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双语

2024-09-08

新疆双语(精选12篇)

新疆双语 篇1

摘要: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少数民族教育是新疆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新疆维汉双语教学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参考国外先进的双语教学经验, 结合新疆的具体情况对汉族数学双语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使双语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师,教学方法,语言

一、前言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 国家的发展有赖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而教育作为发展的基础力量, 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在新疆民汉教育是重点, 双语教育尤为重要。

面对双语教育, 怎么教是解决双语教育的关键。在新疆双语教师有少数民族也有汉族, 多数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居多, 再加之数学在维吾尔族的学生中被认为是较难学科的实际情况, 汉族双语教师的数学教学难度较大, 本文主要为汉族双语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双语教学提供可行措施。

二、汉族数学双语教师教学方式探析

新疆的双语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指小学的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授课, 其他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另一种是指全部课程都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授课, 开设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模式。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 体育、音乐、美术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维吾尔族是新疆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与文字, 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 维汉双语教育是新疆双语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参阅国外双语教育的成功案例, 为新疆汉族双语教师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将国外的双语教学方法本土化, 为汉族数学双语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可行的方法。

1. 活动代替语言, 在做中学

首先讨论关于语言的问题, 语言主要有三种, 即维吾尔语、汉语和数学语言。由于双语学生学习的数学是由汉语数学翻译而来, 将维吾尔语和汉语进行简单的对比, 有助于我们了解维汉双语学生学习数学时由语言造成的障碍。维吾尔语是维吾尔族的母语, 维吾尔语发源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汉语来源于汉藏语系, 汉语和维吾尔语的构词方法很相似, 是由缩略词或由词缀构成的派生词, 如汉语中通过加“性、化、反、非”等词缀构成“单调性、有理化、反比例、非负数、非零”等新词, 维吾尔语也有四边形、多面体、多项式等类似新词。维吾尔语和汉语最主要的差异表现在语序上, 在语序上汉语主要是主谓宾, 而维语则是主宾谓的形式, 语序差异对于维吾尔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以及进行思维转换有较大影响。在一些数学术语的理解上, 汉维双语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 一份调查问卷发现维吾尔族学生常常很难理解“小数、约数、对数、分数、合数”等词汇, 问卷中有的学生将“小数”理解为“小的数”, 或者十进数, 将“约数”理解为“大约的数”等。

通过上面的对比发现, 汉语与维吾尔语的差异会造成双语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 最好的方式是教师少说话, 避免语言带来的误解, 教师在减少语言教学的同时应增加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如在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太阳、利用生活经验、自己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活动, 在操作、实践和探索中获取知识。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采用一些画报、图片的方式来表达数学。

2. 创设真实情景, 进行知识迁移

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问题的整合是两种语言的整合。如果将陌生的数学课堂语言用熟悉的生活实例表现, 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 借助情景将已有经验与所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 会减少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在双语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正迁移, 它不仅减少了语言带来的障碍, 而且相同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在国外的双语教学中, 许多教师会借助学生购物、摊鸡蛋或是在学校吃早餐的经验创设教学情景。如学生在学习百分数的过程中, 教师创设一个逛超市购物的情景, 学生结合已有的购物经验, 通过探究学习百分数中如何表示不同的折扣, 进一步理解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3. 组织小组讨论, 在交流中理解数学知识

Núria Planas和Mamokgethi Setati学者通过对位于巴塞罗那和西班牙位于加泰罗尼亚外的两所学校学习加泰罗尼亚语和西班牙语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语言转换现象的研究, 发现双语学生的语言转换有一定的规律, 在课程初期, 学生在了解新的学习任务和数学概念时, 在与小组成员及教师的交流中更倾向于使用第二语言, 当其反思任务完成的方法以及进一步探究数学概念的内涵时, 会选择更容易的第一语言 ( 母语) 。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 研究者发现无论教师是否要求, 学生刚接到学习任务时, 都会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 在知识的进一步探究中会选择第一语言。然而对于第二语言尚不完善的双语学生来说, 用第二语言来初步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任务也有一定困难, 面对这一难题, 当地的双语教师采用小组交流的方法, 在分组时,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第一语言的掌握情况, 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第二语言水平较好的学生, 在小组讨论中互相解决彼此困难。研究证明, 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减少甚至避免语言冲突或语言分歧。

在新疆的维汉双语教学中, 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同样适用, 我曾担任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班的汉语教师, 教学初期, 发现每讲一个新的内容, 教师都会在下面用维语“聊天”, 刚开始很不理解, 渐渐发现教师们交流后眼神更明亮了, 脸上也露出笑容, 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欣喜感, 更重要的是“聊天”后, 教师的理解水平都有所提高, 而且遇到越难的知识, 教师的“聊天”就越久, 这是教师在用母语进行交流, 有些教师对课上的某些汉语理解不了, 维语交流有助于理解。了解真实情况后, 开始组织教师进行有秩序“聊天”, 鼓励他们采取这种方式学习, 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这种分组交流的教学方法, 把时间交给学习者, 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 将难理解的难点突破。因此, 应积极鼓励双语教师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

4. 教学内容简单化, 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维汉双语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 同时也是汉语语言的学习, 双语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汉语基础。对于双语学生来说, 学习汉语本身就有难度, 再同时学习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就是难上加难。从认知角度来看, 由于人们的认知是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 因此双语数学学习也应该从简单的知识开始。

5. 增加师生交流, 互学民族文化

维汉双语学习是维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交融。数学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的差异必然会产生数学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表现为数学语言的差异、数学思维方式的差异数学文化起源的差异等。数学语言的差异是指数学术语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等方面的差异。以数字符号为例, 在汉语中, 整十数的读法是有规律的, “十、二十、三十、四十……”也就是在一至九后面加“十”, 而在维吾尔语中, 却没有相似的规律, “十”是, “二十”是, “三十”是……维吾尔族的民族数学中没有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只有“一半”的概念, 通过转换单位来表示小数, 而对于汉族学生来说, 分数是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差异还有很多, 这些对于双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思维的形成都有较大影响。作为一名汉族双语教师应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学习少数民族文化是开展有效教学的根本。很多汉族双语教师都将双语教学中的一切问题归咎于语言不通、交流障碍, 语言固然是阻碍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其并不是全部的原因, 主要在于教师的主观意愿。

三、结语

我国的双语教育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 还需不断完善。这就需要用心探索, 希望本文提出的教学措施能够为维汉双语教学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刘超, 张茜, 阿依古再丽.维吾尔族数学文化调查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2, (6) :9—28.

[2]Núria Planas, Mamokgethi Setati.Bilingual Students using their Languages in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J].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2009, 21 (3) :36—59.

[3]Judit Moschkovich.Using two languages when learning mathematics[J].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005, (64) :121—144.

[4]Núria Gorgorió, Núria Planas.Teaching mathematics in multilingual classrooms[J].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001, (47) :7—33.

[5]Gilberto J.Cuevas.Mathematics Learning i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5 (2) .

[6]莎吉旦木·买买提依明.新疆维汉双语数学教学中的语言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 2013.

[7]张璐, 赵若英.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16) :26—54.

新疆双语 篇2

——双语教育宣讲提纲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以下简称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双语教育是新疆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国家主流文化、现代科技文化,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获得更大发展;通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一、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是法律的规定

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中,专门列出条款,要求公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汉语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是包括各民族在内的中国公民都必须学习使用的语言。作为中国的公民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是天经地义的。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体现了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同时也是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交往和发展,当然也是国家的语言文字法律和民族政策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少数民族更好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

二、关于双语教育政策规定

(一)双语教育是民汉兼通教育。双语教育坚持民汉教学并重、民汉兼通培养,一直把母语教学作为双语教育工作的重点。中小学双语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模式1是理科用汉语授课,文科用母语授课。模式2是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可以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这两种模式都是双语教育,采取哪种模式,按照群众的意愿、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由各地自行确定。

在中小学双语教育两种模式中,民族语文课程是从小学一年级起直到高中都开设,此外双语教育中还有一些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课程仍是用少数民族语言为主进行教学的,这些课程以及相应的教学课时都是要求开齐开足的。此外,自治区在民考汉学生中开展开设母语文课程试点。要求适当保留民语授课普通班,供学生和家长选择。加大对母语 文和使用母语教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开发和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辅助母语教学,保证母语教学质量。在学前双语教育阶段,语言领域学习中就有少数民族母语的学习。

(二)从“娃娃抓起”是双语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大量研究成果和语言习得实践告诉我们,幼儿学习语言,特别是学习口语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在学前阶段,给他们提供较好的语言环境,按照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提供大量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学好母语和汉语,能为他们进入小学后用双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能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三、双语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双语教育是民族振兴之路。人类靠教育来传递先人的经验,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原因,新疆民族教育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一方面由于民语教学资源翻译滞后,教学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毕业生不懂国家通用语言,影响着他们直接获取更多信息。

在世界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改革开放日趋深化,国家和社会发展使得对双语人才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实施双语教育,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学生将来为了科研工作、获取信息、出国深造、谋求“高薪”职业,都必 须具有双语能力,必须是双语人才,这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懂自己的语言而拒绝其他语言只能使自己变成“井底之蛙”,要想爬出深井就必须学习其他语言文字从而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我们等到发现孩子在高中乃至大学毕业以后,因为汉语等语言方面明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限制了学生个体的发展,那时才来实施双语教育,那我们就过于滞后了。

双语教育丰富了民族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民族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双语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进而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增强了教学实效,提高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双语教育拓展了信息渠道,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直接、快捷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

新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只懂少数民族语言获取信息是有限的,而懂得第二语言、特别是品种多、使用人数多的第二语言,则会大大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提高竞争能力,这样,也更有利于个人就业、创业,有利于个人和家庭的发展,有利于脱贫致富。

(二)世界各国人民都热衷学习汉语。据统计,2011年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海外学汉语人数已超过4000万。目前我区来华 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近5000人。在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热衷学习汉语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的公民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是天经地义的。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推广双语教育。例如,新加坡也是一个双语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有80%以上的华人,国家规定4种官方语言,英语不是外语,而是全国官方语言,华语也是华人的官方语言。

日本一直是一个双语国家,古代使用中文和日文,一战前贸易利用英语,科技利用德语。二战以后,充分利用英语,引进新技术,使日本发达起来,成为经济强国。有一篇《日本酝酿“英语革命”》的文章建议“国会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英文作为第二官方语言的地位。”请注意这里说的是“第二官方语言”,不是作为第二外语。如果日本真正实现把英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日本的双语化程度将更进一步提高。

印度也是一个双语或多语国家,而且双语化程度也是相当高的。印度国家官方语言是“印地语”,除此之外,还有十几种邦属官方语言,语言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但是英语成为全国共同语与各邦语言之间的纽带。说明在印度国内部英语化水平是多么的高。正因为如此,其IT技术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在加拿大、卢森堡、马来西亚、科威特、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双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双语教育是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迫切需要。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工具。我国各民族的交流沟通主要是由国家通用语言完成的,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也主要是用国家通用语言来进行的,它的这种社会功能是国内其他任何一种语言所无法取代的。

双语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少数民族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有利于与其他民族的沟通,有利于创造各民族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的良好氛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只局限于本民族文化的框框内,必将自我限制,只有当它吸收了其他文化的先进养分之后,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发挥本民族文化的长处。双语教育正是文化交汇的特殊桥梁,无论哪个民族如果忽视了这座桥梁,那么它的文化也会进入狭小的死胡同而不能自拔。

实践证明,双语教育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得到包括广大学生、家长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衷心拥护,群众送孩子进双语班的热情很高。在尚未具备条件开双语班和双语幼儿园的地方,群众也要求尽快创造条件办双语班、建双语幼儿园。

2006年首届少儿双语口语大赛,全区有近4万名少数民族儿童参加大赛。2009年第二届少儿双语口语大赛,全区有 100多万名各民族儿童参加。2009年首届大学生双语能力大赛,参赛选手达到4万名,共收到网络投票百万余张。规模空前,深受各界关注。获奖选手无论是母语水平还是汉语水平都很高,展示了双语教学的良好效果。

双语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2011年自治区启动首次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了小学四、六年级双语班和普通班的汉语学科质量监测,七个地州50个县市4万名学生参加测试。从此次监测结果分析来看,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的汉语成绩好于民语授课普通班,双语教育模式2好于模式1。据统计,双语班学生升入内初班、内高班和普通高校的人数逐年增加,录取分数线也不断提高。

新疆双语 篇3

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充分发揮各族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传播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努力提高各族群众科学素质,新疆科协决定组建自治区“双语”科普专家团。根据入选条件,首批专家团成员由84名科技人员组成,专业涉及医学、农学、畜牧、生态、教育、天文、经济等各类学科,每届专家团成员聘期为3年。据介绍,新疆科协将采取评选表彰、项目资助、资金奖补等多种形式,支持“双语”科普专家团工作,让更多优秀科技工作者走向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厂矿企业,宣传科技动态、适用技术和科普知识,更好地为提高各族群众科学素质服务。

新疆科协组建自治区“双语”科普专家团通知下发后,各地州市科协积极响应,结合当地实际,组建本地区“双语”科普专家团。

和田地区针对本地区维吾尔族占人口总数96.3%,宗教氛围浓厚、社情复杂、科技发展落后、农牧民科技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专门增加了“双语”科普专家团成员政治素质的硬性要求,即专家团成员必须热爱祖国,热爱新疆,热爱和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地区“双语”科普专家团成员由地、县(市)的农业、科研、农技、畜牧、医学等行业专家以及农村科普带头人等组成。主要任务是深入农村、学校、社区、机关、企业和军营,以形式多样的科普讲座和科技培训,大力开展科技普及、培训、咨询、服务和传播活动。

吐鲁番地区“双语”科普专家团首批聘请新疆农科院,地县市的农业、科研、农技、畜牧、医学等行业专家及农村科普带头人等专业技术骨干35人,根据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的需求,制定菜单式培训计划,确定内容丰富的讲课内容,切实提高科普培训的层次和质量。地区“双语”科普专家团加强与相关单位和所聘人员的联系,使每个成员都能把专家团的科普工作与自己所承担的业务工作融为一体,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同时,专家团将对其成员进行科技知识、授课技能、多媒体制作技能的提高培训和内部业务交流,还将定期对专家团的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对工作优秀、业绩突出的成员给予表彰奖励。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科协成立了由州县36名专家组成的克州“双语”科普专家团,成员涉及农业、畜牧、林果、水利、农机、气象、地震、环保、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州科协明确了“双语”科普专家团聘任、资助、奖励、充实和完善的机制,并对所属县级“双语”科普专家团的组建提出明确要求。截至2011年底,克州四分之三的县市成立了“双语”科普专家团,同时健全了组织领导机构,初步建立了工作机制。

塔城地区科协及时组织地区学会和县市科协推荐专家,聘任10名副高职称以上涉科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地区“双语”科普专家团首批成员。同时,为确保专家团不断发展壮大,地区科协还规定,凡热心科普事业、符合条件的科技工作者可随时申请加入专家团,各县市科协也可以结合各自实际成立科普专家团。(谢娟)

(新疆科协)

新疆双语学生跨文化适应及其评价 篇4

一、新疆双语学生跨文化适应的背景

1.家庭、社区生活的民族文化

生活的文化氛围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最直接而且最深刻,新疆的饮食、民俗、服装、建筑、交往等方方面面都体现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在饮食方面,他们主要以牛、羊肉和面食(拉条子及面条、馕等最有特色)为主,喜欢喝自制的酸奶和奶茶;在娱乐方面,他们能歌善舞,演奏独有的乐器等。新疆浓郁的民族文化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双语学生在生活中被民族文化包围,接触其他文化特别是主流文化的机会比较少。因此,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走进双语学校,接受双语教学首要面对的就是跨文化适应的问题。

2.双语学习生活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从全母语环境进入双语教学情景,在学习母语文字、掌握母语文化的同时,需要学习汉语,并以汉语为工具学习其他文化知识。新的语言文化使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和心理上产生距离压力。一方面,汉语学习内容主要以汉语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文化习俗为基础,生活环境的差别、风俗习惯的陌生,导致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汉语言的学习常常处于掌握表面的状态,很难应用到实际生活。另一方面,学习是一种文化体验的过程,新文化与已有的文化认知之间的差别,给他们带来心理不适,再加上要使用汉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加重了学习难度,使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信心常常面临挑战。

3.未来社会生活

国家均衡发展需要少数民族双语人才,作为与其他民族交流发展和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新疆双语学生是未来新疆双语人才的重要来源,他们在本地区完成基础学习后可能到非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学习或工作。对这一部分双语学生来说,他们将进入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这种文化环境由生活环境、学习(或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文化环境的差异使新疆双语学生有很多文化不适应的问题,如生活习惯、饮食、水土、习俗、语言、文字、人际等方面的差异,给他们的生理、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这种异常表现在身体不适、不愿与人交流、压力过大、情绪低落、社会行为不积极等方面。

二、新疆双语学生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

跨文化适应主要可以 划分为两 个维度:即心理适 应 (psychologicaladaptation)和社会文 化适应(socioculturaladaptation)。[1]心理适应是以情感反应为基础,指向在跨文化接触中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如果没有或较少产生抑郁、焦虑、孤独、失望、想家等负面情绪,就算达到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是指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能力,能否与当地文化群体成员进行有效接触。[2]从新疆双语学生的生活环境来看,在民族地区生活学习的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心理适应,而在非民族地区生活学习的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两方面。

1.本民族文化环境中新疆双语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

本民族地区学习生活的新疆双语学生,在双语学习即跨文化心理适应过程中,主要受心理和教学两个因素影响。

(1)心理因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土壤,“文化是一个民族建立在自己的信仰、价值和规范体系之上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3],它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举止。新疆少数民族和其他民族一样,对自己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易对其他文化产生距离感和偏见。他们在面对任何一种新文化时,最初会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标准来评价和审视,这种固有的文化认知对新文化的适应和接受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语言思维。母语的思维根深蒂固,学习一门新语言时,母语的移情作用很容易影响新语言的掌握。母语的单词、语法在大脑已经产生较深的定式思维,而且与汉语有较大区别,这往往导致他们在双语学习中容易出现思维转换环节增多、速度降低的现象。当听到汉语时需转换为母语进行思考,再用汉语表达,无形之中降低了学习效率,增加了双语学习的困难。

三是知识与技能。相关的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可影响双语学生跨文化的心理适应。新疆双语学生比较了解当地传统的农牧生产生活方式,对于现代农业技术、科学文化等关于现代文明和生活的知识比较陌生,使得他们在面对现代生产和生活时会产生距离感。

四是学校和家庭环境因素。学习一种语言、接受一种文化,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置身于该种语言的文化里。语言环境的支持及文化的熏陶对跨文化的心理适应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在双语学校的课余生活经常使用汉语交流的新疆双语学生的汉语水平要比较少使用的学生汉语适应速度快,得到家庭支持和鼓励的新疆双语学生学习汉语的进步程度要比得不到家庭支持的学生大。

(2)教学因素。一是教材。新疆现使用的汉语教材主要为全国统一的汉语教材,其民族性和双语性不够,教材内容以汉族生活为主,与新疆双语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导致他们对教材的一些内容很难理解,容易出现生硬记忆的情况。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降低,容易产生消极、放弃等问题。

二是双语教师。双语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跨文化适应的过程。目前,新疆精通双语的教师很少,主要呈现两种现象: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不高,汉语教师的民语不过关。这两种现象反映在双语课堂的具体问题就是,教师课堂双语转换能力低或纯粹使用单一语言教学。由于课堂缺乏双语情境,新疆双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增大,学习成就感低。

三是教学方法。双语教学方法包括双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在新疆,课堂学习是双语学生掌握汉语的主要途径,教师如何教决定着学生如何学。由于教师双语水平有限以及双语教学自身的难度,教学方式通常为直接讲解灌输,学生往往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双语学习比较枯燥,师生互动不足,在有限的课堂内不能有效地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2.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新疆双语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

在非民族文化环境中的新疆双语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和文化融合。王鉴、黄维海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一文中提出:“文化融合是指与其他文化群体成员持续的接触之后,个体体验到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2]跨文化适应强调少数民族学生在双语学习过程中对母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理解、适应的动态过程,而“文化融合多指的是文化适应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认知、态度、价值观念的变化”。[2]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约翰·贝利(JohnW.Berry),以非主流文化族群为视角,将跨文化适应结果分为整合、同化、分离和边缘化四种。对于新疆双语学生而言,他们在非民族地区的跨文化态度也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类:一是整合的态度,认为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和与当地社会群体的关系同样重要;二是分离的态度,只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不注重与当地社会文化群体的关系;三是融入的态度,注重与当地社会文化群体的关系而不考虑保持本民族文化;四是边缘化的态度,既不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也不注重与其他文化群体接触的态度。这些不同态度对跨文化适应的结果有直接的影响。具体而言,后三种态度对新疆双语学生在非民族地区的跨文化适应影响比较显著。

从新疆双语学生进入非本民族文化社会环境中对文化的态度、行为和结果分析来看,影响他们跨文化适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生活变化。新疆双语学生从广袤的草原到高楼林立的城市街道,从悠闲的农牧生活到紧张忙碌的城市生活,从西北干燥温差大的气候到内陆湿润的气候,等等,这些巨大的环境差异和生活变化给新疆双语学生生理和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学习(工作)环境。一般来说,初次步入陌生环境的个体最初的感受都是新鲜和激动的,接着进入不适、挫折、焦虑的阶段,最后就是解决新环境的危机、恢复之前的不适感。通过这一过程才能适应新环境。新疆双语学生进入全汉语环境学习(工作),对新事物新鲜感消退的同时,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压力和适应困难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3)歧视和偏见。种族歧视和跨文化接触者的心理幸福感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2]通常,人们对文化相近的群体接受比较快,相应地,当一些群体进入文化相近的环境也会比较快适应。但是,由于新疆地理位置较偏远,经济相对落后,不同的饮食、语言、宗教以及“三股势力”等的影响,非民族地区部分个体总是将新疆与偏远、落后、愚昧、恐怖等印象联系起来,导致新疆双语学生心理幸福感降低。同时,这种偏见又容易引起新疆双语学生的不满、逆反心理,使得他们对非民族群体及其社会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会做出非正常反应。

(4)人格。不同人格特性对跨文化适应有很大影响,人格因素包括性格、毅力、容忍性、自我效能感等等。性格内向或外向对新疆双语学生在新环境的跨文化适应有不同的影响,如果他们能利用人格中的积极因素(外向的性格、坚定的毅力、较强的容忍性和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等)促进自己的跨文化适应,则可加快他们跨文化适应的速度;反之,若在跨文化适应过程由于文化差异,以消极人格(沉默、轻易放弃、毅力不够等)来应对当地的群体和生活,就会增加他们自我封闭程度,产生消极逃避适应新文化的现象。

三、新疆双语学生学习中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及表现

1.心理适应方面

(1)消极态度的产生。汉语和汉语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华,对于生长在汉语环境的学生来说,学习汉语言文化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有着民族文化背景的新疆双语学生来说,学习并适应汉语文化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民族语言的固有思维在双语学习中的负面作用;教学中的不利因素(如不适当的教材内容、双语教师不标准的汉语等)对民族学生心理的影响等。这些双语教学中的客观问题对新疆双语学生学习的心理变化有直接的影响,使他们由兴趣盎然变成消极应对。

(2)孤僻、沉默性格的形成。跨文化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疆双语学生学习双语之初的热情随着适应难的问题会逐渐消减,加之双语学习难以达到自己所认为的理想效果,使得他们在课堂互动中逐渐变得消极,和同学之间很少使用汉语交流,也不敢用汉语表达自己,形成“能少说就不多说,能不说就不说”的心理状态以及沉默、孤僻的性格。

(3)自信感降低。新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不仅是新的学习内容,还是跨文化适应的要求。如果不能充分将母语学习所获得成就感迁移到汉语学习中,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就感,进而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双语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的自信心对于跨文化适应有着重要影响,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密切相关。

2.学习行为方面

(1)学习方法不适。民族语言及文化的学习与汉语及文化的学习是不完全相同的,因为语言自身的逻辑规律,不同的语言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由于文化适应的问题,导致新疆双语学生汉语学习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不能形成正确、适合的学习方法。

(2)汉语实践不积极。要深入地了解一种文化或风俗,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和欣赏它的文字和语言。而学习一门语言最快的方式就是融入这种语言的环境。虽然新疆的双语学生未能进入汉语的生活环境进行学习,但是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使用汉语,必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和能力。然而,由于新疆双语学生习惯用本民族语言交流和生活,因此不能很好地实践汉语,汉语水平进步缓慢,同时也影响了文化适应的过程。

(3)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跨文化适应产生的另一个学习行为的问题是新疆双语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只能被动学习。学生通过教师课堂上双语的讲解,会有对部分知识似懂非懂的现象,自身有限的汉语水平不能满足他们课下再对该部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新疆双语学生家庭对学生做作业、自主学习的不重视,课堂教学以及双语学校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工作做得不到位等原因,均导致新疆双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体相对不足。

四、新疆双语学生跨文化适应评价

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新疆双语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行为的不同表现可直接或间接反映适应程度和问题所在,评价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实现其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1.注重新疆双语学生的双语学习态度,提高其跨文化理解能力

不同文化对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有不同的影响,对不同文化的态度影响相关文化知识学习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及时评价新疆双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汉语使用态度,培养其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识,理解主流文化的内涵,是实现心理适应的重要前提。

对新疆双语学生学习态度进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双语学习的动机、态度和期待。双语学习的动机是否强烈、持久,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很高的学习期待等。二是选择双语学校的原因。选择双语学校而非民族学校是受家长、社会氛围的影响,还是新疆双语学生自己的愿望,是否喜欢双语学校。三是对待双语教师、课堂和教材的态度。是否喜欢他们的双语教师,是否喜欢双语课堂,是否能看懂教材,是偏好民语教材还是双语教材等;四是使用汉语的意愿、场所和时间。是否经常听、看汉语节目和阅读汉语书籍,是否经常用汉语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内心想法或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件进行描述,是否在课堂或课余时间主动使用汉语和老师、同学交流,在双语学校、家庭以及其他场合使用汉语的情况如何等。

2.明确新疆双语学生掌握的跨文化知识,加速其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适应包含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掌握跨文化知识。新疆双语学生通过双语教师、教材或其他信息了解到的跨文化知识越多,跨文化适应能力越强。因此,双语教师应有意识地传授跨文化方面的知识。

对新疆双语学生跨文化知识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一是文化背景及历史。对本民族及中华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对汉语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如对一个成语或寓言的出处及来源故事的了解等;二是文化差异。对本民族文化、汉语文化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地位、价值持何种态度,是否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本民族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本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等;三是风土人情习俗。是否了解本民族、汉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的风俗、节日习俗和传统礼仪,对民族间不同的风土人情习俗是如何认识等。

3.了解新疆双语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其双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学习过程决定学习效果,影响新疆双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双语教师应全面关注新疆双语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学习行为的评价了解问题所在、纠正学习方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新疆双语学生对跨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水平的提高。

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情况。是否在课前、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了预习和巩固,具体效果如何等。二是课堂行为和双语教材使用情况。是否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展开交流,是否按照教师发出的指令行事,能否借助双语教材自行学习等。三是作业完成质量。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家庭作业是否能够按时上交、完成程度及正确率的情况如何等。

4.关注新疆双语学生人格变化和成长过程,提高其跨文化适应能力

新疆双语学生在双语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失败后能否正确看待问题,进行合理归因,这些性格和心理的变化对他们后续的双语学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格及时关注和评价对促进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归因问题。是将双语学习成败的因素来源归结于个人条件(自身能力、努力程度和身心状况),还是外部环境(运气、任务难度等),这些影响因素是稳定(能力和任务难度)和可控的(努力程度),还是不稳定(努力程度、身心状况、运气等)和不可控的(能力、身心状况、运气等)等。二是情绪稳定性。在双语学习中,是表现出积极、愉快、乐观的精神状态,还是表现出焦虑、愤怒、抑郁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还是不稳定的状态,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他们消极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等。三是自我调控能力。是否能够根据学习情况以及环境变化,对学习情感、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以及社会交往实现自我控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如遇到困难如何调整情绪恢复信心,或者在喜悦时如何保持继续努力的能力等。

摘要:跨文化适应是新疆双语学生现在、未来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新疆双语学生现阶段学习中存在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适应和学习行为两个方面。跨文化适应评价策略的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双语教学效果,促进新疆双语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他们适应现在和未来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需要。

新疆双语教育心得体会 篇5

----拜城县三中阿曼古丽〃海维尔

我从2000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短短一年来的初步双语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好处,但同时,我也领悟到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汉语,而是学科与汉语相辅相成的,即汉语与学科教学是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汉语的引入应该为学科教学服务,而不是单纯的把母语换成汉语就行了,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在实践中慢慢地摸索,应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困难过程,有小心翼翼,但更多的是打破常规与勇往直前;有困难重重,但更多的是唤来欣慰与继续努力;我也有不知所措,但经常是一切迎刃而解。我们一直在努力着,争取多一点的收获。

一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的确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

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

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

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

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

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作为教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

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

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接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

也许,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

下面我想重点就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双语水平,并带动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厚氛围,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双语教学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教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取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如果学校现在的双语教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局面,由于受教师资源所限,双语

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提高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基础。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刻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为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施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寓双语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

育质量,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夯实基础。对深化我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学双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未来的事业。少数民族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自治区教育发展的重点。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促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与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落实三个代表重思想的具体体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办好人民满意育事业,不断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了先进文的发展方向,也充分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高少数民族质量的突破口,是少数民族群众获取更多知识信息,得更多发展机遇的通行证。正因为如此,我区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他们不仅希望己学会、学好汉语,借助汉语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信息,缩小同其他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而且更寄希望于下一代“民汉兼通,成为能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型人。努力满足各族群众教育需求,大力推进申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实践篇二:双语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兵团举办“双语”强化培训班心得体会

********农牧科***** *月*日**基层干部“双语”强化培训班开班了,****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副院长***参加了开班仪式,对此次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组织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营造出了一个比、学、赶、帮、超、带的学习形式。在学院老师耐心教学下,我基本掌握了维吾尔语日常用语,能够用维吾尔语作口头的自我介绍,具备了一定的维吾尔语文字书写能力,能够听懂维吾尔民族的日常用语并和维吾尔族同胞进行交流。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拿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干部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双语培训班,使我学到了一门语言,增长了知识。为此我从内心感谢师市党委组织部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同时感谢帮助和关心我的同事、老师和同学。下面,我向师市党委组织部汇报一下我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我从小在**长大,生活在单一的汉族地区,对新疆维吾尔族了解不多,对维吾尔语更是没有一点概念和基础,很是陌生。还记得培训班上第一节课时,**老师为我们讲解《维吾尔语日常会话500句》,生涩的发音、别扭的书写令我有点不知所措。正因为

如此,我只有不断的加倍努力学习,当别人休息时,我把每天老师的授课内容温习几遍,再预习下一课内容;每天上课时,我会提前到课堂,复习功课。我知道这次学习很难得,所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维吾尔语的知识海洋里,不断充实自己,陶冶自己。在刚学习过程中,遇有不懂的就问同学,不认识的字母就和同学一起研究,每天都熟读课文,背诵单词,背诵句子,课堂上认真听老师的发音,做好笔记,仔细做题,踊跃用维吾尔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了做到准确发音我专门买了录音笔录取老师在课堂上的发音,私下来反复跟读直到完全掌握为至。课间休息时,就向老师请问自己不懂的地方,下课后认真做作业,记单词,背句型。在平常的生活中,尽量将所学的维语应用其中,使我的维吾尔语在听、说、写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过五个月的学习,我认为学习好维吾尔语,就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着手,在语音方面,我能准确的读出维吾尔32个字母的发音,找到每个字母的发音部位与方法,与汉语的字母可以对应记忆,发好维吾尔语的颤音。在词汇方面,词汇就好比一座高楼中的一砖一瓦,我们在学习及其日常生活过程中,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学习,只有词汇丰富了,才能连词成句。因此,我认真做到多读,多写,多记,加强记忆。在语法方面,对于任何一个语言来说,语法是最难学的,维吾尔语也如此。在语法学习上,首先我掌握了基本的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多读、多背诵维吾尔语文章,熟能生巧记住语法。如果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可能运用时就会一团糟。

学习一门语言是一个相当艰辛的过程,期间的点点滴滴对我人生都是一种锤炼。学习期间,***、***和***三位老师认真而诙谐的讲解,总是能让我很快的就能进入学习状态,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我发现学习好维吾尔语,还要了解维吾尔文化、风俗习惯,因为一个民族的语言与其文化是分不开的,只有加强对维吾尔民族的了解,尊重其风俗习惯,才能更好的掌握我所学习的维吾尔语,才能对这个民族有深入的认识。学习维吾尔语,要靠平时的积累,平时的勤奋,多读,多写,多记,多与维吾尔族朋友交流。

学院坚持双语教育与兵团精神教育结合在一起,组织培训班28名同学参观了“军垦第一连”,并亲自实践了人力犁地、打土块等体力劳动,深刻感受到兵团发展到今天确实不易。

在五个月的维吾尔语学习期间,我自觉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请假,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期间受到学院、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通过五个月的维吾尔语学习,让我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在少数民族团场工作,懂少数民族语言是顺利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双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为****跨越式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更大的贡献。篇三:2015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

心得一: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

20xx至20xx年我在兵团电视大学参加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在二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汉语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20xx年再次参加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提高培训。通过在十团中学一年认真地培训学习,我深深认识到了双语学习和教学的极其重要性,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为此,我加倍珍惜本次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我认为:

学生们开始时会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们的喜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使用新学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只要每一天学生都在努力、在进步,我们就应该很欣慰!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要知道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会接受双语环境。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去听汉语课,学习汉语技能,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中改变自己,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会很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要注意到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做为教师我们不用担心他们不会这、又不会那。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运用语言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认为: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素质高的双语教师,低素质双语教师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使我校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总之,我一定坚持双语学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把在十团中学学到的经验运用到本职工作中,为开创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心得二: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拜城县三中的数学教师,名字叫吐尔逊古丽·吐尼亚孜,原来我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hsk水平不高。2015至2015年我在新疆教育学院参加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通过培训,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双语学习和教学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为此,我加倍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了可喜成绩。

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认识,我认为:

学生们开始时会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们的喜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只要每一天学生都在努力、在进步,我们就应该很欣慰!

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要知道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会接受得。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会很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尤其在生活中,我们做教师的不用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我认为,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低素质双语教师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我一定决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开创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与其他同事一起把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心得三: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

我们114名新疆老师根据新疆教育厅的安排,从新疆各地选派,为了参加新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来到了北京。我们到北京西站时在火车站出口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盲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等待着我们。他们对我们很热情,很温柔。首次感受让我们充满了信心。下面我叙述一下,这一年的培训当中自我心得。

1、通过这次的培训,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很多新知识,新方法。我的汉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在北京的新生活开始了,培训也正式开始。这次培训班学习,开设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是《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提高》、《汉语口语》、《汉语语法》等提高汉语能力的课程,也有开设高中数学课程新课改的有关知识。教师们的关怀,认真上课,充分调动了广大学员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到北京之前,我一直自豪于我的汉语水平,已经通过了六七级,在学习当中,我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我深深的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那么他的事业就难以不断超越,打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这次的培训,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们学会了很多新知识,新方法。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汉语水平,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获得了直观的启迪。通过培训学习,为自己在今后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增加了信心,而且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工作中,要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灵活的头脑和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恒心,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要善于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拓展工作思路,要由创新精神,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去处理好同事之间,人与人之间、领导之间的和谐,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提高了我的汉语表达能力,用汉语备课、上课方面有了很大的 进步。

我们14位新疆老师从20xx年4月6日到5月6日在北京市中关村中学进行了实习。4月6日我们来到中关村中学以后,得到了邢校长带头的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热情接待。我们由首次感受,充满了信心。这次实习工作学校安排得很周到,很仔细。我们感觉到学校非常重视了,对我们新疆老师的实习工作。

来学校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学校的环境,硬件。软件建设,教学设备。我们经过参观贵校的整体面貌,展览室,标本室,实验室,体育馆等活动场所和教学设备进一步感觉到了学校整体环境应该怎么样?学校应该有怎么样的活动场所和教学设备,各种设施的装备,管理,爱护应该怎么样?等等。

从第二天起我们短短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就开始了,给每个人安排了一位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给我们指导,我们每天认真听课,作记录,学习老师引入问题的技巧,讲课分析的方法,学习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接受能力来调整讲课速度,和难度方面的经验。我们在听课,备课,上课,互相访谈过程中,指导教师们的高尚品质,先进教学方法,管理学生方面的经验,工作方法,工作积极性,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积极性,纪律观点,等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掌握了许多,新知识,新方法,新事物。我们的观点有了很多的转变。取得了很好的收获。

3、通过参观、旅游北京的很多景点并互相相遇北京人,开阔了眼界,增多了见识,进一步了解了北京及北京人;对北京及北京人形成了深厚的感情。

培训期间学校还把我们组织到北京的很多景点去参观,旅游。我们先后游览了景色秀丽的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颐和园、世界公园、龙庆峡、奥体公园、双子湖公园、北戴河,秦皇岛、动物园、海洋馆、圆明园;故宫等景点。观看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领略了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伟壮丽;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感到很荣幸。登上了八达岭长城,真正体会了毛主席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含义;参观了2015年奥运会主场地——鸟巢和水立方,国家科技馆;还参观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我国的最高学府,开阔了眼界,增多了见识。整个北京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我感觉到北京的旅游资源确实很丰富,值得游览的景点非常多。

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不同的棱面折射出不同的色彩。顾我在相遇我们的老师们、实习学校的老师,逛街买东西或者其它来往过程中,我觉得总体来说北京人还是友好的,文明的。除了部分青年人以外大部分都是对人很热情、很温柔,十分注重人际关系;见了谁都是一副客客气气的模样。不会无缘无故瞧不起外地人,只要自己有亲和力他们也还是很亲切的,有时候亲切起来会像自己的亲戚一样。

北京的公交也很方便,公交费也很低。市场很繁华,你要什么可以找什么。城市环境很美,很干净。

总的来说我在北京度过的这一年是,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收获很多的一年。这一年当中我的汉语水平、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开阔了我的眼界。我对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观点,对各种问题的看法,今后的欲望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对北京形成了深厚的感情。下次在内地还有旅游,学习的机会我还是选择北京;我忘不了在北京度过的这一年。

我回到原工作单位以后,以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盲人学校及中关村中学的校领导和教师们的高尚品质、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敬业精神为榜样,把各方面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优点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为了本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篇四:双语教学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

----萨木于孜乡中小学校

一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的确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

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

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

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

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作为教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

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

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接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

也许,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

下面我想重点就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双语水平,并带动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厚氛围,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双语教学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教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取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如果学校现在的双语教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教师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局面,由于受教师资源所限,双语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提高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基础。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刻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我校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贡献力量。

2012-7-2 沙比拉篇五:新疆的双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疆的双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双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

1、现代社会的特质。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

经济的全球化,交流、合作

2、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教育,开放的心态。

3、少数民族地区客观存在的双语生活和双语教学的基础。⑴双语现象

一个社会中全部成员或者部分人兼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叫双语现象。⑵双语能力标准——民汉兼通

双语人的双语能力:听说读写等四种基本交际能力,另加第五种语言能力——思维(认知)能力,即适应社会需要,用双语发展自己的能力。

⑶新疆双语人的类型:

平衡双语人和优势双语人

以母语为优势的双语人

民汉语平衡发展的双语人

以汉语为优势的双语人(双语社区)

二、新疆双语教学的性质

1、新疆双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双种语言,更重要的是

走双轨制,用汉语和学生的母语来学习学科知识,获得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

2、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基础教育 的主要形式,是对 传统教育模

式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3、新疆的双语教育是添加式双语教育,它不仅不排斥学生的母语,反而要求利用母语,并通过发挥民汉两种语言的正迁移效应,促进两种语言文化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状

1、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⑴ 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

⑵尝试阶段(20世纪90年代)

⑶发展阶段(2004年——)

2、中小学双语教学取得巨大成就

① 办学规模空前,参加人数众多,双语班遍及城乡75.33万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30.79% ② 双语教育政策深得民心,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拥护。

③ 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规划,加强指导,狠抓落实,使全疆的双语教学基本做到“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④ 各地创造了多种双语教学形式,丰富了双语教学实践。

㈠ 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模式一):一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模式。㈡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模式二):完全型双语教学模式,以民语为主汉语为辅,全部课程汉语授课,加授本民族语文。

㈢ 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内地新疆高中班、疆内初中班和疆内高中

班。

㈣ 双语文教学模式(最高阶段的双语教学模式)。

四、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㈠ 双语教师问题

(1)合格的双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到20%。

(2)双语教师的素质普遍存有待提高

素质包括三方面:汉语交际能力、专业知识和授课能力,这三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双语教学能力差,汉语交际能力差。

㈡ 对双语教学存在模糊或者错误的认识

(1)双语教学影响了母语学习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2)当前双语教学条件不成熟,没有语言环境,没有合格的双语教

师。

(3)双语教学危及部分少数民族教师利益。

(4)境内外民族分裂分子攻击双语教学是搞同化,部分人也有同感。㈢ 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

(1)双语教学模式多样,但教材品种单一;

(2)教学辅导资料多,但有意识地引导教师选择和利用不够;

(3)如何选择汉语教材;

(4)教材的学科系统知识如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5)样本课程教材的开发问题;

㈣ 双语教育模式的选择问题

(1)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模式发展缓慢,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2)个别地区不顾条件选择了全部课程汉语授课模式。

㈤ 教学管理问题

(1)双语教学的配套政策急需完善。

(2)缺乏具体实施办法,使得双语教学不能快速健康发展。

(3)双语教师管理问题,一方面缺双语教师,但培训回去的教师许

多不在双语教学岗位,造成人员浪费。

(4)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研室对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开展调研不

够,研究少,切实解决问题的少。

㈥ 双语教学质量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抓了汉语授课,忽视

了新课改的落实。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较弱,所配备的教学设备利用率低。㈦ 双语教学发展不平衡

㈧ 双语教学研究薄弱

多管齐下,以内源性发展为主,解决双语师资的质量和数量问题

(1)职前教育:改革师范院校的教学,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2)职后培训:培训应该以教师培训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学习

提高相结合。

(3)通过内地支援与本地招聘、实习支教等形式弥补双语教师缺口。

(4)展望:

(1)随着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双语教师素质和教学

水平的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全面不断提高。

(2)随着双语教学的发展,大批少数民族人才茁壮成长。

(3)双语教学必将取代传统的民族教育模式成为民族教育的主要形

式,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并最后消除民汉教育 的差别。

双语现象自古有文,根据资料,早在几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就有不同族群活动足迹。

问题 :

一、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靠,很多学生记不住汉字,爱写错别字、多音字易读错。

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除课堂上,平时很少说。

三、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强烈,多数不在学。

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汉→汉语教学)。

五、学生的汉语发音很不标准,读法错误,音调不准。

措施:

1、多读多写。

2、平时多用汉语交流。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疆双语 篇6

关键词:双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中国在使用国家语言处理国际事务上的能力不足,想要提高国家语言能力,首先就要提高国民语言能力。中国有56个民族,必须建立各民族和谐统一的语言模式,才能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实现和谐社会。各少数民族实行双语教学,在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拥有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权力下,采用汉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并使用母语进行适当的辅助教学,从而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

一、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双语教学老师的专业素质不高,严重制约双语教学质量的发展。而且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三中学双语教师状况的调查,可以发现,相关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严重缺乏教师编排结构性,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另外教师学习双语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学习双语还不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因此如何提高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教师专业素质和加强师资力量,成为了目前双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克州三中是一所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的农牧区,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汉语基础没有打扎实,学生接受能力太差,汉语教学起点低、难度大。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因此在今后就业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据中央民族大学夏仕武研究调查可知,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高考的毕业生主要在当地民族地区政府机关就业,而且大部分人的工作都与其专业不对口。

3、教学教材实用性不够,且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双语教学教材的编写会涉及到少数民族语言,但是对于相关编译人员比较缺乏,对于管理双语教学指导工作的人员紧缺,其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新课标的全面推行,要求新疆维汉中小学双语教材的编写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为蓝本,但是汉语教材的教学目标定位太高,内容偏重于文学性,而且电子版教材、教师培训教材、作业练习册、课外读物、参考资料、学生字典等辅助教材十分缺乏。所以,对于教材的有效建设亟待加强。

4、教学设备相对匮乏,缺乏语言交流环境。克州三中2014年有现代化信息技术操作室4间,实验室6间,但是无法满足学校3000多名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硬件教学设备资源相对贫乏。

二、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策略

1、提高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3],采取免费培训、保障就业的办法,加大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满足双语教师需求,从而提高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年龄偏大不能适应现代双语教学的教师,政府应该让其提前享受退休政策,并且吸收年轻的师资力量。

2、加强汉语学习力度,满足社会人才的需要。政府要充分发挥教育部民族发展中心的作用,正确引导汉语在双语教学的作用;同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少数名族学生加强对汉语的学习。另外中小学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双语演讲比赛、汉语歌曲大家唱等方式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汉语学习热潮的掀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双语班学生的就业力度,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加快双语教材体系建设。政府要制定双语教材编译人员的培训计划,加强编译人员翻译少数民族语言的能力,并结合柯尔克孜族的特点,划拨专项资金,编写合适的双语教材。新疆中小学教材编写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加强课外辅导教材的编写,构建双语教学体系。

4、增加相应的教学设备,创造语言交流环境。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硬件设备建设,实现多媒体设备教学班班通。而且学校可以在校园广播、校内标志牌、校园专栏中使用汉语文字,师生在上下课尽量使用汉语进行语言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汉语、汉语交流的语言环境。

三、结语

新疆未来发展和全面振兴的关键在于对人才的培养,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施行有利于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双语教学促进了民族语言能力的提高,大力弘扬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对于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军.提升新疆中小学双语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若干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35(04):83.

[2] 马文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及其战略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4,25:(003):101.

浅谈双语教学在新疆的重要性 篇7

关键词:新疆,双语教学,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中,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语言文字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多语言的地区,其中包括了满、汉、回、维吾尔、蒙古、塔塔木等多民族聚集在此,在语言文字方面除了汉语外,还有其他不同的语言。为了增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文化交流,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和保护各民族之间传统,所以在教学方面采取的是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了解双语教学

新疆双语教育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基础教育,就是少数民族所使用的母语;二是汉语教育。在双语教学中汉语为主要的教育,而少数民族所使用的母语为辅。

双语教学在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双语教学的汉语教育的重要性,对一个国家整体的统一和历史的认同起着积极作用。而双语教学中基础教育的学习,是对新疆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传承,使之源远流长。

双语教学实现了民族之间友好交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学习到双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所以,双语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对于新疆来说,新疆处于发展中阶段,有的地区经济能力比较薄弱,造成这些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教育的落后,因此,需要进一步实施双语教育从而推动民族间的交流和学习。

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1. 从宏观上来看,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中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会相互交流,在此时双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推动双语教学同时也是为推进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其他国家民族之间基本上都是通过双语教学的方式为社会发展开启第一步。例如,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当时兴起的学习外语,还有从其他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都是为了推动本国的发展。因此,当今的日本科技发展、文化教育还有生活水平都是相当高的国家之一。还有沙特阿拉伯,在沙特阿拉伯,大多数的人都说阿拉伯语。国家为了发展,培养人才,每年都要送出几千人出国留学,大部分的学校教学也都是用英语教授的,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用阿拉伯语来教学的。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果新疆要发展,要进步,必须实现双语教学,培养出一系列先进的人才,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如果说只是单一地学习本民族的母语,只懂得自己的语言,而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这样的话对教学或者学习其他地方的知识是不行的,所以实现双语教学,会促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好地发展。

2. 双语教学的实质意义

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双语人才,在双语教学的学习中,融会贯通了两种文化知识。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单一的,因为民族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等都有所不同,都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这过程中双语起着决定性作用。综上而言,双语教育还担负着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重担。

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借鉴其他民族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知识,又将自己民族的技术与文化相互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取长补短,既宣传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获得了其他民族的先进知识。从中可以看出语言既是一种交流工具,又是一种通向民族双方互利共赢的桥梁。

双语教学针对于我国现行实施的政策来讲,民族之间相互平等,这一国策为少数民族带来了不少的机遇。想要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必须走出去,不能封闭,一个封闭的民族、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如果民族想要在这个社会立足生存,就要开放。首先要实现开放就应该从一个人的思想上着手,学习新的思想就必须先学习新的语言,大胆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这正表现了民族的自信心。

当前新疆还是有些偏远的地区,因为教育水平有限,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双语水平也随之下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不断地提高师资力量,进一步地改善和规范双语教育,使之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提高人们对双语教育的认知和认可。新疆的双语教学能使少数民族的文化和语言更好地保留下来,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实现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重要步骤。“民汉兼通”体现了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所贯穿的民族平等、语言平等原则,能更好地发挥本民族的母语与汉语在少数民族教育中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广大民族群众的欢迎。

参考文献

[1]王阿舒,孟凡丽.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2006(02).

新疆双语 篇8

一、培训对象现状

新疆,尤其是南疆三地州对“民汉兼通”型的双语教师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多、民汉合校普及以及少数民族学生自身需求等客观与主观因素,导致我区目前急需一批业务素质优良、汉语水平过关的双语教师。因此,对双语教师的针对性培训就显得意义重大,作为培训对象目前还存在如下状况:

(一)双语教师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首先,汉语基础水平差异大。根据双语教师培训前的入学测试可以看出,有些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基础十分薄弱,一部分人无法用汉语进行正常交流,有的甚至根本听不懂几句汉语;而另一部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则精通汉语,听、说、读、写都非常流畅,有的属于“民考汉”,在内地上完大学,选择回家乡教书,因此汉语基础好。其次,双语教师年龄结构差异大。据调查,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年龄最大的接近50岁,而年龄最小的才20出头,相差20多岁的教师们在同一个班级学习语言,其接受能力自然不尽相同。再次,文化水平差距大。从参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档案中可以看出,其文化水平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有的双语教师还属于中专学历,而有的则拥有内地名校本科学历,这种文化水平的差异,不仅使得双语教师们在专业教学技能上拉大了差距,还使得他们在使用汉语授课的能力上出现两极分化。

(二)参训学员思想态度不够端正。

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确实有不少双语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提高汉语授课水平,但同时也不乏有很多人带着其它目的来参加培训。例如,有些双语教师身体状况不好,参加培训一来可以到承训学校所在地看病,二来可以借机调养身体;有些双语教师则是为了与在承训院校所在地的配偶或其他家人团聚,或带着孩子来程承训院校所在地照顾孩子;此外,还有年轻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有更多时间复习考研究生或者公务员;还有个别被访谈者坦言他们是为了逃避派出单位沉重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的。这些种种不端正的参训态度,导致双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行为散漫,从而成效不大。

(三)派出单位借回参训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

虽然教育厅在相关文件中已明确规定,参加双语培训的教师必须脱产学习,原单位不得在期间将其调回学校参加临时性工作,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被临时调回的教师不乏其数,尤其是在各地州的承训院校中,由于距离学员派出单位比较近,所以这种现象相对更加频繁。这样一来,必然会扰乱教师双语培训的学习秩序和进度。

二、承训院校现状

从承训院校的角度看,各个有条件、有能力的教学单位都在积极申请承办双语教师的培训。众所周知,双语教师培训工作对于承办院校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为其增加收入,但另一方面又是对其硬件和软件的双重考验。目前主要呈现出以下三点状况:

(一)双语教师培训管理投入多,但难度大

对于承训院校来说,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要比普通在校大学身难以管理。首先,辅导员和班主任配备齐全,但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其次,在学习纪律方面由于参训者很难从原先的教师身份向现在的学生身份迅速转变,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时常发生;其次,日常生活中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有的宿舍或班级人际关系不够融洽,晚归、夜不归宿,以及男学员酗酒滋事现象屡禁不止。再次,请假现象难以遏制,尤其是节假日前后请假理由五花八门,如病假、事假、婚假、产假等。

(二)双语培训师资队伍不稳定

目前,各承训院校都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授课教师难聘。因而,不少承训单位聘请相关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作为双语培训的教师,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教师流动性大,授课方式不够科学,讲课内容过于简单。从而使得参训学员对授课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对自身提高汉语水平失去信心。

(三)双语培训课程设置灵活,但长达一学期的实习安排效果并不明显

虽然各承训院校都能根据培训目的和教学大纲安排培训课程,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和明显的针对性,这同时也保证了MHK和教学技能考核的过关率。但是据以往几届参训学员结业座谈会上的调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为期一学期的进名校实习,实际上就是在办公室做一些杂活,绝大多数学员们根本没有在实习学校上讲台锻炼的机会;甚至有的学员根本就不听从实习学校的管理和安排,在实习期间无所事事,浪费了实习机会和大把时间,没有达到实习的目的。

三、关于双语教师培训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状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双语教师的培训在取得很大成效的同时,也有很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空间,笔者认为具体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第一,对参训双语教师严格进行入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层分班培训,同时分别在每学期MHK和教学技能考核结束后进行滚动式分班。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师资力量有针对性的帮助汉语基础薄弱的学员,还可以进一步对汉语水平本身很好的学员。

第二,严格筛选参训教师,切实提高生源质量。根据对各承训院校的调查,近几年各个学科前来参加培训的教师原本多不是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尤其是小学段的双语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真正一线骨干教师很难被抽出脱岗参加长期培训,因此各中小学为了完成指标常常派出的是行政、后勤人员或担任不了重要任务的教师。另外,诸如年龄偏大、身体条件不符、毫无汉语基础等因素也严重影响了生源质量。

第三,加大宣传教育,端正参训态度,使学员真正意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根据要求,各承训院校在每一届新学员入学前都进行了为期一周左右的学前教育,主要针对双语教师培训的意义及培训任务和相关管理规定做了宣传教育,但是单靠这种短期强化宣传,不可能让广大双语教师从心底认识到掌握汉语教学技能的重要性及重要意义。也不可能让各双语教师自觉遵守培训管理各项规定,端正学习态度。

第四,加强派出单位、承训单位和实习单位间的联系与沟通。在双语教师培训期间,承训院校应首先就学员在校表现,尤其是违纪现象与学员排出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使得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与年底奖金和绩效工资挂钩,这样以达到约束学员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学员培训最后一学期的实习期间,不仅承训院校有责任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还应作为纽带进一步加强实习学校与学员派出单位的沟通,让学员在实习期间,根据派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实地锻炼,让实习真正起到实际作用,使学员回到讲台能学以致用。

新疆双语 篇9

民族语言信息资源匮乏是教育信息资源应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譬如,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中涉及6000多个知识点。 针对这6000个知识点,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不同形态的数字产品,已广泛进入了市场,进入了课堂,进入了老师的教案, 而至今信息技术双语产品的量与质都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加快小学双语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已刻不容缓。

新疆双语教学已历经20多年,有关部门在师资培训、远程教育、课件制作、教材编写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语言学习是一项长期、渐进、持续的过程,需要综合集成社会各种资源,采用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才能有效地提升双语教学的整体效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开放、共享、交互与协作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突破进展,在技术层面上为促进“双语”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1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构建

1)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教材为基础,编写双语教学远程教学资源脚本(阶段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和进度)。

A、基础部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利用微格技术,每一小块学习内容脚本编写。

B、提高部分:常用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用具体应用过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脚本编写。

C、综合实例:习题内容实例来编写。

D、撰写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为基础的全套双语教案脚本编写。

E、制作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为基础的全套双语课件脚本编写。

2)根据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教材为基础的全套远程双语教学资源脚本研制学习软件。

A、基础部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利用微格技术,根据每一小块学习内容脚本,制作双语课件。

B、根据基础部分,通过Cantasia Studio来录制教学内容,双语教师、学生重复学习提供基础视频资源。

2双语信息技术远程教学共享服务平台

2.1面向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的大规模汉维语言知识库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已构建大容量、多层次的小学信息技术汉维语言知识库,并建立统一开放的知识标注和表示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知识储备和研究资源。

2.2实现汉维机器翻译系统

要实现汉维信息处理,实现汉维之间的翻译环节必不可少。机器翻译是实现海量信息快速翻译唯一快捷和经济的手段。现有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模型进一步优化,增加它的翻译高正确率和翻译速度。研究汉维机器翻译的模型和算法,实现准确高效的机器翻译性能。

以现有的学校课程中心为主的远程教学平台作为基础,研究与补充信息技术操作双语学习系统,实现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操作的自动取词、翻译、朗读、解释功能(安装此软件后,通过鼠标取词,即可将该词或操作进行翻译、朗读、解释),分别可以将汉语翻译成维吾尔语,维吾尔语翻译成汉语。对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以及其他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翻译,辅助中小学双语教师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汉语的信息技术专业术语。

2.3双语信息技术远程教学共享服务平台功能

现有新疆师范大学课程中心为主的远程教学平台作为基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网站作为平台,完成补充义务教育小学双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共享功能。

1)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双语信息技术教学课件、教案双语浏览与显示功能;

2)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双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管理功能;

3)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双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使用示范功能;

4)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双语信息技术知识自动答疑功能。

5)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双语信息技术有关问题上传功能。

6)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双语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术模拟训练功能。

7)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双语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术模拟训练评价功能。

8)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双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下载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双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作为测试资源对象,新疆师范大学培训的农村小学双语教师作为用户平台提供功能的有效性测试。

3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平台主要负责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管理,包括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的制作、处理、存储和检索等。

3.1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

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库系统是对数据文件及音视频媒体文件(如视/音频文件、文本、网页、网页包、图片等)进行数字化存储、管理与利用的综合服务系统。它建立在多媒体、 网络、数据库、数据存储和元数据规范等技术基础上,严格按照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实现资产拥有者对资源的收集、存储、编目、入库、检索、打包、审核、修订、评估等。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它由资源内容编辑(编辑工作区)、资源存储管理和资源服务管理3个业务系统构成。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库资源管理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强大的安全管理功能,能按“用户-角色-权限”的模式灵活定义用户权限,能针对每一级资源分类进行“读写”授权。

2)提供丰富的资源分类管理功能,可设定多级,从根开始延伸形成分类树;针对分类树可以执行增删改等基本管理工作,可以通过资源交换包的方式与远程资源应用系统进行分类树同步。

3)基于一条学习资源可以建立多套元数据描述,并进行有效管理,在资源打包时由打包操作人员在多套元数据描述中选择一套使用。

4)能管理不同颗粒度的资源,一堂课按照微格教学要求进行。

3.2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服务管理

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服务管理是新疆师范大学课程中心服务器端支撑,它提供24小时服务件。资源服务管理系统由系统管理员使用。

3.3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内容管理

主要功能是通过课程中心资源库编辑端软件来实现资源的管理。资源管理指资源产品的管理,一条电子化素材经编辑进行加工处理后便变成一条可以播发和使用的产品化资源。 对资源的管理侧面重于资源的产品化方面的处理,如分类、加工、打包等。

1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分类管理;2资源检索; 3资源编辑;4资源上传。

3.4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存储管理

存储模式类型分为:在线(On-line)、近线(Near-line)、离线 (Off-line),根据用户的业务需求,可将上述三种模式结合利用,以达到最佳化的配置。

4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的质量与应用

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图片资源、文字资源提出一定的要求。

4.1小学双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脚本建设要求

1)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为基础,编写双语教学远程教学资源脚本(阶段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 课时计划和进度)。课时计划部分按照微格教学要求进行。

A、基础部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利用微格技术,每一小块学习内容脚本和课件编写。

B、提高部分:常用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用具体应用过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脚本和课件编写。

C、综合实例:习题内容实例来和课件编写。

D、撰写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为基础的全套双语教案脚本和课件编写。

E、制作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为基础的全套双语课件脚本和课件编写。

2)根据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为基础的全套远程双语教学资源脚本和课件,研制学习视频教程。

A、基础部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利用微格技术,每一小块学习内容脚本和课件,编写通过Cantasia Studio来录制,研制视频教程。教学内容重复学习提供资源。

B、提高部分:常用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用具体应用过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通过Cantasia Studio来录制,研制视频教程。提供重复学习打下基础。

C、综合实例:习题内容实例来训练。利用Cantasia Studio来录制,研制视频教程。提供重复学习打下基础。

4.2远程教育资源产品推广建议

1)新疆师范大学课程中心作为平台,网络传播方式全疆小学教师、学生、就业人员、其他行业的各族群众共享;

2)结合新疆师范大学南疆地区支教工作进行推广;

3)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培训基地农村双语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推广;

4)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进行推广。

5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 的构建研究对解决双语教学教师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主要以提高汉语水平的同时产生在专业学科方面同步提高局面,补充符合双语教师进一步提高的辅助教材和资料资源。

摘要:目前在新疆地区信息技术双语教育资源匮乏,仅通过远程手段难以继续学习。该文主要介绍了使培训教师所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的必要性;同时描述加强双语教育资源检索应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出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资源建设内容和手段、模式;陈述双语信息技术远程教学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内容、知识库建设、双语教学资源存储、管理等内容和远程双语教学平台应用、推广建议。

新疆双语 篇10

实践证明,推进“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新疆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双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双语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本文将简单介绍目前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的基本情况,对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转变观念满足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需求。

二、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的基本情况

由于新疆特殊的文化和政治背景,新疆双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为了推动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系列政策和规定。2011年,新疆教育厅围绕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根据该规划,新疆计划到2020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2.33万人,中小学双语教师达到14.22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10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11.33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7.72万人)。而据新疆教育厅当时的统计,截至2009年,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岗位教师共计0.92万人,中小学双语教育岗位教师有2.75万人。可见,仅就数量缺口而言,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向更快、更好的方向转变,建立一支综合素质优良、专业水平过关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团队,深化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明确在对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的教学目标,不断地巩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基本技能,培养一批能够为新疆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贡献一份力量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双语教师培训是提高双语教师整体素养及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截止到目前,已经有数以万计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得到了专业的教学培训,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成为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的骨干力量,为新疆的双语教学水平的提升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需求现状分析

针对少数民族双语培训过程中的需求现状,笔者对新疆教育学院2013—2015年度在校参加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学员开展了以培训需求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329名参训学员中有1735名教师认为双语培训活动还有待改进,占比74.49%,其中以“培训模式”、“课程设置”、“完善内容”、“实效性”、“培训时间安排”五项内容占比较高,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1.对培训模式完善的需求。如表1所示,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众多需求项目中,对培训模式完善的需求占比达到29.7%。当前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延续传统的教师“进修”模式,受训教师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按照学段、专业进行编班培训,这种培训方式虽然压缩了培训的时间,节省了培训资源投入,但是并没有考虑到受训少数民族教师的特殊性。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少数发达地区双语教师的汉语培训工作开展较早、覆盖面较广,所以教师的汉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在少数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受地域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只能自学汉语,其汉语基础较为薄弱。在相同环境、相同进度下,由于基础不同,学员肯定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打击部分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影响了培训活动实际效果的发挥。

2.对课程设置改进的需求。从表1所示可以得知,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对课程设置改进的需求也是极为迫切的,当前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课程设置主要以培训学校为准,受地域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条件限制,很多参与课程设置的教职人员对其教学活动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其设置的课程与教师实际需求的契合度并不理想。

3.对少数民族双语培训内容的需求。通过调查我们知道,双语教师的培训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位居第四,占总需求量的15.6%。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他们不仅要拥有一般教师的备课、讲课等能力,还要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以及较强的语言能力,因此就需要加强专业的技能培训。当前,由于民族地域限制,培训学员在口语和写作方面存在明显的“瓶颈”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应强化教学技能培训的手段,以教学技能带发音能力、带写作方法,保证培训活动的实效性。

4.对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效果的需求。通过调查我们知道,双语教师的培训对培训实效性的需求位居第三,占总需求量的18.7%。由此可见,我国在对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的培训机制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我们要借鉴传统的经验,深化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实现提升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效果的目标。

5.对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时间安排上的需求。如表1所示,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对培训活动反映最为激烈的就是培训时间的安排,有15.6%的教师表示当前施行的两年制脱产学习对其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巨大,从现实角度分析,两年制脱产学习虽然保证了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参与系统性的培训学习,但是其完全脱产的设置影响了教师所在单位的正常教育活动,同时因为培训学校位置与教师任职位置往往相距甚远,这样有家庭的教师在培训中饱尝思乡之苦,对参训教师个人而言略显苛刻。

四、转变观念满足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需求的策略分析

1.建立多元化的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模式。教师在接受培训的时候,就已经作为一名学生了,因此要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效果更加明显,就要建立多元化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融入多元化、弹性的教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启发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以后的教学之路。

2.改进课程设置。针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活动中存在的课程设置与教师需求脱节的现象,教育培训主体应转变观念,放下身段、强调培训活动的实效性。具体而言可以施行课程设置的“三三制”,改变当前的课程设置组成员结构,课程设置组应包含培训机构教职人员,主要把握课程的合理性;应包含双语教育发展较快和较慢区域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代表,主要把握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应包括双语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主要把握课程设置的专业性,“三三制”的设置能够保证培训课程的设置更加倾向于基层教师的需求,同时满足课程本身的合理性和专业性。

3.构建科学、合理的针对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培训情况的考核机制。根据目前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教师双语教学水平效果来看,的确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增加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数量上面,但是如果只注重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数量上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那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要在培养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同时,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质量,通过构建更为科学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考核制度,对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进行全方面的评价与审核,确保“培训一个,管用一个”。

4.实行弹性学制。弹性教学制度能够更加契合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需求,让学员自主选择参与培训的时间、参与培训的模式,甚至是选择参与培训的难度,保证每一次培训活动都能够有针对性的作用。

实行弹性学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汉语基础选择汉语的不同阶段进行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提前学习自己所需的汉语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进行巩固学习。同时,双语培训实行弹性学制体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优秀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分阶段的完成学业。所以,双语培训实行弹性学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五、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要解决好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建立多元化的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模式、改进课程设置、构建科学合理的针对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培训情况的考核机制等方面下手,认真研究和解决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切实发挥好双语教育在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方面的战略作用。

摘要:近几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从目前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双语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推行双语教育的主要“瓶颈”之一。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的需求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双语培训过程中的需求现状,对新疆教育学院2013—2015年度在校双语培训学员发放问卷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洁,陈丽.对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现状的若干思考[J].民族翻译,2011,(01):86-90.

[2]闫新红.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文化适应的个案研究——以喀什南四县为例[D].喀什师范学院,2012.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探析 篇11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75-01

为了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起到科学的推进作用,需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新疆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双语教学工作。虽然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都在想方设法优化双语教学方式,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兼通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人才,然而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下面结合实际,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与各位同仁探讨和交流。

一、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存问题

1、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缺乏汉语教学的积极性,学生缺乏汉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虽然教师已经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但是大多数教师也都是新疆本地人,即使会说一些汉语,流利程度也不高,以往教师都是采用母语进行教学,而如今采用汉语和母语进行教学,他们难免有些不适应,当他们用不流利的汉语对学生进行授课时,学生无法给予他们积极的回应,使得他们采用汉语进行教学时的积极性大大消退。再加上不少教师都缺乏基本的汉语授课能力,使得他们在采用双语进行教学时往往力不从心,大大打击了他们进行双语教学的积极性。而对于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学生来说,周围的语言环境已经使他们适应了当前采用母语进行交流的情况,即使他们在课堂上学习了一些汉语,他们也因很少和汉族学生交流、交往,没有实际应用汉语的环境而消减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而教师不流利的汉语也对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造成消极影响。再加上汉语对于学生来说毕竟是一种陌生的语言,当他们在汉语学习中遇到学习困难时,他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使得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这样,就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大多数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不少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教师都是新疆人,且大都是非汉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尚不具备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虽然有些汉族教师也被要求进行双语教学,但是他们中不少人不懂少数民族语言,这样就使得双语教学的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再加上不少学校不注重对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培训,使得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进行双语教学的能力有限,使得他们不能够对汉语和少数民族母语之间的关联和转换进行很好的理解,使得他们不懂得对双语教学的方式进行优化,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进行双语教学。这样就限制了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解决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现存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增强他们对双语教学的正确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进行双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督促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水平,从自身做起在课堂教学运用熟练的汉语和母语进行教学,为学生做好榜样。请取得良好双语教学效果的他校教师到学校介绍经验,帮助教师解决在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营造双语教学的良好氛围。

2、加大双语教学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完善双语教学

建立专门的考核小组,采取听课打分的方式,监督和控制双语教学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形式,了解到学生掌握的情况和需要改进的方向,并拟写合理化建议下发到各年级,确保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定期开展双语教学经验交流会等学术活动,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提供指导和建议,积极表彰在双语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并将其经验积极推广。

3、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加大培训力度,为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以及在职培训、脱产进修等机会,利用各种机会培养教师双语教学能力,让教师有机会学习一些先进的双语教学经验,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培养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表达水平和教学能力,也要注重纠正教师的发音和汉语语法,指导教师掌握规范的板书方法,指导教师对教材加深理解,对新课程理论加以熟悉。此外,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还可以主动到汉语授课班级听课,积极吸取经验,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4/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要注重帮助学生在语音、词汇、句子和语法结构上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此外,在进行双语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减少学生使用母语的次数,给学生提供使用汉语的机会。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加以优化,如注重指导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差的学生进行汉语听说训练;注重指导汉语口语交际能力不错的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训练,鼓励学生和汉族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有条件的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汉语口语交际氛围,增加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为提高双语教学实效奠定基础。

总之,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克服存在的各种困难,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促进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新疆双语 篇12

一、加拿大“法语浸入式”双语教育成功的原因分析

1.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 为“法语浸入式”双语教育模式的缘起与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双语国家之一。加拿大人口约2800万 (1995年) , 其中80%左右人口使用英语, 20%左右的人口使用法语。然而长期以来, 在加拿大英语被作为通用语言。加拿大的“法语浸入式”双语教育实验1965年始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的圣·兰伯特学校, 实验的设想产生于1963年。此实验的设想是由在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的圣·兰伯特学校就读学生的部分家长提出来的。家长认为, 坚持双语制是保持各民族团结及其就业和生存的前提, 并强烈呼吁学校和政府部门能及时实施他们的设想。家长们的创见得到了魁北克省教育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于是, 魁北克省教育部委托蒙特利尔市的圣·兰伯特学校为26名儿童进行“法语浸入式”双语教育实验。至20世纪70年代末时, 已经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轰动并开始向全国传播。从中可以看出, “法语浸入式”双语教学是根据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进行的。

2.英语和法语共同成为官方语言, 为加拿大双语教育奠定了缘起与发展的法律基础

1969年, 联邦政府颁布了划时代的《官方语言法》, 明文规定英语民族和法语民族同为“建国民族”, 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 享有同等法律地位。在国会和联邦政府的所有机构中, 法语从此获得了与英语完全相等的权利和地位。联邦政府明确表示, 将加强学校的法语教育, 要求全体公务员掌握英语和法语两种官方语言, 熟练应用英语和法语的双语人才享有进入联邦政府部门工作的优先权。加拿大联邦政府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对国内的双语教育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实施双语教育的过程中, 学校在政策、财力、物力、人力等诸多方面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魁北克省圣·兰伯特的浸入式双语教学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法语浸入式”双语教育的目的明确、形式合理, 更加坚定了学生家长大力支持双语教育的信念

加拿大“法语浸入式”双语教育模式大体的做法是把母语是英语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班级上课, 教师完全使用法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各门学科教学, 目的是在短期内使学生“突击性”地掌握法语。一旦学生法语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平, 学校又接着用学生的母语进行常规的单语教学。浸入式双语教育分类: (1) 早期完全浸没双语教育。由幼儿园开始, 完全使用法语 (100%) , 然后从三年级起逐步引入一定数量的英语 (占20%) , 到六至八年级, 用50%的法语和50%的英语来教孩子, 九至十年级用40%的法语和60%的英语教学。 (2) 早期部分浸没双语教育。从幼儿园到八年级用50%的法语和50%的英语教学, 九至十年级用35%的法语和65%的英语教学, 十一和十二年级用30%的法语和70%的英语。 (3) 延迟浸没双语教育。幼儿园到三年级用“渗透法”开设第二语言课程, 用英语为教学媒介 (占100%) , 四至六年级用法语为教学媒介的课程为80%, 英语的占20%, 七、八年级法语和英语各为50%。九到十二年级用法语教学的课程占40%, 英语的为60%。 (4) 晚期浸没双语教育。幼儿园到六年级用“渗透法”开设第二语言课程, 其他课程全部用英语授课, 七、八年级用法语为教学媒介的课程占80%, 英语的占20%, 九至十二年级法语和英语为媒介的课程各占50%。早期完全沉浸双语教育是最流行的一种沉浸形式。

总而言之, 加拿大“法语浸入式”双语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中, 英语与法语学习时间比例随学生年级的增高不断变化, 也就是说, 法语浸入时间会渐次减少, 而英语教学时间逐渐增多, 对英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完全取消了家长们以为学生学习法语会忽视与影响英语学习的疑虑。从而更加坚定了学生家长大力支持双语教育实验的信念。

4.加拿大十分重视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加拿大政府对双语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双语教师像“语言传教士”一样, 热爱双语教育, 积极参与双语制度和双语社会的建立;要求双语教师必须是双语者, 能够理解学生使用的家庭语言, 但是必须用法语与学生交流。加拿大是一个英国文化与法兰西文化并存的国家, 在魁北克省80%的居民说法语, 这为双语教育提供了师资保证。政府重视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稳定双语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工作。加拿大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通常有下列三种方式[1], 即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双语教育研讨会, 各大学办“浸入式双语教师进修班”, 去兄弟学校参观学习等方式进行。在稳定双语教师方面, 政府除了给双语教师较高的工资待遇外, 还经常性提供双语教师假期免费去异地他乡旅游、参观学习的机会, 在加拿大学生家长的心目中, 双语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高于其他教师。

5.“法语浸入式”双语教育的语言使用方法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学生语言习得特点

浸入式双语教育的语言使用方法倡导在浸入式教育的早期阶段 (幼儿园阶段) 充分体现“第二语言习得的无意识性”, 注重通过游戏、各种各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兴趣与听力技巧, 而不要求学习用第二语言交流。其主要目的在于消除学生第二语言学习中的紧张情绪与心理压力,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两种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第二语言, 为后继性第二语言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学生进入小学教育阶段, 也就是说, “中期浸入式”双语教育模式的开始。一般来说, 小学一二年级在开展各种活动、游戏强化学生学习第二语言兴趣与听力技巧同时, 要适当地加强第二语言的知识学习, 但比较侧重语言形式的习得, 加强学生第二语言说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与老师、与同学用简单的第二语言交流对话, 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小学阶段的中后期 (也就是说10岁左右) , 向学生明确地凸现出“第二语言习得的有意识性”,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强烈动机, 鼓励学生克服学习第二语言学习中的种种困难, 不断取得进步。而且在双语教育中进一步提高第二语言学习的要求, 渐次由听说向读写过渡。学生进入中学阶段时一般通过多门非语言学科的“完全浸入式”双语教学, 以使学生全面提高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非常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规律。

6.教学与科研并重, 使沉浸式双语教育始终得到了科学理论的引领

加拿大政府始终重视了双语教育研究工作。在进行法语沉浸式双语教育之前, 来自蒙特利尔的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和来自大学的心理学家完成了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在实施浸入式双语教育过程中, 安大略教科所于1970年启动了“双语教育计划”等一系列大型科研项目和评估研究, 并主办了专门的研讨会, 发表了肯定沉浸式双语教育的科研报告。1974年, 在加拿大召开了全国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大会, 把沉浸式双语教育推向全国。[2]编写了反映加拿大法语民族特点的双语教材。上述的情况都表明加拿大非常重视以科研促进教学。

二、加拿大成功经验对新疆双语教育的启示

1.国家政策支持

近几年以来, 我国虽然斥巨资支持新疆“双语”教育, 但是在实施双语教育的过程中新疆在政策、财力、物力、人力等诸多方面还是有赖于国家的大力扶持。

2.目标定位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民汉兼通”的具有一定学科知识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双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语言、学科以及社会目标的实现。

3.要加强双语教育的研究力度, 为双语教学改革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

缺乏科学研究是新疆双语教育的薄弱环节。为完成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并为双语教学提供科学引领, 我们还必须不断地探索双语教学的规律, 诸如双语之间的关系、双语在教学中的使用度、双语教学目标的评估标准、双语教学开展的最佳时间段 (年级) 、双语教材的编制、双语教师培训和培养等等。

4.扩宽双语教师来源渠道, 稳定双语教师队伍

双语师资的匮乏是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面临的最大困难, 笔者认为通过从以下几种途径来解决双语师资问题。 (1) 选拔机制。为推进双语教学, 少数民族中小学可以从在职教师中选拔思想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民汉兼通的教师, 让他们来承担双语教学工作。 (2) 培训机制。少数民族中小学可以对具有培训价值并接受培训后能够承担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汉校代培、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再培训。 (3) 引进机制。各级政府应该严把教师入口关, 优先引进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具有较高双语教育学术水平的、具有独特的双语教育知识结构的、热爱双语教育事业并对双语教育有积极态度的优秀毕业生和专业人员。 (4) 放宽出口机制。现在少数民族中小学超编现象非常普遍。对于因历史背景原因不能用双语授课的教师, 在本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可以试用内退政策并保证这些老师的工资福利保持不变的方法。 (5) 激励机制。学校应该在奖励发放中, 向使用双语授课的少数民族教师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在年终考核、出外进修、职称评定、评优秀工作人员等方面应该优先考虑双语授课并成绩显著的教师。

5.在规划双语教育时, 应该充分考虑到如何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的问题

在规划双语教育模式时为了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 应该充分考虑到如何满足广大群众的“在保证母语不丢失的同时学好汉语和学科知识”的需求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关系到双语教育模式问题, 笔者认为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在使用任何一种双语教学模式时应该注意师资、教材、教法是否到位、办学标准是否明确以及条件是否成熟等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

双语教学在新疆已经开始大面积推广, 我们可以从国际和国内的成功案例中吸取经验, 从新疆的实际出发, 摸索出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王莉颖.国外双语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探析——美国、加拿大、芬兰案例[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11) .

上一篇:技巧空翻下一篇:安装预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