重要的, 如果基础没打好就会影响儿童汉语的发展, 以后纠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二、在语言环境方面
启蒙教育的语言环境还不是很重要的。毕竟少数民族学生要学习母语, 母语是少数民族学生应掌握的基础语言, 在掌握好母语的基础上再加以了解和掌握汉语。小学阶段一定要有汉语教师担任班主任, 这样在课上课下就有机会说汉语、练汉语。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 在师生的沟通交流中学生不得不使用汉语, 因为他们想让你听懂他的意思就必须要求他们说汉语, 条件不允许他们说母语, 这样才能不让汉语成为课上语言。并且在课下也要让学生说汉语, 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现实的双语教学案例中, 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三、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现以上几个条件的同时, 师资的缺乏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引起了大家高度的重视。我们要搞双语教育就应该并且一定把它搞好, 师资是我们每一个学校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好多双语班, 都没有合适的双语教师来带班。民考汉教师也很少, 这就让一部分双语班的学生不能享受双语班学生应该享有的待遇。在课上练习的汉语远远不够, 课外就更没有机会了。在母语的带动下, 就迫使他们渐渐地与汉语隔离。没有好的语言环境, 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双语教学任务。要在任何时间, 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练习双语。我个人认为, 只有汉语教师带班, 才能促进他们汉语的学习, 这个就是很重要的语言环境。没有足够的师资队伍, 怎么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篇11
在我们新疆墨玉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学生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初中数学又具有抽象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使用维语,学习汉语语言环境差,汉语水平低,听懂汉语数学课比较难;因此,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缺乏兴趣,导致学生学不好数学,不愿意学习数学。如何激发和培养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我的做法是: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双语教学,提高数学双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听懂双语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双语的兴趣。
多听多说是学习汉语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我尽可能多地使用汉语,让学生在基本的“听做”、“听说”的活动中开始学习。用汉语介绍一些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法则、口算方法、数学符号,用维语、汉语两种方式表达,并叫学生做好笔记,课后反复朗读记忆,提高学生的数学双语水平,提高双语数学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听懂双语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常编数学顺口溜,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我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记住不等式解集的取法,我编了一个顺口溜: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找。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法则,感受“学双语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双语数学的兴趣。
二、让数学和农村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将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才能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怎样用数学,从而产生数学应用意识,进而真正喜爱数学。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农村初中数学双语教学中,我有意识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用维语和汉语讲解,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学习“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后,我就让学生收集亲朋好友手机的收费方式,根据学生收集的不同收费方式,选择几种典型的例子,利用所学知识比较哪种收费更适合自己的亲朋好友,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离得很近,就在自己的身边。
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又应用于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培养促进了学生“数学有用”的意识,从而喜欢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让学生多动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一边动手,一边学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数学知识,让学生学数学学得有趣,从而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双语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时,在课堂上,我让他们分小组讨论: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学生得出了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案。我便让他们对各种方法加以讨论和总结。他们总结出三种方法:第一种,运用了同一时刻影长与物高成正比。即在同某一时刻测出一位同学的影长和身高,此时旗杆的影长,通过列方程计算出旗杆的高度。此时我充分肯定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刻下影长与物高成正比呢?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这一提问加深了同学们对相似图形的理解,并对太阳光是平行光这一生活常识也有了一定的体会。第二种方案:拉直旗杆顶端的绳子,量出绳子比旗杆长的部分,发现长了的距离,此时再把绳子的下端拉开到刚好接触地面,测出下端离旗杆多少的距离,利用勾股定解决。第三种方案: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计算。通过有两组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进行作图,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进行计算。我再让学生分组,自己设计测量方案,到学校操场去测量旗杆的高度,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正方体的表面展开”教学中,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很高。通过动手,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同时又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理念的转变 ,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口省市对我们和田地区的援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我们农村初中教学中也得以应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的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五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綜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在教学中,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新疆双语教学平台,在上课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比如在上七年级上册《探索规律》这一节课时,在创设情景时,我就引入同学们极为熟悉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再配上青蛙跳动的动画,同学们很快就被这一情景吸引到本堂课的主题中来,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再如教学《圆》中有关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有关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动物趣味运动会”的情景,画面是小鸡、大象和河马分别骑着圆形车轮、方形车轮和三角形车轮的赛车进行比赛,并配上运动会的背景音乐, 这个情景一出现在课堂上,学生也深深体会到“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
通过多媒体,能让学生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双语数学的兴趣。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篇12
1体育特色学校的重要性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学生强健体魄、发展智力、和谐身心、幸福一生的重要途径。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为全体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体育活动技能和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提供教育和引导,同时,发现和培养具有体育特长的中小学生,广泛开展学校课余训练和各项比赛活动,为具有体育特长的中小学生提供展示、发展特长的平台和成才的通道,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体育文化建设骨干,为国家、省、市、县 (市、区)各级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是学校体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体育特色学校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学生体育技能,掌握体育本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2新疆建设体育特色学校的优势
2.1丰富的体育资源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有47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项目,这些体育项目的存在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使中国体育更加丰富多彩。达瓦孜、姑娘追、阿肯弹唱等特色民族项目在新疆开展的非常活跃,每年都有专门的体育庆典,不仅促进了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还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这些体育活动中来,新疆民运会设置了大量的民族传统项目,使这些项目得以继续开展并流传下来,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近年来自治区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也使许多濒临临失传的民族体育项目得以继续开展,极大的丰富了新疆的体育资源。
2 . 2新疆少数民族有良好的体育习惯
新疆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热爱运动的习俗,骑马、射箭、舞蹈都是他们最喜欢的运动。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现代体育项目也融合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当中,足球、排球成为最受少数民族喜爱的体育项目,他们每周都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或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还组织各种形式的俱乐部,定期进行训练,参加各种形式的邀请赛和业余比赛,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交流了感情、发展了人际关系,还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氛围,这就为体育运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开展。
2 . 3政府相关部门政策的支持
为了推动新疆体育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了提高新疆的竞技体育水平,自治区教育厅专门开展了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新疆木卡姆艺术以民族舞的形式在学校开展,同时刀郎操等多种形式的民族传统艺术也进入各地的体育课堂,不仅丰富了学校的体育内容, 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更保护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繁荣与发展。自治区体育局也提出了振兴业余体校的规划,其中规定各级业余体校要结合本地特色开展适宜的体育项目,尤其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体育项目,包括射箭、骑马、射击、短道速滑等,并对此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包括资金、师资、体育成绩的奖励。政府部门的措施都将极大调动学校体育老师和教练员的积极性,推动了体育运动走上一个新台阶。
3新疆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意义
新疆的竞技体育事业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新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在全国排名靠后,这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有着良好运动习惯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新疆有着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除了适合开展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外,夏天适合举行各种形式的越野比赛、徒步、探险,冬天适宜举行滑雪、滑冰等项目。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的建立,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对于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正确的体育取向、增强学生体质、打造学校品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都有重要的作用。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的建立,能更好的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推动学校体育特色建设,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建设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同时为新疆竞技体育培养人才,推动新疆竞技体育的发展,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共同繁荣的局面。
4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设想
4 . 1因地因项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运用教育策划打造优势体育项目,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突破口。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各地特色,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结合本地特色创建1~2所体育特色学校,要求申报的学校不仅具有良好的体育竞赛成绩和体育氛围,还要求配备专门的有经验的师资,制定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规章制度,选好体育项目,体育教师训练计划,在资金上、政策上要给予保障,循序渐进的把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好。北疆选择射箭、骑马、滑冰、滑雪,南疆可选择排球、足球、刀郎操,不仅要在体育课上要开展,在课间操或者课余训练也要搞好,逐渐把这些项目发展成学校的特色。通过这些特色体育学校的建设,总结经验,在适当的时机再建设其它的体育特色学校,形成多所各具特色的体育学校,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不断探索学校体育发展的新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增强民族素质的目的。
4 . 2与当地的体校合作
可以聘请当地体校的教练员承担本校体育部课的教学任务, 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来完善体育特色课程的建设,不断提高本项目的水平,达到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目标。让本校体育教师跟随体校教练训练,通过学习不断消化吸收,提高他们的教学训练水平,达到由本校教师承担体育教学任务的目的,提高本校体育特色的知名度,最终把学校建设成本地乃至全疆体育特色鲜明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特色学校。
4 . 3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节和体育特色学校比赛
通过比赛检验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效果,通过这些活动发现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修正,在本校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强身健体,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更好地推动本校体育特色的建设和形成。通过复查确定的体育特色学校,对创建好的学校继续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对不合格的学校要给予警告,限期整改,否则取消其创建资格,真正做到不走形式,达到良好的创建效果。
4 . 4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 保证体育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
在体育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存在着学训矛盾,课余训练也可能得不到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要建立专门的规章制度,保障这些体育项目的正常开展,保障学生的选择权利,使这些体育项目能有足够的生源,通过训练提高他们的水平,带动更多地学生参与其中,在学校更快形成人人参与到体育项目中来的局面,尽快地形成本校的体育特色,使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给全校的师生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全校形成人人参与体育的氛围,促进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本校教学质量和知名度的目标。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体育特色学校的特色体育丰富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范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教育效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度、增加了深度,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基础。
摘要:新疆属于多民族聚居区,自古以来有从事体育运动的良好习俗,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性、优势、意义的研究,提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设想,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提供参考。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推荐阅读: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08-08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10-07
新疆少数民族就业政策10-20
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06-04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09-10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12-07
新疆民族地区08-22
新疆多民族地区06-16
新疆派少数民族干部赴在疆中央企业挂职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