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空翻

2024-09-08

技巧空翻(共6篇)

技巧空翻 篇1

1 前言

啦啦操运动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技巧啦啦操是一项难度大、惊险性高、观赏性很强的运动。在技巧啦啦操项目中,翻腾类难度是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发展,翻腾类动作技术难度的种类也在不断发展,翻腾类连接难度的增加以及翻腾难度的编排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视觉冲击力和比赛的观赏性,是最能体现团队整体实力的一个动作内容,也是团队获取比赛最佳名次的重要组成之一。踺子后手翻接团身后空翻动作为技巧啦啦操项目中翻腾类难度最重要的基础翻腾串,它起到为发展后续高难度动作的平台作用,正确掌握该动作技术可为后续发展空翻类难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技巧啦啦操翻腾类难度踺子后手翻接后空翻动作的初学者。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龙源期刊网、万方平台等网络资源检索相关文献资料。搜索“踺子后手翻训练方法”的相关文献5篇,有关“后空翻的训练方法”文献4篇,有关:“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文献6篇。经过分析、筛选,共选取相关文献15篇作为参考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录像分析法

收集2010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前三名,全国第四届体育大会技巧啦啦操前三名的视频资料,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健美操队初学者。对这些队伍及运动员完成踺子后空翻难度动作过程进行了技术分析与研究。

2.2.3 专家访谈法

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走访了从事专业体操教练,专业技巧啦啦操老师,运动力学的专家教授,以及从事专业体操和技巧啦啦操高水平运动员,听取专家和老师对踺子后手翻接后空翻难度动作的教学经验和指导思想,高水平运动员对踺子后手翻后空翻的多年训练实践经验,给予了关于踺子后手翻接后空翻难度训练方法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3 结果与分析

3.1 踺子后手翻接后空翻技术要领

3.1.1 助跑

助跑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大的水平速度。随着难度动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对水平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较常用的助跑方法:

立正站好,提高重心,身体重心前倾,向前迈出第一步,第一步不宜过大,防止身体重心跟不上影响后面的加速度。第二步的主要作用是用全力加快助跑的水平速度。第三步两脚蹬地要扎实有力,步子也不能太大会影响接下来的趋步动作。两臂在体侧自然弯曲、协调摆动。步子要扎实蹬腿要有力,前腿不宜抬太好,以免身体重心跟不上影响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速度,不宜大步去迈大步,这样也会影响身体前移的水平速度。整个助跑要求快速有力,身体重心稍向前倾,身体要加紧、提气,以便于快速的调动身体的每一块肌肉,获得该动作所需要的最大水平速度。

3.1.2 趋步

趋步是继助跑后继续发挥并加大助跑所产生的水平速度,为踺子下手和完成该动作做准备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趋步方法:

借助最后一步助跑两手以手指尖带动身体顺势含胸向前伸,身体稍向前倾,整个身体和肩部加紧,但不要过于僵硬。应避免出现带臂过早、带臂方向过高,以手臂高度不要超过眼睛为宜。后腿蹬地要快速有力,前腿自然屈膝、大概45度左右为宜,腿抬太高身体重心会向后仰,严重阻止了助跑所产生的水平速度,并影响了后续动作所需的水平速度,造成该动作的失败。

3.1.3 踺子

踺子分下手、推手、贯腿三个重要部分。正确的踺子下手方法:要求下手要正、以两手指尖带动身体前倾并向下方撑地,双手依次下手,下手正确位置是离前腿脚尖大概80公分左右,太远太近都会对后续的蹬腿动作有较大的影响,在做下手的同时要求双腿主动蹬地,这样就不容易造成下手缩骻的错误,身体重心由脚向两臂过渡,双手撑地时,手臂要保持紧张的自然弯曲状态,有利于后续的推手动作,不能直臂撑地,不利于推手而且造成肘关节硬性损伤。转体是在第一支手撑地后迅速转体,转体时不能有抬头挺胸动作,不能过早的转体,容易造成踺子不在自身控制之内容易做歪,对后续动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使动作不能再继续完成下去。

正确的推手和贯腿方法:双手撑地变转身后,迅速用力推手顶肩。推手时要低头含胸、双脚并齐、骻微收、迅速贯腿,双腿落地瞬间双膝立即变成紧张的完全状态,以便充分发挥后手翻后蹬腿的力量,双腿弯曲以膝盖不超脚尖为准,落地要求双脚并拢,避免八字落地,容易造成双膝外拐,影响后续后手翻蹬地力量的发挥。完成踺子动作难度过程中要求身体思想都处于紧张状态,动作需要一气合成、协调发力。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不可弥补的问题,这也是为完成踺子后手翻接后空翻奠定了重要基础。

3.1.4 后手翻

在踺子完成后接后手翻的技术为:双腿自然弯曲、骻微收、双手前略下举,这样有利于后手翻甩手动作充分有力,头部的要求是保持梗头看手动作。做后手翻时,要求由手指尖带动带动整个手臂向后下方快速甩手,甩手后、双脚用力蹬腿、这时要把身体绷紧拉长,为反弹起跳做好准备。

甩手蹬腿时,主要用于股四头肌蹬地的最大力量,双腿弯曲时,双膝不要超过脚尖垂直线,以免造成后手翻往回卷,这样也有利于双腿充分蹬上最大力量,身体的重心也能扎实的传递到即将撑地的双臂中,这样才能为下面有力的推手奠定好的基础。甩手和蹬腿技术掌握的不好,后手翻就容易出现手撑不到地向上冒和撑地顶手迫使冲肩的错误动作。

后手翻撑手时双臂应保持紧张的弯曲状态,有利于推手。双手与肩同宽,两手指略向里撑,然后借助身体反弓产生的反弹力,完成推手、含胸、立肩、以及准备起跳的动作,起跳时的双脚起跳距离应以运动员实际能力为准。

3.1.5 起跳接后空翻

起跳是完成各种空翻动作的关键技术要领,它对于各种空翻的高度、角度、翻转、落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起跳时,掌心向前、两臂与肩同宽、向前上方用力带臂,带到肩关节水平面45°。带臂时双臂应轻松自然快速发力。同时应梗头、提气、身体绷紧、下肢同时发力完成起跳动作。

起跳动作完成应梗头、快速吸腿、翻转、落地完成后空翻难度动作,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个很可能导致整个后空翻难度动作无法完成的重要技术,就是在翻转过程中出现抬头的动作,通过观察很多初学者都是因为抬头的错误动作导致了后空翻动作不能继续发展下去。翻转靠的是快速吸腿和翻臀动作来决定的,而不是靠头部的翻转。很多初学者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把头先翻过来就安全了,其实不然,头部和身体在整个空翻过程中是一个整体,如果出现抬头动作,将会破坏整个空翻力的传导,使得空翻动作在空中失去翻转速度,从而造成动作失败,甚至出现严重的伤害事故,这也是所有老师最不想看到的。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头部动作的讲解和纠正。

空翻落地是该难度的最后一个技术动作,也标志着一串翻腾难度动作的结束,一串动作是否完美,落地动作稳定与否起着重要作用。空翻完成后落地时双膝自然微屈做缓冲动作,特别强调不能直腿落地,会造成严重的受伤事故。做弯曲缓冲动作既能有效的减少对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大大提高了落地的稳定性,也减少了受伤的多发性。双膝弯曲以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也宜,双脚朝正前方,两脚略分开大约为10厘米左右。避免八字脚的出现。落地时股四头肌需紧张发力,身体要处于绷紧状态,上身立直、身体重心微向前倾,从而达到落地稳定的良好效果。

3.2 踺子后手翻接团身后空翻各阶段技术训练方法

3.2.1 助跑的训练方法

(1)30米冲刺跑,训练跑步动作和跑步加速度;(2)20米后蹬跑;(3)三步趋步跑。

3.2.2 趋步的训练方法

(1)原地一步接趋步的练习。

(2)连续三步助跑接趋步,练习带臂和蹬地的协调性。

(3)助跑趋步接侧手翻的练习,加强蹬地、摆腿和推手的力量。

3.2.3 踺子的训练方法

(1)在墙上立块厚海绵包做踺子转体拍包练习,主要练习下手正晚转体。

(2)面对墙做推手的练习。

(3)倒立背弓做推手、立肩、贯腿的练习,充分体会借身体的反弹力推手,体会立肩、贯腿的最大力量。

(4)跑步趋步踺子的练习,掌握技术要领,体会动作力量。

(5)直臂撑地,不利于推手,容易导致肘关节损伤。

3.2.4 后手翻的训练方法

(1)躺海绵包练习,学生背对垫子做甩手后蹬躺包的动作,练习甩手蹬腿技术和带臂蹬腿的力量。

(2)在老师的保护下做原地后手翻,体会蹬地和甩手的方向并挺骻夹紧双腿拉长身体。

(3)若条件容许可以进行拉保护带的后手翻练习。

3.2.5 后空翻的训练方法

(1)首先也是躺海绵包的练习,学生背对垫子做带臂、蹬腿、快速吸腿躺包动作,主要练习带臂、蹬腿、快速吸腿的速度与力量。特别强调不能有抬头甩头动作。

(2)在老师的保护下做原地后空翻,体会后空翻技术要领和动作发力的节奏。

(3)若条件容许以进行拉保护带的后空翻翻练习。

(4)若条件容许可进行蹦床上的后空翻练习,加强对合理技术的掌握和稳定。

3.2.6 踺子接后手翻的训练方法

踺子接后手翻和原地后手翻的技术有所不同,很多文献也没有强调过连接的训练方法,本人在这里列几个针对连接的训练方法。

(1)踺子躺海绵包的训练,很多学生踺子连接后手翻的时候不会也不敢直接连接,所以踺子躺包训练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在踺子后直接甩手、蹬腿做后手翻的意识。有了直接连接的意识在进行踺子连接后手翻的训练。

(2)在老师的保护下完成踺子连接后手翻的练习。处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学生就会大胆的体会动作。

3.2.7 踺子后手翻接团身后空翻的训练方法

(1)踺子后手翻躺海绵包的练习,也是为了消除学生直接连接的恐惧心理,使学生有连接空翻的意识。

(2)踺子后手翻起跳的练习,老师可以站在学生踺子后手翻起跳的位置,利用双手扶学生的腰部帮助其带臂起跳,体会蹬腿、立腰、吸气梗头、带臂的正确技术要求和肌肉的感觉。特别强调避免太头后甩的错误动作技术。

(3)在老师的保护下完成踺子连接后手翻接后空翻的练习,增加对合理技术的掌握和稳定。

3.3 踺子后手翻接团身后空翻专项素质训练方法的研究

专项身体素质主要是根据竞技项目的特点,选择一些简单有效,与专项技术相关的动作为主要训练内容。或者选择某些基本动作,改变它们的运动负荷、强度、时间和次数,用来提高专项所需要的身体素质。专项素质的提高,可使运动员快速掌握难度的正确技术,并能轻松完美的完成该难度动作。同时也是防止受伤的有效措施。促使运动寿命的延长。

对踺子后手翻接后空翻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身体素质是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和速度素质以及爆发力素质。

3.3.1 一般专项身体练习方法

3.3.1. 1 柔韧

基本柔韧是必须具备的。三面叉、肩部、腰部的柔韧。后手翻对肩腰部柔韧的要求很高。肩关节柔韧的练习方法主要是压肩、吊肩、和转肩。腰椎柔韧的练习方法主要有下腰也就是下桥、倒立下腰、正面靠墙倒立下腰。柔韧素质的练习要根据学生身体高度和腰部的柔韧程度循序渐进,避免在练习中造成肩关节和腰椎的运动损伤。

3.3.1. 2 力量素质

踺子后手翻接后空翻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力量素质,手臂和肩部支撑力量要求较高,靠倒立,推倒立。双杠双臂屈伸,单杠引体向上。对肩部力量的练习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屈体和团身单杠悬垂举腿,增加腹肌的专项能力。双单脚跳练习,双脚吸腿跳练习。增加脚踝的协调弹动力和快速起跳能力

3.3.1. 3 速度素质

30米冲刺跑,快速折返跑练习,以及快速高抬腿练习。

3.3.1. 4 爆发力

腿部的爆发力对踺子后手翻接后空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肢爆发力的强弱,不但取决于膝关节屈伸的爆发力,而且与踝关节屈与伸的爆发力密切相关,加强小腿三头肌和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是提高下肢爆发力的关键,负重做半蹲立踝的练习,要快速发力。立踝要立到最高点,发展膝关节、踝关节的爆发能力。快速腹背肌的练习,增加腹肌快速收腿的爆发能力。

3.3.1. 5 身体协调与控制能力

靠墙手倒立虽然和技术成绩相关不显著,但是它是训练人体在空间倒立情况下协调能力的有效手段,根据学生能力可再进行控倒立和爬倒立的专项练习,增强身体的平衡和控制能力。

3.3.2 特殊专项身体练习方法

(1)连续踺子后手翻起跳的练习10×5,连续踺子练习10×5,连续踺子后手翻的练习10×5,连续原地后空翻的练习10×5。这样大的练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动作速度,还能增强单个难度动作能力和动作的熟练性。为踺子后手翻接后空翻打下坚固的基础。

(2)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练习方法,8.6倍体重到13.8倍体重80%最大值,8到10个一组。练习专项力量8.6倍体重13.8倍体重50%最大值,20到30个一组。

4 结论与建议

1.教练员和运动员要了解踺子后手翻接后空翻在技巧啦啦操中的重要性,针对总结出来的问题,在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有效的训练方法,针对踺子后手翻接后空翻动作难度不同阶段的特点,合理安排动作比例的训练时间。根据不同能力采用灵活的训练方法,明确一种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解决在训练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动作技术问题并技术解决。

2.加强专项素质训练,促使身体素质效果的快速作用于动作难度完成过程中。保障踺子后手翻接后空翻的稳定性和规范性。

3.要不断观察和研究踺子后手翻接后空翻训练方法有哪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加以改正并完善,发展和设计出更为有效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小静.技巧啦啦操手翻类难度训练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3-4.

[2]梦祥乐.踺子后手翻质量不高的原因及其改进措施[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3):7-9.

[3]魏春生.体育院系体操课提高专项柔韧素质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0(1).

[4]孙少伏,陈振伦.浅谈体操专项身体素质训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3).

[5]高健.男子体操踺子后手翻的训练方法.[J].体育科技报,2007(1).

[6]徐文刚.体操踺子后手翻技术要领及训练方法[J].辽宁体育科技,2004(4):34-36.

[7]张华,张智新.对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模型的初步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04(9).

空翻背后的K式传奇 篇2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德国对沙特一战不仅创造了一个可以载入世界杯史册的比分,也宣告了一位世界杯杀手的到来——他就是克洛泽。那场比赛,克洛泽打进了3个球,而且全部是头球,“头球轰炸机”的美名也从此而来。当他在打进第二个球之后,稍显青涩的年轻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那份狂喜,在貌似平静地走向场边庆祝的时候,突然来了个前空翻的动作……这一瞬间也注定成为了世界杯历史上的又一永恒经典。

他是德国近十年来最优秀的前锋。在他之前,克林斯曼、沃勒尔、鲁梅尼格……太多的名字让人们必须为德国队找到一个高效的射手。而正是基于各种原因,让我们遇到了现在的克洛泽。9岁的时候跟随父母从波兰移居到德国,年幼的他只能在陌生的环境来开始他陌生的生活。而足球就成为了他最好的伴侣,幼时的语言不通,造成了他低调内敛的性格,而足球,却弥补了他心灵上的不善言辞。

K——安静前行

从威悉河畔的漂浮荡漾,到巴伐利亚高原的高傲豪爽,克洛泽不仅穿越了美丽的莱茵河,而且跨越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是被拿来比较的,另一个则是来自德国的伟大前锋盖德·穆勒。与老穆勒一样,克洛泽不管在场内还是场外都像是一个低调的前行者。

在球场上,他突然出现,看起来轻而易举的击败你的球队。而在场外,他又突然消失。他从疯狂的足球世界消失,穿着他熟悉的服饰,进入他私有的个人世界,在那里没有漂亮的模特,没有光鲜的跑车,没有醉酒狂欢或有争议性的转会流言。而且永远都是这样一成不变。

在2002年世界杯时,只有罗纳尔多比克洛泽打进更多的进球。然而,甚至连德国都不会有记者将这位凯泽斯劳滕前锋选人这届比赛的明星阵容,即使他的球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他甚至在自己的球队都算不上明星,当地的媒体称他为“掉出巢中的鸟儿”。报纸还补充说:“他因为变成关注的中心以及在他与队友之间出现了距离而感到不安,甚至连支持他的球迷他都保持一定的距离。事实就是这样。”

在2002年,克洛泽仍然只以很小的声音说话,甚至让人很难听清他在讲什么,这让你有机会成为一个作家,因为你只能读他的唇语。尽管事实上,他已经不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而是一个24岁的男人,在这个年龄应该被认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在自己的领域游刃有余的人了。

然而,克洛泽的羞涩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第一,还是一个小孩时他就跟随父母从他们的家乡波兰搬到德国。定居在凯泽斯劳滕附近的一个小镇。9岁的克洛泽讲起德语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他被放进初学者的年级。在那里的孩子都比他小很多。这使他很难与旁人沟通。很多了解他的人说,这些艰难的日子在他身上留下了印记。他会对周围他不熟悉的人感觉不舒服。第二,因为足球而随之而来的名利显得突然和意外。他只是一名移民,即使无疑克洛泽很有天赋的,当然还有遗传给他的基因:他的父亲是一位职业足球运动员,他的母亲在波兰是世界级的手球选手,这些都被完全地彻底地忽视了。

K——大器晚成

当那些天生的射手们19岁的时候,都已经开上了保时捷,出现在电视节目中,他们的经纪人已经开始与巴塞罗那、皇马、AC米兰的代表交谈了。而克洛泽1 9岁时。他还在练习成为一名木匠以及为一家业余足球俱乐部踢球,而这支球队渺小到只能参加第七级联赛。有人说,大器晚成嘛!Ok,这个晚究竟能有多晚?20岁,克洛泽到了一家大一点的俱乐部效力。洪堡位于德国的第五级联赛,而且克洛泽还只是个预备队的。21岁,克洛泽终于能为自己一直支持的球队踢球了——凯泽斯劳滕。

不过,又一次,他被留在了预备队,在德国,预备队被称为“业余队”,他们可以参加一个分区的三级联赛。都21了,难道,克洛泽是为了避开大家的注意。故意保留了实力不成?如果是。人们怎么会有机会从2000年的德甲开始就不停的见到克洛泽招牌式的空翻镜头呢?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克洛泽故事。

在青年队的时候,克洛泽有个叫Michael的队友,这家伙每次进完球都会翻个跟斗。克洛泽显然对此耿耿于怀:“他故意的,因为他知道我做不出来那动作,所以他就一直做!于是后来我跟他赌了20马克,说有朝一日我踢了职业联赛,我就会用空翻来庆祝我的进球!”然后克洛泽在他家附近找了个小健身房,耐心的练习这个动作。大家都看到了,没过几年。他就等来了赢下这个赌局的机会。而且,他还真找那家伙要了20马克。

K——转投拜仁

如果你想在你的事业中既能取得成就又可以和聚光灯保持距离,那么,别踢足球。但是,克洛泽推翻了这个法则,这要感谢他职业生涯中的数次“中场休息”。

2002年世界杯之后,伟大的拜仁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克洛泽,然而他却突然开始不进球了,于是所有的兴趣瞬间消逝。看起来克洛泽可以永远在这个偏远到其他德国人称之为“西伯利亚”的地方保持他的半隔绝的状态。可惜,这时候凯泽斯劳滕陷入了经济危机。国家彩票公司付给了凯泽斯劳滕500万欧元换来了克洛泽的转会权。当时机到来。克洛泽被卖到了不莱梅。如果不看联赛排名。完全又是一笔小买卖,小鸟又回到了巢中开始茁壮成长。他在为不来梅出战的89场联赛里一共打进53球。在当时,与克罗地亚前锋克拉什尼奇组成了全欧洲恐怖的锋线组合,媒体称之为“双K组合”。

经历了三年的不莱梅之旅后,最终,他还是来到了拜仁慕尼黑队。一些观察者没有猜到的事情还是实现了,谁叫拜仁一直就是德甲霸主呢?

然而,第一个赛季发生的事情的确比无数经验丰富的观察家们所预测的有那么一点难以琢磨。可是回过头来想想也正常,拜仁本来就是个好莱坞武的俱乐部。克洛泽为新东家的头7场联赛中打入了8粒进球,之后的8个月里,他只在这个数上多了2个。然而,如此戏剧性的状态起伏丝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大家关心的是托尼的高效,卡思的告别赛和在球场上玩儿杂技的里贝里。没人对连空翻都不做了的克洛泽问哪怕一个问题。当然,克洛泽本人肯定求之不得。

K——不善言辞

06年世界杯是个例外,克洛泽时不时的出现在世界各地媒体的镜头前,这是因为FIFA有规定,指定球员不能缺席官方新闻发布会。几天之后。你就会看见一个德国著名的晚间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激动的告诉他的观众们:“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在最新的访谈中,米洛斯拉夫·克洛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他所不为人知的故事!!”

然后,紧跟着的是一个精心编排,大概有几十秒长的小视频,里面的内容除了一些克洛泽对类似太阳从哪边儿出来这样的问题所做的回答外,就剩下无数的:“嗯~~~呃~~~这个~~~~en~~~ok~~~~well~~~you know~~~”

确实挺搞的,而且这样的访谈完全没有意义。全世界都知道克洛泽不会说任何有实质性内容的东西。而且根本没这个必要。在2006年世界杯上。没人比他进球多!!

K——南非遗憾

两届世界杯,10个进球,这样的数据对于每一个前锋来说,都是一个辉煌的成绩。对于德国队来说,02年的亚军以及06年的季军让他们更加渴望冠军的荣耀。来到南非,对于在俱乐部表现欠佳的克洛泽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压力。在巴拉克因伤缺阵,锋线没有稳定得分手的德国队来说,似乎前景令人感到担忧。不过这样的担心在德国的第一场比赛就不攻自破。干净利落的4:0。克洛泽用一记漂亮的进球让人们对他值得期待。之后在淘汰赛阶段连续大比分战胜英格兰、阿根廷两支强队,闯入半决赛。而且克洛泽也以14球追平了盖德·穆勒,距离罗纳尔多的15球纪录仅仅1球之差。但是德国队又一次倒在了半决赛,而之后的3、4名决赛,克洛泽也因为伤病没有出场。一个冠军,一个纪录,在南非,克洛泽和他的德国队部遗憾错失。

浅谈“空翻”类技术动作的教学 篇3

一、空翻及空翻转体种类

1、动作分类

根据空翻类动作的不同,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按照身体运动方向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前空翻和前空翻转体;后空翻和后空翻转体;侧空翻和侧空翻转体。而按照运动员身体运动的轴线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围绕身体横轴、矢状和复合三种,其中横轴翻转则主要包括后空翻动作和前空翻;如果按照矢状轴翻转的动作则其仅包括侧空翻;如按照身体复合的动作,其包括后和侧空翻两种。

2、空翻动作

结合对人体解剖的特点,运动员则可以采取直体、团身和屈体三种不同姿势的动作完成对上述三种动作,根据其完成的周数则可以构以下的动作:

第一,当运动员在完成1周空翻的时候,其可以形成团、屈、直三种不同的空翻动作;

第二,如运动员可完成2周空翻,则其可以变幻为9种不同的空翻动作;

第三,在运动员在完成3周时,则可以组合成27种不同的空翻的动作。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到其周数增加,空翻的动作也就越来越多,其每增加1周,空翻的难度系数也就增加。越往上,所掌握的运动员则越少。

3、空翻转动作

(1)1周空翻转体

该类型的动作其主要是在1周的基础上,围绕运动员的身体纵轴进行转体的一类空翻动作。因此根据上述的表述,则根据前三个方向从而得到9个不同的动作。但是当前很多的运动员针对一周空翻转体的动作,其前空翻的角度可达到1080°,而后空翻的度数则可以达到1440°,但是这类度数很少有运动员能够达到。

(2)2周空翻转体

针对这类动作,其主要是在完成2周空翻的基础之上,运动员围绕着身体的纵轴进行转体。该类动作为2周空翻动作上的发展,比2周上都加转体所体现出的难度更大。当前,针对该类动作中,少数人可完成2周后空翻转体1080°。

二、空翻和空翻转体类动作其存在的规律

针对上述的动作,其整体的发展变化规律可以概括为:

第一,针对1周空翻,其可以看成为是2周空翻的基础。

第二,其2周空翻转体动作的多少,关键是取决于前面的2周空翻动作及其转体的度数。该动作的难度系数也是取决于运动员自身围绕身体纵轴转体度数及其整个身体的姿势。

第三,以此类推,可以看出2周空翻同时也为3周空翻的根本。

由此,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前一个动作都为后一个动作的基础,并为后续动作的创新奠定基础。

三、空翻类动作教学训练

对此,针对上述的动作分析,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就必须要不断的对高难度动作进行练习,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动作水平,获得良好的比赛成绩。

空翻类动作教学和传统的自由体操教学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评价一个运动员水平高低的关键是对空翻类动作的完成的情况和类型选取。对此,本文以空翻类型中的“旋”空翻为例——直体后空翻两周360°动作,对其训练方法和教学策略等进行探讨。

1、技术特点

针对其中的直体后空翻两周360°动作,其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起跳后直体后空翻腾2周;第二个阶段为运动员转体360度,到最后的落地。

(1)起跳之后空翻2周动作技术要领分析

运动员能否完成空翻动作,其主要是取决于与其身体腾空的时候的角度及其水平的速度,因此,运动员的起跳的角度和起跳的速度也就成为运动员空翻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对此,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的初期,对运动员的起跳要在充分蹬直、伸展腰、枕、膝、躁关节的前提下,将上臂往头的后上方去猛甩,从而使得在运动员离开地面的瞬间,其双臂可以摆动到最高的点,以此加大运动员的腾空的速度。同时运动员在完成起跳动作之后,最关键的是完成空中翻转。此时,进行后空翻,一定要注意梗头和提气,并把关节当做横轴,肩向后上方去,并瞬时倾倒,膝关节挺直,提高翻转速度。

(2)空翻转体360°至落地动作技术要领分析

提前进行翻转是运动员在作业直体后空翻加纵轴转体360°动作的时候比较常见的错误。针对这个问题,运动员该如何克服早转呢?解决提前翻转这个问题,是运动员能否完美完成转体360°至落地动作的技术关键。运动员在进行起跳作业的时候,要加大其自身的甩动动作,这样可以促使其瞬时提速进行翻转作业,同时控制纵轴转休时间,标准完成动作。在进行空中转体动作时,其势态是梗头、立肩、伸展至落地,落地点应该是落在人体重心投影点稍微向后一点。

2、训练方式选择

对运动员的训练分为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而每个阶段其重点也不同:

第一阶段:关于起跳后空翻2周的训练。运动员在进行起跳后空翻2周的训练,我们建议采取原地小翻蹦、小翻推手落垫,如此进行训练;当运动员进行直体空翻1周落地至第2次直体空翻1周进行连接的时候,1周空翻落高垫,并主要解决运动员的起跳的角度、1周空翻的速度和高度这三个问题。空翻两周时可以先保护落坑逐步过渡到落高垫。各周要达到的技来是:第一周领臂位置要充分向后上方拉长以保证第一周的高度速度与起跳角度。第二周要求身体充分拉开、挺胸、立肩、抬头,确保直体两周的连贯完整性。同时在对上述的专业技术进行训练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辅助训练,如通过弹板、弹网等方式,保证动作的准确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二阶段:转体360°至落地1周,旋落高垫逐渐过渡到无保护。2周旋先降低落地点,保持完整动作,再过渡到垫上。其具体的步骤为:在1周2周旋的时候无需要保护;有保护的落坑;加高落地点,过渡到自由操板上。

在训练的时候,需要注重以下的几点:键子小翻的水平速度,强调跳子的擂腿;起跳的角度,蹬直相关的关节膝、腰、课、舰。提高腰部力量,加强腰部练习,使腰松问题不存在,如负重俯卧抱头起、控腰、后摆腿。强调向头后上方猛甩,可以保证领臂方向正确;空中翻转,协调转体,避免早转,注意翻转姿态;克服膝关节不能充分蹬直的问题,可进行负重跳绳和反复空翻蹊子蹦等训练。

四、结束语

“空翻”类动作的教学中,文章将翻转类动作作为基础,加强对其基本知识的了解和训练的把握,从而可使得运动员更好的实现对空翻类动作的训练,提高其训练的难度,在国际比赛中获取更多的分数。而针对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360°旋的教学采用分阶段练习,可确保动作的准确性;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360°旋的教学新采用的辅助训练,可以使学员了解整个动作的技术分解,为高难度动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空翻类动作作为体操运动的基础,被广泛的重视,从而通过基本功的训练实现对高难度动作的创新,在国际赛场上获取更好的成绩。对此,本文首先对空翻类动作进行分析,并以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为例,对其教学进行阐述,以此为“空翻”类动作的教学提供参考。

技巧空翻 篇4

关键词:男子跳马;踺子后手翻;屈体后空翻2周;运动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995-03

Kinematics Analysis of Movement-round-off Back Handspring and Bent Leg Back Flip with 2 Twists in Yang Wei’s Vaulting Horse

XU Yuan-yu1,LI Ji2,YAO Xia-wen2,LI Cui-ling2

(1. P.E. Colleg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2,Jiangsu,China;2.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kinematical rules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ovement-round-off spring back handspring and bent leg back flip with 2 twists in Yang Wei’s vaulting horse,in order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parameter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 words:man’s vaulting horse;movement-round-off back handspring;bent leg back flip with 2 twists;kinematics analysis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杨威是湖北籍国家体操集训队队员,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男子体操队主力队员,获得过2000年奥运会个人全能亚军、2002年第3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第3名。

1.2研究方法

1.2.1观察法观察1999-2005年期间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及全国体操比赛男子跳马决赛的电视录像与现场比赛。

1.2.2运动学研究法

2002年8月在中国北京首钢体育馆举行的李宁杯国际体操精英挑战赛上,拍摄了我国运动员杨威在男子跳马决赛中完成的踺子后手翻屈体后空翻2周动作的全过程。现场用两台日本产JVC9800型号的摄像机,拍摄速度为50幅/s,两机高度为3m,A机位于跳马左侧正侧方,B机位于跑道外左侧前方,两机主光轴互成60°。比赛前固定框架并进行了拍摄,比赛时移开框架再对运动员完成的动作进行定点同步拍摄(图1)。

对拍摄到的原始材料,通过美国ARIL运动生物力学高速解析系统进行三维解析,采用系统人体模型:21个关节点,解析1套共170多幅动作画面,获得16000多个数据,用数字滤波法进行平滑,截断频率为6,解析系统见图2。

2结果与分析

2.1总体运动学特点

2.1.1主要技术阶段时间比例从踺子踏跳开始,各阶段时间分配与比例如下(表1),踏跳时间为0.12s,占8.45%;第一腾空时间为0.12s,占8.45%;推手时间为0.18s,占12.68%,第二腾空时间为1.00s,占70.42%,看来踏跳、第一腾空、推手时间都比较短,第二腾空时间比较长,占总时间的3/4,这是现代跳马的一大特点,因为主要难度动作都在第二腾空完成的,需要较长的腾空时间。

22.1.2身体重心轨迹走向

从图3可以看出杨威完成的跳马踺子后手翻屈体后空翻2周身体重心轨迹走向,AB段为踏跳阶段过渡曲线;BC段为第一腾空阶段抛物线,逐渐上升;CD段为推手阶段过渡曲线;DEF段为第二腾空抛物线,先弧形上升,到最高点后又弧形下降。归结起来,除助跑和踺子上板外,身体重心轨迹走向由2段腾空抛物线和2段过渡曲线组成。

2.1.3重心水平速度轨迹走向杨威助跑趋步结束之后,经过跳跳和推手两次制动,重心水平速度逐渐下降,两脚踏板瞬间为5.00m/s,离板瞬间为4.25m/s,两手触马瞬间为3.82m/s,离马瞬间为3.21m/s,进入第二腾空重心水平速度相对稳定,在2.00~3.00m/s之间,落地瞬间重心水平速度为2.00m/s。

2.2各阶段技术分析

杨威完成的跳马踺子后手翻屈体后空翻2周由8个阶段组成,即助跑、趋步、踺子上板、踺子跳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和落地。由于拍摄条件限制本文重点分析踺子踏跳以后的5个阶段。

2.2.1踺子踏跳阶段技术

踺子推手后从两脚踏上板至两脚蹬离板的运动过程为踺子踏跳阶段。踺子推手后两脚要积极主动向后下方踏板,既不能向里贯腿,又不能过份向外踹腿,踏上板瞬间,前脚掌触板,踝角为71°,膝角为151°,髋角156°(表3)。两脚踏在重心投影线后面,形成一定的制动踏跳,踏板角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否则对整个踏跳阶段技术造成不利影响,根据杨威自身特点,他的踏板角为64°,说明杨威踺子推手比较有力。在两脚向后踏板的同时上体立起位置较高,两臂前举,肩角为120°,这就为整个向后的踏跳过程创造为有利的翻转条件。

两脚踏上板后先经过短暂的缓冲,其目的有二点,一是拉长腿部肌肉,为快速有力的蹬腿创造肌肉工作条件;二是为蹬腿创造更有利的时机,因为蹬腿过早对身体向后翻转不利。缓冲最主要的表现是踝角膝角减小,踝角由71°减小到62°,全脚掌着板,膝角由151°减小到139°。与此同时具有弹性的踏跳板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被动下沉储备了弹性势能。当身体重心移动到快接近脚支点位置时,快速有力的蹬直两腿,直至脚尖离板,整个踏跳时间(包括短暂缓冲时间和快速蹬腿时间)为0.12s,在蹬腿的同时两臂向后上方挥摆,上体抬起,身体后屈,髋角增大,摆臂时手的运动速度最大达到17.3m/s,由于快速有力的蹬腿,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明显减小,垂直速度明显增加(表3、表4),水平速度由5.00m/s减小到4.25m/s;垂直速度由0.29m/s增加到3.4m/s,说明踏跳阶段是人体获得向上垂直速度的主要动力。

蹬离板瞬间两腿充分蹬直,直至脚尖离板,踝角增加到148°,膝角增加到170°,髋角增加到210°,身体后屈,稍抬头,两臂上举,肩角增加到164°(表4)。这时身体重心已越过脚支点,蹬离角为77°,这样垂直分力通过身体重心前面,获得了身体向后翻转的旋转力矩。

2.2.2第一腾空阶段技术

两脚蹬离板后两手向后撑马的运动过程为第一腾空阶段,或叫后手翻阶段。从第一腾空动作结构来看,很像技巧中的后手翻,所不同的是技巧后手翻的蹬腿与撑手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而跳马后手翻撑手位置高于蹬腿的位置(男子马高1.35m,踏跳板高0.20m)。

分析第一腾空技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1)第一腾空是在重心抛物线轨迹逐渐上升过程中完成的,从图3的重心轨迹图完全可以看出这一点,这说明由踏跳获得的垂直速度在第一腾空的运行过程中仍然起主导作用。

2)两脚蹬离板后两臂继续后摆,积极主动撑马,腾空时间极短,大约为0.12s,腾空过高过长容易损失水平速度。

3)两脚蹬离板后身体向后翻转要快,使身体尽量翻转到必要的高度。身体向后翻转速度,一是通过踏跳获得初始的翻转力矩,二是离板后上体后屈,同时在上体的带动下加速下肢的摆腿速度,从材料看髋角有增加的趋势,脚的运动速度也明显增加,由离板时的6.62m/s增加到撑马时的16.5m/s,说明下肢的翻转速度明显加快,这样整个身体的翻转速度就加快了。

2.2.3推手阶段技术从两手撑马至两手推离马的运动过程为推手阶段。

两手向后撑马瞬间,先由手指触马缓冲至手掌撑马,腕角为129°,两臂微屈,肘角115°,肩角为145°,髋角较大为228°,身体呈反弓形。髋关节高于肩关节0.32m,身体重心高于肩水平线0.14m,高于马平面0.51m,撑马角为38°。两手撑马的位置在马前端至马中部的区域内,撑手点与踏跳点的水平距离为1.37m,以上数据(表5),反映了杨威完成该动作所具备的撑马位置与撑马姿态。身体位置高一些,身体形成反弓,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适当缓冲,拉长肌肉,对于完成下面的推手顶角动作创造了有利的肌肉工作条件。

两手撑马之后经短暂缓冲,最多0.02s时间,立即迅猛有力的推手顶肩,肩角、肘角、腕角增大(表5、表6),直至手指离马。肩角由撑马时的145°增加到离马时的160°,肘角由115°增加到134°,腕角由129°增加到172°,以上三个关节角度增加幅度越大,推手顶肩的工作距离就越长,推手效果就越好。不过推手顶肩要有爆发力,推手时间不能过长,杨威整个推手时间约为0.18s。在推手顶肩的同时要加速摆腿和屈髋,身体由反弓形变直,重心升高0.62m,髋角减小,由撑马时的228°减小到离马时的157°(表5、表6)。脚的运动速度明显加大,由撑马时的16.75m/s增大到20.00m/s,到快推离马时,速度有所减慢,减小到14.57m/s,说明推离马前脚有所制动,根据力学原理能增加推手顶肩的垂直作用力。

推手顶肩的制动性不如踏跳力量那么大,但也有一定的制动作用,要损失部分重心水平速度,由撑马时的3.82m/s减小到离马时的3.21m/s,由于杨威的推手效果较好,重心垂直速度略有增加,由撑马时的3.12m/s增加到离马睦的3.19m/s。

两手推离马瞬间,身体较直,处于倒立位置,重心高于马1.13m,推离角约为87°,根据力学原理推离角越接支撑点垂直位置,推手效果越好。

2.2.4第二腾空阶段技术

从两手离马后至两脚着地瞬间的运动过程为第二腾空阶段。本阶段是评定动作难度价值与动作质量的主要标志。

第二腾空阶段的重心抛物线轨迹是逐渐上升的,至最高点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又逐渐弧形下落,由于推离马时重心水平速度与重心垂直速度相差不大,重心抛物线轨迹的腾起角为45°左右。

运动员在第二腾空要完成屈体2周的动作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根据材料(表7),杨威第二腾空时间为1.00s,落地远度(从推离点至落地点)为2.84m,重心抛物线最高点与地面高度为2.95m,比离马时的重心高度(2.48)上升了0.47m。

除了以上基本条件外,空中的翻转速度也是至关重要的。空中的翻转动力主要是通过屈髋抱腿,改变身体绕横轴半径来加速身体的翻转。杨威空中屈髋的最小角度为60°左右,整个第二腾空阶段身体翻转角度为14.31rad/s,其中前2周的平均角速度为13.66rad/s,第2周的旋转角速度大于第1周,分别为15.71rad/s和12.08rad/s,这是因为完成第1周时有一个抱腿过程,而第2周是在抱腿的过程中完成的,横轴半径短翻转速度自然就快一些。

从材料计算,第1周是重心抛物线最高点前后完成的,第2周是在重心抛物线下降的过程完成的,第2周完成时重心离地面高度约为1.13m,然后撒手伸髋准备落地。

2.2.5落地阶段技术

从两脚着地经缓冲至直立站稳为落地阶段。杨威落地时向前移动了一步,然后退回原地站稳,下面只分析他落地瞬间的技术。

完成屈体后空翻2周,要想落地站稳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男子跳马,因为翻转2周后没有多少伸展身体的空间,身体的翻转速度较大,加上跳马落地前的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一般都比较大,所以站稳是比较困难的。杨威在2002年世界体操锦标赛跳马决赛时完成该动作落地比较稳,获得跳马第3名,这次在李宁杯国际体操邀请赛跳马决赛中落地也站得比较稳,只移动了一步。

杨威落地一瞬间,脚在重心后面(面向马),落地角为61°,髋角为95°,膝角为127°,踝角为40°,上体前倾角为78°,从以上数据看(表8),杨威是在身体伸展不充分的情况下落地,因此落地时髋角、膝角、踝角都比较小,特别是上体前倾角比较大,达到78°,上体基本上呈水平位置,这是造成杨威落地时向前一步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地后髋角、膝角、踝角继续减小,延长落地时间,有利于减小冲击力,避免受伤。各关节弯曲缓冲的时间大约0.12-0.14s,然后伸直下肢各关节,直立站稳,两臂侧上举,完成落地动作。

3结论

1)踺子推手后两脚向后下方积极踏板,前脚掌触板,踏跳角为64°,经短暂缓冲后快速有力的蹬直腿,直至脚尖离板,蹬腿同时两臂后摆上体抬起,离板时身体后屈,髋角增大到210°,蹬离角为77°。

2)蹬离板后向后摆臂快、撑马快、身体翻转快,腾空时间短,为0.12s,上体继续后屈,髋角继续加大,同时两腿运动速度也明显加快,脚的运动速度达到16.75m/s。

3)两手撑马瞬间,身体重心高于肩水平线,撑马角为38°,经短暂缓冲后快速有力顶肩推手,肩角、肘角、腕角明显增大,推手同时屈髋摆腿,身体由反弓形变直,离马时身体处于倒立位置,髋角为157°,肩角为160°,推离角为87°。

4)第二腾空抛物线腾起角为45°,腾空时间1.00s,重心抛物线最高点距地面高度为2.95m,落地远度距推手点2.84m。推手后迅速屈髋抱腿,第二腾空翻转角速度为14.31rad/s,其中第2周翻转速度快于第1周。

5)落地是在没有多少伸髋空间和快速翻情况下完成的,落地一瞬间,髋角、膝角、踝角较小,上体前倾角过大,影响了落地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姚侠文,黄玉斌.陆斌跳马侧手翻转体90°屈体后空翻2周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6):22-24.

[2]姚侠文,李吉等.邢傲伟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810°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402-404.

[3]姚侠文,王健,丁冬云.女子跳马踏跳技术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73-77.

技巧空翻 篇5

关键词:男子跳马,前屈两周半,技术特点

前言

前手翻前空翻屈体两周半是当今跳马高难度动作之一, 在2005年度重新修改的规则, 较大幅度地降低了跳马的难度分值。使得能以17分起评的动作屈指可数, 从男子跳马的发展趋势来看, 该动作仍是男子跳马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以及全国重大比赛中, 个别优秀体操运动员在跳马决赛中使用这一高难动作, 取得了较好成绩, 因此, 如何经济、高效地训练该动作, 已经成为男子跳马技术训练的热点之一本文为此以前手翻前空翻屈体两周半动作的基本要求和技术特点角度出发, 结合本人多年对此动作训练、比赛的实践, 以及积累的有关资料, 就男子跳马前手翻前空翻屈体两周半的动作技术特点、教法进行分析研究, 以便探索一条有效的训练之路, 供同行参考。

1 研究方法和对象

1.1 研究对象

胡俊捷跳马前手翻前空翻屈体两周半动作技术分析。

1.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的跳马文献, 国际、国内大赛, 跳马汇集的录像资料, 了解当前跳马的发展趋势, 以及专家访谈对该动作的分析。

1.3 归纳法

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用100桢/秒。高速摄影机定点拍摄, 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

2 结论与分析

2.1 前手翻前空翻屈体两周半动作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性技术特点

实践已经表明, 任何一种技术都有其特有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性技术特点, 当人体的各种素质达到技术的基本要求并掌握了该技术的特点时, 技术才能有效的得到发挥。前手翻前空翻屈体两周半动作基本要求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2.1.1 身体素质

运动员除了具备良好的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外, 还应具备快速的助跑能力, 强劲的腿部和肩带肌群的爆发力, 腹背肌群快速收缩的能力以及运动时的协调和灵活等。

2.1.2 时空感觉

运动员应具备精细的运动感觉能力以及对时间、空间的准确判断与定位能力。特别是横轴反转清晰度要高。

2.1.3 心理素质

训练作风顽强, 胆大心细, 不怕困难, 心理承受能力强。

2.1.4 关键性动作技术的掌握

熟练掌握前手翻屈体前空翻两周半动作技术。

2.2 前手翻前空翻屈体两周半的关键性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

本文主要采用录像图的简易生物力学分析法, 主要数据来源是在2004年9月18日, 两次男子跳马测验现场拍摄的。使用高速摄像机, 在同一场地, 拍速每秒100桢。通过电脑解析仪进行数据处理。

从胡俊捷两次完成跳马前屈两周半动作的身体重心轨迹来看, 没有明显的区别。上板阶段重心抛物线轨迹起伏不大, 经过踏跳后, 第一腾空重心抛物线轨迹逐渐上升, 推手是在重心继续上升的过程中完成的, 推手之后第二腾空重心轨迹先是逐渐上升, 至最高点之后逐渐下降直至落地。

下面重点分析各阶段技术特点

2.2.1 跺板踏跳制动技术

胡俊捷上板动作, 重心轨迹起伏不大, 快速向前运动。上板时间为0.24秒, 最后一步上板的水平距离2.24米。上板最大水平瞬间时速为12米/秒。上板时比较突出的技术特点是:后蹬腿蹬地充分有力;摆动腿积极前摆, 后蹬腿迅速并向摆动腿, 全脚掌一同向前下方跺板, 加速的合力, 作用的踏板上, 使身体重心投影线位于脚的后面, 形成制动踏板, 技术数据见表1~3。

最后一步 (上板) 的水平距离 (第一帧至24帧) :2.242m重心制动角24帧为59.75度, 髋角117.89度, 上体前倾角为20度左右, 直臂前伸, 位于肩水平。两脚踏上板并经一定得屈膝缓冲之后, 两脚要迅猛有力地蹬离踏板, 离板时两脚充分蹬直, 梗头含胸, 上体率为前, 重心投影在脚支点前面。重心垂直速度明显增加, 分别由1.00米/秒, 增加到4.00米/秒。水平速度明显减少, 分别由踏板时的5.00米/秒, 减少到蹬离板时的4.00米/秒。胡俊捷踏跳短促有力, 踏跳时间只用了0.10秒, 蹬离角较大, 为99.78度, 从而增加了蹬离板时的旋转力矩, 有利于加快腾空时的翻转速度。 (关键帧号:24桢34桢)

2.2.2 第一腾空和“扒”马推手技术

起跳后, 手臂要积极, 速度前伸, 第一腾空时间要少, 身体重心移动的距离要短, 同时, 后摆腿的速度要快, 以肩为轴, 利用肌肉的内在爆发力, 形成持续发力的惯性。扶马时, 要以重心为翻转轴, 利用杠杆原理, 形成手臂随上体由上向下, 腿部由下向上的翻转合力。胡俊捷第一腾空时间为0.12秒。在第一腾空的运动过程中, 胡俊捷足的运动速度达到19.22米/秒。前臂与马面的夹角为57.99度。上臂与躯干的夹角为81.23度。 (关键帧号46桢)

按照力学规律扶马时身体重心位置较高对推手“扒马”和第二腾空翻转时十分有利的。两手扶马后紧接着迅速有力的“扒马”顶肩推手, 胡俊捷推手时间为0.14秒。在“扒马”的瞬间, 重心应向撑手点的前上方送出, 同时抬头, 扒手后, 重心及脚尖的斜上方向运动, 迅速梗头, 跟上体。这是脚的运动速度明显减少, 胡俊捷由扶马17.07米/秒减少到推手离马时的6.52米/秒。

“扒马”推手是在身体重心轨迹逐渐上升的过程中完成的, 一般都在支点垂直部位结束推手动作。由于前屈两周半动作的完成, 更需要支撑转动惯量和水平速度。胡俊捷的推离角为85.03度 (60帧号) 垂直速度为2.50米/秒, 水平速度3.00米/秒。足部持续向斜上方运动, 有利横轴的翻转速度, 技术数据见表4和表2~3。

2.2.3 第二腾空和落地技术

胡俊捷第二腾空屈体两周半动作完成的较好。腾空时间为1.08秒, 推手后身体总重心的高度是2.82米。迅速梗头, 跟上体, 主动向腿靠拢, 提背, 两手紧抱双腿, 并用内劲提气, 这样既能加快翻转速度, 又能保证腾空的高度。胡俊捷完成屈体一周时臀部的最高点为2.79米。关键帧号104桢。第二周重心的轨迹在下降的过程中完成屈体两周半。144桢重心的高度是1.81米。足落地的高度, 168帧号为0.68米。从第一周至第二周, 高度差为0.98米, 第二周至足落地的高度差为1.21米。以至运动员在完成前空翻屈两周半, 总感到第二周直线下落之感。翻转速度不够, 造成没有主动控制放腿落地的高度和时间。所以提高水平速度和翻转力是完成该动作的主要矛盾, 见表2。

2.3 提高水平速度和翻转力是完成前屈两周半动作的主要因素

2.3.1 以快速有力的助跑移动速度来补偿由于踏跳、扶马推手两个支撑阶段而损失的能量

2.3.2 选择恰当的起跳角, 减小重心在第一腾空的移动距离, 确保身体重心从起跳至“扒”手的过程中, 始终保持斜上方运动, 并借助于“扒”手对重心起到助推作用。

2.3.3 当推离马后, 身体重心运动的轨迹就确定了, 它是按斜抛运动的规律运动。梗头、迅速跟上体, 积极抱拢双腿, 提背来改变身体围绕重心横轴翻转的角速度, 加速前屈两周半动作的转动惯量, 以确保落地的高度。

2.4 前手翻前空翻屈体两周半技术的辅助训练手段

2.4.1 负重练习:

腰部负沙袋;小腿负沙袋, 五步上板充分起跳, 强调上体反压技术, 快速扶马。使运动员体会到, 从起跳到扶马重心移动距离短, 扶马后背弓成绷紧状态, 脚尖有持续前摆的感觉。

2.4.2 完善关键性技术的练习:

前手翻上高海绵包和前手屈体前空翻一周立包的练习, 进一步改进助跑, 上板起跳, 扶马“扒手”技术。

2.4.3 踏板前屈两周的练习:

以增强时空方位和落地时肌肉运动感觉。同时, 进一步改进前空翻屈体两周, 梗头、提背、紧抱双膝的技术。

2.4.4 加强肩带肌群推顶爆发力的训练:

如负重地上快速爬倒立, 从低到高的推顶倒立练习, 大重量杠铃卧举的顶肩动作练习等。

2.4.5 增强腿部和踝关节的爆发力练习:

负重蛙跳;负重提踵;后蹬跑;30、60米冲刺跑;台阶跑等。

2.4.6 完整动作练习:

在海绵坑里前屈两周半完整动作训练, 熟练掌握后, 逐渐加垫增加高度, 以巩固动作的技术。

2.4.7 训、科结合:

利用高科技技术, 定点采用高速度摄影, 对比分析, 进行“会诊”保证教学训练的合理与有效性。如专家会诊、图片会诊、录像会诊等。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跳马前手翻前空翻屈体两周半动作难度较高, 技术要领相对复杂。

3.1.2 助跑和跺板踏跳制动技术是完成前手翻前空翻屈体两周半动作的关键。

3.1.3 第一腾空和“扒”马推手技术是男子跳马项目发展中一个新的技术创新。

3.2 建议

3.2.1 此动作需要运动员具备快速的助跑能力, 强劲的腿部和肩带肌群的爆发力, 熟练掌握前手翻屈体前空翻两周半动作技术。

3.2.2 助跑长度25米, 在25的助跑中以匀加速方法来跑, 需要注意助跑节奏和加速点。跺板踏跳制动技术, 上板时比较突出的技术特点是:后蹬腿蹬地充分有力, 摆动腿积极前摆, 后蹬腿迅速并向摆动腿, 全脚掌一同向前下方跺板, 加速的合力, 作用的踏板上, 使身体重心投影线位于脚的后面, 形成制动踏板。

3.2.3 起跳后, 手臂要积极, 速度前伸, 第一腾空时间要少, 身体重心移动的距离要短, 同时, 后摆腿的速度要快, 以肩为轴, 利用肌肉的内在爆发力, 形成持续发力的惯性。扶马时, 要以重心为翻转轴, 利用杠杆原理, 形成手臂随上体由上向下, 腿部由下向上的翻转合

参考文献

[1]徐元玉, 姚侠文.李小鹏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900°的运动学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4, (04) :27~31.

[2]李吉.杨威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990°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10) :1427~1430.

[3]黄群玲, 金力, 孟宪林.新北京奥运周期世界男子跳马比赛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5, (02) :37~40.

[4]陆跃琴.跳马团身前空翻起跳技术分析及训练方法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 2005, (06) :56~58.

[5]李洋.竞技体操规则的改变对男子跳马项目的影响[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1) :56~57.

[6]曹家红, 林学斌.谈少年儿童运动员跳马的基础训练[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2, (01) :58~59.

[7]王君, 姚侠文, 郭丽娟.浅析世界男子跳马动作的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05) :712~713.

[8]徐元玉, 姚侠文, 周烈.从第10届全运会看我国男子跳马难新动作的发展趋势[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3) :269~271.

技巧空翻 篇6

关键词:竞技体操,女子,跳马,侧手翻转体90°直体后空翻转体720°,运动学

1 前言

我国的女子跳马一直以来就是女子竞技体操的落后项目, 1996年以前在世界体操三大赛中一直与奖牌无缘, 近几年有些起色, 但始终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整体实力与世界跳马强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1999年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上, 我国没有运动员进入女子跳马单项决赛。2000年奥运会我国女子夺得团体第三名, 总分与团体第一名罗马尼亚、第二名俄罗斯非常接近, 分别输0.6分和0.395分。而跳马一项就输罗马尼亚0.388分, 输俄罗斯0.532分。如果跳马团体总分上去了, 我国女队就能夺得团体第二名。以上充分说明女子跳马已经严重阻碍我国女队向世界团体冠军冲击, 也就是说, 如果跳马成绩上去了, 我国女子体操离世界团体冠军就不远了。

当前女子跳马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三种类型动作上, 即前手翻类、踺子类及跳转180度类。从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与2000年奥运会的跳马单项决赛可以看出, 参加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决赛的八名运动员中, 就有六名运动员跳跳转180度类的动作, 而参加2000年奥运会女子跳马决赛的八名运动员中, 有五名运动员跳此类动作, 占两次单项总人数的35.48%, 仅次于踺子类动作, 这说明这类动作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女子跳马的整体水平, 就必须应世界发展潮流, 大力加强侧手翻类动作 (女子原为跳转180度类动作) 。北京体操队杨亚红, 首次采用了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630度 (直体笠松360度) 动作。并且在第九届全运会上获得了女子跳马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此后, 她在湖北仙桃国际体操邀请赛上, 做了难度更大的侧手翻转体90°直体后空翻转体720°。目前为止, 还没有人用三维影像分析技术研究过女子侧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类动作。因此, 研究该动作的技术规律和技术特点, 分析该动作的运动学参数, 对进一步改进和普及该动作, 提高完成该动作的成功率和我国女子跳马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杨亚红, 国家体操集训队队员, 身高1.38m, 体重31kg。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为论证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于中国期刊网﹑中国体操网﹑万方数据库进行了资料检索, 查阅了近十年的国内核心期刊, 阅读了有关文献资料十余篇。目前还没有人用三维影像分析技术研究过女子侧手翻转体90°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动作。

2.2.2 录像分析

2004年10月10日, 在湖北仙桃国际体操邀请赛上, 用两台JVC GR-DVL9800摄像机拍摄了杨亚红跳马比赛的全套动作。其中一台摄像机主光轴正对着跳马正侧面, 一台放置于跑道外右侧前方, 两台摄像机主光轴夹角120°, 如图1所示。

2.2.3 图象解析

用ARIEL运动解析软件裁剪出杨亚红侧手翻转体90°直体后空翻转体720°的完整动作。采用扎齐奥尔斯基人体模型。进行数字化分析时, 分别计算膝关节角, 即踝关节转动中心与膝关节转动中心的连线和膝关节转动中心与髋关节转动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髋关节角, 即膝关节转动中心与髋关节转动中心的连线和髋关节转动中心与肩关节转动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肩关节角, 即髋关节转动中心与肩关节转动中心的连线和肩关节转动中心与肘关节转动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上板角, 即上板瞬间重心和双脚着力点连线与水平面后夹角;蹬离角, 即蹬离瞬间重心和双脚着力点连线与水平面前夹角。撑马角:左手撑马瞬间重心和手着力点连线与马水平面后夹角;推离角:右手离马瞬间重心和手着力点连线与马水平面后夹角。设跳马最高边缘中点为原点;.从外向内为X方向;从右向左为Y方向;从下向上为Z方向。

3 结果与分析

跳马动作由助跑﹑上板﹑踏跳﹑第1腾空﹑推手﹑第2腾空等7个阶段组成。由于拍摄条件的限制, 本文重点研究踏跳 (触板瞬间-离板瞬间) ﹑第1腾空 (离板瞬间-撑马瞬间) ﹑推手﹑第2腾空 (推离马瞬间-落地瞬间) 4个关键的技术环节。其身体重心轨迹图, 如图2所示。

3.1 踏跳技术分析

踏跳技术主要是使身体获得向上的腾空高度和向前翻转速度。它是将身体向前水平速度转化为向上垂直速度的重要转换器, 是运动员腾越器械以及加快身体翻转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动力。踏跳阶段是从两脚触板至离板的运动过程。踏跳技术完成的好坏首先与前面的助跑和上板技术完成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尤其是与助跑﹑上板技术完成的好坏有直接关系。据测算, 杨亚红上板过程最大的瞬时速度为7.63m/s, 这个速度能基本保证该动作的完成, 但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 还要增加助跑速度和上板速度。下面从两脚触板瞬间、踏跳过程和离板瞬间三个方面来分析踏跳技术。

3.1.1 两脚触板瞬间

两脚触板瞬间, 身体重心位于两脚后面, 上板角为58.8°。两肩位于肩水平部位, 肩关节为98°, 下肢各关节处于弯曲状态, 髋角为117°, 膝角为151°, 踝角为101° (具体数据见表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上板角小于90°, 下肢各关节保持一定的弯曲度, 这就为制动性踏跳创造了条件。

3.1.2 踏跳过程

踏跳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 两脚触板后, 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过程中要快速有力地蹬腿, 髋角、膝角、踝角呈增大趋势。杨亚红的踏跳时间短促, 为0.08s。根据动量定理, F﹒Δt=m Vt-m V0, 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 只有增加踏跳时的作用力, 使踏板形变和反弹, 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动量, 动量越大, 获得的垂直速度越大, 踏跳效果就越好。从表1可知, 离板时重心水平速度明显减小, 垂直速度明显增加, 水平速度 (Y方向) 由6.68m/s减小到4.43 m/s, 垂直速度 (Z方向) 由0.24 m/s增加到3.69 m/s。这是踏跳过程最明显的一个技术特点。在蹬腿的同时, 两臂前伸, 肩角增大, 上体前倾角也随之增大。

3.1.3 两脚离板瞬间

两脚离板瞬间身体重心向前水平位移距离为0.43m, 向上垂直距离为0.15m。两腿充分伸直, 直至脚尖离板, 髋角167°, 膝角167°, 踝角104°。两臂处于肩水平位置, 肩角增大到133°。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身体重心已越过脚支点垂线, 蹬离角为88°, 使踏跳获得的垂直分力不通过身体重心, 形成了绕横轴向前翻转的动力。

3.2 第1腾空阶段技术分析

两脚离板至左手撑马的运动过程为第1腾空阶段。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积极主动撑马, 加快身体绕横轴的翻转速度和绕纵轴的转体速度。主要特征分析如下:

(1) 从重心在空中移动的轨迹曲线和腾空时间来看, 身体重心在第1腾空过程中是持续在上升的 (见图2) 。

(2) 腾空时间相对较短, 重心垂直速度损失较少。杨亚红的第1腾空飞行时间极短, 为0.08s (见表2) 。根据公式VY (28) VY-gt (t为第1腾空时间, YV为离板时重心的垂直速度, YV为触马时的垂直速度) , 不难看出, t越小, 即越早撑马, 则第1腾空过程中的垂直速度损耗就越小。杨亚红触马时的垂直速度为3.61m/s, 垂直速度较大, 对完成推手和第2腾空是很有利的。

(3) 快速摆腿, 身体的翻转速度加快。第1腾空的抛物线是由离板时重心得腾起角决定的, 在空中人体内力不能改变重心抛物线轨迹, 但是肌肉内力可以改变人体在空中的姿态, 改变人体沿横轴翻转的速度。杨亚红离板后, 左髋角无明显变化, 而右髋角一直增大, 由144°增大到162°。主要是由侧手翻的运动结构导致的, 由于左侧面领先右侧面, 又作为身体绕纵轴转体的作用支点, 因此右侧面需要比左面更大的速度。在髋角增大的同时踝关节速度加大, 腕关节速度减小, 踝关节平均速度由3.70m/s增大到8.56m/s, 腕关节由7.60m/s减小到3.00m/s。 (见表2) 根据力学原理, 上肢运动速度的减小有利于加快下肢的运动速度。这样, 使身体翻转得到必要的高度和较理想的撑马姿势, 为下阶段的推手和第2腾空身体的转体创造了条件。

3.3 推手技术分析

从双手触马至双手同时推离马的运动过程为推手阶段。下面从撑马身体位置、推手过程和推离马身体位置三个方面来分析推手技术。

3.3.1 撑马瞬间身体位置

杨亚红双手撑在离马前端0.90m到1.15m的区域内 (注:马长1.20m, 马宽0.95m, 高1.25m) , 此区域向下倾斜, 有点坡度, 有利于快速撑马和增加推手的力度。两手撑马瞬间身体重心略高于肩水平位置, 撑马角为29.5°, 肩角为121°, 髋角为139°。 (见表3) 从理论上说, 撑马时身体位置越高越有利于推手动作的发挥和身体的翻转。杨亚红的脚的位置较高, 但髋关节和重心位置还不是很高, 身体重心位置还有待提高。

3.3.2 推手过程

杨亚红在完成踏跳动作后, 在迅速摆腿的同时从头肩开始迅速转体90°, 实际上是在蹬离板瞬间已经开始转体, 在0.16到0.20秒腾空之内积极主动撑马, 第一只手撑马时肘关节微屈肘关节角度为170°左右, 这时身体位置高于肩水平。紧接着第二只手向侧下方迅猛有力顶肩推手, 两手依次撑马, 但间隔时间极短, 整个推手时间较前手翻类动作长一些, 推手总时间大约为0.12s。两手依次推离马, 推离角为87.4°, 身体基本上在垂直位置上完成推手动作, 因为在垂直部位推手是最有利的时机。推手顶肩越有力越充分, 获得的支撑反作用力就越大, 推手的效果就越好。在推手顶肩的同时制动腿。根据动量传递原理, 身体一部分动量减少必然导致其它部位动量增加。由于腿的速度的减少, 就必然导致身体其它部位 (如上体、腰) 运动速度的增加。这样能有效的增加推手后上体的翻转速度, 即推手后迅速立肩, 从而增加动力支撑反作用力, 获得较好的推手效果和腾空高度。

3.3.3 推离马瞬间

杨亚红推离马瞬间身体处于倒立部位, 从撑马到推离马, 身体重心向前移动0.48m, 向上移动了0.36m。但身体伸直不够, 离马时髋关节的角度仍然很大, 为159°, 而且肩关节有点后撤, 这样身体重心不能接近手支点的垂线位置, 致使推离角较小, 对身体向前翻转的速度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特别是完成侧手翻转体90°直体后空翻转体720°这样的高难度动作。

3.4 第2腾空技术分析

第2腾空是评判跳马动作质量和价值的主要依据, 也是前面各动作阶段的综合结果。通过第2腾空分析, 可以说明前面动作阶段存在的问题, 因为第2腾空的垂直速度, 水平速度、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和腾空时间等是由离马瞬间的运动状态决定的。杨亚红侧手翻转体90°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动作的第2腾空技术主要有如下特征:

⑴第2腾空动作空间和时间特征。第2腾空的高度决定着滞空的时间, 是完成侧手翻转体90°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动作的必备条件之一, 其最大高度H是由离马时重心高度H1和绝对上升高度H2组成。H1时由离马时的身体姿势决定的。绝对上升高度H2时由离马瞬间重心的垂直速度决定的。杨亚红离马时的重心高度为0.44m。第2腾空时间为1.00s, 身体绝对上升高度为1.42m。 (由表4可见) , 杨亚红在第2腾空中重心上升的绝对高度较高, 这为完成高质量空中动作左了充分的准备。

⑵开始转体的时间和转动动力。根据杨亚红的动作图像和有关参数分析, 杨亚红开始转体时间在推马后0.08s左右。转体动力一是推离马时, 身体略有转动, 获得了支撑情况下的初始转体力矩;二是腾空后两臂向胸腹前屈抱, 减小纵轴的转动惯量, 从而加快转体角速度。转体开始后, 肩角和肘角迅速减小, 转体到180°到360°时肩角和肘角达到最小值。此时, 是两臂屈抱的最紧的时候, 这样就缩短了身体沿纵轴转动的半径, 有利于减小转动惯量, 加快绕纵轴转体的角速度。为了保持身体在空中的转体速度, 杨亚红在转体的过程中身体始终保持比较直, 两腿并得比较紧, 姿态控制较好, 膝角保持在135°到164°之间, 髋关节角度基本上保持在155°到165°的之间, 只是在落地前髋角稍有减小, 直至落地。说明在转体的过程中没有弯腿和屈髋的现象。在落地前为了减小绕纵轴的旋转速度, 为做好落地动作创造条件, 到转体540°时, 两臂开始打开, 肘角和肩角随之增大。

⑶第2腾空转体角速度特征。在第2腾空动作过程中, 其转体速度是随肩、肘角度的增减而变化。转体0°到180°时, 角速度为15.58rad/s, 由180°转到360°时角速度为16.60rad/s。当转体到360°到540°时, 平均角速度变为14.42rad/s, 可见平均角速度较小, 原因是从离马时双臂由上举位到胸前屈抱有个过程, 身体绕纵轴转动惯量较大。因此, 转动速度慢一些。从360°到720°时, 转动速度角度增加较大, 主要是利用了前面的转动惯性, 另外, 也由于她的缩身紧度加强。在转体540°时手臂开始离开身体准备着地, 纵轴转体半径加大, 所以, 最后180°的转体角速度变小。第2腾空过程中, 身体利用离马瞬间获得的绕额状轴旋转的动量距, 直体向前翻转了两周。初始翻转角速度比较快, 中间翻转角速度减慢, 结束阶段又加快, 这是受转体因素的影响。转体角速度由慢到快, 然后又减慢。从横轴翻转角速度与纵轴角速度比较, 显然横轴翻转角速度远远小于纵轴转体角速度。因此加快第2腾空的转体速度是完成该动作的主要矛盾。

4 结论

经过分析论证, 杨亚红完成的侧手翻转体90°直体后空翻转体720°的技术是成功的。结论如下:

(1) 上板瞬间两臂摆至肩水平部位, 上板角为58.8°。然后经过0.08s的快速有力的蹬跳, 充分蹬直腿, 垂直速度明显增加, 离板时两臂前伸, 上体前倾, 重心越过脚支点垂线, 上体前倾, 重心越过脚支点垂线, 蹬离角为88°。两臂位置不一样, 左手略低于前水平位置, 右手略高于前水平位置, 上体略有转体动作。

(2) 离板时左手积极主动撑马, 第一腾空时间较短, 为0.08s。它减小了垂直速度的损失。在重心抛物线上升过程中要加速摆腿, 同时转体90°, 形成左手撑马的侧撑姿势。

(3) 推手迅速有力, 推手时间为0.12s。推手过程两手顺势向下“扒马”肩角继续增大, 推离前有制动双腿的动作。双手离马时, 身体基本处于倒立部位, 推离角为87.4°。

(4) 杨亚红第2腾空重心最高点距地面为2.67m, 腾空时间为1.00s。推离马后, 然后经过0.08s发动转体, 转体的动力主要靠腾空后两臂向胸腹前屈抱, 减小纵轴的转动惯量, 从而加快转体角速度。屈抱越紧转速越快。落地前身开两臂减缓转速, 准备落地, 杨亚红转体角速度比绕横轴翻转的角速度快, 分别为15.45 rad/s和9.53 rad/s。

参考文献

[1]徐元玉, 姚侠文, 纪中秋等.李小鹏、陆斌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900°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4.40 (4) :73-77

[2]赵兰革, 姚侠文, 刘桂成等.王恬恬跳马跳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4.40 (4) :78-80

[3]姚侠文, 李吉, 李翠玲, 等.刑傲伟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810°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27 (3) :402-404

[4]吴惠明, 邵金宝.跳马踺子转体180°前手翻屈体前空翻动作上板技术分析[J].上海体院学报, 2000.24 (1) ;63-68

[5]姚侠文.现代教学技术与教学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设, 1993

[6]俞继英, 张健.竞技体操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7]徐元玉, 赵兰革, 姚侠文.女子跳马前手翻类和侧手翻类动作推手技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2, 38 (10) :28-29

[8]金跃峰.女子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180°运动学分析.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 1996

上一篇:军队工程下一篇:新疆双语