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精选6篇)
新疆民族音乐欣赏教学 篇1
一、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联合主办,由新疆歌舞剧院创作演出。该剧是新疆第一部音乐歌舞剧,也是新疆历史上投入最大的艺术创作,主创人员四易其稿,历时三年,在新疆各个艺术院校和当地文工团挑选了近百名新疆舞蹈演员。该剧在北京上演后,受到业界的瞩目,此后开始全国巡演。《冰山上的来客》是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大型音乐歌舞剧,改编后的音乐歌舞剧故事结构基本沿袭原著,情节和人物关系均源于同名电影,全剧由“来自远方的新娘”、“大雪弥漫的冰山”、“晶莹闪光的灵魂”、“谁是真正地玫瑰”、“阳光灿烂的高原”五幕组成,并保留了电影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高原之歌》、《怀念战友》等经典歌曲。音乐剧除继承电影的激烈矛盾冲突和动人的情感外,在形式和内容上也作了创新,带给观众的将是“最地道的新疆舞蹈和歌曲”,加入了大量丰富绚丽的民族歌舞,如塔吉克族的鹰舞及战士舞、马刀舞,表现塔吉克人风俗的婚礼舞,而且在其中均加入了爵士舞、芭蕾舞等现代舞元素。同时,全剧的音乐在保留塔吉克特有的鹰笛、新疆特色的热瓦甫的基础上,加入了管弦乐同电声乐队,歌曲的演唱也结合了新疆民歌同流行唱法的特点。
二、《花漫天山》是全疆首部大型回族民俗歌舞音乐剧,从2012-2014年经历三年多时间,经过三次改版,在米东区进行了两次演出。《花漫天山》通过舞蹈、合唱、独唱、说唱等形式,以当地回族婚俗中群众喜闻乐见的《花儿恋》、《四色礼》、《喝花茶》、《闹公婆》、《盖碗香》、《宴席曲》为主要场景,以新疆回族花儿音乐、舞蹈文化为重要依托,艺术地再现了新疆当代回族青年的现实爱情生活,展示新疆回族民间婚俗文化内涵。该剧艺术总监马雄福于组织自治区剧作家、文学家和民俗学者对剧本进行了评审;后邀请自治区音乐家、戏剧导演、舞蹈家和非遗专家对该剧的连排进行了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歌舞剧《花漫天山》充满了泥土的芳香,既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又不奢华浮躁。“新疆花儿”是新疆多民族文化艺术融合交流的结晶,其中米东区的“花儿”艺术在新疆更是独树一帜,《花漫天山》是“新疆花儿”文化的一个缩影,对米东区这个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地和传承地来说,这部歌舞剧意义非凡。
《花漫天山》是一部在七首新疆花儿的基础上创作的舞台艺术精品,其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创作者对新疆回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了充分地挖掘与创新。《花漫天山》的音乐是由七首回族民歌和多个唱段(乐曲)结合而成的。这种朴素的音乐风格,能够让我们准确地捕捉到作曲家以回族民歌乐曲或民歌元素进行音乐呈示、创作的经脉。全剧音乐根据剧情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对《花儿恋》、《四色礼》、《喝花茶》、《闹公婆》、《盖碗香》、《摆宴席》进行扩展、变奏,或全新创作,从而形成精彩、优美的唱段和乐段。这种以新疆回族民歌元素浇铸而成的音乐建构,使它成为同类剧目中涵盖新疆回族民歌歌种最全、曲目最多、风格最纯的一部剧作。《花漫天山》由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区区委宣传部、文化旅游局共同打造,推向市场,大力宣传回族花儿文化。该剧最大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当地的作曲家、当地的歌唱演员、舞蹈演员,还调动当地群众共同参与该剧排练、演出。故事情节、演唱曲目、舞蹈都是当地群众最为熟悉与喜爱的,台上演员在唱时台下群众边看边唱,参与性强。演出结束后台下观众久久不离去。该剧两场在米东区上演出现万人空巷的现象。该剧不足之处在于演出仅两场,无法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剧中的独唱声乐演员在演唱及表演上略显稚嫩,表现不够游刃有余,但当地也无法再找到更合适的歌手。
三、《你好,阿凡提》以流传新疆的民间故事人物——阿凡提为贯穿人物和主线,充分利用杂技、魔术和新疆歌舞元素,创作出一台民族特色浓郁,地域特点突出,时尚、青春、惊险、刺激、美轮美奂、老少皆宜的现代舞台艺术精品。全剧分为《你好,生活》、《你好,生命》、《你好,爱情》、《你好,勇气》、《你好,和谐》和《你好,阿凡提》六个篇章,通过新疆杂技团优秀中青年演员精彩纷呈的高难度技巧展示和对剧情主题的全身心演绎,传达出洋洋暖意与飞跃的激情,充分展现出“和谐、团结、欢乐”的主题。
该剧最大的特征是创作团队由北京导演钟浩执导,由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戴劲松系作曲,作词为词作家梁芒,加之新疆编导双方共同合作,并充分整合新疆杂技特色文化资源,把新疆杂技团建团以来在滑稽、魔术、技巧、达瓦孜等杂技类别中传承和积累的传统和经典节目作了全面展示,有机融入国内杂技创新的一流成果。同时,将音乐剧、新疆民族歌舞、踢踏舞、诗歌、造型展示与表演、儿童游戏等多种综艺形式融入的杂技为主的表演形式之中,借助于现代舞台灯光、音响、舞美、服装等高科技包装手段,通过虚实相结合的手法,用舞台独特的表达方式把对自然美的印象表现出来,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该剧成为民间文化和现代舞台艺术结合的典范,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该剧上演后,便接到各地邀请,很快走向其他省市,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收入,还起到宣传了新疆音乐文化的作用。
该剧在前期录音时向各地招声乐演员,但是有部分录音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声乐演员。
摘要:近年来,新疆掀起了一股民族音乐剧的热潮,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本文对新疆民族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花漫天山》、《你好,阿凡提》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新疆,民族音乐剧,热潮
新疆民族音乐欣赏教学 篇2
【摘要】1.目的:让学生们更清楚地了解新疆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2.方法:(1)各组员利用课余时间在机房、网吧查询新疆民族音乐风格特点(2)询问有关人士
3.结果:同学们对新疆音乐风格特点有了更多了解
4.结论:新疆民族音乐风格特点是由民族融和的形式
【关键词】
前言
随着我国文化艺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一个省,有着深渊的历史文化,最为出名的是新疆民族音乐,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给人们带来了听觉上的感触,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地,音乐风格多样,听着新疆民族音乐,那种节奏感会让新疆的民族中的人,情不自禁的摇摆起来,人们对新疆民族音乐的评价也是很多的,如:很有节奏感,风格独特,吸引人等等的评价,但是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到底是哪种?它到底具有哪些特点,神经质音乐亮点在哪里,我们对这一系列问题,对一些人进行了访谈,国家的民族多种多样,民族的风格更是多种多样,更一进了解我国新疆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负责人,以及我们身边的人,新疆音乐民族风格特点的相关文字记载。
2.2 研究工具
手机、电脑、录音笔、纸笔、摄像机等
2.3 研究过程
为了得到较全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在放假前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让每个人就其所在的周围居民与同学朋友走访询问,以求得到最多的调查结果。
论新疆多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使命 篇3
一、新疆多民族多语种社会构成分析
(一)多语种环境。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达到13个,随着经济发展加速人类活动的相互渗透,新疆早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族大家庭”。受伊斯兰教文化和地域、传统观念等影响,新疆多语种的语言环境依然没有改变并将长期存在。目前在新疆实际使用的语言有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锡伯语等多种语言。
(二)群居的社区。随着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社区成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以民族分布为主要特征的新疆多元社会构成在社区形成中亦呈现明显特征。在城市,以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习俗为主要分界线的社区逐渐形成,形成了相对隔离又有所接合的多层社会;在农村,以同一民族为主体的聚居情况更为普遍,也可以视其为不同的“社区”。
(三)信息传播途径。在新疆多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方式、途径和质量受城乡差别、文化差别和群居差异等因素制约,但又并不完全属于其中哪一种。从年龄来看,青少年多以智能手机作为获取信息的必选媒介,而年龄较大的受众则在信息获取的速度和程度方面较为缓慢,导致在思想意识方面相对保守。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则以本民族母语为主要信息传播载体。
二、新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
(一)来自宗教的影响。宗教乃至由宗教演化而来的宗教习俗对青少年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影响根深蒂固,无处不在。新疆宗教发展到今天,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萨满教、基督教等,以伊斯兰教占绝大多数,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故伊斯兰教文化对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最为直接。
(二)来自本民族影响。青少年走向社会后,来自本民族价值观念的影响开始发挥作用,逐渐形成为同一民族的社会交往圈,比如在情感和思想遇到困惑的时候,更愿意在本民族的同伴面前倾听和倾诉,在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困难时,往往选择本民族的同伴来帮助解决。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一些青少年在国家认同、社会认同方面产生了足以引起我们警惕的错误倾向。
(三)来自互联网影响。以少数民族本民族母语为语言环境的互联网空间,也存在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和一些极端的思想和言论。在纯母语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青少年,往往只选择也只能选择通过本民族语言来浏览信息、查阅资料、了解新闻,在这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一些不利于团结稳定的思想可能侵蚀青少年。
三、新疆汉语语文教学基本使命
(一)语言的基本运用。对于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汉语语文教学,对于语言的听说读写基本运用是首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要求。基于这一目标定位,笔者认为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小学抓起,切实重视和加强汉语语文的教学工作。在汉语语文教学的重点选择上,要突出把听说读写基本训练和实际运用放在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位置来组织实施。
(二)中华文化认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特点,决定了汉语语文教学在新疆的特殊使命,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认同是个“总开关”,他影响和决定着对祖国的认同,对社会制度的认同等方面,青少年教育要从文化认同开始下功夫。以汉语语文教学为主渠道的中华文化教育特别重要。
(三)价值观的形成。汉语语文学科教育的另一个任务在于对各民族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建构,青少年价值判断的形成,关系到成年后的所有行为和选择,比如对其他民族的认同,对新疆社会的分析,对祖国概念的理解、对合法宗教的认识,对维护团结的自觉等方面,汉语语文学科教学必须承担起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这一重任。
综上,新疆多民族地区汉语语文学科教学担负重要的现实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新疆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汉语已经成为团结和融合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发展的助推力,成为各民族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营养,是各民族的“共话平台”。必须全面提高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汉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履行好汉语语文学科教学应有的历史使命。
新疆民族音乐欣赏教学 篇4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文化价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欧亚大陆中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 地处东经73°40′~96°23, 北纬34°25′~49°10′之间。面积166多万平方千米。以新疆天山为界, 分为自然景色各异、风貌迥然不同的三个部分:以喀什为中心的南疆, 天山北麓的伊犁河谷和准葛尔盆地四周称为北疆, 哈密和吐鲁番盆地称为东疆。可以说, 新疆文化是属于游牧文化、农业经济、宗法制度为一体的文化:南疆属于南部绿洲文化, 北疆属于草原游牧文化, 而东疆属于两种文化交汇的东部汉文化。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 也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至2007年底, 境内共有53个民族成分, 其中居住历史悠久的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和满族等13个, 这13个民族总人口2082.76万人, 占全区人口的99.4%。2007年末,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1271.27万, 占全区总人口的60.68%。根据《新疆年鉴2008》统计数据, 新疆目前民族构成如下表:
一、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
新疆的13个世居民族大都保持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大多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音乐风格也因民族、文化、经济、地理等差异而各有不同, 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之林中形成了独特多样的艺术风貌。我们将世界民族音乐划分为中国、波斯——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 而这个三个音乐体系在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都有所体现, 其中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系。
新疆有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内容。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以及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含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2007年4月12日, 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包括民间音乐25项, 民间舞蹈9项, 曲艺4项。如维吾尔族喀群赛乃姆 (莎车) ;哈密维吾尔族艾捷克艺术;新疆蒙古族长调民歌 (巴音郭楞州、和布克赛尔县) ;柯尔克孜族奥孜库姆孜 (口弦, 乌恰) ;塔吉克族鹰舞 (塔什库尔干) ;维吾尔族萨玛瓦尔舞 (库车) 等;这些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遗产, 以它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成为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音乐资源, 如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蒙古族人中保留着一种被称为“浩林潮尔”的古老长调, 一人独唱两个声部;锡伯族民间音乐体裁之一的“罕杜春”是新疆锡伯人在与汉族交往中学会曲调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本民族的戏曲, 锡伯族的田野歌、扑蝶舞也很有民族特色;塔塔尔族的民歌内容十分丰富, 喜用曼多林琴和手风琴作为伴奏, 舞蹈开朗活泼, 歌舞是常伴有口哨和呼喊, 即兼收了俄罗斯、维吾尔和哈萨克族的民族舞蹈的特点, 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俄罗斯族著名的俄罗斯踢踏舞、头巾舞闻名遐迩。
在新疆众多的少数民族中,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三个民族的音乐相较于其他少数民族更具有系统性, 数量更为丰富, 特色更加鲜明。因此笔者将着重对这三个民族的音乐资源进行论述。
(一)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 “维吾尔”意为“联合”“协助”。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天山南部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各个绿洲和天山以北的一些地区, 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 音乐资源非常丰富。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从题材上分为民间歌曲, 民间歌舞音乐, 民间器乐曲, 民间说唱和综合性大曲木卡姆。
1.维吾尔族民间歌曲
维吾尔族民间歌曲可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部分。传统民歌包括劳动歌、生活习俗歌、爱情歌等类别。其中劳动歌多反应维吾尔族人绿洲农耕经济文化生活, 也有反应放牧生产和商旅生活内容, 生活习俗歌与维吾尔族人各种传统习俗礼仪相关, 有婚礼歌、哀悼歌、祝福歌等;爱情歌多表达维吾尔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新民歌则是1949年后新创作的歌曲。
2.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音乐
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非常丰富, 舞蹈多与大型音乐套曲的演奏或融歌舞和游戏为一体的民间娱乐活动麦西来普结合在一起, 成为维吾尔人学习和传承本民族乐舞的重要方式。形式有轻快活泼的“来派尔”, 在节日、喜庆聚会上表演大型民间歌舞“赛乃姆”, 流行于全疆的群众集体舞蹈“夏地亚纳”等;
3.维吾尔族民间器乐
维吾尔族民间器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甚础。乐器品种繁多, 可分为吹奏、拉弦、弹拨、打击乐器四类。如用于伴奏的木笛、用于节庆活动的唢呐、民间艺人自弹自唱的萨塔尔、音色优美的艾捷克、常用于独奏的弹拨尔、新疆各地广泛流传的热瓦普、用于自弹自唱的独塔尔、形似扬琴的卡龙、用来演奏固定节奏型的达普、用于民间舞蹈伴奏的纳格拉、表演者边舞边奏的萨帕依等;
4.维吾尔族民间说唱音乐“达斯坦”“苛夏克”“埃提西希”等。
5.木卡姆
维吾尔族木卡姆是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中一种集合歌、舞、乐等成分的综合艺术形式, “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是维吾尔音乐之母, 是新疆这个‘歌舞之乡’的象征, ‘是流传千余年的东方音乐历史上的巨大财富’。”
维吾尔族人民在本民族固有音乐的基础上, 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音乐, 她从民间乐调、民间歌谣中汲取精华, 用音乐、舞蹈、诗歌演唱等形式表现维吾尔人民的情操和理想, 是勤劳而充满创造精神的维吾尔人民智慧的结晶。维吾尔族木卡姆历史源远流长, 与维吾尔族人民的历史同步发展, 在整个维吾尔族的历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离开了木卡姆就无法解释维吾尔族的文化史。木卡姆的音乐内容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历史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是用音乐语言叙述的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文化艺术百科全书。主要有流行在南疆以喀什为中心的“十二木卡姆”流行在伊宁市附近城乡的“伊犁木卡姆”, 流行于哈密、伊吾县城乡的“哈密木卡姆”, 流行于吐鲁番地区东部农村的“吐鲁番木卡姆”, 流行于叶尔羌河中下游两岸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等地的“刀郎木卡姆”等。
(二) 哈萨克族
哈萨克意为“避难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伊犁州, 木垒县以及巴里坤县。哈萨克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哈萨克族古谚云: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只翅膀。将歌和马作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缺一不可的象征。因此歌是哈萨克人生命的一部分。哈萨克人有“伴随着歌声来到人世, 伴随着歌声进人坟墓之说”。每年夏季在草原上举行的“阿肯弹唱会”就是以对唱为主要的比赛项目。即兴编词弹唱和对唱的能手被称为“阿肯”, 因此哈萨克人有在草原上举行“阿肯弹唱会”的传统习俗。哈萨克族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说唱、民间器乐三个部分。哈萨克族民间歌曲主要分为反映与牧业生产有关的歌曲, 如奶幼畜歌、牧马歌、牧羊歌等;反映社会民俗的歌曲, 如劝嫁歌、哀悼歌等;精神民俗方面的歌曲, 如萨满教巫师的歌、宗教节日歌等。哈萨克族说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流传至今有六十部左右的叙事长诗, 主要有”达斯坦”和“铁尔麦”两种, 都由冬不拉伴奏, 多自弹自唱。哈萨克族民间乐器历史悠久, 种类齐全。主要有吹奏、弹拨、拉弦、打击乐器四类。主要代表有斯布斯额, 柯尔那依, 冬不拉, 库布孜、达布勒。
(三)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的含义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草原人”另一种是“四十个部落”。新疆的柯尔克孜族大多分布于克孜勒苏州。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也有部分信仰喇嘛教。柯尔克孜族俗语云:“在柯尔克孜人中找不出一生中没有编过一首歌的人”。张口成诗, 出口成歌是富有激情的柯尔克孜人十分注重培养和发展的一种能力。柯尔克孜族音乐主要分为民间歌曲、说唱音乐和民间器乐三类。新疆柯尔克孜族民歌分为“也尔”、“乌落泔”、“达斯坦”三类。柯尔克孜族音乐与其民俗息息相关, 其歌曲有反应畜牧生产的歌曲, 有反应社会民俗的歌曲, 有反应萨满巫师治病驱邪的各类歌曲;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藏族的《格萨尔王》以及蒙古族的《江格尔》并称为中国民间三大史诗。《玛纳斯》规模宏大, 色彩绚丽, 反应了古代柯尔克孜族的社会风貌;柯尔克孜族主要乐器有库姆孜、口弦、可雅克、曲欧尔等。
新疆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着丰富的音乐资源, 如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蒙古族人中保留着一种被称为“浩林潮尔”的古老长调, 一人独唱两个声部;锡伯族民间音乐体裁之一的“罕杜春”是新疆锡伯人在与汉族交往中学会曲调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本民族的戏曲, 锡伯族的田野歌、扑蝶舞也很有民族特色;塔塔尔族的民歌内容十分丰富, 喜用曼多林琴和手风琴作为伴奏, 舞蹈开朗活泼, 歌舞是常伴有口哨和呼喊, 即兼收了俄罗斯、维吾尔和哈萨克族的民族舞蹈的特点, 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俄罗斯族著名的俄罗斯踢踏舞、头巾舞闻名遐迩。
二、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匈牙利著名教育家柯达伊认为, 民族文化是民族本位、民族尊严、民族意志的标志, 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音乐是一种文化, 它的产生、发展或消亡, 受到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以及语言、宗教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影响。音乐资源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载着该民族共同的心理价值取向。新疆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资源, 是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累下来的。它反映了各少数民族绚烂多姿的社会文化生活, 显示出不可比拟的文化价值。
新疆在中国所有地区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不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共有文化宝库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三大语系、四大文化唯一的交融荟萃之地。在这众多文化元素的碰撞和融合中, 形成了新疆现有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音乐文化, 特别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既有本民族自身的形式内容、风格特点及审美追求, 又共存共融。
三、充分利用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论点。如果我们把它缩影于新疆, 也是十分适用的。可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新疆大同”。并且我们还可以从新疆民族音乐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涵义。
所谓“各美其美”, 即是指新疆的各民族, 都欣赏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从而产生民族文化认同感。以维吾尔族木卡姆为例。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杰出音乐才能的最佳体现, 它渗透于维吾尔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维吾尔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反映了维吾尔人在自然、历史、社会、生活变迁中的种种心理, 成为维吾尔人体现民族凝聚力和教育后人的重要手段。在维吾尔族礼仪和聚会中, 木卡姆是维吾尔人增进感情的重要手段, 是十分直接而有效的交流方式, 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 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美人之美”是指新疆各民族不仅欣赏本民族音乐文化, 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他民族的音乐文化, 做到不以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理念, 去评判他民族文化的“优劣”。做好这一点, 就会使民族文化认同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从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 扩大到对他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 进而达到民族间的相互认同。
新疆民族音乐欣赏教学 篇5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民俗元素
在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汉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多引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内容,帮助学生克服文化交际障碍.
作 者:骆惠珍 Luo Huizhen 作者单位:昌吉学院中语系,新疆,昌吉,831100刊 名:昌吉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JI UNIVERSITY年,卷(期):“”(3)分类号:H19关键词:少数民族 汉语教学 民俗元素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探析 篇6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75-01
为了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起到科学的推进作用,需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新疆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双语教学工作。虽然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都在想方设法优化双语教学方式,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兼通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人才,然而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下面结合实际,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与各位同仁探讨和交流。
一、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存问题
1、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缺乏汉语教学的积极性,学生缺乏汉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虽然教师已经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但是大多数教师也都是新疆本地人,即使会说一些汉语,流利程度也不高,以往教师都是采用母语进行教学,而如今采用汉语和母语进行教学,他们难免有些不适应,当他们用不流利的汉语对学生进行授课时,学生无法给予他们积极的回应,使得他们采用汉语进行教学时的积极性大大消退。再加上不少教师都缺乏基本的汉语授课能力,使得他们在采用双语进行教学时往往力不从心,大大打击了他们进行双语教学的积极性。而对于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学生来说,周围的语言环境已经使他们适应了当前采用母语进行交流的情况,即使他们在课堂上学习了一些汉语,他们也因很少和汉族学生交流、交往,没有实际应用汉语的环境而消减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而教师不流利的汉语也对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造成消极影响。再加上汉语对于学生来说毕竟是一种陌生的语言,当他们在汉语学习中遇到学习困难时,他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使得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这样,就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大多数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不少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教师都是新疆人,且大都是非汉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尚不具备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虽然有些汉族教师也被要求进行双语教学,但是他们中不少人不懂少数民族语言,这样就使得双语教学的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再加上不少学校不注重对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培训,使得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进行双语教学的能力有限,使得他们不能够对汉语和少数民族母语之间的关联和转换进行很好的理解,使得他们不懂得对双语教学的方式进行优化,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进行双语教学。这样就限制了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解决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现存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增强他们对双语教学的正确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进行双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督促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水平,从自身做起在课堂教学运用熟练的汉语和母语进行教学,为学生做好榜样。请取得良好双语教学效果的他校教师到学校介绍经验,帮助教师解决在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营造双语教学的良好氛围。
2、加大双语教学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完善双语教学
建立专门的考核小组,采取听课打分的方式,监督和控制双语教学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形式,了解到学生掌握的情况和需要改进的方向,并拟写合理化建议下发到各年级,确保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定期开展双语教学经验交流会等学术活动,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提供指导和建议,积极表彰在双语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并将其经验积极推广。
3、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加大培训力度,为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以及在职培训、脱产进修等机会,利用各种机会培养教师双语教学能力,让教师有机会学习一些先进的双语教学经验,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培养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表达水平和教学能力,也要注重纠正教师的发音和汉语语法,指导教师掌握规范的板书方法,指导教师对教材加深理解,对新课程理论加以熟悉。此外,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还可以主动到汉语授课班级听课,积极吸取经验,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4/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要注重帮助学生在语音、词汇、句子和语法结构上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此外,在进行双语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减少学生使用母语的次数,给学生提供使用汉语的机会。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加以优化,如注重指导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差的学生进行汉语听说训练;注重指导汉语口语交际能力不错的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训练,鼓励学生和汉族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有条件的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汉语口语交际氛围,增加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为提高双语教学实效奠定基础。
总之,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克服存在的各种困难,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促进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新疆民族音乐欣赏教学】推荐阅读:
新疆民族音乐元素05-26
新疆民族企业10-16
新疆民族学生07-22
新疆民族地区08-22
新疆民族关系10-13
新疆多民族地区06-16
新疆民族团结总结12-21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08-08
坚定维护新疆民族团结09-29
新疆民族团结先进人物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